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68205A - 无线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68205A
CN104768205A CN201510109170.8A CN201510109170A CN104768205A CN 104768205 A CN104768205 A CN 104768205A CN 201510109170 A CN201510109170 A CN 201510109170A CN 104768205 A CN104768205 A CN 1047682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wireless
signal
wireless channel
signal str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91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新居隆之
武长秀树
小伊势祥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68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82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具备:发送器,其择一性地选择频率互不相同的多个无线信道来发送无线信号;以及接收器,其接收从上述发送器发送的无线信号。上述接收器具备:信号强度检测部,其对按规定的扫描周期依次被切换的每个扫描对象的无线信道的信号强度进行测量;存储部,其存储由上述信号强度检测部测量出的每个无线信道的信号强度;以及信号接收部,其使上述扫描对象的无线信道中的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的信号强度大的无线信道优先来进行无线信号的接收。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1年1月25日、国家申请号为201180016470.1、发明名称为“无线通信系统”的PCT申请(国际申请号为PCT/IB2011/000096)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多个无线信道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如下无线通信系统正在普及:该无线通信系统例如使用特定小功率无线基站等的无线基站,进行用于使设置在远程地点的装置的功能启动、变更或结束的控制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或设置在远程地点的测量机的测量结果的发送和接收。这种无线通信系统适用于照明控制系统、防范系统、门电话(door phone)系统、火灾通知系统、自动远程抄表系统等多种多样的系统,例如有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火灾通知系统。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火灾通知系统中,多台火灾感知器(无线机)被设置于多处,各火灾感知器都设置有基于无线的通信功能。在该火灾通知系统中,当某一个火灾感知器感知到火灾时,该火灾感知器使本机的警报鸣响,并且向其它火灾感知器连续发送包含火灾感知信息的无线信号。另外,接收到来自感知到火灾的火灾感知器的无线信号的其它火灾感知器根据该无线信号中包含的火灾感知信息而使警报鸣响。
在此,上述火灾感知器所发送和接收的无线信号由同步位(前同步码(preamble))、帧同步图案(唯一字(unique word))、目的地地址、发送源地址、消息以及错误检测码构成。前同步码是指例如将0与1交替连续排列而成的位同步用的位图案(bitpattern),位长度被设定为8字节左右。另外,唯一字是与前同步码不同的位图案的位串,其使用几乎不会包含于消息等中的位图案。由接收侧的火灾感知器检测该前同步码和唯一字,由此能够判断为所接收到的无线信号是本系统内所利用的无线信号,并能够接收继唯一字后的目的地地址、消息等来获取所需的信息。另外,错误检测码例如由CRC(Cyclic RedundancyCheck:循环冗余校验)等构成,能够确认所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匹配性,来检测出由于某些原因而产生位反转等的异常。
在如上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了在多台无线基站(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进行无线信号的发送接收,而考虑在作为无线信号使用的特定的频带内设置多个无线信道。在这种情况下,由各发送器择一性地选择无线信道来发送无线信号,由接收器以规定的时间周期例如通过时分方式对所有无线信道进行扫描。另外,接收器根据接收信号强度指示信号(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ion:RSSI)来测量各无线信道中的信号强度,若测量出的信号强度大于规定的阈值,则进行前同步码的检测,并进行无线信号的接收。这样,接收器能够接收由各发送器任意选择的无线信道中的无线信号,从而能够在多台无线基站间进行无线信号的发送接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77340号公报
另外,在发送器选择特定的无线信道来发送无线信号时,有时无线信号的功率会泄漏到不是发送无线信号的无线信道的其它无线信道中。在此,如果将接收器与发送器的距离设置为近距离,则其它无线信道中的信号强度有时会超过规定的阈值,从而有可能导致接收器将接收对象的无线信道固定为其它无线信道而开始进行无线信号的接收。因此,有可能错过发送器发送了无线信号的无线信道的无线信号。
另一方面,这种无线传输系统还能够在多个系统中共用接收器侧的无线基站,例如能够适用于以下系统:由一台接收器接收来自门电话系统的人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并且接收对照明控制系统的调光水平进行操作的调光信号来对照明器具的调光水平进行操作。此外,在门电话系统和照明控制系统中,能够分别连接多个发送器。
