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37464A - 一种杉木林伐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杉木林伐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37464A
CN104537464A CN201410759541.2A CN201410759541A CN104537464A CN 104537464 A CN104537464 A CN 104537464A CN 201410759541 A CN201410759541 A CN 201410759541A CN 104537464 A CN104537464 A CN 1045374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nsity
qmd
forest
optimal growth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595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37464B (zh
Inventor
孟京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75954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374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37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374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374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374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3/00Forestr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杉木林伐育方法,该方法通过杉木林的调查,应用收获预估密度控制图确定最优的杉木密度,采用伐育措施对杉木人工林密度进行实时调节,使杉木林各发展阶段均可以形成合理的林分密度,以保证充分发挥杉木个体的生产力,并且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达到较优的经营目标。

Description

一种杉木林伐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木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密度控制图的方法进行杉木人工林管理。
背景技术
杉木作为南方的重要造林树种,不但发挥着重要的经济效益,同时对维护趋于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意义,具有水源涵养、积累营养物质、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大气环境、固土保肥等价值。鉴于杉木人工林在我国南方大面积种植以及杉木重要的生态与经济效益,杉木人工林经营的好坏,势必决定我国南方森林可持续经营整体的成败。
我国杉木人工林经营模式比较粗放,一般按照经验模式进行,即固定的主伐(皆伐)年龄,以及林木生长过程中固定的2-3次抚育采伐,并没有做到针对具体立地、具体培育目标的具体林分进行具体分析。例如,杉木经营过程中,按照作业级进行组织,而作业级的划分本身就比较粗放,相同的作业级乃至不同的作业级都执行相同的经营措施,而没有做到具体林分具体分析,比如不同立地条件需要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
目前我国杉木人工林经营周期包括如下几个阶段:造林-未成林抚育-抚育间伐-主伐这4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目前都是按照传统的经验进行,未考虑在林分经营过程中林分的具体变化,以及林分立地等差异,存在以偏概全的嫌疑。此外,上述4个阶段中的造林和抚育间伐都涉及到林分密度的问题,具体造林密度以及抚育间伐强度也是主要凭借着以往的经验执行,没有考虑到具体林分的情况。
林分密度调控是通过最初的造林间距和随后的采伐来控制林分密度,进而实现不同的经营目标,因此是森林经营关键技术之一。确定最优密度调控方案,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首先,是实验观测法。即对林分采取不同密度调控措施,并对调控效果进行长期观测,最终确定最优密度调控方案,即经验。该方法是确定最优密度调控方案的重要方法,但是存在耗时长、工作量大、结果受立地条件及经营目标的限制,不能广泛推广等缺点。其次,是密度控制图法。密度控制图,即平均林分模型,从图面上形象地展示了林分不同阶段中,林木收获量、林木死亡量和林分密度之间的关系。密度控制图是设计、展现和评估不同密度调控措施的有效方法。
我国南方杉木人工林经营中,对于密度控制上,也是凭借传统经验进行。当前存在的问题是某一密度调控经验过度推广,即对于不同的经营目标及立地条件下的杉木人工林,采取相同的密度调控措施,而没有做到具体林分具体分析。忽视了某一区域的密度调控经验会受到立地及经营目标的限制,其推广具有一定的区域局限性。因此,传统经验存在盲目操作,利用率低,灵活性差等缺点。
