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84840A - 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84840A
CN104784840A CN201510217225.7A CN201510217225A CN104784840A CN 104784840 A CN104784840 A CN 104784840A CN 201510217225 A CN201510217225 A CN 201510217225A CN 104784840 A CN104784840 A CN 1047848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escape
rail
ingathering board
pu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1722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84840B (zh
Inventor
陈成
陈彦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21722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848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848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848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848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8484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00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 A62B1/20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by making use of sliding-ropes, sliding-poles or chutes, e.g. hoses, pipes, sliding-grooves, sliding-shee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属于消防应急设备领域,包括逃生轨道、逃生器、滑轮和制动装置,所述逃生轨道设置在高楼楼层的外墙处,所述滑轮为多个,分别设置在每层楼层处对应的逃生轨道上,所述逃生轨道具有一连通的轨道滑槽,所述滑轮与轨道滑槽配合,所述制动装置用于在逃生过程中控制滑轮速度,所述逃生器包括防护带和钢索,所述钢索与滑轮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装置,所述防护带与钢索固定连接。这样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人将防护带佩戴在身上,而后将防护带与滑轮连接,通过控制滑轮在逃生轨道内滑动并最终降落在地面,操作简便,住户只需受少量训练即可掌握,同时整个设置在外墙处,不会占用室内空间。

Description

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应急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加剧,高层建筑日益增多。楼层数量的递增使得原始的采用云梯或在地上铺设充气垫等方法已不能满足紧急救护的需要,造成在遇到突发性问题时,高层建筑的层高与其逃生的成功率成反比。为了满足救护需要,使人们能够快速、安全的到达地面,目前已有一些高楼逃生设备,但现有技术中的高楼逃生器,在实际使用时仍有许多缺点,如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使没有经过操作训练的人不能很快掌握技巧并安全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动设备独立空调系统,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控制方便、安全性高的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包括逃生轨道、逃生器、滑轮和制动装置,所述逃生轨道设置在高楼楼层的外墙处,所述滑轮为多个,分别设置在每层楼层处对应的逃生轨道上,所述逃生轨道具有一连通的轨道滑槽,所述滑轮与轨道滑槽配合,所述制动装置用于在逃生过程中控制滑轮速度;
所述逃生器包括防护带和钢索,所述钢索与滑轮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装置,所述防护带与钢索固定连接。
本发明中的高楼逃生装置采用轨道式结构,通过在高楼的外墙上设置逃生轨道和滑轮,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人员将防护带佩戴在身上,通过滑轮上的连接装置将钢索和滑轮连接起来,使用滑轮沿逃生轨道降落至地面,制动装置可以控制滑轮下降速度,不会因速度过快对人造成损伤。
同时,滑轮是在各个楼层处均设置有的,能够满足不同楼层的人员急救需要,整个操作过程简单,人员只需进行简单的防护带穿戴培训即可操作,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逃生装置结构复杂,操作困难的弊端。
进一步的,所述逃生轨道包括设置在每个楼层处的可相互连接的滑轨组,所述滑轨组包括底座和轨道,所述底座安装在楼层的外墙处,所述轨道包括相互匹配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上端固定设置在底座上,下端倾斜向下伸出并与第二轨道上端对接,第二轨道下端向下倾斜延伸并与相邻轨道组的第一轨道上端对接。
