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42685A - 一种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42685A
CN104542685A CN201510047625.8A CN201510047625A CN104542685A CN 104542685 A CN104542685 A CN 104542685A CN 201510047625 A CN201510047625 A CN 201510047625A CN 104542685 A CN104542685 A CN 1045426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ianidin
celastrus angulatus
compounded pesticides
green plant
pestic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476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42685B (zh
Inventor
王丽丽
王洪涛
王培松
栾炳辉
王英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Yant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Yant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Yant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Yant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51004762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426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426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426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426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426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属于农用杀虫剂技术领域。这种复配杀虫剂的特征在于,它的有效成分中含有噻虫胺和苦皮藤素,噻虫胺和苦皮藤素的质量配比为5:1~160:1。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复配杀虫剂的应用,将噻虫胺和苦皮藤素复配应用于防治葡萄绿盲蝽中,提供10%~30%噻虫胺·苦皮藤素田间稀释3000~5000倍防治葡萄绿盲蝽。发明采用的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农药用量,有效阻止害虫的抗药性产生,降低生产成,特别是防治葡萄绿盲蝽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属于杀虫剂组合物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由噻虫胺和苦皮藤素复配后作为杀虫剂用于防治葡萄绿盲蝽。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为保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对生态环境带来化学药剂污染,且致使某些害虫迅速产生抗药性,因而常常采用进一步加大杀虫剂用量的做法,对害虫进行灭杀,由此造成了农产品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对人类食品安全带来了巨大危害。开发和利用环境相容性好、对人类无害的农药资源日益受到各国的青睐。
自然界存在的生物源农药一般无毒,环境相容性强,降解快,在生态环境中积累毒性可能性小。对需求不断增长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高档农产品具有保证作用,避免或减轻了应用化学农药造成的负面影响,且具有使害虫难以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是理想的农药类型。苦皮藤素是从苦皮藤中分离得到的活性成分,具有不产生抗药性、不杀伤天敌、理化性质稳定、易降解等优点,对害虫具有麻醉、拒食、触杀的生物活性,对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稻纵卷叶螟、小地老虎等多种害虫均有作用,且对人畜和益虫等非靶标生物无害,对环境友好,是理想的人工农药的替代品。新型烟碱类农药噻虫胺是一种用于防治水稻稻飞虱、甘蓝黄条跳甲、番茄烟粉虱等的杀虫剂,具有高效、广谱、用量少、毒性低、药效持效期长、对作物无药害、使用安全、与常规农药无交互抗性等优点,有卓越的内吸和渗透作用,是替代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品种之一。但是,噻虫胺和苦皮藤素两种杀虫剂复配用于防治葡萄绿盲蝽还未见报道。
绿后丽盲蝽(简称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已记载的寄主植物有38科147种。绿盲蝽对葡萄的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烟台葡萄上的重要害虫,主要危害嫩叶、嫩芽、嫩蕾、幼果等葡萄幼嫩组织,严重影响着葡萄营养生长和降低坐果率,给果农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应用于防治葡萄绿盲蝽的有效药剂匮乏的现状,提供一种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尤其是研究化学农药噻虫胺和植物源农药苦皮藤素的合理复配,并对复配后药剂的效果进行测定,解决了农药与环境不相容、有毒性、药效低等问题,以及减少农药环境污染、阻止害虫抗药性产生。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杀虫剂的有效成分中含有噻虫胺和苦皮藤素,噻虫胺和苦皮藤素的质量配比为5:1~160:1。
一种优选方案是,噻虫胺和苦皮藤素的质量配比为10:1~80:1。
再一种优选方案是,噻虫胺和苦皮藤素的质量配比为20:1~80:1。
