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73499A - 一种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73499A
CN104673499A CN201310626940.7A CN201310626940A CN104673499A CN 104673499 A CN104673499 A CN 104673499A CN 201310626940 A CN201310626940 A CN 201310626940A CN 104673499 A CN104673499 A CN 1046734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acid
conjugated linolic
linolic acid
conjug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2694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涛
张海
王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lmar Shanghai Bio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lmar Shanghai Bio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lmar Shanghai Bio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lmar Shanghai Bio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2694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73499A/zh
Publication of CN104673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734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CFATTY ACIDS FROM FATS, OILS OR WAXES; CANDLES; FATS, OILS OR FATTY ACIDS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FATS, OILS, OR FATTY ACIDS OBTAINED THEREFROM
    • C11C1/00Preparation of fatty acids from fats, fatty oils, or waxes; Refining the fatty acids
    • C11C1/02Preparation of fatty acids from fats, fatty oils, or waxes; Refining the fatty acids from fats or fatty oils
    • C11C1/04Preparation of fatty acids from fats, fatty oils, or waxes; Refining the fatty acids from fats or fatty oils by hydroly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BPRODUCING, e.g. BY PRESSING RAW MATERIALS OR BY EXTRACTION FROM WASTE MATERIALS, REFINING OR PRESERVING FATS, FATTY SUBSTANCES, e.g. LANOLIN, FATTY OILS OR WAXES; ESSENTIAL OILS; PERFUMES
    • C11B1/00Production of fats or fatty oils from raw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CFATTY ACIDS FROM FATS, OILS OR WAXES; CANDLES; FATS, OILS OR FATTY ACIDS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FATS, OILS, OR FATTY ACIDS OBTAINED THEREFROM
    • C11C3/00Fats, oils, or fatty acids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fats, oils, or fatty acids obtained therefrom
    • C11C3/04Fats, oils, or fatty acids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fats, oils, or fatty acids obtained therefrom by esterification of fats or fatty oils
    • C11C3/10Ester interchang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Fats And Perfu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共轭亚油酸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将亚油酸酯在pKa大于11的有机碱催化下,反应制备共轭亚油酸酯。还可以进一步的将共轭亚油酸酯与甘油或其衍生物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得到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利用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共轭亚油酸,反应转化率高,并且共轭亚油酸产品的脂肪酸含量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一种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共轭亚油酸(CLA)是由亚油酸衍生出的一组亚油酸异构体,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在人类食物中,主要来自乳制品与牛羊肉类,人血清脂质和其他组织如脂肪组织均含有。能减少体内脂肪堆积,在脂质和葡萄糖代谢中起作用。 
通常选用富含亚油酸三甘酯的天然植物油是制备共轭亚油酸及其衍生物的重要原料,可以通过碱催化酯交换法及皂化异构化制备共轭亚油酸,除10反,12顺/9顺,11反两种具有功能性的异构体外,其他CLA异构体特别是9顺,11反;10顺,12顺;11顺,13顺等全顺异构体及9反,11反及10反,12反等全反异构体也是影响CLA的重要品质指标。 
在大连医诺CN100473639C“以植物油为原料制备共轭亚油酸酯的方法”中,通过碱,植物油,醇和水,植物油与碱摩尔比为1:4-6,植物油与溶剂比1:0.5-1,反应温度150-250℃,反应6-12h,该反应需要用到大量溶剂,同时反应温度较高,其中红花籽油中82%亚油酸含量两种异构体才超过37.5%,但是其反式异构体含量2%-3%远远超过法规要求的1%,77%的常规原料更是无法达标。 
CN1785953A“共轭亚油酸的化学合成方法”和CN101438740 A“含有天然共轭亚油酸油脂的生产工艺”中,反应温度均超过160℃以上,催化剂用量较大,溶剂用量大,转化率为76%-95%之间,按照95%的转化率同时完全不生成其他异构体计算,原料亚油酸含量要接近80%。 
CN101565373中提到采用甲醇钠,甲醇钾,乙醇钠,乙醇钾来异构化,但同样有1-2%亚油酸未参加反应,并且还有3%-5%其他种类异构体产生。 
