CN104850246B -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50246B
CN104850246B CN201410056898.4A CN201410056898A CN104850246B CN 104850246 B CN104850246 B CN 104850246B CN 201410056898 A CN201410056898 A CN 201410056898A CN 104850246 B CN104850246 B CN 1048502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value
angle
ratio
view field
electronic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5689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50246A (zh
Inventor
贾旭
王茜莺
张渊毅
高歌
孙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5689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502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50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0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502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02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重力感应单元和投影组件,所述重力感应单元和所述投影组件均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内,所述投影组件包括一投影头,所述投影头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壳体显露,所述投影头具有投射区域,通过所述重力感应单元获得第一角度值,获得第二角度值,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一比值,其中,所述承载面垂直于所述水平面;根据所述第一比值调整所述投影区域;控制所述待投影图像通过所述投影头在调整后的所述投影区域内进行投射,以设定在所述承载面上形成矩形的所述待投影图像。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现有的电子设备的功能逐渐丰富如智能手机和PAD等、处理能力的强大,以及随时随地的网络接入,使其变得越来越普及。现有的移动设备通常会设置投影设备,通过所述投影设备进行投影,以方便用户使用。
但是,现有的投影设备集成到移动设备上后,由于所述移动握持设备姿势不固定,会发生变动,而且所述移动设备具有一定便携性,在投影需要投影时或者投影的过程中容易移动,使得所述投影设备与投影面不会一直保持垂直,进而使得墙上呈现的待投影图像会呈现矩形和梯形,进而导致在进行投影,所述投影对象的投影出现梯形失真的情况,从而使得现有的集成了投影设备的移动在进行投影时,存在投影出现梯形失真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的集成了投影设备的移动设备在进行投影时,存在投影出现梯形失真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重力感应单元和投影组件,所述重力感应单元和所述投影组件均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内,所述投影组件包括一投影头,所述投影头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壳体显露,所述投影头具有投射区域,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重力感应单元获得第一角度值,所述第一角度值为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当前位置处与水平面的角度值;
获得第二角度值,所述第二角度值为所述投影头的所述投影区域的最大投射角度;
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一比值,其中,所述承载面垂直于所述水平面;
根据所述第一比值调整所述投影区域;
控制所述待投影图像通过所述投影头在调整后的所述投影区域内进行投射,以设定在所述承载面上形成矩形的所述待投影图像。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一比值,具体包括:确定所述投影头与所述承载面垂直的参考面,所述参考面上具有与所述上边缘对应的第一参考点和与所述下边缘的对应的第二参考点;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出所述投影头距离所述第一参考点的第一距离和所述投影头距离所述第二参考点的第二距离的第二比值;将所述第二比值作为所述第一比值。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出所述投影头距离所述第一参考点的第一距离和所述投影头距离所述第二参考点的第二距离的第二比值,具体包括:基于三角函数定理,确定所述第二比值为第一角度差值的余弦值和第二角度差值的余弦值的比值,其中,所述第一角度差值为所述第一角度值和二分之一的所述第二角度值的绝对差值,所述第二角度差值为所述第二角度值和所述第一角度差值的差值。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角度值发生改变时,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重力感应单元获得第三角度值,所述第三角度值为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当前位置处与水平面的角度值,所述第三角度值与所述第一角度值不同;获得第四角度值,所述第四角度值为所述投影头的所述投影区域的最大投射角度;根据所述第三角度值和所述第四角度值,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三比值,其中,所述承载面垂直于所述水平面;根据所述第三比值调整所述投影区域;控制所述待投影图像通过所述投影头在调整后的所述投影区域内进行投射,以设定在所述承载面上形成矩形的所述待投影图像。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一比值,具体包括:获得触发指令;响应所述触发指令,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一比值。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重力感应单元,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内,用于获得第一角度值,所述第一角度值为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当前位置处与水平面的角度值;
