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24693B - 一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电极植入评估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电极植入评估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24693B
CN104524693B CN201410770659.5A CN201410770659A CN104524693B CN 104524693 B CN104524693 B CN 104524693B CN 201410770659 A CN201410770659 A CN 201410770659A CN 104524693 B CN104524693 B CN 1045246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d
electrode
patient
defibrillation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706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24693A (zh
Inventor
赖大坤
李鹏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41077065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246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24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246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246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246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电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电极植入评估装置及系统,特别是用于ICD电极的除颤效能量化评估与个体化植入优化。该系统由电生理测量装置、影像分割与重构平台、交互式电极加载平台以及除颤效能评估平台构成,并辅以核磁共振(MR)仪(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仪)与X光机。电生理测量装置检测患者的胸阻抗和心电信息,MR仪(或CT仪)与X光机分别采集患者的心脏‑胸腔影像与其已植入的ICD电极影像,结合影像分割与重构平台、交互式电极加载平台与除颤效能评估平台的处理和分析,确定最佳的术前ICD电极配置方案和术中植入位置。本发明有助于医生对患者个体进行ICD电极植入的最优化设计,改善ICD的除颤治疗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电极植入评估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电极植入评估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在急性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发生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非预期性自然死亡,其发作通常无法预期且无任何预兆。2009年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前瞻性研究表明,我国SCD发生率为41.84/10万,总人数高达54.4万/年,位居全球各国之首。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简称室颤)是恶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SCD病因,在美国仅一年就导致了30万例以上SCD的发生,占SCD死亡总数的70%以上。由于室颤发作时心脏失去正常泵血功能,大脑及肺等器官和周围组织的血液灌注停止,若患者15分钟内无生命支持治疗措施,其复苏和存活便几乎没有可能。电击除颤(electricdefibrillation-ED,简称电除颤)作为临床上唯一可靠并被广泛使用的室颤转复方法,能有效终止室颤并避免SCD的发生。而针对室颤的突发性及其抢救时间的紧迫性,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的出现,进一步开拓了电除颤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患者在植入ICD以后,可受到其持续不间断的心电监测,一旦ICD侦测到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便能在第一时间自行启动除颤治疗。自1980年首例ICD成功植入人体以来,ICD已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所接受和植入,成为SCD一级或二级预防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美国,每年接受ICD植入的患者已超过20万例;而我国每年的ICD植入手术亦达万余例,而且目前该数目正急剧上升。
