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83973A - 记录装置、存取装置、记录系统以及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存取装置、记录系统以及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83973A
CN104583973A CN201380041681.XA CN201380041681A CN104583973A CN 104583973 A CN104583973 A CN 104583973A CN 201380041681 A CN201380041681 A CN 201380041681A CN 104583973 A CN104583973 A CN 1045839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
data
access device
nonvolatile memory
tape de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168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83973B (zh
Inventor
前田卓治
外山昌之
宗广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583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39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83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39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06F3/0613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in relation to throughpu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38Organizing or formatting or addressing of data
    • G06F3/064Management of blo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59Command handling arrangements, e.g. command buffers, queues, command schedu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G06F3/0679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e.g. flash memory, one time programmable memory [O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07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static stores, e.g. stora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memor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1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Reliability Of Storages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记录装置(2)基于来自存取装置(1)的指示进行动作。记录装置具备:非易失性存储器(22),存储数据;通信部(211),接收从存取装置发出的指示;以及存储器控制部(217),控制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器控制部从存取装置接收用于将数据记录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记录指示后,开始向非易失性存储器记录数据。并且,存储器控制部从存取装置接收用于中断数据记录的中断指示后,将表示中断位置的中断信息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所述中断位置是接收中断指示时正在进行记录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内的记录区域的位置。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存取装置、记录系统以及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数据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记录装置、对记录装置进行存取的存取装置、以及具备记录装置及存取装置的记录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记录音乐内容或影像数据等数字数据的记录介质,存在磁盘、光盘、磁光盘等各种类型的记录介质。在这些记录介质中,已知使用FlashROM等半导体存储器作为记录元件的存储卡。使用了半导体存储器的存储卡可实现记录介质的小型化,因此以数字静态照相机、移动电话终端等小型便携设备为中心,迅速地得到普及。此外,最近,半导体存储器不仅用于现有的存储卡这样的可装卸的可拆装介质,还逐渐作为设备内置存储器进行使用。例如,将Flash ROM等半导体存储器内置于设备,代替硬盘来使用半导体存储器。
作为这种存储卡或设备内置存储器,主要使用称为NAND型闪速存储器的半导体元件。NAND型闪速存储器是一度擦除了已记录的数据后,能够再次记录其它数据的记录元件。与现有的硬盘同样,NAND型闪速存储器能够构成可多次改写的记录装置。
图2是表示NAND型闪速存储器的结构的图。NAND型闪速存储器包含多个物理块。物理块是擦除NAND型闪速存储器中记录的数据时的单位。NAND型闪速存储器具有如下特征:无法直接覆盖数据,在写入数据时,必须以物理块为单位一度擦除已记录的数据。
该物理块包含多个页。页是对NAND型闪速存储器进行数据的读出以及写入时的单位。页包含数据部和冗余部。数据部是能够从存取装置作为逻辑地址空间进行存取的区域,是实际存储文件数据等的区域。
冗余部是存储具有NAND型闪速存储器的记录装置的管理信息、ECC等的区域,是存取装置无法存取的区域。例如,数据部的大小为4KB左右,冗余部的大小为128字节左右。另外,仅关注数据部时的物理块大小例如为4MB左右。因此,由8192个该大小的物理块构成的NAND型闪速存储器的容量为32GB。
由于NAND型闪速存储器具有上述特征,所以在记录装置以小于物理块大小的单位对NAND型闪速存储器实施数据写入时,需要进行将存在于同一块内的有效数据复制到其它物理块的牵连备份(巻き込み退避)处理。因此,在以比擦除单位小的单位写入数据的情况下,NAND型闪速存储器的记录速度降低。
在进行电影摄像机或DSC的动画拍摄等实时记录时,若记录速度降低,则将流数据记录到记录装置的速度赶不上生成流数据的速度,有时实时记录会停止。在电影摄像机或DSC的动画拍摄中,记录的是运动会或婚礼等无法再现的、对用户很珍贵的场景,因此实时记录的停止成为致命的问题。
以往,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提出了如下方法:以固定长度的块单位管理记录装置上的数据存储区域,在空闲区域(=可记录流数据的区域)的大小为阈值以上的固定长度块中,记录实时记录的流数据(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在该方法中,流数据的记录对象区域中包含的既存有效数据的大小较小,因此牵连备份处理的开销较小。作为其结果,能够防止实时记录的停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专利公开公报第2005/055064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若各固定长度块内包含的既存有效数据的大小不足阈值,则能够将该块用作流数据的记录对象区域,因此提高了实时记录时的数据存储区域的使用效率。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各固定长度块内存在很少量既存有效数据的情况下,在实时记录过程中,也需要利用牵连备份处理进行既存有效数据的复制并同时记录流数据。因此,有可能难以体现出记录装置的最高记录速度。
相反,若将不包含既存有效数据的固定长度块用作流数据的记录对象区域,则在实时记录过程中不发生牵连备份处理,因此能够进行记录装置的高速记录。但是在此情况下,在各固定长度块内含有很少量既存有效数据的情况下,也无法在该块中记录流数据,因此实时记录时的区域使用效率较低。尤其是,在对记录装置反复实施数据的记录及删除,从而使记录装置内的数据分散配置的情况下,该区域使用效率低的问题更加突出。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对记录装置进行实时记录的情况下,实现高速记录并提高实时记录时的区域使用效率的记录装置、存取装置、记录系统以及记录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基于来自存取装置的指示进行动作。记录装置具备: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数据;通信部,接收从存取装置发出的指示;以及存储器控制部,控制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器控制部从存取装置接收用于将数据记录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记录指示后,开始向非易失性存储器记录数据。并且,存储器控制部从存取装置接收用于中断数据记录的中断指示后,将表示中断位置的中断信息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所述中断位置是接收中断指示时正在进行记录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内的记录区域的位置。
本发明的存取装置对包含存储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记录装置进行存取。存取装置具备:记录控制部,将非易失性存储器内的区域划分为指定的块长度单位进行管理,按照指定的块长度单位,检索非易失性存储器内的未记录区域,在未记录块中记录数据;以及通信部,在存取装置与记录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记录控制部在向未记录块记录数据时,向记录装置发送记录指示,所述记录指示用于将数据记录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并且,记录控制部在未记录块的中途中断数据记录时,向记录装置发送中断指示,所述中断指示用于指示数据记录的中断。
