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15845B - 一种超临界洪水风险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临界洪水风险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15845B
CN104615845B CN201410805324.2A CN201410805324A CN104615845B CN 104615845 B CN104615845 B CN 104615845B CN 201410805324 A CN201410805324 A CN 201410805324A CN 104615845 B CN104615845 B CN 1046158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d
supercritical
engineering
water
water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053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15845A (zh
Inventor
李勋贵
魏霞
张律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La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La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80532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158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15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58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158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58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超临界洪水风险分析方法,包括:步骤一:确定不同工程非工程措施水量侧的超临界洪水量;步骤二:确定不同工程非工程措施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量;步骤三:确定耦合水量侧‑水质侧的不同工程非工程措施的超临界洪水量;步骤四:构建不同工程非工程措施(水量侧)、不同水质(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从而获得耦合水量侧‑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以及步骤五:结合Pearsion‑III型分布理论与信息熵理论,提出综合考虑不同工程非工程措施、不同水质差异、多变量的超临界洪水风险度量,确定超临界洪水风险。该方法适用性更强,简单易操作,条理清楚,计算效率高、精度高,计算成果更全面、更科学。

Description

一种超临界洪水风险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洪水风险分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临界洪水风险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洪水灾害是全球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全世界灾害损失的40%是由洪水造成的,我国因洪水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居各类灾害之首,因此,揭示洪水风险灾害机理、减轻洪水灾害损失就成为水文学及水资源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
超临界洪水是指超出了防洪工程的防洪-兴利联合运用能力但仍没有发生洪水灾害的那部分洪水,具有很高的洪水风险值。防洪-兴利联合运用指的是在防洪运用过程中,当且仅当洪水属可调控洪水时(洪水风险较低),才涉及洪水资源的利用,故其不同于洪水资源化。另一方面,超临界洪水亦不同于传统的汛期难控制利用洪水,后者更多的涉及到洪水兴利运用中的调控能力。因此,超临界洪水除具有洪水资源化和汛期难控制利用洪水的内涵之外,还具有高灾害风险特性,是发生洪水灾害前的一种临界状态。故开展超临界洪水风险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洪水资源化概念是我国一些学者和水管理者在对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生态环境问题深入认识的基础上于本世纪初提出来的。水利部于2003年将洪水资源利用列为重点调研课题,国家防办也成立了专题调研小组。目前国内对洪水资源化进行了许多不同层面的研究,总的来说,主要通过提高水库汛限水位的方法来实现洪水资源化,但汛限水位提高后,会直接提升水库的风险级别,如果操作不当,甚至会发生毁坝或决堤的灾难性事件。另一方面,直接对汛期难控制利用洪水量评价及其风险分析的研究较少,大都研究都仅限于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研究中,其计算方法大体有倒算法、洪水弃水系数法等,由于前者的计算结果较难于反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动态特征,在实际应用中多采用后者。但洪水弃水系数法仅考虑水质对洪水弃水的影响,没有考虑工程和非工程措施联合调控洪水的能力。同时,这些方法仅适用于低含沙河流,难以在高含沙河流应用。为此,近期有研究者提出适用于高含沙河流的分级最大值法来推求汛期难控制利用洪水量,但该方法侧重于洪水的利用而忽视洪水的灾害特性。目前应用于洪水资源化和汛期难控制利用洪水量分析的方法无法适用于超临界洪水分析领域,故当前超临界洪水量评价的研究鲜有报道,对其风险特性亦少有涉及。另外,目前对多变量洪水风险分析的研究,大多是通过风险变量的条件概率或联合分布的求解来获取,但多变量的条件概率或联合分布的求解异常困难,故在现实中少有对三变量以上问题的研究,这极其不利于洪水风险及其灾害机理的揭示与阐述。