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22027A - 一种视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视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22027A CN104822027A CN201510219053.7A CN201510219053A CN104822027A CN 104822027 A CN104822027 A CN 104822027A CN 201510219053 A CN201510219053 A CN 201510219053A CN 104822027 A CN104822027 A CN 1048220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mera
- angle
- drive unit
- support
- focal leng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摄像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视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提供了一种视讯装置,视讯装置内设置有摄像头组件,摄像头组件包括:与容纳腔室侧壁固定连接的底座,与底座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架,与第一支架转动连接的摄像头,且第一支架所绕的旋转轴与摄像头所绕的旋转轴的空间相交;还包括,驱动第一支架转动及摄像头转动的驱动装置;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驱动驱动摄像头转动。通过采用在视讯装置设置容纳腔室,并在容纳腔室内设置了摄像头,该摄像头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及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并通过控制装置来控制摄像头的转动,从而可以转动不同角度进行拍摄。进而扩大了视讯装置的视角采集范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摄像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视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摄像头在很多领域均有应用,不同的领域对摄像头的功能要求不同,因此摄像头的类型也有多种。
当前视讯会议系统中所用摄像头大多是外接独立部件,通过控制总线和视讯装置进行连接,并通过视讯装置来控制摄像头的功能,桌面型视讯会议终端是当前视讯会议系统中的一款重要的视讯产品,主要定位小型会议室和高端办公人员使用,对于高度集成化的桌面型终端,要求摄像头作为内置的一个部件。由于是内置式部件,内置在桌面型终端的外壳内。但是上述两种结构分别存在以下缺陷:独立摄像头体积较大,无法内嵌在终端内,且功耗较大,成本较高;桌面型终端集成摄像头的摄像部件固定在外壳内,视角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视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用以提高视讯装置视角采集的角度。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视讯装置,所述视讯装置具有内凹的容纳腔室,所述容纳腔室内设置有摄像头组件,其中,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室的侧壁上的底座,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连接的摄像头,且所述第一支架所绕的旋转轴与所述摄像头所绕的旋转轴空间相交;还包括,
驱动所述第一支架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驱动所述摄像头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支架转动及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摄像头转动。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二支架,且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摄像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支架转动。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为U型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两个支撑臂转动连接。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与所述容纳腔室的侧壁为一体结构。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所绕的旋转轴与所述摄像头所绕的旋转轴空间垂直相交。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所绕的旋转轴为竖直旋转轴,所述摄像头所绕的旋转轴为水平旋转轴。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螺杆,与所述螺杆啮合的齿轮组,与所述齿轮组的输出齿轮连接的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滑动装配在所述外壳并用于遮挡所述容纳腔室的镜头盖,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镜头盖信号连接,并在所述镜头盖遮挡所述摄像头时,控制所述摄像头关闭,在所述镜头盖移开时,控制所述摄像头打开。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摄像头转动角度;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检测装置检测的所述摄像头的转动角度和设定的旋转角度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摄像头在设定的旋转角度阈值限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接收摄像头转动的角度;