在US6127562中提到共轭亚油酸生产方法中异构化后有大量亚油酸未反应,还需要其他方法去提纯共轭亚油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12号公告中规定了共轭亚油酸的含量要求,但现有技术中均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从以上现有技术内容可以发现, 现有技术中如果使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作催化剂与水或者溶剂以任意比混合,反应物为红花籽油、红花籽油脂肪酸,反应通常需要在150℃~230℃,转化率通常可以达到90%左右,如果选用80%亚油酸含量的红花籽油,按照90%的转化率只有72%的共轭亚油酸,无法直接达到工艺需求,同时高温的缺点是反式异构体9反,11反共轭亚油酸及10反,12反共轭亚油酸含量往往较高。而如果采用甲醇钠、甲醇钾、乙醇钠、乙醇钾作为催化剂来异构化或共轭化反应,反应温度有所降低,但同样有1~2%亚油酸未参加反应,并且还有3%~5%其他种类异构体产生。综上所述,本领域缺乏一种能够高效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方法,使生产后得到的共轭亚油酸或其酯符合卫生法规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制备低反式共轭亚油酸及高9顺,11反型共轭亚油酸/10反,12顺型共轭亚油酸的方法,适用于食品工业化生产,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内容:将亚油酸短链醇酯,在pKa大于11的有机碱存在下进行反应,优选的,在90-140℃温度下反应。 
一种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方法包括将亚油酸短链醇酯在pKa大于11的有机碱存在下进行共轭化反应,优选的反应温度为90-140℃,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得到的共轭化物进行水解反应的步骤。 
一种制备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方法包括将亚油酸短链醇酯在pKa大于11的有机碱存在下进行共轭化反应,优选的反应温度为90-140℃,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得到的共轭化反应混合物与甘油和/或甘油短碳链脂肪酸酯进行酯交换反应的步骤,所述甘油短碳链脂肪酸酯优选为醋酸甘油酯。 
如上所述的方法中有机碱包括生物碱和/或有机金属化合物。 
如上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有机碱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将碱金属强碱与醇溶剂在80℃~200℃进行加热,优选的,在反应过程中补充新的醇溶剂,直至所述的反应混合物为透亮液体,所述的碱金属强碱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氧化锂、氧化钠、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反应时间0.1h~8h,优选为0.2~4h。 
如上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亚油酸酯为亚油酸短链醇酯,优选的短链醇选自碳原子小于5的醇,优选为一元醇和/或二元醇,更优选为甲醇、乙醇、丙醇、丁醇、异丙醇、叔丁醇乙二醇、丙二醇、异丙醇、丁二醇、和叔丁醇中的一种 或多种。 
如上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亚油酸酯为油脂与醇溶剂和/或粉碎的植物种籽与醇溶剂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获得,所述的反应在真空条件或氮气保护下进行反应。所述的植物油脂包括但不限于红花籽、葵花籽、菜籽、亚麻仁籽、棉籽、芝麻籽、玉米、大豆、花生或葡萄籽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制备亚油酸酯的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剂选自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甲醇钠、甲醇钾、乙醇钠、乙醇钾、叔丁醇钠和/或叔丁醇钾,反应温度为40-90℃。 
如上所述的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方法或制备亚油酸酯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反应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 
如上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有机碱包括生物碱和/或有机金属化合物,优选的有机碱为有机金属锂化合物,优选自丁基锂、二异丙基氨锂、苄基锂、烷基铜锂,和/或优选的有机碱选自胍、季铵碱和/或阿替生。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方法包括将亚油酸酯在pKa大于11的生物碱存在下进行反应。 
所述的生物碱选自季铵碱、阿替生和/或胍或其任意组合。所述的有机金属化合物选自丁基锂、二异丙基氨锂、苄基锂、烷基铜锂或其任意混合。 
如上所述的反应,其中还包括将共轭化反应混合物与甘油和/或甘油短碳链脂肪酸酯进行酯交换反应。所述的反应在真空下进行或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 
所述的短碳链脂肪酸选自碳原子数小于5的脂肪酸,如甲酸、乙酸、丙酸、丁酸等。本发明中的甘油短碳链脂肪酸酯优选为醋酸甘油酯。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pKa大于11的有机碱在制备共轭亚油酸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得到了一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共轭亚油酸产品,其采用如上所述的方法进行制备。 
进一步的,为进一步降低共轭亚油酸的生产成本,发明人对其制备方法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发明了一种可以直接以破碎植物种籽为原料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省去由植物种籽先制备植物油脂的工艺,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于40-90℃温度下,使粉碎的植物种籽与碱性催化剂在醇溶液中反应,收集反应液; 
b.固液分离,回收滤液,将滤液洗涤至中性; 
d.将滤液干燥后浓缩得到亚油酸乙酯; 
e.将得到的亚油酸乙酯在90-140℃下,在碱催化下制备亚轭亚油酸。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步骤a和步骤e的反应在惰性气体保护或真空环境中进行。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如下: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方法,该工艺结合传统制备方法的优点,对选用的制备原料和制备过程中的催化剂选择进行了改进,将现有工艺中的催化剂选用一种催化活性更高的催化剂,更大程度上减少共轭亚油酸中反式酸的含量,减少了未反应的亚油酸的含量,明显提升了共轭亚油酸中有效成份的含量,使该含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甚至还符合卫生部关于共轭亚油酸或其酯的相关规定。同时改进的方法采用更低的反应温度就可以达到高含量的共轭亚油酸或其酯的含量要求,因此更进一步节省能源或原料。此外,还进一步的发现用于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原料可以使用粉碎的富含亚油酸的植物种籽。 
本发明中,术语“含有”或“包括”表示各种成分可一起应用于本发明的混合物或组合物中。因此,术语“主要由...组成”和“由...组成”包含在术语“含有”或“包括”中。 
以下对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进行详述: 
