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98515A - 一种插秧机秧苗快速分插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秧机秧苗快速分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98515A
CN104798515A CN201510230246.2A CN201510230246A CN104798515A CN 104798515 A CN104798515 A CN 104798515A CN 201510230246 A CN201510230246 A CN 201510230246A CN 104798515 A CN104798515 A CN 1047985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holder
affixed
clamper
flexib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302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98515B (zh
Inventor
尚涛
李涛
胡林强
李苏云
才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23024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985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98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985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985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985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插秧机秧苗快速分插装置属农业机械配件技术领域,本发明中动力分行器的锥齿轮Ⅱ与锥齿轮Ⅰ啮合;动力分行器的转动轴自下往上依次安装摆动传动架Ⅰ、摆动传动架Ⅱ、周转壳体下盖、太阳轮和周转壳体上盖;动力分行器的转动盘连杆一端经销轴Ⅰ与摆动传动架Ⅰ的通孔Ⅰ活动连接;行星轮Ⅱ、中间轮Ⅱ、太阳轮、中间轮Ⅰ和行星轮Ⅰ置于周转壳体内,且顺序啮合;秧苗夹持器Ⅰ经行星轮固定轴Ⅱ、轴承与行星轮Ⅱ中心孔活动连接;秧苗夹持器Ⅱ经行星轮固定轴Ⅰ、轴承与行星轮Ⅰ的中心孔活动连接;本发明能有效保证快速、精确取秧和插秧,可提高取秧和插秧成功率,且可减少对秧苗的损伤,由于结构简化,可减少现有技术磨损严重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插秧机秧苗快速分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农业机械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秧机秧苗快速分插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插秧机采用的分插器多为曲柄摇杆式分插机构,只能在200-220次/分钟的频率下工作,由于机械惯性和振动的原因,限制了其工作速度的提高。只能在200-220次/分钟的频率下工作,由于机械惯性和振动的原因,限制了其工作速度的提高。而后出现了由椭圆齿轮机构或偏心齿轮机构构成的分插机构,这种高速插秧机的分插机构,主要由椭圆齿轮机构或偏心齿轮机构构成。与曲柄连杆分插机构相比,这种分插机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运动惯性、提高了插秧速度。这种由椭圆齿轮机构或偏心齿轮机构构成的分插装置,在工作中振动依然较大,零件磨损较严重,影响了使用寿命和精确取秧动作,甚至在工作中会发生秧苗脱落的现象。另外,这种行星非圆齿轮分插机构制造困难,加工费用较高。
之后,国内自主研发了多种适用于特殊作用场合的分插机构,如公开号为CN 103098598A的发明申请《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两行插秧专用分插机构》中就公开了一种较为先进的分插机构系统,包括传动部件、左分插机构和右分插机构,左分插机构与右分插机构为对称结构,左分插机构通过左曲柄轴、左摇杆轴分别与传动部件齿轮轴的左端、变速箱体后左部铰链连接,右分插机构通过右曲柄轴、右摇杆轴分别与传动部件齿轮轴的右端、变速箱体后右部铰链连接,左曲柄轴的曲柄与右曲柄轴的曲柄在齿轮轴两端呈180°布置。在其实施方案中可以发现其可使左分插机构的左秧爪和右分插机构的右秧爪实现了两行交错插秧功能,一期两行父本最终插秧效果呈“品字”或三角形,满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一期两行间隔插秧的特定农艺要求,秧苗间距均匀,有效地减轻了杂交水稻制种的劳动强度。但其采用装置设计仍旧未能摆脱曲柄摇杆式分插机构的设计方式,插秧速度受到极大的限制,无法实现精确取秧动作,同时取秧方式采用压切式取秧,对秧苗极易造成破坏性损伤,直接影响栽插质量,导致秧苗存活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秧机快速秧苗分插装置,以解决以往的分插机构无法实现高速插秧,取秧动作不够精确,栽插质量不好,损伤秧苗、秧苗存活率不高等的问题,同时简化了结构,减少了现有技术磨损状况相对严重的现象。
本发明由动力分行器A、秧苗夹持器、摆动传动架Ⅰ1、锥齿轮Ⅰ2、摆动传动架Ⅱ3、太阳轮4、中间轮固定轴Ⅰ5、中间轮Ⅰ6、行星轮固定轴Ⅰ7、行星轮Ⅰ8、周转壳体上盖10、中间轮固定轴Ⅱ14、中间轮Ⅱ13、行星轮固定轴Ⅱ12、行星轮Ⅱ11和周转壳体下盖9组成,其中秧苗夹持器包括秧苗夹持器ⅠB和秧苗夹持器ⅡC,且秧苗夹持器ⅠB和秧苗夹持器ⅡC的结构完全相同。
