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18962A - 一种小区间协同均衡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区间协同均衡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18962A
CN104618962A CN201510041411.XA CN201510041411A CN104618962A CN 104618962 A CN104618962 A CN 104618962A CN 201510041411 A CN201510041411 A CN 201510041411A CN 104618962 A CN104618962 A CN 1046189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ty
underload
load
excess load
collection res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414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艳
张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4141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18962A/zh
Publication of CN104618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89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22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handling the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小区间协同均衡的方法和装置,用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该方案为:第一设备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进行负荷参数采集,获得采集结果,并基于采集结果判断各个小区的负荷状态,将采集结果高于第一预设门限值的小区确定为超负荷小区,将采集结果低于第二预设门限值且与超负荷小区相邻的小区确定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其中,第一预设门限值高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然后对超负荷小区和相应的低负荷小区进行协同均衡操作。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小区进行协同均衡操作,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减少负荷不均衡对设备稳定性以及性能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小区间协同均衡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区间协同均衡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TD-SCDMA)系统中,当小区发生拥塞时,根据小区发生拥塞的等级,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使小区维持在负荷门限之下。
目前实现小区负荷均衡的方案主要有以下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小区内的负荷协同,这是通过监测同一小区不同载波的负荷,在载波间做用户负荷的均衡。
然而,这种方法只能实现小区内的负荷均衡,无法实现小区间的负荷均衡。
第二种方法:小区间的负荷协同,通过监测任一小区的负荷,当达到拥塞的时候,通过调整该小区的个性偏移将用户向其邻区做均衡。
然而,这种方法不能实现小区间的协同操作,当触发均衡操作时,不仅没有考虑邻区的负荷状况,而且,均衡的目标小区不确定,即这种方式因为没有考虑邻区的可接收程度以及目标小区的不确定,造成负载均衡的盲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区间协同均衡的方法和装置,用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小区间的协同均衡的操作,提升资源利用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小区间协同均衡的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进行负荷参数采集,获得采集结果;
第一设备基于所述采集结果判断各个小区的负荷状态,将所述采集结果高于第一预设门限值的小区确定为超负荷小区,将所述采集结果低于第二预设门限值且与超负荷小区相邻的小区确定为相应超负荷小区的低负荷小区,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高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
第一设备对所述超负荷小区和所述低负荷小区进行协同均衡操作。
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小区进行协同均衡操作,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减少负荷不均衡对设备稳定性以及性能的影响。
较佳的,第一设备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进行负荷参数采集,包括:
第一设备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针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采用传输负荷参数、设备负荷参数和无线负荷参数中的任意一种进行负荷参数采集。
较佳的,第一设备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进行负荷参数采集,获得采集结果,包括:
第一设备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定期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进行负荷参数采集,在达到预设周期时分别将各个小区中一次或者多次的采集样值求平均值,并将所述平均值作为各个小区的采集结果。
较佳的,第一设备基于所述采集结果判断各个小区的负荷状态,将所述采集结果高于第一预设门限值的小区确定为超负荷小区,将所述采集结果低于第二预设门限值且与超负荷小区相邻的小区确定为相应超负荷小区的低负荷小区,包括:
第一设备依次读取每一个小区的采集结果,每读取一个采集结果,若确定当前读取的采集结果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则将对应的小区确定为超负荷小区,若确定当前读取的采集结果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且对应的小区与一超负荷小区相邻,则将所述对应的小区确定为所述一超负荷小区对应的低负荷小区;或者,
第一设备将所述采集结果上报给第二设备,并接收所述第二设备确定出的所述超负荷小区以及相应超负荷小区的低负荷小区的通知,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依次读取每一个小区的采集结果,每读取一个采集结果,若确定当前读取的采集结果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则将对应的小区确定为超负荷小区,若确定当前读取的采集结果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且对应的小区与一超负荷小区相邻,则将所述对应的小区确定为所述一超负荷小区对应的低负荷小区。
