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94143A - 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94143A
CN104694143A CN201510089651.7A CN201510089651A CN104694143A CN 104694143 A CN104694143 A CN 104694143A CN 201510089651 A CN201510089651 A CN 201510089651A CN 104694143 A CN104694143 A CN 1046941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inlet mouth
zone
refrigerating unit
inert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8965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94143B (zh
Inventor
陈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CHANGCHUN THERMAL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hai Hes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i Hes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hai Hes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8965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941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94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4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941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41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ke Indust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将冷却装置划分为骤冷区、冷却区和后冷区,其中,向后冷区连续通入温度处于室温的惰性冷却气体,通入速度为20~30m3/min,对于骤冷区,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交替开启,在一个循环中,第一进气口开启时间为20min,第一排气口开启时间为30min,第一进气口开启时,将从后冷区排出的惰性冷却气体通入至骤冷区,通入速度为10~15m3/min,对于冷却区,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交替开启,在一个循环中,第二进气口开启时间为30min,第二排气口开启时间为20min,第二进气口开启时,将从后冷区排出的惰性冷却气体通入至骤冷区,通入速度为5~8m3/min,并且,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交替开启。红焦可被充分冷却,余热回收效率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本发明可应用于钢铁行业捣固炼焦工艺中红焦冷却过程中的余热回收。
背景技术
焦炭是钢铁工业的主要燃料,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焦炭的消耗量也高速增长。2010年全国粗钢产量6.37亿吨,消耗焦炭约3亿吨。焦炭生产过程中,采用传统湿法冷却时,无法回收红焦余热,资源浪费严重。而采用干熄焦工艺回收红焦余热,每吨焦炭发电量约为130kWh,节能效益显著,但由于采用直落式冷却,余热回收效率较低,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干熄焦余热发电系统中,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作为系统的热源转换装置,实现了红焦余热向惰性冷却气体的转移。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槽式干熄焦炉(见图1)。预存装置用于接收间歇装入的红焦,具有缓冲功能,可补偿生产波动对产气量的影响。在冷却装置内,红焦在下降过程中与干熄焦炉底部供入的惰性冷却气体进行逆向对流换热,红焦经降温冷却后排出;惰性冷却气体吸热后经斜道区汇集输送至余热锅炉。根据分析可知,工艺核心部分为冷却装置。若要提高余热回收率,增大蒸汽产量,则应增加冷却装置的高度,使红焦充分冷却,同时扩大冷却装置直径,提高装置处理能力。但受装置高度及施工安装限制,现有槽式干熄焦炉技术指标为:最大处理能力在250t/h以下,普遍100t/h左右;冷却效果:红焦入炉温度1000-1050℃,出炉温度200-250℃;蒸汽产率420-450kg/t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开发了一种处理能力高、蒸汽产率大、蒸汽温度高的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红焦送入横向设置的管状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的头部设置有进焦口,所述冷却装置的尾部设置有出焦口,红焦通过水平输送装置由所述冷却装置的进焦口输送至所述冷室装置的出焦口;
将所述冷却装置沿红焦的行进方向划分为彼此隔离开的骤冷区、冷却区和后冷区,骤冷区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冷却区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其中,向后冷区连续通入温度处于室温的惰性冷却气体,通入速度为20~30m3/min,对于骤冷区,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交替开启,在一个循环中,第一进气口开启时间为20min,第一排气口开启时间为30min,第一进气口开启时,将从后冷区排出的惰性冷却气体通入至骤冷区,向骤冷区通入惰性冷却气体的速度为10~15m3/min,对于冷却区,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交替开启,在一个循环中,第二进气口开启时间为30min,第二排气口开启时间为20min,第二进气口开启时,将从后冷区排出的惰性冷却气体通入至骤冷区,向冷却区通入惰性冷却气体的速度为5~8m3/min,并且,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交替开启。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中,向后冷区通入惰性冷却气体的速度为23m3/min。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中,向骤冷区通入惰性冷却气体的速度为13m3/min。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中,向冷却区通入惰性冷却气体的速度为5m3/min。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中,所述冷却装置在进焦口的上方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为上下贯通的中空管状结构,在所述过渡段上设置第三进气口,第三进气口与第一进气口同步启闭,当第三进气口开启时,将从后冷区排出的惰性冷却气体通入通过第三进气口通入至过渡段。
优选的是,所述的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中,冷却区设置有三个第二进气口,三个第二进气口相对于冷却装置的轴线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且为不均匀分布;骤冷区设置有三个第一进气口,三个第一进气口相对冷却装置的轴线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且为不均匀分布。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冷却时间充裕,红焦可被充分冷却,余热回收效率提高,装置处理能力增大至600t/h;冷却效果:红焦入炉温度1000-1050℃,出炉温度降至80~90℃;蒸汽产率提高至550~600kg/t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图2示出了本发明所述的冷却装置,在该冷却装置中应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红焦送入横向设置的管状的冷却装置1,所述冷却装置1的头部设置有进焦口,所述冷却装置的尾部设置有出焦口10,红焦通过水平输送装置5由所述冷却装置的进焦口输送至所述冷室装置的出焦口;将所述冷却装置沿红焦的行进方向划分为彼此隔离开的骤冷区2、冷却区3和后冷区4(后冷区有第四进气口9和第四排气口13),骤冷区设置有第一进气口7和第一出气口6,冷却区设置有第二进气口8和第二出气口12,其中,向后冷区连续通入温度处于室温的惰性冷却气体,通入速度为20~30m3/min,对于骤冷区,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交替开启,在一个循环中,第一进气口开启时间为20min,第二排气口开启时间为30min,第一进气口开启时,将从后冷区排出的惰性冷却气体通入至骤冷区,向骤冷区通入惰性冷却气体的速度为10~15m3/min,对于冷却区,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交替开启,在一个循环中,第二进气口开启时间为30min,第二排气口开启时间为20min,第二进气口开启时,将从后冷区排出的惰性冷却气体通入至骤冷区,向冷却区通入惰性冷却气体的速度为5~8m3/min,并且,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交替开启。
本发明提高了处理效率,保证红焦与惰性冷却气体的充分换热。在骤冷区和冷却区中,都是向其通入从后冷区排出的气体,还可以节省惰性冷却气体(惰性冷却气体的制备也是需要消耗能源的),同时还能获得更好的换热效果。三个区的温度基本上为:骤冷区,由1000-1050℃冷却至500-550℃;冷却区,由500-550℃冷却至200-250℃;后冷区,由200-250℃冷却至80-90℃。三个区虽然在空间上彼此隔离开的,但水平输送装置还可以依次经过骤冷区、冷却区和后冷区,从进焦口一直行进至出焦口,并且三个区也不是完全的气密性的,相邻两个区之间可以进行少量的气体交换。
对于骤冷区,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并不同时开启,二者是交替开启,是为了使区内气体与红焦充分换热,充分换热后,再排出。在向骤冷区通入惰性冷却气体时,通入速度不宜过快,大量气体充满骤冷区,不能与红焦充分换热。
所述的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中,向后冷区通入惰性冷却气体的速度为23m3/min。
所述的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中,向骤冷区通入惰性冷却气体的速度为13m3/min。
所述的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中,向冷却区通入惰性冷却气体的速度为5m3/min。
所述的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中,所述冷却装置在进焦口的上方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过渡段11,所述过渡段为上下贯通的中空管状结构,在所述过渡段上设置第三进气口,第三进气口与第一进气口同步启闭,当第三进气口开启时,将从后冷区排出的惰性冷却气体通入通过第三进气口通入至过渡段。过渡段是与骤冷区衔接的,向过渡段内也通入经后冷区排出的惰性冷却气体,进一步扰动骤冷区的气流,使换热更充分。
所述的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中,冷却区设置有三个第二进气口,三个第二进气口相对于冷却装置的轴线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且为不均匀分布;骤冷区设置有三个第一进气口,三个第一进气口相对冷却装置的轴线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且为不均匀分布,是为了进一步扰动骤冷区的气流,以便充分换热。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6)