通过将多个滑轨组组装成逃生轨道,更方便运输、安装逃生轨道,同时在出现部分逃生轨道损坏时,只用对部分滑轨组进行更换即可。此外,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并不是设置成直轨道,而是设置成倾斜的弯折轨道,这样,当滑轮在逃生轨道内运动时,起到降低速率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配合的固定轨,所述固定轨竖直设置,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两端均具有一弧形部,所述第二轨道下端与第一轨道上端分别与固定轨的上端和下端对接。
为了使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间的连接更加的平缓,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两端均采用弧形设计,同时,底座上还设置有一段竖直设置的固定轨,这样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间的连接部形成一弧形的变向或过渡,滑轮运行时不会出现剧烈的抖动,防止对逃生人员造成身体或心理上的损伤。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轨道下端与第二轨道上端彼此铰接,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可折叠和展开;
底座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在展开时定位第二轨道下端的缺口,所述第二轨道下端在展开时与固定轨上端对齐,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倾斜向下的滑槽,所述第一轨道上连接有与滑槽配合的滚轮,在折叠时,滚轮向上滑动,在展开时,滚轮向下滑动直到第一轨道上端与固定轨下端对齐,所述底座下方设置有轨道收纳装置。
本发明中的高楼逃生装置是用于发生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下使用的,可能很长时间甚至永远都不会进行使用,其设置在高楼的外墙上时,会影响高楼的外观,而这会对房产的销售等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技术方案中将轨道组设置成可折叠和展开的形式,在不使用时将轨道组收纳起来,紧急情况下再将轨道组展开使用,这样对高楼的外表等影响较小同时也更利于对轨道的保护。
具体的说,不使用时,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收纳在轨道收纳装置中,在展开时,轨道收纳装置打开,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由于重力的作用自然下落,滚轮沿滑槽向下滑动,第一轨道上端与固定轨下端对齐,同时,第二轨道向下展开,第二轨道下端被缺口定位并与固定轨上端对齐,形成完整的逃生轨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轨道上还设置有锁扣,所述锁扣包括锁钩和扭簧,所述锁钩通过扭簧固定在第一轨道上,所述第二轨道上设置有与锁钩配合的倒扣。
为了实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折叠,第一轨道下端和第二轨道上端是彼此铰接的,当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向下展开时,为了使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连接更加稳定,同时防止在滑轮下滑时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连接处出现震荡,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上分别设置有锁扣和倒扣,当第二轨道向下展开时,第二轨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将连接了扭簧的锁钩撞开并与第一轨道对接上,锁钩在扭簧作用下反转并扣在倒扣上,将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牢固的连接起来。重新收纳逃生轨道时,通过外力将锁钩打开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收纳装置包括插件和收纳板,所述收纳板包括第一收纳板,所述第一收纳板一端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向下延伸并铰接有第二收纳板,所述第二收纳板末端铰接有第三收纳板,所述第三收纳板末端铰接有第四收纳板,所述第四收纳板上设置有与插件配合的卡槽,所述底座上表面设置有与插件配合的插孔。
轨道收纳装置用于收纳折叠后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其可以设置成多种结构,只要保证足够的承重即可,本技术方案中,轨道收纳装置通过多块铰接的收纳板组成,并使用插件将收纳板固定在底座上,在展开时,只需要将插件取掉,在逃生轨道的重力作用下,收纳板自行下落并将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放下。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滑槽在平行于高楼外墙的平面上呈“S”型延伸。