较佳的,进一步包括:
当对应一个超负荷小区存在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时,第一设备将所述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的采集结果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将所述采集结果中最低的一个小区作为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或者,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确定出的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通知,其中,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的采集结果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将所述采集结果中最低的一个小区作为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或者,
当对应一个超负荷小区存在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时,且所述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的采集结果相等时,第一设备随机选取所述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作为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或者,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确定出的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通知,其中,所述第二设备随机选取所述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作为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
较佳的,第一设备对所述超负荷小区和相应的低负荷小区进行协同均衡操作,包括:
第一设备对所述超负荷小区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和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进行调整,并基于调整后的参数将所述超负荷小区中的部分用户切换到所述低负荷小区;或者,
第一设备基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调整后的所述超负荷小区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和调整后的相应低负荷小区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将所述超负荷小区中的部分用户切换到所述低负荷小区。
较佳的,进一步包括:
若存在空闲态的用户,则第一设备调整所述超负荷小区的重选偏移参数和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重选偏移参数,并将所述空闲态的用户接入所述低负荷小区;或者,
若存在空闲态的用户,则第一设备基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调整后的所述超负荷小区的重选偏移参数和调整后的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重选偏移参数,将所述空闲态的用户接入所述低负荷小区。
一种小区间协同均衡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进行负荷参数采集,获得采集结果;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采集结果判断各个小区的负荷状态,将所述采集结果高于第一预设门限值的小区确定为超负荷小区,将所述采集结果低于第二预设门限值且与超负荷小区相邻的小区确定为相应超负荷小区的低负荷小区,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高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
协同单元,用于对所述超负荷小区和相应的低负荷小区进行协同均衡操作。
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小区进行协同均衡操作,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减少负荷不均衡对设备稳定性以及性能的影响。
较佳的,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进行负荷参数采集时,所述采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针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采用传输负荷参数、设备负荷参数和无线负荷参数中的任意一种进行负荷参数采集。
较佳的,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进行负荷参数采集,获得采集结果时,所述采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定期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进行负荷参数采集,在达到预设周期时分别将各个小区中一次或者多次的采集样值求平均值,并将所述平均值作为各个小区的采集结果。
较佳的,基于所述采集结果确定超负荷小区以及与所述超负荷小区相邻的低负荷小区时,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依次读取每一个小区的采集结果,每读取一个采集结果,若确定当前读取的采集结果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则将对应的小区确定为超负荷小区,若确定当前读取的采集结果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且对应的小区与一超负荷小区相邻,则将所述对应的小区确定为所述一超负荷小区对应的低负荷小区;或者,
将所述采集结果上报给另一设备,并接收所述另一设备确定出的所述超负荷小区以及与相应超负荷小区的低负荷小区的通知,其中,所述另一设备依次读取每一个小区的采集结果,每读取一个采集结果,若确定当前读取的采集结果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则将对应的小区确定为超负荷小区,若确定当前读取的采集结果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且对应的小区与一超负荷小区相邻,则将所述对应的小区确定为所述一超负荷小区对应的低负荷小区。
较佳的,所述确定单元进一步用于:
当对应一个超负荷小区存在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时,将所述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的采集结果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将所述采集结果中最低的一个小区作为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或者,接收所述另一设备确定出的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通知,其中,所述另一设备将所述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的采集结果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将所述采集结果中最低的一个小区作为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或者,
