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74564B - 胶粘剂及发光膜层结构 - Google Patents

胶粘剂及发光膜层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74564B
CN104774564B CN201510197630.7A CN201510197630A CN104774564B CN 104774564 B CN104774564 B CN 104774564B CN 201510197630 A CN201510197630 A CN 201510197630A CN 104774564 B CN104774564 B CN 1047745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film layer
structural formula
quantum dot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976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74564A (zh
Inventor
吴泓辉
程武
丁清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Kangdexin Optronics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9763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745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74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74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745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745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uminescent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胶粘剂及发光膜层结构。该胶粘剂包括低聚物,低聚物由化合物I和化合物II经聚合而成;化合物I具有结构式A,化合物II具有结构式B,结构式A为:结构式B为:结构式A中,R1为碳原子或硅原子,R2为碳原子或硅原子,R3为硅烷基、烷烃基或苯基;结构式B中,R4为苯基、萘基或烷烃基,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由于上述低聚物引入了结构式A和结构式B,从而使具有上述低聚物的胶粘剂能够具有低极性且能够通过UV固化,进而能够UV固化胶粘剂来形成量子点光转换层,并且,由于引入了结构式A和结构式B的胶粘剂具有高致密性,从而使得位于量子点光转换层中的量子点能够不因外界的水气、氧气存在而失效。

Description

胶粘剂及发光膜层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胶粘剂及发光膜层结构。
背景技术
显示和照明领域中,色域通常被人们称作色彩空间,代表了一个色彩影像所能表现的色彩具体情况。对于显示设备色域值大小的呈现主要取决于背光模组的选择上。现有背光模组会受到其内部结构及其相关器件的限制,导致背光模组的发光效率降低。为了实现显示设备的高色域值,通常需要增加背光模组的耗能来保证显示设备具有合适的亮度。
目前常用的背光模组为量子点光转换薄膜(QD-film)及相关器件。它的发光原理为:由蓝色LED发出的蓝光激发QD-film中的红色量子点使其发出红光,并同时激发绿色量子点使其发出绿光,最后通过RGB三原色来实现高色域值。如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CN103228983)中的量子点光转换薄膜的QD-film中包含红色量子点、绿色量子点和扩散粒子,该扩散粒子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增加蓝色光在QD-film中的传播路径,使更多的量子点能够被蓝光所激发,从而提高入射蓝光的利用率,且获得更多的红色和绿色发射光,从而增加了显示设备的辉度。
因此,QD-film中量子点的存在对QD-film的转换效率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水气和氧气会从外界进入到QD-film中,并且QD-film中的量子点对水气、氧气以及微量的酸与硷非常的敏感,从而使量子点很容易因为微量的水气、氧气以及酸与碱的存在而悴灭,进而导致整体QD-film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粘剂及发光膜层结构,以使量子点能更稳定地存在于量子点光转换层中,不会因为外界的水气和氧气而导致量子点光转换层失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胶粘剂,该胶粘剂包括低聚物,低聚物由化合物I和化合物II经聚合而成;化合物I具有结构式A,化合物II具有结构式B,结构式A为:结构式B为: 结构式A中,R1为碳原子或硅原子,R2为 碳原子或硅原子,R3为硅烷基、烷烃基或苯基;结构式B中,R4为苯基、萘基或烷烃基,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进一步地,胶粘剂还包括稀释单体,稀释单体为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和/或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