由于超临界洪水是洪水灾害发生前的一种临界状态,因此,开展不同工程非工程措施、不同水质差异、多变量的超临界洪水风险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科学价值,其对于有效揭示洪水风险和洪水灾害机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可为洪水资源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故有必要寻求一种有效的超临界洪水量评价及其风险分析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临界洪水风险分析的方法。它以防洪优化调度理论、信息熵和统计理论为基础,巧妙结合工程非工程措施对洪水的调控能力和洪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提出一种超临界洪水风险分析的方法。本发明首先基于工程-非工程措施(不同防洪工程及其防洪优化调度)对洪水的调控性能的差异,确定工程非工程措施水量侧的超临界洪水量;同时基于水质的差异对洪水开发利用的影响,确定工程非工程措施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量;进而把水量侧和水质侧相结合,确定工程非工程措施水量侧-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量;然后基于工程非工程措施以及水质的差异性对超临界洪水的影响,建立耦合水量侧、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最后结合Pearsion-III型分布理论与信息熵理论,提出综合考虑不同工程非工程措施、不同水质差异、多变量的超临界洪水风险度量,分析超临界洪水风险。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临界洪水风险分析的方法,它适用于不同工程非工程措施、不同水质差异、多变量的超临界洪水风险的分析计算,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工程非工程措施水量侧的超临界洪水量。从水量的角度来看,水库、堤坝等防洪工程对洪水的调控能力是不相同的,因此,它们导致的超临界洪水量不同。当水库有超临界洪水量下泄时,水库下游的洪水量由堤坝工程来承担,故在有水库的区域,防洪保护对象的防护功能由水库和堤坝共同完成,而在没有水库的区域,防护对象仅由堤坝工程来防保。
对于水库工程,基于水库的防洪优化调度方法,建立如下目标函数:
Min(Vipr-Vipp)2 (1)
式中,Vipr为第i水库对频率为p的洪水进行调度时所占用的防洪库容;Vipp为水库i为满足防洪标准为p的防护对象所设置的防洪库容。
上述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为水库水量平衡约束、水库下泄流量约束、水库库容约束和非负约束。
当不满足该目标函数时,即可确定水库的超临界洪水量Qhc
对于堤坝工程,根据上游来水与堤坝水位之间的关系,采用下式确定堤坝工程的超临界洪水量系数w:
式中,H为堤坝工程实时来水所对应的洪水位;H1、H2、H3为堤坝工程的不同水位级别特征值;fe(H)为洪水位介于级别H1<H<H2的防洪工程系数函数。
从而堤坝工程的超临界洪水量Qhc为:
Qhc=w×Q0 (3)
式中,Q0为上游来水或水库的出库流量。
步骤二:从水质的角度来看,水质的差异对洪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着重要影响,从而会影响到洪水的时空分布,即存在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量。通过分析洪水利用与其水质之间的关系,确定洪水的利用系数β与洪水水质Wq的函数关系为β=f(Wq),则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量Qhu通过下式确定:
Qhu=(Q0-Qhc)×(1-β) (4)
步骤三:根据不同工程非工程措施对洪水的调控作用(水量侧的超临界洪水量Qhc)和水质对洪水开发利用的影响(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量Qhu),确定超临界洪水量Qh
Qh=Qhc+Qhu (5)
步骤四:构建耦合水量侧、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由于工程非工程措施以及水质的差异均对超临界洪水量的出现存在着影响,故不同工程非工程措施、不同水质下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是不相同的。提出水量侧、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分别如下所示:
水量侧:
水质侧:
式中,μe为水量侧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H为水库坝前水位或堤防工程实时来水所对应的洪水位;H1、H2、H3为防洪工程的不同水位级别特征值;fe(H)为防洪工程位于级别H1<H<H2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μq为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Wq为洪水水质;Wq1为洪水水质的不同级别特征值;fq(Wq)为洪水水质位于级别Wq≤Wq1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
根据上述的水量侧和水质侧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提出以下耦合水量侧-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
步骤五:结合Pearsion-III型分布理论与信息熵理论,提出综合考虑不同工程非工程措施、不同水质差异、多变量的超临界洪水风险度量Rk,用于分析超临界洪水的风险性质:
式中,Rki为第i天(i=1,2,…,n)的超临界洪水风险值,n为总天数;m为影响超临界洪水的因素(变量)个数;M为影响超临界洪水风险的变量个数;Xij为第i天第j个超临界洪水变量值;f(Xij)为Xij的概率分布,由Pearsion-III型分布确定;pij为第i天、第j个超临界洪水风险变量的概率值,且对任何i,满足μ为耦合水量侧-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由式(8)确定。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1.该方法考虑不同工程非工程措施、不同水质差异、多变量对超临界洪水的影响,给出对应的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且确定了耦合的超临界洪水风险度量,解决了洪水风险多变量情况下的条件概率或联合分布难以求解的问题,提高了计算的效率。
2.该方法简单易操作,条理清楚,计算精度高,计算成果更全面、更科学,既考虑了不同工程非工程措施和水质对超临界洪水的影响,也考虑了各种因素(变量)对超临界洪水及其风险的影响。
3.该方法具有更好的适用性,既适用于单防洪工程的区域,也适用于多防洪工程组成的复杂区域,还适用于水质存在差异和影响的区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为1988年巴家嘴水库工程及其下游堤坝工程的耦合水量侧-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量图。
图3为1981年刘家峡水库工程及其下游堤坝工程的耦合水量侧-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量图。
图4为1988年巴家嘴水库工程、1981年刘家峡水库工程及其下游堤坝工程超临界洪水风险值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超临界洪水风险分析方法,包括基于水量侧的超临界洪水量的确定、基于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量的确定、耦合水量侧-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量的确定、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的构建以及超临界洪水风险的分析共五部分。
以已建立的基于水量侧的防洪工程对洪水的优化调度方法和基于水质侧的洪水水质对洪水开发利用的定量分析法为例,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确定工程非工程措施水量侧的超临界洪水量。对于水库工程,基于水库的防洪优化调度方法,建立如下目标函数:
Min(Vipr-Vipp)2 (1)
式中,Vipr为第i水库对频率为p的洪水进行调度时所占用的防洪库容;Vipp为水库i为满足防洪标准为p的防护对象所设置的防洪库容。
上述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为水库水量平衡约束、水库下泄流量约束、水库库容约束和非负约束。
当不满足该目标函数时,即可确定水库的超临界洪水量Qhc
对于堤坝工程,根据上游来水与堤坝水位之间的关系,采用下式确定堤坝工程的超临界洪水量系数w:
式中,H为堤坝工程实时来水所对应的洪水位;H1、H2、H3为堤坝工程的不同水位级别特征值;b为参数,量纲为m。H1取为安全行洪水位Hs(取为汛期平均洪水位),H2取为堤坝设计防洪标准pd所对应的设计洪水位Hpd与堤坝坝顶高程Hd减去安全加高Δh之差的最小值,即H2=min[Hpd,(Hd-Δh)],H3为坝顶高程Hd,b可取值为0.6×(H2-H1)。
从而堤坝工程的超临界洪水量Qhc为:
Qhc=w×Q0 (3)
式中,Q0为上游来水或水库的出库流量。
步骤二:从水质的角度,通过分析洪水利用与其水质之间的关系,基于洪水水质对洪水开发利用的定量分析法确定洪水的利用系数β与洪水水质Wq的函数关系为:
式中,Wq为实时洪水水质;Wq1为洪水利用的最大水质值。
当河流发生洪水现象时,洪水的泥沙含量值一般较大,且该泥沙含量对洪水的开发利用存在较大影响,故水质方面仅考虑径流泥沙含量的影响,Wq1取为10%的径流泥沙含量。
故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量Qhu通过下式确定:
Qhu=(Q0-Qhc)×(1-β) (5)
步骤三:根据不同工程非工程措施对洪水的调控作用(水量侧的超临界洪水量Qhc)和水质对洪水开发利用的影响(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量Qhu),确定超临界洪水量Qh为:
Qh=Qhc+Qhu (6)
步骤四:构建耦合水量侧、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由于不同的工程非工程措施以及水质的差异均对超临界洪水量的出现存在着影响,故不同工程非工程措施、不同水质下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是不相同的。提出水量侧、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分别如下所示:
水量侧:
水质侧:
式中,μe为水量侧的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H为水库坝前水位或堤防工程实时来水所对应的洪水位;H1、H2、H3为不同防洪工程的水位级别特征值;Wq为实时洪水水质;Wq1为洪水水质分级值,取为10%的径流泥沙含量;b为参数,量纲为m。
对于水库工程,H1确定为汛限水位,H2确定为防洪高水位,H3确定为校核洪水位,b取值为0.6×(H2-H1)。
对于堤坝工程,参数的取值同式(2)。
根据上述水量侧和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提出以下耦合水量侧-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
步骤五:结合Pearsion-III型分布理论与信息熵理论,提出综合考虑不同工程非工程措施、不同水质差异、多变量的超临界洪水风险度量Rk,用于分析超临界洪水的风险性质:
式中,Rki为第i天(i=1,2,…,n)的超临界洪水风险值,n为总天数;m为影响超临界洪水的变量个数(根据超临界洪水量的内涵、计算原理及资料收集的情况,变量个数取为降水量、天径流量、径流含沙量共3个);M为影响超临界洪水风险的变量个数(取为超临界洪水量及其影响因素,即M=1+3=4);Xij为的第i天第j个影响超临界洪水的变量值;f(Xij)为变量Xij的概率分布,由Pearsion-III型分布确定;pij为第i天、第j个超临界洪水风险变量的概率值,且对任何i,满足μ为耦合水量侧-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由式(9)确定。