逃生轨道也可以设置成一根竖直的轨道,直接将逃生轨道整根设置在高楼的外墙处,将轨道滑槽设置成“S”型的结构,这样滑轮在轨道滑槽中滑动时也能起到降低速度的作用,同时,不需在外墙上设置底座等其他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逃生轨道上连接有侧轨,所述侧轨从逃生轨道起向上倾斜延伸至楼层阳台或窗户处。
为了方便逃生人员从室内、阳台处通过逃生轨道逃生,在逃生轨道上还连接了侧轨,侧轨与逃生轨道是相通的,滑轮和逃生器可以直接放置在住户家中,这样逃生人员直接在家中佩戴好防护带并从阳台、窗台就可直接到达地面。
进一步的,所述滑轮包括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和圆柱,所述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分别固定设置在圆柱的上下两端,所述圆柱直径小于第一圆盘和第二直径;
所述轨道滑槽包括第一轨道滑槽和第二轨道滑槽,所述第一轨道滑槽横截面与第一圆盘横截面匹配,所述第二轨道滑槽横截面与圆柱横截面匹配,所述第二圆盘表面设置有与钢索配合的连接装置。
轨道滑槽和滑轮的结构可以设置成多种多样的结构,保证至少能承重一个成年人的强度即可,本技术方案中,采用槽式轨道,滑轮采用与槽式轨道配合的盘式滑轮。
进一步的,所述逃生轨道由钢材制成。
由于目前的楼房楼层越来越高,因此逃生轨道相应也需要建设得很高,为了保证整个逃生装置的稳定性,逃生轨道采用钢材制成,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强度较大的材料如碳素钢等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楼层外墙处设置逃生轨道,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人将防护带佩戴在身上,而后将防护带与滑轮连接,通过控制滑轮在逃生轨道内滑动并最终降落在地面,操作简便,住户只需受少量训练即可掌握,同时整个设置在外墙处,不会占用室内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逃生轨道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中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中轨道收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中轨道收纳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分别为:
底座101;外墙102;引导线103;第一轨道滑槽105;第二轨道滑槽106;逃生轨道110;第一轨道111;第二轨道112;固定轨113;缺口114;滑槽115;滚轮116;锁钩117;倒扣118;侧轨119;第一圆盘121;圆柱122;连接装置123;第二圆盘124;第一收纳板131;第二收纳板132;第三收纳板133;第四收纳板134;插件135;插孔13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请参阅图1至图3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包括逃生轨道110、逃生器、滑轮和制动装置,所述逃生轨道110固定设置在高楼楼层的外墙102上,逃生轨道110上设置有轨道滑槽,轨道滑槽呈“S”型向下延伸。
轨道滑槽和滑轮的结构可以设置成多种多样的结构,保证至少能承重一个成年人的强度即可,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轮包括第一圆盘121、第二圆盘124和圆柱122,所述第一圆盘121和第二圆盘124分别固定设置在圆柱122的上下两端,圆柱122的直径小于第一圆盘121和第二圆盘124的直径,所述第二圆盘124的表面设置有与连接装置123,连接装置123用于与逃生器连接。连接装置123上设置有可以沿圆柱122轴线旋转的轴承,防止与逃生器连接时出现缠绕现象。连接装置123可以设置成活扣,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卡接等方式将钢索和连接装置123连接起来。
制动装置设置在滑轮上,用于在逃生过程中控制滑轮速度,也可以将制动装置设置在轨道滑槽上,同样能起到对滑轮制动的目的。至于制动装置的具体结构,属于本领域的常见技术,不属于本发明的核心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即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轨道滑槽包括第一轨道滑槽105和第二轨道滑槽106,所述第一轨道滑槽105的横截面与第一圆盘121横截面相匹配,所述第二轨道滑槽106横截面与圆柱122横截面相匹配,第一轨道滑槽105与第二轨道滑槽106相互垂直,在使用时,滑轮上的第一圆盘121卡在第一轨道滑槽105内,圆柱122卡在第二轨道滑槽106内,第二圆盘124和连接装置123位于轨道滑槽外部并与逃生器进行连接。
所述滑轮为多个,分别设置在住户家中或每层楼层处对应的逃生轨道110上,具体的说,可以在逃生轨道110对应于每层楼层处的位置设置放置滑轮的放置架,滑轮放置在放置架上,也可以在逃生轨道110上设置供滑轮进入的通道,滑轮防止在家中,使用时将滑轮从通道推入逃生轨道。本实施例中,逃生轨道110的第一轨道滑槽105两侧的壁上开设有与滑轮匹配的槽,滑轮设置在此槽中,使用时,将滑轮与逃生器连接上后,将滑轮从此槽中推出即可。
所述逃生器包括防护带和钢索,所述钢索可与滑轮上的连接装置123进行配合连接,所述防护带与钢索固定连接,使用时将防护带佩戴在身上并与钢索连接起来,将钢索与连接装置123连接并将滑轮推入逃生轨道110中,通过控制制动装置控制下降速率即可顺利到达地面。更优选的是还可以在连接装置123上设置防止钢索摆动的部件,以防在下降过程中钢索的摆动幅度过大。