原料 
本发明中,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原料油脂来源包括葡萄籽油、红花籽油、玉米油、花生油、大豆油、蓖麻油、水冬瓜油、胡麻油、葵花籽油、菜籽油、棉籽油、芝麻籽油、亚麻仁籽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中,所用的植物种籽作为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原料,优选使用富含亚油酸的植物种籽,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公知的植物种籽含油量和油 脂中亚油酸含量,结合本发明的描述可以直接推导出哪些植物种籽可用于本发明。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富含亚油酸的植物种籽包括红花籽、葵花籽、菜籽、亚麻仁籽、棉籽、芝麻籽、玉米、大豆、花生或葡萄籽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在本发明中,所述植物种籽的粉碎的方法是本领域中的常规的方法,并没有具体限制,只要能够有利于细胞破壁出油即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描述再结合现有技术可以确定具体采用了方法,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采取常规粉碎机,包括但不限于胶体磨、粉碎机、或球磨机进行粉碎,以及采用撞击等方式进行粉碎。具体参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基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及本领域的常识或经有限实验确定。例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及本领域的常识清楚,植物种籽的粒度越细越有利于反应,但对后续处理影响较大,颗粒不易去除;颗粒较大时方便过滤或甚至不需要过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粉碎细度。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粉碎的细度为20-100目,较好的为40-60目,更好的为50目。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植物种籽的粉碎的细度为20目,21目,22目,23目,24目,25目,26目,27目,28目,29目,30目,31目,32目,33目,34目,35目,36目,37目,38目,39目,40目,41目,42目,43目,44目,45目,46目,47目,48目,49目,50目,51目,52目,53目,54目,55目,56目,57目,58目,59目,60目,61目,62目,63目,64目,65目,66目,67目,68目,69目,70目,71目,72目,73目,74目,75目,76目,77目,78目,79目,80目,81目,82目,83目,84目,85目,86目,87目,88目,89目,90目,91目,92目,93目,94目,95目,96目,97目,98目,99目,或100目。 
制备亚油酸酯 
本发明中其中所述的亚油酸酯,其通过将上述的油脂原料和/或粉碎的植物种籽,在催化剂存在下与醇溶剂进行酯基转移(或酯交换、醇解)反应得到。 
本发明中的醇溶剂优选为碳原子为5个以下的短链醇,更优选为一元醇和 /或二元醇,具体的,可选自甲醇、乙醇、丙醇、丁醇、异丙醇、乙二醇、丙二醇、异丙醇、丁二醇、和叔丁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优选的亚油酸酯的非限制性例子包括亚油酸甲酯、亚油酸乙酯、亚油酸丙酯、亚油酸丁酯、亚油酸戊酯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的醇溶剂与富含亚油酸的植物油脂的摩尔比例为3以上。 
在本发明中,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描述,再结合现有技术直接推导出或经过有限实验确定粉碎的植物种籽量与醇溶剂的合适比例。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植物种籽量与醇溶剂的比例为0.5-2.5:1,更优选的比例为1-2:1。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植物种籽重量与醇溶剂的比例为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或2.5:1。 
催化剂的用量为植物油脂和/或粉碎植物种籽重量的0.1%~20%。所述的催化剂选自常规的酯化反应催化剂,其非限制性例子包括:氢氧化钠/钾、甲醇钠/钾、乙醇钠/钾、叔丁醇钠/钾。反应温度为常规的酯交换反应的温度。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酯交换反应在40-140℃下反应。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酯交换反应在40-90℃(例40℃,45℃,50℃,55℃,60℃,65℃,70℃,75℃,80℃,85℃,90℃)下反应。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酯交换反应在90-140℃(例如95℃,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下反应。 
在本发明中利用粉碎的植物油种籽制备亚油酸酯的过程中,选用的碱性催化剂是常规的,并没有具体限制,只要能够同时起到破壁作用和酯化作用即可。 
在利用富含亚油酸的植物油脂制备亚油酸短链醇酯中,许多现有技术中均有描述,如CN200910015713.4中,通过引用结合在此。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植物油脂与醇溶剂的重量比为100:(20~80),碱性催化剂的重量为油脂重量的0.1%~20%,反应温度为40~90℃,反应时间为1h~10h。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将反应结束后的亚油酸酯反应混合物水洗至中性,除去下层液,取上层液相干燥,然后进行蒸馏得到亚油酸短链醇酯。 
在本发明中,在制备亚油酸酯中的水洗步骤用以去除掉反应物中醇及过量酸为佳。 
通常采用真空干燥法,温度通常选择在80-105℃,为保证异构体的稳定性,一边通入惰性气体一边减压干燥效果更佳,冷冻干燥法低温更易保证异构体的稳定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描述再结合现有技术可直接推导出。只要能够浓缩得到反应产物即可。 
在本发明中,干燥得到粗品后的减压蒸馏或分子蒸馏步骤是优选的,为保证亚油酸酯的稳定性,一边通入惰性气体一边蒸馏效果更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描述再结合现有技术可直接推导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为获得进一步纯化的亚油酸酯,对得到的亚油酸酯粗品可在150-200℃通过减压蒸馏或者分子蒸馏得到精制的亚油酸游离酸。 
所制备得到的亚油酸酯中的亚油酸在脂肪酸含量中优选为77%~84%,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亚油酸酯中的亚油酸含量越高时,其进行共轭反应后的共轭亚油酸的含量也就越高。具体的,如提高亚油酸乙酯中亚油酸的含量,会相应的提高共轭化或异构化后的共轭亚油酸的含量。当亚油酸短链醇酯中的亚油酸含量较低时,可以采用常规的方法提高亚油酸短链醇酯的含量,例如使用常规的分离或提纯工艺使亚油酸乙酯富集(例如蒸馏),使其达到77%以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亚油酸乙酸中亚油酸的含量为77%以上。 
共轭化步骤 