本发明的记录系统具备:记录装置,包含存储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以及存取装置,对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进行存取。所述存取装置包含:记录控制部,将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内的区域划分为指定的块长度单位进行管理,按照所述指定的块长度单位,检索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内的未记录区域,在所述未记录块中记录数据;以及第一通信部,在所述存取装置与所述记录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所述记录装置包含:第二通信部,接收从所述存取装置发出的指示;以及存储器控制部,控制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所述存取装置的所述记录控制部在向所述未记录块记录数据时,向所述记录装置发送记录指示,所述记录指示用于将数据记录到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并且,所述存取装置的所述记录控制部在所述未记录块的中途中断所述数据记录时,向所述记录装置发送中断指示,所述中断指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记录的中断。所述记录装置的存储器控制部从所述存取装置接收所述记录指示后,开始向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记录数据。并且,所述记录装置的存储器控制部从所述存取装置接收所述中断指示后,将表示中断位置的中断信息存储到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所述中断位置是接收所述中断指示时正在进行记录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内的记录区域的位置。
本发明的记录方法,用于在具备包含存储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记录装置、以及对非易失性存储器进行存取的存取装置的记录系统中,存取装置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记录数据。记录方法在存取装置中包含:将非易失性存储器内的区域划分为指定的块长度单位进行管理,按照指定的块长度单位,检索非易失性存储器内的未记录区域,在未记录块中记录数据的步骤;以及在存取装置与记录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的步骤,在记录装置中包含:接收从存取装置发出的指示的步骤;以及控制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步骤。记录方法在存取装置中还包含:在向未记录块记录数据时,向记录装置发送用于将数据记录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记录指示的步骤;以及在未记录块的中途中断数据记录时,向记录装置发送用于指示数据记录的中断的中断指示的步骤,在存储器控制部中还包含:从存取装置接收记录指示后,开始向非易失性存储器记录数据的步骤;以及从存取装置接收中断指示后,将表示中断位置的中断信息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步骤,所述中断位置是接收中断指示时正在进行记录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内的记录区域的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思想,能够提供在对记录装置进行实时记录的情况下,能够进行高速记录并提高实时记录时的区域使用效率的记录装置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存取装置以及记录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NAND型闪速存储器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现有记录装置的数据写入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现有记录装置的地址管理信息和物理块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地址管理信息的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不发生中断处理时的流记录处理的时序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物理块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现有记录装置的发生中断处理时的流记录处理的时序图。
图9是表示现有记录装置的物理块的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生中断处理时的流记录处理的时序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物理块的状态的另一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中断地址信息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内的第二记录控制部中的、中断地址信息更新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第一中断地址信息时的、第一记录控制部的流数据记录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第一中断地址信息时的、第二记录控制部的流数据记录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第二中断地址信息时的、第一记录控制部的流数据记录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第三中断地址信息时的、第一记录控制部的流数据记录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考附图说明记录装置、存取装置、以及记录系统。
不过,在详细说明中,关于现有技术的说明以及关于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的说明中的不必要的部分有时会被省略。这样做是为了简化说明。
另外,下面的说明和附图是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充分理解本发明而公开的内容,并不旨在限定权利要求的主题。
1、存取装置以及记录装置的结构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包含存取装置以及记录装置的记录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存取装置1包含CPU11、RAM12、第一接口部13、以及ROM14。
ROM14中存储有控制存取装置1的程序。该程序将RAM12用作临时存储区域,由CPU11执行。
第一接口部13是在记录装置2与存取装置1之间进行连接的连接部,在记录装置2与存取装置1之间进行控制信号及数据的收发。
CPU11包含应用控制部101、文件系统控制部102、以及存取部103。CPU11通过读入并执行ROM14中存储的程序,实现应用控制部101、文件系统控制部102、以及存取部103的功能。
应用控制部101进行数据生成、电源控制等存取装置1整体的控制。
文件系统控制部102进行用于利用FAT文件系统等文件系统作为文件管理数据的控制。
存取部103控制对记录装置2的命令、数据的收发。例如,存取部103从文件系统控制部102得到数据,并同时得到大小和地址,将指定大小的数据记录到记录装置2的非易失性存储器22中的指定位置。
文件系统控制部102还包含第一记录控制部104。第一记录控制部104是作为本发明的思想的特征的、控制实时记录时的记录区域的选择、决定、流记录的中断的控制部。第一记录控制部104在现有存取装置中不存在。
另外,如图1所示,记录装置2包含控制器21和非易失性存储器22。
控制器21是进行非易失性存储器22的控制整体的装置。控制器21构成为包含CPU等的系统LSI。控制器21包含第二接口部211、CPU212、RAM213、ROM214、以及存储器接口部215。
第二接口部211是在记录装置2与存取装置1之间进行连接的连接部,与第一接口部13同样,是在记录装置2与存取装置1之间收发控制信号及数据的接口。
ROM214中存储有控制记录装置2的程序。该程序将RAM213用作临时存储区域,由CPU212执行。
存储器接口部215是在控制器21与非易失性存储器22之间进行连接的连接部,在控制器21与非易失性存储器22之间,控制对非易失性存储器22的命令、数据的收发。
CPU212包含地址变换控制部216以及第二记录控制部217。
地址变换控制部216是控制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的对应关系的控制部,其中,该物理地址是非易失性存储器22上的物理地址,该逻辑地址是作为存取装置1可存取的地址空间而由记录装置2提供的逻辑地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
第二记录控制部217是作为本发明的思想的特征的、控制流记录的中断的控制部,在现有记录装置中不存在。
非易失性存储器22在与存储用户数据的区域不同的区域中,存储地址管理信息221。
地址管理信息221是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的对应关系等、用于非易失性存储器22内的记录区域的地址管理的信息。用户数据存储在存取装置1可存取的逻辑地址空间内。与此相对,地址管理信息221存储在逻辑地址空间的外侧,从而使存取装置1无法存取。
地址管理信息221还包含:管理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的对应关系的地址变换信息222、管理空闲物理块(以下也称为“空闲块”)的空闲块信息223、以及管理流记录过程中的块的流管理信息224。流管理信息224是作为本发明的特征的、用于管理流记录过程中的块的信息,在现有记录装置中不存在。
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2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2中存储流管理信息224。
记录装置2的第二记录控制部217使用非易失性存储器22中存储的流管理信息224,控制用于流记录的物理块分配、流记录的中断以及重新开始等。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存取装置1的文件系统控制部102包含对记录装置2发出流记录的中断等指示的第一记录控制部104。
