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12456A - 发动机移动罩以及发动机反推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移动罩以及发动机反推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12456A
CN104712456A CN201310683093.8A CN201310683093A CN104712456A CN 104712456 A CN104712456 A CN 104712456A CN 201310683093 A CN201310683093 A CN 201310683093A CN 104712456 A CN104712456 A CN 1047124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oked flow
mobile cover
main body
body portion
cover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8309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12456B (zh
Inventor
周建强
李永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VI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I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VI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8309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124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12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24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124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24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移动罩以及发动机反推力装置,涉及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结构复杂,不便于维护的技术问题。该发动机移动罩包括移动罩本体部、复位机构以及至少一个阻流门,阻流门其中一侧面设置有阻流面,阻流门与移动罩本体部活动连接,且阻流门能绕活动连接处相对于移动罩本体部转动至打开位置以及收拢位置;复位机构设置在阻流门背离阻流面的一侧面与移动罩本体部之间,且复位机构能对阻流门施加足以使阻流门从打开位置转动至收拢位置的复位力。该发动机反推力装置包括核心机罩、叶栅组件、叶栅支撑环、驱动机构以及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移动罩。本发明用于简化、优化发动机反推力装置的结构。

Description

发动机移动罩以及发动机反推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移动罩以及设置该发动机移动罩的发动机反推力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反推力装置是用来改变发动机风扇气流方向以产生反向推力的装置,在飞机正常着陆时,可以缩短飞机在干燥和湿滑跑道上的着陆滑跑距离。
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中,通常采用冷气流反推力装置。冷气流反推力装置是一种通过机械式折流板折流或者其他方式使得未经过燃烧室燃烧的低温气流改变方向而向侧前方喷出,从而对发动机或飞机产生向后的反推力的装置。目前较为成熟的冷气流反推力装置主要分为折流门式反推力装置和叶栅式反推力装置。比起折流门反推力装置,叶栅式反推力装置拥有反推效率更高、反推力比较平稳、反推力流与机身作用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民用飞机中。
目前已广泛使用的叶栅式反推力装置,主要包含如图1所示发动机移动罩(该发动机移动罩也可以称为:短舱移动罩,简称:移动罩)1、阻流门2、牵引杆3、核心机罩4、扭力框5、叶栅组件(简称:叶栅)6、液压作动筒7和叶栅支撑环8,其中:
阻流门2沿发动机周向布置若干,彼此独立,各阻流门2上端通过铰链与发动机移动罩1连接,中间偏下位置通过牵引杆3连接于核心机罩4上。发动机移动罩1上下两端安装有滑轨装置,可沿短舱上横梁以及下横梁(图中未给出)前后滑动,叶栅组件6通过扭力框5和叶栅支撑环8固定,其中叶栅支撑环8两端固接于上横梁以及下横梁,扭力框5前端与发动机核心机连接。
当如图1所示反推力装置开始工作时,液压作动筒7驱动发动机移动罩1向后滑动,带动阻流门2后移,置于外涵流道的牵引杆3对阻流门2牵引,并使得阻流门2打开,从而部分关闭外涵流道,外涵气流被阻流门2和叶栅组件6折返而产生反推力。
上述现有技术中提出的反推力装置至少会产生以下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牵引杆布置于发动机外涵流道,在正常工况下,会影响发动机的气动性能;
第二个问题是牵引杆另一端安装于核心机罩上,增加了结构复杂性的同时减小了核心机罩的可用于声学处理的面积;
第三个问题在于反推力装置与核心机罩通过牵引杆连接,由此导致对发动机机舱或涡轮风扇发动机进行维护操作时难以因需要而将两者分离,特别的对于“O-DUCT”形反推力装置该问题尤为突出。
现有技术中还提出的一种具有叶栅的反推力装置,提出了将驱动阻流门打开的装置活动地安装在移动罩上,通过致动气缸驱动杆件结构向下运动将阻流门打开,该方法一方面省去了外涵流道的牵引杆,另一方面可以调节阻流门相对移动罩的操作时间。
现有技术提出的又一种叶栅式反推力装置,其中控制阻流门打开的是两个“剪式”杆,一个杆通过铰链连接于移动罩上,另一个杆铰接于发动机外部机舱的导引梁上,该方法可以省去布置于外涵流到的牵引杆。
现有技术提出的另一种对叶栅式反推力装置的改进,提出在外涵道中设计分离板,在反推状态时,分离板和较短的阻流门共同阻断气流,使气流从叶栅组件流出,取消了流道中的驱动连杆的设计;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对该技术方案进行了改进,提出集成式的设计思想,使折流板和涵道壁面高度集成,意在减少反推的结构厚度,减轻反推重量,阻流门由作动杆直接驱动打开,同时省去牵引杆的结构。
现有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叶栅的反推力装置,提出了在发动机短舱内部布置与阻流门相关联驱动连接件,通过驱动连接件作用展开阻流门。
