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13735A - 在直接通信系统中用于对等组形成的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直接通信系统中用于对等组形成的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13735A
CN104813735A CN201380061924.6A CN201380061924A CN104813735A CN 104813735 A CN104813735 A CN 104813735A CN 201380061924 A CN201380061924 A CN 201380061924A CN 104813735 A CN104813735 A CN 1048137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device
group
service
concatenation ability
cl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192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13735B (zh
Inventor
李丙周
金东哲
金镇湖
李旭峰
赵汉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813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37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137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37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44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 H04L67/1046Joining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44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 H04L67/1051Group master selection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44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08User group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并且公开了一种用于对等(P2P)组形成的方法。为此,用于P2P组形成的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从第一无线装置向第二无线装置发送包括第一无线装置的连接能力的供给搜索请求帧;以及第一无线装置从第二无线装置接收包括第二无线装置的连接能力的供给搜索响应帧。这里,所述连接能力可包括指示下列项中的至少一个:New,以便发起新组;Group Owner,以便成为组所有者;以及Client,以便成为客户端;第一无线装置可基于第一连接能力和第二连接能力确定P2P组的组所有者。

Description

在直接通信系统中用于对等组形成的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在直接通信系统中用于对等(P2P)组形成的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已开发出各种无线通信技术。在这些技术当中,无线LAN(WLAN)是使得家庭或公司或者特定服务区能够利用诸如个人数字助理(PDA)、膝上型计算机、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的便携式终端以无线方式接入互联网的技术。
作为在没有传统WLAN系统中从根本上所需的无线电接入点(AP)的情况下,可使得装置能够容易地彼此连接的直接通信技术,已讨论了Wi-Fi直连或Wi-Fi对等(P2P)的引入。根据Wi-Fi直连,装置甚至可在没有复杂的建立过程的情况下彼此连接。另外,Wi-Fi直连可支持以普通WLAN系统的通信速度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的互操作,以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
近来,已使用了各种Wi-Fi支持装置。在这些Wi-Fi支持装置当中,在没有AP的情况下允许Wi-Fi装置之间的通信的Wi-Fi直连支持装置的数量增加。在Wi-Fi联盟(WFA)中,已讨论了用于引入利用Wi-Fi直连链路支持各种服务(例如,发送、播放、显示、打印等)的平台的技术。这可被称作Wi-Fi直连服务(WFDS)。根据WFDS,可通过称为应用服务平台(ASP)的服务平台来控制或管理应用、服务等。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WFDS系统中用于对等(P2P)组形成的方法。更具体地讲,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或管理用于P2P组形成的P2P装置的ASP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利用本发明实现的目的不限于上文具体描述的目的,将从以下详细描述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可实现的以上和其它目的。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一种在支持Wi-Fi直连服务的第一无线装置中用于对等(P2P)组形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经由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将包括所述第一无线装置的连接能力的供给发现请求帧发送给第二无线装置;以及经由所述第一无线装置从所述第二无线装置接收包括所述第二无线装置的连接能力的供给发现响应帧。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连接能力可指示发起新P2P组的New、成为组所有者的Group Owner和成为客户端的Client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可基于第一连接能力和第二连接能力确定P2P组的组所有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一种在支持Wi-Fi直连服务的第一无线装置中用于对等(P2P)组形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经由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将包括所述第一无线装置的连接能力的供给发现请求帧发送给第二无线装置;以及经由所述第一无线装置从所述第二无线装置接收包括所述第二无线装置的连接能力的供给发现响应帧。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连接能力可指示发起新P2P组的New、成为组所有者的Group Owner、成为组客户端的Client以及指示现有持久组的重用的持久组所有者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可基于第一连接能力和第二连接能力确定P2P组的组所有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一种支持Wi-Fi直连服务的用于P2P组形成的第一无线装置包括收发器以及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收发器将包括所述第一无线装置的连接能力的供给发现请求帧发送给第二无线装置,并且从所述第二无线装置接收包括所述第二无线装置的连接能力的供给发现响应帧,所述第一无线装置被设定为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能力和所述第二连接能力确定P2P组中的组所有者和组客户端。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连接能力可指示发起新P2P组的New、成为组所有者的Group Owner和成为组客户端的Client中的至少一个。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一种支持Wi-Fi直连服务的用于P2P组形成的第一无线装置包括收发器以及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收发器将包括所述第一无线装置的连接能力的供给发现请求帧发送给第二无线装置,并且从所述第二无线装置接收包括所述第二无线装置的连接能力的供给发现响应帧,并且所述第一无线装置被设定为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能力和所述第二连接能力确定P2P组中的组所有者和组客户端。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连接能力可指示发起新P2P组的New、成为组所有者的Group Owner、成为组客户端的Client以及指示现有持久组的重用的持久组所有者中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和以下详细描述仅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权利要求中引用的本发明的附加描述。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在WFDS系统中用于对等(P2P)组形成的方法及其装置。更具体地讲,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控制或管理P2P装置的ASP以用于P2P组形成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利用本发明实现的效果不限于上文具体描述的那些效果,将从以下详细描述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以提供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并入本申请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附图中:
图1是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IEEE 802.11系统的示例性结构的示图;
图2是示出WFD(Wi-Fi直连)网络的示图;
图3是示出配置WFD网络的过程的示图;
图4是示出邻居发现过程的示图;
图5是示出WFD网络的新方面的示图;
图6是示出建立用于WFD通信的链路的方法的示图;
图7是示出与执行WFD的通信组关联的方法的示图;
图8是示出建立用于WFD通信的链路的方法的示图;
图9是示出建立与WFD通信组关联的链路的方法的示图;
图10是示出WFDS框架组件的示图;
图11是示出WFDS操作的示图;
图12是示出在ASP与服务之间发送Event和Method的示例的示图;
图13至图15是示出服务搜索和ASP会话建立操作的流程图;
图16和图17是在第一P2P装置与第二P2P装置之间发起GO协商的示例的示图;
图18是示出当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指示组所有者,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指示客户端时执行的操作的示图;以及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示例示出于附图中。在下文中,本发明的详细描述包括帮助充分理解本发明的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实现。
偶尔,为了防止本发明变得不清楚,公知的结构和/或装置被跳过或者可被表示为集中于结构和/或装置的核心功能的框图。只要可能,贯穿附图将使用相同的标号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用于以下描述的特定术语可被提供以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且,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的范围内,特定术语的使用可被修改为其它形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由包括IEEE 802系统、3GPP系统、3GPP LTE系统、LTE-A(高级LTE)系统和3GPP2系统的无线接入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的公开标准文献支持。具体地讲,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未加说明以清楚地揭示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的步骤或部件可由上述文献支持。此外,本文公开的所有术语可由上述标准文献支持。
以下描述可应用于各种无线接入系统,包括CDMA(码分多址)、FDMA(频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OFDMA(正交频分多址)、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等。CDMA可利用诸如UTRA(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CDMA 2000等的无线电技术实现。TDMA可利用诸如GSM/GPRS/EDGE(全球移动通信系统/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增强数据速率GSM演进)的无线电技术实现。OFDMA可利用诸如IEEE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E-UTRA(演进UTRA)等的无线电技术实现。UTRA是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的一部分。3GPP(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LTE(长期演进)是使用E-UTRA的E-UMTS(演进UMTS)的一部分。3GPP LTE在下行链路(以下简写为DL)中采用OFDMA,在上行链路(以下简写为UL)中采用SC-FDMA。LTE-A(高级LTE)是3GPP LTE的演进版本。
为了清晰,以下描述主要涉及IEEE 802.11系统,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不限于此。
WLAN系统的结构
图1是可应用本发明的IEEE 802.11系统的结构的一个示例的示图。
IEEE 802.11结构可包括多个组件,并且可通过组件的交互提供支持针对上层的透明STA移动性的WLAN。基本服务集(BSS)可对应于IEEE 802.11LAN中的基本配置块。图1示出存在两个基本服务集BSS 1和BSS 2并且包括2个STA作为各个BSS的成员的一个示例。具体地讲,BSS 1中包括STA 1和STA 2,BSS 2中包括STA 3和STA 4。在图1中,指示BSS的椭圆可被理解为指示包括在对应BSS中的STA维持通信的覆盖区域。该区域可被称为基本服务区域(BSA)。一旦STA离开BSA,它就无法与对应BSA内的其它STA直接通信。
IEEE 802.11LAN中的最基本类型的BSS是独立型BSS(IBSS)。例如,IBSS可具有仅包括2个STA的最小配置。此外,图1所示的具有最简单配置并且省略其它组件的BSS(例如,BSS 1或BSS 2)可对应于IBSS的代表性示例。如果STA可直接彼此通信,则这种配置是可能的。如上配置的LAN并非通过预先设计来配置,而是可根据LAN的需要来配置。并且,这可被称为自组织网络。
如果STA被打开/关闭或者进入/退出BSS区域,该STA在BSS中的成员资格(membership)可动态地改变。为了获得BSS中的成员资格,STA可利用同步过程来加入BSS。为了访问基于BSS的结构的所有服务,STA应该与BSS关联。这种关联可动态地配置,或者可包括DSS(分布式系统服务)的使用。
层结构
可基于层结构描述在无线LAN系统中操作的STA的操作。在装置配置方面,层结构可通过处理器实现。STA可具有多个层的结构。例如,802.11标准文献所应对的层结构主要包括数据链路层(DLL)上的MAC子层和物理(PHY)层。PHY层可包括物理层会聚过程(PLCP)实体、物理介质相关(PMD)实体等。MAC子层和PHY层在概念上分别包括称为MAC子层管理实体(MLME)和物理层管理实体(PLME)的管理实体。这些实体提供运行层管理功能的层管理服务接口。
为了提供确切的MAC操作,各个STA内存在SME(站管理实体)。SME是层独立实体,其可被视为驻留于单独的管理平面中,或者被视为驻留“在一旁”。本文中未指定SME的确切功能,但是通常,该实体可被视为负责诸如从各种层管理实体(LME)收集层相关状态以及类似地设定层特定参数的值的功能。SME可代表普通系统管理实体执行这些功能,并且可实现标准管理协议。
上述实体以各种方式交互。例如,实体可通过交换GET/SET原语来交互。该原语意指与特定对象有关的一组元素或参数。XX-GET.request原语用于请求给定MIB属性(管理信息库属性)的值。XX-GET.confirm原语用于在状态为“success”的情况下,返回适当的MIB属性值,否则在Status字段中返回错误指示。XX-SET.request原语用于请求将所指示的MIB属性设定为给定值。如果该MIB属性暗指特定动作,则这请求执行该动作。并且,XX-SET.confirm原语这样使用:如果状态为“success”,则这确认所指示的MIB属性已被设定为所请求的值,否则在状态字段中返回错误指示。如果该MIB属性暗指特定动作,则这确认该动作已被执行。
另外,MLME和SME可通过MLME_SAP(服务接入点)交换各种MLME_GET/SET原语。另外,各种PLME_GET/SET原语可通过PLME_SAP在PLME与SME之间交换,并且可通过MLME-PLME_SAP在MLME与PLME之间交换。
无线LAN的演进
