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43663B - 利用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强化产甲烷的生物电化学反应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强化产甲烷的生物电化学反应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43663B
CN104743663B CN201510124241.1A CN201510124241A CN104743663B CN 104743663 B CN104743663 B CN 104743663B CN 201510124241 A CN201510124241 A CN 201510124241A CN 104743663 B CN104743663 B CN 1047436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ammonia
reaction unit
biological
meth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242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43663A (zh
Inventor
冯华军
王炎锋
梁禹翔
沈东升
殷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12424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436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43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36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436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36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强化产甲烷的生物电化学反应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设有阳离子交换膜的电化学反应槽,阳离子交换膜将电化学反应槽分为设有阳极的第一腔室和设有阴极的第二腔室;还包括氨气吸收室,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分别通过导气管连通至氨气吸收室;第一腔室内还设有生物阳极和生物阴极。利用阳离子交换膜将废水中的NH4 +和H+迁移至第二腔室中,消除高浓度氨氮对厌氧微生物的毒害作用;将第二腔室产生的氢气通入第一腔室,为第一腔室中的嗜氢产甲烷菌提供足够的氢气,最大限度地将CO2还原为甲烷;第一腔室中含有2+N(第二腔室的个数)个生物电极,有效提高了电极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提高甲烷产率。

Description

利用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强化产甲烷的生物电化学反应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和生物能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强化产甲烷的生物电化学反应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厌氧发酵过程中,有机物在厌氧微生物胞外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生氨基酸、脂肪酸和甘油等。接着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将水解产物转化为乙酸和氢气。最后嗜氢产甲烷菌能够将CO2和H2转化为甲烷、嗜乙酸产甲烷菌等能够将乙酸分解产生甲烷。在产甲烷过程中,pH的变化对产甲烷菌有重要的影响,维持一个碱性环境是十分必要的。然而,过高浓度的氨氮废水中的游离氨对厌氧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游离氨会导致微生物细胞膜表面的通透性增加,最终是细胞发生破裂死亡,从而降低了发酵过程中的甲烷产量。因此,如何保证高有机物(COD浓度大于2000mg/L)、高氨氮浓度(氨氮浓度高于200mg/L)的废水在发酵过程中获得较好的甲烷产量面临一个重要的技术难题。
公开号为CN104230003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集有机污水处理和产甲烷于一体的微生物电解池装置,该装置将有机物污水注入微生物电解池内作为阳极产电微生物生长的营养源,阳极产电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代谢,在污水处理的同时产生CO2、H+及电子。同时在电辅助下,阴极电极表面附着的电活性产甲烷菌将阳极产电微生物代谢有机物产生的CO2、H+及电子转化为甲烷。但处理含高氨氮浓度的废水时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相同pH下,水中氨氮负荷越高,游离氨的浓度也越高,因此高浓度氨氮废水对厌氧微生物的毒害作用就越大。
公开号为CN102925492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生物电化学系统还原二氧化碳生产甲烷和乙酸的方法,该方法在阴极室和阳极室中通入CO2循环曝气,设定阴极极化电势-1.05~-1.35V(vs.SHE),利用阴极上的微生物直接从电极或电极产生的氢气获得电子进行二氧化碳的还原产生甲烷,该方法产生的甲烷过程中会产生乙酸,没有将产生的乙酸进一步加以利用,因此产甲烷效率低,同时也未能消除高浓度氨氮废水对厌氧微生物的毒害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强化产甲烷的生物电化学反应装置,该装置不仅能够消除高浓度氨氮废水对厌氧微生物的毒害作用,还能提高厌氧微生物的产甲烷效率。
一种利用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强化产甲烷的生物电化学反应装置,包括设有阳离子交换膜的电化学反应槽,阳离子交换膜将电化学反应槽分为设有阳极的第一腔室和设有阴极的第二腔室,阳极和阴极之间连接第一电源;