然而,在以往的无线传输系统中,前同步码的位长度被设定为进行位同步所需的最小限度的位长度(在上述火灾通知系统中为8位)。因此,如果发送无线信号的发送器增加,则当在某个发送器中发送了无线信号时接收器侧对其它无线信道进行扫描的概率变高,从而接收器侧错过无线信号的前同步码的可能性变高。在这种情况下,发送器侧会再次连续发送相同的无线信号,但在所发送的消息的数据长度长的情况下,从错过前同步码到再次发送为止所需的时间会变得非常长,其结果,存在无线信号的发送及接收所花费的时间变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事由而完成的,其提供一种即使在将发送器与接收器近距离地设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接收器错过无线信号的可能性的无线通信系统。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错过发送器所发送的无线信号的前同步码的可能性、并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无线信号的发送接收的无线通信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具备:发送器,其择一性地选择频率互不相同的多个无线信道来发送无线信号;以及接收器,其接收从上述发送器发送的无线信号,其中,上述接收器具备:信号强度检测部,其对按规定的扫描周期依次被切换的每个扫描对象的无线信道的信号强度进行测量;存储部,其存储由上述信号强度检测部测量出的每个无线信道的信号强度;以及信号接收部,其使上述扫描对象的无线信道中的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的信号强度大的无线信道优先来进行无线信号的接收。
根据这种结构,在信号强度最大的无线信道中进行无线信号的检测,因此使与接收器接近配置的发送器进行发送的无线信道优先于无线信号的功率所泄漏到的无线信道来进行无线信号的接收。由此,即使在将发送器与接收器近距离地设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接收器错过无线信号的可能性。
另外,上述无线信号包含表示发送目的地的接收器的发送目的地地址,上述接收器从上述扫描对象的无线信道中的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的信号强度大的无线信道开始,依次切换无线信道并接收该无线信道的无线信号,直到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上述发送目的地地址包含本机作为发送目的地为止。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具备:一个或多个发送器,该发送器择一性地选择频率互不相同的多个无线信道来发送无线信号;以及接收器,其接收从上述发送器发送的无线信号,其中,上述无线信号具有将规定的位同步图案(ビット同期パターン)反复排列而成的前同步码以及包含发送器识别用地址和发送信息的数据,上述接收器具备:同步位检测部,其按规定的扫描周期通过时分的方式依次切换扫描对象的无线信道来进行扫描,针对每个无线信道检测上述位同步图案;以及数据接收部,其在检测出上述位同步图案时,接收继前同步码后的上述数据,上述前同步码至少具有将与上述扫描周期的一个周期的时间相当的位长度与上述位同步图案的检测所需的位长度相加得到的位长度。
由此,由接收器检测出发送器所发送的无线信号的位同步图案的可能性提高,因此能够降低错过发送器所发送的无线信号的前同步码的可能性,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无线信号的发送接收。
另外,也可以是:上述接收器具备设定上述扫描对象的多个无线信道的信道设定单元,上述发送器根据由上述信道设定单元设定的无线信道的信道数量来改变前同步码的长度。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发送器中的前同步码长度与接收器中设定的无线信道的扫描数量相应地增减,因而能够选择更适当的前同步码长度,从而能够降低错过发送器所发送的无线信号的前同步码的可能性,并且能够在更短时间内进行无线信号的发送接收。
另外,也可以是:上述接收器具备对每个上述扫描对象的无线信道设定优先级的优先级设定部,上述同步位检测部根据每个无线信道的上述优先级来设定上述扫描周期内的无线信道的扫描次数。
由此,例如在一次扫描周期中,多次检测优先级高的无线信道中的无线信号,因此来自优先级高的发送器的无线信号被检测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也可以是:上述接收器具备对每个上述扫描对象的无线信道设定优先级的优先级设定部,上述同步位检测部根据每个无线信道的上述优先级来设定上述扫描周期内的无线信道的扫描时间。
由此,例如在一次扫描周期中,检测优先级高的无线信道中的无线信号的期间变长,因此来自优先级高的发送器的无线信号被检测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
也可以是:上述无线信号还具有帧同步图案,该帧同步图案由与上述位同步图案不同的位图案构成,继上述位同步图案后排列,上述接收器具备检测无线信道的信号强度的信号强度检测部以及检测上述帧同步图案的帧检测部,在上述信号强度检测部检测出规定强度以上的信号强度后直到经过规定时间为止的期间内未检测出上述帧同步图案的情况下,再次开始进行无线信道的扫描。
由此,在未检测出帧同步图案的情况下再次进行无线信号的检测,因此能够避免由于非法的无线信号而无法接收其它正常的无线信号的事态。
另外,也可以是:上述接收器具备检测无线信道的信号强度的信号强度检测部,在上述数据接收部正在接收上述数据时,在信号强度检测部所检测出的信号强度低于规定强度的情况下,中断无线信号的接收,并且再次开始进行无线信道的扫描。
由此,在接收无线信号的过程中,如果信号强度变弱,则中断接收,并且再次进行无线信号的检测,因而能够避免由于非法的无线信号而无法接收其它正常的无线信号的事态。
附图说明
根据参照下面的附图的以后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来明确本发明的目的和特征。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要框图。