已由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组开发了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的标准。IEEE 802.1la和802.11b使用2.4GHz或5GHz的未授权频带。IEEE802.11b提供11Mbps的传输速率,IEEE 802.11a提供54Mbps的传输速率。IEEE802.11g在2.4GHz下应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以提供54Mbps的传输速率。IEEE802.11n可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OFDM,并且提供300Mbps的传输速率。IEEE802.11n可支持最高至40MHz的信道带宽,以提供600Mbps的传输速率。
根据IEEE 802.11e的环境下的直接链路建立(DLS)相关协议基于BSS(基本服务集)支持QoS(服务质量)的QBSS(质量BSS)。在QBSS中,AP以及非AP STA是支持QoS的QAP(质量AP)。然而,在目前商业化的WLAN环境(例如,根据IEEE 802.11a/b/g的WLAN环境)下,尽管非AP STA是支持QoS的QSTA(质量STA),但是AP可能是无法支持QoS的传统AP。结果,在目前商业化的WLAN环境下,存在即使在QSTA的情况下也无法使用DLS服务的限制。
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是为解决这种限制而新提出的无线通信协议。TDLS尽管不支持QoS,但是使得QSTA即使在诸如目前商业化的IEEE 802.11a/b/g的WLAN环境下也能够设定直接链路,并且即使在省电模式(PSM)下也能够设定直接链路。因此,TDLS规定了用于使得QSTA即使在由传统AP管理的BSS处也能够设定直接链路的所有过程。以下,支持TDLS的无线网络将被称作TDLS无线网络。
Wi-Fi直连网络
根据现有技术的WLAN主要应对无线电接入点(AP)用作集线器的基础结构型BSS的操作。AP执行用于无线/有线连接的物理层支持功能、用于网络上的装置的路由功能以及用于将装置增加到网络/从网络移除的服务供给(provision)。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内的装置没有直接彼此连接,而是通过AP彼此连接。
作为支持装置之间的直接连接的技术,已讨论了Wi-Fi直连标准的制定。
图2是示出WFD(Wi-Fi直连)网络的示图。WFD网络是使得Wi-Fi装置即使在没有与家庭网络、办公网络和热点网络关联的情况下也能够执行装置至装置(D2D)(或对等(P2P))通信的网络,并且已由Wi-Fi联盟提出。以下,基于WFD的通信将被称作WFD D2D通信(简称为D2D通信)或WFD P2P通信(简称为P2P通信)。另外,执行WFD P2P的装置将被称作WFD P2P装置(简称作P2P装置或对等装置)。
参照图2,WFD网络200可包括至少一个Wi-Fi装置(包括第一P2P装置202和第二P2P装置204)。P2P装置可包括Wi-Fi支持装置,例如显示装置、打印机、数字相机、投影仪、智能电话等。另外,P2P装置可包括非AP STA和AP STA。在此示例中,第一P2P装置202是智能电话,第二P2P装置204是显示装置。WFD网络的P2P装置可直接互连。更详细地讲,P2P通信可意指两个P2P装置之间的信号传输路径在对应P2P装置中直接配置,而无需经过第三装置(例如,AP)或传统网络(例如,通过AP接入WLAN的网络)。在这种情况下,在两个P2P装置之间直接配置的信号传输路径可限于数据传输路径。例如,P2P通信可意指多个非STA在不经过AP的情况下发送数据(例如,语音、图像、文本信息等)。用于控制信息(例如,用于P2P配置的资源分配信息、无线装置标识信息等)的信号传输路径可直接在P2P装置之间配置(例如,非AP STA至非AP STA,非AP STA至AP),可通过AP在两个P2P装置之间配置(例如,非AP至非AP STA),或者可在AP与对应P2P装置之间配置(例如,AP至非AP STA#1,AP至非AP STA#2)。
图3是示出配置WFD网络的方法的示图。
参照图3,WFD网络建立过程可大致分成两个过程。第一过程是邻居发现(ND)过程(S302a),第二过程是P2P链路配置和通信过程(S304)。通过邻居发现过程,P2P装置(例如,图2的202)在(其自己的无线电)覆盖内搜索另一邻居P2P装置(例如,图2的204),并且可获得与对应P2P装置关联(例如,预关联)所需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预关联可意指无线电协议中的第二层预关联。例如,预关联所需的信息可包括邻居P2P装置的标识信息。可依照可用无线电信道执行邻居发现过程(S302b)。此后,P2P装置202可与另一P2P装置204执行WFD P2P链路配置/通信。例如,在P2P装置202与周边P2P装置204关联之后,P2P装置202可确定对应P2P装置204是否为无法满足用户的服务要求的P2P装置。为此,在P2P装置202与周边P2P装置204第二层预关联之后,P2P装置202可搜索对应P2P装置204。如果对应P2P装置204不满足用户的服务要求,则P2P装置202可切断为对应P2P装置204配置的第二层关联,并且可配置与另一P2P装置的第二层关联。相比之下,如果对应P2P装置204满足用户的服务要求,则两个P2P装置202和204可通过P2P链路来发送和接收信号。
图4是示出邻居发现过程的示图。图4的示例可被理解为图3所示的P2P装置202与P2P装置204之间的操作。
参照图4,图3的邻居发现过程可通过站管理实体(SME)/应用/用户/供应商的指示来发起(S410),并且可分成扫描步骤S412以及寻找步骤S414至S416。扫描步骤S412可包括根据802.11方案扫描所有可用RF信道的操作。通过上述操作,P2P装置可确认最佳操作信道。寻找步骤S414至S416可包括侦听模式S414和搜索模式S416。P2P装置可交替地重复侦听模式S414和搜索模式S416。P2P装置202和204可在搜索模式S416下利用探测请求帧执行主动搜索。为了快速搜索,搜索范围可限于信道#1、#6、#11(2412MHz、2437MHz、2462MHz)所指示的社会信道。另外,P2P装置202和204在侦听模式S414下可从三个社会信道中选择仅一个信道,并且维持接收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另一P2P装置(例如,202)接收到在搜索模式下发送的探测请求帧,则P2P装置(例如,204)响应于所接收到的探测请求帧生成探测响应帧。侦听模式S414的时间可随机给出(例如,100、200、300时间单位(TU))。P2P装置连续地重复搜索模式和接收模式,使得它们可到达公共信道。在P2P装置发现另一P2P装置之后,P2P装置可利用探测请求帧和探测响应帧发现/交换装置类型、制造商或常见装置名,使得P2P装置可选择性地连接到对应P2P装置。如果P2P装置通过邻居发现过程发现周边P2P装置并且获得必要信息,则P2P装置(例如,202)可向SME/应用/用户/供应商通知P2P装置发现(S418)。
目前,P2P可主要用于诸如远程打印、照片共享等的半静态通信。然而,由于Wi-Fi装置和基于位置的服务的普及,P2P可用性逐渐增加。例如,预期P2P装置将积极地用于社交聊天(例如,订阅社交网络服务(SNS)的无线装置基于基于位置的服务识别位于邻近区域中的无线电装置,并且发送和接收信息)、基于位置的广告供给、基于位置的新闻广播以及无线装置之间的游戏交互。为了描述方便,这种P2P应用以下将被称作新P2P应用。
图5是示出WFD网络的新方面的示图。
图5的示例可被理解为在应用新P2P应用(例如,社交聊天、基于位置的服务供给、游戏交互等)的情况下使用的WFD网络方面。
参照图5,多个P2P装置502a至502d在WFD网络中执行P2P通信510,构成WFD网络的P2P装置可在任何时间由于P2P装置的移动而改变,新WFD网络可在短时间内动态地生成或删除。如上所述,新P2P应用的特性指示可在密集网络环境中在多个P2P装置之间在短时间内动态地执行和终止P2P通信。
图6是示出建立用于WFD通信的链路的方法的示图。
如图6a所示,第一STA 610(以下称作“A”)在传统WFD通信期间用作组所有者。如果A 610在与传统WFD通信的组客户端630的通信期间发现第二STA 620(以下称作“B”)(是新WFD通信目标并且没有执行WFD通信),则A 610尝试与B 620建立链路。在这种情况下,新WFD通信是A 610与B 620之间的WFD通信,由于A是组所有者,所以A可独立于传统组客户端630的通信执行通信建立。由于一个WFD组可包括一个组所有者以及一个或更多个组客户端,所以如图6b所示,当作为一个组所有者的A 610满足时,可设定WFD链路。在这种情况下,A 610将B 620邀请到传统WFD通信组中,并且鉴于WFD通信特性,可执行A 610与B 620之间以及A 610与传统组客户端630之间的WFD通信,但是不支持B 620与传统组客户端630之间的WFD通信。这是因为B 620和组客户端630均为组客户端。
图7是示出与执行WFD的通信组关联的方法的示图。
如图7a所示,第一STA 710(以下称作“A”)作为组所有者对组客户端730执行通信,第二STA 720(以下称作“B”)作为组所有者对组客户端740执行通信。如图7b所示,A 710可终止传统WFD通信,并且可执行与B 720所属于的WFD通信组的关联。由于A 710是组所有者,所以A 710成为组客户端。优选地,A 710在请求与B 720关联之前终止传统WFD通信。
图8是示出配置用于WFD通信的链路的方法的示图。
如图8a所示,第二STA 820(以下称作“B”)在传统WFD通信期间用作组所有者。如果B 820执行与组客户端830的传统WFD通信,则没有执行WFD通信的第一STA 810(以下称作“A”)发现B 820并且尝试用于与B 820的新WFD通信的链路建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B 820接受链路建立,则设定A 810与B 820之间的新WFD通信链路,A 810用作B 820的传统WFD组的客户端。这种情况对应于A 810与B 820的WFD通信组执行关联的情况。A 810可仅与作为组所有者的B 820执行WFD通信,不支持A 810与传统WFD通信的客户端830之间的WFD通信。这是因为A 810和客户端830均为组客户端。
图9是示出配置与WFD通信组关联的链路的方法的示图。
如图9a所示,第一STA 910(以下称作“A”)作为组客户端对组所有者930执行WFD通信。此时,A 910发现作为组所有者对另一WFD通信的组客户端940执行通信的第二STA 920(以下称作“B”),并且终止与组所有者930的链路。并且,A 910可与B 920的Wi-Fi直连执行关联。
Wi-Fi直连服务(WFDS)
Wi-Fi直连是被定义为包括链路层的操作的网络连接标准技术。由于没有定义在通过Wi-Fi直连配置的链路的上层操作的应用的标准,所以在支持Wi-Fi直连的装置互连之后驱动应用的情况下难以支持兼容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Wi-Fi联盟(WFA)已讨论了称为Wi-Fi直连服务(WFDS)的上层应用的操作的标准化。
图10是示出WFDS框架组件的示图。
图10的Wi-Fi直连层意指由Wi-Fi直连标准定义的MAC层。Wi-Fi直连层可包括与Wi-Fi直连标准兼容的软件。可通过与WiFi PHY层兼容的物理层(未示出)在Wi-Fi直连层下面配置无线连接。在Wi-Fi直连层上面定义称为ASP(应用服务平台)的平台。
ASP是实现服务所需的功能的逻辑实体。ASP是公共共享平台,可处理诸如装置发现、服务发现、ASP会话管理、连接拓扑管理以及ASP上面的应用层与ASP下面的Wi-Fi直连层之间的安全性的任务。
在ASP上面定义服务层。服务层包括使用情况特定服务。WFA定义了四种基本服务:发送(Send)、播放(Play)、显示(Display)和打印(Print)服务。将简要描述WFA中定义的这四种基本服务。首先,Send意指可在两个WFDS装置之间执行文件传送的服务和应用。Send服务可被称作文件传送服务(FTS),因为它旨在用于对等装置之间的文件传送。Play意指在两个WFDS装置之间基于DLNA(数字生活网络联盟)共享或流处理音频/视频(A/V)、照片、音乐等的服务和应用。Print意指使得文档和照片能够在具有诸如文档、照片等的内容的装置与打印机之间输出的服务和应用。Display意指在Miracast源与WFA的库之间实现画面共享的服务和应用。
图10所示的使能(enable)API(应用程序接口)被定义为在支持WFA所定义的基本服务以外的第三方应用的情况下使用ASP公共平台。针对第三方应用定义的服务可仅由一个应用使用,或者可被各种应用一般地(或共同地)使用。
以下,为了描述方便,由WFA定义的服务将被称作WFA服务,由非WFA的第三方新定义的服务将被称作enable服务。
应用层可提供用户接口(UI),并且用于表现将由用户识别的信息并将用户的输入传送给下层。
图11是示出WFDS操作的示图。
在图11中,假设存在两个对等装置A和B。
ASP是实现服务所需的公共功能的逻辑实体。这些功能可包括装置发现、服务发现、ASP会话管理、连接拓扑管理、安全性等。
ASP会话是装置A的ASP与装置B的ASP之间的逻辑链路。需要对等装置之间的对等(P2P)连接以开始ASP会话。ASP可在两个装置之间建立多个ASP会话。各个ASP会话可通过需要ASP会话的ASP所分配的会话标识符来标识。
服务是利用ASP提供具有使用情况特定功能的其它服务或应用的逻辑实体。一个装置的服务可利用服务特定协议(可由服务标准和ASP协议定义)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装置的对应服务执行通信。
ASP与服务之间的接口由Method和Event定义。Method指示由服务发起的操作,关于将要执行的操作的信息可被包括在Method的参数(或字段)中。Event将来自ASP的信息提供给服务。
例如,图12是示出在ASP与服务之间发送Event和Method的示例的示图。
如果服务执行Method调用,则限于方法调用返回值的信息返回给服务。每一个Method调用基本上立即返回。因此,返回给服务的值不应依赖于通过网络获取(导致Method调用返回的延迟)的信息或者从用户获取的信息。
ASP通过Event将信息提供给服务。按照与Method相同的方式,Event将数据发送给参数。由于Event在一个方向上发送,所以如果服务基于Event的内容来采取动作,则应该伴随Method调用。
与ASP执行通信的多个服务可使用Method和Event。Method可从服务传送至ASP,Event可从ASP传送至特定服务。Event无需立即对Method调用进行响应。
再参照图11,如果用户期望在装置A与装置B之间使用服务X,则相应装置上的ASP生成专用于装置之间的服务X的ASP会话。此后,如果用户期望使用服务Y,则建立用于对应服务的新ASP会话。如果在对等装置之间建立多个ASP会话,则多个ASP会话中的每一个可通过请求建立ASP会话的对等装置(具体地讲,请求建立ASP会话的对等装置的ASP)所分配的会话标识符来标识。
在定义WFDS中的两个对等装置之间的操作时,这两个对等装置中的一个可用作服务广告方,另一个可用作服务搜寻方。如果服务搜寻方通过发现服务广告方来搜索期望的服务,则服务搜寻方可请求与服务广告方的连接。
由服务搜寻方设定的对等装置搜索由服务广告方设定的对等装置,如果由服务搜寻方设定的对等装置从由服务广告方设定的对等装置发现期望的服务,则对应的对等装置可向服务广告方设定的对等装置请求连接。更详细地讲,如果服务搜寻方向服务广告方请求ASP服务会话建立,则服务广告方可对服务搜寻方的ASP会话建立请求进行响应。
服务广告方与服务搜寻方之间的关系不固定。例如,作为服务广告方和服务搜寻方的角色可根据任一个ASP会话和下一ASP会话而变化。可基于哪一对等装置开始搜索服务来确定对等装置充当的是服务广告方还是服务搜寻方。换言之,请求服务搜索的对等装置可充当服务搜寻方。
另外,对等装置中的任一个可针对相同服务被设定为服务广告方和服务搜寻方二者,并且可具有多个服务广告方或多个服务搜寻方。例如,对等装置中的任一个可针对第一Wi-Fi直连服务和第二Wi-Fi直连服务被设定为服务广告方,同时,可针对第三Wi-Fi直连服务和第四Wi-Fi直连服务被设定为服务搜寻方。
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服务广告方和服务搜寻方。
服务广告方和服务搜寻方
设定给服务广告方的对等装置可对服务进行广告,服务搜寻方可发现广告的服务。设定给服务广告方的对等装置可对服务进行广告,直至执行取消服务广告方法CancelAdvertiseService Method的调用或者广告状态被设定为“Cancel”(例如,AdvertiseStatus参数的状态值指示NotAdvertised)。可使用后关联和预关联中的至少一个来使得服务广告方能够对服务进行广告。
由服务广告方广告的服务可通过服务名称标识。更详细地讲,对等装置可控制服务,使得各个服务可包括用于服务搜索的UTF-8服务名称文本串。在这种情况下,被编码为UTF-8的服务名称可具有255字节或更短的长度。服务名称的长度可根据可以由服务搜索请求帧和服务搜索响应帧使用的空间来确定。
本文串“org.wi-fi”可被预留以标识WFA服务。更详细地讲,WFA服务名称如下。
org.wi-fi.wfds.send.tx
org.wi-fi.wfds.send.rx
org.wi-fi.wfds.play.tx
org.wi-fi.wfds.play.rx
org.wi-fi.wfds.display.tx
org.wi-fi.wfds.display.rx
org.wi-fi.wfds.print.tx
org.wi-fi.wfds.print.rx
如果enable服务利用从org.wi-fi开始的服务名称来尝试广告或搜索,则ASP可拒绝enable服务的广告或搜索尝试。对于enable服务,可使用反向域名表示法。根据反向域名表示法,应用作者所拥有的DNS名称(例如,example.com)的各个成分(例如,example和com)的反向排列(例如,com.example)可用作enable服务的服务名称的前缀。
因此,enable服务的名称可定义如下。
com.example.serviceX
com.example.productY
com.example.04cf75db-19d1-4d84-bef3-b13b33fcfa5a
enable服务可针对一个应用定义,并且可被定义为在各种应用中一般地实现。
服务通过服务名称标识,同时被定义为服务信息。因此,即使在相同服务名称的服务的情况下,如果服务具有不同类型的服务信息,则服务也可作为彼此不同的服务来处理。
在对服务进行广告时,服务广告方可向广告的各个服务分配广告ID。服务广告方可控制服务,使得可向各个服务分配单独的广告ID。
即使在后关联的情况下也可使用服务广告。为此,对等装置可在形成P2P组之后建立附加ASP会话。
在服务搜寻方开始ASP会话的情况下并非必然需要服务搜索过程。服务搜寻方可允许带外机制以执行服务搜索过程。另外,服务搜寻方可缓存对等装置的服务,其中,所述服务已经被发现。
服务搜索过程可支持通配符搜索(或名称搜索)。通配符搜索可意指支持前缀搜索。前缀搜索可意指可执行包括该前缀的所有服务的搜索。例如,为了搜索所有WFA服务(即,Send、Play、Display、Print),可允许包括搜索关键字“org.wi-fi.wfds.*”(或“org.wi-fi.wfds*)的通配符搜索。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通配符搜索的结果,可返回包括“org.wi-fi.wfds”的所有服务的列表。