本发明中的共轭化步骤通过将亚油酸酯与pKa大于11的有机催化剂混合进行反应,亚油酸乙酯重量的3%~10%加入催化剂。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高活性pKa大于11的有机催化剂可通过以下制备方法得到:将碱金属强碱与醇溶剂进行反应,所述的醇溶剂优选为碳原子小于4的短碳链醇,更优选一元醇,醇溶剂的非限制性例子包括: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等。将所述的碱金属强碱与醇溶剂在80℃~200℃进行加热,优选为100~180℃,在醇溶剂蒸发的过程中,醇溶剂不断蒸发,优选的,不断补充新的醇溶剂,直至所述的反应混合物为透亮液体为止。所述的碱金属强碱包括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锂、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锂等。该反应的时间为0.1h~8h,优 选为0.2h~4h。所制备得到的催化剂的pKa在11以上。因此,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制备共轭亚油酸中,能够实现较高的转化率和较低的反式异构体。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有机催化剂包括有机金属化物和生物碱。 
在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有机催化剂为有机金属化物,其中所述的有机金属化物的非限制性例子还包括丁基锂、二异丙基氨锂、苄基锂、烷基铜锂等有机锂化合物。其pKa均大于11。 
本发明中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可以选用生物碱中的强碱作为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催化剂。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将亚油酸短链醇酯与pKa大于11的生物碱进行混合,在90~140℃下进行共轭化反应。所述pKa大于11的生物碱的非限定例子包括胍、季铵碱和阿替生。其中胍的pKa为13.4,季铵碱的pKa为11.5,阿替生的pKa为12.9。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知,根据相关的教材或工具书等内容,可以确定pKa大于11的生物碱的种类。 
经过本发明中的实验证明,本发明中的催化剂当采用pKa大于11的有机碱,其中有机碱选自生物碱或有机金属化合物时,在共轭化反应过程中,共轭亚油酸具有较高的转化率,而且具有较低的反式构型酸含量。由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知识可知,pKa是指碱的解离常数,碱的pKa通常代表碱的强碱,其数值越高,碱性越强。而本发明中在实施方式中发现当该值越高时,则共轭化反应中的转化率就越高,当pKa值高于11时的金属有机碱和生物碱,具有良好的转化率和低异构体含量。 
在本发明中,为停止共轭化反应,需调节反应液pH,以中和反应液。中和步骤所采用的方法是本领域的常规的方法,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加入无机酸进行中和,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加入磷酸进行中和,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中和反应液至pH到6-7。 
在本发明中,溶剂回收通常采用蒸馏水洗等常规手段,如采用常压蒸馏法温度选择在所添加溶剂的沸点左右,如乙醇可选择在40-100℃,最优选择在78.4℃减压蒸馏及分子蒸馏法选择温度可能会更低。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在90~140℃下进行制备亚油酸酯和共轭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将破碎的植物籽与催化剂在90~140℃下制备亚油酸酯和共轭化。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将亚油酸短链醇酯在温度90~140℃和pKa大于11的有机碱存在下反应,将得到的反应混合物进行水解反应,水解反应为本 领域内技术人员常规操作。水解后的反应产物经过提纯处理即可得到游离的共轭亚油酸。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将亚油酸短链醇酯在温度90~140℃和pKa大于11的有机催化剂下制备得到共轭亚油酸产物,将得到的反应混合物与甘油和/或甘油短碳链脂肪酸酯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其中甘油短碳链脂肪酸酯优选为醋酸甘油酯。进一步的,可以将得到的共轭亚油酸甘油酯水解得到游离的共轭亚油酸。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在反应过程中,采用惰性气体保护或真空下进行反应,具体的采用真空置换空气或者采用惰性气体驱赶空气来实现。维持惰性气体或真空的方式是常规的,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并没有具体限制,例如可以但不限于通过以下方法实现:通过惰性气体置换维持惰性气体保护或或抽真空维持真空环境下进行反应。 
在本发明中,惰性气体指的是在反应环境中为气态,并且不与或基本上不与反应体系中的组分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所加入的惰性气体可以是氮气或稀有气体(He、Ne、Ar、Ke、Xe、Rn)等。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植物来源的脂肪酸短链醇酯在上述催化剂存在下,催化剂用量为脂肪酸短链醇酯的3%~10%,优选为3%~8%,反应温度为90~140℃,优选为100~130℃,反应时间为1h~15h,优选2h~6h。反应结束后,冷却加入酸中和,水洗至中性后,干燥得到共轭亚油酸短链醇酯。中和过程中所用的酸包括磷酸、稀硫酸、盐酸等无机酸。 
在本发明中,为使反应体系不再沸腾,以方便添加酸进行中和,需要对反应液进行冷却处理,冷却步骤采用的方法是本领域的常规的方法,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具体采用的方法并没有具体限制。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经冷却处理,反应液降温到70℃以下,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降温到60℃以下。 
在本发明中,为停止异构化反应,需调节反应液pH,以中和反应液。中和步骤所采用的方法是本领域的常规的方法,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加入无机酸进行中和,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中,加入磷酸进行中和,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中和反应液至pH到6-7。 
在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中,发明人意外发现,本发明中的催化剂对亚油酸短链醇酯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与甘油或甘油酯等反应时催化效率低。 
酯交换反应 
