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76222A - 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 - Google Patents

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76222A
CN104576222A CN201510041924.0A CN201510041924A CN104576222A CN 104576222 A CN104576222 A CN 104576222A CN 201510041924 A CN201510041924 A CN 201510041924A CN 104576222 A CN104576222 A CN 1045762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ing
nib
lateral extensions
terminal block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419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76222B (zh
Inventor
潘祥元
戴胜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EQING CHANGZHENG ELECTRICAL APPLIANCE SWITCH FACTORY
Original Assignee
YUEQING CHANGZHENG ELECTRICAL APPLIANCE SWITCH FAC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EQING CHANGZHENG ELECTRICAL APPLIANCE SWITCH FACTORY filed Critical YUEQING CHANGZHENG ELECTRICAL APPLIANCE SWITCH FACTORY
Priority to CN20151004192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762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76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62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762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62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并联双触桥的动触头组件,有效降低触头温升和电磨损。二组并联式(即双触桥结构)增加了触头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接触组电阻,同时也减小了电动斥力,缩短了燃弧时间,降低了触头温升和电磨损,触头温升降低了25%以上,从而延长了触头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使不同电流等级共用一个框架,改变了传统用二台交流接触器并联使用所产生不同步的缺点,缩小了外形尺寸和安装面积,降低了制造成。

Description

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流接触器中的部分机构,尤其是其中的动静触头接触机构。
背景技术
原有的交流接触器,其接触机构中的动触头组件包括一触桥、一片弹簧、一弹簧支持以及一触头支持,触桥两端分别装配动触点,片弹簧两端抵触装配在触桥两端,动触头和静触头抵触时存在因不平整带来的空隙,接触面积存在误差,增大接触组电阻,增大电动斥力,增加燃弧时间,增加触头温升和电磨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并联双触桥的动触头组件,有效降低触头温升和电磨损。
本发明提供的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一动触头组件和二静触头组件,二静触头组件分别分布于一动触头组件的两侧,一动触头组件包括两触桥、四动触头、一片弹簧、一弹簧支持以及一触桥支持,触桥支持和壳体相对纵向活动装配,弹簧支持和触桥支持相对纵向活动装配,四动触头分别设置在两触桥的两端,片弹簧具有四个片弹簧触脚,四个片弹簧触脚分别和两触桥的两端抵触装配,弹簧支持包括第一作用端和第二作用端,第一作用端和片弹簧抵触装配,第二作用端和触桥支持之间设置回位弹簧,两触桥和触桥支持具有整体纵向联动状态和相对纵向活动状态,触桥支持和弹簧支持具有整体纵向联动状态和相对纵向活动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二组并联式(即双触桥结构)增加了触头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接触组电阻,同时也减小了电动斥力,缩短了燃弧时间,降低了触头温升和电磨损,触头温升降低了25%以上,从而延长了触头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使不同电流等级共用一个框架,改变了传统用二台交流接触器并联使用所产生不同步的缺点,缩小了外形尺寸和安装面积,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发明提供改进的技术方案是:静触头组件包括导弧件、接线板、静触头以及导电板,接线板和壳体固定装配,导电板依次设有引磁端、过渡部以及装配端,静触头和引磁端固定装配,接线板和装配端固定装配,引磁端包括引磁端顶面,装配端包括装配端顶面和装配端底面,接线板包括接线板顶面,接线板顶面和装配端底面抵触装配,所述引弧端顶面、装配端顶面、装配端底面、接线板顶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导弧件包括纵向延伸部和横向延伸部,纵向延伸部和横向延伸部呈相互垂直,横向延伸部和导电板固定装配,接线板的横向长度大于导弧件的横向长度,导弧件的横向长度大于导电板的横向长度。