动力分行器A的锥齿轮Ⅱ16与锥齿轮Ⅰ2啮合;动力分行器A的转动轴15自下往上依次安装有摆动传动架Ⅰ1、摆动传动架Ⅱ3、周转壳体下盖9、太阳轮4和周转壳体上盖10,其中转动轴15的位置Ⅰ51和位置Ⅳ54通过轴承与摆动传动架Ⅰ1的中心孔Ⅱ56和中心孔Ⅰ57活动连接;转动轴15的位置Ⅴ55和位置Ⅳ54通过轴承与摆动传动架Ⅱ3的中心孔Ⅲ62活动连接;转动轴15的位置Ⅴ55与周转壳体上盖10的上中心孔65固接。
摆动传动架Ⅱ3的圆轴面Ⅰ60与太阳轮4的中心孔固接;摆动传动架Ⅰ1的平面Ⅰ58与摆动传动架Ⅱ3的平面Ⅱ61固接。
动力分行器A的转动盘连杆22一端经销轴Ⅰ18与摆动传动架Ⅰ1的通孔Ⅰ59活动连接。
太阳轮4通过轴承与周转壳体下盖9的下中心孔70活动连接,周转壳体上盖10与周转壳体下盖9固接。
中间轮固定轴Ⅰ5中部固接中间轮Ⅰ6,中间轮固定轴Ⅰ5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周转壳体上盖10的右上盲孔64和周转壳体下盖9的右下盲孔69活动连接;中间轮固定轴Ⅱ14中部固接中间轮Ⅱ13,中间轮固定轴Ⅱ14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周转壳体上盖10的左上盲孔66和周转壳体下盖9的左下盲孔71活动连接。
行星轮Ⅱ11、中间轮Ⅱ13、太阳轮4、中间轮Ⅰ6和行星轮Ⅰ8顺序互相啮合;行星轮固定轴Ⅱ12自下往上依次安装有行星轮Ⅱ11、周转壳体上盖10、秧苗夹持器ⅠB的夹持器壳体28和秧苗夹持器ⅠB的凸牙盘32,其中行星轮固定轴Ⅱ12的圆轴面与秧苗夹持器ⅠB的夹持器壳体28的通孔Ⅱ73活动连接,行星轮Ⅱ11的上侧端面与夹持器壳体28的平面Ⅲ74固接,行星轮固定轴Ⅱ12的圆轴面与凸牙盘32固接。
行星轮固定轴Ⅰ7自下往上依次安装有行星轮Ⅰ8、周转壳体上盖10、秧苗夹持器ⅡC的夹持器壳体28和秧苗夹持器ⅡC的凸牙盘32,其中行星轮固定轴Ⅰ7的圆轴面与秧苗夹持器ⅡC的夹持器壳体28的通孔Ⅱ73活动连接,行星轮Ⅱ11的上侧端面与夹持器壳体28的平面Ⅲ74固接,行星轮固定轴Ⅱ12的圆轴面与凸牙盘32固接。
行星轮固定轴Ⅰ7一端通过轴承与周转壳体上盖10的右上通孔63和行星轮Ⅰ8的中心孔活动连接,行星轮固定轴Ⅰ7另一端与周转壳体下盖9的右下通孔68固接;行星轮固定轴Ⅱ12一端通过轴承与周转壳体上盖10的左上通孔67和行星轮Ⅱ11的中心孔活动连接,行星轮固定轴Ⅱ12另一端与周转壳体下盖9的左下通孔72固接;秧苗夹持器ⅠB和秧苗夹持器ⅡC结构完全相同。
所述的动力分行器A由转动轴15、锥齿轮Ⅱ16、大直齿轮17、销轴Ⅰ18、小直齿轮19、轴20、转动盘21、转动盘连杆22和销轴Ⅱ23组成,其中转动轴15的位置Ⅱ52固接锥齿轮Ⅱ16,转动轴15的位置Ⅲ53固接大直齿轮17,轴20前端与转动盘21固接,轴20后部固接小直齿轮19;转动盘21偏心孔经销轴Ⅱ23与转动盘连杆22下端活动连接,转动盘连杆22上端经销轴Ⅰ18与摆动传动架Ⅰ1的通孔Ⅰ59活动连接;大直齿轮17与小直齿轮19啮合,且大小齿轮的齿数比为2:1。
所述的秧苗夹持器由插头壳体上盖24、夹持器壳体28、连接杆27、套筒26、插头壳体下盖25、连杆29、尖头连杆30、拨叉31、凸牙盘32、销轴Ⅲ33、销轴Ⅳ34、销轴Ⅴ35、销轴Ⅵ36、导程杆37、伸缩架38、夹座Ⅰ39、夹座Ⅱ45、秧苗夹持片Ⅰ42、秧苗夹持片Ⅱ43、夹座销轴Ⅰ41、夹座销轴Ⅱ40、夹座销轴Ⅲ44、连接片Ⅰ48、连接片Ⅱ49、连接片Ⅲ47、连接片Ⅳ46和弹簧50组成,其中连接杆27的圆轴面Ⅲ79与夹持器壳体28的通孔Ⅶ76固接,连接杆27的圆轴面Ⅱ78与套筒26的孔Ⅲ82活动连接,连接杆27的孔Ⅰ77与导程杆37的圆轴面固接;导程杆37的圆轴面与伸缩架38的伸缩架通孔Ⅰ87活动连接,所述导程杆37的凸起端105实现对伸缩架38的限位。
夹座销轴Ⅰ41的中部与伸缩架38的伸缩架通孔Ⅱ88和伸缩架通孔Ⅲ89固接;夹座销轴Ⅰ41的上端与连接片Ⅰ48和连接片Ⅱ49一端通孔活动连接,夹座销轴Ⅰ41的下端与连接片Ⅲ47和连接片Ⅳ46一端通孔活动连接;夹座销轴Ⅱ40的中部与夹座Ⅰ39的夹座通孔Ⅰ90固接;夹座销轴Ⅱ40上端与连接片Ⅰ48另一端通孔活动连接,夹座销轴Ⅱ40下端与连接片Ⅲ47另一端通孔活动连接;夹座销轴Ⅲ44的中部与夹座Ⅱ45的夹座通孔Ⅱ93固接;夹座销轴Ⅲ44的上端与连接片Ⅱ49另一端通孔活动连接,夹座销轴Ⅲ44的下端与连接片Ⅳ46另一端通孔活动连接;夹座Ⅰ39的夹座圆轴面Ⅰ91与夹座Ⅱ45的夹座孔95活动连接;夹座Ⅰ39的夹座圆轴面Ⅱ92依次与插头壳体下盖25的通孔和秧苗夹持片Ⅱ43尾部连接,其中夹座Ⅰ39的夹座圆轴面Ⅱ92与插头壳体下盖25的通孔活动连接,与秧苗夹持片Ⅱ43尾部固接;夹座Ⅱ45的夹座圆轴面Ⅲ94依次与插头壳体上盖24的通孔和秧苗夹持片Ⅰ42尾部连接,其中夹座Ⅱ45的夹座圆轴面Ⅲ94与插头壳体上盖24的通孔活动连接,与秧苗夹持片Ⅰ42尾部固接。
插头壳体下盖25的上端面与插头壳体上盖24的下端面固接。
套筒26的圆轴面Ⅵ81与夹持器壳体28的通孔Ⅹ75活动连接,套筒26的平面Ⅵ83与插头壳体下盖25的平面Ⅳ85和插头壳体上盖24的平面Ⅴ86固接;套筒26的后端两个凸起轴分别穿于拨叉31的限位孔Ⅰ97和限位孔Ⅱ96。
销轴Ⅳ34中部与拨叉31的拨叉通孔Ⅱ99活动连接,销轴Ⅳ34两端与夹持器壳体28的前后面固接;拨叉31的拨叉通孔Ⅰ98经销轴Ⅲ33与尖头连杆30的尖头连杆通孔Ⅲ102和尖头连杆通孔Ⅳ104活动连接。
销轴Ⅵ36两端与夹持器壳体28的前后面固接,并与连杆29下端通孔活动连接,连杆29上端通孔经销轴Ⅴ35与尖头连杆30的尖头连杆通孔Ⅰ101和尖头连杆通孔Ⅱ100活动连接。
尖头连杆30的尖头凸牙103与凸牙盘32的两个凸牙的大小形状相匹配,凸牙盘32的突起端实现对尖头连杆30的限位。