为了方便逃生人员从室内、阳台处通过逃生轨道110逃生,在逃生轨道110上还连接了侧轨119,侧轨119与逃生轨道110是相通的,所述侧轨119从逃生轨道110起向上倾斜延伸至楼层阳台或窗户处。
更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将滑轮设置在侧轨119上靠近阳台、窗户的地方,逃生器可以直接放置在住户家中,这样逃生人员直接在家中佩戴好防护带并从阳台、窗台就可直接经侧轨119进入逃生轨道110并最终到达地面。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个住户家中可能有多人,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多人使用,在保证逃生轨道110和滑轮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可以将防护带设计成能多人一起穿戴的形式,还可以在家中多备几套逃生器,此时,相应的需在侧轨119上设置多个滑轮。
由于目前的楼房楼层越来越高,因此逃生轨道110相应也需要建设得很高,为了保证整个逃生装置的稳定性,逃生轨道110采用钢材制成,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强度较大的材料如碳素钢等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采用竖直的轨道,逃生轨道110易安装,同时下降速率可以控制,不会出现因下降速度快对人体造成伤害。此外整个逃生装置的操作很简便,人员只需接受防护带的穿戴、滑轮使用等简单培训即可自行操作。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逃生装置结构复杂造成操作困难的弊端。
实施例2,请参阅图4至图9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实施例1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实施例1中相应内容。
本实施例中,逃生轨道110包括设置在每个楼层处的可相互连接的滑轨组,所述滑轨组包括底座101和轨道,所述底座101安装在楼层的外墙102处,所述轨道包括相互匹配的第一轨道111和第二轨道112,所述第一轨道111上端固定设置在底座101上,下端倾斜向下伸出并与第二轨道112上端对接,第二轨道112下端向下倾斜延伸并与相邻轨道组的第一轨道111上端对接上。整个第一轨道111与第二轨道112形成一折向的轨道,这样可以避免滑轮向下滑动时速度过快。通过将多个滑轨组组装成逃生轨道110,更方便运输、安装逃生轨道110,同时在出现部分逃生轨道110损坏时,只用对部分滑轨组进行更换即可。
为了使第一轨道111和第二轨道112之间的连接更加的平缓,第一轨道111和第二轨道112的两端均采用弧形设计,所述第一轨道111和第二轨道112两端均具有一弧形部,第一轨道111下端与第二轨道112上端直接通过两弧形部进行连接。
而在底座101上设置有与第一轨道111和第二轨道112配合的固定轨113,所述固定轨113是竖直设置的,所述第二轨道112下端与第一轨道111上端分别与固定轨113的上端和下端进行对接。结合第一轨道111和第二轨道112上的弧形部,整个折向的变向路径更加的平缓。
本实施例中的高楼逃生装置是用于发生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下使用的,可能很长时间甚至永远都不会进行使用,其设置在高楼的外墙102上时,会影响高楼的外观,而这会对房产的销售等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本实施例中还将轨道组设置成可折叠和展开的形式,在不使用时可以将轨道组折叠收纳起来,紧急情况下再将轨道组展开使用,这样对高楼的外表等影响较小同时也更利于对轨道的保护。
具体的说,其是通过如下结构实现的:所述第一轨道111下端与第二轨道112上端彼此铰接,使所述第一轨道111和第二轨道112可折叠和展开,具体的说,第二轨道112上端靠近第二轨道延伸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一转动轴,第一轨道111下端与第二轨道112的上端通过该转动轴铰接在一起。
所述第二轨道112下端与固定轨113的上端并不是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而是通过在底座101上表面设置缺口114,第二轨道112是在缺口114处与固定轨113的上端进行对接的,且第二轨道112与固定轨113之间无任何连接,而是依靠第二轨道112自身的重力卡在缺口114上,并与固定轨113的上端对齐。这样第二轨道112可以通过缺口114向上折叠,同时在将第二轨道112向下展开时,缺口114可以起到对第二轨道112下端的定位作用,防止第二轨道112与固定轨113之间出现偏差,使第二轨道112的下端与固定轨113之间精准定位。这样第二轨道112可沿设置在其上端的转动轴向上转动折叠。
同时,所述底座101上设置有倾斜向下的滑槽115,所述第一轨道111上连接有与滑槽115配合的滚轮116,第一轨道111上端与固定轨113下端也不是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轨道111依靠自身重力可以带动滚轮116沿滑槽115向下或向上滑动,在折叠时,滚轮116向上滑动,在展开时,滚轮116向下滑动直到第一轨道111上端与固定轨113下端对齐,这样第一轨道111和第二轨道112即可以根据需要向上折叠或向下展开。
