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7141A - 基于设备的条件配置信号 - Google Patents

基于设备的条件配置信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37141A
CN104737141A CN201380054747.9A CN201380054747A CN104737141A CN 104737141 A CN104737141 A CN 104737141A CN 201380054747 A CN201380054747 A CN 201380054747A CN 104737141 A CN104737141 A CN 1047371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pherals
contact element
condition
socket
compu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474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37141B (zh
Inventor
B·桑德斯
R·邓斯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l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37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7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37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71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0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 G06F13/12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using hardware independent of the central processor, e.g. channel or peripheral processor
    • G06F13/124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using hardware independent of the central processor, e.g. channel or peripheral processor where hardware is a sequential transfer control unit, e.g. microprocessor, peripheral processor or state-machin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63Device-to-bus coupling
    • G06F13/409Mechanical coup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基于确定的条件配置插座接触件的方法。方法可以包括经由插座接触件,接收通信地耦合到外围设备的插头。方法还可以包括经由通信地耦合到一个或多个接触件的控制通道,接收与外围设备的条件有关的信号,所述外围设备的条件包括所述外围设备的第一总线类型和第二总线类型。方法还可以包括经由通信地耦合到控制通道的控制器,确定所述外围设备的条件。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确定的条件来配置接触件,其中,配置接触件包括:将对应于第一总线类型的第一组接触件路由到第一接口,以及将对应于第二总线类型的第二组接触件路由到第二接口。

Description

基于设备的条件配置信号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本公开涉及使得能够在插座(receptacle)内分配信号的系统、方法、以及插座。具体地说,本公开涉及基于外围设备以及经由插座通信地耦合的主机计算设备的确定的条件,来配置信号。
背景技术
当今的电脑支持多种用于与外围设备进行通信的接口技术。依据所连接的外围设备类型,不同的接口技术提供了不同的优势。每种接口技术可以具有其自己的通信协议、引脚布局、以及物理连接器样式,以及其他差异。其结果是,大多数计算机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连接器样式以支持各种接口技术,这增加了这种设备的成本,并且给用户正确地识别哪个连接器样式适合于特定的外围设备造成了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了通信地耦合到外围输入/输出(I/O)设备的主机计算设备的系统的框图。
图2是示出了插座的框图,该插座包括通信地耦合到控制通道的接触件,其被配置以接收与外围设备的条件有关的数据信号。
图3是示出了插座和通信地耦合到控制通道的控制器的框图。
图4是用于基于外围设备和主机计算设备的确定的条件来配置插座的信号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了用于基于外围设备的确定的条件配置提供给插座接触件的信号的方法的框图。
贯穿本公开和附图的相同的数字被用于参考相似的部件和特征。100系列中的数字指的是最初在图1中发现的特征;104系列中的数字指的是最初在图2中发现的特征;以此类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描述了用于提供可重新配置的插座的技术,所述插座使得能够动态分配提供给该插座接触件的信号。当经由电缆将外围设备连接到主机计算设备的插座时,该外围设备可以经由插座内的控制通道,传达该外围设备的条件,包括外围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总线类型的特性。然后控制器可以基于外围设备的条件,在插座内配置提供给接触件的信号。主机计算设备也可以将主机计算设备的条件传达给控制通道,并且可以基于主机计算设备和外围设备的条件的任意组合,协商出最佳的主机计算设备到外围设备配置。如本文提及的条件指的是部件的功能特性。功能特性可以包括部件的软件能力、部件的硬件能力、部件的安全特征、部件的总线类型,等等。如本文提及的接触件的配置指的是提供给接触件的信号的配置。可以基于主机计算设备到外围设备配置的细节,来配置提供给插座接触件的信号。此外,可以基于变化的使用条件随时间动态地调整连接器接口的配置。
