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09200A - 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09200A
CN104509200A CN201380003079.7A CN201380003079A CN104509200A CN 104509200 A CN104509200 A CN 104509200A CN 201380003079 A CN201380003079 A CN 201380003079A CN 104509200 A CN104509200 A CN 1045092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thernet
connection point
distance connection
switchboard
concent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30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09200B (zh
Inventor
钟麟
周民
韩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5092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092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092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092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和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能够将两个需要进行通信的设备以移动通讯技术连接,从而在简化了设备部署方案的同时提供超视距范围的网络连接,并且能够提供以太网交换的功能。其方法为:集中交换台与远端接入点建立连接;集中交换台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以太网交换处理;集中交换台将无线信号封装后,进行信号编码和调制,将处理后的无线信号发送至远端接入点;远端接入点对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进行调制,并从无线信号中提取以太网帧,并对以太网帧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集中交换台在所述远端接入点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后,终止以太网的物理层及介质控制层的信号处理。本发明用于网络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 在小基站与长期演进( Long Term Evolution , LTE )核心网或第 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 3rd-generation , 3G ) 网络控制器的连接方式上, 对无 线信号的传输主要通过无线传输进行。
无线的连接方式虽然可以解决铺设线路的问题, 但是其中的微波传输 仅适用于视距范围内的通信; 无线保真 (Wireless Fidelity, WiFi) 容易受到 干扰, 可靠性较差; 并且在无线自回传系统中, 目前釆用 IP承载组网, 仅 实现中继的功能, 并且需要通过中继基站进行流量转发, 为此需要进行大 量的配置工作, 容易对网络中当前运行的设备造成影响, 增加了设备部署 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能够将两个需要 进行通信的设备以移动通讯技术连接, 从而在简化了设备部署方案的同 时提供超视距范围的网络连接, 并且能够提供以太网交换的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釆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 提供一种连接网络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集中交换台与远端接入点建立连接;
所述集中交换台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以太网交换处理;
所述集中交换台将无线信号封装后, 进行信号编码和调制, 将处理 后的无线信号发送至所述远端接入点;
所述远端接入点对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进行调制, 并从所述无线 信号中提取以太网帧, 并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 处理;
所述集中交换台在所述远端接入点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处 理后, 终止以太网的物理层及介质控制层的信号处理。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一方面,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集中交换台和所述远端接入点釆用以太网交换的模式连接。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一方面, 所述集中交换台与远 端接入点建立连接包括:
所述集中交换台控制所述远端接入点的接入, 建立、 维护及删除通 信链路, 对所述远端接入点的移动管理。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一方面, 所述集中交换台对接 收到的数据进行以太网交换处理包括:
当无线信号为被发送至远端接入点的信号时, 则对所述信号进行封 装, 进而对所述信号进行编码及调制, 最终发送至所述远端接入点;
当无线信号为从远端接入点发送的信号时, 则对所述信号进行解调 解码, 提取出以太网帧, 并将所述以太网帧发送至所述以太网交换模块。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一方面, 所述集中交换台在所 述远端接入点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后, 终止以太网的物理 层及介质控制层的信号处理包括:
接收所述提取出的以太网帧, 并将所述以太网帧发送至所述以太网 交换模块; 或
将所述以太网交换模块中的所述以太网帧进行编码, 并发送编码后 的物理层信号。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远端接入点对接收 到的所述无线信号进行调制包括:
若所述无线信号从以太网口接收, 则对所述无线信号进行编码调制 后, 发送至所述集中交换台;
若所述无线信号从空中接口接收, 则对所述无线信号进行解调解码, 并提取以太网帧。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以太网帧进行物理 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包括:
若所述无线信号从以太网口接收, 则对以太网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 问控制层进行处理, 并提取以太网帧;
