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76136B - 按键结构 - Google Patents

按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76136B
CN104576136B CN201410840538.3A CN201410840538A CN104576136B CN 104576136 B CN104576136 B CN 104576136B CN 201410840538 A CN201410840538 A CN 201410840538A CN 104576136 B CN104576136 B CN 1045761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magnetic part
keycap
support
p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405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76136A (zh
Inventor
骆弘杰
张景川
陈基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4053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761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76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6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76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76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20Driving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36Return force
    • H01H2221/04Return force magnetic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按键结构,其包含底板、设置于底板上方的键帽、设置于键帽及底板之间以支撑键帽相对于底板移动的支撑单元、设置于底板上的第一磁性件及活动板,其中活动板可平行底板转动地设置于底板上,活动板具有第二磁性件与第一磁性件之间产生磁吸力。当键帽接受按压力朝底板移动时,支撑单元于底板上滑动以驱动活动板平行底板转动并使第二磁性件离开第一磁性件;当按压力释放时,磁吸力使第二磁性件平行底板逆向转动靠近第一磁性件,以驱动支撑单元支撑键帽移动远离底板。本发明中透过设在键帽下方的第一磁性件以及设在第一磁性件旁的支撑单元与活动板共同提供回复力,在轻薄化的要求下还能达到使用者熟悉的按压手感。

Description

按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具体而言,本发明关于一种磁吸式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习知按键结构通常利用橡胶弹性体(Rubber Dome)提供键帽按压后上升回复的动力并藉由支撑件支撑键帽升降的稳定性。然而,随着轻薄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习知按键结构受限于弹性体的体积及支撑件的升降特性而达到了尺寸限缩的极限。
再者,如何在轻薄化的要求下还能达到使用者熟悉的按压手感亦成为现今按键结构研发的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其利用磁力而免除橡胶弹性体的设置,有效简化按键结构并能缩小按键结构的尺寸。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其藉由平行于底板位移(例如平移或转动)的活动板,简化按键结构的组装复杂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按键结构,该按键结构包含底板、键帽、支撑单元、第一磁性件以及活动板。键帽设置于该底板上方;支撑单元设置于该键帽及该底板之间,该支撑单元用以支撑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移动;第一磁性件设置于该底板上;活动板设置于该底板上,且该活动板可平行于该底板转动,该活动板具有第二磁性件,该第二磁性件与该第一磁性件之间产生磁吸力,当该键帽受到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支撑单元的滑动端于该底板上滑动以驱动该活动板平行于该底板正向转动并使该第二磁性件离开该第一磁性件;当该按压力释放时,该磁吸力使该第二磁性件平行于该底板逆向转动以靠近该第一磁性件,以驱动该滑动端远离该第一磁性件并且使该键帽移动远离该底板。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活动板还具有驱动部及臂部,该臂部连接该驱动部及该第二磁性件,该驱动部及该第二磁性件相对于该臂部沿相反方向弯折,且该驱动部对应该支撑单元,该第二磁性件对应该第一磁性件。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驱动部具有驱动面,该第二磁性件具有作用面,当该键帽未被按压时,该驱动面正向面对该支撑单元,该作用面正向面对该第一磁性件,当该键帽被按压时,该驱动面斜向面对该支撑单元,该作用面斜向面对该第一磁性件。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驱动部具有第一延伸方向,该第二磁性件具有第二延伸方向,且该第一延伸方向及该第二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活动板具有转动轴,该转动轴位于该第二磁性件及该臂部的连接处。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活动板具有定位部,该底板具有导槽,当该活动板平行该底板转动时,该定位部于该导槽中移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定位部平行于该转动轴且该定位部自该第二磁性件朝向该底板延伸。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板具有限位部,该限位部对应该臂部以限制该活动板于平行于该转动轴方向上的位移。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支撑单元包含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该滑动端包括第一滑动端和第二滑动端,该第一支架具有该第一滑动端,该第二支架具有该第二滑动端,当该键帽受到该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一滑动端及该第二滑动端于该底板上以彼此接近的方式滑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支撑单元还包含连杆,该连杆设置于该底板及该键帽之间,该连杆用以使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产生连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结构包含两个该活动板,该键帽受到该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一滑动端及该第二滑动端分别驱动一个该活动板平行于该底板转动;或者,该按键结构包含一个该活动板,