ICD电极系统主要由脉冲发生器和除颤电极导丝构成,而ICD的体内植入主要是指脉冲发生器的皮下植入和一根或多根除颤电极导丝在体内(或者心内)不同区域、不同部位的植入。不同的ICD植入方案,其所获得的除颤治疗效果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首先,ICD适应症患者的个体差异性——患者的病史病情及身体状况迥异,相同的植入模式在不同病人身上所需的最低除颤能量高低不同,所获得的除颤效果也不尽相同,使得在临床应用中很难形成一套统一的适合所有患者的ICD植入模式;其次临床现有ICD及植入模式的多样性——不同的电极配置(数量、弯曲形状或长度等)和不同的植入部位(心内、心外膜或体表皮下),可形成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植入术式和体内除颤模式;同时,在ICD的临床应用中,既要考虑大部分常规患者,又要兼顾小儿和部分先心病人(如先天性单心室、室间隔或房间隔缺损等)等一类无法采用标准电极和常规植入模式的特殊患者,相应调整ICD电极的植入部位及不同的数量、形状和长度配置。而如今ICD电极的配置和手术植入方案的选择仍单纯依赖以往的临床应用经验,并缺乏对患者个体因素的考虑,呈现较大的盲目性,因此导致植入电极无法成功除颤、成功除颤所需的能量过高造成心肌损伤或一次放电的除颤成功率低而需要多次放电等实际问题。
为了辅助医生确定最佳的ICD电极植入方案,提高ICD植入的除颤治疗效果,并尽可能避免术后回访电极再手术调整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已有相关的临床实验或植入优化方法,对ICD的电极植入开展优化与设计。临床实验方面,如《Heart Rhythm》2008年发表的《Optimization of superior vena cava coil position and usage for transvenous defibrillation》中,通过对113名患者分组进行多种不同配置的经静脉心内ICD电极的植入试验,分析比较得出了由右心室电极外加上腔静脉电极所构成的双电极最佳ICD电极植入方案,并探讨了两个电极间距和高度对除颤效果的影响。又如《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0年发表的《An entirely subcutaneous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中,通过对188名患者进行短期与长期的全皮下ICD电极植入试验,筛选出了四组优化的皮下ICD电极配置,并进一步对其除颤性能比较而得出了一个最优化ICD电极植入配置。但以上方法都存在以下不足:首先,缺乏对患者个体化因素的考量,仅通过在有限例病人身上实验研究所获得的结论,其普适价值有限,难以保证适用于每一位个体患者;其次,系统性不足,没有广泛和全面地对大量临床可行的ICD电极植入方案进行统计分析,仅从所选定的有限种ICD电极植入配置中比较而得出的最优化结果,并非真实的最优结果。而在ICD电极植入优化方法方面,美国专利2012/0253359A1提出的在ICD手术植入过程中,加入额外的电极导丝并对其施加特定的电刺激,进而分析两电极间收到的电向量反馈,并据此优化调整ICD电极植入配置。此方法可以较好的针对患者个体进行ICD电极植入位置的优化,但其应用范围仅限于经静脉心内植入的ICD电极系统,且存在优化调整范围有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为解决临床上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电极植入手术方案选择的盲目性以及缺乏对患者个体差异性考虑等实际问题,给出了一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电极植入评估装置及系统。该评估装置及系统主要由电生理测量装置、影像分割与重构平台、交互式电极加载平台以及除颤效能评估平台等装置或软件构成,并辅以核磁共振(MR)仪(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仪)、X光机等医学影像支撑系统。本发明可辅助医生对患者进行ICD电极植入的除颤效能评估与个体化最优设计,在ICD植入术前确定患者所适宜的最佳ICD电极配置模式和体内电极植入方案,并在术中交互式地指导医生快速准确安放ICD电极到最佳的植入位置。