第三种优选方案是,噻虫胺和苦皮藤素的质量配比为20:1~60:1。
第四种优选方案是,噻虫胺和苦皮藤素的质量配比为40:1。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复配杀虫剂的应用,采用上述的复配杀虫剂,用于防治葡萄绿盲蝽。
优选地,将10%~30%的噻虫胺·苦皮藤素复配杀虫剂用于田间稀释3000~5000倍防治葡萄绿盲蝽。
噻虫胺和苦皮藤素单剂分别应用于防治葡萄绿盲蝽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本发明提供的噻虫胺和苦皮藤素复配应用防治葡萄绿盲蝽,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具有增效作用。噻虫胺和苦皮藤素两者以10:1至160:1的配比范围内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20:1、40:1、60:1增效作用明显,共毒系数均大于120,以40:1配比增效最大,为最佳配比,共毒系数为260.54。
2、复配杀虫剂减少了药剂的投入量。复配后不仅提高了防治葡萄绿盲蝽的田间效果,且复配杀虫剂5000倍分别较两单剂12000倍、600倍减少了6.25%和93.98%的使用量。
3、化学农药噻虫胺和植物源农药苦皮藤素复配,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使用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延缓了绿盲蝽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农药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两种方式,分析化学农药噻虫胺和植物源农药苦皮藤素单独使用和复配后对葡萄绿盲蝽的效果,并对不同药剂的效果进行对比,确立了两种农药的最优配比,供生产使用,以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延缓害虫抗药性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绝非仅仅限于以下这些实施例。配方中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所使用的药品均为其他厂家购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复配杀虫剂为噻虫胺·苦皮藤素复配杀虫剂,所述复配杀虫剂的有效成分中含有噻虫胺和苦皮藤素,噻虫胺和苦皮藤素的质量配比为5:1~160:1。
在本发明的复配杀虫剂中,噻虫胺和苦皮藤素的质量配比优选为10:1~80:1。
在本发明的复配杀虫剂中,噻虫胺和苦皮藤素的质量配比优选为20:1~80:1。
在本发明的复配杀虫剂中,噻虫胺和苦皮藤素的质量配比优选为20:1~60:1。
在本发明的复配杀虫剂中,噻虫胺和苦皮藤素的质量配比优选为40:1。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复配杀虫剂的应用,采用上述的复配杀虫剂,用于防治葡萄绿盲蝽。
优选地,将10%~30%噻虫胺·苦皮藤素复配杀虫剂,田间稀释3000~5000倍防治葡萄绿盲蝽。
本发明通过研究化学农药噻虫胺和植物源农药苦皮藤素单独使用和复配后对绿盲蝽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评价这两种农药的特点,进而通过合理复配,探讨噻虫胺和苦皮藤素复配的防治效果。
试验一:室内生物测定试验
在该试验一中采用的试验方法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步骤一、进行药剂配制
所选用的药剂为:50%噻虫胺悬浮剂,该药剂由烟台博瑞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1%苦皮藤素水乳剂,该药剂由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提供。在制作复配杀虫剂时,噻虫胺与苦皮藤素的质量比分别选取5:1,10:1,20:1,40:1,60:1,80:1,100:1,120:1,140:1,160:1。用丙酮稀释配成10000mg/L母液备用,噻虫胺、苦皮藤素及其各复配比例分别稀释成5-7个浓度梯度。
步骤二、供试虫源、药膜制作及处理方法
供试绿盲蝽均是室内饲养10代的3龄幼虫。将步骤一中配制好的每浓度处理向12cm×8cm平底试管中每管加入0.2mL稀释液,迅速水平滚动试管,形成一个均匀的药膜,丙酮挥发后,每管接入5头盲蝽蟓若虫,放入约2cm长的新鲜豆角,每浓度接4管,共计20头若虫,每处理进行3个重复,同时用0.2mL丙酮做对照,管口用纱布封好。
步骤三、饲养与观察
处理后的试虫置于温度为25℃±1℃、相对湿度60%~70%、光周期为L:D=(16:8)h的光照培养箱中。
步骤四、检查
处理24h后检查试虫死亡情况,用镊子轻触昆虫身体,以虫体不动为死亡标准,分别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
步骤五、数据统计与分析
根据数学方法对复配药剂的药性进行分析,采用孙云沛等1960年提出的共毒系数法评价不同噻虫胺和苦皮藤素复配比例对绿盲蝽的活性。
毒力指数TI=(标准剂的LC50/供试药剂的LC50)×100
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标准剂的LC50/混剂的LC50)×100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A剂的TI×A剂在混剂中所占的百分数(%)]+[B剂的TI×B剂在混剂中占的百分数(%)]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l00
根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的规定,混剂配方增效的判断标准为:共毒系数大于120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80-120为相加作用;共毒系数小于80为拮抗作用;最佳配比的选择以混剂的共毒系数和LC50(或LD50)值两个指标来衡量,即共毒系数较高而LC50(或LD50)值最小(即实测毒力指数最大)。
对不同配比进行统计分析,室内生测试验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求出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LC50、相关系数。