图2的(a)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信号的格式的概要图,图2的(b)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对无线信号进行扫描时的时分方法的概要图,图2的(c)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的测量结果的一例的图表。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概要框图。
图4的(a)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信号的格式的概要图,图4的(b)、(c)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对无线信号进行扫描的时间的概要图。
图5是表示对实施方式2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接收器设定的设定内容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形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来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所有附图中,对相同或相似的部分附加同一参照标记,并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下面,基于图1和图2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具备一台接收器10以及多台发送器2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作为发送器20连接共计7台发送器20a~20d、20x~22z来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
发送器20a…20d与接收器10一起构成门电话系统。各发送器20a…20d是根据来访者的操作而发送呼叫信号的门电话室外机,例如是由照相机等构成而发送人体检测信号的人体检测传感器、或者是安装在门厅等的门上而发送钥匙的开闭信号的锁等。另外,发送器20x…20z与接收器10一起构成照明控制系统。各发送器20x…20z是根据用户的操作而发送调光信号的遥控器、输出表示光源的点亮状态的点亮信号的照明器具、或者是安装在天花板等处而输出表示照明区域的明亮度的照度检测信号的照度传感器等。
各发送器20分别具备例如由特定小功率无线基站构成的发送部21,将包含与各发送器20的类别、所属系统的类别相应的信息的无线信号发送到接收器10。发送部21从设置在特定频带内的多个无线信道中择一性地选择特定的无线信道来将无线信号发送到接收器1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选择ch1、ch2…ch7作为各发送器20a…20d、20x…20z所使用的无线信道。
接收器10兼用作门电话系统和照明控制系统这两个系统中的控制母机,其具备例如由微计算机等构成的控制部11、例如由特定小功率无线基站构成的接收部12以及由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构成的存储部13。
接收部12根据控制部11的控制而动作,当指定了扫描对象的无线信道时,该接收部12例如基于RSSI通过信号强度检测部12a测量由控制部11所指定的无线信道的信号强度,并将该测量结果输出到控制部11。另外,当由控制部11指定了接收对象的无线信道时,接收部12接收在所指定的无线信道中流动的无线信号,并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中包含的各种控制信息等输出到控制部11。
存储部13中保存有由控制部11记录的信息,在此,存储有由接收部12的信号强度检测部12a针对每个扫描对象的无线信道测量出的信号强度。
控制部11利用内置的定时器(未图示)来按扫描周期启动接收部12,控制接收部12使其测量扫描对象的无线信道的信号强度,基于各无线信道的信号强度来接收从某一个发送器20发送的无线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各无线信道例如在2ms内测量信号强度,将测量所有无线信道(ch1~ch7)的信号强度所需的扫描周期的一个周期的时间设定为14ms(参照图2的(b))。
发送器20向接收器10发送的无线信号采用了如图2的(a)所示的格式,由前同步码PA、唯一字UW、目的地地址DA、发送源地址SA、消息MG以及错误检测码CR构成。前同步码PA是由例如将0与1交替反复的位同步图案构成的位串,例如将起始位设定为0,将最终位设定为1,在接收该位串的期间,接收器能够进行频率牵引(周波数引き込み)。唯一字UW由与前同步码PA不同的位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被设定为32位(bit)的长度。目的地地址DA是用于识别作为无线信号的目的地的接收器10的位串,发送源地址SA是用于唯一地识别发送了无线信号的发送器20的位串。另外,消息MG是包含由发送器20发送的发送信息的位串,能够根据要发送的发送信息的内容来改变位长度。错误检测码CR是例如由CRC构成的位串,被设定为在进行发送接收时至少能够在构成消息MG的位串中检测出位反转等的异常。
在此,说明接收器10接收无线信号时的动作。首先,接收器10的控制部11按扫描周期启动接收部12,使用接收部12来测量扫描对象的所有无线信道中的信号强度。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被控制部11逐次存储到存储部13中。各无线信道中的信号强度例如为如图2的(c)所示的结果,在下面的说明中,设ch4的信号强度最大且信号强度按ch2、ch1、ch5、ch3、ch6、ch7的顺序逐渐变小来进行说明。此外,ch1~ch5的信号强度大于接收部12中判断为有效信号强度的阈值th,ch6、ch7的信号强度小于阈值th。
接着,控制部11将信号强度最大的无线信道(在此为ch4)的无线信号作为接收对象的无线信道,对接收部12指定无线信道,使接收部12开始无线信号的接收。接收部12固定于接收对象的无线信道,检测与前同步码PA、唯一字UW、目的地地址DA、发送源地址SA、消息MG、错误检测码CR对应的位图案。另外,如果接收部12正确地检测出各位图案,基于错误检测码的信号信息的异常不存在,并且目的地地址DA中本机作为发送对象而包含,则该接收部12判断为是有效的无线信号,将保存在消息MG中的信息输出到控制部11。由此,能够由接收器10正确地接收到在信号强度最大的无线信道中流动的无线信号。
