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63989B - 路灯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路灯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63989B
CN104763989B CN201510206129.2A CN201510206129A CN104763989B CN 104763989 B CN104763989 B CN 104763989B CN 201510206129 A CN201510206129 A CN 201510206129A CN 104763989 B CN104763989 B CN 1047639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heat sink
heat
film layer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061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63989A (zh
Inventor
叶伟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Wenyu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Wenyu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Wenyu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Wenyu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0612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639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63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39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639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39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31/0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not provided for in codes F21W2102/00-F21W2121/00
    • F21W2131/10Outdoor lighting
    • F21W2131/103Outdoor lighting of streets or roads

Abstract

一种路灯散热器,包括底座、与底座连接的第一散热板以及与底座连接的第二散热板。底座内设有散热通道,第一散热板设于底座的散热通道的一侧,第二散热板设于底座的散热通道另一侧。第一散热板朝向第二散热板的一面以及第二散热板朝向第一散热板的一面均设有多个散热毛刺,散热毛刺呈圆锥形。上述路灯散热器,多个散热毛刺可提供更大的散热面积,有利于提高路灯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底座的中间开设有散热通道,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可提高散热毛刺周围的通风性,从而提高路灯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路灯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器,特别是涉及一种LED路灯的路灯散热器。
背景技术
LED路灯具有节能、寿命长的特点,避免了时常需要更换灯泡的麻烦,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的青睐。但是,LED路灯的散热问题和安全问题也是重点问题。
传统的LED路灯因考虑安全性问题一般将路灯散热器设置在封闭的外壳内甚至没有设路灯散热器。这样造成散热器的通风性相对不足,影响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从而影响到LED路灯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散热效率高和安全好的路灯散热器。
该路灯散热器包括:底座、与底座连接的第一散热板以及与底座连接的第二散热板。底座内设有散热通道,第一散热板设于底座的散热通道的一侧,第二散热板设于底座的散热通道另一侧。底座设有与第一散热板对应的第一开口,底座设有与第二散热板对应的第二开口。第一散热板与第一开口之间设有第一反光面,第二散热板与第二开口之间设有第二反光面。第一散热板朝向第二散热板的一面以及第二散热板朝向第一散热板的一面均设有多个散热毛刺。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散热毛刺呈圆锥形。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反光面与第二反光面均呈圆弧形。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底座与散热通道均呈方形。