本发明以福建杉木一类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福建杉木的收获预估密度控制图,旨在不同初始密度下杉木人工林密度调控提供决策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简单的杉木人工林的伐育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杉木人工林的调查,根据调查后得到的林分密度和平方平均胸径,应用杉木林分收获预估密度控制图,确定杉木适应密度调控方式,对杉木人工林进行采伐或补植,从而达到较优的经营目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应用杉木林分收获预估密度控制图对杉木人工林密度进行实时调节,使杉木林各发展阶段均可以形成合理的林分密度直到最后的皆伐收获,以保证充分发挥杉木个体的生产力,并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达到较优的经营目标。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杉木林伐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对待规划的杉木人工林的样地调查,得到所述杉木人工林的平均胸径和密度数据;
根据预先建立的用于表示平方平均胸径和密度关系的收获预估密度控制图和得到的所述杉木人工林的平均平方胸径和密度值,得到所述杉木人工林的规划调控方式;
根据得到的杉木人工林的密度调控方式,对杉木人工林进行伐育。
其中,所述收获预估密度控制图是以平均胸径为横坐标、以密度为纵坐标的二维图,并且包括:
杉木人工林的自然稀疏线ln(N)=13.139-1.661ln(QMD);
最优生长密度的上限方程ln(N)=12.628-1.661ln(QMD);
最优生长密度的下限方程ln(N)=11.935-1.661ln(QMD);以及
郁闭时的密度稀疏线ln(N)=11.530-1.661ln(QMD);
其中,ln(N)为林分密度的自然对数转换值,N为林分密度,ln(QMD)为胸径的自然对数转换值,QMD为胸径。
其中,所述杉木人工林的规划调控方式包括:
确定所述杉木人工林的平均胸径和密度值在所述二维图中的交叉点位置;
根据所述的最优生长密度的上限方程ln(N)=12.628-1.661ln(QMD)、最优生长密度的下限方程ln(N)=11.935-1.661ln(QMD)和郁闭时的密度线ln(N)=11.530-1.661ln(QMD)与所述交叉点位置确定规划调控方式,其中:
若交叉点位于最优生长密度的上限方程ln(N)=12.628-1.661ln(QMD)之上,则将规划调控方式确定为林木采伐;
若交叉点位于最优生长密度的下限方程ln(N)=11.935-1.661ln(QMD)之下,则将规划调控方式确定为林木补植;
若交叉点位于最优生长密度的上限方程ln(N)=12.628-1.661ln(QMD)之下和最优生长密度的下限方程ln(N)=11.935-1.661ln(QMD)之上,则林分密度处于最优不需要规划调控。
优选地,所述的杉木人工林的自然稀疏线ln(N)=13.139-1.661ln(QMD)通过以下步骤获得;
根据区域杉木林的密度和平均胸径的统计数据,通过RMA回归,得到所述杉木人工林的自然稀疏线ln(N)=13.139-1.661ln(QMD),其中,ln(N)为林分密度对数转换值,N为林分密度,QMD为林分平方平均胸径,ln(QMD)为平方平均胸径的对数转换值。
优选地,所述的杉木人工林的自然稀疏线ln(N)=13.139-1.661ln(QMD),其相应平方平均胸径所对应的密度值为该平方平均胸径下最大密度值。
优选地,所述的最优生长密度的上限方程ln(N)=12.628-1.661ln(QMD)通过以下步骤获得:
根据所述区域杉木林的最优生长密度值的经验上限值,将得到的所述杉木人工林的自然稀疏线ln(N)=13.139-1.661ln(QMD)向下平移至所述上限值的位置,得到最优生长密度的上限方程ln(N)=12.628-1.661ln(QMD),使其相应平方平均胸径所对应的密度值为所述区域杉木林的最优生长密度值的上限值,避免由于林分密度过高而导致的自然枯死。
优选地,所述的最优生长密度的下限方程ln(N)=11.935-1.661ln(QMD)通过以下步骤获得:根据所述区域杉木林的最优生长密度值的经验下限值,将得到的所述杉木人工林的自然稀疏线ln(N)=13.139-1.661ln(QMD)向下平移至所述下限值的位置,得到最优生长密度的下限方程线ln(N)=12.628-1.661ln(QMD),使其相应平方平均胸径所对应的密度值为所述区域杉木林的最优生长密度值的下限值,进而在保证林地有效利用的前提下,保持林木的活力。
优选地,所述区域杉木林郁闭时的密度线ln(N)=11.530-1.661ln(QMD)通过以下步骤获得:根据所述区域杉木林的郁闭的限度值,将得到的所述杉木人工林的自然稀疏线ln(N)=13.139-1.661ln(QMD)向下平移至所述限度值的位置,得到区域杉木林郁闭时的密度稀疏线ln(N)=11.530-1.661ln(QMD),使其相应平方平均胸径对应的密度值为所述区域杉木林郁闭的限度值。
优选地,所述收获预估密度控制图还包括:杉木人工林材积模型V=0.000183N(QMD-1.1369)2.399,其中,V为林木材积,N为株数密度,QMD为平方平均胸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收获预估密度控制图还包括:杉木人工林的优势高模型Hd=1.229QMD0.869N0.063,其中,Hd为优势木平均高,QMD为平方平均胸径,N为密度。