图1是系统100的框图,包括主机计算设备101,其通信地耦合到外围输入/输出(I/O)设备102(本文中称为“外围设备102”)。系统100基于外围设备102的确定的条件,对可配置的插座104的接触件进行配置。可配置的插座104可以是主机计算设备101的一部分。主机计算设备101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I/O设备接口106,其被配置以基于外围设备102的确定的条件与外围设备102进行通信。
主机计算设备101可以是,例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平板计算机、移动设备、服务器、或蜂窝电话,等等。主机计算设备101可以包括适合于执行存储的指令的主处理器108,以及存储可由主处理器108执行的指令的存储器设备110。主处理器108可以是单核处理器、多核处理器、计算集群、或任何数量的其他配置。主处理器108可以被实现为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或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处理器、x86指令集兼容的处理器、多核、或任何其他微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单元(CPU)。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处理器108包括双核处理器、双核移动处理器,等等。
存储器设备110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SRAM、DRAM、零电容器RAM、SONOS、eDRAM、EDO RAM、DDR RAM、RRAM、PRAM等)、只读存储器(例如掩模ROM、PROM、EPROM、EEPROM等)、闪存、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存储器系统。可以基于外围I/O设备102的确定的条件,使用存储在存储器设备110中并且可由主处理器108执行的指令来配置可配置的插座104的接触件。
主处理器108可以通过系统总线112(例如PCI、ISA、PCI-Express、NuBus等)连接到适合于将主机计算设备101连接到外围设备102的I/O设备接口108。外围设备102可以包括:例如,键盘和指点设备,其中,所述指点设备可以包括触摸板或触摸屏,例如照相机、媒体播放器、打印机等等的外围设备。外围设备102可以是类似于主机计算设备101的计算设备。
主机计算设备101还可以包括存储设备114。存储设备114可以包括物理存储器,例如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闪存驱动器、驱动器阵列、或其中任意组合。存储设备114还可以包括远程存储驱动器。可以在存储设备114上存储指令,以提供对基于外围设备102的条件来配置可配置的插座104的接触件的支持。
可以配置插座104的接触件(未示出)以经由插头(未示出)与外围设备102接合,所述插头经由电缆(未示出)通信地耦合到外围设备102。可以将一个接触件通信地耦合到控制通道(未示出),以接收与外围设备102和电缆的条件有关的数据信号。除了将接触件通信地耦合到控制通道以外,控制通道可以使得插座104的接触件能够基于外围设备102的确定的条件被配置。I/O设备接口106可以被配置为基于外围设备102的条件(包括外围设备102的第一总线类型和外围设备102的第二总线类型),连接选择的接口与外围设备102。此外,插座104可以包括第一组接触件(未示出)和第二组接触件(未示出)。配置接触件可以包括:将对应于第一总线类型的第一组接触件路由到第一接口,以及将对应于第二总线类型的第二组接触件路由到第二接口。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计算设备101可以包括控制器(未示出),以基于变化的使用条件动态地配置第一组接触件和第二组接触件。
在实施例中,主机计算设备101可以包括附加插座120。可以将附加插座120配置成与附加外围设备122接合。主机计算设备101可以包括附加I/O设备接口124,其被配置成基于外围设备122的条件与外围设备122接合,所述外围设备122的条件包括外围设备122的第一总线类型和外围设备122的第二总线类型。
图2是示出了插座104的框图,包括通信地耦合到控制通道(未示出)的接触件202,其被配置成接收与外围设备(例如,图1的系统100的外围设备102)的条件有关的数据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件202是第一接触件,并且提供外围设备的条件的信号是差分信号,其中第二接触件204以及第一接触件202被配置成接收与条件有关的信号。此外,插座104可以包括第一组接触件206和第二组接触件208。配置接触件206、208可以包括:将对应于第一总线类型的第一组接触件206路由到第一接口,以及将对应于第二总线类型的第二组接触件208路由到第二接口。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未示出)基于变化的使用条件,动态地配置第一组接触件206和第二组接触件20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组接触件208是基于条件而静态定义的接触件,所述条件包括与外围设备相关联的接口协议。
图3是示出了插座104和通信地耦合到控制通道304的控制器302的框图。控制通道304可以通信地耦合到接触件202。在差分信号通信的情况下,可以经由附加控制通道305将控制器耦合到接触件204。可以配置控制通道304以接收与外围设备(例如图1的系统100中的外围设备102)的条件有关的信号。控制器302可以通信地耦合到控制通道304,并且可以被配置以确定外围设备的条件,以及可以基于所确定的条件来配置接触件206、208。外围设备的条件可以包括外围设备的第一总线类型和外围设备的第二总线类型。接触件206可以是第一组接触件,并且接触件208可以是第二组接触件208。配置接触件206、208可以包括:将对应于第一总线类型的第一组接触件206路由到第一接口,以及将对应于第二总线类型的第二组接触件208路由到第二接口。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302基于变化的使用条件,动态地配置第一组接触件206和第二组接触件208。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302可以远离功能控制机构310,并可以被通信地耦合到功能选择机构310以基于所确定的条件配置每个接触件206、208。在其他实施例中,功能选择机构310可以是控制器302的一部分。