弹簧50一端与套筒26的凸台Ⅱ84固接,弹簧50另一端与连接杆27凸台Ⅰ80固接。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动力分行器A在工作时,将动力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动力用以带动周转壳体下盖9和所述周转壳体上盖10持续的逆时针匀速圆周转动,所述秧苗夹持器ⅠB和所述秧苗夹持器ⅡC交替进行取秧和插秧动作;第二部分动力用以实现摆动传动架Ⅰ1、摆动传动架Ⅱ3和太阳轮4的周期性自转,速度变化呈现正弦曲线变化。所述太阳轮4经过所述中间轮Ⅰ6和所述中间轮Ⅱ13带动行星轮Ⅰ8和行星轮Ⅱ11的自转,所述行星轮Ⅰ8和行星轮Ⅱ11转动从而实现秧苗夹持器ⅠB和秧苗夹持器ⅡC的外伸、收回的动作,同时实现秧苗夹持片Ⅰ42和秧苗夹持片Ⅱ43的张、合,用以夹取秧苗和释放秧苗。
针对第一部分的动力,本发明工作时,由锥齿轮Ⅰ2输入动力,经由锥齿轮Ⅱ16带动转动轴15转动,转动轴15带动周转壳体下盖9和周转壳体上盖10持续逆时针匀速圆周转动,带动所述中间轮Ⅰ6、行星轮Ⅰ8、行星轮Ⅱ11和中间轮Ⅱ13组成的行星轮机构持续不停地绕着转动轴15中轴线公转。所述行星轮Ⅰ8和行星轮Ⅱ11分别固接秧苗夹持器ⅠB和秧苗夹持器ⅡC的夹持器壳体28,以此实现所述秧苗夹持器ⅠB和所述秧苗夹持器ⅡC交替进行取秧和插秧动作。
针对第二部分的动力,本发明工作时,由锥齿轮Ⅰ2输入的动力,经由锥齿轮Ⅱ16带动转动轴15转动,转动轴15经由大直齿轮17和小直齿轮19经所述轴20带动转动盘21进行转动,所述轴20中部通过轴承座与外部的基座活动连接,转动盘21通过所述偏心孔连接所述转动盘连杆22,转动盘21、转动盘连杆22和摆动传动架Ⅰ1共同构成一个曲柄摇杆机构,转动盘21转动,带动摆动传动架Ⅰ1进行周期性转动,所述大直齿轮17和小直齿轮19的齿数比为2:1,所述中间轮Ⅰ6、行星轮Ⅰ8、行星轮Ⅱ11和中间轮Ⅱ13组成的行星轮机构绕着转动轴15中轴线公转一次,所述摆动传动架Ⅰ1可实现一次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逆时针的正弦形式的速度变化的自转运动。
摆动传动架Ⅰ1、摆动传动架Ⅱ3和太阳轮4依次连接,摆动传动架Ⅰ1的自转方式传递带动太阳轮4。由于所述中间轮Ⅰ6、行星轮Ⅰ8、行星轮Ⅱ11和中间轮Ⅱ13组成的行星轮机构持续不停地绕着太阳轮4的中轴线逆时针公转,太阳轮4的自转角速度与中间轮Ⅰ6、行星轮Ⅰ8、行星轮Ⅱ11和中间轮Ⅱ13组成的行星轮机构公转角速度形成转速差,所述行星轮Ⅰ8和行星轮Ⅱ11不仅进行绕转动轴15中轴线逆时针方向的公转,且经由中间轮Ⅰ6、中间轮Ⅱ13带动,行星轮Ⅰ8和行星轮Ⅱ11产生围绕自身中轴线的顺时针自转,行星轮Ⅰ8和行星轮Ⅱ11的自转角速度随着太阳轮4的自转角速度与中间轮Ⅰ6、行星轮Ⅰ8、行星轮Ⅱ11和中间轮Ⅱ13组成的行星轮机构公转角速度的转速差的变化而变化,转速差越大,行星轮Ⅰ8和行星轮Ⅱ11的自转角速度越大。
针对秧苗夹持器ⅠB,第一步,从初始位置出发,所述中间轮Ⅰ6、行星轮Ⅰ8、行星轮Ⅱ11和中间轮Ⅱ13组成的行星轮机构实现绕着太阳轮4的中轴线公转,带动所述秧苗夹持器ⅠB逐渐进入取秧位置。同时,太阳轮4的自转角速度与中间轮Ⅰ6、行星轮Ⅰ8、行星轮Ⅱ11和中间轮Ⅱ13组成的行星轮机构公转角速度的转速差先增大后减小,太阳轮4带动所述行星轮Ⅱ11进行顺时针方向自转,且自转速度随着时间先增大后减小。行星轮Ⅱ11固接秧苗夹持器ⅠB的夹持器壳体28,夹持器壳体28带动所述连杆29、尖头连杆30和拨叉31所组成的四杆机构绕行星轮固定轴Ⅱ12中轴线进行顺时针转动,
所述行星轮固定轴Ⅱ12上固定有凸牙盘32,尖头连杆30的尖头凸牙103逐渐与所述凸牙盘32的第一个凸牙接触,所述凸牙盘32的第一个凸牙实现尖头连杆30的限位,带动所述连杆29、尖头连杆30和拨叉31所组成的四杆机构和套筒26往所述秧苗夹持片Ⅱ43方向运动,所述套筒26带动所述插头壳体上盖24和插头壳体下盖25,并以此带动所述伸缩架38往秧苗夹持片Ⅱ43方向运动,所述伸缩架38沿着所述导程杆37往秧苗夹持片Ⅱ43方向运动,实现所述42和秧苗夹持片Ⅱ43的前伸。
之后,所述伸缩架38与导程杆37的凸起端105接触,所述伸缩架38停止运动,所述套筒26持续前伸,带动所述夹座Ⅰ39、夹座Ⅱ45张开,带动秧苗夹持片Ⅰ42和秧苗夹持片Ⅱ43张开。
配合中间轮Ⅰ6、行星轮Ⅰ8、行星轮Ⅱ11和中间轮Ⅱ13组成的行星轮机构绕转动轴15中轴线的公转,太阳轮4的速度为逆时针最大时,太阳轮4的自转角速度与中间轮Ⅰ6、行星轮Ⅰ8、行星轮Ⅱ11和中间轮Ⅱ13组成的行星轮机构公转角速度的转速差为0,行星轮Ⅱ11瞬时自转角速度为0,实现暂时性最大自转角度,秧苗夹持器ⅠB进入取秧位置,夹持秧苗。
之后太阳轮4的瞬时速度在逆时针方向逐渐减小,太阳轮4的自转角速度与中间轮Ⅰ6、行星轮Ⅰ8、行星轮Ⅱ11和中间轮Ⅱ13组成的行星轮机构公转角速度的转速差增加,夹持秧苗之后所述尖头连杆30的尖头凸牙103通过凸牙盘32的第一个凸牙的顶点位置,所述凸牙盘32停止对尖头连杆30的限位,同时由于弹簧50的作用,秧苗夹持片Ⅰ42和秧苗夹持片Ⅱ43收紧并回缩至原来位置。
第二步,所述中间轮Ⅰ6、行星轮Ⅰ8、行星轮Ⅱ11和中间轮Ⅱ13组成的行星轮机构实现绕着太阳轮4的中轴线逆时针公转,带动所述秧苗夹持器ⅠB逐渐离开取秧位置并进入插秧位置。同时,太阳轮4的自转角速度与中间轮Ⅰ6、行星轮Ⅰ8、行星轮Ⅱ11和中间轮Ⅱ13组成的行星轮机构公转角速度的转速差先增大后减小,太阳轮4带动所述行星轮Ⅱ11进行顺时针方向自转,且自转速度也进行先增大后减小。带动行星轮Ⅱ11固接的夹持器壳体28转动,再带动所述连杆29、尖头连杆30和拨叉31所组成的四杆机构持续绕行星轮固定轴Ⅱ12中轴线进行顺时针转动。
所述行星轮固定轴Ⅱ12上固定有凸牙盘32,尖头连杆30的尖头凸牙103逐渐与所述凸牙盘32的第二个凸牙接触,之后如第一步所述,凸牙盘32的第二个凸牙实现尖头连杆30的限位,到达插秧位置时,实现秧苗夹持片Ⅰ42和秧苗夹持片Ⅱ43的前伸和张开。
太阳轮4的速度为逆时针最大时,太阳轮4的自转角速度与中间轮Ⅰ6、行星轮Ⅰ8、行星轮Ⅱ11和中间轮Ⅱ13组成的行星轮机构公转角速度的转速差为0,行星轮Ⅱ11瞬时自转角速度为0,实现最大自转角度,秧苗夹持器ⅠB进入插秧位置,进行插秧。