进一步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收获预估密度控制图还包括:杉木人工林的立地指数模型其中,t为采伐时林分年龄(年),Hd为优势木平均高,SI为立地指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本发明方法通过杉木林样地的调查,应用收获预估密度控制图确定适当的杉木密度,对杉木人工林密度进行实时调节,使杉木林在各发育阶段均可以形成合理的林分密度直至最后的皆伐收获,从而保证在充分发挥杉木个体的生产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林地空间,达到较优的经营目标。
2、本发明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对林木信息进行复杂的计算就可以达到有效调节优化林分密度结构,避免由于林木个体间互斥竞争所引起的枯死现象,提高了杉木林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杉木人工林密度控制图;
图2为实施区域的杉木样地的密度与平均平方胸径在杉木人工林密度控制图的交叉点位置;
图3为林分密度控制图支持下的杉木整个生长周期密度调控;
其中,1为实施例2的交叉点位置,2为实施例3的交叉点位置,3为实施例4的交叉点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建立预估收获密度控制图
1、地区样地数据采集
本发明基于2013年发布的福建省的全国第八次连续清查数据而构建。样地采用系统布设,布设间距6×6km,样地面积为0.067公顷。本文从所有样地中选择杉木人工纯林样地,来构造稀疏方程。每个样地分为样木层面信息和样地层面信息。样木层面信息包括树种、胸径、材积、样木空间位置等信息;样地层面信息包括坡度、坡向、海拔、土壤类型等地形地貌因子。所有样地涵盖了大范围的林分胸高断面积、林分密度、林分算数平均直径和林木平均材积。因此,构建的自然稀疏方程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福建省杉木人工林的自然稀疏规律,最大程度地减少偏差。关于杉木林分的具体信息如表1所示。
表1杉木林分信息
2、预估收获密度控制图的构建
2A)确定林分密度与平均胸径的关系
根据福建杉木一类调查杉木人工林密度数据与胸径数据,通过RMA回归分析,拟合Reineke方程ln(N)=aln(QMD)+b,其中,N为株数密度,QMD为平方平均直径,a,b,为模型参数,确定林分密度与胸径的关系为ln(N)=12.509-1.661ln(QMD),R2=0.912,残差标准误为0.3245。
2B)自然稀疏线的建立
根据林分密度与胸径的关系,在其的95%的置信区间内,将该关系的截距向上平移至置信区间的上限,得到地区样地的自然稀疏线,ln(N)=13.139-1.661ln(QMD),该自然稀疏线上某胸径值所对应的密度值即为该胸径下杉木人工林的最大密度值。
将上述所得的自然稀疏线建立在以平均胸径(cm)为横坐标,以密度(株/hm2)为纵坐标的二维图中,其中,平均胸径的值大于等于10cm,密度值大于等于100株/hm2
2C)最优生长密度的上限方程的建立
根据所述区域杉木林的最优生长密度值的上限值,将建立在所述二维图中的自然稀疏线向下平移至所述上限值的位置,得到最优生长密度的上限方程ln(N)=12.628-1.661ln(QMD),使其在所述相应平方平均胸径所对应的密度值为所述区域杉木林的最优生长密度值的上限值,避免由于林分密度过高而导致的自然枯死。
2D)最优生长密度的下限稀疏线ln(N)=11.935-1.661ln(QMD);以及
根据所述区域杉木林的最优生长密度值的下限值,将得到的所述杉木人工林的自然稀疏线ln(N)=13.139-1.661ln(QME)向下平移至所述下限值的位置,得到最优生长密度的下限方程ln(N)=12.628-1.661ln(QMD),使其在所述相应平方平均胸径对应的密度值为所述区域杉木林的最优生长密度值的下限值,保证林地有效利用的前提下,保持林木的活力。
2E)郁闭时的密度稀疏线ln(N)=11.530-1.661ln(QMD);
根据所述区域杉木林的郁闭的限度值,将得到的所述杉木人工林的自然稀疏线ln(N)=13.139-1.661ln(QME)向下平移至所述限度值的位置,得到区域杉木林郁闭时的密度线ln(N)=11.530-1.661ln(QMD),使其相应平方平均胸径所对应的密度值为所述区域杉木林郁闭的限度值。
3、优势等高模型、材积模型的构建
根据一类调查数据的密度、胸径和材积数据,拟合材积等高线经验方程V=aN(QMD-b)c,其中,V为林木材积,N为株数密度,QMD为胸径,a、b为常数,得到杉木材积等高线方程为V=0.000183N(QMD-1.1369)2.399,建立在上述二维图中,形成材积等高线
根据地区杉木人工林的所采集的数据以及一类调查数据中的优势木高、密度、胸径和材积数据,拟合材积等高线经验方程Hd=aQMDbNc,其中,Hd为优势木高,N为株数密度,QMD为胸径,a、b为常数。得到杉木优势木等高线的模型方程为Hd=1.229QMD0.869N0.062,建立在上述二维图中,形成优势木等高线。
杉木人工林的自然稀疏线ln(N)=13.139-1.661ln(QMD)、最优生长密度的上限的方程ln(N)=12.628-1.661ln(QMD)、最优生长密度的下限方程ln(N)=11.935-1.661ln(QMD)、郁闭时的密度线ln(N)=11.530-1.661ln(QMD)以及杉木材积等高线为V=0.000183N(QMD-1.1369)2.399、杉木优势木等高线为Hd=1.229QMD0.869N0.062建立在所述二维图中,共同形成了预估收获密度控制图,如图1所示。
以下为预估收获密度控制图应用的实施例,
实施地点位于福建省将乐县将乐国有林场(26°26′~27°04′N,117°05′~117°40′E)。该区地处武夷山脉东南部,以中、低山为主,最高峰陇西山海拔1620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8.7℃,年降水量1672mm,无霜期273d。境内气温较高,夏季时间长,冬天较暖和,霜冻较少,生长期长。
实施例2
1、杉木林规划区的样地调查
