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9241B - 一种数据获取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获取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19241B
CN104519241B CN201310456122.7A CN201310456122A CN104519241B CN 104519241 B CN104519241 B CN 104519241B CN 201310456122 A CN201310456122 A CN 201310456122A CN 104519241 B CN104519241 B CN 1045192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moving parameter
resolution
light transmission
sens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561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19241A (zh
Inventor
刘永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5612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19241B/zh
Priority to US14/458,855 priority patent/US9832377B2/en
Publication of CN104519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92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192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92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95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systems, e.g. light-field imaging systems
    • H04N23/951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systems, e.g. light-field imaging systems by using two or more images to influence resolution, frame rate or aspect rat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48Increasing resolution by shifting the sensor relative to the sce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获取方法及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图像采集单元包括透光模组和传感模组,透光模组和传感模组具有第一位置关系,方法包括:获取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到的目标场景的第一图像,第一图像的图像分辨率为第一分辨率;依据预设的移动参数调整图像采集单元;获取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到的目标场景的第二图像;依据移动参数,对第一图像及第二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三图像,第三图像的图像分辨率为第三分辨率,第三分辨率高于第一分辨率。本申请通过获取图像采集单元根据移动参数调整前后的中间图像进行处理,进而得到高分辨率的最终图像,以提高图像采集单元所获取到的图像的分辨率。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获取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获取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对于便携设备如手机、PAD等超薄的需求,在进行便携设备的相机功能实现时,通常对相机中追求超薄、便携,限值传感器的感光面积,导致相机所获取到的图像分辨率提升受到制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获取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相机由于其传感器的感光面积受限,导致相机获取到的图像数据分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获取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图像采集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透光模组和传感模组,所述透光模组和所述传感模组具有第一位置关系,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到的目标场景的第一图像,所述第一图像的图像分辨率为第一分辨率;
依据预设的移动参数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
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到的所述目标场景的第二图像;
依据所述移动参数,对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三图像,所述第三图像的图像分辨率为第三分辨率,所述第三分辨率高于所述第一分辨率。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依据预设的移动参数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
依据预设的移动参数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中所述透光模组与所述传感模组的相对位置,使所述透光模组与所述传感模组具有第二位置关系。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传感模组的感光面积大于所述透光模组的透光面积。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依据预设的移动参数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
依据预设的移动参数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位置,其中,所述透光模组与所述传感模组保持其第一位置关系。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预设的移动参数标识所述第二图像相对于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像素偏移,其中,所述依据所述移动参数,对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三图像,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像素偏移对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三图像。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依据所述移动参数,对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三图像,包括:
依据所述移动参数,对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进行插值及拼接处理,得到第三图像,其中,所述第三分辨率高于所述第一分辨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图像采集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透光模组和传感模组,所述透光模组和所述传感模组具有第一位置关系,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图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到的目标场景的第一图像,所述第一图像的图像分辨率为第一分辨率;
图像采集调整单元,用于依据预设的移动参数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
