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34710A - 一种岩体孔隙逾渗与连通特征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岩体孔隙逾渗与连通特征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34710A
CN104634710A CN201310552754.3A CN201310552754A CN104634710A CN 104634710 A CN104634710 A CN 104634710A CN 201310552754 A CN201310552754 A CN 201310552754A CN 104634710 A CN104634710 A CN 1046347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ck
rock mass
core
imag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527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34710B (zh
Inventor
赵万春
王婷婷
艾池
李士斌
李玉伟
袁伟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55275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347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34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347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34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347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岩体孔隙逾渗与连通特征的分析方法及装置,属于石油与天然气、矿业、岩土等工程中岩体孔隙结构技术领域。现场选取实验岩心,对岩心进行抛光,按照仪器规定制作成标准的岩样尺寸,置于岩心实验装置中;通过图像放大装置与透射镜扫描图像处理系统对标准岩心按照进行扫描,将扫描岩心图像传输至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中,计算机处理系统中安装系统处理软件;通过岩体切割系统对实验岩心进行纵向切割扫描,并将单张切割岩体以标准图像形式传输至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中;计算机处理系统对单张岩心图像进行网格剖分,并进行坐标标注,本发明实现了岩体孔隙度的可视化描述,对岩体的内部结构逾渗与连通的特征给予清晰的描述;更直观测定岩体的孔隙度。

Description

一种岩体孔隙逾渗与连通特征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体孔隙逾渗与连通特征的分析方法及装置,属于石油与天然气、矿业、岩土等工程中岩体孔隙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油田天然气、页岩气以及煤层气等常规与非常规气藏开采的技术领域中,由于开采岩体的复杂特征,致使岩体中的孔隙结构特征描述的不够准确,进而使得开采中还存在很多技术问题和安全问题无法解决。目前,对于岩石内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统计概率的最大逾渗团特征研究,对于岩体内部孔隙结构的复杂连通性为进行详细的描述,该方面研究的缺陷制约了岩体孔裂隙结构演化的进一步描述,诸如:岩体外载作用下的孔隙演化规律、岩体孔裂隙连通的迂曲度等方面的描述。尽管目前现有的数值模拟软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当前的认识的需要,但无法给予系统的揭示,从而影响了该项技术方面的充分描述。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岩体孔隙逾渗与连通特征的分析方法及装置,主要用于解决现有的对岩体孔隙连通特征无法准确描述的问题。
一种岩体孔隙逾渗与连通特征的分析方法,含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现场选取实验岩心,对岩心进行抛光,按照仪器规定制作成标准的岩样尺寸,置于岩心实验装置中。
第二步:通过图像放大装置与透射镜扫描图像处理系统对标准岩心按照进行扫描,将扫描岩心图像传输至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中,计算机处理系统中安装系统处理软件。
第三步:通过岩体切割系统对实验岩心进行纵向切割扫描,并将单张切割岩体以标准图像形式传输至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中。计算机处理系统对单张岩心图像进行网格剖分,并进行坐标标注,标注原则为:假定岩心图像尺寸为L0×L0划分为L×L正方形子网格。其中任一张网格剖面的第一个网格的坐标为设定为(x0,y0,k),在该任意网格的坐标为(xi,yj,k),k为岩体纵向上被剖开的份数,H为岩体总厚度,h为岩体纵向切割的单位步长厚度。通过对岩心图像灰度扫描,若任意网格(xm,yn,zk)被孔隙占据,则该网格被赋予向量值表示为[m,n,k,0],其中zk为岩体任意切面的纵向坐标。若该网格的空间被岩石基质占据,则该网格被赋予向量值表示为[m,n,k,1],其中m,n为任意网格点坐标。