通过接线板和导电板的组合来代替原有的接触板功能,导电板因长度较短,容易保证加工后获得所需的平整度,从而解决了三相触头的高度一致性和平面度,从而保证了三相触头的同步性,解决了接触机构在闭合过程中的瞬间电流不平衡给电网造成的冲击。通过对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组件两者的结构改进,同等体积上,可以使容量增加到800、1000A,使630、800、1000A三个不同电流等级共用一个框架,改变了传统的800、1000A用二台并联使用所产生不同步的缺点,同时缩小了外形尺寸和安装面积,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发明提供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之一是:弹簧支持包括两纵片和一横片,两纵片分别和一横片两端连贯装配,两纵片对称分布于一横片的两侧,两纵片设有第一作用端,横片设有第二作用端,触桥支持包括纵向包围和横向延伸,横向延伸两端分别和纵向包围连贯装配,横向延伸装配在两纵片之间,回位弹簧两端分别抵接装配在横片和横向延伸。触桥支持将弹簧支持包覆式装配,而横片和横向延伸呈十字形交叉构造,以及回位弹簧包覆在触桥支持中,提高回位弹簧的稳定性,并且使结构紧凑。
本发明提供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之二是:横向延伸部包括呈相互平行的第一横向延伸部和第二横向延伸部,第一横向延伸部包括第一前突边和第一后突边,第二横向延伸部包括第二前突边和第二后突边,导弧件包括前连接边和后连接边,前连接边两端分别和第一前突边、第二前突边固定连接装配,前连接边分别和第一前突边、第二前突边呈相互垂直,后连接边两端分别和第一后突边、第二后突边固定连接装配,后连接边分别和第一后突边、第二后突边呈相互垂直,前连接边、第一前突边以及第二前突边形成前闭合环,后连接边、第一后突边以及第二后突边形成后闭合环,前闭合环和后闭合环之间具有导弧空间,导电板装配在导弧空间之中。通过对导弧件的结构进行改进,使主要产生电弧的导电板容纳在导弧件的导弧空间中,前闭合环和后闭合环可以缩短燃弧时间,提高灭弧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实施例的平面结构图。
图3为动触头组件100和静触头组件200的装配图。
图4为动触头组件100的装配图。
图5为动触头组件100的剖视图。
图6为弹簧支持140、触桥支持150以及回位弹簧160的装配图。
图7为弹簧支持140、触桥支持150以及回位弹簧160的装配平面图。
图8为触桥支持150的结构图。
图9为弹簧支持140的结构图。
图10为静触头组件200的装配图之一。
图11为静触头组件200的装配图之二。
图12为静触头组件200的装配图之三。
图13为导弧件210的结构图之一。
图14为导弧件210的结构图之二。
图15为导电板240的结构图之一。
图16为导电板240的结构图之一。
图17为接线板220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以及图3表示的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实施例,可以看到交流接触器的整体,是包括三组接触机构的,每组接触机构采用独立设计的形式。并通过三个灭弧室独立地将三组接触机构隔离,提高了电弧的分断可靠性,防止相向短路的可能性,提高了灭弧性能,同时提高了电寿命。每组接触机构包括壳体300、一动触头组件100和二静触头组件200,二静触头组件200分别分布于一动触头组件100的两侧。
图4至图9表示了动触头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其中的动触头组件100包括两触桥110、四动触头120、一片弹簧130、一弹簧支持140以及一触桥支持150,两触桥110是并列安装的,其基本上是位于同一高度,触桥支持150和壳体300相对纵向活动装配,弹簧支持140和触桥支持150相对纵向活动装配,我们将两触桥110和触桥支持150的关系描述为具有整体纵向联动状态和相对纵向活动状态,以及将触桥支持150和弹簧支持140的关系描述为具有整体纵向联动状态和相对纵向活动状态。两触桥110是和弹簧支持140装配为一个装载于触桥支持150上的整体,两触桥110或弹簧支持140和触桥支持150的整体纵向联动状态是这样理解:通常情况下壳体300是固定安装在电器中的,意味着触桥支持150是可被相关部件驱使,而装配在壳体300中,并相对壳体300纵向活动,在动触头120和静触头组件200分离时,弹簧支持140、触桥110以及触桥支持150是一个纵向联动的整体;两触桥110或弹簧支持140和触桥支持150的相对纵向活动状态是这样理解:在触桥110因动触头120抵接到静触头组件200时,触桥支持150会继续受力纵向前进,而此时的两触桥110或弹簧支持140停止纵向前进。
四动触头120分别设置在两触桥110的两端,片弹簧130具有四个片弹簧触脚131,四个片弹簧触脚131分别和两触桥110的两端抵触装配,弹簧支持140包括第一作用端141和第二作用端142,第一作用端141和片弹簧130抵触装配,第二作用端142和触桥支持150之间设置回位弹簧160。片弹簧131近似“H”形,其中央和四个片弹簧触脚131之间具有高度变化,这样当弹簧支持140施加于片弹簧131压力时,片弹簧131产生轻微形变,四个片弹簧触脚131受力会稍微伸展开,从而增大片弹簧触脚131与触桥110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动触头120和静触头组件200的接触配合。