所述第一腔室内还设有生物阳极和生物阴极,生物阳极和生物阴极之间连接第二电源;
所述生物电化学反应装置还包括氨气吸收室,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之间分别通过导气管连通至氨气吸收室。
本发明利用生物阳极表面的厌氧水解微生物将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酸(如乙酸、丙酸和丁酸等),小分子有机酸进一步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乙酸、H2和CO2;利用生物阴极表面的嗜乙酸产甲烷菌将乙酸转化为甲烷,生物阴极表面的嗜氢产甲烷菌则会利用H2将CO2还原为甲烷。
同时由于阳离子交换膜的存在,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中的铵根离子和氢离子会在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电场的作用下迁移至第二腔室中,从而降低了第一腔室中的氨氮浓度,消除高浓度氨氮在厌氧发酵过程中对厌氧微生物的毒害作用;铵根离子和氢离子在第二腔室中以氨气和氢气的形式被脱除,产生的氨气和氢气混合物进入氨气吸收室中,氨气被吸收而氢气则进入第一腔室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嗜氢产甲烷菌将CO2还原为甲烷的效率,增加了沼气中甲烷的含量,提高了沼气热值。
作为优选,所述氨气吸收室内盛装氨气吸收液,氨气吸收室内位于氨气吸收液上方的空间为集气区,所述第一腔室底部设有与该集气区相连的布气器。
从第二腔室通向氨气吸收室的导气管伸入到氨气吸收液液面以下,则第二腔室中产生的氨气和氢气混合物中,氨气被氨气吸收液吸收,而氢气则集中到集气区中进而通过导气管经布气器进入第一腔室中。布气器使得氢气能够均匀分散到第一腔室中,提高氢气利用率。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氨气吸收液为浓度为10%~20%的硫酸水溶液。如未作特殊说明,10%~20%中的“%”是指体积百分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腔室内填充有活性炭。填充的活性炭使得第一腔室成为三维电极反应器,如此不仅有利于第一腔室内的微生物挂膜,而且能够有效增大生物阳极和生物阴极的反应面积,提高有机污染物的传质速率。
作为进一步优选,第一腔室中,活性炭的填充密度为10~15kg/m3。在布气器将氢气从第一腔室底部释放的情况下,适宜的活性炭填充密度可以使得活性炭在氢气作用下悬浮起来,从而有利于加强废水中有机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传质效率;填充密度太小或太大均难以达到上述效果。
第一腔室中的生物阳极和生物阴极均可采用石墨电极,阳极也可采用石墨电极,便于微生物挂膜以提高第一腔室内的电化学反应效率。而第二腔室内的所述阴极优选为并联设置的多块波形不锈钢板。这是因为第二腔室内不必进行微生物挂膜,并且不锈钢比石墨具有更好的可塑性和导电性,且价格低廉。多块波形不锈钢板并联设置有利于增加电极的表面积。
作为进一步优选,阴极的表面积控制在150-200m2/m3第二腔室。阴极表面积过小,则产生的氢气量较少,不利于将第一腔室内的二氧化碳充分还原为甲烷;反之,阴极表面积过大则会浪费氢气。
本发明中,所述第二腔室有1~4个,每个第二腔室分别通过一阳离子交换膜与第一腔室相隔。利用多张阳离子交换膜在第一腔室外周设置多个第二腔室,有利于提高第一腔室内铵根离子和氢离子向第二腔室的迁移速率,进一步降低高氨氮浓度对厌氧微生物的毒害作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所述生物电化学反应装置产甲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接通第二电源,在第一腔室内接种厌氧污泥,进行微生物挂膜;
厌氧污泥的接种量优选为15~20g/L,微生物挂膜的时间优选在7~8天。
(2)挂膜完成后,接通第一电源,将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送入第一腔室内,在厌氧污泥对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进行降解的同时收集产生的沼气;
降解过程中,所述第一腔室内溶液pH应控制在6.5~7.5,这是因为甲烷产生菌对环境酸碱度的变化十分敏感,第一腔室内溶液pH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甲烷产生菌产生毒害作用。而第二腔室内溶液pH越大越有利于氨气的产生,但pH过高限制氢气的生成;pH越小有利于氢气的产生,但不利于氨气的产生,因此第二腔室内溶液pH优选控制在9.5~10.5,既有利于氨气的产生也有利于氢气的产生。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腔室中生物阴极的电势控制在-0.7~-1.1VvsSHE,适宜的电势有利于促使甲烷的合成;第二腔室中阴极的电势控制在-1~-1.5VvsSHE,适宜的电势有利于促使氢气产生。
(3)降解完成后,将清水排出。
本发明的装置在利用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产甲烷时,能够有效消除高浓度氨氮对厌氧微生物的毒害作用,沼气中甲烷含量能够提高80%以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利用阳离子交换膜将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中的铵根离子和氢离子迁移至第二腔室中,从而降低了第一腔室中的氨氮浓度,消除高浓度氨氮在厌氧发酵过程中对厌氧微生物的毒害作用;
(2)本发明装置中设有氨气吸收室,进入第二腔室中的铵根离子和氢离子会以氨气和氢气的形式被脱除,产生的氨气和氢气混合物进入氨气吸收室中,其中氨气被吸收而氢气则进入第一腔室,为第一腔室中的嗜氢产甲烷菌提供足够的氢气,最大限度地将CO2还原为甲烷;
(3)本发明的第一腔室中含有2+N(第二腔室的个数)个生物电极,有效提高了电极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甲烷产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利用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强化产甲烷的生物电化学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利用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强化产甲烷的生物电化学反应装置,包括电化学反应槽1,电化学反应槽1内设有阳离子交换膜11,阳离子交换膜11将电化学反应槽1的槽内空间分割成一个第一腔室12,以及两个分别位于第一腔室12两侧的第二腔室13。