第四步:重复第三步操作,将岩体所有剖分的图像进行扫描,得到整个岩体孔隙与基质岩石的三维向量表示形式为:
岩体孔隙: 0 0 0 0 1 0 0 0 . . . . . . . . . . . . L 0 L L 0 L H h 0 ; 基质岩石: 0 0 0 1 1 0 0 1 . . . . . . . . . . . . L 0 L L 0 L H h 1
第五步:通过寻址路径的方法获取连通孔隙的特征,具体寻址方法与过程如下,对任意的孔隙网格(m,n,k,0)设定寻址的路径包括:m+1、m-1、n+1、n-1、k+1、k-1,其中此处的在寻址过程中,每一步假定沿上述6个坐标方位进行路径寻址,若找到与其连通的孔隙网格坐标,记录该相对坐标,在任意寻址坐标中若寻址网格特征为岩石基质或与之前寻址的网格相对坐标相同则完成一次寻址过程,若整个寻址过程的所有寻址路径均完成,则该网格的寻址过程终止,其寻址过程中有经过的轨迹即为其相连通的孔隙。
第六步:重复上述第五步的操作,待整个岩体中所有孔隙网格寻址结束,则整个岩体的孔隙连通情况确定。
第七步:记录整个岩体的孔隙数量和连通情况,确定岩体的逾渗概率与岩体的孔隙连通特征。
上述方案中的岩心实验装置包括由标准岩心、岩心夹持装置组成的被测试件体,被测试件体置于岩心底座上,岩心底座能够滑动,滑动步长可调节。
上述方案中的图像放大装置与透射镜扫描系统包括由体视显微镜、CCD摄像机、显微观测架和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
上述方案中的岩体切割系统主要为聚焦离子束(Focused Ion beam,FIB)与FIB智能控制系统组成。
目前,对于岩体孔隙的描述中,主要是进行笼统的孔隙统计,未对岩体内的孔隙内的连通情况,孔隙的迂曲程度以及孔隙在整个岩体的分布情况很确切地描述,因此无法可视化岩体的孔隙特征。
一种岩体孔隙逾渗与连通特征的分析装置,操作台连接在固定底座;操作台连接刻度尺;操作台连接液压顶,液压顶连接岩体夹持器;岩体夹持器夹持岩体标件;岩体夹持器连接滑动底座;滑动底座连接操作台;FIB智能控制系统连接聚焦粒子束发射头;显微观测架连接CCD摄像机,CCD摄像机连接第一TEM透射电镜;计算机成像系统连接CCD摄像机;底座连接固定螺栓;底座连接夹持架,夹持架连接TEM透射镜;TEM透射镜连接成像系统;透镜连接透射镜头;电子枪连接TEM透射镜。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发明实现了岩体孔隙度的可视化描述,对岩体的内部结构逾渗与连通的特征给予清晰的描述。
(2)本发明更直观测定岩体的孔隙度,给予目前孔隙度实验测定方法很好的补充。
(3)本发明对未来的数字化岩心描述、微观、纳观孔隙特征描述给予了更加合理的方法与手段。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如图其中:
图1本发明的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发明的宗旨所做的许多修改和变化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岩体孔隙逾渗与连通特征的分析装置,操作台11连接在固定底座12;操作台11连接刻度尺(千分尺)10;操作台11连接液压顶13,液压顶13连接岩体夹持器2;岩体夹持器2夹持岩体标件1;岩体夹持器2连接滑动底座9;滑动底座9连接操作台11;FIB智能控制系统3连接聚焦粒子束发射头4;显微观测架7连接CCD摄像机6,CCD摄像机6连接第一TEM透射电镜5;计算机成像系统8连接CCD摄像机6;底座20连接固定螺栓19;底座20连接夹持架,夹持架连接TEM透射镜17;TEM透射镜17连接成像系统18;透镜15连接透射镜头14;电子枪16连接TEM透射镜17。
一种岩体孔隙逾渗与连通特征的分析方法,含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现场选取实验岩心,对岩心进行抛光,按照仪器规定制作成标准的岩样尺寸,置于岩心实验装置中。
第二步:通过图像放大装置与透射镜扫描图像处理系统对标准岩心按照进行扫描,将扫描岩心图像传输至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中,计算机处理系统中安装系统处理软件。
第三步:通过岩体切割系统对实验岩心进行纵向切割扫描,并将单张切割岩体以标准图像形式传输至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中。计算机处理系统对单张岩心图像进行网格剖分,并进行坐标标注,标注原则为:假定岩心图像尺寸为L0×L0划分为L×L正方形子网格。其中任一张网格剖面的第一个网格的坐标为设定为(x0,y0,k),在该任意网格的坐标为(xi,yj,k),k为岩体纵向上被剖开的份数,H为岩体总厚度,h为岩体纵向切割的单位步长厚度。
通过对岩心图像灰度扫描,若任意网格(xm,yn,zk)被孔隙占据,则该网格被赋予向量值表示为[m,n,k,0],其中zk为岩体任意切面的纵向坐标。若该网格的空间被岩石基质占据,则该网格被赋予向量值表示为[m,n,k,1],其中m,n为任意网格点坐标。
第四步:重复第三步操作,将岩体所有剖分的图像进行扫描,得到整个岩体孔隙与基质岩石的三维向量表示形式为:
岩体孔隙: 0 0 0 0 1 0 0 0 . . . . . . . . . . . . L 0 L L 0 L H h 0 ; 基质岩石: 0 0 0 1 1 0 0 1 . . . . . . . . . . . . L 0 L L 0 L H h 1