弹簧支持140包括两纵片143和一横片144,两纵片143分别和横片144两端连贯装配,两纵片143对称分布于横片144的两侧,两纵片143设有第一作用端141,横片144设有第二作用端142,触桥支持150包括纵向包围151和横向延伸152,横向延伸152两端分别和纵向包围151连贯装配,横向延伸152装配在两纵片143之间,回位弹簧160两端分别抵接装配在横片144和横向延伸152。弹簧支持140近似U字形,而触桥支持150则是多了纵向包围151,可以认为是横片144和横向延伸152相互交叉装配的,这样的结构不仅紧凑,而且对于回位弹簧160来说,是半永久性的安装在触桥支持150之中,不会轻易移位。在触桥110因动触头120抵接到静触头组件200时,触桥支持150会继续受力纵向前进,从而引起回位弹簧160压缩形变,触桥支持150通过回位弹簧160间接作用于弹簧支持140,以及与它抵接的片弹簧131乃至触桥110。
图4、图5、图6、图7、图9表示的是弹簧支持140用来抵触片弹簧130的具体结构设置,其第一作用端141包括两销孔145和一销子146,销子146两端分别和两销孔145铆接装配,销子146和片弹簧130抵触装配。使得整体结构紧凑、片弹簧130受力均匀可靠。
图4表示出本实施例的两触桥110抵触装配,也就是说两者是紧挨在一起。装配简便且利于生产。
参考该实施例的基础,特别提出的一种改进是两触桥110之间具有触桥间隙(图中未标示),相比两者抵触装配的优点是两触桥110之间不会因摩擦而影响使用效果。
在上述的基础上,更提出在触桥间隙设有隔断件(图中未标示),该隔断件可以由橡胶、塑料材质制成,用来将两触桥110相互隔开,以便进一步增强耐磨,延长两触桥110的使用寿命。
图10至图17表示的是静触头组件200的具体结构,静触头组件200包括一导弧件210、一接线板220、一静触头230以及一导电板240,导电板240为铜材在金属挤压机中经过挤压一体成型,提高铜材的利用率和导电板240的机械强度,接线板220和壳体300固定装配,导电板240依次设有引弧端241、过渡部242以及装配端243,静触头230和引弧端241固定装配,接线板220和装配端243固定装配,引弧端241包括引弧端顶面241a,装配端243包括装配端顶面243a和装配端底面243b,接线板220包括接线板顶面220a,接线板顶面220a和装配端底面243b抵触装配,所述引弧端顶面241a、装配端顶面243a、装配端底面243b、接线板顶面220a为相互平行的平面,前述四个平面保持平整对于产品的高度一致性是至关重要的,从而保证三相触头的同步性,但是该平面不应当理解为几何意义上的绝对平整,现实情况受限于加工,而获得的几乎平面的表面。导弧件210包括纵向延伸部211和横向延伸部212,纵向延伸部211和横向延伸部212呈相互垂直,横向延伸部212和导电板240固定装配,接线板220的横向长度大于导弧件210的横向长度,导弧件210的横向长度大于导电板240的横向长度。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横向,都是以图2中的左右方向为准,纵向则是其中的上下方向,导弧件210横向延伸超过导电板240,将更强劲地引导电弧。
横向延伸部212包括呈相互平行的第一横向延伸部213和第二横向延伸部214,第一横向延伸部213包括第一前突边213a和第一后突边213b,第二横向延伸部214包括第二前突边214a和第二后突边214b,导弧件210包括前连接边215和后连接边216,前连接边215两端分别和第一前突边213a、第二前突边214a固定连接装配,前连接边215分别和第一前突边213a、第二前突边214a呈相互垂直,后连接边216两端分别和第一后突边213b、第二后突边214b固定连接装配,后连接边216分别和第一后突边213b、第二后突边214b呈相互垂直,前连接边215、第一前突边213a以及第二前突边214a形成前闭合环s1,后连接边216、第一后突边213b以及第二后突边214b形成后闭合环s2,前闭合环s1和后闭合环s2之间具有导弧空间217,导电板240装配在导弧空间217之中,前闭合环s1和后闭合环s2分别从前向和后向将导电板240环绕在导弧件210中。
图2可以看出,导电板240的纵向高度大于第一横向延伸部213和第二横向延伸部214的整体纵向高度,第一横向延伸部213和第二横向延伸部214的整体纵向高度大于接线板220的纵向高度。可以更有利于前述中单一部件的生产加工。
图2、图4至图11可以看到,装配端243和接线板220分别具有纵向对齐的三个装配螺孔250,三个装配螺孔250的中心呈等边三角形分布,装配端243的三个装配螺孔250和接线板220的三个装配螺孔250一一对应,而形成三个装配螺孔组,等边三角形的分布方式可以降低运行带来的振动影响,提高装配的稳定性。第二横向延伸部214和导电板240固定装配,第二横向延伸部214设有一装配螺孔250,第一横向延伸部213设有一装配孔212a,装配孔212a和装配螺孔250纵向对齐。受限于装配结构,只有通过这个装配孔212a才能将第二横向延伸部214、导电板240以及接线板220通过一个螺丝固定装配在一起,而装配端243的其余两个装配螺孔250可以使用常规方式与接线板220上的其余两个装配螺孔250固定装配。
若导弧件210不是本实施例的两层式结构,而只有普通的纵向延伸部211和横向延伸部212,那么将是导电板240的纵向高度大于接线板220的纵向高度,接线板220的纵向高度大于横向延伸部212的纵向高度。相比本实施例来说无疑降低制造成本,但是相应其导弧能力也会减弱。
若是前述的普通导弧件210,那么其装配结构也会相应简单:装配端243和接线板220分别具有纵向对齐的三组装配螺孔组,装配端243的装配螺孔中心和接线板220的装配螺孔中心分别呈等边三角形分布。

Claims (10)