该键帽受到该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仅该第一滑动端驱动该活动板平行于该底板转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支撑单元包含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具有第一滑动端,当该键帽受到该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一滑动端于该底板上滑动以远离该第二支架上位于该底板上的端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板具有连接部,该键帽具有结合部,该结合部可转动地连接该连接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支撑单元包含支架,该支架具有该滑动端,当该键帽受到该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支架的该滑动端朝该连接部滑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磁性件为磁铁,该活动板为铁件;或者,该第一磁性件为铁件,该第二磁性件为磁铁。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结构还包含开关层,其中该开关层设置于该底板上,该键帽还具有突出部,当该键帽受到该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突出部触发该开关层。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磁性件以一体成型或耦合方式固定于该活动板。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另一种按键结构,该按键结构包含底板、键帽、支撑单元、第一磁性件以及活动板。键帽设置于该底板上方;支撑单元设置于该键帽及该底板之间,该支撑单元用以支撑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移动;第一磁性件设置于该底板上;活动板设置于该底板上,且该活动板可沿着预设路径于该底板上位移,该活动板具有第二磁性件,该第二磁性件与该第一磁性件之间产生磁吸力,当该键帽受到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支撑单元的滑动端于该底板上沿着第一方向滑动以驱动该活动板沿着该预设路径于该底板上正向位移并使该第二磁性件离开该第一磁性件;当该按压力释放时,该磁吸力使该活动板沿着该预设路径于该底板上逆向位移并靠近该第一磁性件,以驱动该滑动端沿着该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滑动并且使该键帽移动远离该底板。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活动板的位移为平移或转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板具有容置部,该第一磁性件及该活动板设置于该容置部中。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板具有承靠面及限位部,该承靠面与该限位部于该第一方向具有延伸长度,该限位部突起于该底板上方,该活动板具有两端部及连接该两端部的中段部,当该活动板平行于该底板位移时,该活动板的该两端部的下表面承靠于该承靠面上,且该活动板的该中段部的上表面抵接于该限位部下。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板还具有容置部,该容置部为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具有开口边缘,该开口边缘沿着该第一方向延伸,该活动板的该中段部向下突伸而进入该第一开口中,当该活动板平行于该底板位移时,该中段部抵接于该开口边缘,以限制该活动板仅能沿着该第一方向往复位移。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活动板的该中段部的该上表面还具有中段滑槽,该中段滑槽沿着该第一方向延伸,该限位部进入该中段滑槽中,当该活动板平行于该底板位移时,该中段滑槽抵接于该限位部的两侧壁,以限制该活动板仅能沿着该第一方向往复位移。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滑动端包含两个耦接部,当该活动板平行于该底板位移时,该两个耦接部分别抵接于该活动板的该两端部,且该两个耦接部不会与该限位部发生干涉。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板具有容置部,该容置部为第一开口,该按键结构还包含载片,其中该载片叠置于该底板下方并对应该第一开口,以承载该第一磁性件。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支撑单元包含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具有该滑动端,当该键帽受到该按压力朝向该底板移动时,该滑动端于该底板上滑动以远离该第二支架。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滑动端包含耦接部,该底板具有耦合部,该耦接部与该耦合部耦接且该耦接部对应该活动板以驱动该活动板。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预设路径平行于该底板,使得该活动板可平行于该底板位移地设置于该底板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结构还包含开关层,其中该开关层设置于该底板上,该键帽还具有突出部,当该键帽受到按压力朝向该底板移动时,该突出部触发该开关层。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支架具有第二开口,当该键帽受到该按压力朝向该底板移动时,该突出部通过该第二开口触发该开关层。
本发明的按键结构不需要安装习知按键中的橡胶弹性件,故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本发明中键帽在被按压后藉以回复至未按压状态的回复力,是透过设在键帽下方的第一磁性件以及设在第一磁性件旁的支撑单元与活动板共同提供。因为支撑单元与活动板并非设在键帽与第一磁性件之间,不会占用到键帽的移动行程所需空间,所以本发明在轻薄化的要求下还能达到使用者熟悉的按压手感。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俯视爆炸图;
图1B为本发明中键帽的仰视示意图;
图2A为图1A的按键结构未设置键帽的示意图;
图2B为图2A中区域401的放大示意图;
图2C是图2A中活动板900的放大示意图;
图3及图4A分别是当图1A中键帽未被按压时的侧视图及俯视图;
图4B为图4A中区域402的放大示意图;
图5A、图6及图7A分别是当图1A中键帽被按压时的示意图、侧视图及俯视图;
图5B、图7B分别是图5A、图7A中区域402、403的放大示意图;
图8到图14是本发明中支撑单元仅包含一个支架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5、图16、图17是本发明中支撑单元还包含连杆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8及图19是本发明不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中底板具有连接部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1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俯视爆炸图;