为了搜索特定WFA服务,可允许包括搜索关键字“org.wi-fi.wfds.servicename.*”(或“org.wi-fi.wfds.servicename*”)(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名称可以是Send、Play、Display和Print中的任一个)的通配符搜索。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通配符搜索的结果,可返回包括前缀“org.wi-fi.wfds.servicename”的所有服务的列表。当然,即使在enable服务的情况下也可允许通配符。
对于通过点(“.”)彼此分开的字可允许通配符搜索。例如,如果enable服务的名称为“com.example.serviceX”,则对于“com.*”(或“com*”)、“com.example.*”(或“com.example*”)可允许通配符搜索。
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由服务广告方和服务搜寻方应对的Method和Event。
服务广告方的方法
服务广告方可调用Advertise Service Method以对服务进行广告。在这种情况下,服务搜寻方可开始广告的服务的搜索、发现和ASP会话。Advertise Service Method可包括服务名称参数(或者服务名称列表参数)、端口参数、协议参数、共享参数、自动接受参数和服务信息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各个参数将描述如下。
i)服务名称(或服务名称列表)
服务名称标识请求服务搜索(例如,执行SeekService Method调用)的服务搜寻方可搜索的服务的特征。可通过服务名称与包括在来自服务搜寻方的查询中的文本串之间的比较来执行服务名称匹配。
如果多个服务用于匹配,则Advertise Service Method可包括服务名称列表,该服务名称列表包括多个服务名称。例如,如果服务支持通过相同端口的发送和接收,则用于发送的服务名称(例如,service.tx)和用于接收的服务名称(service.rx)可被包括在服务名称列表中。例如,如果请求搜索的服务名称为org.wi-fi.wfds.send,并且服务支持org.wi-fi.wfds.send.rx和org.wi-fi.wfds.send.tx二者,则服务名称列表可包括“org.wi-fi.wfds.send”、“org.wi-fi.wfds.send.rx”和“org.wi-fi.wfds.send.tx”。
如果服务支持通过相同端口号的所有WFA服务,则服务名称列表可包括所有WFA服务的名称以及从所有WFA服务的发送的服务名称。例如,如果服务支持所有WFA服务,则服务名称列表可包括“org.wi-fi.wfds.send.tx、org.wi-fi.wfds.send.rx、org.wi-fi.wfds.send、org.wi-fi.wfds.play.tx、org.wi-fi.wfds.play.rx、org.wi-fi.wfds.play、org.wi-fi.wfds.display.tx、org.wi-fi.wfds.display.rx、org.wi-fi.wfds.display、org.wi-fi.wfds.print.tx、org.wi-fi.wfds.print.rx和org.wi-fi.wfds.print”。
ii)服务端口
服务端口是侦听注册的服务的IP端口,也是用于从服务搜寻方接收的连接的IP端口。服务广告方可向服务搜寻方通知服务端口作为服务名称搜索的结果参数。然而,与服务名称不同,服务搜寻方可不搜索服务端口。由于服务端口被预留,所以相同的服务端口无法被不同的服务或者不同的活动ASP会话使用,只要服务端口没有被设定为被它们共享(例如,只要共享参数没有被设定为“true”)。
当请求服务广告的AdvertiseService方法被调用时,如果无法使用服务端口,则可从ASP向服务发送指示服务广告失败的Event(例如,Advertise Failed Event)。
当生成用于该服务的ASP会话,并且网络接口已知时,服务端口可被应用绑定。
iii)协议
协议可被定义为IANA(互联网号码分配局)中所定义的整数。例如,TCP可被定义为号码6,UDP可被定义为号码17。
iv)共享
共享参数指示是否将允许另一服务和服务端口。例如,如果共享参数具有值“True”,则服务端口可被另一广告和ASP会话重用。共享服务端口的ASP会话不应独占地控制服务端口。与此不同,如果共享参数具有值“Service”,则服务端口可被具有相同服务名称的其它服务的广告重用。如果共享参数具有值“False”,则一个服务可独占地控制服务端口。
如果服务请求独占地使用当前正被广告的服务所使用的服务端口,则ASP可将指示广告失败的AdvertiseFailed Event发送给服务。即使在服务请求共享独占使用被预留的服务端口的情况下,ASP也可将指示广告失败的Event发送给服务。即使在服务请求已经与另一Advertise Service Method共享的服务端口应该被设定为非共享服务端口的情况下,ASP也可将指示广告失败的Event发送给服务。
v)自动接受
服务广告方的ASP可将会话请求事件SessionRequest Event发送给服务层以建立ASP会话。此时,如果自动接受参数具有值“True”,则即使服务层没有响应于会话请求事件调用会话确认方法ConfirmSession Method,服务广告方也可以接受来自服务搜寻方的每一个ASP会话请求。
然而,如果在会话请求事件SessionRequest Event中参数get_network_config_PIN被设定为True,则作为服务确认方法(或会话确认方法)可需要将事件从服务层发送至ASP层。
如果自动接受参数具有值“False”,则服务广告方的ASP可通过等待从服务接收会话确认方法来确定是否接受ASP会话请求。用于ASP会话建立的会话请求事件可从ASP发送给服务,而不管自动接受参数的值。
vi)服务信息
服务信息意指关于在服务搜索过程期间使用的服务的详细信息。服务信息的内容是形式自由的选择性参数。如果服务信息存在,则服务信息可作为服务搜索响应帧内的一个响应被传送给服务搜寻方。
服务搜寻方可通过具体实现服务搜寻方法SeekService Method内的服务信息请求来基于服务信息的内容执行搜索。
vii)服务状态
服务状态指示在Advertise Service Method被调用时服务的状态。例如,如果服务状态参数具有值“1”,则可指示服务可用,如果服务状态参数具有值“0”,则可指示服务不可用。然而,即使服务不可用,服务广告方也可响应于探测请求帧或服务搜索请求帧指示装置支持对应服务。
如果服务状态参数具有值“0”(即,如果服务不可用),则ASP可拒绝ASP会话建立的请求。
viii)网络角色
网络角色指示服务广告方是否应该被设定为P2P组中的组所有者(GO)。例如,如果网络角色参数具有值“1”,则可指示服务广告方应该被设定为P2P组内的GO,如果网络角色参数具有值“0”,则可意指不管服务广告方的状态。
ix)网络建立
网络建立参数指示用于连接的期望的WSC配置方法(WSC Config.Method)。例如,如果网络建立参数具有值“1”,则可指示WFDS默认建立方法或者WSC PIN方法,如果网络建立参数具有值“2”,则可仅指示WSC PIN方法。
x)延迟会话响应
只要没有提供明确的特定服务,延迟会话响应参数的值就可基本上为null。另外,只有自动接受参数的值为“False”,延迟会话响应参数才可存在。
如果延迟会话参数的值存在,则延迟会话参数可被视为在服务广告方的自动接受参数的值被设定为False并且服务搜寻方期望生成ASP会话时,从服务广告方发送给服务搜寻方的消息帧。
例如,如果服务搜寻方发送供给发现请求帧以生成ASP会话,则延迟会话参数可作为会话信息字段被包括在从服务广告方发送的供给发现响应帧中。
又如,如果服务搜寻方发送会话请求消息Request_Session消息以生成ASP会话,则延迟会话响应参数可作为延迟会话响应字段被包括在延期会话ASP协调协议消息中。
ASP可返回Advertise Service Method的广告ID。广告ID由ASP分配,并且在请求广告的服务所操纵的装置上唯一地标识广告。并且,广告ID可被发送给服务搜寻方以建立广告的服务的ASP会话。
如果现有广告的状态改变,则服务广告方可调用指示服务状态改变的服务状态改变方法(ServiceStatusChange Method)。服务状态改变方法可包括广告ID和服务状态参数。各个参数将描述如下。
i)广告ID
广告ID可最初包括由Advertise Service Method返回的广告ID。
ii)服务状态
如果服务处于可用状态,则服务状态参数的值可被设定为“Available”。如果在服务广告方支持服务时服务广告方所支持的服务处于不可用状态,则服务状态参数的值可被设定为“Unavailable”。服务状态参数的值可被包括在探测响应帧或服务搜索响应帧中。
服务广告方可调用取消服务广告方法CancelAdvertiseService Method以取消现有广告。如果服务广告方调用取消服务广告方法CancelAdvertiseService Method,则服务名称和关联的信息不再被广告,服务端口的预留被释放。
如果服务从ASP接收到会话请求事件,则服务广告方可调用会话确认方法SessionConfirm Method以确定是否接受ASP会话建立。会话确认方法可被称作服务确认方法ConfrmService Method,因为它指示是否接受特定服务的会话建立。然而,如果广告自动开始(例如,如果Advertise Service Method的自动接受参数的值为“True”),则由于ASP会话建立被自动接受,所以可不调用会话确认方法。
会话确认方法可包括会话MAC参数、会话ID参数和确认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各个参数将更详细地描述如下。
i)会话MAC
会话MAC指示会话ID所分配至的装置的MAC地址。
ii)会话ID
会话ID指示ASP会话的标识符。
iii)确认
如果所确认的参数具有值True,则可执行ASP会话建立。另外,如果不存在现有P2P组,则可形成组。与此不同,如果确认参数具有值False,则所请求的ASP会话可关闭。
服务搜寻方的方法
服务搜寻方可调用服务搜寻方法SeekService Method,该方法请求服务搜索以搜索充当服务广告方的对等装置的服务。搜索范围可通过MAC地址来选择性地限制。服务搜寻方法可包括服务名称、精确搜索、MAC地址和服务信息请求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各个参数将更详细地描述如下。
i)服务名称
服务名称参数指示应该要搜索的服务的名称。包括在服务名称参数中的文本串可以是应该要搜索的服务的确切名称,也可以是应该要搜索的服务名称的前缀。
前缀搜索的示例可仅包括特定服务的名称,而不包括接收服务和发送服务这二者的名称,以针对该特定服务搜索接收服务和发送服务。例如,服务为了针对Send服务搜索org.wi-fi.wfds.send.rx和org.wi-fi.wfds.send.tx,可将org.wi-fi.wfds.send.rx和org.wi-fi.wfds.send.tx二者中共同包括的org.wi-fi.wfds.send插入服务名称参数。
为了搜索所有WFA服务,可将所有WFA服务名称中共同包括的文本串“org.wi-fi.wfds”包括在服务名称参数中。
ii)精确搜索
如果精确搜索参数的值为“True”,则执行精确搜索。更详细地讲,可通过探测请求和响应帧的交换来搜索与包括在服务名称参数中的文本串精确匹配的服务。
如果精确搜索参数的值为“False”,则执行前缀搜索。更详细地讲,对于前缀搜索,除了交换探测请求和响应帧以外,还可执行服务搜索请求和响应帧的交换。可通过服务搜索请求和响应帧的交换来搜索包括服务名称参数中所包括的文本串作为前缀的所有服务。
由于仅与包括在服务名称参数中的文本串精确匹配的装置在装置搜索期间对探测请求进行响应,所以精确搜索比前缀快。
iii)MAC地址
由于MAC地址旨在搜索所有对等Wi-Fi直连装置的服务,所以MAC地址参数通常可被设定为NULL。然而,如果MAC地址参数中包括特定对等装置的MAC地址值,则可针对指定的MAC地址限制性地执行服务搜索。对等地址的MAC地址可作为通过冒号(:)标识的规范格式(例如,“00:14:bb:11:22:33”)而被包括。
iv)服务信息请求
服务信息请求参数可包括用于在服务广告方利用服务搜索请求/响应帧交换的服务信息搜索期间请求附加信息的文本串。
如果查询服务信息请求的文本串是被包括在Advertise Service Method中的服务信息集的子串,则可调用搜索结果事件SearchResult Event。例如,查询文本串“ABC”可与多种类型的服务信息当中的读作“ABCpdq”或“ABC”的服务信息匹配。
可响应于服务搜寻请求方法(例如,ServiceSeek Method)返回可用于取消服务搜寻方法(例如,CancelSeekService Method)的句柄参数。
服务搜寻方可调用取消服务搜索的取消服务搜寻方法CancelSeek Method。取消服务搜寻方法可包括由服务搜寻方法返回的句柄参数。
服务广告方的事件
当远程装置期望开始用于广告的服务的ASP会话时,服务广告方的ASP可将会话请求事件SessionReqeust Event发送给服务。此时,会话请求事件可被称作服务请求事件ServiceRequest Event,因为它使服务开始。更详细地讲,当服务广告方的ASP接收到供给发现请求帧或REQUEST_SESSION ASP协调协议消息时可触发会话请求事件。会话请求事件可包括如下参数。
i)广告ID
当调用Advertise Service Method时,由ASP分配的广告ID可被包括在会话请求事件中。
ii)会话MAC
会话ID所分配至的P2P装置的MAC地址可被包括在会话请求事件中。
iii)服务装置名
远程装置的装置名(更详细地讲,由WSC定义的装置名)可被包括在会话请求事件中。
iv)会话ID
由远程ASP分配的会话ID可被包括在会话请求事件中。
v)会话信息
服务特定数据有效载荷可被包括在会话请求事件中。会话信息可具有最大144字节的长度。
vi)网络配置PIN获取(get_network_config_PIN)
如果服务广告方接收到供给发现请求帧以及请求PIN(个人识别号)的WSC配置方法(WSC Config Method)以在服务广告方中建立服务网络,则网络配置PIN获取参数的值可为“True”。由用户输入的WSC PIN可被包括在会话确认方法中,然后被提供给ASP。
如果服务广告方接收到供给发现请求帧以及没有请求PIN(个人识别号)的WSC配置方法(WSC Config Method)以在服务广告方中建立服务网络,或者如果通过REQUEST_SESSION ASP协调协议消息触发服务请求事件,则网络配置PIN获取参数的值可为“False”。
vii)网络配置PIN
如果服务广告方的ASP接收到供给发现请求以及请求将被显示的PIN的WSC配置方法以用于建立服务网络,则ASP可生成WSC PIN值,将所生成的WSC PIN值提供给服务,并且允许WSC PIN值显示。
如果服务广告方的ASP接收到供给发现请求以及没有请求将被显示的PIN的WSC配置方法以用于建立服务网络,或者如果通过REQUEST_SESSION ASP协调协议消息触发服务请求事件,则网络建立PIN参数的值可为“0”。
如果服务无法再被广告,或者服务的广告无法开始,则可发送指示广告失败的事件(例如,AdvertiseFailed Event)。指示广告失败的事件可包括广告ID和失败原因参数。各个参数将简要描述如下。
i)广告ID
广告ID可指示由Advertise Service Method返回的广告ID值。
ii)原因
广告失败的原因可指示服务端口已经被共享(例如,请求非共享服务端口,但是对应服务端口已经被用作共享服务端口)的情况、服务端口已经被个人使用(例如,请求服务端口,但是对应服务端口已经被用作个人(专用)服务端口)的情况、或者其它失败原因中的任一个。
服务搜寻方的事件
当执行搜索时,可发送指示从对等装置发现的各个广告的服务的搜索结果的搜索结果事件SearchResult Event。搜索结果事件可包括句柄、服务MAC、广告ID、服务名称、服务信息和服务状态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各个参数将描述如下。
i)句柄
句柄指示由服务搜寻方法返回的值。
ii)服务MAC
服务MAC指示对等装置的MAC地址。
iii)广告ID
广告ID指示由对等装置定义的广告ID。
iv)服务名称
服务名称指示由对等装置定义的完整服务名称。
v)服务信息
附加服务(供应商)特定参数或NULL文本串(在服务广告方或服务搜寻方之间定义)被包括在服务信息中。
vi)服务状态
如果服务处于可用状态,则服务状态参数的值可被设定为“Available”。如果在服务广告方支持服务时服务广告方所支持的服务处于不可用状态,则服务状态参数的值可被设定为“Unavailable”。
服务搜寻方可停止通过服务搜索方法SeekService Method发起的搜索,或者发送搜索终止事件SearchTerminated Event以防止进一步生成搜索结果事件。搜索终止事件可包括句柄和终止原因参数。各个参数将描述如下。
i)句柄
句柄指示终止的搜索。
ii)原因
可指示搜索的终止原因。可指示超时或系统故障SystemFailure作为搜索的终止原因。
服务搜寻方可发送服务请求事件ServiceRequest Event以开始所广告的服务的ASP会话。服务请求事件可包括广告ID、会话MAC、会话ID和会话信息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各个参数将描述如下。
i)广告ID
由对等装置定义的广告ID可被包括在服务请求事件中。
ii)会话MAC
会话ID所分配至的对等装置的MAC地址可被包括在服务请求事件中。
iii)会话ID
ASP会话ID可被包括在服务请求事件中。
iv)会话信息
应用特定数据有效载荷可被包括在服务请求事件中。
服务搜索和ASP会话建立
基于上述描述,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服务搜索过程和ASP会话建立过程。
图13至图15是示出服务搜索和ASP会话建立操作的流程图。图13至图15所示的ASP会话建立操作意指随机P2P装置的特定服务搜索另一P2P装置和服务,通过请求该服务来建立Wi-Fi直连连接,并且操作应用。
为了描述方便,在图13至图15中,假设装置A用作对其服务进行广告的服务广告方,装置B用作搜索服务的服务搜寻方。
如果装置A的服务层将Advertise Service Method发送给ASP,则装置A的ASP可基于包括在Advertise Service Method中的信息对其服务进行广告,并且待命以允许另一装置发送对应服务。
如果装置B的服务层将服务搜寻方法发送给ASP,则装置B的ASP可基于包括在所接收到的服务搜寻方法中的信息搜索支持高级应用或者用户所期望的服务的装置。例如,如果装置B的服务层从应用层接收到指示Use Service的意图的信息,则服务层可将包括关于需要搜索的服务的信息的服务搜寻方法传送给ASP。
