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56806B - 可携式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携式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56806B
CN104656806B CN201510073256.XA CN201510073256A CN104656806B CN 104656806 B CN104656806 B CN 104656806B CN 201510073256 A CN201510073256 A CN 201510073256A CN 104656806 B CN104656806 B CN 1046568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groove
clamping block
spring lamination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7325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56806A (zh
Inventor
刘育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sda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Qisda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sda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filed Critical Qisda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7325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568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56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568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56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568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3Internal mounting support structures, e.g.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ternal connecting means
    • G06F1/188Mounting of power supply un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9Power distribu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computer
    • G06F2200/1631Panel PC, e.g. single housing hosting PC and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含壳体、装置主体及电池。壳体的电池容置槽的内壁突出有电池弹片且于相邻电池弹片处形成有第一卡合块及于远离电池弹片处形成有与第一卡合块不对称的第二卡合块。装置主体设置于壳体内且电连接于电池弹片。电池可拆卸地设置于电池容置槽中且对应内壁的侧面具有对应电池弹片的接点、相邻于接点的第一凹槽,以及远离接点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具有相异尺寸,当电池设置于电池容置槽中以使接点接触电池弹片而建立电池与装置主体的连接时,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分别与第一卡合块及第二卡合块凹凸配合以将电池固定于电池容置槽中。

Description

可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尤指一种具有电池防呆安装设计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可携式电子装置(如手机等)通常会具有电池防呆安装设计以协助使用者可正确地完成电池安装操作,其常见方式为在电池容置槽的内壁上形成卡合块以与电池上互相对称的凹槽结构凹凸配合,借此,使用者可将该电池的该凹槽结构对准该电池容置槽的该卡合块且以斜插下压方式将该电池的该凹槽结构卡合于该电池容置槽的该卡合块,从而快速且正确地完成电池安装操作。
然而,上述设计会在使用者将电池以错误方式装设(如将电池翻面以致电池的凹槽结构无法与电池容置槽的卡合块卡合)时产生位于电池容置槽内以用来电连接电池的电池弹片被电池过压或是甚至在使用者施力硬装的情况下被压坏的问题,从而为使用者在进行电池安装操作时带来诸多不便并且产生可携式电子装置容易因电池安装错误而损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电池防呆安装设计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含壳体、装置主体,以及电池;该壳体具有电池容置槽以及从该电池容置槽内壁突出的至少一电池弹片,该电池容置槽的该内壁于相邻该电池弹片处形成有第一卡合块且于远离该电池弹片处形成有与该第一卡合块不对称的第二卡合块;该装置主体设置于该壳体内且电连接于该电池弹片;该电池可拆卸地设置于该电池容置槽中且对应该内壁的第一侧面上具有对应该至少一电池弹片的接点、相邻于该接点的第一凹槽,以及远离该接点的第二凹槽,该第一凹槽的第一尺寸异于该第二凹槽的第二尺寸。当该电池设置于该电池容置槽中以使该接点接触该至少一电池弹片而建立该电池与该装置主体的电性连接时,该第一凹槽以及该第二凹槽分别与该第一卡合块以及该第二卡合块凹凸配合,以将该电池固定于该电池容置槽中。
较佳的,该第一凹槽为从该电池的顶面向下越过该电池的中央横轴线凹陷形成,该第二凹槽为从该电池上相邻于该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沿着该电池的该中央横轴线侧向凹陷形成。