通过组合以上说明的存取装置1及记录装置2,在进行实时记录时能够实现记录装置2的高速记录。此外,通过高效地实施实时记录的中断、重新开始,能够提高实时记录时的区域使用效率。
2、现有记录装置的数据写入处理
为了使本发明的思想的特征更为清楚,首先说明现有记录装置的数据写入处理。
图3是表示现有记录装置的数据写入处理的流程图。图4是表示现有记录装置的地址管理信息和物理块的一例的图。
如图4所示,现有记录装置的地址管理信息包含地址变换信息、空闲块信息、以及临时块信息。地址变换信息是管理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的对应关系的信息。地址变换信息例如由表构成,该表存储了对各逻辑块分配的物理块的编号。空闲块信息是管理未分配的空闲物理块的编号的信息。临时块信息是管理为了实现对NAND型闪速存储器的数据覆盖处理而临时用于数据复制的物理块(以下称为“临时块”)的信息。临时块信息包含临时块的编号、以及进行了覆盖处理的物理块(以下称为“旧数据块”)的编号。另外,旧数据块中存储的、被覆盖之前的数据称为“旧数据”。此外,本发明中,为了简化说明,假设临时块的数目为1个。
下面,使用图3说明现有记录装置的数据写入处理。在此,作为一例,设想在逻辑块编号为0x0002的块的第2页、第3页的区域中分别记录数据K、数据L的情况。
(S301)记录装置参考地址变换信息,取得存储了写入对象区域的旧数据的物理块的编号(以下称为“OLD_BLK”)。在图4(a)的例子中,与包含写入对象区域的逻辑块的逻辑块编号0x0002对应的物理块编号为0x0002,因此OLD_BLK为0x0002。
(S302)取得OLD_BLK后,记录装置参考临时块信息,取得旧数据块的编号(以下称为“TEMP_OLD_BLK”)。在图4(a)的例子中,临时块信息内的旧数据块编号为0x0001,因此TEMP_OLD_BLK为0x0001。
在此,所谓临时块,是用于实现模拟覆盖处理的块。为了在NAND型闪速存储器上覆盖旧数据,将与存储着旧数据的物理块不同的物理块确保为临时块。在数据记录时,记录装置一度擦除临时块内的数据,将新数据记录到临时块中。接着,记录装置将存储着旧数据的物理块内的、与新数据对应的部分以外的有效数据复制到临时块。据此,模拟地实现NAND型闪速存储器上的覆盖处理。
(S303)记录装置通过参考所取得的TEMP_OLD_BLK、或者临时块信息内的临时块的编号,从而确认临时块是否已经存在。例如,在临时块不存在的情况下,在TEMP_OLD_BLK以及临时块信息内的临时块编号中,设定0xFFFF等表示为无效块的编号。这样,通过以表示临时块不存在的方式进行安装,能够进行临时块的确认。在图4(a)的例子中,TEMP_OLD_BLK存储着有效的块编号(0x0001),因此表示存在着临时块。记录装置在存在着临时块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04的处理,在不存在临时块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10的处理。
(S304)记录装置在利用步骤S303的确认处理判定为存在着临时块的情况下,确认OLD_BLK的值与TEMP_OLD_BLK的值是否一致。记录装置在值一致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05的处理,在值不一致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06的处理。
(S305)记录装置在利用步骤S304的确认处理判定为OLD_BLK的值与TEMP_OLD_BLK的值一致的情况下,确认是否能够在临时块中写入期望数据。作为确认方法的一例,考虑如下方法:确认临时块内的写入对象页中是否已经记录有数据,在写入对象页中已经记录有数据的情况下判定为不能写入,在未记录的情况下判定为能够记录。在图4(a)的例子中,临时块的第2页中已经记录有数据E,第3页中已经记录有数据F,因此在发生对上述两页的区域的覆盖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向临时块的写入。记录装置在能够进行向临时块的写入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13的处理,在不能进行向临时块的写入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06的处理。
(S306)在到达该处理的情况下,由于无法使用当前的临时块,所以需要一度进行释放临时块的处理。该处理一般称为闪速存储器的牵连备份处理或汇集处理,在图3的流程图中相当于步骤S306至S309的处理。首先,记录装置在临时块内的未记录区域(已擦除区域)中复制TEMP_OLD_BLK所示物理块内的有效数据。在图4(a)的例子中,将TEMP_OLD_BLK所示物理块0x0001中存储着的数据B及数据C以外的全部数据,复制到作为临时块的物理块0x01BB内的对应页中。
(S307)接着,记录装置更新地址变换信息,将临时块的物理块编号与对应于旧数据块的逻辑块相对应。在图4(b)的例子中,将作为临时块的物理块编号的0x01BB的值,登记到地址变换信息的与逻辑块编号0x0001对应的区域中。
(S308)接下来,记录装置将TEMP_OLD_BLK的值登记到空闲块信息中。在图4(b)的例子中,将作为TEMP_OLD_BLK的值的0x0001追加到空闲块信息的最末尾处。
(S309)在牵连备份处理的最后,记录装置清空临时块信息。在图4(b)的例子中,等同于设定无效的块编号,对临时块信息内的各信息进行清空(无效化)。利用该牵连备份处理,物理块编号为0x0001的区域从已存储数据块变更为空闲块,物理块编号为0x01BB的区域从临时块变更为已存储数据块。在牵连备份处理完成的时刻,不存在临时块。
(S310)接下来,记录装置为了记录数据,实施临时块的取得处理。在图3的流程图中,该临时块取得处理相当于步骤S310至S312的处理。首先,记录装置参考空闲块信息,取得登记为空闲块的物理块编号。在图4(b)的例子中,作为记录对象的块的编号,取得在空闲块信息的开头登记的空闲块编号0x000E。
(S311)接着,记录装置统一擦除步骤S310中取得的物理块编号(0x000E)的区域。
(S312)在临时块取得处理的最后,记录装置从空闲块信息中删除步骤S310中取得的空闲块的编号,登记到临时块信息中。在图4(c)的例子中,记录装置从空闲块信息的列表中删除在空闲块信息开头登记了的物理块编号0x000E的值,将0x000E的值设定为临时块信息的临时块编号。另外,记录装置将步骤S301中取得的OLD_BLK的值设定为临时块信息的旧数据块编号。
(S313)最后,记录装置将期望数据写入临时块。在图4(c)的例子中,在临时块的第2页、第3页的区域中分别写入数据K、数据L。
这样,使用NAND型闪速存储器的记录装置在覆盖数据时,需要确保临时块,统一擦除临时块内的数据,然后记录新数据,并将旧数据复制到临时块中。在该数据复制处理较多的情况下,实质的新数据记录时间变长,因此成为记录处理时间变长,记录装置性能降低的因素。
由此,为了实现使用NAND型闪速存储器的记录装置的高速记录,需要削减该复制处理。
本发明中提出如下方法:在实时记录时的流数据记录中,削减复制处理,能够实现记录装置的高速记录,并提高区域使用效率。
3、本实施方式的地址管理信息
使用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地址管理信息221的结构。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地址管理信息221包含地址变换信息222以及空闲块信息223。地址变换信息222以及空闲块信息223与图4中说明的现有地址管理信息中包含的信息相同。本实施方式的地址管理信息221还包含流管理信息224。流管理信息224在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2中是特征性信息,是现有记录装置中不存在的信息。
流管理信息224包含流管理编号、逻辑扇区编号、逻辑块编号、以及物理块编号。
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2在实施流记录时,取得物理块内全部为空闲区域的物理块,对取得的物理块实施流记录。据此,能够实现记录装置的高速记录。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记录系统中,在流记录实施至物理块中途时中断流记录的情况下,存取装置1对记录装置2发送中断指示,该中断指示用于指示流记录的中断。记录装置2接收中断指示后,中断流记录。此时,记录装置2对于当前正在进行流记录的物理块,不将其作为牵连备份处理的对象,而是原样进行保持,从而在随后的流记录重新开始时能够从中断位置开始继续进行流记录。即,记录装置2接收中断指示后,到从存取装置接收重新开始指示为止,不在包含中断位置的块的未记录区域中记录数据,上述重新开始指示用于将中断位置作为记录开始位置来记录数据。据此,即使在反复进行流记录的中断、重新开始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物理块内紧挨着存储流数据,由此能够提高区域使用效率。
流管理信息224在记录装置2接收了上述中断指示时,存储与正在进行流记录的物理块有关的信息。流管理编号是所管理的与正在进行流记录的块有关的信息的连续编号。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流管理信息224能够存储N个信息。据此,在同时记录多个流的情况下,能够在记录装置2中存储多个中断位置,进一步提高便利性。
逻辑扇区编号是表示记录中断时记录了流数据的位置的信息,表示逻辑块边界以外的位置。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流管理信息224表示两个流正处于中断状态,表示流数据分别记录到逻辑扇区编号0x4400、0x6800为止。逻辑块编号是表示包含逻辑扇区编号的逻辑块的位置的信息。
在此,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一个逻辑块的大小定义为4MB(0x2000扇区),1个扇区的大小定义为512字节,因此包含逻辑扇区编号0x4400的逻辑块编号为0x0002。同样,包含逻辑扇区编号0x6800的逻辑块编号为0x0003。物理块编号是表示与逻辑块编号对应的物理块的位置的信息。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与逻辑块编号0x0002、0x0003对应的物理块编号分别为0x0002、0x0003。
4、本实施方式的不发生中断处理时的流记录处理
接下来,使用图6、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不发生中断处理时的流记录处理。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不发生中断处理时的流记录处理的流程的图。图7是表示图6的流程中各个时刻的物理块的状态的图。
(S601)首先,在存取装置1的文件系统控制部102中生成流文件。具体而言,为了在记录装置2上生成文件大小为0的文件作为流文件,存取装置1的文件系统控制部102经由存取部103将文件系统管理信息(作为一例,在FAT文件的情况下,是FAT表、目录项等信息)写入记录装置2的非易失性存储器22中。
