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58673A - 一种纳米交联小球制备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纳米交联小球制备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58673A
CN104558673A CN201410717753.4A CN201410717753A CN104558673A CN 104558673 A CN104558673 A CN 104558673A CN 201410717753 A CN201410717753 A CN 201410717753A CN 104558673 A CN104558673 A CN 1045586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ing
solution
silicon rubber
vinylbenzene
initi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177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58673B (zh
Inventor
姜彦�
孙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su Zhongke Polymer Petroleu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71775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586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58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586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586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586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交联小球制备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的方法,(1)以St和BMA为单体、DVB为交联剂,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出具有蓝光的苯丙乳液,壳层具有交联结构,将乳液放在培养皿中干燥,得到苯丙乳胶粒子;(2)将步骤(1)得到的纳米交联小球溶于甲苯溶液,并利用超声分散,得到分散液;(3)向步骤(2)分散液中加入硅橡胶,并将硅橡胶溶解在分散液中,并超声分散,得到硅橡胶溶液;(4)将透明基片清洗并干燥后,将步骤(3)中制得的溶液均匀涂覆于基片上,并干燥,然后将基片放入水中进行水洗去除纳米交联小球,即得到产品。采用硅橡胶作为膜基,交联纳米颗粒为填充物,该增透膜纳米孔隙分布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纳米交联小球制备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基可见光增透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光学元件上制备纳米孔隙聚合物基增透膜以增加其透光率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光学增透膜被广泛应用于显示器、镜头、光学仪器等精密光学器件,以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日常生活中也广泛需要减少玻璃表面的光反射,如镜片、橱窗以及相框玻璃等。根据增透原理,目前,聚合物基增透膜技术的研究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聚合物中引入低折射指数元素;(2)使用纳米孔聚合物薄膜调节折射指数;(3)使用高低折射指数组成的复合膜,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在光学膜中引入纳米空隙。
制备纳米空隙聚合物基增透膜传统的方法有选择性溶解、刻蚀法、溶胶-凝胶法等。但是它们一般都有空隙大小分布不均、污染环境、耗时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制备纳米孔隙聚合物基增透膜的方法制备的增透膜孔隙大小分布不均匀的不足,提供一种纳米交联小球制备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纳米交联小球制备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1)纳米交联小球的制备:以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主要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出具有蓝光的苯丙乳液,其中核层的单体是苯乙烯(St),组成壳层的是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二乙烯基苯(DVB),壳层具有交联结构,将乳液放在培养皿中干燥,得到数十纳米级别的苯丙乳胶粒子,即纳米交联小球;
(2)将步骤(1)得到的纳米交联小球溶于甲苯溶液,并利用超声分散,得到分散液;
(3)向步骤(2)分散液中加入硅橡胶,并将硅橡胶溶解在分散液中,并超声分散,得到硅橡胶溶液;