图21B为图21A中键帽的仰视示意图;
图21C及图21D分别为图21A中支撑单元的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的仰视示意图;
图21E是图21A中活动板的放大示意图;
图21F是图21A中底板的放大示意图;
图22A至图22D分别是当图21A中键帽未被按压时的俯视图、仰视图及侧视图,其中图22C及图22D分别显示第二磁性件与第一磁性件的相对位置以及活动板的端部与第一支架的滑动端的相对位置;
图23A至图23D分别是当图21A中键帽被按压时的俯视图、仰视图及侧视图,其中图23C及图23D分别显示第二磁性件与第一磁性件的相对位置以及活动板的端部与第一支架的滑动端的相对位置;
图23E为当图21A的按键结构被按压时未绘示键帽及第二支架的俯视图;
图2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底板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俯视爆炸图;
图26A及图26B是当图25中键帽未被按压时于不同位置的侧视图,以分别显示第二磁性件与第一磁性件的相对位置以及活动板的端部与支架的滑动端的相对位置;
图26C是当图26A中键帽被按压时的侧视图;
图27A及图27B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键帽未被按压时于不同位置的侧视图,以分别显示第二磁性件与第一磁性件的相对位置以及活动板的端部与支架的滑动端的相对位置;以及
图27C是当图27A中键帽被按压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俯视爆炸图,图1B为键帽的仰视示意图,图2A为图1A的按键结构的示意图,图2B为图2A中区域401的放大示意图。如图1A所示的实施例,本发明的按键结构800包含底板100、键帽300、支撑单元500、第一磁性件770及活动板900。键帽300设置于底板100上方。支撑单元500设置于键帽300及底板100之间,支撑单元500用以支撑键帽300相对于底板100移动。如图1A所示,支撑单元500较佳具有支撑单元连接部560,如图1B所示,键帽300具结合部360,其中结合部360可转动地连接支撑单元连接部560。如图2A及2B所示,第一磁性件770设置于底板100上。活动板900设置于底板100上,且活动板900可平行于底板100,亦即,活动板900可以底板100的法线方向为轴心方向平行于底板100转动。活动板900具有第二磁性件970,第二磁性件970与第一磁性件770之间产生磁吸力。
在一实施例中,图2A、图3及图4A分别是当键帽300(见图1A)未被按压时的示意图、侧视图及俯视图,图5A、图6及图7A分别是当键帽300(见图1A)被按压时的示意图、侧视图及俯视图。如图3所示,当键帽300未被按压时,第二磁性件970如图4B所示靠近第一磁性件770。如图6所示,当键帽300接受按压力朝底板100移动时,支撑单元500于底板100上滑动以驱动活动板900平行底板100正向转动并使第二磁性件970如图7A(或图7B)所示离开第一磁性件770;当按压力释放时,磁吸力使第二磁性件970平行底板100逆向转动靠近第一磁性件770,以驱动支撑单元500支撑键帽300如图3所示移动远离底板100。
更具体而言,如图1A到图2B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活动板900包含驱动部910及臂部930,臂部930连接驱动部910及第二磁性件970,驱动部910及第二磁性件970相对于臂部930沿相反方向弯折并分别对应支撑单元500及第一磁性件770,亦即驱动部910对应支撑单元500,第二磁性件970对应第一磁性件770。以不同角度观之,活动板900为长板形物件,其以相同方向弯折两次而形成两个弯折部,并以此两个弯折部依序区分出驱动部910、臂部930以及第二磁性件970。图2C是图1A中活动板900的放大示意图。如图2C所示,驱动部910进一步具有驱动面911,驱动面911朝向支撑单元500(见图1A及图2B),第二磁性件970进一步具有作用面971,作用面971朝向第一磁性件770(见图1A及2B)。
图4B是图4A中区域402的放大示意图。如图4B所示,当键帽300(见图3)未被按压时,驱动面911及作用面971分别正向面对支撑单元500及第一磁性件770,亦即,驱动面911正向面对支撑单元500,作用面971正向面对第一磁性件770,磁吸力使第二磁性件970以平行底板100的方式靠近第一磁性件770。如图3所示,活动板900藉此可抵接支撑单元500的第一滑动端511,让支撑单元500的第一轴端512远离底板100,并使第一轴端512抵接的键帽300远离底板100。其中,第二磁性件970可与第一磁性件770相接触,藉以增加两者重新分开所需的施力,提升使用者的操作手感;第二磁性件970亦可与第一磁性件770具有一间隙以避免两者因碰撞产生声响。
图7B是图7A中区域403的放大示意图。如图6所示,当键帽300被按压朝底板100移动时,支撑单元500于底板100上滑动,使支撑单元500的第一轴端512靠近底板100,连带使得第一滑动端511在底板100上滑动靠近第一磁性件770。如图7B所示,由于支撑单元500抵接于活动板900,更具体而言是支撑单元500的第一滑动端511抵接于活动板900的驱动部910,故此时支撑单元500将推动驱动部910以驱动活动板900平行底板100沿方向601转动(或称正向转动),并使第二磁性件970克服磁吸力而离开第一磁性件770。此时,驱动面911及作用面971分别斜向面对支撑单元500及第一磁性件770,亦即驱动面911斜向面对支撑单元500,作用面971斜向面对第一磁性件770。当按压力释放时,磁吸力使第二磁性件970平行底板100沿相对于方向601为逆向的方向602转动(或称逆向转动)靠近第一磁性件770,第一滑动端511远离该第一磁性件770,以驱动支撑单元500支撑键帽300移动远离底板100,进而回复到如图3到图4B所示的状态。
由于本发明不需安装习知按键中的橡胶弹性件,故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如图1A所示,本发明中键帽300在被按压后藉以回复未按压状态的回复力,是透过设在键帽300下方的第一磁性件770以及设在第一磁性件770旁的支撑单元500与活动板900共同提供。因为支撑单元500与活动板900并非设在键帽300与第一磁性件770之间,不会占用到键帽300的移动行程所需空间,所以本发明在轻薄化的要求下还能达到使用者熟悉的按压手感。
图7B所示的实施例,驱动部910具有第一延伸方向610,第二磁性件770具有第二延伸方向620,且第一延伸方向610及第二延伸方向620之间较佳夹有90度角。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延伸方向610及第二延伸方向620之间的夹角可依制造与设计需求而变化。
如图1A所示的实施例,活动板900具有转动轴999,转动轴999位于第二磁性件970与臂部930的连接处。具体而言,转动轴999较佳垂直于底板100,活动板900是以转动轴999为轴心平行底板100转动。在不同实施例中,转动轴999可位于第二磁性件970与臂部930连接处以外的位置。
如图1A所示的实施例,活动板900具有定位部950,底板100具有导槽150,当活动板900平行底板100转动时,定位部950于导槽150中移动。在此实施例中,定位部950平行于转动轴999并自第二磁性件970往底板100延伸。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可以自活动板900的第二磁性件970以外的位置向外延伸而出。
如图1A所示的实施例,底板100具有限位部130,其中限位部130对应臂部930以限制活动板900平行于转动轴999的位移。具体而言,限位部130是由底板100向上延伸一高度H130后沿平行于底板100的方向弯折的折片。其中,此延伸的高度H130略大于活动板900的高度H900,藉此限制活动板900平行于转动轴999的位移。
