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77518A - 屏蔽构造 - Google Patents

屏蔽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77518A
CN104577518A CN201410534500.3A CN201410534500A CN104577518A CN 104577518 A CN104577518 A CN 104577518A CN 201410534500 A CN201410534500 A CN 201410534500A CN 104577518 A CN104577518 A CN 1045775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wall
mentioned
meeting
installation portion
shield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345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77518B (zh
Inventor
田代晴纪
伊藤君刚
小林和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577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75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775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75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屏蔽构造,能够以低成本容易且可靠地将编织网管固定于屏蔽壳。固定编织网管(12)的屏蔽壳的编织网管安装部(42)具有底壁(50)、从底壁(50)的一端延伸设置的第1侧壁(51)、以及从底壁(50)的另一端延伸设置的第2侧壁(52),第1侧壁(51)及第2侧壁(52)以第1侧壁(51)和第2侧壁(52)各自的前端部互相接近的方式弯曲。编织网管安装部(42)在未作用有外力的状态下,第1侧壁(51)和第2侧壁(52)各自的前端部分离,环状部件(61)将第1侧壁(51)和第2侧壁(52)各自的前端部抵接的状态下的底壁(50)、第1侧壁(51)及第2侧壁(52)紧固。

Description

屏蔽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屏蔽壳和屏蔽部件实现的屏蔽构造,特别涉及用于在构成屏蔽连接器的屏蔽壳上安装屏蔽部件的屏蔽部件的固定构造。
背景技术
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电动汽车(EV)等所使用的电线线束上使用屏蔽连接器。屏蔽连接器包括:壳体,其容纳与电线的端部连接的端子;以及屏蔽壳,其组装于壳体。在该屏蔽壳上电气连接有外装于电线的编织网管。
作为编织网管向屏蔽壳的固定构造,公知有如下固定构造:将编织网管的端部覆盖在形成于屏蔽壳并插通有电线的筒状的固定部,并在编织网管的外周铆接有金属制的环(参照专利文献1、2);以及将形成于屏蔽壳的铆接片从编织网管的外侧进行铆接(参照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685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240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1150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可是,具有通过铆接金属制的环、铆接片来固定编织网管的筒状的固定部的屏蔽壳是通过拉拔加工冲压、压铸等而成形的。在采用这些方法来制造屏蔽环的情况下,由于该制造方法的复杂度的原因,制造成本高。因此,需要能够通过更简易的方法来制造的屏蔽壳。
另外,在屏蔽壳的筒状的固定部铆接(加締める)金属制的环、铆接片以固定编织网管的固定构造难以管理固定强度,在未充分固定的情况下,编织网管有可能从屏蔽壳的固定部脱落。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蔽构造,能够通过简易的方法来制造屏蔽壳,并且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屏蔽部件固定于该屏蔽壳。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屏蔽构造的特征在于下述(1)~(9)。
(1)一种屏蔽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空筒状的屏蔽部件;
屏蔽壳,其具有容纳壳体的壳体容纳部、和外周被上述屏蔽部件覆盖的屏蔽部件安装部;以及
环状部件,其通过将外周被上述屏蔽部件覆盖的上述屏蔽部件安装部环绕并紧固,从而将上述屏蔽部件固定于上述屏蔽部件安装部,
上述屏蔽部件安装部具有:从上述壳体容纳部延伸设置的底壁;从上述底壁的一端延伸设置的第1侧壁;以及从上述底壁的另一端延伸设置的第2侧壁,
上述第1侧壁及上述第2侧壁以上述第1侧壁和上述第2侧壁各自的前端部互相接近的方式弯曲的上述屏蔽部件安装部在该屏蔽部件安装部上未作用有外力的状态下,上述第1侧壁和上述第2侧壁各自的前端部分离,
上述环状部件将上述底壁、上述第1侧壁及上述第2侧壁紧固。
(2)如上述(1)所述的屏蔽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侧壁的除了弯曲的部位以外的上述第1侧壁的一部分与上述底壁大致平行,
上述第2侧壁的除了弯曲的部位以外的上述第2侧壁的一部分与上述底壁大致平行。
(3)如上述(1)或(2)所述的屏蔽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侧壁的前端部形成有第1抵碰面,