该系统的临床应用,将有效降低现有ICD植入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和ICD的除颤治疗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可分如下两方面概括:一方面,患者在接受ICD植入的手术前,通过电生理测量装置检测其胸阻抗及心电信息,并由MR仪(或CT仪)扫描获得其心脏-胸腔区域影像,经由影像分割与重构平台构建该患者的个体化心脏-胸腔解剖模型与数值模型;患者的胸阻抗信息、心脏-胸腔影像以及个体化数值模型等均输入至该系统的除颤效能评估平台,并结合交互式除颤电极加载平台,对临床多种可行的ICD电极配置逐一进行除颤效能的分析和评估,其中除颤效果最优的电极配置模式,即被选择为该患者最适宜的ICD电极植入配置;另一方面,患者在接受ICD植入的手术中,通过X光机扫描和定位已植入患者体内的ICD电极系统信息,并经由交互式电极加载平台在患者的心脏-胸腔解剖模型内模拟加载并输出患者当前植入的ICD电极模型,该电极模型与患者胸阻抗及心电信息、个体化心脏-胸腔数值模型一同输入至除颤效能评估平台,进行ICD植入手术的电极除颤效能计算和实时反馈评估,并据此快速准确地确定术中ICD电极的最佳植入位置。
本发明中的MR仪(或CT仪)在ICD植入术前扫描获得患者的心脏-胸腔区域影像,输入至影像分割与重构平台进行分割与解剖重构,建立起该患者的个体化心脏-胸腔解剖模型,并通过离散化算法处理建立相应的数值化模型;电生理测量装置通过生物电阻抗测量电极与心电电极连接人体,测量患者的胸阻抗及心电信息,与患者的心脏-胸腔数值模型一同输入至除颤效能评估平台;X光机对已植入患者体内的ICD电极系统进行扫描定位,并将定位影像输入至交互式电极加载平台;交互式电极加载平台输入并可视化显示X光机扫描的患者植入ICD电极影像与患者的个体化心脏-胸腔解剖模型,通过加载预设的多种ICD配置方案(如经静脉的心内单极或双极ICD、心外膜电极ICD或全皮下电极ICD),并配置ICD电极模型参数(如ICD脉冲发生器与除颤电极导线的位置及尺寸),输出待评估的ICD电极模型;也可通过三维交互式控件,根据X光机扫描的ICD电极影像,在患者的心脏-胸腔模型内自定义加载并输出患者体内当前植入的ICD电极模型,该ICD电极模型输入至除颤效能评估平台进行求解和除颤效能的量化评估。除颤效能评估平台输入由交互式电极加载平台生成的ICD电极模型,并结合患者的个体化心脏-胸腔数值模型、胸阻抗以及心电信息,在ICD植入术前对患者临床多种可行的ICD电极植入配置进行多参数的除颤效能求解,评估并确定患者个体化的最佳ICD电极配置方案;并在ICD植入术中,实时求解并反馈患者当前植入ICD电极的除颤效能,指导优化ICD电极的植入位置。
本发明中,所述电生理测量装置,通过三个导联心电电极以及两个阻抗测量电极片连接人体,完成对患者的心电测量以及胸阻抗测量;电生理测量装置包括心电测量电路、电流信号源和检波电路。心电测量电路通过三导联的电极片连接人体,测量与记录患者心电信号,并发送至除颤效能评估平台。本发明采用胸阻抗测量方法检测患者阻抗信息,即电流信号源产生一特定频率的微弱小信号,经由与患者连接并阻抗测量电极片直接加载注入人体,由于人体存在一定的经胸阻抗,电流流经人体胸腔时在与体表接触的两个阻抗测量电极片之间建立一个电压,该电压的频率与电流频率相同,幅度则由注入电流和患者胸腔阻抗的大小共同决定。由于来自恒流信号源的电流大小恒定且已知,故该电压的幅度仅取决于患者胸阻抗的大小,通过检波电路对电极两端电压的检波处理,即获得患者的胸阻抗信息,实现本发明的胸阻抗测量功能。
本发明中,所述影像分割与重构平台主要完成对患者的MR(或CT)影像的预处理、分割、解剖重构以及数值离散化处理等,三维重构建立起包含患者胸腔内各个重要组织或器官边界信息及心脏解剖结构信息的个体化心脏-胸腔解剖模型与加载了各组织与器官电导率信息的离散化数值模型。该影像分割与重构平台具体包括:影像读取及预处理模块、组织与器官边界分割模块、三维渲染模块及网格剖分模块等功能模块。其中,影像读取及预处理模块输入DICOM格式的MR或CT影像数据,并设定影像扫描区域的坐标及空间大小信息,使其与患者胸腔的扫描空间大小保持一致;组织与器官边界分割模块在每一幅轴向影像内,分割主要组织与器官区域边界以及心脏各腔室的解剖结构;三维渲染模块对分割结果进行立体化渲染,建立患者的三维心脏-胸腔解剖模型;网格剖分模块对该解剖模型作离散化网格剖分,并对各个组织与器官区域的有限元单元加载相应的电导率值,输出可供数值求解运算的患者个体化心脏-胸腔数值模型。
本发明中,所述交互式电极加载平台,输入并可视化显示患者的个体化心脏-胸腔解剖模型以及X光机扫描所获的已植入患者体内的ICD电极影像;通过加载预设的多种ICD配置方案(如经静脉的心内单极或双极ICD、心外膜电极ICD或全皮下电极ICD),并配置ICD电极模型参数(如ICD脉冲发生器与除颤电极导线的位置及尺寸),输出待评估的ICD电极模型;也可根据X光机扫描的ICD电极影像,通过三维交互式控件在患者的心脏-胸腔模型内自定义加载并输出患者体内当前植入的ICD电极模型。
