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16107A - 一种科研绩效kpi管理方法与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科研绩效kpi管理方法与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16107A
CN104616107A CN201510056639.6A CN201510056639A CN104616107A CN 104616107 A CN104616107 A CN 104616107A CN 201510056639 A CN201510056639 A CN 201510056639A CN 104616107 A CN104616107 A CN 1046161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efficient
project
kpi
performance
depar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566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俊文
聂永海
唐晓冬
胡文花
钱军
郭晓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Information Contro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Information Contro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Information Contro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rth Information Contro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5663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16107A/zh
Publication of CN104616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61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8Performance of employee with respect to a job func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科研绩效KPI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对项目、职员、部门、公司设置七个层面的十二维科研绩效KPI指标系数进行调控;对进行项目、完成项目、部门三个层面确定备选关键词;计算备选关键词相关系数确定KPI指标;根据六西格玛下限和上限确定KPI指标系数的取值范围;采集工作时间和基准数据,根据基准数据采集符合KPI系数范围的KPI指标系数;计算项目任务分、职员任务分、部门任务分和科研绩效任务分;根据公司绩效表前两期的绩效总额、分均绩效、人均绩效、项均绩效四项分别按等比法和等额法测算计算期绩效总额,取八种测算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年度绩效总额,计算分均绩效,计算职员绩效金额、项目绩效金额、部门绩效金额。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科研绩效KPI管理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科研绩效KPI管理方法与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控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科研绩效KPI管理方法与管理系统,适于实现对企业内部跨部门及多层级的绩效分配与计算,以整合公司内部的科研绩效KPI管控。
背景技术
随着企业对新产品的研发、新市场的开拓以及内部管控的改革与优化,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越来越体现出其在企业快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能使企业的运作效率大大增强,让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使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企业财务清晰,资本结构合理,投融资恰当;向顾客提供满足的产品和服务等。但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成本投入与风险管控下,如期达到预期的目标,是企业管理在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下的难题。
绩效管控是目前企业管理中最受关注的一个环节。世界500强企业,没有一家不是推进绩效管控的典范。绩效管控是世界性的热点,也是世界性的难题。美国《商业周刊》总结每年的年度热点,连续两年将绩效管控作为企业年度战略方向。绩效管控已经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因为越来越多的企业赏到了甜头。世界500强企业,没有一家不是推进绩效管控的典范。但是,很多企业在推进绩效管控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难题。
现有的公司内部通常职员会分为管理、科研和技能三类。职员的薪酬工资分为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而科研绩效正是针对浮动工资而设计的最有效的分配方式。
平均分配或主观臆断等分配形式,造成科研人员挑部门比做项目重要、玩弄身份比做研究重要、溜须拍马比科技创新重要,扼杀了科研人员的创造力。科研绩效分配缺乏实质有效的手段,缺乏有效地监督和过程计算,人工成本失控,科研绩效随意性大,激励效果不强,优秀职员流失。
“西格玛水平”是将过程输出的平均值μ、标准差σ与目标值、规格限综合起来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的对过程满足要求的能力的一种度量指标;标准差σ越大,过程满足要求的能力就越低,所涉及的系数就越远离绝大多数的数值而成为特例。六西格玛考虑了平均值可能有1.5个标准差σ偏移,半个公差限内包含6个标准差σ,相当于正态分布可以包含4.5个标准差σ。通常,六西格玛表示调查对象填报的系数中100万次机会有3.4次不考虑,表示涵盖绝大多数的调查对象的水平。用在六西格玛上限和下限范围内的系数作为KPI指标取值范围,排除了KPI指标系数的特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科研绩效KPI管理方法与管理系统,将科研绩效管控通过十二维KPI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业绩指标)的计算实现规范、高效与相对公平、合理的分配,适于实现对企业内部的一个部门、或跨部门及多层级的绩效分配与计算,以整合公司内部的科研绩效KPI管控。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实现,从属权利要求以另选或有利的方式发展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科研绩效KPI管理方法,适于实现企业内部跨部门及多层级的绩效分配与计算,以整合公司内部的科研绩效KPI管控,该方法的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数据调查:
1)对部门和项目存在多对多交叉关系的科研绩效,通过对项目、职员、部门、公司设置七个层面的十二维科研绩效KPI指标系数进行调控;
2)对含两维或三维KPI指标的进行项目、完成项目、部门三个层面,其KPI指标的维数是确定的,其备选关键词从关键词调查表确定;
3)备选关键词确定后,计算其相关系数,相关系数r绝对值小于或等于0.6的备选关键词的系数没有线性相关关系,确定为该层面的KPI指标;
4)对科研绩效KPI指标根据六西格玛下限和上限确定KPI指标系数的取值范围;
步骤2、数据采集:
1)采集所有项目全部成员的工作时间数据;
2)采集项目费用、目标责任、归档信息三类基准数据;
3)根据基础数据采集符合KPI系数范围的十二维KPI指标系数;
步骤3、绩效计算与分配:
1)根据全部成员的工作时间和十二维KPI指标系数计算项目任务分、职员任务分、部门任务分和科研绩效任务分;
2)根据公司绩效表前两期的绩效总额、分均绩效、人均绩效、项均绩效四项分别按等比法和等额法测算计算期的绩效总额,取八种测算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年度绩效总额,计算分均绩效,计算职员绩效金额、项目绩效金额、部门绩效金额。
根据本发明的改进,还提出一种科研绩效KPI管理系统,适于实现企业内部跨部门及多层级的绩效分配与计算,以整合公司内部的科研绩效KPI管控,该系统包括数据调查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以及绩效计算与分配模块,其中:
数据调查模块,包括:
第一子模块,用于对部门和项目存在多对多交叉关系的科研绩效,通过对项目、职员、部门、公司设置七个层面的十二维科研绩效KPI指标系数进行调控;
第二子模块,用于对含两维或三维KPI指标的进行项目、完成项目、部门三个层面确定其备选关键词,其KPI指标的维数是确定的,其备选关键词从关键词调查表确定;
第三子模块,用于计算备选关键词的相关系数,其中,相关系数r绝对值小于或等于0.6的备选关键词的系数被设定为没有线性相关关系,确定为该层面的KPI指标;
第四子模块,用于对科研绩效KPI指标根据六西格玛下限和上限确定KPI指标系数的取值范围;
数据采集模块,包括:
第一子模块,用于采集所有项目全部成员的工作时间数据;
第二子模块,用于采集项目费用、目标责任、归档信息三类基准数据;
第三子模块,用于根据基准数据采集符合KPI系数范围的十二维KPI指标系数;
绩效计算与分配模块,包括:
第一子模块,用于根据全部成员的工作时间和十二维KPI指标系数计算项目任务分、职员任务分、部门任务分和科研绩效任务分;
第二子模块,用于根据公司绩效表前两期的绩效总额、分均绩效、人均绩效、项均绩效四项分别按等比法和等额法测算计算期的绩效总额,取八种测算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年度绩效总额,计算分均绩效,计算职员绩效金额、项目绩效金额、部门绩效金额。
由以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出的科研绩效KPI计算方案中,由于影响科研绩效计算的因素很多,公司项目数增加、工作量增加、职员人数增加、职员水平层次提升,都会对科研绩效计算有影响。科研绩效计算的影响因素是综合性的,科研绩效与其中的任何一个影响因素都不是线性关系。本发明引入“任务分”概念,通过“任务分”计算各影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科研绩效,通过“任务分”计算科研绩效的增减规律。
在科研绩效计算时,部门和项目存在多对多交叉关系,每个项目的职员可能属于多个部门,每个部门的职员又可能有多个项目,由于部门存在科研绩效KPI指标的调控,科研绩效就不能由各个项目任务分直接累加,只能先将各项目任务分分解到项目各职员任务分,再按职员所在的部门汇总为部门任务分,经过部门KPI指标调控后汇总成公司任务分,通过按可控方式递增的总绩效得到分均绩效,最终计算得到各部门、各职员和各项目绩效。
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发明主题的一部分。另外,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所有组合都被视为本公开的发明主题的一部分。
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发明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发明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发明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
附图说明
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科研绩效KPI管理方法的示例性实现示意图。
图2是科研绩效KPI管理方法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科研绩效KPI管理方法的数据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各方面,附图中示出了许多说明的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必定意在包括本发明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实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种来实施,这是因为本发明所公开的构思和实施例并不限于任何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公开的一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本发明公开的其他方面的任何适当组合来使用。
结合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科研绩效KPI管理方法,包括数据调查、数据采集、绩效计算三个步骤。
下面结合图1、图2所示,具体描述前述三个步骤的示例性实现。
步骤1、数据调查:
1)对部门和项目存在多对多交叉关系的科研绩效,通过对项目、职员、部门、公司设置七个层面的十二维科研绩效KPI指标系数进行调控;
2)对含两维或三维KPI指标的进行项目、完成项目、部门三个层面,其KPI指标的维数是确定的,其备选关键词从关键词调查表确定;
3)备选关键词确定后,计算其相关系数,相关系数r绝对值小于或等于0.6的备选关键词的系数没有线性相关关系,确定为该层面的KPI指标;
4)对科研绩效KPI指标根据六西格玛下限和上限确定KPI指标系数的取值范围。
前述步骤1)中,对部门和项目存在多对多交叉关系的科研绩效,通过对项目、职员、部门、公司设置七个层面的十二维科研绩效KPI指标系数进行调控
科研绩效的分配涉及项目、职员、部门、公司四个层次,部门包含的职员和项目包含的职员存在多对多的交叉关系,就是说,一个项目中的职员可能属于多个部门,一个部门中的职员也可能属于多个项目。
科研绩效计算分七个层面,每个层面设置一维或多维KPI指标,每个指标以系数方式调节;
项目包括进行项目、完成项目、项目奖励三个层面,共设置六维KPI指标系数;
进行项目层面包含计算期完成的或正在进行的项目,进行项目KPI指标的选择侧重于技术方面,设置三维KPI指标系数,具体KPI指标根据备选关键词两两计算相关系数确定,本例为类别系数、成熟度系数、复杂度系数;
完成项目层面包含计算期完成的项目,完成项目KPI指标的选择侧重于经济方面,设置两维KPI指标系数,具体KPI指标根据备选关键词计算相关系数确定,本例为节约系数、风险系数;
项目奖励层面是每年度对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计算的数值居前的项目的奖励,项目奖励侧重于项目团队方面,设置一维KPI指标系数,即协调性系数;
部门层面KPI指标的选择侧重于部门基础管控方面,设置两维KPI指标系数,具体KPI指标根据备选关键词计算相关系数确定,本例为质量系数、安全系数;
职员包含项目职别、部门职别、奖励职别、项目负责人奖励四个层面,对应四维KPI指标,即项目职别系数、部门职别系数、奖励职别系数、项目负责人奖励系数。
项目职别系数对项目中的每个职员作调控,部门职别系数对部门中的每个职员作调控,奖励职别系数对获得项目奖励的项目中的职员作调控。
项目负责人奖励系数与项目奖励系数方法一致,只是对象不是项目,而是项目负责人。
本例的科研绩效KPI计算的数据调查中,可预先设定关键词调查表,由关键词调查表确定备选关键词;关键词调查表包含“关键词所含层面”、“关键词名称”、“次数”等字段,由全体人员填写;个人填写的调查表单张表按添加方式上传到数据库,形成调查表的汇总表;
作为可选的方式,由关键词调查表确定备选关键词的方法是:将关键词调查表的汇总表中的“关键词所含层面”字段按与系数评估调查表相对应的层面的值做筛选,按“次数”字段降序排序,将排在关键词调查表汇总表该层面前面的关键词确定为该层面的备选关键词;选中的备选关键词的数量是该层面KPI指标的维数的2倍参与填写系数评估调查表;
运行科研绩效KPI计算的第一年,需要填写关键词调查表确定备选关键词,选中2倍数量的备选关键词参与填写系数评估调查表;次年后,当不同于该层面原KPI指标的关键词的次数超过该KPI指标次数时,该层面才需要确定备选关键词,如果不超过,则该层面不需要确定备选关键词,不进行相关系数的计算分析。
3)确定备选关键词后,计算其相关系数,相关系数r绝对值小于或等于0.6的备选关键词的系数没有线性相关关系,确定为该层面的KPI指标
本例中,科研绩效KPI计算过程中的数据调查包含了系数评估调查表;由系数评估调查表根据相关系数确定KPI指标;对需要确定备选关键词的层面,从关键词调查表选择该层面KPI指标维数2倍数量的关键词作为备选关键词填写系数评估调查表;系数评估调查表包含进行项目系数评估调查表、完成项目系数评估调查表、部门系数评估调查表;进行项目系数评估调查表包含“项目代号”、“项目名称”、“进行项目备选关键词y系数(6个字段)”;完成项目系数评估调查表包含“项目代号”、“项目名称”、“完成项目备选关键词y系数(4个字段)”;部门系数评估调查表包含“部门名称”、“部门备选关键词y系数(4个字段)”;个人填写的调查表单张表按同层面相同关键词次数累加方式上传到数据库,形成调查表的汇总表;
生成进行项目层面系数评估调查表、完成项目层面系数评估调查表和部门层面系数评估调查表时,表达系数的字段名是从关键词调查表读取的备选关键词与表示层面的前缀和后缀“系数”合成得到的,备选关键词是变量,字段名需要合成;变量字段名合成的方法是:将关键词调查表的汇总表中的“关键词所含层面”字段按与系数评估调查表相对应的层面的值做筛选,按“次数”字段降序排序,从前至后依次在关键词调查表的汇总表中读取相应数量的关键词,添加相应的前缀和后缀,做为该层面系数评估调查表中的“xx备选关键词y系数”(“xx”表示层面,“备选关键词y”是读取的备选关键词)字段名,例如可用语句“dw_xp.object.rwsl_t.text=变量”语名给字段名赋值;
本例中,计算相关系数并进行相关分析以确定KPI指标的过程包括:
计算平均值、计算平均值、计算离差乘积和、计算离差平方和、计算离差平方和、计算样本相关系数、判断相关关系、确定KPI指标;
部门层面的KPI指标维数为2,以部门层面说明相关分析的过程。
该层面相应的字段名为“部门质量系数”和“部门安全系数”;设置按“部门质量系数”和“部门安全系数”双字段升序排序;定义局部变量:n为全部记录个数,i为第i条记录,xi为第i个部门质量系数,yi为第i个部门安全系数,dec_x为部门质量系数全部样本数据平均值(先为部门质量系数全部样本数据总和),dec_y为部门安全系数全部样本数据平均值(先为部门安全系数全部样本数据总和),dec_xy为x与y的离差乘积和,dec_xx为x的离差平方和,dec_yy为y的离差平方和,r为x,y的相关系数;
计算平均值dec_x的公式见3-1:
dec _ x = 1 n Σ i = 1 n x i = ( x 1 + x 2 + . . . + x n ) / n - - - 3 - 1
计算平均值dec_y的公式见3-2:
dec _ y = 1 n Σ i = 1 n y i = ( y 1 + y 2 + . . . + y n ) / n - - - 3 - 2
计算平均值dec_x和dec_y的示例性实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编程:
赋初值dec_x=0.000,dec_y=0.000;获取过滤后的全部记录个数n;
用For…Next语句进行n次循环处理;用dec_x=dec_x+dw_xp.getitemdecimal(i,"部门质量系数")语句计算数据窗口dw_xp前i条记录的部门质量系数的数值的和;
用dec_y=dec_y+dw_xp.getitemdecimal(i,"部门安全系数")语句计算数据窗口前i条记录的部门安全系数的数值的和;n次循环得到dec_x总和与dec_y总和;用dec_x=dec_x/n计算平均值dec_x;用dec_y=dec_y/n计算平均值dec_y;
计算离差乘积和dec_xy的公式见3-3:
dec _ xy = Σ i = 1 n ( x i - dec _ x ) * ( y i - dec _ y ) - - - 3 - 3
计算离差平方和dec_xx的公式见3-4:
dec _ xx = Σ i = 1 n ( x i - dec _ x ) 2 - - - 3 - 4
计算离差平方和dec_yy的公式见3-5:
dec _ yy = Σ i = 1 n ( y i - dec _ y ) 2 - - - 3 - 5
计算离差乘积和dec_xy、离差平方和dec_xx、离差平方和dec_yy的例性实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编程:
赋初值dec_xy=0.000;dec_xx=0.000;dec_yy=0.000;
用For…Next语句进行n次循环处理;
用dec_xy=dec_xy+(dw_xp.getitemdecimal(i,"部门质量系数"–dec_x)*(dw_xp.getitemdecimal(i,"部门安全系数"–dec_y)语句计算前i个表示部门质量系数的数值与表示部门质量系数的数值的平均值的差和表示部门安全系数的数值与表示部门安全系数的数值的平均值的差的离差乘积和;
用dec_xx=dec_xx+dw_xp.getitemdecimal(i,"部门质量系数"–dec_x)*dw_xp.getitemdecimal(i,"部门质量系数"–dec_x)语句计算前i个表示部门质量系数的数据与表示部门质量系数的数据的平均值的差的离差平方和;
用dec_yy=dec_yy+dw_xp.getitemdecimal(i,"部门安全系数"-dec_y)*dw_xp.getitemdecimal(i,"部门安全系数"-dec_y)语句计算前i个表示部门安全系数的数据与表示部门安全系数的数值的平均值的差的离差平方和;
进行n次循环得到总的离差乘积和dec_xy、离差平方和dec_xx、和离平方和dec_yy。
计算样本相关系数r的公式见3-6:
r = dec _ xy / ( dec _ xx * dec _ yy ) 0.5 = ( Σ i = 1 n ( x i - dec _ x ) * ( y i - dec _ y ) ) / ( Σ i = 1 n ( x i - dec _ x ) 2 * Σ i = 1 n ( y i - dec _ x ) 2 ) 0.5 - - - 3 - 6
计算相关系数r:定义dec_x1为dec_xx*dec_yy,定义dec_y1为dec_x1的开平方,运用公式r=dec_xy/dec_y1,计算得相关系数r;
计算样本相关系数r开平方的示例性实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编程:
dec_x1=dec_xx*dec_yy;
调用下一步骤的Do…Loop While Condition循环语句的方法由dec_x1求得dec_y1(取小数点后三位);
判断相关关系,确定KPI指标的示例性实现包括:
根据相关系数r绝对值是否小于或等于0.6判断备选关键词之间是否线性相关:
a)如果样本的相关系数r绝对值小于或等于0.6,说明这两个同品种的备选关键词的系数是非线性相关,该备选关键词确定为该层面的KPI指标;
b)如果相关系数r绝对值大于0.6,说明线性相关,备选关键词不能作为KPI指标。此时,增选下一字段备选关键词,分别与前面的备选关键词作相关分析。
继续分别与与前面的备选关键词作相关分析的实现可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双字段升序排序;
定义局部变量:n为全部记录个数,i为第i条记录,xi、yi分别为第i个系数,dec_x为前一个系数全部样本数据平均值,dec_y为后一个系数全部样本数据平均值,dec_xy为x与y的离差乘积和,dec_xx为x的离差平方和,dec_yy为y的离差平方和,r为x,y的相关系数;
再次从前述步骤的“计算平均值dec_x的公式为:”开始循环,计算相关系数r,判断线性相关关系,确定KPI指标;直到符合该层面KPI指标维数要求的KPI指标全部确定。
完成项目层面的KPI指标维数为2,其相关分析的方法和过程与部门层面的方法和过程相同。
进行项目的KPI指标维数为3,前两个维度相关分析后,第3个维度需要和前两个维度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相关分析的方法和过程与部门层面的方法和过程也相同。
前述步骤4)中,对科研绩效KPI指标根据六西格玛下限和上限确定KPI指标系数的取值范围
本例中,科研绩效KPI计算的数据调查还包含KPI系数范围调查表和KPI系数范围汇总信息表。
KPI系数范围调查表确定KPI系数取值的上限和下限。
KPI系数范围调查表的汇总表包含“KPI指标”、“KPI指标系数”、“次数”三个字段。
个人填写的KPI系数范围调查表有项目KPI系数范围调查表、部门KPI系数范围调查表、职员KPI系数范围调查表三种,每种表除KPI指标、KPI指标系数、次数三个字段,还包含表示调查对象的一个字段,字段名在三个表中分别为项目、部门、职员。
个人填写的调查表单张表上传到数据库,形成调查表的汇总表。
上传时如果KPI指标和KPI指标系数相同,则相应的次数累加,如果KPI指标和KPI指标系数不全部相同或全部不相同,则添加;个人填写的调查表中表示调查对象的字段不上传到汇总;KPI系数范围调查表汇总表每年填报一次,由全体对象填写,确保信息且数量足够。
KPI系数范围汇总信息表包含“KPI指标”,“系数最大值”、“系数最小值”三个字段;KPI系数范围汇总信息表存放本步骤确定的KPI指标系数最大值和系数最小值。
KPI系数范围调查表按“KPI指标”字段、“KPI指标系数”字段升序排序;把KPI指标系数的样本作为KPI指标系数计算,通过计算KPI指标系数样本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作为KPI指标系数总体的均值和标准差;定义局部变量:n为汇总表中全部记录个数,i为第i条记录,xi(xi)为第i条记录的KPI指标系数值,mi(mi)为同一KPI指标的累计次数值,pi(pi)为同一KPI指标的系数值出现的概率;dec_xp为同一KPI指标的累计值,dec_xr为同一KPI指标的系数与均值的差;dec_u(μ)为同一KPI指标的均值,dec_v(σ2)表示同一KPI指标的方差、dec_m(σ)表示同一KPI指标的标准差(取小数点后三位),dec_lsl(xlsl)和dec_usl(xusl)为同一KPI指标系数的下限和上限;
计算均值的公式见4-1:
μ = Σ i = 1 n x i p i = x 1 p 1 + x 2 p 2 + . . . + x n p n = ( x 1 m 1 + x 2 m 2 + . . . + x n m n ) / ( m 1 + m 2 + . . . + m n ) - - - 4 - 1
计算均值的示例性实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编程:
KPI系数范围调查表的数据窗口名为dw_xd,KPI系数范围调查表按“KPI指标”字段、“KPI指标系数”字段升序排序;
赋初值mi=0,dec_xp=0.000;
设置空过滤;
测试空过滤后的全部记录个数n;
用For…Next语句循环进行n次计算;
依次读取第i条的“KPI指标”字段值与前一条记录比较;如果“KPI指标”字段值相同,那么读取第i条的“KPI指标系数”字段值,用mi=mi+dw_xd.getitemnumber(i,"次数")语句计算累计次数,用dec_xp=dec_xp+dw_xd.getitemdecimal(i,"KPI指标系数")*dw_xd.getitemnumber(i,"次数")语句计算累计值;
如果“KPI指标”字段值不相同,那么计算前一条记录的KPI指标的均值dec_u=dec_xp/m,寻找KPI系数范围汇总信息表“KPI指标”字段值与前一条记录的“KPI指标”字段值相同的记录,把dec_u做为临时数据写入KPI系数范围汇总信息表中该记录的“系数最小值”中,同时读取第i条的“KPI指标系数”字段值,用mi=dw_xd.getitemnumber(i,"次数"),dec_xp=dw_xd.getitemdecimal(i,"KPI指标系数")*dw_xd.getitemnumber(i,"次数");
进行n次循环直至最后一条记录;
最后dec_u=dec_xp/m,寻找KPI系数范围汇总信息表“KPI指标”字段值与最后一条记录的“KPI指标”字段值相同的记录,把dec_u做为临时数据写入KPI系数范围汇总信息表中该记录的“系数最小值”中。
计算方差的公式见4-2:
σ 2 = Σ i = 1 n ( x i - μ ) 2 p i = ( x 1 - μ ) 2 p 1 + ( x 2 - μ ) 2 p 2 + . . . + ( x n - μ ) 2 p n = ( ( x 1 - μ ) 2 m 1 + ( x 2 - μ ) 2 m 2 + . . . + ( x n - μ ) 2 m n ) / ( m 1 + m 2 + . . . + m n ) - - - 4 - 2
计算六西格玛下限和上限的公式4-3、4-4:
xlsl=μ–6σ              4-3
xusl=μ+6σ           4-4
计算方差、标准差、六西格玛下限和上限的示例性实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编程:
KPI系数范围调查表数据窗口名为dw_xd,KPI系数范围调查表按“KPI指标”字段、“KPI指标系数”字段升序排序;
赋初值mi=0,dec_xp=0.000;
用For…Next循环语句进行n次计算;