进一步地,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包括第一单体和/或第二单体,第一单体的结构式为: 其中R1为甲基或氢,R2为由C4~C20组成的长碳链烷烃基,第二单体的结构式为:其中R1为甲基或氢,R2为由C4~C20组成的带环状的烷烃基;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或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进一步地,稀释单体为第一单体,胶粘剂中稀释单体的重量百分比为30~80wt%;或者稀释单体为第二单体,胶粘剂中稀释单体的重量百分比为0~50wt%;或者稀释单体为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胶粘剂中稀释单体的重量百分比为0~10wt%。
进一步地,胶粘剂还包括具有结构式C和/或结构式D的光引发剂,其中结构式C为其中,R为碳原子数量不大于10的烷基,n为1~12的自然数;结构式D为
进一步地,胶粘剂中光引发剂的重量百分比为0.1~3wt%。
进一步地,胶粘剂中低聚物的重量百分比为20~90wt%。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光膜层结构,该发光膜层结构包括量子点光转换层,量子点光转换层包括胶粘层以及分散于胶粘层中的量子点,且胶粘层由上述的胶粘剂固化后形成。
进一步地,发光膜层结构还包括设置于量子点光转换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透明支撑膜层。
进一步地,发光膜层结构还包括设置于量子点光转换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扩散膜层;或发光膜层结构还包括设置于量子点光转换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透明支撑膜层,透明支撑膜层表面上还设置有的扩散膜层;或发光膜层结构还包括设置于量子点光转换层的一个表面 上的扩散膜层,以及设置于量子点光转换层的另一个表面上的透明支撑膜层;或发光膜层结构还包括设置于量子点光转换层的一个表面上的透明支撑膜层,以及设置于量子点光转换层的另一个表面和透明支撑膜层的表面上的扩散膜层。
进一步地,扩散膜层的表面上设置有扩散粒子,且扩散粒子的折射率不同于扩散膜层的折射率。
进一步地,扩散膜层的表面具有凹陷结构。
进一步地,在扩散膜层远离扩散粒子一侧的表面上还覆盖有水气阻隔层。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由化合物I和化合物II经聚合而成的低聚物的胶粘剂,化合物I具有结构式A,化合物II具有结构式B,结构式A为:结构式B为:结构式A中,R1为碳原子或硅原子,R2为碳原子或硅原子,R3为硅烷基、烷烃基或苯基;结构式B中,R4为苯基、萘基或烷烃基,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由于上述低聚物引入了结构式A和结构式B,从而使具有上述低聚物的胶粘剂能够具有低极性且能够通过UV固化,进而能够利用胶粘剂并通过UV固化来形成量子点光转换层,避免了热固化带给量子点的损伤;并且由于量子点光转换层是通过引入了结构式A和结构式B的胶粘剂固化形成的,从而使量子点光转换层具有高致密性,进而能够有效地阻绝外界的氧气与水气,使得位于量子点光转换层中的量子点能够不因外界的水气、氧气存在而失效,更稳定的存在于发光膜层结构中,进一步地,胶粘剂的低极性使得利用该胶粘剂形成的量子点光转换层也具有对低极性表面膜材的高附着力,使覆盖在量子点光转换层表面的低极性膜材不易脱落,从而通过膜材的低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发光膜层结构中量子点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第一种发光膜层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第二种发光膜层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第三种发光膜层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第四种发光膜层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第五种发光膜层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由背景技术可知,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量子点光转换薄膜的QD-film,由于水气和氧气会从外界进入到QD-film中,并且QD-film中的量子点对水气、氧气以及微量的酸与硷非常的敏感,从而使量子点很容易因为微量的水气、氧气以及酸与硷的存在而悴灭,进而导致整体QD-film失效。本发明的发明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提供了一种胶粘剂。该胶粘剂包括低聚物,低聚物由化合物I和化合物II经聚合而成;化合物I具有结构式A,化合物II具有结构式B,结构式A为:结构式B为: 结构式A中,R1为碳原子或硅原子,R2为碳原子或硅原子,R3为硅烷基、烷烃基或苯基;结构式B中,R4为苯基、萘基或烷烃基,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在本发明的上述胶粘剂中,由于上述低聚物引入了结构式A和结构式B,从而使具有上述低聚物的胶粘剂能够具有低极性且能够通过UV固化,进而能够利用胶粘剂并通过UV固化来形成量子点光转换层,避免了热固化带给量子点的损伤。