然而,对于民用涡扇发动机而言,重量和可靠性是一个重要指标,上述方法虽然省去了布置于内涵流道的牵引杆结构,并且可以控制阻流门的展开时间,但是,现有技术仍旧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在发动机短舱内添加了其他机构,不仅增加了发动机的重量,而且也导致发动机结构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发动机移动罩以及设置该发动机移动罩的发动机反推力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结构复杂,不便于维护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例如:机构少、重量轻)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移动罩,包括移动罩本体部、复位机构以及至少一个阻流门,其中:
所述阻流门其中一侧面设置有阻流面,所述阻流门与所述移动罩本体部活动连接,且所述阻流门能绕活动连接处相对于所述移动罩本体部转动至打开位置以及收拢位置;
所述复位机构设置在所述阻流门背离所述阻流面的一侧面与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之间,且所述复位机构能对所述阻流门施加足以使所述阻流门从打开位置转动至收拢位置的复位力。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复位机构为所述阻流门施加的复位力为弹性力。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活动连接为铰接或枢轴连接。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阻流门铰接在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上,且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扭簧,所述扭簧能对所述阻流门施加足以使所述阻流门从打开位置转动至收拢位置的弹性扭力。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与所述阻流门其中之一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限位件,所述阻流门绕活动连接处相对于所述移动罩本体部转动至收拢位置时,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与所述阻流门其中另一与所述限位件相抵接。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上固设有至少一对第一铰接凸起,每对所述第一铰接凸起内的两个所述第一铰接凸起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扭簧,所述阻流门背离所述阻流面的一侧面固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铰接凸起,所述第一铰接凸起与所述第二铰接凸起通过贯穿所述第一铰接凸起、所述第二铰接凸起的铰接轴相铰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反推力装置,包括核心机罩、叶栅组件、叶栅支撑环、驱动机构以及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发动机移动罩,其中:
所述驱动机构能带动所述移动罩本体部相对于所述叶栅支撑环沿发动机外涵道的出流方向移动至足以裸露出所述叶栅组件出流口的开启位置,并能带动所述移动罩本体部沿发动机外涵道的出流方向的反方向移动至足以遮挡所述叶栅组件出流口的闭合位置;
所述叶栅支撑环与所述叶栅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叶栅支撑环上设置有导块,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从闭合位置移动至开启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导块抵接在所述阻流门背离所述阻流面的一侧面上,并对所述阻流门施加足以推动所述阻流门从收拢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的推力;
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从开启位置移动至闭合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复位力使所述阻流门从打开位置转动至收拢位置;
所述阻流门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阻流门的阻流面遮挡并关闭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与所述核心机罩之间的发动机外涵道;
所述阻流门处于收拢位置时,所述阻流门打开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与所述核心机罩之间的发动机外涵道。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阻流门背离所述阻流面的一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一条凸缘,每条所述凸缘背离所述阻流门的表面均为坡面,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从闭合位置移动至开启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导块抵接在所述坡面上并在所述坡面上滑动。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导块包括圆柱状的柱体以及与所述柱体固定连接的至少一根连接杆体,所述连接杆体与所述叶栅支撑环固定连接,所述柱体的周向表面与所述坡面相抵接。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阻流门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导块与所述坡面相抵接。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罩本体部包括远离所述核心机罩的外层罩体以及接近所述核心机罩的内层罩体,所述叶栅组件介于所述外层罩体与所述内层罩体之间,所述内层罩体包括朝接近所述叶栅组件的方向内凹的凹入部分以及朝接近所述核心机罩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部分;
所述阻流门活动连接在所述凹入部分上,且所述阻流门处于收拢位置时,所述阻流面与所述内层罩体的凸出部分接近所述核心机罩的表面相平齐;
