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9332B - 产生视角平移影像的方法及其便携式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产生视角平移影像的方法及其便携式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19332B
CN104519332B CN201310484575.0A CN201310484575A CN104519332B CN 104519332 B CN104519332 B CN 104519332B CN 201310484575 A CN201310484575 A CN 201310484575A CN 104519332 B CN104519332 B CN 1045193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camera lens
pixel
angle
dep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845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19332A (zh
Inventor
张耀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519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93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193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93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11Transformation of image signals corresponding to virtual viewpoints, e.g. spatial image interpo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04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71Image signal generators wherein the generated image signals comprise depth maps or disparity ma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产生视角平移影像的方法及其便携式电子设备,该方法应用在立体影像的显示上,包含第一及第二镜头分别朝景物提取第一及第二影像、影像处理装置根据第一影像内的像素点与第一镜头间的第一垂直视角、第二影像内的与第一影像内的像素点相对应的像素点与第二镜头间的第二垂直视角,及第一及第二镜头的间距计算出第一影像内的像素点相对第一镜头的景深、影像处理装置根据景深、第一影像内的像素点的像素坐标,及间距计算出第一影像内的像素点与第一镜头间的水平视角,以及影像处理装置根据第一影像内的像素点的像素坐标、景深、间距,以及水平视角产生视角平移影像。本发明可提升便携式电子设备在进行立体影像拍摄上的操作便利性以及使用弹性。

Description

产生视角平移影像的方法及其便携式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影像生成方法及其便携式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根据影像的像素点与镜头间的垂直视角计算出相对应的水平视角以产生视角平移影像的方法及其便携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立体影像技术的发展,可提供立体影像显示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已广泛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例如3D数位相机、3D手机等,其立体影像显示方式通常是利用设置于其上的双镜头分别提取具有不同水平视角的影像以产生相对应的左眼影像和右眼影像并分别传送到左眼及右眼,藉此,经由左眼影像和右眼影像的水平视角差异,即可使得左右眼所接收到的影像在使用者的脑中叠合为具有景深以及层次感的立体影像。
然而,上述方式必须在横置便携式电子设备以使设置于其上的双镜头相对呈横向左右排列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具有不同水平视角的左右眼影像,也就是说,若是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双镜头相对呈纵向上下排列的情况下,此时,由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双镜头仅能产生具有相同水平视角的影像,因此,便携式电子设备就会无法生成相对应的立体影像。如此一来,上述方式即会为使用者在操作便携式电子设备以进行立体影像拍摄上带来诸多的不便与操作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的一在于提供一种根据影像的像素点与镜头间的垂直视角计算出相对应的水平视角以产生视角平移影像的方法及其便携式电子设备,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生视角平移影像的方法,其应用在立体影像的显示上,该方法包含一第一镜头朝一景物提取一第一影像、一第二镜头朝该景物提取与该第一影像具有相异的视角的一第二影像、一影像处理装置根据该第一影像内的至少一像素点与该第一镜头间的一第一垂直视角、该第二影像内的与该第一影像内的该至少一像素点相对应的一像素点与该第二镜头间的一第二垂直视角,以及该第一镜头以及该第二镜头的一间距,计算出该第一影像内的该至少一像素点相对于该第一镜头的一景深、该影像处理装置根据该第一影像内的该至少一像素点相对于该第一镜头的该景深、该第一影像内的该至少一像素点的一像素坐标,以及该间距,计算出该第一影像内的该至少一像素点与该第一镜头间的一水平视角,以及该影像处理装置根据该第一影像内的该至少一像素点的该像素坐标、该第一影像内的该至少一像素点相对于该第一镜头的该景深、该间距,以及该水平视角,产生一视角平移影像。