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49912A - 一种透反切换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反切换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49912A
CN104849912A CN201510320063.XA CN201510320063A CN104849912A CN 104849912 A CN104849912 A CN 104849912A CN 201510320063 A CN201510320063 A CN 201510320063A CN 104849912 A CN104849912 A CN 1048499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reflection plate
display panel
backlight module
electron ref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2006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2006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49912A/zh
Publication of CN1048499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499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5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specially adapted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 G02F1/16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by electrophoresi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8Illuminating devices for ambient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26Illuminating devices providing two modes of illumination, e.g. day-n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2001/1678Construction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particle ty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反切换装置及其驱动方法,通过在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进行切换,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功耗较大的问题。其中所述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光源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光源;所述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背光模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电子反射板;在透射模式下,所述电子反射板用于将照射到所述电子反射板上的光反射到所述背光模组;在反射模式下,所述显示面板为透明状态,所述电子反射板用于实现图像显示。

Description

一种透反切换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反切换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轻薄、低功耗及低热量等优点,使液晶显示装置在众多不同类型的显示装置中脱颖而出,被广泛应用到如电视、计算机、平板电脑以及移动电话等现代化信息设备上。
液晶显示装置主要包括对盒而置的彩膜基板、阵列基板以及位于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液晶显示装置在背光源或自然光的光线照射下显示图像。根据采用光源类型的不同,液晶显示装置主要包括透射式、反射式和透反式(即半透半反式)。
其中,透射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主要以背光源作为光源,在液晶显示装置后面设置有背光源,阵列基板上的像素电极为透明电极作为透射区,有利于背光源的光线透射穿过液晶层来显示图像;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主要是以前光源或者外界光源作为光源,其阵列基板上采用金属或者其他具有良好反射特性材料的反射电极作为反射区,适于将前光源或者外界光源的光线反射;透反式液晶显示装置则可视为透射式与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的结合,在阵列基板上既设置有反射区,又设置有透射区,可以同时利用背光源以及外界光源以进行显示。
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的优点是可以在暗的环境下显示明亮的图像,但缺点是能透过的光线占背光源发射光线的比例较小,背光源利用率不高,为提高显示亮度就需要大幅度提高背光源的亮度,因此能耗高。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的优点是能利用阳光或者背光源作为光源,功耗相对较低,但缺点是由于对外部光源的依赖而无法在暗处显示图像。透反式液晶显示装置兼具透射式和反射式液晶显示装置的优点,既可以在暗的环境下显示明亮的图像,室内使用,也可以在室外使用。但是,无论使用何种模式显示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都需要保持通电状态以实现图像显示,使得显示装置整体功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反切换装置及其驱动方法,通过在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进行切换,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功耗较大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反切换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光源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光源;还包括:
位于所述背光模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电子反射板;在透射模式下,所述电子反射板用于将照射到所述电子反射板上的光反射到所述背光模组中;在反射模式下,所述显示面板为透明状态,所述电子反射板用于实现图像显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反切换装置中,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装置包括导光板、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光源,所述透反切换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背光模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电子反射板;在透射模式下,所述电子反射板朝向导光板的一侧为白色,可以将照射到所述电子反射板上的光反射到所述背光模组,用以提高背光源的利用率,增大显示亮度,进而降低显示装置的功耗;在反射模式下,所述显示面板为透明状态,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关闭,通过所述电子反射板用于实现图像显示,进一步降低显示装置的功耗。
