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63746A - 一种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63746A
CN104663746A CN201510120430.1A CN201510120430A CN104663746A CN 104663746 A CN104663746 A CN 104663746A CN 201510120430 A CN201510120430 A CN 201510120430A CN 104663746 A CN104663746 A CN 1046637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ath blight
rice sheath
control method
biological control
extr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204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63746B (zh
Inventor
孙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孙洋平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孙洋平 filed Critical 孙洋平
Priority to CN20151012043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637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63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3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637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37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在水稻纹枯病的发病初期,喷施一次质量分数为0.1%-5%的水葫芦种子提取物浸膏的清水稀释液,6-8天后再喷施一次即可。本发明通过对水葫芦的不同器官提取物浸膏的清水稀释液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分生孢子的抑孢实验,找到了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方法;该方法通过水葫芦种子提取物浸膏的清水稀释液抑制水稻纹枯病病原菌分生孢子,进而抑制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的繁殖,降低了水稻纹枯病病原菌侵染基数,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本发明更加天然环保,而且原料来源广泛,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植物病害防治领域,具体是一种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水葫芦(Water Hyacinth)学名:凤眼莲,属雨久花科、凤眼莲属。水葫芦茎叶悬垂于水上,蘖枝匍匐于水面。花为多棱喇叭状,花色艳丽美观。叶色翠绿偏深。叶全缘,光滑有质感。须根发达,分蘖繁殖快,管理粗放,是美化环境、净化水质的良好植物。在生长适宜区,水葫芦繁殖速度极快,常由于过度繁殖,生长时会消耗大量溶解氧,窒息鱼类,几乎成了“污染”的代名词。
吴三洪、高翔等于2012年第8期的江西农业学报上公开了一篇论文“水葫芦堆制的营养土对培育机插水稻秧苗的影响”,文中指出:将水葫芦堆制的营养土与细土按不同的体积比例混匀后作为床土进行水稻育苗试验,从秧苗株高、根长、根数、床土温度、床土重量等方面研究了营养土对培育机插水稻秧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营养土体积比例为80%的床土的育苗效果最好,其培育出的水稻苗根系发达、根系盘结、苗壮,符合机插水稻秧苗的要求,且其床土重量明显比纯细土的床土要轻。
殷利利等于2008年在西南大学发表了硕士论文“水葫芦叶枯病诊断及其病原菌的生物学和病理学特性”,文中指出:用从水葫芦获得病菌菌丝悬浮液喷施处理6个科的16种作物(小麦、玉米、水稻、辣椒、番茄、甘蓝、萝卜、白菜、油菜、黄瓜、黑豆、豌豆、大豆、绿豆、花生、棉花)盆栽植株,20d后观察没有见到植株发病。同时,用链格孢的培养滤液处理供试作物种子和作物植株后观察,种子的萌发率以作物植株的生长与清水对照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链格孢及其产生的毒素对这些作物都没有致病毒性。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年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2,但是每年由于水稻病害的发生危害,减产达20%-40%。其中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是水稻发生最为普遍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早稻重于晚稻,往往造成谷粒不饱满,空壳率增加,严重的可引起植株倒伏枯死。纹枯病又叫云纹病,俗名有眉目斑、花脚瘟和霉绿秆等。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真菌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病原菌在稻田中越冬,为水稻纹枯病初侵染源。春耕灌水时,越冬菌核与浮屑、浪渣混杂漂浮在水面上,黏附在稻株上进行侵染,形成病斑。病斑上的病菌通过接触侵染邻近稻株而在稻丛间蔓延。病部形成的菌核落入田中随水漂浮,进行再侵染。抽穗前病部新生菌丝以横向蔓延为住,抽穗后主要沿稻秆表面向上部叶鞘、叶片蔓延侵染,孕穗至抽穗期侵染最快,抽穗至乳熟期单株病害向上蔓延最快。早稻菌核成为晚稻主要病源。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在田间杂草等其它寄主上越冬。翌春春灌时菌核飘浮于水面与其它杂物混在一起,插秧后菌核粘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生出菌丝侵入叶鞘组织为害,气生菌丝又侵染邻近植株。水稻拔节期病情开始激增,病害向横向、纵向扩展,抽穗前以叶鞘为害为主,抽穗后向叶片、穗颈部扩展。早期落入水中菌核也可引发稻株再侵染。早稻菌核是晚稻纹枯病的主要侵染源。菌核数量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原因。每667平方米有6万粒以上菌核,遇适宜条件就可引发纹枯病流行。高温高湿是发病的另一主要因素。气温18-34℃都可发生,以22-28℃最适。发病相对湿度70%-96%,90%以上最适。菌丝生长温限10-38℃,菌核在12-40℃都能形成,菌核形成最适温度28-32℃。相对湿度95%以上时,菌核就可萌发形成菌丝。6-10天后又可形成新的菌核。日光能抑制菌丝生长促进菌核的形成。水稻纹枯病适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和流行。生长前期雨日多、湿度大、气温偏低,病情扩展缓慢,中后期湿度大、气温高,病情迅速扩展,后期高温干燥抑制了病情。气温20℃以上,相对湿度大于90%,纹枯病开始发生,气温在28-32℃,遇连续降雨,病害发展迅速。气温降至20℃以下,田间相对湿度小于85%,发病迟缓或停止发病。长期深灌,偏施、迟施氮肥,水稻郁闭,徒长促进纹枯病发生和蔓延。