在上述第2侧壁的前端部形成有第2抵碰面,
上述环状部件将上述第1抵碰面和上述第2抵碰面抵接的状态下的上述底壁、上述第1侧壁及上述第2侧壁紧固。
(4)如上述(3)所述的屏蔽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侧壁的包含前端的上述第1侧壁的一部分被相对于上述第1侧壁的其他部分弯折,该一部分的位于上述第2侧壁侧的侧面被形成为上述第1抵碰面,
上述第2侧壁的包含前端的上述第2侧壁的一部分被相对于上述第2侧壁的其他部分弯折,该一部分的位于上述第1侧壁侧的侧面被形成为上述第2抵碰面。
(5)如上述(4)所述的屏蔽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侧壁的包含前端的上述第1侧壁的一部分被相对于上述第1侧壁的其他部分朝向上述底壁弯折,
上述第2侧壁的包含前端的上述第2侧壁的一部分被相对于上述第2侧壁的其他部分朝向上述底壁弯折。
(6)如上述(3)至(5)中任1项所述的屏蔽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抵碰面及上述第2抵碰面之中的一者上形成有朝向对方侧的抵碰面突出的凸部,
在上述第1抵碰面及上述第2抵碰面之中的另一者上形成有与形成在对方侧的抵碰面上的上述凸部嵌合的凹部。
(7)如上述(1)至(6)中任1项所述的屏蔽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环状部件是能够利用捆束工具紧固的捆束带。
(8)如上述(1)至(7)中任1项所述的屏蔽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底壁、上述第1侧壁及上述第2侧壁上形成有对上述环状部件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限制部。
(9)如上述(1)至(7)中任1项所述的屏蔽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底壁、上述第1侧壁及上述第2侧壁上沿着周向形成有2个凸条,
上述环状部件以位于上述2个凸条之间的状态环绕上述屏蔽部件安装部。
在上述(1)的构成的屏蔽构造中,是从壳体容纳部延伸设置有底壁、并且从底壁延伸设置有第1侧壁及第2侧壁的构成,因此,能够利用比较简易的工法的冲压加工来形成屏蔽壳。因此,能够降低制造屏蔽壳所需要的制造成本。
另外,在利用环状部件紧固屏蔽部件安装部时,在屏蔽部件安装部上沿着第1侧壁及第2侧壁各自的前端部要分离的朝向作用有复原力。在屏蔽部件上,由于该复原力而作用有从内侧朝向外侧的外力。另一方面,在屏蔽部件上,利用环状部件作用有包含从外侧朝向内侧的紧固力的外力。这样,屏蔽部件是从内侧及外侧作用有外力的构成,因此,在更强的把持力的作用下被夹持在屏蔽部件安装部与环状部件之间而被固定。
在上述(2)的构成的屏蔽构造中,在屏蔽部件安装部中,第1侧壁和第2侧壁各自的前端部面对面,因此第1侧壁和第2侧壁各自的前端部容易抵接。因此,提高将屏蔽部件安装于屏蔽壳的作业性。
在上述(3)的构成的屏蔽构造中,在第1侧壁上形成有第1抵碰面,在第2侧壁上形成有第2抵碰面,因此第1侧壁和第2侧壁各自的前端部容易抵接。因此,提高将屏蔽部件安装于屏蔽壳的作业性。
在上述(4)的构成的屏蔽构造中,能够利用比较简易的工法的冲压加工来形成第1侧壁的第1抵碰面及第2侧壁的第2抵碰面。因此,能够降低制造屏蔽壳所需要的制造成本。
在上述(5)的构成的屏蔽构造中,包含第1侧壁的一部分的第1抵碰面及包含第2侧壁的一部分的第2抵碰面被朝向与屏蔽部件所在的外周相反侧的内侧弯折。因此,避免第1侧壁及第2侧壁的前端与屏蔽部件接触而损坏屏蔽部件的状况。
在上述(6)的构成的屏蔽构造中,在用环状部件紧固屏蔽部件安装部时,通过凸部与凹部嵌合,能够防止第1抵碰面与第2抵碰面的位置偏移。
在上述(7)的构成的屏蔽构造中,通过将环状部件设置为能够利用捆束工具紧固的捆束带,从而能够将捆束带紧固屏蔽部件安装部的紧固力维持为恒定的载荷。在如以往那样用金属制的环进行紧固的情况下,以将环的一部分捏合的方式进行铆接,利用该捏合的部分的高度进行载荷的管理。这样,在利用金属制的环固定屏蔽部件的情况下,载荷的管理困难,有时编织网管的固定强度会产生偏差。相对于此,在本发明中,与以往那样铆接金属制的环来进行紧固的情况相比,载荷的管理变得简便,能够实现屏蔽部件的固定强度的稳定化。
在上述(8)的构成的屏蔽构造中,通过利用限制部来定位环状部件,从而能够实现固定屏蔽部件时的作业性的提高。另外,能够防止环状部件从屏蔽部件安装部脱落。由此,能够防止固定于屏蔽部件安装部的屏蔽部件从屏蔽部件安装部脱落。
在上述(9)的构成的屏蔽构造中,通过利用2个凸条定位环状部件,从而能够实现固定屏蔽部件时的作业性的提高。另外,能够防止环状部件从屏蔽部件安装部脱落。由此,能够防止固定于屏蔽部件安装部的屏蔽部件从屏蔽部件安装部脱落。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屏蔽构造,能够以低成本容易且可靠地将屏蔽部件固定于屏蔽壳。
以上,简要地说明了本发明。接下来,将通过参照附图通读以下说明的用于实施发明的形态(以下,称作“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明确本发明的细节。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屏蔽构造的屏蔽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屏蔽构造的、从屏蔽连接器的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3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屏蔽构造的屏蔽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4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屏蔽构造的屏蔽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构成屏蔽连接器的屏蔽壳的立体图。
