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54211B -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54211B CN104754211B CN201410830274.3A CN201410830274A CN104754211B CN 104754211 B CN104754211 B CN 104754211B CN 201410830274 A CN201410830274 A CN 201410830274A CN 104754211 B CN104754211 B CN 10475421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region
- body region
- image
- combination proces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40—Extraction of image or video features
- G06V10/42—Global feature extraction by analysis of the whole pattern, e.g. using frequency domain transformations or autocorrel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10/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generation 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2210/16—Clo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提供摄像图像中的被摄体的体型成为目标体型的图像。根据摄影装置(1),控制部(11)将摄影图像中的被摄体分割为多个分区区域,并对多个分区区域各自的尺寸进行修正,以使得分割出的多个分区区域各自的纵宽与横宽的比率、以及各分区区域间的尺寸的比率分别成为预先决定的目标比率,将修正了的多个分区区域结合而制作分区优化图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为了使肌肤看起来更美而对摄影图像的脸区域实施图像处理的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对所摄像的图像中包含的脸的光泽度(degree ofshine)进行检测并修正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44132号公报
但是,以往,即使将摄影图像中的被摄体的脸修正,体型也不会改变,无法得到被摄体的体型为目标体型、例如模特那样的理想体型的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使得能够提供摄像图像中的被摄体的体型成为目标体型的图像。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区域分割部,将摄影图像中的被摄体分割为多个分区区域;修正部,对上述多个分区区域的各自的尺寸进行修正,以使得分割出的上述多个分区区域的各自的纵宽与横宽的比率、以及各分区区域间的尺寸的比率分别成为预先决定的目标比率;以及
结合部,将修正后的上述多个分区区域结合。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摄像图像中的被摄体的体型成为目标体型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影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A是表示图1的目标比率存储部的数据保存例的图。
图2B是表示图1的目标比率存储部的数据保存例的图。
图3是表示由图1的控制部执行的分区优化图像制作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在图3的步骤S2中执行的区域分割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脸区域的下端、上半身区域和下半身区域的阈值范围、上半身区域和下半身区域的边界位置的图。
图6是表示在图3的步骤S3中执行的分区优化处理的流程图。
图7A是用于说明分区之间的结合的图。
图7B是用于说明分区之间的结合的图。
图7C是用于说明分区之间的结合的图。
图7D是用于说明分区之间的结合的图。
图8是表示将被摄体的各分区区域优化后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符号说明
1 摄影装置
11 控制部
12 操作部
13 显示部
14 摄像部
15 存储部
151 程序存储部
152 目标比率存储部
16 通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不限于图示例。
[摄影装置1的结构]
图1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摄影装置1的主控制结构的框图。
如图1所示,摄影装置1具备控制部11、操作部12、显示部13、摄像部14、存储部15、通信部16等而构成。如图1所示,操作部12、显示部13、摄像部14、存储部15、通信部16连接于控制部11。
控制部11具备执行存储部15所存储的各种程序来进行规定的运算及各部的控制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和成为程序执行时的作业区域的存储器(均省略图示)。控制部11通过与存储部15的程序存储部151所存储的程序之间的协同动作,作为区域分割单元、修正单元、结合单元、处理级别计算单元、合成单元、插补单元而发挥功能。
操作部12具备电源开关、快门键、各种功能键、各种模式键等而构成,将与其各键操作相应的操作信号向控制部11输出。各种模式键中,包含用于指示向执行后述的分区优化图像制作处理的模特模式转移的模特模式键。模特模式是以模特那样的理想体型为目标来修正摄影图像中的被摄体的各分区区域的模式。