(4)将透明基片清洗并干燥后,将步骤(3)中制得的溶液均匀涂覆于基片上,并干燥,然后将基片放入水中进行水洗去除纳米交联小球,由于纳米小球的周围被一层乳化剂包围,易溶于水从而被洗掉,即得到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
采用硅橡胶作为膜基,形状规则的交联纳米颗粒为填充物,水为蚀刻溶剂,通过在玻璃或者PET等基材上旋涂,然后超声水洗,得到聚合物基纳米空隙增透膜,该增透膜纳米孔隙分布均匀,且利用水为刻蚀剂,成本低廉、绿色环保。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交联小球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a.预乳化:将部分苯乙烯和乳化剂溶于水,在75℃下水浴30min,同时搅拌;
b.成核反应:预乳化完成后向其中加入部分引发剂,同时调节pH在9-10,反应30min;
c.加入剩余单体与引发剂:将剩余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和二乙烯基苯滴加至步骤b制得的溶液中,同时滴加剩余引发剂,控制pH为9-10;待剩余单体与引发剂滴加完毕后升温至80℃保温3-4h,期间会有蓝光产生,然后干燥后即得到纳米交联小球;
其中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丁酯质量比为14:16;交联剂的质量与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两者总质量之比为7:100。
作为优选,所述的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所述乳化剂的质量与St和BMA两者总质量之比为50:2~4,所述的引发剂为5%过硫酸铵溶液,所述引发剂质量与St和BMA两者总质量之比为100:0.3~0.5。
进一步地,所述的剩余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和二乙烯基苯滴加速度为4d/5s,剩余的引发剂的滴加速度为4d/5min。
具体地,所述的硅橡胶制备方法为:
提纯:将PDMS溶于四氢呋喃,充分搅拌后静置,然后加入甲醇,PDMS即析出,静止后,倒掉上层溶剂,并干燥;
硫化:将上述提纯好的PDMS溶于在110℃下真空脱水2h,然后加入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0min后加入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继续真空搅拌30min,即制得硅橡胶。
进一步地,提纯时PDMS的四氢呋喃溶液与甲醇的体积比为1:2;硫化时,PDMS、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D-30)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的质量之比为100:7:1,加入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量约占PDMS质量的0.1-0.5%。
作为优选,所述的硅橡胶溶液中所述的纳米粒子、硅橡胶与甲苯的质量之比为1~3:200:1200~2400。
作为优选,步骤(4)所述的涂覆采用旋涂的方法,使用匀胶机旋涂时间为30s,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10s,转速为300r/min,第二阶段20s,转速为500r/min。
作为优选,所述的水洗去除纳米交联小球采用超声洗涤25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制备的聚合物基纳米空隙增透膜是以硅橡胶为膜基,交联苯丙乳胶粒子为填充物,水为蚀刻溶剂,通过在玻璃或者PET等基体上旋涂得到的,该增透膜具有较好的增透效果;硅橡胶性质稳定、无毒无害、使用温度范围广,能在极低温度下长时间使用(-60℃或更低),所以适用范围很广,特别是在生物光学观察应用中,由于硅橡胶具有优异的生理惰性和良好的机体相容性,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硅橡胶有着重要应用;纳米颗粒是采用的具有交联结构的核壳苯丙乳胶粒子,该粒子化学性能稳定,原材料廉价,而且粒子大小比较均匀,形状规则,所采所制得的增透膜的纳米孔隙大小分布均匀,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环保性;蚀刻溶剂采用的是水,过滤后水可多次使用,所以环保节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交联的苯丙乳液的生产工艺图。
图2是交联的苯丙乳液的红外光谱图。其中,700cm-1和759cm-1处为苯环的C-H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2958cm-1处是甲基(-CH3)伸缩振动峰,2871cm-1处是亚甲基(-CH2)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725cm-1处是甲基丙烯酸丁酯中羰基(C=O)的伸缩振动特征峰,1183cm-1和1455cm-1是酯基的碳氧键(-C-O-)的对称伸缩振动峰,以上所述的特征峰都是苯丙乳液的特征吸收峰。另外,在839cm-1处还可以看到1,4-二取代苯的特征吸收峰,说明DVB在核和核壳中都参与了聚合反应,产生了交联结构。
图3是本发明中硅橡胶的生产工艺图。
图4是实施例1中制备的苯丙乳液与对比例1制备的苯丙乳液的粒径分布对比图。