所述移动罩本体部的内层罩体上还设置有开口,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从闭合位置移动至开启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导块经过所述开口后移动至与所述坡面相抵接的位置。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罩本体部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柱体的周向表面与所述内层罩体的内表面两者相抵接或两者之间存在间隙(优选为两者之间存在间隙)。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反推力装置还包括导轨结构、横梁结构以及扭力框,其中:
所述横梁结构包括第一横梁以及第二横梁,所述导轨结构与所述移动罩本体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导轨结构的位置介于所述移动罩本体部所述与所述第一横梁之间以及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
所述驱动机构能带动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以及所述导轨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横梁以及所述第二横梁滑动;
所述扭力框与所述叶栅组件的其中一端,所述叶栅支撑环与所述叶栅组件的其中另一端相连接。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为液压作动筒,其中:
所述液压作动筒包括静止部分以及能相对所述静止部分作往复运动的活动部分;
所述静止部分与所述扭力框相连接,所述活动部分与所述移动罩本体部相连接。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从闭合位置移动至开启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移动罩本体部裸露出的所述叶栅组件出流口的导通面积不小于所述阻流门的阻流面遮挡并减少的所述发动机外涵道的导通面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移动罩上的阻流门无论从打开位置转动至收拢位置,还是从收拢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均无需使用牵引杆以及其他类似牵引杆的机构,所以也无需设置牵引杆以及其他类似牵引杆的机构,使用机构更少,由于未采用牵引杆以及其他类似牵引杆的机构,避免了牵引杆以及其他类似牵引杆的机构对气动性能和维护性的影响,同时,因为阻流门从打开位置转动至收拢位置是通过叶栅支撑环的导块抵接并推动阻流门移动来实现,阻流门从收拢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是通过复位机构实现,复位机构设置在阻流门背离阻流面的一侧面与移动罩本体部之间,不会对阻流门的气动性能造成影响,且复位机构与叶栅支撑环的导块均与核心机罩没有直接连接,故而维修发动机时容易将核心机罩与发动机反推力装置分离以便于维修操作的进行,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结构复杂,不便于维护的技术问题。
除此之外,本发明中阻流门从收拢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的过程中,阻流门的动作与发动机移动罩从闭合位置移动至开启位置的过程中发动机移动罩的动作具有联动关系,这样,发动机移动罩在初始打开的阶段,阻流门的阻流面遮挡并关闭的发动机外涵道的导通面积逐渐从小到大的过程中发动机移动罩裸露出的叶栅组件出流口的导通面积也在逐渐从小到大,故而减弱了发动机内压力增加的幅度甚至可以避免发动机内压力增加。
本发明提供的优选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中去除了叶栅式反推力装置的牵引杆结构,避免牵引杆对气动性能的影响;
(2)本发明中阻流门的阻流面上没有设置任何结构件,从而使阻流门起到阻流作用的阻流面保持了连续的气动型面,减小对气动影响的同时降低阻流门结构的复杂性;
(3)本发明中核心机罩不需要专门的结构与牵引杆连接,降低结构复杂性的同时增加了核心机罩的可用于声学处理的面积;
(4)本发明中减少了反推力装置的机构件,简化机构运动方案,减少重量的同时提高可靠性;
(5)本发明中没有采用牵引杆结构,使得发动机机舱与核心机罩分离,便于维修。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叶栅式反推力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反推力装置中发动机移动罩处于闭合位置时发动机反推力装置主要组成部分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反推力装置中发动机移动罩从闭合位置移动至开启位置的过程中发动机反推力装置主要组成部分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反推力装置中发动机移动罩处于开启位置时,发动机反推力装置主要组成部分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反推力装置中移动罩本体部的一张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反推力装置中移动罩本体部的一张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反推力装置中发动机移动罩中阻流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反推力装置中叶栅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发动机移动罩;1a、移动罩本体部;1a1、外层罩体;1a2、内层罩体;12a、凹入部分;12b、凸出部分;2、阻流门;20、阻流面;3、牵引杆;4、核心机罩;41、开口;5、扭力框;6、叶栅组件;7、液压作动筒;8、叶栅支撑环;9、限位件;10、复位机构;11、第一铰接凸起。12、凸缘;120、坡面;13、第二铰接凸起;14、导块;141、柱体;142、连接杆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可以参照附图图1~图8以及文字内容理解本发明的内容以及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区别点。下文通过附图以及列举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任何技术特征、任何技术方案均是多种可选的技术特征或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描述简洁的需要本文件中无法穷举本发明的所有可替代的技术特征以及可替代的技术方案,也不便于每个技术特征的实施方式均强调其为可选的多种实施方式之一,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可以将本发明提供的任一技术手段进行替换或将本发明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新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内的任何技术特征以及任何技术方案均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所能想到的任何替代技术方案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本发明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的新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维修且重量轻的发动机移动罩以及设置该发动机移动罩的发动机反推力装置。