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其包含一第一镜头、一第二镜头,以及一影像处理装置。该第一镜头用来朝一景物提取一第一影像。该第二镜头位于该第一镜头的一侧而相距一间距,用来朝该景物提取一第二影像,该第二影像与该第一影像具有相异的视角。该影像处理装置包含一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耦接于该第一镜头以及该第二镜头,该处理单元用来根据该第一影像内的至少一像素点与该第一镜头间的一第一垂直视角、该第二影像内的与该至少一像素点相对应的一像素点与该第二镜头间的一第二垂直视角,以及该间距计算出该第一影像内的该至少一像素点相对于该第一镜头的一景深、根据该景深与该第一影像内的该至少一像素点的一像素坐标以及该间距计算出该第一影像内的该至少一像素点与该第一镜头间的一水平视角,以及根据该第一影像内的该至少一像素点的该像素坐标、该景深、该间距,以及该水平视角产生至少一视角平移影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根据垂直视角计算出景深的步骤以及根据景深计算出水平视角的步骤,即使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双镜头未呈横向排列的情况下本发明仍然能够产生可叠合出立体影像的视角平移影像,以供便携式电子设备可据以进行后续立体影像的相关处理。如此一来,本发明即可有效地解决在现有技术中所提及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在双镜头未呈横向排列的情况下无法生成立体影像的问题,从而大大地提升便携式电子设备在进行立体影像拍摄上的操作便利性以及使用弹性。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及所附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功能方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第一镜头以及第二镜头与像素点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产生视角平移影像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图1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倾斜以使第一镜头以及第二镜头呈斜向排列的简示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 便携式电子设备 12 第一镜头
13 景物 14 第二镜头
16 影像处理装置 18 处理单元
20 镜头控制单元 22 显示单元
24 显示面板 26 影像控制器
28 存储单元 30 倾斜角度检测单元
A 像素点 θ1、θ2 垂直视角
d 间距 D 景深
L 倾斜排列方向 H 水平面
α 斜向倾斜角度
步骤300、302、304、306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其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一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功能方框示意图。如图1所示,便携式电子设备10包含第一镜头12、第二镜头14,以及一影像处理装置16。第一镜头12以及第二镜头14可分别用来朝景物提取影像。影像处理装置16包含一处理单元18。处理单元18耦接于第一镜头12以及第二镜头14,处理单元18可用来计算出第一镜头12所提取的影像内的像素点相对于第一镜头12的景深、根据其所计算出的景深与第一镜头12所提取的影像内的像素点的像素坐标以及第一镜头12与第二镜头14之间的距离计算出第一镜头12所提取的影像内的像素点与第一镜头12间的水平视角,以及根据第一镜头12所提取的影像内的像素点的像素坐标、第一镜头12与第二镜头14之间的距离,以及其所计算出的景深与水平视角产生与第一镜头12所提取的影像相对应的视角平移影像,其中处理单元18可为一硬件、一软件或一固件。除此之外,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还包含一镜头控制单元20,镜头控制单元20耦接于第一镜头12、第二镜头14,以及处理单元18,在此实施例中,镜头控制单元20用来于第一镜头12以及第二镜头14呈纵向上下排列时,控制第一镜头12以及第二镜头14分别进行影像的提取。
接下来,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图2为图1的第一镜头12以及第二镜头14与一像素点A的对应关系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产生视角平移影像的方法的流程图,其方法包含下列流程。
步骤300:第一镜头12以及第二镜头14分别朝一景物13提取影像;
步骤302:处理单元18根据第一镜头12所提取的影像内的每一像素点与第一镜头12间的垂直视角、第二镜头14所提取的影像内的相对应像素点与第二镜头14间的垂直视角,以及第一镜头12与第二镜头14的一间距d,计算出第一镜头12所提取的影像内的每一像素点相对于第一镜头12的景深;
步骤304:处理单元18根据第一镜头12所提取的影像内的每一像素点相对于第一镜头12的景深、第一镜头12所提取的影像内的每一像素点的像素坐标,以及第一镜头12与第二镜头14的间距d,计算出第一镜头12所提取的影像内的每一像素点与第一镜头12间的水平视角;
步骤306:处理单元18根据第一镜头12所提取的影像内的每一像素点的像素坐标、第一镜头12所提取的影像内的每一像素点相对于第一镜头12的景深、第一镜头12与第二镜头14的间距d,以及第一镜头12所提取的影像内的每一像素点与第一镜头12间的水平视角,产生视角平移影像。