数据处理模块,根据所述检测装置检测的所述摄像头的转动角度和设定的旋转角度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摄像头在设定的旋转角度阈值限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视讯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摄像头转动的角度;
根据检测的所述摄像头的转动角度和设定的旋转角度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摄像头在设定的旋转角度阈值限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定的旋转角度阈值具体为:在摄像头最大焦距时,摄像头的视角范围内不引入容纳腔室侧壁的最大转动角度阈值。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摄像头距离所述容纳腔室的上侧壁的距离小于所述摄像头距离所述容纳腔室的下侧壁的距离。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检测的所述摄像头的转动角度和设定的旋转角度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摄像头在设定的旋转角度阈值限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具体为:
获取摄像头在当前焦距的视角范围;
计算摄像头的边界角度;
获取摄像头已转动的角度;
将所述边界角度减去所述摄像头在当前焦距的视角范围的角度得到的差值的二分之一再减去所述摄像头已转动的角度得到所述摄像头允许转动的角度;
控制所述摄像头在获取的允许转动的角度范围内转动。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在所述摄像头所需转动的角度超出所述摄像头当前焦距对应的转动的角度范围时,
调整所述摄像头的焦距;直至调整后的摄像头满足:调整焦距后的摄像头对应的允许转动的角度的范围不小于所述摄像头所需转动的角度。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焦距后的摄像头对应的允许转动的角度范围不小于所述摄像头所需转动的角度具体为:逐渐增大摄像头的焦距,并计算增大后的摄像头对应的允许转动的角度与所需转动的转动角度对比,并在改变焦距后的摄像头对应的允许转动的角度小于所需转动角度时,继续增大所述摄像头的焦距,直至摄像头对应的允许转动的角度不小于所需转动的角度。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的视讯装置、第二方面的控制装置及第三方面提供的视讯装置的控制方法。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在视讯装置设置容纳腔室,并在容纳腔室内设置了摄像头,该摄像头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及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并通过控制装置来控制摄像头的转动,从而可以转动不同角度进行拍摄,进而扩大了视讯装置的视角采集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视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转动的边界设定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在中心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未在中心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调整焦距时的视角变化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的一种控制方式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的另一种控制方式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视讯装置 2-摄像头组件 21-底座
22-第一驱动装置 23-第二支架 24-摄像头
25-第二驱动装置 26-第一支架 3-容纳腔室
4-镜头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1及图2所示,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视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视讯装置1,该视讯装置1具有内凹的容纳腔室3,容纳腔室3内设置有摄像头组件2,其中,摄像头组件2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室的侧壁上的底座21,与底座21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架26,与第一支架26转动连接的摄像头24,且第一支架26所绕的旋转轴与摄像头24所绕的旋转轴空间相交;还包括,
驱动第一支架26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22,以及驱动摄像头24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25;
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2驱动第一支架26转动及控制第二驱动装置25驱动摄像头24转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在视讯装置1设置容纳腔室3,并在容纳腔室3内设置了摄像头24,该摄像头24通过第一驱动装置22及第二驱动装置25驱动,并通过控制装置来控制摄像头24的转动,从而可以转动不同角度进行拍摄。进而扩大了视讯装置1的视角采集范围。
