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1308A - 一种附件设备及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附件设备及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31308A
CN104731308A CN201310714557.7A CN201310714557A CN104731308A CN 104731308 A CN104731308 A CN 104731308A CN 201310714557 A CN201310714557 A CN 201310714557A CN 104731308 A CN104731308 A CN 1047313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unit
flexible element
electronic equipment
accessory devic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145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31308B (zh
Inventor
贺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71455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313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31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13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313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13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附件设备及一种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以经济的方式为具有触摸显示单元的电子设备提供精确的触控反馈的技术问题。该附件设备包括:固定单元,用于固定所述附件设备和具有触摸显示单元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关系;操作单元,当所述附件设备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单元固定相对位置关系时,所述操作单元至少具有和所述触摸显示单元重叠的状态;其中,当所述触摸显示单元位于所述操作单元的第一侧时,所述操作单元在从所述触摸显示单元至所述操作单元的方向上的透光率满足阈值;所述操作单元在响应作用于所述操作单元的第二侧的第一操作时产生形变,且所述第一操作能够被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获得。

Description

一种附件设备及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附件设备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性能也越来越强,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目前,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都配备有触摸显示单元,用户通过触控操作即可实现与电子设备的交互,使得用户操控电子设备的方式更加的多样化和简洁。
但是在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过程中,至少发现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不能在用户触控触摸显示单元的过程中提供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触觉反馈。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附件设备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在用户触控触摸显示单元的过程中提供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触觉反馈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通过给用户提供基于按压行程变化产生的按压感,带给用户符合使用习惯的触控反馈的技术效果。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附件设备,包括: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用于固定所述附件设备和具有触摸显示单元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关系;操作单元,当所述附件设备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单元固定相对位置关系时,所述操作单元至少具有和所述触摸显示单元重叠的状态;其中,当所述触摸显示单元位于所述操作单元的第一侧时,所述操作单元在从所述触摸显示单元至所述操作单元的方向上的透光率满足阈值;所述操作单元在响应作用于所述操作单元的第二侧的第一操作时产生形变,且所述第一操作能够被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获得;其中,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为所述操作单元相反的两侧。由于操作单元在响应能够被第一电子设备获得的第一操作过程中产生形变,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在用户触控触摸显示单元的过程中提供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触觉反馈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通过给用户提供基于按压行程变化产生的按压感,带给用户符合使用习惯的触控反馈的技术效果。
优选的,所述固定单元包括连接单元,所述固定单元通过所述连接单元固定所述附件设备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关系时,所述操作单元与所述触摸显示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包括重叠状态和非重叠状态,进而使得用户能够基于触觉反馈需求,可以只在需要提供触觉反馈时才使操作单元和触摸显示单元处于重叠状态。
优选的,所述操作单元形变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的距离小于所述触摸显示单元的触摸检测距离阈值,进而保证用户作用于操作单元第二侧的第一操作能够被第一电子设备获得。
优选的,所述附件设备还包括:通信单元,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所述附件设备能够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传感单元,集成在所述操作单元上;其中,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操作后产生触控信号,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将所述触控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而使得第一电子设备能够通过附件设备获得用户作用于操作单元第二侧的第一操作。
优选的,所述操作单元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附件设备还包括填充单元,所述填充单元在第一预设条件时,向所述容纳空间内填充入介质类型和/或填充量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相对应的填充介质,使得所述操作单元在从所述触摸显示单元至所述操作单元的方向上的透光率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相对应,满足了用户在不同情况下的透光率需求,极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优选的,所述操作单元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附件设备还包括填充单元,所述填充单元在第二预设条件时,向所述容纳空间内填充入填充量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相对应的第一填充介质,使得所述操作单元的所述第一侧到所述第二侧的厚度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相对应,满足了用户在不同情况下的操作单元的厚度需求,极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优选的,所述操作单元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中填充有第一填充介质。由于作用于操作单元的第一操作将使容纳空间的形状改变,容纳空间内第一填充介质的分布情况将随之改变,使得触摸显示单元或者附件设备上的传感器能够基于第一填充介质的分布变化所引起的电场或磁场或压力变化,检测到该第一操作,而且容纳空间的形状变化能给用户提供基于按压感的触控反馈。
优选的,所述操作单元包括:M个弹性单元,所述弹性单元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中填充有第一填充介质;M为正整数;其中,作用于所述M个弹性单元中任一弹性单元的所述第一操作将使所述任一弹性单元产生形变。由于作用于操作单元的第一操作将使对应的弹性单元产生形变,对应容纳空间内第一填充介质的分布情况也将随之改变,使得触摸显示单元或者附件设备上的传感器能够基于第一填充介质的分布变化所引起的电场或磁场或压力变化,检测到该第一操作,而且弹性单元的形状变化能给用户提供基于按压感的触控反馈。