以下以如图2所示的像素点A为例针对上述步骤进行详细的描述,至于针对第一镜头12所提取的影像内的其他像素点的相关运算,其可根据以下说明类推,故于此不再赘述。需注意的是,需要进行水平视角转换运算的像素点的数量可视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实际应用而定。举例来说,在此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针对第一镜头12所提取的影像内的每一像素点进行上述步骤的运算以产生视角平移影像,从而提升视角平移影像的像素坐标平移准确度;或者是,在另一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采用仅针对第一镜头12所提取的影像内的特定像素点(如对应景物13的边缘轮廓的像素点)或单一像素点(例如图2的像素点A)进行上述步骤的运算且其余像素点直接依照相对坐标关系进行坐标转换的方式来产生视角平移影像,从而降低处理单元18的运算量以提升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影像处理速度。
首先,在直立便携式电子设备10以使第一镜头12以及第二镜头14呈纵向上下排列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由步骤300可知,第一镜头12以及第二镜头14可分别朝景物13(于图2中以长方体简示之)提取相对应的影像,更进一步地说,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利用镜头控制单元20在判断出第一镜头12以及第二镜头14呈纵向上下排列时,控制第一镜头12以及第二镜头14进行影像的提取,其中由于如图2所示的第一镜头12以及第二镜头14朝景物13所提取的影像可视为相对垂直纵向移动而具有水平视角相同但垂直视角相异的影像,因此图2可采用影像相互重叠的方式描绘第一镜头12以及第二镜头14所提取的影像,以便明确地呈现出第一镜头12以及第二镜头14与其所提取的影像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完成第一镜头12以及第二镜头14的影像提取步骤后,如图2所示,处理单元18可根据像素点A与第一镜头12间的一垂直视角θ1、像素点A与第二镜头14间的一垂直视角θ2,以及第一镜头12以及第二镜头14的间距d,计算出像素点A相对于第一镜头12的一景深D(步骤302),更详细地说,在实际应用中,景深D可符合下列公式。
景深D=(间距d)/[tan(垂直视角θ2)-tan(垂直视角θ1)]。
接下来,处理单元18可根据像素点A的像素坐标以及经由上述计算所得的景深D,建立起像素点A与第一镜头12以及第二镜头14之间的相对立体空间坐标关系,其中像素点A的像素坐标可在第一镜头12朝景物13提取影像后取得,至于如何取得上述影像内的像素点的像素坐标的相关运算流程,其常见于现有技术中,故于此不再赘述。如此一来,处理单元18可根据上述所建立的像素点A与第一镜头12以及第二镜头14之间的相对立体空间坐标关系以及第一镜头12与第二镜头14的间距d,计算出像素点A与第一镜头12间的水平视角,以作为后续将像素点A进行像素坐标平移转换的参考依据。
最后,处理单元18即可参照上述步骤计算出第一镜头12所提取的影像内的每一像素点相对于第一镜头12的景深(步骤302),以及计算出第一镜头12所提取的影像内的每一像素点与第一镜头12间的水平视角(步骤304),藉此,处理单元18即可根据第一镜头12所提取的影像内的每一像素点的像素坐标、第一镜头12所提取的影像内的每一像素点相对于第一镜头12的景深、第一镜头12与第二镜头14的间距d,以及第一镜头12所提取的影像内的每一像素点与第一镜头12间的水平视角,产生相对应的视角平移影像(步骤306),以用来作为左右眼影像的其中之一影像而可与第一镜头12所提取的影像(可作为左右眼影像的其中的另一影像)共同叠合出立体影像。需注意的是,本发明用来形成立体影像的方法可不限于上述影像叠合方式,举例来说,在另一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8可改采用将第一镜头12所提取的影像视为参考影像且参照上述步骤分别产生可作为左右眼影像的二视角平移影像以叠合出立体影像的方式,藉以取代上述使用视角平移影像以及第一镜头12所提取的影像叠合出立体影像的方式。至于采用何种影像叠合方式,其可视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实际应用而定。
上述视角平移影像产生流程可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后续立体影像相关处理上,也就是说,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将处理单元18所产生的视角平移影像以及第一镜头12所提取的影像传送至具有立体影像显示功能的显示设备以进行立体影像的显示,或是在本身额外具有显示单元的配置下直接利用处理单元18所产生的视角平移影像以及第一镜头12所提取的影像以进行立体影像的显示,举例来说,在此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影像处理装置16可还包含一显示单元22,显示单元22耦接于处理单元18,用来根据视角平移影像以及第一镜头12所提取的影像进行立体影像的显示,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单元22可采用常见的显示模块配置而可包含一显示面板24以及一影像控制器26(但不受此限),影像控制器26耦接于处理单元18以及显示面板24,影像控制器26可用来根据处理单元18所产生的视角平移影像以及第一镜头12所提取的影像控制显示面板24进行立体影像的显示,其中影像控制器26可采用常见的立体影像显示控制方法,例如时间多工式(Time-multiplexed)以及空间多工式(Spatial-multiplexed)立体影像显示方法等,其相关立体显示原理说明已见于现有技术中,故于此不再赘述。