当对应一个超负荷小区存在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时,且所述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的采集结果相等时,随机选取所述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作为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或者,接收所述另一设备确定出的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通知,其中,所述另一设备随机选取所述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作为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
较佳的,对所述超负荷小区和相应的低负荷小区进行协同均衡操作时,所述协同单元具体用于:
对所述超负荷小区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和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进行调整,并基于调整后的参数将所述超负荷小区中的部分用户切换到所述低负荷小区;或者,
基于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的调整后的所述超负荷小区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和调整后的相应低负荷小区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将所述超负荷小区中的部分用户切换到所述低负荷小区。
较佳的,所述协同单元进一步用于:
若存在空闲态的用户,则调整所述超负荷小区的重选偏移参数和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重选偏移参数,并将所述空闲态的用户接入所述低负荷小区;或者,
若存在空闲态的用户,则基于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的调整后的所述超负荷小区的重选偏移参数和调整后的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重选偏移参数,将所述空闲态的用户接入所述低负荷小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小区间协同均衡的概述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小区间协同均衡的具体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小区间协同均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小区间协同均衡的方法:通过获取各个小区的负荷采集结果,确定超负荷小区以及与超负荷小区相邻的低负荷小区,对选出的超负荷小区和相应的低负荷小区进行协同均衡操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第一设备以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第二设备以操作维护中心(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enter,OMC)为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由RNC独立完成小区间的协同均衡操作,也可以由RNC和OMC共同完成小区间的协同均衡操作。
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小区间协同均衡的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100:RNC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进行负荷参数采集,获得采集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RNC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针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采用传输负荷参数、设备负荷参数和无线负荷参数中的任意一种进行负荷参数采集。
而且,对每一种预设的负荷采集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具体的负荷考量项,即采用具体的负荷考量项来表征每一种预设的负荷采集项的负荷情况。
例如,可以采用码资源利用率或者用户数等来表征传输负荷参数、设备负荷参数和无线负荷参数中的任意一种。
此外,RNC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定期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进行负荷参数采集,在达到预设周期时分别将各个小区中一次或者多次的采集样值求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各个小区的采集结果。
例如,预设的负荷采集项为传输负荷参数,预设的周期是15分钟,在这一预设周期内RNC对自身管辖的每一小区都进行了3次负荷参数采集,并且RNC管辖的小区分别为小区A、小区B和小区C,如果采用小区码资源利用率作为传输负荷参数的考量项,检测得到三次小区A的采集样值分别为60%、65%和70%,小区B的采集样值分别为65%、70%和75%,小区C的采集样值分别为70%、75%和80%,那么,小区A的采集结果显示为65%,即(60%+65%+70%)÷3=65%,小区B的采集结果显示为70%,即(65%+70%+75%)÷3=70%,小区C的采集结果显示为75%,即(70%+75%+80%)÷3=65%。
通过预设周期获得的采集结果,更接近各个小区真实的负荷水平,这样,可以防止小区间协同均衡过程中出现乒乓现象。
步骤110:RNC基于判断各个小区的负荷状态,将采集结果高于第一预设门限值的小区确定为超负荷小区,将采集结果低于第二预设门限值且与超负荷小区相邻的小区确定为相应超负荷小区的低负荷小区,其中,第一预设门限值高于第二预设门限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110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为:RNC依次读取每一个小区的采集结果,每读取一个采集结果,若确定当前读取的采集结果大于第一预设门限值,则将对应的小区确定为超负荷小区,若确定当前读取的采集结果小于第二预设门限值,且对应的小区与一超负荷小区相邻,则将所述对应的小区确定为所述一超负荷小区对应的低负荷小区。
例如:RNC管辖的小区分别为小区A、小区B和小区C,以小区码资源利用率作为传输负荷参数的考量项,第一预设门限值为80%,第二预设门限值为50%,若读取到小区A的采集结果为81%,则判断小区A为超负荷小区,则为小区A查询进行协同均衡的邻小区,假设小区A的邻小区为小区B和小区C,而且小区B和小区C的采集结果分别为46%和52%,那么,将小区B作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