图6是构成屏蔽连接器的屏蔽壳的俯视图。
图7是屏蔽壳的编织网管固定部的剖视图。
图8是第1侧壁的第1对接面与第2侧壁的第2对接面的对接部位的立体图。
图9的(a)及(b)是表示编织网管的固定顺序的图,分别是屏蔽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0的(a)及(b)是表示编织网管的固定顺序的图,分别是编织网管固定部的剖视图。
图11的(a)及(b)是表示编织网管的固定顺序的图,分别是编织网管固定部的立体图。
图12的(a)及(b)是表示编织网管的固定顺序的图,分别是第1侧壁的第1对接面与第2侧壁的第2对接面的对接部位的立体图。
图13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屏蔽构造的屏蔽壳的立体图。
图14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屏蔽构造的屏蔽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4中的A部放大图。
图16的(a)及(b)是表示编织网管的固定顺序的图,分别是屏蔽连接器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10  屏蔽连接器
12  编织网管
21  壳体
26  屏蔽壳
41  壳体容纳部
42  编织网管取付部
50  底壁
51  第1侧壁
52  第2侧壁
53  第1抵碰面
53a 凸部
54  第2抵碰面
54a 凹部
61  环状部件
71  限制部
72  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例子。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屏蔽构造的屏蔽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屏蔽构造的、从屏蔽连接器的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图3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屏蔽构造的屏蔽连接器的剖视图。图4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屏蔽构造的屏蔽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构成屏蔽连接器的屏蔽壳的立体图。图6是构成屏蔽连接器的屏蔽壳的俯视图。图7是屏蔽壳的编织网管固定部的剖视图。图8是第1侧壁的第1对接面与第2侧壁的第2对接面的对接部位的立体图。
[第1实施方式的各部件的构成]
如图1~图4所示,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屏蔽构造的屏蔽连接器10连接于多根(在本例中是3根)电缆11的端部。在电缆11上外装有中空筒状的编织网管(編組)12,电缆11由编织网管12屏蔽。屏蔽连接器10连接于设置在作为电动机、逆变器等各种设备的单元1的筺体2上的连接部3,并由螺栓4固定。
首先,详细地说明屏蔽连接器10。屏蔽连接器10包括壳体21、端子22、前保持架23、衬垫24、后保持架25及屏蔽壳26。
壳体21由合成树脂成形。壳体21具有:向筺体2的连接部3的连接孔3a嵌入的安装部31;以及导入电缆11的电缆导入部32,壳体21在侧视图中形成为L字状。在安装部31形成有容纳端子22的端子容纳室。另外,在安装部31形成有容纳前保持架23的嵌合凹部33。在电缆导入部32形成有电缆贯通孔,该电缆贯通孔与安装部31的端子容纳室连通,并被电缆11贯穿。
端子22由铜或者铜合金等形成。端子22被形成为具有引板部22a和接合部22b的L字状。在端子22的接合部22b,利用激光接合、超声波接合等各种工法连接有各电缆11的端部。由此,实现端子22与电缆11的导体的导通。这些端子22容纳于壳体21的安装部31。容纳于安装部31的端子22的引板部22a从壳体21的安装部31突出。
前保持架23由合成树脂成形,嵌合于在壳体21的安装部31形成的嵌合凹部33而安装于壳体21。在前保持架23上形成有多个保持孔35,在这些保持孔35中插通有端子22的引板部22a。由此,端子22的引板部22a由前保持架23保持。并且,通过将该前保持架23安装于壳体21,从而将端子22保持于壳体21。
衬垫24例如由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形成为环状。该衬垫24安装于壳体21的安装部31并配置在安装部31的外周侧。
后保持架25由合成树脂成形,从壳体21的电缆导入部32的背面侧安装于该电缆导入部32。在后保持架25上形成有与电缆11相同数量的保持槽37,通过将后保持架25安装于壳体21的电缆导入部32,从而电缆11被配置到后保持架25的各保持槽37内并被保持。
屏蔽壳26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形成,从壳体21的背面侧安装于壳体21。以下,详细地说明屏蔽壳26的构造。
如图5及图6所示,屏蔽壳26具有壳体容纳部41和编织网管安装部42。壳体容纳部41具有:底板部44;从该底板部44的两侧缘部向壳体21侧竖立设置的侧面板部45;以及从底板部44的与编织网管安装部42相反侧的缘部向壳体21侧竖立设置的端面板部46。
安装有后保持架25的壳体21被嵌入并容纳在该壳体容纳部41的由底板部44、侧面板部45及端面板部46围成的部分。在侧面板部45分别以向侧方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凸缘48。在这些凸缘48上形成有螺栓插通孔49,在该螺栓插通孔49中插通螺栓4。