除此之外,影像处理装置16可还包含一存储单元28,存储单元28耦接于处理单元18,藉以用来存储第一镜头12以及第二镜头14所提取的影像、处理单元18所产生的视角平移影像以及显示单元22所显示的立体影像,以提供影像数据存存储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也可适用在便携式电子设备10倾斜以使第一镜头12以及第二镜头14呈斜向排列的情况下,举例来说,请参阅图2以及图4,图4为图1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倾斜以使第一镜头12以及第二镜头14呈斜向排列的简示图,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使便携式电子设备10在第一镜头12以及第二镜头14呈斜向排列的情况下仍可产生视角平移影像以供进行立体影像的显示之用,便携式电子设备10可还包含一倾斜角度检测单元30(如加速度计等),倾斜角度检测单元30耦接于处理单元18,以用来于第一镜头12以及第二镜头14相对呈斜向排列(如图4所示)时检测出第一镜头12以及第二镜头14的一倾斜排列方向L相对于一水平面H的一斜向倾斜角度α,藉此,在处理单元18根据斜向倾斜角度α以坐标转换方式分别计算出步骤302的第一镜头12所提取的影像内的每一像素点与第一镜头12间的垂直视角以及第二镜头14所提取的影像内的相对应像素点与第二镜头14间的垂直视角后,便携式电子设备10即可使用处理单元18继续执行上述用来产生视角平移影像的步骤(即步骤302至步骤306),其相关计算流程可参照上述说明类推,于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根据垂直视角计算出景深的步骤以及根据景深计算出水平视角的步骤,即使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双镜头未呈横向排列的情况下,本发明仍然能够产生可叠合出立体影像的视角平移影像,以供便携式电子设备可据以进行后续立体影像的相关处理。如此一来,本发明即可有效地解决在现有技术中所提及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在双镜头未呈横向排列的情况下无法生成立体影像的问题,从而大大地提升便携式电子设备在进行立体影像拍摄上的操作便利性以及使用弹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涵盖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产生视角平移影像的方法,其应用在立体影像的显示上,该方法包含:
一第一镜头朝一景物提取一第一影像;
一第二镜头朝该景物提取一第二影像,该第二影像与该第一影像具有相异的视角;
一影像处理装置根据该第一影像内的至少一像素点与该第一镜头间的一第一垂直视角、该第二影像内的与该第一影像内的该至少一像素点相对应的一像素点与该第二镜头间的一第二垂直视角,以及该第一镜头以及该第二镜头的一间距,计算出该第一影像内的该至少一像素点相对于该第一镜头的一景深;
该影像处理装置根据该第一影像内的该至少一像素点相对于该第一镜头的该景深、该第一影像内的该至少一像素点的一像素坐标,以及该间距,计算出该第一影像内的该至少一像素点与该第一镜头间的一水平视角;
该影像处理装置根据该第一影像内的该至少一像素点的该像素坐标、该第一影像内的该至少一像素点相对于该第一镜头的该景深、该间距,以及该水平视角,产生一视角平移影像;以及
该影像处理装置根据该视角平移影像以及该第一影像显示一立体影像;
其还包含:
一倾斜角度检测单元于该第一镜头以及该第二镜头相对呈斜向排列时,检测该第一镜头以及该第二镜头的一倾斜排列方向相对于一水平面的一斜向倾斜角度;以及
该影像处理装置根据该斜向倾斜角度以坐标转换方式计算出该第一垂直视角以及该第二垂直视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镜头以及该第二镜头于相对呈纵向上下排列时分别提取该第一影像以及该第二影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景深符合下列公式:
该景深=(该间距)/[tan(该第二垂直视角)-tan(该第一垂直视角)]。
4.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其包含:
一第一镜头,用来朝一景物提取一第一影像;
一第二镜头,其位于该第一镜头的一侧而相距一间距,用来朝该景物提取一第二影像,该第二影像与该第一影像具有相异的视角;
一影像处理装置,其包含:
一处理单元,其耦接于该第一镜头以及该第二镜头,该处理单元用来根据该第一影像内的至少一像素点与该第一镜头间的一第一垂直视角、该第二影像内的与该至少一像素点相对应的一像素点与该第二镜头间的一第二垂直视角,以及该间距计算出该第一影像内的该至少一像素点相对于该第一镜头的一景深、根据该景深与该第一影像内的该至少一像素点的一像素坐标以及该间距计算出该第一影像内的该至少一像素点与该第一镜头间的一水平视角,以及根据该第一影像内的该至少一像素点的该像素坐标、该景深、该间距,以及该水平视角产生一视角平移影像;以及
一显示单元,其耦接于该处理单元,用来根据该视角平移影像以及该第一影像显示一立体影像;
其还包含:
一倾斜角度检测单元,其耦接于该处理单元,用来于该第一镜头以及该第二镜头相对呈斜向排列时,检测该第一镜头以及该第二镜头相对于一水平面的一斜向倾斜角度;
其中该处理单元还用来根据该斜向倾斜角度以坐标转换方式计算出该第一垂直视角以及该第二垂直视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该显示单元包含:
一显示面板,用来显示该立体影像;以及
一影像控制器,其耦接于该处理单元以及该显示面板,用来根据该至少一视角平移影像以及该第一影像控制该显示面板显示该立体影像。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该影像处理装置还包含一存储单元,其耦接于该处理单元,用来存储该第一影像、该第二影像、该视角平移影像,以及该立体影像。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还包含:
一镜头控制单元,其耦接于该第一镜头、该第二镜头,以及该处理单元,该镜头控制单元用来于该第一镜头以及该第二镜头呈纵向上下排列时,控制该第一镜头以及该第二镜头分别提取该第一影像以及该第二影像。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该处理单元用来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出该景深:
该景深=(该间距)/[tan(该第二垂直视角)-tan(该第一垂直视角)]。
CN201310484575.0A 2013-10-01 2013-10-16 产生视角平移影像的方法及其便携式电子设备 Active CN1045193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35574A TWI508526B (zh) 2013-10-01 2013-10-01 產生視角平移影像之方法及其可攜式電子設備