第一轨道111下端与第二轨道112的上端只在一侧铰接,在展开时,尤其是当滑轮滑动到此位置时,可能存在连接不稳或震动的情况。因此第一轨道111下端在相对转动轴的另一侧设置有锁扣,锁扣包括锁钩117和扭簧,具体的说,锁钩117是竖直设置的,其上端通过扭簧固定在第一轨道111上,下端具有一倒钩,同时第二轨道112上端与锁钩117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倒扣118,锁钩117与倒扣118是相互配合的,当展开第一轨道111和第二轨道112时,第二轨道112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转动轴向下转动,倒扣118在触碰到锁钩117时将锁钩117向外推出,待其完全穿过锁钩117后,锁钩117在扭簧的作用下回转,最终锁钩117扣在倒扣118上。锁扣以及另一侧的转动轴是设置在第一轨道111下端的侧面的,并不会影响滑轮的滑动。需要说明的是,在锁钩117与倒扣118连接固定上后需要外力才能打开。
所述轨道收纳装置包括插件135和收纳板,所述收纳板包括第一收纳板131,所述第一收纳板131一端固定在底座101下表面上,另一端向下延伸并铰接有第二收纳板132,所述第二收纳板132末端铰接有第三收纳板133,所述第三收纳板133末端铰接有第四收纳板134,所述第四收纳板134上设置有与插件135配合的卡槽,所述底座上表面设置有与插件135配合的插孔136。
本实施例中的轨道收纳装置是这样工作的:将第一轨道111和第二轨道112向上折叠后,将收纳板整个将折叠后的逃生轨道110包裹住,如图8中所示为轨道收纳装置将逃生轨道110收纳时的状态,中间部分为折叠后的逃生轨道110,第一收纳板131向下伸出,第二收纳板132处于水平状态并承重,第三收纳板133斜向上从第二收纳板132末端伸出,第四收纳板134水平的贴在底座101上表面并用插件135固定在底座101上。
插件135是设置在插孔136内的,在需要固定第四收纳板134时,将其推入第四收纳板134上的卡槽中即可。
具体的说,如图6中所示,插孔136竖直开设在底座101上表面,插件135是一个弯折的结构,包括一个竖直部和一个水平部,水平部一端伸出缺口114,另一端连接竖直部,竖直部另一端伸出底座101,竖直部是设置在插孔136中的,水平部则设置在底座101内,插件135上设置有弹簧,弹簧一端连接在插孔136底部的侧面,另一端连接在插件135的竖直部上,弹簧处于伸开状态时,插件135被推入第四收纳板134的卡槽中将第四收纳板134固定,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插件135从卡槽中退出,此时第四收纳板134为自由状态。这样在插件135将第四收纳板134固定时,插件135受到弹簧的作用,除非有外力作用,否则其不会从卡槽中退出,防止其自行将轨道展开。
这样的设计还有如下好处:插件135的水平部是伸入到缺口114中,当上方相邻轨道组的第二轨道112向下展开时,第二轨道112的下端经缺口114定位并与固定轨113上端对接上,在第二轨道112自身重力作用下,第二轨道112会撞击插件135水平部伸出缺口114的部分,这时,连接在插件135上的弹簧受到压缩,插件135竖直部从第四收纳板134的卡槽中退出,第四收纳板134处于自由状态,此时,该轨道收纳装置收纳的轨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向下释放并撞击下方相邻底座101上的插件135,以此类推,当高楼最顶层的底座101上的插件135被打开后,下方的所有轨道组都将自动向下展开。
因此本实施例在最顶层的底座101处,设置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打开插件135,需要说明的是,最顶层底座101处的插件135与下方插件135有些许不同,其未设置水平部,只有一竖直部将第四收纳板134固定在底座101上,控制装置连接有活塞杆和气缸,控制装置连接在插件135上,在需要展开轨道时,启动气缸带动控制装置将插件135向远离第四收纳板134的方向拉出即可。同时控制装置以及活塞杆和气缸通过电路连接设置在地面的消防室中,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由消防室控制将逃生轨道110展开。当出现信号故障等情况时,通过使用锤等工具也可以将插件135敲出并将逃生轨道110向下展开。因此如果是高楼的中下部楼层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住户可以手动用锤将其对应底座101上的插件135敲开,这样下方的轨道组也能依次向下展开,而上方的轨道组则不用展开。这样即使时发生信号障碍或者消防室无人控制等特殊情况时也能保证逃生的需求。
第二轨道112向下展开与下方的固定轨113对接时,由于采用钢材制成,轨道自身的重量较大,其向下展开过程中,能保证其始终沿竖直方向运动并能与下方的固定轨113对接准,一般不会出现对接偏差的情况,但为了防止意外,更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在第一轨道111和第二轨道112设置引导机构或装置,比如说将缺口114的开口设置成光滑的漏斗状,开口处较大,缺口114内部较小,这样即使出现了偏差,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第二轨道112也能沿缺口114向下滑并与固定轨113对接上。
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整个逃生装置上设置有贯穿的引导线103,引导线103从上而下设置,并设置在底座101中间,其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设置在最顶层的底座101上,所有第一轨道111和第二轨道112也连接在引导线103上,引导线103是具有弹性的,在轨道折叠或展开过程中,其可以伸缩。由于引导线103与每个底座101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在第一轨道111和第二轨道112向下展开过程中,第一轨道111和第二轨道112始终沿引导线103的伸缩方向展开和折叠,保证第一轨道111和第二轨道112之间以及第二轨道112与固定轨113之间对接精准。