编织网管安装部42形成在与壳体容纳部41的底板部44相连的部分。编织网管安装部42具有底壁50、第1侧壁51以及第2侧壁52。底壁50从壳体容纳部41的底板部44延伸设置在与端面板部46所在侧的相反侧。第1侧壁51从底壁50的侧方的一端延伸设置。第2侧壁52从底壁50的侧方的另一端延伸设置。第1侧壁51的接近底壁50一侧以前端朝向第2侧壁52侧的方式弯曲。另外,第2侧壁52的接近底壁50一侧以前端朝向第1侧壁51侧的方式弯曲。这样,编织网管安装部42的第1侧壁51及第2侧壁52以第1侧壁51和第2侧壁52各自的前端部互相接近的方式弯曲。另外,第1侧壁51的除了弯曲的部位之外的第1侧壁51的前端侧的一部分与底壁50大致平行。同样,第2侧壁52的除了弯曲的部分之外的第2侧壁52的前端侧的一部分与底壁50大致平行。
另外,编织网管安装部42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状态下,第1侧壁51及第2侧壁52各自的前端部分离,在这些第1侧壁51的前端部和第2侧壁52的前端部之间形成有间隙G。在第1侧壁51的前端部形成有第1抵碰面53,在第2侧壁52的前端部形成有第2抵碰面54。第1侧壁51的包含前端的第1侧壁51的一部分相对于第1侧壁51的其他部分朝向底壁50弯折,该一部分的位于第2侧壁52侧的侧面被形成为第1抵碰面53。同样,第2侧壁52的包含前端的第2侧壁52的一部分相对于第2侧壁52的其他部分朝向底壁50弯折,该一部分的位于第1侧壁51侧的侧面被形成为第2抵碰面54。并且,这些第1抵碰面53与第2抵碰面54隔开间隙G互相对置配置。
在形成于第1侧壁51的第1抵碰面53上形成有朝向第2抵碰面54突出的凸部53a。另外,在第2抵碰面54上形成有与形成于第1抵碰面53的凸部53a嵌合的凹部54a。
编织网管安装部42的由底壁50、第1侧壁51及第2侧壁52围成的部分被作为电缆容纳空间部CS,电缆11穿通并容纳于该电缆容纳空间部CS。
另外,在屏蔽壳26中,在编织网管安装部42的底壁50、和与该底壁50位于同一平面上的作为壳体容纳部41的一部分的底板部44之间,形成有:沿着第1侧壁51的延伸设置的方向朝向底壁50的一端延伸的第1狭缝55;以及沿着第2侧壁52的延伸设置的方向朝向底壁50的另一端延伸的第2狭缝56。另外,在作为壳体容纳部41的一部分的底板部44形成有:朝向第1狭缝55的根部侧延伸、且与第1狭缝55连通的第3狭缝57;以及朝向第2狭缝56的根部侧延伸延、且与第2狭缝56连通的第4狭缝58。第3狭缝57及第4狭缝58偏向壳体容纳部41的底板部44的中央地弯曲。
编织网管12编入有由铜或者铜合金构成的线材并形成为中空筒状。编织网管12是相当于屏蔽部件的部件。作为编织网管12,可例举例如编入有对尼龙等具有伸缩性的纤维实施镀处理而成的线材的编织网管。编织网管12的长边方向的前端部覆盖在屏蔽壳26的编织网管安装部42。由此,编织网管安装部42的外周由编织网管12覆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屏蔽部件不限于编织网管。也可以将形成为中空筒状的具有导电性的部件(例如,金属箔等)作为本发明的屏蔽部件来应用。
如图7所示,在外周由编织网管12覆盖的编织网管安装部42上卷绕有环状部件61。该环状部件61例如是由合成树脂形成的捆束带,具有:形成为线状的带部62;以及将该带部62锁定的锁定部63。在锁定部63形成有锁定孔,带部62向该锁定部63的锁定孔插通。锁定部63将插通锁定孔后的带部62锁定,限制带部62向与插通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移动。该环状部件61卷绕在外周由编织网管12覆盖的编织网管安装部42的周围,并借助捆束工具紧固。由此,环状部件61环绕在外周由编织网管12覆盖的编织网管安装部42上并被紧固,因此,在编织网管安装部42上固定编织网管12,屏蔽壳26与编织网管12导通。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环状部件不限于捆束带。也可以将环绕编织网管安装部42并紧固、且具有维持该状态的功能的部件作为本发明的屏蔽部件来应用。也能够将屏蔽环用作环状部件。
另外,在这样利用环状部件61紧固编织网管安装部42以固定编织网管12的状态下,编织网管安装部42是形成有间隙G的第1侧壁51及第2侧壁52各自的前端部的第1抵碰面53和第2抵碰面54抵接的状态。也就是说,环状部件61将第1抵碰面53和第2抵碰面54抵接的状态下的底壁50、第1侧壁51及第2侧壁52紧固。
在这样利用环状部件61紧固的编织网管安装部42,复原力沿着第1侧壁51及第2侧壁52各自的前端部要分离的朝向作用。因而,如图7所示,在编织网管12上,由于该复原力而作用有从内侧朝向外侧的外力Fo。另一方面,在编织网管12上,利用环状部件61作用有作为从外侧朝向内侧的紧固力的外力Fi。这样,编织网管12由来自内侧的外力Fo和来自外侧的外力Fi夹持,被固定于编织网管安装部42。
另外,在编织网管12被这样固定的状态下,如图8所示,形成于第1抵碰面53的凸部53a与形成于第2抵碰面54的凹部54a嵌合,由此,第1侧壁51与第2侧壁52被定位,并且,能够防止第1侧壁51及第2侧壁52沿着第1抵碰面53及第2抵碰面54移动即位置偏移。
并且,通过将壳体21的安装部31嵌入于筺体2的连接部3的连接孔3a,从而将该屏蔽连接器10安装于单元1,使其能够与单元1内的汇流条导通。并且,在将安装部31嵌合于连接孔3a的状态下,使螺栓4插通于屏蔽壳26的螺栓插通孔49,并将螺栓4拧合于形成在连接部3的连接孔3a的附近的螺纹孔3b,从而将屏蔽连接器10固定于单元1的筺体2,并且,编织网管12经由屏蔽壳26接地到单元1的GND(参照图2)。
如上所述,在屏蔽壳26上固定有编织网管12的屏蔽连接器10由于电缆11被编织网管12及屏蔽壳26覆盖,因此实现良好的屏蔽功能。
[编织网管向屏蔽壳的固定顺序]
接着,说明将编织网管12向上述的屏蔽连接器10的屏蔽壳26固定的顺序。
图9的(a)及(b)是表示编织网管的固定顺序的图,分别是屏蔽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0的(a)及(b)是表示编织网管的固定顺序的图,分别是编织网管固定部的剖视图。图11的(a)及(b)是表示编织网管的固定顺序的图,分别是编织网管固定部的立体图。图12的(a)及(b)是表示编织网管的固定顺序的图,分别是第1侧壁的第1对接面与第2侧壁的第2对接面的对接部位的立体图。