为了方便对本实施例提供的视讯装置1的理解,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其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继续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视讯装置1上采用内凹的容纳腔室3,即在视讯装置的外壳上开设透视窗,该透视窗为内凹的容纳腔室3的开口处。其中,内凹的容纳腔室3可以设置在外壳上,通过在外壳上直接设置形成内凹的容纳腔室3,或者,将容纳腔室3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但是壳体上设置有与该容纳腔室3对应一个开口。本实施例提供的视讯装置1上的透视窗采用长方形结构,并且在外壳上设置有镜头盖4,该镜头盖4滑动装配在外壳并用于遮挡容纳腔室3,其中,控制装置与镜头盖4信号连接,具体的,控制装置分别与摄像头及镜头盖信号连接,并根据镜头盖的位置来控制摄像头是否打开。如:在镜头盖4遮挡摄像头24时,控制摄像头24关闭,在镜头盖4移开时,控制摄像头24打开。具体的,在具体使用时,当镜头盖4遮挡住容纳腔室3时,控制装置控制摄像头24停止工作,当镜头盖4打开时,控制装置控制摄像头24开始工作,即摄像头24开始拍摄。
针对设置在容纳腔室3内的摄像头组件2,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支撑摄像头24的支撑组件及摄像头24,其中,支撑组件除支撑摄像头24的功能外,还能够使得摄像头24旋转。具体的,该支撑组件包括:底座21及与底座21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架26,其中,底座21固定在容纳腔室3内,或者底座21与容纳腔室3的侧壁可以采用一体结构,第一支架26可以相对底座21转动,摄像头24可以相对第一支架26转动,并且第一支架26所绕的旋转轴与摄像头24所绕的旋转轴的空间相交,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摄像头固定在壳体内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24可以转动,从而能够采集更大角度范围内的图像,较佳的,第一支架26所绕的旋转轴与摄像头24所绕的旋转轴空间垂直相交,从而方便控制。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6所绕的旋转轴为竖直旋转轴,摄像头24所绕的旋转轴为水平旋转轴。采用上述结构时,方便了第一支架26及摄像头24的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第二支架23,且第二支架23与摄像头24固定连接,第二支架23与第一支架26转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25驱动第二支架23转动。即摄像头24套装在第二支架23上,第二支架23可以相对第一支架26转动,摄像头24固定在第二支架23上,在第二支架23转动时,带动摄像头24转动。具体的,第一支架26为U型支架,第二支架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26的两个支撑臂转动连接。
在需要摄像头24转动时,其通过驱动装置来驱动摄像头24转动,具体的,以第一支架26所绕的旋转轴为竖直旋转轴,摄像头24所绕的旋转轴为水平旋转轴为例。在摄像头24转动时,通过第一驱动装置22驱动第一支架26转动,并通过第二驱动装置25驱动摄像头24转动,从而实现摄像头24在水平方向上及竖直方向上的转动,方便调整摄像头24的采集视角。其中的第一驱动装置22可以采用驱动电机直接带动第一支架26转动。第二驱动装置25包括:驱动电机,固定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螺杆,与螺杆啮合的齿轮组,与齿轮组的输出齿轮连接的传动装置,传动装置与第二支架23连接。在具体设置时,第二驱动装置25设置在第一支架26的一个支撑臂上,其与第二支架23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架23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架26的另一支撑臂转动连接。
此外,该视讯装置1还包括:检测摄像头24转动角度的检测装置,控制装置根据检测装置检测的摄像头24的转动角度和设定的旋转角度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2及第二驱动装置25驱动摄像头24在设定的旋转角度阈值限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通过检测装置检测摄像头24转动的角度,并通过控制装置根据检测的角度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2及第二驱动装置25转动,从而避免了在摄像头24转动时引入黑边,保证了摄像头24拍摄的图像的效果。
为了方便对本实施例提供的视讯装置1的使用的理解,下面结合视讯装置1的控制方法对其具体的控制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接收模块,接收摄像头转动的角度;
数据处理模块,根据检测装置检测的摄像头的转动角度和设定的旋转角度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及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摄像头在设定的旋转角度阈值限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接收模块接收摄像头转动的角度,并通过数据处理模块根据检测装置检测的摄像头的转动角度和设定的旋转角度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及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摄像头在设定的旋转角度阈值限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视讯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摄像头24转动的角度,
根据检测的摄像头24的转动角度和设定的旋转角度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2及第二驱动装置25驱动摄像头24在设定的旋转角度阈值限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首先设定了摄像头24在转动时的旋转角度,摄像头24仅仅允许在该设定角度内转动,从而避免了摄像头24在转动时,摄像头的视角范围内不引入容纳腔室侧壁的最大转动角度阈值。即采集的图像不会引入黑边(容纳腔室的侧壁),保证了摄像头24在转动时拍摄的效果。