之后太阳轮4的瞬时速度在逆时针方向逐渐减小,太阳轮4的自转角速度与中间轮Ⅰ6、行星轮Ⅰ8、行星轮Ⅱ11和中间轮Ⅱ13组成的行星轮机构公转角速度的转速差增加,插秧之后所述尖头连杆30的尖头凸牙103通过凸牙盘32的第二个凸牙的顶点位置,所述凸牙盘32停止对尖头连杆30的限位,同时由于弹簧50的作用,秧苗夹持片Ⅰ42和秧苗夹持片Ⅱ43收紧并回缩至原来位置。
第三步,所述中间轮Ⅰ6、行星轮Ⅰ8、行星轮Ⅱ11和中间轮Ⅱ13组成的行星轮机构实现绕着太阳轮4的中轴线逆时针公转,带动所述秧苗夹持器ⅠB逐渐离开插秧位置并回到初始位置。同时,太阳轮4的自转角速度与中间轮Ⅰ6、行星轮Ⅰ8、行星轮Ⅱ11和中间轮Ⅱ13组成的行星轮机构公转角速度的转速差增大,太阳轮4带动所述行星轮Ⅱ11进行顺时针方向自转,且自转速度增大。带动行星轮Ⅱ11固接的夹持器壳体28转动,再带动所述连杆29、尖头连杆30和拨叉31所组成的四杆机构持续绕行星轮固定轴Ⅱ12中轴线进行顺时针转动。秧苗夹持器ⅠB运动至初始位置并回归初始状态。
秧苗夹持器ⅡC工作方式与秧苗夹持器ⅠB相同,所述秧苗夹持器ⅠB和所述秧苗夹持器ⅡC相应连接所述太阳轮4两侧的行星轮Ⅰ8和行星轮Ⅱ11,所述秧苗夹持器ⅠB和所述秧苗夹持器ⅡC依次进行取秧、插秧的动作。
综上所述,锥齿轮Ⅰ2输入的动力,一方面带动周转壳体下盖9和周转壳体上盖10持续逆时针公转,带动所述中间轮Ⅰ6、行星轮Ⅰ8、行星轮Ⅱ11和中间轮Ⅱ13组成的行星轮机构持续不停地绕着转动轴15中轴线公转,以此实现所述秧苗夹持器ⅠB和所述秧苗夹持器ⅡC交替进行取秧和插秧动作;另外一方面,所述中间轮Ⅰ6、行星轮Ⅰ8、行星轮Ⅱ11和中间轮Ⅱ13组成的行星轮机构绕着转动轴15中轴线公转一次,所述摆动传动架Ⅰ1可实现一次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逆时针的自转运动,带动所述行星轮Ⅰ8和行星轮Ⅱ11顺时针自转。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运用了动力分行器A中的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在进行取秧动作与插秧动作时,有效地保证了快速取秧、快速插秧,取秧、插秧时力度较大,保证了取秧,插秧的成功率。
2.本发明取秧时采用的不是压切式取秧,而是采用夹取式取秧,减少了对秧苗的损伤。
3.本发明设置中心对称的两个秧苗夹持器提高插秧效率,减小非平衡惯性力。
4.本发明的动力分行器A虽采用曲柄摇杆式机构,但只运用于动力分行器A,所述秧苗夹持器ⅠB和所述秧苗夹持器ⅡC不采用曲柄摇杆机构进行取秧、插秧,插秧速度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插秧机快速秧苗分插装置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2为动力分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秧苗夹持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秧苗夹持器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5为秧苗夹持器的内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秧苗夹持器的插头壳体上盖与插头壳体下盖之间的内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套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转动轴示意图
图9为摆动传动架Ⅰ示意图
图10为摆动传动架Ⅱ示意图
图11为周转壳体上盖示意图
图12为周转壳体下盖示意图
图13为转动盘示意图
图14为夹持器壳体示意图
图15为连接杆示意图
图16为套筒的轴测示意图
图17为套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插头壳体下盖示意图
图19为插头壳体上盖示意图
图20为伸缩架示意图
图21为夹座Ⅰ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夹座Ⅱ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拨叉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尖头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导程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秧苗夹持器Ⅰ与秧苗夹持器Ⅱ的运动路径轨迹图
图27为动力分行器的转动盘与摆动传动架Ⅰ的曲柄摇杆运动示意图
其中:A.动力分行器 B.秧苗夹持器Ⅰ C.秧苗夹持器Ⅱ 1.摆动传动架Ⅰ 2.锥齿轮Ⅰ 3.摆动传动架Ⅱ 4.太阳轮 5.中间轮固定轴Ⅰ 6.中间轮Ⅰ 7.行星轮固定轴Ⅰ 8.行星轮Ⅰ 9.周转壳体下盖 10.周转壳体上盖 11.行星轮Ⅱ 12.行星轮固定轴Ⅱ 13.中间轮Ⅱ 14.中间轮固定轴Ⅱ 15.转动轴 16.锥齿轮Ⅱ 17.大直齿轮 18.销轴Ⅰ 19.小直齿轮 20.轴 21.转动盘 22.转动盘连杆 23.销轴Ⅱ 24.插头壳体上盖 25.插头壳体下盖 26.套筒 27.连接杆 28.夹持器壳体 29.连杆 30.尖头连杆 31.拨叉 32.凸牙盘33.销轴Ⅲ 34.销轴Ⅳ 35.销轴Ⅴ 36.销轴Ⅵ 37.导程杆 38.伸缩架 39.夹座Ⅰ40.夹座销轴Ⅱ 41.夹座销轴Ⅰ 42.秧苗夹持片Ⅰ 43.秧苗夹持片Ⅱ 44.夹座销轴Ⅲ45.夹座Ⅱ 46.连接片Ⅳ 47.连接片Ⅲ 48.连接片Ⅰ 49.连接片Ⅱ 50.弹簧 51.