本发明中,所述除颤效能评估平台,输入重构所得的患者个体化心脏-胸腔数值模型和采集到的患者胸阻抗以及心电信息,通过有限元等数值方法计算分析,求解获得ICD电极在患者胸腔内形成的除颤电场三维空间分布,进而计算各种ICD电极配置模式下相应的除颤效能参数值。该除颤效能评估平台具体包括:模型加载模块、边界条件加载模块、有限元求解模块及数值计算与分析模块等;模型加载模块输入患者的三维心脏-胸腔数值模型及ICD电极模型;边界条件加载模块读取ICD电极模型以及患者心脏-胸腔模型的外表面,并分别设定狄利克雷边界条件以及诺依曼边界条件;有限元求解模块利用数值迭代计算方法,求解ICD电极产生的除颤电场所满足的拉普拉斯方程解,即ICD电极在患者胸腔内形成的除颤电场三维空间分布;数值计算与分析模块对除颤电场分布数据进行数值求解,并根据患者的胸阻抗以及心电信息,计算分析ICD电极所形成的除颤电流场分布及其对应的除颤效能参数,至少包括:1)除颤电压阈值,即能够实现成功除颤的最小电压;2)能量均匀度,即所有心肌单元所受的除颤电流大小的标准差;3)高场强率,即受到高能量电场作用的心肌单元占心肌单元总量的百分比;4)除颤能量效率,即所有心肌单元所受到的除颤能量占放电总能量的百分比;通过综合对比和分析各参数值,即获得对应于该患者除颤效果最优的除颤电极配置模式和体内电极植入位置。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电极植入评估装置及系统,针对临床具有ICD适用指征的患者,公开了一套可开展ICD个体化治疗和效能术前评估的智能化系统,通过分析患者的医学影像和检测其胸阻抗及心电信息,应用集成化的计算和分析方法,在ICD植入术前预估确定最优化的ICD电极配置模式,并在ICD植入术中对已植入患者体内的ICD电极系统进行实时的除颤效能计算和评估,指导ICD电极植入位置的优化,最终完成患者个体化的最佳ICD植入治疗方案,提升ICD手术植入的除颤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电极植入评估装置及系统的基本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电生理测量装置的内部电路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影像分割与重构平台的功能模块示意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交互式电极加载平台功能界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除颤效能评估平台界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手术室内系统构成及术中电极位置优化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和说明本发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电极植入评估装置及系统4的一种实施例基本框图。该系统包含:电生理测量装置5、影像分割与重构平台9、除颤效能评估平台10与交互式电极加载平台11,以及辅助医学影像支撑系统:核磁共振(MR)仪(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仪)1与X光机2。患者在ICD植入术前,经MR仪(或CT仪)1扫描获得胸腔的影像数据6,输入至影像分割与重构平台9构建患者个体化的心脏-胸腔数值模型,再输入至除颤效能评估平台10;电生理测量装置5测量患者的胸阻抗及心电信息7,并输入至除颤效能评估平台10;X光机2在ICD植入术中对已植入患者体内的ICD电极系统进行扫描定位,扫描ICD影像8输入交互式电极加载平台11;除颤效能评估平台10根据患者的个体胸腔影像6、胸阻抗及心电信息7,评估分析获得患者术前的最佳ICD电极配置12,并可结合术中的ICD扫描影像8,确定术中的最优ICD植入位置13。
图2所示,为该ICD电极植入评估装置及系统实施例的电生理测量装置5内部电路结构框图。该电生理测量装置中,心电测量电路16通过导联心电电极15连接人体14,测量并记录患者的心电信号;电流信号源17通过阻抗测量电极18连接到人体14,并产生一特定频率微弱小信号激励人体14,由于人体存在一定的经胸阻抗,电流流经人体胸腔时在与体表接触的两个阻抗测量电极之间会建立一个电压,该电压的频率与电流频率相同,幅度则由注入电流和患者胸腔阻抗的大小共同决定,由于来自恒流信号源的电流大小恒定且已知,故该电压的幅度仅取决于患者经胸阻抗的大小,通过检波电路19对阻抗测量电极18两端电压的检波处理,即获得反映患者的胸阻抗信息,并将该信息与测量心电信号一同通过信号输出接口20发送至除颤效能评估平台10,完成对患者的胸阻抗以及心电信号测量的功能。
图3所示,为该ICD电极植入评估装置及系统实施例的影像分割与重构平台9模块功能框图。该软件包括:影像读取及预处理模块、组织与器官边界分割模块、三维渲染模块及网格剖分模块。影像读取及预处理模块输入DICOM格式的患者MR或CT影像数据21,并设定影像分割区域的坐标及空间大小信息,使其与患者胸腔的扫描空间大小保持一致;组织与器官边界分割模块在扫描空间的X轴22,Y轴23,Z轴24扫描方向上的每一幅图像中,分割胸腔内包括皮肤、脂肪、肌肉、骨骼、肺、上腔静脉等靠近ICD电极系统或占据胸腔内主要空间的组织或器官以及心脏的腔室解剖结构;三维渲染模块对分割结果进行立体化渲染,建立患者的三维心脏-胸腔解剖模型25;网格剖分模块对该解剖模型作离散化网格剖分,并在各个组织与器官区域的有限元单元上加载相应的电导率值,输出可供有限元求解运算的心脏-胸腔数值模型26。