如图2B所示的实施例,支撑单元500包含第一支架510及第二支架520,其中第一支架510及第二支架520分别具有第一滑动端511及第二滑动端521,即第一支架510具有第一滑动端511,第二支架520具有第二滑动端521,当键帽300(见图3)接受按压力朝底板100移动时,第一滑动端511及第二滑动端521于底板100上以彼此接近方式滑动。更具体而言,支撑单元500具有成对且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架510及第二支架520,藉此可使键帽300(见图3)接受按压力朝底板100移动时,支撑单元500能提供更均匀的支撑力。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支撑单元500不限于包含两个支架。例如在图8到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单元500仅包含一个支架,其中,如图8所示,键帽300是由支撑单元500以及设置在底板100上的支撑部170共同支撑。进一步而言,就图8所示的实施例而言,图9、图10、图11分别是其键帽300未被按压时的示意图、侧视图及俯视图,图12、图13、图14分别是其键帽300有被按压时的示意图、侧视图及俯视图。除了因为仅在第一磁性件770的一侧设置支撑单元500导致键帽300被按压时为倾斜外,作动原理与前述支撑单元500具有第一支架510及第二支架520的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另赘述。
如图15所示的实施例,支撑单元500还包含连杆590,其中连杆590设置于底板100及键帽300之间,以使第一支架510及第二支架520产生连动。更具体而言,在前述支撑单元500具有第一支架510及第二支架520的实施例中,因为第一支架510及第二支架520彼此间无连接,所以可能会因为使用者按压键帽300(见图15)时的位置偏向键帽表面的一侧或一角,导致键帽300产生倾斜,较易产生卡键或加速磨损等状况。然而,如图16所示,支撑单元500具有第一支架510、第二支架520以及设置在底板100及键帽300之间的连杆590,可使键帽300被按压向下时先触及连杆590,再经由连杆590共同按压第一支架510及第二支架520产生连动。以不同角度观之,连杆590按压第一支架510及第二支架520两者或仅两者其中之一所影响者,仅在所产生回复力的大小不同,不会让键帽300因此倾斜。进一步而言,如图17所示的实施例,在支撑单元500包含连杆590的情况下,既然连杆590仅按压第一支架510亦不会让键帽300倾斜,可仅第一支架510配置有对应的活动板900以提供回复力,藉此可节省原料及组装成本。或者以不同角度观之,对于支撑单元500具有第一支架510及第二支架520的实施例,藉由连杆590的设置,即使第一支架510及第二支架520两者其中之一出现故障无法提供回复力给键帽300,键帽300也不易发生倾斜的状况。
如图18及19所示的不同实施例,支撑单元500包含第一支架570及第二支架580,其中第一支架570具有滑动端571,当键帽300接受按压力朝底板100移动时,滑动端571于底板100上滑动远离第二支架580上位于底板100上的端部。
如图20所示的实施例,底板100具有连接部160,键帽300具有结合部360,结合部360可转动地连接连接部160。其中,支撑单元500较佳包含支架540,其中支架540具有滑动端541,当键帽300接受按压力朝底板100移动时,支架540朝连接部160滑动。
在前述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770可为磁铁,活动板900为铁件。或者,第一磁性件770可为铁件,第二磁性件970可为磁铁。第二磁性件970以一体成型或耦合方式固定于活动板900。
如图1A所示的实施例,本发明的按键结构800还包含开关层200,其中开关层200设置于底板100上,键帽300还具有突出部370,当键帽300接受按压力朝底板100移动时,突出部370触发开关层200。再者,于此实施例中,突出部370虽设置于键帽300底部的四个角落,但于其他实施例,突出部及开关层可具有相应的设计而设置于键帽任意合宜的位置,不以实施例所示为限。
于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按键结构藉由平行于底板位移的活动板,配合磁性件的磁力作用,在轻薄化的要求下不仅简化按键结构,还能提供按压手感。在此需注意,活动板平行于底板的位移除了上述的转动活动,还可包含平移活动。如图21A所示,于另一实施例,按键结构1000包含底板1100、键帽1300、支撑单元1500、第一磁性件1770及活动板1900。键帽1300设置于底板1100上方。支撑单元1500设置于键帽1300及底板1100之间,以支撑键帽1300相对于底板1100移动。如图22A及图22C所示,第一磁性件1770设置于底板1100。活动板1900可平行底板1100位移地设置于底板1100。于此实施例,活动板1900可平行于底板1100的表面产生平移的位移活动。活动板1900具有第二磁性件1970与第一磁性件1770之间产生磁吸力。此外,按键结构1000还包含开关层1200,其中开关层1200设置于底板1100上,且可因应按压键帽1300的动作被触发而提供输入信号。
具体而言,如图21A、图21C及图21D所示,支撑单元1500包含第一支架1510及第二支架1520,其中第一支架1510及第二支架1520藉由转轴1511及轴孔1521可转动地连接成为剪刀式支撑单元。于此实施例,转轴1511设置于第一支架1510,且轴孔1521设置于第二支架1520,但不以此为限。依据实际需求,转轴1511及轴孔1521的位置可互换,以达到第一支架1510及第二支架1520可转动地连接。再者,第一支架1510及第二支架1520分别具有耦接部1512a、1512b、1522a、1522b,以与键帽1300及底板1100可转动或可移动地连接,其中耦接部1512a及1512b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架1510的相对两端,而耦接部1522a及1522b分别设置于第二支架1520的相对两端,且耦接部1512a及1522b位于键帽1300的同一侧(例如图22A所示后侧),耦接部1512b及1522a位于相对的另一侧(例如图22A所示前侧)。
具体而言,如图21B所示,键帽1300相应地具有第一接合部1311及第二接合部1312,其中第一接合部1311可为具有轴孔的接合机构,而第二接合部1312可为具有滑槽的接合机构。藉此,第一支架1510的突轴式耦接部1512a可转动地耦接于键帽1300的第一接合部1311,而第二支架1520的凸轨式耦接部1522a可滑动地耦接于键帽1300的第二接合部1312。相应地,如图21A所示,底板1100具有耦合部1110a及1110b,其中耦合部1110a及1110b为自底板表面直立突起并平行底板表面弯折延伸的卡勾式耦合机构。藉此,第一支架1510的凸柱式耦接部1512b可滑动地耦接于耦合部1110a,而第二支架1520的卡槽式耦接部1522b可转动地耦接于耦合部1110b。换言之,第一支架1510具有滑动端1510a,且耦接部1512b设置于滑动端1510a。于此实施例,第一支架1510的滑动端1510a包含两个耦接部1512b,以分别对应耦接底板1100的两个耦合部1110a。当键帽1300相对于底板1100移动时,第一支架1510的滑动端1510a于底板1100上滑动,第二支架1520的耦接部1522a相对于键帽1300的第二接合部1312滑动,以支撑键帽1300相对于底板1100上/下移动。
再者,如图21B所示,键帽1300可具有容置第二支架1520的容置槽1313,其中容置槽1313自键帽1300的下表面凹陷而成,以在不增加按键整体厚度的情况下增加键帽1300于底板1100表面法线方向上的容置空间。此外,键帽1300还具有突出部1315,其中突出部1315自键帽底表面朝底板1100方向突出,以用于触发开关层1200。相应地,如图21C所示,第一支架1510可具有第二开口1515,当键帽1300接受按压力朝底板1100移动时,突出部1315通过第二开口1515触发开关层1200。再者,如图21D所示,第二支架1520亦可具有凹槽1523,其中凹槽1523邻近耦接部1522a,且凹槽1523自第二支架1520的下表面凹陷以形成容置底板的限位部1140的容置空间(如后详述)。