位置Ⅰ52.位置Ⅱ 53.位置Ⅲ 54.位置Ⅳ 55.位置Ⅴ 56.中心孔Ⅱ 57.中心孔Ⅰ 58.平面Ⅰ59.通孔Ⅰ 60.圆轴面Ⅰ 61.平面Ⅱ 62.中心孔Ⅲ 63.右上通孔 64.右上盲孔65.上中心孔 66.左上盲孔 67.左上通孔 68.右下通孔 69.右下盲孔 70.下中心孔71.左下盲孔 72.左下通孔 73.通孔Ⅱ 74.平面Ⅲ 75.通孔Ⅹ 76.通孔Ⅶ 77.孔Ⅰ78.圆轴面Ⅱ 79.圆轴面Ⅲ 80.凸台Ⅰ 81.圆轴面Ⅵ 82.孔Ⅲ 83.平面Ⅵ 84.凸台Ⅱ85.平面Ⅳ 86.平面Ⅴ 87.伸缩架通孔Ⅰ 88.伸缩架通孔Ⅱ 89.伸缩架通孔Ⅲ 90.夹座通孔Ⅰ 91.夹座圆轴面Ⅰ 92.夹座圆轴面Ⅱ 93.夹座通孔Ⅱ 94.夹座圆轴面Ⅲ95.夹座孔 96.限位孔Ⅱ 97.限位孔Ⅰ 98.拨叉通孔Ⅰ 99.拨叉通孔Ⅱ 100.尖头连杆通孔Ⅱ 101.尖头连杆通孔Ⅰ 102.尖头连杆通孔Ⅲ 103.尖头凸牙 104.尖头连杆通孔Ⅳ 105.凸起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由动力分行器A、秧苗夹持器、摆动传动架Ⅰ1、锥齿轮Ⅰ2、摆动传动架Ⅱ3、太阳轮4、中间轮固定轴Ⅰ5、中间轮Ⅰ6、行星轮固定轴Ⅰ7、行星轮Ⅰ8、周转壳体上盖10、中间轮固定轴Ⅱ14、中间轮Ⅱ13、行星轮固定轴Ⅱ12、行星轮Ⅱ11和周转壳体下盖9组成,其中秧苗夹持器包括秧苗夹持器ⅠB和秧苗夹持器ⅡC,且秧苗夹持器ⅠB和秧苗夹持器ⅡC的结构完全相同。
动力分行器A的锥齿轮Ⅱ16与锥齿轮Ⅰ2啮合。
动力分行器A的转动轴15自下往上依次安装有摆动传动架Ⅰ1、摆动传动架Ⅱ3、周转壳体下盖9、太阳轮4和周转壳体上盖10,其中转动轴15的位置Ⅰ51和位置Ⅳ54通过轴承与摆动传动架Ⅰ1的中心孔Ⅱ56和中心孔Ⅰ57活动连接。
转动轴15的位置Ⅴ55和位置Ⅳ54通过轴承与摆动传动架Ⅱ3的中心孔Ⅲ62活动连接。
转动轴15的位置Ⅴ55与周转壳体上盖10的上中心孔65固接。
摆动传动架Ⅱ3的圆轴面Ⅰ60与太阳轮4的中心孔固接。
摆动传动架Ⅰ1的平面Ⅰ58与摆动传动架Ⅱ3的平面Ⅱ61固接。
动力分行器A的转动盘连杆22一端经销轴Ⅰ18与摆动传动架Ⅰ1的通孔Ⅰ59活动连接。
太阳轮4通过轴承与周转壳体下盖9的下中心孔70活动连接,周转壳体上盖10与周转壳体下盖9固接。
中间轮固定轴Ⅰ5中部固接中间轮Ⅰ6,中间轮固定轴Ⅰ5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周转壳体上盖10的右上盲孔64和周转壳体下盖9的右下盲孔69活动连接。
中间轮固定轴Ⅱ14中部固接中间轮Ⅱ13,中间轮固定轴Ⅱ14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周转壳体上盖10的左上盲孔66和周转壳体下盖9的左下盲孔71活动连接。
行星轮Ⅱ11、中间轮Ⅱ13、太阳轮4、中间轮Ⅰ6和行星轮Ⅰ8顺序互相啮合。
行星轮固定轴Ⅱ12自下往上依次安装有行星轮Ⅱ11、周转壳体上盖10、秧苗夹持器ⅠB的夹持器壳体28和秧苗夹持器ⅠB的凸牙盘32,其中行星轮固定轴Ⅱ12的圆轴面与秧苗夹持器ⅠB的夹持器壳体28的通孔Ⅱ73活动连接,行星轮Ⅱ11的上侧端面与夹持器壳体28的平面Ⅲ74固接,行星轮固定轴Ⅱ12的圆轴面与凸牙盘32固接。
行星轮固定轴Ⅰ7自下往上依次安装有行星轮Ⅰ8、周转壳体上盖10、秧苗夹持器ⅡC的夹持器壳体28和秧苗夹持器ⅡC的凸牙盘32,其中行星轮固定轴Ⅰ7的圆轴面与秧苗夹持器ⅡC的夹持器壳体28的通孔Ⅱ73活动连接,行星轮Ⅱ11的上侧端面与夹持器壳体28的平面Ⅲ74固接,行星轮固定轴Ⅱ12的圆轴面与凸牙盘32固接。
行星轮固定轴Ⅰ7一端通过轴承与周转壳体上盖10的右上通孔63和行星轮Ⅰ8的中心孔活动连接,行星轮固定轴Ⅰ7另一端与周转壳体下盖9的右下通孔68固接;行星轮固定轴Ⅱ12一端通过轴承与周转壳体上盖10的左上通孔67和行星轮Ⅱ11的中心孔活动连接,行星轮固定轴Ⅱ12另一端与周转壳体下盖9的左下通孔72固接。
如图2所示,所述的动力分行器A由转动轴15、锥齿轮Ⅱ16、大直齿轮17、销轴Ⅰ18、小直齿轮19、轴20、转动盘21、转动盘连杆22和销轴Ⅱ23组成,其中转动轴15的位置Ⅱ52固接锥齿轮Ⅱ16,转动轴15的位置Ⅲ53固接大直齿轮17,轴20前端与转动盘21固接,轴20后部固接小直齿轮19;转动盘21偏心孔经销轴Ⅱ23与转动盘连杆22下端活动连接,转动盘连杆22上端经销轴Ⅰ18与摆动传动架Ⅰ1的通孔Ⅰ59活动连接;大直齿轮17与小直齿轮19啮合,且大小齿轮的齿数比为2:1。
如图3至图7所示,所述的秧苗夹持器由插头壳体上盖24、夹持器壳体28、连接杆27、套筒26、插头壳体下盖25、连杆29、尖头连杆30、拨叉31、凸牙盘32、销轴Ⅲ33、销轴Ⅳ34、销轴Ⅴ35、销轴Ⅵ36、导程杆37、伸缩架38、夹座Ⅰ39、夹座Ⅱ45、秧苗夹持片Ⅰ42、秧苗夹持片Ⅱ43、夹座销轴Ⅰ41、夹座销轴Ⅱ40、夹座销轴Ⅲ44、连接片Ⅰ48、连接片Ⅱ49、连接片Ⅲ47、连接片Ⅳ46和弹簧50组成,其中连接杆27的圆轴面Ⅲ79与夹持器壳体28的通孔Ⅶ76固接,连接杆27的圆轴面Ⅱ78与套筒26的孔Ⅲ82活动连接,连接杆27的孔Ⅰ77与导程杆37的圆轴面固接;导程杆37的圆轴面与伸缩架38的伸缩架通孔Ⅰ87活动连接,所述导程杆37的凸起端105实现对伸缩架38的限位。
夹座销轴Ⅰ41的中部与伸缩架38的伸缩架通孔Ⅱ88和伸缩架通孔Ⅲ89固接。
夹座销轴Ⅰ41的上端与连接片Ⅰ48和连接片Ⅱ49一端通孔活动连接,夹座销轴Ⅰ41的下端与连接片Ⅲ47和连接片Ⅳ46一端通孔活动连接。
夹座销轴Ⅱ40的中部与夹座Ⅰ39的夹座通孔Ⅰ90固接;夹座销轴Ⅱ40上端与连接片Ⅰ48另一端通孔活动连接,夹座销轴Ⅱ40下端与连接片Ⅲ47另一端通孔活动连接。
夹座销轴Ⅲ44的中部与夹座Ⅱ45的夹座通孔Ⅱ93固接;夹座销轴Ⅲ44的上端与连接片Ⅱ49另一端通孔活动连接,夹座销轴Ⅲ44的下端与连接片Ⅳ46另一端通孔活动连接。
夹座Ⅰ39的夹座圆轴面Ⅰ91与夹座Ⅱ45的夹座孔95活动连接。