TW102135574 2013-10-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19332A CN104519332A (zh) 2015-04-15
CN104519332B true CN104519332B (zh) 2017-07-07

Family

ID=52739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84575.0A Active CN104519332B (zh) 2013-10-01 2013-10-16 产生视角平移影像的方法及其便携式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15074B2 (zh)
CN (1) CN104519332B (zh)
TW (1) TWI5085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4221B (zh) * 2016-05-27 2017-11-0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景深測量方法以及應用該方法的影像擷取裝置
TWI662694B (zh) 2017-12-20 2019-06-1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三維影像攝取方法及系統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3229A (zh) * 2009-03-09 2010-09-15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撷取装置与方法
CN102404592A (zh) * 2010-09-16 2012-04-04 索尼公司 图像处理设备和方法以及立体图像显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47187A (en) * 1949-01-24 1951-04-03 Joseph B Walker Lens adjusting mechanism
US2515104A (en) * 1949-04-19 1950-07-11 Joseph B Walker Lens adjusting mechanism
US2532685A (en) * 1949-07-23 1950-12-05 Joseph B Walker Lens adjusting mechanism
US2705908A (en) * 1954-07-12 1955-04-12 Joseph B Walker Automatic non-parallax dual lens
AUPN003894A0 (en) * 1994-12-13 1995-01-12 Xenotech Research Pty Ltd Head tracking system for stereoscopic display apparatus
US7671321B2 (en) * 2005-01-18 2010-03-02 Rearden,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pturing still images and video using coded lens imaging techniques
JP4714176B2 (ja) * 2007-03-29 2011-06-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立体撮影装置及び光軸調節方法
US7787112B2 (en) * 2007-10-22 2010-08-31 Visiongate, Inc. Depth of field extension for optical tomography
GB2474602A (en) * 2008-06-12 2011-04-20 Spandan Choudury A non-virtual-3d-video/photo generator rendering relative physical proportions of image in display medium and hence also of the display medium itself
EP2197217A1 (en) * 2008-12-15 2010-06-1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Image based 3D video format
WO2010134502A1 (ja) * 2009-05-18 2010-11-25 小平アソシエイツ株式会社 画像情報出力方法
US8773507B2 (en) * 2009-08-11 2014-07-08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focusing feature matching system to measure camera pose with interchangeable lens cameras
JP5472328B2 (ja) * 2010-02-02 2014-04-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ステレオカメラ
US8558873B2 (en) * 2010-06-16 2013-10-15 Microsoft Corporation Use of wavefront coding to create a depth image
US9344701B2 (en) * 2010-07-23 2016-05-17 3Dmedia Corporatio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a for identifying a rough depth map in a scene and for determining a stereo-base distance for three-dimensional (3D) content creation
TWI532009B (zh) * 2010-10-14 2016-05-01 華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產生淺景深影像的方法及裝置