具体的,该旋转角度阈值具体为:在摄像头24最大焦距时,摄像头24的视角范围不引入容纳腔室侧壁的最大转动角度阈值。在摄像头24采用最大焦距时其限定的转动角度能够保证摄像头24不会引入到黑边时,在摄像头24的焦距变小时其拍摄的采集范围小于焦距最大时的采集范围,因此,以焦距最大时的摄像头24转动的角度为边界值,保证了摄像头24在任意的焦距范围下均能不引入黑边,保证了采集图像的效果。以具体实施例:
以矩形透视窗为例。如图3所示,图3中示出了矩形透视窗及摄像头,以摄像头的中心位置建立坐标系,将矩形透视窗划分成四个区域,其中,I,II,III,IV四个象限标识了摄像头转动范围和转动方向。
受限于矩形透视窗策略,摄像头24转动必须保证在图3中所示范围内转动,该坐标系为以透视窗的窗口所在的平面为坐标系平面建立的坐标系,其中,X轴与Y轴的交叉处,即原点处为摄像头的光心在坐标系的垂直投影。其中图3中示出的曲线为摄像头24在焦距最大时尽量不引入黑边时的转动角度的边界。转动策略如下:在I和II象限内,水平和垂直转动受限范围满足x2/a2+y2/b2<=1;在III和IV象限内,水平和垂直转动受限范围满足x2/a2+y2/c2<=1。其中,a的值可以为透视窗长度的一半,b的值可以为原点与透视窗上侧的垂直距离,c的值为原点与透视窗下侧的垂直距离,在具体实现时,b和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如果相同则b和c均为透视窗宽度的一半;x、y为摄像头的光心所在的轴线与坐标系所在的平面的交点,通过上述关系可以确定出x和y的值,进而算出在极限位置时,即图3中光心所在的轴线在坐标系中所示的曲线的位置时,摄像头转动的角度。通过上述方式可以计算出摄像头可以在向上、向下、向左及向右可以转动的角度。此外,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上述a的值还可以为透视窗长度的一半减去摄像头的视角范围的一半的差值,b的值可以为原点与透视窗上侧的垂直距离与摄像头的视角范围的一半的差值,c的值可以为原点与透视窗下侧的垂直距离与摄像头的视角范围的一半的差值,b和c相同时则相应地均为透视窗宽度的一半减去摄像头的视角范围的一半的差值,从而保证摄像头在转动时不会引入黑边。
因为摄像区域一般集中在中下半区域,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摄像头24距离所述容纳腔室3的上侧壁的距离小于所述摄像头24距离所述容纳腔室3的下侧壁的距离,相应地,b小于c。即摄像头的设置位置靠近于容纳腔室的顶部,从而使得摄像头可以向下转动更大的范围。
此外,除上述控制方法外,还可选择其他的控制方式,具体的,将摄像头24转动的角度与设定的旋转角度阈值比较,控制摄像头24在转动的角度在设定的旋转角度的阈值内具体为:
获取摄像头24在当前焦距的视角范围;
计算摄像头24的边界角度;
获取摄像头24已转动的角度;
将所述边界角度减去所述摄像头在当前焦距的视角范围的角度得到的差值的二分之一再减去所述摄像头已转动的角度得到所述摄像头允许转动的角度;
控制摄像头24在获取的允许转动的角度范围内转动。
具体的,如图4所示,图4示出了摄像头24在中心位置时的控制方式,其中,①为某个焦距对应的光心位置,②为摄像机镜头口径,水平方向为水平口径,垂直方向为垂直口径;③为矩形透视窗的边框,水平为长边框,垂直为宽边框,④为摄像机的有效视角,即上述中的视角范围,⑤、⑥为视角盲区。角度e1和c1分别为两个方向的有效转动角度,为要获取的摄像头允许转动的角度的值。其中,④+⑤+⑥对应的角度为摄像头的边界角度,即摄像头的光心位置与矩形透视窗的边框的边界之间的连线之间的角度,在图示中,为g+d的角度。j为摄像头24中心光轴与矩形透视窗的垂直点到矩形透视窗的上边界或右边界的距离,k为摄像头24的中心光轴与矩形透视窗的垂直点到矩形透视窗的下边界或左边界的距离,l为当前焦距对应的光心位置到矩形透视窗的垂直距离,在摄像头24的焦距设定时,j,k,l为已知值,角度f和h为摄像机已知视角的一半。因此,e1和c1计算方案如下:
水平方向:
j+k=a;
垂直方向:
j+k=b;
g=arctan(j/l);
d=arctan(k/l);
e1=g-f;
c1=d-h。
计算出的e1和c1为当前焦距下摄像头24从中心位置往两个方向转动的有效最大角度,在获取e1和c1后,控制摄像头24在获取的允许转动的角度范围内转动。应当理解的是,不同的焦距对应的e1和c1不同。
此外,如图5所示,图5示出了摄像头不在中心位置时的控制方式,其中,①为某个焦距对应的光心位置,②为摄像机镜头口径,水平方向为水平口径,垂直方向为垂直口径;③为矩形透视窗的边框,水平为长边框,垂直为宽边框,④为摄像机的有效视角,⑤、⑥为视角盲区。角度e2和c2分别为两个方向的有效转动角度,为要计算的值。j为中心光轴与矩形透视窗的垂直点到矩形透视窗的上边界或右边界的距离,k为中心光轴与矩形透视窗的垂直点到矩形透视窗的下边界或左边界的距离,l为当前焦距对应的光心到矩形透视窗的垂直距离,j,k,l为已知值,角度o为偏离中心位置转动的角度,摄像机已知视角的一半定义为p,角度f为p+o,角度h为p-o。因此,e2和c2计算方案如下:
水平方向:
j+k=a;
垂直方向:
j+k=b;
g=arctan(j/l);
d=arctan(k/l);
f=p+o;
h=p-o;
e2=g-f;
c2=d-h。
为了方便理解,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为例进行说明,以边界视角80°为例,摄像头的视角范围为40°,摄像头已转动的角度为向上转动5°,以向上转动为正,向下转动为负,则摄像头允许向上转动的角度为:(80°-40°)/2-5°=15°,摄像头允许向下转动的角度为(80°-40°)/2-(-5°)=25°。上述举例以摄像头沿上下方向转动为例,当摄像头沿左右转动时,以向右转动为正,向左转动为负,其计算公式与上述计算公式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每个固定的焦距都有对应的摄像头24的有效转动角度,无论当前摄像头24位于什么位置,只要焦距发生变化,其转动的有效范围也相应的发生变化。
考虑一种特殊的场景,在大焦距时摄像头24视角边缘位于或接近矩形透视窗边界时,当缩小摄像头24的中心焦距,视角将变大,在转动摄像头24时,摄像头的视角范围内将引入矩形黑边框。因此,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控制方案,在摄像头24所需转动的角度超出摄像头24当前焦距对应的允许转动的角度范围时,调整摄像头24的焦距;直至调整后的摄像头24满足:调整焦距后的摄像头24对应的允许转动的角度的范围不小于摄像头24所要转动的角度。
其中,调整焦距后的摄像头24对应的允许转动的角度范围不小于摄像头24所需转动的角度具体为:逐渐增大摄像头24的焦距,并计算增大后的摄像头24对应的允许转动的角度与所需转动的转动角度对比,并在改变焦距后的摄像头24对应的允许转动的角度小于所需转动角度时,继续增大摄像头24的焦距,直至摄像头24对应的允许转动的角度不小于所需转动的角度。