底座在朝向第一反光面一边设有第一导风道,底座在朝向第二反光面一边设有第二导风道。第一散热板设有第三导风道,第二散热板设有第四导风道。第一导风道与第三带风道连通,第二导风道与第四导风道连通。第一散热板远离第一导风道一端设有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与第三导风道连通。第二散热板远离第二导风道一端设有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与第四导风道连通。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均与散热通道连通。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向远离第一开口方向倾斜,第二出风口向远离第二开口方向倾斜。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散热毛刺设有多个分支。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分支均呈圆锥形。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分支呈圆周排列,每个分支的轴线均与散热毛刺的轴线平行。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底座在第一导风道和第二导风道处均设有多个挡片。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反光面与第二反光面均呈直板形。
上述路灯散热器,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远离散热毛刺的一面可用于与热源连接并接受热源传来的热量,热量可传到散热毛刺中散出,多个散热毛刺可提供更大的散热面积,有利于提高路灯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底座的中间开设有散热通道,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可提高散热毛刺周围的通风性,从而提高路灯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第一导风道和第三导风道的连通有利于引导更多空气流过散热通道,第二导风道和第四导风道的连通也有利于引导更多空气流过散热通道,从而加快散热毛刺周围空气流通速度,以提高路灯散热器的散热效率。散热毛刺设有多个分支有利于提供更大的散热面积。底座在第一导风道和第二导风道处均设有多片挡片,有利于减少杂物进入第一导风道和第二导风道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路灯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路灯散热器的俯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路灯散热器的A-A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10-路灯散热器;
110-底座,111-第一开口,112-第二开口,113-第一反光面,114-第二反光面,115-第一导风道,116-第二导风道,117-挡片,118-散热通道;
120-第一散热板,121-第三导风道,122-第一出风口;
130-第二散热板,131-第四导风道,132-第二出风口;
140-散热毛刺。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3所示,其中图1为本发明路灯散热器1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路灯散热器10的俯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路灯散热器10的剖视图。
该路灯散热器10包括:底座110、与底座110连接的第一散热板120以及与底座110连接的第二散热板130。底座110内设有散热通道118,优选的,散热通道118设在底座110的中间并呈方形或椭圆形。第一散热板120设于底座110的散热通道118的一侧,第二散热板130设于底座110的散热通道118另一侧。,第一散热板120与第二散热板130对称布置。底座110在与第一散热板120连接处设有第一安装部,第一散热板120设于第一安装部。底座110在与第二散热板130连接处设有第二安装部,第二散热板130设于第二安装部。
底座110设有与第一散热板120对应的第一开口111,底座110设有与第二散热板130对应的第二开口112。第一散热板120与第一开口111之间设有第一反光面113,第二散热板130与第二开口112之间设有第二反光面114。第一反光面113与第二反光面114均呈圆弧形。
当该路灯散热器10与LED基板结合使用时,第一散热板120朝向第一反光面113的一面以及第二散热板130朝向第二反光面114的一面均可用于与LED基板连接。第一反光面113与第二反光面114均用于反射从LED基板射出的光,反射后的灯光可从第一开口111或第二开口112射出。第一散热板120朝向第二散热板130的一面以及第二散热板130朝向第一散热板120的一面均设有多个散热毛刺140,散热毛刺140可接受LED基板传来的热量并将其散出,散热毛刺140呈圆锥形。散热毛刺140设有多个分支,每个分支均呈圆锥形,多个分支呈圆周排列,每个分支的轴线均与散热毛刺140的轴线平行。
