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14706A - 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14706A
CN104714706A CN201410257795.4A CN201410257795A CN104714706A CN 104714706 A CN104714706 A CN 104714706A CN 201410257795 A CN201410257795 A CN 201410257795A CN 104714706 A CN104714706 A CN 1047147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those
perforate
contact panel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5779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廷宇
黄湘霖
苏国彰
王文俊
林永常
王文宏
陈世正
林明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te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n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31143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201523368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tek Corp filed Critical Winte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14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47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复数个第一电极;复数个第二电极;一介电层,设置于该些第一电极与该些第二电极之间;其中,该些第一电极与该些第二电极彼此相交,以形成多数个交错区域,各该第二电极至少于对应各该交错区域设有多数个开孔,且该些开孔显露出部分该第一电极。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良好的触控感测能力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等板状的电子构件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电子装置上,例如是智能型手机(smart phone)、卫星导航系统(GPSnavigator system)、平板电脑(tablet PC)、个人数字助理(PDA)以及笔记本电脑(laptop PC)等。
以触控面板为例,一般而言,触控面板分为单层电极与双层电极结构;其中,前者的代表例如有自容式的三角形电极或按键式电极,或是互容式的数条驱动电极搭配位于相邻两驱动电极之间的数个接收电极。后者的代表例如有设置于基板两侧的驱动电极与接收电极所构成的互容式触控面板,或是通过绝缘层搭配架桥结构将驱动电极与接收电极制作在基板同一侧的互容式触控面板。但不管是前者的单层电极或后者的双层电极结构,其感测触控的能力都仍有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具有良好的触控感测能力。
本发明的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复数个第一电极;复数个第二电极;一介电层,设置于该些第一电极与该些第二电极之间;其中,该些第一电极与该些第二电极彼此相交,以形成多数个交错区域,各该第二电极至少在对应各该交错区域设有多数个开孔,且该些开孔显露出部分该第一电极。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触控面板通过至少在第一、二电极交错区域处的第二电极上设置数个开孔,以至少在各交错区域处减少与第一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尤其是在介电层非常薄的时候,此设计更可以有效避免电容值升高。此外,第二电极还可同时提供适当的噪声屏蔽效果,例如可屏蔽来自于触控面板下方的液晶显示器的噪声,以避免噪声影响触控感测,特别是交错区域处的触控检测点。另外,开孔也可用来调整第二电极的所需阻抗。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电极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电极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衍生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电极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种衍生实施例示出的触控面板的电极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电极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衍生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电极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另一衍生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电极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电极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电极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电极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电极示意图;
图13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电极示意图;
图13B是图13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电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至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示出的各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基板;
120、120’、320、320’、420、520、620:第一电极;
122、622:桥接部;