选择实施地点密度较小的杉木林区域作为规划林分,对规划林分采用随机抽样法,布设4个样地,样地形状为方形,样地面积为400m2。对标准地中所有胸径不小于5cm的乔木进行每木检尺,记录树高、胸径、干才质量数据,并采集该样地的密度数据,树高采用超生波测高器进行测定,每棵树观测3次,求取平均值,经过统计得知该林分平均平方胸径为10.36cm,密度为1986株/hm2
2、确定调控方式
在预估收获密度控制图确定规划样地的密度与平均胸径的值的交叉点位置如图2所示,该点位于最优生长密度的下限方程ln(N)=11.935-1.661ln(QMD)之下,因此将规划调控方式确定为林木补植,使该杉木人工林的密度与平均平方胸径的值的交叉点位置位于最优生长密度的上下限之间的区域。
3、实施调控方式
以实测的平方平均胸径值10.36cm为自变量,在图中找出该平方平均胸径在预估收获密度控制图中所对应的最优密度范围值为3139-6277株/hm2。而当前该林分实际密度为1986株/hm2。因此,该林分最少需要补植林木1153株/hm2,最多补植量不能超过4291株/hm2。这里求取其平均值补植2722株/hm2
补植苗木采用本地培育的健壮、无病虫害的5年生的杉木,在3月初至4月初的阴天,雨后或土壤墒情较好时进行植苗。
实施例3
1、样地调查
选择实施地点密度适中的杉木林区域作为规划林分,样地调查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测得该样地的平均平方胸径为19.31cm,密度为2900株/hm2
2、确定调控方式
在预估收获密度控制图确定规划林分的密度与平方平均胸径的值的交叉点位置如图2所示,该点位于最优生长密度的上限方程ln(N)=11.935-1.661ln(QMD)之上,为了促进该区域杉木的生长,对该区域杉木进行砍伐。
3、以该区域杉木的实测值19.31cm为自变量,在图中找出该平方胸径在预估收获密度控制图中所对应的最优密度范围值为1116-2231株/hm2。因此,该林分需要采伐的林木株数最少为669株/hm2,最多不能超过1784株/hm2。这里求取平均值,需要伐除1226株/hm2
本发明采用向下疏伐的方式,主要伐除杉木林中生长较差及处于被压抑状态的林木。
实施例4
1、样地调查
选择实施地点密度较高的杉木林区域作为规划林分,样地调查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测得该林分平均平方胸径为21.79cm,密度为1669株/hm2
2、确定调控方式
在预估收获密度控制图确定规划样地的密度与平方平均胸径的值的交叉点位置如图2所示,该点位于最优生长密度的上限方程ln(N)=12.628-1.661ln(QMD)之下,最优生长密度的下限方程ln(N)=11.935-1.661ln(QMD)之上,因此当前该林分密度位于最优密度范围之内。
3、实施调控方式
由于该林分密度已经位于最优密度上下限范围之内,因此不需要进行密度调控。
上述实例将当前林分密度状态值与在密度控制图上的理论密度最优状态值进行对比,进而确定当前林分所需要采取的调控措施。其具体操作仅仅落实到当前的一个时间点,称之为点调控。对于杉木人工林整个生长周期的密度管理并没有涉及,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需要对林分各个发育阶段直至最后皆伐收获过程中林木的进行调控,从而使杉木林达到最优状态,即过程调控。为了阐述密度控制图在过程调控的作用,在实施例5中详细说明。
实施例5
选择实施地点的初始杉木林分位于立地指数为30m,基准年龄为20年的立地上。选取初始平方平均直径为10cm,株数为5000株/hm2的杉木林分。当林木平方平均胸径达到35cm时进行主伐收获。为了充分利用立地,保持林木最优活力,且避免自然枯死现象的发生,在经营过程中,应用本发明的预估收获密度控制图对杉木林分密度进行调控,使林分密度始终控制在最优密度范围之内,即最优生长密度的上下限所形成的区域(如图3所示)。图3中折线为密度调控过程,在主伐收获前共计进行了3次采伐,其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次疏伐(CT1)在11年开始,此时林分平方平均直径为11.26cm,伐后林分平方平均直径为11.83cm,林分优势高为17.1m,伐前林分密度为5000株·hm-2,采伐2487株·hm-2,伐后林分密度为2513株·hm-2,伐前林分材积为236.07m3·hm-2,疏伐后蓄积为135.26m3·hm-2,收获材积为100.80m3·hm-2(如表2所示)。
第二次疏伐(CT2)在16年开始,此时林分平方平均直径为17.03cm,伐后林分平方平均直径为17.89cm,林分优势高为23.5m,伐前林分密度2513株·hm-2,采伐1250株·hm-2,伐后林分密度为1263株·hm-2,伐前林分材积为350.32m3·hm-2,疏伐后蓄积为199.79m3·hm-2,收获材积为150.53m3·hm-2(如表2所示)。
第三次疏伐(CT2)在26年开始,此时林分平方平均直径为25.77cm,伐后林分平方平均直径为27.07cm,林分优势高为32.3m,伐前林分密度1263株·hm-2,采伐628株·hm-2,伐后林分密度为635株·hm-2,伐前林分材积为503.42m3·hm-2,疏伐后蓄积为286.27m3·hm-2,收获材积为217.15m3·hm-2(如表2所示)
当林分平均直径达到目标直径35cm时,主伐林龄为49年,林分优势高为40.3m,采伐株数为635株·hm-2,收获材积为542.96m3·hm-2,总收获材积为1011.45m3·hm-2,无损失蓄积,平均生长量为20.75m3·hm-2·a-1