下面结合图2~图8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如图2~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移动罩1,包括移动罩本体部1a、如图6所示复位机构10以及至少一个阻流门2,
其中:阻流门2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设置。优选为沿发动机移动罩本体部1a周向布置若干彼此独立的阻流门2。
阻流门2其中一侧面设置有阻流面20,阻流门2与移动罩本体部1a活动连接(活动连接可以为铰接或枢轴连接),且阻流门2能绕活动连接处相对于移动罩本体部1a转动至打开位置以及收拢位置。
复位机构10设置在阻流门2背离阻流面20的一侧面与移动罩本体部1a之间,且复位机构10能对阻流门2施加足以使阻流门2从打开位置转动至收拢位置的复位力,该复位力优选为弹性力(此时复位机构10采用弹簧装置)。
阻流门2的阻流面20起到阻挡气流的作用。复位机构10设置在阻流门2背离阻流面20的一侧面与移动罩本体部1a之间时,可以避免复位机构10对气流的影响。
作为一种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阻流门2铰接在移动罩本体部1a上,且如图6所示复位机构10包括至少一个扭簧,扭簧能对阻流门2施加足以使阻流门2从打开位置转动至收拢位置的弹性扭力。
扭簧具有结构简单、节省空间、便于设置、成本低廉的优点。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弹簧或弹性件以取代扭簧。
作为一种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移动罩本体部1a与阻流门2其中之一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限位件(或称:限位装置)9,阻流门2绕活动连接处相对于移动罩本体部1a转动至收拢位置时,移动罩本体部1a与阻流门2其中另一与限位件9相抵接。限位件9优选为固定设置在移动罩本体部1a上。限位件9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设置,其形状优选为圆柱形。当然,限位件9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
限位件9可以避免阻流门2转动至收拢位置后继续转动,由此可以限定处于收拢位置的阻流门2与移动罩本体部1a之间的距离。限位件9对阻流门2所起到的限位作用,还可以使未对阻流门2行使展开命令时,阻流门2相对移动罩本体部1a保持关闭状态。
如图2所示移动罩本体部1a如图6所示的内层罩体1a2上设置限位件9、复位机构(优选为弹簧装置)10和第一铰接凸起11。移动罩本体部1a通过第一铰接凸起11带动复位机构10即扭簧变形以实现对阻流门2的第二铰接凸起13施加绕铰接中心逆时针方向的转矩,使得阻流门2产生绕铰接中心的逆时针旋转趋势;
作为一种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移动罩本体部1a上固设有至少一对第一铰接凸起(或称:移动罩铰链结构)11,每对第一铰接凸起11内的两个第一铰接凸起11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扭簧,阻流门2背离阻流面20的一侧面固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铰接凸起(或称:阻流门铰链结构)13,第一铰接凸起11与第二铰接凸起13通过贯穿第一铰接凸起11、第二铰接凸起13的铰接轴相铰接。
上述结构具有便于安装,且结构简单的优点。当然,第一铰接凸起11的数目以及第二铰接凸起13的数目均可以依照实际连接强度的需要来设计。
具体而言,扭簧连接方式可以采用下述方案:
扭簧的其中一端挂接或搭接在第一铰接凸起11上,扭簧的其中另一端挂接或搭接在第二铰接凸起13上。当然,扭簧也可以挂接或搭接在铰接轴上,铰接轴与扭簧未挂接或搭接的第一铰接凸起11与第二铰接凸起13其中之一固定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反推力装置,包括如图1所示核心机罩4、叶栅组件6、叶栅支撑环8、驱动机构以及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发动机移动罩1,其中:
驱动机构能带动发动机移动罩1的移动罩本体部1a相对于叶栅支撑环8沿发动机外涵道的出流方向移动至足以裸露出叶栅组件6出流口的开启位置,并能带动移动罩本体部1a沿发动机外涵道的出流方向的反方向移动至足以遮挡叶栅组件6出流口的闭合位置。
叶栅支撑环8与叶栅组件6固定连接,叶栅支撑环8上设置有导块(或称:导块结构)14,移动罩本体部1a从闭合位置移动至开启位置的过程中,导块14抵接在阻流门2背离阻流面20的一侧面上,并对阻流门2施加足以推动阻流门2从收拢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的推力。叶栅支撑环8可以沿周向设置若干与阻流门2的凸缘12所对应的导块14。
移动罩本体部1a从开启位置移动至闭合位置的过程中,复位力使阻流门2从打开位置转动至收拢位置。
阻流门2处于打开位置时,阻流门2的阻流面20遮挡并关闭移动罩本体部1a与核心机罩4之间的发动机外涵道。
阻流门2处于收拢位置时,阻流门2打开移动罩本体部1a与核心机罩4之间的发动机外涵道。
本发明中阻流门2从打开位置转动至收拢位置是通过叶栅支撑环8的导块14抵接并推动阻流门2移动来实现的。阻流门2从收拢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是通过复位机构10实现,复位机构10设置在阻流门2背离阻流面20的一侧面与移动罩本体部1a之间,不会对阻流门2的气动性能造成影响,且复位机构10与叶栅支撑环8的导块14均与核心机罩4没有直接连接,故而维修发动机时容易将核心机罩4与发动机反推力装置分离以便于维修操作的进行,故而本发明具有阻流门2的气动性能理想,便于维修的优点。
本发明还可以设置密封件及其相关结构(未给出),密封件及其相关结构(未给出)围绕各个阻流门2的外周设置以在阻流门2闭合时将发动机外涵道(简称:外涵)中的气流与外部环境隔开。
作为一种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移动罩本体部1a从闭合位置移动至开启位置的过程中,移动罩本体部1a裸露出的叶栅组件6出流口的导通面积不小于阻流门2的阻流面20遮挡并减少的发动机外涵道的导通面积。