JP2012203274A (ja) * 2011-03-28 2012-10-22 Sony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9007441B2 (en) * 2011-08-04 2015-04-14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Method of depth-based imaging using an automatic trilateral filter for 3D stereo imagers
JP5129377B1 (ja) * 2011-08-31 2013-01-30 株式会社東芝 映像処理装置
CN103123722B (zh) * 2011-11-18 2016-04-27 株式会社理光 道路对象检测方法和系统
US9661310B2 (en) * 2011-11-28 2017-05-23 ArcSoft Hanzhou Co., Ltd. Image depth recovering method and stereo image fetching device thereof
JP2013123123A (ja) * 2011-12-09 2013-06-20 Fujitsu Ltd ステレオ画像生成装置、ステレオ画像生成方法及びステレオ画像生成用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TWI505708B (zh) * 2012-01-16 2015-10-21 Oriental Inst Technology 多鏡頭影像擷取裝置及其立體影像顯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3229A (zh) * 2009-03-09 2010-09-15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撷取装置与方法
CN102404592A (zh) * 2010-09-16 2012-04-04 索尼公司 图像处理设备和方法以及立体图像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08526B (zh) 2015-11-11
US20150092022A1 (en) 2015-04-02
TW201515434A (zh) 2015-04-16
CN104519332A (zh) 2015-04-15
US9615074B2 (en) 2017-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1532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rendering real world objects using depth information
US20200051269A1 (en) Hybrid depth sensing pipeline
US10469821B2 (en) Stereo image generat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tilizing the method
JP5561781B2 (ja) 2d画像データを立体画像データに変換す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KR101874494B1 (ko) 특징점의 삼차원 위치 계산 장치 및 방법
JP6240963B2 (ja) 運動視差を用いた、2d画像からの3d知覚の生成
US2010025376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d displaying a stereoscopic image on a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WO2012086120A1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CN106981078B (zh) 视线校正方法、装置、智能会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2905145B (zh) 立体影像系统、影像产生方法、影像调整装置及其方法
CN105376484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终端
US20150029311A1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4599317A (zh) 一种实现3d扫描建模功能的移动终端及方法
JP2013115668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4185004A (zh) 影像处理方法及影像处理系统
CN111047636B (zh) 基于主动红外双目视觉的避障系统和避障方法
CN114004935A (zh) 通过三维建模系统进行三维建模的方法和装置
CN104519332B (zh) 产生视角平移影像的方法及其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07517369A (zh) 立体图像产生方法及使用此方法的电子装置
TWI486052B (zh) 立體影像處理裝置以及立體影像處理方法
KR101634225B1 (ko) 다시점 입체 영상 보정 장치 및 방법
US9591284B2 (en) Visually-assisted stereo acquisition from a single camera
JP2012216883A (ja)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9089100B (zh) 一种双目立体视频的合成方法
WO2018187743A1 (en)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using a virtual 3d mod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