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38639A - 一种配网电压工程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网电压工程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38639A CN104638639A CN201510039399.9A CN201510039399A CN104638639A CN 104638639 A CN104638639 A CN 104638639A CN 201510039399 A CN201510039399 A CN 201510039399A CN 104638639 A CN104638639 A CN 10463863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ltage
- line
- transformer
- voltage drop
- analysis meth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15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6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一种配网电压工程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各线径参数制作快速计算表,利用快速计算表根据实际负荷及装机情况实现对各段线路压降的快速计算;再通过变压器的变比参数对变压器调压能力进行计算;最后使用线变压降分析法,通过对比线路压降及变压器调压能力来分析变压器二次侧的电压情况。本分析方法是在线路压降公式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生产情况总结出来的一种分析方法,不仅可用于分析分布式电源引起的高电压问题,也能用于分析配网大负荷条件下的低电压问题。经过建模仿真的对比验证,该方法原理正确,方法可行,使用方便快速,在计算精度上完全满足工程需要,可以用于35kV及以下配网电压的快速分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网电压工程分析方法,属电力配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新技术,新能源的使用,分布式发电与大电网的相结合被认为是能够节省投资、降低能耗、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和灵活性的主要方式,是未来电力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但分布式发电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小水电、风电到现在的光伏发电都属于分布式发电,他们都存在输出功率不稳定,波动大的问题。比如小水电多为库容小或者无库容的径流式水电站,受河流流量及天气情况影响大,来水时满发,无水时少发或不发,输出功率的波动就造成了系统稳态电压的不稳定,给系统的电能质量带来了影响。对于风电和光伏发电,受风力和光照的影响,也会带来同样的问题。
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波动大,这就造成了输出功率达到峰值时,电压越上限。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已有许多相关的研究文献及资料,但是这些文献、资料中均采用的是仿真建模的方法,仿真建模耗时长,学习复杂,不利于推广,并且对实际的电压情况无一个定量的分析结论,只是说由于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大造成了电压的越上限,但是多大装机容量的分布式电源会产生电压越上限的问题,越上限的程度如何,这些问题均未得到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能快速有效的分析配网电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网电压的工程分析方法,该方法结合了线路压降的快速计算和线变压降法的使用,可以实现对配网电压的快速分析。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配网电压工程分析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各线径参数制作快速计算表,利用快速计算表根据实际负荷及装机情况实现对各段线路压降的快速计算,再通过变压器的变比参数对变压器调压能力进行计算;最后使用线变压降分析法,通过对比线路压降及变压器调压能力来分析变压器二次侧的电压情况。
所述方法中通过对比线路压降与变压器调压能力来分析二次电压情况:
线路末端变压器二次电压为:
其中:U1为变压器一次侧电压;U2为变压器二次侧电压;U0为线路首端电压;△U为线路压降;K为变压器变比;
进行标幺值计算,取U1j=U0,U2j=U2,有
ΔU*=1-K* (2)
其中,U1j为一次侧电压基准值;U2j为二次侧电压基准值;K*为变比标幺值;ΔU*为线路压降标幺值;
当U2取值为电压上下限值时,即可用式(2)对电压进行分析;
若使用有名值来进行计算;根据式(1):
ΔU=U0-KU2 (3)
左边为线路压降,右边为线路调压能力,通过对比线路压降和主变调压能力即可得出二次侧电压情况。
所述方法中快速计算表是根据各典型线径参数,得出线路上传输有功功率为1MW时每1km线路上的压降而获得的,利用快速计算表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各段线路压降进行快速计算:
线路压降公式为:
线路阻抗、传输功率及首端电压决定线路压降的大小,对线路压降公式进行简化;
其中R0为每公里电阻值;X0为每公里电抗值;U为首端电压;R为线路电阻;X为线路电抗;φ为功率因数角;
通过计算△U0可将线路压降转换为简单的乘法来完成:
ΔU=P×L×ΔU0 (7)
计算无功补偿设备时:
ΔU=Q×L×ΔU0 (8)
式中:P为实际线路功率;Q为无功补偿设备容量;L为实际线路长度;ΔU0为快速计算表中对应数值。
所述变压器调压能力的计算根据变压器的参数计算其保证二次侧电压在合格范围内时,在考虑首端电压情况下一次侧所要求的电压范围,该电压范围即为变压器的调压能力。
所述通过对比线变压降分析法来分析变压器二次侧的电压情况,对于低电压问题,与调压能力的下限进行对比;对于高电压问题,与调压能力的上限进行对比。
所述线路压降的计算不包括功率在变压器阻抗上产生的压降;如需对压降进行修正,可根据变压器参数计算其等值阻抗值,再按照线路压降的计算方法进行修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出一种线路压降的快速计算方法,该方法简单,精度可靠,便于推广掌握,量化了不同型号变压器对电压调节作用的大小。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快速分析配网电压的方法,该方法原理正确,方法可行,使用方便快速,在计算精度上完全满足工程需要,可以用于35kV及以下配网电压的快速分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配网电压工程分析方法框图;