投影组件,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内,用于获得第二角度值,其中,所述投影组件包括一投影头,所述投影头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壳体显露,所述投影头具有投射区域,所述第二角度值为所述投影头的所述投影区域的最大投射角度;
处理芯片,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内,电性连接所述重力感应单元和所述投影组件,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一比值,其中,所述承载面垂直于所述水平面,并根据所述第一比值调整所述投影区域,以及控制所述待投影图像通过所述投影头在调整后的所述投影区域内进行投射,以设定在所述承载面上形成矩形的所述待投影图像。
可选的,所述处理芯片包括比值获取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投影头与所述承载面垂直的参考面,所述参考面上具有与所述上边缘对应的第一参考点和与所述下边缘的对应的第二参考点;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出所述投影头距离所述第一参考点的第一距离和所述投影头距离所述第二参考点的第二距离的第二比值,并将所述第二比值作为所述第一比值。
可选的,所述比值获取单元包括第一比值获取子单元,用于基于三角函数定理,确定所述第二比值为第一角度差值的余弦值和第二角度差值的余弦值的比值,其中,所述第一角度差值为所述第一角度值和二分之一的所述第二角度值的绝对差值,所述第二角度差值为所述第二角度值和所述第一角度差值的差值。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角度值发生改变时,
所述重力感应单元,用于获得第三角度值,所述第三角度值为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当前位置处与水平面的角度值,所述第三角度值与所述第一角度值不同;
所述投影组件,用于获得第四角度值,所述第四角度值为所述投影头的所述投影区域的最大投射角度;
所述处理芯片,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角度值和所述第四角度值,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三比值,其中,所述承载面垂直于所述水平面,并根据所述第三比值调整所述投影区域,以及控制所述待投影图像通过所述投影头在调整后的所述投影区域内进行投射,以设定在所述承载面上形成矩形的所述待投影图像。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触发单元,用于获得触发指令,并响应所述触发指令,触发所述比值获取单元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一比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其一、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是通过所述重力感应单元获得的第一角度值和获得作为所述投影头的所述投影区域的最大投射角度的第二角度值,再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一比值,根据所述第一比值调整所述投影区域,控制所述待投影图像通过所述投影头在调整后的所述投影区域内进行投射,以设定在所述承载面上形成矩形的所述待投影图像,如此,使得所述投影头即使不与所述承载面垂直时,投影后的图像仍是矩形,从而解决了现有的集成了投影设备的移动设备在进行投影时,存在投影出现梯形失真的技术问题,从而实现了所述移动设备进行梯形矫正的技术效果。
其二、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是在所述第一角度值发生改变时,实时获取并根据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当前位置处与水平面的角度值和所述投影头的所述投影区域的最大投射角度;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三比值,再根据所述第一比值调整所述投影区域,然后控制所述待投影图像通过所述投影头在调整后的所述投影区域内进行投射,以设定在所述承载面上形成矩形的所述待投影图像,如此,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即使在移动过程中,仍能够使得投影的图像成矩形,进而实现了实时进行梯形矫正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信息处理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投影头与承载面上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组成的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投影头与承载面垂直组成的参考面的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图像投影在承载面上的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的集成了投影设备的移动设备在进行投影时,存在投影出现梯形失真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的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是通过所述重力感应单元获得的第一角度值和获得作为所述投影头的所述投影区域的最大投射角度的第二角度值,再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一比值,根据所述第一比值调整所述投影区域,控制所述待投影图像通过所述投影头在调整后的所述投影区域内进行投射,以设定在所述承载面上形成矩形的所述待投影图像,如此,使得所述投影头即使不与所述承载面垂直时,投影后的图像仍是矩形,从而解决了现有的集成了投影设备的移动设备在进行投影时,存在投影出现梯形失真的技术问题,从而实现了所述移动设备进行梯形矫正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重力感应单元和投影组件,所述重力感应单元和所述投影组件均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内,所述投影组件包括一投影头,所述投影头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壳体显露,所述投影头具有投射区域。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例如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进一步的,所述重力感应单元例如是陀螺仪、重力传感器等电子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投影单元例如是投影仪、投影机等电子设备。