第二种方式为:RNC将采集结果上报给OMC,并接收OMC确定出的超负荷小区以及相应超负荷小区的低负荷小区的通知,其中,OMC依次读取每一个小区的采集结果,每读取一个采集结果,若确定当前读取的采集结果大于第一预设门限值,则将对应的小区确定为超负荷小区,若确定当前读取的采集结果小于第二预设门限值,且对应的小区与一超负荷小区相邻,则将所述对应的小区确定为所述一超负荷小区对应的低负荷小区。
例如,RNC管辖的小区分别为小区A、小区B和小区C,如果采用小区码资源利用率作为传输负荷参数的考量项,第一预设门限值为80%,第二预设门限值为50%,通过检测得到小区A、小区B和小区C的采集结果分别为81%、46%和52%,将此采集结果上报给OMC,OMC依次读取小区A、小区B和小区C的采集结果,读取到小区A时,确定小区A为超负荷小区,则为小区A查询进行协同均衡的邻小区,假设小区A的邻小区为小区B和小区C,那么,将小区B作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
进一步地,当对应一个超负荷小区存在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时,RNC可以将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的采集结果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将采集结果中最低的一个小区作为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RNC也可以接收OMC确定出的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通知,其中,OMC将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的采集结果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将采集结果中最低的一个小区作为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
例如,小区A的邻小区为小区B和小区C,而且小区B和小区C的采集结果分别为45%和48%,都低于第二预设的门限(50%),那么,RNC确定小区B为低负荷小区,也可以由OMC确定出小区B为低负荷小区,再将低负荷小区B通知给RNC。
当对应一个超负荷小区存在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时,且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的采集结果相等时,RNC可以随机选取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作为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RNC也可以接收OMC确定出的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通知,其中,OMC随机选取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作为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
例如,小区A的邻小区为小区B和小区C,而且小区B和小区C的采集结果都为45%,即都低于第二预设的门限(50%),那么,RNC在小区B和小区C之间随机选择一个小区作为低负荷小区,也可以由OMC在小区B和小区C之间随机选择一个小区作为低负荷小区,并将选出的低负荷小区通知RNC。
步骤120:RNC对超负荷小区和相应的低负荷小区进行协同均衡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120时,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为:RNC对超负荷小区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和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进行调整,并基于调整后的参数将超负荷小区中的部分用户切换到低负荷小区。
例如,已经确定小区A为超负荷小区,小区B为低负荷小区,且与小区A是邻区。并确定将小区A与小区B进行协同均衡操作。假设小区A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为6,小区B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是3,此时,RNC将小区A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下调为5,小区B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上调到4,这样,A小区的用户更容易切出小区A,小区B更容易接入新的用户。
第二种方式为:RNC基于OMC发送的调整后的超负荷小区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和调整后的相应低负荷小区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将超负荷小区中的部分用户切换到低负荷小区。
例如,已经确定小区A为超负荷小区,小区B为低负荷小区,且与小区A是邻区。并确定将小区A与小区B进行协同均衡操作。假设原来小区A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为6,小区B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是3,OMC将小区A和小区B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都做了调整,将小区A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下调为5,小区B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上调到4,然后将此时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通知给RNC,这样,A小区的用户更容易切出小区A,小区B更容易接入新的用户。
此外,若有空闲态的用户,进行均衡操作时同样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为:RNC调整超负荷小区的重选偏移参数和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重选偏移参数,并将空闲态的用户接入低负荷小区。
例如,已经确定小区A为超负荷小区,小区B为低负荷小区,且与小区A是邻区。假设小区A的重选偏移参数为6,小区B的重选偏移参数是3,若有空闲态的用户,此时,RNC可以对小区A的小区重选偏移参数下调为5,小区B的重选偏移参数上调到4,这样,空闲态的用户更容易接入低负荷小区,避免了空闲态的用户先接入超负荷的小区,导致再一次进行协同均衡操作。
第二种方式为:RNC基于OMC发送的调整后的超负荷小区的重选偏移参数和调整后的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重选偏移参数,将空闲态的用户接入低负荷小区。
例如,已经确定小区A为超负荷小区,小区B为低负荷小区,且与小区A是邻区。假设小区A的重选偏移参数为6,小区B的重选偏移参数是3,若有空闲态的用户,此时,OMC可以对小区A的小区重选偏移参数下调为5,小区B的重选偏移参数上调到4,然后,将此时的重选偏移参数通知给RNC,这样,空闲态的用户更容易接入低负荷小区,避免了空闲态的用户先接入超负荷的小区,导致再一次进行协同均衡操作。
此外,一个低负荷小区只能和一个超负荷小区进行协同,已经和一个超负荷小区进行过协同的低负荷小区不能和其他超负荷小区再进行协同。
例如,一个低负荷小区A既是超负荷小区B的邻区,又是超负荷小区C的邻区,若低负荷小区A已经和超负荷小区B进行了协同,那么,低负荷小区A不能再与超负荷小区C进行协同,超负荷小区C应该选择与自身相邻的其他低负荷小区进行协同。