优选的,所述操作单元包括:M个弹性单元,所述弹性单元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M为正整数;所述附件设备还包括填充单元,固定在所述固定单元上或者固定在所述操作单元上,所述填充单元与所述M个弹性单元相连,并在第三预设条件时向所述M个弹性单元中的N个弹性单元填充第一填充介质,使所述N个弹性单元处于可形变状态;所述N为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由于附件设备的填充单元对操作单元的弹性单元的填充基于与附件设备或第一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相关的第三预设条件,进而智能地实现操作单元中与使用场景相对应的弹性单元才处于可提供触觉反馈的可形变状态。
优选的,所述附件设备还包括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能够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所述填充单元在所述通信单元接收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出的填充指令时,向所述N个弹性单元填充所述第一填充介质,使得附件设备能够基于第一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智能对与第一电子设备使用场景相对应的特定个数的弹性单元进行填充。
优选的,所述填充单元还用于在第四预设条件时从所述N个弹性单元中抽出所述第一填充介质,使所述N个弹性单元处于不可形变状态,进而使附件设备在不需要触觉反馈时,主动将弹性单元复位。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功能主体,所述功能主体包括触摸显示单元;附件部分,包括: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用于固定所述附件部分和所述功能主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操作单元,当所述附件部分和功能主体通过所述固定单元固定相对位置关系时,所述操作单元至少具有和所述触摸显示单元重叠的状态;其中,当所述触摸显示单元位于所述操作单元的第一侧时,所述操作单元在从所述触摸显示单元至所述操作单元的方向上的透光率满足阈值;所述操作单元在响应作用于所述操作单元的第二侧的第一操作时产生形变,且所述第一操作能够被所述功能主体获得;其中,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为所述操作单元相反的两侧。由于操作单元在响应能够被功能主体获得的第一操作时产生形变,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在用户触控触摸显示单元的过程中提供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触觉反馈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通过给用户提供基于按压行程变化产生的按压感,带给用户符合使用习惯的触控反馈的技术效果。
优选的,所述操作单元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填充单元,位于所述功能主体上,或者位于所述附件部分上;其中,所述填充单元在第一预设条件时,向所述容纳空间内填充入介质类型和/或填充量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相对应的填充介质,使得所述操作单元在从所述触摸显示单元至所述操作单元的方向上的透光率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相对应,满足了用户在不同情况下的透光率需求,极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优选的,所述操作单元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填充单元,位于所述功能主体上,或者位于所述附件部分上;其中,所述填充单元在第二预设条件时,向所述容纳空间内填充入填充量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相对应的第一填充介质,使得所述操作单元的所述第一侧到所述第二侧的厚度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相对应,以满足用户在不同情况下的操作单元的厚度需求,极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优选的,所述操作单元包括:M个弹性单元,所述弹性单元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M为正整数;所述附件部分还包括:填充单元,固定在所述固定单元上或者固定在所述操作单元上,所述填充单元与所述M个弹性单元相连;通信单元,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所述附件部分能够与所述功能主体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所述功能主体在第三预设条件时向所述附件部分发送填充指令,所述填充单元响应所述填充指令,向所述M个弹性单元中的N个弹性单元填充第一填充介质;N为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由于附件设备的填充单元对操作单元的弹性单元的填充基于与附件设备或第一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相关的第三预设条件,进而智能地实现操作单元中与使用场景相对应的弹性单元才处于可提供触觉反馈的可形变状态。
优选的,所述操作单元包括:M个弹性单元,所述弹性单元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M为正整数;所述功能主体还包括填充单元;当所述固定单元固定所述附件部分和所述功能主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时,所述填充单元与所述M个弹性单元连通;其中,在所述功能主体处于第三预设条件时,所述填充单元向所述M个弹性单元中的N个弹性单元填充第一填充介质;N为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由于将填充单元设置在了功能主体内部,使得附件部分的尺寸能够得到减小。
优选的,所述填充单元还用于在第五预设条件时,向所述第一操作作用的弹性单元填充入填充量与所述第五预设条件相对应的第一填充介质;进而让用户感受到反馈强度与实际使用场景相对应的触觉反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附件设备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附件设备的操作单元与第一电子设备的触摸显示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为重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附件设备的操作单元与第一电子设备的触摸显示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为非重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2中附件设备的操作单元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3中附件设备的操作单元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4中附件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一种附件设备及一种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在用户触控触摸显示单元的过程中提供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触觉反馈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通过给用户提供基于按压行程变化产生的按压感,带给用户符合使用习惯的触控反馈的技术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一种附件设备10,具体为具有触摸显示单元201的第一电子设备20附件,可以让用户在触控第一电子设备20的触摸显示单元201时获得触控反馈。请参照图1,该附件设备10具体包括:
固定单元101,固定单元101用于固定附件设备10和具有触摸显示单元201的第一电子设备20的相对位置关系。
具体来讲,第一电子设备20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配置有触摸显示单元201的的终端设备,触摸显示单元201包括电容触摸屏、电阻触摸屏、声表面波触摸屏、红外线触摸屏等触摸屏。
固定单元101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固定附件设备10和第一电子设备20的相对位置关系:其一,固定单元101可以通过卡设或套设的方式固定附件设备10和第一电子设备20的相对位置关系;其二,固定单元101也可以通过一连接体固定附件设备10和第一电子设备20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使用转轴或者铰链将附件设备10和第一电子设备20连接在一起。
操作单元102,当附件设备10和第一电子设备20通过固定单元101固定相对位置关系时,操作单元102至少具有和触摸显示单元201重叠的状态;
其中,当触摸显示单元201位于操作单元102的第一侧时,操作单元102在从触摸显示单元201至操作单元102的方向上的透光率满足阈值;操作单元102在响应作用于操作单元102的第二侧的第一操作时产生形变,且第一操作能够被第一电子设备201获得;其中,第一侧和第二侧为操作单元102相反的两侧。
具体来讲,操作单元102为附件设备10的为用户提供触控反馈的部分。操作单元102与触摸显示单元201至少具有重叠的状态,亦即操作单元102与触摸显示单元201能够重叠。具体包括以下情形:
(1)操作单元102与触摸显示单元201的位置关系固定,只具有重叠状态。这种情形包括固定单元101通过卡设或者套设的方式固定附件设备10和第一电子设备20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一旦附件设备10卡设或套设在第一电子设备20的外围,如只卡设或套设在第一电子设备的正面,或者附件设备包裹住第一电子设备的四周,操作单元102与触摸显示单元201的位置关系只有重叠状态。
(2)操作单元102与触摸显示单元201的位置关系不固定,具有重叠状态和不重叠状态。这种情况包括固定单元101通过连接体固定附件设备10和第一电子设备20的相对位置的情况,具体的连接体包括转轴、铰链,附件设备10与第一电子设备20是能够通过转轴或铰链转动,操作单元102与触摸显示单元201只有在附件设备10与第一电子设备20间的夹角为0度时才是重叠的。除此以外,连接体还可以为导轨和对应的滑动部,具体的,可以将导轨设置在第一电子设备上,附件设备上的滑动部套设在滑轨内后可沿导轨方向滑动;或者将导轨设置在附件部分上,第一电子设备上的滑动部能够在导轨方向滑动;这样,在附件设备10和第一电子设备20沿导轨相对滑动时,操作单元102与触摸显示单元201的位置关系不固定,只有在二者相对运动到一定位置,如沿导轨滑动到限位位置时,操作单元102与触摸显示单元201才处于完全重叠的状态。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1所属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操作单元102与触摸显示单元201的相对尺寸关系:其一,操作单元102与触摸显示单元201的尺寸相同,优选的,为了保证操作单元102能够完全覆盖触摸显示单元201,操作单元102的尺寸可以略大于触摸显示单元201的尺寸,例如在触摸显示单元201为5英寸时,操作单元可以设置为5.1英寸。其二,操作单元102的尺寸小于触摸显示单元201的尺寸,如操作单元102的尺寸为触摸显示单元201的尺寸的1/2、1/3或1/4等等。具体来讲,触摸显示单元201的尺寸可以等于或者大于触摸显示单元201的需要提供触觉反馈的触摸区域的尺寸,如操作单元为能够完全覆盖触摸显示单元上竖屏虚拟键盘和横屏虚拟键盘的显示区域的L形的结构,其尺寸可以等于或者大于触摸显示单元201上对应于竖屏虚拟键盘和横屏虚拟键盘的显示区域的尺寸。
当操作单元102与触摸显示单元201重叠时,即触摸显示单元201位于操作单元102的第一侧时,为了保证触摸显示单元201的显示内容透过操作单元102能够被用户清晰看见,需要操作单元102在从触摸显示单元201至操作单元102的方向上的透光率满足阈值,使操作单元102在从触摸显示单元201至操作单元102的方向上呈现透明或近似透明的效果。
具体来讲,操作单元102从触摸显示单元201至操作单元102的方向上的透光率可以为固定的,也可以是可变的。
操作单元102从触摸显示单元201至操作单元102的方向上的透光率固定时,对于与不同类型的第一电子设备配套使用的附件设备而言,其操作单元的透光率可以不同。如当第一电子设备为电子书阅读器等画面分辨率要求不是太高的设备时,与其配套使用的附件设备的操作单元102的透光率可以为一较低值,如75%;而当第一电子设备为数码相机等对画面分辨率要求较高的设备时,与其配套使用的附件设备的操作单元102的透光率应为一较高值,如90%。
而操作单元102从触摸显示单元201至操作单元102的方向上的透光率可变时,具体可以根据第一电子设备的不同使用场景来调节操作单元102的透光率,如在第一电子设备播放视频时,将操作单元的透光率调高(如95%),又如在第一电子设备进行系统设置时,将操作单元的透光率调低(如70%)。
透光率调节的方式可以为在操作单元内形成容纳空间,然后在容纳空间可填充填充介质,在向容纳空间中填充填充介质时,通过改变填充介质的种类和填充量即可改变操作单元的透光率。
由于操作单元要能够产生形变,所以需要采用延展性较好、透光率较好的材料,包括透光率高的橡胶材料和塑料,如透明热塑性弹性体(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柔性透明聚酰亚胺膜材料等等。
而操作单元102能够为用户提供触控反馈,其实现的方式是操作单元102在响应作用于操作单元102的第二侧(操作单元102的与正对触摸显示单元201的第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第一操作时产生形变,用户通过操作单元102的形变可以获知自己的第一操作产生了按压行程,即获知触控反馈。
虽然第一电子设备也可以在获得用户第一操作之后通过内部的电动马达振动带动第一电子设备整体振动、通过语音输出装置发出提示音等方式向用户提供输入反馈,但是这些输入反馈方式都是在第一操作被电子设备获得之后才执行的,输入反馈相对于输入操作有延迟,用户体验较低;而本申请实施例1中用户可以在第一操作的同时获得触觉反馈,输入反馈与输入操作没有延迟,用户体验得到提高。
另外,电动马达振动、语音提示等技术方案中,向用户直接反馈的是电子设备的振动、语音等与输入操作无直接关联的信息,需要用户自身建立起对应的条件反射,将这些与输入操作无直接关联的反馈信息与输入操作建立对应关系,即需要用户对这些反馈方式进行学习;而本申请实施例1中提供给用户的反馈信息是用户进行第一操作(按压操作)的按压感,这种按压感与按压动作本身是直接对应的,用户基于本能就能从按压感中获得按压反馈,这种反馈是直接的,用户无需进行对应的学习。
再者,电动马达振动方案中向用户反馈的第一电子设备的振动会给用户的手指带来麻痹感,语音提示方案中向用户反馈的提示音在嘈杂环境中用户不能听到,在会议、图书馆等安静场景中又会被其他人感知,给用户带来不便;而本申请实施例1中,附件设备提供给用户的是按压操作的按压行程,这种按压行程用户基于本能即可感知,也只有用户自身能够感知,其他人不可能获知,而且这种基于按压行程的反馈感觉不会给用户带来任何不适感,与用户日常生活中的其他输入反馈方式完全一致,如按压开关的感觉、按压实体键盘的感觉,用户的使用体验相较于前者得到极大的提升。
当然,用户的触控操作(第一操作)必须要被第一电子设备20获得,第一电子设备20才能与响应用户的第一操作。第一电子设备20获得第一操作的方式包括:其一,在操作单元102形变至预设程度时,触摸显示单元201能够自行检测到第一操作;其二,附件设备10上设置有感应单元和通信单元,感应单元在检测到用户的第一操作时,通过通信单元将检测结果发送到第一电子设备20,使其对第一操作进行相应。
在本申请实施例1中,操作单元102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产生形变:
如在操作单元102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在容纳空间内部填充有填充介质,包括气体和液体,当作用于操作空间第二侧的第一操作使操作单元102产生形变时,会使得填充介质随着形变而流动,进而会改变操作空间内部的介电性质,位于操作单元102第一侧的触摸显示单元201可以根据表面的电学参数的改变或者压力等物理量的变化来获知用户作用于第二侧的第一操作;当然,如前所述,第一操作的检测也可以有附件设备10来完成,然后将检测结果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20;
又如,在操作单元102包括多个弹性单元,每个弹性单元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但是容纳空间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会由一个填充装置(如填充泵)填充入填充介质;用户在填充有填充介质的弹性单元上进行第一操作时,该弹性单元会产生形变,用户可以获得填充反馈;第一电子设备20获知用户第一操作的方式同上,包类两种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优选的,操作单元102在响应作用于操作单元102的第二侧的第一操作时产生形变为弹性形变,进而操作单元102可以在第一操作撤销时复位;但是,操作单元102在响应作用于操作单元102的第二侧的第一操作时产生形变也可以是非弹性的,如初始状态下操作单元102中即填充有气体,用户在第二侧进行第一操作时,在压力的作用下,操作单元102表面材料分子的间距会增大,使得极少量的气体分子会通过元表面材料分子的空隙逸出,而这种逸出只有在长期使用后才会影响操作单元102的正常使用,到时只要对操作单元102进行填充气体的补充即可。
请参照图2A、图2B,如前所述,在本申请实施例1中,在固定单元101包括连接单元,且通过连接单元固定附件设备10和第一电子设备20的相对位置关系时,操作单元102与触摸显示单元201的相对位置关系包括重叠状态和非重叠状态。
如前所述,在本申请实施例1中,第一电子设备20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获得用户在操作单元102第二侧的第一操作:
其一,由第一电子设备20的触摸显示单元201自行检测,这种情况下,要求操作单元102形变后第一侧和第二侧的距离小于触摸显示单元201的触摸检测距离阈值。实际情况中,触摸显示单元201的触摸检测距离阈值由多个因素决定,包括触摸显示单元201的检测能力、操作单元102中填充介质的介电性能、环境电磁性能等等。
其二,由附件设备10检测到第一操作,然后再将检测结果发送到第一电子设备20。在这种情况下,附件设备10还包括:
通信单元,通过通信单元附件设备10能够与第一电子设备20进行数据传输;
传感单元,集成在操作单元102上;传感单元具体可以为电阻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声表面波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
其中,传感单元检测到第一操作后产生触控信号,通过通信单元将触控信号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20,使得电子设备能对用户的第一操作进行响应。
本申请实施例1的一个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附件设备中,操作单元的透光率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节。
即,优选的,操作单元102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附件设备10还包括填充单元,该填充单元在第一预设条件时,向容纳空间内填充入介质类型和/或填充量与第一预设条件相对应的填充介质,使得操作单元102在从触摸显示单元201至操作单元102的方向上的透光率与第一预设条件相对应。