由此可见,应用本发明的预估收获密度控制图,不需要对林分的样地信息进行复杂的计算,仅需要根据林分信息的数据,即可对杉木林分密度进行调控,具体地,只要使经营过程中的杉木林分密度始终控制在最优密度范围之内,就可以达到充分利用立地,保持林木最优活力,且避免自然枯死现象的发生的现象,并且间伐过程中无损失蓄积,可以收获较多数量的材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尽管上述对本发明做了详细说明,但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进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发明的原理进行的各种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杉木林伐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测量在待规划的杉木人工林的面积,通过对待规划的杉木人工林的样地调查(样地调查为公知技术),得到所述杉木人工林的平均胸径和密度数据;
根据预先建立的用于表示胸径和密度关系的收获预估密度控制图和得到的所述杉木人工林的平均胸径和密度值,得到所述杉木人工林的规划调控方式;
根据得到的杉木人工林的密度调控方式,对杉木人工林进行伐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伐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获预估密度控制图是以平均胸径为横坐标、以密度为纵坐标的二维图,并且包括:
杉木人工林的自然稀疏线方程ln(N)=13.139-1.661ln(QME);
最优生长密度的上限方程ln(N)=12.628-1.661ln(QMD);
最优生长密度的下限方程ln(N)=11.935-1.661ln(QMD);以及
郁闭时的密度线方程ln(N)=11.530-1.661ln(QMD);
其中,ln(N)为林分密度的自然对数转换值,N为林分密度,ln(QMD)为平方平均胸径的自然对数转换值,QMD为平方平均胸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伐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杉木人工林的规划调控方式包括:
确定所述杉木人工林的平均胸径和密度值在所述二维图中的交叉点位置;
根据所述的最优生长密度的上限的稀疏线ln(N)=12.628-1.661ln(QMD)、最优生长密度的下限稀疏线ln(N)=11.935-1.661ln(QMD)和郁闭时的密度稀疏线ln(N)=11.530-1.661ln(QMD)与所述交叉点位置确定规划调控方式,其中:
若交叉点位于最优生长密度的上限方程ln(N)=12.628-1.661ln(QMD)其上方,则将规划调控方式确定为林木采伐;
若交叉点位于最优生长密度的最优生长密度的下限方程ln(N)=11.935-1.661ln(QMD)之下,则将规划调控方式确定为林木补植;
若交叉点位于最优生长密度的上限方程ln(N)=12.628-1.661ln(QMD)之下和 最优生长密度的下限方程ln(N)=11.935-1.661ln(QMD)之上,则林分密度处于最优不需要规划调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伐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杉木人工林的自然稀疏线ln(N)=13.139-1.661ln(QMD)通过以下步骤获得;
根据区域符合“完满立木度”杉木林分的密度和平方平均胸径的统计数据,通过RMA回归,得到所述杉木人工林的自然稀疏线ln(N)=13.139-1.661ln(QMD),其中,ln(N)为林分密度对数转换值,N为林分密度,ln(QMD)为平均胸径的对数转换值,QMD为胸径,a、b为常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伐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杉木人工林的自然稀疏线ln(N)=13.139-1.661ln(QMD),其相应平方平均胸径所对应的密度值为该平方平均胸径下最大密度值。
6.如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伐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最优生长密度的上限的方程ln(N)=12.628-1.661ln(QMD)通过以下步骤获得:
根据所述区域杉木林的最优生长密度值的经验上限值,将得到的所述杉木人工林的自然稀疏线ln(N)=13.139-1.661ln(QMD)向下平移至所述上限值的位置,得到最优生长密度的上限方程ln(N)=12.628-1.661ln(QMD),使其相应平方平均胸径所对应的密度值为所述区域杉木林的最优生长密度值的上限值,避免由于林分密度过高而导致的自然枯死。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伐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最优生长密度的下限稀疏线ln(N)=11.935-1.661ln(QMD)通过以下步骤获得:
根据所述区域杉木林的最优生长密度值的经验下限值,将得到的所述杉木人工林的自然稀疏线ln(N)=13.139-1.661ln(QMD)向下平移至所述下限值的位置,得到最优生长密度的下限方程ln(N)=12.628-1.661ln(QMD),使其相应平方平均胸径所对应的密度值为所述区域杉木林的最优生长密度值的下限值,进而在保证林地有效利用的前提下,保持林木的活力。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伐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杉木林郁闭时的 密度线ln(N)=11.530-1.661ln(QMD)通过以下步骤获得:
根据所述区域杉木林的郁闭的限度值,将得到的所述杉木人工林的自然稀疏线ln(N)=13.139-1.661ln(QMD)向下平移至所述限度值的位置,得到区域杉木林郁闭时的密度线方程ln(N)=11.530-1.661ln(QMD),使其相应平方平均胸径所对应的密度值为所述区域杉木林郁闭的限度值。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伐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获预估密度控制图还包括如下辅助方程:
杉木人工林的材积模型V=0.000183N(QMD-1.1369)2.399
杉木人工林的优势高模型Hd=1.229QMD0.869N0.063
杉木人工林的立地指数模型
其中,V为林木材积,N为株数密度,QMD为胸径,Hd为优势木平均高,t为采伐时林分年龄(年),SI为立地指数。
CN201410759541.2A 2014-12-11 2014-12-11 一种杉木林伐育方法 Active CN1045374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59541.2A CN104537464B (zh) 2014-12-11 2014-12-11 一种杉木林伐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59541.2A CN104537464B (zh) 2014-12-11 2014-12-11 一种杉木林伐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37464A true CN104537464A (zh) 2015-04-22
CN104537464B CN104537464B (zh) 2018-07-27

Family

ID=52852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59541.2A Active CN104537464B (zh) 2014-12-11 2014-12-11 一种杉木林伐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37464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4069A (zh) * 2015-08-28 2015-12-23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基于截留能力的油松林动态密度调控方法及系统
CN105165365A (zh) * 2015-10-12 2015-12-23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依据树冠冠幅竞争设计用材林林分密度及调控方法
CN105379606A (zh) * 2015-10-12 2016-03-09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应用森林生长模型进行防护林造林设计的方法
CN105638448A (zh) * 2015-12-30 2016-06-08 湖南省永州市金洞林场 一种在伐期按性状指标选择杉木优良无性系的新方法
CN106034973A (zh) * 2016-05-31 2016-10-26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杉木人工林防灾控制方法
CN106546223A (zh) * 2015-09-18 2017-03-29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使用数码相机进行角规点抽样最佳控制角设计的方法
CN111699902A (zh) * 2020-06-28 2020-09-25 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确定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大径材林分保留木的方法
CN117011085A (zh) * 2023-08-18 2023-11-07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一种确定林分首次间伐时间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404879B (de) * 1996-06-14 1999-03-25 Walter Dipl Ing Dr Bitterlich Visiermesswinkel mit einer dem individuellen augenabstand angepassten breitenmarke in der skalenfläche zur gewinnung einer gewünschten augdistanz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404879B (de) * 1996-06-14 1999-03-25 Walter Dipl Ing Dr Bitterlich Visiermesswinkel mit einer dem individuellen augenabstand angepassten breitenmarke in der skalenfläche zur gewinnung einer gewünschten augdistanz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英: ""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生长模型及合理密度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4069A (zh) * 2015-08-28 2015-12-23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基于截留能力的油松林动态密度调控方法及系统