1.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红焦送入横向设置的管状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的头部设置有进焦口,所述冷却装置的尾部设置有出焦口,红焦通过水平输送装置由所述冷却装置的进焦口连续输送至所述冷室装置的出焦口;
将所述冷却装置沿红焦的行进方向划分为彼此隔离开的骤冷区、冷却区和后冷区,骤冷区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冷却区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其中,向后冷区连续通入温度处于室温的惰性冷却气体,通入速度为20~30m3/min,对于骤冷区,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交替开启,在一个循环中,第一进气口开启时间为20min,第一排气口开启时间为30min,第一进气口开启时,将从后冷区排出的惰性冷却气体通入至骤冷区,向骤冷区通入惰性冷却气体的速度为10~15m3/min,对于冷却区,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交替开启,在一个循环中,第二进气口开启时间为30min,第二排气口开启时间为20min,第二进气口开启时,将从后冷区排出的惰性冷却气体通入至骤冷区,向冷却区通入惰性冷却气体的速度为5~8m3/min,并且,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交替开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后冷区通入惰性冷却气体的速度为23m3/min。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向骤冷区通入惰性冷却气体的速度为13m3/min。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冷却区通入惰性冷却气体的速度为5m3/min。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在进焦口的上方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为上下贯通的中空管状结构,在所述过渡段上设置第三进气口,第三进气口与第一进气口同步启闭,当第三进气口开启时,将从后冷区排出的惰性冷却气体通入通过第三进气口通入至过渡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却区设置有三个第二进气口,三个第二进气口相对于冷却装置的轴线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且为不均匀分布;骤冷区设置有三个第一进气口,三个第一进气口相对冷却装置的轴线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且为不均匀分布。
CN201510089651.7A 2015-02-27 2015-02-27 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 Active CN1046941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89651.7A CN104694143B (zh) 2015-02-27 2015-02-27 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89651.7A CN104694143B (zh) 2015-02-27 2015-02-27 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94143A true CN104694143A (zh) 2015-06-10
CN104694143B CN104694143B (zh) 2016-12-28