显示部13由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EL显示面板等显示面板构成,按照来自控制部11的指示,显示操作画面或用于显示想要摄影的图像的实时取景画面等各种画面。
摄像部14具备光学透镜组件、由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等图像传感器等构成的摄像元件、A/D变换电路等而构成,将通过了光学系统的光学像变换为二维图像信号,取得摄影图像的图像数据。
存储部15由HDD(Hard Disk Drive)、非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等构成。存储部15中,如图1所示,设有程序存储部151、目标比率存储部152。
程序存储部151中,存储有由控制部11执行的各种程序以及这些程序的执行所需的数据等。
目标比率存储部152中,存储有表示作为目标的体型(这里,是模特那样的理想的平衡的体型)的每个分区区域的纵宽与横宽的比率、以及分区区域间的尺寸的比率的信息。例如,目标比率存储部152中,如图2A所示,存储有在将人物分割为脸区域、上半身区域、下半身区域这3个分区区域且设脸区域的纵宽为1时的理想的脸区域的横宽、理想的上半身区域的纵宽和横宽、理想的下半身区域的纵宽和横宽的比率。此外,例如,目标比率存储部152中,如图2B所示,存储有在将人物分割为脸区域和体区域这2个分区区域并设脸区域的纵宽为1时的理想的脸区域的横宽、理想的上半身区域的纵宽和横宽、理想的下半身区域的纵宽和横宽的比率。
这里,本实施方式中,脸区域的横宽是指脸的中心位置处的横宽,上半身的横宽是指肩宽,下半身的横宽是指与上半身的边界位置的宽度,体区域的横宽是指肩宽。此外,纵宽是指提取出的各分区区域的纵向的中心线的长度。
通信部16与外部设备通信连接,进行数据收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可以是利用例如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Bluetooth(注册商标)等的无线连接,也可以是使用例如USB(Universal Serial Bus)线缆等的有线连接,其通信方式没有特别限定。
[摄影装置1的动作]
接着,对摄影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3表示在摄影装置1中执行的分区优化图像制作处理的流程图。当操作部12的模特模式键被按下时,通过控制部11与程序存储部151所存储的程序之间的协同动作来执行分区优化图像制作处理。
控制部11首先按照操作部12的操作进行摄影(步骤S1)。即,随着操作部12的快门键的按下,使通过摄像部14取入的被摄体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器的摄影图像存储区域。
接着,控制部11对通过摄影而取得的摄影图像执行区域分割处理(步骤S2)。
图4表示在图3的步骤S2中执行的区域分割处理的流程图。区域分割处理通过控制部11和程序存储部151所存储的程序之间的协同动作而被执行。
在区域分割处理中,控制部11首先对通过摄影而取得的摄影图像执行脸识别处理(步骤S201)。例如,使用基于人的眼、鼻、口等脸的分区的特征的公知图像处理技术,根据摄影图像进行脸的识别。
接着,控制部11根据脸识别处理的结果,判断是否根据摄影图像识别出了脸(步骤S202)。在判断为没有根据摄影图像识别出脸的情况下(步骤S202的否),控制部11使显示部13显示报错消息(步骤S203),返回图3的步骤S1的处理。
在步骤S203中,控制部11例如将“没能识别出脸。请以人物为被摄体再次摄影”等报错消息显示在显示部13上。
在步骤S202中,在判断为从摄影图像中识别出了脸的情况下(步骤S202的是),控制部11确定并提取摄影图像中的脸区域(步骤S204)。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将识别出的脸区域的下端的切线B1以上确定为脸区域。
接着,控制部11对摄影图像进行体区域识别处理(步骤S205)。体区域的识别是公知的技术,可使用公知的任意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例如,对摄影图像的被识别出的脸区域之下的区域进行边缘检测等,根据相对于所得到的轮廓的形状、脸区域的纵向长度的比率等,进行全身的体区域的识别。
接着,控制部11根据体区域识别处理的处理结果,判断是否识别出了体区域(步骤206)。在判断为没有从摄影图像中识别出体区域的情况下(步骤S206的否),控制部11使显示部13显示报错消息(步骤S207),返回图3的步骤S1的处理。
在步骤S207中,控制部11例如将“没能识别出身体(全身)。请将全身放入再次摄影”等报错消息显示在显示部13上。
在判断为从摄影图像中能够识别出体区域的情况下(步骤S206的是),控制部11设定被推定为包含上半身区域与下半身区域的边界位置B2的阈值范围TH(步骤S208)。通常,设脸的长度(纵宽)为1(基准)的上半身的长度(纵宽)的比率因人而异,例如是1.8~2.8左右。因此,根据包含该通常的上半身与下半身的边界位置的范围,设定被推定为包含上半身与下半身的边界位置的阈值范围TH。例如,如图5所示,将在纵向上距体区域的上端为脸的长度的1.8倍~2.8的距离内的范围设定为阈值范围TH。
接着,控制部11在所设定的阈值范围TH内进行边缘检测,进行将体区域上下分割的衣服的边界线的检测(步骤S209)。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上下的衣服的边界线的位置设为摄影图像中的体区域的上半身区域与下半身区域的边界位置B2。以衣服为界来分割上半身区域和下半身区域是因为,在后述的分区优化处理中按每个分区区域进行处理时,不使相同的衣服被分割为不同的分区区域。例如,边缘检测的结果是在阈值范围TH内边缘沿身体的大致左右方向排列的情况下,检测出将该边缘相连的线作为将体区域上下分割的衣服的边界线。另外,例如,在被摄体穿着连衣裙等上下相连的衣服的情况下,检测不出边界线。