图4所示,为该ICD电极植入评估装置及系统实施例的交互式电极加载平台11电极加载功能界面示意图。该平台包括交互式控制窗口与ICD电极模型参数窗口。交互式控制窗口输入并显示患者的三维心脏-胸腔解剖模型25,并通过旋转、伸缩或平移的交互式点(或体)控件27,对ICD电极模型28调整;ICD电极模型参数窗口可定义ICD电极系统的脉冲发生器(Can)坐标(x,y,z)、大小(长a,宽b,高c)参数以及除颤电极导线(Lead)的长度l和直径d参数,并可根据X光机扫描所获的患者已植入ICD电极影像28,选择激活特定的交互式控件,在交互式控制窗口调整ICD电极的位置,并最终输出ICD电极模型29。
图5所示,为该ICD电极植入评估装置及系统实施例的除颤效能评估平台10界面示意图。该平台输入患者的个体化心脏-胸腔数值模型26、三导联心电信号以及胸阻抗值30,然后基于有限元等数值计算与分析方法求解ICD电极29在患者胸腔内形成的除颤电流场分布,并据此计算此ICD电极配置的除颤效能参数32:除颤电压阈值、能量均匀度、高场强率、除颤能量效率;并根据除颤电压阈值、ICD植入术中测试出的极间阻抗值以及患者胸阻抗值30,计算出预估的除颤阈值31。
图6所示,为该ICD电极植入评估装置及系统实施例的术中电极位置优化工作示意图。电生理测量装置5通过三导联心电电极15及阻抗测量电极18连接人体,分别测量记录患者的心电信号及胸阻抗值,并发送至计算机32;X光机2对植入患者体内的ICD电极系统进行定位扫描,位置信息一并发送至计算机33;计算机33通过交互式电极加载平台11与除颤效能评估平台10,实时显示由电生理测量装置5测量的导联心电信号,并求解出的当前植入ICD电极的除颤电流场与各项除颤效能参数。
在上述实施例中,ICD电极植入评估装置及系统可能用于的ICD电除颤装置的相关硬件改进和实现、ICD临床植入手术的治疗方案优化等内容不是本发明的内容,故未给出详细阐述,具体可参考相关技术资料和现有的ICD心脏除颤装置及系统来实现。

Claims (6)

1.一种植入型体内自动除颤器ICD的电极植入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适用于ICD电极的除颤效能量化评估与个体化植入优化,主要由电生理测量装置、影像分割与重构平台、交互式电极加载平台以及除颤效能评估平台构成,并辅以医学影像支撑系统,所述医学影像支撑系统包括核磁共振MR仪和X光机,或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仪和X光机;电生理测量装置检测患者的胸阻抗和心电信息,MR仪或者CT仪采集患者的心脏-胸腔区域影像,X光机扫描患者体内已植入的ICD电极系统影像,并利用影像分割与重构平台、交互式电极加载平台以及除颤效能评估平台依次进行处理和优化分析,获得具有患者个体化最佳除颤效果的ICD电极配置模式,辅助医生在术前规划选择最优的ICD植入方案和在术中快速准确地植入ICD电极到达患者体内最佳的植入位置,以有效提高ICD植入手术成功率,改善ICD心律转复及除颤治疗效果;所述交互式电极加载平台,输入并可视化显示患者的个体化心脏-胸腔解剖模型以及X光机扫描所获的已植入患者体内的ICD电极系统影像,通过加载预设的多种ICD电极配置模式,所述ICD电极配置模式包括经静脉的心内单极或双极ICD、经心外膜电极ICD或全皮下电极ICD,并配置ICD电极模型参数,所述电极模型参数包括ICD脉冲发生器与除颤电极导线的位置及尺寸,输出待评估的ICD电极模型;根据X光机扫描的ICD电极系统影像,通过三维交互式控件在患者的心脏-胸腔解剖模型内自定义加载并输出患者体内当前植入的ICD电极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入型体内自动除颤器ICD的电极植入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的工作运行采用如下流程:即患者在接受ICD植入的手术前,通过电生理测量装置检测其胸阻抗及心电信息,并由MR仪或者CT仪扫描获得其心脏-胸腔区域影像,经由影像分割与重构平台构建该患者的个体化心脏-胸腔解剖模型与数值模型;患者的胸阻抗和心电信息、心脏-胸腔区域影像与个体化心脏-胸腔解剖模型与数值模型均输入至该系统的除颤效能评估平台,结合交互式电极加载平台,对临床多种可行的ICD电极配置模式逐一进行除颤效能的分析和评估,其中除颤效果最优的ICD电极配置模式,即被选择为该患者最适宜的ICD电极植入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入型体内自动除颤器ICD的电极植入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的工作运行采用如下流程:即患者在接受ICD植入的手术中,通过X光机扫描和定位已植入患者体内的ICD电极系统影像,并经由交互式电极加载平台生成患者当前植入的ICD电极配置模式;该ICD电极配置模式与患者胸阻抗及心电信息、个体化心脏-胸腔解剖模型与数值模型一同输入至除颤效能评估平台,进行ICD植入手术的电极除颤效能计算和实