底座110与散热通道118均呈方形。底座110在朝向第一反光面113一边设有第一导风道115,底座110在朝向第二反光面114一边设有第二导风道116。第一散热板120设有第三导风道121,第二散热板130设有第四导风道131。第一导风道115与第三带风道连通,第二导风道116与第四导风道131连通。第一散热板120远离第一导风道115一端设有第一出风口122,第一出风口122与第三导风道121连通。第二散热板130远离第二导风道116一端设有第二出风口132,第二出风口132与第四导风道131连通。第一出风口122与第二出风口132均与散热通道118连通。第一出风口122向远离第一开口111方向倾斜,第二出风口132向远离第二开口112方向倾斜,以有利于从第一出风口122和第二出风口132吹出的风能够向第一散热板120或第二散热板130毛刺较多的一侧吹。底座110在第一导风道115远离第二导风道116一端以及第二导风道116远离第一导风道115一端均设有多片挡片117。
上述路灯散热器10,第一散热板120和第二散热板130远离散热毛刺140的一面可用于与热源连接并接受热源传来的热量,热量可传到散热毛刺140中散出,多个散热毛刺140可提供更大的散热面积,有利于提高路灯散热器10的散热效率。底座110的中间开设有散热通道118,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可提高散热毛刺140周围的通风性,从而提高路灯散热器10的散热效率。
第一导风道115和第三导风道121的连通有利于引导更多空气流过散热通道118,第二导风道116和第四导风道131的连通也有利于引导更多空气流过散热通道118,从而加快散热毛刺140周围空气流通速度,以提高路灯散热器10的散热效率。散热毛刺140设有多个分支有利于提供更大的散热面积。底座110在第一导风道115和第二导风道116处均设有多片挡片117,有利于减少杂物进入第一导风道115和第二导风道116内。
为了进一步提升散热片的散热效果,增强导热性能,例如,所述散热片上设置散热区,其依次叠加设置第一膜层、第二膜层、第三膜层、第四膜层和第五膜层,即第一膜层、第二膜层、第三膜层、第四膜层和第五膜层依次叠加贴附在所述散热片上作为散热区,也就是说,第一膜层贴附于所述散热片上,第二膜层贴附于第一膜层上,第三膜层贴附于第二膜层上,第四膜层贴附于第三膜层上,第五膜层贴附于第四膜层上。又如,所述散热区设置于所述散热片的一侧面或者两侧面;又如,所述散热区设置于所述散热片的全部表面上。又如,所述散热片上凸起设置若干散热鳍片,每一所述散热鳍片的表面上均覆盖设置所述散热区;又如,所述散热片上对称设置若干散热鳍片。
例如,其中的第一膜层,具有绝缘效果好,导热系数大和热膨胀系数低的优点,如此,当散热片的热量直接传递到所述第一膜层时,所述第一膜层可以快速且及时地导走散热片附近区域聚集的热量。其次,由于所述第一膜层与散热片之间的距离最近,其承担的导热负荷最大,当所述第一膜层的热膨胀系数低时,就可以避免所述第一膜层与所述第二膜层之间产生间隙,和避免所述第一膜层自身产生缝隙,进而可以避免该间隙及缝隙填充空气后产生的导热系数降低的问题。最后,由于所述第一膜层与散热片之间的距离最近,容易发生电器元件直接与所述第一膜层接触的问题,当所述第一膜层的绝缘效果好时,就可以避免第一膜层通电,从而提高了所述新型散热材料的安全性能,安规标准较高。
例如,第一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碳化硅40份~70份,三氧化二铝13份~55份,二氧化硅2份~15份,粘结剂3份~25份,高岭土2份~20份,氧化镁0.5份~2份,东阳土0.5份~2份,轻质钙0.5份~2份和稀土氧化物0.2份~0.5%份。
上述第一膜层利用碳化硅作为主要原料,并混合其余的可以用于制备陶瓷的原料,从而使得上述第一膜层同时具备了导热系数高、绝缘性能好、热膨胀系数低和耐热性能较好的优点,此外,上述第一膜层还具有易于生产制造和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优选的,第一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碳化硅50份~60份,三氧化二铝30份~50份,二氧化硅10份~15份,粘结剂10份~20份,高岭土15份~20份,氧化镁1份~1.5份,东阳土1份~1.5份,轻质钙1份~1.5份和稀土氧化物0.3份~0.4%份。优选的,第一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碳化硅55份,三氧化二铝40份,二氧化硅13份,粘结剂15份,高岭土18份,氧化镁1.5份,东阳土1.5份,轻质钙1.5份和稀土氧化物0.3份。
例如,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所述第一膜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按上述配比将碳化硅,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粘结剂,高岭土,氧化镁,东阳土,轻质钙和稀土氧化物混合;经塑化、加压成型、冷却和脱模后得到上述第一膜层。需要说明的是,因上述第二膜层直接与所述第一膜层贴合,那么所述第一膜层会将从散热片吸收到的热量直接传递给所述第二膜层,这就要求所述第二膜层具有极高的导热系数,可以将从所述第一膜层吸收到的热量迅速传递到所述第二膜层上,此外,也要求所述第二膜层同时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以及较低的热膨胀系数。
