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41672B - 一种提高药用唇柱苣苔种子萌发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药用唇柱苣苔种子萌发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41672B
CN104541672B CN201510004084.0A CN201510004084A CN104541672B CN 104541672 B CN104541672 B CN 104541672B CN 201510004084 A CN201510004084 A CN 201510004084A CN 104541672 B CN104541672 B CN 1045416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
lettuce tongue
post lettuce
lip post
medic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040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41672A (zh
Inventor
潘春柳
吕惠珍
黄燕芬
彭玉德
黄宝优
朱艳霞
缪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Botanical Garden of Medicinal Plants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Botanical Garden of Medicinal Plant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Botanical Garden of Medicinal Plants filed Critical Guangxi Botanical Garden of Medicinal Plants
Priority to CN20151000408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416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41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416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416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4167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药用唇柱苣苔种子萌发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选取粒大饱满的药用唇柱苣苔种子置于密闭环境中,并用浓度为1‑3mmol/L的赤霉素溶液浸润;2)将处理后的药用唇柱苣苔种子置于温度为15‑20℃的环境中培养18‑21天,每天光照10‑12h,光照强度为1800‑22001x。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易于人工操作、易于推广,适宜于实际生产应用;同时显著提高了药用唇柱苣苔种子的发芽率,萌发时间及萌发的整齐度,为药用唇柱苣苔的有性繁殖提供了良好基础,适用于药用唇柱苣苔的规模化人工种植。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药用唇柱苣苔种子萌发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栽培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提高药用唇柱苣苔种子萌发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是玄参目的重要类群,其自然分布广泛,生境独特。该类群大部分药用植物都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功效,许多种类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草药,常用于跌打损伤和治疗一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广西是我国苦苣苔科植物分布中心和多样性中心之一,药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
药用唇柱苣苔(Chirita medica D.Fang ex D.Y.Wang)为苦苣苔科植物唇柱苣苔属植物,为广西特有药用植物,仅分布于广西平乐,生于石灰山石缝中及阴湿处。其根状茎在民间供药用,主要用于痢疾。由于资源稀缺,药用唇柱苣苔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及稀有种,是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收录的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之一。
但是,野外资源调查发现,药用唇柱苣苔种子在自然生境中的发芽率极低仅为3.5%,具有显著的休眠现象。萌发率很低,幼苗数量较少,加上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极易因为环境改变而导致居群数量减少甚至灭绝。目前,对该种的研究极其有限,仅见姚绍嫦等对其组织培养进行了研究,有关其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
如何通过植物栽培的方法,有效提高药用唇柱苣苔种子萌发特性,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作为各种广泛且细致的研究和实验的结果,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发现,温度、光照和赤霉素能显著提高药用唇柱苣苔种子的发芽率,萌发时间及萌发的整齐度,为药用唇柱苣苔的有性繁殖提供了良好基础,适用于药用唇柱苣苔的规模化人工种植;操作简单、成本低、易于人工操作、易于推广,适宜于实际生产应用。基于这种发现,完成了本发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提高药用唇柱苣苔种子萌发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选取粒大饱满的药用唇柱苣苔种子置于密闭环境中,并用浓度为1-3mmol/L的赤霉素溶液浸润;
2)将处理后的药用唇柱苣苔种子置于温度为15-20℃的环境中培养18-21天,每天光照10-12h,光照强度为1800-2200lx。
优选的是,其中选取褐色、中缝线有些许开裂的药用唇柱苣苔的蒴果,将其采下置于阴凉干燥处2~3天,待果实自然开裂后收集种子。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种子对温度和光照敏感,仅在有光照条件的15℃和20℃恒温下萌发,赤霉素处理能够显著促进药用唇柱苣苔种子萌发,当赤霉素浓度为2mmol/L时,药用唇柱苣苔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分别为40.5%和64.0%;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易于人工操作、易于推广,适宜于实际生产应用;同时显著提高了药用唇柱苣苔种子的发芽率,萌发时间及萌发的整齐度,为药用唇柱苣苔的有性繁殖提供了良好基础,适用于药用唇柱苣苔的规模化人工种植。
附图说明
图1为温度对药用唇柱苣苔种子萌发的影响的柱状图;
图2为GA3即赤霉素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1)选取粒大饱满的药用唇柱苣苔种子置于密闭环境中,并用浓度为1mmol/L的赤霉素溶液浸润;
2)将处理后的药用唇柱苣苔种子置于温度为15℃的环境中培养18天,每天光照10,光照强度为1800x。
种子发芽势从1.0%提高至40.5%,35天后种子发芽率从3.5%提高至64.0%,种子首次萌发时间从第18天提前至第13天。