参见图1,该方法的步骤具体如下:
步骤101:通过所述重力感应单元获得第一角度值,所述第一角度值为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当前位置处与水平面的角度值;
步骤102:获得第二角度值,所述第二角度值为所述投影头的所述投影区域的最大投射角度;
步骤103: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一比值,其中,所述承载面垂直于所述水平面;
步骤104:根据所述第一比值调整所述投影区域;
步骤105:控制所述待投影图像通过所述投影头在调整后的所述投影区域内进行投射,以设定在所述承载面上形成矩形的所述待投影图像。
其中,在步骤101中,通过所述重力感应单元获得第一角度值,所述第一角度值为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当前位置处与水平面的角度值。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重力传感器、陀螺仪等设备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当前位置处与水平面的角度值作为所述第一角度值。
例如,以电子设备为智能手机为例,当智能手机A被用户握持或倾斜放置在一桌面上时,通过智能手机A中的重力传感器可以获取智能手机A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所述倾斜角度为所述第一角度值。
接下来执行步骤102,在该步骤中,获得第二角度值,所述第二角度值为所述投影头的所述投影区域的最大投射角度。
其中,可以首先执行步骤101,再执行步骤102,也可以同时执行步骤101和步骤102,当然还可以先执行步骤102,再执行步骤101,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所述投影设备的投影参数来获取所述第二角度值,由于所述投影设备在进行投影时,根据所述投影设备的投影参数,确定所述投影头在所述投影区域的最大投射角度。
例如,以电子设备为智能手机为例,当智能手机A被用户握持或倾斜放置在一桌面上时,通过智能手机A中的重力传感器可以获取智能手机A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所述倾斜角度为所述第一角度值,在获取所述倾斜角度的同时,还可以获取所述投影设备的投影参数,根据所述投影参数,确定所述投影头在所述投影区域的最大投射角度,并将所述最大投射角度作为所述第二角度值。
接下来执行步骤103,在该步骤中,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一比值,其中,所述承载面垂直于所述水平面。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确定所述投影头与所述承载面垂直的参考面,所述参考面上具有与所述上边缘对应的第一参考点和与所述下边缘的对应的第二参考点;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出所述投影头距离所述第一参考点的第一距离和所述投影头距离所述第二参考点的第二距离的第二比值;将所述第二比值作为所述第一比值。
具体来讲,所述投影头在所述投影区域将图像投影在所述承载面上时,所述投影头与所述投影区域在所述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形成一个第一三角形,而且所述投影头与所述投影区域在所述承载面上对应的下边缘也形成一个第二三角形,由于所述投影头在所述投影区域的最大投射角度是不变的且所述承载面垂直于所述水平面,如此,使得所述第一三角形和所述第二三角形为向上三角形,根据三角函数定理,进而可以确定所述投影头距离所述第一参考点的第一距离和所述投影头距离所述第二参考点的第二距离的所述第二比值,与所述上边缘和所述下边缘的第一比值是相同的,即表征所述第二比值为所述第一比值。
例如,参见图2,所述投影头所处位置为O点,由于所述承载面垂直于所述水平面,使得所述投影头在所述投射区域进行投射时,所述投影区域在所述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为A1B1,同理,所述投影区域在所述承载面上对应的下边缘为A2B2,所述承载面垂直于所述水平面,使得A1B1和A2B2平行,而且所述投影头针对所述下边缘和所述下边缘的投射角度相同,使得三角形OA1B1和三角形OA2B2为相似三角形,根据三角函数定理,A1B1与A2B2的第一比值与OA1与OA2的第二比值相同,其中,三角形OA1B1为所述第一三角形,三角形OA2B2为所述第二三角形。
其中,OA1为所述投影头到所述第一参考点的第一距离,OA2为所述投影头到所述第二参考点的第二距离,进而可以确定所述投影头距离所述第一参考点的第一距离和所述投影头距离所述第二参考点的第二距离的所述第二比值,与所述上边缘和所述下边缘的第一比值是相同的。
具体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出所述投影头距离所述第一参考点的第一距离和所述投影头距离所述第二参考点的第二距离的第二比值,具体包括:基于三角函数定理,确定所述第二比值为第一角度差值的余弦值和第二角度差值的余弦值的比值,其中,所述第一角度差值为所述第一角度值和二分之一的所述第二角度值的绝对差值,所述第二角度差值为所述第二角度值和所述第一角度差值的差值。
例如,参见图3,智能手机30的投影头处于O点,所述投影头与所述承载面垂直的参考面为垂直线40与水平线50组成的二维坐标参考面,其中,垂直线40属于所述承载面,且垂直线40与水平线50垂直,通过智能手机30中的重力传感器可以确定所述第一角度值为∠EOF,其中,所述第二角度值为∠A1OA2也即为∠A1OD,OE与OC垂直以及OE与A1D也垂直,且OC为智能手机30的横切线,使得OC均分∠A1OD,即使得∠A1OC=∠DOC=∠A1OD/2。
其中,OG与垂直线40垂直,且由于OF与水平线50垂直,使得OG与OF也垂直,而且OE与OC垂直,使得∠COG+∠EOD+∠GOD=∠EOF+∠GOD+∠EOD=90°,使得∠COG=∠EOF,且∠DOC=∠A1OA2/2=∠COG+∠GOD,使得∠GOD=∠A1OD/2-∠EOF,使得∠GOD为所述第一角度值和二分之一的所述第二角度值的绝对差值,即表征∠GOD为所述第一角度差值,而且,由于∠A1OD=∠GOD+∠A1OG,使得∠A1OG=∠A1OD-∠GOD,使得∠A1OG为所述第二角度值和所述第一角度差值的差值,即表征∠A1OG为所述第二角度差值。
进一步的,由于OG与A1A2垂直,根据三角函数中的余弦定理可知:COS∠GOD=OG/OA2,以及COS∠A1OG=OG/OA1,COS∠GOD/COS∠A1OG=OA1/OA2,由于所述投影头距离所述第一参考点的第一距离为OA1和所述投影头距离所述第二参考点的第二距离为OA2,从而可以确定所述第二比值为COS∠GOD/COS∠A1OG,即使得所述第二比值为所述第一角度差值的余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差值的余弦值的比值。