夹座Ⅰ39的夹座圆轴面Ⅱ92依次与插头壳体下盖25的通孔和秧苗夹持片Ⅱ43尾部连接,其中夹座Ⅰ39的夹座圆轴面Ⅱ92与插头壳体下盖25的通孔活动连接,与秧苗夹持片Ⅱ43尾部固接。
夹座Ⅱ45的夹座圆轴面Ⅲ94依次与插头壳体上盖24的通孔和秧苗夹持片Ⅰ42尾部连接,其中夹座Ⅱ45的夹座圆轴面Ⅲ94与插头壳体上盖24的通孔活动连接,与秧苗夹持片Ⅰ42尾部固接。
插头壳体下盖25的上端面与插头壳体上盖24的下端面固接。
套筒26的圆轴面Ⅵ81与夹持器壳体28的通孔Ⅹ75活动连接,套筒26的平面Ⅵ83与插头壳体下盖25的平面Ⅳ85和插头壳体上盖24的平面Ⅴ86固接。
套筒26的后端两个凸起轴分别穿于拨叉31的限位孔Ⅰ97和限位孔Ⅱ96。
销轴Ⅳ34中部与拨叉31的拨叉通孔Ⅱ99活动连接,销轴Ⅳ34两端与夹持器壳体28的前后面固接。
拨叉31的拨叉通孔Ⅰ98经销轴Ⅲ33与尖头连杆30的尖头连杆通孔Ⅲ102和尖头连杆通孔Ⅳ104活动连接。
销轴Ⅵ36两端与夹持器壳体28的前后面固接,并与连杆29下端通孔活动连接,连杆29上端通孔经销轴Ⅴ35与尖头连杆30的尖头连杆通孔Ⅰ101和尖头连杆通孔Ⅱ100活动连接。
尖头连杆30的尖头凸牙103与凸牙盘32的两个凸牙的大小形状相匹配,凸牙盘32的突起端实现对尖头连杆30的限位。
弹簧50一端与套筒26的凸台Ⅱ84固接,弹簧50另一端与连接杆27凸台Ⅰ80固接。
转动轴15上端与太阳轮4之间隔着摆动传动架Ⅱ3的圆轴面Ⅰ60。转动轴15下端通过轴承与本装置以外的基座活动连接。轴20中部通过轴承座与外部的基座活动连接。锥齿轮Ⅰ2的轴端通过轴承座与外部的基座活动连接。摆动传动架Ⅱ3的轴端通过轴承座与外部的基座活动连接。
如图26所示为秧苗夹持器ⅠB和秧苗夹持器ⅡC的取秧和插秧轨迹。
如图27所示的a1、b1、c1点所在的圆弧线为所述转动盘21的偏心孔的运动轨迹,所述a2、b2、c2所在的弧线为摆动传动架Ⅰ1的通孔Ⅰ59的运动轨迹,转动盘21转动,其偏心孔沿着c1-b1-a1-c1的圆周运动,带动摆动传动架Ⅰ1实现沿着c2-b2-a2运动,再回复至c2位置的往复运动。图中所示转动盘21的偏心孔运动至a1位置时,所述摆动传动架Ⅰ1的通孔Ⅰ59运动至相应的a2位置;转动盘21的偏心孔运动至b1位置时,所述摆动传动架Ⅰ1的通孔Ⅰ59运动至相应的b2位置;转动盘21的偏心孔运动至c1位置时,所述摆动传动架Ⅰ1的通孔Ⅰ59运动至相应的c2位置。所述转动盘21的持续圆周转动带动所述摆动传动架Ⅰ1实现正弦形式速度变化的往复运动。

Claims (3)

1.一种插秧机秧苗快速分插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动力分行器(A)、秧苗夹持器、摆动传动架Ⅰ(1)、锥齿轮Ⅰ(2)、摆动传动架Ⅱ(3)、太阳轮(4)、中间轮固定轴Ⅰ(5)、中间轮Ⅰ(6)、行星轮固定轴Ⅰ(7)、行星轮Ⅰ(8)、周转壳体上盖(10)、中间轮固定轴Ⅱ(14)、中间轮Ⅱ(13)、行星轮固定轴Ⅱ(12)、行星轮Ⅱ(11)和周转壳体下盖(9)组成,其中秧苗夹持器包括秧苗夹持器Ⅰ(B)和秧苗夹持器Ⅱ(C),且秧苗夹持器Ⅰ(B)和秧苗夹持器Ⅱ(C)的结构完全相同;动力分行器(A)的锥齿轮Ⅱ(16)与锥齿轮Ⅰ(2)啮合;动力分行器(A)的转动轴(15)自下往上依次安装有摆动传动架Ⅰ(1)、摆动传动架Ⅱ(3)、周转壳体下盖(9)、太阳轮(4)和周转壳体上盖(10),其中转动轴(15)的位置Ⅰ(51)和位置Ⅳ(54)通过轴承与摆动传动架Ⅰ(1)的中心孔Ⅱ(56)和中心孔Ⅰ(57)活动连接;转动轴(15)的位置Ⅴ(55)和位置Ⅳ(54)通过轴承与摆动传动架Ⅱ(3)的中心孔Ⅲ(62)活动连接;转动轴(15)的位置Ⅴ(55)与周转壳体上盖(10)的上中心孔(65)固接;摆动传动架Ⅱ(3)的圆轴面Ⅰ(60)与太阳轮(4)的中心孔固接;摆动传动架Ⅰ(1)的平面Ⅰ(58)与摆动传动架Ⅱ(3)的平面Ⅱ(61)固接;动力分行器(A)的转动盘连杆(22)一端经销轴Ⅰ(18)与摆动传动架Ⅰ(1)的通孔Ⅰ(59)活动连接;太阳轮(4)通过轴承与周转壳体下盖(9)的下中心孔(70)活动连接,周转壳体上盖(10)与周转壳体下盖(9)固接;中间轮固定轴Ⅰ(5)中部固接中间轮Ⅰ(6),中间轮固定轴Ⅰ(5)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周转壳体上盖(10)的右上盲孔(64)和周转壳体下盖(9)的右下盲孔(69)活动连接;中间轮固定轴Ⅱ(14)中部固接中间轮Ⅱ(13),中间轮固定轴Ⅱ(14)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周转壳体上盖(10)的左上盲孔(66)和周转壳体下盖(9)的左下盲孔(71)活动连接;行星轮Ⅱ(11)、中间轮Ⅱ(13)、太阳轮(4)、中间轮Ⅰ(6)和行星轮Ⅰ(8)顺序互相啮合;行星轮固定轴Ⅱ(12)自下往上依次安装有行星轮Ⅱ(11)、周转壳体上盖(10)、秧苗夹持器Ⅰ(B)的夹持器壳体(28)和秧苗夹持器Ⅰ(B)的凸牙盘(32),其中行星轮固定轴Ⅱ(12)的圆轴面与秧苗夹持器Ⅰ(B)的夹持器壳体(28)的通孔Ⅱ(73)活动连接,行星轮Ⅱ(11)的上侧端面与夹持器壳体(28)的平面Ⅲ(74)固接,行星轮固定轴Ⅱ(12)的圆轴面与凸牙盘(32)固接;行星轮固定轴Ⅰ(7)自下往上依次安装有行星轮Ⅰ(8)、周转壳体上盖(10)、秧苗夹持器Ⅱ(C)的夹持器壳体(28)和秧苗夹持器Ⅱ(C)的凸牙盘(32),其中行星轮固定轴Ⅰ(7)的圆轴面与秧苗夹持器Ⅱ(C)的夹持器壳体(28)的通孔Ⅱ(73)活动连接,行星轮Ⅱ(11)的上侧端面与夹持器壳体(28)的平面Ⅲ(74)固接,行星轮固定轴Ⅱ(12)的圆轴面与凸牙盘(32)固接;行星轮固定轴Ⅰ(7)一端通过轴承与周转壳体上盖(10)的右上通孔(63)和行星轮Ⅰ(8)的中心孔活动连接,行星轮固定轴Ⅰ(7)另一端与周转壳体下盖(9)的右下通孔(68)固接;行星轮固定轴Ⅱ(12)一端通过轴承与周转壳体上盖(10)的左上通孔(67)和行星轮Ⅱ(11)的中心孔活动连接,行星轮固定轴Ⅱ(12)另一端与周转壳体下盖(9)的左下通孔(72)固接;秧苗夹持器Ⅰ(B)和秧苗夹持器Ⅱ(C)结构完全相同。