图5是实施例1中制备的苯丙乳液的乳胶粒子的AF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交联纳米小球的制备:a.预乳化:取1.4g苯乙烯(St)、60g H2O和2.0g十二烷基硫酸钠加入到250ml的四口烧瓶中,放入水浴中以75℃加热30min,同时以250r/min的转速对其进行搅拌。b.成核反应:预乳化完成后加入0.8ml的引发剂(5%过硫酸铵溶液),同时用饱和NaCO3溶液调节PH在9-10左右,反应30min。c.加入剩余单体与引发剂:将剩余的苯乙烯12.6g、甲基丙烯酸丁酯16g和二乙烯基苯2.1g放入到恒压滴液漏斗中,以4d/5s的速度进行滴加,同时将剩余的引发剂1.6ml以4d/5min的速度滴加,时刻调节PH使其稳定在9-10左右。等剩余单体与引发剂滴加完毕之后将温度升高至80℃,并保温3-4h,期间会有蓝光产生。将乳液放在培养皿中干燥,得到纳米级别的苯丙乳胶粒子(结块的要在研钵中研碎)。
制备出的苯丙乳液乳胶粒子的直径在数十纳米的级别,结构为核壳结构,其中组成粒子核层的单体是苯乙烯(St),组成壳层的是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二乙烯基苯(DVB),壳层具有交联结构。
制备的苯丙乳液的粒径分布图与乳胶粒子的AFM照片分别如图4和图5所示,从图4中可以看出乳液中乳胶粒子的平均粒径在50nm左右,在纳米级别;乳液的PDI为0.021,说明乳胶粒子的大小比较均一,粒径大小分布较窄。从图5中可以直观的看出乳胶粒子的大小比较均匀,形状规则,而且表面光滑。
(2)硅橡胶的制备:a.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提纯:将一定量的PDMS倒入烧杯中,然后慢慢倒入四氢呋喃对其进行溶解,并不断搅拌,直到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能够成滴的滴下时停止加入四氢呋喃。然后将稀释的PDMS溶液封口静置大约30min,之后按体积比为PDMS溶液:甲醇=1:2的比例加入甲醇,同时不断搅拌,PDMS会逐渐析出,静置30min后PDMS沉积在杯底,将上层的溶剂倒掉,把烧杯放入真空烘箱中,在50℃下加热12h。b.聚二甲基硅氧烷硫化:取40g提纯后的PDMS放入三口烧瓶中并搅拌,在110℃下真空抽气脱水2h,然后按质量比为PDMS: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D-30):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100:7:1的比例加入2.8g D-30和0.4g KH550,反应大约1min左右,然后抽真空30min。往烧瓶中加入PDMS量的0.1-0.5%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反应大约1min左右,然后继续真空搅拌30min,得到产品。
(3)配制硅橡胶溶液:a.取0.05g步骤(1)中得到的纳米粒子放入60g甲苯(已干燥)中,充分搅拌,然后超声分散30min。然后取10g步骤(2)中得到硅橡胶溶解于甲苯与纳米粒子的溶液,充分搅拌后再超声分散30min。
(4)旋涂:a.将玻璃和PET剪裁成3×3cm大小的薄片,依次用洗洁精、丙酮、工业酒精、蒸馏水超声洗涤,随后将洗好的薄片放入真空烘箱中60℃干燥12h,取出,密封待用。b.将在步骤(3)中得到的硅橡胶溶液旋涂在洗好的板材上,旋涂采用匀胶机进行旋涂,涂覆时间为30s,分为两段:第一阶段10s,转速为300r/min;第二阶段20s,转速为500r/min,旋涂完毕后放入烘箱50℃下干燥12h。
(5)测量:将步骤(4)中干燥好的涂覆硅橡胶的板材放入水中超声25min。由于纳米小球的周围被一层乳化剂包围着,易溶于水从而被洗掉,得到具有增透作用的聚合物基纳米空隙的增透膜。放入真空烘箱50℃干燥12h,然后运用WGT-S型透光率/雾度测定仪对玻璃以及PET的透光率进行测量。
如图4曲线a可以看出乳液中乳胶粒子的平均粒径为49.39nm,在纳米级别;乳液的PDI为0.021,说明乳胶粒子的大小比较均一,粒径大小分布较窄。
从图5中可以直观的看出乳胶粒子的大小比较均匀,形状规则,而且表面光滑。
实施例2
(1)交联纳米小球的制备:a.预乳化:取1.4g苯乙烯(St)、60g H2O和1.2g十二烷基硫酸钠加入到250ml的四口烧瓶中,放入水浴中以75℃加热30min,同时以250r/min的转速对其进行搅拌。b.成核反应:预乳化完成后加入0.6ml的引发剂(5%过硫酸铵溶液),同时用饱和NaCO3溶液调节PH在9-10左右,反应30min。c.加入剩余单体与引发剂:将剩余的苯乙烯12.6g、甲基丙烯酸丁酯16g和二乙烯基苯2.1g放入到恒压滴液漏斗中,以4d/5s的速度进行滴加,同时将剩余的引发剂1.2ml以4d/5min的速度滴加,时刻调节PH使其稳定在9-10左右。等剩余单体与引发剂滴加完毕之后将温度升高至80℃,并保温3-4h,期间会有蓝光产生。将乳液放在培养皿中干燥,得到纳米级别的苯丙乳胶粒子(结块的要在研钵中研碎)。
(2)硅橡胶的制备:同实施例1中所示。
(3)配制硅橡胶溶液:a.取0.05g步骤(1)中得到的纳米粒子放入100g甲苯(已干燥)中,充分搅拌,然后超声分散30min。然后取10g步骤(2)中得到硅橡胶溶解于甲苯与纳米粒子的溶液,充分搅拌后再超声分散30min。
(4)旋涂:同实施例1中所示。
(5)测量:同实施例1中所示。
实施例3
(1)交联纳米小球的制备:a.预乳化:取1.4g苯乙烯(St)、60g H2O和1.2g十二烷基硫酸钠加入到250ml的四口烧瓶中,放入水浴中以75℃加热30min,同时以250r/min的转速对其进行搅拌。b.成核反应:预乳化完成后加入1.0ml的引发剂(5%过硫酸铵溶液),同时用饱和NaCO3溶液调节PH在9-10左右,反应30min。c.加入剩余单体与引发剂:将剩余的苯乙烯12.6g、甲基丙烯酸丁酯16g和二乙烯基苯2.1g放入到恒压滴液漏斗中,以4d/5s的速度进行滴加,同时将剩余的引发剂2.0ml以4d/5min的速度滴加,时刻调节PH使其稳定在9-10左右。等剩余单体与引发剂滴加完毕之后将温度升高至80℃,并保温3-4h,期间会有蓝光产生。将乳液放在培养皿中干燥,得到纳米级别的苯丙乳胶粒子(结块的要在研钵中研碎)。