依次读取第i条的“KPI指标”字段值与前一条记录比较:如果“KPI指标”字段值与前一条相同,那么读取第i条的“KPI指标系数”字段值,同时读取临时存放在KPI系数范围汇总信息表与“KPI指标”字段值相同的记录的“系数最小值”字段中的均值dec_u;用mi=mi+dw_xd.getitemnumber(i,"次数")语句计算“次数”字段累计值,用dec_xr=(dw_xd.getitemdecimal(i,"KPI指标系数")-dec_u)计算第i个KPI指标系数与均值的差;用dec_xp=dec_xp+dec_xr*dec_xr*dw_xd.getitemnumber(i,"次数")语句计算累计值;如果“KPI指标”字段值与前一条不相同,用dec_v=dec_xp/mi计算前一条记录的KPI指标的方差σ2;调用下一节开平方的子程序由前一条记录的KPI指标的方差dec_v计算前一条记录的KPI指标的标准差dec_m;用dec_lsl=dec_u–6*dec_m计算前一条记录的KPI指标的6σ下限xlsl;用dec_usl=dec_u+6*dec_m计算前一条记录的KPI指标的6σ上限xusl;将计算得到的dec_lsl和dec_usl填写KPI系数范围汇总信息表与前一条记录的KPI指标值相同的记录的“系数最小值”和“系数最大值”字段里;同时计算第i个KPI指标系数与均值的差dec_xr=(dw_xd.getitemdecimal(i,"KPI指标系数")-dec_u);计算dec_xp=dec_xr*dec_xr*dw_xd.getitemnumber(i,"次数"),计算第i条记录m=dw_xd.getitemnumber(i,"次数");进行n次循环直至到最后一条;用dec_v=dec_xp/m计算最后一条记录的方差;用下节开平方的方法由最后一条记录的方差dec_v计算最后一条记录的标准差dec_m;计算最后一条记录的6σ下限xlsl:dec_lsl=dec_u–6*dec_m;计算最后一条记录的6σ上限xusl:dec_usl=dec_u+6*dec_m;将计算得到的dec_lsl和dec_usl填写KPI系数范围汇总信息表与最后一条记录的KPI指标值相同的记录的“系数最小值”和“系数最大值”字段里;
其中开平方的实现是借助Do…Loop While Condition循环语句由方差dec_v(σ2)求标准差dec_m(σ)(取小数点后三位):
dec_m=0.000;Do;dec_m=dec_m+1.000;Loop While dec_m*dec_m<dec_v;dec_m=dec_m–1.000;Do;dec_m=dec_m+0.100;Loop While dec_m*dec_m<dec_v;dec_m=dec_m–0.100;Do;dec_m=dec_m+0.010;Loop While dec_m*dec_m<dec_v;dec_m=dec_m–0.010;Do;dec_m=dec_m+0.001;Loop While dec_m*dec_m<dec_v;dec_m=dec_m–0.001;
得到标准差dec_m(σ)。
本发明提出的科研绩效KPI管理方法中,至此完成了数据调查过程,在此基础上,将在下面的步骤中进行数据采集。
步骤2、数据采集,其实现包括:
采集工作时间数据,采集项目费用、目标责任、归档信息三类基准数据,根据基准数据采集符合KPI系数范围的十二维KPI指标系数。
结合图2、图3所示,科研绩效KPI计算过程的数据采集包含记录工作时间的职员工作记录表;职员工作记录表包含“姓名”、“所属部门”、“从事项目”、“工作内容”、“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还包含作为确定各KPI系数的基准数据的项目费用表、项目目标责任表、项目归档信息表。
项目费用表包含“项目代号”、“发生费用”、“费用内容”、“经手人”、“项目负责人”等字段。
项目目标责任表包含“项目代号”、“项目目标责任”、“项目负责人”、“项目奖励分”等字段。
项目归档信息表包含“项目代号”、“资料名称”、“秘级”、“经手人”、“归档日期”、“接收人”等字段;
科研绩效KPI管理方法的数据采集过程中,采集12维KPI指标系数及其相关信息,包含由项目负责人填报的项目职别系数表、奖励职别系数表,由项目管理人填报的进行项目系数表、完成项目系数表、项目奖励系数表、项目负责人奖励系数表,由部门领导人填报的部门职别系数表,由公司领导人填报的部门系数表;对12维KPI指标系数,自动检测系数的取值范围是否符合KPI系数范围汇总信息表中记录的相应的系数最大值和系数最小值;多人填报相同的系数表单张表时,每种单张表上传的数据先通过添加记录方式形成该系数表的汇总表,再通过将系数表的汇总表的同一对象的KPI系数取算术平均值方式得到所有该系数表。
科研绩效KPI计算过程的数据采集包含项目汇总信息表;项目汇总信息表包含“项目代号”、“项目名称”、“立项时间”、“计划结题时间”、“计划费用”、“实际结题时间”、“实际费用”等字段。
“项目代号”、“项目名称”字段值、“立项时间”字段值、“计划结题时间”字段值、“计划费用”字段值由项目负责人立项目时填写。
“实际结题时间”字段值由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结题时填写,“实际费用”字段值由项目负责人填写项目费用表时得到。
在获得前述的工作时间数据和基准数据以后,将开始绩效的计算与分配。
步骤3、绩效计算与分配,其实现包括:
1)根据全部成员的工作时间和十二维KPI指标系数计算项目任务分、职员任务分、部门任务分和科研绩效任务分;
2)根据公司绩效表前两期的绩效总额、分均绩效、人均绩效、项均绩效四项分别按等比法和等额法测算计算期的绩效总额,取八种测算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年度绩效总额,计算分均绩效,计算职员绩效金额、项目绩效金额、部门绩效金额。
下面结合具体示例,说明前述绩效计算与分配的实现。
在前述的步骤1)中,根据全部成员的工作时间和十二维KPI指标系数计算项目任务分、职员任务分、部门任务分和科研绩效任务分
本例中,项目任务分、职员任务分、部门任务分和科研绩效任务分的计算中包括计算相应的分值并自动填入相应表格,包含:部门绩效表、项目绩效表、职员绩效表和公司绩效表;部门绩效表包含“计算期”、“部门”、“项目数”、“职员数”、“任务分”、“绩效”等字段,显示计算期公司各部门绩效;项目绩效表包含“计算期”、“项目代号”、“项目名称”、“部门数”、“职员数”、“任务分”、“绩效”等字段,显示计算期公司的各项目绩效;职员绩效表包含“计算期”、“部门”、“职员姓名”、“任务分”、“绩效”等字段,显示计算期公司的职员绩效;公司绩效表包含“计算期”、“部门数”、“项目数”、“职员数”、“任务分”、“绩效”等字段,显示计算期公司总绩效。
部门绩效表、项目绩效表和职员绩效表,“计算期”字段值、“部门”字段值、“项目数”字段值、“职员数”字段值、“项目代号”字段值、“项目名称”字段值、“部门数”字段值、“职员姓名”在窗口启动时通过部门职别系数表和项目职别系数表相关信息自动填写。
公司绩效表的“任务分”字段值自动填写运用以下公式:
计算期一个进行项目的项目职员工作时长为Tm和项目职别系数为Cm,计算进行项目时长Tip的公式见6-1:
Tip=∑Cm*Tm/(∑Cm*Tm/∑Tm)=∑Tm         6-1
进行项目的3维KPI指标系数为Cip1、Cip2、Cip3;没考虑部门系数,计算进行项目任务分TMip的公式见6-2:
TMip=∑Cip1*Cip2*Cip3*Tip=∑Cip1*Cip2*Cip3*(∑Tm)      6-2
计算期完成项目在立项时签订的项目目标责任状规定指标奖励的项目奖励分为Tia,相应的完成项目KPI指标系数为Cia1和Cia2,完成项目的任务分只在计算期有完成的项目时计算;没考虑部门系数,计算完成项目任务分TMia的公式见6-3:
TMia=∑Cia1*Cia2*Tia         6-3
没考虑部门系数,项目奖励根据项目奖励分Tiy和项目奖励协调性系数Ciy计算项目奖励任务分TMiy的公式见6-4:
TMiy=∑Ciy*Tiy         6-4
根据部门任务分TMd和部门系数Cd1和Cd2计算科研绩效任务分TM的公式见6-5:
TM=Cd1*Cd2*TMd             6-5
由于科研绩效存在部门层面KPI指标系数,每个项目的职员可能属于多个部门,各部门的KPI指标系数又会有不同,科研绩效任务分TM就不能由计算期的所有项目层面的任务分直接累加;只能先将计算期进行项目按项目职别系数Cm分解到项目职员,完成项目按该项目各期间填写的项目职别系数的平均值Cm1分解到项目职员,项目奖励按项目负责人填写的奖励职别系数Cf分解到项目职员,再按项目职员所属的部门汇总成部门任务分TMd
完成项目的项目职别系数Cm1为完成项目生命周期所经过的所有计算期每个职员的项目职别系数Cm的算术平均值;项目职别系数和奖励职别系数由项目负责人填报,项目负责人不同,项目职别系数奖励职别系数的标准就不一致,要确保计算期每个进行项目总的项目职别系数为1,每个完成项目总的平均项目职别系数为1,每个项目奖励总的奖励职别系数为1;确保每个职员在计算任务分时取值标准一致,就要设置调节系数;n6表示计算期职员涉及的所有进行项目的项目组职员总数,n3表示计算期职员涉及的所有完成项目的项目组职员总数,n5为计算期职员涉及的得到项目奖励的项目组职员总数,进行项目的项目职别系数的调节系数t1的计算公式见6-6:
t 1 = ( &Sigma; i = 1 n 6 C m * T m ) / ( &Sigma; i = 1 n 6 T n ) - - - 6 - 6
完成项目的平均项目职别系数的调节系数t2的计算公式见6-7:
t 2 = ( &Sigma; i = 1 n 3 C m 1 * T ia ) / ( &Sigma; i = 1 n 3 T ia ) - - - 6 - 7
项目奖励的奖励职别系数的调节系数t3的计算公式见6-8:
t 3 = ( &Sigma; i = 1 n 5 C f * T iy ) / ( &Sigma; i = 1 n 5 T iy ) - - - 6 - 8
职员任务分TMm的公式见6-9(n1表示计算期职员涉及的所有进行项目数,n6表示计算期职员涉及的所有进行项目的项目组职员总数,n2表示计算期职员涉及的所有完成项目数,n3表示计算期职员涉及的所有完成项目的项目组职员总数,n4表示计算期职员涉及的所有得到项目奖励的项目数,n5为计算期职员涉及的得到项目奖励的项目组职员总数):