接收到服务搜寻方法的装置B的ASP可发送探测请求帧以搜索支持期望的服务的装置。此时,探测请求帧可包括通过将期望被发现或者可被支持的服务的服务名称转换为散列形式而获得的散列值。散列值通过由ASP将服务名称或服务名称的前缀转换为散列形式而获得,并且可具有6个八位字节长度。探测请求帧可按照广播的形式发送,或者可对于特定装置按照单播的形式发送。
接收到探测请求帧的装置A可尝试散列匹配,并且如果确定支持与被包括在探测请求帧中的散列值匹配的服务,则装置A可将探测响应帧发送给装置B。此时,探测响应帧可包括服务名称和广告ID字段中的至少一个。
散列值、广告ID字段和服务通知信息字段中的至少一个可被包括在探测响应帧中。散列值指示与通过探测请求帧请求的散列值匹配的服务的散列值,广告ID字段可以是由ASP分配以唯一地标识ASP中的各个服务的广告的值。
如果装置B接收到指示支持装置B期望发现的服务的探测请求帧,则装置B可触发服务搜索请求帧以搜索装置A的服务信息。此时,服务搜索请求帧可包括服务名称字段。服务名称字段可包括待搜索的完整服务名称或者待搜索的服务名称的前缀。
在这方面,装置A可将指示是否可提供装置B期望发现的服务的服务搜索响应帧发送给装置B。服务搜索响应帧可包括服务名称、服务状态、广告ID和服务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名称可包括指示所广告的服务的服务名称的文本串。
即使装置A支持装置B期望发现的服务,在服务搜索响应帧被发送时装置B也可能无法使用装置A所提供的服务。例如,尽管装置A支持它自己搜索到的Print服务,但是如果装置A由于与最大可用装置关联而无法再允许与对等装置关联,则尽管装置A支持装置B期望搜索的服务,装置B也无法使用装置A所提供的服务。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装置A可将指示在服务搜索响应帧被发送时对应服务是否可用的服务状态信息包括在服务搜索响应帧中。
换言之,如果在服务搜索响应帧被发送时对应服务不可用,则服务状态信息可指示对应服务不可用,而如果在服务搜索响应帧被发送时对应服务可用,则服务状态信息可指示对应服务可用。服务状态信息可以是1比特的指示符。
广告ID字段可旨在唯一地标识ASP内的各个服务的广告。
服务信息字段可包括可在作为服务广告方的装置A与作为服务搜寻方的装置B之间共享的可选信息。如果关于给定服务(即,装置B期望发现的服务)的服务信息存在,则服务信息字段可包括通过与该给定服务匹配的探测响应帧发送的散列值。
上述服务搜索请求和响应帧可利用IEEE 802.11u系统中定义的GAS(一般广告协议)来执行。
如果从服务层请求的服务搜寻方法所请求的操作完成,则装置B的ASP可通过服务基于搜索结果事件向应用和用户通知结果。
此时,Wi-Fi直连组没有形成。如果在用户选择装置A的服务时,装置A所提供的服务可使用并且该服务调用会话连接方法ConnectSession Method,则可执行供给发现结果以用于P2P组形成。可在装置B与装置A之间交换供给发现请求帧和供给发现响应帧。可通过供给发现请求帧和供给发现响应帧之间的交换在装置A和装置B之间交换会话信息和连接能力信息。
会话信息是指示请求服务的装置所请求的服务的简要信息的提示信息。例如,如果装置期望请求文件传送服务,则会话信息是可通过指示文件的数量和大小来允许另一方确定接受/拒绝服务请求的信息。连接能力信息可在组所有者(GO)协商和P2P邀请期间用作用于生成组的信息。
为此,供给发现请求帧可包括装置B的P2P能力、P2P装置信息、连接能力信息和广告ID。如果装置B的服务所调用的会话连接方法ConnectSession Method的会话信息session_information不是NULL,则供给发现请求帧还可包括服务实例数据,该服务实例数据包括会话信息。
最初从服务搜寻方发送给服务广告方的供给发现请求帧不需要状态信息。即使最初发送给服务广告方的供给发现请求帧中包括状态信息,状态信息可指示“Success”。
如果装置B将包括装置B的连接能力信息的供给发现请求消息传送给装置A,则装置A的ASP可根据自动接受参数Auto_Accept的值确定是否等待接收会话确认方法SessionConfirm Method。
如图13的示例中所示,如果自动接受参数被设定为TRUE,则即使在没有会话确认方法的情况下,装置A的ASP也可以传送指示状态信息为“success”的供给发现响应帧。装置A的连接能力信息可被包括在指示状态信息为成功的供给发现响应帧中。装置A的ASP可在将ConnectStatus Event传送给服务层的同时,通知服务层服务请求被接受。
相比之下,如图14的示例中所示,如果自动接受参数被设定为False,则装置A的ASP将包括服务信息的会话请求事件SessionRequest Event传送给服务层,并且服务层将服务信息传送给应用/用户。如果应用/用户基于会话信息决定接受对应会话,则通过服务层将服务确认方法传送给ASP。
此时,装置A的ASP将供给发现响应帧传送给装置B,其中,供给发现响应帧的状态信息可被设定为“deferred”。这是为了通知对应服务不能立即被接受并且状态等待用户的输入。因此,装置B的ASP可在将ConnectStatus事件传送给服务层的同时通知服务层服务请求被延期。在这种情况下,包括在服务实例数据信息中的会话信息可用作允许用户确定服务请求的接受/拒绝的提示。
如果用户接受服务请求,则装置A的服务将服务确认方法发送给ASP。然后,可执行后续供给发现过程。换言之,装置A可将供给发现请求帧传送给装置B。这可被称作后续供给发现过程。在后续供给发现过程中,供给发现请求帧可包括状态信息、连接能力和广告ID。在后续供给发现过程中,供给发现请求帧的状态信息可指示成功,广告ID可被设定为被包括在从装置B发送给装置A的供给发现请求帧中的广告ID的值。
如果从装置A接收到供给搜索请求帧,则装置B的ASP可在将ConnectStatus事件传送给服务层的同时通知服务层服务请求被接受。另外,装置B的ASP可将供给发现响应帧传送给装置A,其中,供给发现响应帧指示状态信息为成功。此时,在后续供给发现过程中,供给发现响应帧可包括状态信息、连接能力和广告ID。在后续供给发现过程中,供给发现请求帧的状态信息可指示成功。
如果用户拒绝服务请求,或者如果装置A未能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用户输入,或者如果装置B未能在发送指示服务请求被延期的ConnectStatus事件之后的预定时间内从装置A接收供给发现请求帧,则装置A与装置B之间的ASP会话建立可失败。
如图15所示的示例中所示,如果装置A与装置B之间的ASP会话建立失败,则装置B的服务可通知应用不存在来自另一方的响应,并且可将会话关闭方法SessionClose Method发送给ASP。ASP可将指示会话终止的会话状态事件SessionStatus Event发送给服务。
以下,基于装置A与装置B之间的供给发现过程成功终止,将描述装置A与装置B之间的P2P组建立过程。
用于P2P组形成的方法
为了描述方便,如图13所示的示例中所示,当服务广告方的自动响应参数的值为True时,用于响应于供给发现请求帧立即从服务广告方发送供给发现响应帧的供给发现过程将被称作“立即响应情况”(或自动接受模式)。如图14所示的示例中所示,当服务广告方的自动响应参数的值为False时,跟随有后续供给发现过程的供给发现过程将被称作“延迟成功情况”(或延迟模式)。
另外,发送指示状态信息为成功的供给发现响应帧的P2P装置将被称作供给发现(PD)响应方或第二P2P装置。另外,发送供给发现请求帧(该供给发现请求帧触发指示状态信息为成功的供给发现响应帧)的P2P装置将被称作PD请求方或第一P2P装置。
因此,在“立即响应情况”的情况下,用作服务搜寻方的P2P装置(图13中的装置B)可以是第一P2P装置或PD请求方,用作服务广告方的P2P装置(图13中的装置A)可以是第二P2P装置或PD响应方,而在“延迟成功情况”的情况下,用作服务广告方的P2P装置(图14中的装置A)可以是第一P2P装置或PD请求方,用作服务搜寻方的P2P装置(图14中的装置B)可以是第二P2P装置或PD响应方。
为了建立P2P组,第一P2P装置可在发送供给发现请求帧时将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包括在供给发现请求帧中。连接能力可包括:“New”指示符,其用于指示是否新生成P2P组;“Group Owner(GO)”指示符,其用于指示装置是否将用作P2P组中的组所有者;以及“Client”指示符,其用于指示装置是否将用作P2P组中的组客户端。
更详细地讲,如果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new指示符的值为1,则可指示第一P2P装置期望通过GO协商过程创建新P2P组。如果不是如此,则new指示符的值可为0。如果第一P2P装置的group owner指示符的值为1,则可指示第一P2P装置是组所有者或者期望是组所有者。如果不是如此,则group owner指示符的值可为0。如果第一P2P装置的client指示符的值为1,则可指示第一P2P装置是客户端或者期望是客户端。如果不是如此,则client指示符的值可为0。
new指示符、group owner指示符和client指示符中的每一个可具有1比特的大小。表1示出基于new指示符、group owner指示符和client指示符中的有效指示符(即,值为1的指示符)的组合的供给发现请求帧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
[表1]
New(0x01) Client(0x02) GO(0x04) 连接能力
1 0 0 0x01
0 1 0 0x02
1 1 0 0x03
0 0 1 0x04
1 0 1 0x05
0 1 1 0x06
1 1 1 0x07
如表1中所列出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0x01可指示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为新(即,new指示符的值为1),连接能力的属性值0x02可指示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为客户端,连接能力的属性值0x04可指示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为组所有者(即,group owner指示符的值为1)。
发送供给发现请求帧的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可指示new、client和groupowner指示符的多个指示符。例如,连接能力的属性值0x03可指示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指示新和客户端,连接能力的属性值0x05可指示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指示新和组所有者,连接能力的属性值0x06可指示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指示客户端和组所有者。另外,连接能力的属性值0x07可指示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指示新、客户端和组所有者全部。
从第一P2P装置接收到供给发现请求帧的第二P2P装置可发送包括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供给发现响应帧。按照与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相同的方式,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可包括“new”指示符、“group owner”指示符和“client”指示符。
更详细地讲,如果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new指示符的值为1,则可指示可使用GO协商过程以使得第二P2P装置可确定新P2P组处的GO。如果不是如此,则new指示符的值可为0。如果第二P2P装置的group owner指示符的值为1,则可指示第一P2P装置应该加入第二P2P装置的P2P组。如果不是如此,则group owner指示符的值可为0。如果第一P2P装置的client指示符的值为1,则可指示第二P2P装置应该加入第一装置的P2P组或者加入由第一P2P装置独立形成的P2P组。如果不是如此,则client指示符的值可为0。
表2示出基于new指示符、group owner指示符和client指示符中的有效指示符(即,值为1的指示符)的组合的供给发现响应帧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
[表2]
New(0x01) Client(0x02) GO(0x04) 连接能力
1 0 0 0x01
0 1 0 0x02
0 0 1 0x04
如表2中所列出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0x01可指示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为新(即,new指示符的值为1),连接能力的属性值0x02可指示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为客户端,连接能力的属性值0x04可指示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为组所有者(即,group owner指示符的值为1)。
与第一P2P装置不同,发送供给发现响应帧的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可被设定为指示new指示符、client指示符和group owner指示符中的任一个。
第一P2P装置和第二P2P装置可根据其相应的连接能力属性值确定是否发起GO协商过程以及是否加入另一方装置的P2P组。
例如,表3示出基于第一P2P装置和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P2P组形成方法。
[表3]
在表3中,请求方可意指发送供给发现(PD)请求帧的第一P2P装置,响应方可意指响应于PD请求帧发送PD响应帧的第二P2P装置。
如表3的示例中所列出的,如果第一P2P装置和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指示“new”,则第一P2P装置和第二P2P装置可发起GO协商过程以形成新P2P组。更详细地讲,如果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1(即,new指示符的值为“1”)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也为0x01,则第一P2P装置和第二P2P装置可发起GO协商过程。
例如,图16和图17是在第一P2P装置与第二P2P装置之间发起GO协商的示例的示图。图16示出立即响应情况,图17示出延迟响应情况。
当第一P2P装置和第二P2P装置中的任一个将P2P GO协商请求帧发送给另一个时,可开始GO协商过程。此时,优选的是(但不限于)从发送PD请求帧的请求方(即,第一P2P装置)向响应方(即,第二P2P装置)发送P2P GO协商请求帧。
又如,如图16和图17所示,用作服务搜寻方的P2P装置可被设定为发送P2P GO协商请求帧,并且尽管未示出,用作服务广告方的P2P装置可被设定为发送P2P GO协商请求帧。
如果第一P2P装置和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中的任一个指示组所有者,另一个指示客户端,则连接能力指示客户端的P2P装置可加入指示组所有者的P2P装置的P2P组。换言之,指示组所有者的P2P装置可被设定为P2P组中的GO,指示客户端的P2P装置可被设定为P2P组中的客户端。
如果不存在指示组所有者的P2P装置的P2P组(具体地讲,指示组所有者的P2P装置是组所有者的P2P组),则指示组所有者的P2P装置可作为GO独立地开始P2P组。连接能力指示客户端的P2P装置可作为客户端加入由连接能力指示组所有者的P2P装置开始的P2P组。
更详细地讲,如果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2(即,client指示符的值为1)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4(即,group owner指示符的值为1),则第一P2P装置可作为客户端加入第二P2P装置的P2P组。如果不存在第二P2P装置的P2P组,则第二P2P装置可作为GO独立地开始P2P组,并且第一P2P装置可作为客户端加入由第二P2P装置独立地开始的P2P组。
相比之下,如果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4(即,group owner指示符的值为1)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2(即,client指示符的值为1),则第二P2P装置可作为客户端加入第一P2P装置的P2P组。如果不存在第一P2P装置的P2P组,则第一P2P装置可作为GO独立地开始P2P组,并且第二P2P装置可作为客户端加入由第一P2P装置独立地开始的P2P组。
例如,图18是示出当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指示组所有者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指示客户端时执行的操作的示图。
如果在第一P2P装置(装置B)与第二P2P装置(装置A)之间交换连接能力信息,则用作GO的第一P2P装置可发起邀请过程。更详细地讲,第一P2P装置可将邀请请求帧发送给用作客户端的第二P2P装置。另外,第一P2P装置的ASP可将指示P2P组形成已开始的ConnectStatus事件发送给服务。
从第一P2P装置接收到邀请请求帧的第二P2P装置可将指示P2P组形成已开始的ConnectStatus事件发送给服务,并且可响应于邀请请求帧将邀请响应帧发送给第一P2P装置。另外,第一P2P装置可将指示组形成已完成的ConnectStatus事件发送给服务。
从第二P2P装置接收到邀请响应帧的第一P2P装置可将指示P2P组形成已完成的ConnectStatus事件发送给服务,由此第一P2P装置与第二P2P装置之间的P2P组形成可完成。
尽管图18示出第一P2P装置用作GO,但是如果第二P2P装置用作GO,则第二P2P装置可通过将邀请请求帧发送给第一P2P装置来发起邀请过程。
尽管图18示出第一P2P装置发送邀请请求帧,但是根据情况,邀请请求帧和邀请响应帧可被省略。
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供给请求消息或供给响应消息在第一P2P装置与第二P2P装置之间共享关于第二P2P装置将要加入的P2P组的信息(例如,P2P组的标识符)。
如果第一P2P装置和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中的任一个指示新,另一个指示客户端,则连接能力指示新的P2P装置可作为GO独立地开始P2P组,并且连接能力指示客户端的P2P装置可作为客户端加入由连接能力指示新的P2P装置开始的P2P组。