控制器302可以包括用于确定外围设备的条件的机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头(未示出)可以具有耦合在(与控制通道304接合的)插头接触件上的电阻器。电阻水平可以表明外围设备的条件,例如总线类型、总线速度、以及线路数目,等等。控制器302可以包括检测器(未示出),其配置为确定耦合到控制通道的电阻器的电阻水平。控制器可以指导功能选择机构310来基于所识别的电阻水平配置接触件206、208。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器302可以被配置为经由控制通道从外围设备接收与该外围设备的条件有关的数据信号。控制器302可以指导功能选择机构310以基于所述数据信号来配置接触件206、208。
外围设备的条件可以包括外围设备的类型和外围设备所使用的通信接口或总线类型。例如,外围设备可以是包括存储设备的相机。控制器可以基于外围设备的总线类型将接触件配置为相机而不是存储设备。
外围设备可以具有设备状态,包括当外围设备连接到直接电源时,或者当外围设备连接到电池电源时。外围设备的条件可以包括设备状态和设备状态的变化。当外围设备连接到控制器302时,用户可以动态地改变设备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302可以基于外围设备的状态中的变化,重新配置接触件。例如,外围设备可以连接到直接电源而不是电池电源。在这个示例中,当外围设备连接到电池电源而不是直接电源时,控制器302可以仅配置接触件以向外围设备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座104通信地耦合到主机计算设备(未示出),并且条件可以包括与外围设备提供的数据信号的数据加密有关的数据加密。控制通道304可以在外围设备和主机计算设备之间建立信任。例如,外围设备可以连接到主机计算设备,并且外围设备和主机计算设备中的任一者可以具有涉及与另一设备进行通信的特定的安全协议。条件可以表明安全协议,包括外围设备是否可以基于该安全协议与主机计算设备进行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条件可以包括在主机计算设备和外围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期间,外围设备请求动态地重新配置所述接触件中的一个。例如,外围设备可以请求基于其他条件(例如,上述的总线类型的变化)重新配置至少一个接触件。如另一个示例,外围设备可以请求基于主机计算设备的安全协议重新配置至少一个接触件。考虑可以基于条件的变化而动态地重新配置接触件的其他示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条件可以包括主机计算设备和外围设备之间的层次关系。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围设备的条件包括:线路数目、操作速度、默认映射、线路映射,等等。在其他实施例中,条件可以包括外围设备发出的使主机计算设备提供与主机计算设备的条件有关的数据信号的请求。
控制器302可以包括主机接口控制器,用于基于外围设备的条件(包括外围设备的接口协议配置)从可用的接口协议中间进行选择。功能选择机构310可以配置接触件206、208,以经由与高性能接口协议相关联的总线类型进行通信,例如,外围部件互联(PCI)Express 322、通用串行总线(USB)320、DisplayPort 326、串行ATA(SATA)324,等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选择机构310还可以配置接触件206、208以经由与低性能接口协议相关联的总线类型进行通信,例如,I2C、系统管理总线、串行外围接口,等等。功能选择机构310可以将接触件206、208路由到一个或多个高性能接口协议320、322、324、326。在实施例中,接触件206、208可以包括被路由到第一高性能接口协议(例如USB协议320)的第一组接触件,以及被路由到第二高性能接口协议(例如PCIe协议332)的第二组接触件。在实施例中,功能选择机构310还可以配置接触件206、208,以经由独立控制边带信号进行通信。功能选择机构310可以提供可调整的配置,其可以包括根据数据通道宽度(例如,多线路或数据通道邦定)的控制通道管理。可调整的配置还可以包括对称管理,包括数据信号的单向管理、数据信号的均衡双向管理、以及数据信号的非对称双向管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选择机构310可以包括简单的路由交换机(离散的或者经由集成电路集成到系统中)。对本公开来说,只要功能选择机构310基于设备(在某些情况下为主机计算设备)的已确定的条件配置接触件206、208,则具体的实现是不重要的。
功能选择机构310的性质和实现可以在给定的设备中变化,并且可以根据外围设备的条件,被配置为确定哪些功能选项可用,哪些整体的设备到设备配置是有利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计算设备的条件也可以被评估来配置接触件,可以是第一组接触件206、208或插座104的第二接触件309。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最佳的设备到设备配置来配置接触件206、208。