步骤S209的处理的结果是检测出边界位置B2的情况下(步骤S210的是),控制部11将检测出的边界位置B2之上设定为上半身区域并提取,将检测出的边界位置B2之下设定为下半身区域并提取(步骤S211),转移到图3的步骤S3的处理。即,被摄体被分割为脸区域、上半身区域以及下半身区域这3个分区区域。另外,上半身区域的上端是上述的切线B1的位置。
另一方面,步骤S209的处理的结果是没能检测出边界位置B2的情况下(步骤S210的否),控制部11将体区域作为整体来提取(步骤S212),转移到图3的步骤S3的处理。即,被摄体被分割为脸区域和体区域这2个分区区域。另外,上半身区域的上端是上述的切线B1的位置。
在图3的步骤S3中,控制部11执行分区优化处理(步骤S3)。
图6表示在图3的步骤S3中执行的分区优化处理的流程图。分区优化处理通过控制部11与程序存储部151所存储的程序之间的协同动作来执行。
在分区优化处理中,控制部11首先在脸区域、上半身区域以及下半身区域(或体区域)的各分区区域中计算纵宽和横宽(步骤S301)。如上述那样,脸区域的横宽设为脸的中心位置的横宽,上半身的横宽设为肩宽,下半身的横宽设为与上半身之间的边界位置的宽度,体区域的横宽设为肩宽。此外,纵宽设为所提取出的各分区区域的纵向的中心线的长度。
接着,控制部11将存储部15的目标比率存储部152所存储的、设脸的纵宽为1时的各分区区域的纵宽与横宽的目标比率读出,为了使各分区区域的纵宽与横宽的比率以及各分区之间的尺寸的比率成为目标比率,对各分区区域的尺寸进行修正(步骤S302)。具体而言,将各分区区域的纵宽和/或横宽根据目标比率进行放大或缩小。
接着,控制部11判断是否分割了上半身区域和下半身区域(步骤S303)。在判断为没有分割上半身区域和下半身区域的情况下(步骤S303的否),控制部11转移到步骤S305的处理。
在判断为分割了上半身区域和下半身区域的情况下(步骤S303的是),控制部11将上半身区域和下半身区域结合(步骤S304),转移到步骤S305的处理。
在步骤S304中,控制部11将上半身区域的下端和下半身区域的上端结合,如图7A所示,在将上半身区域和下半身区域结合了的区域中,将距上半身区域和下半身区域的结合部位(边界位置B2)的基准位置的距离在上下的规定范围内的区域设定为结合处理区域R1(第一结合处理区域),如图7B所示,对结合处理区域R1的轮廓形状进行修正,以使得所设定的结合处理区域R1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C1(这里大致与B2一致)的长度成为结合处理区域R1的上端的长度B3与结合处理区域R1的下端的长度B4的平均值。这里,上半身区域与下半身区域的结合部位(边界位置B2)的基准位置例如是成为边界位置B2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的位置。边界位置B2是完全水平方向的直线等、在上下方向上没有偏离的情况下,边界位置B2本身成为基准位置。
另外,图7A~D中,为了容易理解地表示结合处理区域R1、R2的设定而对包含结合处理区域R1、R2的矩形附加符号R1、R2来表示,而实际的结合处理区域R1、R2是由矩形划分的区域中的被摄体区域的范围内,不包括被摄体区域外。
具体而言,如图7B所示,控制部11将结合处理区域R1的中央部C1的横向长度设为结合处理区域R1的上端的长度B3与下端的长度B4的平均值,以中央部C1的左右两端的各端为基点,以从基点起朝向结合处理区域R1的左右同侧(与基点相同的侧)的上端以及结合处理区域R1的左右同侧(与基点相同的侧)的下端描绘二次曲线的方式,对结合处理区域R1的左右两侧的轮廓形状进行修正。修正为使得中央部C1的两端也变得顺畅。
另外,这里,作为优选的形态是进行修正以使得中央部C1的长度成为B3与B4的平均值,但不限定于此,中央部C1的长度成为B3的长度与B4的长度之间的值即可。
接着,控制部11将脸区域和上半身区域(或体区域)结合(步骤S305)。
例如,如图7A所示,控制部11将脸区域的下端和上半身区域(或体区域)的上端结合,在将脸区域和上半身区域或体区域结合了的区域中,将距脸区域与上半身区域(体区域)的结合部位(边界位置B1)的基准位置的距离在上下的规定范围内(上为从基准位置到颈的根部的长度的幅度范围、下为从基准位置起与上相同的长度的幅度范围内)的区域设定为结合处理区域R2(第二结合处理区域),如图7C所示,对结合处理区域R2的轮廓形状进行修正,以使得所设定的结合处理区域R2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C2(与边界位置B1一致)的长度成为结合处理区域R2的上端的长度B5与结合处理区域R2的下端的长度B6的平均值。这里,由于边界位置B1是完全水平方向的直线等,在上下方向上没有偏离,所以边界位置B2本身成为基准位置。
具体而言,控制部11将结合处理区域R2的中央部C2的横向长度设为结合处理区域R2的上端的长度B5与下端的长度B6的平均值,以中央部C2的左右两端的各端为基点,以从基点起朝向脸区域的左右的相同侧(与基点相同的侧)的颈的根部以及结合处理区域R2的左右的相同侧(与基点相同的侧)的下端描绘二次曲线的方式,对结合处理区域R2的左右两侧的轮廓形状进行修正。修正为使得中央部C2的两端也变得顺畅。
另外,这里,作为优选的形态是进行修正以使得中央部C2的长度成为B5与B6的平均值,但不限定于此,中央部C2的长度成为B5的长度与B6的长度之间的值即可。
此外,作为步骤S305的其他例,如图7D所示,也可以保持脸区域不变,仅对结合处理区域R2的上半身区域(或体区域)的轮廓进行修正。例如,控制部11以从脸区域的下边C3的左右两端起分别朝向结合处理区域R2的左右同侧的下端描绘二次曲线的方式,对结合处理区域R2的左右两侧的轮廓形状进行修正。即,通常人体的颈和头部的结合是大致直线的,而颈与躯干部的结合则是遍及躯干肩部而描绘2次曲线地流畅地结合,这样,由于不对脸区域的颈部分施加基于2次曲线的修正,所以能够更自然地将脸区域和上半身区域结合。
图8表示将图5所示的被摄体的各分区区域的纵横比以及分区之间的比率进行了优化而得到的图像的一例。
接着,控制部11在摄影图像的背景图像中合成将脸区域、上半身区域以及下半身区域(或体区域)结合后的人物图像(步骤S306)。将该分区优化后的合成图像称作分区优化图像。
