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82691B - 逆变焊机emc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逆变焊机emc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82691B
CN104682691B CN201510070880.4A CN201510070880A CN104682691B CN 104682691 B CN104682691 B CN 104682691B CN 201510070880 A CN201510070880 A CN 201510070880A CN 104682691 B CN104682691 B CN 1046826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diode
electric capacity
negative pole
positive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708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82691A (zh
Inventor
刘纪周
李述辉
徐德进
胡成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GREATWAY WELD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GREATWAY WELD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GREATWAY WELD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GREATWAY WELD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7088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826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82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26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826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26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4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2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from ac input or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or adjusting power factor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02M1/4208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power factor of AC input
    • H02M1/424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power factor of AC input using a resonant conver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67Converter structures employing plural converter units, other than for parallel operation of the units on a single load
    • H02M1/007Plural converter units in casca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逆变焊机EMC系统,包括EMI滤波整流电路,有源功率校正电路、反激开关电源电路、双管单端正激驱动电路,开关电源同步电路。EMI滤波整流电路,用于滤除由电网进入逆变焊机的各种干扰信号;有源功率校正电路,用于对输入焊机的电流进行校正,减小因电流畸变带来的谐波,并提高焊机对电网电能的利用率;反激开关电源电路,用于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输出;双管单端正激驱动电路,用于将反激开关电源电路输出的PWM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使功率放大后的PWM信号能够驱动双管单端正激驱动电路工作;开关电源同步电路,用于滤除双管单端正激驱动电路输出的负信号,稳压后放大并反馈回反激开关电源电路,实现工作频率与开关电源的工作频率同步。

Description

逆变焊机EMC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逆变焊机,具体地,涉及一种逆变焊机EMC系统。
背景技术
逆变焊机已经普及应用,较之晶闸管整流式焊机在提高效率、缩小体积、减少质量等方面有了很大改进。但是目前逆变焊机(特别是单相220V逆变焊机)的AC/DC的电效率其实是很低的,这并不是因逆变器本身的损耗和发热所致,而是由于它的高次谐波电流降低了焊机的功率因数,而且高次谐波电流对电网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和破坏。随着逆变焊机和其他类似逆变电源(如不停电供电电源UPS、通信开关型电源)的使用越来越多、越来越普及,供电系统损耗增大,供电质量下降,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有关方面的重视。早在20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就已经相继制定了市售电气设备用电的高次谐波电流的限制标准,如IEC555-2、IEC60974-10,国际电工委员会61000—4和VDE0838等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强迫设备制造厂家必须采用谐波抑制技术。预计在不久的将来,EMC标准将会强迫实施。
对于抑制逆变焊机产生的谐波,可以在逆变焊机中增加功率校正电路来解决,有源功率校正的增加又加重了逆变焊机的传导和辐射的干扰,一般解决方案是增大逆变焊机的前级滤波电路,这样会增加逆变焊机的体积和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焊机EMC系统。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逆变焊机EMC系统包括:EMI滤波整流电路,有源功率校正电路、反激开关电源电路、双管单端正激驱动电路,开关电源同步电路,
EMI滤波整流电路,用于滤除由电网进入逆变焊机的各种干扰信号,防止逆变焊机内部电路产生高频扰窜,或对其他设备和应用环境造成干扰,并将整流滤波之后的电流传输到有源功率校正电路和反激开关电源电路;
有源功率校正电路,用于对输入焊机的电流进行校正,减小因电流畸变带来的谐波,同时提高焊机对电网电能的利用率,将稳定后的直流电压传输到后续的反激开关电源电路;
反激开关电源电路,用于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输出,为开关电源同步电路提供稳定电源;
双管单端正激驱动电路,用于将反激开关电源电路输出的PWM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使功率放大后的PWM信号能够驱动双管单端正激驱动电路工作,并输出不同电压信号控制反激开关电源电路的主回路动作;
开关电源同步电路,用于滤除双管单端正激驱动电路输出的负信号,稳压之后得到与反激开关电源电路的主回路一致的PWM触发信号,通过放大反馈回反激开关电源电路,实现工作频率与开关电源的工作频率同步。
优选地,所述EMI滤波整流电路包括:阳插片Y1、阳插片Y2、阳插片Y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41、电阻R42、电阻R43、电阻R122、电阻R124、电阻R125、电阻R126、电阻R127、电阻R128、电阻R129、电阻R130、电阻R131、电阻R132、电阻R143、电阻R144、共模电感L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PTC电阻RT1、PTC电阻RT2、PTC电阻RY1、二极管D29、二极管D42、桥堆BR1、桥堆BR2,其中,所述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串联,电阻R4非连接电阻R3的一端构成所述EMI滤波整流电路的输入端的第一端口连接至阳插片Y1的1端口和2端口以及单相交流电源的L线,所述电阻R1非连接电阻R2的一端构成所述EMI滤波整流电路的输入端的第二端口连接至阳插片Y2的1端口和2端口以及单相交流电源的N线,并且所述电阻R4非连接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一端以及共模电感L1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电阻R4非连接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以及共模电感L1的第二输入端;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PTC电阻RY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PTC电阻RT1的一端、开关K1B的一端以及二极管D29的正极;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PTC电阻RY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以及二极管D42的正极、桥堆BR1的1脚和3脚、电容C3的一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相连并均通过至阳插片Y3的1端口和2端口接地;所述二极管D29的负极、二极管D42的负极连接至反激开关电源电路;所述PTC电阻RT1的另一端通过PTC电阻R2连接至桥堆BR2的1脚和3脚,所述开关K1B的另一端连接至桥堆BR2的1脚和3脚;所述桥堆BR1的2脚与所述桥堆BR2的2脚相连并连接电容C5的一端,所述桥堆BR1的4脚与所述桥堆BR2的4脚相连并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5的一端构成所述EMI滤波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至有源功率校正电路和反激开关电源电路,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构成所述EMI滤波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5行4列电阻矩阵的输入端以及有源功率校正电路,所述5行4列电阻矩阵的第一行电阻为电阻R40、电阻R41、电阻R42、电阻R43;所述5行4列电阻矩阵的第二行电阻为电阻R7、电阻R122、电阻R124、电阻R125;所述5行4列电阻矩阵的第三行电阻为电阻R9、电阻R126、电阻R127、电阻R128;所述5行4列电阻矩阵的第四行电阻为电阻R6、电阻R129、电阻R130、电阻R131;所述5行4列电阻矩阵的第五行电阻为电阻R8、电阻R132、电阻R143、电阻R144;所述5行4列电阻矩阵的相邻电阻依次串联,所述电阻R8的外端构成所述5行4列电阻矩阵的输入端,电阻R144的外端构成所述5行4列电阻矩阵的输出端并接地;电容C6的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通过并联的电阻R10、电阻R11连接至所述电阻R144的外端;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属于所述共模电感L1的一线圈,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属于所述共模电感L1的另一线圈。