具体来讲,操作单元102内部的容纳空间可以由很多相隔离的小空间构成,这些小空间将操作单元也分成很多弹性单元;操作单元102内部的容纳空间也可以为一个连通的无隔离的整体空间。第一预设条件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当前运行的应用、触摸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触摸显示单元的环境亮度等多种运行条件。
填充单元与容纳空间连接,并在特定的运行条件时改变填充策略,使得操作单元的透光率与当前的运行条件相对应。具体的填充策略包括:
其一,填充不同类型的填充介质。填充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填充源,每个填充源存有不同的填充介质,由于不同填充介质的透光性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填充入不同类型的填充介质时,操作单元的透光率也将随之不同;
其二,填充不同填充量的填充介质。填充介质的在从触摸显示单元201至操作单元102的方向上的厚度将随填充量增加而增大,随着厚度增大,光在填充介质中的传输损耗(折射、散射等)增大,导致透光率降低;若填充介质为气体,填充介质的浓度也会随着填充量增加而增大,光在填充介质中传播时,光的损耗也将随之增大,透光率降低。
因此,通过合理控制填充单元的填充策略,可以让操作单元102的透光率与当前的运行条件相适应。如在第一电子设备播放视频时,将操作单元的透光率调高,使得用户能看见更为清晰的画面;而在用户撰写文档时,结合考虑到文字显示的要求不是太高,及增加用户使用虚拟键盘输入文字的舒适度,可以增大填充量,虽然会稍微降低触摸显示单元201的显示效果,但是会在不影响用户使用的情况下,增强虚拟按键对应的弹性单元的按压舒适度(由于填充量增加,按压后的触觉反馈更好);又如当用户在夜间使用时,为了降低较强显示亮度对眼睛的伤害,也可以适量降低操作单元的透光率,达到护眼的效果。
所以,本较佳实施方式能够基于第一电子设备当前的运行情况,智能的调节填充单元的填充策略,进而改变操作单元的透光率,使得操作单元的透光率能够与第一电子设备当前的运行情况相适应,满足用户在不同情况下的透光率需求,极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1的另一个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附件设备中,操作单元102第一侧到第二侧的厚度可调节。
即,优选的,操作单元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附件设备还包括填充单元,填充单元在第二预设条件时,向容纳空间内填充入填充量与第二预设条件相对应的第一填充介质,使得操作单元的第一侧到第二侧的厚度与第二预设条件相对应。
具体来讲,与操作单元透光率可调节的较佳实施方式相同,操作单元102内部的容纳空间可以由很多相隔离的小空间构成,这些小空间将操作单元也分成很多弹性单元;操作单元102内部的容纳空间也可以为一个连通的无隔离的整体空间。填充单元与容纳空间连接,并根据第二预设条件改变第一填充介质的填充量,进而达到改变操作单元厚度的效果。
第二预设条件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及附件部分当前的运行状态,如第一电子设备运行的应用,第一电子设备及附件设备的运动参数(包括速度、重力加速度等)等运行条件。填充单元根据第二预设条件会进行不同填充量的填充:
如当第一电子设备运行游戏时,填充单元用较大的填充量进行填充,让操作单元的第一侧到第二侧的厚度更大,进而使得用户的按压操作能够得到更好的触觉反馈;而且由于操作单元厚度较大,用户不同力度的按压操作产生的按压行程的变化也更丰富,第一电子设备能够根据随之产生的不同物理量变化(触摸显示单元的压力值、电容、电感、操作单元的张力、压力等)获得这些不同的按压行程,将不同的按压行程转换为不同的游戏操控行为,如格斗游戏中击打的力度,进而给用户带来极佳的操作体验;
又如,填充单元也可以根据第一电子设备及附件部分的运动参数变化,进行不同填充量的填充:当第一电子设备或附件设备上的运功参数感应装置检测到第一电子设备或附件设备的重力加速度或者速度值剧变时,会启动保护性的填充,向操作单元进行最大量的填充,由于操作单元中填充有大量的填充介质,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够较好的保护第一电子设备和/或附件设备不在跌落或甩出时受到损害,或者缓减其受到的损害。此外,为了避免填充单元的误填充行为,如用户乘坐飞机时,用户可以自行勾选是否启动保护性的填充策略。
所以,本较佳实施方式能够基于当前的运行状态,智能的调节填充单元的填充量,使得操作单元的第一侧到第二侧的厚度与第一电子设备及附件设备当前的运行情况相适应,满足用户在不同情况下的操作单元的厚度需求,极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综上,在本申请实施例1中,由于操作单元在响应能够被第一电子设备获得的第一操作的过程中产生形变,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在用户触控触摸显示单元的过程中提供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触觉反馈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通过给用户提供基于按压行程变化产生的按压感,带给用户符合使用习惯的触控反馈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2
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附件设备中,操作单元302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中填充有第一填充介质。请参照图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操作单元302内部形成的容纳空间可以为与触摸显示单元201整个显示区域对应的区域,或者为仅仅与触摸显示单元201部分特定区域,如屏幕下侧或者屏幕左侧(如对应于虚拟键盘的区域)相对应的一个较小的区域,在容纳空间中填充有第一填充介质,包括液体、气体以及一些柔性介电颗粒。如前所述,作用于操作单元302第二侧的第一操作将使得操作单元302的形变,进而改变第一填充介质在操作单元302内的分布,进而改变操作单元302的电磁性能,或者改变操作单元302内各区域的压力参数;通过这些物理参数的变化,触摸显示单元201能够检测到第一操作,或者由附件设备检测到第一操作,再将检测结果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20。
优选的,操作单元302内的容纳空间应当绝对密封,作用于操作单元302第二侧的第一操作引起的形变为弹性形变,在第一操作撤销时,操作单元302可以自动复位;但是,实际情况中操作单元302的容纳空间也可以不是绝对密封的:操作单元302的容纳空间在无用户触压时保持密封,而当用户在第二侧进行第一操作时,外来压力将增大操作单元302表面分子的间隙,使得容纳空间中填充的极少量的气体分子经由这些操作单元302表面分子间隙逸出,而这种逸出只有在长期使用后才会影响操作单元302的正常使用,到时只要对操作单元302进行填充气体的补充即可。
综上,在实施例2中,没有改变第一电子设备20的内部结构,只是在第一电子设备20上加设一附件设备,即可通过附件设备给用户提供基于按压行程变化产生的按压感,带给用户符合使用习惯的触控反馈。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不同,本申请实施例3中,操作单元402内部没有形成连通的区域化的容纳空间,而是形成有很多分离的容纳空间。请参照图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操作单元402包括M个弹性单元4021,弹性单元4021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中填充有第一填充介质;M为正整数;其中,作用于M个弹性单元4021中任一弹性单元4021的第一操作将使任一弹性单元4021产生形变。
具体来讲,弹性单元4021可以均匀分布在操作单元402的全部区域,也可以分布在操作单元402的部分区域,如对应于显示触摸单元201的虚拟键盘区域;与实施例2相同,弹性单元4021的容纳空间中填充的第一填充介质包括气体、液体及柔性介电颗粒,作用于操作单元402第二侧的第一操作将使得操作单元402的形变,进而改变第一填充介质在操作单元402内的分布,进而改变操作单元402的电磁性能,或者改变操作单元402内各区域的压力参数;通过这些物理参数的变化,触摸显示单元201能够检测到第一操作,或者由附件设备检测到第一操作,再将检测结果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20。
在形态上,M个弹性单元4021可以为相对于操作单元402的非弹性单元区域形成等高的凸包,也可以为无压力时与操作单元402的非弹性单元区域等高平整,有压力时向下形变形成凹陷的结构,在此,本申请实施例2不予限定。
综上,在本申请实施例3中,只是在第一电子设备20上加设一附件设备,即可通过附件设备给用户提供基于按压行程变化产生的按压感,带给用户符合使用习惯的触控反馈。
实施例4
不同于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容纳空间中始终填充有第一填充介质,本申请实施例4中的附件设备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会对操作单元502内部的容纳空间进行填充,使得附件设备的触控反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智能性。
请参照图5,在本申请实施例4中,操作单元502包括:
M个弹性单元5021,弹性单元5021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M为正整数;
附件设备还包括填充单元503,固定在固定单元上或者固定在操作单元502上,填充单元503与M个弹性单元5021相连,并在第三预设条件时向M个弹性单元5021中的N个弹性单元5021填充第一填充介质,使N个弹性单元5021处于可形变状态;N为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
