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52641A - 抗震低碳的建筑结构 - Google Patents

抗震低碳的建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52641A
CN104652641A CN201510035286.1A CN201510035286A CN104652641A CN 104652641 A CN104652641 A CN 104652641A CN 201510035286 A CN201510035286 A CN 201510035286A CN 104652641 A CN104652641 A CN 1046526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foundation
carbon
platform
build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3528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庆年
李伟伟
司马玉洲
李森森
黄照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1003528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52641A/zh
Publication of CN1046526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526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震低碳的建筑结构,包括:主体建筑,柱脚,基础平台,支撑平台;主体建筑通过柱脚固定在半球形基础平台上,基础平台与支撑平台相连;主体建筑包括主体框架、屋顶框架、底座框架;支撑平台包括塑形弹性层、砼、混凝土地基、双向基础面层筋、双向基础侧面筋、双向基础底面筋。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抗震低碳的建筑结构,基础平台为半球形,在地震时,半球形基础和上部主体结构整体在承台上发生摆动,建筑结构本身不存在局部的过大应力,在地震发生后,自身结构也不会受到破坏;主体建筑由六边形的网状钢筋构架组成,具有一定的弹性,柱脚设置的方向为垂直和斜向下,抵消地震时不同方向的作用力,避免地震时的剪切破坏。

Description

抗震低碳的建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震低碳的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当今国内外的建筑结构均为钢筋混凝土和砖为主体,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仍是通过提高建筑节后的整体稳固性来实现的,而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固性是靠消耗大量建筑材料来实现的,即用“以刚克刚”措施来抵抗地震波的冲击。虽然人类已经清楚了建筑材料的用量与抵抗地震的等级成正比,但人类还不清楚二者在量的对应关系,也无法预知地震的区域、等级和发生时间,使用建筑材料的用量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当建筑材料的用量过小会使建筑物被突发的地震震塌,给人类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当建筑材料的用量过大且大大超过了抵御地震的能力时,或不发生地震时,使用过量的建筑材料不符合当今世界低碳的潮流,严重破坏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现有的建筑结构中应用多种隔震结构,以防止建筑在地震中受到破坏。例如,通过增加建筑结构的刚度,提高其抗破坏的能力;又如,通过在建筑结构的基础上设置各种隔震支座,吸收地震时的能量,从而保护建筑结构。但是,在地震过程中,即使有隔震结构的保护,建筑结构依然不可避免地发生一定的摆动,对建筑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在强烈地震时,建筑结构产生过大的摆动便会导致建筑结构的破坏甚至坍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震低碳的建筑结构,旨在解决现有建筑结构依然不可避免地发生一定的摆动,对建筑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在强烈地震时,建筑结构产生过大的摆动便会导致建筑结构的破坏甚至坍塌的问题。
必要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抗震低碳的建筑结构,该建筑结构包括:主体建筑,柱脚,基础平台,支撑平台;
主体建筑通过柱脚固定在半球形基础平台上,基础平台与支撑平台相连;
主体建筑包括主体框架、屋顶框架、底座框架,屋顶框架由一圈浮筏、檩和橼组成,浮筏的下面有若干个桩脚;
主体框架为若干个立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插入框架上、下圈梁孔中,立管与框架圈梁孔焊接固定,在主体框架上下圈梁中间设有中间圈梁,固定在立管上,立管与上、下圈梁构成的矩形区域由弹性拉筋构成六边形网状结构;
底座框架,底座框架底部由网状钢筋组成,用于支撑主体框架,底座框架四周设有若干和柱脚孔,用于固定柱脚;
柱脚固定在半球形基础平台上一个成凸形套管的内管中,凸字形套管的外壁包覆有弹性材料,柱脚的四周与内管之间、套管中内管与外管之间设有弹性材料,内管下口有弹性堵口,内管腔与外管腔下部充满地基;
支撑平台包括塑形弹性层、砼、混凝土地基、双向基础面层筋、双向基础侧面筋、双向基础底面筋;混凝土建立在一个基面上,用于分层夯实;砼与塑形弹性层相连,通过双向基础底面筋和混凝土地基相连;砼上表面与双向基础面层筋相连,侧面与双向基础侧面筋相连,底面与双向基础底面筋相连,增加了半球形基础平台的稳固性。