图4是基于外围设备102和主机计算设备101的确定的条件来配置插座的信号的流程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座通信地耦合到主机计算设备101。基于外围设备102的条件以及主机计算设备101的条件来配置接触件。如在图4中所示出的,主机计算设备101的条件可以被传达到外围设备102。在方框408、410处,每个设备102、101可以接通电源。在方框412、414处,在外围设备102和主机计算设备101之间建立控制通道。在方框416、418处,外围设备102和主机计算设备101中的每个的条件可以进行交换。所述条件可以包括外围设备102和主机计算设备101中的每个的功能能力。在方框420处,主机计算设备101的条件可以由外围设备102进行评估。在方框422处,外围设备102的条件可以由主机计算设备101进行评估。虽然在图4中未显示,可以由外围设备102和主机计算设备101中的每个来评估外围设备102和主机计算设备101的条件。在方框424和426处,可以通过交换所确定的条件来确认外围设备102和主机计算设备101中的每个的条件。在方框428和430处,外围设备102和主机计算设备101中的每个可以基于每个设备的条件来配置功能,并且经由主机计算设备的插座接触件来初始化这些功能。在这种方式下,设备102、101可以协商针对所实现的设备到设备配置的插座接触件的有利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动态地配置主机计算设备101的插头。主机计算设备101可以确定外围设备102的条件在该接触件的初始配置后已经变化。因此,可以重新配置接触件以反映外围设备102的变化的条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围设备102可以确定主机计算设备101的条件在该接触件的初始配置后已经变化。因此,可以重新配置接触件以反映主机设备101的变化的条件。接触件的动态配置使得在初始配置之后,基于外围设备102、主机计算设备101中的变化、或两者中的变化,设备到设备的连接配置能够重新配置。接触件的动态配置还可以包括基于不同的总线类型和接口协议(例如,USB,PCIe等),根据设备的不同类型的使用(例如,被用作外围存储设备的相机或外围相机)来进行配置。
图5是示出了基于外围设备的确定的条件,配置被提供给插座接触件的信号的方法500的框图。外围设备的条件可以包括外围设备的第一总线类型和外围设备的第二总线类型。
方法500可以包括:经由插座接触件,接收502经由电缆通信地耦合到外围设备的插头。方法500还可以包括:经由通信地耦合到一个或多个接触件的控制通道,接收504与外围设备的条件有关的信号。条件可以包括外围设备的第一总线类型和外围设备的第二总线类型。方法500还可以包括:经由通信地耦合到控制通道的控制器,确定506外围设备的条件。方法500还可以包括:基于确定的条件来配置508接触件。配置508接触件可以包括将对应于第一总线类型的第一组接触件路由到第一接口以及将对应于第二总线类型的第二组接触件路由到第二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500可以进一步包括:基于变化的使用条件,动态地配置第一组接触件和第二组接触件。例如,条件可以包括可以动态地变化的外围设备的预期使用。因此,方法500还可以包括:基于外围设备的预期使用来配置接触件。例如,外围设备可以是具有媒体播放器的功能能力的存储设备。然而,当连接该外围设备时,该外围设备可以被用作存储设备,而不是媒体播放器。因此,可以基于预期的作为存储设备使用的条件,来配置插座接触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500还可以包括:基于外围设备的状态的变化来重新配置接触件,包括外围设备是连接到直接电源还是电池电源。如上参考图3所述,设备状态(包括外围设备是否连接到直接电源)可以表明不需要从主机计算设备供电,并且只有当外围设备没有被连接到直接电源时,可以重新配置接触件以向该外围设备供电。
由设备提供的条件可以表明与外围设备的接口协议相关联的总线类型,例如USB、PCI Express,等等。因此,方法500也可以包括基于外围设备的条件从可用的接口协议之中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头可以包括用于与插座的控制通道接合的接触件。插头还可以包括耦合在与控制通道接合的插头的接触件上的电阻器。在实施例中,方法500可以进一步包括确定表明外围设备的条件的电阻水平。在其他实施例中,插头可以包括通信地耦合插头的一个或多个接触件的电容器,其中,所述电容器被配置以接收表明所述外围设备的条件的电容值。在其他实施例中,方法可以包括在控制器处接收数据信号。数据信号可以表明外围设备(在某些情况下是主机计算设备)的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座被通信地耦合到主机计算设备,并且基于外围设备的条件以及主机计算设备的条件,来配置接触件。主机计算设备的条件可以包括主机计算设备和外围设备之间的层次关系。条件还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安全性协议,包括与外围设备提供的数据信号的数据加密有关的数据加密、外围设备到主机计算设备的认证(authentication)、以及外围设备到主机计算设备的证明(attestation);由外围设备发出的在主机计算设备与外围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期间动态地重新配置一个接触件的请求;外围设备的条件包括线路数目、操作速度、默认映射、线路映射;以及由外围设备发出的使主机计算设备提供与所述主机计算设备的条件有关的数据信号的请求。
条件还可以包括外围设备或主机计算设备的能力。能力可以包括支持的总线类型,例如USB、SATA、PCIe、Display Port等。能力还可以包括总线类型的数目。能力还可以包括外围设备中独特的总线类型要求的数目。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可作为设备或主机来操作的外围设备上的端口,独特的总线类型要求的数目可以翻倍。能力还可以包括外围设备是否作为主机计算设备、外围设备,或两者来操作。能力还可以包括每个主控制器可以支持的线路数目。能力还可以包括对每个总线类型可用的线路映射、对控制器的线路映射、以及对物理线路的线路配置的数目。能力还可以包括每个主控制器的操作速度——例如SATA的1.5、3、6Gbps。能力还可以包括任何默认的接触件配置。
条件还可以包括从外围设备到主机计算设备或从主机计算设备到外围设备的请求。请求可以包括对外围设备或主机计算设备的能力的请求。请求还可以包括对匹配外围设备的要求的控制器到物理线路的具体映射的请求。请求还可以包括对控制器配置的请求。例如,控制器配置可以包括复位后的操作速度,交替功能使得外围设备可以对于P2P连接作为外围设备而不是主机设备来操作。控制器可以因为控制器配置并且基于外围设备的条件,而将第一组接触件配置为USB主机,同时,控制器可以基于外围设备作为主机计算设备来操作的条件,将第二组接触件配置为PCIe主(master)。当动态地配置接触件时,请求还可以包括重新配置请求。