在本发明的上述胶粘剂中,胶粘剂还可以包括稀释单体,所稀释单体为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和/或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优选地,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包括第一单体和/或第二单体,第一单体的结构式为:其中R1为甲基或氢,R2为由C4~C20组成的长碳链烷烃基,第二单体的结构式为:其中R1为甲基或氢,R2为由C4~C20组成的带环状的烷烃基;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或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其中,当R2为由C4~C20组成的长碳链烷烃基时,该结构类型的稀释单体主要为参与反应 的单官稀释单体;当R2为由C4~C20组成的带环状的烷烃基时,该结构类型的单体主要起到调整体系的互溶性;而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则能够起到增加胶材交联度,以及提高胶材机械性能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上述胶粘剂中,更为优选地,R2为由C4~C20组成的长碳链烷烃基时,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为月桂酸丙烯酸酯或硬脂酸甲基丙烯酸酯;R2为由C4~C20组成的带环状的烷烃基时,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为异冰片基丙烯酸酯或三甲基环己基丙烯酸酯;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或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胶粘剂中稀释单体的重量百分比可以根据本申请的教导进行设定,优选地,稀释单体为第一单体,胶粘剂中稀释单体的重量百分比为30~80wt%;或者稀释单体为第二单体,胶粘剂中稀释单体的重量百分比为0~50wt%;或者稀释单体为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胶粘剂中稀释单体的重量百分比为0~10wt%。在上述优选的参数范围内,包括有稀释单体的胶粘剂能够具有更好的胶粘性和更高的机械性能。更为优选地,胶粘剂中具第一单体、第二单体和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其中胶粘剂中第一单体的重量百分比为30~80wt%,胶粘剂中第二单体的重量百分比为0~50wt%,胶粘剂中稀释单体的重量百分比为0~10wt%。
在本发明的上述胶粘剂中,胶粘剂还包括具有结构式C和/或结构式D的光引发剂,其中结构式C为其中,R为碳原子数量不大于10的烷基,n为1~12的自然数;结构式D为上述光引发剂能够在紫外光区(250~420nm)或可见光区(400~800nm)吸收一定波长的能量,达到引发胶材固化的效果。
胶粘剂中光引发剂和低聚物的重量百分比也可以根据本申请的教导进行设定,优选地,胶粘剂中光引发剂的重量百分比为0.1~3wt%;胶粘剂中低聚物的重量百分比为20~90wt%。由于低聚物具有上述优选的参数范围,从而能够使由低聚物组成的胶粘剂在UV固化之后具有更稳定的性能,且在上述优选的参数范围内,包括有光引发剂的胶粘剂能够起到更好地固化胶材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光膜层结构。如图1至5所示,该发光膜层结构包括量子点光转换层,量子点光转换层包括胶粘层10以及分散于胶粘层10中的量子点20,且胶粘层10由上述的胶粘剂固化后形成,其中光固化能量为200~800mJ/cm2,固化时间为80~120s。
在本发明的上述发光膜层结构中,由于量子点光转换层是通过引入了结构式A和结构式B的胶粘剂固化形成的,从而使量子点光转换层具有高致密性,进而能够有效地阻绝外界的氧气与水气,使得位于量子点光转换层中的量子点能够不因外界的水气、氧气存在而失效,更稳定的存在于发光膜层结构中,进一步地,胶粘剂的低极性使得利用该胶粘剂形成的量子点光转换层也具有对低极性表面膜材的高附着力,使覆盖在量子点光转换层表面的低极性膜材不易脱落,从而通过膜材的低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发光膜层结构中量子点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提供的发光膜层结构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量子点光转换层中量子点20的种类进行选择,优选地,量子点光转换层包括胶粘层10,以及分散于胶粘层10中的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由蓝色LED发出的蓝光激发量子点光转换层(QD-film)中的红色量子点使其发出红光和同时激发绿色量子点使其发出绿光,最后通过RGB三原色来实现高色域值。
同时,上述量子点光转换层中还可以包括有扩散粒子40,且扩散粒子40的折射率不同于胶粘层10的折射率。优选地,扩散粒子40在量子点光转换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20wt%。该扩散粒子40可以改变蓝色入射光的路径,并且有效地增加蓝色光在QD-film中的传播路径,使更多的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能够被蓝光所激发,从而提高了蓝色入射光的利用率,并且获得更多的红色发射光和绿色发射光,增加了显示设备的亮度。更为优选地,扩散粒子40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二氧化硅、硅酸硼和聚苯乙烯中的任一种或多种。同时,扩散粒子40可以为球形或不规则形状粒子,直径可以为0.5μm~12μm。