时反馈评估,并据此快速准确地确定ICD电极的最佳植入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入型体内自动除颤器ICD的电极植入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生理测量装置,用于检测患者的胸阻抗和心电信息;主要包括心电测量电路、电流信号源和检波电路;心电测量电路通过三导联的电极片连接人体,测量并记录患者心电信号;电流信号源通过两个阻抗测量电极片连接人体,并产生一特定频率的微弱小信号激励人体,所产生的电流流经患者胸腔并在两个阻抗测量电极片之间建立一个电压,该电压的频率与电流信号源频率相同,幅度则由该电流和患者胸腔阻抗的大小共同决定;检波电路通过对两个阻抗测量电极片的电压进行检波处理,并结合电流信号源的电流大小计算出患者的胸阻抗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入型体内自动除颤器ICD的电极植入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分割与重构平台,输入患者的心脏-胸腔区域影像,并通过对影像的预处理、分割、解剖重构以及数值离散化处理,输出包含胸腔内重要组织与器官的边界信息及心脏各腔室解剖结构信息的患者个体化心脏-胸腔解剖模型与加载了重要组织组织与器官电导率信息的个体化心脏-胸腔数值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入型体内自动除颤器ICD的电极植入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颤效能评估平台,输入并可视化显示患者的个体化心脏-胸腔数值模型以及待评估的ICD电极模型或患者体内当前植入的ICD电极模型,并结合患者的胸阻抗及心电信息,通过数值计算与分析方法,在ICD植入术前对任意的待评估ICD电极模型进行多参数的除颤效能求解,在ICD植入术中对患者体内当前植入的ICD电极模型进行实时除颤效能求解和反馈评估,所述数值计算与分析方法包括有限元法。
CN201410770659.5A 2014-12-15 2014-12-15 一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电极植入评估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45246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70659.5A CN104524693B (zh) 2014-12-15 2014-12-15 一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电极植入评估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70659.5A CN104524693B (zh) 2014-12-15 2014-12-15 一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电极植入评估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24693A CN104524693A (zh) 2015-04-22
CN104524693B true CN104524693B (zh) 2016-09-14

Family

ID=52840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70659.5A Active CN104524693B (zh) 2014-12-15 2014-12-15 一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电极植入评估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246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5786B (zh) * 2017-09-18 2020-10-3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_icd的植入评估系统
CN113962927B (zh) * 2021-09-01 2022-07-12 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强化学习的髋臼杯位置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78835A1 (en) * 2000-04-13 2001-10-25 Uab Research Foundation Inter-atrial septum electrode for atrial defibrillation
US20030199938A1 (en) * 2002-04-22 2003-10-23 Karel Smits Precise cardiac lead placement based on impedance measurements