较佳的,该第一卡合块的厚度与该第一凹槽的凹陷深度一致,以使得该第一卡合块的顶面于该第一卡合块与该第一凹槽凹凸配合时切齐于该电池的该顶面。
较佳的,该接点为以从该第一侧面向内凹陷的方式设置于该电池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含壳体、装置主体,以及电池;该壳体具有电池容置槽以及从该电池容置槽内壁突出的至少一电池弹片,该电池容置槽的该内壁于相邻该电池弹片的位置上形成有第一卡合块且于远离该电池弹片的位置上形成有与该第一卡合块不对称的第二卡合块;该装置主体设置于该壳体内且电连接于该电池弹片;该电池可拆卸地设置于该电池容置槽中且对应该内壁的第一侧面上具有对应该至少一电池弹片的接点、相邻于该接点的第一凹槽,以及远离该接点的第二凹槽,该第一凹槽为从该电池的顶面向下越过该电池的中央横轴线凹陷形成,该第二凹槽为从该电池上相邻于该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沿着该电池的该中央横轴线侧向凹陷形成。当该电池设置于该电池容置槽中以使该接点接触该至少一电池弹片而建立该电池与该装置主体的电性连接时,该第一凹槽以及该第二凹槽分别与该第一卡合块以及该第二卡合块凹凸配合,以将该电池固定于该电池容置槽中。
较佳的,该第一卡合块的厚度与该第一凹槽的凹陷深度一致,以使得该第一卡合块的顶面于该第一卡合块与该第一凹槽凹凸配合时切齐于该电池的该顶面。
较佳的,该接点为以从该第一侧面向内凹陷的方式设置于该电池上。
综上所述,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利用电池容置槽内壁上所形成的彼此不对称的卡合块以与电池上的尺寸相异的凹槽凹凸配合的设计,以将电池稳固地固定于电池容置槽中,从而产生若是使用者不依照特定装设方式来进行电池安装操作就会无法将电池装设在电池容置槽中的防呆安装效果。如此一来,本发明即可有效地避免电池弹片在使用者将电池以错误方式装设时会被电池过压或压坏的情况发生,从而解决在现有技术中所提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容易因电池安装错误而损坏的问题。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壳体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电池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的电池的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分别抵靠在电池容置槽的第一卡合块以及第二卡合块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的电池的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于电池翻面时分别抵靠在电池容置槽的第二卡合块以及第一卡合块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1的电池的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于电池翻面时分别对准电池容置槽的第二卡合块以及第一卡合块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出的可携式电子装置10的组装示意图,其中为了清楚表示可携式电子装置10在电池安装上的设计,可携式电子装置10的整体外观于图1中仅以壳体14简示之,如图1所示,可携式电子装置10可为一行动电话(但不受此限,其亦可为其他可携式电子设备,如平板电脑等)包含装置主体12(于图1中以虚线简示之)、壳体14,以及电池16。装置主体12设置于壳体14内且可包含可携式电子装置10的主要装置元件(如触控萤幕、主机板、中央处理器等),其相关说明常见于现有技术中,于此不再赘述。
以下是针对壳体14以及电池16的结构设计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2以及图3,图2为图1的壳体14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的电池16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如图2以及图3所示,壳体14具有一电池容置槽18以及从电池容置槽18的内壁20突出至少一电池弹片22(于图2中显示三个,但不受此限),电池容置槽18的内壁20于相邻电池弹片22处形成有第一卡合块24且于远离电池弹片22处形成有与第一卡合块24不对称的第二卡合块26,而电池16可拆卸地设置于电池容置槽18中且对应内壁20的第一侧面S1上具有对应电池弹片22的接点28、相邻于接点28的第一凹槽30,以及远离接点28的第二凹槽32,接点28可较佳地以从第一侧面S1向内凹陷的方式设置于电池16上,第一凹槽30的尺寸异于第二凹槽32的尺寸。
更详细地说,第二凹槽32为从电池16上相邻于第一侧面S1第二侧面S2沿着电池16的中央横轴线L侧向凹陷形成,而第一凹槽30则是从电池16的顶面S3向下越过电池16的中央横轴线L凹陷形成,其中第一卡合块24的厚度T较佳地与第一凹槽30的凹陷深度D一致,以使得第一卡合块24的顶面S4于第一卡合块24与第一凹槽30凹凸配合时可切齐于电池16的顶面S3,从而进一步地缩减壳体14以及电池16的整体组装厚度以利于可携式电子装置10的薄型化设计。需注意的是,第一卡合块24与第一凹槽30的凹凸配合设计以及第二卡合块26与第二凹槽32的凹凸配合设计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也就是说,只要是利用电池容置槽18的内壁上所形成的彼此不对称的卡合块与电池16上的尺寸相异的凹槽凹凸配合以将电池固定于电池容置槽中而产生防呆安装效果的设计,其均属本发明所保护范畴。
通过上述设计,使用者只能在依照特定装设方式的情况下方可完成将电池16固定于电池容置槽18中的操作,也就是说,当使用者依照特定装设方式(也就是将电池16的第一凹槽30以及第二凹槽32分别对准电池容置槽18的第一卡合块24以及第二卡合块26)将电池16斜插下压以使第一凹槽30以及第二凹槽32卡合于电池容置槽18的第一卡合块24以及第二卡合块26时,电池16可藉由电池16的第一凹槽30以及第二凹槽32分别与电池容置槽18的第一卡合块24以及第二卡合块26的凹凸配合而稳固地装设于电池容置槽18中(如图1所示),从而完成可携式电子装置10的电池安装操作。