(S602)接着,在存取装置1的第一记录控制部104中,进行空闲块的取得。本实施方式中,将逻辑地址空间划分为固定长度块单位(以下称为“分配单元”(AU))进行管理,除了流记录中断后的重新开始时(也包含其它文件的记录开始)以外,对AU内全部为空闲区域的AU记录流数据。因此,第一记录控制部104在进行流记录之前,作为分配用于进行流记录的AU,检索AU内全部为空闲区域的AU,并确定其位置(以后,将通过本处理确定了位置的AU称为AU1)。作为一例,在文件系统为FAT文件系统的情况下,第一记录控制部104从记录装置2中读出FAT表,实施确定FAT表上AU内全部为空闲区域的AU的处理。图7(a)表示步骤S602的处理后物理块AU1(物理块编号0x000E)的状态。AU1在FAT表等文件系统的区域管理信息上作为空闲区域进行管理。AU1处于存储了过去删除了的文件的数据(数据A至数据H)的状态,因而无法直接对AU1覆盖数据。
(S603)接下来,第一记录控制部104统一擦除步骤S602中取得的AU1内的数据。在使用存储卡等NAND型闪速存储器作为存储元件的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2中,与用于数据写入的写命令不同,另外准备用于数据擦除的擦除命令。本处理中,第一记录控制部104实施对AU1的区域发出擦除命令的处理。另外,也可以不明示发出擦除命令,而是对记录装置2发送特殊命令,该特殊命令表示开始对AU进行流数据的记录。在接收了该特殊命令的情况下,作为记录装置2对相应区域的流数据记录的准备,由记录装置2实施统一擦除处理。图7(b)表示步骤S603的处理后的物理块AU1的状态。
(S604)接下来,存取装置1对记录装置2发送写命令,该写命令用于指示记录装置2将AU1的开头作为开始位置来记录流数据。本实施方式中,流数据按照每个指定的记录单位(以下称为“记录单元”(RU))记录到记录装置2中。据此,对于一次写命令,对记录装置2发送的流数据的量能够确保为一定量,能够防止由发出命令的开销所导致的记录速度降低。存取装置1在步骤S604的处理中,对记录装置2发送写命令,使记录装置2在AU1的开头存在的一个RU(RU1_1)中记录数据A’。接收了写命令的记录装置2在指定的RU(RU1_1)中记录数据A’。图7(c)表示步骤S604的处理后的物理块AU1的状态。
(S605)接着,存取装置1在AU1内的后续区域中记录流数据。在步骤S605的处理中,在AU1的RU1_2中记录数据B’。图7(d)表示步骤S605的处理后的物理块AU1的状态。
(S606)存取装置1同样在AU1内的剩余区域中记录流数据。AU1由8个RU构成,因此依次记录流数据,直到最后的RU1_8为止。图7(e)表示步骤S606的处理后的物理块AU1的状态。
(S607)接下来,存取装置1的第一记录控制部104与步骤S602同样,取得其它空闲AU(AU2)。
(S608)接着,第一记录控制部104与步骤S603同样,统一擦除AU2内的数据。图7(f)表示步骤S608的处理后的物理块AU1及AU2的状态。AU1是全部区域中已经记录了流数据的状态,AU2是全部区域为已擦除的状态。
(S609)接着,存取装置1与步骤S604同样,在AU2的RU2_1的区域中记录流数据I’。图7(g)表示步骤S609的处理后的物理块AU1及AU2的状态。
(S610)接着,存取装置1与步骤S605同样,在AU2的RU2_2的区域中记录流数据J’。图7(h)表示步骤S610的处理后的物理块AU1及AU2的状态。
(S611)接着,存取装置1与步骤S606同样,在AU2内的剩余区域中记录流数据。图7(i)表示步骤S611的处理后的物理块AU1及AU2的状态。利用以上处理,成为在AU1及AU2内的全部区域中存储了流数据的状态。
以后,通过反复实施同样的处理来记录流数据。
这样,本实施方式中,只要不发生流记录的中断,就会重新取得AU,统一擦除所取得的AU内的数据,在AU中记录流数据。据此,能够削减由牵连备份处理带来的复制处理,在实时记录时实现记录装置的高速记录。
5、发生中断处理时的流记录处理
接下来,为了明确本实施方式的流记录处理与现有的流记录处理的区别,首先使用图8、图9说明发生中断处理时的现有流记录处理过程,然后使用图10、图11说明发生中断处理时的本实施方式的流记录处理过程。图8、图10是表示发生中断处理时的流记录处理的流程的图,图9、图11是表示各流程中的各时刻的物理块状态的图。
5-1、现有的发生中断处理时的流记录处理
使用图8、图9说明现有的流记录处理过程。
(S801至S804)与图6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流记录处理(步骤S601至S604)为相同的处理,因此省略详细说明。步骤S804的处理之后,物理块AU1成为图9(c)的状态。
(S805)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设想在RU1_1的流数据记录完成的时刻中断流记录的情况。这相当于在通过电影摄像机实施动画拍摄时用户按下了记录停止按钮的情况。流记录被中断后,存取装置1的文件系统控制部102结束流数据的记录,实施与刚刚正在记录的流文件有关的文件系统管理信息(FAT表、目录项等)的更新。具体而言,对于中断了流记录的AU1以外的区域中存储的文件系统管理信息,实施记录处理。
(S806)在接收了对正在进行流记录的AU以外的块的任意的写命令的情况下,记录装置2实施图3中说明的对临时块的牵连备份处理。图9(d)表示步骤S806的处理后的物理块AU1的状态。在通过流数据记录而记录在RU1_1中的数据A’之后的RU(RU1_2~RU1_8)中,复制旧数据块的对应RU中存储了的数据X2~X8。在牵连备份处理完成后,作为临时块管理了的AU1被作为已存储数据块进行管理。因此,在此之后,在实施对物理块AU1的数据写入时,如图3所说明,需要再次将物理块AU1以外的物理块分配为临时块,在该临时块中记录新数据,将物理块AU1中存储的旧数据复制到该临时块中。
(S807)与步骤S801同样,存取装置1的文件系统控制部102生成流文件。进行该处理的情况例如是如下情况:在通过电影摄像机实施动画拍摄时用户再次按下了记录开始按钮。
(S808)接下来,文件系统控制部102与步骤S802同样,取得其它空闲AU(AU2)。图9(e)表示步骤S808的处理后的物理块AU2的状态。
(S809)接着,文件系统控制部102与步骤S803同样,统一擦除AU2内的数据。图9(f)表示步骤S809的处理后的物理块AU2的状态,AU2内的全部区域成为已擦除的状态。
(S810)接着,存取装置1与步骤S804同样,在AU2的RU2_1的区域中记录流数据I’。图9(g)表示步骤S810的处理后的物理块AU2的状态。
(S811)接着,存取装置1在AU2的RU22的区域中记录流数据J’。图9(h)表示步骤S811的处理后的物理块AU2的状态。存取装置1以后同样实施流数据的记录处理。
5-2、本实施方式的发生中断处理时的流记录处理
接着,使用图10、图1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流记录处理。
(S1001至S1004)与图8所示的现有的流记录处理(步骤S801至S804)为相同的处理,因此省略详细说明。步骤S1004的处理之后,物理块AU1成为图11(c)的状态。
(S1005)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与图8所示的例子同样,设想在对AU1的RU1_1的流数据记录完成的时刻中断流记录的情况。这相当于在通过电影摄像机实施动画拍摄时用户按下了记录停止按钮的情况。本实施方式中,在该时刻,存取装置1的第一记录控制部104对记录装置2发出特殊命令(中断指示命令),该特殊命令表示中断流记录。
(S1006)接收中断指示命令后,记录装置2的第二记录控制部217停止流的记录。另外,第二记录控制部217将在停止记录的时刻记录了流的最后的物理块的相关信息存储到流管理信息224中。即,第二记录控制部217在流管理信息224中存储表示记录被中断的位置的逻辑扇区编号、包含该位置的逻辑块的编号、以及与该逻辑块对应的物理块的编号。另外,第二记录控制部217在接收中断指示命令后,禁止对包含记录被中断的位置的物理块的未记录区域的记录(例如牵连备份处理),直到下一次从存取装置1接收指示记录重新开始的命令为止。另外,第二记录控制部217在中断了记录之后,基于流管理信息224生成中断地址信息,将生成的中断地址信息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22中。在此,中断地址信息是包含表示记录中断位置的中断地址的信息,是存取装置1能够参考的信息。中断地址是与流管理信息224中包含的逻辑扇区编号对应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中断地址信息存储在专用寄存器中,或者存储在既存寄存器的一部分中。记录装置2能够根据来自存取装置1的请求,将中断地址信息发送到存取装置1。关于中断地址信息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描述。
(S1007)存取装置1的文件系统控制部102对记录装置2发送中断指示命令后,结束流数据的记录,实施与之前正在记录的流文件有关的文件系统管理信息(FAT表、目录项等)的更新。具体而言,对于中断了流记录的AU1以外的区域中存储的文件系统管理信息,实施记录处理。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2在本处理中,虽然在AU1以外的区域中实施记录处理,但禁止对包含记录被中断的位置的物理块的未记录区域的记录,因而AU1的区域不实施牵连备份处理,以原来的状态保持AU1的区域。据此,在随后进行的记录重新开始时,能够对AU1的后续区域追加记录流数据。
(S1008)(根据需要)基于用户的指示,存取装置1实施电源的关闭(OFF)及打开(ON)。例如,这是如下情况下进行的处理:通过电影摄像机实施动画拍摄时,用户在拍摄结束后一度关闭电影摄像机的电源,开始重新记录时,打开电影摄像机的电源。本实施方式中,流管理信息224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2中,因此即使关闭存取装置1及记录装置2的电源,记录装置2也持续保持为了实施对记录中断了的AU的追加记录处理而所需的信息。因此,在记录中断后的电源打开之后,能够实施对记录中断了的AU的追加记录处理。
(S1009)与步骤S1001同样,存取装置1的文件系统控制部102生成流文件。进行该处理的情况例如是如下情况:在通过电影摄像机实施动画拍摄时用户再次按下了记录开始按钮。
(S1010)接下来,存取装置1的第一记录控制部104对记录装置2的第二记录控制部217请求中断地址信息。记录装置2的第二记录控制部217根据请求将中断地址信息经由第二接口部211发送到存取装置1的第一记录控制部104。据此,存取装置1的第一记录控制部104能够经由第一接口部13取得中断地址信息。
(S1011)接着,存取装置1的第一记录控制部104参考步骤S1010中取得的中断地址信息和文件系统的区域管理信息,确认中断地址附近的空闲状态,决定流数据的记录重新开始位置。在此,在步骤S1006的处理中,在记录装置2存储中断地址时,记录中断了的AU内的剩余区域应当作为空闲区域由文件系统进行管理。但第一记录控制部104为慎重起见,再次参考文件系统的区域管理信息(FAT表等),确认记录中断了的AU内的剩余区域是否确实作为空闲区域进行管理。在AU内的剩余区域未作为空闲区域进行管理的情况下,第一记录控制部104放弃向中断地址信息所示AU的追加记录,返回步骤S1002的处理,重新取得空闲AU,在该取得的AU中进行流数据的记录。在AU内的剩余区域作为空闲区域进行管理的情况下,存取装置1进入步骤S1012的处理。