如果高楼的住户较多的情况下,多设几条逃生轨道110,设置方式是与图4中的逃生轨道110沿中间的引导线103对称设置,这样可以满足更多人的使用需要。同时,考虑到住户从家中阳台等位置进入底座101在通过逃生轨道110逃生会存在一些困难,也可以桶实施例1中一样设置侧轨119,侧轨119连接在窗台或阳台处,这样逃生人员可以直接从家中直接通过逃生轨道110下降至地面;也可以搭建一些平台通往底座101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在平时是处于折叠收纳状态的,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通过消防室控制打开最顶层的插件135或者通过用锤等工具将插件135敲出,使用完成后,将锁扣重新打开并将第一轨道111和第二轨道112折叠收纳留待下次使用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逃生轨道、逃生器、滑轮和制动装置,所述逃生轨道设置在高楼楼层的外墙处,所述滑轮为多个,分别设置在每层楼层处对应的逃生轨道上,所述逃生轨道具有一连通的轨道滑槽,所述滑轮与轨道滑槽配合,所述制动装置用于在逃生过程中控制滑轮速度;
所述逃生器包括防护带和钢索,所述钢索与滑轮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装置,所述防护带与钢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轨道包括设置在每个楼层处的可相互连接的滑轨组,所述滑轨组包括底座和轨道,所述底座安装在楼层的外墙处,所述轨道包括相互匹配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上端固定设置在底座上,下端倾斜向下伸出并与第二轨道上端对接,第二轨道下端向下倾斜延伸并与相邻轨道组的第一轨道上端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配合的固定轨,所述固定轨竖直设置,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两端均具有一弧形部,所述第二轨道下端与第一轨道上端分别与固定轨的上端和下端对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下端与第二轨道上端彼此铰接,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可折叠和展开;
底座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在展开时定位第二轨道下端的缺口,所述第二轨道下端在展开时与固定轨上端对齐,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倾斜向下的滑槽,所述第一轨道上连接有与滑槽配合的滚轮,在折叠时,滚轮向上滑动,在展开时,滚轮向下滑动直到第一轨道上端与固定轨下端对齐,所述底座下方设置有轨道收纳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上还设置有锁扣,所述锁扣包括锁钩和扭簧,所述锁钩通过扭簧固定在第二轨道上,所述第一轨道上设置有与锁钩配合的倒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收纳装置包括插件和收纳板,所述收纳板包括第一收纳板,所述第一收纳板一端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向下延伸并铰接有第二收纳板,所述第二收纳板末端铰接有第三收纳板,所述第三收纳板末端铰接有第四收纳板,所述第四收纳板上设置有与插件配合的卡槽,所述底座上表面设置有与插件配合的插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滑槽在平行于高楼外墙的平面上呈“S”型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轨道上连接有侧轨,所述侧轨从逃生轨道起向上倾斜延伸至楼层阳台或窗户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包括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和圆柱,所述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分别固定设置在圆柱的上下两端,所述圆柱直径小于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直径;
所述轨道滑槽包括第一轨道滑槽和第二轨道滑槽,所述第一轨道滑槽横截面与第一圆盘横截面匹配,所述第二轨道滑槽横截面与圆柱横截面匹配,所述第二圆盘表面设置有与钢索配合的连接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轨道由钢材制成。
CN201510217225.7A 2015-04-30 2015-04-30 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848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17225.7A CN104784840B (zh) 2015-04-30 2015-04-30 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17225.7A CN104784840B (zh) 2015-04-30 2015-04-30 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84840A true CN104784840A (zh) 2015-07-22
CN104784840B CN104784840B (zh) 2017-11-03

Family