1.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包括壳体(300)、一动触头组件(100)和二静触头组件(200),二静触头组件(200)分别分布于一动触头组件(100)的两侧,其特征在于:一动触头组件(100)包括两触桥(110)、四动触头(120)、一片弹簧(130)、一弹簧支持(140)以及一触桥支持(150),触桥支持(150)和壳体(300)相对纵向活动装配,弹簧支持(140)和触桥支持(150)相对纵向活动装配,四动触头(120)分别设置在两触桥(110)的两端,片弹簧(130)具有四个片弹簧触脚(131),四个片弹簧触脚(131)分别和两触桥(110)的两端抵触装配,弹簧支持(140)包括第一作用端(141)和第二作用端(142),第一作用端(141)和片弹簧(130)抵触装配,第二作用端(142)和触桥支持(150)之间设置回位弹簧(160),两触桥(110)和触桥支持(150)具有整体纵向联动状态和相对纵向活动状态,触桥支持(150)和弹簧支持(140)具有整体纵向联动状态和相对纵向活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其特征在于:静触头组件(200)包括一导弧件(210)、一接线板(220)、一静触头(230)以及一导电板(240),接线板(220)和壳体(300)固定装配,导电板(240)依次设有引弧端(241)、过渡部(242)以及装配端(243),静触头(230)和引弧端(241)固定装配,接线板(220)和装配端(243)固定装配,引弧端(241)包括引弧端顶面(241a),装配端(243)包括装配端顶面(243a)和装配端底面(243b),接线板(220)包括接线板顶面(220a),接线板顶面(220a)和装配端底面(243b)抵触装配,所述引弧端顶面(241a)、装配端顶面(243a)、装配端底面(243b)、接线板顶面(220a)为相互平行的平面,导弧件(210)包括纵向延伸部(211)和横向延伸部(212),纵向延伸部(211)和横向延伸部(212)呈相互垂直,横向延伸部(212)和导电板(240)固定装配,接线板(220)的横向长度大于导弧件(210)的横向长度,导弧件(210)的横向长度大于导电板(240)的横向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其特征在于:弹簧支持(140)包括两纵片(143)和一横片(144),两纵片(143)分别和横片(144)两端连贯装配,两纵片(143)对称分布于横片(144)的两侧,两纵片(143)设有第一作用端(141),横片(144)设有第二作用端(142),触桥支持(150)包括纵向包围(151)和横向延伸(152),横向延伸(152)两端分别和纵向包围(151)连贯装配,横向延伸(152)装配在两纵片(143)之间,回位弹簧(160)两端分别抵接装配在横片(144)和横向延伸(152)。
4.根据权利要求3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作用端(141)包括两销孔(145)和一销子(146),销子(146)两端分别和两销孔(145)铆接装配,销子(146)和片弹簧(130)抵触装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其特征在于:两触桥(110)抵触装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其特征在于:两触桥(110)之间具有触桥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其特征在于:触桥间隙设有隔断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其特征在于:横向延伸部(212)包括呈相互平行的第一横向延伸部(213)和第二横向延伸部(214),第一横向延伸部(213)包括第一前突边(213a)和第一后突边(213b),第二横向延伸部(214)包括第二前突边(214a)和第二后突边(214b),导弧件(210)包括前连接边(215)和后连接边(216),前连接边(215)两端分别和第一前突边(213a)、第二前突边(214a)固定连接装配,前连接边(215)分别和第一前突边(213a)、第二前突边(214a)呈相互垂直,后连接边(216)两端分别和第一后突边(213b)、第二后突边(214b)固定连接装配,后连接边(216)分别和第一后突边(213b)、第二后突边(214b)呈相互垂直,前连接边(215)、第一前突边(213a)以及第二前突边(214a)形成前闭合环(s1),后连接边(216)、第一后突边(213b)以及第二后突边(214b)形成后闭合环(s2),前闭合环(s1)和后闭合环(s2)之间具有导弧空间(217),导电板(240)装配在导弧空间(217)之中。
9.根据权利要求8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其特征在于:装配端(243)和接线板(220)分别具有纵向对齐的三个装配螺孔(250),三个装配螺孔(250)的中心呈等边三角形分布,第二横向延伸部(214)和导电板(240)固定装配,第二横向延伸部(214)设有一装配螺孔(250),第一横向延伸部(213)设有一装配孔(212a),装配孔(212a)和装配螺孔(250)纵向对齐。
10.根据权利要求9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其特征在于:导电板(240)的纵向高度大于第一横向延伸部(213)和第二横向延伸部(214)的整体纵向高度,第一横向延伸部(213)和第二横向延伸部(214)的整体纵向高度大于接线板(220)的纵向高度。
CN201510041924.0A 2015-01-28 2015-01-28 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 Active CN1045762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41924.0A CN104576222B (zh) 2015-01-28 2015-01-28 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41924.0A CN104576222B (zh) 2015-01-28 2015-01-28 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6222A true CN104576222A (zh) 2015-04-29