具体来讲,M个弹性单元5021的容纳空间在不需要触控反馈时处于未填充状态,使得操作单元502的第二侧表面为一平整的平面;而当需要触控反馈时,附件设备的填充单元503会向特定的部分弹性单元5021(N个弹性单元5021)泵入第一弹性介质,使得这N个弹性单元5021相对于操作单元502的其他区域形成弹性凸包,用户作用在这N个弹性单元5021上的第一操作将使得这N个弹性单元5021产生形变,用户藉此可以获得类似于传统的弹性按键的触控反馈。
如前所述,作用于操作单元502第二侧的第一操作将使得操作单元502的形变,进而改变第一填充介质在操作单元502内的分布,进而改变操作单元502的电磁性能,或者改变操作单元502内各区域的压力参数;通过这些物理参数的变化,触摸显示单元201能够检测到第一操作,或者由附件设备检测到第一操作,再将检测结果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20。
在本申请实施例4中,填充单元503是否向弹性单元5021的容纳空间填充第一填充介质可以由第一电子设备20来控制,第一电子设备20会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中向填充单元503发送填充指令,启动附件设备的触控反馈功能。
即,附件设备还包括通信单元504,通信单元504能够与第一电子设备20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填充单元503在通信单元504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20发出的填充指令时,向N个弹性单元5021填充第一填充介质。
具体来讲,第一电子设备20会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决定是否启动附件设备的触控反馈功能,如当电子设备进入需要文字键入的应用程序时,可以结合当前的横竖屏情况向附件设备发送填充指令,指示填充单元503向对应于横/竖屏虚拟键盘的N个弹性单元填充第一填充介质,使得用户对应虚拟键盘的输入操作能够得到良好的触控反馈;又如,当第一电子设备20进入游戏应用时,第一电子设备20可以向附件设备发送填充指令,指示填充单元503向对应于游戏界面上的虚拟方向键及其他按键的N个弹性单元5021填充第一填充介质,进而可以给用户提供良好的游戏操控反馈;再如,在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操作单元502与触摸显示单元201处于重叠状态时,第一电子设备即向附件设备发送填充指令,指示填充单元向全部或部分弹性单元填充第一填充介质,如前所述,部分填充时可以结合第一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决定被填充单元,如在检测到第一电子设备开启重力感应自动旋转屏幕后,当第一电子设备竖屏使用时向对应于竖屏的虚拟键盘的弹性单元进行填充,而当第一电子设备横屏使用时向对应于横屏的虚拟键盘的弹性单元进行填充。
优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三预设条件还包括操作单元和触摸显示单元的位置关系,可以只有在第一电子设备或附件设备的感应装置检测到操作单元502与触摸显示单元201处于重叠状态的前提下,第一电子设备20才可能向附件设备发送填充指令,开启触控反馈的功能,进而避免了操作单元502与触摸显示单元201处于非重叠状态时误开启附件设备的触控反馈功能。
但是,实际情况中,在附件设备包括有传感装置的情况下,即使操作单元502与触摸显示单元201处于非重叠状态,针对N个弹性单元5021的触控操作还是可以被附件设备的传感装置检测到,再通过通信单元504将检测结果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20,因此,在这种情况时可以不考虑操作单元502与触摸显示单元201是否重叠,直接基于第一电子设备20所运行的应用程序及其他应用场景(如横竖屏)决定是否向附件设备发送对应填充指令。
在实际情况中,除了由第一电子设备20决定填充单元503是否向N个填充单元503填充第一填充介质之外,附件设备也可以在具备感应装置的情况下自行决定填充单元503是否向N个填充单元503进行介质填充。如在附件设备的感应装置检测到操作单元502与触摸显示单元201处于重叠状态时,即向M个弹性单元5021中的N个弹性单元5021进行填充,填充策略包括全部填充(向所有M个弹性单元填充第一填充介质)和部分填充(向M个弹性单元中的部分弹性单元填充第一填充介质)具体填充哪些弹性单元5021还可以结合附件设备上的其他感应装置的监测数据,如重力感应器检测到的附件设备横置时向对应于第一电子设备横屏虚拟键盘的弹性单元进行填充,而在附件设备竖直使用时向对应于第一电子设备竖屏虚拟键盘的弹性单元进行填充。对此,本申请实施例4不再一一举例。
在本申请实施例4中,填充单元503在附件设备不需要提供触控反馈时,会将填充的N个弹性单元5021的容纳空间中的第一填充介质抽回,使其操作单元502复位。即填充单元503还用于在第四预设条件时从N个弹性单元5021中抽出第一填充介质,使N个弹性单元5021处于不可形变状态。
具体来讲,第四预设条件可以根据第一电子设备20及附件设备的使用需求来设定,如当第一电子设备20退出需要提供触控反馈的应用时,可以向附件设备发送抽回指令,指示填充单元503从对应的N个填充单元503中抽出第一填充介质;又如当第一电子设备20或附件设备自身检测到操作单元502与触摸显示单元201处于非重叠状态时,填充单元503可以从N个弹性单元5021中抽出第一填充介质;又如,填充单元503可以基于预设的时间衰老机制,在第一操作撤销预设时长后,主动从N个弹性单元5021中抽出第一填充介质;本申请实施例4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综上,在实施例3中,没有改变第一电子设备20的内部结构,只是在第一电子设备20上加设一附件设备,即可通过附件设备给用户提供基于按压行程变化产生的按压感,带给用户符合使用习惯的触控反馈。
实施例5
与之前的实施例1-4对应,本申请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为实施例1-4中第一电子设备20和附件设备组成的统一的设备。其中本申请实施例5中的功能主体对应于实施例1-4中的第一电子设备20,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件部分对应于实施例1-4中的附件设备。即电子设备包括:
功能主体,功能主体包括触摸显示单元201;
附件部分,包括:
固定单元,固定单元用于固定附件部分和功能主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操作单元,当附件部分和功能主体通过固定单元固定相对位置关系时,操作单元至少具有和触摸显示单元201重叠的状态;
其中,当触摸显示单元201位于操作单元的第一侧时,操作单元在从触摸显示单元201至操作单元的方向上的透光率满足阈值;操作单元在响应作用于操作单元的第二侧的第一操作时产生形变,且第一操作能够被功能主体获得;其中,第一侧和第二侧为操作单元相反的两侧。
优选的,固定单元包括连接单元,固定单元通过连接单元固定附件部分和功能主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时,操作单元与触摸显示单元201的相对位置关系包括重叠的状态和非重叠的状态。
由于前述实施例1-4中对于功能主体和附件部分做了详尽的描述,为了保持申请文件的简洁,本申请实施例5不再对其进行重复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5的一个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操作单元的透光率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节。
即,优选的,操作单元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电子设备还包括填充单元,该填充单元位于功能主体上,或者位于附件部分上;其中,填充单元在第一预设条件时,向容纳空间内填充入介质类型和/或填充量与第一预设条件相对应的填充介质,使得操作单元在从触摸显示单元至操作单元的方向上的透光率与第一预设条件相对应。
具体来讲,操作单元内部的容纳空间可以由很多相隔离的小空间构成,这些小空间将操作单元也分成很多弹性单元;操作单元内部的容纳空间也可以为一个连通的无隔离的整体空间。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功能主体当前运行的应用、触摸显示单元的显示亮度、触摸显示单元的环境亮度等多种运行条件。
而电子设备的填充单元可以为功能主体的一部分,也可以为附件部分的组成单元。填充单元与容纳空间连接,并在特定的运行条件时改变填充策略,使得操作单元的透光率与当前的运行条件相对应。具体的填充策略包括:
其一,填充不同类型的填充介质。填充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填充源,每个填充源存有不同的填充介质,由于不同填充介质的透光性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填充入不同类型的填充介质时,操作单元的透光率也将随之不同;
其二,填充不同填充量的填充介质。填充介质的在从触摸显示单元至操作单元的方向上的厚度将随填充量增加而增大,随着厚度增大,光在填充介质中的传输损耗(折射、散射等)增大,导致透光率降低;若填充介质为气体,填充介质的浓度也会随着填充量增加而增大,光在填充介质中传播时,光的损耗也将随之增大,透光率降低。
因此,通过合理控制填充单元的填充策略,可以让操作单元的透光率与当前的运行条件相适应。如在功能主体播放视频时,将操作单元的透光率调高,使得用户能看见更为清晰的画面;而在用户撰写文档时,结合考虑到文字显示的要求不是太高,及增加用户使用虚拟键盘输入文字的舒适度,可以增大填充量,这样虽然会稍微降低触摸显示单元201的显示效果,但是在不影响用户使用的情况下,能够增强虚拟按键对应的弹性单元的按压舒适度(由于填充量增加,按压后的触觉反馈更好);又如当用户在夜间使用时,为了降低较强显示亮度对眼睛的伤害,也可以适量降低操作单元的透光率,达到护眼的效果。
所以,本较佳实施方式能够根据电子设备当前的运行情况,智能的调节填充单元的填充策略,进而改变操作单元的透光率,使得操作单元的透光率能够与电子设备当前的运行情况相适应,满足用户在不同情况下的透光率需求,极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5的另一个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操作单元第一侧到第二侧的厚度可调节。