反之,当使用者将电池16以错误方式装设时,电池容置槽18的第一卡合块24可确实地阻挡电池16抵压到位于电池容置槽18的内壁上的电池弹片22,如此即可有效地解决在现有技术中所提到的电池弹片会在使用者将电池以错误方式装设时被电池过压或压坏的问题。举例来说,请参阅图4、图5,以及图6,图4为图1的电池16的第一凹槽30以及第二凹槽32分别抵靠在电池容置槽18的第一卡合块24以及第二卡合块26上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1的电池16的第一凹槽30以及第二凹槽32于电池16翻面时分别抵靠在电池容置槽18的第二卡合块26以及第一卡合块24上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1的电池16的第一凹槽30以及第二凹槽32于电池16翻面时分别对准电池容置槽18的第二卡合块26以及第一卡合块24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为了清楚表示可携式电子装置10在电池安装上的设计,可携式电子装置10的整体外观于图4至图6中仅以壳体14简示之。
如图4所示,若是使用者直接将电池16向下压入电池容置槽18中而非依照上述特定装设方式,则电池容置槽18的第一卡合块24以及第二卡合块26就会分别止挡住电池16的第一凹槽30以及第二凹槽32,以阻止使用者继续将电池16向下压入电池容置槽18中的动作,借此,即可确保位于电池容置槽18的内壁20上的电池弹片22在此错误安装情况下不会被电池16抵压到而发生弹片过压或压坏问题。
如图5所示,若是使用者将电池16翻面且直接将电池16向下压入电池容置槽18中而非依照上述特定装设方式,此时,由图5可知,虽然电池容置槽18的第二卡合块26可容置于电池16的第一凹槽30中,但电池容置槽18第一卡合块24仍然可止挡住电池16的第二凹槽32,以阻止使用者继续将电池16向下压入电池容置槽18中的动作,如此即可确保位于电池容置槽18的内壁20上的电池弹片22在此错误安装情况下不会被电池16抵压到而发生弹片过压或压坏问题。
如图6所示,若是使用者将电池16翻面并将电池16的第二凹槽32以及第一凹槽30分别对准电池容置槽18的第一卡合块24以及第二卡合块26而想要以斜插下压方式来进行电池16的安装,此时,由图6可知,虽然电池容置槽18的第二卡合块26可容置于电池16的第一凹槽30中,但电池容置槽18的第一卡合块24仍然可止挡住电池16的第二凹槽32,以阻止使用者继续将电池16斜插压入电池容置槽18中的动作,如此即可确保位于电池容置槽18的内壁20上的电池弹片22在此错误安装情况下不会被电池16抵压到而发生弹片过压或压坏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若是使用者不慎以电池16相对第一侧面S1的底面(即未形成有第一凹槽30以及第二凹槽32的相对面)抵压电池容置槽18的第一卡合块24以及第二卡合块26而想要将电池16装设于电池容置槽18中,则无论使用者是采用直接下压的方式或是以斜插下压方式来进行电池16的安装,电池容置槽18的第一卡合块24均可止挡住电池16以防止电池16抵压到电池弹片22,其相关描述可参照图4至图6类推,于此不再赘述。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利用电池容置槽的内壁上所形成彼此不对称的卡合块以与电池上尺寸相异的凹槽凹凸配合设计,以将电池稳固地固定于电池容置槽中,从而产生若是使用者不依照特定装设方式来进行电池安装操作就会无法将电池装设在电池容置槽中的防呆安装效果。如此一来,本发明即可有效地避免电池弹片在使用者将电池以错误方式装设时会被电池过压或压坏的情况发生,从而解决在现有技术中所提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容易因电池安装错误而损坏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5)

1.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壳体,具有电池容置槽以及从该电池容置槽内壁突出的至少一电池弹片,该电池容置槽的该内壁于相邻该电池弹片处形成有第一卡合块且于远离该电池弹片处形成有与该第一卡合块不对称的第二卡合块;
装置主体,其设置于该壳体内且电连接于该电池弹片;以及
电池,其可拆卸地设置于该电池容置槽中且对应该内壁的第一侧面上具有对应该至少一电池弹片的接点、相邻于该接点的第一凹槽,以及远离该接点的第二凹槽,该第一凹槽的第一尺寸异于该第二凹槽的第二尺寸,当该电池设置于该电池容置槽中以使该接点接触该至少一电池弹片而建立该电池与该装置主体的电性连接时,该第一凹槽以及该第二凹槽分别与该第一卡合块以及该第二卡合块凹凸配合,以将该电池固定于该电池容置槽中;
该第一卡合块的厚度与该第一凹槽的凹陷深度一致,以使得该第一卡合块的顶面于该第一卡合块与该第一凹槽凹凸配合时切齐于该电池的该顶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凹槽为从该电池的顶面向下越过该电池的中央横轴线凹陷形成,该第二凹槽为从该电池上相邻于该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沿着该电池的该中央横轴线侧向凹陷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接点为以从该第一侧面向内凹陷的方式设置于该电池上。
4.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壳体,具有电池容置槽以及从该电池容置槽内壁突出的至少一电池弹片,该电池容置槽的该内壁于相邻该电池弹片的位置上形成有第一卡合块且于远离该电池弹片的位置上形成有与该第一卡合块不对称的第二卡合块;
装置主体,其设置于该壳体内且电连接于该电池弹片;以及
电池,其可拆卸地设置于该电池容置槽中且对应该内壁的第一侧面上具有对应该至少一电池弹片的接点、相邻于该接点的第一凹槽,以及远离该接点的第二凹槽,该第一凹槽为从该电池的顶面向下越过该电池的中央横轴线凹陷形成,该第二凹槽为从该电池上相邻于该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沿着该电池的该中央横轴线侧向凹陷形成,当该电池设置于该电池容置槽中以使该接点接触该至少一电池弹片而建立该电池与该装置主体的电性连接时,该第一凹槽以及该第二凹槽分别与该第一卡合块以及该第二卡合块凹凸配合,以将该电池固定于该电池容置槽中;
该第一卡合块的厚度与该第一凹槽的凹陷深度一致,以使得该第一卡合块的顶面于该第一卡合块与该第一凹槽凹凸配合时切齐于该电池的该顶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接点为以从该第一侧面向内凹陷的方式设置于该电池上。