124、136、336、624:长条部;
126、138、138’、338’、626、638、638a、638b:开孔;
128、134:虚置电极;
130、130’、330、330’、630、630a:第二电极;
132、332、339:开口;
138A:第一开孔;
138B:第二开孔;
140:介电层;
150:周边走线;
160:金属细线;
328、328’、338:侧翼电极;
100、101、102、103、104、105、200、200’、200’’、300、300’、300’’、400、500、600、700、800:触控面板;
632:区块垫;
634:连接部;
710:虚置电极;
900:覆盖板;
910:显示器;
910A:上基板;
910B:下基板;
920A、930A:薄膜基材;
930:基材;
C、C’:交错区域;
C1、C1’:重叠处;
C2、C2’:非重叠处;
D632、D634:距离;
L624:线宽;
G:组;
W1、W2、W638:宽度;
X:交会点。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及电极示意图。请参阅图1、图2,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包括一基板110、复数个第一电极120、复数个第二电极130以及一介电层140。为方便说明,图2仅示出单一条第一电极120及第二电极130。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0为一电容式触控面板;基板110为透光覆盖板,具有高机械强度的硬质基板或是强化基板,可以为玻璃或是塑胶材质所制成,用以保护其下方元件。此外,可选择性地在基板110上配置装饰层,例如围绕基板110的周边设置,用以遮蔽在其投影方向上的周边走线150,但不以此为限。连接第一电极120或是第二电极130的周边走线150可以是与第一电极120同一道工序所形成,也可以是与第二电极130同一道工序所形成,也可以是独立于第一电极120或是第二电极130的另一道工序所形成,可以视设计需求而定并适用于本发明所有实施例的周边走线。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20及第二电极130构成一互电容式的触控感测电极结构;其中,第一电极120为接收电极,第二电极130为驱动电极,详细而言,当第二电极130通过周边走线150接收一脉冲信号时,第二电极130与第一电极120之间形成边际电场;当触碰物体(例如手指)触碰或靠近基板110时,边际电场发生变化,第一电极120可以接收此变化并经由周边走线150传回触控芯片,如此即可判断出触摸位置。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但凡已知的触控检测方式均可适用于本发明。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20的图形与第二电极130的图形不同;其中,第一电极120的形状为一长条框,且在框内设有多数个桥接部122。详言之,各第一电极120具有两条纵向的长条部124,以及多数条横向的桥接部122连接该两长条部124,因而在相邻两桥接部122之间形成有一开孔126,且各开孔126中设置有数个虚置电极128,各该虚置电极128并未被提供电位,且虚置电极的数量并不限制。本实施例的第二电极130的形状类似于第一电极120,同为长条框型电极,但其宽度W2大于第一电极120的宽度W1,且框内未设有桥接部,而仅是挖设一开口132,且开口132中设置有数个虚置电极134,但数量并不限制;换言之,第二电极130具有两条横向的长条部136,且只在头、尾两端相连。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130为一网格状电极,也就是说,第二电极130的两长条部136整面开设有数个开孔138,各该开孔138的长、宽分别例如均为80微米,且小于第二电极130的开口132,但开孔的尺寸并不以此为限,例如可介于20微米至160微米之间。此外,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彼此相交,以形成数个交错区域C。在交错区域C中的第一、第二电极120、130重叠处C1,第二电极130的开孔显露出部分第一电极120,在交错区域C中的第一、二电极120、130未重叠处C2,第一电极120的桥接部122位于第二电极130的开口132中。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在本实施例为透明导电材料,例如可以选自金属氧化物、纳米银丝、石墨烯、硅烯、导电高分子、ITO/Ag/ITO等材料,本实施例以氧化铟锡为例作说明。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也可以选用金属材料,例如Mo/Al/Mo、铜等;甚至可同时包括金属材料与透明导电材料。例如第二电极130是透明导电材料,第一电极120是以金属材料形成金属网格图案,金属网格的线宽介于0.085μm~100μm之间。再者,当第二电极130是金属材料时,靠近人眼的表面可以经过雾化处理,例如Mo/Al/MoOx的结构,氧化处理后的MoOx层可以降低金属的反射率减少金属图案的明显度。另一提的是,网格状电极并不限于图式所示出的正交状,也可以旋转一特定角度,此举可以有利于避免与下方显示器的像素产生光学干涉现象。
介电层140位于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之间,在本实施例为感光性树脂,例如为光学级的透明光阻,且厚度为1微米至15微米,在本实施例为10微米。介电层140用以电性隔绝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详细而言,在基板110上,首先形成第一电极120,接着形成介电层140覆盖第一电极120,之后形成第二电极130在介电层140上,以构成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
由于第二电极130为网格状电极,故其在各交错区域C可以减少与第一电极120之间的耦合电容,尤其是在介电层140非常薄的时候,此设计更可以有效避免电容值升高,例如当介电层厚度为5微米甚至更薄时,本设计的功效将相较于介电层厚度为10微米时更为明显。此外,第二电极130的网格状电极还可同时提供适当的噪声屏蔽效果,例如可屏蔽来自于触控面板下方的液晶显示器的噪声,以避免噪声影响触控感测,特别是交错区域C处的触控检测点。值得一提的是,也可在第二电极130的开孔138内设置虚置电极,以协助屏蔽噪声及改善视效,如此一来,开孔138的尺寸可以再往上提升。
另一提的是,虚置电极也可设置在相邻两第一电极之间,和/或相邻两第二电极之间,以至少起到改善视效的作用。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绝缘层也可为无机材料。