较佳的,所述电子反射板包括:
第一基板;
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
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背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的第一电极;
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面向第一电极的一侧的多个第二电极;
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面向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的、用于将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极隔离开的分隔墙;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介电层。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电极面向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设置隔离墙,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极隔离开,并将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矩形区域,在该矩形区域内填充液态的介电材料以形成介电层,使得可通过对不同的所述第二电极施加不同的驱动电压,以实现图像显示。
较佳的,所述介电层包括带正电的黑色粒子和负电的白色粒子,以及用于承载所述黑色粒子和白色粒子的透明溶剂。
当所述介电层包括带正电的黑色粒子和负电的白色粒子以及用于承载所述黑色粒子和白色粒子的透明溶剂时,可通过对多个所述第二电极施加不同的驱动电压,使的在与第二电极对应的区域黑色粒子或白色粒子能够附着在第一电极上,用于实现图像显示。
较佳的,所述黑色粒子和白色粒子均与透明溶剂的密度相同。
当所述黑色粒子和白色粒子均与透明溶剂的密度相同时,所述黑色粒子和白色粒子可以悬浮在透明溶剂中,因此在通过对第二电极施加驱动电压完成对黑色粒子和白色粒子的驱动后,可以停止继续对第二电极施加驱动电压,黑色粒子和白色粒子均可以保持在其所在的位置,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显示装置的功耗。
较佳的,所述黑色粒子为炭黑粒子或/和带有残余双键的核壳结构的乳胶小球;
所述白色粒子为二氧化钛、氧化铝、铝酸盐及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透明溶剂为环氧化合物、芳烃、卤代烃、脂肪烃以及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黑色粒子为炭黑粒子和带有残余双键的核壳结构的乳胶小球中的一种或两者的混合物,所述炭黑粒子和带有残余双键的核壳结构的乳胶小球均具有强吸光最用,使照射到炭黑粒子和带有残余双键的核壳结构的乳胶小球光被吸收以呈现黑色。所述白色粒子为二氧化钛、氧化铝、铝酸盐及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白色粒子具有良好的反光作用,可将照射到白色粒子上的光反射到显示面板中,以提高光的利用率或进行白色显示。
较佳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由栅线和数据线界定的多个呈矩阵排列的像素单元,所述电子反射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每一像素单元对应区域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电极。
当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每一像素单元对应区域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电极时,使得反射模式下的像素精度与投射模式下的像素精度相同,可以提高用户的感受。
较佳的,所述电子反射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交叉设置的栅线和数据线,所述栅线和数据线围成的每一区域内包含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和一个与该第二电极对应的薄膜晶体管,且所述栅线和数据线通过所述薄膜晶体管为所述第二电极提供驱动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交叉的设置的栅线和数据线,使得所述栅线和数据线围成的每一区域内包含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和一个与该第二电极对应的薄膜晶体管,且所述栅线和数据线通过所述薄膜晶体管为所述第二电极提供驱动信号,实现反射模式下对电子反射板的精确控制,提高反射模式下像素精度,提高画面显示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反切换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关闭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为透明状态,对电子反射板施加驱动电压,进行图像显示;或者
开启背光模组,为显示面板提供光源;
对所述电子反射板施加电压,使其面向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的一侧显示白色,将照射到电子反射板上的光反射到背光模组;
对显示面板施加驱动电压,进行图像显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在透射模式下,所述电子反射板面向导光板的一侧为白色,可以将照射到所述电子反射板上的光反射到所述背光模组,用以提高背光源的利用率,增大显示亮度,进而降低显示装置的功耗;在反射模式下,所述显示面板为透明状态,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关闭,通过所述电子反射板用于实现图像显示,进一步降低显示装置的功耗。
较佳的,所述电子反射板包括:
第一基板;
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
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背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的第一电极;
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面向第一电极的一侧的多个第二电极;
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面向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的、用于将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极隔离开的分隔墙;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介电层。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电极面向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设置隔离墙,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极隔离开,并将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矩形区域,在该矩形区域内填充液态的介电材料以形成介电层,使得可通过对所述第二电极施加不同的驱动电压,以实现图像显示。