接着,控制部11判断在合成图像中的背景图像与人物图像之间是否存在空白区域(步骤S307)。这里,在存在变得比原始的摄影图像中的人物图像小的分区区域的情况下,在合成图像中的该分区区域与背景图像之间会存在空白区域。在判断为存在空白区域的情况下(步骤S307的是),控制部11将空白区域利用背景图像中的空白区域的附近像素(例如,空白区域的邻接像素)的像素值进行插补(步骤S308),转移到图3的步骤S4。在判断为不存在空白区域的情况下(步骤S307的否),控制部11转移到图3的步骤S4。
在图3的步骤S4中,控制部11计算分区优化处理中的处理级别(步骤S4)。
处理级别是表示为了使各分区成为目标比率而进行了何种程度的扩大或缩小处理、即各分区相对于目标比率而言偏离多少的值。例如,根据目标比率存储部152所存储的目标比率,计算当设各分区区域的目标纵宽的长度(设脸区域的纵宽的长度为1时的各分区区域的目标纵宽的长度)为1时的各分区区域的纵宽的长度,并计算所计算出的值与1(各分区区域的目标纵宽)之间的差分(绝对值)。对于各分区区域的横宽也同样,计算当设各分区区域的目标横宽的长度(设脸区域的纵宽的长度为1时的各分区的目标横宽的长度)为1时的各分区的横宽的长度,并计算所计算出的各值与1(各分区的目标横宽)之间的差分。并且,将各分区的纵宽和横宽与目标之间的差分进行合计,根据该合计值计算处理级别。
例如,在将各分区的理想纵宽设为1时,在将脸区域、上半身区域、下半身区域各自的纵宽用1、0.8、1.3表示的情况下,与理想之间的差分值分别为0、0.2、0.3,合计为0.5。此外,在将各分区的理想横宽设为1时,在将脸区域、上半身区域、下半身区域各自的横宽用1.1、1.0、0.9表示的情况下,与理想之间的差分值分别为0.1、0、0.1,合计为0.2。纵宽与横宽的差分值合计为0.7。将对该差分值例如乘以10而得到的值作为处理级别算出。
当处理级别的计算结束,控制部11将制作出的分区优化图像以及处理级别显示在显示部13上(步骤S5),结束分区优化图像制作处理。
如上述那样,分区优化图像是这样的图像,即:将由摄影得到的被摄体的摄影图像分割为脸区域、上半身区域以及下半身区域(或者脸区域以及体区域)的各分区区域,为了使各分区区域的纵横比以及各分区间的尺寸的比率成为理想的目标比率而将各分区区域放大或缩小来进行了修正的图像。因而,能够提供被摄体的体型成为理想的平衡的体型的图像,从而用户能够看到理想地变化后的体型的被摄体而感受到乐趣。此外,由于与分区优化图像一并显示处理级别,所以能够得知被摄体与目标体型有多接近(或相差多远),能够使用户感受到乐趣。
[变形例1]
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将摄影图像中的被摄体的体型修正为理想体型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通过投影仪向成形为人型的屏幕投影人物图像的数字标牌(digital signage)装置中制作向屏幕投影的人物图像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这里,在数字标牌装置中,虽然如上述那样将屏幕成形为人型,但在将摄影的被摄体的图像向屏幕投影的情况下,根据该被摄体的体型的不同,存在与屏幕的形状不相适应的问题。
因此,例如可以是,对摄影装置1设置用于制作向数字标牌装置投影的图像的标牌模式等,并且在操作部12设置标牌模式键,在通过操作部12指示了向标牌模式的转移的情况下,控制部11执行投影用图像制作处理。
投影用图像制作处理的流程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分区优化处理相同。但是,在存储部15的目标比率存储部152中,需要预先存储表示投影中使用的屏幕的每个分区区域的纵宽、横宽的比率以及分区间的尺寸的比率的信息,作为各分区区域的目标比率。并且,在投影用图像制作处理中,在图6的步骤S302中,将摄影图像的被摄体的各分区区域的纵宽、横宽的比率以及分区区域间的尺寸的比率修正为屏幕的各分区区域的比率。
另外,屏幕的各分区区域的纵宽和横宽的比率以及分区间的尺寸的比率能够通过以下这样求出,即:例如,在从背面向用于投影的屏幕投射光或投影了屏幕识别用图像(例如,规定色或渐变的图像)的状态下用摄像部14对屏幕进行摄影,通过控制部11的图像处理从得到的摄影图像中识别屏幕的形状,根据识别到的形状,计算(计测)屏幕的各分区区域的纵宽、横宽并置换为以脸区域的纵宽为1的比率。另外,识别出的屏幕的体区域的形状分为上半身和下半身这2个的情况下,体区域为1个的情况下的纵横比根据上半身区域和下半身区域的纵宽与横宽的计算值(计测值)来推定。此外,可以是,屏幕的体区域没有上半身、下半身的区间的情况下,将该情况预先存储在存储部15中,在区域分割处理中不将摄影图像的被摄体的体区域分割为上半身区域和下半身区域,而是作为1个体区域进行分区优化处理。
[变形例2]
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对摄影图像进行解析而识别摄影图像的被摄体的脸区域、体区域以及上半身区域和下半身区域的边界位置,将摄影图像的被摄体分割为脸区域、上半身区域以及下半身区域(或脸区域以及体区域),但例如也可以做成操作部12具备对显示部13的显示面板上的操作进行检测的触摸面板的结构,当半按快门时将通过摄像部14取入的摄影图像以及与脸区域、上半身区域、下半身区域这3个分区区域对应的框(或与脸区域以及体区域这2个分区区域对应的框)显示在显示部13上,用户在触摸面板上对该框进行操作而指定各区域的边界。并且,控制部11可以根据在触摸面板上指定的各分区区域的边界,将摄影图像分割为各分区区域。这样,能够在用户所希望的位置进行区域分割。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摄影装置1,控制部11将摄影图像中的被摄体分割为多个分区区域,并对多个分区区域各自的尺寸进行修正,以使得分割出的多个分区区域各自的纵宽与横宽的比率、以及各分区区域间的尺寸的比率分别成为预先决定的目标比率,并将修正后的多个分区区域结合而制作分区优化图像。
因而,能够提供摄像图像中的被摄体的体型成为目标体型的图像。用户能够看到变化成目标体型的被摄体而感受到乐趣。