即,优选的,操作单元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电子设备还包括填充单元,该操作单元位于功能主体上,或者位于附件部分上;其中,填充单元在第二预设条件时,向容纳空间内填充入填充量与第二预设条件相对应的第一填充介质,使得操作单元的第一侧到第二侧的厚度与第二预设条件相对应。
具体来讲,与操作单元透光率可调节的较佳实施方式相同,操作单元内部的容纳空间可以由很多相隔离的小空间构成,这些小空间将操作单元也分成很多弹性单元;操作单元内部的容纳空间也可以为一个连通的无隔离的整体空间。
而电子设备的填充单元可以为功能主体的一部分,也可以为附件部分的组成单元。填充单元与容纳空间连接,并根据第二预设条件改变第一填充介质的填充量,进而达到改变操作单元厚度的效果。
第二预设条件包括电子设备当前的运行状态,如功能主体运行的应用,功能主体或附件部分的运动参数(包括速度、重力加速度等)等运行条件。填充单元根据第二预设条件会进行不同填充量的填充:
如当功能运行游戏时,填充单元用较大的填充量进行填充,让操作单元的第一侧到第二侧的厚度更大,进而使得用户的按压操作能够得到更好的触觉反馈;而且由于操作单元厚度较大,用户不同力度的按压操作产生的按压行程的变化也更丰富,电子设备能够根据随之产生的不同物理量变化(触摸显示单元的压力值、电容、电感、操作单元的张力、压力等)获得这些不同的按压行程,将不同的按压行程转换为不同的游戏操控行为,如格斗游戏中击打的力度,进而给用户带来极佳的操作体验;
又如,填充单元也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运动参数变化,进行不同填充量的填充:当电子设备上的运功参数感应装置检测到电子设备的重力加速度或者速度值剧变时,会启动保护性的填充,向操作单元进行最大量的填充,由于操作单元中填充有大量的填充介质,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够较好的保护第一电子设备和/或附件设备不在跌落或甩出时受到损害,或者缓减其受到的损害。此外,为了避免填充单元的误填充行为,如用户乘坐飞机时,用户可以自行勾选是否启动保护性的填充策略。
所以,本较佳实施方式能够基于当前的运行状态,智能的调节填充单元的填充量,使得操作单元的第一侧到第二侧的厚度与第一电子设备及附件设备当前的运行情况相适应,满足用户在不同情况下的操作单元的厚度需求,极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实施例6
对应于实施例4,本申请实施例6为实施例4中第一电子设备20和附件设备组成的统一设备,其中本申请实施例6中的功能主体对应于实施例4中的第一电子设备20,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件部分对应于实施例4中的附件设备。
即,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操作单元包括:
M个弹性单元,弹性单元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M为正整数;
附件部分还包括:
填充单元,固定在固定单元上或者固定在操作单元上,填充单元与M个弹性单元相连;
通信单元,通过通信单元附件部分能够与功能主体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功能主体在第三预设条件时向附件部分发送填充指令,填充单元响应填充指令,向M个弹性单元中的N个弹性单元填充第一填充介质;N为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
具体来讲,功能主体会根据具体的其应用场景来决定是否启动附件部分的触控反馈功能,如当电子设备进入需要文字键入的应用程序时,可以结合当前的横/竖屏情况向附件设备发送填充指令,指示填充单元向对应于横/竖屏的虚拟键盘的N个弹性单元填充第一填充介质,使得用户对应虚拟键盘的输入操作能够得到良好的触控反馈;又如,当功能主体进入游戏应用时,其可以向附件部分发送填充指令,指示填充单元向对应于游戏界面上的虚拟方向键及其他按键的N个弹性单元填充第一填充介质,进而可以给用户提供良好的游戏操控反馈;再如,在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操作单元502与触摸显示单元201处于重叠状态时,第一电子设备即向附件设备发送填充指令,指示填充单元向全部或部分弹性单元填充第一填充介质,如前所述,部分填充时可以结合第一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决定被填充单元,如在检测到第一电子设备开启重力感应自动旋转屏幕后,当第一电子设备竖屏使用时向对应于竖屏虚拟键盘的弹性单元进行填充,而当第一电子设备横屏使用时向对应于横屏虚拟键盘的弹性单元进行填充。
如前所述,优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三预设条件还包括操作单元和触摸显示单元的位置关系,可以只有在电子设备的感应装置检测到操作单元和触摸显示单元处于重叠状态的前提下,功能主体才会基于当前运行程序及其他应用场景向填充单元发送填充指令,使得操作单元只有在和触摸显示单元处于重叠状态时才具有触觉反馈的功能。
由于实施例4中对于功能主体(第一电子设备)和附件部分(附件设备)做了详尽的描述,为了保持申请文件的简洁,本申请实施例6不再对其进行重复描述。
实施例7
不同于实施例6,本申请实施例7中对弹性单元进行介质填充的填充单元被设置在功能主体上,进而功能主体可以无需通过向附件部分发送指令,即可实现对对应的N个弹性单元进行填充。即,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操作单元包括:
M个弹性单元,弹性单元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M为正整数;
功能主体还包括填充单元;当固定单元固定附件部分和功能主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时,填充单元与M个弹性单元连通;
其中,在功能主体处于第三预设条件时,填充单元向M个弹性单元中的N个弹性单元填充第一填充介质;N为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
具体来讲,当功能主体和附件部分分离时,填充单元和M个弹性单元各自保持密封状态;而当功能主体和附件部分连接在一起时,填充单元和M个弹性单元的阀门打开并对接,形成封闭的整体。
功能主体会根据具体的其应用场景来决定是否启动附件部分的触控反馈功能,如当电子设备进入需要文字键入的应用程序时,可以结合当前的横/竖屏情况向附件设备发送填充指令,指示填充单元向对应于横/竖屏的虚拟键盘的N个弹性单元填充第一填充介质,使得用户对应虚拟键盘的输入操作能够得到良好的触控反馈;又如,当功能主体进入游戏应用时,其可以向附件部分发送填充指令,指示填充单元向对应于游戏界面上的虚拟方向键及其他按键的N个弹性单元填充第一填充介质,进而可以给用户提供良好的游戏操控反馈;再如,在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操作单元502与触摸显示单元201处于重叠状态时,第一电子设备即向附件设备发送填充指令,指示填充单元向全部或部分弹性单元填充第一填充介质,如前所述,部分填充时可以结合第一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决定被填充单元,如在检测到第一电子设备开启重力感应自动旋转屏幕后,当第一电子设备竖屏使用时向对应于竖屏虚拟键盘的弹性单元进行填充,而当第一电子设备横屏使用时向对应于横屏虚拟键盘的弹性单元进行填充。
如前所述,优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三预设条件还包括操作单元和触摸显示单元的位置关系,可以只有在电子设备的感应装置检测到操作单元和触摸显示单元处于重叠状态的前提下,功能主体才会基于当前运行程序及其他应用场景向填充单元发送填充指令,使得操作单元只有在和触摸显示单元处于重叠状态时才具有触觉反馈的功能。
如前所述,作用于操作单元第二侧的第一操作将使得操作单元的形变,进而改变第一填充介质在操作单元内的分布,进而改变操作单元的电磁性能,或者改变操作单元内各区域的压力参数;通过这些物理参数的变化,触摸显示单元201能够检测到第一操作,或者由附件设备检测到第一操作,再将检测结果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20。
实施例8
在本申请实施例6或实施例7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8中填充单元会在第一操作被功能主体(第一电子设备20)获得后,第一操作尚未撤销时,对第一操作所作用的弹性单元进行二次填充,使用户感受到与第一操作(按压触控)相对应的反作用力。即,填充单元还用于在第五预设条件时,向第一操作作用的弹性单元填充入填充量与第五预设条件相对应的第一填充介质。
具体来讲,对弹性单元二次填充的填充量可以根据功能主体不同的应用场景来决定。如当功能主体正在运行格斗游戏时,当用户操作的人物被击中时,功能主体可以指示填充单元根据用户操作的人物被击打的程度来进行不同填充量的二次填充,如在遭受最大暴击时用最大填充量进行填充,在游戏人物受到最小伤害时用最小填充量进行填充;进而使用户通过触觉反馈强度形象地感受到游戏中的格斗的激烈强度。当然,也可以把对弹性单元二次填充的填充量设置为一统一值,本申请实施例意图保护这一变型方案。
另外,由于在本申请中附件设备(附件部分)的的操作单元中因为填充有(或可填充)填充介质,使得操作单元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进而可以保护第一电子设备(功能主体),尤其是触摸显示单元,在跌落或者甩出时不受损伤,或者降低其受到的损伤;而且,填充单元也可以在检测到第一电子设备(功能主体)运动参数剧变时主动进行保护性填充,进行主动保护。另外,附件设备(附件部分)上也可以配备电源部分,进而作为第一电子设备(功能主体)的备用电源,增加其续航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不改变第一电子设备的内部构造情况下,只需要在第一电子设备上固定一附件设备,而该附件设备的操作单元在用户的触控操作(第一操作)下会产生形变,用户通过提供了操作单元的形变即可获得与第一操作对应的良好的触控反馈,而该第一操作也可以被第一电子设备获得和响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在用户触控触摸显示单元的过程中提供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触觉反馈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通过给用户提供基于按压行程变化产生的按压感,带给用户符合使用习惯的触控反馈的技术效果。