AU2009316801C1 (en) * 2008-11-18 2015-12-24 Setpoint Medical Corpor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optimizing electrode placement for anti-inflammatory stimulation
CN103932796A (zh) * 2014-04-13 2014-07-23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多模态医学影像数据融合的颅内电极个体化定位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24693A (zh) 2015-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4770B (zh) 使心脏激活可视化的系统
CN103547212B (zh) 评估心脏内激活模式和电不同步
CN105377363B (zh) 用于标识有效电极的系统、方法和界面
Keller et al. Ranking the influence of tissue conductivities on forward-calculated ECGs
KR101109738B1 (ko) 심장 부정맥 진단방법 및 그 진단장치
CN107847748A (zh) 多通道映射系统中的有效信号与伪迹的检测
CN107920770A (zh) 识别用于电生理映射的模糊心脏信号
JP2017074383A (ja) 患者の治療を容易に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7660133A (zh) 确定用于信号处理的心脏去极化和复极化波的起始
Karlon et al. Effect of paddle placement and size on defibrillation current distribution: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WO2012061612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essing heart function
Jolley et al. A computer modeling tool for comparing novel ICD electrode orientations in children and adults
EP2903512A1 (en) Parametric electric impedance tomography of the chest
CN110225775A (zh) 用于心脏再同步的系统及方法
JP2016508767A (ja) 心臓再同期療法(crt)を最適化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8348755B (zh) 用于刺激部位选择的系统和方法
Plancke et al. Generation of a cohort of whole-torso cardiac models for assessing the utility of a novel computed shock vector efficiency metric for ICD optimisation
CN104524693B (zh) 一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电极植入评估装置及系统
CN107485786B (zh) 一种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_icd的植入评估系统
Schimpf et al. Realistic computer modelling of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 of human head and torso
Hart et al. Comparison of cardiac-induced endogenous fields and power frequency induced exogenous fields in an anatomical model of the human body
CN104784822A (zh) 具有患者个体化电极配置的心脏电除颤优化方法
CN110227209A (zh) 用于心律失常建模的心脏起搏模拟
Yang et al. Optimal transvenous coil position on active-can single-coil ICD defibrillation efficacy: a simulation study
CN110520038A (zh) 心律失常驱动器的连通性分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