例如,一种第二膜层,其具有导热系数高,散热性能好和机械性能好的优点,如此,当所述第一膜层将从散热片吸收到的热量直接传递给所述第二膜层,那么所述第一膜层吸收到的热量就可以迅速传递到所述第二膜层上,且在导热的过程中,基于所述第二膜层优良的散热性能,还可以将所述第二膜层上的热量散失到外界的空气中。其次,由于所述第二膜层还处于与散热片相对较近的距离,其本身的温度也会较高,但是,基于所述第二膜层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就可以避免所述第二膜层与所述第三膜层之间产生缝隙,确保了两者贴合的紧密性。例如,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第二膜层,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石墨烯80份~95份,碳纳米管0.1份~20份和纳米碳纤维0.1份~20份。上述第二膜层通过采用石墨烯为主要原料,使得其导热系数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导热效果较佳。此外,再通过添加碳纳米管及碳纤维,可以形成散热通道,散热性能也较佳。
优选的,第二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石墨烯85份~90份,碳纳米管5份~15份和纳米碳纤维5份~15份。优选的,石墨烯90份,碳纳米管10份和纳米碳纤维10份。
需要说明的是,因散热片的热量经过前两层,即所述第一膜层及所述第二膜层后,会有一部分的热量散失到外界的空气中。此外,由于所述第二膜层的成本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所述第二膜层的主要原料为制备成本较高的石墨烯,因此,基于所述第三膜层的传热及散热负担相对较小的情况下,所述第三膜层可以使用当今市场最常用的金属散热材料,以达到降低成本和获得较好传热性能的效果。
例如,一种第三膜层,其具有导热系数高,散热性能好、机械性能好以及成本较低的优点,如此,当所述第二膜层的热量传递给所述第三膜层时,那么所述第二膜层吸收到的热量就可以较迅速地传递到所述第三膜层上,且在传热的过程中,所述第三膜层也可以将部分的热量直接传递到外界的空气中。例如,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第三膜层,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铜93份~97份、铝2份~4.5份、镍0.1份~0.3份、钒0.2份~1.2份、锰0.1份~0.4份、钛0.1份~0.3份、铬0.1份~0.3份和钒0.1份~0.3份。
上述第三膜层含有铜(Cu)可以使第三膜层的导热性能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当铜的质量份为93份~97份时,所述第三膜层的热传导系数可以达到380W/mK以上,可以较快速地将所述第二膜层上传递而来的热量传走,进而均匀地分散在所述第三膜层整体的结构上,以防止热量在所述第二膜层与所述第三膜层之间的接触位置上积累,造成局部过热现象的产生。而且,所述第三膜层的密度却仅有8.0kg/m3~8.1kg/m3,远远小于纯铜的密度,这样可以有效地减轻所述第三膜层的重量,更利于安装制造,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此外,所述第三膜层含有质量份为2份~4.5份的铝、0.1份~0.3份的镍、0.2份~1.2份的钒、0.1份~0.4份的锰、0.1份~0.3份的钛、0.1份~0.3份的铬以及的钒0.1份~0.3份的钒。相对于纯铜,第三膜层的延展性能、韧性、强度以及耐高温性能均大大得到改善,且不易烧结。
为了使所述第三膜层具有更好地性能,例如,所述第三膜层含有质量份为0.1份~0.3份的镍(Ni),可以提高第三膜层的耐高温性能。又如,第三膜层含有质量份为0.2份~1.2份的钒(V)可以抑制第三膜层晶粒长大,获得较均匀细小的晶粒组织,以减小所述第三膜层的脆性,改善所述第三膜层整体的力学性能,以提高韧性和强度。又如,所述第三膜层含有质量份为0.1份~0.3份的钛(Ti),可以使得所述第三膜层的晶粒微细化,以提高所述第三膜层的延展性能;又如,所述第三膜层还包括质量份为1份~2.5份的硅(Si),当所述第三膜层含有适量的硅时,可以在不影响所述第三膜层导热性能的前提下,有效提升所述第三膜层的硬度与耐磨度。但是,经多次理论分析和实验佐证发现,当第三膜层中硅的质量太多,例如质量百分比超过15份以上时,会使第三膜层的外表分布黑色粒子,且延展性能降低,不利于所述第三膜层的生产成型。
优选的,所述第三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铜94份~96份、铝3份~4份、镍0.2份~0.3份、钒0.5份~1份、锰0.2份~0.3份、钛0.2份~0.3份、铬0.2份~0.3份和钒0.2份~0.3份。优选的,所述第三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铜95份、铝3.5份、镍0.3份、钒0.8份、锰0.2份~0.3份、钛0.2份~0.3份、铬0.2份~0.3份和钒0.2份~0.3份。
需要说明的是,当散热片的热量经过前三层,即分别为所述第一膜层,所述第二膜层和所述第三膜层后,会有相对较大一部分热量在传递中散失在空气介质中,此外,由于所述第三膜层的主要原料为铜,其质量较重,因此,基于所述第四膜层散热负担相对较小的情况下,所述第四膜层可以使用散热效果较佳,重量较轻、成本较低的材料,以达到降低成本和重量,以及获得较好散热性能的效果。