优选地,所述有源功率校正电路包括:接口CN2、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6、二极管D44、二极管D51、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25、电阻R27、电阻R34、电阻R145、电阻R148、电解电容C7、电解电容C8、电解电容C9、电解电容C48、电容C12、电容C65、电容C96、电感L2、HCPL-3120/J312芯片U2、功率管Q1、功率管Q2、稳压二极管DZ9、稳压二极管DZ20,其中接口CN2外接PFC控制模块,所述接口CN2的1端口构成所述有源功率校正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至所述EMI滤波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接口CN2的3端口接地,所述接口CN2的4端口分别连接二极管D16的负极和二极管D44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6的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148的一端、电容C65的一端,电阻R148的另一端连接至LF端口,所述LF端口用于接收外部发送的保护信号,电容C6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接口CN2的5端口连接至所述有源功率校正电路的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44的负极连接至正电压端并连接至HCPL-3120/J312芯片U2的8脚;所述HCPL-3120/J312芯片U2的2脚通过电阻R25连接至所述接口CN2的7端口,所述HCPL-3120/J312芯片U2的3脚、5脚接地,所述HCPL-3120/J312芯片U2的8脚分别连接电容C12的一端和电解电容C48的正极,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和所述电解电容C48的负极均接地;所述HCPL-3120/J312芯片U2的6脚、7脚相连并分别连接至电阻R15、电阻R16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Z9的负极、稳压二极管DZ20的负极,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4的一端和功率管Q1的基极,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7的一端和功率管Q2的基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Z9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Z20的正极和电阻R34的另一端、电阻R27的另一端以及所述功率管Q1的发射极、功率管Q2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功率管Q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所述功率管Q2的集电极、电感L2、电阻R145的一端,以及二极管D6的正极、二极管D7的正极、二极管D8的正极、二极管D9的正极;所述电阻R145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96分别与二极管D6的负极、二极管D7的负极、二极管D8的负极、二极管D9的负极、二极管D51的负极和电解电容C7的正极、电解电容C8的正极、电解电容C9的正极相连并且构成所述有源功率校正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接口CN2的5端口;所述电解电容C7的负极、电解电容C8的负极、电解电容C9的负极均接地;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1的正极相连并构成所述有源功率校正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EMI滤波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反激开关电源电路包括:电阻R51、电阻R52、电阻R53、电阻R54、电阻R55、电阻R56、电阻R57、电阻R58、电阻R59、电阻R61、电阻R62、电阻R63、电阻R64、电阻R65、电阻R68、电阻R69、电阻R70、电阻R71、电阻R72、电阻R73、电阻R74、电阻R75、电阻R76、电阻R78、电阻R79、电阻R80、电阻R147、电阻R164、电阻R176、电阻R179、电阻R180、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电容C30、电容C31、电容C32、电容C33、电容C34、电容C35、电容C39、电容C41、电容C42、电容C50、电容C51、电容C72、电容C80、二极管D23、二极管D24、二极管D25、二极管D26、二极管D28、二极管D30、二极管D31、二极管D32、二极管D41、光耦器件U8、稳压管DZ10、场效应晶体管Q9、变压器T3、插件FN1、插件FN2、三端稳压管U21、D95IN332芯片U6,所述D95IN332芯片U6是一个PWM控制芯片,D95IN332芯片U6的1脚分别连接电容C32的一端、电容C28的一端,所述电容C32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76与所述电容C28的另一端相连并连接至所述D95IN332芯片U6的2脚;所述D95IN332芯片U6的2脚连接电阻R64的一端以及所述二极管D29的负极、二极管D42的负极,所述电阻R64的另一端连接至光耦器件U8的三极管的发射极并通过电阻R180接地;所述D95IN332芯片U6的3脚分别连接电阻R58和电容C30的一端,电阻R58的另一端通过并联的电阻R54、电阻R55、电阻R56接地,所述电容C30的另一端也接地;所述D95IN332芯片U6的4脚分别连接电阻R65的一端、电容C72的一端,所述电阻R65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D95IN332芯片U6的8脚,所述电容C72的另一端构成所述反激开关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开关电源同步电路并通过电阻R80接地;所述D95IN332芯片U6的5脚接地,所述D95IN332芯片的6脚通过电阻R59连接至电阻R179的一端、稳压管DZ10的负极以及场效应晶体管的Q9的栅极,所述电阻R179的另一端与稳压管DZ10的正极接地;所述D95IN332芯片U6的7脚分别连接电阻R62的一端、电阻R63的一端、电阻R57的一端、电容C31的一端以及电解电容C56的正极,所述电阻R62的另一端通过依次串联的电阻R61、电阻R164连接至二极管D28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28的正极构成所述反激开关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至所述EMI滤波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电解电容C56的负极、电容C31的另一端和电阻R63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57的另一端连接至二极管D24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24的正极连接至变压器T3的第二初级线圈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Q9的漏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3的正极和所述变压器T3的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一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23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53的一端和电容C26的一端,所述电阻R53的另一端与依次串联的电阻R52、电阻R51连接至所述电容C26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6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器T3的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二输入端并构成所述反激开关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至有源功率校正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变压器T3的第二初级线圈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三初级线圈的第二输入端均连接至电容C51的一端并接地,所述电容C51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器T3的第一次级线圈的第一输出端并接地;所述变压器T3的第三初级线圈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25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25的负极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33的正极和电容C35的一端以及三端稳压管U21的输入端并连接至正电压端,所述电解电容C33的负极和电容C35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三端稳压管U21的电源端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37的正极、电容C39的一端并连接至正电压端,所述电解电容C37的负极、电容C39的另一端以及所述三端稳压管U21的接地端均接地;所述变压器T3的第三次级线圈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至二极管D41的正极、二极管D31的正极以及并联的电阻R78、电阻R79的一端,所述并联的电阻R78、电阻R79的另一端连接并联的电容C41、电容C42的一端,所述并联的电容C41、电容C4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1的负极、二极管D31的负极至正电压端;所述正电压端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43的正极、二极管D32的负极、电容C80的一端以及插件FN1的1端口、插件FN2的1端口,所述电解电容C43的负极、二极管D32的正极、电容C80的另一端以及插件FN1的2端口、FN2的2端口均接地;所述变压器T3的第三次级线圈的第二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30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30的负极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40的正极、电容C27的一端、二极管D26的负极、三端稳压管U7的输入端并连接至正电压端;所述变压器T3的第二次级线圈的第二输出端、电解电容C40的负极、电容C27的另一端以及所述三端稳压管U7的接地端均接地;所述二极管D26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三端稳压管U7的电源端、电容C34的一端、电解电容C46的正极,所述三端稳压管U7的2脚、电容C34的另一端、电解电容C46的负极均接地;光耦器件U8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正17.5V电压端并连接电阻R69、R71的一端,所述光耦器件U8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68分别连接电阻R69的另一端和芯片U9的负输入端,所述芯片U9的控制端分别连接电容C50的一端、电阻R147的一端、电阻R72的一端、电阻R73的一端、电阻R76的一端,所述芯片U9的正输出端和电阻R73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容C50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70连接电阻R69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47另一端、电阻R72的另一端连接至电阻R71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76的另一端通过依次串联的电阻R75、电阻R74连接至正电压端;芯片U9是稳压源。