将得到的共轭亚油酸短链醇酯与甘油、甘油衍生物或其混合物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酯交换反应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共轭亚油酸短链醇酯与甘油和/或甘油衍生物的摩尔比为3:1~5:1,优选为3:1~4.5:1,更优选为3:1~4:1,反应温度为90~180℃,优选为110~150℃,催化剂含量为0.1%~20%,优选为0.5%~10%。所述的酯交换催化剂选自常规的酯交换催化剂,包括酸性催化剂和碱性催化剂,其非限制性例子包括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甲醇钠、甲醇钾、乙醇钠、乙醇钾、硫酸、酸性树脂等。反应的条件为真空条件下。由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知,由于该反应的副产物包括短链醇,因此,真空度越高,该副产物蒸出的速度越快,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本发明中的酯交换反应也可以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反应,所采用的方法和共轭化反应中的方法相同或基本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酯交换反应中的甘油衍生物为甘油短碳链脂肪酸酯,优选脂肪酸含有5个碳原子以下的脂肪酸甘油酯。具体的,其非限制性例子包括醋酸甘油酯、丙酸甘油酯、丁酸甘油酯、戊酸甘油酯,所述的甘油酯包括甘油单酯、甘油二酯、甘油三酯或其混合物。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甘油衍生物为醋酸甘油酯,优选为食品级的醋酸甘油酯。 
在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将制备得到的共轭亚油酸甘油酯混合物用酸性水溶剂进行洗涤,干燥后进行蒸馏得到纯化的共轭亚油酸甘油三酯。所述的酸选自磷酸、硫酸、盐酸等无机酸或其混合物。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加入共轭亚油酸甘油酸重量的5~20%的酸性水溶液进行洗涤,再用5~50%的水进行洗涤至中性,干燥后,在160~250℃下进行分子蒸馏,得到纯化的共轭亚油酸甘油三酯。 
共轭亚油酸产品 
本发明中的共轭亚油酸产品,包括共轭亚油酸短链醇酯、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和/或共轭亚油酸。 
基于本领域内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所述的甘油酯通过常规的手段如酯交换、水解或酸解或醇解,得到的共轭亚油酸的组成与反应前共轭亚油酸脂中的组成相同 或基本相同。由于此类的酯交换、水解、酸解、醇解的反应条件下,不会发生共轭化反应。因此,本发明中的共轭亚油酸产品包括:游离的共轭亚油酸、共轭亚油酸短链醇酯和/或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综述 
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包括: 
将亚油酸短链醇酯,在pKa大于11的有机碱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共轭化反应,制备得到共轭亚油酸短链醇酯,将其得到的共轭亚油酸短链醇酯与甘油和/或其衍生物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共轭亚油酸甘油酯。或者将共轭亚油酸酯进行水解得到游离的共轭亚油酸。 
本发明中方法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旨在采用高效催化剂提高了转化率,同时减少了无效异构体的产生。 
2.对天然油脂中亚油酸的含量要求降低,不需要去寻找含量为80%以上的油,或者去提升小于80%的红花籽油中亚油酸的含量。在使用低含量亚油酸油脂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本发明中的方法得到符合法规要求的共轭亚油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如无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各种原料均可以通过市售得到;或根据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得到。除非另有定义或说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技术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发明方法中。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由于本文的公开内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国家标准测定。若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则按照通用的国际标准、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进行。除非另外说明,否则所有的份 数为重量份,所有的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 
除非另有定义或说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技术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发明方法中。 
在本发明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百分数(%)或者份都指相对于组合物的重量百分数或者重量份。 
在本发明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所涉及的各组分或其优选组分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本文所提到的所有实施方式以及优选实施方式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下述实施例中,使用的反应釜为美国PARR公司台式压力搅拌反应釜系列型号为Parr4520。 
精炼红花籽油来源于市售: 
亚油酸和共轭亚油酸检测方法: 
1.仪器与设备 
1.1安捷伦7890A气相色谱仪,配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1.2毛细管柱CP-Sil88(100米×0.25毫米×0.2微米)。 
2.样品制备: 
甘油三酯型样品:称取样品约0.3克到15毫升离心管中,加入5毫升正己烷溶解,加入3毫升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摇匀,放置在60℃烘箱中反应30分钟,分别在15分钟,30分钟后剧烈振荡样品。取出放入离心机中(4500转每分钟),离心3分钟后,取上清液检测。 
3.仪器参数: 
载气:高纯氦气,进样口压力:33.6Psi,恒压模式。 
进样量:0.2微升,分流比:10:1,进样口温度:250℃ 检测器温度:280℃。 
4.测定: 
取各种共轭亚油酸标准品溶液及样品溶液0.2uL进样,以标准品定性,以面积百分比法定量。 
一、亚油酸乙酯的制备: 
原料1:精炼红花籽油(酸价低于0.1), 
制备过程:取50份的无水乙醇,其中加入油重0.5份的催化剂KOH,使其溶解。然后加入至100份精炼红花籽油中,升温至75℃,搅拌反应4h。反应结束后水洗至中性,除去下层液,取上层液相干燥,称重。170℃左右真空蒸馏(8~10pa),至没有液体滴出,得到亚油酸乙酯。 
经检测,制备得到的亚油酸乙酯含量为77%。 
二、共轭亚油酸酯的制备: 
实施例1: 
称取100g亚油酸乙酯(原料1)加入到反应釜中,通入氮气置换其中空气,升温至100℃,加入4g丁基锂,不断搅拌,反应3h后,加入23g三醋酸甘油酯,开启真空升温至140℃,2.5h后冷却至60℃,加入磷酸水溶液中和水洗后,干燥并180℃分子蒸馏掉剩余共轭亚油酸乙酯,即得到共轭亚油酸甘油三酯,检测其脂肪酸组成如下。 
表1共轭亚油酸的百分比含量 
指标 检测值 法规要求
9顺,11反型共轭亚油酸 37.6% 37.5%~42%
10反,12顺型共轭亚油酸 37.9% 37.5%~42%
油酸含量 11.3% 10%~20%
亚油酸含量 0.2% <3%
硬脂酸含量 2.2% <4%
9顺,12顺型共轭亚油酸 0.9% <3%
全反式 共轭亚油酸 0.6% <1%
实施例2: 
称取100g亚油酸乙酯(原料1)加入到反应釜中,通入氮气置换其中空气,升温至125℃,加入5g苄基锂,不断搅拌,反应4h后,加入23g三醋酸甘油酯,开启真空升温至140℃,2.5h后冷却至60℃,加入磷酸水溶液中和水洗后,干燥并180℃分子蒸馏掉剩余共轭亚油酸乙酯,即得到共轭亚油酸甘油三酯,检测其脂肪酸组成如下。 
表2共轭亚油酸的百分比含量 