接下来执行步骤104,在该步骤中,根据所述第一比值调整所述投影区域。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通过步骤103获取所述第一比值之后,根据所述第一比值,通过梯形矫正算法来调整所述投影区域,使得所述投影头在将待投影图像投影在调整后的所述投影区域时,以使得在所述承载面上形成矩形的所述待投影图像。
例如,参见图4,以智能手机为例,智能手机A的投影头将图像投影在所述承载面上的图像为梯形40,再通过智能手机A中的重力传感器获取所述第一角度值,以及智能手机A中的投影设备获取所述第二角度值,以及通过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确定所述第一比值,然后根据所述第一比值,通过梯形矫正算法来调整所述投影区域,使得所述投影头将图像投影在所述承载面上的图像显示为矩形41。
接下来执行步骤105,在该步骤中,控制所述待投影图像通过所述投影头在调整后的所述投影区域内进行投射,以设定在所述承载面上形成矩形的所述待投影图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通过步骤104调整所述投影区域之后,控制所述待投影图像通过所述投影头在调整后的所述投影区域内进行投射,以设定在所述承载面上形成矩形的所述待投影图像。
例如,参见图4,智能手机A的投影头将图像投影在所述承载面上的图像为梯形40,再通过智能手机A中的重力传感器获取所述第一角度值,以及智能手机A中的投影设备获取所述第二角度值,以及通过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确定所述第一比值,然后根据所述第一比值,通过梯形矫正算法来调整所述投影区域,使得所述投影头将图像投影在所述承载面上的图像显示为矩形41。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所述第一角度值发生改变时,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重力感应单元获得第三角度值,所述第三角度值为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当前位置处与水平面的角度值,所述第三角度值与所述第一角度值不同;获得第四角度值,所述第四角度值为所述投影头的所述投影区域的最大投射角度;根据所述第三角度值和所述第四角度值,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三比值,其中,所述承载面垂直于所述水平面;根据所述第三比值调整所述投影区域;控制所述待投影图像通过所述投影头在调整后的所述投影区域内进行投射,以设定在所述承载面上形成矩形的所述待投影图像。
具体来讲,每当所述电子设备移动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所处于当前位置出来与所述水平面的角度值发生改变时,通过所述重力感应单元和所述投影组件实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当前位置处与水平面的角度值和所述投影头的所述投影区域的最大投射角度,根据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当前位置处与水平面的角度值和所述投影头的所述投影区域的最大投射角度,来调整所述投影区域,以控制所述待投影图像通过所述投影头在调整后的所述投影区域内进行投射,使得设定在所述承载面上形成矩形的所述待投影图像。
例如,参见图3,在10:15:15秒的时刻∠EOF为20°,∠A1OD为60°,如此,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差值为所述第一角度值和二分之一的所述第二角度值的绝对差值,所述第二角度差值为所述第二角度值和所述第一角度差值的差值,进而可以确定所述第一角度差值为|20°-60°/2|=10°,所述第二角度差值为60°-10°=50°,从而可以确定所述第一比值为COS10°/COS50°,再根据所述第一比值来调整所述投影区域,在进行投影时,使得设定在所述承载面上形成矩形的所述待投影图像;当在10:25:15秒的时刻检测到∠EOF从20°变为10°时,基于相同的方式,进而可以所述第三角度差值为|10°-60°/2|=20°,所述第四角度差值为60°-20°=40°,从而可以确定所述第三比值为COS20°/COS40°,再根据所述第三比值来调整所述投影区域,在进行投影时,使得设定在所述承载面上形成矩形的所述待投影图像。
当然,在所述第一角度值发生改变时,还可以根据未发生改变之前的所述第一角度值对应的矫正参数为基准,来计算发生改变之后的所述第一角度值对应的矫正参数。
例如,参见图3,在10:15:15秒的时刻∠EOF为20°,∠A1OD为60°,所述第一比值为COS10°/COS50°,当在10:25:15秒的时刻检测到∠EOF从20°变为10°时,获取变化值,由于∠EOF角度变小,则将所述变化值与所述第一角度差值相加即得所述第三角度差值,以及将所述第二角度差值减去所述变化值得到所述第四角度值,从而可以确定所述第三比值为COS20°/COS40°,再根据所述第三比值来调整所述投影区域,在进行投影时,使得设定在所述承载面上形成矩形的所述待投影图像。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一比值,具体包括:获得触发指令;响应所述触发指令,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一比值。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计算并获取所述第一比值之前,需要通过之前获取的所述触发指令来触发,以及在获取所述第一比值之后,继续执行步骤104和步骤105,若未获取到所述触发指令,则禁止执行步骤103。
具体来讲,所述触发指令例如可以是通过特定手势、单击所述电子设备、双击所述电子设备、点击投影应用而生成的,在获取到所述触发指令之后,响应所述触发指令,以获取所述第一比值,然后再根据所述第一比值来调整所述投影区域,在进行投影时,使得设定在所述承载面上形成矩形的所述待投影图像。
具体的,当然也可以在获取到所述触发指令之后,响应所述触发指令,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步骤101,然后执行步骤102、步骤103、步骤104和步骤105。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其一、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是通过所述重力感应单元获得的第一角度值和获得作为所述投影头的所述投影区域的最大投射角度的第二角度值,再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一比值,根据所述第一比值调整所述投影区域,控制所述待投影图像通过所述投影头在调整后的所述投影区域内进行投射,以设定在所述承载面上形成矩形的所述待投影图像,如此,使得所述投影头即使不与所述承载面垂直时,投影后的图像仍是矩形,从而解决了现有的集成了投影设备的移动设备在进行投影时,存在投影出现梯形失真的技术问题,从而实现了所述移动设备进行梯形矫正的技术效果。