步骤六、试验结果
表1 噻虫胺和苦皮藤素最佳配比筛选结果
根据数学方法得出的数据进行药效分析,采用试管药膜法评价了噻虫胺和苦皮藤素两种单剂及其不同配比混剂对葡萄绿盲蝽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单剂室内对葡萄绿盲蝽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效果,LC50分别为3.23mg/L和142.98mg/L。噻虫胺和苦皮藤素两者在10:1至160:1的配比范围内均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中,噻虫胺与苦皮藤素配比为20:1、40:1、60:1时增效作用明显,共毒系数均大于120,尤以40:1配比增效最为显著,共毒系数为260.54,为最佳配比;5:1表现为相加作用。
试验二、田间药效评价试验
在该试验中,根据室内筛选出的噻虫胺和苦皮藤素最佳复配比例40:1,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的杀虫剂均采用40:1的质量比,制成效果较好的10%、20%、30%噻虫胺·苦皮藤素复配杀虫剂,经分析发现在上述不同浓度的杀虫剂中,其中以20%的防效最好。因此,田间以20%噻虫胺·苦皮藤素复配杀虫剂(含19.5%噻虫胺和0.5%苦皮藤素)为例,以50%噻虫胺悬浮剂8000倍、10000倍、12000倍;1%苦皮藤素水乳剂400倍、500倍、600倍作为对照药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同时,复配杀虫剂减量用药特点均以最高稀释倍数为例进行计算。
在该试验二中采用的试验方法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合适的试验条件
首先是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为葡萄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试验品种为红宝石鲜食葡萄。
其次为作物栽培及环境条件的选取,试验园片篱架式栽培,树龄4年生,历年绿盲蝽发生普遍且均匀。试验期间(2014年4月29日-5月13日)葡萄生育期为新梢抽生期。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类型、施肥、生育阶段、株行距等)和树体长势均一,并与当地的栽培措施相一致。
步骤二、试验设计和安排
表2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在该试验中采用的供试药剂是由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配制,浓度为20%噻虫胺·苦皮藤素复配杀虫剂,而对照药剂则是由烟台博瑞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浓度为50%噻虫胺悬浮剂,以及由新朝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提供的浓度为1%苦皮藤素水乳剂。
在药剂用量与处理安排上,每小区葡萄株树为10株,重复3次。
步骤三、施药阶段
在药剂使用方法上采取兑水喷雾,用少量水先溶解后再加足所需水量;喷雾时使叶片正反面均匀着药,滴水为止。
在施药器械的选取上,采用MATABI Super Green 16型背负式喷雾器进行喷雾,喷孔直径0.8mm,工作压力2.0巴。
关于施药时间和次数,田间葡萄绿盲蝽若虫孵化期首次施药,共喷施2次。具体施药日期为2014年4月29日和5月6日。
对于药液的使用容量,实际亩用药液量为50升/亩。
为防治其他病虫害,在药剂的使用上,试验期间各小区除喷施试验药剂外,未喷施其他任何杀虫剂。
步骤四、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关于调查时间和次数,分别于一次药前、一次药后7d(5月6日)、二次药后7d(5月13日)各调查一次,共调查3次。
在调查方法上,每小区随机调查10个新梢,每梢自上而下调查5片展开叶片,分别记载各级受害叶片数。叶片被害级别分为0-3级,分别对应于被调查葡萄叶片受害后破损叶片占叶片总面积的0%、0%-20%、20%-40%、40%-100%。
药效计算方法如下:
A、为害指数=(∑为害级别×相应叶片数量)/(最大为害级别值×叶片总数)×100
B、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药前为害指数×药剂处理药后为害指数)/空白对照药后为害指数×药剂处理药前为害指数)×100
对于数据统计分析,采用DPSv12.01数据处理软件的Duncan新复极差法对各防效进行多重比较。
步骤五、试验结果分析
表3 供试药剂田间试验结果
注:表中数据均为各处理平均数据,同列中不同字母表示显著性差异(P<0.05)。
表4 复配杀虫剂减量用药特点
从表3、表4可以看出,20%噻虫胺·苦皮藤素复配杀虫剂3000倍、4000倍、5000倍处理一次药后7天和二次药后7天均表现出良好的防效,其防效高于50%噻虫胺悬浮剂和1%苦皮藤素水乳剂两单剂各处理的防效,且复配杀虫剂5000倍分别较两单剂12000倍、600倍减少了6.25%和93.98%的使用量。在试验调查过程中,各药剂处理对供试葡萄品种安全,无药害。
也可采用试验二的步骤,选用其它质量比的浓度为20%的噻虫胺·苦皮藤素复配杀虫剂的,或其它质量的浓度为10%或30%噻虫胺·苦皮藤素复配杀虫剂进行田间药效评价试验,发现其它质量比的不同浓度的噻虫胺·苦皮藤素复配杀虫剂也分别具有良好的防效作用,但是性能最良好的还是质量比为40:1的浓度为20%噻虫胺·苦皮藤素复配杀虫剂。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两种农药噻虫胺和苦皮藤素的复配组合物,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杀虫效果明显提高,且对作物安全,值得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于混剂安全性评价如下:
复配组合物中噻虫胺和苦皮藤素含量小于或相当于市售产品的含量,因此其对人畜的毒性与对作物的安全性是符合要求的。复配杀虫剂经认定机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属于微毒类农药:
大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5000mg/kg,♀>5000mg/kg;
大鼠急性经皮毒性LD50♂>5000mg/kg,♀>5000mg/kg;
兔眼刺激积分为0(1h),48h后为0(1:100)稀释,对眼无刺激性;