(2)硅橡胶的制备:同实施例1中所示。
(3)配制硅橡胶溶液:a.取0.05g步骤(1)中得到的纳米粒子放入140g甲苯(已干燥)中,充分搅拌,然后超声分散30min。然后取10g步骤(2)中得到硅橡胶溶解于甲苯与纳米粒子的溶液,充分搅拌后再超声分散30min。
(4)旋涂:同实施例1中所示。
(5)测量:同实施例1中所示。
实施例4
(1)交联纳米小球的制备:同实施例1中所示。
(2)硅橡胶的制备:同实施例1中所示。
(3)配制硅橡胶溶液:a.取0.10g步骤(1)中得到的纳米粒子放入100g甲苯(已干燥)中,充分搅拌,然后超声分散30min。然后取10g步骤(2)中得到硅橡胶溶解于甲苯与纳米粒子的溶液,充分搅拌后再超声分散30min。
(4)旋涂:同实施例1中所示。
(5)测量:同实施例1中所示。
实施例5
(1)交联纳米小球的制备:a.预乳化:取1.4g苯乙烯(St)、60g H2O和2.4g十二烷基硫酸钠加入到250ml的四口烧瓶中,放入水浴中以75℃加热30min,同时以250r/min的转速对其进行搅拌。b.成核反应:预乳化完成后加入0.6ml的引发剂(5%过硫酸铵溶液),同时用饱和NaCO3溶液调节PH在9-10左右,反应30min。c.加入剩余单体与引发剂:将剩余的苯乙烯12.6g、甲基丙烯酸丁酯16g和二乙烯基苯2.1g放入到恒压滴液漏斗中,以4d/5s的速度进行滴加,同时将剩余的引发剂1.2ml以4d/5min的速度滴加,时刻调节PH使其稳定在9-10左右。等剩余单体与引发剂滴加完毕之后将温度升高至80℃,并保温3-4h,期间会有蓝光产生。将乳液放在培养皿中干燥,得到纳米级别的苯丙乳胶粒子(结块的要在研钵中研碎)。
(2)硅橡胶的制备:同实施例1中所示。
(3)配制硅橡胶溶液:a.取0.15g步骤(1)中得到的纳米粒子放入100g甲苯(已干燥)中,充分搅拌,然后超声分散30min。然后取10g步骤(2)中得到硅橡胶溶解于甲苯与纳米粒子的溶液,充分搅拌后再超声分散30min。
(4)旋涂:同实施例1中所示。
(5)测量:同实施例1中所示。
实施例6
(1)交联纳米小球的制备:a.预乳化:取1.4g苯乙烯(St)、60g H2O和2.4g十二烷基硫酸钠加入到250ml的四口烧瓶中,放入水浴中以75℃加热30min,同时以250r/min的转速对其进行搅拌。b.成核反应:预乳化完成后加入1.0ml的引发剂(5%过硫酸铵溶液),同时用饱和NaCO3溶液调节PH在9-10左右,反应30min。c.加入剩余单体与引发剂:将剩余的苯乙烯12.6g、甲基丙烯酸丁酯16g和二乙烯基苯2.1g放入到恒压滴液漏斗中,以4d/5s的速度进行滴加,同时将剩余的引发剂2.0ml以4d/5min的速度滴加,时刻调节PH使其稳定在9-10左右。等剩余单体与引发剂滴加完毕之后将温度升高至80℃,并保温3-4h,期间会有蓝光产生。将乳液放在培养皿中干燥,得到纳米级别的苯丙乳胶粒子(结块的要在研钵中研碎)。
(2)硅橡胶的制备:同实施例1中所示。
(3)配制硅橡胶溶液:a.取0.20g步骤(1)中得到的纳米粒子放入100g甲苯(已干燥)中,充分搅拌,然后超声分散30min。然后取10g步骤(2)中得到硅橡胶溶解于甲苯与纳米粒子的溶液,充分搅拌后再超声分散30min。
(4)旋涂:同实施例1中所示。
(5)测量:同实施例1中所示。
对比例1
(1)交联纳米小球的制备:a.预乳化:取1.4g苯乙烯(St)、60g H2O和2.0g十二烷基硫酸钠加入到250ml的四口烧瓶中,放入水浴中以75℃加热30min,同时以250r/min的转速对其进行搅拌。b.成核反应:预乳化完成后加入0.8ml的引发剂(5%过硫酸铵溶液),同时用饱和NaCO3溶液调节PH在9-10左右,反应30min。c.加入剩余单体与引发剂:将剩余的苯乙烯12.6g、甲基丙烯酸丁酯16g放入到恒压滴液漏斗中,以4d/5s的速度进行滴加,同时将剩余的引发剂1.6ml以4d/5min的速度滴加,时刻调节PH使其稳定在9-10左右。等剩余单体与引发剂滴加完毕之后将温度升高至80℃,并保温3-4h,期间会有蓝光产生。将乳液放在培养皿中干燥,得到纳米级别的未交联的苯丙乳胶粒子(结块的要在研钵中研碎)。
(2)硅橡胶的制备:同实施例1中所示。
(3)配制硅橡胶溶液:a.取0.10g步骤(1)中得到的纳米粒子放入100g甲苯(已干燥)中,充分搅拌,然后超声分散30min。然后取10g步骤(2)中得到硅橡胶溶解于甲苯与纳米粒子的溶液,充分搅拌后再超声分散30min。
(4)旋涂:同实施例1中所示。
(5)测量:同实施例1中所示。
如图4曲线b可以看出乳液中乳胶粒子的平均粒径在54.03nm,在纳米级别;乳液的PDI为0.274,与实施例1制备的乳胶粒子相比,粒径较大,且粒子大小不均一,粒径分布较宽,不利于形成形状规则、大小分布均匀的纳米孔隙,影响透光性能。
对比例2
(1)硅橡胶的制备:同实施例1中步骤(2)所示。
(2)配制硅橡胶溶液:a.取10g步骤(1)中得到的硅橡胶放入100g甲苯(已干燥)中溶解,充分搅拌,然后超声分散30min。
(3)旋涂:同实施例1中所示。
(4)测量:同实施例1中所示。
涂覆硅橡胶基纳米孔隙增透膜的玻璃和PET的光学性能是通过测试其透光率获得的。测试使用的是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WGT-S型透光率/雾度测定仪,玻璃与PET放到仪器上测试,可通过仪器直接读出结果,具体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1-6所得增透样品的透光率
表2 对比例中所得的样品的透光率
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玻璃还是PET,在涂覆硅橡胶基纳米孔隙增透膜之后,透光率表现出明显的增长,光学性能得到改善。从表2中可以看出,本方法制得的光学元件要比直接涂覆硅橡胶的透光率好,而且本方法制备的交联纳米小球的增透应用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苯丙乳液。