下面采用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对上述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图2所示,本应用场景中,假设由RNC和OMC共同完成小区协同均衡操作。
步骤200:RNC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进行负荷参数采集,获得采集结果。
具体的,RNC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定期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进行负荷参数采集,在达到预设周期时分别将各个小区中一次或者多次的采集样值求平均值,并将平均值作为各个小区的采集结果。
步骤210:RNC将获得的采集结果上报至OMC。
步骤220:OMC确定超负荷小区以及与该超负荷小区相邻的低负荷小区,并分别为超负荷小区和低负荷小区配置相应的参数。
具体的,OMC依次读取每一个小区的采集结果,每读取一个采集结果,若确定当前读取的采集结果大于第一预设门限值,则将对应的小区确定为超负荷小区,若确定当前读取的采集结果小于第二预设门限值,则将对应的小区确定为低负荷小区,以及根据各个小区的位置关系确定每一个超负荷小区相邻的低负荷小区。
进一步地,OMC调整超负荷小区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和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
此外,若有空闲态的用户,OMC调整超负荷小区的重选偏移参数和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重选偏移参数。
步骤230:OMC将确定出的结果以及调整后的参数信息发送到RNC。
具体的,OMC将确定出超负荷小区以及与该超负荷小区相邻的低负荷小区发送给RNC,同时,将调整后的超负荷小区和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以及重选偏移参数发送到RNC。
步骤240:RNC对超负荷小区和相应的低负荷小区进行协同均衡操作。
下面再结合另一个实施例对上述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例如:RNC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进行负荷参数采集,获得采集结果,并将此采集结果上报给OMC,OMC根据RNC上报的采集结果选择出需要进行协同的小区并调整相应的个性偏移参数,通知RNC执行策略。若采用小区码资源利用率作为传输负荷参数的考量项,并且配置第一预设门限值和第二预设门限值分别是80%和40%。且负荷定期的采集周期是15分钟,预设周期是半小时,即采集结果是两次采样值的平均值,当在半小时内,如果小区1的采集结果高于80%,小区2的采集结果低于40%,那么确定小区1超过第一预设门限值,是超负荷小区,小区2低于第二预设门限值,是低负荷小区,这里假设小区1和小区2是邻区,RNC可以在小区1和小区2之间实施协同均衡策略,如OMC可以调整小区1和小区2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使用户更容易切出小区1,使小区2更容易接纳用户,用户由小区1切出时由小区2进行接纳,切出用户可降低小区1的负荷,小区2接纳新用户分担了小区1的负荷,达到负荷均衡的目的。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小区间协同均衡的装置包括采集单元30、确定单元31和协同单元32,其中,
采集单元30,用于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进行负荷参数采集,获得采集结果;
确定单元31,用于基于采集结果判断各个小区的负荷状态,将采集结果高于第一预设门限值的小区确定为超负荷小区,将采集结果低于第二预设门限值且与超负荷小区相邻的小区确定为相应超负荷小区的低负荷小区,其中,第一预设门限值高于第二预设门限值;
协同单元32,用于对超负荷小区和相应的低负荷小区进行协同均衡操作。
较佳的,第一设备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进行负荷参数采集时,采集单元30具体用于:
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针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采用传输负荷参数、设备负荷参数和无线负荷参数中的任意一种进行负荷参数采集。
较佳的,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进行负荷参数采集,获得采集结果时,采集单元30具体用于:
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定期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进行负荷参数采集,在达到预设周期时分别将各个小区中一次或者多次的采集样值求平均值,并将平均值作为各个小区的采集结果。
较佳的,基于采集结果确定超负荷小区以及与超负荷小区相邻的低负荷小区时,确定单元31具体用于:
依次读取每一个小区的采集结果,每读取一个采集结果,若确定当前读取的采集结果大于第一预设门限值,则将对应的小区确定为超负荷小区,若确定当前读取的采集结果小于第二预设门限值,且对应的小区与一超负荷小区相邻,则将所述对应的小区确定为所述一超负荷小区对应的低负荷小区;或者,
将采集结果上报给另一设备,并接收另一设备确定出的超负荷小区以及相应超负荷小区的低负荷小区的通知,其中,另一设备依次读取每一个小区的采集结果,每读取一个采集结果,若确定当前读取的采集结果大于第一预设门限值,则将对应的小区确定为超负荷小区,若确定当前读取的采集结果小于第二预设门限值,且对应的小区与一超负荷小区相邻,则将所述对应的小区确定为所述一超负荷小区对应的低负荷小区。
较佳的,确定单元31进一步用于:
当对应一个超负荷小区存在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时,将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的采集结果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将采集结果中最低的一个小区作为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或者,接收另一设备确定出的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通知,其中,另一设备将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的采集结果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将采集结果中最低的一个小区作为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或者,
当对应一个超负荷小区存在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时,且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的采集结果相等时,随机选取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作为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或者,接收另一设备确定出的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通知,其中,另一设备随机选取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作为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
较佳的,对超负荷小区和相应的低负荷小区进行协同均衡操作时,协同单元32具体用于:
对超负荷小区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和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进行调整,并基于调整后的参数将超负荷小区中的部分用户切换到低负荷小区;或者,
基于另一设备发送的调整后的超负荷小区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和调整后的相应低负荷小区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将超负荷小区中的部分用户切换到低负荷小区。
较佳的,协同单元32进一步用于:
若存在空闲态的用户,则调整超负荷小区的重选偏移参数和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重选偏移参数,并将空闲态的用户接入低负荷小区;或者,
若存在空闲态的用户,则基于另一设备发送的调整后的超负荷小区的重选偏移参数和调整后的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重选偏移参数,将空闲态的用户接入低负荷小区。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进行负荷参数采集,获得采集结果,并基于采集结果判断各个小区的负荷状态,将采集结果高于第一预设门限值的小区确定为超负荷小区,将采集结果低于第二预设门限值且与超负荷小区相邻的小区确定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其中,第一预设门限值高于第二预设门限值,然后对超负荷小区和相应的低负荷小区进行协同均衡操作。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小区进行协同均衡操作,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减少负荷不均衡对设备稳定性以及性能的影响。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小区间协同均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进行负荷参数采集,获得采集结果;
第一设备基于所述采集结果判断各个小区的负荷状态,将所述采集结果高于第一预设门限值的小区确定为超负荷小区,将所述采集结果低于第二预设门限值且与超负荷小区相邻的小区确定为相应超负荷小区的低负荷小区,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高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
第一设备对所述超负荷小区和相应的低负荷小区进行协同均衡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设备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进行负荷参数采集,包括:
第一设备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针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采用传输负荷参数、设备负荷参数和无线负荷参数中的任意一种进行负荷参数采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设备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进行负荷参数采集,获得采集结果,包括:
第一设备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定期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进行负荷参数采集,在达到预设周期时分别将各个小区中一次或者多次的采集样值求平均值,并将所述平均值作为各个小区的采集结果。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设备基于所述采集结果判断各个小区的负荷状态,将所述采集结果高于第一预设门限值的小区确定为超负荷小区,将所述采集结果低于第二预设门限值且与超负荷小区相邻的小区确定为相应超负荷小区的低负荷小区,包括:
第一设备依次读取每一个小区的采集结果,每读取一个采集结果,若确定当前读取的采集结果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则将对应的小区确定为超负荷小区,若确定当前读取的采集结果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且对应的小区与一超负荷小区相邻,则将所述对应的小区确定为所述一超负荷小区对应的低负荷小区;或者,
第一设备将所述采集结果上报给第二设备,并接收所述第二设备确定出的所述超负荷小区以及相应超负荷小区的低负荷小区的通知,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依次读取每一个小区的采集结果,每读取一个采集结果,若确定当前读取的采集结果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则将对应的小区确定为超负荷小区,若确定当前读取的采集结果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且对应的小区与一超负荷小区相邻,则将所述对应的小区确定为所述一超负荷小区对应的低负荷小区。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当对应一个超负荷小区存在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时,第一设备将所述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的采集结果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将所述采集结果中最低的一个小区作为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或者,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确定出的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通知,其中,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的采集结果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将所述采集结果中最低的一个小区作为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或者,
当对应一个超负荷小区存在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时,且所述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的采集结果相等时,第一设备随机选取所述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作为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或者,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确定出的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通知,其中,所述第二设备随机选取所述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作为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设备对所述超负荷小区和相应的低负荷小区进行协同均衡操作,包括:
第一设备对所述超负荷小区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和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进行调整,并基于调整后的参数将所述超负荷小区中的部分用户切换到所述低负荷小区;或者,
第一设备基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调整后的所述超负荷小区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和调整后的相应低负荷小区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将所述超负荷小区中的部分用户切换到所述低负荷小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若存在空闲态的用户,则第一设备调整所述超负荷小区的重选偏移参数和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重选偏移参数,并将所述空闲态的用户接入所述低负荷小区;或者,
若存在空闲态的用户,则第一设备基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调整后的所述超负荷小区的重选偏移参数和调整后的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重选偏移参数,将所述空闲态的用户接入所述低负荷小区。
8.一种小区间协同均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进行负荷参数采集,获得采集结果;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采集结果判断各个小区的负荷状态,将所述采集结果高于第一预设门限值的小区确定为超负荷小区,将所述采集结果低于第二预设门限值且与超负荷小区相邻的小区确定为相应超负荷小区的低负荷小区,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高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
协同单元,用于对所述超负荷小区和相应的低负荷小区进行协同均衡操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进行负荷参数采集时,所述采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针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采用传输负荷参数、设备负荷参数和无线负荷参数中的任意一种进行负荷参数采集。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进行负荷参数采集,获得采集结果时,所述采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预设的负荷采集项,定期对自身管辖的各个小区进行负荷参数采集,在达到预设周期时分别将各个小区中一次或者多次的采集样值求平均值,并将所述平均值作为各个小区的采集结果。
11.如权利要求8、9或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采集结果确定超负荷小区以及与所述超负荷小区相邻的低负荷小区时,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依次读取每一个小区的采集结果,每读取一个采集结果,若确定当前读取的采集结果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则将对应的小区确定为超负荷小区,若确定当前读取的采集结果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且对应的小区与一超负荷小区相邻,则将所述对应的小区确定为所述一超负荷小区对应的低负荷小区;或者,
将所述采集结果上报给另一设备,并接收所述另一设备确定出的所述超负荷小区以及相应超负荷小区的低负荷小区的通知,其中,所述另一设备依次读取每一个小区的采集结果,每读取一个采集结果,若确定当前读取的采集结果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值,则将对应的小区确定为超负荷小区,若确定当前读取的采集结果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值,且对应的小区与一超负荷小区相邻,则将所述对应的小区确定为所述一超负荷小区对应的低负荷小区。
12.如权利要求8、9或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进一步用于:
当对应一个超负荷小区存在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时,将所述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的采集结果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将所述采集结果中最低的一个小区作为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或者,接收所述另一设备确定出的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通知,其中,所述另一设备将所述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的采集结果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将所述采集结果中最低的一个小区作为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或者,
当对应一个超负荷小区存在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时,且所述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的采集结果相等时,随机选取所述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作为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或者,接收所述另一设备确定出的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通知,其中,所述另一设备随机选取所述多个相邻的低负荷小区中的一个小区作为当前超负荷小区相应的低负荷小区。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超负荷小区和相应的低负荷小区进行协同均衡操作时,所述协同单元具体用于:
对所述超负荷小区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和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进行调整,并基于调整后的参数将所述超负荷小区中的部分用户切换到所述低负荷小区;或者,
基于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的调整后的所述超负荷小区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和调整后的相应低负荷小区的小区个性偏移参数,将所述超负荷小区中的部分用户切换到所述低负荷小区。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单元进一步用于:
若存在空闲态的用户,则调整所述超负荷小区的重选偏移参数和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重选偏移参数,并将所述空闲态的用户接入所述低负荷小区;或者,
若存在空闲态的用户,则基于所述另一设备发送的调整后的所述超负荷小区的重选偏移参数和调整后的相应的低负荷小区的重选偏移参数,将所述空闲态的用户接入所述低负荷小区。