首先,如图9的(a)所示,使编织网管12的长边方向的前端部接近并覆盖在屏蔽壳26的编织网管安装部42。然后,如图10的(a)所示,在其周围卷绕环状部件61,使环状部件61的带部62向锁定部63的锁定孔插通。
此处,由于在屏蔽壳26设有第1狭缝55及第2狭缝56,因此降低了弯曲第1侧壁51及第2侧壁52时的刚性。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将编织网管12覆盖在编织网管安装部42并安装的作业。另外,与第1狭缝55连通的第3狭缝57及与第2狭缝56连通的第4狭缝58将弯曲第1侧壁51及第2侧壁52时作用于第1狭缝55及第2狭缝56的根部的应力分散。因此,抑制屏蔽壳26的破损。
在该时刻,由于环状部件61未紧固,因此在编织网管安装部42上未作用有外力。因此,如图9的(a)、图10的(a)、图11的(a)及图12的(a)所示,编织网管安装部42是第1侧壁51及第2侧壁52各自的前端部分离而形成有间隙G的状态。
从该状态开始,使用捆束工具,相对于锁定部63牵引带部62。这样一来,如图9的(b)、图10的(b)及图11的(b)所示,卷绕于编织网管安装部42的环状部件61的环状部分变小,覆盖有编织网管12的编织网管安装部42由环状部件61从周围紧固。
于是,编织网管安装部42弹性变形,如图10的(b)及图12的(b)所示,设在第1侧壁51的前端部的第1抵碰面53与设在第2侧壁52的前端部的第2抵碰面54互相抵碰。并且,形成于第1抵碰面53的凸部53a与形成于第2抵碰面54的凹部54a嵌合,第1侧壁51与第2侧壁52被定位,并且,防止第1侧壁51及第2侧壁52沿着第1抵碰面53及第2抵碰面54的移动。
这样,若利用环状部件61紧固,则利用包含第1侧壁51及第2侧壁52各自的前端部要分离的朝向的复原力的外力Fo、和包含基于环状部件61的从外侧朝向内侧的紧固力的外力Fi,将编织网管安装部42可靠地夹持而固定。
[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屏蔽构造,壳体容纳部41是如下的构成:从底板部44延伸设置有侧面板部45,从底板部44延伸设置有端面板部46,从侧面板部45延伸设置有凸缘48。另外,编织网管安装部42是如下的构成:从壳体容纳部41的底板部44延伸设置有底壁50,并且,从底壁50延伸设置有第1侧壁51及第2侧壁52。该构成的屏蔽壳26是通过将一张金属平板在期望的部位折回而形成的。因此,能够通过比较简易的工法的冲压加工来形成屏蔽壳26。因此,能够降低屏蔽壳26的制造所需要的制造成本。
另外,在利用环状部件61紧固了编织网管安装部42时,在编织网管安装部42上沿着第1侧壁51及第2侧壁52各自的前端部要分离的朝向作用有复原力。在编织网管12上,由于该复原力而作用有从内侧朝向外侧的外力Fo。另一方面,在编织网管12上,利用环状部件61作用有包含从外侧朝向内侧的紧固力的外力Fi。这样,编织网管12由于是从内侧及外侧作用有外力Fo、Fi的构成,因此,在更强的把持力的作用下被夹持在编织网管安装部42与环状部件61之间而被固定。
另外,在编织网管安装部42中,通过第1侧壁51及第2侧壁52各自的前端部面对面,从而第1侧壁51及第2侧壁52各自的前端部容易抵接。因此,在屏蔽壳26上安装编织网管12的作业性提高。
特别是,通过在第1侧壁51上形成有第1抵碰面53,并在第2侧壁52上形成有第2抵碰面54,从而第1侧壁51及第2侧壁52各自的前端部容易抵接。因此,在屏蔽壳26上安装编织网管12的作业性提高。
而且,能够通过比较简易的工法的冲压加工来形成第1侧壁51的第1抵碰面53及第2侧壁52的第2抵碰面54。因此,能够降低制造屏蔽壳26所需要的制造成本。
另外,包含第1侧壁51的一部分的第1抵碰面53及包含第2侧壁52的一部分的第2抵碰面54朝向与编织网管12所在的外周相反侧的内侧弯折。因此,避免第1侧壁51及第2侧壁52的前端与编织网管12从而损坏编织网管12的状况。
另外,在用环状部件61紧固了编织网管安装部42时,通过第1抵碰面53的凸部53a与第2抵碰面54的凹部54a嵌合,能够防止第1侧壁51及第2侧壁52沿着第1抵碰面53及第2抵碰面54移动的位置偏移。
另外,通过将环状部件61设置为能够利用捆束工具紧固的捆束带,从而能够将捆束带紧固编织网管安装部42的紧固力维持为恒定的载荷。顺便说明,如以往那样,在用金属制的环进行紧固的情况下,以将环的一部分捏合的方式进行铆接,利用该捏合的部分的高度进行载荷的管理。这样,在利用金属制的环固定编织网管的情况下,载荷的管理困难,有时编织网管的固定强度会产生偏差。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以往那样铆接金属制的环来进行紧固的情况相比,载荷的管理变得简便,能够实现编织网管12的固定强度的稳定化。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1抵碰面53上形成有凸部53a,在第2抵碰面54上形成有凹部54a,但也可以在第1抵碰面53形成凹部,并将能与该凹部嵌合的凸部形成在第2抵碰面54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第1侧壁51的前端侧的一部分与底壁50大致平行,使第2侧壁52的前端侧的一部分与底壁50大致平行。本发明不限于该形态。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1侧壁51及第2侧壁52的前端部弯折来形成了第1抵碰面53及第2抵碰面54,但是,本发明的第1抵碰面53及第2抵碰面54不限于通过该弯折来形成。也可以使第1侧壁51及第2侧壁52的前端部比其他部分具有更大厚度来形成,如果形成屏蔽壳26的金属板的厚度是充分的,则也可以将第1侧壁51及第2侧壁52的前端面作为第1抵碰面53及第2抵碰面54发挥功能。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环状部件61在第1抵碰面53和第2抵碰面54抵接的状态下紧固的形态。在第1侧壁51及第2侧壁52的复原力大的情况下,在第1侧壁51及第2侧壁52的前端面由环状部件61紧固的状态下有时也发生分离。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编织网管12是从内侧及外侧作用有外力Fo、Fi的构成,因此,由更强的把持力夹持在编织网管安装部42与环状部件61之间而被固定。因此,在由环状部件61紧固的状态下,第1侧壁51及第2侧壁52的前端面抵接的构成并非必不可少。