其二、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是在所述第一角度值发生改变时,实时获取并根据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当前位置处与水平面的角度值和所述投影头的所述投影区域的最大投射角度;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三比值,再根据所述第一比值调整所述投影区域,然后控制所述待投影图像通过所述投影头在调整后的所述投影区域内进行投射,以设定在所述承载面上形成矩形的所述待投影图像,如此,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即使在移动过程中,仍能够使得投影的图像成矩形,进而实现了实时进行梯形矫正的技术效果。
基于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
参见图5,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重力感应单元501,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内,用于获得第一角度值,所述第一角度值为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当前位置处与水平面的角度值;投影组件502,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内,用于获得第二角度值,其中,投影组件502包括一投影头503,投影头503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壳体显露,投影头503具有投射区域,所述第二角度值为投影头503的所述投影区域的最大投射角度;处理芯片504,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内,电性连接重力感应单元501和投影组件5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一比值,其中,所述承载面垂直于所述水平面,并根据所述第一比值调整所述投影区域,以及控制所述待投影图像通过所投影头503在调整后的所述投影区域内进行投射,以设定在所述承载面上形成矩形的所述待投影图像。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例如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进一步的,所述重力感应单元例如是陀螺仪、重力传感器等电子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投影单元例如是投影仪、投影机等电子设备,进一步的,处理芯片504可以集成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的处理芯片。
较佳的,处理芯片504比值获取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投影头与所述承载面垂直的参考面,所述参考面上具有与所述上边缘对应的第一参考点和与所述下边缘的对应的第二参考点,并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出所述投影头距离所述第一参考点的第一距离和所述投影头距离所述第二参考点的第二距离的第二比值,以及将所述第二比值作为所述第一比值。
较佳的,所述比值获取单元包括第一比值获取子单元,用于基于三角函数定理,确定所述第二比值为第一角度差值的余弦值和第二角度差值的余弦值的比值,其中,所述第一角度差值为所述第一角度值和二分之一的所述第二角度值的绝对差值,所述第二角度差值为所述第二角度值和所述第一角度差值的差值。
较佳的,在所述第一角度值发生改变时,重力感应单元501,用于获得第三角度值,所述第三角度值为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当前位置处与水平面的角度值,所述第三角度值与所述第一角度值不同;
投影组件502,用于获得第四角度值,所述第四角度值为投影头503的所述投影区域的最大投射角度;
处理芯片504,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角度值和所述第四角度值,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三比值,其中,所述承载面垂直于所述水平面,并根据所述第三比值调整所述投影区域,以及控制所述待投影图像通过投影头503在调整后的所述投影区域内进行投射,以设定在所述承载面上形成矩形的所述待投影图像。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触发单元,用于获得触发指令,并响应所述触发指令,触发所述比值获取单元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一比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其一、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是通过所述重力感应单元获得的第一角度值和获得作为所述投影头的所述投影区域的最大投射角度的第二角度值,再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一比值,根据所述第一比值调整所述投影区域,控制所述待投影图像通过所述投影头在调整后的所述投影区域内进行投射,以设定在所述承载面上形成矩形的所述待投影图像,如此,使得所述投影头即使不与所述承载面垂直时,投影后的图像仍是矩形,从而解决了现有的集成了投影设备的移动设备在进行投影时,存在投影出现梯形失真的技术问题,从而实现了所述移动设备进行梯形矫正的技术效果。
其二、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是在所述第一角度值发生改变时,实时获取并根据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当前位置处与水平面的角度值和所述投影头的所述投影区域的最大投射角度;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三比值,再根据所述第一比值调整所述投影区域,然后控制所述待投影图像通过所述投影头在调整后的所述投影区域内进行投射,以设定在所述承载面上形成矩形的所述待投影图像,如此,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即使在移动过程中,仍能够使得投影的图像成矩形,进而实现了实时进行梯形矫正的技术效果。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重力感应单元和投影组件,所述重力感应单元和所述投影组件均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内,所述投影组件包括一投影头,所述投影头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壳体显露,所述投影头具有投影区域,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重力感应单元获得第一角度值,所述第一角度值为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当前位置处与水平面的角度值;
