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75584A - 发动机进气歧管及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进气歧管及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75584A
CN104675584A CN201310629088.9A CN201310629088A CN104675584A CN 104675584 A CN104675584 A CN 104675584A CN 201310629088 A CN201310629088 A CN 201310629088A CN 104675584 A CN104675584 A CN 1046755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mouth
intake manifold
pipe joint
fuel vapor
section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290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75584B (zh
Inventor
黄英铭
陈良
刘卓
黄初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2908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755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75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755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755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755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lying Secondary Fuel Or The Like To Fuel, Air Or Fuel-Air Mix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进气口、稳压腔、多个气道、PCV管接头及燃油蒸气管接头,所述稳压腔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所述多个气道与所述稳压腔相连通,所述进气歧管还包括与所述稳压腔连通的副腔,所述PCV管接头及燃油蒸气管接头连接在所述副腔上。本发明的发动机进气歧管,设置一与稳压腔连通的副腔,并将PCV管接头及燃油蒸气管接头连接在副腔上,这样,PCV气体及燃油蒸气分别通过PCV管接头及燃油蒸气管接头进入副腔,经由副腔从稳压腔进入稳压腔,使得PCV气体、燃油蒸汽都能和进入稳压腔中的新鲜空气混合后均匀地进入各缸气道,保证各缸燃烧的均匀性,以此解决现有的进气歧管所导致的各缸燃烧不均匀、发动机振动大等问题。

Description

发动机进气歧管及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进气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进气歧管气道结构是影响发动机的进气量和进气均匀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发动机各缸的最大进气量是保证发动机最高功率实现的前提;而各缸进气(包括空气、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混合气体(以下简称PCV气体)和燃油蒸气)的均匀性又直接影响发动机各缸做功能力的均匀性,均匀性差,会产生扭矩输出不稳定、发动机振动大等问题,同时为限制个别气缸爆振大的现象,又会整体减小发动机点火提前角,降低发动机的整体输出能力。因此,合理进气歧管气道结构的设计,不仅要降低进气压损,增加进气量,更要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保证各缸进气的均匀性。 
在增压发动机中,为降低发动机排放,PCV气体和燃油蒸气分别都有一条分管与进气歧管连接,通过发动机运行时,在进气歧管内部产生的负压,将混合燃气体引入进气歧管稳压腔后,进入各气缸内燃烧。其中,PCV气体和燃油蒸气接头的空间布置,直接影响混合气进入各气缸的比例,进而影响发动机燃烧做功的均匀性。因此,PCV气体管接头和燃油蒸气管接头都要求布置在进气歧管进气口后稳压腔内最有利的位置。 
例如,现有的一种进气歧管,PCV气体和燃油蒸气均由进气歧管稳压腔端面引进,这将不利于PCV气体和燃油蒸气与进气(各缸吸入的新鲜空气)混合后均匀地分配至各缸,存在各缸燃烧不均匀、发动机振动大等问题。 
现有的另一种进气歧管,优先布置燃油蒸气管接头,这将有利于燃油蒸气与进气混合均匀地分配至各缸,但却不利于PCV气体与进气混合均匀地分配至各缸,同样存在各缸燃烧不均匀、发动机振动大等问题。 
可见,现有的进气歧管,由于空间布置和模具结构的限制,往往最多只能优先布置PCV气体管接头和燃油蒸气管接头其中一个,因此,只能满足PCV气 体和燃油蒸气其中一种混合气与进气混合均匀的要求,无法保证各缸燃烧的均匀性,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进气歧管由于空间结构和模具结构的限制,只能满足PCV气体和燃油蒸气其中一种混合气均匀的进入气缸的要求而无法保证各缸燃烧的均匀性的缺陷,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进气口、稳压腔、多个气道、PCV管接头及燃油蒸气管接头,所述稳压腔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所述多个气道与所述稳压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歧管还包括与所述稳压腔连通的副腔,所述PCV管接头及所述燃油蒸气管接头连接在所述副腔上。 