Family

ID=53341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89651.7A Active CN104694143B (zh) 2015-02-27 2015-02-27 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9414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49981A (ja) * 1982-03-01 1983-09-0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コ−クスの乾式消火装置
JPS62280291A (ja) * 1986-05-29 1987-12-0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赤熱コ−クス乾式消火設備の可燃性ガスの処理方法
CN202717746U (zh) * 2012-08-29 2013-02-06 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推进式红焦冷却装置
CN103160293A (zh) * 2013-03-15 2013-06-19 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煤干馏多级连续干熄焦系统及方法
CN103571506A (zh) * 2013-11-13 2014-02-12 济南大学 卧式干熄焦炉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49981A (ja) * 1982-03-01 1983-09-0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コ−クスの乾式消火装置
JPS62280291A (ja) * 1986-05-29 1987-12-0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赤熱コ−クス乾式消火設備の可燃性ガスの処理方法
CN202717746U (zh) * 2012-08-29 2013-02-06 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推进式红焦冷却装置
CN103160293A (zh) * 2013-03-15 2013-06-19 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煤干馏多级连续干熄焦系统及方法
CN103571506A (zh) * 2013-11-13 2014-02-12 济南大学 卧式干熄焦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94143B (zh) 2016-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52784A1 (zh) 一种高温液态熔渣干式离心粒化余热回收系统与方法
CN102353276B (zh) 烧结生产线余热综合利用发电系统及发电方法
CN104312597B (zh) 基于布风板结构的高温半焦冷却装置
CN111118239B (zh) 一种用于液态熔渣余热回收的模块化自然对流锅炉系统
CN203534229U (zh) 一种熔融炉渣急冷粒化及余热回收发电系统
CN103014203B (zh) 高温熔融炉渣水淬法余热回收装置
CN103697707A (zh) 烧结矿用竖式冷却及余热回收炉
CN104388609A (zh) 一种冶金熔渣粒化及其热能回收系统与方法
CN101531906A (zh) 电加热连续煤热解焦化的方法及其焦化炉
CN101870560A (zh) 一种电熔镁熔坨余热回收的方法
CN204265776U (zh) 一种冶金熔渣粒化及其热能回收系统
CN101709221A (zh) 一种新型焦粉冷却装置
CN203904261U (zh) 一种氨水-煤气熄焦设备
CN202717746U (zh) 一种水平推进式红焦冷却装置
CN204824932U (zh) 一种高炉渣综合处理及显热回收发电系统
CN216132298U (zh) 一种用于竖炉生产球团矿的冷却及余热回收装置
CN101793466A (zh) 炼钢和轧钢过程中钢材冷却和余热回收的发电锅炉
CN104694143A (zh) 一种用于余热回收的红焦冷却方法
CN203586836U (zh) 烧结矿用竖式冷却及余热回收炉的送冷风装置
CN202793040U (zh) 液态炉渣余热回收装置
CN104762096A (zh) 导气单元、导气装置、粉煤热解装置及方法
CN204509202U (zh) 导气单元、导气装置及粉煤热解装置
CN214735859U (zh) 一种高炉渣显热回收流化冷渣装置
CN210050992U (zh) 一种燃煤锅炉式热风炉
CN102925181B (zh) 一种油页岩矿石高压干馏工艺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Zhijun

Inventor after: Zhu Dayu

Inventor after: Wang Yonggang

Inventor after: Hao Weilai

Inventor after: Yan Guanyu

Inventor before: Chen Pi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024

Address after: 101, room 130000, unit 18, red apple homeland, 4777 prosperous road,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Jilin, Changchun

Applicant after: DATANG CHANGCHUN THERMAL POW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536000 Beihai Industrial Park,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Industrial Park, North Park, North China, 09

Applicant before: Beihai Hesi Technology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