TM m = ( &Sigma; i = 1 n 1 C m * C ip 1 * C ip 2 * C ip 3 * C d 1 * C d 2 * T m / t 1 ) + ( &Sigma; i = 1 n 2 C m 1 * C ia 1 * C ia 2 * C d 1 * C d 2 * T ia / t 2 ) + ( &Sigma; i = 1 n 4 C f * C iy * C d 1 * C d 2 * T iy / t 3 ) = ( &Sigma; i = 1 n 1 C m * C ip 1 * C ip 2 * C ip 3 * C d 1 * C d 2 * T m / ( &Sigma; i = 1 n 6 C m * T m ) * ( &Sigma; i = 1 n 6 T m ) ) + ( &Sigma; i = 1 n 2 C m 1 * C ia 1 * C ia 2 * C d 1 * C d 2 * T ia / ( &Sigma; i = 1 n 3 C m 1 * T ia ) * ( &Sigma; i = 1 n 3 T ia ) ) + ( &Sigma; i = 1 n 4 C f * C iy * C d 1 * C d 2 * T iy / ( &Sigma; i = 1 n 5 C f * T iy ) * ( &Sigma; i = 1 n 5 T iy ) ) - - - 6 - 9
部门科研绩效任务分TMd的公式见6-10(n1表示计算期部门涉及的所有进行项目的部门职员总数,n6表示计算期部门涉及的所有进行项目的项目组职员总数,n2表示计算期部门涉及的所有完成项目的部门职员总数,n3表示计算期部门涉及的所有完成项目的项目组职员总数,n4表示计算期部门涉及的所有得到项目奖励的项目的部门职员总数,n5为计算期部门涉及的所有得到项目奖励的项目对应的项目组职员总数):
TM d = ( &Sigma; i = 1 n 1 C m * C ip 1 * C ip 2 * C ip 3 * C d 1 * C d 2 * T m / ( &Sigma; i = 1 n 6 C m * T m ) * ( &Sigma; i = 1 n 6 T m ) ) + ( &Sigma; i = 1 n 2 C m 1 * C ia 1 * C ia 2 * C d 1 * C d 2 * T ia / ( &Sigma; i = 1 n 3 C m 1 * T ia ) * ( &Sigma; i = 1 n 3 T ia ) ) + ( &Sigma; i = 1 n 4 C f * C iy * C d 1 * C d 2 * T iy / ( &Sigma; i = 1 n 5 C f * T iy ) * ( &Sigma; i = 1 n 5 T iy ) ) - - - 6 - 10
科研绩效任务分TM的公式见6-11(n0表示计算期的所有部门数,n1表示计算期部门涉及的所有进行项目的部门职员总数,n6表示计算期部门涉及的所有进行项目的项目组职员总数,n2表示计算期部门涉及的所有完成项目的部门职员总数,n3表示计算期部门涉及的所有完成项目的项目组职员总数,n4表示计算期部门涉及的所有得到项目奖励的项目的部门职员总数,n5为计算期部门涉及的所有得到项目奖励的项目对应的项目组职员总数):
TM = &Sigma; i = 1 n 0 ( ( &Sigma; i = 1 n 1 C m * C ip 1 * C ip 2 * C ip 3 * C d 1 * C d 2 * T m / ( &Sigma; i = 1 n 6 C m * T m ) * ( &Sigma; i = 1 n 6 T m ) ) + ( &Sigma; i = 1 n 2 C m 1 * C ia 1 * C ia 2 * C d 1 * C d 2 * T ia / ( &Sigma; i = 1 n 3 C m 1 * T ia ) * ( &Sigma; i = 1 n 3 T ia ) ) + ( &Sigma; i = 1 n 4 C f * C iy * C d 1 * C d 2 * T iy / ( &Sigma; i = 1 n 5 C f * T iy ) * ( &Sigma; i = 1 n 5 T iy ) ) ) - - - 6 - 11
部门绩效表的“任务分”字段值自动填写的示例性实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编程:
设置项目系数调节表,计算进行项目调节系数、完成项目调节系数、项目奖励调节系数;项目系数调节表包含“调节层面”、“项目代号”、“项目名称”、“项目职员数”、“调节系数”等字段;项目系数调节表汇总进行项目、完成项目、项目奖励的项目代号、项目名称、项目职员数、项目总时长、项目奖励分、系数调节值等信息;
设置部门职别系数表空字段过滤,按“所属部门”升序排序,赋初值0,测试部门职别系数表全部记录个数n;用For…Next循环语句进行n次计算,依次读取部门职别系数表光标所在数据的“所属部门”字段值,从部门系数表读取该部门的2维部门系数,“所属部门”字段值与前一条记录“所属部门”字段值进行比较;如果“所属部门”字段值相同,读取部门职别系数表的“职员姓名”值,在项目职别系数表的汇总表中用该“职员姓名”值过滤该职员的所有项目,嵌套For…Next循环语句;读取项目代号;在项目汇总信息表中用“实际结题时间”值在上次(上一年)计算期的最后一天日期之后或“实际结题时间”值为空来判断确定进行项目;分别从项目系数调节表、进行项目系数表、项目职别系数表的汇总表读取本期项目时长、调节系数、进行项目系数、项目职别系数等信息,根据公式6-11的方法求得乘积后累加;分别从项目系数调节表、项目奖励系数表、奖励职别系数表的汇总表读取调节系数、项目奖励系数、奖励职别系数等信息,根据公式6-11的方法求得乘积后累加;在项目汇总信息表中用“实际结题时间”值不为空且“实际结题时间”值在本次计算期最后一天日期之前来判断确定完成项目,分别从项目系数调节表、完成项目系数表读取项目时长、调节系数、完成项目系数等信息,对完成项目在项目职别系数表的项目职别系数按职员姓名取算术平均值得到完成项目的项目职别系数,根据公式6-11的方法求得乘积后累加;根据嵌套循环语句次数循环,直至循环到嵌套循环语句最后一条;如果“所属部门”字段值不相同,在公司绩效表中查找“部门”值等于前一条记录的“所属部门”值的记录,将项目任务分计算结果写入该记录的“任务分”;读取部门职别系数表的“职员姓名”值,在项目职别系数表的汇总表中用该“职员姓名”值过滤该职员的所有项目,嵌套For…Next循环语句;读取项目代号;在项目汇总信息表中用“实际结题时间”值在上次(上一年)计算期的最后一天日期之后或“实际结题时间”值为空来判断确定进行项目;分别从项目系数调节表、进行项目系数表、项目职别系数表的汇总表读取本期项目时长、调节系数、进行项目系数、项目职别系数等信息,根据公式6-11的方法求得乘积后累加;分别从项目系数调节表、项目奖励系数表、奖励职别系数表的汇总表读取调节系数、项目奖励系数、奖励职别系数等信息,根据公式6-11的方法求得乘积后累加;在项目汇总信息表中用“实际结题时间”值不为空且“实际结题时间”值在本次计算期最后一天日期之前来判断确定完成项目,分别从项目系数调节表、完成项目系数表读取项目时长、调节系数、完成项目系数等信息,对完成项目在项目职别系数表的项目职别系数按职员姓名取算术平均值得到完成项目的项目职别系数,根据公式6-11的方法求得乘积后累加;根据嵌套循环语句次数循环,直至循环到嵌套循环语句最后一条;
进行n次循环直至循环到最后一条,最后在公司绩效表中查找“部门”值等于前一条记录的“所属部门”值的记录,将项目任务分计算结果写入该记录的“任务分”;
职员绩效表的“任务分”字段值自动填写的编程思路与部门绩效表的“任务分”字段值自动填写的方法相同;区别之处在于:1、部门职别系数表按“所属部门”、“职员姓名”升序排序,2、在For…Next循环体中比较“所属部门”和“职员姓名”双字段值;
项目绩效表的“任务分”字段值自动填写的编程思路与部门绩效表的“任务分”字段值自动填写的方法相似,思路是设置项目职别系数表空字段过滤,按“项目代号”升序排序,赋初值0,测试项目职别系数表全部记录个数n;用For…Next循环语句进行n次计算,依次读取项目职别系数表光标所在数据的“项目代号”字段值,从进行项目系数表读取该项目的3维进行项目KPI指标系数,将“项目代号”字段值与前一条记录“项目代号”字段值进行比较;如果“项目代号”字段值相同,通过进行项目的职员姓名搜索该职员所在的部门,进而取得相关的系数和数值,用部门绩效表的“任务分”字段值自动填写的方法计算得到该项目在进行项目、完成项目和项目奖励等层面的任务分进行累加;如果“项目代号”字段值不相同,在项目绩效表中查找该“项目代号”值等于前一条记录的“项目代号”值的记录,将项目任务分计算结果写入该记录的“任务分”,通过进行项目的职员姓名搜索该职员所在的部门,进而取得相关系数和数值,用部门绩效表的“任务分”字段值自动填写的方法计算得到该项目在进行项目、完成项目和项目奖励等层面的任务分做为本条记录项目代号的初值;进行n次循环直至循环到最后一条,最后在公司绩效表中查找“项目代号”值等于前一条记录的“项目代号”值的记录,将项目任务分计算结果写入该记录的“任务分”;
公司绩效表中的“计算期”字段值由服务器日期取年份自动写入;“部门数”和“任务分”字段值由部门绩效表的“部门”字段得到,“职员数”由职员绩效表的“部门”和“职员姓名”字段得到。
前述步骤2)中,根据公司绩效表前两期的绩效总额、分均绩效、人均绩效、项均绩效四项分别按等比法和等额法测算计算期的绩效总额,取八种测算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年度绩效总额,计算分均绩效,计算职员绩效金额、项目绩效金额、部门绩效金额。
根据公司绩效表前两年的绩效总额、分均绩效、人均绩效、项均绩效四项分别按等比法和等额法测算计算期的绩效总额,取八种测算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年度绩效总额;
定义变量:前2年的任务分、职员数、项目数分别为c2、p2、i2,前1年的任务分、职员数、项目数分别为c1、p21、i 1,前2年的绩效总额、分均绩效、人均绩效、项均绩效分别为pt2、pc2、pp2、pi2,前1年的绩效总额、分均绩效、人均绩效、项均绩效分别为pt2、pc2、pp2、pi2,计算期的任务分、职员数、项目数分别为c0、p0、i0,计算期按等比法计算测算的绩效总额、分均绩效、人均绩效、项均绩效分别为pt、pc、pp、pi,计算期按等额法测算得到的绩效总额、分均绩效、人均绩效、项均绩效分别为pt0、pc0、pp0、pi0,计算期的总绩效为p;