另一方面,在接收部12中未能从接收对象的无线信道正常地进行各位图案的检测的情况下、或目的地地址DA中不包含本机的情况下,控制部11使接收部12中断该无线信道中的无线信号的接收。之后,控制部11从存储在存储部13中的各个无线信道的信号强度中,将信号强度第二大的无线信道(在此为ch2)作为接收对象的无线信道来指定给接收部12,使接收部12开始无线信号的接收。
控制部11按第三大(ch1)、第四大(ch5)…这样的从信号强度大的无线信道起按顺序反复进行上述接收动作,直到由接收部12接收到有效的无线信号而能够获取到接收信号中所包含的消息MG为止。但是,在作为接收对象的无线信道的信号强度为小于阈值th的信号强度的情况下,不进行以后的无线信道中的接收,而是再次按规定的扫描周期开始进行信号强度的测量。即,在图2的(c)所示的信号强度的情况下,按ch4、ch2、ch1、ch5、ch3的顺序尝试接收无线信号直到接收到有效的无线信号为止。另外,如果尝试在ch3中接收无线信号、但未能接收到有效的无线信号,则再次按扫描周期开始信号强度的测量。
这样,由于优先进行信号强度大的无线信道中的接收,因此能够减少如下情况:在由于功率的泄漏(電力の漏洩)而信号强度超过阈值th的无线信道中开始进行接收,从而错过发送器进行了发送的无线信道中的无线信号。
另外,从信号强度大的无线信道起按顺序进行接收处理直到能够接收到无线信号为止,由此即使在信号强度大的无线信号的目的地中不包含本机的情况下,也能够接收在其它信道中流动的无线信号。由此,即使在将不同的无线通信系统接近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错过通过各自所发送接收的无线信号在目的地中包含本机的无线信号的情况,从而能够提高通信效率。
此外,在接收部12未能正常地进行各位图案的检测的情况下、或目的地地址DA中不包含自身的情况下,也可以再次进行信号强度的测量,并将信号强度次强的无线信道作为接收对象。通过这样,能够始终基于最新的信号强度来接收无线信号,从而能够降低错过新发送的无线信号的可能性。
<实施方式2>
下面,基于图3~图5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器10还具备由液晶面板、开关等构成的操作输入部14。下面,以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部分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接收部12根据控制部11的控制而动作,当指定了扫描对象的无线信道时,该接收部12例如基于RSSI通过信号强度检测部12a测量该无线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在测量出的信号强度高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接收在该无线信道中流动的无线信号并输出到控制部11,但在信号强度低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不进行无线信号的接收而待机,直到再次由控制部11指定无线信道为止。
存储部13中保存有由控制部11记录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2中,例如存储有各发送器20的优先级、识别用地址以及无线信道的编号等信息。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下述的操作输入部14具有信道设定单元14a和优先级设定部14b,基于操作输入部14的操作输入而存储有例如图5所示的设定信息。例如,发送器20a的识别用地址被设定为001,无线信道被设定为ch1,以及优先级被设定为“2”,对发送器20b…20d、20x…20z也同样地进行设定。此外,关于优先级,例如设为优先级随着数字变小而变高,“1”为优先级最高。
操作输入部14根据用户的输入操作而将操作输入信号输出到控制部11。用户基于操作输入部14所具有的液晶面板等上所显示的文字和图形等来对操作输入部14所具有的开关等进行操作,从而能够对各发送器20中的识别用地址、优先级、无线信道的编号以及发送器20的总数进行追加、变更、删除等的设定变更。此外,用户通过操作输入部14进行的设定信息经由控制部11而存储在存储部13中,控制部11基于存储在存储部13中的信息进行动作。
在此,由发送器20向接收器10发送的无线信号采用了如图4的(a)所示的格式,由前同步码PA、唯一字UW、数据DA以及错误检测码CR构成。前同步码PA是由例如将0与1交替反复的位同步图案构成的位串,将起始位设定为0,将最终位设定为1,只有在该位串连续64位以上的情况下,能够将该位串视作前同步码PA。唯一字UW(帧同步图案)由与前同步码PA不同的位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设定为32位的长度。数据DA是包含进行发送的发送器20的识别用地址以及由发送器20发送的发送信息的位串,能够根据要发送的发送信息的内容来改变位长度。错误检测码CR是例如由CRC构成的位串,被设定为在进行发送接收时至少能够在构成数据DA的位串中检测出位反转等的异常。
控制部11利用内置的定时器(未图示)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扫描周期)启动接收部12,对预先设定的无线信道依次进行扫描,来接收从某一个发送器20发送的无线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的(b)所示,基于存储在存储部13中的设定信息,针对各无线信道在2ms内进行扫描。此时,由于对发送器20x~20z设定的无线信道ch5~ch7的优先级被设定为“1”,因此被设定为在一个周期的期间内进行2次扫描,发送器20a~20d的优先级被设定为“2”,因此设为在一个周期的期间内进行1次扫描,对所有无线信道进行扫描所需的扫描周期的一个周期的时间为20ms。
作为各无线信道的具体的扫描方法,控制部11对接收部12进行控制使得通过信号强度检测部12a检测规定的无线信道中的信号强度,如果所检测出的该信号强度充分,则无线信号从接收部12输入到控制部11。接着,控制部11通过同步位检测部11a在从接收部12输入的无线信号中检测上述的位同步图案。在各无线信道中,在2ms的期间内未检测出位同步图案的情况下,将扫描对象的无线信道切换为下一个无线信道,再次进行位同步图案的检测。另外,在2ms的期间内检测出位同步图案的情况下,将扫描对象的无线信道固定为该无线信道,在规定的时间内持续地通过帧检测部11b检测唯一字UW。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位同步图案的检测开始起的40ms设定为进行检测的规定的时间,该时间是将下述的时间相加得到的时间:对所有无线信道进行扫描所需的一个周期的时间20ms;与判断出位串是前同步码PA所需的64位对应的13.3ms;以及与唯一字UW的位长度即32位对应的6.7ms。