较佳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由栅线和数据线界定的多个呈矩阵排列的像素单元,所述电子反射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每一像素单元对应区域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电极
当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每一像素单元对应区域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电极时,使得反射模式下的像素精度与投射模式下的像素精度相同,可以提高用户的感受。
较佳的,当所述电子反射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交叉设置的栅线和数据线,所述栅线和数据线围成的每一区域内包含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和一个与该第二电极对应的薄膜晶体管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栅线和数据线通过所述薄膜晶体管为所述第二电极提供驱动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在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交叉的设置的栅线和数据线,使得所述栅线和数据线围成的每一区域内包含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和一个与该第二电极对应的薄膜晶体管时,通过所述薄膜晶体管为所述第二电极提供驱动信号,实现反射模式下对电子反射板的精确控制,提高反射模式下像素精度,提高画面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透反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透反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透射模式下电子反射板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透反切换装置的驱动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透反切换装置的驱动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反切换装置及其驱动方法,通过在透射模式和反射模式进行切换,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功耗较大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透反切换装置,参见图1,所述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1和用于为显示面板11提供光源的背光模组12,所述背光模组12包括导光板121和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光源122;
所述透反切换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背光模组12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1一侧的电子反射板13;在透射模式下,所述电子反射板13用于将照射到所述电子反射板13上的光反射到所述背光模组12;在反射模式下,所述显示面板11为透明状态,所述电子反射板13用于实现图像显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反切换装置中,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装置包括导光板、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光源,所述透反切换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背光模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电子反射板;在透射模式下,所述电子反射板面向导光板的一侧为白色,可以将照射到所述电子反射板上的光反射到所述背光模组,用以提高背光源的利用率,增大显示亮度,进而降低显示装置的功耗;在反射模式下,所述显示面板为透明状态,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关闭,通过所述电子反射板用于实现图像显示,进一步降低显示装置的功耗。
在反射模式下,通过所述电子反射板13实现图像显示时,需要对所述电子反射板施加多个驱动电压,因此所述电子反射板13上需要设置多个电极,根据此需要,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透反切换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1;用于为显示面板11提供光源的背光模组12;其中所述背光模组12包括导光板121和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光源122;所述透反切换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背光模组12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1一侧的电子反射板13。在透射模式下,所述电子反射板13用于将照射到所述电子反射板13上的光反射到所述导光板121中;在反射模式下,所述显示面板11为透明状态,所述电子反射板13用于实现图像显示。
其中,参见图2,所述电子反射板13包括:
第一基板20a;与所述第一基板20a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20b;
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20a背向所述背光模组12的一侧的第一电极21;
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20b面向第一电极21的一侧的多个第二电极22;
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21面向所述第二电极22的一侧的、用于将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极22隔离开的分隔墙23;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21与所述第二电极22之间的介电层24。
本实施例中,为实现电子反射板的显示和反射功能,所述第一基板20a为透明基板;且所述第一电极21为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对应的一个电极板,此外,还可以将所述第一电极分割成多个子第一电极,每一所述子第一电极与一个第二电极相对应。
通过在所述第一电极21面向所述第二电极22的一侧设置隔离墙23,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极22隔离开,并将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22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矩形区域,在该矩形区域内填充液态的介电材料以形成介电层24,使得可通过对不同的所述第二电极22施加不同的驱动电压,以实现图像显示。
进一步的,所述介电层24包括带正电的黑色粒子25和负电的白色粒子26,以及用于承载所述黑色粒子25和白色粒子26的透明溶剂27。
当所述介电层24包括带正电的黑色粒子25和负电的白色粒子26以及用于承载所述黑色粒子和白色粒子的透明溶剂27时,可通过对多个所述第二电极22施加不同的驱动电压,使得与第二电极对应的区域内黑色粒子或白色粒子能够附着在第一电极21上,用于实现图像显示。