2、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附件设备还可以包括填充单元,填充单元可以在预设条件下向操作单元包括的M个弹性单元中的N个弹性单元填充第一填充介质,使得这N个弹性单元处于可形变的可触控反馈状态,而决定填充单元填充机制的预设规则与第一电子设备的具体使用情况相关,使得附件设备提供最符合用户当前实际需求的触控反馈,极大的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7)

1.一种附件设备,包括:
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用于固定所述附件设备和具有触摸显示单元的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关系;
操作单元,当所述附件设备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固定单元固定相对位置关系时,所述操作单元至少具有和所述触摸显示单元重叠的状态;
其中,当所述触摸显示单元位于所述操作单元的第一侧时,所述操作单元在从所述触摸显示单元至所述操作单元的方向上的透光率满足阈值;所述操作单元在响应作用于所述操作单元的第二侧的第一操作时产生形变,且所述第一操作能够被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获得;其中,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为所述操作单元相反的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包括连接单元,所述固定单元通过所述连接单元固定所述附件设备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相对位置关系时,所述操作单元与所述触摸显示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包括重叠状态和非重叠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单元形变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的距离小于所述触摸显示单元的触摸检测距离阈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设备还包括:
通信单元,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所述附件设备能够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传感单元,集成在所述操作单元上;
其中,所述传感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操作后产生触控信号,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将所述触控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单元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
所述附件设备还包括填充单元,所述填充单元在第一预设条件时,向所述容纳空间内填充入介质类型和/或填充量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相对应的填充介质,使得所述操作单元在从所述触摸显示单元至所述操作单元的方向上的透光率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相对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单元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
所述附件设备还包括填充单元,所述填充单元在第二预设条件时,向所述容纳空间内填充入填充量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相对应的第一填充介质,使得所述操作单元的所述第一侧到所述第二侧的厚度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相对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单元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中填充有第一填充介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单元包括:
M个弹性单元,所述弹性单元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中填充有第一填充介质;M为正整数;其中,作用于所述M个弹性单元中任一弹性单元的所述第一操作将使所述任一弹性单元产生形变。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附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单元包括:
M个弹性单元,所述弹性单元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M为正整数;
所述附件设备还包括填充单元,固定在所述固定单元上或者固定在所述操作单元上,所述填充单元与所述M个弹性单元相连,并在第三预设条件时向所述M个弹性单元中的N个弹性单元填充第一填充介质,使所述N个弹性单元处于可形变状态;所述N为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附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设备还包括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能够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填充单元在所述通信单元接收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出的填充指令时,向所述N个弹性单元填充所述第一填充介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附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单元还用于在第四预设条件时从所述N个弹性单元中抽出所述第一填充介质,使所述N个弹性单元处于不可形变状态。
1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功能主体,所述功能主体包括触摸显示单元;
附件部分,包括:
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用于固定所述附件部分和所述功能主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操作单元,当所述附件部分和功能主体通过所述固定单元固定相对位置关系时,所述操作单元至少具有和所述触摸显示单元重叠的状态;
其中,当所述触摸显示单元位于所述操作单元的第一侧时,所述操作单元在从所述触摸显示单元至所述操作单元的方向上的透光率满足阈值;所述操作单元在响应作用于所述操作单元的第二侧的第一操作时产生形变,且所述第一操作能够被所述功能主体获得;其中,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为所述操作单元相反的两侧。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单元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填充单元,位于所述功能主体上,或者位于所述附件部分上;
其中,所述填充单元在第一预设条件时,向所述容纳空间内填充入介质类型和/或填充量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相对应的填充介质,使得所述操作单元在从所述触摸显示单元至所述操作单元的方向上的透光率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相对应。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单元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填充单元,位于所述功能主体上,或者位于所述附件部分上;
其中,所述填充单元在第二预设条件时,向所述容纳空间内填充入填充量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相对应的第一填充介质,使得所述操作单元的所述第一侧到所述第二侧的厚度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相对应。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单元包括:
M个弹性单元,所述弹性单元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M为正整数;
所述附件部分还包括:
填充单元,固定在所述固定单元上或者固定在所述操作单元上,所述填充单元与所述M个弹性单元相连;
通信单元,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所述附件部分能够与所述功能主体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功能主体在第三预设条件时向所述附件部分发送填充指令,所述填充单元响应所述填充指令,向所述M个弹性单元中的N个弹性单元填充第一填充介质;N为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单元包括:
M个弹性单元,所述弹性单元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M为正整数;