更详细地讲,如果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1(即,new指示符的值为1)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2(即,client指示符的值为1),则第一P2P装置可作为GO独立地开始P2P组,并且第二P2P装置可作为客户端加入由第一P2P装置独立地开始的P2P组。
相比之下,如果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2(即,client指示符的值为1)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1(即,new指示符的值为1),则第二P2P装置可作为GO独立地开始P2P组,并且第一P2P装置可作为客户端加入由第二P2P装置独立地开始的P2P组。
如果第一P2P装置和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中的任一个指示新,另一个指示组所有者,则连接能力指示新的P2P装置可加入指示组所有者的P2P的P2P组。换言之,指示组所有者的P2P装置可被设定为P2P组中的GO,指示新的P2P装置可被设定为P2P组中的客户端。
如果不存在指示组所有者的P2P装置的P2P组(具体地讲,指示组所有者的P2P装置是组所有者的P2P组),则指示组所有者的P2P装置可作为GO独立地开始P2P组,并且连接能力指示新的P2P装置可作为客户端加入由连接能力指示组所有者的P2P装置开始的P2P组。
更详细地讲,如果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1(即,new指示符的值为1)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4(即,group owner指示符的值为1),则第一P2P装置可作为客户端加入第二P2P装置的P2P组。如果不存在第二P2P装置的P2P组,则第二P2P装置可作为GO独立地开始P2P组,并且第一P2P装置可作为客户端加入由第二P2P装置独立地开始的P2P组。
相比之下,如果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4(即,group owner指示符的值为1)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1(即,new指示符的值为1),则第二P2P装置可作为客户端加入第一P2P装置的P2P组。如果不存在第一P2P装置的P2P组,则第一P2P装置可作为GO独立地开始P2P组,并且第二P2P装置可作为客户端加入由第一P2P装置独立地开始的P2P组。
如果第一P2P装置和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仅指示客户端或者仅指示组所有者,则由于P2P装置中的GO和客户端的角色没有彼此清楚地标识,所以第一P2P装置与第二P2P装置之间的P2P组形成可失败。
如参照表1所述,发送供给发现请求帧的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可指示new指示符、client指示符和group owner指示符的多个指示符。
如果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指示新和客户端二者,则第一P2P装置与第二P2P装置之间的操作可与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指示新时执行的操作相同。
更详细地讲,如果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3(即,new指示符和client指示符的值为“1”)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1(即,new指示符的值为“1”),则第一P2P装置和第二P2P装置可按照与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0x01相同的方式发起GO协商过程以用于新P2P组形成。
如果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3(即,new指示符和client指示符的值为“1”)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2(即,client指示符的值为“1”),则按照与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0x01相同的方式,第一P2P装置可作为GO独立地开始P2P组,并且第二P2P装置可作为客户端加入由第一P2P装置独立地开始的P2P组。
如果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3(即,new指示符和client指示符的值为“1”)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4(即,group owner指示符的值为“1”),则按照与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0x02(或0x01)相同的方式,第一P2P装置可作为客户端加入第二P2P装置的P2P组。如果不存在第二P2P装置的P2P组,则第二P2P装置可作为GO独立地开始P2P组,并且第一P2P装置可作为客户端加入由第二P2P装置独立地开始的P2P组。
如果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指示新和组所有者二者,则第一P2P装置和第二P2P装置可发起GO协商过程,并且第一P2P装置和第二P2P装置中的任一个可加入另一个的P2P组。
更详细地讲,如果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5(即,new指示符和group owner指示符的值为“1”)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1(即,new指示符的值为“1”),则按照与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0x01的情况相同的方式,第一P2P装置和第二P2P装置可发起GO协商过程以用于新P2P组形成。
如果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5(即,new指示符和group owner指示符的值为“1”)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2(即,client指示符的值为“1”),则按照与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0x04的情况相同的方式,第二P2P装置可作为客户端加入第一P2P装置的P2P组。如果不存在第一P2P装置的P2P组,则第一P2P装置可作为GO独立地开始P2P组,并且第二P2P装置可作为客户端加入由第一P2P装置独立地开始的P2P组。
如果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6(即,new指示符和group owner指示符的值为“1”)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4(即,group owner指示符的值为“1”),则按照与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0x01的情况相同的方式,第一P2P装置可作为客户端加入第二P2P装置的P2P组。如果不存在第二P2P装置的P2P组,第二P2P装置可作为GO独立地开始P2P组,并且第一P2P装置可作为客户端加入由第二P2P装置独立地开始的P2P组。
如果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指示客户端和组所有者二者,则第一P2P装置可被设定为P2P组中的GO,只要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没有指示组所有者。
更详细地讲,如果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6(即,client指示符和group owner指示符的值为“1”)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1(即,new指示符的值为“1”),则第一P2P装置可作为GO独立地开始P2P组,并且第二P2P装置可作为客户端加入由第一P2P装置独立地开始的P2P组。
如果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6(即,client指示符和group owner指示符的值为“1”)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2(即,client指示符的值为“1”),则按照与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0x04的情况相同的方式,第二P2P装置可作为客户端加入第一P2P装置的P2P组。如果不存在第一P2P装置的P2P组,则第一P2P装置可作为GO独立地开始P2P组,并且第二P2P装置可作为客户端加入由第一P2P装置独立地开始的P2P组。
如果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6(即,client指示符和group owner指示符的值为“1”)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4(即,group owner指示符的值为“1”),则按照与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0x02的情况相同的方式,第一P2P装置可作为客户端加入第二P2P装置的P2P组。如果不存在第二P2P装置的P2P组,则第二P2P装置可作为GO独立地开始P2P组,并且第一P2P装置可作为客户端加入由第二P2P装置独立地开始的P2P组。
如果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指示新、客户端和组所有者全部,则第一P2P装置和第二P2P装置可发起GO协商过程,并且第一P2P装置和第二P2P装置中的任一个可加入另一个的P2P组。
更详细地讲,如果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7(即,new指示符、client指示符和group owner指示符的值为“1”)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1(即,new指示符的值为“1”),则按照与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0x01的情况相同的方式,第一P2P装置和第二P2P装置可发起GO协商过程。
如果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7(即,new指示符,、client指示符和group owner指示符的值为“1”)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2(即,client指示符的值为“1”),则按照与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0x04的情况相同的方式,第二P2P装置可作为客户端加入第一P2P装置的P2P组。如果不存在第一P2P装置的P2P组,则第一P2P装置可作为GO独立地开始P2P组,并且第二P2P装置可作为客户端加入由第一P2P装置独立地开始的P2P组。
如果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7(即,new指示符、client指示符和group owner指示符的值为“1”)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为0x04(即,groupowner指示符的值为“1”),则按照与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属性值0x02的情况相同的方式,第一P2P装置可作为客户端加入第二P2P装置的P2P组。如果不存在第二P2P装置的P2P组,则第二P2P装置可作为GO独立地开始P2P组,并且第一P2P装置可作为客户端加入由第二P2P装置独立地开始的P2P组。
基于持久组的P2P组形成
第一P2P装置和第二P2P装置的ASP可选择使用现有持久组,以代替形成P2P组或加入P2P组。为此,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和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还可包括指示是否使用持久组的持久组所有者(PGO)。
持久组(或P2P持久组)可意指由第一P2P装置和第二P2P装置先前形成的P2P组。更详细地讲,如果通过初始组协商在第一P2P装置与第二P2P装置之间生成P2P组,则第一P2P装置和第二P2P装置中的任一个用作组所有者,另一个用作组客户端。在第一P2P装置和第二P2P装置当中,用作组所有者的P2P装置可类似于接入点(AP)生成用于接入和验证的BSSID和共享密钥。此时,P2P装置中可存储诸如P2P组中的各个P2P装置的角色(例如,组所有者或组客户端)、另一方P2P装置的MAC地址、P2P组的ID(例如,BSSID)和共享密钥的接入信息。这些接入信息可被称作证书。存储有证书的P2P装置可在持久组的稍后配置和连接期间基于作为先前接入信息的证书重新调用持久组。
更详细地讲,如果P2P持久组被重新调用,则P2P装置再次扮演在先前组形成期间所扮演的角色。换言之,在初始组形成期间用作组所有者的装置是持久组所有者,并且在稍后重新调用P2P持久组时再次用作组所有者。在这种情况下,可基于先前存储的证书的共享密钥来生成P2P组,由此在持久组的客户端尝试接入时可省略验证供给。
如果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指示PGP(即,PGO指示符的值为“1”),则可指示持久组将被重新调用。如果不是如此,则PGO指示符的值可被设定为“0”。
例如,表4示出基于new指示符、group owner指示符、client指示符和PGO指示符中的有效指示符(即,值为1的指示符)的组合的供给发现请求帧中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
表1示出基于new指示符、group owner指示符和client指示符中的有效指示符(即,值为1的指示符)的组合的供给发现请求帧中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
[表1]
New(0x01) Client(0x02) GO(0x04) PGO(0x08) 连接能力
1 0 0 0 0x01
0 1 0 0 0x02
1 1 0 0 0x03
0 0 1 0 0x04
1 0 1 0 0x05
0 1 1 0 0x06
1 1 1 0 0x07
0 0 0 1 0x08
1 0 0 1 0x09
0 1 0 1 0x0A
如表1中所列出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0x08可指示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指示PGO(即,PGO指示符的值为1)。另外,连接能力的属性值0x09可指示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指示新和PGO,连接能力的属性值0x0A可指示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指示客户端和PGO。
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还可指示PGO。如果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指示PGO(即,PGO指示符的值为“1”),则可指示持久组将被重新调用。如果不是如此,则PGO指示符的值可被设定为“0”。
例如,表5示出基于new指示符、group owner指示符和client指示符中的有效指示符(即,值为1的指示符)的组合的供给发现响应帧中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
[表5]
New(0x01) Client(0x02) GO(0x04) PGO(0x08) 连接能力
1 0 0 0 0x01
0 1 0 0 0x02
0 0 1 0 0x04
0 0 0 1 0x08
如表5中所列出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0x08可指示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指示PGO(即,PGO指示符的值为1)。
与第一P2P装置不同,发送供给发现响应帧的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可被设定为指示新、客户端、组所有者和PGO中的任一个。
第一P2P装置和第二P2P装置可依据其相应的连接能力属性值来确定是否重新调用持久组、发起GO协商过程以及加入另一方装置的P2P组。
例如,表6示出基于第一P2P装置和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P2P组形成方法。
[表6]
表6中所列的各种实例的至少一部分可参照表3解释第一P2P装置(即,PD请求方)和第二P2P装置(即,PD响应方)的操作。更详细地讲,在第一P2P装置和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组合当中,组合(New,New)、(Client,GO)和(Go,Client)可参照表3来解释。
更详细地讲,在表6中,组合(New,New)(例如,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1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1的情况、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5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1的情况、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9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1的情况等)可意指生成表3中当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1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1时的操作。换言之,此组合可意指可在第一P2P装置与第二P2P装置之间发起GO协商过程。
