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77565B - 一种填埋场防渗层破损渗漏探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填埋场防渗层破损渗漏探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77565B
CN104677565B CN201510081602.9A CN201510081602A CN104677565B CN 104677565 B CN104677565 B CN 104677565B CN 201510081602 A CN201510081602 A CN 201510081602A CN 104677565 B CN104677565 B CN 1046775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dipole
detection
line
detection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816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77565A (zh
Inventor
薛强
肖凯
刘磊
刘凯
陈亿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Wuhan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51008160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775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77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775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775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775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填埋场防渗层破损渗漏探测方法,属于环境岩土工程技术领域。该检测方法包括:通过标记物将检测区域划分为若干分区域,每个分区域划分为若干子区域;子区域为多个直径不同的同心圆或者多个边长不同且形心重合的正方形;通过标记物分别标定多个分区域形心引出的多条检测线,保证相邻两条检测线之间的最大间距不大于2m;在防渗层下设置膜下电极,在防渗层上设置膜上电极;膜下电极连接高压发生器的负极;膜上电极连接高压发生器的正极;在覆盖层表面洒水,开启高压发生器,调节至设定电压;使用双向偶极子依次沿每条检测线进行检测。该探测方法能显著提高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渗漏检测的精度,减少因误判漏判造成的工程损失。

Description

一种填埋场防渗层破损渗漏探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岩土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填埋场防渗层破损渗漏探测方法。
背景技术
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同时具备化学性质稳定、绝缘性高、拉伸强度高、抗老化性能好、施工便捷和成本低效益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填埋场防渗、养殖防渗、油罐防渗、地下室防渗、人工湖防渗等领域。
随着现代城市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构成的防渗系统作为阻止污染物扩散的第一道屏障,其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防渗系统作为隐蔽工程,往往处于覆盖层之下。以垃圾填埋场为例,由于机械施工会对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造成损坏,这在运营的过程中会导致渗沥液的渗漏,对周边的水土环境造成污染,所以施工后的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检测显得极其重要。底部防渗层铺设完毕后需要在其上铺设渗沥液导排层,这对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的检测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现有技术中的多种应用于有覆盖层的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渗漏检测方法采用偶极子进行防渗层漏洞的检测,偶极子法由于其无需预埋元件、检测效率高、成本低廉等优点应用于有渗沥液导排层覆盖情况下的防渗膜质量检测,但由于现场条件复杂,严重影响了检测区域的电势分布,也导致了目前的偶极子检测方法在现场实施中容易出现定位不准,漏判甚至误判漏点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偶极子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填埋场防渗层破损渗漏探测方法,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防渗层漏点定位不准,出现漏判甚至误判漏点的情况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该探测方法能用于覆盖层小于0.5m的防渗膜漏点的检测,能显著提高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渗漏检测的精度,减少因误判漏判造成的工程损失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填埋场防渗层破损渗漏探测方法,所述探测方法包括:
S1:通过标记物将检测区域划分为若干分区域,每个所述分区域划分为若干子区域;所述子区域为多个直径不同的同心圆或者多个边长不同且形心重合的正方形;
S2:通过所述标记物分别标定多个所述分区域形心引出的多条检测线;所述多条检测线中相邻两条检测线之间的最大间距不大于2m;
S3:在所述防渗层下设置膜下电极,在所述防渗层上设置膜上电极;所述膜下电极连接高压发生器的负极;所述膜上电极连接所述高压发生器的正极;
S4:在所述覆盖层表面洒水,开启所述高压发生器,调节至设定电压;
S5:使用双向偶极子依次沿每条所述检测线进行检测;所述双向偶极子包括:主偶极子及副偶极子,所述主偶极子与副偶极子垂直固连;其中,先使用所述主偶极子沿所述检测线检测,当所述主偶极子产生极性反向时,记录此时所述主偶极子的中点位置,在此位置使用所述副偶极子沿垂直于所述检测线的方向进行检测,所述副偶极子产生极性反向后,记录此时所述副偶极子的中点位置;所述副偶极子中点位置即可确定为漏点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中的若干子区域包括: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及第五区;所述第一区为边长或直径为2~4m的正方形或圆;所述第二区为边长或直径为4~8m的正方形或圆;所述第三区为边长或直径为8~16m的正方形或圆;所述第四区为边长或直径为16~32m的正方形或圆;所述第五区为边长或直径为32~64m的正方形或圆。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中的所述多条检测线包括:
第一检测线,为相邻夹角为45°的8条检测线,将所有子区域的边界分割为8段;
第二检测线,为所述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及第五区中对应8段边界中点的连线,将所述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及第五区的边界分割为16段;
第三检测线,为所述第三区、第四区及第五区中对应16段边界中点的连线,将所述第三区、第四区及第五区的边界分割为32段;
第四检测线,为所述第四区及第五区中对应32段边界中点的连线,将所述第四区及第五区的边界分割为64段。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3中的所述膜上电极设置在所述防渗层上所述分区域形心的位置;所述膜上电极及膜下电极材质为不锈钢;
所述防渗层为单层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对应的,所述膜下电极设置为圆柱状,直接插入所述防渗层下部的土层中。
作为优选,所述防渗层为复合防渗系统,对应的,所述膜下电极设置为L型片状;所述膜下电极一侧水平插于两层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之间的膨润土层中。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5中的所述主偶极子两端的探头水平位置高于所述副偶极子两端的探头水平位置;所述主偶极子的检测间距为0.8~1.5m;所述副偶极子的检测间距为0.3~0.8m;
所述副偶极子两端的探头通过弹簧固定连接在副偶极子连杆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申请实施例由于采用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的上部设置膜上电极,下部设置膜下电极,通过高压发生器分别对膜上电极及膜下电极提供电压,由于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的绝缘特性,应用双向偶极子对膜上电势分布进行检测,先用主偶极子沿检测线纵向检测,膜上电极及膜下电极会通过漏点形成回路,主偶极子通过漏点时会发生极性反向,进而确定漏点沿检测线的纵向位置,再用副偶极子沿检测线的横向检测,确定漏点沿检测线的横向位置,这样实现对防渗层漏点的精确定位。
2、本申请实施例由于采用放射状的检测线将检测区域分割为若干分区域及子区域,保证在各个子区域具有相似的检测密度,能有效避免漏判甚至误判漏点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正方形分区域的检测线分布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圆形分区域的检测线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双向偶极子结构的主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双向偶极子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探测方法流程图。
(图示中各标号代表的部件依次为:1第一区、2第二区、3第三区、4第四区、5第五区、6第一检测线、7第二检测线、8第三检测线、9第四检测线、10主偶极子、11弹簧、12副偶极子)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填埋场防渗层破损渗漏探测方法,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防渗层漏点定位不准,出现漏判甚至误判漏点的情况的技术问题,该探测方法通过采用放射状的检测线将检测区域分割为若干分区域及子区域,在检测过程中应用不同检测精度的主偶极子及副偶极子对漏点进行双向定位,使得该探测方法能用于覆盖层小于0.5m的防渗膜漏点的检测,能显著提高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渗漏检测的精度,减少因误判漏判造成的工程损失。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附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填埋场防渗层破损渗漏探测方法包括:
S1:通过标记物将检测区域划分为若干分区域,每个分区域划分为若干子区域;子区域为多个直径不同的同心圆或者多个边长不同且形心重合的正方形。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标记物为石灰粉。
S2:通过标记物分别标定多个分区域形心引出的多条检测线;多条检测线中相邻两条检测线之间的最大间距不大于2m。
S3:在防渗层下设置膜下电极,在防渗层上设置膜上电极;膜下电极连接高压发生器的负极;膜上电极连接高压发生器的正极。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高压发生器为0-800V的高压直流发生器。
S4:在覆盖层表面洒水,开启高压发生器,调节至设定电压。洒水使膜下电极与膜下土层或膨润土层充分接触,并保持良好的导电性。
S5:使用双向偶极子依次沿每条检测线进行检测;参见附图3和4,双向偶极子包括:主偶极子10及副偶极子12,主偶极子10与副偶极子12垂直固连;其中,先使用主偶极子10沿检测线检测,当主偶极子10产生极性反向时,记录此时主偶极子10的中点位置,在此位置使用副偶极子12沿垂直于检测线的方向进行检测,副偶极子12产生极性反向后,记录此时副偶极子12的中点位置;副偶极子12中点位置即可确定为漏点位置,检测过程中,通过开关保证两对偶极子不同时工作。
其中,检测前在覆盖层表面洒水,开启高压发生器,调节至设定电压。用双向偶极子的主偶极子10依次沿各检测线进行检测,步长为主偶极子10长度。遇到疑似漏点位置(由u=∫edl其中u为两点的电势差,e为偶极子间的电场强度,l沿偶极子检测方向。当偶极子接近漏洞时,由于漏洞周围等势线较密集,偶极子两端的电势差逐渐增大。当偶极子前端接触到疑似漏点时,电势差达到最大,随后下降至零点,此时偶极子两端接触同一等势线,漏点在偶极子两探头之间某处,当偶极子继续向前检测,电势差发生符号改变,而后电势差达到负的最大值,此时漏点在偶极子的后端,继续向前检测,电势差呈缓慢下降趋势),及当主偶极子10两端电势差发生符号改变时,警报器即刻发出警报,此时应用较小步长沿此检测线进行复测,较准确找出漏洞在检测线方向的纵向坐标,记录电势差零点的主偶极子坐标。
然后,在上述疑似漏点处关闭纵向主偶极子10,开启横向副偶极子12,沿副偶极子12方向以小于等于副偶极子12长度为步长进行精确检测,如果再次出现疑似漏点,报警器再次发出警报,用较小步长进行复测,记录电势差零点的副偶极子坐标,此时双向偶极子的中点可确定为漏点位置。某一检测线检测完毕后,关闭电源,挪动双向偶极子至下一检测线。某分区域检测完毕后,关闭电源,挪动膜上电极至下一分区域的形心位置,并对该分区域进行检测,直至检测区域全部检测完成。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可以在双向偶极子外通过逻辑电路连接一个单通道记录器,用于记录和存储主偶极子10及副偶极子12两端探头的电势差值。
进一步的,参见附图1和2,步骤S1中的若干子区域包括:第一区1、第二区2、第三区3、第四区4及第五区5;第一区1为边长或直径为2~4m的正方形或圆;第二区2为边长或直径为4~8m的正方形或圆;第三区3为边长或直径为8~16m的正方形或圆;第四区4为边长或直径为16~32m的正方形或圆;第五区5为边长或直径为32~64m的正方形或圆。在实际检测应用中,可以根据检测区域及分区域的实际面积适当的增加或减少子区域的数量。
进一步的,参见附图1和2,步骤S2中的多条检测线包括:第一检测线6、第二检测线7、第三检测线8及第四检测线9。第一检测线6为相邻夹角为45°的8条检测线,将所有子区域的边界分割为8段;第二检测线7为第二区2、第三区3、第四区4及第五区5中对应8段边界中点的连线,将第二区2、第三区3、第四区4及第五区5的边界分割为16段;第三检测线8为第三区3、第四区4及第五区5中对应16段边界中点的连线,将第三区3、第四区4及第五区5的边界分割为32段;第四检测线9为第四区4及第五区5中对应32段边界中点的连线,将第四区4及第五区5的边界分割为64段。在实际的检测应用时,根据检测区域与膜上电极的距离,由近及远逐步增加检测线数量,使每个区域的检测线最大间距小于等于2m,这样保证在各个子区域具有相似的检测密度,能有效避免漏判甚至误判漏点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的,步骤S3中的膜上电极设置在防渗层上分区域形心的位置;膜上电极及膜下电极材质为不锈钢;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防渗层为单层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时,对应的,膜下电极设置为圆柱状,直接插入防渗层下部的土层中。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例,防渗层为复合防渗系统时,对应的,膜下电极设置为L型片状;膜下电极一侧水平插于两层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之间的膨润土层中。以上两种实施例情况下,电极设置完成后需洒水,使膜下电极与膜下土层或膨润土层充分接触,保持良好的导电性。