CN201510073256.XA 2015-02-12 2015-02-12 可携式电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568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73256.XA CN104656806B (zh) 2015-02-12 2015-02-12 可携式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73256.XA CN104656806B (zh) 2015-02-12 2015-02-12 可携式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56806A CN104656806A (zh) 2015-05-27
CN104656806B true CN104656806B (zh) 2018-07-31

Family

ID=53248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7325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56806B (zh) 2015-02-12 2015-02-12 可携式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5680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57431Y (zh) * 2005-01-07 2006-02-08 倚天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限制电池安装方向的电子装置
CN101383471A (zh) * 2007-09-03 2009-03-11 健和兴端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连接器/连接器端子模块及其与电池的组装方法
CN202025812U (zh) * 2011-03-07 2011-11-02 美尔顿车业(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两种规格电池防呆的电池组件
CN103682185A (zh) * 2012-08-31 2014-03-26 丁振荣 电池电芯、电池及电池的电极盖帽密封固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1974B (zh) * 2007-02-09 2010-09-29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池及应用该电池的具可换式机壳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57431Y (zh) * 2005-01-07 2006-02-08 倚天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限制电池安装方向的电子装置
CN101383471A (zh) * 2007-09-03 2009-03-11 健和兴端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连接器/连接器端子模块及其与电池的组装方法
CN202025812U (zh) * 2011-03-07 2011-11-02 美尔顿车业(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两种规格电池防呆的电池组件
CN103682185A (zh) * 2012-08-31 2014-03-26 丁振荣 电池电芯、电池及电池的电极盖帽密封固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56806A (zh) 2015-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46249B2 (en) Card connector for different specifications of electronic cards
CN102111464A (zh) 卡片组件及具有该卡片组件的电子设备
CN104950998A (zh) 电子装置的扩充座
US20110319132A1 (en) Mobile phone having detachable smart card module
CN205754497U (zh) 用户终端的外壳和用户终端
CN104656806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CN210670044U (zh) 一种卡托及电子设备
CN211320376U (zh) 一种卡托及电子设备
CN209460677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业务办理型平板电脑
CN104168343A (zh) 一种带有卡扣的手机卡座
CN210744382U (zh) 一种安全牢固的手机充电接头
CN203911128U (zh) Micro SIM卡卡座
CN203326222U (zh) 电连接器
CN212724060U (zh) 一种u盾盒及u盾key认证控制装置
TW201629669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201230004Y (zh) 读卡机结构
CN211351145U (zh) 卡托、卡座、叠层卡座组件及移动设备
CN202034517U (zh) 具有倾斜面托盘的电连接器结构
CN214849330U (zh) 一种可更换插头的充电器
CN210609321U (zh) 电子设备保护壳
CN203800986U (zh) 一种带刷卡装置的手机
CN211062469U (zh) 一种指纹识别保护的移动硬盘
TWM457345U (zh) 可攜式電子產品的可充電備援電源裝置
CN211908871U (zh) 手机
CN211018309U (zh) 供电装置及组合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31

Termination date: 20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