接着,在未检测出唯一字UW的情况下,接收器10中止该无线信道中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再次开始进行各无线信道的扫描。另一方面,在检测出唯一字UW的情况下,由数据接收部12b进行接下来的数据DA的接收,用纠错码CR确认是否存在信号信息的异常,如果不存在异常则获取保存在无线信号中的信息。此外,接收部12在正在接收数据DA时也定期地检测信号强度,在信号强度变得低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将表示信号强度降低的信号输出到控制部11,与来自控制部11的动作控制相应地结束该无线信道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并开始进行下一个无线信道中的无线信号的扫描。
通过这样,接收器10按规定的扫描周期(20ms)通过各无线信道接收包含前同步码PA的无线信号。
在此,前同步码PA的位长度被设定为将相当于接收器10中的扫描周期(20ms)的96位与前同步码PA的检测所需的64位相加得到的160位。通过这样,在从前同步码PA的开头起的96位的期间内接收器10检测出位同步图案的可能性变高,并且之后,至少接续有前同步码PA的检测所需的64位的位同步图案,因此接收器10能够检测出前同步码PA来进行无线信号的接收。由此,由发送器20发送的无线信号被接收器10接收的概率提高,因此,发送器20再次发送相同的无线信号的必要性变低,从而能够减少发送接收所需的时间。
此外,接收器10也可以如图4的(c)所示那样使优先级高的无线信道ch5~ch7的扫描时间比优先级低的无线信道ch1~ch4的扫描时间长,例如将ch1~ch4的扫描时间设为2ms,将ch5~ch7的扫描时间设为4ms。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发送器20的前同步码PA的位长度设为160位的固定长度,但是也可以在各发送器20中设置设定单元,能够根据对接收器10设定的无线信道的数量、进行各无线信道的扫描的一个周期的长度来变更前同步码PA的位长度,作为其变更手段,也可以如下:当用户经由操作输入部14对接收器10的设定进行变更时,接收器10对发送器20发送指示前同步码长度的指示信号,发送器20根据接收到的指示信号来变更自身要发送的无线信号的前同步码长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本无线通信系统适用于门电话系统和照明控制系统的例子,但其并未对可适用的系统进行了限制,能够适用于远程诊察系统等各种系统。例如,本发明可应用于如下的远程抄表系统:利用设置在远程地点的电表、煤气表、自来水表等测量器自动进行测量,将其测量结果作为远程抄表信息进行发送接收。另外,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火灾通知系统。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特定的实施方式,在不超出前述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和修正,可以说它们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具备:
一个或多个发送器,该发送器择一性地选择频率互不相同的多个无线信道来发送无线信号;以及
接收器,其接收从上述发送器发送的无线信号,
其中,上述无线信号具有将规定的位同步图案反复排列而成的前同步码以及包含发送器识别用地址和发送信息的数据,
上述接收器具备:同步位检测部,其按规定的扫描周期通过时分的方式依次切换扫描对象的无线信道来进行扫描,针对每个无线信道检测上述位同步图案;以及数据接收部,其在检测出上述位同步图案时,接收继前同步码后的上述数据,
上述前同步码至少具有将与上述扫描周期的一个周期的时间相当的位长度与上述位同步图案的检测所需的位长度相加得到的位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收器具备设定上述扫描对象的多个无线信道的信道设定单元,
上述发送器根据由上述信道设定单元设定的无线信道的信道数量来改变前同步码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收器具备对每个上述扫描对象的无线信道设定优先级的优先级设定部,上述同步位检测部根据每个无线信道的上述优先级来设定上述扫描周期内的无线信道的扫描次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收器具备对每个上述扫描对象的无线信道设定优先级的优先级设定部,上述同步位检测部根据每个无线信道的上述优先级来设定上述扫描周期内的无线信道的扫描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无线信号还具有帧同步图案,该帧同步图案由与上述位同步图案不同的位图案构成,继上述位同步图案后排列,
上述接收器具备检测无线信道的信号强度的信号强度检测部以及检测上述帧同步图案的帧检测部,在上述信号强度检测部检测出规定强度以上的信号强度后直到经过规定时间为止的期间内未检测出上述帧同步图案的情况下,再次开始进行无线信道的扫描。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收器具备检测无线信道的信号强度的信号强度检测部,在上述数据接收部正在接收上述数据时,在信号强度检测部所检测出的信号强度低于规定强度的情况下,中断无线信号的接收,并且再次开始进行无线信道的扫描。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无线通信系统是远程抄表系统,上述无线信号是包含远程抄表信息的信号。
CN201510109170.8A 2010-02-01 2011-01-25 无线通信系统 Pending CN1047682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20430A JP5486330B2 (ja) 2010-02-01 2010-02-01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10-020430 2010-02-01