(S1012)存取装置1在步骤S1011的处理中判断为能够从中断地址起重新开始流记录的情况下,以中断地址(图10的例子中是RU1_2的区域)为开始位置,记录流数据。此时,存取装置1可以向记录装置2发送表示流数据的记录为追加记录的信息。
(S1013)接着,存取装置1在RU1_3的区域中记录流数据。图11(d)表示步骤S1013的处理后的物理块AU1的状态。
存取装置1以后同样实施流数据的记录处理。
这样,图10所示的流记录处理与图8所示的流记录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流数据的记录中断时,从存取装置1对记录装置2指示中断,在记录装置2中保持流管理信息224。据此,本实施方式中,在中断重新开始时,能够对记录中断了的AU的后续区域进行追加记录。据此,本实施方式在实时记录时的流数据写入中,能够实现记录装置2的高速记录,并能够提高区域使用效率。
6、中断地址信息
使用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中断地址信息的详细情况。
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记录装置2基于流管理信息224生成表示记录中断位置的中断地址信息,将生成的中断地址信息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22的寄存器空间中。记录装置2根据存取装置1的请求,将所存储的中断地址信息发送到存取装置1。据此,存取装置1能够作为寄存器从记录装置2取得中断地址信息。
图12表示中断地址信息在寄存器中的3种存储方法。可以采用这3种存储方法中的任一种。或者,也可以适当切换这3种存储方法。另外,中断地址信息在寄存器中的存储方法也可以采用这3种方法以外的方法。
图12(a)表示以如下方式构成的中断地址信息:将流管理信息224中包含的全部(即8个)逻辑扇区编号作为中断地址,在寄存器空间中显示给存取装置1(中断地址(Suspended Address)1至中断地址8)。在图12(a)所示的例子中,设想记录装置2最多能够保持8个逻辑扇区编号的情况。但是,逻辑扇区编号的个数为一例,记录装置2也可以构成为能够保持一个以上的任意数量的逻辑扇区编号。
图12(b)表示如下情况的中断地址信息的例子:将流管理信息224中包含的多个逻辑扇区编号中的仅一个逻辑扇区编号在寄存器空间中提示给存取装置1。本例中,寄存器中当前显示的逻辑扇区编号的编号即目标槽位(Target Slot)也提示给存取装置1。在采用本例的中断地址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来自存取装置1的指示,将寄存器空间中显示的逻辑扇区编号切换为其它逻辑扇区编号,由此可进一步提高便利性。
图12(c)是表示如下情况的中断地址信息的例子的图:将流管理信息224中包含的多个逻辑扇区编号中的仅一个逻辑扇区编号在寄存器空间中作为中断地址提示给存取装置1。不过,本例中,与图12(b)所示的例子不同,不显示寄存器中当前显示的逻辑扇区编号的编号。在采用本例的中断地址信息的情况下,例如,在登记的多个逻辑扇区编号中,可以在寄存器中显示最旧的逻辑扇区编号,也可以在寄存器中显示最新的逻辑扇区编号。此外,还可以在寄存器中显示地址最小的逻辑扇区编号。可以用任意方法决定所显示的逻辑扇区编号。
图13是表示采用图12(c)所示的中断地址信息的情况下的、记录装置2的第二记录控制部217中的中断地址信息更新处理的一例的图。此外,下面,流管理信息224中表示记录中断位置的逻辑扇区编号也称为中断地址。
在图13(a)的状态下,流管理信息224中登记了两个中断地址,寄存器中显示两个中断地址中开头的一个。在该状态下,对中断地址所示的AU实施图10的步骤S1012的追加记录处理后,流管理信息224内的开头的中断地址、以及与该中断地址对应的逻辑块及物理块被清空(擦除)。并且,寄存器更新为显示下一个中断地址,成为图13(b)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进一步实施对当前寄存器中显示的中断地址所示的AU的追加记录后,该中断地址也从流管理信息224中清空(擦除)。并且,寄存器中显示表示不存在处于记录中断状态的AU的块编号(例如,0xFFFFFFFF等表示无效的编号)。通过这样做,在采用图12(c)所示的中断地址信息的情况下,寄存器中依次显示中断地址,存取装置1能够依次取得中断地址。
7、存取装置以及记录装置的记录重新开始动作
接着,使用图14至图17说明分别使用图12(a)、(b)、(c)的中断地址信息的存取装置1的第一记录控制部104的流数据记录处理、记录装置2的第二记录控制部217的流数据记录处理。这里的说明集中于流数据记录区域的决定方法、以及流数据自身的写入,省略其它处理(文件系统管理信息的更新处理等)。
7-1、对存取装置提示全部中断地址的情况
首先,说明采用图12(a)所示的中断地址信息的情况下的、存取装置1及记录装置2的流数据记录处理。
7-1-1、存取装置的动作
以下,参考图14说明本例的存取装置1的第一记录控制部104的流数据记录处理。
(S1401)存取装置1的第一记录控制部104从记录装置2统一取得全部中断地址(Suspended Address,以下称为“SA”)。在采用图12(a)所示的中断地址信息的情况下,全部SA在寄存器内并列存储,因此存取装置1通过读出寄存器,能够统一取得SA。
(S1402)第一记录控制部104统一取得SA后,将SA搜索用的计数器值i初始化为1。
(S1403)第一记录控制部104确认计数器值i是否超过了最大登记数(在图12所示例子的情况下,最大登记数为“8”)。在计数器值i超过了最大登记数的情况下(是),第一记录控制部104进入步骤S1408的处理。在计数器值i未超过最大登记数的情况下(否),第一记录控制部104进入步骤S1404的处理。
(S1404)在计数器值i未超过最大登记数的情况下,第一记录控制部104参考步骤S1401中统一取得的SA中的第i个SA,确认存储的地址是否表示有效地址。在此,有效地址是非易失性存储器22的逻辑地址空间内存在的地址。在存储的地址是有效地址的情况下(是),第一记录控制部104进入步骤S1405的处理,在存储的地址不是有效地址的情况下(否),第一记录控制部104进入步骤S1406的处理。
(S1405)第一记录控制部104在通过步骤S1404的处理判定为存储的地址是有效地址的情况下,确认包含该SA的逻辑块中SA以后的区域是否全部为空闲区域。这是在向SA以后的区域记录流数据时,确认在文件系统管理信息(FAT表等)上该区域也作为空闲区域进行管理的处理。在SA以后的区域是空闲区域的情况下(是),第一记录控制部104进入步骤S1407的处理,在SA以后的区域不是空闲区域的情况下(否),第一记录控制部104进入步骤S1406的处理。
(S1406)在存储的地址不是有效地址的情况下,第一记录控制部104对计数器值i加1,返回步骤S1403的处理。
(S1407)第一记录控制部104在步骤S1405的处理中判定了SA以后的区域为空闲区域的情况下,将第i个SA作为开始位置,在对象逻辑块中写入流数据,进入步骤S1409的处理。
(S1408)第一记录控制部104在步骤S1403的处理中判定为计数器值i超过了最大登记数的情况下,判定为在中断地址信息包含的SA中未发现能够用于流数据记录的逻辑块。于是,第一记录控制部104重新在文件系统管理信息上检索全部为空闲区域的逻辑块,在发现了全部为空闲区域的逻辑块时,在发现的逻辑块中写入流数据。
(S1409)第一记录控制部104在逻辑块中写入流数据后,从全部流数据的大小中减去本次记录的大小,确认是否剩余有未记录的流数据。第一记录控制部104在剩余有未记录的流数据的情况下(是),返回步骤S1401的处理,在并未剩余未记录的流数据的情况下(否),结束流数据记录处理。
这样,在图14所示的流数据记录处理中,基于统一取得的SA确定能够用于流记录的逻辑块,在发现的情况下,从相应逻辑块内的中断位置起实施流记录。
7-1-2、记录装置的动作
下面,参考图15说明采用图12(a)所示的中断地址信息的情况下的、记录装置2的第二记录控制部217中的流数据记录处理。
(S1501)记录装置2的第二记录控制部217确认:作为写命令的参数从存取装置1通知了的写入开始地址是否与流管理信息224中存储的SA(逻辑扇区编号)中的任一者一致。第二记录控制部217在开始地址与流管理信息224内的SA中的任一者一致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1502的处理,在开始地址与流管理信息224内的任一SA均不一致的情况下(否),进入步骤S1505的处理。
(S1502)第二记录控制部217对于包含相应SA的物理块,从物理块内的中途区域起实施追加记录处理,上述相应SA是通过步骤S1501的处理判定为与通知了的开始地址一致的SA。具体而言,将相应SA作为开始位置,在物理块中追加记录数据。
(S1503)第二记录控制部217追加记录数据后,从流管理信息224中清空(删除)与追加记录了数据的物理块有关的信息。
(S1504)第二记录控制部217更新包含SA的中断地址信息(图12(a))。
(S1505)第二记录控制部217在步骤S1501的处理中判定为开始地址与流管理信息224内的任一SA均不一致的情况下,确认包含写入开始地址的逻辑块的编号在流管理信息224内是否存在,上述写入开始地址是通过写命令的参数从存取装置1通知了的写入开始地址。在该逻辑块编号在流管理信息224内存在的情况下(是),第二记录控制部217进入步骤S1506的处理,在该逻辑块编号在流管理信息224内不存在的情况下(否),第二记录控制部217进入步骤S1508的处理。
(S1506)第二记录控制部217在步骤S1505的处理中判定为该逻辑块编号在流管理信息224内存在的情况下,从流管理信息224中清空(删除)与该逻辑块有关的信息。
(S1507)第二记录控制部217清空与该逻辑块有关的信息后,更新包含SA的中断地址信息(图12(a))。
(S1508)第二记录控制部217在更新了中断地址信息时,或者在步骤S1505的处理中判定为该逻辑块编号在流管理信息224内不存在时,对于包含作为写命令参数从存取装置1通知了的写入开始地址的物理块,根据需要实施牵连备份处理,然后实施数据的写入处理。
(S1509)第二记录控制部217在对包含通知了的写入开始地址的物理块完成流数据记录后,从全部流数据的大小中减去本次记录的大小,确认是否剩余有未记录的流数据。在剩余有未记录的流数据的情况下(是),第二记录控制部217返回步骤S1501的处理,在并未剩余未记录的流数据的情况下(否),第二记录控制部217结束流数据记录处理。
这样,在图15所示的流数据记录处理中,记录装置2判定存取装置1指示了数据写入的区域是否是中断地址。并且,记录装置2在指示的区域对应于中断地址的情况下更新流管理信息224等,在包含指示的区域的物理块中追加记录流数据。
7-2、存取装置仅提示一个中断地址的情况下的、存取装置的动作(1)
下面,参考图16说明采用图12(b)所示的中断地址信息的情况下的、存取装置1的第一记录控制部104中的流数据记录处理。
(S1601)第一记录控制部104将SA搜索用的计数器值(i)初始化为1。
(S1602)接下来,第一记录控制部104确认计数器值i是否超过了最大登记数。最大登记数例如为8。在计数器值i超过了最大登记数的情况下(是),第一记录控制部104进入步骤S1608的处理。在计数器值i未超过最大登记数的情况下(否),第一记录控制部104进入步骤S1603的处理。
(S1603)存取装置1将计数器值i作为参数,对记录装置2发出用于设定目标槽位的特殊命令。在该特殊命令中,将希望寄存器显示的目标槽位的编号作为参数通知给记录装置2。记录装置2接收本命令后,将寄存器中显示的SA变更为与存取装置1指定的目标槽位对应的SA。也就是说,通过本处理,在寄存器中显示第i个SA。存取装置1参考记录装置2的寄存器,取得该寄存器中显示的SA。