CN104576222B CN104576222B (zh) 2017-02-22

Family

ID=53092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41924.0A Active CN104576222B (zh) 2015-01-28 2015-01-28 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7622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62319A (ja) * 1997-12-01 1999-06-18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磁接触器の接触子装置
CN2636402Y (zh) * 2003-07-18 2004-08-25 白陶甄 一种静磁接触器
CN202268308U (zh) * 2011-10-26 2012-06-06 上海西艾爱电子有限公司 200a大功率直流接触器
CN102800531A (zh) * 2011-05-27 2012-11-28 Ls产电株式会社 用于电磁接触器的固定触头臂
CN102820173A (zh) * 2011-06-08 2012-12-12 Ls产电株式会社 电接触器
CN202917403U (zh) * 2012-09-16 2013-05-01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触器动触头的装配结构
CN204375662U (zh) * 2015-01-28 2015-06-03 乐清市长征电器开关厂 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62319A (ja) * 1997-12-01 1999-06-18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磁接触器の接触子装置
CN2636402Y (zh) * 2003-07-18 2004-08-25 白陶甄 一种静磁接触器
CN102800531A (zh) * 2011-05-27 2012-11-28 Ls产电株式会社 用于电磁接触器的固定触头臂
CN102820173A (zh) * 2011-06-08 2012-12-12 Ls产电株式会社 电接触器
CN202268308U (zh) * 2011-10-26 2012-06-06 上海西艾爱电子有限公司 200a大功率直流接触器
CN202917403U (zh) * 2012-09-16 2013-05-01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触器动触头的装配结构
CN204375662U (zh) * 2015-01-28 2015-06-03 乐清市长征电器开关厂 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6222B (zh) 2017-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79806A (zh) 电端子元件
CN204375662U (zh) 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
CN204361015U (zh) 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
CN104143770B (zh) 充气柜并柜连接组件及充气柜并柜连接结构
CN104576222A (zh) 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
CN106298370A (zh) 一种继电器推动卡结构及包含该推动卡的继电器
CN111009758B (zh) 一种大容差浮动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04332842U (zh) 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
CN107667452B (zh) 以低磨耗接触的插接系统
TWI612730B (zh) 高速連接器
CN205542434U (zh) 一种开关的接触机构
CN104576223B (zh) 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
CN104319517A (zh) 电连接插套结构及电连接装置
EP2996127B1 (en) Switch device
CN204315766U (zh) 电连接插套结构及电连接装置
CN204289124U (zh) 自动转换开关的触头系统
KR20170114836A (ko) 전원 연결 구조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유닛
CN202737228U (zh) 磁性连接器结构
CN101267092B (zh) 可移开式大电流开关柜联接装置
CN108320980A (zh) 一种用于小型隔离开关的底座
CN217387043U (zh) 一种抽屉式断路器的电连接结构
CN201601414U (zh) 一种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的电连接装置及其触指座
CN206628370U (zh) 一种挡位开关的动触头
CN221101956U (zh) 继电器
CN218770167U (zh) 一种大电流连接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