实施例2:
1)选取粒大饱满的药用唇柱苣苔种子置于密闭环境中,并用浓度为2mmol/L的赤霉素溶液浸润;
2)将处理后的药用唇柱苣苔种子置于温度为18℃的环境中培养20天,每天光照11h,光照强度为2000lx。
种子发芽势从1.0%提高至40.5%,35天后种子发芽率从3.5%提高至64.0%,种子首次萌发时间从第18天提前至第13天。
实施例3:
1)选取粒大饱满的药用唇柱苣苔种子置于密闭环境中,并用浓度为3mmol/L的赤霉素溶液浸润;
2)将处理后的药用唇柱苣苔种子置于温度为20℃的环境中培养21天,每天光照12h,光照强度为2200lx。
种子发芽势从1.0%提高至40.5%,35天后种子发芽率从3.5%提高至64.0%,种子首次萌发时间从第18天提前至第13天。
温度和光照处理:
设置5、10、15、20、25、30、35℃共7个恒温和15/25、20/30℃两个变温。每个温度分别设置连续黑暗和交替光照(12h光/12h暗)两种条件。将种子置于垫有2层湿润滤纸,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在指定的温度及光照条件下培养,以胚根突破种皮记为萌发,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50粒种子。
外源激素处理:
配置0.1、1、2、3、4mmol/L共5个赤霉素浓度,将种子置于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每皿加入4mL不同浓度的激素溶液后用封口膜进行封口,在12h光/12h暗的交替光照,温度条件为20℃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以新采收种子为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50粒种子。
贮藏实验:
将种子分成3份,一份置于湿润滤纸上,用铝箔袋封口后置于4℃培养箱中进行层积,另外两份种子置于纸袋内,分别放入4℃和25℃培养箱中进行干藏。于贮藏后第60天、120天及180天将种子取出,分别置于温度为15℃和20℃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培养箱内设置交替光照条件12h光/12h暗,以新采收种子为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50粒种子。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以胚根突破种皮为种子萌发的标准,第20天统计发芽势,第35天统计发芽率。
发芽率(%)=萌发种子粒数/供试种子总粒数×100%
发芽势(%)=置床后20天内萌发种子粒数/供试种子总粒数×100%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发芽势和发芽率数据在统计分析前先进行反正弦转换。使用One-way ANOVA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LS天法进行样本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比较。
结果与分析:
温度和光照对药用唇柱苣苔种子萌发的影响,药用唇柱苣苔新采收种子在连续黑暗及变温条件下均无萌发。在交替光照条件下,药用唇柱苣苔种子于置床后第18天开始萌发,但至萌发结束时仅在15℃和20℃恒温条件下有种子萌发。从说明书附图图1可看出,药用唇柱苣苔种子在15℃条件下,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为0.5%和1.5%,在20℃条件下,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为1.0%和3.5%,两个温度下药用唇柱苣苔种子的发芽率均很低,说明药用唇柱苣苔新采收种子具有显著的休眠现象。说明书附图图1中为温度对药用唇柱苣苔种子萌发的影响。
外源激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从说明书附图图2中可看出,用赤霉素处理药用唇柱苣苔种子,能够一定程度上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经赤霉素处理的药用唇柱苣苔种子于置床后的第13天开始萌发,比新鲜种子提早了5天。经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后,药用唇柱苣苔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比新采收种子有显著提高(P<0.5)。在0.1~2mmol/L赤霉素浓度范围内,随着赤霉素浓度增加,药用唇柱苣苔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也随之增加。当赤霉素浓度为2mmol/L时,药用唇柱苣苔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分别为40.5%和64.0%。但随着激素浓度进一步增加,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不再进一步提高。
不同贮藏方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从表3可看出,不同的贮藏方式对药用唇柱苣苔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层积或干藏一定时间后,药用唇柱苣苔种子的休眠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除,但干藏后最高的发芽率仅13%,说明干藏对种子休眠解除的效果有限。低温层积是药用唇柱苣苔种子较好的贮藏方式。4℃层积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增加,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与对照种子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5,4℃层积至120天时,能够较好地打破药用唇柱苣苔种子休眠,其发芽势和发芽率达最高,分别为39.5%和53.3%,显著高于其他贮藏方式的发芽势和发芽率P<0.5,但随着贮藏时间进一步延长,4℃层积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明显下降。
表3贮藏方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注:同列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在0.05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新采收的药用唇柱苣苔种子发芽率极低,具有显著的休眠现象。其种子需在有光照的条件下才萌发,为光敏感型种子,且种子萌发温度狭窄,仅在15℃和20℃恒温条件下萌发,说明该种子对光照和温度敏感,光照和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关键影响因素。
赤霉素处理和低温层积是打破种子休眠最常用的方法。本实验中,利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药用唇柱苣苔种子,均能够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使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缩短,与用赤霉素处理同属植物线叶唇柱苣苔种子的效果类似。低温层积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药用唇柱苣苔种子休眠的解除,但是当贮藏时间大于120天,其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开始下降,表明为保持种子活力,层积时间不宜超过120天。虽然外源激素处理和低温层积均能促进药用唇柱苣苔种子萌发,但对种子休眠的破除效果有限,更有效的种子保存方式及休眠破除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的图例。