第五步:通过寻址路径的方法获取连通孔隙的特征,具体寻址方法与过程如下,对任意的孔隙网格(m,n,k,0)设定寻址的路径包括:m+1、m-1、n+1、n-1、k+1、k-1,其中此处的在寻址过程中,每一步1假定沿上述6个坐标方位进行路径寻址,若找到与其连通的孔隙网格坐标,记录该相对坐标,在任意寻址坐标中若寻址网格特征为岩石基质或与之前寻址的网格相对坐标相同则完成一次寻址过程,若整个寻址过程的所有寻址路径均完成,则该网格的寻址过程终止,其寻址过程中有经过的轨迹即为其相连通的孔隙。
第六步:重复上述第五步的操作,待整个岩体中所有孔隙网格寻址结束,则整个岩体的孔隙连通情况确定。
第七步:记录整个岩体的孔隙数量和连通情况,确定岩体的逾渗概率与岩体的孔隙连通特征。
上述方案中的岩心观测系统由TEM透射电镜5、CCD摄像机6、显微观测架7、计算机成像系统8等组成。TEM透射电镜5与CCD成像摄像机6相连,并置于观测架7上,对岩心试件1进行扫描测定,将扫描结果经CCD摄像机6成像装置成像,并传输至计算机成像与处理系统8中,计算机成像与处理系统8经对图像按照操作步骤三至步骤五对图像进行逾渗研究与连通特征描述。
上述方案中的岩体切割系统由FIB智能控制系统3、聚焦粒子束发射头4组成,其中FIB智能控制系统3内置控制软件,可对聚焦粒子束发射头4实施岩心切割,液压顶13对岩心移动实施控制,岩心切割厚度尺寸可通过刻度尺10实现控制。
如上所述,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是只要实质上没有脱离本发明的发明点及效果可以有很多的变形,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样的变形例也全部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岩体孔隙逾渗与连通特征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这种研究岩体孔隙逾渗与连通特征的方法:
第一步:现场选取实验岩心,对岩心进行抛光,按照仪器规定制作成标准的岩样尺寸,置于岩心实验装置中;
第二步:通过图像放大装置与透射镜扫描图像处理系统对标准岩心按照进行扫描,将扫描岩心图像传输至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中,计算机处理系统中安装系统处理软件;
第三步:通过岩体切割系统对实验岩心进行纵向切割扫描,并将单张切割岩体以标准图像形式传输至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中;计算机处理系统对单张岩心图像进行网格剖分,并进行坐标标注,标注原则为:岩心图像尺寸为L0×L0划分为L×L正方形子网格;其中任一张网格剖面的第一个网格的坐标为设定为(x0,y0,k),在该任意网格的坐标为(xi,yj,k),k为岩体纵向上被剖开的份数,H为岩体总厚度,h为岩体纵向切割的单位步长厚度;通过对岩心图像灰度扫描,若任意网格(xm,yn,zk)被孔隙占据,则该网格被赋予向量值表示为[m,n,k,0],其中zk为岩体任意切面的纵向坐标;若该网格的空间被岩石基质占据,则该网格被赋予向量值表示为[m,n,k,1],其中m,n为任意网格点坐标;
第四步:重复第三步操作,将岩体所有剖分的图像进行扫描,得到整个岩体孔隙与基质岩石的三维向量表示形式为:
岩体孔隙: 0 0 0 0 1 0 0 0 . . . . . . . . . . . . L 0 L L 0 L H h 0 ; 基质岩石: 0 0 0 1 1 0 0 1 . . . . . . . . . . . . L 0 L L 0 L H h 1
第五步:通过寻址路径的方法获取连通孔隙的特征,具体寻址方法与过程如下,对任意的孔隙网格(m,n,k,0)设定寻址的路径包括:m+1、m-1、n+1、n-1、k+1、k-1,其中此处的1在寻址过程中,每一步1假定沿上述6个坐标方位进行路径寻址,若找到与其连通的孔隙网格坐标,记录该相对坐标,在任意寻址坐标中若寻址网格特征为岩石基质或与之前寻址的网格相对坐标相同则完成一次寻址过程,若整个寻址过程的所有寻址路径均完成,则该网格的寻址过程终止,其寻址过程中有经过的轨迹即为其相连通的孔隙;
第六步:重复上述第五步的操作,待整个岩体中所有孔隙网格寻址结束,则整个岩体的孔隙连通情况确定;
第七步:记录整个岩体的孔隙数量和连通情况,确定岩体的逾渗概率与岩体的孔隙连通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体孔隙逾渗与连通特征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岩心观测系统由TEM透射电镜(5)、CCD摄像机(6)、显微观测架(7)、计算机成像系统(8)等组成;TEM透射电镜(5)与CCD成像摄像机(6)相连,并置于观测架(7)上,对岩心试件(1)进行扫描测定,将扫描结果经CCD摄像机(6)成像装置成像,并传输至计算机成像与处理系统(8)中,计算机成像与处理系统(8)经对图像按照操作步骤三至步骤五对图像进行逾渗研究与连通特征描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岩体孔隙逾渗与连通特征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岩体切割系统由FIB智能控制系统(3)、聚焦粒子束发射头(4)组成,其中FIB智能控制系统(3)内置控制软件,可对聚焦粒子束发射头(4)实施岩心切割,液压顶(13)对岩心移动实施控制,岩心切割厚度尺寸可通过刻度尺(10)实现控制。