如要进一步降低上述第二电极130的阻抗,可选择性地在上述第二电极130上再设置一低阻抗导电材,例如金属细线160,且金属细线160可以与前述周边走线150一起成型,不会增加工序道数;另一提的是,金属细线160不一定要是连续、直线状,换言之,也可以是不连续、曲线状,或其组合;而且,金属细线160也可仅配置在开孔138与开孔138之间,以减缓第二电极130因开孔138导致线宽变小所造成的局部阻抗较高的现象。或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电极130还可直接改为采用金属网格电极,且可与周边走线150一同形成,且第一电极120仍维持采用透明电极,如此同样可达到降低阻抗及电容的目的。当然,也可为第一电极120改用金属网格电极,而第二电极130维持为透明电极。
值得一提的是,在图1、2所示出的触控面板100中,为了清楚地表示各层之间的配置关系,刻意地调整了各层的厚度与尺寸。在实务上,各层的厚度与尺寸可视设计需求而定,并不以图1、2上所示出的比例所限制。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电极示意图。请参阅图3,图3的触控面板200与图2的触控面板100的主要差异在于,在图3中,第二电极130’并非长条框,而是长条实心块,并且整面开设有数个开孔138’;换言之,交错区域C’中的第一电极120’,重叠更多的第二电极130’,从而可获得更好的屏蔽效果;其中,在交错区域C’中的第一电极120’,也可因为第二电极130’的开孔138’,而不致造成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之间的耦合电容过大。此外,视效上也会更加均匀。同样地,开孔138’内也可进一步布设虚置电极。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衍生实施例示出的触控面板200’的电极示意图,主要揭露图4的第二电极130’的开孔138’大小,可以有变化。详言之,第二电极130’在交错区域C’中的第一开孔138A,可以设计成大于第二电极130’在交错区域C’外的第二开孔138B。当然,也可如图5所示的另一衍生实施例的触控面板200’’,设计成第二电极130’在交错区域C’中的第一开孔138A小于第二电极130’在交错区域C’外的第二开孔138B。再一提的是,在交错区域C’中的第一开孔138A,可以有至少两种以上的开孔大小,例如可在第一、第二电极120’、130’重叠处C1’设置较大的开孔,以及在第一、第二电极120’、130’未重叠处C2’设置较小的开孔,但不以此为限。上述开孔的尺寸设计,除了耦合电容的考量之外,也可作为调整第二电极130’的阻抗匹配之用,例如若第二电极130’的阻抗过高时,可多配置较小的开口。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电极示意图。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300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差异主要在于,第一电极320在对应于第二电极330的开口332处的位置,还往外延伸设有两对称的侧翼电极328,如此,可增加第一电极320的感测范围。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衍生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电极示意图。图7的触控面板300’另揭示侧翼电极328也可对应于第二电极330的长条部336,然而为更进一步降低第一、第二电极320、330之间的电容,本实施例较佳可在第二电极330的长条部336上开设一开口339对应于侧翼电极338。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另一衍生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电极示意图,其触控面板300’’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差异主要在于,第一电极320’在对应于第二电极330’处的位置,还往外延伸设有两对称的侧翼电极328’(为使图示更清楚,以虚线表示),且侧翼电极328’位置较佳对应开孔338’,以避免第一、第二电极320’、330’之间的耦合电容升高,此外也可替代开孔338’内的虚置电极。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面板400的电极示意图。请参阅图9,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差异主要在于,第一电极420为实心电极,换言之,也就是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电极的开孔被填满而不具任何开孔。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面板500的电极示意图。请参阅图10,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差异主要在于,第一电极520为实心电极,换言之,也就是上述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电极的开孔被填满而不具任何开孔。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电极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600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差异主要在于,各第一电极620的形状为一长条框,其中桥接部622的数量为二,且两条桥接部622分别连接于两条长条部624的相对两末端,而在两条桥接部622之间形成有一开孔626。各第一电极620的开孔626曝露出复数条第二电极630。在本实施例中,开孔626例如曝露出所有纵向排列的第二电极630,但不以此为限。在第二电极630的数量维持一定值下,各第一电极620的开孔626的数量随着连接于两条长条部624之间的桥接部622的数量增加而增加,而开孔626所曝露出的第二电极630的数量则随之减少。
此外,各第二电极630的开孔638分别沿着长条部624排列且曝露出长条部624。并且,曝露出长条部624的各开孔638在长条部624的排列方向(即横向)上的宽度W638大于各长条部624的线宽L624。举例而言,各长条部624的线宽L624例如介于0.25mm与2.5mm之间。另一提的是,长条部并不限于两条,也可仅为一条,换言之,长条部的数量为至少一条以上。
详言之,各第二电极630包括多个区块垫632以及多个连接部634,且复数个连接部634连接于相邻两区块垫63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于相邻两区块垫632之间的连接部634彼此平行,且上述的各开孔638即由相邻两连接部634与所连接的相邻两区块垫632所共同界定形成,而相邻两区块垫632之间的距离D632即开孔638在长条部624的排列方向(即横向)上的宽度W638。也就是说,各第二电极630中的相邻两区块垫632之间的距离D632大于各长条部624的线宽L624。