本实施例中,第一腔室12呈正方体形(10cm×10cm×10cm),第二腔室13呈长方体形(10cm×5cm×10cm)。
第一腔室12内设有阳极21,第二腔室13内设有阴极22,阳极21与阴极22之前连接有第一电源2。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源为直流稳压电源,阳极21为石墨电极,阴极22采用并联设置的多块波形不锈钢板制成;并且,每个第二腔室13内,波形不锈钢板的总表面积控制在200m2/m3第二腔室13。
由图1可见,第一腔室12内还设有生物阳极32和生物阴极31,生物阳极32和生物阴极31之间连接第二电源3;第一腔室12内还填充有活性炭17,活性炭17的填充密度为10kg/m3
本实施例的生物电化学反应装置中还设有氨气吸收室4,氨气吸收室4内盛装氨气吸收液。本实施例中,氨气吸收液为浓度为10%的硫酸水溶液。
两个第二腔室13分别通过一根第一导气管42连通至氨气吸收室4,且第一导气管42伸入到氨气吸收液的液面以下。第一腔室12通过第二导气管43连通至氨气吸收室4,第二导气管43上安装有气体增压泵44;氨气吸收室4内位于氨气吸收液上方的空间为集气区41,第二导气管43的一端开口处在该集气区41内,而另一端开口则与位于第一腔室12底部的布气器45相连。
第一腔室12还开设有进水口14、出水口16以及排气口15。
本实施例生物电化学反应装置的工作过程为:
在第一腔室12内接种厌氧污泥,进行微生物挂膜;挂膜完成后,将已除去溶解氧的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从进水口14送入第一腔室12中;生物阳极32表面的厌氧水解微生物将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酸(如乙酸、丙酸和丁酸等),小分子有机酸进一步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乙酸、H2和CO2;而生物阴极31表面的嗜乙酸产甲烷菌则将乙酸转化为甲烷,嗜氢产甲烷菌则会利用H2将CO2还原为甲烷;同时,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中的铵根离子和氢离子会在第一腔室12与第二腔室13之间电场的作用下,从第一腔室12迁移至第二腔室13中;铵根离子和氢离子在第二腔室13中以氨气和氢气的形式被脱除,产生的氨气和氢气混合物会经第一导气管42进入氨气吸收室4中;在氨气吸收室4中,氨气与硫酸水溶液反应并以铵盐的形式被回收利用,而氢气富集在集气区41,并经第二导气管43(期间被气体增加泵44增压)从布气器45返回至第一腔室12底部,作为嗜氢产甲烷菌将CO2还原为甲烷的底物,大大提高了嗜氢产甲烷菌将CO2还原为甲烷的效率,增加了沼气中甲烷的含量,提高了沼气热值。
实施例2
利用实施例1的生物电化学反应装置以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生产甲烷,包括以下步骤:
(1)向第一腔室12和第二腔室13内注入电解液,并调节第二腔室13内电解液pH为10;
电解液的配方为:
K2HPO43.4g/L;
KH2PO44.4g/L;
NaHCO32g/L;
NH4Cl0.1g/L;
NaCl0.5g/L;
MgSO4·7H2O0.1g/L;
(2)接通第二电源3,在第一腔室12内接种厌氧污泥,接种浓度为15g/L,微生物在第一腔室12中挂膜7天;
(3)挂膜完成后,接通第一电源2,将已除去溶解氧的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送入第一腔室12内,在厌氧污泥对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进行降解的同时,用史式发酵管在第一腔室12的排气口15处收集产生的沼气;
降解过程中,控制第一腔室12溶液pH为7,控制生物阴极31的电势为-0.9VvsSHE,控制阴极22的电势为-1.5VvsSHE;
(3)运行1天后定量测定出水COD浓度和氨氮浓度,以及史式发酵管内沼气含量和甲烷含量。检测结果见表1和表2。
对比例1
与实施例2相同,但本实施的生物电化学反应装置中,第一腔室12内不填充活性炭17。运行1天后定量测定出水COD和氨氮浓度,以及史式发酵管内沼气含量和甲烷含量。检测结果见表1和表2。
对比例2
与实施例2相同,但步骤(3)中第二腔室13产生的氢气不通入第一腔室12中。运行1天后定量测定出水COD和氨氮浓度,以及史式发酵管内沼气含量和甲烷含量。检测结果见表1和表2。
对比例3
本实施例的生物电化学反应装置中不设置第二腔室13,仅设置第一腔室12,且第一腔室12中仅有生物阳极32和生物阴极31。其他运行参数与实施例2相同。运行1天后定量测定出水COD和氨氮浓度,以及史式发酵管内沼气含量和甲烷含量。检测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各实施例的进出水水质情况
表2各实施例的产甲烷效率
由表1和表2可见:
(1)将实施例2和对比例1相比可知,在第一腔室中填充活性炭能有效提高COD去除率(实施例2比对比例1提高了25.7%),进而提高沼气和甲烷的产量,且实施例2沼气中甲烷的含量比对比例1提高了25.2%;但第一腔室中填充活性炭对氨氮的去除影响并不是很大;
(2)将实施例2和对比例2相比可知,氢气是否回流对COD和氨氮的去除影响不大,但氢气的回流可以提高显著沼气中甲烷的含量(实施例2比对比例2提高了33.3%);
(3)将实施例2和对比例3相比可知,高浓度的氨氮废水对第一腔室内的微生物具有很大的抑制和毒害作用,不仅导致COD和氨氮的去除率显著下降,沼气和甲烷的产生也受到显著抑制。

Claims (9)

1.一种利用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强化产甲烷的生物电化学反应装置,包括设有阳离子交换膜的电化学反应槽,阳离子交换膜将电化学反应槽分为设有阳极的第一腔室和设有阴极的第二腔室,阳极和阴极之间连接第一电源;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内还设有生物阳极和生物阴极,生物阳极和生物阴极之间连接第二电源;