纹枯病的防治应以农业措施为基础,结合药剂防治。
(一)防治方法:
1、方案一:将稻瘟康按500倍液稀释,或大将军50克每亩;进行全株均匀喷雾,以不滴水为宜,7天用药一次。
2、方案二:病情严重时,大将军50克每亩+门神25ml兑水15公斤;或用稻瘟康35ml+稻瘟康Ⅱ号35ml兑水15公斤,均匀喷雾全株,7天用药一次。
(二)预防方法:
将稻瘟康或稻瘟康Ⅱ号按500倍液稀释,或大将军50克每亩;或门神25ml兑水15公斤;进行全株均匀喷雾,以不滴水为宜,7天用药一次。
(三)用药时间:下午4点后。
(1)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肥料应注意稳施氮、磷,增施钾、锌肥。以施足基肥、保证穗肥为原则,水稻生长中期不宜施氮肥提苗。灌水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
(2)药剂防治以保护稻株最后3~4片叶为主,施药不宜过早(拔节期以前)、过迟(抽穗期以后)。药剂选择:或大将军50克每亩;或门神25ml兑水15公斤;5%井冈霉素水剂每亩150毫升或12.5%纹霉清水剂100~200毫升,或20%纹霉清悬浮剂60~10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50~70千克喷雾。喷雾时要保证用水量,喷到稻株中、基部。
但是,由于常规药剂的长期使用,水稻纹枯病病原菌已经产生了抗药性,且抗性不断增强,防治效果逐渐下降。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将水葫芦提取物用于水稻纹枯病防治的先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且不会增加病菌抗药性的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在水稻纹枯病的发病初期,喷施一次质量分数为0.1%-5%的水葫芦种子提取物浸膏的清水稀释液,6-8天后再喷施一次即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葫芦种子提取物浸膏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水葫芦种子置于40℃-60℃的烘箱中干燥5-12小时,并用植物粉碎机粉碎;
第二步:将水葫芦种子的粉碎物用有机溶剂浸泡,所述浸泡分3-5进行,每次浸泡时间为5-8小时,浸泡温度为40℃-60℃;过滤除渣,得到质量浓度为0.05-0.10g/mL的提取液;
第三步:将过滤后的提取液在40℃-60℃的温度下减压浓缩,即得到水葫芦种子提取物浸膏。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有机溶剂为正己烷、石油醚、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苯、二甲苯、丙酮、甲醇、乙醇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溶剂。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第一步中将水葫芦种子置于45℃-55℃的烘箱中干燥8-10小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第二步中每次浸泡时间为6-7小时,浸泡温度为45℃-55℃。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第三步中所述温度为45℃-5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对水葫芦的不同器官提取物浸膏的清水稀释液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分生孢子的抑孢实验,找到了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方法;该方法通过水葫芦种子提取物浸膏的清水稀释液抑制水稻纹枯病病原菌分生孢子,进而抑制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的繁殖,降低了水稻纹枯病病原菌侵染基数,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本发明更加天然环保,而且原料来源广泛,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水葫芦各组织提取物浸膏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水葫芦分解成根、茎、叶、花和种子,置于40℃的烘箱中干燥5小时,并分别用植物粉碎机粉碎;
第二步:将水葫芦的根、茎、叶、花和种子的粉碎物分别用有机溶剂浸泡,所述有机溶剂为正己烷;所述浸泡分3进行,每次浸泡时间为5小时,浸泡温度为40℃;过滤除渣,得到质量浓度为0.05g/mL的提取液;
第三步:将过滤后的提取液在40℃的温度下减压浓缩,分别得到水葫芦根提取物浸膏、水葫芦茎提取物浸膏、水葫芦叶提取物浸膏、水葫芦花提取物浸膏和水葫芦种子提取物浸膏。
实施例2
一种水葫芦各组织提取物浸膏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水葫芦分解成根、茎、叶、花和种子,置于60℃的烘箱中干燥12小时,并分别用植物粉碎机粉碎;
第二步:将水葫芦的根、茎、叶、花和种子的粉碎物分别用有机溶剂浸泡,所述有机溶剂为甲苯;所述浸泡分5进行,每次浸泡时间为8小时,浸泡温度为60℃;过滤除渣,得到质量浓度为0.10g/mL的提取液;
第三步:将过滤后的提取液在60℃的温度下减压浓缩,分别得到水葫芦根提取物浸膏、水葫芦茎提取物浸膏、水葫芦叶提取物浸膏、水葫芦花提取物浸膏和水葫芦种子提取物浸膏。
实施例3
一种水葫芦各组织提取物浸膏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水葫芦分解成根、茎、叶、花和种子,置于50℃的烘箱中干燥8小时,并分别用植物粉碎机粉碎;