优选地,所述双管单端正激驱动电路包括:电容C53、电容C54、电容C55、稳压管DZ3、稳压管DZ4、稳压管DZ5、稳压管DZ6、稳压管DZ16、稳压管DZ17、稳压管DZ21、稳压管DZ22、稳压管DZ27、稳压管DZ28、功率管Q10、变压器T4、二极管D33、二极管D34、二极管D35、二极管D36、二极管D37、二极管D38、二极管D39、三极管Q11、三极管Q12、电阻R88、电阻R89、电阻R90、电阻R91、电阻R93、电阻R94、电阻R95、电阻R96、电阻R97、电阻R98、电阻R99、电阻R158、电阻R159,其中电阻R88的一端连接至PWM控制端并构成所述双管单端正激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8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9的一端和功率管Q10的门极,所述电阻R89的另一端与功率管Q10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功率管Q10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33的正极和变压器T4的初级线圈的第二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33的负极连接至稳压管DZ8的负极,所述稳压管DZ8的正极连接稳压管DZ7的负极,所述稳压管DZ7的正极分别连接电容C53的一端、变压器T4的初级线圈的第一输入端并连接至正电压端,所述电容C5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变压器T4的第一次级线圈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34的正极、二极管D36的负极、电阻R158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34的负极分别连接至二极管D35的正极、三极管Q12的基极以及电阻R90的一端、电阻R158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36的正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12的集电极和电容C54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35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92的一端、三极管Q12的集电极、电阻R93的一端;电阻R92的另一端构成输出端口HG2并分别连接电阻R94的一端和稳压管DZ21的负极,所述稳压管DZ21的正极连接稳压管DZ22的正极,所述稳压管DZ22的负极与电阻R94的另一端相连并构成输出端口LE;所述电阻R93的另一端构成输出端口HG1并分别连接电阻R95的一端、稳压管DZ3的负极,所述稳压管DZ3的正极连接稳压管DZ4的正极,所述变压器T4的第一次级线圈的第二输出端、电阻R90的另一端、电阻R95的另一端、电容C54的另一端、稳压管DZ4的负极相连并构成输出端口LE;所述变压器T4的第二次级线圈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37的正极、二极管D39的负极、电阻R159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37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159的另一端、二极管D38的正极、三极管Q11的基极以及电阻R91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39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电容C55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38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和电阻R98的一端、电阻R96的一端并构成所述双管单端正激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开关电源同步电路;所述电阻R9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97的一端和稳压管DZ17的负极并构成输出端口LG2;所述电阻R9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99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Z5的负极并构成输出端口LG1;稳压管DZ17的正极连接至稳压管DZ16的正极,稳压管DZ5的正极连接至稳压管DZ6的正极,所述电阻R91的另一端、电阻R97的另一端、电阻R99的另一端、电容C55的另一端和稳压管DZ16的负极、稳压管DZ6的负极相连并构成输出端口HE。
优选地,所述开关电源同步电路包括:稳压管DZ001、电阻R001、电阻R002、电阻R003、电容C001、电容C002、三极管Q001、三极管Q002、二极管D001、封装二极管D002,其中二极管D001的正极构成了所述开关电源同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双管单端正激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001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Z001的负极,所述稳压管DZ001的正极分别连接至电阻R002的一端和电阻R001的一端;所述电阻R00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001的一端、三极管Q001的基极和三极管Q00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001的发射极与所述三极管Q002的发射极相连并通过电阻R003连接至电容C002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001的集电极连接至正电压端;所述电容C002的另一端连接至封装二极管D002的3脚,所述封装二极管D002的2脚构成所述开关电源同步电路第二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反激开关电源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001的另一端、电容C00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002的集电极以及所述封装二极管的1脚均接地。
优选地,阳插片的规格为6.3。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插件FN1、插件FN2的型号为XH型2.54;所述芯片U9的型号为TL43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高了逆变焊机(特别是单相220V逆变焊机)的AC/DC的电效率,降低高次谐波电流对电网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2、本发明降低了逆变焊机的辐射干扰,减小逆变焊机的设备体积,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EMI滤波整流电路;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有源功率校正电路;
图3为发明提供的反激开关电源;
图4为发明提供的双管单端正激驱动电路;
图5为发明提供的开关电源同步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逆变焊机EMC系统包括:EMI滤波整流电路,有源功率校正电路、反激开关电源电路、双管单端正激驱动电路,开关电源同步电路,
EMI滤波整流电路,用于滤除由电网进入逆变焊机的各种干扰信号,防止逆变焊机内部电路产生高频扰窜,或对其他设备和应用环境造成干扰,并将整流滤波之后的电流传输到有源功率校正电路和反激开关电源电路;
有源功率校正电路,用于对输入焊机的电流进行校正,减小因电流畸变带来的谐波,同时提高焊机对电网电能的利用率,将稳定后的直流电压传输到后续的反激开关电源电路;
反激开关电源电路,用于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输出,为开关电源同步电路提供稳定电源;
双管单端正激驱动电路,用于将反激开关电源电路输出的PWM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使功率放大后的PWM信号能够驱动双管单端正激驱动电路工作,并输出不同电压信号控制反激开关电源电路的主回路动作;
开关电源同步电路,用于滤除双管单端正激驱动电路输出的负信号,稳压之后得到与反激开关电源电路的主回路一致的PWM触发信号,通过放大反馈回反激开关电源电路,实现工作频率与开关电源的工作频率同步。
