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97254B - 储液罐 - Google Patents
储液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97254B CN104697254B CN201510142021.1A CN201510142021A CN104697254B CN 104697254 B CN104697254 B CN 104697254B CN 201510142021 A CN201510142021 A CN 201510142021A CN 104697254 B CN104697254 B CN 1046972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orking medium
- heat exchanger
- exchanger tube
- heat
- tank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06—Accumul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个储液罐,包括:罐体和换热部;罐体具有容纳腔,罐体上部设置有第一工质回气口和第二工质进气口、下部设有第一工质进液口、底部设有第二工质出液口、以及侧壁设有第二工质回液口;换热部设置在罐体内,且换热部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第一换热管的两个端口分别与第一工质回气口和第一工质进液口连通,且第一换热管可与罐体内的第二工质进行换热;第二换热管的第二工质进液口与容纳腔连通,入口与第二工质进气口连通。本发明提供的储液罐,结构简单,生产加工制造容易,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管内的流向相反,即采用逆流换热方式换热,极大提高了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能够用于两种不同工质进行高效换热并进行蓄冷载冷的储液罐。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复合式空调系统的中的储液罐和换热器是分开的,这样导致空调系统的空间利用率低,且储液罐的功能单一,而换热器暴露在空气中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较大且被氧化,尤其是采用氟泵驱动的空调,若过冷的工质被室外环境温度气化则会造成氟泵气蚀。并且储液罐和换热器分开设置造成较大的能量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较小、高效换热、防腐蚀性强等功能的储液罐。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液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具有容纳腔,且所述罐体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工质回气口和第二工质进气口、下部设有第一工质进液口、底部设有第二工质出液口、以及侧壁设有第二工质回液口;和换热部,所述换热部设置在所述罐体内,且所述换热部包括: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两个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工质回气口和第一工质进液口连通,且所述第一换热管可与所述罐体内的第二工质进行换热;和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的第二工质进液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入口与第二工质进气口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储液罐,结构简单,生产加工制造容易,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设置在罐体内,解决了换热管暴露在空气被氧化的问题,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储液罐的体积较小,从而使空调可以做的更小,使空调的适用范围更广,同时,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管内的流向相反,即采用逆流换热方式换热,极大提高了换热效率;另外,储液罐的容纳腔内可储存第二工质;第二工质回液口设置在罐体的下部,使系统供液流量过大时,调节氟泵供液流量将多余液态第二换热管通过第二换热管流回罐体内部,有效利用换热介质,减小系统损失。
具体而言,现有技术中复合式空调系统的中的储液罐和换热器是分开的,这样导致空调系统的占地面积较大,且储液罐的功能单一,换热器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同时储液罐和换热器分开设置受环境影响大,容易闪蒸或气化,造成氟泵气蚀;而本发明提供的储液灌,包括第一换热管、第二工质和第二换热管,第一换热管与第二工质之间可进行热交换,同时储液罐的容纳腔内可储存第二工质,即将储液罐与换热器的功能集合在一起,这样,第一换热管与第二工质的换热面积较大,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换热效率;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设置在罐体内,解决了换热管暴露在空气被氧化的问题,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储液罐的体积较小,从而使空调可以做的更小,使空调的适用范围更广。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储液罐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部还包括:多个所述翅片,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均穿过多个所述翅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翅片为铝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管盘绕在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并与所述第二工质相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罐体的底壁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工质出液口设置在所述底壁的低洼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工质出液口设置在所述底壁的中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储液罐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外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保温层为泡沫保温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管为铜管,和/或,所述第二换热管为铜管。
本发明提供的储液罐,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换热效率高,防腐性强,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同时,使空调可以做的更小,设备寿命时间长,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所述储液罐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储液罐,1罐体,2第二换热管,3第二工质进气口,4第一换热管,5容纳腔,6换热部,7第二工质出液口,8第二工质回液口,9第二工质进口,10第一工质进液口,11第一工质回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储液罐。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储液罐100,包括:罐体1和换热部6。