图2为配网示例;
图3为本发明在35kV线路的实施例;
其中,A为变电站A;B为变电站B;C为变电站C。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具体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以小水电集中区域的35kV线路为例,根据各线径典型参数及线路功率特性制作快速计算表。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ΔU=Q×L×ΔU0;
丰水期小负荷方式下可取cosφ=0.98,U=38kV。按以上假设,计算可得该条件下的快速计算如表1所示:
表1: 线路快速计算表
线径 | 有功功率为1MW时每1km线路上的压降(kV) |
50 | 0.0173 |
70 | 0.0130 |
95 | 0.0100 |
120 | 0.0084 |
150 | 0.0071 |
185 | 0.0062 |
240 | 0.0053 |
根据电网线路实际情况,计算线路首端至变压器一次侧的线路压降。如图3所示,各变电站变压器容量均为5000kVA,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分别为:变电站A为2285kW,变电站B为9140kW,变电站C为4885kW。
根据当地负荷及装机容量计算各段线路上的功率,典型可按装机容量的90%和主变容量的10%来计算,并考虑各段线路的累加:
线路3:4885×0.9-5000×0.1=3896.5kW
线路2:9140×0.9-5000×0.1+3896.5=11622.5kW
线路1:2285×0.9-5000×0.1+11622.5=13179kW
根据各段线路线径,通过快速计算表计算线路上的压降:
线路3:3896.5×0.0173×12.6×10-3=0.8509kV
线路2:11622.5×0.0071×14.9×10-3=1.2309kV
线路1:13179×0.0084×16×10-3=1.7657kV
各段线路累加计算各变压器的总压降:
变电站A:1.7657kV
变电站B:1.7657+1.2309=3.0776kV
变电站C:1.7657+1.2309+0.8509=3.9515kV
本例中为功率倒送,压降实际为负,各变电站的电压高于首端电压。
对线路压降的修正,以40MVA的三绕组110kV主变为例,假设其高中绕组的短路电压百分比为10.5%,短路损耗为200kV,则其等值电路的电阻R为0.185,X为3.891,对于并联电抗器有修正表如表2所示。
35kV及以下变压器由于其阻抗值很小,一般情况下可不进行修正。
表2: 线路压降修正表
容量 | 110kV主变上的压降修正(kV) |
1MVar | 0.1052 |
2MVar | 0.2103 |
3MVar | 0.3155 |
4MVar | 0.4206 |
根据变压器的参数对变压器的调压能力进行计算,按下式右侧进行计算,U2取值为其上下限值:
ΔU=U0-KU2
以变比为35kV变压器为例,根据国网要求,10kV母线的电压合格范围为10kV—10.7kV,为保证10kV电压在合格范围以内,根据不同型号变压器的变比特性,考虑首端电压可得变压器调压能力上限如表3所示。
表3: 变压器调压能力上限表
主变变比 | 首端为37.45kV时调压能力上限(kV) | 首端为36kV时调压能力上限(kV) |
35±3×2.5%/10.5kV | 0.89 | 2.34 |
35±4×2.5%/10.5kV | 1.78 | 3.23 |
35±2/4×2.5%/10.5kV | 1.78 | 3.23 |
38.5±3×2.5%/10.5kV | 4.72 | 6.17 |
38.5±4×2.5%/10.5kV | 5.7 | 7.15 |
应用线变压降法,将线路压降与变压器调压能力进行对比,对二次侧电压情况进行分析,对于低电压问题,主要是与调压能力的下限进行对比,对于高电压问题,主要是与调压能力的上限进行对比。以高电压问题为例,若线路上的压降已超过首端为36kV时调压能力上限,则需考虑改造措施;若线路压降低于首端为37.45kV时调压能力上限,则基本不存在电压问题;若线路压降在两个限值之间,则以加强首端110kV变电站35kV母线电压的控制为主,若110kV变电站35kV母线电压控制困难则需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改造措施。
Claims (6)
1.一种配网电压工程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通过各线径参数制作快速计算表,利用快速计算表根据实际负荷及装机情况实现对各段线路压降的快速计算,再通过变压器的变比参数对变压器调压能力进行计算;最后使用线变压降分析法,通过对比线路压降及变压器调压能力来分析变压器二次侧的电压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网电压工程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通过对比线路压降与变压器调压能力来分析二次电压情况:
线路末端变压器二次电压为:
其中:U1为变压器一次侧电压;U2为变压器二次侧电压;U0为线路首端电压;△U为线路压降;K为变压器变比;
进行标幺值计算,取U1j=U0,U2j=U2,有
ΔU*=1-K* (2)
其中,U1j为一次侧电压基准值;U2j为二次侧电压基准值;K*为变比标幺值;ΔU*为线路压降标幺值;
当U2取值为电压上下限值时,即可用式(2)对电压进行分析;
若使用有名值来进行计算;根据式(1):
ΔU=U0-KU2 (3)
左边为线路压降,右边为线路调压能力,通过对比线路压降和主变调压能力即可得出二次侧电压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网电压工程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快速计算表是根据各典型线径参数,得出线路上传输有功功率为1MW时每1km线路上的压降而获得的,利用快速计算表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各段线路压降进行快速计算:
线路压降公式为:
线路阻抗、传输功率及首端电压决定线路压降的大小,对线路压降公式进行简化;
其中R0为每公里电阻值;X0为每公里电抗值;U为首端电压;R为线路电阻;X为线路电抗;φ为功率因数角;
通过计算△U0可将线路压降转换为简单的乘法来完成:
ΔU=P×L×ΔU0 (7)
计算无功补偿设备时:
ΔU=Q×L×ΔU0 (8)