所述生物电化学反应装置还包括氨气吸收室,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分别通过导气管连通至氨气吸收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电化学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气吸收室内盛装氨气吸收液,氨气吸收室内位于氨气吸收液上方的空间为集气区,所述第一腔室底部设有与该集气区相连的布气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电化学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内填充有活性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电化学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为石墨电极,所述阴极为并联设置的多块波形不锈钢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电化学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有1~4个,每个第二腔室分别通过一阳离子交换膜与第一腔室相隔。
6.利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生物电化学反应装置产甲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接通第二电源,在第一腔室内接种厌氧污泥,进行微生物挂膜;
(2)挂膜完成后,接通第一电源,将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送入第一腔室内,在厌氧污泥对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进行降解的同时收集产生的沼气;
(3)降解完成后,将清水排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厌氧污泥的接种量为15~20g/L。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溶液pH控制在6.5~7.5,第二腔室内溶液pH控制在9.5~10.5。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中生物阴极的电势控制在-0.7~-1.1VvsSHE,第二腔室中阴极的电势控制在-1~-1.5VvsSHE。
CN201510124241.1A 2015-03-20 2015-03-20 利用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强化产甲烷的生物电化学反应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47436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24241.1A CN104743663B (zh) 2015-03-20 2015-03-20 利用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强化产甲烷的生物电化学反应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24241.1A CN104743663B (zh) 2015-03-20 2015-03-20 利用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强化产甲烷的生物电化学反应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3663A CN104743663A (zh) 2015-07-01
CN104743663B true CN104743663B (zh) 2016-06-08

Family

ID=53584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24241.1A Active CN104743663B (zh) 2015-03-20 2015-03-20 利用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强化产甲烷的生物电化学反应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4366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8077A (zh) * 2016-06-22 2017-12-29 香港理工大学 从污染物产生能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31521B (zh) * 2015-10-30 2021-03-23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应用水平电场的固态有机废物厌氧发酵箱
CN106607451A (zh) * 2016-12-28 2017-05-03 安徽壹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土壤清洗系统及方法
US11045769B2 (en) 2017-08-11 2021-06-29 Ovivo Inc. Submerged membrane unit diffuser case
EP3700868A4 (en) 2017-10-29 2021-08-11 Michael Siegert BIOELECTROCHEMICAL PROCESS AND DEVICE FOR ENERGY RECOVERY FROM NITROGEN COMPOUNDS
WO2019109139A1 (en) * 2017-12-04 2019-06-13 Newsouth Innovations Pty Limited Ammonia recovery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8147627A (zh) * 2018-02-23 2018-06-12 南京林业大学 同步回收氨氮的厌氧产酸产甲烷装置及同步回收氨氮的厌氧产酸产甲烷工艺
CN109179684B (zh) 2018-09-12 2020-05-22 浙江大学 利用微生物电解池辅助sani系统处理氨氮废水的方法与装置
CN110903950B (zh) * 2019-12-10 2021-08-20 江南大学 一种bes-厌氧消化耦合装置及其应用
CN113234590B (zh) * 2021-05-18 2024-01-16 浙江大学 一种沼气制备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12647A2 (en) * 2010-07-21 2012-01-26 Cambrian Innovation Llc Denitrification and ph control using 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s