第二图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到的所述目标场景的第二图像;
处理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移动参数,对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三图像,所述第三图像的图像分辨率为第三分辨率,所述第三分辨率高于所述第一分辨率。
上述电子设备,优选的,所述图像采集调整单元包括:
第一调整子单元,用于依据预设的移动参数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中所述透光模组与所述传感模组的相对位置,使所述透光模组与所述传感模组具有第二位置关系。
上述电子设备,优选的,所述传感模组的感光面积大于所述透光模组的透光面积。
上述电子设备,优选的,所述图像采集调整单元包括:
第二调整子单元,用于依据预设的移动参数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位置,其中,所述透光模组与所述传感模组保持其第一位置关系。
上述电子设备,优选的,所述预设的移动参数标识所述第二图像相对于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像素偏移;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像素偏移对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三图像。
上述电子设备,优选的,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图像处理子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移动参数,对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进行插值及拼接处理,得到第三图像,其中,所述第三分辨率高于所述第一分辨率。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获取方法及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中包括有图像采集单元,该图像采集中设置有透光模组及与该透+光模组具有第一位置关系的传感模组,本申请通过获取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目标场景的第一图像之后,再根据预算的移动参数调整图像采集单元,进而再次获取调整之后的图像采集单元所采集到的目标场景的第二图像,从而根据调整图像采集单元的移动参数,对第一图像及第二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其第三分辨率高于第一图像的第一分辨率的第三图像,由此提高图像获取的分辨率,实现本申请目的。本申请避免了受电子设备中传感器感光面积的限制,使得最终得到的图像分辨率较低的情况,通过获取图像采集单元根据移动参数调整前后的中间图像进行处理,进而得到高分辨率的最终图像,以提高图像采集单元所获取到的图像的分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获取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应用示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另一应用示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又一应用示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再一应用示例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获取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图像采集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透光模组和传感模组,其中,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可以为相机等设置有镜头及传感器的设备,所述电子设备既可以为设置有相机等图像采集单元的手机、pad或DSC等装置。在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中进行图像采集之前,所述透光模组与所述传感模组之间具有第一位置关系,所述第一位置关系可以理解为所述透光模组与所述传感模组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在一相机中,其镜头与传感器可以为中心垂直对应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2中所示。
其中,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到的目标场景的第一图像。
其中,所述第一图像的图像分辨率为第一分辨率。所述目标场景是指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中所述透光模组正对面的场景,也就是说,所述透光模组对其正对面的目标场景的光线进行采集,进而在所述传感模组中成像,形成所述第一图像。
步骤102:依据预设的移动参数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
其中,所述移动参数可以为预先设置,即为由用预先在所述电子设备中设置所述图像采集单元整个单元部件或其内部的某个组成部件的移动方向、在移动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值等移动参数。
步骤103: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到的所述目标场景的第二图像。
其中,在所述步骤102之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中其透光模组所面对的目标场景的光线发生变换,由此,该透光模组在获取其面对光线之后在所述传感模组上进行成像之后得到的第二图像与所述第一图像之间有一定的差别,但所述第二图像与所述第一图像均为所述目标场景的图像。
步骤104:依据所述移动参数,对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三图像。
其中,所述第三图像的图像分辨率为第三分辨率,所述第三分辨率高于所述第一分辨率。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步骤104中依据所述移动参数对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处理时,可以依据所述移动参数对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对应像素点进行合成等操作,实现两个低像素图像的合成,得到第三图像,使得第三图像的第三分辨率高于所述第一分辨率。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获取方法实施例一,应用于电子设备中,该电子设备中包括有图像采集单元,该图像采集中设置有透光模组及与该透光模组具有第一位置关系的传感模组,本申请通过获取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目标场景的第一图像之后,再根据预算的移动参数调整图像采集单元,进而再次获取调整之后的图像采集单元所采集到的目标场景的第二图像,从而根据调整图像采集单元的移动参数,对第一图像及第二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其第三分辨率高于第一图像的第一分辨率的第三图像,由此提高图像获取的分辨率,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避免了受电子设备中传感器感光面积的限制,使得最终得到的图像分辨率较低的情况,通过获取图像采集单元根据移动参数调整前后的中间图像进行处理,进而得到高分辨率的最终图像,以提高图像采集单元所获取到的图像的分辨率。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02在依据预设的移动参数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具体实现:
依据预设的移动参数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中所述透光模组与所述传感模组的相对位置,使所述透光模组与所述传感模组具有第二位置关系。
例如,区别于如图2所示的透光模组与传感模组的中心对应关系,所述第二位置关系中,所述透光模组与所述传感模组之间区别于平行具有一夹角的位置关系,如图3中所示。