条件还可以包括总线管理。总线管理条件可以包括主复位条件,其被配置以将控制器和接触件恢复到未配置的状态。管理条件还可以包括软复位或部分复位,其被配置以将控制器和接触件恢复到部分未配置的状态。
一些实施例可以在硬件、固件、以及软件中的一个或其组合中被实现。一些实施例还可以被实现为存储在有形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介质上的指令,可以由计算平台读取和执行该指令以执行所描述的操作。此外,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用于存储或传输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形式的信息的任何机构。例如,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盘存储介质;光存储介质;闪存设备;或电、光、声或其他形式的传播信号,例如,载波、红外信号、数字信号、或发射和/或接收信号的接口,等等。
实施例是实现或示例。在说明书中提到的“实施例”、“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各种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些实施例中,但不一定是所有实施例。“实施例”、“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的各种出现不一定引述同一实施例。
并非所有本文所描述和示出的部件、特征、结构、特性等都需要被包括在特定的实施例中。例如,如果说明书声明“可以(may)”、“可能(might)”、“能够(can)”、或“可以(could)”包括部件、特征、结构、或特性,并不要求包括该特定的部件、特征、结构、或特性。如果说明书或权利要求提到“一个”元件,并不意味着只有一个该元件。如果说明书或权利要求提到“一个附加”元件,并不排除存在多于一个的附加元件。
应当注意的是,尽管已经参照特定的实现说明了一些实施例,可能有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其他实现。此外,附图中所示出的和/或本文所描述的电路元件的布置和/或顺序或其他特征,并不需要以所示出和所描述的特定方式来布置。可能有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许多其他的布置。
在图中所显示的每个系统中,在某些情况下,元件可以每个具有相同的参考数字或不同的参考数字以表明所表示的元件可以是不同的和/或类似的。然而,元件可以足够灵活以具有不同的实现,并与本文所显示或描述的一些或全部系统一起工作。图中所显示的各种元件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哪个被称作第一元件以及哪个被称作第二元件是任意的。
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任何地方使用上述示例中的细节。例如,上述的计算设备的所有可选特征也可以相对于本文描述的方法或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实现。此外,尽管本文已经使用流程图和/或状态图来描述实施例,所述技术并不限于本文的那些图或对应的描述。例如,流程不需要穿过每个图示框或状态或者按照本文所示出和描述的完全相同的顺序。
本技术不限于本文中列出的具体细节。事实上,从本公开中获益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范围之内可以对前面的描述和附图做出许多其他变形。因此,以下的权利要求(包括任何对其的修正)定义了本技术的范围。

Claims (23)

1.一种插座,包括:
用于接收通信地耦合到外围设备的插头的接触件;
通信地耦合到一个或多个所述接触件的控制通道,所述控制通道接收与所述外围设备的条件有关的信号,所述外围设备的条件包括所述外围设备的第一总线类型和第二总线类型;以及
通信地耦合到所述控制通道的控制器,用于确定所述外围设备的所述条件以及基于所确定的条件来配置所述接触件,其中,配置所述接触件包括:将对应于所述第一总线类型的第一组接触件路由到第一接口,以及将对应于所述第二总线类型的第二组接触件路由到第二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变化的使用条件动态地配置所述第一组接触件和所述第二组接触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控制器进一步基于所述外围设备的状态的变化,重新配置所述接触件,所述状态包括所述外围设备是连接到直接电源还是电池电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插头包括用于与所述插座的所述控制通道接合的接触件,以及耦合在与所述控制通道接合的所述插头的所述接触件上的电阻器,并且其中,电阻的水平表明所述外围设备和主机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条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插头包括用于与所述插座的所述控制通道接合的接触件,以及耦合在与所述控制通道接合的所述插头的所述接触件上的电容器,并且其中,电容的水平表明所述外围设备和主机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条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主机接口控制器,所述主机接口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外围设备的条件,从与总线类型相关联的可用的接口协议中进行选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插座通信地耦合到主机计算设备,并且所述接触件基于所述外围设备的条件以及所述主机计算设备的条件被配置。
8.一种系统,包括:
包括用于与外围设备接合的接触件的插座;
用于经由电缆通信地耦合到外围设备的插头;
通信地耦合到一个或多个所述接触件的控制通道,所述控制通道接收与所述外围设备的条件有关的数据信号;以及