进一步,所述弹性柱脚的为垂直固定和斜向下30°固定。
进一步,所述主体建筑使用以植物纤维为主料,具有空心层和保温层的墙体,构造低碳建筑物。
进一步,所述主体框架的中间圈梁的个数与建筑物的高度成正比。
进一步,所述支撑平台顶面为与半球形基础底面相匹配的凹窝形。
进一步,柱脚包括:螺栓壳,螺栓壳包括具有螺栓孔的基板;以及上部结构,上部结构连接在基板上并且至少一个连接单元连接在上部结构上以将柱脚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柱固定在一起。
效果汇总: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抗震低碳的建筑结构,基础平台为口部向上的半球形,并由于上部主体结构的任一横截面均为中心对称结构,因此常态下半球形基础可以平稳地支承在承台的顶部支撑面上;并且通过将上部主体结构和下部基础结构设置成上轻下重,形成不倒翁式结构;这样,在地震时,半球形基础和上部主体结构整体在承台上发生摆动,建筑结构本身不存在局部的过大应力,并且摆动后能够自动复位,因此在地震发生后,该抗震建筑结构不但不会倒塌,自身结构也不会受到破坏;主体建筑由六边形的网状钢筋构架组成,具有一定的弹性,柱脚设置的方向为垂直和斜向下,抵消地震时不同方向的作用力,避免地震时的剪切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抗震低碳的建筑结构的主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主体建筑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基础平台凸形套管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支撑平台结构图。
图中:1、桶体;1-1、屋顶框架;1-1-1、浮筏;1-1-2、檩;1-1-3、橼;1-2、屋顶框架;1-2-1、立管;1-2-2、上圈梁;1-2-3、下圈梁;1-2-4、中间圈梁;1-2-5、六边形网状结构;1-3、底座框架;1-3-1、网状钢筋;1-3-2、柱脚孔;2、搅拌器;3、制冷循环管;3-1、内管;3-2、第一弹性材料层;3-3、第二弹性材料层;3-4、弹性堵口;3-5、地基;4、冷媒源;4-1、塑形弹性层;4-2、砼;4-3、混凝土地基;4-4、双向基础面层筋;4-5、双向基础侧面筋;4-6、双向基础底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抗震低碳的建筑结构,该建筑结构包括:主体建筑1,柱脚2,基础平台3,支撑平台4;主体建筑1通过柱脚2固定在半球形基础平台上3,基础平台3与支撑平台4相连;
主体建筑1包括主体框架1-1、屋顶框架1-2、底座框架1-3,屋顶框架1-1由一圈浮筏1-1-1、檩1-1-2和橼1-1-3组成,浮筏1-1-1的下面有若干个桩脚;
主体框架1-2为若干个立管1-2-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插入框架上圈梁1-2-2、下圈梁1-2-3孔中,立管1-2-1与框架圈梁孔焊接固定,在主体框架上圈梁1-2-2、下圈梁1-2-3中间设有中间圈梁1-2-4,固定在立管1-2-1上;立管1-2-1与上、下圈梁构成的矩形区域由弹性拉筋构成六边形网状结构1-2-5;
底座框架1-3,底座框架1-3底部由网状钢筋1-3-1组成,用于支撑主体框架,底座框架1-3四周设有若干和柱脚孔1-3-2,用于固定柱脚;
柱脚2固定在半球形基础平台3上一个成凸形套管的内管3-1中,凸字形套管的外壁包覆有第一弹性材料层3-2,柱脚2的四周与内管之间、套管中内管与外管之间设有第二弹性材料层3-3,内管下口有弹性堵口3-4,内管腔与外管腔下部充满地基3-5;
柱脚包括:螺栓壳,螺栓壳包括具有螺栓孔的基板;以及上部结构,上部结构连接在基板上并且至少一个连接单元连接在上部结构上以将柱脚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柱固定在一起。
支撑平台4包括塑形弹性层4-1、砼4-2、混凝土地基4-3、双向基础面层筋4-4、双向基础侧面筋4-5、双向基础底面筋4-6;混凝土地基4-3建立在一个基面上,用于分层夯实;砼4-2与塑形弹性层4-1相连,通过双向基础底面筋4-6和混凝土地基4-3相连;塑形弹性层4-1上表面与双向基础面层筋4-4相连,侧面与双向基础侧面筋4-5相连,底面与双向基础底面筋4-6相连,增加了半球形基础平台的稳固性。
本发明中,所述弹性柱脚的为垂直固定和斜向下30°固定。
本发明中,所述主体建筑使用以植物纤维为主料,具有空心层和保温层的墙体,构造低碳建筑物。本发明中,所述主体框架的中间圈梁的个数与建筑物的高度成正比。本发明中,所述支撑平台顶面为与半球形基础底面相匹配的凹窝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抗震低碳的建筑结构,基础平台为口部向上的半球形,并由于上部主体结构的任一横截面均为中心对称结构,因此常态下半球形基础可以平稳地支承在承台的顶部支撑面上;并且通过将上部主体结构和下部基础结构设置成上轻下重,形成不倒翁式结构;这样,在地震时,半球形基础和上部主体结构整体在承台上发生摆动,建筑结构本身不存在局部的过大应力,并且摆动后能够自动复位,因此在地震发生后,该抗震建筑结构不但不会倒塌,自身结构也不会受到破坏;主体建筑由六边形的网状钢筋构架组成,具有一定的弹性,柱脚设置的方向为垂直和斜向下,抵消地震时不同方向的作用力,避免地震时的剪切破坏。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抗震低碳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抗震低碳的建筑结构包括:主体建筑,柱脚,基础平台,支撑平台;
主体建筑通过柱脚固定在半球形基础平台上,基础平台与支撑平台相连;
主体建筑包括主体框架、屋顶框架、底座框架,屋顶框架由一圈浮筏、檩和橼组成,浮筏的下面有多个桩脚;