[第2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屏蔽构造。
图13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屏蔽构造的屏蔽壳的立体图。图14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屏蔽构造的屏蔽连接器的剖视图。图15是图14的A部放大图。图16是表示编织网管的固定顺序的图,图16的(a)及图16的(b)分别是屏蔽连接器的侧视图。
[第2实施方式的各部件的构成]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屏蔽壳的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屏蔽壳的形状。此外,由于屏蔽壳以外的部件与第1实施方式通用,因此省略其说明。
如图13所示,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屏蔽壳26的构成编织网管安装部42的底壁50、第1侧壁51及第2侧壁52上形成有限制部71。该限制部71限制环状部件61的位置,由2个凸条72构成。这些凸条72在底壁50、第1侧壁51及第2侧壁52上沿着周向以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形成在互相隔开间隔的位置。凸条72是通过对底壁50、第1侧壁51及第2侧壁52的与形成凸条72的面相反的面进行模锻而形成的。如图14及图15所示,编织网管安装部42在其外周覆盖有编织网管12的状态下紧固有环状部件61,该环状部件61配置在凸条72之间。
向形成有这样的凸条72的编织网管安装部42安装编织网管12时,如图16的(a)所示,将编织网管12的端部覆盖在编织网管安装部42。接着,如图16的(b)所示,在覆盖有编织网管12的编织网管安装部42的外周的凸条72彼此之间卷绕环状部件61来紧固。此时,环状部件61由2个凸条72来定位。另外,环状部件61卡定于凸条72从而位置被限制。
[第2实施方式的效果]
这样,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屏蔽构造,通过利用包含2个凸条72的限制部71来定位环状部件61,从而能够提高固定编织网管12时的作业性。
另外,能够防止环状部件61从编织网管安装部42脱落。由此,能够防止被固定于编织网管安装部42的编织网管12从编织网管安装部42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限制部71,不限于2个凸条72,也可以是能够与环状部件61卡合的槽部。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适当进行变形、改良等。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要素的材质、形状、尺寸、数量、配置部位等只要能够达成本发明,可以是任意的,没有限定。
此处,将上述的本发明的屏蔽构造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分别简要地总结并列记为以下(1)~(9)。
(1)一种屏蔽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空筒状的屏蔽部件(编织网管12);
屏蔽壳(26),其具有容纳壳体(21)的壳体容纳部(41)、和外周由上述屏蔽部件覆盖的屏蔽部件安装部(编织网管安装部42);以及
环状部件(61),其通过将外周由上述屏蔽部件覆盖的上述屏蔽部件安装部环绕并紧固,从而将上述屏蔽部件固定于上述屏蔽部件安装部,
上述屏蔽部件安装部具有:从上述壳体容纳部延伸设置的底壁(50);从上述底壁的一端延伸设置的第1侧壁(51);以及从上述底壁的另一端延伸设置的第2侧壁(52),
上述第1侧壁及上述第2侧壁以上述第1侧壁和上述第2侧壁各自的前端部互相接近的方式弯曲的上述屏蔽部件安装部在该屏蔽部件安装部上未作用有外力的状态下,上述第1侧壁和上述第2侧壁各自的前端部分离(间隙G),
上述环状部件将上述底壁、上述第1侧壁及上述第2侧壁紧固。
(2)如上述(1)所述的屏蔽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侧壁的除了弯曲的部位之外的上述第1侧壁的一部分与上述底壁大致平行,
上述第2侧壁的除了弯曲的部位以外的上述第2侧壁的一部分与上述底壁大致平行。
(3)如上述(1)或(2)所述的屏蔽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侧壁的前端部形成有第1抵碰面(53),
在上述第2侧壁的前端部形成有第2抵碰面(54),
上述环状部件将上述第1抵碰面和上述第2抵碰面抵接的状态下的上述底壁、上述第1侧壁及上述第2侧壁紧固。
(4)如上述(3)所述的屏蔽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侧壁的包含前端的上述第1侧壁的一部分被相对于上述第1侧壁的其他部分弯折,该一部分的位于上述第2侧壁侧的侧面被形成为上述第1抵碰面,
上述第2侧壁的包含前端的上述第2侧壁的一部分被相对于上述第2侧壁的其他部分弯折,该一部分的位于上述第1侧壁侧的侧面被形成为上述第2抵碰面。
(5)如上述(4)所述的屏蔽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侧壁的包含前端的上述第1侧壁的一部分被相对于上述第1侧壁的其他部分朝向上述底壁弯折,
上述第2侧壁的包含前端的上述第2侧壁的一部分被相对于上述第2侧壁的其他部分朝向上述底壁弯折。
(6)如上述(3)至(5)的任1项所述的屏蔽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抵碰面及上述第2抵碰面之中的一者上形成有朝向对方侧的抵碰面突出的凸部(53a),