例如,在透射模式下,所述电子反射板13需要实现其反射功能时,通过对第二电极22施加负向驱动电压,使得带正电的黑色粒子25吸附在第二电极上,参见图3,带负电的白色粒子26吸附在第一电极21上,所述电子反射板13面向导光板的一侧为白色,将照射到所述电子反射板13上的光反射到所述导光板121中,以提高背光源的利用率。反射模式下,关闭常白模式的显示模组和背光模组,参见图2,通过对不同的第二电极22施加正负向驱动电压,使得带正电的黑色粒子25吸附在施加了负向驱动电压的第二电极上,带负电的白色粒子26吸附在施加了正向驱动电压的第二电极上,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并且还可以降低显示装置的功耗
进一步的,所述黑色粒子25和白色粒子26均与透明溶剂的密度相同。
当所述黑色粒子25和白色粒子26均与透明溶剂的密度相同时,所述黑色粒子25和白色粒子26可以悬浮在透明溶剂中,因此在通过对第二电极22施加驱动电压完成对黑色粒子25和白色粒子26的驱动后,可以停止继续对第二电极22施加驱动电压,黑色粒子25和白色粒子26均可以保持在其所在的位置,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显示装置的功耗。具体工艺中,所述黑色粒子25和白色粒子26的粒子直径一般取10~100纳米,其密度和透明溶剂的密度之比在85%~115%之间,使所述黑色粒子25和白色粒子26的密度与所述透明溶剂的密度相同或者是接近。
进一步的,所述黑色粒子25为炭黑粒子或/和带有残余双键的核壳结构的乳胶小球;其中,乳胶小球外壳的材料通常采用聚甲基丙烯酸与苯乙烯的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酷与苯乙烯的共聚物,或者聚甲基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酷与苯乙烯的共聚物,乳胶小球核上的残余双键与四氧化锇一类的金属氧化物作用,产生强烈的吸光作用使乳胶小球呈现黑色。
所述白色粒子26为二氧化钛、氧化铝、铝酸盐及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二氧化钛因折射率高、易形成纳米颗粒等优点可作为优选材料。所述白色粒子具有良好的反光作用,可将照射到白色粒子上的光反射到显示面板中,以提高光的利用率或进行白色显示。
所述透明溶剂27为环氧化合物、芳烃、卤代烃、脂肪烃以及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四氯乙烯因具有介电常数较低、沸点高、密度大、折射率高等优点可作为优选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由栅线和数据线界定的多个呈矩阵排列的像素单元,所述电子反射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每一像素单元对应区域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电极。
当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每一像素单元对应区域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电极时,使得反射模式下的像素精度与投射模式下的像素精度相同,可以提高用户的感受。
进一步的,所述电子反射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交叉设置的栅线和数据线,所述栅线和数据线围成的每一区域内包含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和一个与该第二电极对应的薄膜晶体管,且所述栅线和数据线通过所述薄膜晶体管为所述第二电极提供驱动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交叉的设置的栅线和数据线,使得所述栅线和数据线围成的每一区域内包含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和一个与该第二电极对应的薄膜晶体管,且所述栅线和数据线通过所述薄膜晶体管为所述第二电极提供驱动信号,实现反射模式下对电子反射板的精确控制,提高反射模式下像素精度,提高画面显示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透反切换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关闭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为透明状态,对电子反射板施加驱动电压,进行图像显示;或者
开启背光模组,为显示面板提供光源;
对所述电子反射板施加电压,使其面向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的一侧显示白色,将照射到电子反射板上的光反射到所述背光;
对显示面板施加驱动电压,进行图像显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在透射模式下,所述电子反射板面向导光板的一侧为白色,可以将照射到所述电子反射板上的光反射到所述背光模组,用以提高背光源的利用率,增大显示亮度,进而降低显示装置的功耗;在反射模式下,所述显示面板为透明状态,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关闭,通过所述电子反射板用于实现图像显示,进一步降低显示装置的功耗。
其中,所述电子反射板13包括:
第一基板20a;与所述第一基板20a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20b;
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20a背向所述背光模组12的一侧的第一电极21;
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20b面向第一电极21的一侧的多个第二电极22;
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21面向所述第二电极22的一侧的、用于将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极22隔离开的分隔墙23;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21与所述第二电极22之间的介电层24。
本实施例中,为实现电子反射板的显示和反射功能,所述第一基板20a为透明基板;且所述第一电极21为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对应的一个电极板,此外,还可以将所述第一电极分割成多个子第一电极,每一所述子第一电极与一个第二电极相对应。
通过在所述第一电极21面向所述第二电极22的一侧设置隔离墙23,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极22隔离开,并将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22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矩形区域,在该矩形区域内填充液态的介电材料以形成介电层24,使得可通过对不同的所述第二电极22施加不同的驱动电压,以实现图像显示。
进一步的,所述介电层24包括带正电的黑色粒子25和负电的白色粒子26,以及用于承载所述黑色粒子25和白色粒子26的透明溶剂27。
当所述介电层24包括带正电的黑色粒子25和负电的白色粒子26以及用于承载所述黑色粒子和白色粒子的透明溶剂27时,可通过对多个所述第二电极22施加不同的驱动电压,使得在与第二电极对应的区域黑色粒子或白色粒子能够附着在第一电极21上,用于实现图像显示。
进一步的,所述黑色粒子25和白色粒子26均与透明溶剂的密度相同。
由于所述黑色粒子25和白色粒子26均与透明溶剂的密度相同,所述黑色粒子25和白色粒子26可以悬浮在透明溶剂中,因此在通过对第二电极22施加驱动电压完成对黑色粒子25和白色粒子26的驱动后,可以停止继续对第二电极22施加驱动电压,黑色粒子25和白色粒子26均可以保持在其所在的位置,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显示装置的功耗。
进一步的,所述黑色粒子25为炭黑粒子或/和带有残余双键的核壳结构的乳胶小球;其中,乳胶小球外壳的材料通常采用聚甲基丙烯酸与苯乙烯的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酷与苯乙烯的共聚物,或者聚甲基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酷与苯乙烯的共聚物,乳胶小球核上的残余双键与四氧化锇一类的金属氧化物作用,产生强烈的吸光作用使乳胶小球呈现黑色。