另外,在表6中,组合(Client,GO)(例如,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1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4的情况、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2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4的情况、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5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4的情况、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6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4的情况、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9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4的情况、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A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4的情况等)可意指生成表3中当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2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4时的操作。换言之,此组合可意指第一P2P装置可加入第二P2P装置的P2P组或者作为客户端加入由第二P2P装置作为GO独立地开始的P2P组。
另外,在表6中,组合(GO,Client)(例如,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1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2的情况、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4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2的情况、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5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2的情况、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6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2的情况等)可意指生成表3中当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4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4时的操作。换言之,此组合可意指第二P2P装置可加入第一P2P装置的P2P组,或者作为客户端加入由第一P2P装置作为GO独立地开始的P2P组。
另外,在表6中,组合(PGO,Client)(例如,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8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2的情况、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9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2的情况、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A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2的情况)和组合(Client,PGO)(例如,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1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8的情况、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2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8的情况、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6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8的情况、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9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8的情况、第一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A并且第二P2P装置的连接能力的属性值为0x08的情况等)可意指具有客户端的连接能力的第一P2P装置和第二P2P装置中的任一个作为客户端加入具有PGO的连接能力的另一个的持久组。
例如,如果第一P2P装置扮演PGO的角色并且第二P2P装置扮演客户端的角色,则第一P2P装置可被设定为持久组的组所有者,第二P2P装置可作为客户端加入持久组。
在组合(Client,GO)或组合(GO,Client)中,如果在成功供给发现(PD)过程之后扮演GO的角色的P2P装置不具有P2P组,则P2P装置可独立地成为GO,然后开始P2P组。在这种情况下,扮演客户端的角色的P2P装置应该执行供给过程以加入由扮演GO的角色的P2P装置独立地开始的P2P组。
与此不同,在组合(Client,PGO)或组合(PGO,Client)中,如果扮演客户端的角色的P2P装置缓存关于持久组的证书信息,则P2P装置可直接执行关联过程,而无需供给过程。如果扮演客户端的角色的P2P装置没有缓存关于持久组的证书信息,则P2P装置应该执行供给过程以按照与组合(Client,GO)相同的方式加入持久组。
供给发现请求帧和供给发现响应帧的结构
供给发现过程是建立用于ASP会话的P2P连接之前的主要过程。通过供给发现过程,可标识各个P2P装置的网络角色(GO或客户端),并且可通过各个P2P装置的网络角色确定诸如操作信道的各种参数。如上所述,供给发现过程可通过自动接受模式以及跟随有后续供给发现过程的延迟模式来定义。
表7示出自动接受模式下的供给发现请求帧和供给发现响应帧的格式。
[表7]
将描述供给发现请求帧中所包括的属性。首先,P2P组ID属性指示PD请求方将加入的P2P组的标识信息。仅当PD请求方的连接能力指示New、GO、(New,GO)、(Client,GO)、PGO、(New,PGO)或(Client,PGO)时,供给发现请求帧中可存在P2P组ID属性。
供给发现请求帧的操作信道属性可指示P2P装置预计将要加入的P2P组的预期或当前操作信道。仅当PD请求方的连接能力指示New、GO、(New,GO)、(Client,GO)、PGO、(New,PGO)或(Client,PGO)时,供给发现请求帧中可包括操作信道属性。
供给发现请求帧的信道列表属性指示成为P2P组的组所有者的P2P装置的ASP可支持的信道,作为P2P组的操作信道。由操作信道属性指示的信道可以是信道列表属性的信道中的任一个。仅当PD请求方的连接能力为New、(New,GO)或(New,PGO)时,供给发现请求帧中可包括信道列表属性。
连接能力信息属性指示PD请求方的连接能力。PD请求方的连接能力可指示New、Go、Client和PGO中的任一个。
广告ID信息属性指示预期将使用的服务的广告ID。广告ID可被分配给服务广告方的ASP。
如果作为通过供给发现过程交换连接能力的结果生成新P2P组,则供给发现请求帧的配置超时属性指示ASP开始供给过程可使用的最大时间。仅当PD请求方的连接能力指示New、(New,GO)、(GO,Client)、(New,PGO)或(PGO,Client)时,供给发现请求帧中可包括配置超时属性。
供给发现请求帧的侦听信道属性可指示在ASP和ASP所对应的P2P装置接收到状态信息为“失败”(或“延期”)的供给发现响应帧之后应该由ASP和ASP所对应的P2P装置监测的信道。仅当PD请求方的连接能力指示New或Client时,供给发现请求帧中可包括侦听信道属性。
接下来,将描述包括在供给发现响应帧中的属性。首先,P2P组ID属性指示PD请求方将加入的P2P组的标识信息。仅当PD响应方的连接能力指示GO或PGO时,供给发现响应帧中可包括P2P组ID属性。
供给发现响应帧的操作信道属性可指示P2P装置预计将要加入的P2P组的预期或当前操作信道。仅当PD响应方的连接能力指示GO或PGO时,供给发现响应帧中可包括操作信道属性。
供给发现响应帧的信道列表属性可包括通过供给发现请求帧提供的信道列表的子集。操作信道属性中指示的信道可以是信道列表属性中的信道中的任一个。仅当PD响应方的连接能力指示Client、GO或PGO时,供给发现响应帧中可包括信道列表属性。
供给发现请求帧的连接能力信息属性指示PD响应方的连接能力。仅当状态属性的值指示成功时,供给能力响应帧中可包括连接能力信息属性。
供给发现请求帧的广告ID信息属性指示预期将使用的服务的广告ID。广告ID可被分配给服务广告方的ASP。
如果作为通过供给发现过程交换连接能力的结果生成新P2P组,则供给发现请求帧的配置超时属性指示ASP开始供给过程可使用的最大时间。仅当PD响应方的连接能力指示GO、Client或PGO时,供给发现请求帧中可包括配置超时属性。
供给发现请求帧中可包括状态属性。如果ASP所支持的公共信道不存在,则指示由于无公共信道而“失败”的状态码(例如,“失败;无公共信道”)可被包括在状态属性中。
如果ASP在ASP已经开始供给发现过程的状态下接收到另一广告ID的供给发现请求帧,则指示由于不接受请求而“失败”的状态码(例如,“失败;无法接受请求”)可被包括在状态属性中。
如果广告服务方法AdvertiseService Method的自动接受参数为“False”,则指示由于信息当前不可用而“失败”的状态码(例如,“失败;信息当前不可用”)可被包括在状态属性中。另外,ASP可将会话请求事件SessionRequest Event发送给上层(即,服务层)并且开始预设时间(例如,120秒)的定时器。如果所述预设时间届满,则供给发现过程可被视为失败,可停止P2P连接建立。
如果ASP从服务接收到确认参数具有值True或False的会话确认方法ConfirmSession Method,则ASP可停止定时器,并且可通过由侦听信道属性指示的信道(如果供给发现请求帧中不包括侦听信道属性,则由操作信道属性指示的信道)将后续供给发现请求帧发送给另一方P2P装置。
更详细地讲,如果会话确认方法的确认参数的值为True,则指示由于用户接受而成功的状态码(例如,“成功;用户接受”)可被包括在状态属性中。与此不同,如果会话确认方法的确认参数的值为False,则指示由于用户拒绝而失败的状态码(例如,“失败;用户拒绝”)可被包括在状态属性中。
供给发现响应帧中的会话ID信息属性、广告ID信息属性、侦听信道属性和操作信道属性可具有与供给发现请求帧中的属性相同的值。
表8示出延迟模式下的供给发现请求帧和供给发现响应帧的格式。
[表8]
与自动接受模式下的供给发现请求帧不同,延迟模式下的后续供给发现请求帧可总是包括状态属性。
只有后续供给发现请求帧的状态属性指示成功(例如,状态属性包括指示“成功;用户接收”的状态码),才可发送延迟模式下的后续供给发现响应帧。
尽管为了简明描述,将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本发明的示例性方法表现为一系列操作,但是操作的各个步骤并非旨在限制它们的顺序,如果需要,可同时执行或者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另外,应该理解,并非必然需要图中所示的所有步骤以实现本发明中所建议的方法。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按照这样的方式实现,使得本发明的上述各种实施方式可独立地应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可同时应用。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装置的框图。
无线装置10可包括处理器11、存储器12和收发器13。收发器13可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并且例如,可根据IEEE 802系统实现物理层。处理器11可与收发器13电连接,以根据IEEE 802系统实现物理层和/或MAC层。另外,处理器11可被配置为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各种实施方式执行应用、服务和ASP层的一个或更多个操作。另外,用于实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各种实施方式的无线装置的操作的模块可被存储在存储器12中,并且可由处理器11来实现。存储器12可被包括在处理器11的内部或外部,并且可通过熟知手段与处理器11连接。
图19的无线装置的详细配置可按照这样的方式实现,使得本发明的上述各种实施方式可独立地应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可同时应用。为了清晰,图19的无线装置的详细配置的重复描述将被省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通过例如硬件、固件、软件或其组合的各种手段来实现。
如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硬件来实现,则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通过一个或更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来实现。
如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固件或软件来实现,则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通过执行上述功能或操作的一种模块、过程或函数来实现。软件代码可被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然后可由处理器驱动。存储器单元可位于处理器的内部或外部,以通过各种熟知手段向处理器发送以及从处理器接收数据。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基本特性的情况下,本发明可按照其它特定形式来具体实现。因此,上述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将被视为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应该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的合理解释来确定,落入本发明的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工业实用性
尽管基于IEEE 802.11系统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可同样适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

Claims (16)

1.一种在支持Wi-Fi直连服务的第一无线装置中用于对等P2P组形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经由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将包括所述第一无线装置的连接能力的供给发现请求帧发送给第二无线装置;以及
经由所述第一无线装置从所述第二无线装置接收包括所述第二无线装置的连接能力的供给发现响应帧,
其中,所述连接能力指示用于发起新P2P组的New、用于成为组所有者的GroupOwner和用于成为客户端的Client中的至少一个,并且