CN201510041411.XA 2015-01-27 2015-01-27 一种小区间协同均衡的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46189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41411.XA CN104618962A (zh) 2015-01-27 2015-01-27 一种小区间协同均衡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41411.XA CN104618962A (zh) 2015-01-27 2015-01-27 一种小区间协同均衡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18962A true CN104618962A (zh) 2015-05-13

Family

ID=53153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41411.XA Pending CN104618962A (zh) 2015-01-27 2015-01-27 一种小区间协同均衡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18962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1044A (zh) * 2009-11-17 2010-05-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相邻小区间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CN101801031A (zh) * 2009-02-05 2010-08-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在分层小区中实现负荷均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740364A (zh) * 2012-06-21 2012-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负荷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03079235A (zh) * 2013-01-16 2013-05-01 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在lte系统中实现负荷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CN103987085A (zh) * 2013-02-07 2014-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间移动负荷均衡的方法和移动负荷均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1031A (zh) * 2009-02-05 2010-08-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在分层小区中实现负荷均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711044A (zh) * 2009-11-17 2010-05-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相邻小区间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CN102740364A (zh) * 2012-06-21 2012-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负荷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03079235A (zh) * 2013-01-16 2013-05-01 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在lte系统中实现负荷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CN103987085A (zh) * 2013-02-07 2014-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间移动负荷均衡的方法和移动负荷均衡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3324B (zh) LTE系统的目标小区选择方法和eNB
CN103987085A (zh) 小区间移动负荷均衡的方法和移动负荷均衡装置
CN103067975A (zh) 无线局域网的负载均衡方法和装置
CN104584673A (zh) 一种无线传感网络中首选父节点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US11032827B2 (en) Route 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20160098418A (ko)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10621047A (zh) 一种运营商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415041A (zh) 一种基站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CN106900010B (zh) 一种基于rrc连接进行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CN105472660A (zh)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CN112020098B (zh) 负荷均衡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801221A (zh) 一种小区重选的方法和装置
CN104469861B (zh) 一种小区选择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211335A (zh) 一种小区重选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6714236A (zh)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05898801A (zh)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基站
CN108834177A (zh) 负载均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4918287A (zh) 一种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CN104602300A (zh) 电网异构网络负载均衡的方法和装置
CN106162747B (zh) 一种负荷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92910B (zh) 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CN105916178A (zh) 一种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CN105376799A (zh) 一种载波间的负荷调整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618962A (zh) 一种小区间协同均衡的方法和装置
CN107787016A (zh) 一种实现区域间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