进一步地,所述副腔与所述稳压腔之间通过一个或多个连接口连通,所述一个连接口的截面面积或多个连接口的截面面积之和大于所述PCV管接头与燃油蒸气管接头的截面面积之和。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连接口包括一个位于所述副腔中间位置的中间连接口,所述中间连接口为所述多个连接口中截面面积最大的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燃油蒸气管接头设置在所述副腔上靠近所述中间连接口的位置,所述PCV管接头设置在所述副腔上远离所述燃油蒸气管接头的一侧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PCV管接头与所述燃油蒸气管接头垂直且沿所述副腔的长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连接口还包括位于所述中间连接口一侧的一个或多个第一侧连接口以及位于所述中间连接口另一侧的一个或第二侧连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连接口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一个第一侧连接口的截面面积或多个第一侧连接口的截面面积之和;所述一个第一侧连接口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一个第二侧连接口的截面面积或多个第二侧连接口的截面面积之和,或者,所述多个第一侧连接口的截面面积之和大于所述一个第二侧连接口的截面面积或多个第二侧连接口的截面面积之和。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歧管包括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进气歧管的上半部分设置有环绕一周的上焊接筋,所述进气歧管的下半部分设置有环绕一周的下焊接筋,所述上焊接筋与所述下焊接筋对应焊接以将所述进气歧管的上半部 分和下半部分连为一体,所述上焊接筋对应所述副腔位置形成有间隔的多个上中间焊接筋,所述下焊接筋对应所述副腔位置形成有间隔的多个下中间焊接筋,所述多个上中间焊接筋与所述多个下中间焊接筋一一对应焊接,以在内部隔开所述副腔与所述稳压腔进而形成多个所述连接口。 
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进气歧管,设置一与稳压腔中部连通的副腔,并将PCV管接头及燃油蒸气管接头连接在副腔上,这样,PCV气体及燃油蒸气分别通过PCV管接头及燃油蒸气管接头进入副腔,经由副腔从稳压腔进入稳压腔,使得PCV气体、燃油蒸汽都能和进入稳压腔中的新鲜空气混合后,均匀地进入各缸气道,从而保证各缸燃烧的均匀性,以此解决具有现有的进气歧管所导致的各缸燃烧不均匀、发动机振动大等问题。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其包括上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流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流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外部形状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另一视角图; 
图5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上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下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进气口;2、稳压腔;3、气道;4、PCV管接头;5、燃油蒸气管接头;6、副腔;61、副腔一侧端部;62、副腔另一侧端部;7、连接口;71、中间连接口;72、第一侧连接口;73、第二侧连接口;8、上中间焊接筋与下中间焊接筋的焊接位置;10、上半部分;11、上焊接筋;110、上中间焊接筋;20、下半部分;21、下焊接筋;210、下中间焊接筋;31、上中间缺口;32、上第一侧缺口;33、上第二侧缺口;41、下中间缺口;42、下第一侧缺口;43、下第二侧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及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流道结构示意图,图3及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外部形状示意图。本发明的设计核心是流道设计,进气歧管的外部形状根据不同需要可以有不同于图3与图4的其它形状。 
请一并参照图1至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进气口1、稳压腔2、多个气道3、PCV管接头4、燃油蒸气管接头5及副腔6,所述稳压腔2与所述进气口1相连通,所述多个气道3与所述稳压腔2相连通,所述副腔6与所述稳压腔2相连通,所述PCV管接头4及所述燃油蒸气管接头5连接在所述副腔上。PCV管接头4与曲轴强制通风系统相连接,用于通入曲轴箱中的混合气体。燃油蒸气管接头5与碳罐连接,用于通入碳罐从燃油箱吸入的燃油蒸气。气道3的数量与发动机气缸的数量对应,也就是说可以是三气道(三缸)、四气道(四缸)及六气道(六缸)等。图1至4所示为四缸发动机的进气歧管。 
本实施例中,兼顾焊接筋宽度要求,所述副腔6与所述稳压腔2之间通过三个连接口7连通,分别是位于所述副腔中间位置的中间连接口71、位于所述中间连接口71一侧的第一侧连接口72及位于所述中间连接口71另一侧的第二侧连接口73,所述第一侧连接口72靠近PCV管接头4设置,所述第二侧连接口73远离PCV管接头4设置,所述中间连接口71、第一侧连接口72及第二侧连接口73的截面面积(气体流通面积)之和大于所述PCV管接头4与燃油蒸气管接头5的截面面积(气体流通面积)之和。 
本实施例中,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进气歧管包括上半部分10和下半部分20,所述进气歧管的上半部分10设置有环绕一周的上焊接筋11,所述进气歧管的下半部分20设置有环绕一周的下焊接筋21,所述上焊接筋11及下焊接筋21对应焊接以将所述进气歧管的上半部分10和下半部分20连为一体,所述上焊接筋11对应所述副腔6位置形成有间隔的两个上中间焊接筋110,所述下焊接筋21对应所述副腔6位置形成有间隔的两个下中间焊接筋210,所述两个上中间焊接筋110与所述两个下中间焊接筋210一一对应焊接,以在内部隔开所述副腔6与所述稳压腔2进而形成三个所述连接口7。图1中的焊接位置8即为对应的上中间焊接筋110与下中间焊接筋210的焊接位置。 
具体地,如图5及图6所示,两个上中间焊接筋110之间间隔形成上中间缺口31,两个上中间焊接筋110与上焊接筋11其余部分别间隔形成上第一侧缺 口32及上第二侧缺口33;两个下中间焊接筋210之间间隔形成下中间缺口41,两个下中间焊接筋210与下焊接筋21其余部分别间隔形成下第一侧缺口42及下第二侧缺口43;在进气歧管的上半部分10和下半部分20焊接一体后,上中间缺口31与下中间缺口41共同形成中间连接口71,上第一侧缺口32与下第一侧缺口42共同形成第一侧连接口72,上第二侧缺口33与下第二侧缺口43共同形成第二侧连接口73。 
本实施例中,三个连接口7的截面面积之和在保证应有的焊接筋宽度的前提下(减小应力集中),可以尽量地大。这样,可以降低气体在副腔中的流动阻力,加大PCV气体和燃油蒸气的吸入量。在相同的流通面积的情况下,采用多个间开的连接口结构(中间焊接筋),能有效的减少进气歧管焊接筋应力集中,增大进气歧管的爆破压力。 