例如,一种第四膜层,其具有散热效果较佳,重量较轻和成本较低的优点,如此,当所述第三膜层的热量传递所述第四膜层时,那么所述第四膜层可以将绝大部分的热量散失在空气介质中,以配合所述第一膜层、所述第二膜层和所述第三膜层完成梯度传热的效果,这样,可以针对不同的热量区域,即以与散热片距离的远近来度量,实现热量的梯度传递和散失的效果,解决了传统散热器材料绝缘性差,成本高,质量重,导热和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例如,第四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铜47份~50份、铝49份~52份、镁0.2份~0.7份、铁0.2份~0.7份、锰0.2份~0.5份、钛0.1份~0.3份、铬0.05份~0.1份和钒0.1份~0.3份。
上述第四膜层含有质量份为47份~50份的铜以及49份~52份的铝,可以使得所述第四膜层的热传导系数保持在300W/mK~350W/mK,以保证所述第四膜层可以将由所述第三膜层传递过来的热量快速地散失在空气介质中,进而防止热量在所述第四膜层上堆积,造成局部过热现象产生。相对于现有技术,单纯地采用价格较昂贵且质量较大的铜,上述第四膜层既具有散热效果好,能快速地将热量散失到空气中,又具有质量较轻、便于安装铸造、价格较低廉的优点。同时,相对于现有技术,单纯地采用散热效果较差的铝合金,上述第四膜层具有更佳的传热性能。此外,第四膜层含有质量份为0.2份~0.7份的镁、0.2份~0.7份的铁、0.2份~0.5份的锰、0.1份~0.3份的钛、0.05份~0.1份的铬以及0.1份~0.3的钒,改善了第四膜层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以及耐高温性能。例如,经多次实验佐证和理论分析发现,第四膜层含有质量份为0.2份~0.7份的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赋予第四膜层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优选的,所述第四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铜48份~49份、铝50份~52份、镁0.2份~0.5份、铁0.2份~0.5份、锰0.3份~0.5份、钛0.2份~0.3份、铬0.05份~0.08份和钒0.2份~0.3份。优选的,所述第四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铜48份、铝51份、镁0.3份、铁0.3份、锰0.4份、钛0.4份、铬0.08份和钒0.3份。
为了进一步减轻所述第四膜层的重量,且获得较好的散热效果,例如,本发明还提供一辅助第四膜层,所述辅助第四膜层设置于所述第四膜层远离所述第三膜层一侧面。
例如,辅助第四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铝88份~93份、硅5.5份~10.5份、镁0.3份~0.7份、铜0.05份~0.3份、铁0.2份~0.8份、锰0.2份~0.5份、钛0.05份~0.3份、铬0.05份~0.1份以及钒0.05份~0.3份。上述辅助第四膜层含有质量份为88份~93份的铝,可以使得辅助第四膜层的热传导系数保持在200W/mK~220W/mK,散热效果较佳,可以满足将剩余热量传递到空气介质中的需要,同时,其质量更轻,更利于运输。此外,辅助第四膜层含有质量份为5.5份~10.5份的硅、0.3份~0.7份的镁、0.05份~0.3份的铜、0.2份~0.8份的铁、0.2份~0.5份的锰、0.05份~0.3份的钛、0.05份~0.1份的铬以及0.05份~0.3份的钒,可以极大地改善辅助第四膜层的散热性能。例如,辅助第四膜层含有质量份为5.5份~10.5份的硅和0.05份~0.3份的铜,可以确保辅助第四膜层具有良好机械性能和质量较轻的优点,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改善辅助第四膜层的散热性能。又如,辅助第四膜层还包括质量份为0.3份~0.6份的铅(Pb),当辅助第四膜层含有0.3份~0.6份的铅可以改善辅助第四膜层的抗拉强度,这样,可以防止当将辅助第四膜层被铸造冲压成片状或膜状的结构时,受到过大的冲压拉扯应力而断裂。又如,辅助第四膜层还包括质量份为0.02份~0.04份的铌(Nb)。
需要说明的是,因散热片的热量经过前四层,即所述第一膜层、所述第二膜层、所述第三膜层和所述第四膜层后,极大一部分的热量已散失到外界的空气中。因此,基于所述第五膜层的散热负担相对较小,及本身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热膨胀系数较大产生的影响极小的情况下,所述第三膜层可以使用当今市场最常用的塑料材料,以达到降低成本和重量,以及获得较好表面保护性能。
例如,一种第五膜层,其具有表面保护性能好,重量较轻、成本较低优点,如此,当所述第五膜层位于所述新型散热材料的最外层时,可以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较好的表面保护性能,较轻的重量和较低的成本。例如,第五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所述第五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石墨20份~40份,碳纤维20份~30份,聚酰胺40份~60份,水溶性硅酸盐10份~20份,六方氮化硼1份~8份,双马来酰亚胺2份~5份,硅烷偶联剂0.5份~2份,抗氧剂0.25份~1份。上述水溶性硅酸盐与石墨及碳纤维混合时,在高温条件下可以与聚酰胺的发生共聚反应,形成散热通道,从而提高散热性能,且较蓬空的结构,质量更轻。此外,由于添加了碳纤维,其表面保护性能和机械性能更好,例如,更抗氧化,更耐酸碱,更耐腐蚀。