等比法测算绩效总额的公式见7-1:
绩效总额:pt=pt1*pt1/pt2                          7-1
等比法测算分均绩效的公式见7-2:
分均绩效:pc=pc1*pc1/pc2=pt1*pt1*c2/pt2/c1/c1         7-2
等比法测算人均绩效的公式见7-3:
人均绩效:pp=pp1*pp1/pp2=pt1*pt1*p2/pt2/p1/p1         7-3
等比法测算项均绩效的公式见7-4:
项均绩效:pi=pi 1*pi 1/pi2=pi 1*pi 1*i2/pt2/i 1/i 1   7-4
等额法测算绩效总额的公式见7-5:
绩效总额:pt0=2*pt1-pt2                                7-5
等额法测算分均绩效的公式的公式见7-6:
分均绩效:pc0=2*pc1-pc2=2*pt1/c1-pt2/c2               7-6
等额法测算人均绩效的公式的公式见7-7:
人均绩效:pp0=2*pp1-pp2=2*pt1/p1-pt2/p2               7-7
等额法测算项均绩效的公式的公式见7-8:
项均绩效:pi0=2*pi 1-pi2=2*pi 1/i 1-pt2/i2            7-8
所以计算期科研总绩效的公式见7-9:
P = ( pt + pc * c 0 + pp * p 0 + pi * i 0 + pt 0 + pc 0 * c 0 + pp 0 * p 0 + pi 0 * i 0 ) / 8 = ( pt 1 * pt 1 / pt 2 + pt 1 * pt 1 * c 2 * c 0 / pt 2 / c 1 / c 1 + pt 1 * pt 1 * p 2 * p 0 / pt 2 / p 1 / p 1 + pi 1 * pi 1 * i 2 * i 0 / pt 2 / i 1 / i 1 + ( 2 * pt 1 - pt 2 ) + ( 2 * pt 1 * c 0 / c 1 - pt 2 * c 0 / c 2 ) + ( 2 * pt 1 * p 0 / p 1 - pt 2 * p 0 / p 2 ) + ( 2 * pi 1 * i 0 / i 1 - pt 2 * i 0 / i 2 ) ) / 8 = 0.125 * pt 1 * pt 1 / pt 2 * ( 1 + c 2 * c 0 c 1 * c 1 + p 2 * p 0 p 1 * p 1 + i 2 * i 0 i 1 * i 1 ) + 0.25 * pt 1 * ( 1 + c 0 c 1 + p 0 p 1 + i 0 i 1 ) - 0.125 * pt 2 * ( 1 + c 0 c 2 + p 0 p 2 + i 0 i 2 ) - - - 7 - 9
计算期科研总绩效的编程思路为:读取公司绩效表本计算期记录的“任务分”、“职员数”、“项目数”字段值分别为c0、p0、i0,读取公司绩效表计算期为本计算期年份数值减1的记录的“绩效”、“任务分”、“职员数”、“项目数”字段值分别为pt1、c1、p1、i1;读取公司绩效表计算期为本计算期年份数值减2的记录的“绩效”、“任务分”、“职员数”、“项目数”字段值分别为pt2、c2、p2、i2;代入公式7-9,得到计算期绩效总额,把结果写入公司绩效表本计算期记录的“绩效”字段中;
读取公司绩效表本计算期记录的“任务分”字段值,用计算期绩效总额除以“任务分”字段值,得到分均绩效;依次从部门绩效表、项目绩效表、职员绩效表每一条记录读取“任务分”字段值,分别和分均绩效相乘,得到相应的值即为部门绩效表、项目绩效表、职员绩效表相应记录的绩效值,写入相应记录的“绩效”字段中。
根据本发明的改进,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科研技校KPI管理系统,适于实现企业内部跨部门及多层级的绩效分配与计算,以整合公司内部的科研绩效KPI管控,该系统包括数据调查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以及绩效计算与分配模块。
数据调查模块,包括:
第一子模块,用于对部门和项目存在多对多交叉关系的科研绩效,通过对项目、职员、部门、公司设置七个层面的十二维科研绩效KPI指标系数进行调控;
第二子模块,用于对含两维或三维KPI指标的进行项目、完成项目、部门三个层面确定其备选关键词,其KPI指标的维数是确定的,其备选关键词从关键词调查表确定;
第三子模块,用于计算备选关键词的相关系数,其中,相关系数r绝对值小于或等于0.6的备选关键词的系数被设定为没有线性相关关系,确定为该层面的KPI指标;
第四子模块,用于对科研绩效KPI指标根据六西格玛下限和上限确定KPI指标系数的取值范围。
数据采集模块,包括:
第一子模块,用于采集所有项目全部成员的工作时间数据;
第二子模块,用于采集项目费用、目标责任、归档信息三类基准数据;
第三子模块,用于根据基准数据采集符合KPI系数范围的十二维KPI指标系数。
绩效计算与分配模块,包括:
第一子模块,用于根据全部成员的工作时间和十二维KPI指标系数计算项目任务分、职员任务分、部门任务分和科研绩效任务分;
第二子模块,用于根据公司绩效表前两期的绩效总额、分均绩效、人均绩效、项均绩效四项分别按等比法和等额法测算计算期的绩效总额,取八种测算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年度绩效总额,计算分均绩效,计算职员绩效金额、项目绩效金额、部门绩效金额。
本例中提出的科研绩效KPI管理系统,其中所包含数据调查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以及绩效计算与分配模块,其功能、实现、效果已经在前述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关描述中加以相应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发明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7)

1.一种科研绩效KPI管理方法,适于实现企业内部跨部门及多层级的绩效分配与计算,以整合公司内部的科研绩效KPI管控,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数据调查:
1)对部门和项目存在多对多交叉关系的科研绩效,通过对项目、职员、部门、公司设置七个层面的十二维科研绩效KPI指标系数进行调控;
2)对含两维或三维KPI指标的进行项目、完成项目、部门三个层面,其KPI指标的维数是确定的,其备选关键词从关键词调查表确定;
3)备选关键词确定后,计算其相关系数,相关系数r绝对值小于或等于0.6的备选关键词的系数没有线性相关关系,确定为该层面的KPI指标;
4)对科研绩效KPI指标根据六西格玛下限和上限确定KPI指标系数的取值范围;
步骤2、数据采集:
1)采集所有项目全部成员的工作时间数据;
2)采集项目费用、目标责任、归档信息三类基准数据;
3)根据基础数据采集符合KPI系数范围的十二维KPI指标系数;
步骤3、绩效计算与分配:
1)根据全部成员的工作时间和十二维KPI指标系数计算项目任务分、职员任务分、部门任务分和科研绩效任务分;
2)根据公司绩效表前两期的绩效总额、分均绩效、人均绩效、项均绩效四项分别按等比法和等额法测算计算期的绩效总额,取八种测算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年度绩效总额,计算分均绩效,计算职员绩效金额、项目绩效金额、部门绩效金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科研绩效KPI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步骤1中的数据调查,其中的步骤1):对部门和项目存在多对多交叉关系的科研绩效,通过对项目、职员、部门、公司设置七个层面的十二维科研绩效KPI指标系数进行调控,具体实现包括:
对于科研绩效的分配涉及的项目、职员、部门、公司四个层次,部门包含的职员和项目包含的职员存在多对多的交叉关系,即一个项目中的职员可能属于多个部门,一个部门中的职员也可能属于多个项目;
科研绩效计算分七个层面,每个层面设置一维或多维KPI指标,每个指标以系数方式调节;
项目包括进行项目、完成项目、项目奖励三个层面,共设置六维KPI指标系数;
进行项目层面包含计算期完成的或正在进行的项目,进行项目KPI指标的选择侧重于技术方面,设置三维KPI指标系数,具体KPI指标根据备选关键词两两计算相关系数确定,分别为类别系数、成熟度系数、复杂度系数;
完成项目层面包含计算期完成的项目,完成项目KPI指标的选择侧重于经济方面,设置两维KPI指标系数,具体KPI指标根据备选关键词计算相关系数确定,分别为节约系数、风险系数;
项目奖励层面是每年度对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计算的数值居前的项目的奖励,项目奖励侧重于项目团队方面,设置一维KPI指标系数,即协调性系数;
部门层面KPI指标的选择侧重于部门基础管控方面,设置两维KPI指标系数,具体KPI指标根据备选关键词计算相关系数确定,分别为质量系数、安全系数;
职员包含项目职别、部门职别、奖励职别、项目负责人奖励四个层面,对应四维KPI指标,即项目职别系数、部门职别系数、奖励职别系数、项目负责人奖励系数;
项目职别系数对项目中的每个职员作调控,部门职别系数对部门中的每个职员作调控,奖励职别系数对获得项目奖励的项目中的职员作调控;
项目负责人奖励系数与项目奖励系数方法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科研绩效KPI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步骤1中的数据调查,其中的步骤2):对含两维或三维KPI指标的进行项目、完成项目、部门三个层面,其KPI指标的维数是确定的,其备选关键词从关键词调查表确定,具体实现包括:
在科研绩效KPI计算的数据调查中,预先设定关键词调查表,由关键词调查表确定备选关键词;所述关键词调查表包含“关键词所含层面”、“关键词名称”、“次数”字段,供全体人员填写;个人填写的调查表单张表按添加方式上传到数据库,形成调查表的汇总表;