在上述第1抵碰面及上述第2抵碰面之中的另一者上形成有与形成在对方侧的抵碰面上的上述凸部嵌合的凹部(54a)。
(7)如上述(1)至(6)的任1项所述的屏蔽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环状部件是能够利用捆束工具紧固的捆束带。
(8)如上述(1)至(7)的任1项所述的屏蔽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底壁、上述第1侧壁及上述第2侧壁上形成有对上述环状部件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限制部(71)。
(9)如上述(1)至(7)的任1项所述的屏蔽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底壁、上述第1侧壁及上述第2侧壁上沿着周向形成有2个凸条(72),
上述环状部件以位于上述2个凸条之间的状态环绕上述屏蔽部件安装部。

Claims (5)

1.一种屏蔽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空筒状的屏蔽部件;
屏蔽壳,其具有容纳壳体的壳体容纳部、和外周被所述屏蔽部件覆盖的屏蔽部件安装部;以及
环状部件,其通过将外周被所述屏蔽部件覆盖的所述屏蔽部件安装部环绕并紧固,从而将所述屏蔽部件固定于所述屏蔽部件安装部,
所述屏蔽部件安装部具有:从所述壳体容纳部延伸设置的底壁;从所述底壁的一端延伸设置的第1侧壁;以及从所述底壁的另一端延伸设置的第2侧壁,
所述第1侧壁及所述第2侧壁以所述第1侧壁及所述第2侧壁各自的前端部互相接近的方式弯曲的所述屏蔽部件安装部在该屏蔽部件安装部上未作用有外力的状态下,所述第1侧壁和所述第2侧壁各自的前端部分离,
所述环状部件将所述底壁、所述第1侧壁及所述第2侧壁紧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侧壁的前端部形成有第1抵碰面,
在所述第2侧壁的前端部形成有第2抵碰面,
所述环状部件将所述第1抵碰面和所述第2抵碰面抵接的状态下的所述底壁、所述第1侧壁及所述第2侧壁紧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蔽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侧壁的包含前端的所述第1侧壁的一部分被相对于所述第1侧壁的其他部分弯折,该一部分的位于所述第2侧壁侧的侧面被形成为所述第1抵碰面,
所述第2侧壁的包含前端的所述第2侧壁的一部分被相对于所述第2侧壁的其他部分弯折,该一部分的位于所述第1侧壁侧的侧面被形成为所述第2抵碰面。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屏蔽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抵碰面及所述第2抵碰面之中的一者上形成有朝向对方侧的抵碰面突出的凸部,
在所述第1抵碰面及所述第2抵碰面之中的另一者上形成有与形成在对方侧的抵碰面上的所述凸部嵌合的凹部。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1项所述的屏蔽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部件是能够利用捆束工具紧固的捆束带。
CN201410534500.3A 2013-10-11 2014-10-11 屏蔽构造 Active CN1045775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13946 2013-10-11
JP2013213946A JP6298610B2 (ja) 2013-10-11 2013-10-11 シールド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7518A true CN104577518A (zh) 2015-04-29
CN104577518B CN104577518B (zh) 2017-04-12

Family

ID=53001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34500.3A Active CN104577518B (zh) 2013-10-11 2014-10-11 屏蔽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98610B2 (zh)
CN (1) CN1045775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73513B2 (ja) 2021-10-19 2024-04-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7762A (zh) * 2004-03-25 2005-10-0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带屏蔽的连接器
CN1819364A (zh) * 2005-02-02 2006-08-1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屏蔽连接器
JP2009272128A (ja) * 2008-05-07 2009-11-19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装置
JP2010198811A (ja) * 2009-02-24 2010-09-09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02422490A (zh) * 2009-05-13 2012-04-1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屏蔽电线的固定结构和用于屏蔽电线的固定方法