4.一种岩体孔隙逾渗与连通特征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操作台连接在固定底座;操作台连接刻度尺;操作台连接液压顶,液压顶连接岩体夹持器;岩体夹持器夹持岩体标件;岩体夹持器连接滑动底座;滑动底座连接操作台;FIB智能控制系统连接聚焦粒子束发射头;显微观测架连接CCD摄像机,CCD摄像机连接第一TEM透射电镜;计算机成像系统连接CCD摄像机;底座连接固定螺栓;底座连接夹持架,夹持架连接TEM透射镜;TEM透射镜连接成像系统;透镜连接透射镜头;电子枪连接TEM透射镜。
CN201310552754.3A 2013-11-08 2013-11-08 一种岩体孔隙逾渗与连通特征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46347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52754.3A CN104634710B (zh) 2013-11-08 2013-11-08 一种岩体孔隙逾渗与连通特征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52754.3A CN104634710B (zh) 2013-11-08 2013-11-08 一种岩体孔隙逾渗与连通特征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34710A true CN104634710A (zh) 2015-05-20
CN104634710B CN104634710B (zh) 2018-06-01

Family

ID=53213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52754.3A Active CN104634710B (zh) 2013-11-08 2013-11-08 一种岩体孔隙逾渗与连通特征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3471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3720A (zh) * 2016-06-04 2016-08-03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研究岩体孔隙及裂隙结构与座逾渗特征的方法及装置
CN107204003A (zh) * 2016-03-15 2017-09-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二维数字岩心的连通区域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9738341A (zh) * 2019-02-27 2019-05-10 广州肖宁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事务所有限公司 芯样级配分析装置及方法
CN113946982A (zh) * 2021-11-19 2022-01-18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获取危岩体地形剖面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0559A (zh) * 2002-12-25 2004-07-07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透射电镜数字图象接收处理系统
CN1525154A (zh) * 2003-02-25 2004-09-01 朱玉双 透射显微油气渗流机理及储层伤害分析仪
CN101639434A (zh) * 2009-08-27 2010-02-03 太原理工大学 基于显微图像分析固体材料孔隙结构的方法
CN201965077U (zh) * 2010-12-17 2011-09-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岩心ct扫描固定装置
CN102183450A (zh) * 2011-04-20 2011-09-14 东北石油大学 储层岩心微观孔隙结构原子力显微镜的表征方法
CN103217370A (zh) * 2013-03-29 2013-07-24 肖建新 煤层顶板砂岩孔隙观测的亚微观描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0559A (zh) * 2002-12-25 2004-07-07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透射电镜数字图象接收处理系统
CN1525154A (zh) * 2003-02-25 2004-09-01 朱玉双 透射显微油气渗流机理及储层伤害分析仪
CN101639434A (zh) * 2009-08-27 2010-02-03 太原理工大学 基于显微图像分析固体材料孔隙结构的方法
CN201965077U (zh) * 2010-12-17 2011-09-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岩心ct扫描固定装置
CN102183450A (zh) * 2011-04-20 2011-09-14 东北石油大学 储层岩心微观孔隙结构原子力显微镜的表征方法
CN103217370A (zh) * 2013-03-29 2013-07-24 肖建新 煤层顶板砂岩孔隙观测的亚微观描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于炳松: "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与表征", 《地学前缘》 *