在本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参数为所述透光模组与所述传感模组之间的移动方向及在移动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值等参数,也就是说,所述步骤102中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是指,调整所述透光模组或所述传感模组沿所述移动参数中的移动方向移动所述移动距离值的距离,使得所述透光模组与所述传感模组具有第二位置关系,由此在后续所述步骤103及所述步骤104中能够获取到第二图像,进而依据所述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值对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合成等处理,得到分辨率高的第三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102中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中透光模组与传感模组之间的相对位置时,需要保证,所述传感模组的感光面积大于所述透光模组的透光面积,也就是说,所述移动参数中的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值满足所述目标场景的成像条件,由此使得在所述步骤103中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中的透光模组能够采集到所述目标场景中的所有光线进而在传感模组中成像,形成与第一图像相对应的第二图像,进而在所述步骤104中依据所述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值对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分辨率高的第三图像。
另外,所述步骤102在依据预设的移动参数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时,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具体实现:
依据预设的移动参数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位置,其中,所述透光模组与所述传感模组保持其第一位置关系。
其中,上述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位置,可以理解为: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整个元件的位置,包括透光模组和传感模组同时被调整,且保持所述透光模组和所述传感模组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仍然为所述第一位置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现方式中可以理解为:通过机械抖动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整个元件位置(类似于现有技术中用户对相机的手抖),实现对图像采集单元的位置调整,调整的移动参数可以为用户预先设置,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机械抖动的抖动幅度远小于用户拍照时手抖的幅度,也就是说,所述移动参数满足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中对所述目标场景的成像条件,即为: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被调整之后,所述目标场景的光线仍然能够由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透光模组进入,进而在所述传感模组上成像,形成第二图像,保证第二图像与所述第一图像均为所述目标场景所对应的图像,由此,在后续所述步骤104中才能得到所述目标场景所对应的高像素的第三图像。
另外,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04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依据所述移动参数,对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进行插值及拼接处理,得到第三图像。
其中,所述第三分辨率高于所述第一分辨率。
上述步骤104的实现方式可以理解为:由于所述第二图像为所述第一图像在某一移动方向移动所述移动距离值所得到的图像,由此,在所述步骤104中可以将所述第二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点在所述第一图像中做插值操作处理,即实现将第二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点置入到其在所述第一图像中对应的像素点的相对位置,如图4中所示,圆圈像素点为所述第一图像的像素点,三角像素点为所述第二图像的像素点,将所述第二图像的像素点按照所述移动参数中的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值插入到所述第一图像的对应像素点中,进而将插值操作完成的两个图像进行拼接处理,得到第三图像,由此,使得第三图像中的像素点明显多于第一图像或第二图像中的像素点,且不影响所述第三像素的清晰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预设的移动参数标识出所述第二图像相对于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像素偏移,此时,所述步骤104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根据所述第一像素偏移对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三图像。
其中,所述第一像素偏移是指所述第二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相对于所述第一图像中对应像素点的偏移量。
例如,所述第一像素偏移为所述第二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相对于所述第一图像中对应像素点在平行位移量即XY方向上0.5~1个pixel的位移,如图4中,在X、Y方向上分别偏移0.5个像素。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中为通过对图像采集单元进行一次调整得到分辨率高的第三图像的实现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思想,可以通过对图像采集单元进行两次甚至更多次的调整,进而得到对所述目标场景的多个低分辨率图像,由此利用上述步骤104的实现方式,对这些低分辨率图像依据其各自对应的调整移动参数进行插值及拼接操作,进一步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实现本申请目的。
其中,在上述多次对图像采集单元的调整中,所述移动参数可以为多个移动方向及每个移动方向上对应的移动距离值。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多次调整图像采集单元可以包括多次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整个元件的位置,也可以为多次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中透光模组与传感模组的相对位置,此时,如图5中所示,可以通过保持所述传感模组不动,前后左右或其他角度调整所述透光模组的位置,实现图像采集单元的调整,进而实现所述目标场景的多个图像的获取,最终得到分辨率高的图像。
例如,所述第一像素偏移为所述第二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相对于所述第一图像中对应像素点在平行位移量即XY方向上0.5~1个像素的位移,对于多张图像的处理得到高分辨率图像时,可以有一张在X方向偏移0.5个像素的图像,及一张在Y方向偏移0.5个像素的图像。其中,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一像素偏移不限于是0.5个像素。