其中由关键词调查表确定备选关键词的方法是:将关键词调查表的汇总表中的“关键词所含层面”字段按与系数评估调查表相对应的层面的值做筛选,按“次数”字段降序排序,将排在关键词调查表汇总表该层面前面的关键词确定为该层面的备选关键词;选中的备选关键词的数量是该层面KPI指标的维数的2倍参与填写系数评估调查表;
运行科研绩效KPI计算的第一年,需要填写关键词调查表确定备选关键词,选中2倍数量的备选关键词参与填写系数评估调查表;次年后,当不同于该层面原KPI指标的关键词的次数超过该KPI指标次数时,该层面才需要确定备选关键词,如果不超过,则该层面不需要确定备选关键词,不进行相关系数的计算分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科研绩效KPI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步骤1中的数据调查,其中的步骤3):确定备选关键词后,计算其相关系数,相关系数r绝对值小于或等于0.6的备选关键词的系数没有线性相关关系,确定为该层面的KPI指标,具体实现包括:
在科研绩效KPI计算过程中的数据调查设置系数评估调查表;由系数评估调查表根据相关系数确定KPI指标;
对需要确定备选关键词的层面,从关键词调查表选择该层面KPI指标维数2倍数量的关键词作为备选关键词填写系数评估调查表;
系数评估调查表包含进行项目系数评估调查表、完成项目系数评估调查表、部门系数评估调查表;其中的进行项目系数评估调查表包含“项目代号”、“项目名称”、“进行项目备选关键词y系数”;完成项目系数评估调查表包含“项目代号”、“项目名称”、“完成项目备选关键词y系数”;部门系数评估调查表包含“部门名称”、“部门备选关键词y系数”;个人填写的调查表单张表按同层面相同关键词次数累加方式上传到数据库,形成调查表的汇总表;
生成进行项目层面系数评估调查表、完成项目层面系数评估调查表和部门层面系数评估调查表时,表达系数的字段名是从关键词调查表读取的备选关键词与表示层面的前缀和后缀“系数”合成得到的,备选关键词是变量,字段名需要合成;变量字段名合成的方法是:将关键词调查表的汇总表中的“关键词所含层面”字段按与系数评估调查表相对应的层面的值做筛选,按“次数”字段降序排序,从前至后依次在关键词调查表的汇总表中读取相应数量的关键词,添加相应的前缀和后缀,作为该层面系数评估调查表中的“xx备选关键词y系数”,“xx”表示层面,“备选关键词y”是读取的备选关键词字段名;
计算相关系数并进行相关分析以确定KPI指标的过程包括:计算平均值、计算平均值、计算离差乘积和、计算离差平方和、计算离差平方和、计算样本相关系数、判断相关关系以及确定KPI指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科研绩效KPI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数据调查中,判断相关关系,确定KPI指标的实现包括以下过程:
根据相关系数r绝对值是否小于或等于0.6判断备选关键词之间是否线性相关:
a)如果样本的相关系数r绝对值小于或等于0.6,说明这两个同品种的备选关键词的系数是非线性相关,该备选关键词确定为该层面的KPI指标;
b)如果相关系数r绝对值大于0.6,说明线性相关,备选关键词不能作为KPI指标。此时,增选下一字段备选关键词,分别与前面的备选关键词作相关分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科研绩效KPI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数据采集过程,其具体实现包括:
采集工作时间数据,采集项目费用、目标责任、归档信息三类基准数据,根据基准数据采集符合KPI系数范围的十二维KPI指标系数;
科研绩效KPI计算过程的数据采集包含记录工作时间的职员工作记录表;职员工作记录表包含“姓名”、“所属部门”、“从事项目”、“工作内容”、“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还包含作为确定各KPI系数的基准数据的项目费用表、项目目标责任表、项目归档信息表;
项目费用表包含“项目代号”、“发生费用”、“费用内容”、“经手人”、“项目负责人”字段;
项目目标责任表包含“项目代号”、“项目目标责任”、“项目负责人”、“项目奖励分”字段;
项目归档信息表包含“项目代号”、“资料名称”、“秘级”、“经手人”、“归档日期”、“接收人”字段;
科研绩效KPI管理方法的数据采集过程中,采集12维KPI指标系数及其相关信息,包含由项目负责人填报的项目职别系数表、奖励职别系数表,由项目管理人填报的进行项目系数表、完成项目系数表、项目奖励系数表、项目负责人奖励系数表,由部门领导人填报的部门职别系数表,由公司领导人填报的部门系数表;对12维KPI指标系数,自动检测系数的取值范围是否符合KPI系数范围汇总信息表中记录的相应的系数最大值和系数最小值;多人填报相同的系数表单张表时,每种单张表上传的数据先通过添加记录方式形成该系数表的汇总表,再通过将系数表的汇总表的同一对象的KPI系数取算术平均值方式得到所有该系数表;
科研绩效KPI计算过程的数据采集包含项目汇总信息表;项目汇总信息表包含“项目代号”、“项目名称”、“立项时间”、“计划结题时间”、“计划费用”、“实际结题时间”、“实际费用”字段;
“项目代号”、“项目名称”字段值、“立项时间”字段值、“计划结题时间”字段值、“计划费用”字段值由项目负责人立项目时填写;
“实际结题时间”字段值由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结题时填写,“实际费用”字段值由项目负责人填写项目费用表时得到;
在获得前述的工作时间数据和基准数据以后,将进入下一步进行绩效的计算与分配。
7.一种科研绩效KPI管理系统,适于实现企业内部跨部门及多层级的绩效分配与计算,以整合公司内部的科研绩效KPI管控,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数据调查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以及绩效计算与分配模块,其中:
数据调查模块,包括:
第一子模块,用于对部门和项目存在多对多交叉关系的科研绩效,通过对项目、职员、部门、公司设置七个层面的十二维科研绩效KPI指标系数进行调控;
第二子模块,用于对含两维或三维KPI指标的进行项目、完成项目、部门三个层面确定其备选关键词,其KPI指标的维数是确定的,其备选关键词从关键词调查表确定;
第三子模块,用于计算备选关键词的相关系数r,其中,相关系数r绝对值小于或等于0.6的备选关键词的系数被设定为没有线性相关关系,确定为该层面的KPI指标;
第四子模块,用于对科研绩效KPI指标根据六西格玛下限和上限确定KPI指标系数的取值范围;
数据采集模块,包括:
第一子模块,用于采集所有项目全部成员的工作时间数据;
第二子模块,用于采集项目费用、目标责任、归档信息三类基准数据;
第三子模块,用于根据基准数据采集符合KPI系数范围的十二维KPI指标系数;
绩效计算与分配模块,包括:
第一子模块,用于根据全部成员的工作时间和十二维KPI指标系数计算项目任务分、职员任务分、部门任务分和科研绩效任务分;
第二子模块,用于根据公司绩效表前两期的绩效总额、分均绩效、人均绩效、项均绩效四项分别按等比法和等额法测算计算期的绩效总额,取八种测算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年度绩效总额,计算分均绩效,计算职员绩效金额、项目绩效金额、部门绩效金额。
CN201510056639.6A 2015-02-03 2015-02-03 一种科研绩效kpi管理方法与管理系统 Pending CN1046161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6639.6A CN104616107A (zh) 2015-02-03 2015-02-03 一种科研绩效kpi管理方法与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6639.6A CN104616107A (zh) 2015-02-03 2015-02-03 一种科研绩效kpi管理方法与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16107A true CN104616107A (zh) 2015-05-13

Family

ID=53150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56639.6A Pending CN104616107A (zh) 2015-02-03 2015-02-03 一种科研绩效kpi管理方法与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16107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1504A (zh) * 2017-07-31 2017-12-19 蒋强 高速公路收费员奖励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8108477A (zh) * 2018-01-04 2018-06-01 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联动的kpi系统及权限管理系统
CN108335058A (zh) * 2018-05-10 2018-07-27 芜湖金钥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员工年度产值计算方法及其管理系统
CN109242288A (zh) * 2018-08-28 2019-01-18 西安西电电气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绩效数据匹配方法及系统