实施案例
按照上述方法分析不同工程非工程措施、不同水质差异、多变量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本发明分别以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1981年入库洪水和泾河流域巴家嘴水库1988年入库洪水为典型入库过程,以水库工程及其下游水文控制断面的堤防工程所组成的防洪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水库来水量、径流含沙量和水库控制流域的降水量为超临界洪水的影响因素,求出水库工程及其下游堤防工程水量侧、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量和耦合超临界洪水量,获得耦合水量侧-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确定超临界洪水风险值。
其结果,分别见图2、图3、图4。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为1988年巴家嘴水库工程及其下游堤坝工程的耦合水量侧-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量图。
图3为1981年刘家峡水库工程及其下游堤坝工程的耦合水量侧-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量图。
图4为1988年巴家嘴水库工程、1981年刘家峡水库工程及其下游堤坝工程超临界洪水风险值图。
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的超临界洪水风险分析方法,可以分析不同工程非工程措施组合、不同水质差异以及多变量影响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性质,对于开展洪水风险灾害的预报和模拟、洪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

1.一种超临界洪水风险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不同工程非工程措施水量侧的超临界洪水量;
步骤二:确定不同工程非工程措施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量;
步骤三:确定耦合水量侧-水质侧的不同工程非工程措施的超临界洪水量;
步骤四:构建不同工程非工程措施和不同水质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从而获得耦合水量侧-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以及
步骤五:结合Pearson-III型分布理论与信息熵理论,提出综合考虑不同工程非工程措施、不同水质差异和多变量的超临界洪水风险度量,确定超临界洪水风险;
步骤一中:确定工程非工程措施水量侧的超临界洪水量,从水量的角度来看,水库和堤坝对洪水的调控能力是不相同的,因此,它们导致的超临界洪水量不同;当水库有超临界洪水量下泄时,水库下游的洪水量由堤坝工程来承担,故在有水库的区域,防洪保护对象的防护功能由水库和堤坝共同完成,而在没有水库的区域,防护对象仅由堤坝工程来防保;
对于水库工程,基于水库的防洪优化调度方法,建立如下目标函数:
min(Vipr-Vipp)2 (1)
式中,Vipr为第i水库对频率为p的洪水进行调度时所占用的防洪库容;Vipp为水库i为满足防洪标准为p的防护对象所设置的防洪库容;
上述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为水库水量平衡约束、水库下泄流量约束、水库库容约束和非负约束;
当不满足该目标函数时,即可确定水库的超临界洪水量Qhc
对于堤坝工程,根据上游来水与堤坝水位之间的关系,采用下式确定堤坝工程的超临界洪水量系数w:
<mrow> <mi>w</mi> <mo>=</mo> <mfenced open = "{" close = ""> <mtable> <mtr> <mtd> <mn>0</mn> </mtd> <mtd> <mrow> <mi>i</mi> <mi>f</mi> </mrow> </mtd> <mtd> <mrow> <mi>H</mi> <mo>&amp;le;</mo> <msub> <mi>H</mi> <mn>1</mn> </msub> </mrow> </mtd> </mtr> <mtr> <mtd> <mrow> <msub> <mi>f</mi> <mi>e</mi> </msub> <mrow> <mo>(</mo> <mi>H</mi> <mo>)</mo> </mrow> </mrow> </mtd> <mtd> <mrow> <mi>i</mi> <mi>f</mi> </mrow> </mtd> <mtd> <mrow> <msub> <mi>H</mi> <mn>1</mn> </msub> <mo>&lt;</mo> <mi>H</mi> <mo>&lt;</mo> <msub> <mi>H</mi> <mn>2</mn> </msub> </mrow> </mtd> </mtr> <mtr> <mtd> <mn>1</mn> </mtd> <mtd> <mrow> <mi>i</mi> <mi>f</mi> </mrow> </mtd> <mtd> <mrow> <msub> <mi>H</mi> <mn>2</mn> </msub> <mo>&amp;le;</mo> <mi>H</mi> <mo>&amp;le;</mo> <msub> <mi>H</mi> <mn>3</mn> </msub> </mrow> </mtd> </mtr> </mtable> </mfenced>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2</mn> <mo>)</mo> </mrow> </mrow>
式(2)中,H为堤坝工程实时来水所对应的洪水位;H1、H2、H3为堤坝工程的不同水位级别特征值;fe(H)为洪水位介于级别H1<H<H2的防洪工程系数函数;
从而堤坝工程的超临界洪水量Qhc为:
Qhc=w×Q0 (3)