第二步:将水葫芦的根、茎、叶、花和种子的粉碎物分别用有机溶剂浸泡,所述有机溶剂为甲醇;所述浸泡分4进行,每次浸泡时间为7小时,浸泡温度为50℃;过滤除渣,得到质量浓度为0.08g/mL的提取液;
第三步:将过滤后的提取液在50℃的温度下减压浓缩,分别得到水葫芦根提取物浸膏、水葫芦茎提取物浸膏、水葫芦叶提取物浸膏、水葫芦花提取物浸膏和水葫芦种子提取物浸膏。
实施例4
水葫芦各组织提取物浸膏的清水稀释液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分生孢子的室内生物测定实验。
1.实验材料:
(1)将实施例3制备的水葫芦根提取物浸膏用清水分别稀释成质量分数为0.05%、0.1%、0.5%、1%、5%的水葫芦根提取物的清水稀释液;
(2)将实施例3制备的水葫芦茎提取物浸膏用清水分别稀释成质量分数为0.05%、0.1%、0.5%、1%、5%的水葫芦茎提取物的清水稀释液;
(3)将实施例3制备的水葫芦叶提取物浸膏用清水分别稀释成质量分数为0.05%、0.1%、0.5%、1%、5%的水葫芦叶提取物的清水稀释液;
(4)将实施例3制备的水葫芦花提取物浸膏用清水分别稀释成质量分数为0.05%、0.1%、0.5%、1%、5%的水葫芦花提取物的清水稀释液;
(5)将实施例3制备的水葫芦种子提取物浸膏用清水分别稀释成质量分数为0.05%、0.1%、0.5%、1%、5%的水葫芦种子提取物的清水稀释液;
2.实验方法:分别将实验材料(1)-(5)倒入直径为75mm的PDA培养基中,用三角玻棒将涂布均匀,再用直径为12mm打孔器制取已活化的水稻纹枯病病原菌分生孢子 (采自田间,并经分离纯化得到),菌丝面朝下接种于表面涂布有实验材料(1)-(5)的PDA培养基中央,PDA培养基相对湿度控制在90%以上,并置于23℃恒温培养箱内黑暗培养7天。
3.实验结果:
(1)质量分数为0.05%、0.1%的水葫芦根提取物的清水稀释液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分生孢子基本无抑制效果;质量分数为0.5%、1%、5%的水葫芦根提取物的清水稀释液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分生孢子有一定抑制效果,但效果不明显,抑制率均在30%以下;
(2)质量分数为0.05%、0.1%的水葫芦茎提取物的清水稀释液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分生孢子基本无抑制效果;质量分数为0.5%、1%、5%的水葫芦茎提取物的清水稀释液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分生孢子有一定抑制效果,但效果不明显,抑制率均在40%以下;
(3)质量分数为0.05%、0.1%的水葫芦叶提取物的清水稀释液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分生孢子基本无抑制效果;质量分数为0.5%、1%、5%的水葫芦叶提取物的清水稀释液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分生孢子有一定抑制效果,但效果不明显,抑制率均在40%以下;
(4)质量分数为0.05%的水葫芦花提取物的清水稀释液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分生孢子基本无抑制效果;质量分数为0.1%、0.5%、1%、5%的水葫芦花提取物的清水稀释液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分生孢子有一定抑制效果,但效果不明显,抑制率均在50%以下;
(5)质量分数为0.05%的水葫芦种子提取物的清水稀释液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分生孢子有一定抑制效果,但效果不明显,抑制率在50%左右;质量分数为0.1%、0.5%、1%、5%的水葫芦种子提取物的清水稀释液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分生孢子很好的抑制效果,抑制率均在95%以上。
实验结果表明:只有质量分数0.1%-5%的水葫芦种子提取物的清水稀释液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分生孢子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抑制率均达95%以上;水葫芦其他组织提取物浸膏的清水稀释液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分生孢子的抑制效果很弱或者基本没有。
实施例5
田间药效试验(采用平行试验的方法来验证实施例4中水葫芦种子提取物的清水稀释液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1)试验方法:在发病初期,立即进行第一次喷雾,7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每个处理5个小区,每个小区50平米。于药前和第二次药后10天调查统计发病情况,每个小区5点随机取样,每点调查5株水稻,调查整株水稻上每叶片或叶鞘的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百分率并分级,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所述病情指数=∑(各级叶片发病率×该级代表值)/(调查总叶片数×最高级代表值)×100;所述防治效果(%)=(1-(药前对照病情指数×药后处理病情指数)/(药后对照病情指数×药前处理病情指数))×100。
(2)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叶片病斑1-5个,病斑长度小于1cm;
2级:叶片病斑6-10个,部分病斑长度大于1cm;
3级:叶片病斑11-25个,部分病斑连成片,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0-25%;
4级:叶片病斑26个以上,病斑连成片,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26-50%;
5级:病斑连成片,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50%以上。
(3)水葫芦种子提取物的清水稀释液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表1 水葫芦种子提取物的清水稀释液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注:表1中,S代表水葫芦种子提取物的清水稀释液。
由表1可知,质量分数0.1%-5%的水葫芦根提取物的清水稀释液对水稻稻瘟病病原菌的田间药效达90%以上,药效显著;且药效明显高于12.5%纹霉清水剂和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6)