优选的,所述第五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石墨30份~35份,碳纤维25份~30份,聚酰胺45份~50份,水溶性硅酸盐15份~20份,六方氮化硼4份~6份,双马来酰亚胺3份~4份,硅烷偶联剂1份~1.5份,抗氧剂0.5份~1份。优选的,所述第五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石墨35份,碳纤维28份,聚酰胺45份,水溶性硅酸盐18份,六方氮化硼5份,双马来酰亚胺3.5份,硅烷偶联剂1.8份,抗氧剂0.7份。
为了更好地使得所述第一膜层、所述第二膜层、所述第三膜层、所述第四膜层及所述第五膜层的导热和散热途径更加优化,因此,综合考虑成本,重量,导热和散热效果,以及表面保护性能的情况下,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所述第二膜层、所述第三膜层、所述第四膜层及所述第五膜层厚度比为1~1.5:8~12:5~7:6~10:2~2.5,如此,可以使得所述第一膜层、所述第二膜层、所述第三膜层、所述第四膜层及所述第五膜层的导热和散热途径更加优化。
为了使得所述新型散热材料的各层结构,即所述第一膜层、所述第二膜层、所述第三膜层、所述第四膜层和所述第五膜层更好地固定在一起,以提高结构稳定性能,例如,所述第一膜层、所述第二膜层、所述第三膜层、所述第四膜层和所述第五膜层的两两相邻界面之间均设置有嵌齿及嵌槽,当相邻两层结构贴合时,嵌齿嵌置于嵌槽内,这样可以使得所述新型散热材料的各层结构,即所述第一膜层、所述第二膜层、所述第三膜层、所述第四膜层和所述第五膜层更好地固定在一起,以提高结构稳定性能。又如,所述第一膜层、所述第二膜层、所述第三膜层、所述第四膜层和所述第五膜层的两两相邻界面之间均设置有卡扣及卡槽,当相邻两层结构贴合时,卡扣嵌置于卡槽内,这样可以使得所述新型散热材料的各层结构,即所述第一膜层、所述第二膜层、所述第三膜层、所述第四膜层和所述第五膜层更好地固定在一起,以进一步提高结构稳定性能。
为了进一步使得所述第一膜层、所述第二膜层、所述第三膜层、所述第四膜层和所述第五膜层固定在一起,以进一步提高结构稳定性,且减小对所述新型散热材料导热和传热性能的影响。
例如,第一膜层与第二膜层之间设置第一填充粘合层,第二膜层与第三膜层之间设置第二填充粘合层,第三膜层与第四膜层之间设置有第三填充粘合层,第四膜层与第五膜层之间设置第四填充粘合层。可以理解,第一膜层、第二膜层、第二膜层、第三膜层、第四膜层和第五膜层的两两相邻界面之间存在着结构微小且数量较多的缝隙,其原因主要在于,由于上述各层材料的贴合面不够紧密,而通过设置第一填充粘合层、第二填充粘合层、第三填充粘合层和第四填充粘合层可以较好地填充这些缝隙,同时也起到粘合的作用。
例如,所述第一填充粘合层,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纳米氧化铝颗粒300份~1000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5份~30份,乙烯基硅油10份~50份,二甲基硅油10份~100份和MQ硅树脂1份~20份。优选的,所述第一填充粘合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纳米氧化铝颗粒800份~1000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20份~30份,乙烯基硅油40份~50份,二甲基硅油80份~100份和MQ硅树脂15份~20份。优选的,所述第一填充粘合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纳米氧化铝颗粒900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25份,乙烯基硅油45份,二甲基硅油85份和MQ硅树脂20份。
例如,所述第二填充粘合层,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纳米氧化铝颗粒200份~800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0份~40份,乙烯基硅油10份~50份,二甲基硅油10份~100份和MQ硅树脂1份~20份;
优选的,所述第二填充粘合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纳米氧化铝颗粒500份~700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20份~30份,乙烯基硅油30份~40份,二甲基硅油50份~80份和MQ硅树脂10份~15份。
优选的,所述第二填充粘合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纳米氧化铝颗粒600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5份,乙烯基硅油35份,二甲基硅油65份和MQ硅树脂15份。
例如,所述第三填充粘合层,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纳米氧化铝颗粒200份~700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0份~40份,乙烯基硅油10份~50份,二甲基硅油10份~100份和MQ硅树脂1份~20份。
优选的,所述第三填充粘合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纳米氧化铝颗粒200份~600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20份~40份,乙烯基硅油20份~50份,二甲基硅油30份~100份和MQ硅树脂5份~10份。