如图21A所示,底板1100具有容置部1120,第一磁性件1770及活动板1900对应地设置于容置部1120。于此实施例,容置部1120为贯穿底板的开口形式,但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如图24所示,容置部可为凹槽形式,且较佳为以打扁凹化技术形成的凹槽1122a,藉此可有效控制按键整体的厚度尺寸。在此需注意,当容置部1120为开口时(如图21A所示),按键结构1000较佳还包含载片1400,其中载片1400叠置于底板1100下方并对应开口式的容置部1120,以承载第一磁性件1770。换言之,第一磁性件1770位于底板1100的第一开口1120中,并设置在第一开口1120所裸露的载片1400上。此外,当容置部为凹槽1122a时(如图24所示),按键结构则不需要设置载片,第一磁性件1770可直接设置于凹槽1122中,并由凹化的底板部分所支撑。
再者,如图21A及图21F所示,底板1100具有承靠面1130及限位部1140,其中承靠面1130与限位部1140于第一方向A上具有延伸长度,且限位部1140突起于底板1100上方。具体而言,限位部1140是由底板1100向上延伸一高度后沿第一方向A弯折延伸的折片,藉此限制活动板1900于底板1100表面的法线方向上的位移。限位部1140较佳位于容置部1120的一侧,且于第一方向A上延伸遮蔽部分容置部1120。承靠面1130较佳为邻近容置部1120的部分底板表面,用于支承活动板1900。容置部1120具有开口边缘1124,其中开口边缘1124沿着第一方向A延伸。于此实施例,承靠面1130为邻接开口边缘1124的底板表面。
如图21A及图21E所示,活动板1900具有两端部1910、1920及连接于两端部间的中段部1930,其中第二磁性件1970较佳设置于中段部1930。于此实施例,第一磁性件1770可为磁铁,活动板1900为铁件,其中活动板1900的中段部1930作为第二磁性件1970。于其他实施例,第一磁性件1770可为铁件,第二磁性件1970可为磁铁,且第二磁性件1970较佳以一体成型或耦合方式固定于活动板1900的中段部1930。于此实施例,活动板1900为长板形物件,其于两端各利用垂直及水平弯折两次而形成类似弓形构件。活动板1900的中段部1930上表面还具有中段滑槽1930a,且中段滑槽1930a沿着第一方向A延伸。当活动板1900设置于底板1100时,活动板1900的两端部1910、1920的下表面分别承靠于邻接容置部1120相对两侧的承靠面1130,而活动板1900的中段部1930较佳向下突伸而进入容置部1120(例如图21A的开口中或图24的凹槽1122中),且活动板中段部1930的上表面抵接于限位部1140下方(亦即限位部1140进入中段滑槽1930a)。
于此实施例,中段部滑槽1930a较佳抵接于限位部1140的两侧壁,以限制活动板1900仅能沿着第一方向A往复位移。换言之,两端部1910、1920所夹的中段部1930的长度较佳与限位部1140的宽度对应,以使得限位部1140抵接于定义中段部滑槽1930a的中段部1930的两侧壁。再者,于另一实施例,中段部1930的长度可设计为使中段部1930抵接于开口边缘1124,以限制活动板1900仅能沿着第一方向A往复位移。于其他实施例,中段部1930、限位部1140及容置部1120可设计为中段部1930的侧壁外表面抵接于开口边缘1124,同时中段部滑槽1130a(即中段部1930的侧壁内表面)抵接于限位部1140的两侧壁,以限制活动板1900仅能沿着第一方向A往复位移。
在一实施例中,图22A至图22D分别是当键帽1300(见图22C及图22D)未被按压时的俯视图、仰视图及侧视图,图23A至图23D分别是当键帽1300(见图23C及图23D)被按压时的俯视图、仰视图及侧视图,其中图22C及图23C分别显示第二磁性件1970与第一磁性件1770于按压前/后的相对位置,且图22D及图23D分别显示活动板1900的端部1910与第一支架1510的滑动端1510a于按压前/后的相对位置。再者,为显示第一支架1510的滑动端1510a抵接活动板1900的端部1910/1920,图23E为未绘示第二支架1520及键帽1300的按键结构被按压时的俯视图。在此需注意,为说明活动板1900及第一磁性件1770的相应位置及作用,于部分图式(例如图22A及图23A)省略了键帽1300,或于部分图式(例如图22B及图23B)省略了载片1400。如图22A至图22D所示,当键帽1300未被按压时,第二磁性件1970靠近第一磁性件1770。具体而言,当键帽1300未被按压时,第一磁性件1770位于第一支架1510下方靠近滑动端1510a内侧的容置部1120区域中,而活动板1900对应地位于第一支架1510下方靠近滑动端1510a外侧的容置部1120区域中,以使得滑动端1510a抵接于活动板1900的两端部1910、1920(如图22A,22D所示),且活动板1900的中段部1930(或第二磁性件1970)与第一磁性件1770面对面相应(如图22B,22C所示)并使位于滑动端1510a的耦接部1512b不会与限位部1140发生干涉(如图22A所示)。此时,第一磁性件1770及第二磁性件1970藉由磁吸力相互靠近,以使键帽1300维持在未被按压的位置,且第二支架1520邻近耦接部1522a的部分支架可容置于键帽1300的容置槽1313。
如图23A至图23D所示,当键帽1300接受按压力朝底板1100移动时,支撑单元1500于底板1100上滑动以驱动活动板1900平行底板1100沿着第一方向A位移并使第二磁性件1970离开第一磁性件1770。具体而言,当键帽1300接受按压力朝底板1100移动时,第一支架1510于底板1100上滑动使得滑动端1510a远离第二支架1520的耦接部1522b,并藉由滑动端1510a抵接活动板1900的端部1910、1920(如图23D及图23E所示)而推抵活动板1900平行底板1100朝限位部1140移动(或称正向位移),以使第二磁性件1970离开第一磁性件1770一段距离d。此时,较佳藉由中段部1930抵接于开口边缘1124及/或中段部滑槽1930a抵接于限位部1140两侧壁的设计,而可限制活动板1900仅能沿着预设路径朝第一方向A位移。亦即,该预设路径平行于底板1100,使得活动板1900可平行底板1100位移地设置于底板1100。再者,当键帽1300接受按压力朝底板1100移动时,键帽1300的突出部1315通过第一支架1510的第二开口1515触发开关层1200(如图23C所示)。此时,底板1100的限位部1140及部分的活动板1900可容置于第二支架1520的凹槽1523中(如图23A、图23C及图23D所示),藉此在预定按键行程的情况下降低按键结构的整体设计厚度。
当按压力释放时,第一磁性件1770及第二磁性件1970之间的磁吸力使第二磁性件1970平行底板1100逆向位移靠近第一磁性件1770,以驱动支撑单元1500支撑键帽1300移动远离底板1100。具体而言,当按压力释放时,磁吸力使得包含第二磁性件1970的活动板1900平行底板1100沿着预设路径朝第一方向A的相反方向位移靠近第一磁性件1770,并藉由滑动端1510a抵接活动板1900的端部1910、1920而使活动板1900的端部1910、1920推抵第一支架1510的滑动端1510a,进而驱使第一支架1510于底板1100上滑动使得滑动端1510a沿着第一方向A的相反方向滑动朝第二支架1520靠近,而使键帽1300移动远离底板1100回复到未按压位置,如图22A至图22D所示。
在此需注意,于上述实施例中,底板1100的容置部1120虽为开口或凹槽形式以有效控制按键结构的整体设计厚度,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配合第一磁性件的薄化设计,容置部亦可为底板未凹陷的表面,或者是部分开口、部分凹槽、或部分未凹陷表面设计的组合。举例而言,如图24所示,容置部1122可设计为具有开口部1122b及凹槽部1122a,使得活动板可如上述对应地设置于开口部1122b并藉由底板的承靠面所支承,且第一磁性件设置于凹槽部1122a并藉由凹槽部1122a的底板部分所支承。藉此设计,亦可达到有效控制按键结构的整体设计厚度,且可省略载片的设置,更有效简化按键结构。