通过第一电极620的长条框的设计,以及缩减第一电极620的线宽,并在第二电极630与第一电极620的交错处形成多个镂空的开孔638,可有效降低第二电极630与第一电极620之间的重叠面积,从而降低在垂直触控面板600方向上第二电极630与第一电极620之间的耦合电容。尤其是在第二电极630与第一电极620之间的介电层厚度越薄的时候,此设计避免电容值因介电层厚度变薄而升高的效果越趋明显。另外,通过适当地控制相邻两连接部634之间的距离D634,也可达到上述噪声屏蔽的效果,例如可屏蔽来自于触控面板600下方的液晶显示器的噪声,以避免噪声影响触控感测。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电极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700与上述第六实施例的差异主要在于,第二电极630的开孔638内设置有虚置电极710,以协助屏蔽噪声及改善视效,如此一来,开孔638的尺寸(如相邻两连接部634之间的距离D634)可以再往上提升。
图13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电极示意图。图13B是图13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800与上述第六实施例的差异主要在于,连接于相邻两区块垫632之间的连接部634划分成多组G,且各组G的连接部634具有一交会点X。交会点X位于相邻两区块垫632之间,且较佳是重叠于其中一长条部624,以有效降低第二电极630a与第一电极620之间的重叠面积,从而降低在垂直触控面板600方向上第二电极630a与第一电极620之间的耦合电容。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在另一实施例中,交会点X可以位于相邻两区块垫632之间,但位于相邻两区块垫632的中心线以外的位置。或者,交会点X位于相邻两区块垫632的中心线上,但长条部624相对邻近相邻两区块垫632的其中一者。如此一来,交会点X不与长条部624重叠。另外,相邻两组G之间的开孔638a内可进一步设置图12中的虚置电极710,以协助屏蔽噪声及改善视效,如此一来,开孔638a的尺寸可以再往上提升。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电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13B的差异主要在于,各组(图14仅示意性示出一组)中有两条以上(如三条)的连接部634。由于相邻两条连接部634与对应的区块垫632所界定形成的开孔638b的面积可进一步缩减,因此可进一步屏蔽噪声及改善视效。此外,由于上述的设计可以避免长条部624与连接部634的重叠面积大幅提升,且可有效提升边际电场量,因此触控面板可在不大幅增加在垂直触控面板方向上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下具有良好的触控灵敏度。
上述各实施例,虽均以第一电极、介电层及第二电极依序形成在为透光覆盖板的基板上的层结构为例作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图15至图19即揭示数种不同的触控面板结构示意图,可适用于上述各实施例,以下兹以第一实施例为例作说明。图15的触控面板101揭露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分别设置在基板110的两相对面,且基板110可以是玻璃基板、薄膜基材,或是显示器的上基板(例如液晶显示器的彩色滤光基板或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封装盖板),并且例如将基板通过光学胶贴附至透光覆盖板900上,且透光覆盖板900可视需要设置装饰层,或是贴附装饰薄膜。当基板110是玻璃基板或是显示器的上基板时,厚度可以介于0.08微米与0.3微米之间。当基板110是薄膜基材时,可以是塑胶薄膜基板或是光阻薄膜作为基板,例如是Polyimide film,简称PI薄膜基板,厚度可以介于5μm~100μm。图16的触控面板102揭露第二电极130、介电层140、第一电极120依序形成于显示器910的上基板910A的外表面(例如液晶显示器的彩色滤光基板或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封装盖板,但不以此为限),并且可再通过光学胶贴附至覆盖板上。图17的触控面板103揭露第一电极120与第二电极130分别作在两薄膜基材920A、930A上,该两薄膜基材920A、930A再分别例如通过光学胶整合至覆盖板900上。图18的触控面板104揭露第一电极120形成于覆盖板900上,第二电极130形成于一基材930上,且该基材可以是玻璃基板,更佳是薄膜基材或薄玻璃基板,该基材930例如可通过光学胶贴附至覆盖板900上。图19的触控面板105揭露第一电极120、介电层140及第二电极130依序形成于显示器910的上基板910A的内表面(例如液晶显示器的彩色滤光基板或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封装盖板,但不以此为限),且第一电极120、介电层140及第二电极130位于上基板910A与下基板910B(如液晶显示器的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之间。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第二电极与介电层可以是独立于上基板中既有元件之外的附加元件,也可以整合于上基板中的既有元件,例如第一电极可以是彩色滤光基板的黑色矩阵、第二电极可以是彩色滤光基板的共电极。
以下搭配表1比较现有技术与本发明的上述设计的效能。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增加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例如增加图1、图15至图19中的介电层140、基材930或薄膜基材930A的厚度),来降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电阻电容负载(RC loading)以及降低在垂直触控面板方向上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量,使触控面板的效能及触控灵敏度有效地提升。在表1中,比较例采用的是图1的架构,其中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设置有薄膜基材以及光学胶,且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相距100至150微米。实施例采用的是图11的架构,其中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设置有介电层,且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相距2.4微米。此外,实施例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采用图11中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形状及相对配置关系,而比较例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也采用图11中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相对配置关系,且比较例的第一电极也为图11中的长条框,但比较例的第二电极为实心未镂空的长条电极,且比较例中的第一电极的长条部的线宽大于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极的长条部的线宽。表1中比较例的长条部的线宽约为350微米。