具体的,如图6所示,在图6中,①为较大焦距对应的光心位置,③为较小焦距对应的光心位置,②为介于①和③之间的光心位置,①的有效视角为h,③的有效视角为g,④和⑥分别为③对应的有效转动角度,⑤和⑦分别为①对应的有效转动角度,此时若光心在①时,转动摄像头24对应的视角边缘已经位于或接近边界,拉动摄像头24到③时,③对应的视角较大,必然会引入黑边框。解决策略如下:
(1)若摄像头24在①时,调节摄像头24到③时,若g-h大于⑤时,摄像头24自动往下或左转动⑤-④的角度。
(2)若摄像头24在①时,调节摄像头24到③时,若g-h大于⑦时,摄像头24自动往上或右转动⑦-⑥的角度。
通过上述的具体的控制方式,可以看出,通过改变摄像头24的焦距可以有保证摄像头24在转动时不会引入到黑边框。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摄像头24的转动控制,是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2及第二驱动装置25来实现的,控制装置在具体控制时,其控制流程图如图7及图8所示,其中,图7示出了在针对上述控制方法中焦距不调整时的控制方式,图8示出了调整焦距的控制方式。该控制模块包括接收模块及数据处理模块。其中,接收模块,接收摄像头转动的角度;数据处理模块,根据所述检测装置检测的所述摄像头的转动角度和设定的旋转角度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摄像头在设定的旋转角度阈值限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
在图7所示的控制方法中,图7为控制摄像头转动的流程图,在控制装置开始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及第二驱动装置转动时,首先检测第一驱动装置及第二驱动装置是否正常,即控制装置发出一个转动角度命令,第一驱动装置和/或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摄像头旋转该转动角度,当检测装置检测的摄像头转动的角度与控制装置发出的要转动的角度的命令相同时,说明整个装置运行正常,在整个装置运行不正常时,停止对摄像头的转动控制,并进行维修。在整个装置运动正常时,控制装置发出控制摄像头转动一个设定的角度。并且控制装置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和/或第二驱动装置之前,通过控制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中的电机的电流来控制摄像头旋转的速度,其中,该电流的大小根据设定的摄像头所要转动的角度的大小而定,当摄像头所要转动的角度较大时,该电流对应较大,当摄像头转动的角度较小时,该电流对应减小。调整好驱动摄像头转动速度后,控制装置根据输入的转动命令判断所要转动的方向,即摄像头需要向左转动、或者向上、向下、向右转动。控制装置在判定好后,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和/或第二驱动装置根据输入的控制命令进行转动。如上图中图3、图4及图5所示的摄像头的位置对应需要转动时,所采取的控制方式即为图7中所示的控制方式。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6对应的摄像头的转动控制方式,在图8所示的控制方法中,控制装置首先获取输入的命令中摄像头要转动的方向,之后根据摄像头转动到该方向中位于图3中的哪个象限中(I,II,III,IV),如若是水平方向转动,根据垂直方向当前位置确定所在象限,若是垂直方向转动,根据水平方向当前位置确定所在象限。之后,控制装置获取摄像头当前的光心位置,并计算在当前光心位置下,摄像头在该象限内允许转动的角度范围,即如上述具体实施例中图4、图5对应的摄像头允许转动大角度范围的计算方式,之后判断摄像头按照输入的命令中的角度转动后,摄像头的视角范围内是否会出现黑边,若是,则控制装置控制逐渐增大当前摄像头的光心位置,即逐渐增大摄像头的焦距,并在增大的过程中计算每次增大后的摄像头的光线位置转动输入的转动角度时,其视角范围内是否引入黑边,直至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摄像头的焦距调整到摄像头转动所要的转动角度时,摄像头的视角内并未出现黑边的情况。控制装置控制调整焦距后的摄像头转动上述输入命令中的角度。若当前的摄像头的焦距转动输入命令中的角度后,摄像头的视角范围内未引入黑边,则控制装置直接控制摄像头转动。然后上报受限边界信息给控制装置。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6)
1.一种视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讯装置具有内凹的容纳腔室,所述容纳腔室内设置有摄像头组件,其中,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室的侧壁上的底座,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连接的摄像头,且所述第一支架所绕的旋转轴与所述摄像头所绕的旋转轴空间相交;还包括,
驱动所述第一支架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驱动所述摄像头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支架转动及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摄像头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架,且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摄像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支架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为U型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两个支撑臂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容纳腔室的侧壁为一体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所绕的旋转轴与所述摄像头所绕的旋转轴空间垂直相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视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所绕的旋转轴为竖直旋转轴,所述摄像头所绕的旋转轴为水平旋转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螺杆,与所述螺杆啮合的齿轮组,与所述齿轮组的输出齿轮连接的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动装配在所述外壳并用于遮挡所述容纳腔室的镜头盖,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镜头盖信号连接,并在所述镜头盖遮挡所述摄像头时,控制所述摄像头关闭,在所述镜头盖移开时,控制所述摄像头打开。