式(3)中,Q0为上游来水或水库的出库流量;
步骤二中:从水质的角度来看,水质的差异对洪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着重要影响,从而会影响到洪水的时空分布,即存在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量,通过分析洪水利用与其水质之间的关系,确定洪水的利用系数β与洪水水质Wq的函数关系为β=f(Wq),则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量Qhu通过下式确定:
Qhu=(Q0-Qhc)×(1-β); (4)
步骤三中:根据不同工程非工程措施对洪水的调控作用和水质对洪水开发利用的影响,确定超临界洪水量Qh
Qh=Qhc+Qhu; (5)
步骤四中:构建耦合水量侧、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由于工程非工程措施以及水质的差异均对超临界洪水量的出现存在着影响,故不同工程非工程措施和不同水质下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是不相同的;提出水量侧和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分别如下所示:
水量侧:
水质侧:
式(6)和(7)中,μe为水量侧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H为水库坝前水位或堤防工程实时来水所对应的洪水位;H1、H2、H3为防洪工程的不同水位级别特征值;fe(H)为防洪工程位于级别H1<H<H2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μq为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Wq为洪水水质;Wq1为洪水水质的不同级别特征值;fq(Wq)为洪水水质位于级别Wq≤Wq1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
根据上述的水量侧和水质侧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提出以下耦合水量侧-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
<mrow> <mi>&amp;mu;</mi> <mo>=</mo> <mfrac> <mrow> <msub> <mi>&amp;mu;</mi> <mi>e</mi> </msub> <mo>+</mo> <msub> <mi>&amp;mu;</mi> <mi>q</mi> </msub> </mrow> <mrow> <mi>m</mi> <mi>a</mi> <mi>x</mi> <mrow> <mo>(</mo> <msub> <mi>&amp;mu;</mi> <mi>e</mi> </msub> <mo>)</mo> </mrow> <mo>+</mo> <mi>m</mi> <mi>a</mi> <mi>x</mi> <mrow> <mo>(</mo> <msub> <mi>&amp;mu;</mi> <mi>q</mi> </msub> <mo>)</mo> </mrow> </mrow> </mfrac> <mo>.</mo>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8</mn> <mo>)</mo> </mrow> </mrow>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洪水风险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结合Pearson-III型分布理论与信息熵理论,提出综合考虑不同工程非工程措施、不同水质差异和多变量的超临界洪水风险度量Rk,用于分析超临界洪水的风险性质:
<mrow> <msub> <mi>R</mi> <mrow> <mi>k</mi> <mi>i</mi> </mrow> </msub> <mo>=</mo> <mo>&amp;lsqb;</mo> <munderover> <mo>&amp;Sigma;</mo> <mrow> <mi>j</mi> <mo>=</mo> <mn>1</mn> </mrow> <mi>m</mi> </munderover> <mi>f</mi> <mrow> <mo>(</mo> <msub> <mi>X</mi> <mrow> <mi>i</mi> <mi>j</mi> </mrow> </msub> <mo>)</mo> </mrow> <mo>+</mo> <mrow> <mo>(</mo> <mo>-</mo> <munderover> <mo>&amp;Sigma;</mo> <mrow> <mi>j</mi> <mo>=</mo> <mn>1</mn> </mrow> <mi>m</mi> </munderover> <msub> <mi>p</mi> <mrow> <mi>i</mi> <mi>j</mi> </mrow> </msub> <msub> <mi>log</mi> <mn>2</mn> </msub> <msub> <mi>p</mi> <mrow> <mi>i</mi> <mi>j</mi> </mrow> </msub> <mo>)</mo> </mrow> <mo>&amp;rsqb;</mo> <mi>&amp;mu;</mi>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9</mn> <mo>)</mo> </mrow> </mrow>
式(9)中,Rki为第i天的超临界洪水风险值,i=1,2,…,n,n为总天数;m为影响超临界洪水的因素个数;M为影响超临界洪水风险的变量个数;Xij为第i天第j个超临界洪水变量值;f(Xij)为Xij的概率分布,由Pearson-III型分布确定;pij为第i天和第j个超临界洪水风险变量的概率值,且对任何i,满足μ为耦合水量侧-水质侧的超临界洪水风险模糊隶属度函数,由式(8)确定。