表1
如表1所示的模拟结果可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至少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交错区域处的第二电极上设置开孔,以至少在各交错区域处减少与第一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尤其是在介电层非常薄的时候,此设计更可以有效避免电容值大幅增加。因此,虽然比较例中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相对遥远,但本发明实施例的架构仍可获得相对低的电阻电容负载,且触控前后可具有相对高的电容差值。换言之,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可具有较佳的效能以及触控灵敏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触控面板通过至少在第一、二电极交错区域处的第二电极上设置开孔,以至少在各交错区域处减少与第一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尤其是在介电层非常薄的时候,此设计更可以有效避免电容值升高。此外,第二电极的开孔还可同时提供适当的噪声屏蔽效果,例如可屏蔽来自于触控面板下方的液晶显示器的噪声,以避免噪声影响触控感测,特别是交错区域处的触控检测点。另外,开孔也可用来调整第二电极的所需阻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1)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复数个第一电极;
复数个第二电极;以及
一介电层,设置于该些第一电极与该些第二电极之间;
其中,该些第一电极与该些第二电极彼此相交,以形成多数个交错区域,各该第二电极至少在对应各该交错区域设有多数个开孔,且该些开孔显露出部分该第一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电极至少在各该交错区域为网格状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电极为网格状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电极的宽度大于各该第一电极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电极具有至少一开口,该开口的面积大于各该第二电极的各该开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电极具有一侧翼电极,对应于各该第二电极的开口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电极具有一侧翼电极,对应于各该第二电极的该些开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开孔在该交错区域被定义为第一开孔,以及在非交错区域被定义为第二开孔,该第二开孔的尺寸不同于该第一开孔的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电极与该些第二电极为相同的透明导电材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电极与该些第二电极的其中至少之一者由金属细线所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介电层为一感光树脂层,且厚度为1微米至15微米。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介电层为一玻璃基板,且厚度为0.08微米至0.3微米。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介电层为一塑胶薄膜基板或是光阻薄膜,且厚度为介于5μm~100μm。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基板,该些第一电极形成于该基板上,该介电层形成于该些第一电极上,该些第二电极形成于该介电层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电极具有至少一条长条部,各该第二电极的该些开孔分别沿着该长条部排列且曝露出该长条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曝露出该长条部的各该开孔在该长条部的排列方向上的宽度大于该长条部的线宽。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电极的形状为一长条框,且具有两条长条部以及两条桥接部分别连接于该两条长条部的相对两末端,该两条桥接部之间形成有一开孔,且各该第一电极的该开孔曝露出复数条该些第二电极。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电极包括多个区块垫以及多个连接部,且复数个连接部连接于相邻两区块垫之间,各该第二电极中的相邻两区块垫之间的距离大于该长条部的线宽。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连接于相邻两区块垫之间的该些连接部彼此平行。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连接于相邻两区块垫之间的该些连接部划分成多组,且各组的该些连接部具有一交会点,该交会点位于相邻两区块垫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交会点重叠于其中一长条部。
CN201410257795.4A 2013-12-13 2014-06-12 触控面板 Pending CN1047147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46222 2013-12-13
TW102146222 2013-12-13
TW103114397A TW201523368A (zh) 2013-12-13 2014-04-21 觸控面板
TW103114397 2014-04-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4706A true CN104714706A (zh) 2015-06-17