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摄像头转动角度;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检测装置检测的所述摄像头的转动角度和设定的旋转角度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摄像头在设定的旋转角度阈值限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
10.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接收摄像头转动的角度;
数据处理模块,根据所述检测装置检测的所述摄像头的转动角度和设定的旋转角度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摄像头在设定的旋转角度阈值限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
11.一种视讯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摄像头转动的角度;
根据检测的所述摄像头的转动角度和设定的旋转角度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摄像头在设定的旋转角度阈值限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的旋转角度阈值具体为:在摄像头最大焦距时,摄像头的视角范围内不引入容纳腔室侧壁的最大转动角度阈值。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距离所述容纳腔室的上侧壁的距离小于所述摄像头距离所述容纳腔室的下侧壁的距离。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检测的所述摄像头的转动角度和设定的旋转角度阈值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摄像头在设定的旋转角度阈值限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具体为:
获取摄像头在当前焦距的视角范围;
计算摄像头的边界角度;
获取摄像头已转动的角度;
将所述边界角度减去所述摄像头在当前焦距的视角范围的角度得到的差值的二分之一再减去所述摄像头已转动的角度得到所述摄像头允许转动的角度;
控制所述摄像头在获取的允许转动的角度范围内转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摄像头所需转动的角度超出所述摄像头当前焦距对应的允许转动的角度范围时,
调整所述摄像头的焦距;直至调整后的摄像头满足:调整焦距后的摄像头对应的允许转动的角度范围不小于所述摄像头所需转动的角度。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焦距后的摄像头对应的允许转动的角度范围不小于所述摄像头所需转动的角度具体为:逐渐增大摄像头的焦距,并计算增大后的摄像头对应的允许转动的角度与所需转动的转动角度对比,并在改变焦距后的摄像头对应的允许转动的角度小于所需转动角度时,继续增大所述摄像头的焦距,直至摄像头对应的允许转动的角度不小于所需转动的角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219053.7A CN104822027B (zh) | 2015-04-30 | 2015-04-30 | 一种视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219053.7A CN104822027B (zh) | 2015-04-30 | 2015-04-30 | 一种视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22027A true CN104822027A (zh) | 2015-08-05 |
CN104822027B CN104822027B (zh) | 2018-10-09 |
Family
ID=53732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219053.7A Active CN104822027B (zh) | 2015-04-30 | 2015-04-30 | 一种视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822027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033289A1 (zh) * | 2017-08-16 | 2019-02-21 | 天彩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扩展摄像机图像视野的系统及方法 |
CN110798607A (zh) * | 2018-08-01 | 2020-02-14 |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 拍摄状态调节方法及装置 |
CN113255633A (zh) * | 2021-07-16 | 2021-08-13 | 深圳市赛菲姆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目标跟踪的摄像头调节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介质 |
CN113473010A (zh) * | 2021-06-29 | 2021-10-01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抓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32197A (zh) * | 1998-04-16 | 1999-10-2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自动跟踪运动目标的方法和装置 |