指标 检测值 法规要求
9顺,11反型共轭亚油酸 38.0% 37.5%~42%
10反,12顺型共轭亚油酸 37.9% 37.5%~42%
油酸含量 11.1% 10%~20%
亚油酸含量 0.2% <3%
硬脂酸含量 2.2% <4%
9顺,12顺型共轭亚油酸 0.8% <3%
全反式 共轭亚油酸 0.5% <1%
实施例3 
称取100g亚油酸乙酯(原料1)加入到反应釜中,通入氮气置换其中空气,升温至110℃,加入5g季铵碱,不断搅拌,反应4h后加入23g醋酸甘油酯,开启真空升温至140℃,2~3h后冷却至60℃,加入磷酸中和水洗后,干燥并180℃分子蒸馏掉剩余共轭亚油酸乙酯,即得到共轭亚油酸甘油三酯。 
表3共轭亚油酸的百分比含量 
指标 检测值 法规要求
9顺,11反型共轭亚油酸 37.7% 37.5%-42%
10反,12顺型共轭亚油酸 37.6% 37.5%-42%
油酸含量 11.1% 10%-20%
亚油酸含量 0.5% <3%
硬脂酸含量 2.2% <4%
9顺,12顺型共轭亚油酸 0.2% <3%
全反式 共轭亚油酸 0.4% <1%
实施例4: 
称取100g亚油酸乙酯(原料1)加入到反应釜中,通入氮气置换其中空气,升温至130℃,加入5g季铵碱,不断搅拌,反应4h后,加入23g醋酸甘油酯,开启真空升温至140℃,2-3h后冷却至60℃,加入磷酸中和水洗后,干燥并180℃分子蒸馏掉剩余共轭亚油酸乙酯,即得到共轭亚油酸甘油三酯。 
表4共轭亚油酸的百分比含量 
指标 检测值 法规要求
9顺,11反型共轭亚油酸 37.9% 37.5%-42%
10反,12顺型共轭亚油酸 37.8% 37.5%-42%
油酸含量 11.1% 10%-20%
亚油酸含量 0.4% <3%
硬脂酸含量 2.2% <4%
9顺,12顺型共轭亚油酸 0.2% <3%
全反式 共轭亚油酸 0.6% <1%
实施例5: 
称取100g亚油酸乙酯(原料1)加入到反应釜中,通入氮气置换其中空气,升温至90℃,加入5g胍,不断搅拌,反应4h后,冷却至60℃,加入10g磷酸中和后,水洗GC测定脂肪酸组成。 
表5共轭亚油酸的百分比含量 
指标 检测值 法规要求
9顺,11反型共轭亚油酸 37.5% 37.5%-42%
10反,12顺型共轭亚油酸 37.6% 37.5%-42%
油酸含量 11.1% 10%-20%
亚油酸含量 2.4% <3%
硬脂酸含量 2.2% <4%
9顺,12顺型共轭亚油酸 0.4% <3%
全反式 共轭亚油酸 0.8% <1%
实施例6: 
6g氢氧化钾加入200g无水乙醇中充分溶解,与100g粉碎后的红花籽混合,在氮气下保护,在75℃下反应5h完成后,将反应物固液分离,然后将滤液(亚油酸乙酯)水洗至中性,除去下层液,取上层液相干燥,得到亚油酸乙酯。将得到的亚油酸乙酯加入到密闭反应釜中,然后加入6%的氢氧化钾,通入氮气置 换其中空气,升温至140℃,反应4h,降温至70℃,加入50%磷酸调节pH至7,取上清液水洗干燥,获得共轭亚油酸混合物23g,测定其中共轭亚油酸的百分比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6、共轭亚油酸的百分比含量 
  组分 含量
1 9顺,11反型共轭亚油酸 33.2%
2 10反,12顺型共轭亚油酸 32.9%
3 油酸含量 11.3%
4 亚油酸含量 10.2%
5 硬脂酸含量 6.2%
6 9顺,12顺型共轭亚油酸 0.5%
7 全反式 共轭亚油酸 0.3%
实施例7: 
将100g粉碎后的红花籽混在250g无水甲醇中,加入10g乙醇钾,待充分溶解后,在75℃下进行反应,反应6h完成后将固液分离,然后将滤液(亚油酸乙酯)水洗至中性,除去下层液,取上层液相干燥,得到亚油酸乙酯。将得到的亚油酸乙酯加入到密闭反应釜中,然后加入10%的乙醇钾,通入氮气置换其中空气,升温至130℃,反应3h,降温至65℃,加入50%磷酸进行中和,自然沉降后取上清液,水洗干燥后获得共轭亚油酸混合物21g,测定其中共轭亚油酸的百分比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7共轭亚油酸的百分比含量 
  组分 含量
1 9顺,11反 型共轭亚油酸 36.2%
2 10反,12顺型共轭亚油酸 36.9%
3 油酸含量 11.3%
4 亚油酸含量 2.2%
5 硬脂酸含量 6.1%
 
6 9顺,12顺型共轭亚油酸 0.4%
7 全反式 共轭亚油酸 0.5%
实施例8 
将100g粉碎后的红花籽混在150g无水甲醇中,加入5g叔丁醇钾,反应4h完成后固液分离,然后将滤液(亚油酸乙酯)水洗至中性,除去下层液,取上层液相干燥,得到亚油酸乙酯。将得到的亚油酸乙酯加入5%的叔丁醇钾,加入到密闭反应釜中,通入氮气置换其中空气,升温至110℃,反应3h,降温至70℃左右,加入70%磷酸进行中和,干燥上清液,获得共轭亚油酸混合物22g,测定其中共轭亚油酸的百分比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8制备的共轭亚油酸的百分比含量 
  组分 含量
1 9顺,11反 型共轭亚油酸 37.2%
2 10反,12顺型共轭亚油酸 37.9%
3 油酸含量 11.3%
4 亚油酸含量 0.9%
5 硬脂酸含量 6.0%
6 9顺,12顺型共轭亚油酸 0.4%
7 全反式 共轭亚油酸 0.5%
实施例9: 
将100g粉碎后的红花籽混在100g无水甲醇中,加入8g氢氧化钠,反应5个小时后固液分离,然后将滤液(亚油酸乙酯)水洗至中性,除去下层液,取上层液相干燥,得到亚油酸乙酯。将得到的亚油酸乙酯加入8%的氢氧化钾,加入到密闭反应釜中,通入氮气置换其中空气,升温至140℃,反应6h,降温至60℃左右,加入60%磷酸进行中和,自然沉降后取上清液,水洗干燥后获得共轭亚油酸混合物21g,测定其中共轭亚油酸的百分比含量,结果如表9所示。 
表9共轭亚油酸的百分比含量 
  指标 检测值
1 9顺,11反 型共轭亚油酸 31.2%
2 10反,12顺型共轭亚油酸 29.9%
3 油酸含量 11.3%
4 亚油酸含量 12.9%
5 硬脂酸含量 6.0%
6 9顺,12顺型共轭亚油酸 2.4%
7 全反式 共轭亚油酸 1.5%
实施例10: 
将100g粉碎后的葵花籽仁混在250g无水甲醇中,加入10g氢氧化钾55℃反应6个小时后固液分离,然后将滤液(亚油酸乙酯)水洗至中性,除去下层液,取上层液相干燥,得到亚油酸乙酯。将得到的亚油酸乙酯加入10%的氢氧化钾,加入到密闭反应釜中,通入氮气置换其中空气,升温至130℃,反应4h,降温至50℃左右,加入40%磷酸进行中和,过滤后水洗干燥上清液,获得共轭亚油酸混合物22g,测定其中共轭亚油酸的百分比含量,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制备的共轭亚油酸的百分比含量 
  指标 含量
1 9顺,11反 型共轭亚油酸 30.2%
2 10反,12顺型共轭亚油酸 30.9%
3 油酸含量 21.3%
4 亚油酸含量 2.8%
5 硬脂酸含量 5.3%
6 9顺,12顺型共轭亚油酸 0.5%
7 全反式 共轭亚油酸 0.3%
实施例11: 
将100g粉碎后的大豆混在250g无水甲醇中,加入10g乙醇钾,60℃反应4小 时后固液分离,然后将滤液(亚油酸乙酯)水洗至中性,除去下层液,取上层液相干燥,得到亚油酸乙酯。将得到的亚油酸乙酯加入10%的乙醇钾,,加入到密闭反应釜中,通入氮气置换其中空气,升温至125℃,反应5h,降温至60℃左右,加入50%磷酸进行中和,过滤后水洗干燥上清液,获得共轭亚油酸混合物24g,测定其中共轭亚油酸的百分比含量,结果如表11所示。 
表11、共轭亚油酸的百分比含量 
  组分 含量
1 9顺,11反 型共轭亚油酸 23.2%
2 10反,12顺型共轭亚油酸 23.9%
3 油酸含量 22.3%
4 亚油酸含量 1.9%
5 硬脂酸含量 4.3%
6 9顺,12顺型共轭亚油酸 0.5%
7 全反式 共轭亚油酸 0.3%
实施例12 
将50g粉碎后的大豆混合混在250g无水甲醇中,加入10g乙醇钾,70℃反应4h后固液分离,然后将滤液(亚油酸乙酯)水洗至中性,除去下层液,取上层液相干燥,得到亚油酸乙酯。将得到的亚油酸乙酯加入10%的乙醇钾,加入到密闭反应釜中,通入氮气置换其中空气,升温至125℃,反应5h,降温至60℃左右,加入50%磷酸进行中和,过滤后水洗干燥上清液,获得共轭亚油酸混合物21g,测定其中共轭亚油酸的百分比含量,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2、共轭亚油酸的百分比含量 
  组分 含量
1 9顺,11反 型共轭亚油酸 26.2%
2 10反,12顺型共轭亚油酸 26.9%
3 油酸含量 15.3%
4 亚油酸含量 2.4%
 
5 硬脂酸含量 5.3%