所述白色粒子26为二氧化钛、氧化铝、铝酸盐及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二氧化钛因折射率高、易形成纳米颗粒等优点可作为优选材料。所述白色粒子具有良好的反光作用,可将照射到白色粒子上的光反射到显示面板中,以提高光的利用率或进行白色显示。
所述透明溶剂27为环氧化合物、芳烃、卤代烃、脂肪烃以及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的,四氯乙烯因具有介电常数较低、沸点高、密度大、折射率高等优点可作为优选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由栅线和数据线界定的多个呈矩阵排列的像素单元,所述电子反射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每一像素单元对应区域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电极。
当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每一像素单元对应区域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电极时,使得反射模式下的像素精度与投射模式下的像素精度相同,可以提高用户的感受。
进一步的,当所述电子反射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交叉设置的栅线和数据线,所述栅线和数据线围成的每一区域内包含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和一个与该第二电极对应的薄膜晶体管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栅线和数据线通过所述薄膜晶体管为所述第二电极提供驱动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在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交叉的设置的栅线和数据线,使得所述栅线和数据线围成的每一区域内包含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和一个与该第二电极对应的薄膜晶体管时,通过所述薄膜晶体管为所述第二电极提供驱动信号,实现反射模式下对电子反射板的精确控制,提高反射模式下像素精度,提高画面显示质量。
参见图4,下面以从反射模式切换到透射模式为例,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从反射模式切换到透射模式的驱动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包括:
步骤41,在反射模式下,关闭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为透明状态,对不同的第二电极施加正负驱动电压,实现图像显示;具体包括:
关闭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为透明状态,对不同的第二电极施加正负驱动电压,使得带正电的黑色粒子吸附在施加了负向驱动电压的第二电极上,带负电的白色粒子吸附在施加了正向驱动电压的第二电极上;
在每一帧时间内,待图像完全显示后,关闭为第二电极提供驱动电压的薄膜晶体管,直至下一帧的来临。
步骤42,开启背光模组,为显示面板提供光源;
步骤43,对所述电子反射板的第二电极施加负向驱动电压,使其面向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的一侧显示白色,将照射到电子反射板上的光反射到导光板中;
步骤44,对显示面板施加驱动电压,进行图像显示。
参见图5,下面以从反射模式切换到透射模式为例,利用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了一种从透射模式切换到反射模式的驱动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包括:
步骤51,开启背光模组,为显示面板提供光源;
步骤52,对所述电子反射板的第二电极施加负向驱动电压,带正电的黑色粒子吸附在施加了负向驱动电压的第二电极上,带负电的白色粒子吸附在第一电极上,使得所述电子反射板面向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的一侧显示白色,将照射到电子反射板上的光反射到导光板中;
步骤53,对显示面板施加驱动电压,进行图像显示;
步骤54,关闭背光源,停止对显示面板施加驱动电压,所述显示面板为透明状态;
步骤55,对不同的第二电极施加正负驱动电压,实现图像显示;具体包括:
保持透明的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处于光比状态,对不同的第二电极施加正负驱动电压,使得带正电的黑色粒子吸附在施加了负向驱动电压的第二电极上,带负电的白色粒子吸附在施加了正向驱动电压的第二电极上;
在每一帧时间内,待图像完全显示后,关闭为第二电极提供驱动电压的薄膜晶体管,直至下一帧的来临。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反切换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其中所述装置包括导光板、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光源,所述透反切换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背光模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电子反射板;在透射模式下,所述电子反射板面向导光板的一侧为白色,可以将照射到所述电子反射板上的光反射到所述背光模组的导光板中,用以提高背光源的利用率,增大显示亮度,进而降低显示装置的功耗;在反射模式下,所述显示面板为透明状态,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关闭,通过所述电子反射板用于实现图像显示,进一步降低显示装置的功耗。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透反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光源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光源;还包括:
位于所述背光模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电子反射板;在透射模式下,所述电子反射板用于将照射到所述电子反射板上的光反射到所述背光模组;在反射模式下,所述显示面板为透明状态,所述电子反射板用于实现图像显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反射板包括:
第一基板;
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
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背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的第一电极;
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面向第一电极的一侧的多个第二电极;
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面向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的、用于将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极隔离开的分隔墙;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介电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层包括带正电的黑色粒子和负电的白色粒子,以及用于承载所述黑色粒子和白色粒子的透明溶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粒子和白色粒子均与透明溶剂的密度相同。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粒子为炭黑粒子或/和带有残余双键的核壳结构的乳胶小球;