US6476856B1 (en) * | 1998-03-20 | 2002-11-05 | Westcoast Performance Products Usa, Inc. | Orbit camera housing |
CN201118760Y (zh) * | 2007-09-20 | 2008-09-17 | 台湾直行一百有限公司 | 监视器 |
CN102749787A (zh) * | 2011-04-22 | 2012-10-24 | 佳能株式会社 | 电子装置 |
CN104584528A (zh) * | 2012-08-28 | 2015-04-29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摄像头模组 |
-
2015
- 2015-04-30 CN CN201510219053.7A patent/CN10482202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76856B1 (en) * | 1998-03-20 | 2002-11-05 | Westcoast Performance Products Usa, Inc. | Orbit camera housing |
CN1232197A (zh) * | 1998-04-16 | 1999-10-2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自动跟踪运动目标的方法和装置 |
CN201118760Y (zh) * | 2007-09-20 | 2008-09-17 | 台湾直行一百有限公司 | 监视器 |
CN102749787A (zh) * | 2011-04-22 | 2012-10-24 | 佳能株式会社 | 电子装置 |
CN104584528A (zh) * | 2012-08-28 | 2015-04-29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摄像头模组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033289A1 (zh) * | 2017-08-16 | 2019-02-21 | 天彩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扩展摄像机图像视野的系统及方法 |
CN110798607A (zh) * | 2018-08-01 | 2020-02-14 |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 拍摄状态调节方法及装置 |
CN113473010A (zh) * | 2021-06-29 | 2021-10-01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抓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CN113473010B (zh) * | 2021-06-29 | 2023-08-22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抓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CN113255633A (zh) * | 2021-07-16 | 2021-08-13 | 深圳市赛菲姆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目标跟踪的摄像头调节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22027B (zh) | 2018-10-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22027A (zh) | 一种视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1424863A (zh) | 立体摄像机及其视差自适应调节方法 | |
CN206060935U (zh) | 一种图像行为分析跟踪摄像机 | |
CN105075238B (zh) | 摄像机装置以及控制摄像机装置的方法 | |
CN102012626B (zh) | 双目立体摄像机及3d成像系统 | |
CN106292003B (zh) | 一种用于光学检测lcd屏幕的自动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2809893B (zh) | 一种单镜头裸眼3d图像拍摄装置及方法 | |
CN212163541U (zh) | 一种拍摄距离可调的立体拍照装置 | |
CN1625245A (zh) | 用于在监控摄像机中控制掩蔽模块的方法 | |
CN105262968A (zh) | 自动调整投影画面位置的投影系统及其投影方法 | |
CN106352856A (zh) | 单相机旋转式倾斜摄影方法及倾斜摄影装置 | |
CN207924627U (zh) |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 |
CN106657777A (zh) | 一种红外热像仪自动对焦方法和系统 | |
CN203703540U (zh) | 一种高精度快速响应三轴云台 | |
CN105100577A (zh) |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205005199U (zh) | 沿着水平方向检测摄像模组的装置 | |
CN202735673U (zh) | 一种单镜头裸眼3d图像拍摄装置 | |
CN106383577B (zh) | 一种vr视频播放装置的场景控制实现方法及系统 | |
CN205229648U (zh) | 一种投影机 | |
CN108918533A (zh) | 一种Demura多轴全自动检测机构 | |
CN107844022A (zh) | 一种可变焦且具有防抖功能的3d成像装置 | |
CN204350179U (zh) | 一种陀螺稳像转台装置 | |
CN208607159U (zh) | 一种Demura多轴全自动检测机构 | |
WO2014115489A1 (ja) | ステレオカメラ | |
CN106227240A (zh) | 一种云台控制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