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90002A - 一种车辆动力舱空气导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动力舱空气导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590002A CN104590002A CN201510009161.1A CN201510009161A CN104590002A CN 104590002 A CN104590002 A CN 104590002A CN 201510009161 A CN201510009161 A CN 201510009161A CN 104590002 A CN104590002 A CN 1045900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od
- piggyback pod
- engine
- guide device
- engine compart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动力舱空气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舱机罩和设置在动力舱机罩内的内机罩,所述动力舱机罩的末端及两侧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后部开孔和侧边开孔,一中板设置在动力舱机罩和内机罩之间且中板将后部开孔分割成上下两个部分,中板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侧板,两个侧板与动力舱机罩、内机罩和两个侧边开孔之间形成两个侧边出口。通过不同热空气流动通道,利用热空气的流体特性,引导动力舱内空气流向,使热空气通过搭建的流道流出动力舱,降低动力舱内的空气温度,同时避免热空气回流至动力舱内,不仅保证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还提高了散热器的工作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动力舱空气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车辆比如压路机多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源,在工作的过程中,缸内燃烧产生大量热量,致使水套内冷却液温度升高,机体温度升高后将热量传递给动力舱内空气。同时,流经散热器后,空气温度也会升高,如不能有效地排出热动力舱内热空气,会导致动力舱内热量聚集,发动机工作不稳定,甚至出现发动机损坏。为保证车辆工作稳定性,实现系统节能,将动力舱内热空气导流出舱外尤为重要。
目前,在动力舱内进行空气导流,对于吸气风扇,通常采用在动力舱机罩表面、距离风扇位置较近的地方设置空气出口,由于出口附近空气流速快,热量较高,导致流出的部分热空气在风扇前后压差作用下,流回至动力舱空气进口,热量与周围传递效果不明显,且流回动力舱的热空气降低了散热器工作性能,影响发动机工作稳定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动力舱空气导流装置,通过不同热空气流动通道,利用热空气的流体特性,引导动力舱内空气流向,使热空气通过搭建的流道流出动力舱,降低动力舱内的空气温度,同时避免热空气回流至动力舱内,不仅保证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还提高了散热器的工作性能。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车辆动力舱空气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舱机罩和设置在动力舱机罩内的内机罩,所述动力舱机罩的末端及两侧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后部开孔和侧边开孔,一中板设置在动力舱机罩和内机罩之间且中板将后部开孔分割成上下两个部分,中板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侧板,两个侧板与动力舱机罩、内机罩和两个侧边开孔之间形成两个侧边出口。
优选,所述中板一端与动力舱机罩相连,另一端与内机罩相连,两侧分别与两个侧板相连。
优选,所述两个侧板分别与内机罩、动力舱机罩相连。
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方案,将两个侧边开孔分别对应为左侧开孔和右侧开孔,两个侧板分别对应为左侧板和右侧板,那么,内机罩与动力舱机罩之间,由左侧板、右侧板和中板组合形成热空气流动通道。
热空气进入左侧板与动力舱机罩、内机罩形成的流动通道后,从左侧出口流出动力舱;热空气进入右侧板与动力舱机罩、内机罩形成的流动通道后,从右侧出口流出动力舱;热空气进入由左侧板、右侧板、中板、动力舱机罩、内机罩共同形成的流动通道后,从动力舱机罩后部上侧出口流出动力舱;热空气进入由中板、动力舱机罩、内机罩共同形成的流动通道后,从动力舱机罩后部下侧出口流出动力舱。有效的热空气导向,使热空气尽快地排出动力舱,降低动力舱内热空气温度,同时避免热空气回流至动力舱内,减少热空气对动力舱内各工作部件影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的运用,使热空气流动速度更快,动力舱内空气温度更低,避免了动力舱外的热空气回流,间接降低了整机噪声。不仅保证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还提高了散热器的工作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车辆动力舱空气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动力舱机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动力舱机罩与中板组合形成的后部出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内机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使用效果图;
附图的标记含义如下:
1:动力舱机罩;2:内机罩;3:左侧出口;4:后部出口;5:右侧出口;6:后部下侧出口;7:后部上侧出口;8:左侧板;9:中板;10:右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一种车辆动力舱空气导流装置,如图1、2、3和4所示,包括动力舱机罩1和设置在动力舱机罩1内的内机罩2,图1中,使用虚线示意内机罩2。