本发明中阻流门2从收拢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的过程中,阻流门2的动作与移动罩本体部1a从闭合位置移动至开启位置的过程中移动罩本体部1a的动作具有联动关系,这样,移动罩本体部1a在初始打开的阶段,阻流门2的阻流面20遮挡的外涵界面逐渐从小到大的过程中移动罩本体部1a裸露出的叶栅组件6出流口的导通面积也在逐渐从小到大,故而减弱了发动机内压力增加的幅度甚至可以避免发动机内压力增加。
作为一种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阻流门2背离阻流面20的一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一条如图7所示的凸缘(或称:凸缘结构)12,每条凸缘12背离阻流门2的表面均为坡面120,移动罩本体部1a从闭合位置移动至开启位置的过程中,导块14抵接在坡面120上并在坡面120上滑动。
导块14抵接在坡面120上并在坡面120上滑动以实现将阻流门2推动至收拢位置的方法动作平稳,阻流门2不易损坏,可靠性好。
作为一种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导块14包括圆柱状的柱体141以及与柱体141固定连接的至少一根连接杆体142,连接杆体142与叶栅支撑环8固定连接(图8中每个柱体141通过两根连接杆体142与叶栅支撑环8相连接),柱体141的周向表面与坡面120相抵接。导块14的柱体141的周向表面与坡面120相抵接时,导块14与坡面120之间的摩擦阻力比较小,推动过程中阻流门2打开动作更为平稳。
阻流门2的凸缘12与叶栅支撑环8的导块14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不限于本发明公开的形状。
作为一种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阻流门2处于打开位置时,导块14与坡面120相抵接。移动罩本体部1a处于开启位置时,阻流门2处于打开位置,阻流门2与叶栅组件6共同折返外涵气流,此时,叶栅支撑环8通过导块14对坡面120以及阻流门2起到了支撑作用,由此可以保证阻流门2的阻流面20可以承受较大的气流压力。作为一种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移动罩本体部1a包括远离核心机罩4的外层罩体1a1以及接近核心机罩4的内层罩体1a2,叶栅组件6介于外层罩体1a1与内层罩体1a2之间,内层罩体1a2包括朝接近叶栅组件6的方向内凹的凹入部分12a以及朝接近核心机罩4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部分12b。
阻流门2活动连接在凹入部分12a上,且阻流门2处于收拢位置时,阻流面20与内层罩体的凸出部分12b接近核心机罩4的表面相平齐。
上述结构中阻流门2处于收拢位置时不仅结构上更为紧凑,更节省空间,而且阻流门2的阻流面20造成的气流损失较小。
移动罩本体部1a的内层罩体1a2上还设置有如图6所示的开口(或称:开口结构)41,移动罩本体部1a从闭合位置移动至开启位置的过程中,导块14经过开口41并移动至与坡面120相抵接的位置。本发明中具体沿移动罩本体部1a周向设置相对叶栅支撑环8的导块14的开口41,便于导块14顺利穿过。
作为一种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移动罩本体部1a处于闭合位置时,柱体141的周向表面与内层罩体1a2的内表面两者相抵接或两者之间存在间隙(优选为两者之间存在间隙)。
上述结构有利于移动罩本体部1a从闭合位置移动至开启位置的过程中,柱体141的周向表面移动至与阻流门2的坡面120相抵接的位置,进而实现将阻流门2打开。作为一种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发动机反推力装置还包括导轨结构、横梁结构以及扭力框5,其中:
横梁结构包括第一横梁(优选为上横梁)以及第二横梁(优选为下横梁),导轨结构与移动罩本体部1a固定连接,且导轨结构的位置介于移动罩本体部1a与第一横梁之间以及移动罩本体部1a与第二横梁之间。
驱动机构能带动移动罩本体部1a以及导轨结构相对于第一横梁以及第二横梁滑动。
扭力框5与叶栅组件6的其中一端,叶栅支撑环8与叶栅组件6的其中另一端相连接。
扭力框5以及核心机罩4两者均与发动机核心机相连接。
导轨结构不仅可以对移动罩本体部1a起到导向作用,而且可以减小移动罩本体部1a与横梁结构之间的摩擦力。扭力框5与叶栅支撑环8共同起到了支撑叶栅组件6的作用。
叶栅支撑环8上下两端分别与发动机短舱上横梁以及下横梁(图中未给出)固接,保证叶栅支撑环的刚度和稳定性。
液压作动筒作为一种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驱动机构为液压作动筒,液压作动筒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也可以与现有技术不同。
其中:液压作动筒包括静止部分以及能相对静止部分作往复运动的活动部分。静止部分与扭力框5相连接,活动部分与移动罩本体部1a相连接。液压作动筒具有驱动力大,且占用空间小的优点。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伸缩结构(例如:电动推杆)以取代液压作动筒。
本发明中移动罩本体部1a优选为上下两端各安装有导轨结构,可沿短舱的上横梁以及下横梁(图中未给出)前后滑动;液压作动筒静止部分连接于扭力框5,活动部分与移动罩本体部1a相连,可驱动移动罩本体部1a前后滑动;连接于发动机核心机的扭力框5和叶栅支撑环8共同支撑固定叶栅组件6,其中叶栅支撑环8两端固接于上横梁以及下横梁。
下面结合附图图2~图6集中阐述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提供的发动机反推力装置从关闭到开启即移动罩本体部1a从闭合位置移动至开启位置的变化过程。
当发动机反推力装置将要开启时,液压作动筒驱动移动罩本体部1a向后(图2-图4中所示右方)滑动,同时带动阻流门2向后移动并暴露叶栅组件6,当移动罩本体部1a带动阻流门2滑动到一定位置时,阻流门2上的凸缘12与叶栅支撑环8上的导块14接触,静止不动的导块14作用于凸缘12,使得阻流门2绕第二铰接凸起13中心进行顺时针旋转。
当液压作动筒驱动移动罩本体部1a向后滑动到最终位置时,阻流门2也即绕第二铰接凸起13中心旋转到打开位置(或称:最终展开位置),此时叶栅支撑环8上的导块14对阻流门2起主要支撑作用,阻流门2与叶栅组件6共同对外涵气流折返,提供反推作用力。
当发动机反推力装置将要关闭时,液压作动筒驱动移动罩本体部1a向前(图2-图4中所示左方)滑动,同时第一铰接凸起11带动阻流门2向前移动,并逐渐封闭叶栅组件6;阻流门2由于受到复位机构10绕第二铰接凸起13中心逆时针的转矩作用,其凸缘12紧贴导块14滑动,使得阻流门2平稳收回至限位件9起作用时,此时密封件及其相关结构(图中未给出)开始作用并将外涵气流与外部环境隔开。
在整个过程中,复位机构10始终对阻流门2产生绕第二铰接凸起13中心的逆时针转矩,使得阻流门与其它结构始终保持紧密接合。