(S1604)接下来,第一记录控制部104确认步骤S1603中取得的SA所示的地址是否为有效地址。在SA是有效地址的情况下(是),第一记录控制部104进入步骤S1605的处理,在SA不是有效地址的情况下(否),第一记录控制部104进入步骤S1606的处理。
(S1605)第一记录控制部104在通过步骤S1604的处理判定为SA是有效地址的情况下,确认包含该SA的逻辑块中SA以后的区域是否全部为空闲区域。这是在向SA以后的区域记录流数据时,确认在文件系统管理信息(FAT表等)上该区域也作为空闲区域进行管理的处理。在逻辑块的SA以后的区域是空闲区域的情况下(是),第一记录控制部104进入步骤S1607的处理,在逻辑块的SA以后的区域不是空闲区域的情况下(否),第一记录控制部104进入步骤S1606的处理。
(S1606)第一记录控制部104在步骤S1604的处理中判定为SA不是有效地址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S1605的处理中判定为逻辑块的SA以后的区域不是空闲区域的情况下,对计数器值i的值加1,返回步骤S1602的处理。
(S1607)第一记录控制部104在步骤S1605的处理中判定为逻辑块的SA以后的区域是空闲区域的情况下,将SA作为开始位置,在对象逻辑块中写入流数据,进入步骤S1609的处理。
(S1608)第一记录控制部104在步骤S1602的处理中计数器值i超过了最大登记数的情况下,判定为在流管理信息224中存储的表示中断位置的逻辑扇区编号(中断地址)中未发现能够用于流数据记录的逻辑块。于是,第一记录控制部104重新在文件系统管理信息上检索全部为空闲区域的逻辑块,在发现了全部为空闲区域的逻辑块时,在发现的逻辑块中写入流数据。
(S1609)第一记录控制部104在完成对逻辑块的流数据记录后,从全部流数据的大小中减去本次记录的大小,确认是否剩余有未记录的流数据。在剩余有未记录的流数据的情况下(是),第一记录控制部104返回步骤S1601的处理,在并未剩余未记录的流数据的情况下(否),第一记录控制部104结束流数据记录处理。
这样,在图16所示的流数据记录处理中,第一记录控制部104在流管理信息224中存储的SA中,从开头起依次变更目标槽位并取得SA,确定能够用于流记录的逻辑块。并且,第一记录控制部104在发现了能够用于流记录的逻辑块的情况下,从该逻辑块内的中断位置(SA)起实施流记录。
此外,采用图12(b)所示的中断地址信息的情况下的、记录装置2的第二记录控制部217中的流数据记录处理与图15说明的流数据记录处理基本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7-3、仅提示一个中断地址的情况下的、存取装置的动作(2)
下面,说明采用图12(c)所示的中断地址信息的情况下的、存取装置1的第一记录控制部104中的流数据记录处理。使用图17说明本例的流数据记录处理。
(S1701)存取装置1的第一记录控制部104参考记录装置2的寄存器取得SA。
(S1702)第一记录控制部104确认步骤S1701中取得的SA所示的地址是否为有效地址。在SA所示地址是有效地址的情况下(是),第一记录控制部104进入步骤S1703的处理,在SA所示地址不是有效地址的情况下(否),第一记录控制部104进入步骤S1705的处理。
(S1703)第一记录控制部104在通过步骤S1702的处理判定为SA所示地址是有效地址的情况下,确认包含所判定的SA的逻辑块中SA以后的区域是否全部为空闲区域。这是为了在向SA以后的区域记录流数据时,确认在文件系统管理信息(FAT表等)上该区域也作为空闲区域进行管理。在SA以后的区域全部是空闲区域的情况下(是),第一记录控制部104进入步骤S1704的处理,在SA以后的区域并非全部是空闲区域的情况下(否),第一记录控制部104进入步骤S1705的处理。
(S1704)第一记录控制部104将判定为有效地址的SA作为开始位置,在对象逻辑块中写入流数据,进入步骤S1706的处理。
(S1705)第一记录控制部104在记录装置2的寄存器中存储的SA中未发现能够用于流数据记录的逻辑块,因此重新在文件系统管理信息上检索全部为空闲区域的逻辑块。并且,第一记录控制部104在发现了全部为空闲区域的逻辑块的情况下,在该逻辑块中写入流数据。
(S1706)第一记录控制部104在完成对逻辑块的流数据记录后,从全部流数据的大小中减去本次记录的大小,确认是否剩余有未记录的流数据。在剩余有未记录的流数据的情况下(是),第一记录控制部104返回步骤S1701的处理,在并未剩余未记录的流数据的情况下(否),第一记录控制部104结束流数据记录处理。
这样,在图17的流数据记录处理中,判定记录装置2的寄存器中显示的SA是否是能够用于流记录的逻辑块。并且,若SA能够用于流记录,则从该逻辑块内的中断位置起实施流记录。
此外,采用图12(c)所示的中断地址信息的情况下的、记录装置2的第二记录控制部217中的流数据记录处理与图15说明的处理基本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通过以如上方式组合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存取装置1和记录装置2,从存取装置1对记录装置2通知流记录的中断定时,能够从中断位置起重新开始流数据的记录。据此,在实时记录时,能够实现记录装置2的高速记录,并能够提高区域使用效率。
8、本实施方式的小结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2基于来自存取装置1的指示进行动作。记录装置2具备:非易失性存储器22,存储数据;第二接口部211,接收从存取装置1发出的指示;以及第二记录控制部217,控制非易失性存储器22。第二记录控制部217从存取装置1接收用于将数据记录到非易失性存储器22的记录指示后,开始向非易失性存储器22记录数据,从存取装置1接收用于中断数据记录的中断指示后,将表示中断位置的中断信息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22中,所述中断位置是接收中断指示时正在进行记录的非易失性存储器22内的记录区域的位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存取装置1对包含存储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22的记录装置2进行存取。存取装置1具备:第一记录控制部104,将非易失性存储器22内的区域划分为指定的块长度单位进行管理,按照指定的块长度单位,检索非易失性存储器22内的未记录区域,在未记录块中记录数据;以及第一接口部,在存取装置1与记录装置2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第一记录控制部104在向未记录块记录数据时,向记录装置发送记录指示,所述记录指示用于将数据记录到非易失性存储器22中,在未记录块的中途中断数据记录时,向记录装置发送中断指示,所述中断指示用于指示数据记录的中断。
具有上述结构的存取装置1和记录装置2在中断对非易失性存储器22的数据记录时,将中断时正在进行记录的非易失性存储器22内的位置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22中。据此,在数据记录重新开始时,能够将中断位置作为开始位置,在非易失性存储器22中记录数据,由此能够提高区域使用效率。
另外,存取装置1按照指定的块长度单位,检索非易失性存储器22内的未记录区域,在发现了未记录区域时,在块中记录数据。据此,在实时记录时,能够实现记录装置2的高速记录。
9、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思想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变更实施方式。以下,说明能够适用本发明的思想的其它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种数值为一例,也可以使用其它值。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物理块大小、页大小等值全部为一例,不限于上述值。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说明了记录装置2的控制器21的结构,但控制器21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例如,可以将控制器21的CPU212、RAM213等配置到控制器21的外部,相反,还可以将其它结构要素包含在控制器21中。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记录装置2的非易失性存储器22中存储的地址管理信息221由地址变换信息222、空闲块信息223、以及流管理信息224构成的例子。但是,该地址管理信息221的结构为一例,如果能够实现同样的地址管理,则地址管理信息221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例如,地址变换信息222可以不作为一元管理表来实现,而是构成为在各页的冗余部中分散存储信息。或者,可以构成为用一个表来一元管理地址变换信息222和空闲块信息223。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录装置2使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22的个数不必是一个,也可以组合使用多个。尤其是,在构成为能够对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器22并行写入数据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写入处理的速度。在此情况下,能够将多个物理块捆绑在一起,作为一个AU进行管理,从而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AU说明的管理单位。
另外,图5中记载的流管理信息224中,在流管理编号为1、2的行中,有效的中断地址靠前紧挨着进行了存储,但有效的中断地址不必一定靠前紧挨着进行管理。例如,可以在任意位置处存储有效的中断地址。另外,流管理信息224的逻辑块编号、物理块编号不必一定包含在流管理信息224中。这是由于,逻辑块编号和物理块编号能够从逻辑扇区编号中导出。另外,如果能够用逻辑扇区编号以外的形式来管理与逻辑块编号及物理块编号相同的信息,则可以用逻辑扇区编号以外的形式来存储信息。
另外,图12(c)中,说明了登记的多个中断地址内的仅任意一个中断地址由寄存器显示的例子(即,中断地址信息中仅包含一个中断地址的例子)。在此情况下,存取装置1没有获知寄存器所显示的SA以外的SA的途径,因此有可能无法有效使用其它SA。因此,可以构成存取装置1能够对记录装置2发出清空当前正在显示的SA的指示的存取装置1及记录装置2。据此,图12(c)的例子中的中断地址信息的使用更有效果。利用该结构,存取装置1在当前正在显示的SA由于某种理由无法用于流记录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发出SA的清空指示,经由寄存器取得下一个SA。
另外,不限于图12(c)所示的例子,也可以在采用图12(a)所示的中断地址信息及图12(b)所示的中断地址信息中的任一者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来自存取装置1的指示,清空已登记的中断地址的一部分或全部。