例如,控制部11从摄影图像中识别被摄体的脸区域和体区域,从识别出的体区域的预先决定的范围内检测到将体区域上下分割的衣服的边界线的情况下,将体区域的该边界线之上的区域识别为上半身区域,将之下的区域识别为下半身区域,从而将摄影图像中的被摄体分割为脸区域、上半身区域以及下半身区域。此外,例如,控制部11在没有从识别出的体区域的预先决定的范围内检测到衣服的边界线的情况下,将摄影图像中的被摄体分割为脸区域和体区域。因而,能够防止相同衣服被分割为不同分区而成为不自然的图像的情况。
此外,例如,控制部11根据操作部12的指定操作,将摄影图像中的被摄体分割为脸区域、上半身区域以及下半身区域这3个分区区域或者脸区域以及体区域这2个分区区域。因而,能够在用户所希望的位置进行区域分割。
此外,例如,控制部11将上半身区域和下半身区域结合,在结合上半身区域和下半身区域后的区域中,将距上半身区域与下半身区域的结合部位的基准位置的距离在上下规定范围内的第一结合处理区域的中央部的横向长度设为基于第一结合处理区域的上端的长度和下端的长度来决定的规定值、例如平均值,以从中央部的左右两端起分别朝向第一结合处理区域的左右同侧的上端以及第一结合处理区域的左右同侧的下端描绘二次曲线的方式,对第一结合处理区域的左右两侧的轮廓形状进行修正。因而,在上半身区域与下半身区域的结合部位能够尺寸不偏离地顺畅地结合。
此外,例如,控制部11将脸区域与上半身区域或体区域结合,在结合脸区域与上半身区域或体区域后的区域中,将距脸区域与上半身区域或体区域之间的结合部位的基准位置的距离在上下规定范围内的第二结合处理区域的中央部的横向长度设为基于第二结合处理区域的上端的长度与下端的长度来决定的规定值、例如平均值,以从中央部的左右两端起分别朝向脸区域的左右同侧的颈的根部以及第二结合处理区域的左右同侧的下端描绘二次曲线的方式,对第二结合处理区域的左右两侧的轮廓形状进行修正。因而,在脸区域与上半身区域或体区域之间的结合部位能够尺寸不偏离地顺畅地结合。
此外,例如,控制部11将脸区域与上半身区域或体区域结合,在结合脸区域与上半身区域或体区域后的区域中,将距脸区域与上半身区域或体区域之间的结合部位的基准位置的距离在上下规定范围内的区域设定为第二结合处理区域,以从脸区域的下边的左右端部起朝向第二结合处理区域的下边的左右同侧的下端描绘二次曲线的方式,对第二结合处理区域的左右两侧的轮廓形状进行修正,这样,能够更自然地将脸区域与上半身区域或体区域结合。
此外,通过将结合了修正后的多个分区区域的被摄体图像输出,从而用户能够阅览成为目标体型的被摄体图像。
此外,通过根据分割后的多个分区区域各自的纵宽与横宽以及目标比率来计算处理级别并输出,从而用户能够得知被摄体与目标体型有多接近(或相差多远),能够使用户感受到乐趣。
此外,将结合了修正后的多个分区区域的被摄体图像合成到摄影图像的背景图像中,并将合成得到的图像中的背景图像与被摄体图像之间的区域用背景图像中的与被摄体图像接近的像素进行插补,从而在合成的结果是在背景图像与被摄体图像之间出现了空白区域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与背景相近的颜色使该空白区域不醒目。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记述内容是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优选的一例,不限定于此。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模特模式,将目标比率设为模特那样的理想的体型比率,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置中年模式等,将目标比率设为中年那样的微胖的体型比率,将被摄体修正为微胖的体型。这样,用户能够得到将被摄体改变为各种各样的体型的图像,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大的乐趣。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目标比率设为1个,但也可以按摄影图像的年龄、男女分别设置。并且,也可以设置从摄影图像中识别被摄体的年龄、男女的单元,使用与从摄影图像中识别到的被摄体的年龄、男女分别相对应的目标比率来进行分区优化处理。另外,摄影图像的被摄体的年龄、男女的识别能够利用公知的图像处理技术来进行。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对摄影装置1应用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也可以应用于个人电脑、智能手机、便携终端等。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将通过分区优化图像制作处理制作出的分区优化图像显示在显示部13上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将分区优化图像输出的输出单元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打印机等。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摄影图像的被摄体设为人物而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玩偶(character)等。
除此之外,关于构成摄影装置的各装置的细部结构以及细部动作,也可以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适宜变更。
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包含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将其等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区域分割部,将摄影图像中的被摄体分割为多个分区区域;
修正部,对上述多个分区区域的各自的尺寸进行修正,以使得分割出的上述多个分区区域的各自的纵宽与横宽的比率、以及各分区区域间的尺寸的比率分别成为预先决定的目标比率;以及
结合部,对修正后的上述多个分区区域的各轮廓形状进行修正及结合,