兔眼刺激积分为0(4h),对皮肤无刺激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复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杀虫剂的有效成分中含有噻虫胺和苦皮藤素,噻虫胺和苦皮藤素的质量配比为5:1~16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复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噻虫胺和苦皮藤素的质量配比为10:1~80: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复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噻虫胺和苦皮藤素的质量配比为20:1~80: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复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噻虫胺和苦皮藤素的质量配比为20:1~60: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复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噻虫胺和苦皮藤素的质量配比为40:1。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复配杀虫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杀虫剂用于防治葡萄绿盲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复配杀虫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10%~30%的复配杀虫剂用于田间稀释3000~5000倍防治葡萄绿盲蝽。
CN201510047625.8A 2015-01-30 2015-01-30 一种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Active CN1045426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47625.8A CN104542685B (zh) 2015-01-30 2015-01-30 一种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47625.8A CN104542685B (zh) 2015-01-30 2015-01-30 一种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42685A true CN104542685A (zh) 2015-04-29
CN104542685B CN104542685B (zh) 2016-08-17

Family

ID=53060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47625.8A Active CN104542685B (zh) 2015-01-30 2015-01-30 一种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42685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6565A (zh) * 2016-09-12 2017-02-08 广西南宁乐蕊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虫螨腈和苦皮藤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6508952A (zh) * 2016-10-26 2017-03-22 河南科技学院 一种防治棉田盲蝽的农药组合物
CN106538589A (zh) * 2016-10-26 2017-03-29 河南科技学院 一种防治棉田盲蝽的复配组合物
CN106561656A (zh) * 2016-11-07 2017-04-19 广西南宁益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苦皮藤素和多杀霉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7494572A (zh) * 2017-10-17 2017-12-22 惠州市无龄康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啶脲的农药组合物
CN110934146A (zh) * 2019-11-12 2020-03-31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含有啶虫脒和苦皮藤素的杀虫组合物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5088A (zh) * 2012-08-28 2012-12-05 联保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WO2013110594A1 (en) * 2012-01-25 2013-08-01 Bay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Active compound combinations containing fluopyram and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10594A1 (en) * 2012-01-25 2013-08-01 Bay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Active compound combinations containing fluopyram and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