所述功能主体还包括填充单元;当所述固定单元固定所述附件部分和所述功能主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时,所述填充单元与所述M个弹性单元连通;
其中,所述功能主体处于第三预设条件时,所述填充单元向所述M个弹性单元中的N个弹性单元填充第一填充介质;N为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单元还用于在第五预设条件时,向所述第一操作作用的弹性单元填充入填充量与所述第五预设条件相对应的第一填充介质。
CN201310714557.7A 2013-12-20 2013-12-20 一种附件设备及一种电子设备 Active CN1047313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14557.7A CN104731308B (zh) 2013-12-20 2013-12-20 一种附件设备及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14557.7A CN104731308B (zh) 2013-12-20 2013-12-20 一种附件设备及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1308A true CN104731308A (zh) 2015-06-24
CN104731308B CN104731308B (zh) 2019-01-15

Family

ID=53455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14557.7A Active CN104731308B (zh) 2013-12-20 2013-12-20 一种附件设备及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3130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3435A (zh) * 2015-12-25 2016-05-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6055250A (zh) * 2016-05-27 2016-10-26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触摸屏触感键盘
CN107132909A (zh) * 2016-02-26 2017-09-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036148A (zh) * 2018-09-20 2018-12-1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0525A (zh) * 1999-01-06 2000-07-19 伟易达电讯有限公司 触摸屏覆层装置
US20080165139A1 (en) * 2007-01-05 2008-07-10 Apple Inc. Touch screen stack-up processing
JP4298759B2 (ja) * 2006-03-13 2009-07-22 コリア アドバンスト インスティテュート オブ サイエンス アンド テクノロジー レオロジー流体を利用した映像の形状情報触感伝達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101661347A (zh) * 2008-08-29 2010-03-03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输入装置
US20100103137A1 (en) * 2008-01-04 2010-04-29 Craig Michael Ciesla User interface system and method
CN102354263A (zh) * 2011-09-21 2012-02-15 官卫平 透明电容式平板电脑键盘
CN102483675A (zh) * 2009-07-03 2012-05-30 泰克图斯科技公司 用户界面增强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0525A (zh) * 1999-01-06 2000-07-19 伟易达电讯有限公司 触摸屏覆层装置
JP4298759B2 (ja) * 2006-03-13 2009-07-22 コリア アドバンスト インスティテュート オブ サイエンス アンド テクノロジー レオロジー流体を利用した映像の形状情報触感伝達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US20080165139A1 (en) * 2007-01-05 2008-07-10 Apple Inc. Touch screen stack-up processing
US20100103137A1 (en) * 2008-01-04 2010-04-29 Craig Michael Ciesla User interface system and method
CN101661347A (zh) * 2008-08-29 2010-03-03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输入装置
CN102483675A (zh) * 2009-07-03 2012-05-30 泰克图斯科技公司 用户界面增强系统
CN102354263A (zh) * 2011-09-21 2012-02-15 官卫平 透明电容式平板电脑键盘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3435A (zh) * 2015-12-25 2016-05-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7132909A (zh) * 2016-02-26 2017-09-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132909B (zh) * 2016-02-26 2021-05-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055250A (zh) * 2016-05-27 2016-10-26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触摸屏触感键盘
CN109036148A (zh) * 2018-09-20 2018-12-1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1308B (zh) 2019-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09776B2 (en) Orientation adjustable multi-channel haptic device
US20190073035A1 (en) Haptic feedback for interactions with foldable-bendable displays
KR102104910B1 (ko) 입력 유닛에 촉각 피드백을 제공하는 휴대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9606625B2 (en) Haptically-enabled deformable device with rigid component
KR101734972B1 (ko) 터치스크린을 위한 기계식 액추에이터 기구
KR101589345B1 (ko) 형상 변화 장치의 물리적 변화로서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메타포를 표현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기기
CN102426486B (zh) 一种立体交互方法及被操作设备
CN104737096A (zh) 显示装置
KR20160003031A (ko) 햅틱 셀들의 어레이를 이용한 유형의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상호작용들 및 제스처들의 시뮬레이션
WO2009097866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tactile information
CN104102376A (zh) 触摸输入设备触觉反馈
KR20130091687A (ko) 햅틱 플렉스 제스처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4731308A (zh) 一种附件设备及一种电子设备
CN109613958A (zh) 一种终端设备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5808140A (zh) 移动终端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7407963A (zh) 用于与弯曲显示器的用户交互的系统和方法
CN104079284A (zh) 基于压阻式传感器的按键模组及其控制方法
CN209488642U (zh) 电子设备
Watanabe et al. Generic method for crafting deformable interfaces to physically augment smartphones
CN107748616A (zh) Vr盒子、终端控制方法、终端、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59281B (zh) 触觉反馈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1190371A1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145297A (zh) 电子设备
KR20220156897A (ko) 검증 방법, 전자기기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저장매체
Farooq et al. Haptic user interface enhancement system for touchscreen based intera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