进一步的,步骤S5中的主偶极子10两端的探头水平位置高于副偶极子12两端的探头水平位置;主偶极子10的检测间距为0.8~1.5m;副偶极子12的检测间距为0.3~0.8m;副偶极子12两端的探头通过弹簧11固定连接在副偶极子连杆12上。在副偶极子12探头上方分别安装弹簧11以保证在每次检测时副偶极子12两端探头能与地面充分接触。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探头的材料为素瓷,内部装有CuSO4·5H2O晶体,用铜棒作为导电材料。使用时在内部加入清水溶解CuSO4·5H2O,铜棒通过渗透出素瓷的CuSO4溶液进行导电。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该探测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运用本探测方法对卵石覆盖层下的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渗漏点进行准确定位:
将检测区域划分为若干边长为32m的正方形分区域,每个分区域再划分子区域,以分区域的中心为形心,用石灰粉逐一画出正方形边长4m的第一区1、8m的第二区2、16m的第三区3、32m的第四区4,以形心为起点,首先画出相邻夹角为45°的8条第一检测线6,第二区2、第三区3及第四区4的各边被第一检测线6分割为八段,连接相应各段的中点形成第二检测线7,此时第三区3及第四区4的各边被连接线分为16段,再次连接各段的中点形成第三检测线8。
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下设置膜下电极,连接高压发生器负极,膜上电极设置在待检分区域的中心,连接高压发生器正极。在覆盖层表面洒水后,开启高压发生器,调节至合适电压。用主偶极子10依次沿各检测线进行检测,步长为主偶极子10长度。在疑似漏点位置,警报器即刻发出警报,在电压零点处关闭纵向主偶极子10,开启横向副偶极子12,沿副偶极子12方向以小于等于副偶极子12长度为步长进行精确检测,如果再次出现疑似漏点,报警器再次发出警报,用较小步长进行复测,记录此处的双向偶极子的坐标。此时的主偶极子10检测正峰值电压显示为0.533V,负峰值电压显示为-0.461V;副偶极子12检测正峰值电压为0.347V,负峰值电压为-0.390V,准确检测出直径大约为1.0cm的漏洞。
实施例2
运用本探测方法对粘土覆盖层下的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渗漏点进行准确定位:
将检测区域划分为若干边长为64m的正方形分区域,每个分区域再划分子区域,以分区域的中心为形心,用石灰粉逐一画出正方形边长4m的第一区1、8m的第二区2、16m的第三区3、32m的第四区4及64m的第五区5,以形心为起点,首先画出相邻夹角为45°的8条第一检测线6,第二区2、第三区3、第四区4及第五区5的各边被第一检测线6分割为八段,连接相应各段的中点形成第二检测线7,此时第三区3、第四区4及第五区5的各边被连接线分为16段,再次连接各段的中点形成第三检测线8,此时第四区4及第五区5的各边被连接线分为32段,再次连接各段的中点形成第四检测线9。
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下设置膜下电极,连接高压发生器负极,膜上电极设置在待检分区域的中心,连接高压发生器正极。在覆盖层表面洒水后,开启高压发生器,调节至合适电压。用主偶极子10依次沿各检测线进行检测,步长为主偶极子10长度。在疑似漏点位置,警报器即刻发出警报,在电压零点处关闭纵向主偶极子10,开启横向副偶极子12,沿副偶极子12方向以小于等于副偶极子12长度为步长进行精确检测,如果再次出现疑似漏点,报警器再次发出警报,用较小步长进行复测,记录此处的双向偶极子的坐标。此时的主偶极子10检测正峰值电压显示为1.649V,负峰值电压显示为-1.393V;副偶极子检测正峰值电压为1.521V,负峰值电压为-1.688V,准确检测出直径大约为2.5cm的漏洞。
实施例3
运用本探测方法对碎石覆盖层下的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渗漏点进行准确定位:
将检测区域划分为若干边长为48m的正方形分区域,每个分区域再划分子区域,以分区域的中心为形心,用石灰粉逐一画出圆直径为3m的第一区1、6m的第二区2、12m的第三区3、24m的第四区4及48m的第五区5,以圆心为起点,首先画出相邻夹角为45°的8条第一检测线6,第二区2、第三区3、第四区4及第五区5的各边被第一检测线6分割为八段,连接相应各段的中点形成第二检测线7,此时第三区3、第四区4及第五区5的各边被连接线分为16段,再次连接各段的中点形成第三检测线8,此时第四区4及第五区5的各边被连接线分为32段,再次连接各段的中点形成第四检测线9。
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下设置膜下电极,连接高压发生器负极,膜上电极设置在待检分区域的中心,连接高压发生器正极。在覆盖层表面洒水后,开启高压发生器,调节至合适电压。用主偶极子10依次沿各检测线进行检测,步长为主偶极子10长度。在疑似漏点位置,警报器即刻发出警报,在电压零点处关闭纵向主偶极子10,开启横向副偶极子12,沿副偶极子12方向以小于等于副偶极子12长度为步长进行精确检测,如果再次出现疑似漏点,报警器再次发出警报,用较小步长进行复测,记录此处的双向偶极子的坐标。此时的主偶极子10检测正峰值电压显示为2.514V,负峰值电压显示为-2.362V;副偶极子12检测正峰值电压为3.143V,负峰值电压为-3.681V,准确检测出直径大约为2.0cm的漏洞。
实施例4
运用本探测方法对卵石覆盖层上有无纺土工布情况下的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渗漏点进行准确定位:
将检测区域划分为若干边长为48m的正方形分区域,每个分区域再划分子区域,以分区域的中心为形心,用石灰粉逐一画出圆直径为3m的第一区1、6m的第二区2、12m的第三区3、24m的第四区4及48m的第五区5,以圆心为起点,首先画出相邻夹角为45°的8条第一检测线6,第二区2、第三区3、第四区4及第五区5的各边被第一检测线6分割为八段,连接相应各段的中点形成第二检测线7,此时第三区3、第四区4及第五区5的各边被连接线分为16段,再次连接各段的中点形成第三检测线8,此时第四区4及第五区5的各边被连接线分为32段,再次连接各段的中点形成第四检测线9。