Family

ID=53414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57795.4A Pending CN104714706A (zh) 2013-12-13 2014-06-12 触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1470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5160A (zh) * 2016-05-26 2016-11-0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压力传感器及压力触控面板
WO2024036433A1 (zh) * 2022-08-15 2024-0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7324A (zh) * 2010-06-28 2010-11-1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感测式显示装置
CN102023440A (zh) * 2009-09-15 2011-04-20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屏幕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46005A (zh) * 2010-12-31 2012-08-22 刘鸿达 双模式触控感应模组及显示器
WO2013120071A1 (en) * 2012-02-10 2013-08-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ouch sensor electrode with patterned electrically isolated region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3440A (zh) * 2009-09-15 2011-04-20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屏幕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87324A (zh) * 2010-06-28 2010-11-1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感测式显示装置
CN102646005A (zh) * 2010-12-31 2012-08-22 刘鸿达 双模式触控感应模组及显示器
WO2013120071A1 (en) * 2012-02-10 2013-08-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ouch sensor electrode with patterned electrically isolated region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5160A (zh) * 2016-05-26 2016-11-0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压力传感器及压力触控面板
WO2017201800A1 (zh) * 2016-05-26 2017-11-3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压力传感器及压力触控面板
WO2024036433A1 (zh) * 2022-08-15 2024-0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55320B (zh) 触摸基板及触摸屏
CN108021267B (zh) 触控显示装置
US9836170B2 (en) Touch screen panel including mesh patter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376537B (en) Structure of touch device and touch panel
US9081458B2 (en) In-cell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1441538B (zh) 触控式装置的结构与触控式显示面板
US20160274703A1 (en) Conductive sheet,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80113345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5630246B (zh)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US10496232B2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US11099696B2 (en) Touch substrate, touch control display panel, touch contro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ouch substrate
CN104331184A (zh) 触摸窗口及包含该触摸窗口的显示器
US20210286468A1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4991688A (zh) 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US1111962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4298406A (zh) 复合结构的二维触控传感器
CN104656965A (zh) 触摸板与触摸屏
US10725596B2 (en) Composite transparent touch sensor
US11042254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s
CN105549804B (zh) 触控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345932A (zh) 触控面板
KR102281616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제조 방법
CN104714706A (zh) 触控面板
US11237679B2 (en) Touch panel, touch substrate, and touch control display apparatus
US10423258B2 (en) In-cell touch scre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