优选地,所述EMI滤波整流电路包括:阳插片Y1、阳插片Y2、阳插片Y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41、电阻R42、电阻R43、电阻R122、电阻R124、电阻R125、电阻R126、电阻R127、电阻R128、电阻R129、电阻R130、电阻R131、电阻R132、电阻R143、电阻R144、共模电感L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PTC电阻RT1、PTC电阻RT2、PTC电阻RY1、二极管D29、二极管D42、桥堆BR1、桥堆BR2,其中,所述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串联,电阻R4非连接电阻R3的一端构成所述EMI滤波整流电路的输入端的第一端口连接至阳插片Y1的1端口和2端口以及单相交流电源的L线,所述电阻R1非连接电阻R3的一端构成所述EMI滤波整流电路的输入端的第二端口连接至阳插片Y2的1端口和2端口以及单相交流电源的N线,并且所述电阻R4非连接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一端以及共模电感L1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电阻R4非连接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以及共模电感L1的第二输入端;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PTC电阻RY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PTC电阻RT1的一端、开关K1B的一端以及二极管D29的正极;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PTC电阻RY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以及二极管D42的正极、桥堆BR1的1脚和3脚、电容C3的一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相连并均通过至阳插片Y3的1端口和2端口接地;所述二极管D29的负极、二极管D42的负极连接至反激开关电源电路;所述PTC电阻RT1的另一端通过PTC电阻R2连接至桥堆BR2的1脚和3脚,所述开关K1B的另一端连接至桥堆BR2的1脚和3脚;所述桥堆BR1的2脚与所述桥堆BR2的2脚相连并连接电容C5的一端,所述桥堆BR1的4脚与所述桥堆BR2的4脚相连并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5的一端构成所述EMI滤波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至有源功率校正电路和反激开关电源电路,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构成所述EMI滤波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5行4列电阻矩阵的输入端以及有源功率校正电路,所述5行4列电阻矩阵的第一行电阻为电阻R40、电阻R41、电阻R42、电阻R43;所述5行4列电阻矩阵的第二行电阻为电阻R7、电阻R122、电阻R124、电阻R125;所述5行4列电阻矩阵的第三行电阻为电阻R9、电阻R126、电阻R127、电阻R128;所述5行4列电阻矩阵的第四行电阻为电阻R6、电阻R129、电阻R130、电阻R131;所述5行4列电阻矩阵的第五行电阻为电阻R8、电阻R132、电阻R143、电阻R144;所述5行4列电阻矩阵的相邻电阻依次串联,所述电阻R8的外端构成所述5行4列电阻矩阵的输入端,电阻R144的外端构成所述5行4列电阻矩阵的输出端并接地;电容C6的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通过并联的电阻R10、电阻R11连接至所述电阻R144的外端;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属于所述共模电感L1的一线圈,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属于所述共模电感L1的另一线圈。
具体地,如图1所示,EMI滤波整流电路中由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以及共模电感L1组成的π型滤波电路,用于抑制逆变焊机和电网之间的干扰信号。由桥堆BR1、桥堆BR2、电容C5组成的整流电路,用于把输入的交流电AC1、AC2整成直流信号并传输至后续的功率校正电路。
优选地,所述有源功率校正电路包括:接口CN2、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6、二极管D44、二极管D51、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25、电阻R27、电阻R34、电阻R145、电阻R148、电解电容C7、电解电容C8、电解电容C9、电解电容C48、电容C12、电容C65、电容C96、电感L2、HCPL-3120/J312芯片U2、功率管Q1、功率管Q2、稳压二极管DZ9、稳压二极管DZ20,其中接口CN2外接PFC控制模块,所述接口CN2的1端口构成所述有源功率校正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至所述EMI滤波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接口CN2的3端口接地,所述接口CN2的4端口分别连接二极管D16的负极和二极管D44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6的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148的一端、电容C65的一端,电阻R148的另一端连接至LF端口,所述LF端口用于接收外部发送的保护信号,电容C6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接口CN2的5端口连接至所述有源功率校正电路的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44的负极连接至正电压端并连接至HCPL-3120/J312芯片U2的8脚;所述HCPL-3120/J312芯片U2的2脚通过电阻R25连接至所述接口CN2的7端口,所述HCPL-3120/J312芯片U2的3脚、5脚接地,所述HCPL-3120/J312芯片U2的8脚分别连接电容C12的一端和电解电容C48的正极,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和所述电解电容C48的负极均接地;所述HCPL-3120/J312芯片U2的6脚、7脚相连并分别连接至电阻R15、电阻R16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Z9的负极、稳压二极管DZ20的负极,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4的一端和功率管Q1的基极,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7的一端和功率管Q2的基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Z9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Z20的正极和电阻R34的另一端、电阻R27的另一端以及所述功率管Q1的发射极、功率管Q2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功率管Q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所述功率管Q2的集电极、电感L2、电阻R145的一端,以及二极管D6的正极、二极管D7的正极、二极管D8的正极、二极管D9的正极;所述电阻R145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96分别与二极管D6的负极、二极管D7的负极、二极管D8的负极、二极管D9的负极、二极管D51的负极和电解电容C7的正极、电解电容C8的正极、电解电容C9的正极相连并且构成所述有源功率校正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接口CN2的5端口;所述电解电容C7的负极、电解电容C8的负极、电解电容C9的负极均接地;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1的正极相连并构成所述有源功率校正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EMI滤波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具体地,如图2所示,图中电路为一个boost升压电路,二极管D51为旁路二极管用于上电期间提前给电解电容充电,减小对功率管Q1、功率管Q2、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以及二极管D9的冲击。当功率管Q1、功率管Q2处于开通状态时,电感L2储存能量,当功率管Q1、功率管Q2处于截止状态时,储存在电感L2的能量加上输入端输入的能量一起通过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以及二极管D9给电解电容C7、电解电容C8、电解电容C9充电,使得输出端得到一个大于输入端的直流电压,给后面的负载供电。芯片U2是一个驱动芯片,用于将PWM信号功率放大以便驱动功率管Q1、功率管Q2正常工作。
优选地,所述反激开关电源电路包括:电阻R51、电阻R52、电阻R53、电阻R54、电阻R55、电阻R56、电阻R57、电阻R58、电阻R59、电阻R61、电阻R62、电阻R63、电阻R64、电阻R65、电阻R68、电阻R69、电阻R70、电阻R71、电阻R72、电阻R73、电阻R74、电阻R75、电阻R76、电阻R78、电阻R79、电阻R80、电阻R147、电阻R164、电阻R176、电阻R179、电阻R180、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电容C30、电容C31、电容C32、电容C33、电容C34、电容C35、电容C39、电容C41、电容C42、电容C50、电容C51、电容C72、电容C80、二极管D23、二极管D24、二极管D25、二极管D26、二极管D28、二极管D30、二极管D31、二极管D32、二极管D41、光耦器件U8、稳压管DZ10、场效应晶体管Q9、变压器T3、插件FN1、插件FN2、三端稳压管U21、D95IN332芯片U6,所述D95IN332芯片U6是一个PWM控制芯片,D95IN332芯片U6的1脚分别连接电容C32的一端、电容C28的一端,所述电容C32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76与所述电容C28的另一端相连并连接至所述D95IN332芯片U6的2脚;所述D95IN332芯片U6的2脚连接电阻R64的一端以及所述二极管D29的负极、二极管D42的负极,所述电阻R64的另一端连接至光耦器件U8的三极管的发射极并通过电阻R180接地;所述D95IN332芯片U6的3脚分别连接电阻R58和电容C30的一端,电阻R58的另一端通过并联的电阻R54、电阻R55、电阻R56接地,所述电容C30的另一端也接地;所述D95IN332芯片U6的4脚分别连接电阻R65的一端、电容C72的一端,所述电阻R65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D95IN332芯片U6的8脚,所述电容C72的另一端构成所述反激开关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开关电源同步电路并通过电阻R80接地;所述D95IN332芯片U6的5脚接地,所述D95IN332芯片的6脚通过电阻R59连接至电阻R179的一端、稳压管DZ10的负极以及场效应晶体管的Q9的栅极,所述电阻R179的另一端与稳压管DZ10的正极接地;所述D95IN332芯片U6的7脚分别连接电阻R62的一端、电阻R63的一端、电阻R57的一端、电容C31的一端以及电解电容C56的正极,所述电阻R62的另一端通过依次串联的电阻R61、电阻R164连接至二极管D28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28的正极构成所述反激开关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至所述EMI滤波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电解电容C56的负极、电容C31的另一端和电阻R63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57的另一端连接至二极管D24