另外,在图10所示的流数据记录的例子中,说明了在一个流文件的记录结束之后记录下一个流文件的情形下适用本发明的思想。但是,本发明的思想不限于跨越两个流文件的情况,在进行一个流文件的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的情况下,也可以适用本发明的思想。
以上,作为本发明的技术的例示,说明了实施方式。为此,公开了详细的说明和附图。因此,详细的说明和附图中记载的结构要素中,有时包含解决问题并不必需的结构要素。因此,不应当由于这些并不必需的结构要素记载在详细的说明和附图中,就直接认定这些并不必需的结构要素是必需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用于例示本发明的技术。因此,在权利要求书或其同等范围内,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更、置换、附加及/或省略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思想是能够在存取装置和记录装置中进行利用的技术,上述存取装置是电影摄像机、DSC等进行实时记录的存取装置,上述记录装置是作为该存取装置的记录介质与存取装置组合使用的存储卡等记录装置。

Claims (9)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来自存取装置的指示而进行动作,具备:
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数据;
通信部,接收从所述存取装置发出的指示;以及
存储器控制部,控制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控制部:
从所述存取装置接收用于将数据记录到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记录指示后,开始向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记录数据,
从所述存取装置接收用于中断所述数据的记录的中断指示后,将表示中断位置的中断信息存储到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所述中断位置是接收到所述中断指示时正在进行记录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内的记录区域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
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包含存储数据的指定大小的块,
所述存储器控制部从所述存取装置接收所述中断指示后,直到从所述存取装置接收重新开始指示为止,在包含所述中断位置的所述块的未记录区域中不记录数据,所述重新开始指示用于将所述中断位置作为记录开始位置以记录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
所述通信部向所述存取装置发送所述中断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
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包含存储数据的指定大小的块,
所述存储器控制部在所述通信部从存取装置接收用于指示向包含所述中断位置的所述块的未记录区域记录数据的记录指示后,删除表示所述中断位置的中断信息。
5.一种存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包含存储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记录装置进行存取,具备:
记录控制部,将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内的区域划分为指定的块长度单位进行管理,按照所述指定的块长度单位,检索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内的未记录区域,在所述未记录块中记录数据;以及
通信部,在所述存取装置与所述记录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
所述记录控制部:
在向所述未记录块记录数据时,向所述记录装置发送用于将数据记录到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记录指示,
在所述未记录块的中途中断所述数据的记录时,向所述记录装置发送用于指示所述数据记录的中断的中断指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存取装置,
所述通信部从所述存取装置取得表示中断位置的中断信息,所述中断位置是所述存取装置接收到所述中断指示时所述存取装置正在进行记录的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内的记录区域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存取装置,
所述记录控制部:
判定从所述记录装置取得的中断信息所示的中断位置是否是有效的地址信息、以及所述中断位置是否是未记录区域,
在判定为所述中断位置是有效的地址信息、并且所述中断位置是未记录区域的情况下,向所述记录装置发送重新开始指示,所述重新开始指示用于指示将所述中断位置作为记录开始位置以记录数据。
8.一种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记录装置,包含存储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以及存取装置,对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进行存取,
所述存取装置包含:
记录控制部,将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内的区域划分为指定的块长度单位进行管理,按照所述指定的块长度单位,检索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内的未记录区域,在所述未记录块中记录数据;以及
第一通信部,在所述存取装置与所述记录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
所述记录装置包含:
第二通信部,接收从所述存取装置发出的指示;以及
存储器控制部,控制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
所述存取装置的所述记录控制部:
在向所述未记录块记录数据时,向所述记录装置发送用于将数据记录到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记录指示,
在所述未记录块的中途中断所述数据记录时,向所述记录装置发送中断指示,所述中断指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记录的中断,
所述记录装置的所述存储器控制部:
从所述存取装置接收所述记录指示后,开始向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记录数据,
从所述存取装置接收所述中断指示后,将表示中断位置的中断信息存储到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所述中断位置是接收到所述中断指示时正在进行记录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内的记录区域的位置。
9.一种记录方法,用于在具备包含存储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记录装置、以及对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进行存取的存取装置的记录系统中,所述存取装置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记录数据,
在所述存取装置中,包含:
将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内的区域划分为指定的块长度单位进行管理,按照所述指定的块长度单位,检索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内的未记录区域,在所述未记录块中记录数据的步骤;以及
在所述存取装置与所述记录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的步骤,
在所述记录装置中,包含:
接收从所述存取装置发出的指示的步骤;以及
控制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步骤,
并且,在所述存取装置中,还包含:
在向所述未记录块记录数据时,向所述记录装置发送用于将数据记录到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记录指示的步骤;以及
在所述未记录块的中途中断所述数据记录时,向所述记录装置发送用于指示所述数据记录的中断的中断指示的步骤,
在所述存储器控制部中,还包含:
从所述存取装置接收所述记录指示后,开始向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记录数据的步骤;以及
从所述存取装置接收所述中断指示后,将表示中断位置的中断信息存储到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步骤,所述中断位置是接收到所述中断指示时正在进行记录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内的记录区域的位置。
CN201380041681.XA 2012-08-07 2013-04-12 记录装置、记录系统以及记录方法 Active CN1045839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4661 2012-08-07
JP2012-174661 2012-08-07
PCT/JP2013/002529 WO2014024350A1 (ja) 2012-08-07 2013-04-12 記録装置、アクセス装置、記録システム、及び記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83973A true CN104583973A (zh) 2015-04-29
CN104583973B CN104583973B (zh) 2017-09-08

Family

ID=50067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1681.XA Active CN104583973B (zh) 2012-08-07 2013-04-12 记录装置、记录系统以及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78857B2 (zh)