优选的,所述第三填充粘合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纳米氧化铝颗粒500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25份,乙烯基硅油25份,二甲基硅油30份和MQ硅树脂8份。
例如,所述第四填充粘合层,其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纳米氧化铝颗粒150份~700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5份~45份,乙烯基硅油10份~50份,二甲基硅油10份~100份和MQ硅树脂1份~20份。
优选的,所述第四填充粘合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纳米氧化铝颗粒150份~450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5份~25份,乙烯基硅油10份~25份,二甲基硅油80份~100份和MQ硅树脂1份~10份。
优选的,所述第四填充粘合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纳米氧化铝颗粒250份,甲基乙烯基硅橡胶18份,乙烯基硅油20份,二甲基硅油95份和MQ硅树脂5份。
上述第一填充粘合层、第二填充粘合层、第三填充粘合层和第四填充粘合层均以有机硅树脂为基体材料,并添加具有较好导热效果的纳米氧化铝颗粒。通过在有机硅树脂基体内加入导热粉体纳米氧化铝,从而可以制备出粘接力较强,导热系数高填充粘合材料,进而可以更好地使得所述第一膜层、所述第二膜层、所述第三膜层、所述第四膜层和所述第五膜层固定在一起,以进一步提高结构稳定性。
需要强调的是,第一填充粘合层、第二填充粘合层、第三填充粘合层和第四填充粘合层中纳米氧化铝颗粒的含量依次递减,是因为热量负荷亦是从第一膜层、第二膜层、第三膜层、第四膜层至所述第五膜层依次递减,这样,可以更好地取到梯度导热和散热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粘持所述第一膜层、所述第二膜层、所述第三膜层、所述第四膜层和所述第五膜层,同时避免增加过大的厚度,且减少对导热和散热性能的影响,例如,所述第一填充粘合层、所述第二填充粘合层、所述第三填充粘合层和第四填充粘合层的厚度比为1~1.5:2~2.5:3~3.5:4~4.5,又如,所述第一填充粘合层与所述第一膜层的厚度比为1:50~80。
上述新型散热材料通过依次叠加设置第一膜层、第二膜层、第三膜层、第四膜层和第五膜层,可以获得绝缘性好、膨胀系数低、导热系数大、散热效果好和质轻的优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路灯散热器,包括底座(110)、与所述底座(110)连接的第一散热板(120)以及与所述底座(110)连接的第二散热板(13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0)内设有散热通道(118),所述底座(110)在所述散热通道(118)一侧设有所述第一散热板(120),所述底座(110)在所述散热通道(118)另一侧设有所述第二散热板(130),所述底座(110)设有与所述第一散热板(120)对应的第一开口(111),所述底座(110)设有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30)对应的第二开口(112),所述第一散热板(120)与所述第一开口(111)之间设有第一反光面(113),所述第二散热板(130)与所述第二开口(112)之间设有第二反光面(114),所述第一散热板(120)朝向所述第二散热板(130)的一面以及所述第二散热板(130)朝向所述第一散热板(120)的一面均设有多个散热毛刺(140);所述底座(110)在朝向第一反光面(113)一边设有第一导风道(115),底座(110)在朝向第二反光面(114)一边设有第二导风道(116);第一散热板(120)设有第三导风道(121),第二散热板(130)设有第四导风道(131);第一导风道(115)与第三带风道(121)连通,第二导风道(116)与第四导风道(131)连通;第一散热板(120)远离第一导风道(115)一端设有第一出风口(122),第一出风口(122)与第三导风道(121)连通;第二散热板(130)远离第二导风道(116)一端设有第二出风口(132),第二出风口(132)与第四导风道(131)连通;第一出风口(122)与第二出风口(132)均与散热通道(118)连通;第一出风口(122)向远离第一开口(111)方向倾斜,第二出风口(132)向远离第二开口(112)方向倾斜,以利于从第一出风口(122)和第二出风口(132)吹出的风能够向第一散热板(120)或第二散热板(130)毛刺较多的一侧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灯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光面(113)与所述第二反光面(114)均呈圆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灯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毛刺(140)设有多个分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灯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支均呈圆锥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灯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分支呈圆周排列,每个所述分支的轴线均与所述散热毛刺(140)的轴线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灯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0)在所述第一导风道(115)和所述第二导风道(116)处均设有多个挡片(11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灯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光面(113)与所述第二反光面(114)均呈直板形。