1.一种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稻纹枯病的发病初期,喷施一次质量分数为0.1%-5%的水葫芦种子提取物浸膏的清水稀释液,6-8天后再喷施一次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葫芦种子提取物浸膏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水葫芦种子置于40℃-60℃的烘箱中干燥5-12小时,并用植物粉碎机粉碎;
第二步:将水葫芦种子的粉碎物用有机溶剂浸泡,所述浸泡分3-5进行,每次浸泡时间为5-8小时,浸泡温度为40℃-60℃;过滤除渣,得到质量浓度为0.05-0.10g/mL的提取液;
第三步:将过滤后的提取液在40℃-60℃的温度下减压浓缩,即得到水葫芦种子提取物浸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正己烷、石油醚、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苯、二甲苯、丙酮、甲醇、乙醇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溶剂。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将水葫芦种子置于45℃-55℃的烘箱中干燥8-10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每次浸泡时间为6-7小时,浸泡温度为45℃-55℃。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所述温度为45℃-55℃。
CN201510120430.1A 2015-03-19 2015-03-19 一种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Active CN1046637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20430.1A CN104663746B (zh) 2015-03-19 2015-03-19 一种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20430.1A CN104663746B (zh) 2015-03-19 2015-03-19 一种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63746A true CN104663746A (zh) 2015-06-03
CN104663746B CN104663746B (zh) 2017-12-05