JP (1) JP6112461B2 (zh)
CN (1) CN104583973B (zh)
WO (1) WO201402435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6031A (zh) * 2018-08-30 2020-03-10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35628B2 (en) * 2013-10-10 2017-01-03 Apple Inc. Memory system with shared file system
KR102336666B1 (ko) * 2017-09-15 2021-12-0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메모리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메모리 시스템
US11516042B2 (en) * 2018-07-19 2022-11-2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n-vehicle detectio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7212477B2 (ja) * 2018-08-31 2023-0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263017B2 (ja) * 2019-01-15 2023-04-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2468259B (zh) * 2019-09-09 2023-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7910A (zh) * 2005-05-17 2005-10-26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连续访问环境下的中断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01069167A (zh) * 2004-10-01 2007-11-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存储卡控制器、存储卡驱动设备、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01196845A (zh) * 2007-12-17 2008-06-11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硬盘保护方法
CN101377749A (zh) * 2007-08-31 2009-03-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存储器数据校验方法、装置、可编程逻辑器件及系统
CN101794254A (zh) * 2009-11-25 2010-08-04 深圳市硅格半导体有限公司 Nand flash的数据处理方法
US20110213915A1 (en) * 2010-03-01 2011-09-01 Hirokazu So Nonvolatile storage device, access device and nonvolatile storage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8690A (ja) * 1993-07-14 1995-01-31 Hitachi Ltd フラッシュメモリシステム
KR970008188B1 (ko) * 1993-04-08 1997-05-21 가부시끼가이샤 히다찌세이사꾸쇼 플래시메모리의 제어방법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정보처리장치
JP3978720B2 (ja) * 2002-05-13 2007-09-1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ータ記憶方法
CN1890645B (zh) 2003-12-03 2010-09-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息记录介质的数据处理装置以及数据记录方法
JP4194518B2 (ja) * 2004-03-31 2008-12-10 Tdk株式会社 メモリコントローラ、フラッシュメモリシステム、並びに、フラッシュメモリの制御方法
EP1769331B1 (en) * 2004-07-12 2011-06-2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torage device and host apparatus
JP4874588B2 (ja) * 2004-07-12 2012-02-15 株式会社東芝 記憶デバイスおよびホスト機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9167A (zh) * 2004-10-01 2007-11-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存储卡控制器、存储卡驱动设备、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687910A (zh) * 2005-05-17 2005-10-26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连续访问环境下的中断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01377749A (zh) * 2007-08-31 2009-03-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存储器数据校验方法、装置、可编程逻辑器件及系统
CN101196845A (zh) * 2007-12-17 2008-06-11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硬盘保护方法
CN101794254A (zh) * 2009-11-25 2010-08-04 深圳市硅格半导体有限公司 Nand flash的数据处理方法
US20110213915A1 (en) * 2010-03-01 2011-09-01 Hirokazu So Nonvolatile storage device, access device and nonvolatile storage system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6031A (zh) * 2018-08-30 2020-03-10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1449228B2 (en) 2018-08-30 2022-09-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0876031B (zh) * 2018-08-30 2023-03-24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78857B2 (en) 2017-10-03
CN104583973B (zh) 2017-09-08
US20150149690A1 (en) 2015-05-28
JPWO2014024350A1 (ja) 2016-07-25
JP6112461B2 (ja) 2017-04-12
WO2014024350A1 (ja) 2014-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3973A (zh) 记录装置、存取装置、记录系统以及记录方法
JP6870246B2 (ja) ストレージ装置、及びストレージ制御装置
JP4015866B2 (ja) 記憶装置
CN103593387B (zh) 在多个阶段高效地存储和检索数据和元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CN103514249B (zh) 一种数据自精简方法和系统及存储装置
US8145830B2 (en) Flash memory and method for a cache portion storing less bit per cell than a main portion
JP5400875B2 (ja) メモリコントローラ、不揮発性記憶装置、アクセス装置、不揮発性記憶システム、データ書き込み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1752917A1 (en) Memory card, access device, and memory card processing method
JPH1069420A (ja) 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記録再生装置、情報記録方法および情報再生方法
JP4722704B2 (ja)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媒体に対するアクセス装置及びアクセス方法
JP2008243138A (ja) 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復元方法
JPWO2009107393A1 (ja) アクセス装置、情報記録装置、コントローラ、及び情報記録システム
CN104063184B (zh) 磁盘记录方法及其非易失性存储媒体与电子装置
JP5209793B2 (ja) 不揮発性記憶装置、アクセス装置、及び不揮発性記憶システム
CN100456265C (zh) 移动计算机系统以及操作移动计算机系统的方法
CN110312986A (zh) 用于在固态设备上存储数据的流的机会性使用
JP2004157997A (ja) ファイル更新装置
JP2584120B2 (ja) メモリカードにおけるデータ記録方法およびメモリカードシステム
JP2008027335A (ja) 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のデータ移行方法、データ移行装置
CN114020308A (zh) 一种摄像设备升级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JP2007004782A (ja) 半導体メモリカード
CN116560587B (zh) 数据管理系统及终端设备
JP2009205590A (ja) アクセスモジュール、情報記録モジュール、コントローラ、及び情報記録システム
CN100468361C (zh) 信息记录介质、对信息记录介质的访问装置以及访问方法
JP2008152415A (ja) アクセス装置、メモリコントローラ、不揮発性記憶装置、及び不揮発性記憶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