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24的正极连接至变压器T3的第二初级线圈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Q9的漏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3的正极和所述变压器T3的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一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23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53的一端和电容C26的一端,所述电阻R53的另一端与依次串联的电阻R52、电阻R51连接至所述电容C26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6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器T3的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二输入端并构成所述反激开关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至有源功率校正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变压器T3的第二初级线圈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三初级线圈的第二输入端均连接至电容C51的一端并接地,所述电容C51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器T3的第一次级线圈的第一输出端并接地;所述变压器T3的第三初级线圈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25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25的负极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33的正极和电容C35的一端以及三端稳压管U21的输入端并连接至正电压端,所述电解电容C33的负极和电容C35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三端稳压管U21的电源端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37的正极、电容C39的一端并连接至正电压端,所述电解电容C37的负极、电容C39的另一端以及所述三端稳压管U21的接地端均接地;所述变压器T3的第三次级线圈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至二极管D41的正极、二极管D31的正极以及并联的电阻R78、电阻R79的一端,所述并联的电阻R78、电阻R79的另一端连接并联的电容C41、电容C42的一端,所述并联的电容C41、电容C4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1的负极、二极管D31的负极至正电压端;所述正电压端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43的正极、二极管D32的负极、电容C80的一端以及插件FN1的1端口、插件FN2的1端口,所述电解电容C43的负极、二极管D32的正极、电容C80的另一端以及插件FN1的2端口、FN2的2端口均接地;所述变压器T3的第三次级线圈的第二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30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30的负极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40的正极、电容C27的一端、二极管D26的负极、三端稳压管U7的输入端并连接至正电压端;所述变压器T3的第二次级线圈的第二输出端、电解电容C40的负极、电容C27的另一端以及所述三端稳压管U7的接地端均接地;所述二极管D26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三端稳压管U7的电源端、电容C34的一端、电解电容C46的正极,所述三端稳压管U7的2脚、电容C34的另一端、电解电容C46的负极均接地;光耦器件U8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正17.5V电压端并连接电阻R69、R71的一端,所述光耦器件U8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68分别连接电阻R69的另一端和芯片U9的负输入端,所述芯片U9的控制端分别连接电容C50的一端、电阻R147的一端、电阻R72的一端、电阻R73的一端、电阻R76的一端,所述芯片U9的正输出端和电阻R73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容C50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70连接电阻R69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47另一端、电阻R72的另一端连接至电阻R71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76的另一端通过依次串联的电阻R75、电阻R74连接至正电压端;芯片U9是稳压源。
具体地,如图3所示,图中反激开关电源电路用于给PFC模块及电焊控制电路供电,当场效应晶体管Q9工作时,变压器T3储存能量,当场效应晶体管Q9关断时,储存在变压器T3里面的能量通过其他的绕组释放,各个绕组带到相应的电压值,芯片U6是一个PWM控制芯片,用于控制场效应晶体管Q9正常工作,光耦器件U8是一反馈光耦,用于采集其他绕组的电压值,时时调整PWM的占空比,使得其他的低压绕组得到一个恒定的电压,给主回路控制芯片供电。
优选地,所述双管单端正激驱动电路包括:电容C53、电容C54、电容C55、稳压管DZ3、稳压管DZ4、稳压管DZ5、稳压管DZ6、稳压管DZ16、稳压管DZ17、稳压管DZ21、稳压管DZ22、稳压管DZ27、稳压管DZ28、功率管Q10、变压器T4、二极管D33、二极管D34、二极管D35、二极管D36、二极管D37、二极管D38、二极管D39、三极管Q11、三极管Q12、电阻R88、电阻R89、电阻R90、电阻R91、电阻R93、电阻R94、电阻R95、电阻R96、电阻R97、电阻R98、电阻R99、电阻R158、电阻R159,其中电阻R88的一端连接至PWM控制端并构成所述双管单端正激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8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9的一端和功率管Q10的门极,所述电阻R89的另一端与功率管Q10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功率管Q10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33的正极和变压器T4的初级线圈的第二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33的负极连接至稳压管DZ8的负极,所述稳压管DZ8的正极连接稳压管DZ7的负极,所述稳压管DZ7的正极分别连接电容C53的一端、变压器T4的初级线圈的第一输入端并连接至正电压端,所述电容C5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变压器T4的第一次级线圈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34的正极、二极管D36的负极、电阻R158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34的负极分别连接至二极管D35的正极、三极管Q12的基极以及电阻R90的一端、电阻R158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36的正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12的集电极和电容C54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35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92的一端、三极管Q12的集电极、电阻R93的一端;电阻R92的另一端构成输出端口HG2并分别连接电阻R94的一端和稳压管DZ21的负极,所述稳压管DZ21的正极连接稳压管DZ22的正极,所述稳压管DZ22的负极与电阻R94的另一端相连并构成输出端口LE;所述电阻R93的另一端构成输出端口HG1并分别连接电阻R95的一端、稳压管DZ3的负极,所述稳压管DZ3的正极连接稳压管DZ4的正极,所述变压器T4的第一次级线圈的第二输出端、电阻R90的另一端、电阻R95的另一端、电容C54的另一端、稳压管DZ4的负极相连并构成输出端口LE;所述变压器T4的第二次级线圈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37的正极、二极管D39的负极、电阻R159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37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159的另一端、二极管D38的正极、三极管Q11的基极以及电阻R91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39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电容C55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38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和电阻R98的一端、电阻R96的一端并构成所述双管单端正激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开关电源同步电路;所述电阻R9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97的一端和稳压管DZ17的负极并构成输出端口LG2;所述电阻R9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99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Z5的负极并构成输出端口LG1;稳压管DZ17的正极连接至稳压管DZ16的正极,稳压管DZ5的正极连接至稳压管DZ6的正极,所述电阻R91的另一端、电阻R97的另一端、电阻R99的另一端、电容C55的另一端和稳压管DZ16的负极、稳压管DZ6的负极相连并构成输出端口HE。
具体地,如图4所示,图中的双管单端正激驱动电路用于对控制芯片输出的PWM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保证焊机上的功率器件可靠的工作。具体如下:功率管Q10处于导通状态时,变压器T4原边向副边传递能量,端口HG1、端口HG2、端口LG1、端口LG2为高电平,主回路功率管道通。当功率管Q10处于关断状态时,变压器副边的第一次级绕组、第二次级绕组与初级绕组极性反相,副边绕组通过二极管D36D39和电容C54C55产生两个相同的负电压。这个时间三极管Q12、三极管Q11导通,端口HG1、端口HG2、端口LG1、端口LG2为负电平,主回路的功率管关断。