于上述实施例中,支撑单元1500虽为剪刀式支撑结构,但不以此为限。如图25、图26A及图26B所示的不同实施例,支撑单元1500’包含第一支架1570及第二支架1580,其中第一支架1570及第二支架1580较佳分别对称设置于键帽1300的相对两侧,且与键帽1300可转动地连接,并与底板1100’可滑动地连接。在此需注意,图26A及图26B是当图25中键帽未被按压时于不同位置的侧视图,以分别显示第二磁性件1970与第一磁性件1770的相对位置以及活动板1900的端部1910/1920与支架1570/1580的滑动端1570a/1580a的相对位置。于此实施例,第一支架1570及第二支架1580设置为当键帽1300接受按压力朝底板1100’移动时,第一支架1570的滑动端1570a及第二支架1580的滑动端1580a于底板1100’上滑动彼此靠近,但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依据实际需求,第一支架1570及第二支架1580亦可设置为当键帽1300接受按压力朝底板1100移动时,第一支架1570的滑动端1570a及第二支架1580的滑动端1580a于底板1100’上滑动彼此远离。在此需注意,第一支架1570及第二支架1580与键帽1300及底板1100’的连接方式可参考图1A实施例的相关说明,例如键帽1300的接合部1311a、1311b分别耦接第一支架1570的耦接部1572a及第二支架1580的耦接部1582a,底板1100’的耦合部1110a、1110b分别耦接第一支架1570的耦接部1572b及第二支架1580的耦接部1582b(参见图26B),于此不再赘述。于此实施例,按键结构1000’包含图21A实施例的第一磁性件1770及活动板1900,且底板1100’可具有类似于底板1100的容置部1120、承靠面1130及限位部1140,而使得第一磁性件1770及活动板1900达到类似图21A的实施例所示的作用。于此实施例,虽然各支架1570、1580分别设置有相应的磁性件1770及活动板1900,但于其他实施例,亦可配合图17实施例的连杆590设计,而仅设置单一磁性件1770及活动板1900对应于单一支架,以藉由连杆的连动达到两个支架的同步作用,其作动原理可参考前述实施例的相关说明,故在此不另赘述。
如图26A及图26B所示,当键帽1300未被按压时,两个第一磁性件1770分别位于第一支架1570及第二支架1580下方靠近其滑动端1570a、1580a内侧的容置部1120区域中,而活动板1900对应地位于支架1570、1580下方靠近滑动端15710a、1580a外侧的容置部1120区域中,以使得滑动端1570a、1580a抵接于对应活动板1900的两端部1910、1920,且活动板1900的中段部1930(或第二磁性件1970)与第一磁性件1770面对面相应并使位于滑动端1570a、1580a的耦接部1572b、1582b不会与限位部1140发生干涉。此时,第一磁性件1770及第二磁性件1970藉由磁吸力相互靠近,以使键帽1300维持在未被按压的位置。
如图26C所示,当键帽1300接受按压力朝底板1100’移动时,第一支架1570及第二支架1580分别于底板1100’上滑动使得滑动端1570a、1580a彼此靠近,并藉由滑动端1570a、1580a抵接对应的活动板1900的端部1910、1920而推抵活动板1900平行底板1100’朝对应的限位部1140移动,以使第二磁性件1970离开第一磁性件1770一段距离d。此时,较佳亦藉由中段部1930抵接于开口边缘1124及/或中段部滑槽1930a抵接于限位部1140两侧壁的设计,而可限制活动板1900仅能沿着预定方向位移。再者,当键帽1300接受按压力朝底板1100’移动时,键帽1300可触发开关层1200。
当按压力释放时,第一磁性件1770及第二磁性件1970之间的磁吸力使得包含第二磁性件1970的活动板1900平行底板1100逆向位移靠近第一磁性件1770,并藉由滑动端1570a、1580a抵接对应的活动板1900的端部1910、1920而使活动板1900的端部1910、1920推抵支架1570、1580的滑动端1570a、1580a,进而驱使第一支架1570及第二支架1580于底板1100’上滑动使得滑动端1570a、1580a沿着相反方向滑动远离彼此,而使键帽1300移动远离底板1100’回复到未按压位置,如图26A及图26B所示。
在不同实施例中,支撑单元不限于包含两个支架。例如在图27A及图27B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单元仅包含一个支架1560,且支架1560可具有类似上述第一支架1570的结构,于此不再赘述。如图27A及图27B所示,键帽1300是由支架1560以及设置在底板1100”上的支撑部1150及键帽1300的连接部1317共同支撑。进一步而言,就图27A及图27B所示的实施例而言,其为键帽1300未被按压时于不同位置的侧视图,以分别显示第二磁性件1970与第一磁性件1770的相对位置以及活动板1900的端部1910与支架1560的滑动端1560a的相对位置,图27B为键帽1300被按压时的侧视图。除了因为仅在一侧设置支撑单元导致键帽1300被按压时为倾斜外,作动原理与前述支撑单元1500’具有第一支架1570及第二支架1580的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另赘述。
本发明的按键结构不需要安装习知按键中的橡胶弹性件,故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本发明中键帽在被按压后藉以回复至未按压状态的回复力,是透过设在键帽下方的第一磁性件以及设在第一磁性件旁的支撑单元与活动板共同提供。因为支撑单元与活动板并非设在键帽与第一磁性件之间,不会占用到键帽的移动行程所需空间,所以本发明在轻薄化的要求下还能达到使用者熟悉的按压手感。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8)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底板;
键帽,设置于该底板上方;
支撑单元,设置于该键帽及该底板之间,该支撑单元用以支撑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移动;
第一磁性件,设置于该底板上;以及
活动板,设置于该底板上,且该活动板可平行于该底板转动,该活动板具有第二磁性件,该第二磁性件与该第一磁性件之间产生磁吸力,
当该键帽受到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支撑单元的滑动端于该底板上滑动以驱动该活动板平行于该底板正向转动并使该第二磁性件离开该第一磁性件;
当该按压力释放时,该磁吸力使该第二磁性件平行于该底板逆向转动以靠近该第一磁性件,以驱动该滑动端远离该第一磁性件并且使该键帽移动远离该底板;