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下设置膜下电极,连接高压发生器负极,膜上电极设置在待检分区域的中心,连接高压发生器正极。在覆盖层表面洒水后,开启高压发生器,调节至合适电压。用主偶极子10依次沿各检测线进行检测,步长为主偶极子10长度。在疑似漏点位置,警报器即刻发出警报,在电压零点处关闭纵向主偶极子10,开启横向副偶极子12,沿副偶极子12方向以小于等于副偶极子12长度为步长进行精确检测,如果再次出现疑似漏点,报警器再次发出警报,用较小步长进行复测,记录此处的双向偶极子的坐标。此时的主偶极子10检测正峰值电压显示为8.714V,负峰值电压显示为-6.331V;副偶极子12检测正峰值电压为10.249V,负峰值电压为-10.387V,准确检测出直径大约为3.0cm的漏洞。
实施例5
运用本探测方法对卵石覆盖层下的复合防渗系统的渗漏点进行准确定位:
将检测区域划分为若干边长为64m的正方形分区域,每个分区域再划分子区域,以分区域的中心为形心,用石灰粉逐一画出正方形边长4m的第一区1、8m的第二区2、16m的第三区3、32m的第四区4及64m的第五区5,以形心为起点,首先画出相邻夹角为45°的8条第一检测线6,第二区2、第三区3、第四区4及第五区5的各边被第一检测线6分割为八段,连接相应各段的中点形成第二检测线7,此时第三区3、第四区4及第五区5的各边被连接线分为16段,再次连接各段的中点形成第三检测线8,此时第四区4及第五区5的各边被连接线分为32段,再次连接各段的中点形成第四检测线9。
膜下电极选用L型片状电极,电极一侧水平插于两层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之间的膨润土层中,完成后洒水使膜下电极与膨润土层充分接触,并保持良好的导电性。膜下电极连接高压发生器负极,膜上电极设置在待检分区域的中心,连接高压发生器正极。在覆盖层表面洒水后,开启高压发生器,调节至合适电压。用主偶极子10依次沿各检测线进行检测,步长为主偶极子10长度。在疑似漏点位置,警报器即刻发出警报,在电压零点处关闭纵向主偶极子,开启横向副偶极子12,沿副偶极子12方向以小于等于副偶极子12长度为步长进行精确检测,如果再次出现疑似漏点,报警器再次发出警报,用较小步长进行复测,记录此处的双向偶极子的坐标。此时的主偶极子10检测正峰值电压显示为6.483V,负峰值电压显示为-5.154V;副偶极子12检测正峰值电压为3.857V,负峰值电压为-3.116V,准确检测出直径大约为2.0cm的漏洞。
从以上实施例可以得出,运用本发明提供的探测方法能对防渗层的渗漏点进行精确定位。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申请实施例由于采用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的上部设置膜上电极,下部设置膜下电极,通过高压发生器分别对膜上电极及膜下电极提供电压,由于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的绝缘特性,应用双向偶极子对膜上电势分布进行检测,先用主偶极子10沿检测线纵向检测,膜上电极及膜下电极会通过漏点形成回路,主偶极子10通过漏点时会发生极性反向,进而确定漏点沿检测线的纵向位置,再用副偶极子12沿检测线的横向检测,确定漏点沿检测线的横向位置,这样实现对防渗层漏点的精确定位。
2、本申请实施例由于采用放射状的检测线将检测区域分割为若干分区域及子区域,保证在各个子区域具有相似的检测密度,能有效避免漏判甚至误判漏点情况的发生。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填埋场防渗层破损渗漏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方法包括:
S1:通过标记物将检测区域划分为若干分区域,每个所述分区域划分为若干子区域;所述子区域为多个直径不同的同心圆或者多个边长不同且形心重合的正方形;所述若干子区域包括: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及第五区;所述第一区为边长或直径为2~4m的正方形或圆;所述第二区为边长或直径为4~8m的正方形或圆;所述第三区为边长或直径为8~16m的正方形或圆;所述第四区为边长或直径为16~32m的正方形或圆;所述第五区为边长或直径为32~64m的正方形或圆;
S2:通过所述标记物分别标定多个所述分区域形心引出的多条检测线;所述多条检测线中相邻两条检测线之间的最大间距不大于2m;
S3:在所述防渗层下设置膜下电极,在所述防渗层上设置膜上电极;所述膜下电极连接高压发生器的负极;所述膜上电极连接所述高压发生器的正极;
S4:在所述防渗层表面洒水,开启所述高压发生器,调节至设定电压;
S5:使用双向偶极子依次沿每条所述检测线进行检测;所述双向偶极子包括:主偶极子及副偶极子,所述主偶极子与副偶极子垂直固连;所述副偶极子两端的探头通过弹簧固定连接在副偶极子连杆上;其中,先使用所述主偶极子沿所述检测线检测,当所述主偶极子产生极性反向时,记录此时所述主偶极子的中点位置,在此位置使用所述副偶极子沿垂直于所述检测线的方向进行检测,所述副偶极子产生极性反向后,记录此时所述副偶极子的中点位置;所述副偶极子中点位置即可确定为漏点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2中的所述多条检测线包括:
第一检测线,为相邻夹角为45°的8条检测线,将所有子区域的边界分割为8段;
第二检测线,为所述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及第五区中对应8段边界中点的连线,将所述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及第五区的边界分割为16段;
第三检测线,为所述第三区、第四区及第五区中对应16段边界中点的连线,将所述第三区、第四区及第五区的边界分割为32段;
第四检测线,为所述第四区及第五区中对应32段边界中点的连线,将所述第四区及第五区的边界分割为64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3中的所述膜上电极设置在所述防渗层上所述分区域形心的位置;所述膜上电极及膜下电极材质为不锈钢;