具体地,罐体1具有容纳腔5,罐体1上部设置有第一工质回气口11和第二工质进气口3、下部设有第一工质进液口10、底部设有第二工质出液口7、以及侧壁设有第二工质回液口8;换热部6设置在罐1体内,且换热部6包括:第一换热管4和第二换热管2,第一换热管4的两个端口分别与第一工质回气口11和第一工质进液口10连通,且第一换热管4可与罐体1内的第二工质进行换热;第二换热管2的第二工质进液口9与容纳腔连通,入口与第二工质进气口9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储液罐100,结构简单,生产加工制造容易,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设置在罐体内,解决了换热管暴露在空气被氧化的问题,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储液罐的体积较小,从而使空调可以做的更小,使空调的适用范围更广,同时,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管内的流向相反,即采用逆流换热方式换热,极大提高了换热效率;另外,储液罐的容纳腔内可储存第二工质;第二工质回液口8设置在罐体1的下部,使系统供液流量过大时,调节氟泵供液流量将多余液态第二换热管2通过第二换热管2流回罐体1内部,有效利用换热介质,减小系统损失。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换热部6还包括:多个翅片,第一换热管4和第二换热管2均穿过多个翅片。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管4和第二换热管2之间设置有多个翅片,增加了第一换热管4和第二换热管2的接触面积,增加了第一换热管4和第二换热管2之间的热交换效率,从而提高了储液罐100的换热效率。
优选地,翅片采用铝材料制成,一方面铝的导热性好,从而提高了第一换热管4和第二换热管2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铝质量轻,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整体的重量。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管4盘绕在容纳腔5的内壁上,并与第二工质相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管4盘绕在容纳腔5的内壁上,增加了第二工质与第一换热管4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储液罐100的换热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罐体1的底壁倾斜设置,且第二工质出液口7设置在底壁的低洼处。
在该实施例中,罐体1的底壁倾斜设置,且第二工质出液口7设置在底壁的低洼处,有利于换热介质送入蒸发机房散热,提高了换热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工质出液口7设置在底壁的中部。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工质出液口7设置在底壁的中部,有利于换热介质送入蒸发机房散热,提高了换热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罐体1上还设置有第二工质回液口8,且第二工质回液口8设置在罐体1的下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储液罐100还包括:保温层(图中未示出),保温层设置在罐体1的外表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罐体1的外表面上设置保温层包裹,具有一定效果保温功能,即减少了罐体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降低了能量散失的空气中的量,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换热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管4为铜管,和/或,第二换热管2为铜管。
在该实施例中,铜管作为换热管有利于换热管的导热性,提高换热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储液罐,结构简单,生产加工制造容易,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第一换热管与第二工质的换热面积较大,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换热效率;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设置在罐体内,解决了换热管暴露在空气被氧化的问题,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储液罐的体积较小,从而使空调可以做的更小,使空调的适用范围更广。
具体而言,现有技术中复合式空调系统的中的储液罐和换热器是分开的,这样导致空调系统的占地面积较大,且储液罐的功能单一,换热器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而本发明提供的储液灌,包括第一换热管、第二工质和第二换热管,第一换热管与第二工质之间可进行热交换,同时储液罐的容纳腔内可储存第二工质,即将储液罐与换热器的功能集合在一起,这样,第一换热管与第二工质的换热面积较大,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换热效率;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设置在罐体内,解决了换热管暴露在空气被氧化的问题,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储液罐的体积较小,从而使空调可以做的更小,使空调的适用范围更广。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相连”、“连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储液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体,所述罐体具有容纳腔,且所述罐体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工质回气口和第二工质进气口、下部设有第一工质进液口、底部设有第二工质出液口、以及侧壁设有第二工质回液口;和
换热部,所述换热部设置在所述罐体内,且所述换热部包括:
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两个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工质回气口和第一工质进液口连通,且所述第一换热管可与所述罐体内的第二工质进行换热;和
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的第二工质进液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入口与第二工质进气口连通;
多个翅片,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均穿过多个所述翅片;
其中,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相互独立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翅片为铝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热管盘绕在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并与所述第二工质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罐体的底壁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工质出液口设置在所述底壁的低洼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液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工质出液口设置在所述底壁的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液罐,其特征在于,