CN102544923A (zh) * 2010-11-11 2012-07-0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13012403A (ja) * 2011-06-29 2013-01-17 Yazaki Corp シールド電線の固定構造
CN102939805A (zh) * 2010-06-10 2013-02-2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屏蔽末端连接结构及方法
JP2013115072A (ja) * 2011-11-25 2013-06-10 Yazaki Corp シールド構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56190A (ja) * 2004-11-30 2006-06-15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5743664B2 (ja) * 2011-04-13 2015-07-0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7762A (zh) * 2004-03-25 2005-10-0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带屏蔽的连接器
CN1819364A (zh) * 2005-02-02 2006-08-1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屏蔽连接器
JP2009272128A (ja) * 2008-05-07 2009-11-19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装置
JP2010198811A (ja) * 2009-02-24 2010-09-09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02422490A (zh) * 2009-05-13 2012-04-1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屏蔽电线的固定结构和用于屏蔽电线的固定方法
CN102939805A (zh) * 2010-06-10 2013-02-2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屏蔽末端连接结构及方法
CN102544923A (zh) * 2010-11-11 2012-07-0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13012403A (ja) * 2011-06-29 2013-01-17 Yazaki Corp シールド電線の固定構造
JP2013115072A (ja) * 2011-11-25 2013-06-10 Yazaki Corp シールド構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98610B2 (ja) 2018-03-20
JP2015076381A (ja) 2015-04-20
CN104577518B (zh) 201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33954B1 (ko) 통합형 다극 커넥터
CN102341970B (zh) 具有外部emi屏蔽性能的插塞式连接器
US9882315B2 (en) Connection device
EP2295295B1 (en) Wire Harness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Thereof
EP2908385A1 (en) Charging inlet device
JP6225836B2 (ja) コネクタ構造
US1045426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EP2833488A1 (en)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braided shield wirin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hield-wire harness
CN103119800A (zh) 端子板结构
CN103996934A (zh) 屏蔽连接器结构
EP310715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with shielding sleeve
CN103907256B (zh) 电线分支结构
KR20170052489A (ko) 전자기 차폐형 커넥터 시스템
JP2016031931A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8535094B2 (en) Elastic member and shielde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CN103026570A (zh) 端子对
CN104577518A (zh) 屏蔽构造
CN111211433B (zh) 屏蔽连接器
CN104577525A (zh) 屏蔽壳
US838837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30316558A1 (en) Lever connector
EP4054021A1 (en) Shielded connector assembly
CN115207696A (zh) 线缆连接器
KR200451608Y1 (ko) 일괄 차폐판 구조를 갖는 차량용 고전압 커넥터
CN210607818U (zh) 一种防水车载电缆电线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