所述防渗层为单层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对应的,所述膜下电极设置为圆柱状,直接插入所述防渗层下部的土层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渗层为复合防渗系统,对应的,所述膜下电极设置为L型片状;所述膜下电极一侧水平插于两层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之间的膨润土层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5中的所述主偶极子两端的探头水平位置高于所述副偶极子两端的探头水平位置;所述主偶极子的检测间距为0.8~1.5m;所述副偶极子的检测间距为0.3~0.8m。
CN201510081602.9A 2015-02-15 2015-02-15 一种填埋场防渗层破损渗漏探测方法 Active CN1046775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81602.9A CN104677565B (zh) 2015-02-15 2015-02-15 一种填埋场防渗层破损渗漏探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81602.9A CN104677565B (zh) 2015-02-15 2015-02-15 一种填埋场防渗层破损渗漏探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77565A CN104677565A (zh) 2015-06-03
CN104677565B true CN104677565B (zh) 2017-09-05

Family

ID=53312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81602.9A Active CN104677565B (zh) 2015-02-15 2015-02-15 一种填埋场防渗层破损渗漏探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775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64425A (zh) * 2015-08-31 2015-11-18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信号采集装置
CN105784280A (zh) * 2016-05-17 2016-07-20 上海胜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调节池监控的边坡渗漏定位方法
CN106323564B (zh) * 2016-08-25 2018-09-04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导线矩阵液态金属泄漏检测及定位方法
CN107860528B (zh) * 2017-10-16 2019-11-15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填埋场隔离膜渗漏区块化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7794882B (zh) * 2017-10-19 2020-02-18 河海大学 一种便于大面积渗漏检测的土工膜及其渗漏检测方法
CN109900444B (zh) * 2017-12-11 2020-09-22 广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钢结构金属压型板屋面渗漏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9813500B (zh) * 2019-02-25 2021-03-02 河北工程大学 利用时域有限差分原理定位hdpe膜渗漏位置的方法
CN113376700A (zh) * 2021-06-08 2021-09-10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固废堆场渗漏区探测观测系统
CN116754578B (zh) * 2023-08-18 2023-11-03 国镓芯科(成都)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晶圆划痕的检测系统及该系统的检测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539946A1 (de) * 1985-11-11 1987-05-14 Gore W L & Co Gmbh Leckueberwachungssensor
US20020028110A1 (en) * 2000-09-05 2002-03-07 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nsor for monitoring system of liner breakage at landfill
CN1979151A (zh) * 2005-12-07 2007-06-1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防渗层渗漏的偶极子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装置
CN101241092A (zh) * 2007-02-07 2008-08-1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垃圾填埋场渗漏检测区块化快速检测装置
CN101446566A (zh) * 2007-11-28 2009-06-03 高康 防渗土工膜渗漏破损位置探测方法和装置