所述白色粒子为二氧化钛、氧化铝、铝酸盐及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透明溶剂为环氧化合物、芳烃、卤代烃、脂肪烃以及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由栅线和数据线界定的多个呈矩阵排列的像素单元,所述电子反射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每一像素单元对应区域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电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反射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交叉设置的栅线和数据线,所述栅线和数据线围成的每一区域内包含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和一个与该第二电极对应的薄膜晶体管,且所述栅线和数据线通过所述薄膜晶体管为所述第二电极提供驱动信号。
8.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透反切换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关闭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为透明状态,对电子反射板施加驱动电压,进行图像显示;或者
开启背光模组,为显示面板提供光源;
对所述电子反射板施加电压,使其面向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的一侧显示白色,将照射到电子反射板上的光反射到所述背光模组;
对显示面板施加驱动电压,进行图像显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反射板包括:
第一基板;
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
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背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的第一电极;
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面向第一电极的一侧的多个第二电极;
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面向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的、用于将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极隔离开的分隔墙;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介电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由栅线和数据线界定的多个呈矩阵排列的像素单元,所述电子反射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每一像素单元对应区域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电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子反射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交叉设置的栅线和数据线,所述栅线和数据线围成的每一区域内包含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和一个与该第二电极对应的薄膜晶体管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栅线和数据线通过所述薄膜晶体管为所述第二电极提供驱动信号。
CN201510320063.XA 2015-06-11 2015-06-11 一种透反切换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Pending CN1048499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20063.XA CN104849912A (zh) 2015-06-11 2015-06-11 一种透反切换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20063.XA CN104849912A (zh) 2015-06-11 2015-06-11 一种透反切换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49912A true CN104849912A (zh) 2015-08-19

Family

ID=53849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20063.XA Pending CN104849912A (zh) 2015-06-11 2015-06-11 一种透反切换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49912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2653A (zh) * 2015-09-14 2015-12-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泳显示面板和电泳显示装置
CN108267884A (zh) * 2018-02-02 2018-07-10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透射反射切换结构、显示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8303832A (zh) * 2018-02-13 2018-07-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纸显示屏及其驱动方法、电子纸显示装置
CN108761898A (zh) * 2018-03-30 2018-11-06 重庆京东方显示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片及其控制方法、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CN111489637A (zh) * 2020-04-23 2020-08-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2568A (zh) * 2002-08-01 2004-02-04 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全穿透反射式切换的液晶显示器
TW200619767A (en) * 2004-12-13 2006-06-16 Au Optronics Corp Double-faced display device and portable device therewith display device
CN1912726A (zh) * 2003-06-24 2007-02-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泳分散液、电泳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子机器
US20100265566A1 (en) * 2009-04-17 2010-10-21 Kore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Institute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1995725A (zh) * 2009-08-19 2011-03-30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介质与电泳显示器