Claims (9)

1.一种纳米交联小球制备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纳米交联小球的制备:以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主要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出具有蓝光的苯丙乳液,其中核层的单体是苯乙烯(St),组成壳层的是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二乙烯基苯(DVB),壳层具有交联结构,将乳液放在培养皿中干燥,得到纳米级别的苯丙乳胶粒子,即纳米交联小球;
(2)将步骤(1)得到的纳米交联小球溶于甲苯溶液,并利用超声分散,得到分散液;
(3)向步骤(2)分散液中加入硅橡胶,并将硅橡胶溶解在分散液中,并超声分散,得到硅橡胶溶液;
(4)将透明基片清洗并干燥后,将步骤(3)中制得的溶液均匀涂覆于基片上,并干燥,然后将基片放入水中进行水洗去除纳米交联小球,即得到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交联小球制备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交联小球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a.预乳化:将占苯乙烯总质量10%的苯乙烯和乳化剂溶于水,在75℃下水浴30min,同时搅拌;
b.成核反应:预乳化完成后向其中加入占引发剂总质量1/3的引发剂,同时调节pH在9-10,反应30min;
c.加入剩余单体与引发剂:将剩余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和二乙烯基苯滴加至步骤b制得的溶液中,同时滴加剩余引发剂,控制pH为9-10;待剩余单体与引发剂滴加完毕后升温至80℃保温3-4h,期间会有蓝光产生,然后干燥后即得到纳米交联小球;
其中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丁酯质量比为14:16;交联剂的质量与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两者总质量之比为7:1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交联小球制备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所述乳化剂的质量与St和BMA两者总质量之比为50:2~4,所述的引发剂为5%过硫酸铵溶液,所述引发剂质量与St和BMA两者总质量之比为100:0.3~0.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交联小球制备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剩余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和二乙烯基苯滴加速度为4d/5s,剩余的引发剂的滴加速度为4d/5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交联小球制备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橡胶制备方法为:
提纯:将PDMS溶于四氢呋喃,充分搅拌后静置,然后加入甲醇,搅拌下,PDMS即析出,静止后,倒掉上层溶剂,并干燥;
硫化:将上述提纯好的PDMS溶于在110℃下真空脱水2h,然后加入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0min后加入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继续真空搅拌30min,即制得硅橡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纳米交联小球制备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纯时PDMS的四氢呋喃溶液与甲醇的体积比为1:2,所述PDMS的四氢呋喃溶液能够成滴滴下;硫化时,PDMS、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D-30)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的质量之比为100:7:1,加入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量约占PDMS质量的0.1-0.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交联小球制备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橡胶溶液中所述的纳米粒子、硅橡胶与甲苯的质量之比为1~3:200:1200~24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交联小球制备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涂覆采用旋涂的方法,使用匀胶机旋涂时间为30s,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10s,转速为300r/min,第二阶段20s,转速为500r/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交联小球制备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洗去除纳米交联小球采用超声洗涤25min。