吕兆兴: "孔隙裂隙双重介质逾渗理论及应用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 *
崔景伟等: "页岩孔隙研究新进展", 《地球科学进展》 *
彭喜英: "透射电镜数字化及图像处理分析",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赵秀才: "数字岩心及孔隙网络模型重构方法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 *
龚丹等: "透射电镜CCD数字图像系统的研制",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4003A (zh) * 2016-03-15 2017-09-2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二维数字岩心的连通区域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7204003B (zh) * 2016-03-15 2020-04-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二维数字岩心的连通区域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5823720A (zh) * 2016-06-04 2016-08-03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研究岩体孔隙及裂隙结构与座逾渗特征的方法及装置
CN105823720B (zh) * 2016-06-04 2019-10-01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研究岩体孔隙及裂隙结构与座逾渗特征的方法及装置
CN109738341A (zh) * 2019-02-27 2019-05-10 广州肖宁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事务所有限公司 芯样级配分析装置及方法
CN109738341B (zh) * 2019-02-27 2024-04-26 广州肖宁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事务所有限公司 芯样级配分析方法
CN113946982A (zh) * 2021-11-19 2022-01-18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获取危岩体地形剖面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34710B (zh) 2018-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15874B (zh) 多源信息融合的多组分三维数字岩心构建方法
CN104237103B (zh) 一种孔隙连通性定量表征方法及装置
CN104634710A (zh) 一种岩体孔隙逾渗与连通特征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06127816A (zh) 一种页岩基质储层孔隙空间表征方法
CN103869052B (zh) 一种砂岩储层成岩测井相定量表征的方法
CN105487121A (zh) 基于ct扫描图像与电成像图像融合构建多尺度数字岩心方法
CN113609696B (zh) 基于图像融合的多尺度多组分数字岩心构建方法及系统
CN103810333B (zh) 一种工程地质信息化工作系统
CN1838164A (zh) 土地调查的全数字化野外信息采集、记录与处理方法
CN105649615A (zh) Ct定量、三维可视化测试储层致密油赋存状态的方法
CN111856589A (zh) 一种地表综合物探的三维立体成像方法及系统
CN111366753A (zh) 一种页岩有机质孔隙类型的微观识别方法
CN103759713B (zh) 一种基于全景影像的危岩落石调查方法
CN110873722A (zh) 一种岩心矿物组分鉴别方法
CN106501090A (zh) 用于水力压裂模拟实验的裂缝表征方法
CN105823720B (zh) 一种研究岩体孔隙及裂隙结构与座逾渗特征的方法及装置
CN115586536A (zh) 一种基于激光点云的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9593958A (zh) 三维遥感技术辅助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取工艺的方法
CN114462132A (zh) 一种施工过程深基坑稳定性可视化监测方法
US11948284B2 (en) 3D modeling method for pore-filling hydrate sediment based on CT image
CN105445439A (zh) 一种适用于天然盐渍土形成机理的室外自动监测系统
CN111179296A (zh) 一种基于数字岩心技术研究岩石导热特性的新方法
CN103310061B (zh) 煤田地震勘探绘图系统
Zeng et al. CEmin: a MATLAB‐based software for computational phenocryst extraction and statistical petrology
CN113592823B (zh) 一种岩层孔隙率分布计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