CN102654706A (zh) * 2011-05-13 2012-09-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d显示用器件及其驱动方法、制作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02782572A (zh) * 2010-03-01 2012-11-14 默克专利有限公司 电光切换元件和电光显示器
CN103688212A (zh) * 2011-05-21 2014-03-26 伊英克公司 电光显示器
US20140286045A1 (en) * 2013-03-22 2014-09-25 E Ink Holdings Inc. Display and front-light module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2568A (zh) * 2002-08-01 2004-02-04 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全穿透反射式切换的液晶显示器
CN1912726A (zh) * 2003-06-24 2007-02-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泳分散液、电泳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子机器
TW200619767A (en) * 2004-12-13 2006-06-16 Au Optronics Corp Double-faced display device and portable device therewith display device
US20100265566A1 (en) * 2009-04-17 2010-10-21 Kore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Institute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1995725A (zh) * 2009-08-19 2011-03-30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介质与电泳显示器
CN102782572A (zh) * 2010-03-01 2012-11-14 默克专利有限公司 电光切换元件和电光显示器
CN102654706A (zh) * 2011-05-13 2012-09-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d显示用器件及其驱动方法、制作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03688212A (zh) * 2011-05-21 2014-03-26 伊英克公司 电光显示器
US20140286045A1 (en) * 2013-03-22 2014-09-25 E Ink Holdings Inc. Display and front-light module thereof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2653A (zh) * 2015-09-14 2015-12-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泳显示面板和电泳显示装置
CN108267884A (zh) * 2018-02-02 2018-07-10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透射反射切换结构、显示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8303832A (zh) * 2018-02-13 2018-07-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纸显示屏及其驱动方法、电子纸显示装置
CN108761898A (zh) * 2018-03-30 2018-11-06 重庆京东方显示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片及其控制方法、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US10809566B2 (en) 2018-03-30 2020-10-2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Reflecto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489637A (zh) * 2020-04-23 2020-08-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1213042A1 (zh) * 2020-04-23 2021-10-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822167B2 (en) 2020-04-23 2023-11-21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49912A (zh) 一种透反切换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10386694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3197477B (zh) 一种双模液晶显示装置、彩膜基板及阵列基板
CN202013465U (zh) 一种彩膜结构、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203658705U (zh) 一种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328016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7357081A (zh) 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
CN10457046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3176307B (zh) 半透半反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6115085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681133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方法和车载平视显示系统
CN203069941U (zh) 电致变色器件
CN103969899A (zh) 一种半透半反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566190A (zh) 电子纸装置
CN207216229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4422933U (zh) 一种裸眼3d触控显示装置
CN104360516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液晶显示面板
CN102998791B (zh) 一种电润湿显示装置
CN103744211B (zh) 彩色液晶显示面板
CN104078010B (zh) 显示设备和电子设备
CN103197475A (zh) 一种半透半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TW201525599A (zh) 前光模組及電子紙顯示裝置
CN110908172A (zh) 一种新型高对比度显示模组
CN202364414U (zh) 一种背光源以及包括所述背光源的显示装置
CN205485205U (zh) 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