以图2中的右端为动力舱机罩1的末端,则所述动力舱机罩1的末端及两侧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后部开孔和侧边开孔,为了便于理解,将侧边开孔分别对应为左侧开孔和右侧开孔,当动力舱机罩1与内机罩2组合后,其后部开孔即是热空气的后部出口4,左侧开孔即是热空气的左侧出口3,右侧开孔即是热空气的右侧出口5。
一中板9设置在动力舱机罩1和内机罩2之间且中板9将后部开孔分割成上下两个部分,即图3中的后部下侧出口6和后部上侧出口7,中板9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侧板,两个侧板与动力舱机罩1、内机罩2和两个侧边开孔之间形成两个侧边出口。优选,中板9的一端与动力舱机罩1相连,另一端与内机罩2相连,两侧分别与两个侧板相连,即中板9的前端与内机罩2相连,末端与动力舱机罩1相连,左端与左侧板8相连,右端与右侧板10相连。
左侧板8两端安装在内机罩2和动力舱机罩1上,右侧板10两端安装在内机罩2和动力舱机罩11上。
空气流动时,左侧板8与动力舱机罩1、内机罩2之间形成左侧流动通道,通道内空气由左侧出口3流出动力舱;右侧板10与动力舱机罩1、内机罩2之间形成右侧流动通道,通道内空气由右侧出口5流出动力舱;由左侧板8、右侧板10、中板9、动力舱机罩1、内机罩2共同形成的后部上侧流动通道,通道空气由动力舱机罩1后部上侧出口7流出动力舱;中板9、动力舱机罩1、内机罩2共同形成的后部下侧流动通道,通道空气由动力舱机罩1后部下侧出口6流出动力舱。
动力舱机罩1、内机罩2、左侧板8、右侧板10、中板9均可由玻璃钢或金属薄板组成,也可由两种材质组合而成,如果采用金属板,优选其厚度为1mm—6mm。
其使用效果图如图5所示,有效的热空气导向(图5中以黑色线条示意热空气),使热空气尽快地排出动力舱,降低动力舱内热空气温度,同时避免热空气回流至动力舱内,减少热空气对动力舱内各工作部件影响。该装置适用于采用吸气风扇的动力舱布置方式,吸气风扇布置于动力舱前中部,使热空气流动速度更快,动力舱内空气温度更低,避免了动力舱外的热空气回流,间接降低了整机噪声。不仅保证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还提高了散热器的工作性能。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者等效流程变换,或者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车辆动力舱空气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舱机罩(1)和设置在动力舱机罩(1)内的内机罩(2),所述动力舱机罩(1)的末端及两侧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后部开孔和侧边开孔,一中板(9)设置在动力舱机罩(1)和内机罩(2)之间且中板(9)将后部开孔分割成上下两个部分,中板(9)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侧板,两个侧板与动力舱机罩(1)、内机罩(2)和两个侧边开孔之间形成两个侧边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动力舱空气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9)一端与动力舱机罩(1)相连,另一端与内机罩(2)相连,两侧分别与两个侧板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动力舱空气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板分别与内机罩(2)、动力舱机罩(1)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动力舱空气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舱机罩(1)、内机罩(2)的材质均为玻璃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动力舱空气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舱机罩(1)、内机罩(2)的材质均为金属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辆动力舱空气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板、中板(9)的材质均为玻璃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辆动力舱空气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板、中板(9)的材质均为金属板。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辆动力舱空气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金属板的厚度为1mm—6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09161.1A CN104590002B (zh) | 2015-01-09 | 2015-01-09 | 一种车辆动力舱空气导流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09161.1A CN104590002B (zh) | 2015-01-09 | 2015-01-09 | 一种车辆动力舱空气导流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90002A true CN104590002A (zh) | 2015-05-06 |
CN104590002B CN104590002B (zh) | 2017-02-22 |
Family
ID=53116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09161.1A Active CN104590002B (zh) | 2015-01-09 | 2015-01-09 | 一种车辆动力舱空气导流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590002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59418A (zh) * | 2020-07-29 | 2022-02-18 | 宝马格有限公司 | 转盘铰接的串联式压路机和用于运行这种压路机的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37523A (zh) * | 2000-07-11 | 2002-02-27 |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 工程车辆的发动机罩 |