上述本发明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发明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发明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上对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外,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同时,上述本发明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另外,上述本发明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本发明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4)

1.一种发动机移动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罩本体部、复位机构以及至少一个阻流门,其中:
所述阻流门其中一侧面设置有阻流面,所述阻流门与所述移动罩本体部活动连接,且所述阻流门能绕活动连接处相对于所述移动罩本体部转动至打开位置以及收拢位置;
所述复位机构设置在所述阻流门背离所述阻流面的一侧面与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之间,且所述复位机构能对所述阻流门施加足以使所述阻流门从打开位置转动至收拢位置的复位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移动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为所述阻流门施加的复位力为弹性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为铰接或枢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移动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门铰接在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上,且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扭簧,所述扭簧能对所述阻流门施加足以使所述阻流门从打开位置转动至收拢位置的弹性扭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移动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与所述阻流门其中之一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限位件,所述阻流门绕活动连接处相对于所述移动罩本体部转动至收拢位置时,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与所述阻流门其中另一与所述限位件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发动机移动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上固设有至少一对第一铰接凸起,每对所述第一铰接凸起内的两个所述第一铰接凸起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扭簧,所述阻流门背离所述阻流面的一侧面固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铰接凸起,所述第一铰接凸起与所述第二铰接凸起通过贯穿所述第一铰接凸起、所述第二铰接凸起的铰接轴相铰接。
7.一种发动机反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核心机罩、叶栅组件、叶栅支撑环、驱动机构以及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发动机移动罩,其中:
所述驱动机构能带动所述移动罩本体部相对于所述叶栅支撑环沿发动机外涵道的出流方向移动至足以裸露出所述叶栅组件出流口的开启位置,并能带动所述移动罩本体部沿发动机外涵道的出流方向的反方向移动至足以遮挡所述叶栅组件出流口的闭合位置;
所述叶栅支撑环与所述叶栅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叶栅支撑环上设置有导块,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从闭合位置移动至开启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导块抵接在所述阻流门背离所述阻流面的一侧面上,并对所述阻流门施加足以推动所述阻流门从收拢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的推力;
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从开启位置移动至闭合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复位力使所述阻流门从打开位置转动至收拢位置;
所述阻流门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阻流门的阻流面遮挡并关闭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与所述核心机罩之间的发动机外涵道;
所述阻流门处于收拢位置时,所述阻流门打开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与所述核心机罩之间的发动机外涵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反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门背离所述阻流面的一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一条凸缘,每条所述凸缘背离所述阻流门的表面均为坡面,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从闭合位置移动至开启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导块抵接在所述坡面上并在所述坡面上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反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块包括圆柱状的柱体以及与所述柱体固定连接的至少一根连接杆体,所述连接杆体与所述叶栅支撑环固定连接,所述柱体的周向表面与所述坡面相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反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门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导块与所述坡面相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动机反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罩本体部包括远离所述核心机罩的外层罩体以及接近所述核心机罩的内层罩体,所述叶栅组件介于所述外层罩体与所述内层罩体之间,所述内层罩体包括朝接近所述叶栅组件的方向内凹的凹入部分以及朝接近所述核心机罩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部分;