上述结合部在修正后的上述多个分区区域的结合部位设定有结合处理区域,以朝向上述结合处理区域的左右同侧的上端以及上述结合处理区域的左右同侧的下端描绘二次曲线的方式,对上述结合处理区域的左右两侧的轮廓形状进行修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区域分割部,从上述摄影图像中识别上述被摄体的脸区域和体区域,在从识别出的上述体区域的预先决定的范围内检测到将上述体区域上下分割的衣服的边界线的情况下,将上述体区域的上述边界线之上的区域识别为上半身区域,将上述体区域的上述边界线之下的区域识别为下半身区域,从而将上述摄影图像中的被摄体分割为脸区域、上半身区域以及下半身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区域分割部,在没有从识别出的上述体区域的预先决定的范围内检测到将上述体区域上下分割的衣服的边界线的情况下,将上述摄影图像中的被摄体分割为脸区域和体区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显示部,显示上述摄影图像;以及
操作部,用于指定所显示的上述摄影图像中的上述被摄体的脸区域、上半身区域以及下半身区域、或者所显示的上述摄影图像中的上述被摄体的脸区域以及体区域;
上述区域分割部,根据来自上述操作部的指定操作,将上述摄影图像中的被摄体分割为脸区域、上半身区域以及下半身区域这3个分区区域、或者脸区域以及体区域这2个分区区域。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结合部,将上述上半身区域和上述下半身区域结合,在结合了上述上半身区域和上述下半身区域的区域中,将距上述上半身区域与上述下半身区域的结合部位的基准位置的距离在上下规定范围内的区域设定为第一结合处理区域,将上述第一结合处理区域的中央部的横向长度设为基于上述第一结合处理区域的上端的长度和下端的长度而决定的规定值,以从上述中央部的左右两端起分别朝向上述第一结合处理区域的左右同侧的上端以及上述第一结合处理区域的左右同侧的下端描绘二次曲线的方式,对上述第一结合处理区域的左右两侧的轮廓形状进行修正。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结合部,将上述脸区域和上述上半身区域或上述体区域结合,在结合了上述脸区域和上述上半身区域或上述体区域的区域中,将距上述脸区域与上述上半身区域或上述体区域之间的结合部位的基准位置的距离在上下规定范围内的区域设定为第二结合处理区域,将上述第二结合处理区域的中央部的横向长度设为基于上述第二结合处理区域的上端的长度和下端的长度而决定的规定值,以从上述中央部的左右两端起分别朝向上述脸区域的左右同侧的颈的根部以及上述第二结合处理区域的左右同侧的下端描绘二次曲线的方式,对上述第二结合处理区域的左右两侧的轮廓形状进行修正。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规定值是上述上端的长度和上述下端的长度的平均值。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结合部将上述脸区域和上述上半身区域或上述体区域结合,在结合了上述脸区域和上述上半身区域或上述体区域的区域中,将距上述脸区域与上述上半身区域或上述体区域之间的结合部位的基准位置的距离在上下规定范围内的区域设定为第二结合处理区域,以从上述脸区域的下边的左右端部起朝向上述第二结合处理区域的下边的左右同侧的下端描绘二次曲线的方式,对上述第二结合处理区域的左右两侧的轮廓形状进行修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输出部,该输出部输出结合了修正后的上述多个分区区域的被摄体图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处理级别计算部,该处理级别计算部根据分割出的上述多个分区区域的各自的纵宽与横宽以及上述目标比率,计算上述修正部的处理级别,
上述输出部输出上述处理级别。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合成部,将结合了修正后的上述多个分区区域的被摄体图像向上述摄影图像中的背景图像合成;以及
插补部,将合成出的上述图像中的上述背景图像与上述被摄体图像之间的区域,用上述背景图像中的与上述被摄体图像接近的像素进行插补。
12.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包含以下工序:
将摄影图像中的被摄体分割为多个分区区域的工序;
对上述多个分区区域的各自的尺寸进行修正,以使得分割出的上述多个分区区域的各自的纵宽与横宽的比率、以及各分区区域间的尺寸的比率分别成为预先决定的目标比率的工序;以及
对修正后的上述多个分区区域进行修正及结合的工序,
在上述修正及结合的工序中,在修正后的上述多个分区区域的结合部位设定有结合处理区域,以朝向上述结合处理区域的左右同侧的上端以及上述结合处理区域的左右同侧的下端描绘二次曲线的方式,对上述结合处理区域的左右两侧的轮廓形状进行修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268220 | 2013-12-26 | ||
JP2013268220A JP5954310B2 (ja) | 2013-12-26 | 2013-12-26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54211A CN104754211A (zh) | 2015-07-01 |
CN104754211B true CN104754211B (zh) | 2018-09-04 |
Family
ID=53482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83027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54211B (zh) | 2013-12-26 | 2014-12-26 |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42738B2 (zh) |