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能力和所述第二连接能力确定所述P2P组的组所有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装置中的具有组所有者的角色的任一个成为组所有者,并且如果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装置中的具有组所有者的角色的任一个的P2P组不存在,则自主地生成P2P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第一无线装置的连接能力和所述第二无线装置的连接能力指示New,则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发起与所述第二无线装置的组所有者协商过程以用于确定P2P组中的组所有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发送所述供给发现请求帧的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将P2P组所有者协商请求帧发送给所述第二无线装置时,所述组所有者协商过程开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装置中的任一个的连接能力指示New,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装置中的另一个的连接能力指示Client,则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装置中的连接能力指示New的任一个被设定为P2P组中的组所有者,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装置中的连接能力指示Client的另一个加入所述P2P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装置中的任一个的连接能力指示Group Owner,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装置中的另一个的连接能力指示Client,则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装置中的连接能力指示Group Owner的任一个被设定为P2P组中的组所有者,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装置中的连接能力指示Client的另一个加入所述P2P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无线装置的连接能力指示New、Group Owner和Client中的一个或更多个,而所述第二无线装置的连接能力指示New、Group Owner和Client中的仅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第一无线装置的连接能力指示Group Owner和Client二者,则当所述第二无线装置的连接能力指示New或Client时,所述第一无线装置被设定为P2P组中的组所有者,当所述第二无线装置的连接能力指示Group Owner时,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加入由所述第二无线装置作为组所有者形成的P2P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第一无线装置的连接能力指示New,同时还指示Group Owner和Client中的至少一个,则当所述第二无线装置的连接能力指示New时,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发起与所述第二无线装置的组所有者协商过程以用于确定P2P组中的组所有者,当所述第二无线装置的连接能力指示GroupClient时,所述第一无线装置被设定为P2P组中的组所有者,并且当所述第二无线装置的连接能力指示Group Owner时,所述第一无线装置被设定为加入由所述第二无线装置作为组所有者形成的P2P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供给发现过程是立即响应情况,则所述第一无线装置是服务搜寻方并且所述第二无线装置是服务广告方,如果所述供给发现过程是延迟响应情况,则所述第一无线装置是服务广告方并且所述第二无线装置是服务搜寻方。
11.一种在支持Wi-Fi直连服务的第一无线装置中用于对等P2P组形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经由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将包括所述第一无线装置的连接能力的供给发现请求帧发送给第二无线装置;以及
经由所述第一无线装置从所述第二无线装置接收包括所述第二无线装置的连接能力的供给发现响应帧,
其中,所述连接能力指示用于发起新P2P组的New、用于成为组所有者的GroupOwner、用于成为组客户端的Client以及指示现有持久组的重用的持久组所有者中的至少一个,并且
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能力和所述第二连接能力确定所述P2P组的组所有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装置中的任一个的连接能力指示持久组所有者,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装置中的另一个的连接能力指示New,则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装置中的连接能力指示持久组所有者的任一个被设定为新P2P组的组所有者,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装置中的连接能力指示New的另一个加入所述新P2P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装置中的任一个的连接能力指示持久组所有者,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装置中的另一个的连接能力指示Client,则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装置中的连接能力指示持久组所有者的任一个被设定为所述持久组中的组所有者,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装置中的连接能力指示Client的另一个加入所述持久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装置中的连接能力指示Client的任一个缓存有关于所述持久组的证书信息,则所述第一无线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装置之间的供给过程被省略。
15.一种支持Wi-Fi直连服务的用于P2P组形成的第一无线装置,该第一无线装置包括:
收发器;以及
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收发器将包括所述第一无线装置的连接能力的供给发现请求帧发送给第二无线装置,并且从所述第二无线装置接收包括所述第二无线装置的连接能力的供给发现响应帧,
所述第一无线装置被设定为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能力和所述第二连接能力确定P2P组中的组所有者和组客户端,并且
所述连接能力指示用于发起新P2P组的New、用于成为组所有者的Group Owner和用于成为组客户端的Client中的至少一个。
16.一种支持Wi-Fi直连服务的用于P2P组形成的第一无线装置,该第一无线装置包括:
收发器;以及
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收发器将包括所述第一无线装置的连接能力的供给发现请求帧发送给第二无线装置,并且从所述第二无线装置接收包括所述第二无线装置的连接能力的供给发现响应帧,
所述第一无线装置被设定为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能力和所述第二连接能力确定P2P组中的组所有者和组客户端,并且
所述连接能力指示用于发起新P2P组的New、用于成为组所有者的Group Owner、用于成为组客户端的Client以及指示现有持久组的重用的持久组所有者中的至少一个。
CN201380061924.6A 2013-03-12 2013-11-08 在直接通信系统中用于对等组形成的方法及其装置 Active CN1048137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776789P 2013-03-12 2013-03-12
US61/776,789 2013-03-12
US201361810729P 2013-04-11 2013-04-11
US61/810,729 2013-04-11
PCT/KR2013/010121 WO2014142415A1 (ko) 2013-03-12 2013-11-08 직접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투피 그룹 형성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3735A true CN104813735A (zh) 2015-07-29
CN104813735B CN104813735B (zh) 2018-11-23

Family

ID=51537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1924.6A Active CN104813735B (zh) 2013-03-12 2013-11-08 在直接通信系统中用于对等组形成的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9538568B2 (zh)
EP (1) EP2869658B1 (zh)
JP (2) JP6093026B2 (zh)
KR (1) KR102133846B1 (zh)
CN (1) CN104813735B (zh)
AU (1) AU2013382296B2 (zh)
CA (1) CA2890327C (zh)
RU (1) RU2617928C2 (zh)
WO (1) WO2014142415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71643A (zh) * 2017-02-02 2018-08-3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CN109314858A (zh) * 2016-06-22 2019-02-05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US10499200B2 (en) 2014-11-28 2019-12-03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112911729A (zh) * 2021-01-29 2021-06-04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隧道直接链路建立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873685A (zh) * 2021-09-22 2021-12-31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WiFi直连连接的建立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697944A (zh) * 2022-03-07 2022-07-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设备连接方法、设备连接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10962A1 (en) * 2012-07-11 2014-01-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cheme for device discovery and p2p group formation
WO2014142415A1 (ko) 2013-03-12 2014-09-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직접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투피 그룹 형성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20140119547A (ko) * 2013-04-01 2014-10-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Wi-Fi 통신 시스템에서 P2P(Peer-to-Peer) 디바이스를 디스커버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445347B2 (en) * 2013-04-11 2016-09-13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discovery of Wi-Fi serial bus and Wi-Fi docking services
KR102178481B1 (ko) * 2013-04-29 2020-1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연결 정보 제어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US9131353B2 (en) * 2013-05-08 2015-09-08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setting up an application service platform (ASP) peer to peer (P2P) group
US20140351445A1 (en) * 2013-05-24 2014-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c layer transport for wi-fi direct services application service platform without internet protocol
KR20150017848A (ko) * 2013-08-08 2015-02-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와이파이 다이렉트 연결 방법 및 장치
GB2520976A (en) * 2013-12-05 2015-06-10 Ibm Correct port identification in a network host connection
TWI533741B (zh) * 2014-01-23 2016-05-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支援點對點連線之無線通訊裝置與方法
US9474095B2 (en) * 2014-03-26 2016-10-18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istributed setup for a device-to-device session
JP6415105B2 (ja) * 2014-05-16 2018-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805781B2 (en) * 2015-03-05 2020-10-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between devices
BR112017019271A2 (pt) * 2015-03-17 2018-05-02 Sony Corporation ?dispositivo e método de processamento de informação, e, programa?
JP6439524B2 (ja) * 2015-03-18 2018-12-1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6161266A1 (en) 2015-04-02 2016-10-06 Google Inc. Efficient network stack for 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s
US10368232B2 (en) * 2015-08-05 2019-07-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connection capability exchange
WO2017037765A1 (en) * 2015-09-03 2017-03-09 Nec Corporation Traffic-aware group reformation in a multi-group p2p network
CN105471478B (zh) * 2015-09-28 2019-01-04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报文发送方法、报文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17105071A1 (ko) * 2015-12-14 2017-06-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nfc를 이용하여 서비스 디스커버리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0609134B2 (en) * 2016-03-24 2020-03-31 Wyse Technology L.L.C. Providing application virtualization using a peer-to-peer model
BR112018009372A8 (pt) * 2016-09-16 2019-02-26 Sony Corp ?aparelho e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KR102599479B1 (ko) * 2016-11-02 2023-11-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근거리통신 연결을 위한 전자장치, 시스템 및 방법
US9913143B1 (en) * 2016-11-28 2018-03-0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uto-provisioning device
US10432887B2 (en) * 2017-02-28 2019-10-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and operating channel setting method for display apparatus
KR102383383B1 (ko) * 2017-08-08 2022-04-0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Wi-Fi 다이렉트 그룹 형성 방법
KR102366312B1 (ko) 2017-09-20 2022-02-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근거리 통신의 재연결을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JP6995568B2 (ja) * 2017-11-06 2022-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512119B2 (en) * 2017-11-30 2019-12-17 GreatCall, Inc. Shared resource capacity among devices
KR102373548B1 (ko) * 2018-02-23 2022-03-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근거리 통신 연결을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US20190305940A1 (en) * 2018-03-28 2019-10-03 Ca, Inc. Group shareable credentials