6 9顺,12顺型共轭亚油酸 0.6%
7 全反式 共轭亚油酸 0.8%
实施例13 
将100g粉碎后的红花籽混在250g无水甲醇中,加入10g乙醇钾在70℃下反应5h固液分离,然后将滤液(亚油酸乙酯)水洗至中性,除去下层液,取上层液相干燥,得到亚油酸乙酯。将得到的亚油酸乙酯加入5%的乙醇钾,加入到密闭反应釜中,通入氮气置换其中空气,升温至130℃,反应3h,降温至70℃左右,加入50%磷酸进行中和,水洗干燥上清液,获得共轭亚油酸混合物23g,测定其中共轭亚油酸的百分比含量,结果如表8所示。 
表13、实施例13制备的共轭亚油酸的百分比含量 
  组分 含量
1 9顺,11反 型共轭亚油酸 36.2%
2 10反,12顺型共轭亚油酸 36.9%
3 油酸含量 11.3%
4 亚油酸含量 2.2%
5 硬脂酸含量 6.1%
6 9顺,12顺型共轭亚油酸 0.4%
7 全反式共轭亚油酸 0.5%
实施例14 
将100g粉碎后的红花籽和150g乙二醇及10g氢氧化钾混合在80℃下反应5h后固液分离,然后将滤液(亚油酸乙酯)水洗至中性,除去下层液,取上层液相干燥,得到亚油酸乙酯。将得到的亚油酸乙酯加入5%的叔丁醇钾,至于密闭反应釜中,通入氮气置换其中空气,升温至120℃,反应5h,降温至60℃左右,加入磷酸进行中和,过滤后水洗干燥上清液,获得共轭亚油酸混合物22g,测定其中共轭亚油酸的百分比含量,结果如表14所示。 
表14、共轭亚油酸的百分比含量 
  组分 含量
1 9顺,11反 型共轭亚油酸 35.7%
2 10反,12顺型共轭亚油酸 34.8%
3 油酸含量 11.6%
4 亚油酸含量 3.3%
5 硬脂酸含量 6.3%
6 9顺,12顺型共轭亚油酸 0.7%
7 全反式共轭亚油酸 0.5%
实施例15 
将100g粉碎后的红花籽和150g叔丁醇及10g叔丁醇钾混合,在55℃反应5h后固液分离,然后将滤液(亚油酸乙酯)水洗至中性,除去下层液,取上层液相干燥,得到亚油酸乙酯。将得到的亚油酸乙酯加入5%的叔丁醇钾,至于密闭反应釜中,通入氮气置换其中空气,升温至110℃,反应5h,降温至60℃左右,加入磷酸进行中和,过滤后水洗干燥上清液,获得共轭亚油酸混合物22g,测定其中共轭亚油酸的百分比含量,结果如表15所示。 
表10、实施例15制备的共轭亚油酸的百分比含量 
  组分 含量
1 9顺,11反 型共轭亚油酸 37.5%
2 10反,12顺型共轭亚油酸 37.4%
3 油酸含量 11.6%
4 亚油酸含量 1.3%
5 硬脂酸含量 6.3%
6 9顺,12顺型亚油酸 0.3%
7 全反式共轭亚油酸 0.3%
实施例16 
将100g粉碎后的红花籽和150g乙二醇及10g叔丁醇钾混合,60℃反应6h后 固液分离,然后将滤液(亚油酸乙酯)水洗至中性,除去下层液,取上层液相干燥,得到亚油酸乙酯。将得到的亚油酸乙酯加入8%的叔丁醇钾,至于密闭反应釜中,通入氮气置换其中空气,升温至110℃,反应5h,降温至60℃左右,加入磷酸进行中和,离心分离后水洗干燥上清液,获得共轭亚油酸混合物23g,测定其中共轭亚油酸的百分比含量,结果如表16所示。 
表11、实施例16制备的共轭亚油酸的百分比含量 
  组分 含量
1 9顺,11反 型共轭亚油酸 36.5%
2 10反,12顺型共轭亚油酸 37.1%
3 油酸含量 11.6%
4 亚油酸含量 1.9%
5 硬脂酸含量 6.3%
6 9顺,12顺型亚油酸 0.5%
7 全反式共轭亚油酸 0.3%
实施例17: 
催化剂制备 
称取氢氧化钾(75g),投入到1000ml无水乙醇中,此过程需要持续通入氮气,保持溶液温度为90℃,此间乙醇不断挥发,不断补充新无水乙醇,直至溶液由无色透明最终变为黄色透明液体,同时不断收集蒸发的乙醇蒸汽,经检测无水产生,反应时间为1h。 
共轭化反应 
混合2500g亚油酸乙酯与上述制备得到的催化剂,反应器内氮气或者真空保护,升温至125℃,搅拌下反应2.5h。得到产品共轭亚油酸乙酯,冷却后经过Lovibond(25.4mm)检测颜色为1.6R,16Y。将450g氢氧化钾溶解在2000g水中,加入到已制备好的共轭亚油酸乙酯中,升温至75℃,反应6h,加入磷酸中和,水洗干燥后即可得到共轭亚油酸游离酸。冷却后经过Lovibond(25.4mm)检测颜色为1.6R,16Y。 
实施例18: 
催化剂制备: 
称取氢氧化钾75g,投入到1000ml无水乙醇中,同时投入5g分子筛,持续通入氮气,保持溶液温度为100℃,反应期间乙醇不断挥发过程中,不断补充新无水乙醇,直至溶液由无色透明最终变为黄色透明液体,同时不断收集蒸发的乙醇蒸汽,进检测无水产生,加入磷酸中和,反应时间为0.5h。 
共轭化反应: 
混合亚油酸乙酯2500g与上述制备的催化剂,反应过程中通入氮气或者真空保护,升温至120℃,搅拌下反应3h。得到产品共轭亚油酸乙酯,冷却后经过Lovibond(25.4mm)检测颜色为1.5R,15Y。 
对比例1 
称取100g红花籽油加入到反应釜中,通入氮气置换其中空气,升温至100℃,加入4g丁基锂,不断搅拌,反应3h后,冷却至60℃,加入10g磷酸中和,水洗后,GC测定脂肪酸组成。 
指标 检测值 法规要求
9顺,11反型共轭亚油酸 0.2% 37.5%-42%
10反,12顺型共轭亚油酸 0.2% 37.5%-42%
油酸含量 11.3% 10%-20%
亚油酸含量 77.4% <3%
硬脂酸含量 2.2% <4%
9顺,12顺型亚油酸 0% <3%
全反式 共轭亚油酸 0% <1%
该实验数据说明,在亚油酸乙酯和亚油酸甘油三酯作为制备共轭亚油酸的两种反应中,其反应活性有明显的差异,甘油三酯在本发明中的催化剂和反应方法下反应效率低,因此在制备共轭亚油酸的过程中,应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甘油或其衍生物作为其共轭化的反应产物。 
对比例2: 
称取2500g亚油酸乙酯(原料1)与75g乙醇钾,投入到1000ml无水乙醇中,混合亚油酸乙酯与乙醇钾的乙醇溶液,氮气或者真空保护,升温至125℃,搅拌下反应3h。得到产品共轭亚油酸乙酯,冷却后经过Lovibond(25.4mm)检测颜色为3.5R,35Y。 
指标 检测值 法规要求
9顺,11反型共轭亚油酸 31.5% 37.5%-42%
10反,12顺型共轭亚油酸 31.8% 37.5%-42%
油酸含量 11.3% 10%-20%
硬脂酸含量 2.2% <4%
 
9顺,12顺型共轭亚油酸 6.8% <3%
全反式 共轭亚油酸 0.4% <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内容范围,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内容是广义地定义于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中,任何他人完成的技术实体或方法,若是与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所定义的完全相同,也或是一种等效的变更,均将被视为涵盖于该权利要求范围之中。 
在本发明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方法包括将亚油酸酯pKa大于11的有机碱存在下进行反应,优选的所述反应温度为90-140℃,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反应物进行水解反应的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有机碱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将碱金属强碱与醇溶剂在80℃~200℃进行加热,优选的,在反应过程中补充新的醇溶剂,直至所述的反应混合物为透亮液体,所述的碱金属强碱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氧化锂、氧化钠、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亚油酸酯为亚油酸短链醇酯,优选的短链醇选自碳原子小于5的醇,优选为一元醇和/或二元醇,更优选为甲醇、乙醇、丙醇、丁醇、异丙醇、叔丁醇乙二醇、丙二醇、异丙醇、丁二醇、和叔丁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亚油酸酯为油脂与醇溶剂和/或粉碎的植物种籽与醇溶剂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获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剂选自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甲醇钠、甲醇钾、乙醇钠、乙醇钾、叔丁醇钠和/或叔丁醇钾,反应温度为40-9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反应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有机碱包括生物碱和/或有机金属化合物,优选的有机碱为有机金属锂化合物,优选自丁基锂、二异丙基氨锂、苄基锂、烷基铜锂,和/或优选的有机碱选自胍、季铵碱和/或阿替生。