优选地,所述开关电源同步电路包括:稳压管DZ001、电阻R001、电阻R002、电阻R003、电容C001、电容C002、三极管Q001、三极管Q002、二极管D001、封装二极管D002,其中二极管D001的正极构成了所述开关电源同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双管单端正激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001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Z001的负极,所述稳压管DZ001的正极分别连接至电阻R002的一端和电阻R001的一端;所述电阻R00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001的一端、三极管Q001的基极和三极管Q00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001的发射极与所述三极管Q002的发射极相连并通过电阻R003连接至电容C002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001的集电极连接至正电压端;所述电容C002的另一端连接至封装二极管D002的3脚,所述封装二极管D002的2脚构成所述开关电源同步电路第二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反激开关电源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001的另一端、电容C00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002的集电极以及所述封装二极管的1脚均接地。
具体地,如图5所示,图中LG信号的有正有负的方波信号,通过稳压管D001滤除负信号,在通过稳压管DZ001设置一定的电压门槛得到一个与主回路PWM信号一致的一个触发信号,在通过三极管Q001与三极管Q002组成的推挽电路进行功率放大,放大后的触发信号通过电阻R003、电容C002、电阻D002来给反激开关电源电路中芯片U6的RC振荡协同,保持两者一致,这样开关电源的开关频率与主回路的开关频率就一致。
优选地,阳插片的规格为6.3。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插件FN1、插件FN2的型号为XH型2.54;所述芯片U9的型号为TL431。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Claims (7)

1.一种逆变焊机EMC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EMI滤波整流电路,有源功率校正电路、反激开关电源电路、双管单端正激驱动电路,开关电源同步电路,
EMI滤波整流电路,用于滤除由电网进入逆变焊机的各种干扰信号,防止逆变焊机内部电路产生高频扰窜,或对其他设备和应用环境造成干扰,并将整流滤波之后的电流传输到有源功率校正电路和反激开关电源电路;
有源功率校正电路,用于对输入焊机的电流进行校正,减小因电流畸变带来的谐波,同时提高焊机对电网电能的利用率,将稳定后的直流电压传输到后续的反激开关电源电路;
反激开关电源电路,用于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输出,为开关电源同步电路提供稳定电源;
双管单端正激驱动电路,用于将反激开关电源电路输出的PWM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使功率放大后的PWM信号能够驱动双管单端正激驱动电路工作,并输出不同电压信号控制反激开关电源电路的主回路动作;
开关电源同步电路,用于滤除双管单端正激驱动电路输出的负信号,稳压之后得到与反激开关电源电路的主回路一致的PWM触发信号,通过放大反馈回反激开关电源电路,实现工作频率与开关电源的工作频率同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焊机EMC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EMI滤波整流电路包括:阳插片Y1、阳插片Y2、阳插片Y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41、电阻R42、电阻R43、电阻R122、电阻R124、电阻R125、电阻R126、电阻R127、电阻R128、电阻R129、电阻R130、电阻R131、电阻R132、电阻R143、电阻R144、共模电感L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PTC电阻RT1、PTC电阻RT2、PTC电阻RY1、二极管D29、二极管D42、桥堆BR1、桥堆BR2,其中,所述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串联,电阻R4非连接电阻R3的一端构成所述EMI滤波整流电路的输入端的第一端口连接至阳插片Y1的1端口和2端口以及单相交流电源的L线,所述电阻R1非连接电阻R2的一端构成所述EMI滤波整流电路的输入端的第二端口连接至阳插片Y2的1端口和2端口以及单相交流电源的N线,并且所述电阻R4非连接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一端以及共模电感L1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电阻R4非连接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以及共模电感L1的第二输入端;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PTC电阻RY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PTC电阻RT1的一端、开关K1B的一端以及二极管D29的正极;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PTC电阻RY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以及二极管D42的正极、桥堆BR1的1脚和3脚、电容C3的一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相连并均通过至阳插片Y3的1端口和2端口接地;所述二极管D29的负极、二极管D42的负极连接至反激开关电源电路;所述PTC电阻RT1的另一端通过PTC电阻R2连接至桥堆BR2的1脚和3脚,所述开关K1B的另一端连接至桥堆BR2的1脚和3脚;所述桥堆BR1的2脚与所述桥堆BR2的2脚相连并连接电容C5的一端,所述桥堆BR1的4脚与所述桥堆BR2的4脚相连并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5的一端构成所述EMI滤波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至有源功率校正电路和反激开关电源电路,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构成所述EMI滤波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5行4列电阻矩阵的输入端以及有源功率校正电路,所述5行4列电阻矩阵的第一行电阻为电阻R40、电阻R41、电阻R42、电阻R43;所述5行4列电阻矩阵的第二行电阻为电阻R7、电阻R122、电阻R124、电阻R125;所述5行4列电阻矩阵的第三行电阻为电阻R9、电阻R126、电阻R127、电阻R128;所述5行4列电阻矩阵的第四行电阻为电阻R6、电阻R129、电阻R130、电阻R131;所述5行4列电阻矩阵的第五行电阻为电阻R8、电阻R132、电阻R143、电阻R144;所述5行4列电阻矩阵的相邻电阻依次串联,所述电阻R8的外端构成所述5行4列电阻矩阵的输入端,电阻R144的外端构成所述5行4列电阻矩阵的输出端并接地;电容C6的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通过并联的电阻R10、电阻R11连接至所述电阻R144的外端;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属于所述共模电感L1的一线圈,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属于所述共模电感L1的另一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焊机EMC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功率校正电路包括:接口CN2、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6、二极管D44、二极管D51、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25、电阻R27、电阻R34、电阻R145、电阻R148、电解电容C7、电解电容C8、电解电容C9、电解电容C48、电容C12、电容C65、电容C96、电感L2、HCPL-3120/J312芯片U2、功率管Q1、功率管Q2、稳压二极管DZ9、稳压二极管DZ20,其中接口CN2外接PFC控制模块,所述接口CN2的1端口构成所述有源功率校正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至所述EMI滤波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接口CN2的3端口接地,所述接口CN2的4端口分别连接二极管D16的负极和二极管D44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6的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148的一端、电容C65的一端,电阻R148的另一端连接至端口LF,所述LF端口用于接收外部发送的保护信号,电容C6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接口CN2的5端口连接至所述有源功率校正电路的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44的负极连接至正电压端并连接至HCPL-3120/J312芯片U2的8脚;所述HCPL-3120/J312芯片U2的2脚通过电阻R25连接至所述接口CN2的7端口,所述HCPL-3120/J312芯片U2的3脚、5脚接地,所述HCPL-3120/J312芯片U2的8脚分别连接电容C12的一端和电解电容C48的正极,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和所述电解电容C48的负极均接地;所述HCPL-3120/J312芯片U2的6脚、7脚相连并分别连接至电阻R15、电阻R16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Z9的负极、稳压二极管DZ20的负极,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4的一端和功率管Q1的基极,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7的一端和功率管Q2的基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Z9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Z20的正极和电阻R34的另一端、电阻R27的另一端以及所述功率管Q1的发射极、功率管Q2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功率管Q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所述功率管Q2的集电极、电感L2、电阻R145的一端,以及二极管D6的正极、二极管D7的正极、二极管D8的正极、二极管D9的正极;所述电阻R145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