获得第二角度值,所述第二角度值为所述投影头的投影区域的最大投射角度;
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一比值,其中,所述承载面垂直于所述水平面;
根据所述第一比值调整所述投影区域;
控制待投影图像通过所述投影头在调整后的所述投影区域内进行投射,以设定在所述承载面上形成矩形的所述待投影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一比值,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投影头与所述承载面垂直的参考面,所述参考面上具有与所述上边缘对应的第一参考点和与所述下边缘的对应的第二参考点;
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出所述投影头距离所述第一参考点的第一距离和所述投影头距离所述第二参考点的第二距离的第二比值;
将所述第二比值作为所述第一比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出所述投影头距离所述第一参考点的第一距离和所述投影头距离所述第二参考点的第二距离的第二比值,具体包括:
基于三角函数定理,确定所述第二比值为第一角度差值的余弦值和第二角度差值的余弦值的比值,其中,所述第一角度差值为所述第一角度值和二分之一的所述第二角度值的绝对差值,所述第二角度差值为所述第二角度值和所述第一角度差值的差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角度值发生改变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重力感应单元获得第三角度值,所述第三角度值为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当前位置处与水平面的角度值,所述第三角度值与所述第一角度值不同;
获得第四角度值,所述第四角度值为所述投影头的所述投影区域的最大投射角度;
根据所述第三角度值和所述第四角度值,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三比值,其中,所述承载面垂直于所述水平面;
根据所述第三比值调整所述投影区域;
控制所述待投影图像通过所述投影头在调整后的所述投影区域内进行投射,以设定在所述承载面上形成矩形的所述待投影图像。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一比值,具体包括:
获得触发指令;
响应所述触发指令,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一比值。
6.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重力感应单元,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内,用于获得第一角度值,所述第一角度值为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当前位置处与水平面的角度值;
投影组件,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内,用于获得第二角度值,其中,所述投影组件包括一投影头,所述投影头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壳体显露,所述投影头具有投影区域,所述第二角度值为所述投影头的所述投影区域的最大投射角度;
处理芯片,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内,电性连接所述重力感应单元和所述投影组件,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一比值,其中,所述承载面垂直于所述水平面,并根据所述第一比值调整所述投影区域,以及控制待投影图像通过所述投影头在调整后的所述投影区域内进行投射,以设定在所述承载面上形成矩形的所述待投影图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芯片包括比值获取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投影头与所述承载面垂直的参考面,所述参考面上具有与所述上边缘对应的第一参考点和与所述下边缘的对应的第二参考点,并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出所述投影头距离所述第一参考点的第一距离和所述投影头距离所述第二参考点的第二距离的第二比值,以及将所述第二比值作为所述第一比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比值获取单元包括第一比值获取子单元,用于基于三角函数定理,确定所述第二比值为第一角度差值的余弦值和第二角度差值的余弦值的比值,其中,所述第一角度差值为所述第一角度值和二分之一的所述第二角度值的绝对差值,所述第二角度差值为所述第二角度值和所述第一角度差值的差值。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角度值发生改变时,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所述重力感应单元,用于获得第三角度值,所述第三角度值为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当前位置处与水平面的角度值,所述第三角度值与所述第一角度值不同;
所述投影组件,用于获得第四角度值,所述第四角度值为所述投影头的所述投影区域的最大投射角度;
所述处理芯片,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角度值和所述第四角度值,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三比值,其中,所述承载面垂直于所述水平面,并根据所述第三比值调整所述投影区域,以及控制所述待投影图像通过所述投影头在调整后的所述投影区域内进行投射,以设定在所述承载面上形成矩形的所述待投影图像。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触发单元,用于获得触发指令,并响应所述触发指令,触发所述比值获取单元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值和所述第二角度值,计算并获得所述投影区域在承载面上对应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第一比值。