在本发明提供的发光膜层结构中,优选地,发光膜层结构还包括设置于量子点光转换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透明支撑膜层30。上述透明支撑膜层30具有高度光线散射率,且上述透明支撑膜层30且能够增加透明支撑膜层30的机械性能。更为优选地,上述透明支撑膜层30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由上述材料组成的透明支撑膜层30能够具有较低的极性,从而使得透明支撑膜层30具有对由低极性的胶粘剂形成的量子点光转换层较高的附着力,进而通过透明支撑膜层30的低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发光膜层结构中量子点20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提供的发光膜层结构中,优选地,发光膜层结构还包括设置于量子点光转换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扩散膜层;或发光膜层结构还包括设置于量子点光转换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透明支撑膜层,透明支撑膜层表面上还设置有的扩散膜层;或发光膜层结构还包括设置于量子点光转换层的一个表面上的扩散膜层,以及设置于量子点光转换层的另一个表面上的透明支撑膜层;或发光膜层结构还包括设置于量子点光转换层的一个表面上的透明支撑膜层,以及设置于量子点光转换层的另一个表面和透明支撑膜层的表面上的扩散膜层。扩散膜层50的材料可以根据现有技术进行设定,优选地,扩散膜层50的材料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由上述材料组成的扩散膜层50能够具有较低的极性,从而使得扩散膜层50具有对由低极性的胶粘剂形成的量子点光转换层较高的附着力,进而通过扩散膜层50的低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发光膜层结构中量子点20的稳定性。
更为优选地,扩散膜层的表面上设置有扩散粒子,且扩散粒子的折射率不同于扩散膜层的折射率。设置有扩散粒子40的扩散膜层50能够进一步地将光反射回量子点光转换层中,进而对未被利用的光重新进行吸收,并达到增加入射光利用率的作用。扩散膜层50的表面上还可以设置有凹陷结构510。该凹陷结构510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制备成不同的形状或者角度,当光线经过具有上述凹陷结构510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从而可以将光线重新反射回量子点光转换层中,进而对未被利用的光重新进行吸收,并达到增加入射光利用率的作用。
在本发明提供的发光膜层结构中,优选地,在扩散膜层50远离扩散粒子40一侧的表面上还覆盖有水气阻隔层60。上述水气阻隔层60的材料可以根据现有技术进行设定,优选地,该水气阻隔层60的材料为无机氧化物或者有机氧化物。更为优选地,水气阻隔层60为纳米结构的氮化铝薄膜、纳米结构的氮化硅薄膜或纳米结构的氧化硅/铬复合物薄膜。上述水气阻隔层60对水气及氧气具有很好的阻隔作用。由于发光膜层结构上水气阻隔层60的存在,进一步降低了由扩散膜层50和水气阻隔层60组成的表面膜材的极性,从而提高了表面膜材对由低极性的胶粘剂形成的量子点光转换层的附着力。
如图1至5所示,分别列出几种本发明提供的发光膜层结构:如图1所示,第一种发光膜层结构包括设置于量子点光转换层的上表面的扩散膜层50,扩散膜层50的表面还设置有扩散粒子40,且发光膜层结构还包括设置于量子点光转换层的下表面的透明支撑膜层30;如图2所示,第二种发光膜层结构还包括分别设置于量子点光转换层的上、下表面的扩散膜层50,且上表面的扩散膜层50的表面设置有扩散粒子40,下表面的扩散膜层50具有凹陷结构510;如图3所示,第三种发光膜层结构还包括分别设置于量子点光转换层的上、下表面的扩散膜层50,且扩散膜层50的表面均设置有扩散粒子40;如图4所示,第四种发光膜层结构包括设置于量子点光转换层的上表面的扩散膜层50,且发光膜层结构还包括依次设置于量子点光转换层的下表面的透明支撑膜层30和扩散膜层50,且扩散膜层50的表面均设置有扩散粒子40;如图5所示,第五种发光膜层结构还包括依次设置于量子点光转换层的上表面的透明支撑膜层30、水气阻隔层60和扩散膜层50,且发光膜层结构还包括依次设置于量子点光转换层的下表面的透明支撑膜层30、水气阻隔层60和扩散膜层50,上表面的扩散膜层50的外侧设置有扩散粒子40,且下表面的扩散膜层50的外侧具有凹陷结构510。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提供的胶粘剂的性能。
实施例1
首先,提供胶粘剂,该胶粘剂包括低聚物,该低聚物由化合物I和化合物II经聚合而成;化合物I具有结构式A,化合物II具有结构式B,结构式A为:结构式B为: 其中,R1为碳原子,R2为碳原子,R3为硅烷基,R4为苯基,n为1。
然后,通过对透明支撑膜层原料进行加热处理以形成熔融物,其中透明支撑膜层原料的材料为PET,并将熔融物成膜以形成透明支撑膜层;之后在透明支撑膜层上形成水气阻隔层,透明支撑膜层和水气阻隔层组成阻隔膜,其中水气阻隔层的材料为纳米结构的氮化铝薄膜。
最后,将上述胶粘剂涂覆在阻隔膜表面,并进行UV固化,光固化能量为500mJ/cm2,固化时间为100s。
实施例2
首先,提供胶粘剂,该胶粘剂包括低聚物和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该低聚物由化合物I和化合物II经聚合而成;化合物I具有结构式A,化合物II具有结构式B,结构式A为:结构式B为:其中,R1为碳原子,R2为碳原子,R3为硅烷基,R4为苯基,n为1;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其中,胶粘剂中低聚物的重量百分比为90wt%,胶粘剂中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的重量百分比为10wt%。
然后,通过对透明支撑膜层原料进行加热处理以形成熔融物,其中透明支撑膜层原料的材料为PET,并将熔融物成膜以形成透明支撑膜层;之后在透明支撑膜层上形成水气阻隔层,透明支撑膜层和水气阻隔层组成阻隔膜,其中水气阻隔层的材料为纳米结构的氮化铝薄膜。
最后,将上述胶粘剂涂覆在阻隔膜表面,并进行UV固化,光固化能量为800mJ/cm2,固化时间为120s。
