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15143A - 基于卫星图像数据的临边像素点的地球切线高度估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卫星图像数据的临边像素点的地球切线高度估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15143A
CN104715143A CN201510072869.1A CN201510072869A CN104715143A CN 104715143 A CN104715143 A CN 104715143A CN 201510072869 A CN201510072869 A CN 201510072869A CN 104715143 A CN104715143 A CN 1047151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tellite
detector
earth
sin
limit pix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7286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晓刚
武敬力
贾雨生
李霞
王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Feature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Featur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Feature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Features
Priority to CN20151007286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15143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15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51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卫星图像数据的临边像素点的地球切线高度估计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卫星位置信息;从卫星遥感数据中获取临边像素点探测器的指向信息;根据卫星位置信息和临边像素点探测器的指向信息,计算临边像素点的位置;计算临边像素点的切线高度。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卫星图像数据获得临边像素点的地球切线高度的方法,不受临边星观测的限制,并且考虑了地球的椭球形状,因此计算的结果更为准确。

Description

基于卫星图像数据的临边像素点的地球切线高度估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气红外辐射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卫星图像数据估计临边像素点的地球切线高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气层既是地球气候与环境的主要载体和活动舞台,又是空间天气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气层下连地球海洋及生物圈,上接太阳活动重大影响区域磁层和电离层,上下发生着重要的相互作用。对大气层进行遥感探测从而发现和理解其中的整体行为和相互作用,一直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界共同的追求目标。
根据星载探测器、探测目标(地球表面或大气)和信号源(太阳辐射、地球/大气辐射等)位置的几何关系来进行划分,卫星探测一般有三种主要探测方式:下视对地观测、掩星(掩日/月)观测和临边观测。其中,临边观测方式是一种新的观测方式,它既具有天底观测方式(即下视对地观测)的高空间覆盖范围,又同时具有掩星观测方式的高垂直分辨率,并且能够有效避开复杂地表和对流层云和雨等强信号的干扰。因此,开展临边大气红外临边辐射特性研究,了解其光谱与垂直分布规律,对于大气成分的监测等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测量临边高度的方法一般是利用星光折射角获得。当星光穿过地球附近大气层时,星光会被折射,利用星敏感器的观测结果和星表可以计算得到星光折射角;再通过大气层对称假设和光的传输路径大气的透过率模型以及星与观测点之间几何关系,可以计算得到切线高度。但是,上述的计算过程中受到可观测星的位置限制和大气透过率模型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卫星图像数据获得临边像素点的地球切线高度的方法,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遥感数据中每个地球临边像素所处的地球切线高度的准确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卫星图像数据获得临边像素点的地球切线高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卫星位置信息;
从卫星遥感数据中获取临边像素点探测器的指向信息;
根据卫星位置信息和临边像素点探测器的指向信息,计算临边像素点的位置;
计算临边像素点的切线高度。
较佳的,所述获取卫星位置信息包括:
从预报星历或精密星历中读取所需的卫星位置信息。
较佳的,所述获取卫星位置信息包括:
根据卫星轨道根数计算探测器成像时刻对应的平近点角;
根据卫星轨道根数和探测器成像时刻对应的平近点角,计算探测器成像时刻对应的偏近点角;
根据卫星轨道根数和探测器成像时刻对应的偏近点角,计算卫星在地球中心惯性系中的位置矢量。
较佳的,所述卫星轨道根数中包括:
历元时刻t0、轨道半长轴a0、历元时刻t0对应的平近点角m0、轨道偏心率e0、轨道倾角i0、升交点赤经Ω0和近地点幅角ω0
较佳的,根据如下的公式计算探测器成像时刻对应的平近点角mj
mj=m0+(GM/a0 3)1/2(tj-t0)      (1)
其中,GM为地球引力常数,tj为探测器成像时刻。
较佳的,所述计算探测器成像时刻对应的偏近点角包括:
令Ej (0)=mj;;
根据公式:Ej (n+1)=Ej (n)–(Ej (n)-e0*sin Ej (n)-mj)/(1-e0*cos Ej (n))进行反复迭代,直到满足条件:|Ej (n+1)-Ej (n)|≤σ(σ=1e-6);
若n≥20仍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则取:Ej=mj+e0*sin(mj)+e0 2sin(2mj);
其中,e0为轨道偏心率;n为迭代次数;σ为迭代阈值。
较佳的,根据如下的公式计算卫星在地球中心惯性系中的位置矢量R:
R=(xp,yp,zp)=a0(cosEj-e0)P+a0(1-e0 2)1/2sinEjQ;
其中,P=(cosω0cosΩ0-sinω0sinΩ0cosi0,cosω0csinΩ0+sinω0sinΩ0cosi0,sinω0sini0),
Q=(-sinω0cosΩ0-cosω0sinΩ0cosi0,-sinω0csinΩ0+cosω0cosΩ0cosi0,cosω0sini0);
其中,i0为轨道倾角,Ω0为升交点赤经,ω0为近地点幅角。
较佳的,所述临边像素点探测器的指向信息为临边像素点探测器的方向矢量L:
L=(cosαcosβ,cosαsinβ,sinα)=(m,n,p)。
其中,α为方位角,β为俯仰角。
较佳的,根据如下的公式计算临边像素点N的位置:
(xn,yn,zn)=(xp+mt,yp+nt,zp+pt);
其中,(xn,yn,zn)为临边像素点N的位置,t=-(mxp+nyp+pzp)。
如上可见,在本发明中的基于卫星图像数据获得临边像素点的地球切线高度的方法中,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数据中卫星的位置和指向等信息,在地球坐标系中计算遥感数据中每个地球临边像素所处的切线高度。与现有技术中的方法相比,本发明中所提出的方法不受临边星观测的限制,并且考虑了地球的椭球形状,因此计算的结果更为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于卫星图像数据获得临边像素点的地球切线高度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计算临边像素点的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卫星图像数据获得临边像素点的地球切线高度的方法。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于卫星图像数据获得临边像素点的地球切线高度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于卫星图像数据获得临边像素点的地球切线高度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所述的步骤:
步骤101,获取卫星位置信息。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首先可以从卫星遥感数据中获取卫星位置信息。
较佳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卫星位置信息可以是卫星在地球中心惯性系中的坐标(xp,yp,zp)。
另外,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上述的步骤101。以下将以其中的两种具体实现方式为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介绍。
第一种实现方式:从预报星历或精密星历中读取所需的卫星位置信息。
在预报星历或精密星历中,一般都有卫星位置信息,因此,可以直接从预报星历或精密星历中读取所需的卫星位置信息。例如,直接从预报星历或精密星历中读取卫星在地球中心惯性系中的坐标(xp,yp,zp)。
第二种实现方式:根据卫星遥感数据获取卫星位置信息。
在卫星遥感数据(例如,卫星图像数据)中,一般都会提供一些辅助信息,该辅助信息中包含有卫星瞬时轨道根数,因此,可以根据卫星瞬时轨道根数计算得到卫星位置信息。例如,较佳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如下所述的步骤来计算卫星位置信息:
步骤11,根据卫星轨道根数计算探测器成像时刻对应的平近点角。
较佳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卫星轨道根数中可以包括:历元时刻t0、轨道半长轴a0、历元时刻t0对应的平近点角m0、轨道偏心率e0、轨道倾角i0、升交点赤经Ω0和近地点幅角ω0。因此,可以根据上述卫星轨道根数计算探测器成像时刻对应的平近点角。
较佳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如下所述的公式计算探测器成像时刻对应的平近点角mj
mj=m0+(GM/a0 3)1/2(tj-t0)     (1)
其中,上述公式(1)中的m0为历元时刻t0对应的平近点角,GM为地球引力常数(一般取值为3.986006e14),a0为轨道半长轴,tj为探测器成像时刻,t0为历元时刻(包括年月日时分秒的信息)。