其中,该活动板设置于该第一磁性件的旁侧,且该活动板具有转动轴,该转动轴垂直于该底板,该活动板以该转动轴为轴心平行于该底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活动板还具有驱动部及臂部,该臂部连接该驱动部及该第二磁性件,该驱动部及该第二磁性件相对于该臂部沿相反方向弯折,且该驱动部对应该支撑单元,该第二磁性件对应该第一磁性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部具有驱动面,该第二磁性件具有作用面,当该键帽未被按压时,该驱动面正向面对该支撑单元,该作用面正向面对该第一磁性件,当该键帽被按压时,该驱动面斜向面对该支撑单元,该作用面斜向面对该第一磁性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部具有第一延伸方向,该第二磁性件具有第二延伸方向,且该第一延伸方向及该第二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动轴位于该第二磁性件及该臂部的连接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活动板具有定位部,该底板具有导槽,当该活动板平行该底板转动时,该定位部于该导槽中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平行于该转动轴且该定位部自该第二磁性件朝向该底板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限位部,该限位部对应该臂部以限制该活动板于平行于该转动轴方向上的位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单元包含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该滑动端包括第一滑动端和第二滑动端,该第一支架具有该第一滑动端,该第二支架具有该第二滑动端,当该键帽受到该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一滑动端及该第二滑动端于该底板上以彼此接近的方式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单元还包含连杆,该连杆设置于该底板及该键帽之间,该连杆用以使该第一支架及该第二支架产生连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包含两个该活动板,该键帽受到该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一滑动端及该第二滑动端分别驱动一个该活动板平行于该底板转动;或者,该按键结构包含一个该活动板,该键帽受到该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仅该第一滑动端驱动该活动板平行于该底板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单元包含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具有第一滑动端,当该键帽受到该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一滑动端于该底板上滑动以远离该第二支架上位于该底板上的端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连接部,该键帽具有结合部,该结合部可转动地连接该连接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单元包含支架,该支架具有该滑动端,当该键帽受到该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支架的该滑动端朝该连接部滑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磁性件为磁铁,该活动板为铁件;或者,该第一磁性件为铁件,该第二磁性件为磁铁。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还包含开关层,其中该开关层设置于该底板上,该键帽还具有突出部,当该键帽受到该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突出部触发该开关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磁性件以一体成型或耦合方式固定于该活动板。
18.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底板;
键帽,设置于该底板上方;
支撑单元,设置于该键帽及该底板之间,该支撑单元用以支撑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移动;
第一磁性件,设置于该底板上;以及
活动板,设置于该底板上,且该活动板可沿着预设路径于该底板上位移,该活动板具有第二磁性件,该第二磁性件与该第一磁性件之间产生磁吸力,
当该键帽受到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支撑单元的滑动端于该底板上沿着第一方向滑动以驱动该活动板沿着该预设路径于该底板上正向位移并使该第二磁性件离开该第一磁性件;
当该按压力释放时,该磁吸力使该活动板沿着该预设路径于该底板上逆向位移并靠近该第一磁性件,以驱动该滑动端沿着该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滑动并且使该键帽移动远离该底板;
其中,该活动板设置于该第一磁性件的旁侧,且该预设路径平行于该底板,使得该活动板可平行于该底板位移地设置于该底板上;
该支撑单元包含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具有该滑动端,当该键帽受到该按压力朝向该底板移动时,该滑动端于该底板上滑动以远离该第二支架。
19.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底板;
键帽,设置于该底板上方;
支撑单元,设置于该键帽及该底板之间,该支撑单元用以支撑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移动;
第一磁性件,设置于该底板上;以及
活动板,设置于该底板上,且该活动板可沿着预设路径于该底板上位移,该活动板具有第二磁性件,该第二磁性件与该第一磁性件之间产生磁吸力,
当该键帽受到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支撑单元的滑动端于该底板上沿着第一方向滑动以驱动该活动板沿着该预设路径于该底板上正向位移并使该第二磁性件离开该第一磁性件;
当该按压力释放时,该磁吸力使该活动板沿着该预设路径于该底板上逆向位移并靠近该第一磁性件,以驱动该滑动端沿着该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滑动并且使该键帽移动远离该底板;
其中,该活动板设置于该第一磁性件的旁侧,且该预设路径平行于该底板,使得该活动板可平行于该底板位移地设置于该底板上;
该底板具有承靠面及限位部,该承靠面与该限位部于该第一方向具有延伸长度,该限位部突起于该底板上方,该活动板具有两端部及连接该两端部的中段部,当该活动板平行于该底板位移时,该活动板的该两端部的下表面承靠于该承靠面上,且该活动板的该中段部的上表面抵接于该限位部下。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活动板的位移为平移。
21.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容置部,该第一磁性件及该活动板设置于该容置部中。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板还具有容置部,该容置部为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具有开口边缘,该开口边缘沿着该第一方向延伸,该活动板的该中段部向下突伸而进入该第一开口中,当该活动板平行于该底板位移时,该中段部抵接于该开口边缘,以限制该活动板仅能沿着该第一方向往复位移。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活动板的该中段部的该上表面还具有中段滑槽,该中段滑槽沿着该第一方向延伸,该限位部进入该中段滑槽中,当该活动板平行于该底板位移时,该中段滑槽抵接于该限位部的两侧壁,以限制该活动板仅能沿着该第一方向往复位移。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滑动端包含两个耦接部,当该活动板平行于该底板位移时,该两个耦接部分别抵接于该活动板的该两端部,且该两个耦接部不会与该限位部发生干涉。