JP (1) | JP5954310B2 (zh) |
CN (1) | CN10475421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416734B2 (ja) * | 2015-11-02 | 2018-10-31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6608719B2 (ja) * | 2016-02-02 | 2019-11-20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画面差異抽出装置、画面差異抽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05761203B (zh) * | 2016-02-04 | 2019-06-2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9729257B (zh) * | 2017-10-31 | 2020-09-29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拍照提示方法及设备 |
US11410268B2 (en) | 2018-05-31 | 2022-08-09 | Beijing Sensetim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 Image process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electronic devices, and storage media |
CN110555806B (zh) * | 2018-05-31 | 2022-09-27 | 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JP6606242B2 (ja) * | 2018-09-11 | 2019-11-13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6972043B2 (ja) * | 2019-01-11 | 2021-11-24 | 株式会社東芝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12116590B (zh) * | 2020-10-09 | 2024-04-02 | 北方工业大学 | 一种复杂曲面零件超差区域加工边界识别方法 |
US11436865B1 (en) * | 2021-03-19 | 2022-09-06 | Adobe Inc. | Finding similar persons in images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84143A (zh) * | 2006-11-09 | 2008-05-2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器和图像处理方法 |
CN101616236A (zh) * | 2008-06-23 | 2009-12-3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图像调整大小处理装置及图像调整大小处理方法 |
WO2013114673A1 (ja) * | 2012-01-30 | 2013-08-08 | 楽天株式会社 | 衣服画像処理システム、衣服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衣服画像処理装置、衣服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記憶媒体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056726A (ja) * | 2008-08-27 | 2010-03-11 | Seiko Epson Corp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
JP4983962B2 (ja) | 2009-07-23 | 2012-07-25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
JP5411092B2 (ja) * | 2009-09-01 | 2014-02-12 | ノイムジィーク有限会社 | 携帯端末を用いたファッションチェックシステム |
JP5874421B2 (ja) * | 2012-02-08 | 2016-03-02 | 辰巳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遊戯用撮影装置、遊戯用撮影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2191641A (ja) * | 2012-05-14 | 2012-10-04 | Seiko Epson Corp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
US20130329985A1 (en) * | 2012-06-07 | 2013-12-12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Generating a three-dimensional image |
-
2013
- 2013-12-26 JP JP2013268220A patent/JP595431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
- 2014-12-18 US US14/575,073 patent/US934273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12-26 CN CN201410830274.3A patent/CN10475421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84143A (zh) * | 2006-11-09 | 2008-05-2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器和图像处理方法 |