CN101706354A (zh) * 2009-11-16 2010-05-12 河海大学 防渗膜防渗效果探测方法
CN102527702A (zh) * 2011-12-31 2012-07-04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垃圾填埋场渗沥液渗漏污染物检测与污染土修复方法
CN104111151A (zh) * 2014-06-27 2014-10-2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防渗层渗漏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539946A1 (de) * 1985-11-11 1987-05-14 Gore W L & Co Gmbh Leckueberwachungssensor
US20020028110A1 (en) * 2000-09-05 2002-03-07 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nsor for monitoring system of liner breakage at landfill
CN1979151A (zh) * 2005-12-07 2007-06-1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防渗层渗漏的偶极子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装置
CN101241092A (zh) * 2007-02-07 2008-08-1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垃圾填埋场渗漏检测区块化快速检测装置
CN101446566A (zh) * 2007-11-28 2009-06-03 高康 防渗土工膜渗漏破损位置探测方法和装置
CN101706354A (zh) * 2009-11-16 2010-05-12 河海大学 防渗膜防渗效果探测方法
CN102527702A (zh) * 2011-12-31 2012-07-04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垃圾填埋场渗沥液渗漏污染物检测与污染土修复方法
CN104111151A (zh) * 2014-06-27 2014-10-2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防渗层渗漏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偶极子间距对电法检测填埋场渗漏的影响;管绍朋等;《物探与化探》;20120630;第36卷(第3期);第445-447页 *
垃圾填埋场衬层渗漏检测方法;王斌等;《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731;第22卷(第4期);第5-7,1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77565A (zh) 2015-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77565B (zh) 一种填埋场防渗层破损渗漏探测方法
CN107829453B (zh) 一种垂直铺塑防渗帷幕渗漏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CN102889967B (zh) 垃圾填埋场土工膜渗漏快速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01446566A (zh) 防渗土工膜渗漏破损位置探测方法和装置
CN107389531A (zh) 用于土工膜的渗漏监测系统
CN103103993B (zh) 一种导电土工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33097B (zh) 垃圾填埋场渗漏电学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4749655A (zh) 水库深水渗漏综合检测方法
CN109323131B (zh) 一种燃气管网地铁杂散电流干扰检测系统及其布置方法
CN104947118A (zh) 一种柔性阳极断点检测方法
CN111123364A (zh)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土工膜渗漏破损的检测方法
CN107794882A (zh) 一种便于大面积渗漏检测的土工膜及其渗漏检测方法
CN102179393A (zh) 一种垃圾填埋处理方法
CN102758457A (zh) 采用高聚物防渗墙加固堤坝的方法
CN102147315A (zh) 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沥液渗漏监测装置
CN103015467B (zh) 一种检测高聚物防渗墙完整性的电位映像法
CN203502372U (zh) 坝体高聚物注浆帷幕缺陷检测系统
CN207714393U (zh) 一种垂直铺塑防渗帷幕渗漏检测装置
CN206348121U (zh) 用于大型排水管涵渗漏检测的测线及测孔布置结构
CN103323694A (zh) 一种变电站接地网导体缺失检测方法
CN102345302A (zh) 电子智能化防渗膜及其渗漏监测方法
CN214040529U (zh) 一种垃圾填埋场渗漏监测装置
JPH01178843A (ja) 遮水構造物における漏水の検知方法
CN104090169A (zh) 一种测量坡面分层土壤结构中地网接地电阻的方法
CN202139613U (zh) 电子智能化防渗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