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秧苗快速分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分行器(A)由转动轴(15)、锥齿轮Ⅱ(16)、大直齿轮(17)、销轴Ⅰ(18)、小直齿轮(19)、轴(20)、转动盘(21)、转动盘连杆(22)和销轴Ⅱ(23)组成,其中转动轴(15)的位置Ⅱ(52)固接锥齿轮Ⅱ(16),转动轴(15)的位置Ⅲ(53)固接大直齿轮(17),轴(20)前端与转动盘(21)固接,轴(20)后部固接小直齿轮(19);转动盘(21)偏心孔经销轴Ⅱ(23)与转动盘连杆(22)下端活动连接,转动盘连杆(22)上端经销轴Ⅰ(18)与摆动传动架Ⅰ(1)的通孔Ⅰ(59)活动连接;大直齿轮(17)与小直齿轮(19)啮合,且大小齿轮的齿数比为2:1。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秧苗快速分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秧苗夹持器由插头壳体上盖(24)、夹持器壳体(28)、连接杆(27)、套筒(26)、插头壳体下盖(25)、连杆(29)、尖头连杆(30)、拨叉(31)、凸牙盘(32)、销轴Ⅲ(33)、销轴Ⅳ(34)、销轴Ⅴ(35)、销轴Ⅵ(36)、导程杆(37)、伸缩架(38)、夹座Ⅰ(39)、夹座Ⅱ(45)、秧苗夹持片Ⅰ(42)、秧苗夹持片Ⅱ(43)、夹座销轴Ⅰ(41)、夹座销轴Ⅱ(40)、夹座销轴Ⅲ(44)、连接片Ⅰ(48)、连接片Ⅱ(49)、连接片Ⅲ(47)、连接片Ⅳ(46)和弹簧(50)组成,其中连接杆(27)的圆轴面Ⅲ(79)与夹持器壳体(28)的通孔Ⅶ(76)固接,连接杆(27)的圆轴面Ⅱ(78)与套筒(26)的孔Ⅲ(82)活动连接,连接杆(27)的孔Ⅰ(77)与导程杆(37)的圆轴面固接;导程杆(37)的圆轴面与伸缩架(38)的伸缩架通孔Ⅰ(87)活动连接,所述导程杆(37)的凸起端(105)实现对伸缩架(38)的限位;夹座销轴Ⅰ(41)的中部与伸缩架(38)的伸缩架通孔Ⅱ(88)和伸缩架通孔Ⅲ(89)固接;夹座销轴Ⅰ(41)的上端与连接片Ⅰ(48)和连接片Ⅱ(49)一端通孔活动连接,夹座销轴Ⅰ(41)的下端与连接片Ⅲ(47)和连接片Ⅳ(46)一端通孔活动连接;夹座销轴Ⅱ(40)的中部与夹座Ⅰ(39)的夹座通孔Ⅰ(90)固接;夹座销轴Ⅱ(40)上端与连接片Ⅰ(48)另一端通孔活动连接,夹座销轴Ⅱ(40)下端与连接片Ⅲ(47)另一端通孔活动连接;夹座销轴Ⅲ(44)的中部与夹座Ⅱ(45)的夹座通孔Ⅱ(93)固接;夹座销轴Ⅲ(44)的上端与连接片Ⅱ(49)另一端通孔活动连接,夹座销轴Ⅲ(44)的下端与连接片Ⅳ(46)另一端通孔活动连接;夹座Ⅰ(39)的夹座圆轴面Ⅰ(91)与夹座Ⅱ(45)的夹座孔(95)活动连接;夹座Ⅰ(39)的夹座圆轴面Ⅱ(92)依次与插头壳体下盖(25)的通孔和秧苗夹持片Ⅱ(43)尾部连接,其中夹座Ⅰ(39)的夹座圆轴面Ⅱ(92)与插头壳体下盖(25)的通孔活动连接,与秧苗夹持片Ⅱ(43)尾部固接;夹座Ⅱ(45)的夹座圆轴面Ⅲ(94)依次与插头壳体上盖(24)的通孔和秧苗夹持片Ⅰ(42)尾部连接,其中夹座Ⅱ(45)的夹座圆轴面Ⅲ(94)与插头壳体上盖(24)的通孔活动连接,与秧苗夹持片Ⅰ(42)尾部固接;插头壳体下盖(25)的上端面与插头壳体上盖(24)的下端面固接;套筒(26)的圆轴面Ⅵ(81)与夹持器壳体(28)的通孔Ⅹ(75)活动连接,套筒(26)的平面Ⅵ(83)与插头壳体下盖(25)的平面Ⅳ(85)和插头壳体上盖(24)的平面Ⅴ(86)固接;套筒(26)的后端两个凸起轴分别穿于拨叉(31)的限位孔Ⅰ(97)和限位孔Ⅱ(96);销轴Ⅳ(34)中部与拨叉(31)的拨叉通孔Ⅱ(99)活动连接,销轴Ⅳ(34)两端与夹持器壳体(28)的前后面固接;拨叉(31)的拨叉通孔Ⅰ(98)经销轴Ⅲ(33)与尖头连杆(30)的尖头连杆通孔Ⅲ(102)和尖头连杆通孔Ⅳ(104)活动连接;销轴Ⅵ(36)两端与夹持器壳体(28)的前后面固接,并与连杆(29)下端通孔活动连接,连杆(29)上端通孔经销轴Ⅴ(35)与尖头连杆(30)的尖头连杆通孔Ⅰ(101)和尖头连杆通孔Ⅱ(100)活动连接;尖头连杆(30)的尖头凸牙(103)与凸牙盘(32)的两个凸牙的大小形状相匹配,凸牙盘(32)的突起端实现对尖头连杆(30)的限位;弹簧(50)一端与套筒(26)的凸台Ⅱ(84)固接,弹簧(50)另一端与连接杆(27)凸台Ⅰ(80)固接。
CN201510230246.2A 2015-05-02 2015-05-02 一种插秧机秧苗快速分插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985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30246.2A CN104798515B (zh) 2015-05-02 2015-05-02 一种插秧机秧苗快速分插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30246.2A CN104798515B (zh) 2015-05-02 2015-05-02 一种插秧机秧苗快速分插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98515A true CN104798515A (zh) 2015-07-29
CN104798515B CN104798515B (zh) 2017-01-11

Family