主体框架为多个立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插入框架上、下圈梁孔中,立管与框架圈梁孔焊接固定,在主体框架上下圈梁中间设有中间圈梁,固定在立管上,立管与上、下圈梁构成的矩形区域由弹性拉筋构成六边形网状结构;
底座框架,底座框架底部由网状钢筋组成,用于支撑主体框架,底座框架四周设有若干和柱脚孔,用于固定柱脚;
柱脚固定在半球形基础平台上一个成凸形套管的内管中,凸字形套管的外壁包覆有弹性材料,柱脚的四周与内管之间、套管中内管与外管之间设有弹性材料,内管下口有弹性堵口,内管腔与外管腔下部充满地基;
支撑平台包括塑形弹性层、砼、混凝土地基、双向基础面层筋、双向基础侧面筋、双向基础底面筋;混凝土建立在一个基面上,用于分层夯实;砼与塑形弹性层相连,通过双向基础底面筋和混凝土地基相连;砼上表面与双向基础面层筋相连,侧面与双向基础侧面筋相连,底面与双向基础底面筋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低碳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柱脚为垂直固定或斜向下30°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低碳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主体建筑为植物纤维为主料,具有空心层和保温层的墙体,构造低碳建筑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低碳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主体框架的中间圈梁的个数与建筑物的高度成正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低碳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平台顶面为与半球形基础底面相匹配的凹窝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低碳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柱脚包括:螺栓壳,螺栓壳包括具有螺栓孔的基板;以及上部结构,上部结构连接在基板上并且至少一个连接单元连接在上部结构上以将柱脚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柱固定在一起。
CN201510035286.1A 2015-01-24 2015-01-24 抗震低碳的建筑结构 Pending CN1046526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35286.1A CN104652641A (zh) 2015-01-24 2015-01-24 抗震低碳的建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35286.1A CN104652641A (zh) 2015-01-24 2015-01-24 抗震低碳的建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52641A true CN104652641A (zh) 2015-05-27

Family

ID=53244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35286.1A Pending CN104652641A (zh) 2015-01-24 2015-01-24 抗震低碳的建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52641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5969A (zh) * 2016-07-21 2016-12-21 李洪涛 一种绿色节能抗震建筑结构
CN106930311A (zh) * 2017-03-15 2017-07-07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装配式建筑抗震基础及建筑
CN107939134A (zh) * 2017-11-20 2018-04-20 王亚超 一种智慧城市中的抗震的建筑结构
CN108625649A (zh) * 2017-03-23 2018-10-09 邓云华 抗震楼房
CN109183638A (zh) * 2018-09-11 2019-01-11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柔性防护系统多向弹性转动自复位柱脚节点
CN112502513A (zh) * 2020-11-24 2021-03-16 上海半月形机电船舶有限公司 地震波浪上的安全屋及其设计与制作技术
CN112900923A (zh) * 2021-01-18 2021-06-04 四川省星光钢结构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抗震效果的轻钢结构的别墅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60222A1 (en) * 2005-05-17 2006-11-23 Lee Wei L Rocking-type seismic isolation base for protecting structure against earthquake
CN201021551Y (zh) * 2006-10-17 2008-02-13 籍跃中 自动减震抗震装置
CN101289868A (zh) * 2008-06-11 2008-10-22 陈茂祥 一种抗强大地震的建筑物基础结构
CN101769086A (zh) * 2010-01-21 2010-07-07 杨众达 抗震低碳的建筑结构