CN201410805324.2A 2014-12-19 2014-12-19 一种超临界洪水风险分析方法 Active CN1046158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05324.2A CN104615845B (zh) 2014-12-19 2014-12-19 一种超临界洪水风险分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05324.2A CN104615845B (zh) 2014-12-19 2014-12-19 一种超临界洪水风险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15845A CN104615845A (zh) 2015-05-13
CN104615845B true CN104615845B (zh) 2017-12-26

Family

ID=53150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05324.2A Active CN104615845B (zh) 2014-12-19 2014-12-19 一种超临界洪水风险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158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6562B (zh) * 2016-08-24 2020-01-24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蓄能量化方法
CN106446547B (zh) * 2016-09-27 2018-12-2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广义第二类贝塔分布的洪水频率分析方法
CN106777978B (zh) * 2016-12-16 2019-02-12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联合概率分析的水库供水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CN111199298B (zh) * 2018-11-19 2023-06-27 贺州市水利局 基于神经网络的洪水预报方法与系统
CN110348701B (zh) * 2019-06-21 2021-10-0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水库群防洪调度风险传递规律分析方法
CN112149893A (zh) * 2020-09-17 2020-12-29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设计洪水值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16151152B (zh) * 2023-03-01 2023-08-08 广西大学 一种基于无网格计算的水动力数值模拟计算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0589A (zh) * 2012-06-30 2012-10-24 北京师范大学 水环境与水生态安全保障管理系统
CN103116701A (zh) * 2013-01-30 2013-05-22 南京理工大学连云港研究院 一种用于水利信息系统的水利信息调度方法
CN103543639A (zh) * 2013-10-30 2014-01-29 武汉大学 河湖水体量质耦合自优化模拟调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0589A (zh) * 2012-06-30 2012-10-24 北京师范大学 水环境与水生态安全保障管理系统
CN103116701A (zh) * 2013-01-30 2013-05-22 南京理工大学连云港研究院 一种用于水利信息系统的水利信息调度方法
CN103543639A (zh) * 2013-10-30 2014-01-29 武汉大学 河湖水体量质耦合自优化模拟调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erosion risk and surplus floodwater during flood season;Xungui Li等;《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20140626;土壤分析评估的 测算部分 *
comprehensive entropy weight observability-controllability risk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water resource decesion-making;Xungui Li等;《Water SA》;20120704;第38卷(第4期);第573-580页 *
maximum grade approach to surplus floodwater of hyperconcentration rivers in flood season and its application;Xungui Li等;《water resour manage》;20110503;第2575-2593页 *
多变量洪水风险分析方法;李晓粤等;《水土保持研究》;20060228;第13卷(第1期);摘要、第1节 *
水库洪水资源化调度方案优选智能方法与应用;吴成国;《万方在线公开:d.wanfangdata.com.cn/Thesis/Y1508648》;20091019;第三章、第四章 *
水质评价中的指标权重与隶属度转换算法;刘昕等;《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90215;第35卷(第1期);第63-66页 *
闸坝对河流水质水量的影响评价研究;崔凯等;《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30;第8卷(第6期);第12-14、32页 *
集对分析在洪水灾害风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朱海涛;《万方在线公开:d.wanfangdata.com/Thesis/Y1700672》;20101123;第三章 *
风险的两种度量方法——信息熵与方差;赵秀菊;《襄樊学院学报》;20100215;第31卷(第2期);第11-1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15845A (zh) 2015-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15845B (zh) 一种超临界洪水风险分析方法