25.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容置部,该容置部为第一开口,该按键结构还包含载片,其中该载片叠置于该底板下方并对应该第一开口,以承载该第一磁性件。
26.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滑动端包含耦接部,该底板具有耦合部,该耦接部与该耦合部耦接且该耦接部对应该活动板以驱动该活动板。
27.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还包含开关层,其中该开关层设置于该底板上,该键帽还具有突出部,当该键帽受到按压力朝向该底板移动时,该突出部触发该开关层。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架具有第二开口,当该键帽受到该按压力朝向该底板移动时,该突出部通过该第二开口触发该开关层。
CN201410840538.3A 2014-09-25 2014-12-30 按键结构 Active CN1045761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40538.3A CN104576136B (zh) 2014-09-25 2014-12-30 按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95966 2014-09-25
CN2014104959667 2014-09-25
CN201410840538.3A CN104576136B (zh) 2014-09-25 2014-12-30 按键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6136A CN104576136A (zh) 2015-04-29
CN104576136B true CN104576136B (zh) 2017-07-28

Family

ID=53091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40538.3A Active CN104576136B (zh) 2014-09-25 2014-12-30 按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761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92967B (zh) * 2015-05-07 2017-07-21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結構及應用其之可攜帶式電腦
US9984840B2 (en) 2015-12-18 2018-05-29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Keyswitch structure, switch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a keyswitch structure
CN105826114B (zh) * 2016-05-19 2018-05-25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及其键盘
TWI703604B (zh) * 2019-04-11 2020-09-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結構
US11264186B2 (en) 2019-04-11 2022-03-0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structure
US10867759B2 (en) 2019-04-11 2020-12-15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structure
US11538644B2 (en) 2019-04-11 2022-12-27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structure
TWI713064B (zh) * 2019-05-22 2020-12-1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結構
US10984968B2 (en) 2019-05-22 2021-04-20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structure
CN110265252A (zh) * 2019-05-31 2019-09-2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5601A (zh) * 2013-06-18 2013-09-25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70331B2 (en) * 2011-06-09 2015-03-03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assembly and keyboard
CN202523584U (zh) * 2012-03-27 2012-11-07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CN102623224B (zh) * 2012-03-30 2014-08-2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CN103165325B (zh) * 2013-03-07 2015-09-0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键盘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5601A (zh) * 2013-06-18 2013-09-25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6136A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76136B (zh) 按键结构
CN100472887C (zh) 连接器
CN201822809U (zh) 平板拖把的收折式清洁布固定座
CN104269307B (zh) 按键结构
CN105551866B (zh) 按键结构
CN108022786B (zh) 按键结构及键盘
US7341466B1 (en) Card connector
KR101117598B1 (ko) 휴대폰 슬라이드 모듈
CN112150931A (zh) 支撑结构件及显示装置
CN106444984A (zh) 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扩充座及其设置方法
TWI518721B (zh) 按鍵結構
CN104576129A (zh) 按键结构
CN105700633B (zh) 有定位功能的快拆旋转机构及有定位旋转门板的电子装置
CN102006811A (zh) 吸嘴
CN103118513B (zh) 电子装置
TWI567770B (zh) 按鍵結構
CN104299822B (zh) 按键结构
TWI567771B (zh) 按鍵結構
CN104781488B (zh) 门锁
TWM564247U (zh) 雙蹺板型支撐機構及薄型化字鍵
CN104362021B (zh) 按键结构
TWM448202U (zh) 回歸緩衝裝置(二)
CN101064999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JP5917186B2 (ja) コンパクト型携帯型鍵
TW201611065A (zh) 按鍵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