步骤12,根据卫星轨道根数和探测器成像时刻对应的平近点角,计算探测器成像时刻对应的偏近点角。
较佳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如下所述的步骤计算探测器成像时刻对应的偏近点角Ej
步骤121,令Ej (0)=mj
步骤121,根据公式:Ej (n+1)=Ej (n)–(Ej (n)-e0*sin Ej (n)-mj)/(1-e0*cos Ej (n))进行反复迭代,直到满足条件:|Ej (n+1)-Ej (n)|≤σ(σ=1e-6);
若n≥20仍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则取:Ej=mj+e0*sin(mj)+e0 2sin(2mj)。
其中,e0为轨道偏心率;n为迭代次数;σ为迭代阈值,两次迭代的差值小于σ时迭代结束。
步骤13,根据卫星轨道根数和探测器成像时刻对应的偏近点角,计算卫星在地球中心惯性系中的位置矢量。
较佳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如下所述的公式计算卫星在地球中心惯性系中的位置矢量R:
R=(xp,yp,zp)=a0(cosEj-e0)P+a0(1-e0 2)1/2sinEjQ;
其中,P=(cosω0cosΩ0-sinω0sinΩ0cosi0,cosω0csinΩ0+sinω0sinΩ0cosi0,sinω0sini0),
Q=(-sinω0cosΩ0-cosω0sinΩ0cosi0,-sinω0csinΩ0+cosω0cosΩ0cosi0,cosω0sini0)。
其中,i0为轨道倾角,Ω0为升交点赤经,ω0为近地点幅角。
由上可知,通过上述的步骤11~13,即可根据卫星瞬时轨道根数计算得到卫星位置信息。在上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卫星位置信息即为卫星在地球中心惯性系中的位置矢量R。
步骤102,从卫星遥感数据中获取临边像素点探测器的指向信息。
卫星遥感数据(例如,卫星图像数据文件)中一般都包含每一个像素点的传感器指向信息(即探测器的指向信息),例如,风云3号卫星和MODIS卫星的一级和二级数据产品中均包含上述信息。因此,可以从卫星遥感数据中获取临边像素点探测器的指向信息。
较佳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临边像素点探测器的指向信息包括方位角α和俯仰角β。例如,所述临边像素点探测器的指向信息即为临边像素点探测器的方向矢量L:
L=(cosαcosβ,cosαsinβ,sinα)=(m,n,p)。
步骤103,根据卫星位置信息和临边像素点探测器的指向信息,计算临边像素点的位置。
较佳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如下所述的公式计算临边像素点N的位置:
(xn,yn,zn)=(xp+mt,yp+nt,zp+pt);
其中,(xn,yn,zn)为临边像素点N的坐标(即位置),t=-(mxp+nyp+pzp)。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计算临边像素点的位置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P为卫星位置,坐标为(xp,yp,zp),O为地球质心,PN为临边像素点探测器的指向,平面基于ABCD垂直于PN,O在ABCD平面内。
因此,PN的直线方程为:(x-xp)/m=(y-yp)/n=(z-zp)/p;
OABCD平面的直线方程为:mx+ny+pz=0。
步骤104,计算临边像素点的切线高度。
较佳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之前的计算均是在地球中心惯性系中进行的,而考虑到地球并非标准的球体,因此还需要将坐标转换到地心地固坐标系中进行计算,以获得临边像素点的切线高度。
较佳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利用转换矩阵将地球中心惯性系中的坐标转换为地心地固坐标系中的坐标。
具体地,利用转换矩阵F=(cosθg sinθg 0,-sinθg cosθg 0,0,0,1),将N点在J2000.0坐标系中的坐标转换到WGS84坐标系中,其中θg为格林尼治真恒星时角。
Nwgs84=(xnwgs84,ynwgs84,znwgs84)=FN;
N点的纬度B可以迭代计算获得;
令tanB(0)=znwgs84/(xnwgs84 2+ynwgs84 2)1/2
由tanB(n=1)=(znwgs84+Re0 2sinB(n))/(xnwgs84 2+ynwgs84 2)1/2
反复迭代直到
|tanB(n+1)-tanB(n)|≤σ(σ=1e-6)为止,其中R为N点对应地球椭球的曲率半径,最终得到B。
临边像素点的切线高度:
H=znwgs84/sinB–R(1-e0 2)
R为N点对应地球椭球的曲率半径。
综上可知,在本发明中的基于卫星图像数据获得临边像素点的地球切线高度的方法中,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数据中卫星的位置和指向等信息,在地球坐标系中计算遥感数据中每个地球临边像素所处的切线高度。与现有技术中的方法相比,本发明中所提出的方法不受临边星观测的限制,并且考虑了地球的椭球形状,因此计算的结果更为准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卫星图像数据估计临边像素点的地球切线高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获取卫星位置信息;
从卫星遥感数据中获取临边像素点探测器的指向信息;