通信地耦合到所述控制通道的控制器,用于确定所述外围设备的所述条件以及基于所确定的条件来配置所述接触件,其中,配置所述接触件包括:将对应于所述第一总线类型的第一组接触件路由到第一接口,以及将对应于所述第二总线类型的第二组接触件路由到第二接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变化的使用条件动态地配置所述第一组接触件和所述第二组接触件。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进一步基于所述外围设备的状态的变化,重新配置所述接触件,所述状态包括所述外围设备是连接到直接电源还是电池电源。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插头包括用于与所述插座的所述控制通道接合的接触件,以及耦合在与所述控制通道接合的所述插头的所述接触件上的电阻器,并且其中,电阻的水平表明所述外围设备的条件。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插头包括用于与所述插座的所述控制通道接合的接触件,以及耦合在与所述控制通道接合的所述插头的所述接触件上的电容器,并且其中,电容的水平表明所述外围设备和主机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条件。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主机接口控制器,所述主机接口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外围设备的条件,从与总线类型相关联的可用的接口协议中进行选择。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插座通信地耦合到主机计算设备,并且所述接触件基于所述外围设备的条件以及所述主机计算设备的条件被配置。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插座通信地耦合到主机计算设备,并且其中所述条件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
与所述外围设备提供的所述数据信号的数据加密有关的安全协议;
所述外围设备发出的在所述主机计算设备与所述外围设备之间进行通信期间动态地重新配置所述接触件之一的请求;
所述主机计算设备与所述外围设备之间的层次关系;
所述外围设备的条件,包括线路数目、操作速度、默认映射、线路映射;以及
所述外围设备发出的使所述主机计算设备提供与所述主机计算设备的条件有关的数据信号的请求。
16.一种方法,包括:
经由插座的接触件,接收经由电缆通信地耦合到外围设备的插头;
经由通信地耦合到一个或多个所述接触件的控制通道,接收与所述外围设备的条件有关的信号,所述外围设备的条件包括所述外围设备的第一总线类型和第二总线类型;
经由通信地耦合到所述控制通道的控制器,确定所述外围设备的所述条件;以及
基于所述确定的条件,配置所述接触件,其中,配置所述接触件包括:将对应于所述第一总线类型的第一组接触件路由到第一接口,以及将对应于所述第二总线类型的第二组接触件路由到第二接口。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基于变化的使用条件动态地配置所述第一组接触件和所述第二组接触件。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基于所述外围设备的状态的变化,重新配置所述接触件,所述状态包括所述外围设备是连接到直接电源还是电池电源。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插头包括用于与所述插座的所述控制通道接合的接触件,以及耦合在与所述控制通道接合的所述插头的所述接触件上的电阻器,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确定电阻的水平,所述水平表明所述外围设备和主机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条件。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插头包括用于与所述插座的所述控制通道接合的接触件,以及耦合在与所述控制通道接合的所述插头的所述接触件上的电容器,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确定电容的水平,所述水平表明所述外围设备和主机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条件。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基于所述外围设备的条件,从与总线类型相关联的可用的接口协议中进行选择。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插座通信地耦合到主机计算设备,并且所述接触件基于所述外围设备的条件以及所述主机计算设备的条件被配置。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插座通信地耦合到主机计算设备,并且其中所述条件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
与所述外围设备提供的所述数据信号的数据加密有关的安全协议;
所述外围设备发出的在所述主机计算设备与所述外围设备之间进行通信期间动态地重新配置所述接触件之一的请求;
所述主机计算设备与所述外围设备之间的层次关系;
所述外围设备的条件,包括线路数目、操作速度、默认映射、线路映射;以及
所述外围设备发出的使所述主机计算设备提供与所述主机计算设备的条件有关的数据信号的请求。
CN201380054747.9A 2012-11-20 2013-11-18 基于设备的条件配置信号 Active CN1047371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681,890 US8990442B2 (en) 2012-11-20 2012-11-20 Configuring signals based on device conditions
US13/681,890 2012-11-20
PCT/US2013/070541 WO2014081658A1 (en) 2012-11-20 2013-11-18 Configuring signals based on device conditio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7141A true CN104737141A (zh) 2015-06-24