CN201180016470.1A CN102860088B (zh) 2010-02-01 2011-01-25 无线通信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6470.1A Division CN102860088B (zh) 2010-02-01 2011-01-25 无线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68205A true CN104768205A (zh) 2015-07-08

Family

ID=4431990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9170.8A Pending CN104768205A (zh) 2010-02-01 2011-01-25 无线通信系统
CN20118001647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60088B (zh) 2010-02-01 2011-01-25 无线通信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647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60088B (zh) 2010-02-01 2011-01-25 无线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486330B2 (zh)
CN (2) CN104768205A (zh)
SG (1) SG182841A1 (zh)
TW (1) TWI450544B (zh)
WO (1) WO2011092566A2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0329A (zh) * 2017-03-20 2017-06-30 深圳市慧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抄表方法及其系统
CN107833148A (zh) * 2017-09-25 2018-03-23 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集抄设备的自适应数据采集方法
CN108352979A (zh) * 2015-11-06 2018-07-31 索尼公司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10011694A (zh) * 2017-12-15 2019-07-12 波音公司 用于电力线连接的物理安全的方法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8814B (zh) * 2012-10-19 2015-01-07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非理想条件下的超宽带异步定位方法
CN103123392B (zh) * 2012-10-19 2015-06-10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基于双向测距的异步超宽带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5025550A (zh) * 2014-04-16 2015-11-04 上海诺司纬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无线跳频扫描方法
US10091606B2 (en) * 2015-11-18 2018-10-02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enrolling sensors with a control panel using a mobile device
CN106211279B (zh) * 2016-07-12 2019-10-18 美的智慧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入网方法及无线设备
CN108507122B (zh) * 2017-02-28 2021-11-1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及其数据发送方法
CN109147650B (zh) * 2017-06-28 2021-01-15 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同步控制方法及装置和显示屏控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40746A (en) * 1995-12-29 1999-08-17 Motorola, Inc. Channel scan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0261368A (ja) * 1999-03-10 2000-09-2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通信装置
EP1446905A4 (en) * 2001-10-17 2006-11-15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COMMUNICATION IN A MULTI-USER SYSTEM
US8842657B2 (en) * 2003-10-15 2014-09-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gh speed media access control with legacy system interoperability
US7599686B2 (en) * 2005-05-06 2009-10-06 Dell Products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F spectrum management
JP4352180B2 (ja) * 2006-11-16 2009-10-28 株式会社カシオ日立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無線通信ハンドオーバ処理方法、携帯型電子装置、無線通信ハンドオーバシステム