根据卫星位置信息和临边像素点探测器的指向信息,计算临边像素点的位置;
计算临边像素点的切线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卫星位置信息包括:
从预报星历或精密星历中读取所需的卫星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卫星位置信息包括:
根据卫星轨道根数计算探测器成像时刻对应的平近点角;
根据卫星轨道根数和探测器成像时刻对应的平近点角,计算探测器成像时刻对应的偏近点角;
根据卫星轨道根数和探测器成像时刻对应的偏近点角,计算卫星在地球中心惯性系中的位置矢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星轨道根数中包括:
历元时刻t0、轨道半长轴a0、历元时刻t0对应的平近点角m0、轨道偏心率e0、轨道倾角i0、升交点赤经Ω0和近地点幅角ω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如下的公式计算探测器成像时刻对应的平近点角mj
mj=m0+(GM/a0 3)1/2(tj-t0)   (1)
其中,GM为地球引力常数,tj为探测器成像时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探测器成像时刻对应的偏近点角包括:
令Ej (0)=mj;;
根据公式:Ej (n+1)=Ej (n)–(Ej (n)-e0*sin Ej (n)-mj)/(1-e0*cos Ej (n))进行反复迭代,直到满足条件:
|Ej (n+1)-Ej (n)|≤σ(σ=1e-6);
若n≥20仍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则取:Ej=mj+e0*sin(mj)+e0 2sin(2mj);
其中,e0为轨道偏心率;n为迭代次数;σ为迭代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如下的公式计算卫星在地球中心惯性系中的位置矢量R:
R=(xp,yp,zp)=a0(cosEj-e0)P+a0(1-e0 2)1/2sinEjQ;
其中,P=(cosω0cosΩ0-sinω0sinΩ0cosi0,cosω0csinΩ0+sinω0sinΩ0cosi0,sinω0sini0),
Q=(-sinω0cosΩ0-cosω0sinΩ0cosi0,-sinω0csinΩ0+cosω0cosΩ0cosi0,cosω0sini0);
其中,i0为轨道倾角,Ω0为升交点赤经,ω0为近地点幅角,P和Q均为单位矢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临边像素点探测器的指向信息为临边像素点探测器的方向矢量L:
L=(cosαcosβ,cosαsinβ,sinα)=(m,n,p)。
其中,α为方位角,β为俯仰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如下的公式计算临边像素点N的位置:
(xn,yn,zn)=(xp+mt,yp+nt,zp+pt);
其中,(xn,yn,zn)为临边像素点N的位置,t=-(mxp+nyp+pzp)。
CN201510072869.1A 2015-02-11 2015-02-11 基于卫星图像数据的临边像素点的地球切线高度估计方法 Pending CN1047151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72869.1A CN104715143A (zh) 2015-02-11 2015-02-11 基于卫星图像数据的临边像素点的地球切线高度估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72869.1A CN104715143A (zh) 2015-02-11 2015-02-11 基于卫星图像数据的临边像素点的地球切线高度估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5143A true CN104715143A (zh) 2015-06-17

Family

ID=53414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72869.1A Pending CN104715143A (zh) 2015-02-11 2015-02-11 基于卫星图像数据的临边像素点的地球切线高度估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1514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46086A (zh) * 2020-10-23 2021-02-09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临近空间浮空平台的高效快速掩星预报方法
CN114200537A (zh) * 2021-12-13 2022-03-18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一种卫星下视地球的探测边界确定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9160A (zh) * 2008-11-25 2009-04-29 吉林大学 中低空大气成分临边探测方法
CN103743488A (zh) * 2013-12-28 2014-04-23 华中科技大学 遥感卫星地球临边背景特性的红外成像仿真方法
CN104077364A (zh) * 2014-06-11 2014-10-01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一种地球临边观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9160A (zh) * 2008-11-25 2009-04-29 吉林大学 中低空大气成分临边探测方法