CN101616236A (zh) * | 2008-06-23 | 2009-12-3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图像调整大小处理装置及图像调整大小处理方法 |
WO2013114673A1 (ja) * | 2012-01-30 | 2013-08-08 | 楽天株式会社 | 衣服画像処理システム、衣服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衣服画像処理装置、衣服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記憶媒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954310B2 (ja) | 2016-07-20 |
CN104754211A (zh) | 2015-07-01 |
US20150186741A1 (en) | 2015-07-02 |
US9342738B2 (en) | 2016-05-17 |
JP2015125519A (ja) | 2015-07-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54211B (zh) |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 |
EP3477931B1 (en) |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JP7027537B2 (ja) |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電子機器、ならびに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 |
KR102045695B1 (ko) | 안면 이미지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 | |
CN107977940A (zh) | 背景虚化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
US8331690B2 (en) | Method for creating panorama | |
JP5778967B2 (ja) | 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 |
US20150278996A1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medium for generating color image data | |
US20160163066A1 (en) |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ing apparatus | |
CN108111749A (zh) |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 |
KR101982352B1 (ko) | 실루엣 보정 방법 및 시스템과 실루엣 묘출 방법 및 시스템 | |
CN110945537B (zh) | 训练装置、识别装置、训练方法、识别方法和程序 | |
CN107277479A (zh) | 白平衡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04680482A (zh) | 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7633237A (zh) | 图像背景分割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JP2012221260A (ja) | 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 |
CN107820018A (zh) | 用户拍照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03997593A (zh) | 图像生成装置及图像生成方法 | |
CN110569784A (zh) | 一种人体尺寸测量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06548117A (zh) | 一种人脸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 |
US9323981B2 (en) | Face component extraction apparatus, face component extrac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in which program for face component extraction method is stored | |
KR102468306B1 (ko) | 신체 치수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3037990B (zh) | 辅助拍摄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6203266B (zh) | 图像极值点的提取方法和装置 | |
US20210304426A1 (en) | Writing/drawing-to-digital asset extrac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4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