Claims (2)

1.一种提高药用唇柱苣苔种子萌发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选取粒大饱满的药用唇柱苣苔种子置于密闭环境中,并用浓度为1-3mmol/L的赤霉素溶液浸润;
2)将处理后的药用唇柱苣苔种子置于温度为15-20℃的环境中培养18-21天,每天光照10-12h,光照强度为1800-2200lx。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药用唇柱苣苔种子萌发率的方法,其中选取褐色、中缝线有些许开裂的药用唇柱苣苔的蒴果,将其采下置于阴凉干燥处2~3天,待果实自然开裂后收集种子。
CN201510004084.0A 2015-01-06 2015-01-06 一种提高药用唇柱苣苔种子萌发率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416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04084.0A CN104541672B (zh) 2015-01-06 2015-01-06 一种提高药用唇柱苣苔种子萌发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04084.0A CN104541672B (zh) 2015-01-06 2015-01-06 一种提高药用唇柱苣苔种子萌发率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41672A CN104541672A (zh) 2015-04-29
CN104541672B true CN104541672B (zh) 2016-08-24

Family

ID=53059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0408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41672B (zh) 2015-01-06 2015-01-06 一种提高药用唇柱苣苔种子萌发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41672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112344C1 (ru) * 1990-05-21 1998-06-10 Владими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Кошкин Способ проращивания семян труднопрорастающих видов растений
CN104025762A (zh) * 2014-06-04 2014-09-10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一种促进紫纹唇柱苣苔种子萌发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112344C1 (ru) * 1990-05-21 1998-06-10 Владими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Кошкин Способ проращивания семян труднопрорастающих видов растений
CN104025762A (zh) * 2014-06-04 2014-09-10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一种促进紫纹唇柱苣苔种子萌发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 种广西珍稀濒危药用苦苣苔的引种驯化研究;吕惠珍等;《广东农业科学》;20141231(第22期);8-12 *
外源激素处理对线叶唇柱苣苔种子萌发的影响;潘春柳等;《种子》;20110131;第30卷(第1期);24-2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41672A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52804B (zh) 一种鹿茸草的炼苗移栽方法
CN104365483B (zh) 一种玄参繁育方法
CN103004566A (zh) 一种铁皮石斛种植方法
CN105309311A (zh) 一种玄参良种繁育方法
CN105766654B (zh) 一种南川木菠萝组织培养方法
CN104686357A (zh) 一种头花蓼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方法
CN109496724B (zh) 一种一点红的高效种植方法
CN114946657A (zh) 一种五指毛桃组织培养方法
CN102792831B (zh) 红豆杉高效快繁技术
CN101946680A (zh) 甜叶菊无根组培苗扦插方法
CN103477860A (zh) 一种提高宫灯百合种子发芽率的育种方法
CN108040879A (zh) 一种黄花补血草生根诱导培养基和黄花补血草繁育方法
CN106258388A (zh) 一种天麻的种植工艺
CN104541672B (zh) 一种提高药用唇柱苣苔种子萌发率的方法
Guo et al. In vitro rooting of Podophyllum hexandrum and transplanting technique
CN106538331B (zh) 一种黑果枸杞组培苗的炼苗方法
CN108770623A (zh) 白芨组培苗双层膜越冬无休眠炼苗方法
CN108738771A (zh) 一种提高蓝莓扦插生根率的激素处理措施
CN107852892A (zh) 一种减少病害、加快烟草种子出苗的方法
CN103444529A (zh) 一种鄂西红豆树下轴片段植株再生及大量繁殖方法
CN111202002B (zh) 一种赪桐的组培快繁方法
CN106069122A (zh) 一种茜草的扦插快速繁殖方法
CN106561388A (zh) 一种提高育苗存活率的黄枝油杉育苗方法
CN109302983B (zh) 一种以顶芽为外植体的多花黄精快速繁殖方法
CN111213545A (zh) 一种刺五加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

Termination date: 202001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