CN105184069B (zh) * 2015-08-28 2018-08-14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基于截留能力的油松林动态密度调控方法及系统
CN106546223A (zh) * 2015-09-18 2017-03-29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使用数码相机进行角规点抽样最佳控制角设计的方法
CN105165365A (zh) * 2015-10-12 2015-12-23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依据树冠冠幅竞争设计用材林林分密度及调控方法
CN105379606A (zh) * 2015-10-12 2016-03-09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应用森林生长模型进行防护林造林设计的方法
CN105638448A (zh) * 2015-12-30 2016-06-08 湖南省永州市金洞林场 一种在伐期按性状指标选择杉木优良无性系的新方法
CN106034973A (zh) * 2016-05-31 2016-10-26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杉木人工林防灾控制方法
CN106034973B (zh) * 2016-05-31 2019-12-06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杉木人工林防灾控制方法
CN111699902A (zh) * 2020-06-28 2020-09-25 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确定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大径材林分保留木的方法
CN117011085A (zh) * 2023-08-18 2023-11-07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一种确定林分首次间伐时间的方法及装置
CN117011085B (zh) * 2023-08-18 2024-05-28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一种确定林分首次间伐时间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37464B (zh) 2018-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37464A (zh) 一种杉木林伐育方法
CN101796911B (zh) 一种桑树穗芽嫁接扦插育苗法
CN110337980B (zh) 一种低山丘陵区马尾松低效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方法
CN104285756A (zh) 一种野生葡萄扦插育苗方法
CN105010062B (zh) 北方山地经济林建园方法
CN105248211B (zh) 砂梨水平棚架单主枝联体“梳形”整形栽培方法
CN104429641A (zh) 一种苹果树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方法
CN103975773A (zh) 多枝彩叶观赏造型盆景树的人工培育方法
CN110999709A (zh) 一种石漠化土壤改良植被恢复方法
CN106718775A (zh) 一种蓝莓新型无土栽培方法
CN108419588A (zh) 一种大径级格木的培育方法
CN103975775A (zh) 多层彩叶观赏造型盆景树的人工培育方法
CN107593246B (zh) 促使严重退化油松林地恢复的方法
CN103988748A (zh) 一种广西青梅种植方法
CN109380049B (zh) 一种结合长短周期经营的桉树复合栽培方法
CN107960299A (zh) 半干旱区杨树抗旱造林方法
CN105557318A (zh) 一种苹果树的嫁接方法
CN108293456A (zh) 一种大果榛子斜栽压条育苗方法
CN107646373A (zh) 一种番茄与水培马铃薯的嫁接栽培方法
CN104012282A (zh) 一种广西青梅育苗方法
CN104686134B (zh) 一种采用加热温箱多层繁育苗木的方法
CN105580699A (zh) 一种红叶李扦插繁殖的方法
Muroyiwa et al. Evaluation of FAO AquaCrop model for ability to simulate attainable yields and water use for field tomatoes grown under deficit irrigation in Harare, Zimbabwe
Bafdal Rainfall harvesting as resources of self watering fertigation system with various growing medias
CN104885859B (zh) 山楂树的育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