CN109460943A (zh) * 2018-12-14 2019-03-12 平安城市建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关键绩效指标管理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WO2019091003A1 (zh) * 2017-11-08 2019-05-1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薪资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127822A1 (zh) * 2017-12-26 2019-07-04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品牌宣传项目管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310045A (zh) * 2019-07-09 2019-10-08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一种科研绩效考评系统
CN110490449A (zh) * 2019-08-14 2019-11-22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347085A (zh) * 2020-07-12 2021-02-09 吴伟 一种指标式数值型金融时间序列数据校核方法
CN113449970A (zh) * 2021-06-10 2021-09-28 无锡悦通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绩效考核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1504A (zh) * 2017-07-31 2017-12-19 蒋强 高速公路收费员奖励计算方法及系统
WO2019091003A1 (zh) * 2017-11-08 2019-05-1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薪资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127822A1 (zh) * 2017-12-26 2019-07-04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品牌宣传项目管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108477A (zh) * 2018-01-04 2018-06-01 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联动的kpi系统及权限管理系统
CN108335058A (zh) * 2018-05-10 2018-07-27 芜湖金钥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员工年度产值计算方法及其管理系统
CN109242288A (zh) * 2018-08-28 2019-01-18 西安西电电气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绩效数据匹配方法及系统
CN109242288B (zh) * 2018-08-28 2022-03-04 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绩效数据匹配方法及系统
CN109460943A (zh) * 2018-12-14 2019-03-12 平安城市建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关键绩效指标管理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10310045A (zh) * 2019-07-09 2019-10-08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一种科研绩效考评系统
CN110310045B (zh) * 2019-07-09 2022-02-11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一种科研绩效考评系统
CN110490449A (zh) * 2019-08-14 2019-11-22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347085A (zh) * 2020-07-12 2021-02-09 吴伟 一种指标式数值型金融时间序列数据校核方法
CN112347085B (zh) * 2020-07-12 2021-11-09 吴伟 一种指标式数值型金融时间序列数据校核方法
CN113449970A (zh) * 2021-06-10 2021-09-28 无锡悦通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绩效考核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16107A (zh) 一种科研绩效kpi管理方法与管理系统
Caliendo et al. Productivity and organization in Portuguese firms
Schmitt Why does the minimum wage have no discernible effect on employment?
Comin et al. Medium term business cycl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iguenza Guzman et al. Recent evolutions in costing systems: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ime-Driven Activity-Based Costing
Savran et al. Productive and unproductive labour: an attempt at clar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Berrah et al. Information aggregation in industrial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rationales, issues and definitions
Halkos et al. Modelling the effect of national culture on countries’ innovation performances: A conditional full frontier approach
Chikán Managers’ view of a new inventory paradigm
CN111026801A (zh) 一种辅助保险类电商运营快速决策工作的方法及系统
Keršytė CAPITAL BUDGETING PROCESS: THEORETICAL ASPECTS.
Erdei et al. Comparison of time-oriented methods to check manufacturing activities and an examination of their efficiency
Lee et al. Measuring productivity changes in the Korea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dustry
Azad et al. The effect of cost accounting system inventory on increasing the profitability of products
Doucouliagos et al. Unions,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adoption: New insights from the cross-country evidence
Colin et al. Economic perspectives in agricultural systems analysis
Kazan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firm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s intangible assets
Halpert et al. An administrator's handbook on the application of operations research to the management of mental health systems
Basu Marx's theory of ground-rent: A suggested reformulation
Grabowski The determinants and effects of industri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ingh et al. Does TRIPS drive to productivity growth in India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 non-parametric analysis
Davier et al. Media Analysis on Volatile Markets’ Dynamics and Adaptive Behavior for the Agri-Food System
Manetsch et al. Simulation of Nigerian development: northern region model
US20220391852A1 (en) Autonomous calendar system and productivity optimizer
Vasyltsiv et al. Technological Competitiveness Formation Policy, Economic Security, and Growth in the Context of Ukra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