CN201410717753.4A 2014-12-01 2014-12-01 一种纳米交联小球制备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的方法 Active CN1045586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17753.4A CN104558673B (zh) 2014-12-01 2014-12-01 一种纳米交联小球制备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17753.4A CN104558673B (zh) 2014-12-01 2014-12-01 一种纳米交联小球制备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58673A true CN104558673A (zh) 2015-04-29
CN104558673B CN104558673B (zh) 2018-04-27

Family

ID=53075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17753.4A Active CN104558673B (zh) 2014-12-01 2014-12-01 一种纳米交联小球制备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5867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24714A1 (zh) * 2018-12-21 2020-06-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3227221A (zh) * 2018-12-20 2021-08-06 Lg Mma股份有限公司 丙烯酸层压薄膜、其制备方法及利用其制备的装饰片材
CN114835944A (zh) * 2022-07-04 2022-08-02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一种能耗自给型高效光热蒸发纳米颗粒多孔膜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66855A (en) * 1998-06-05 2000-12-2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Anti-reflection film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2030483A (zh) * 2010-10-29 2011-04-27 浙江大学 由纳米聚合物中空粒子组成的多孔防反射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2433588A (zh) * 2010-09-29 2012-05-0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无裂纹光子晶体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66855A (en) * 1998-06-05 2000-12-2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Anti-reflection film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2433588A (zh) * 2010-09-29 2012-05-0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无裂纹光子晶体的制备方法
CN102030483A (zh) * 2010-10-29 2011-04-27 浙江大学 由纳米聚合物中空粒子组成的多孔防反射薄膜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27221A (zh) * 2018-12-20 2021-08-06 Lg Mma股份有限公司 丙烯酸层压薄膜、其制备方法及利用其制备的装饰片材
CN113227221B (zh) * 2018-12-20 2023-09-12 Lg Mma股份有限公司 丙烯酸层压薄膜、其制备方法及利用其制备的装饰片材
WO2020124714A1 (zh) * 2018-12-21 2020-06-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4835944A (zh) * 2022-07-04 2022-08-02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一种能耗自给型高效光热蒸发纳米颗粒多孔膜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US11820679B1 (en) 2022-07-04 2023-11-21 Institute of Eco-environmental and Soil Sciences,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Energy self-sufficient high-efficiency photo-thermal evaporative nano-particle porous membran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58673B (zh) 2018-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80486B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a porous anti-reflection thin film composed of hollow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CN102336434B (zh) 一种二氧化钛反蛋白石结构有序大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0381484C (zh) 核壳型聚硅氧烷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