8.一种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方法包括将亚油酸酯在pKa大于11的生物碱存在下进行反应,优选的,所述反应温度为90-140℃,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反应物进行水解反应的步骤。
9.一种pKa大于11的有机碱在制备共轭亚油酸中的应用,所述的有机碱优选为生物碱和/或有机金属化合物。
10.一种共轭亚油酸产品,其中采用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行制备。
CN201310626940.7A 2013-11-28 2013-11-28 一种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方法 Pending CN1046734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26940.7A CN104673499A (zh) 2013-11-28 2013-11-28 一种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26940.7A CN104673499A (zh) 2013-11-28 2013-11-28 一种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73499A true CN104673499A (zh) 2015-06-03

Family

ID=53309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26940.7A Pending CN104673499A (zh) 2013-11-28 2013-11-28 一种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7349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5335A (zh) * 2019-11-05 2020-02-28 新疆庄子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红花籽油为原料制备共轭亚油酸乙酯的方法
CN110857270A (zh) * 2018-08-22 2020-03-03 大连医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含量共轭亚油酸甘油三酯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0030A (zh) * 2003-08-04 2005-02-16 刘朝燊 一种合成共轭亚油酸的方法
CN101565367A (zh) * 2009-05-27 2009-10-28 浙江大学 一种共轭亚油酸的制备方法
CN102584586A (zh) * 2012-02-07 2012-07-18 大连医诺生物有限公司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0030A (zh) * 2003-08-04 2005-02-16 刘朝燊 一种合成共轭亚油酸的方法
CN101565367A (zh) * 2009-05-27 2009-10-28 浙江大学 一种共轭亚油酸的制备方法
CN102584586A (zh) * 2012-02-07 2012-07-18 大连医诺生物有限公司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7270A (zh) * 2018-08-22 2020-03-03 大连医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含量共轭亚油酸甘油三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57270B (zh) * 2018-08-22 2022-11-29 大连医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含量共轭亚油酸甘油三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45335A (zh) * 2019-11-05 2020-02-28 新疆庄子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红花籽油为原料制备共轭亚油酸乙酯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6077B (zh) 一种母乳化结构油脂的制备方法
Javani et al. High quality potassium phosphate production through step-by-step glycerol purification: A strategy to economize biodiesel production
Kareem et al. Enzymatic biodiesel production from palm oil and palm kernel oil using free lipase
CN101845362B (zh) 一种从茶油中富集油酸的方法
CN101607977B (zh) 油脂脱臭馏出物渣油中提取纯化天然植物甾醇的方法和工艺
CN107751418A (zh) 一种母乳脂肪结构脂替代品的制备方法
CN100999698B (zh) 含有甘油酯型共轭亚油酸的油脂及其生产方法
CN103952448B (zh) 一种利用酶-化学法定向制备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的方法
CN104673499A (zh) 一种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方法
CN102584586A (zh)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制备方法
CN108265089A (zh) 一种含有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的油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US10870869B2 (en) Enzymatic method for preparing glyceryl butyrate
CN105585591A (zh) 一种富含共轭亚油酸的磷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91285B (zh) 一种低热结构脂的制备方法
CN102060881B (zh) 一种由木本油脂制备高品位蔗糖脂肪酸酯的方法
WO2024011840A1 (zh) 一种绿色高效制备人乳替代脂的方法及应用
CN101497803A (zh) 生物柴油及其制备技术
CN104152501A (zh) 一种逐步降温辅助酶法甘油解制备猪油甘油二酯的方法
CN104388483A (zh) 一种无溶剂连续酶解制备甘油二酯的方法
CN103058906A (zh) 叶黄素饲料添加剂生产工艺
CN103757065B (zh) 一种高纯度共轭亚油酸甘油三酯的制备方法
CN102531892A (zh) 一种甘油二酯的制备方法
CN105199857B (zh) 一种提高生物柴油收率的方法
CN113416754B (zh) 一种基于烟籽油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方法
CN106565473A (zh) 共轭亚油酸烷基酯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