所述阻流门活动连接在所述凹入部分上,且所述阻流门处于收拢位置时,所述阻流面与所述内层罩体的凸出部分接近所述核心机罩的表面相平齐;
所述移动罩本体部的内层罩体上还设置有开口,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从闭合位置移动至开启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导块经过所述开口后移动至与所述坡面相抵接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任一所述的发动机反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反推力装置还包括导轨结构、横梁结构以及扭力框,其中:
所述横梁结构包括第一横梁以及第二横梁,所述导轨结构与所述移动罩本体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导轨结构的位置介于所述移动罩本体部所述与所述第一横梁之间以及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
所述驱动机构能带动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以及所述导轨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横梁以及所述第二横梁滑动;
所述扭力框与所述叶栅组件的其中一端相连接,所述叶栅支撑环与所述叶栅组件的其中另一端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动机反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液压作动筒,其中:
所述液压作动筒包括静止部分以及能相对所述静止部分作往复运动的活动部分;
所述静止部分与所述扭力框相连接,所述活动部分与所述移动罩本体部相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7-11任一所述的发动机反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罩本体部从闭合位置移动至开启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移动罩本体部裸露出的所述叶栅组件出流口的导通面积不小于所述阻流门的阻流面遮挡并减少的所述发动机外涵道的导通面积。
CN201310683093.8A 2013-12-12 2013-12-12 发动机移动罩以及发动机反推力装置 Active CN1047124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83093.8A CN104712456B (zh) 2013-12-12 2013-12-12 发动机移动罩以及发动机反推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83093.8A CN104712456B (zh) 2013-12-12 2013-12-12 发动机移动罩以及发动机反推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2456A true CN104712456A (zh) 2015-06-17
CN104712456B CN104712456B (zh) 2017-08-25

Family

ID=53412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83093.8A Active CN104712456B (zh) 2013-12-12 2013-12-12 发动机移动罩以及发动机反推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1245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6023A (zh) * 2017-03-23 2018-10-09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及其可变外涵排气面积的排气装置
CN109209676A (zh) * 2017-06-30 2019-01-15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反推力装置阻流门密封机构
CN113217223A (zh) * 2020-01-21 2021-08-06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反推装置、航空发动机短舱、飞机及反推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3565648A (zh) * 2020-04-28 2021-10-29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航空发动机反推力装置和航空发动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132380A1 (zh) * 1971-03-31 1972-11-17 Short Brothers & Harland Ltd
US20010010148A1 (en) * 2000-01-27 2001-08-02 Michel Christian Marie Jean Thrust reverser having a bypass vane-cascade and fitted with a stationary rear structure
CN101529072A (zh) * 2006-10-11 2009-09-09 埃尔塞乐公司 用于喷气式发动机的叶栅型推力反向器
CN102449294A (zh) * 2009-06-02 2012-05-09 埃尔塞乐公司 用于双流涡轮发动机机舱的推力反向器
CN102844239A (zh) * 2010-04-20 2012-12-26 埃尔塞乐公司 推力反向器襟翼连杆在涡轮喷气发动机舱的内部固定结构上的布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132380A1 (zh) * 1971-03-31 1972-11-17 Short Brothers & Harland Ltd