CN202031196U (zh) * 2011-04-27 2011-11-09 浙江舜杰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震建筑物结构
CN203213677U (zh) * 2013-05-08 2013-09-25 胡象光 一种抗震建筑结构
TW201443321A (zh) * 2013-05-08 2014-11-16 Hsin Kuang Alga Engineering Co Ltd 摩擦單擺隔震支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60222A1 (en) * 2005-05-17 2006-11-23 Lee Wei L Rocking-type seismic isolation base for protecting structure against earthquake
CN201021551Y (zh) * 2006-10-17 2008-02-13 籍跃中 自动减震抗震装置
CN101289868A (zh) * 2008-06-11 2008-10-22 陈茂祥 一种抗强大地震的建筑物基础结构
CN101769086A (zh) * 2010-01-21 2010-07-07 杨众达 抗震低碳的建筑结构
CN202031196U (zh) * 2011-04-27 2011-11-09 浙江舜杰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震建筑物结构
CN203213677U (zh) * 2013-05-08 2013-09-25 胡象光 一种抗震建筑结构
TW201443321A (zh) * 2013-05-08 2014-11-16 Hsin Kuang Alga Engineering Co Ltd 摩擦單擺隔震支承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5969A (zh) * 2016-07-21 2016-12-21 李洪涛 一种绿色节能抗震建筑结构
CN106930311A (zh) * 2017-03-15 2017-07-07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装配式建筑抗震基础及建筑
CN108625649A (zh) * 2017-03-23 2018-10-09 邓云华 抗震楼房
CN107939134A (zh) * 2017-11-20 2018-04-20 王亚超 一种智慧城市中的抗震的建筑结构
CN109183638A (zh) * 2018-09-11 2019-01-11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柔性防护系统多向弹性转动自复位柱脚节点
CN112502513A (zh) * 2020-11-24 2021-03-16 上海半月形机电船舶有限公司 地震波浪上的安全屋及其设计与制作技术
CN112900923A (zh) * 2021-01-18 2021-06-04 四川省星光钢结构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抗震效果的轻钢结构的别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52641A (zh) 抗震低碳的建筑结构
CN204919583U (zh) 一种承台式隔震桩基础
CN105625460A (zh) 一种用于连接桩基与承台的减震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05935236U (zh) 一种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柱脚节点
CN108374431A (zh) 一种新型半装配式抗震消能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4032766A (zh) Lng储液罐隔震层
CN105649236B (zh) 重力式阻尼填充墙
CN204456446U (zh) 一种地铁车站自复位柱脚节点
CN104790421B (zh) 用于管桩桩头与承台连接的变刚度耗能型节点
CN106320570B (zh) 一种带有易更换减震钢板阻尼器的组合剪力墙
CN109844235B (zh) 一种房屋抗震结构及抗震方法
CN102011434A (zh) 约束屈曲支撑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
JP3229629U (ja) 迅速な構築のための一体式基礎ベアリングプラットフォーム
CN107476316B (zh) 一种建筑基坑内外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6289739U (zh) 一种节能钢结构单元及钢结构系统
CN108222269A (zh) 一种损伤可控的网架结构平板支座
CN208137171U (zh) 一种土木工程分体式建筑抗震结构
CN201687080U (zh) 抗震低碳的建筑结构
CN208564037U (zh) 一种装配式地下增层隔震结构
CN107119677B (zh) 一种管桩桩顶摩擦-剪切型耗能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13653839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抗震装置
CN115233854A (zh) 一种新结构的抗震房建基础
CN101769086B (zh) 抗震低碳的建筑结构
CN204370614U (zh) 内藏圆钢管截面斜支撑分体式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CN211229723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支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