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外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液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层为泡沫保温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液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热管为铜管,和/或,所述第二换热管为铜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42021.1A CN104697254B (zh) | 2015-03-27 | 2015-03-27 | 储液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42021.1A CN104697254B (zh) | 2015-03-27 | 2015-03-27 | 储液罐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97254A CN104697254A (zh) | 2015-06-10 |
CN104697254B true CN104697254B (zh) | 2017-07-28 |
Family
ID=53344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42021.1A Active CN104697254B (zh) | 2015-03-27 | 2015-03-27 | 储液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69725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25345A (zh) * | 2016-08-20 | 2016-12-14 | 常州麟喃热处理厂 | 恒温型金属热处理储液器 |
CN112255142B (zh) * | 2020-10-19 | 2021-10-22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液相蓄冷工质测试系统及方法 |
CN114135344A (zh) * | 2021-11-12 | 2022-03-04 | 北京华晟智擎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工质储罐和换热集成装置 |
CN114109550B (zh) * | 2021-12-16 | 2024-08-23 | 辰衡(上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orc发电系统储液器及过冷控制方法 |
CN115095401B (zh) * | 2022-06-16 | 2024-09-24 | 华能临沂发电有限公司 | 一种热电厂余热回收蓄能装置及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U859774A1 (ru) * | 1979-12-18 | 1981-08-30 | 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 Экспериментально-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Торгового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 | Ресивер конденсатора компрессионной холодильной машины |
DE19903833A1 (de) * | 1999-02-01 | 2000-08-03 | Behr Gmbh & Co | Integrierte Sammler-Wärmeübertrager-Baueinheit |
US6253572B1 (en) * | 1999-10-18 | 2001-07-03 | Refrigeration Research, Inc. | Non-drip suction accumulator, receiver and heat exchanger |
CN101944702B (zh) * | 2009-07-09 | 2012-06-13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用于高功率固体激光器的双流体喷嘴雾化冷却封闭系统 |
US20120102989A1 (en) * | 2010-10-27 | 2012-05-03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Integrated receiver and suction line heat exchanger for refrigerant systems |
CN203249454U (zh) * | 2013-05-06 | 2013-10-23 | 青岛开拓隆海制冷配件有限公司 | 一种高压储液器 |
CN203478758U (zh) * | 2013-08-30 | 2014-03-12 | 甘肃瓮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氨液分离器 |
-
2015
- 2015-03-27 CN CN201510142021.1A patent/CN104697254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97254A (zh) | 2015-06-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97254B (zh) | 储液罐 | |
CN108302969B (zh) | 一种分形网状相变储能装置 | |
CN205425506U (zh) | 吸收式制冷单元 | |
JP2005129812A5 (zh) | ||
CN104329871A (zh) | 半导体制冷冰箱及其冷端换热装置 | |
CN210980113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104613440B (zh) | 一种远距离led灯具的散热装置 | |
US9052126B2 (en) | Heat exchange circulatory system | |
CN104344642A (zh) | 半导体制冷冰箱及其热端换热装置 | |
WO2022267967A1 (zh) | 一种热管传热装置及空调 | |
CN203771771U (zh) | 空调机组和空气热交换器 | |
CN103512415A (zh) | 一种低温相变蓄热器 | |
CN104613439B (zh) | 一种led灯具的散热装置 | |
CN211695162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11551787U (zh) | 一种水箱内机一体换热器和热水供暖一体化换热设备 | |
CN201028715Y (zh) | 一种冰冷式多用节能空调 | |
CN104613802B (zh) | 一种环路热管的蒸发器和散热装置 | |
CN101896045B (zh) | 一种自然散热户外机柜 | |
CN104976810B (zh) | 四风口制冷装置及其制冷模块 | |
CN201724474U (zh) | 一种空调换热器 | |
CN104344641A (zh) | 半导体制冷冰箱及其热端换热装置 | |
CN109425038A (zh) | 一种散热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 |
CN209639306U (zh) | 循环饮用液体制冷换热器及制冷设备 | |
CN204963193U (zh) | 热泵热水装置 | |
CN216644724U (zh) | 一种冷水机的壳体和冷水机以及焊接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