CN201410056898.4A 2014-02-19 2014-02-19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48502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56898.4A CN104850246B (zh) 2014-02-19 2014-02-19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56898.4A CN104850246B (zh) 2014-02-19 2014-02-19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0246A CN104850246A (zh) 2015-08-19
CN104850246B true CN104850246B (zh) 2018-12-14

Family

ID=53849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56898.4A Active CN104850246B (zh) 2014-02-19 2014-02-19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502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54961A (zh) * 2016-05-06 2016-09-2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投影设备
CN107277254A (zh) * 2017-06-28 2017-10-20 上海青橙实业有限公司 校准方法及可投影移动终端
CN110378954A (zh) * 2018-04-12 2019-10-25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画面校正方法、装置、移动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58447A (zh) * 2019-12-27 2020-04-24 福建建中建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压桩机自动寻位的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6950A (zh) * 2003-12-31 2007-01-31 讯宝科技公司 用于可控制地补偿激光投影显示器中的失真的方法和设备
CN102271237A (zh) * 2011-02-25 2011-12-0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及其矫正梯形失真的方法
CN102316295A (zh) * 2010-07-08 2012-01-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投影仪及其校正装置、校正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6950A (zh) * 2003-12-31 2007-01-31 讯宝科技公司 用于可控制地补偿激光投影显示器中的失真的方法和设备
CN102316295A (zh) * 2010-07-08 2012-01-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投影仪及其校正装置、校正方法
CN102271237A (zh) * 2011-02-25 2011-12-0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及其矫正梯形失真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0246A (zh) 2015-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4734B (zh) 一种可弯曲屏幕的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4104867B (zh) 控制摄像装置进行拍摄的方法和装置
CN104850246B (zh)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534992B (zh) 一种长度测量方法及终端
JP6760957B2 (ja) 3次元モデリング方法及び装置
JP2017004268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US9785266B2 (en) Remot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TWI496094B (zh) 手勢辨識模組及手勢辨識方法
WO2013107294A1 (zh) 拍照处理方法、装置和移动设备
CN105339756B (zh) 使用多个相机设备的距离评估
CN103838496B (zh) 一种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TWI547788B (zh) 電子裝置及其重力感測校正方法
TW201428545A (zh) 輸入裝置、機器、輸入方法及記錄媒體
CN108269236A (zh) 一种图像纠偏方法及装置
CN105654531B (zh) 一种图像轮廓的绘制方法及装置
US20160165033A1 (en) Mobile Phone Docks with Multiple Circulating Phone Connectors
CN103398698B (zh) 一种水平测量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12044308A1 (en) Projection matrix
WO2016123813A1 (zh) 一种智能设备的姿态关系计算方法和智能设备
JP6447521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20211945A1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portable device and a portable device
CN106648039B (zh) 手势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4952058B (zh)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423916B (zh) 一种物体尺寸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系统
CN108628487A (zh) 一种位置信息确定方法、投影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