CN103743488A (zh) * 2013-12-28 2014-04-23 华中科技大学 遥感卫星地球临边背景特性的红外成像仿真方法
CN104077364A (zh) * 2014-06-11 2014-10-01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一种地球临边观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W.KAISER ET AL: "Satellite-pointing retrieval from atmospheric limb-scattering of solar UV-B radia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PHYSICS》 *
JOE W.WATERS ET AL: "The Earth Observing System Microwave Limb Sounder(EOS MLS)on the Aura Satellite",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
L.G.塔夫: "《计算球面天文学》", 30 September 1992 *
冉隆隧等: "《航天工程设计实践 上》", 31 December 2013 *
刘良栋等: "《卫星控制系统仿真技术》", 31 December 2003 *
吴青娥等: "几何学在卫星精确定位中的应用",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
王正涛等: "《卫星跟踪卫星测量确定地球重力场的理论和方法》", 31 May 2011, 武汉大学出版社 *
赵月凤: "微波临边探测仪系统研究与设计",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46086A (zh) * 2020-10-23 2021-02-09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临近空间浮空平台的高效快速掩星预报方法
CN112346086B (zh) * 2020-10-23 2024-03-15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临近空间浮空平台的高效快速掩星预报方法
CN114200537A (zh) * 2021-12-13 2022-03-18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一种卫星下视地球的探测边界确定方法
CN114200537B (zh) * 2021-12-13 2023-12-22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一种卫星下视地球的探测边界确定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94954B2 (en) Method for geo-referencing an imaged area
CN101893440B (zh) 基于星敏感器的天文自主导航方法
CN102168981B (zh) 一种深空探测器火星捕获段自主天文导航方法
CN102175241B (zh) 一种火星探测器巡航段自主天文导航方法
CN103323026B (zh) 星敏感器和有效载荷的姿态基准偏差估计与修正方法
US20110004405A1 (en) Earth horizon sensor
CN109613583B (zh) 基于单星与地面站测向及联合测时差的无源目标定位方法
CN103472503B (zh) 探空仪及基于ins的高空风探测方法
Xie et al. Design and data processing of China's first spaceborne laser altimeter system for earth observation: GaoFen-7
CN105548976A (zh) 船载雷达海上精度鉴定方法
EP2888557B1 (en) Geometric calibration of a remote sensor
CN105160125B (zh) 一种星敏感器四元数的仿真分析方法
KR20070046081A (ko) 이미지와 연관된 위치를 판단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4462776A (zh) 一种低轨道地球观测卫星对月球绝对辐射定标方法
CN101968361A (zh) 基于星光观测的空间绝对定向技术
CN105387874A (zh) 船载高精度星敏感器安装角标定方法
CN103913180A (zh) 一种船载大视场高精度星敏感器的安装角标定方法
CN107633108A (zh) 静止卫星成像导航与配准的轨道运动补偿方法
CN111505608B (zh) 一种基于星载激光单片足印影像的激光指向在轨检校方法
CN116105730A (zh) 基于合作目标卫星甚短弧观测的仅测角光学组合导航方法
CN106996779A (zh) 基于gnss的紫外敏感器系统误差在轨标定方法
CN104715143A (zh) 基于卫星图像数据的临边像素点的地球切线高度估计方法
Liebe Solar compass chip
CN104567868A (zh) 基于ins修正的机载长航时天文导航系统的方法
Wolfe MODIS geolo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