US10917770B2 (en) * 2018-06-19 2021-02-09 Intel Corporation Enhanced negotiation protocol for triggered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s
KR20200084587A (ko) * 2019-01-03 2020-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6752329B2 (ja) * 2019-05-16 2020-09-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310449B2 (ja) 2019-08-29 2023-07-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第1の通信装置と第1の通信装置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11800347B2 (en) * 2020-04-10 2023-10-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UE) capability and assistance information exchange over sidelinks
KR102512051B1 (ko) * 2021-01-06 2023-03-20 주식회사 아이티스테이션 학습 트리 기반 보안 p2p 파일 전송 방법
KR20220117685A (ko) * 2021-02-17 2022-08-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의 지속적 그룹 정보 관리 방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60611A2 (ko) * 2010-11-03 2012-05-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장치 탐색 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통신 장치
WO2012115616A1 (en) * 2011-02-21 2012-08-3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On the managed peer-to-peer sharing in cellular networks
CN102907125A (zh) * 2009-11-04 2013-01-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对等方发现的方法与装置
CN102932401A (zh) * 2011-08-08 2013-02-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Wi-Fi Direct形成Wi-Fi P2P组的方法和设备
US20130045678A1 (en) * 2011-08-18 2013-02-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group owner in establishment of wi-fi direct conne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70350B2 (en) 2007-10-31 2011-06-28 Motorola Mobility,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ent sharing
KR101735334B1 (ko) * 2010-11-25 2017-05-1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와이파이 P2P 디바이스(Wi-Fi Peer to Peer Device)의 디스커버리(Discovery) 방법 및 장치
JP5655638B2 (ja) * 2011-03-04 2015-01-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無線通信装置、電子装置、及び簡易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の決定方法
US20120233266A1 (en) * 2011-03-11 2012-09-13 Microsoft Corporation Peer-to-peer group with renegotiation of group owner
KR101826327B1 (ko) * 2011-08-02 2018-02-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와이파이 피투피 그룹의 생성 방법
KR101867089B1 (ko) * 2011-09-14 2018-06-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레거시 와이파이와 와이파이 p2p의 동시 사용 방법
KR101915314B1 (ko) * 2011-10-25 2018-11-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기에서 WPS(Wi-Fi Protecte d Setup)을 이용한 와이파이 연결 방법 및 장치
KR20130060556A (ko) * 2011-11-30 2013-06-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기의 디바이스 연결 장치 및 방법
KR20130079839A (ko) * 2012-01-03 2013-07-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와이파이 다이렉트 연결 방법
KR102005771B1 (ko) * 2012-02-24 2019-10-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ip 주소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KR101849925B1 (ko) * 2012-02-24 2018-04-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디바이스 탐색 방법 및 장치
KR101842047B1 (ko) * 2012-03-15 2018-03-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와이 파이 다이렉트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그룹 프로파일 관리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1954657B1 (ko) * 2012-06-19 2019-05-3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Wi-Fi P2P 네트워크에서 단말 간 연결 방법 및 그 단말
KR20140010343A (ko) * 2012-07-16 2014-01-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토폴리지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US9474094B2 (en) * 2012-08-07 2016-10-18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to establish peer-to-peer link
EP2696643B1 (en) * 2012-08-08 2020-09-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necting service, according to user intention
US9306902B2 (en) * 2012-08-29 2016-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Embedded thin DHCP for wi-fi direct to provide an IP address during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WO2014142415A1 (ko) 2013-03-12 2014-09-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직접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투피 그룹 형성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7125A (zh) * 2009-11-04 2013-01-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对等方发现的方法与装置
WO2012060611A2 (ko) * 2010-11-03 2012-05-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장치 탐색 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통신 장치
WO2012115616A1 (en) * 2011-02-21 2012-08-3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On the managed peer-to-peer sharing in cellular networks
CN102932401A (zh) * 2011-08-08 2013-02-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Wi-Fi Direct形成Wi-Fi P2P组的方法和设备
US20130045678A1 (en) * 2011-08-18 2013-02-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group owner in establishment of wi-fi direct connec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I-FI ALLIANCE: "《Wi-Fi Display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Version 1.0.0》", 24 August 2012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99200B2 (en) 2014-11-28 2019-12-03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109314858A (zh) * 2016-06-22 2019-02-05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9314858B (zh) * 2016-06-22 2022-02-11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8471643A (zh) * 2017-02-02 2018-08-3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US11231892B2 (en) 2017-02-02 2022-01-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device,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computer-readable instructions for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performed by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8471643B (zh) * 2017-02-02 2022-08-2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CN112911729A (zh) * 2021-01-29 2021-06-04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隧道直接链路建立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873685A (zh) * 2021-09-22 2021-12-31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WiFi直连连接的建立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873685B (zh) * 2021-09-22 2024-02-06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WiFi直连连接的建立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697944A (zh) * 2022-03-07 2022-07-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设备连接方法、设备连接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03813A (ja) 2017-06-08
US20170085638A1 (en) 2017-03-23
US20150245393A1 (en) 2015-08-27
JP6328811B2 (ja) 2018-05-23
US9538568B2 (en) 2017-01-03
RU2015116433A (ru) 2016-11-20
JP2016506110A (ja) 2016-02-25
CA2890327C (en) 2017-10-24
RU2617928C2 (ru) 2017-04-28
KR102133846B1 (ko) 2020-07-14
AU2013382296B2 (en) 2017-02-02
KR20150138168A (ko) 2015-12-09
EP2869658A4 (en) 2016-01-27
CN104813735B (zh) 2018-11-23
AU2013382296A1 (en) 2015-02-19
WO2014142415A1 (ko) 2014-09-18
EP2869658A1 (en) 2015-05-06
EP2869658B1 (en) 2019-01-02
US9843632B2 (en) 2017-12-12
JP6093026B2 (ja) 2017-03-08
CA2890327A1 (en) 2014-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13735A (zh) 在直接通信系统中用于对等组形成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4770021B (zh) 在直接通信系统中搜索服务或对服务进行公告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5027662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改变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US9807677B2 (en) Service discovery method and device in wireless LAN system
CN105340330A (zh) 用于在直接通信系统中搜索装置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US2015037376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se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736766B2 (en) Method for finding instrument for wi-fi direct P2P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038301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ervice discover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8004901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xecuting service discover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7000645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ducting discover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19438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iscovery using MD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39783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session handov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8007773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pplication service platform se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