CN201510206129.2A 2015-04-27 2015-04-27 路灯散热器 Active CN1047639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06129.2A CN104763989B (zh) 2015-04-27 2015-04-27 路灯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06129.2A CN104763989B (zh) 2015-04-27 2015-04-27 路灯散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63989A CN104763989A (zh) 2015-07-08
CN104763989B true CN104763989B (zh) 2017-12-19

Family

ID=53645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06129.2A Active CN104763989B (zh) 2015-04-27 2015-04-27 路灯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639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0910A (zh) * 2015-08-07 2015-11-25 苏州晶雷光电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的高效散热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36044B2 (en) * 2006-05-26 2010-06-15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Indirect lighting device for light guide illumination
CN201748238U (zh) * 2010-08-31 2011-02-16 史杰 一种利用风扇强化散热的led灯具结构
JP5919550B2 (ja) * 2011-10-03 2016-05-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Led照明器具
CN103256582B (zh) * 2013-05-22 2015-04-22 北京铨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Led灯泡的气体热对流散热结构
CN204100043U (zh) * 2014-09-22 2015-01-14 苏州承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Led路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63989A (zh) 2015-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08868B (zh) 散热材料以及led灯具
CN104763992B (zh) 散热器
CN104710912B (zh) 散热片
CN104696832B (zh) Led路灯
CN104691042B (zh) 散热材料
CN104763901B (zh) Led日光灯
CN105949753B (zh) 复合材料
CN104864286B (zh) Led灯
CN104696759B (zh) Led灯具
CN104763989B (zh) 路灯散热器
CN106587970A (zh) 一种辐射散热的led陶瓷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13054B (zh) 复合散热结构
CN104696763A (zh) Led照明灯具
CN104763957B (zh) 通风型led路灯
CN106634654A (zh) 一种辐射散热的led用胶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76338B (zh) 照明装置
CN104696762A (zh) Led灯具
CN104848186B (zh) 散热器
CN104696760B (zh) 灯具
CN104763909A (zh) Led灯
TW201313112A (zh) 一種複合熱介面材料
CN104896336B (zh) Led灯管
CN105882041B (zh) 用于led散热器的复合材料
CN104696767B (zh) Led灯
CN104896338B (zh) 照明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