US20090252070A1 (en) * 2007-01-12 2009-10-08 Connors Dennis P Airlink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broadcast system
JP2009010857A (ja) * 2007-06-29 2009-01-15 Tamura Seisakusho Co Ltd デジタ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デジタル受信機
JP2009182444A (ja) * 2008-01-29 2009-08-13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情報通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2979A (zh) * 2015-11-06 2018-07-31 索尼公司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06910329A (zh) * 2017-03-20 2017-06-30 深圳市慧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抄表方法及其系统
CN106910329B (zh) * 2017-03-20 2019-09-03 深圳市慧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抄表方法及其系统
CN107833148A (zh) * 2017-09-25 2018-03-23 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集抄设备的自适应数据采集方法
CN107833148B (zh) * 2017-09-25 2022-07-01 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集抄设备的自适应数据采集方法
CN110011694A (zh) * 2017-12-15 2019-07-12 波音公司 用于电力线连接的物理安全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92566A2 (ja) 2011-08-04
TWI450544B (zh) 2014-08-21
SG182841A1 (en) 2012-08-30
CN102860088A (zh) 2013-01-02
WO2011092566A3 (ja) 2012-02-16
CN102860088B (zh) 2015-09-09
JP5486330B2 (ja) 2014-05-07
JP2011160212A (ja) 2011-08-18
TW201145931A (en) 2011-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60088B (zh) 无线通信系统
JP6334658B2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1461790B1 (en)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N105701432B (zh) 基于多天线的射频标签识别系统
CN1716332A (zh) 无线家居控制系统
US8588118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849072B1 (en) Tracking device battery conservation
CN102761898A (zh) 辐射功率检测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4574794A (zh) 安全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CN102385358A (zh) 多网综合智能物联网中心
CN109644017A (zh) 用于选择频道的方法
KR101972650B1 (ko) 원격 누수탐지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원격 누수탐지 방법
JP2011066530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6658347A (zh) 一种可动态调整测量和上报周期的低功耗土壤温湿度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JP3590764B2 (ja) 無線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
JP567259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機
RU2154910C2 (ru) Система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коротковолновой связью
KR100385319B1 (ko) 무선 셀방식을 이용한 원격 검침시스템
EP1598991B1 (en)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JP5513988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498261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13211929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16930679A (zh) 一种配网线路缺陷智能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12055321A (zh) 多频段综合通讯系统
KR100444137B1 (ko) 기지국 자동 진단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18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