CN102805088A (zh) * 2012-08-28 2012-12-05 联保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潘碌亭等: "绿色杀虫杀菌剂苦皮藤素的研究进展", 《化工进展》, vol. 29, 31 December 2010 (2010-12-31), pages 310 - 313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6565A (zh) * 2016-09-12 2017-02-08 广西南宁乐蕊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虫螨腈和苦皮藤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6508952A (zh) * 2016-10-26 2017-03-22 河南科技学院 一种防治棉田盲蝽的农药组合物
CN106538589A (zh) * 2016-10-26 2017-03-29 河南科技学院 一种防治棉田盲蝽的复配组合物
CN106561656A (zh) * 2016-11-07 2017-04-19 广西南宁益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苦皮藤素和多杀霉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7494572A (zh) * 2017-10-17 2017-12-22 惠州市无龄康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啶脲的农药组合物
CN110934146A (zh) * 2019-11-12 2020-03-31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含有啶虫脒和苦皮藤素的杀虫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42685B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42685A (zh) 一种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2007948B (zh) 高效无毒农药广普型杀虫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1589716B (zh) 蛇床子素与苦参碱的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3355322B (zh) 一种复配生物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2643143A (zh) 一种核桃树专用活性生物药肥
CN105284917B (zh) 一种含印楝素和丁香油的植物源农药组合物
CN105613589A (zh) 除草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4304323B (zh) 利用昆虫病原线虫与苦参碱联用防治小地老虎的方法
CN101803605B (zh) 一种丁烯氟虫腈与多杀霉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4855432B (zh) 一种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7897198B (zh) 中生菌素和丁子香酚的复配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004854A (zh) 辣根素与烟碱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2643145A (zh) 一种砀山梨专用活性生物药肥
CN107821413A (zh) 一种蟑螂饵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94003A (zh) 含沼液-杀虫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其在作物害虫防治的应用
CN103931649B (zh)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氯烯炔菊酯的杀虫组合物
CN102498984B (zh) 应用柠檬香茅精油防治小菜蛾的方法
CN103155938B (zh) 噻虫胺与丁醚脲复配杀虫组合物
CN105237255A (zh) 一种杀虫药肥
CN100391337C (zh) 促效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51797A (zh) 一种植物提取物、复配植物源杀虫剂及制备方法、应用
CN107027784A (zh) 一种含印楝素和双丙环虫酯的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8184901A (zh) 一种含沼液和杀螨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006495A (zh) 一种含有双丙环虫酯和苦参碱的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3109846B (zh) 一种敌敌畏噻嗯菊酯复配杀虫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compound insecticide and its application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2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Pledgee: Yantai Fushan huiran Private Capital Management Co.,Ltd.

Pledgor: SHANDONG YANTAI AGRICULTURAL SCI & TECH INSTITUTE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80012999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50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Pledgee: Yantai Fushan huiran Private Capital Management Co.,Ltd.

Pledgor: SHANDONG YANTAI AGRICULTURAL SCI & TECH INSTITUTE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80012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