96分别与二极管D6的负极、二极管D7的负极、二极管D8的负极、二极管D9的负极、二极管D51的负极和电解电容C7的正极、电解电容C8的正极、电解电容C9的正极相连并且构成所述有源功率校正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接口CN2的5端口;所述电解电容C7的负极、电解电容C8的负极、电解电容C9的负极均接地;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1的正极相连并构成所述有源功率校正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EMI滤波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焊机EMC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激开关电源电路包括:电阻R51、电阻R52、电阻R53、电阻R54、电阻R55、电阻R56、电阻R57、电阻R58、电阻R59、电阻R61、电阻R62、电阻R63、电阻R64、电阻R65、电阻R68、电阻R69、电阻R70、电阻R71、电阻R72、电阻R73、电阻R74、电阻R75、电阻R76、电阻R78、电阻R79、电阻R80、电阻R147、电阻R164、电阻R176、电阻R179、电阻R180、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电容C30、电容C31、电容C32、电容C33、电容C34、电容C35、电容C39、电容C41、电容C42、电容C50、电容C51、电容C72、电容C80、二极管D23、二极管D24、二极管D25、二极管D26、二极管D28、二极管D30、二极管D31、二极管D32、二极管D41、光耦器件U8、稳压管DZ10、场效应晶体管Q9、变压器T3、插件FN1、插件FN2、三端稳压管U21、D95IN332芯片U6,所述D95IN332芯片U6是一个PWM控制芯片,D95IN332芯片U6的1脚分别连接电容C32的一端、电容C28的一端,所述电容C32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76与所述电容C28的另一端相连并连接至所述D95IN332芯片U6的2脚;所述D95IN332芯片U6的2脚连接电阻R64的一端以及所述二极管D29的负极、二极管D42的负极,所述电阻R64的另一端连接至光耦器件U8的三极管的发射极并通过电阻R180接地;所述D95IN332芯片U6的3脚分别连接电阻R58和电容C30的一端,电阻R58的另一端通过并联的电阻R54、电阻R55、电阻R56接地,所述电容C30的另一端也接地;所述D95IN332芯片U6的4脚分别连接电阻R65的一端、电容C72的一端,所述电阻R65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D95IN332芯片U6的8脚,所述电容C72的另一端构成所述反激开关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开关电源同步电路并通过电阻R80接地;所述D95IN332芯片U6的5脚接地,所述D95IN332芯片的6脚通过电阻R59连接至电阻R179的一端、稳压管DZ10的负极以及场效应晶体管的Q9的栅极,所述电阻R179的另一端与稳压管DZ10的正极接地;所述D95IN332芯片U6的7脚分别连接电阻R62的一端、电阻R63的一端、电阻R57的一端、电容C31的一端以及电解电容C56的正极,所述电阻R62的另一端通过依次串联的电阻R61、电阻R164连接至二极管D28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28的正极构成所述反激开关电源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至所述EMI滤波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电解电容C56的负极、电容C31的另一端和电阻R63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57的另一端连接至二极管D24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24的正极连接至变压器T3的第二初级线圈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Q9的漏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3的正极和所述变压器T3的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一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23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53的一端和电容C26的一端,所述电阻R53的另一端与依次串联的电阻R52、电阻R51连接至所述电容C26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6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器T3的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二输入端并构成所述反激开关电源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至有源功率校正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变压器T3的第二初级线圈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三初级线圈的第二输入端均连接至电容C51的一端并接地,所述电容C51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器T3的第一次级线圈的第一输出端并接地;所述变压器T3的第三初级线圈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25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25的负极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33的正极和电容C35的一端以及三端稳压管U21的输入端并连接至正电压端,所述电解电容C33的负极和电容C35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三端稳压管U21的电源端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37的正极、电容C39的一端并连接至正电压端,所述电解电容C37的负极、电容C39的另一端以及所述三端稳压管U21的接地端均接地;所述变压器T3的第三次级线圈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至二极管D41的正极、二极管D31的正极以及并联的电阻R78、电阻R79的一端,所述并联的电阻R78、电阻R79的另一端连接并联的电容C41、电容C42的一端,所述并联的电容C41、电容C4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1的负极、二极管D31的负极至正电压端;所述正电压端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43的正极、二极管D32的负极、电容C80的一端以及插件FN1的1端口、插件FN2的1端口,所述电解电容C43的负极、二极管D32的正极、电容C80的另一端以及插件FN1的2端口、FN2的2端口均接地;所述变压器T3的第三次级线圈的第二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30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30的负极分别连接电解电容C40的正极、电容C27的一端、二极管D26的负极、三端稳压管U7的输入端并连接至正电压端;所述变压器T3的第二次级线圈的第二输出端、电解电容C40的负极、电容C27的另一端以及所述三端稳压管U7的接地端均接地;所述二极管D26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三端稳压管U7的电源端、电容C34的一端、电解电容C46的正极,所述三端稳压管U7的2脚、电容C34的另一端、电解电容C46的负极均接地;光耦器件U8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正17.5V电压端并连接电阻R69、R71的一端,所述光耦器件U8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68分别连接电阻R69的另一端和芯片U9的负输入端,所述芯片U9的控制端分别连接电容C50的一端、电阻R147的一端、电阻R72的一端、电阻R73的一端、电阻R76的一端,所述芯片U9的正输出端和电阻R73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容C50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70连接电阻R69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47另一端、电阻R72的另一端连接至电阻R71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76的另一端通过依次串联的电阻R75、电阻R74连接至正电压端;芯片U9是稳压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焊机EMC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管单端正激驱动电路包括:电容C53、电容C54、电容C55、稳压管DZ3、稳压管DZ4、稳压管DZ5、稳压管DZ6、稳压管DZ16、稳压管DZ17、稳压管DZ21、稳压管DZ22、稳压管DZ27、稳压管DZ28、功率管Q10、变压器T4、二极管D33、二极管D34、二极管D35、二极管D36、二极管D37、二极管D38、二极管D39、三极管Q11、三极管Q12、电阻R88、电阻R89、电阻R90、电阻R91、电阻R93、电阻R94、电阻R95、电阻R96、电阻R97、电阻R98、电阻R99、电阻R158、电阻R159,其中电阻R88的一端连接至PWM控制端并构成所述双管单端正激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8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9的一端和功率管Q10的门极,所述电阻R89的另一端与功率管Q10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功率管Q10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33的正极和变压器T4的初级线圈的第二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33的负极连接至稳压管DZ8的负极,所述稳压管DZ8的正极连接稳压管DZ7的负极,所述稳压管DZ7的正极分别连接电容C53的一端、变压器T4的初级线圈的第一输入端并连接至正电压端,所述电容C5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变压器T4的第一次级线圈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34的正极、二极管D36的负极、电阻R158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34的负极分别连接至二极管D35的