CN112001010B (zh) 一种控制分流制系统径流污染的雨水调蓄设施的设计方法
Zuo et al.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human-water relationships and harmony-based regulation in the Tarim River Basin
CN107401140B (zh) 支流尾闾河段造床流量的确定方法
CN108597022A (zh) 一种估算中小流域内河道宽度的方法
Du et al. Modeling of water quality evolution and response with the hydrological regime changes in Poyang Lake
Varvani et al.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neuro-fuzzy and regression methods in estimation of sediment load of selective rivers
Song et al. Instream flow requirements for sediment transport in the lower Weihe River
Kang et al. A sensitivity analysis approach of multi-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technique to rank flood mitigation projects
Chen et al. Changes in river connectivity indexes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between 1960 and 2015
Liu et al. Water balance computation and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evaluation for Yanghe Basin in a semiarid area of North China using coupled MIKE SHE/MIKE 11 modeling
Utomo Mrica Reservoir sedimentati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necessary management
Peng et al. Positive effect of a canal system and reservoir group on the spatial-temporal re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a pinnate drainage pattern
CN109992868B (zh) 一种基于异参离散广义Nash汇流模型的河道洪水预报方法
Fang et al. Risk analysis of flood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along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a case study of the Eastern Rout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in China
Yue et al. Evaluating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arid areas of northwest China using a projection pursuit dynamic cluster model
Sun et al. Response of runoff and suspended load to climate change and reservoir construction in the Lancang River
Du et al.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set pair analysis model of a sustainable water resources system
Chen et al. High-efficiency sediment-transport requirements for operation of the Xiaolangdi Reservoir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Muhammad et al.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pplication for predicting drag coefficient in flexible vegetated channels
Wang et al. Sil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il reach of Ganjiang River under the regulation of estuary gates
Fan et al. Flood risk control of dams and dykes in middle reach of Huaihe River
Sun et al. Water flow regulation and scheme optimization in the Haihe River
CN110162848B (zh) 一种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承载状态计量模型
Yılmaz et al. Suspended sediment load prediction in rivers by using heuristic regression and hybri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ode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