CN102863105A (zh) * 2012-09-12 2013-01-09 浙江工商大学 一种高盐高氮高有机物化工废水的处理工艺及系统
CN102925492A (zh) * 2012-11-09 2013-02-13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种利用生物电化学系统还原二氧化碳生产甲烷和乙酸的方法
CN104230003A (zh) * 2014-03-31 2014-12-24 内蒙古科技大学 一种集有机污水处理和产甲烷于一体的微生物电解池装置
US20150017089A1 (en) * 2012-01-10 2015-01-15 Magneto Special Anodes B.V. Method for nitrogen recovery from an ammonium comprising fluid and 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71781A (ja) * 1996-04-08 1997-10-21 Toshiba Corp 廃水からの窒素分除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12647A2 (en) * 2010-07-21 2012-01-26 Cambrian Innovation Llc Denitrification and ph control using 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s
US20150017089A1 (en) * 2012-01-10 2015-01-15 Magneto Special Anodes B.V. Method for nitrogen recovery from an ammonium comprising fluid and 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
CN102863105A (zh) * 2012-09-12 2013-01-09 浙江工商大学 一种高盐高氮高有机物化工废水的处理工艺及系统
CN102925492A (zh) * 2012-11-09 2013-02-13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种利用生物电化学系统还原二氧化碳生产甲烷和乙酸的方法
CN104230003A (zh) * 2014-03-31 2014-12-24 内蒙古科技大学 一种集有机污水处理和产甲烷于一体的微生物电解池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8077A (zh) * 2016-06-22 2017-12-29 香港理工大学 从污染物产生能源
CN107528077B (zh) * 2016-06-22 2021-09-17 香港理工大学 从污染物产生能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3663A (zh)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43663B (zh) 利用高有机物高氨氮废水强化产甲烷的生物电化学反应装置和方法
Wang et al. Integrated hydrogen production process from cellulose by combining dark fermentation, microbial fuel cells, and a 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
CN102427142B (zh) 小球藻微生物燃料电池反应器
CN105217796A (zh) 一种下行垂直流人工湿地耦合微生物电解池强化脱氮的方法及装置
CN108448144B (zh) 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
CN101710626B (zh) 一种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CN103094597A (zh) 高效同步脱氮除碳微生物燃料电池
CN107204479A (zh) 一种联用超声和碱促进污泥微生物电解产氢的方法
CN113234590B (zh) 一种沼气制备装置及方法
CN101764241A (zh) 一种藻类阴极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及其应用
CN105293716A (zh) 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及其用于处理废水的方法
CN103956510A (zh) 一种同步脱氮除磷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CN105217797A (zh) 一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耦合微生物电解池强化脱氮的方法及装置
CN104045151B (zh) 一种基于生物电化学原理的原位沼气提纯反应器及方法
CN109179938A (zh) 一种基于阳极促进污泥厌氧消化和阴极二氧化碳还原的厌氧微生物电化学处理工艺
CN103482830B (zh) 一种同步浓缩消化污泥并产电的装置
CN111115842B (zh) 一种高氯酸铵废水的处理方法
CN206451764U (zh) 一种同步硝化短程反硝化的mfc反应器
CN103865957B (zh) 一种联合产氢产乙酸菌和产电菌强化生物制氢效能的方法
CN203871429U (zh) 一种同步脱氮除磷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
CN203119032U (zh) 一种高效同步脱氮除碳微生物燃料电池
CN209442984U (zh) 一种去除餐厨垃圾盐分的微生物电池系统
CN107601788A (zh)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09370884A (zh) 一种去除餐厨垃圾盐分的微生物电池系统
Guisasola et al. Opportunities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urban/industrial wastewater in 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