CN104737141B CN104737141B (zh) 2018-06-01

Family

ID=50729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4747.9A Active CN104737141B (zh) 2012-11-20 2013-11-18 基于设备的条件配置信号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990442B2 (zh)
EP (1) EP2923274A4 (zh)
KR (1) KR101664409B1 (zh)
CN (1) CN104737141B (zh)
TW (1) TWI522811B (zh)
WO (1) WO201408165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4337A (zh) * 2016-08-22 2018-12-21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经由连接器的并行通信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64744U (zh) * 2011-12-28 2012-11-28 钰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外设组件互连接口与usb3.0装置之间的桥接器
US20140256247A1 (en) * 2013-03-05 2014-09-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interface selection in a mobile device
US10545770B2 (en) 2016-11-14 2020-01-28 Intel Corporation Configurable client hardware
WO2023240398A1 (en) * 2022-06-13 2023-12-21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tending continuity of a plurality of communication busses between electronic devices mounted to a din rail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8370A (zh) * 2005-04-27 2006-12-13 Lg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多功能插座的移动通信终端及其方法
US20070288677A1 (en) * 2000-07-06 2007-12-13 Onspec Electronic, Inc. Field-Operable, Stand-Alone Apparatus for Media Recovery and Regeneration
US20090124125A1 (en) * 2007-11-09 2009-05-14 Manjirnath Chatterjee Augmented small form-factor connector
WO2009118582A1 (en) * 2008-03-27 2009-10-01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ultiplex mobile high-definition link (mhl) and usb 3.0
US8157575B1 (en) * 2011-11-17 2012-04-17 Google Inc. Combination terminal
US20120203937A1 (en) * 2009-09-25 2012-08-09 Soumendra Mohanty Transfer of Uncompressed Multimedia Contents or Data Commun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8782A (en) * 1993-05-07 1996-08-20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transferring of data with peripheral device for period of time in response to connection or disconnection of the device with the apparatus
US5832244A (en) * 1996-02-20 1998-11-03 Iomega Corporation Multiple interface input/output port for a peripheral device
JP4045434B2 (ja) * 2003-04-23 2008-02-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モジュール型計算機システム及びi/oモジュール
KR100543951B1 (ko) * 2004-04-28 2006-01-20 디브이에스 코리아 주식회사 컴퓨터와 주변장치간의 접속을 위한 자동 유에스비인터페이스 장치
EP1717910B1 (en) 2005-04-27 2011-12-14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using multi-functional socket and method thereof
US7635280B1 (en) * 2008-07-30 2009-12-22 Apple Inc. Type A USB receptacle with plug detection
US9293876B2 (en) * 2011-11-07 2016-03-22 Apple Inc. Techniques for configuring contacts of a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88677A1 (en) * 2000-07-06 2007-12-13 Onspec Electronic, Inc. Field-Operable, Stand-Alone Apparatus for Media Recovery and Regeneration