参考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图像采集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透光模组和传感模组,其中,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可以为相机等设置有镜头及传感器的设备,所述电子设备既可以为设置有相机等图像采集单元的手机、pad或DSC等装置。在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中进行图像采集之前,所述透光模组与所述传感模组之间具有第一位置关系,所述第一位置关系可以理解为所述透光模组与所述传感模组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在一相机中,其镜头与传感器可以为中心对应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2中所示。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
第一图像获取单元601,用于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到的目标场景的第一图像。
其中,所述第一图像的图像分辨率为第一分辨率。所述目标场景是指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中所述透光模组正对面的场景,也就是说,所述透光模组对其正对面的目标场景的光线进行采集,进而在所述传感模组中成像,形成所述第一图像。
图像采集调整单元602,用于依据预设的移动参数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
其中,所述移动参数可以为预先设置,即为由用预先在所述电子设备中设置所述图像采集单元整个单元部件或其内部的某个组成部件的移动方向、在移动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值等移动参数。
第二图像获取单元603,用于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到的所述目标场景的第二图像。
其中,在所述图像采集调整单元602运行完成之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中其透光模组所面对的目标场景的光线发生变换,由此,第二图像获取单元603通过该透光模组在获取其面对光线之后在所述传感模组上进行成像之后得到的第二图像与所述第一图像之间有一定的差别,但所述第二图像与所述第一图像均为所述目标场景的图像。
处理单元604,用于依据所述移动参数,对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三图像。
其中,所述第三图像的图像分辨率为第三分辨率,所述第三分辨率高于所述第一分辨率。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处理单元604依据所述移动参数对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处理时,可以依据所述移动参数对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对应像素点进行合成等操作,实现两个低像素图像的合成,得到第三图像,使得第三图像的第三分辨率高于所述第一分辨率。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实施例二,该电子设备中包括有图像采集单元,该图像采集中设置有透光模组及与该透光模组具有第一位置关系的传感模组,本申请通过获取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目标场景的第一图像之后,再根据预算的移动参数调整图像采集单元,进而再次获取调整之后的图像采集单元所采集到的目标场景的第二图像,从而根据调整图像采集单元的移动参数,对第一图像及第二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其第三分辨率高于第一图像的第一分辨率的第三图像,由此提高图像获取的分辨率,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避免了受电子设备中传感器感光面积的限制,使得最终得到的图像分辨率较低的情况,通过获取图像采集单元根据移动参数调整前后的中间图像进行处理,进而得到高分辨率的最终图像,以提高图像采集单元所获取到的图像的分辨率。
参考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调整单元602可以包括:
第一调整子单元621,用于依据预设的移动参数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中所述透光模组与所述传感模组的相对位置,使所述透光模组与所述传感模组具有第二位置关系。
例如,区别于如图2所示的透光模组与传感模组的中心对应关系,所述第二位置关系中,所述透光模组与所述传感模组之间区别于平行具有一夹角的位置关系,如图3中所示。
在所述第一调整子单元621中,所述移动参数为所述透光模组与所述传感模组之间的移动方向及在移动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值等参数,也就是说,所述图像采集调整单元602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是指,调整所述透光模组或所述传感模组沿所述移动参数中的移动方向移动所述移动距离值的距离,使得所述透光模组与所述传感模组具有第二位置关系,由此在所述第二图像获取单元603及所述处理单元604中能够获取到第二图像,进而依据所述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值对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合成等处理,得到分辨率高的第三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像采集调整单元602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中透光模组与传感模组之间的相对位置时,需要保证,所述传感模组的感光面积大于所述透光模组的透光面积,也就是说,所述移动参数中的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值满足所述目标场景的成像条件,由此使得所述第二图像获取单元603在通过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中的透光模组能够采集到所述目标场景中的所有光线进而在传感模组中成像,形成与第一图像相对应的第二图像,进而所述处理单元604能够依据所述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值对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分辨率高的第三图像。
参考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调整单元602也可以包括:
第二调整子单元622,用于依据预设的移动参数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位置,其中,所述透光模组与所述传感模组保持其第一位置关系。
其中,所述第二调整子单元622中,所述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位置,可以理解为: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整个元件的位置,包括透光模组和传感模组同时被调整,且保持所述透光模组和所述传感模组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仍然为所述第一位置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调整子单元622的实现方式中可以理解为:通过机械抖动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整个元件位置(类似于现有技术中用户对相机的手抖),实现对图像采集单元的位置调整,调整的移动参数可以为用户预先设置,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机械抖动的抖动幅度远小于用户拍照时手抖的幅度,也就是说,所述移动参数满足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中对所述目标场景的成像条件,即为: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被调整之后,所述目标场景的光线仍然能够由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透光模组进入,进而在所述传感模组上成像,形成第二图像,保证第二图像与所述第一图像均为所述目标场景所对应的图像,由此,所述处理单元604才能得到所述目标场景所对应的高像素的第三图像。
参考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处理单元604可以包括:
图像处理子单元641,用于依据所述移动参数,对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进行插值及拼接处理,得到第三图像。