实施例3
首先,提供胶粘剂,该胶粘剂包括低聚物和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该低聚物由化合物I和化合物II经聚合而成;化合物I具有结构式A,化合物II具有结构式B,结构式A为:结构式B为:其中,R1为碳原子,R2为碳原子,R3为硅烷基,R4为苯基,n为1;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的结构式为:其中R1为甲基或氢,R2为由C4~C20组成的长碳链烷烃基;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为月桂酸丙烯酸酯。其中,胶粘剂中低聚物的重量百分比为20wt%,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的重量百分比为80wt%。
然后,通过对透明支撑膜层原料进行加热处理以形成熔融物,其中透明支撑膜层原料的材料为PET,并将熔融物成膜以形成透明支撑膜层;之后在透明支撑膜层上形成水气阻隔层,透明支撑膜层和水气阻隔层组成阻隔膜,其中水气阻隔层的材料为纳米结构的氮化硅薄膜。
最后,将上述胶粘剂涂覆在阻隔膜表面,并进行UV固化,光固化能量为200mJ/cm2,固化时间为80s。
实施例4
首先,提供胶粘剂,该胶粘剂包括低聚物、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和光引发剂。该低聚物由化合物I和化合物II经聚合而成;化合物I具有结构式A,化合物II具有结构式B,结构式A为:结构式B为:其中,R1为碳原子,R2为碳原子,R3为烷烃基,R4为萘基,n为1;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为异冰片基丙烯酸酯;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光引发剂具有结构式C为其中,R为甲基,n为1。其中,胶粘剂中低聚物的重量百分比为46.9wt%,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的重量百分比为50wt%,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的重量百分比为0.1wt%,光引发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wt%。
然后,通过对透明支撑膜层原料进行加热处理以形成熔融物,其中透明支撑膜层原料的材料为PET,并将熔融物成膜以形成透明支撑膜层;之后在透明支撑膜层上形成水气阻隔层,透明支撑膜层和水气阻隔层组成阻隔膜,其中水气阻隔层的材料为纳米结构的氮化硅薄膜。
最后,将上述胶粘剂涂覆在阻隔膜表面,并进行UV固化,光固化能量为350mJ/cm2,固化时间为90s。
实施例5
首先,提供胶粘剂,该胶粘剂包括低聚物、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和光引发剂,该低聚物由化合物I和化合物II经聚合而成;化合物I具有结构式A,化合物II具有结构式B,结构式A为:结构式B为:其中,R1为硅原子,R2为硅原子,R3为苯基,R4为烷烃基,n为3;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为硬脂酸甲基丙烯酸酯和三甲基环己基丙烯酸酯;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光引发剂具有结构式D为其中,胶粘剂中低聚物的重量百分比为66.9wt%,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的重量百分比为30wt%,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的重量百分比为3wt%,光引发剂的重量百分比为0.1wt%。
然后,通过对透明支撑膜层原料进行加热处理以形成熔融物,其中透明支撑膜层原料的材料为PEN,并将熔融物成膜以形成透明支撑膜层;之后在透明支撑膜层上依次形成水气阻隔层和扩散膜层,透明支撑膜层、水气阻隔层和扩散膜层组成阻隔膜,其中扩散膜层的材料为丙烯酸甲酯,水气阻隔层的材料为纳米结构的氧化硅/铬复合物薄膜。
最后,将上述胶粘剂涂覆在阻隔膜表面,并进行UV固化,光固化能量为500mJ/cm2,固化时间为100s。
对比例1
将实施例1制备出的胶粘剂涂于底漆处理过的PET表面,并进行UV固化,光固化能量为500mJ/cm2,固化时间为100s。
分别对上述UV固化后的胶粘剂并进行剥离力的测试,测试数据如下所示:
从上述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本申请的胶粘剂对于底漆处理过的极性较高的PET附着力较差,而对于具有纳米结构金属薄层的极性较低的阻隔膜却具有很高的附着力,从而可以看出本申请的胶粘剂具有低极性。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由化合物I和化合物II经聚合而成的低聚物的胶粘剂,化合物I具有结构式A,化合物II具有结构式B,结构式A为:结构式B为: 结构式A中,R1为碳原子或硅原子,R2为碳原子或硅原子,R3为硅烷基、烷烃基或苯基;结构式B中,R4为苯基、萘基或烷烃基,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由于上述低聚物引入了结构式A和结构式B,从而使具有上述低聚物的胶粘剂能够具有低极性且能够通过UV固化,进而能够利用胶粘剂并通过UV固化来形成量子点光转换层,避免了热固化带给量子点的损伤;并且由于量子点光转换层是通过引入了结构式A和结构式B的胶粘剂固化形成的,从而使量子点光转换层具有高致密性,进而能够有效地阻绝外界的氧气与水气,使得位于量子点光转换层中的量子点能够不因外界的水气、氧气存在而失效,更稳定的存在于发光膜层结构中,进一步地,胶粘剂的低极性使得利用该胶粘剂形成的量子点光转换层也具有对低极性表面膜材的高附着力,使覆盖在量子点光转换层表面的低极性膜材不易脱落,从而通过膜材的低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发光膜层结构中量子点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剂包括低聚物,所述低聚物由化合物I和化合物II经聚合而成;所述化合物I具有结构式A,所述化合物II具有结构式B,所述结构式A为:所述结构式B为:
所述结构式A中,R1为碳原子或硅原子,R2为碳原子或硅原子,R3为硅烷基、烷烃基或苯基;
所述结构式B中,R4为苯基、萘基或烷烃基,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剂还包括稀释单体,所述稀释单体为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和/或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包括第一单体和/或第二单体,所述第一单体的结构式为:其中R1为甲基或氢,R2为由C4~C20组成的长碳链烷烃基,所述第二单体的结构式为:其中R1为甲基或氢,R2为由C4~C20组成的带环状的烷烃基;所述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或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粘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稀释单体为所述第一单体,所述胶粘剂中所述稀释单体的重量百分比为30~80wt%;或者
所述稀释单体为所述第二单体,所述胶粘剂中所述稀释单体的重量百分比为0~50wt%;或者
所述稀释单体为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所述胶粘剂中所述稀释单体的重量百分比为0~10w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剂还包括具有结构式C和/或结构式D的光引发剂,其中所述结构式C为其中,R为碳原子数量不大于10的烷基,n为1~12的自然数;所述结构式D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剂中所述光引发剂的重量百分比为0.1~3wt%。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剂中所述低聚物的重量百分比为20~90wt%。
8.一种发光膜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膜层结构包括量子点光转换层,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包括胶粘层(10)以及分散于所述胶粘层(10)中的量子点(20),且所述胶粘层(10)由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胶粘剂固化后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膜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膜层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透明支撑膜层(3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膜层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膜层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扩散膜层(50);或
所述发光膜层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透明支撑膜层(30),所述透明支撑膜层(30)表面上还设置有的扩散膜层(50);或
所述发光膜层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的一个表面上的扩散膜层(50),以及设置于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的另一个表面上的透明支撑膜层(30);或
所述发光膜层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的一个表面上的透明支撑膜层(30),以及设置于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的另一个表面和所述透明支撑膜层(30)的表面上的扩散膜层(5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膜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膜层(50)的表面上设置有扩散粒子(40),且所述扩散粒子(40)的折射率不同于所述扩散膜层(50)的折射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膜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膜层(50)的表面具有凹陷结构(510)。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光膜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扩散膜层(50)远离所述扩散粒子(40)一侧的表面上还覆盖有水气阻隔层(60)。