CN1878370A (zh) * 2005-04-27 2006-12-13 Lg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多功能插座的移动通信终端及其方法
US20090124125A1 (en) * 2007-11-09 2009-05-14 Manjirnath Chatterjee Augmented small form-factor connector
WO2009118582A1 (en) * 2008-03-27 2009-10-01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ultiplex mobile high-definition link (mhl) and usb 3.0
US20120203937A1 (en) * 2009-09-25 2012-08-09 Soumendra Mohanty Transfer of Uncompressed Multimedia Contents or Data Communications
US8157575B1 (en) * 2011-11-17 2012-04-17 Google Inc. Combination terminal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4337A (zh) * 2016-08-22 2018-12-21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经由连接器的并行通信
US11537546B2 (en) 2016-08-22 2022-12-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ncurrent communications via a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81658A1 (en) 2014-05-30
KR20150058433A (ko) 2015-05-28
US20140143450A1 (en) 2014-05-22
US8990442B2 (en) 2015-03-24
TWI522811B (zh) 2016-02-21
EP2923274A1 (en) 2015-09-30
CN104737141B (zh) 2018-06-01
EP2923274A4 (en) 2016-06-22
KR101664409B1 (ko) 2016-10-10
TW201423416A (zh) 2014-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7146B (zh) 插座、用于插头和插座的系统和方法
CN109643265B (zh) 自动配置计算设备的通用串行总线(usb)c型端口
JP6400714B2 (ja) Usbハブを有する自動車システムとの柔軟なモバイルデバイス接続性
US11126583B2 (en) Multi-mode NMVe over fabrics devices
CN104737141A (zh) 基于设备的条件配置信号
US7895386B2 (en) USB interface provided with host/device function and its control method
CN109799952B (zh) 与外部设备执行对等通信而无需主机干预的存储设备
CN203870529U (zh) 通用串行总线服务器
WO2011066334A2 (en) Configurable connector for system-level communication
CN108009108B (zh) Usb集线器模块
US20170177537A1 (en) Adapter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US8935445B2 (en) Multi-computers network sharing system having plug-and-play interfaces
AU201126510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multi-link compilation partitioning
CN107111564B (zh) 用于对连接器进行串接的适配器
CN103473202B (zh) Usb otg装置、电子设备及实现otg功能的方法
US20090268743A1 (en) Data transmission bridge device and control chip thereof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20130175859A1 (en) Network apparatus with common power interface
CN102508810A (zh) 一种转接装置及转接方法
EP2698722B1 (en) Expansion modul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10534733B2 (en) Flexible I/O slot connections
KR100565327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를 위한 범용 직렬버스 통신 시스템
US20130179592A1 (en) Network apparatus with funciton of access path selection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ccess path thereof
CN110633238A (zh) 扩展卡、电子设备、数据处理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TWM439197U (en) Expansion socket with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function
CN107450849A (zh) 可扩充的介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