本实施例中,连接口7的截面形状优选为方形,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流通面积。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接口71为所有连接口7中截面面积最大的一个,所述燃油蒸气管接头5设置在所述副腔6上靠近所述中间连接口71的位置,所述PCV管接头4设置在所述副腔6上远离所述燃油蒸气管接头5的一侧端部61,所述PCV管接头4与所述燃油蒸气管接头5垂直且沿所述副腔6的长度方向延伸。由于中间连接口71位于副腔6的中间位置且截面面积最大,这样,大部分PCV气体、燃油蒸气均是通过中间连接口71进入稳压腔2中部。另外,由于PCV气体从副腔6上远离所述燃油蒸气管接头5的一侧端部61进入,由该端部61向副腔另一侧端部62流动,即具有一向副腔另一侧端部62的初始动量,也就是说PCV气体更容易在副腔6另一侧端部62聚集,因此,为了均衡从所述第一侧连接口72进入稳压腔2的PCV气体及从所述第二侧连接口73进入稳压腔2的PCV气体,在设计时,设置所述第一侧连接口72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侧连接口73的截面面积。这样,由燃油蒸气管接头5吸入的燃油蒸气及由PCV管接头吸入的PCV气体,均是大部分通过中间连接口71进入稳压腔2中部,少部分通过第一侧连接口72及第二侧连接口73进入稳压腔2中部,因此,PCV气体及燃油蒸气均能随进气口1引入的新鲜空气被均匀地引进发动机各气缸。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进气歧管的工作过程如下: 
在发动机运行在某些工况下,进气歧管的气道形成负压,在压差的作用下, 将PCV气体和燃油蒸气经由PCV管接头4及燃油蒸气管接头5先后吸入副腔6,然后通过副腔6与稳压腔2之间的三个连接口7进入到稳压腔2中部,并随进气口1引入的新鲜空气被均匀地引进发动机各气缸,以此保证PCV气体和燃油蒸气能够均匀的分布于各缸。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气歧管,设置一与稳压腔中部连通的副腔,并将PCV管接头及燃油蒸气管接头连接在副腔上,这样,PCV气体及燃油蒸气分别通过PCV管接头及燃油蒸气管接头进入副腔,经由副腔从稳压腔进入稳压腔,使得PCV气体、燃油蒸汽都能随进气口1引入的新鲜空气被均匀地引进发动机各气缸,从而保证各缸燃烧的均匀性,以此解决现有的进气歧管所导致的各缸燃烧不均匀、发动机振动大等问题。 
在其它实施例中,连通所述副腔与所述稳压腔的连接口也可是一个、两个或四个以上。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连接口为一个,而第二侧连接为多个。所述中间连接口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一个第一侧连接口的截面面积;所述一个第一侧连接口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多个第二侧连接口的截面面积之和。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连接口为多个,而第二侧连接为一个。所述中间连接口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多个第一侧连接口的截面面积之和;所述多个个第一侧连接口的截面面积之和大于所述一个第二侧连接口的截面面积。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连接口为多个,而第二侧连接也为多个。所述中间连接口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多个第一侧连接口的截面面积之和;所述多个个第一侧连接口的截面面积之和大于所述多个第二侧连接口的截面面积之和。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其包括上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进气口、稳压腔、多个气道、PCV管接头及燃油蒸气管接头,所述稳压腔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所述多个气道与所述稳压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歧管还包括与所述稳压腔连通的副腔,所述PCV管接头及所述燃油蒸气管接头连接在所述副腔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腔与所述稳压腔之间通过一个或多个连接口连通,所述一个连接口的截面面积或多个连接口的截面面积之和大于所述PCV管接头与所述燃油蒸气管接头的截面面积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口包括一个位于所述副腔中间位置的中间连接口,所述中间连接口为所述多个连接口中截面面积最大的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蒸气管接头设置在所述副腔上靠近所述中间连接口的位置,所述PCV管接头设置在所述副腔上远离所述燃油蒸气管接头的一侧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CV管接头与所述燃油蒸气管接头垂直且沿所述副腔的长度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口还包括位于所述中间连接口一侧的一个或多个第一侧连接口以及位于所述中间连接口另一侧的一个或多个第二侧连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口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一个第一侧连接口的截面面积或多个第一侧连接口的截面面积之和;所述一个第一侧连接口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一个第二侧连接口的截面面积或多个第二侧连接口的截面面积之和,或者,所述多个第一侧连接口的截面面积之和大于所述一个第二侧连接口的截面面积或多个第二侧连接口的截面面积之和。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歧管包括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进气歧管的上半部分设置有环绕一周的上焊接筋,所述进气歧管的下半部分设置有环绕一周的下焊接筋,所述上焊接筋与所述下焊接筋对应焊接以将所述进气歧管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连为一体,所述上焊接筋对应所述副腔的位置形成有间隔的多个上中间焊接筋,所述下焊接筋对应所述副腔的位置形成有间隔的多个下中间焊接筋,所述多个上中间焊接筋与所述多个下中间焊接筋一一对应焊接,以在内部隔开所述副腔与所述稳压腔进而形成多个所述连接口。