CN201510197630.7A 2015-04-23 2015-04-23 胶粘剂及发光膜层结构 Active CN1047745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97630.7A CN104774564B (zh) 2015-04-23 2015-04-23 胶粘剂及发光膜层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97630.7A CN104774564B (zh) 2015-04-23 2015-04-23 胶粘剂及发光膜层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74564A CN104774564A (zh) 2015-07-15
CN104774564B true CN104774564B (zh) 2017-05-10

Family

ID=53616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97630.7A Active CN104774564B (zh) 2015-04-23 2015-04-23 胶粘剂及发光膜层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745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08990A (zh) * 2016-03-16 2017-06-30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84462B (zh) * 2018-02-06 2021-03-02 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胶水、量子点胶液及光转换元件
CN108314752B (zh) * 2018-02-06 2020-11-06 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胶水、量子点胶液及光转换元件
CN109337604A (zh) * 2018-09-18 2019-02-15 武汉保丽量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制备量子点膜的量子点胶水、量子点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高光效量子点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10649A (zh) * 2019-03-15 2019-05-28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不透明粘合剂之方法及其产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91318A (ko) * 2010-07-08 2013-08-16 덴끼 가가꾸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CN104516034B (zh) * 2014-12-24 2017-01-25 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74564A (zh) 2015-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74564B (zh) 胶粘剂及发光膜层结构
CN104728779B (zh) 发光膜层结构及背光模组
US10600939B2 (en) Solid-state light emitting devices and signage with photoluminescence wavelength conversion and photoluminescent compositions therefor
CN104979455B (zh) 一种led光源装置及其封装方法及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566232B (zh) 发光膜层结构、其制作方法及背光源
JP2007189239A5 (zh)
US20120313045A1 (en) Uv coating composition for led color conversion
JPWO2014006987A1 (ja) 蛍光材料、蛍光塗料、蛍光体基板、電子機器およびledパッケージ
CN104779337A (zh) 一种用于提高led器件光效的反光基板及led器件
CN107544178A (zh) 光转换元件及包含它的显示装置
CN105093776A (zh) 波长转换装置、光源系统及投影系统
CN107450261A (zh) 波长转换元件、光源装置和图像投影装置
CN107422527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14029928A (ja) 蛍光体基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デバイス、表示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4362260A (zh) 一种利用微结构提高光萃取效率的oled器件
CN209182545U (zh) 一种量子点玻璃导光板和背光模组
CN102324460A (zh) 基于图形化封装基板的led封装装置
CN102540721A (zh) 一种光刻胶组合物和一种led表面制备荧光层的方法
JP6287747B2 (ja) 光散乱組成物、光散乱複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005519B (zh) 一种高出光效率的大功率白光led封装方法
CN203071128U (zh) 一种led封装结构
CN102382505A (zh) 图案形成用油墨组成物、导光板、发光单元及具有该发光单元的液晶显示组件
CN103915472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7753011U (zh) 白光发光二极管及背光模组
CN201955484U (zh) 扩散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