ID=53684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3024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98515B (zh) 2015-05-02 2015-05-02 一种插秧机秧苗快速分插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9851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92081A (zh) * 2019-03-27 2019-06-18 浙江星莱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插秧机的插植机构
CN109906719A (zh) * 2019-04-10 2019-06-21 江西农业大学 一种水稻钵苗移栽机取秧机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9751A (ja) * 1995-06-27 1997-01-14 Seibutsukei Tokutei Sangyo Gijutsu Kenkyu Suishin Kiko 苗植付け装置
JPH104733A (ja) * 1996-06-19 1998-01-13 Iseki & Co Ltd 苗植付装置
CN2349752Y (zh) * 1998-11-21 1999-11-24 浙江大学 双控制分插机构
JP2012244952A (ja) * 2011-05-30 2012-12-13 Yanmar Co Ltd 苗移植機
CN204560204U (zh) * 2015-05-02 2015-08-19 吉林大学 一种插秧机秧苗快速分插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9751A (ja) * 1995-06-27 1997-01-14 Seibutsukei Tokutei Sangyo Gijutsu Kenkyu Suishin Kiko 苗植付け装置
JPH104733A (ja) * 1996-06-19 1998-01-13 Iseki & Co Ltd 苗植付装置
CN2349752Y (zh) * 1998-11-21 1999-11-24 浙江大学 双控制分插机构
JP2012244952A (ja) * 2011-05-30 2012-12-13 Yanmar Co Ltd 苗移植機
CN204560204U (zh) * 2015-05-02 2015-08-19 吉林大学 一种插秧机秧苗快速分插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92081A (zh) * 2019-03-27 2019-06-18 浙江星莱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插秧机的插植机构
CN109892081B (zh) * 2019-03-27 2024-01-02 浙江星莱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水稻插秧机的插植机构
CN109906719A (zh) * 2019-04-10 2019-06-21 江西农业大学 一种水稻钵苗移栽机取秧机构
CN109906719B (zh) * 2019-04-10 2024-03-22 江西农业大学 一种水稻钵苗移栽机取秧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98515B (zh) 2017-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3014B (zh) 偏心齿轮-非圆齿轮齿轮行星轮系蔬菜钵苗自动移栽机构
CN102405717B (zh) 一种穴盘苗移栽机取苗机械手
CN102405716B (zh) 一种旱地穴盘苗移栽机旋转摆动式移苗装置
CN102792814B (zh) 自由二阶非圆齿轮行星系高速钵苗移栽机构
CN102726153B (zh) 蔬菜钵苗行星轮系栽植器
CN105830604B (zh) 插秧机分插机构
CN103587745A (zh) 一种双扭结糖果包装机的间歇周期旋转夹糖机构
CN104798515A (zh) 一种插秧机秧苗快速分插装置
CN101766080A (zh) 椭圆齿轮行星轮系蔬菜钵苗自动移栽机构
CN204560204U (zh) 一种插秧机秧苗快速分插装置
CN102893735A (zh) 偏心圆-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水稻钵苗移栽机构
CN104488422B (zh) 具有推秧功能的水稻钵苗移栽机取秧臂
CN207286293U (zh) 按摩运动装置以及抓头按摩器
CN102893737A (zh) 共轭凸轮与行星轮系组合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
CN102726154B (zh) 蔬菜钵苗锥齿轮行星轮系栽植器
CN108811633A (zh) 一种集成式插苗机
CN208402438U (zh) 一种凸轮-轮系组合式双行星架蔬菜移栽机构
CN100490627C (zh) 步行式插秧机的椭圆-圆柱齿轮后插旋转式分插机构
CN201612019U (zh) 偏心齿轮-非圆齿轮齿轮行星轮系蔬菜钵苗自动移栽装置
CN212564245U (zh) 二自由度不等速轮系移栽机构
CN202750448U (zh) 一种蔬菜钵苗锥齿轮行星轮系栽植器
CN212544563U (zh) 差速非圆齿轮系移栽机构
CN105144945B (zh) 拉格朗日行星轮系反转夹土式旱田取钵移栽机构
EP2627502B1 (en) Device for forming packs of plastic bags
CN101933424B (zh) 差动偏心齿轮系分插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1

Termination date: 201705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