式中:P为实际线路功率;Q为无功补偿设备容量;L为实际线路长度;ΔU0为快速计算表中对应数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网电压工程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调压能力的计算根据变压器的参数计算其保证二次侧电压在合格范围内时,在考虑首端电压情况下一次侧所要求的电压范围,该电压范围即为变压器的调压能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网电压工程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对比线变压降分析法来分析变压器二次侧的电压情况,对于低电压问题,与调压能力的下限进行对比;对于高电压问题,与调压能力的上限进行对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配网电压工程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压降的计算不包括功率在变压器阻抗上产生的压降;如需对压降进行修正,可根据变压器参数计算其等值阻抗值,再按照线路压降的计算方法进行修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39399.9A CN104638639A (zh) | 2015-01-27 | 2015-01-27 | 一种配网电压工程分析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39399.9A CN104638639A (zh) | 2015-01-27 | 2015-01-27 | 一种配网电压工程分析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38639A true CN104638639A (zh) | 2015-05-20 |
Family
ID=53217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39399.9A Pending CN104638639A (zh) | 2015-01-27 | 2015-01-27 | 一种配网电压工程分析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638639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71384A (zh) * | 2015-08-09 | 2015-11-18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一种分布式光伏接入线路电压波动估算方法 |
CN111106609A (zh) * | 2020-02-06 | 2020-05-05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自产供电电源相电压跌落计算方法 |
JP7461596B2 (ja) | 2022-07-25 | 2024-04-04 | 雲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楚雄供電局 | 電圧レベル315kV以下の配電変圧器に対する自動容量校正方法 |
-
2015
- 2015-01-27 CN CN201510039399.9A patent/CN104638639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71384A (zh) * | 2015-08-09 | 2015-11-18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一种分布式光伏接入线路电压波动估算方法 |
CN111106609A (zh) * | 2020-02-06 | 2020-05-05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自产供电电源相电压跌落计算方法 |
CN111106609B (zh) * | 2020-02-06 | 2023-09-22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自产供电电源相电压跌落计算方法 |
JP7461596B2 (ja) | 2022-07-25 | 2024-04-04 | 雲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楚雄供電局 | 電圧レベル315kV以下の配電変圧器に対する自動容量校正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ascon et al. | Increasing the hosting capacity of distribution grids by implementing residential PV storage systems and reactive power control | |
CN103441510A (zh) | 一种包含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区域电网无功优化方法 | |
CN104779644B (zh) | 一种风电场并网稳定性评估方法 | |
CN101281637A (zh) | 基于超平面形式安全域边界的电力系统优化潮流和实时定价方法 | |
Zhang et al. | Generalized short circuit ratio for multi-infeed LCC-HVDC systems | |
CN103715686A (zh) | 一种适用于直流配电网线路的能效分析方法 | |
CN107994608A (zh) | 光伏电站的无功电压控制方法 | |
CN102522756A (zh) | 一种避免电压越限风险的电网感性无功补偿方法 | |
CN103123713A (zh) | 适应多直流紧急功率支援的网架结构优化方法 | |
CN107732926A (zh) | 一种含电压源换流器的交直流混联电网无功优化方法 | |
CN104362650A (zh) | 一种考虑成本因素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 | |
CN116260180A (zh) | 基于时序运行模拟的光伏可开放容量计算方法 | |
CN105449707A (zh) | 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方法 | |
CN104638639A (zh) | 一种配网电压工程分析方法 | |
CN105514987A (zh) | 10kV配电线路分布式光伏定容方法和系统 | |
CN108767891A (zh) | 中压配电网单条中压馈线光伏消纳模型 | |
CN104242354B (zh) | 计及风光出力相关性的新能源集中外送运行特性评估方法 | |
CN107634523A (zh) | 基于多源分级协调的新能源集中并网点无功电压控制方法 | |
CN107196293A (zh) | 分布式光伏多点接入配网的稳态电压分布模型的应用 | |
CN104732008B (zh) | 一种基于低电压穿越期间控制策略的风电场等值方法 | |
CN102646983B (zh) | 一种电力系统中长期无功电压分析和优化方法 | |
CN105896604A (zh) |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的极限接纳能力的计算方法 | |
CN116544992A (zh) | 一种电网侧储能降低变压器损耗的储能控制方法 | |
CN103996149A (zh) | 一种基于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区域电网风电布局分析方法 | |
CN107370161B (zh) | 一种风电场无功控制系统用的电压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