Family

ID=53299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20430.1A Active CN104663746B (zh) 2015-03-19 2015-03-19 一种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6374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4457A (zh) * 2016-08-10 2016-12-21 吴远宁 一种芭蕉树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77057A (zh) * 2016-12-09 2017-04-26 姚旭 一种基于稗草种子提取物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方法
CN108410947A (zh) * 2018-03-21 2018-08-17 江苏焦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纹枯病水稻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3157A (zh) * 2003-09-08 2005-03-16 钟惠伦 多效植物源农药及其生产方法
CN103444806A (zh) * 2013-09-10 2013-12-18 苏州莲花岛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一种水葫芦植物源纳米缓释油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3157A (zh) * 2003-09-08 2005-03-16 钟惠伦 多效植物源农药及其生产方法
CN103444806A (zh) * 2013-09-10 2013-12-18 苏州莲花岛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一种水葫芦植物源纳米缓释油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OTTAIL LALITHA: "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Eichhornia crassipes (Waterhyacinth):A Review (1949 to 2011)", 《NATURAL PRODUCT COMMUNICATIONS》 *
VARAHALARAO VADLAPUDI: "In vitro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methanolic extract of selected Indian medicinal plants", 《PHARMACOPHORE》 *
侯明生: "《农作物病害防治手册》", 28 February 2001,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刘薇等: "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广西农业科学》 *
王俊儒: "《天然产物提取分离与鉴定技术》", 31 May 200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
王奎萍: "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 《江苏农业科学》 *
范铮等: "水葫芦提取物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陈秀霞等: "水葫芦提取液杀菌效果观察", 《中国消毒学杂志》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4457A (zh) * 2016-08-10 2016-12-21 吴远宁 一种芭蕉树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77057A (zh) * 2016-12-09 2017-04-26 姚旭 一种基于稗草种子提取物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方法
CN108410947A (zh) * 2018-03-21 2018-08-17 江苏焦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纹枯病水稻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63746B (zh) 2017-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38025B (zh) 一种团花育苗的方法
Shekhar et al. Inoculation methods and disease rating scales for maize diseases
CN101233817B (zh) 提高稻田寄生蜂控制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能力的方法
CN109496734A (zh) 利用酵素种植水稻的方法及一种酵素大米
CN106576727A (zh) 一种无公害向日葵栽培方法
CN107567748A (zh) 一种花椒种植方法
CN104186173A (zh) 一种元宝枫的选育栽培方法
CN105237138A (zh) 一种淮山控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55353A (zh) 一种长山药栽培用有机覆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633669A (zh) 一种华南地区中熟蔓生短豇豆品种夏季露地的栽培方法
CN105052643A (zh) 有机水稻种植方法
CN106538251A (zh) 一种降低大叶种茶树萎芽病的快速育苗方法
CN104186304B (zh) 一种杂交稻开香优3号的选育方法
CN101946610A (zh) 一种西瓜的栽培技术及防治方法
CN104663746B (zh) 一种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CN107278575B (zh) 一种经过土壤改良的烤烟有机种植方法
CN104782687B (zh) 一种水稻稻瘟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CN103274837A (zh) 一种腊梅多元有机复合肥
CN106358887B (zh) 亚热带丘陵区天然富硒有机水稻的栽培方法
CN104145651A (zh) 一种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南沙参的种植方法
CN105906443A (zh) 一种无公害水稻专用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17925A (zh) 一种苋菜的无公害栽培方法
CN109511484A (zh) 亚麻的栽培方法及其在亚麻生产中的应用
CN109452116A (zh) 一种使用松针粉和烟筋粉覆盖栽培黄精的方法
CN109089804B (zh) 一种食用型甘薯的优质高产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ang Haixia

Inventor after: Tian Baohua

Inventor after: Liu Hongwei

Inventor before: Sun Yangp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06

Address after: 030024 West Street, Taiyuan, Shanxi, No. 79, No.

Applicant after: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1400 Fuyang District Road No. 97 Fuchun Street Bridge

Applicant before: Sun Yangpi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