其中,所述第三分辨率高于所述第一分辨率。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处理单元604在通过所述图像处理子单元641实现其功能时,可以理解为:由于所述第二图像为所述第一图像在某一移动方向移动所述移动距离值所得到的图像,由此,所述处理单元604可以将所述第二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点在所述第一图像中做插值操作处理,即实现将第二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点置入到其在所述第一图像中对应的像素点的相对位置,如图4中所示,圆圈像素点为所述第一图像的像素点,三角像素点为所述第二图像的像素点,将所述第二图像的像素点按照所述移动参数中的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值插入到所述第一图像的对应像素点中,进而将插值操作完成的两个图像进行拼接处理,得到第三图像,由此,使得第三图像中的像素点明显多于第一图像或第二图像中的像素点,且不影响所述第三像素的清晰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预设的移动参数标识出所述第二图像相对于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像素偏移,此时,所述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604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根据所述第一像素偏移对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三图像。
其中,所述第一像素偏移是指所述第二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相对于所述第一图像中对应像素点的偏移量。
例如,所述第一像素偏移为所述第二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相对于所述第一图像中对应像素点在平行位移量即XY方向上0.5~1个pixel的位移,如图4中,在X、Y方向上分别偏移0.5个像素。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中为通过对图像采集单元进行一次调整得到分辨率高的第三图像的实现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思想,可以通过对图像采集单元进行两次甚至更多次的调整,进而得到对所述目标场景的多个低分辨率图像,由此利用所述处理单元604的实现结构,对这些低分辨率图像依据其各自对应的调整移动参数进行插值及拼接操作,进一步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实现本申请目的。
其中,在上述多次对图像采集单元的调整中,所述移动参数可以为多个移动方向及每个移动方向上对应的移动距离值。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多次调整图像采集单元可以包括多次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整个元件的位置,也可以为多次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中透光模组与传感模组的相对位置,此时,如图5中所示,可以通过保持所述传感模组不动,前后左右或其他角度调整所述透光模组的位置,实现图像采集单元的调整,进而实现所述目标场景的多个图像的获取,最终得到分辨率高的图像。
例如,所述第一像素偏移为所述第二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相对于所述第一图像中对应像素点在平行位移量即XY方向上0.5~1个像素的位移,对于多张图像的处理得到高分辨率图像时,可以有一张在X方向偏移0.5个像素的图像,及一张在Y方向偏移0.5个像素的图像。其中,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一像素偏移不限于是0.5个像素。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数据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图像采集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透光模组和传感模组,所述透光模组和所述传感模组具有第一位置关系,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到的目标场景的第一图像,所述第一图像的图像分辨率为第一分辨率;
依据预设的移动参数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
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到的所述目标场景的第二图像;
依据所述移动参数,对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三图像,所述第三图像的图像分辨率为第三分辨率,所述第三分辨率高于所述第一分辨率;
所述预设的移动参数标识所述第二图像相对于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像素偏移,其中,所述依据所述移动参数,对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三图像,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像素偏移对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三图像;或,
依据所述移动参数,对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进行插值及拼接处理,得到第三图像,其中,所述第三分辨率高于所述第一分辨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预设的移动参数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
依据预设的移动参数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中所述透光模组与所述传感模组的相对位置,使所述透光模组与所述传感模组具有第二位置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模组的感光面积大于所述透光模组的透光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预设的移动参数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
依据预设的移动参数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位置,其中,所述透光模组与所述传感模组保持其第一位置关系。
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图像采集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透光模组和传感模组,所述透光模组和所述传感模组具有第一位置关系,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图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到的目标场景的第一图像,所述第一图像的图像分辨率为第一分辨率;
图像采集调整单元,用于依据预设的移动参数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
第二图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到的所述目标场景的第二图像;
处理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移动参数,对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三图像,所述第三图像的图像分辨率为第三分辨率,所述第三分辨率高于所述第一分辨率;
所述预设的移动参数标识所述第二图像相对于所述第一图像的第一像素偏移;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像素偏移对所述第一图像及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第三图像;
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图像处理子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移动参数,对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进行插值及拼接处理,得到第三图像,其中,所述第三分辨率高于所述第一分辨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调整单元包括:
第一调整子单元,用于依据预设的移动参数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中所述透光模组与所述传感模组的相对位置,使所述透光模组与所述传感模组具有第二位置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模组的感光面积大于所述透光模组的透光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调整单元包括:
第二调整子单元,用于依据预设的移动参数调整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位置,其中,所述透光模组与所述传感模组保持其第一位置关系。
CN201310456122.7A 2013-09-29 2013-09-29 一种数据获取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45192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56122.7A CN104519241B (zh) 2013-09-29 2013-09-29 一种数据获取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4/458,855 US9832377B2 (en) 2013-09-29 2014-08-13 Data acquir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56122.7A CN104519241B (zh) 2013-09-29 2013-09-29 一种数据获取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19241A CN104519241A (zh) 2015-04-15
CN104519241B true CN104519241B (zh) 2018-10-12

Family

ID=52739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56122.7A Active CN104519241B (zh) 2013-09-29 2013-09-29 一种数据获取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832377B2 (zh)
CN (1) CN1045192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4619B (zh) * 2016-07-29 2019-12-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变焦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23292B1 (en) * 1999-09-29 2006-10-17 Xerox Corporation Mosaicing images with an offset lens
US7589779B2 (en) * 2005-04-13 2009-09-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ing module, interface, and method handling multiple simultaneous data types
JP2007158935A (ja) 2005-12-07 2007-06-21 Sony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システム
US7636465B2 (en) * 2005-12-09 2009-12-22 Cytyc Corporation Cross-frame object reconstruction for image-based cytology applications
CN100461437C (zh) * 2006-03-07 2009-02-11 崴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节感测元件镜头偏差的方法及其封装结构
US20080253685A1 (en) * 2007-02-23 2008-10-16 Intellivisio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Image and video stitching and viewing method and system
WO2009019808A1 (ja) * 2007-08-03 2009-02-12 Panasonic Corporation 画像データを生成する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531562B2 (ja) * 2009-10-30 2014-06-25 フリュー株式会社 画像送信装置、画像提供システム、サーバ、画像送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サーバの制御方法、画像送信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サーバ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832377B2 (en) 2017-11-28
CN104519241A (zh) 2015-04-15
US20150092072A1 (en) 2015-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78042B (zh) 一种图像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02905079B (zh) 用于全景拍摄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688228B (zh) 摄像控制装置、摄像控制方法、相机、及相机系统
JP5889441B2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02917236B (zh) 一种基于单摄像头的立体拍照方法及数码摄像装置
JP5960286B2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608697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US9609224B2 (en) Imaging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method
JP574004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撮像装置
JP6000446B2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03813104A (zh) 通过触屏操作实现移轴摄影及3维多区自动对焦的方法
CN104219452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002244B (zh) 一种交互式视频通话的方法和通话终端
JP592359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撮像装置
CN103777452A (zh) 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及装置
WO2013168667A1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撮像装置
CN105635568A (zh) 一种移动终端中的图像处理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5120178A (zh) 一种多摄像头的终端的对焦拍摄方法、系统与移动终端
CN105472245A (zh) 一种拍照方法、电子设备
CN104519241B (zh) 一种数据获取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917666A (zh) 双目视觉装置及坐标标定方法
CN105472263A (zh) 影像撷取方法及使用此方法的影像撷取设备
DE112013004760B4 (de) Bilderfassungsvorrichtung und Bildverarbeitungsverfahren
CN103716541B (zh) 一种拍摄大分辨率照片的方法及终端
CN103856703A (zh) 一种采集图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