JP2002332844A (ja) * | 2001-05-11 | 2002-11-22 | Denso Corp | 車両用冷却装置 |
EP1628001A1 (en) * | 2003-05-28 | 2006-02-22 |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 Construction machine bottom guard, construction machine engine room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machine cooling device |
CN101253063A (zh) * | 2005-08-29 | 2008-08-27 | 洋马株式会社 | 拖拉机 |
CN203093722U (zh) * | 2013-01-21 | 2013-07-31 | 青岛大学 | 一种节能汽车散热器 |
CN203600991U (zh) * | 2013-12-03 | 2014-05-21 | 重庆市嘉陵川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汽车导流装置 |
CN204398849U (zh) * | 2015-01-09 | 2015-06-17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道路机械分公司 | 一种车辆动力舱空气导流装置 |
-
2015
- 2015-01-09 CN CN201510009161.1A patent/CN10459000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37523A (zh) * | 2000-07-11 | 2002-02-27 |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 工程车辆的发动机罩 |
JP2002332844A (ja) * | 2001-05-11 | 2002-11-22 | Denso Corp | 車両用冷却装置 |
EP1628001A1 (en) * | 2003-05-28 | 2006-02-22 |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 Construction machine bottom guard, construction machine engine room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machine cooling device |
CN101253063A (zh) * | 2005-08-29 | 2008-08-27 | 洋马株式会社 | 拖拉机 |
CN203093722U (zh) * | 2013-01-21 | 2013-07-31 | 青岛大学 | 一种节能汽车散热器 |
CN203600991U (zh) * | 2013-12-03 | 2014-05-21 | 重庆市嘉陵川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汽车导流装置 |
CN204398849U (zh) * | 2015-01-09 | 2015-06-17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道路机械分公司 | 一种车辆动力舱空气导流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59418A (zh) * | 2020-07-29 | 2022-02-18 | 宝马格有限公司 | 转盘铰接的串联式压路机和用于运行这种压路机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90002B (zh) | 2017-0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98271A (zh) | 车辆前部结构 | |
CN105207398A (zh) | 液冷电机壳体及电机 | |
CN204511689U (zh) | 一种发动机缸盖 | |
CN110690525B (zh) | 一种斜槽交互式缩口通道液冷板 | |
CN104852105A (zh) | 混合动力汽车用动力电池包散热装置 | |
CN103996548A (zh) | 电源箱体及使用该电源箱体的电源箱和车辆 | |
CN204398849U (zh) | 一种车辆动力舱空气导流装置 | |
CN104590002A (zh) | 一种车辆动力舱空气导流装置 | |
CN203427450U (zh) | 宽幅壁纸设备的涂布烘箱 | |
CN203454391U (zh) | 烘干室整体式加热装置 | |
CN203951634U (zh) | Ptc加热器以及并置式ptc加热器 | |
CN203629343U (zh) | 一种烟气冷却装置 | |
CN202805930U (zh) | 卫星式柔版印刷机热风色间干燥装置 | |
CN211568224U (zh) | 一种自制船体结构 | |
CN203586711U (zh) | 一种气浮干燥箱喷嘴 | |
CN218274780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体散热结构 | |
CN203105038U (zh) | 复合折流孔板型沸腾换热强化结构 | |
CN206774566U (zh) | 一种新型的pvt组件 | |
CN102762075A (zh) | 均衡散热液冷装置 | |
CN202595481U (zh) | 涤纶棉染色用蒸箱 | |
CN205422962U (zh) | 单向流动式缸体水套及其发动机缸体 | |
CN210792383U (zh) | 一种加热均匀的热压板 | |
CN103043020A (zh) | 乘用车车头导流结构 | |
CN109532397B (zh) | 导水板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 |
CN204200389U (zh) | 一种缸体水套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