ID=53550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1722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84840B (zh) 2015-04-30 2015-04-30 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8484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5968A (zh) * 2018-08-11 2019-01-04 贵州大学 一种高楼逃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610861U1 (de) * 1996-05-24 1996-09-05 Liu Chih Hsiang Fluchtweg- und Rettungsanordnung
CN1621106A (zh) * 2003-11-27 2005-06-01 徐跃华 一种楼房火警安全脱险装置及其配合使用的载人机构
EP1488828B1 (de) * 2003-06-18 2006-11-29 Firma Zarges GmbH & Co. KG Sicherungsanordnung für Steigvorrichtungen wie Leitern
CN101347659A (zh) * 2008-07-29 2009-01-21 朱祚睿 折椅式自动张开地震高楼疏散下滑道
CN201823176U (zh) * 2010-09-15 2011-05-11 焦瑞林 紧急逃生装置
CN203874305U (zh) * 2014-06-17 2014-10-15 张晓宁 高楼消防救援装置
TW201511788A (zh) * 2013-09-30 2015-04-01 Univ Nat Cheng Kung 逃生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4619207U (zh) * 2015-04-30 2015-09-09 陈成 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610861U1 (de) * 1996-05-24 1996-09-05 Liu Chih Hsiang Fluchtweg- und Rettungsanordnung
EP1488828B1 (de) * 2003-06-18 2006-11-29 Firma Zarges GmbH & Co. KG Sicherungsanordnung für Steigvorrichtungen wie Leitern
CN1621106A (zh) * 2003-11-27 2005-06-01 徐跃华 一种楼房火警安全脱险装置及其配合使用的载人机构
CN101347659A (zh) * 2008-07-29 2009-01-21 朱祚睿 折椅式自动张开地震高楼疏散下滑道
CN201823176U (zh) * 2010-09-15 2011-05-11 焦瑞林 紧急逃生装置
TW201511788A (zh) * 2013-09-30 2015-04-01 Univ Nat Cheng Kung 逃生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3874305U (zh) * 2014-06-17 2014-10-15 张晓宁 高楼消防救援装置
CN204619207U (zh) * 2015-04-30 2015-09-09 陈成 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5968A (zh) * 2018-08-11 2019-01-04 贵州大学 一种高楼逃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84840B (zh) 2017-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21975B (zh) 可伸缩箱式高层建筑逃生救援装置
CN206995615U (zh) 一种逃生设备
CN103747838A (zh) 能快速实施高楼救人的消防车
CN104077661A (zh) 一种建筑安全体验培训系统
CN203950346U (zh) 一种建筑安全体验培训系统
CN109395262A (zh) 一种高楼逃生装置
CN204619207U (zh) 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
CN104784840A (zh) 轨道式高楼逃生装置
CN212637909U (zh) 消防无人机线缆牵引装置
KR100613879B1 (ko) 난간 대피장치
CN203001723U (zh) 一种建筑
CN203001719U (zh) 一种建筑
CN203154635U (zh) 一种缓降器
CN207627756U (zh) 一种高楼火灾逃生智能装置
US20050269155A1 (en) Tall building escape apparatus
TW201912203A (zh) 用於高樓避難之緊急逃生裝置
CN203001718U (zh) 一种楼房
CN203001713U (zh) 一种楼房
CN203154633U (zh) 一种楼房
CN203001712U (zh) 一种楼房的逃生系统
CN211158229U (zh) 高楼逃生装置
JPH0941656A (ja) 壁面作業用落下防止装置
CN203001721U (zh) 一种楼房
CN203001726U (zh) 一种楼房
CN205031799U (zh) 一种建筑的火灾救援供气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03

Termination date: 202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