9.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
CN201310629088.9A 2013-11-28 2013-11-28 发动机进气歧管及发动机 Active CN1046755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29088.9A CN104675584B (zh) 2013-11-28 2013-11-28 发动机进气歧管及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29088.9A CN104675584B (zh) 2013-11-28 2013-11-28 发动机进气歧管及发动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75584A true CN104675584A (zh) 2015-06-03
CN104675584B CN104675584B (zh) 2017-11-14

Family

ID=53311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29088.9A Active CN104675584B (zh) 2013-11-28 2013-11-28 发动机进气歧管及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7558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0793A (zh) * 2016-08-31 2016-11-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进气歧管及发动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97960A (ja) * 2007-05-30 2008-12-11 Hond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吸気マニホルド
WO2012007564A1 (en) * 2010-07-16 2012-01-19 Mann+Hummel Gmbh Process for molding the plastic body of an air intake collecto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02628335U (zh) * 2012-04-27 2012-12-26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
CN202832892U (zh) * 2012-10-10 2013-03-27 东风汽车公司 一种汽油发动机用进气歧管总成
CN203627032U (zh) * 2013-11-28 2014-06-0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进气歧管及发动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97960A (ja) * 2007-05-30 2008-12-11 Hond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吸気マニホルド
WO2012007564A1 (en) * 2010-07-16 2012-01-19 Mann+Hummel Gmbh Process for molding the plastic body of an air intake collecto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02628335U (zh) * 2012-04-27 2012-12-26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
CN202832892U (zh) * 2012-10-10 2013-03-27 东风汽车公司 一种汽油发动机用进气歧管总成
CN203627032U (zh) * 2013-11-28 2014-06-0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进气歧管及发动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0793A (zh) * 2016-08-31 2016-11-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进气歧管及发动机
CN106150793B (zh) * 2016-08-31 2018-11-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进气歧管及发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75584B (zh) 2017-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1995B (zh) 用于增强的缸内涡流生成的内燃机端口设计布局
CN105422327B (zh) 复合喷射双燃料内燃机可变egr进气系统及方法
CN204060917U (zh) 用于气体燃料内燃发动机的燃烧装置
CN203627032U (zh) 发动机进气歧管及发动机
CN106150793B (zh) 发动机进气歧管及发动机
CN203476553U (zh) 一种进气歧管结构
CN104727898A (zh) 一种循环气体燃烧效率高的进气歧管
CN207686880U (zh) 一种带egr副腔的三缸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结构
CN104675584A (zh) 发动机进气歧管及发动机
JP6107521B2 (ja) 燃料レール
CN102235263A (zh) 一种四气门柴油机气缸盖
CN204140220U (zh) 分层稀燃发动机的活塞及发动机和车辆
CN205779352U (zh) 进气歧管及发动机
CN101994618B (zh) 用于均匀分配其内的pcv气体的进气歧管
CN211116337U (zh) 发动机进气歧管
CN203081624U (zh) 一种新结构四气道塑料进气歧管
CN206054143U (zh) 发动机进气歧管及发动机
CN203383943U (zh) 一种轻型发动机进气管
CN202250443U (zh) 分离式发动机气道
CN201661374U (zh) 一种四气门柴油机气缸盖
CN206555017U (zh) 一种双缸v型柴油发动机
CN213298151U (zh) 一种改善v型多缸发动机各缸进气均匀性的进气连通装置
CN204755065U (zh) 一种用于机动车上的发动机
CN202645790U (zh) 大功率燃气机进气机构
CN207513716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