正极、三极管Q12的基极以及电阻R90的一端、电阻R158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36的正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12的集电极和电容C54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35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92的一端、三极管Q12的集电极、电阻R93的一端;电阻R92的另一端构成输出端口HG2并分别连接电阻R94的一端和稳压管DZ21的负极,所述稳压管DZ21的正极连接稳压管DZ22的正极,所述稳压管DZ22的负极与电阻R94的另一端相连并构成输出端口LE;所述电阻R93的另一端构成输出端口HG1并分别连接电阻R95的一端、稳压管DZ3的负极,所述稳压管DZ3的正极连接稳压管DZ4的正极,所述变压器T4的第一次级线圈的第二输出端、电阻R90的另一端、电阻R95的另一端、电容C54的另一端、稳压管DZ4的负极相连并构成输出端口LE;所述变压器T4的第二次级线圈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37的正极、二极管D39的负极、电阻R159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37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159的另一端、二极管D38的正极、三极管Q11的基极以及电阻R91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39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电容C55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38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和电阻R98的一端、电阻R96的一端并构成所述双管单端正激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开关电源同步电路;所述电阻R9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97的一端和稳压管DZ17的负极并构成输出端口LG2;所述电阻R9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99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Z5的负极并构成输出端口LG1;稳压管DZ17的正极连接至稳压管DZ16的正极,稳压管DZ5的正极连接至稳压管DZ6的正极,所述电阻R91的另一端、电阻R97的另一端、电阻R99的另一端、电容C55的另一端和稳压管DZ16的负极、稳压管DZ6的负极相连并构成输出端口HE。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焊机EMC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源同步电路包括:稳压管DZ001、电阻R001、电阻R002、电阻R003、电容C001、电容C002、三极管Q001、三极管Q002、二极管D001、封装二极管D002,其中二极管D001的正极构成了所述开关电源同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双管单端正激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二极管D001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Z001的负极,所述稳压管DZ001的正极分别连接至电阻R002的一端和电阻R001的一端;所述电阻R00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001的一端、三极管Q001的基极和三极管Q00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001的发射极与所述三极管Q002的发射极相连并通过电阻R003连接至电容C002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001的集电极连接至正电压端;所述电容C002的另一端连接至封装二极管D002的3脚,所述封装二极管D002的2脚构成所述开关电源同步电路第二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反激开关电源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001的另一端、电容C00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002的集电极以及所述封装二极管的1脚均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焊机EMC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件FN1、插件FN2的型号为XH型2.54;所述芯片U9的型号为TL431。
CN201510070880.4A 2015-02-11 2015-02-11 逆变焊机emc系统 Active CN1046826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70880.4A CN104682691B (zh) 2015-02-11 2015-02-11 逆变焊机emc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70880.4A CN104682691B (zh) 2015-02-11 2015-02-11 逆变焊机emc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2691A CN104682691A (zh) 2015-06-03
CN104682691B true CN104682691B (zh) 2017-05-03

Family

ID=53317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70880.4A Active CN104682691B (zh) 2015-02-11 2015-02-11 逆变焊机emc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826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7153A (zh) * 2018-09-04 2018-12-21 广东明丰电源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低压输入整流滤波电路
CN110401336A (zh) * 2019-08-02 2019-11-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交流输入电路及空调器
CN112719523B (zh) * 2020-09-11 2023-03-10 上海宗镕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三相380v供电手弧逆变焊机的整机电路原理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23960A (en) * 1980-07-31 1982-04-06 Ten-Tec, Inc. Dual mode direct current power supply
CN201887991U (zh) * 2010-12-08 2011-06-29 新视野光电(郑州)有限公司 模块集成化高效大功率led驱动电源电路
CN103692058A (zh) * 2013-12-31 2014-04-02 上海广为焊接设备有限公司 带功率校正电路逆变焊机的缓启动电路
CN103746549A (zh) * 2013-12-23 2014-04-23 上海广为焊接设备有限公司 大功率单相逆变焊机emc改善装置及其焊机和方法
CN203911760U (zh) * 2014-04-10 2014-10-29 西京学院 一种具有瞬时输出较大功率的电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6027A (zh) * 2007-07-13 2009-01-14 马士科技有限公司 无磁环电子镇流器及应用其的荧光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23960A (en) * 1980-07-31 1982-04-06 Ten-Tec, Inc. Dual mode direct current power supply
CN201887991U (zh) * 2010-12-08 2011-06-29 新视野光电(郑州)有限公司 模块集成化高效大功率led驱动电源电路
CN103746549A (zh) * 2013-12-23 2014-04-23 上海广为焊接设备有限公司 大功率单相逆变焊机emc改善装置及其焊机和方法
CN103692058A (zh) * 2013-12-31 2014-04-02 上海广为焊接设备有限公司 带功率校正电路逆变焊机的缓启动电路
CN203911760U (zh) * 2014-04-10 2014-10-29 西京学院 一种具有瞬时输出较大功率的电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2691A (zh) 2015-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4547B (zh) 一种升压单元z源逆变器
CN101807805B (zh) 一种充电管理电路及电源适配装置
CN104682691B (zh) 逆变焊机emc系统
CN101860237A (zh) 高功率因数恒流电路及电源
TW201924177A (zh) 用於充電站的變流器及對應的充電站
CN109742927A (zh) 用于半桥类功率变换器母线电容均压与辅助供电的电路
CN106921303A (zh) 一种开关电源变压器
CN103647448A (zh) 集成降压-反激式高功率因数恒流电路及装置
CN206575376U (zh) 一种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CN104426377B (zh) 一种适用于直流电机驱动的宽输入电压反激式开关电源
CN204835968U (zh) 一种应用于变电站电源系统中的智能高频开关电源模块
WO2021018204A1 (zh) 有源二极管电路和交直流电源转换电路
CN104868447B (zh) 输出电源保护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212935784U (zh) 一种车载交直流快充电源适配器电路
CN107809131A (zh) 不间断电源
CN208046269U (zh) 一种智能充电桩
CN202888949U (zh) 一种发电机有功变送器的双路电源供电装置
CN208046456U (zh) 一种车载充电和dcdc连接的电路
CN107579561B (zh) 一种具有mppt功能的太阳能充电控制电路
WO2020215279A1 (zh) 过压保护控制电路及相关设备
CN207218305U (zh) 短路保护电路及蓄电池充电器
CN206697997U (zh) 光伏发电系统充放电电路
CN218335414U (zh) 一种在线式交流不间断电源
CN109067205A (zh) 一种pfc电感与电池升压变压器集成化拓扑结构
CN205595850U (zh) 一种充电器的输入电压过压与欠压保护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