US20010010148A1 (en) * 2000-01-27 2001-08-02 Michel Christian Marie Jean Thrust reverser having a bypass vane-cascade and fitted with a stationary rear structure
CN101529072A (zh) * 2006-10-11 2009-09-09 埃尔塞乐公司 用于喷气式发动机的叶栅型推力反向器
CN102449294A (zh) * 2009-06-02 2012-05-09 埃尔塞乐公司 用于双流涡轮发动机机舱的推力反向器
CN102844239A (zh) * 2010-04-20 2012-12-26 埃尔塞乐公司 推力反向器襟翼连杆在涡轮喷气发动机舱的内部固定结构上的布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6023A (zh) * 2017-03-23 2018-10-09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及其可变外涵排气面积的排气装置
CN109209676A (zh) * 2017-06-30 2019-01-15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反推力装置阻流门密封机构
CN109209676B (zh) * 2017-06-30 2019-12-20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反推力装置阻流门密封机构
CN113217223A (zh) * 2020-01-21 2021-08-06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反推装置、航空发动机短舱、飞机及反推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3217223B (zh) * 2020-01-21 2022-07-08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反推装置、航空发动机短舱、飞机及反推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3565648A (zh) * 2020-04-28 2021-10-29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航空发动机反推力装置和航空发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2456B (zh) 2017-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29282C2 (ru) Реверсор тяги гондолы двухконтурного турбореактивного двигателя и гондола двухконтурного турбореактивного двигателя, содержащая такой реверсор тяги
CN101529072B (zh) 用于喷气式发动机的叶栅型推力反向器
CN102918252B (zh) 具有可锁定的可变截面喷嘴的推力反向器
US6938408B2 (en) Thrust vectoring and variable exhaust area for jet engine nozzle
US20200025144A1 (en) Split sleeve hidden door thrust reverser
US8127532B2 (en) Pivoting fan nozzle nacelle
RU2499904C2 (ru) Гондола двухконтурного турбореактивного двигателя
CN104712456A (zh) 发动机移动罩以及发动机反推力装置
CN103917766B (zh) 推力反向装置
CA2852432C (en) Pivoting ring petal actuation for variable area fan nozzle
US8959889B2 (en) Method of varying a fan duct nozzle throat area of a gas turbine engine
JP6289819B2 (ja) 可変面積ファンノズルの環状に連結されたペタルの作動
CN111792043B (zh) 涡轮风扇发动机和飞行器
US4241876A (en) Variable area exhaust nozzle
US3532275A (en) Jet reverser drive system
US6151884A (en) Turbojet engine thrust reverser door spoilers with motion controlling drive system
US9617955B2 (en) Cascade thrust reverser for an aircraft turbojet engine
GB2493953A (en) Gas turbine engine access door
CN104011360A (zh) 用于门式推力反向器的门
CN102877982A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反推力装置
US5197693A (en) Aircraft turbine engine thrust reverser with sliding hinge actuator
RU2571705C2 (ru) Реверсор тяги, гондола, содержащая такой реверсор тяги, и способ изменения поперечного сечения сопла, реализуемый с помощью такого реверсора тяги
US5970704A (en) Pivoting door thrust reverser with sliding panel
EP2952724B1 (en) Integrated thrust reverser actuation system
US7043897B2 (en) Square ultra thrust reverser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0241 Minhang District Lianhua Road, Shanghai, No. 3998

Applicant after: China Hangfa commercial aviation engine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Address before: 201108 Shanghai city Minhang District Lotus Road No. 3998

Applicant before: AVI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