CN103275321B (zh) 一种有机硅光扩散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571234B (zh) 一种反光膜用改性玻璃微珠的制备方法
CN104558673A (zh) 一种纳米交联小球制备聚合物纳米孔隙增透膜的方法
CN109273618A (zh) 先进的光提取结构
CN102911530A (zh)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微粒在丙烯酸酯类单体中化学共混的制备方法
CN111189566B (zh) 一种基于自组装纤维素纳米晶的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65895A (zh) 一种光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72014A (zh) 超疏水磁性纳米纤维素纸的制备方法
CN104028007A (zh) 一种咪唑离子液体毛细管整体柱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1560278B (zh) 一种含氟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14753B (zh) 一种透明抗静电pmma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19566A (zh) 一种led封装用含氟聚硅氧烷改性环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99263B (zh) 一种双疏性含氟可交联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275617B (zh) 有机硅光扩散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130955B (zh) 一种光刻胶用光敏性寡聚物、其制备方法及负性光刻胶组合物
CN105968812A (zh) 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用途、荧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22238B (zh) 一种单分散疏水的聚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胶体乳液的制备方法
CN112791674B (zh) 一种核壳型微米级单分散硅胶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87578A (zh) 一种在微型柱子表面上构造单内凹结构的方法
CN105271264A (zh) 一种单分散的中空二氧化硅小球的制备方法
CN101698572B (zh) 一种高聚物梯度孔隙率宽波抗反射膜的制备方法
CN104945647B (zh) 一种增透pet薄膜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23

Address after: No. 2226, 22nd Floor, No. 66 Cuilong Street, Longquan Street, Longquanyi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610199

Patentee after: Sichuan Panyingda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Gehu Lake Road Wujin District 213164 Jiangsu city of Changzhou province No. 1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University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07

Address after: 745200 No. 5, Changxing Road, changqingqiao Town, Ning County,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ansu Zhongke polymer Petroleum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2226, 22nd Floor, No. 66 Cuilong Street, Longquan Street, Longquanyi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610199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Panyingda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