若所述无线信号从空中接口接收, 则将所述以太网帧编码, 并发送 至下接设备。 第二方面, 提供一种网络连接的装置, 所述装置包括:
远程接入点管理单元, 用于集中交换台与远端接入点建立连接; 以太网交换单元, 用于将所述集中交换台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以太 网交换处理;
无线通信模块, 用于在所述集中交换台将无线信号封装后, 进行信 号编码和调制, 将处理后的无线信号发送至所述远端接入点;
无线接入模块, 用于将所述远端接入点对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进 行调制, 并从所述无线信号中提取以太网帧;
第一以太网接入模块, 用于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 控制层处理;
第二以太网接入模块, 用于在所述集中交换台在所述远端接入点进 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后, 终止以太网的物理层及介质控制层 的信号处理。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二方面, 在所述装置中: 所述集中交换台和所述远端接入点釆用以太网交换的模式连接。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二方面所述集中交换台包括: 远端接入点管理单元, 用于控制所述远端接入点的接入, 建立、 维 护及删除通信链路, 对所述远端接入点的移动管理。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二方面所述集中交换台包括: 以太网交换单元, 用于当无线信号为被发送至远端接入点的信号时, 则对所述信号进行封装, 进而对所述信号进行编码及调制, 最终发送至 所述远端接入点;
当无线信号为从远端接入点发送的信号时, 则对所述信号进行解调 解码, 提取出以太网帧, 并将所述以太网帧发送至所述以太网交换模块。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二方面所述集中交换台包括: 第二以太网接入模块, 用于在所述集中交换台在所述远端接入点进 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后, 终止以太网的物理层及介质控制层 的信号处理。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二方面所述远端接入点包括: 无线接入模块, 用于将所述远端接入点对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进 行调制, 并从所述无线信号中提取以太网帧。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二方面所述远端接入点包括: 第一以太网接入模块, 用于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 控制层处理。 第三方面, 提供一种网络连接的装置, 所述装置包括:
远程接入点管理单元, 用于集中交换台与远端接入点建立连接; 以太网交换单元, 用于将所述集中交换台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以太 网交换处理;
无线通信模块, 用于在所述集中交换台将无线信号封装后, 进行信 号编码和调制, 将处理后的无线信号发送至所述远端接入点;
无线接入模块, 用于将所述远端接入点对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进 行调制, 并从所述无线信号中提取以太网帧;
第一以太网接入模块, 用于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 控制层处理;
第二以太网接入模块, 用于在所述集中交换台在所述远端接入点进 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后, 终止以太网的物理层及介质控制层 的信号处理。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三方面, 在所述装置中: 所述集中交换台和所述远端接入点釆用以太网交换的模式连接。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集中交换台包括:
远端接入点管理单元, 用于控制所述远端接入点的接入, 建立、 维 护及删除通信链路, 对所述远端接入点的移动管理。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三方面所述集中交换台包括: 以太网交换单元, 用于当无线信号为被发送至远端接入点的信号时, 则对所述信号进行封装, 进而对所述信号进行编码及调制, 最终发送至 所述远端接入点;
当无线信号为从远端接入点发送的信号时, 则对所述信号进行解调 解码, 提取出以太网帧, 并将所述以太网帧发送至所述以太网交换模块。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三方面所述集中交换台包括: 第二以太网接入模块, 用于在所述集中交换台在所述远端接入点进 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后, 终止以太网的物理层及介质控制层 的信号处理。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三方面所述远端接入点包括: 无线接入模块, 用于将所述远端接入点对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进 行调制, 并从所述无线信号中提取以太网帧。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三方面所述远端接入点包括: 第一以太网接入模块, 用于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 控制层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通过在集中交换 台和远端接入点间建立通讯链路, 能够将两个需要进行通信的设备以移 动通讯技术连接, 从而在简化了设备部署方案的同时提供超视距范围的 网络连接, 并且能够提供以太网交换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 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 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 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 其他的附图。
图 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 3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以太网二层交换系统的结构示意 图;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小基站回传场景的示意图;
图 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 6 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广覆盖低成本的以太网接入解 决方案的示意图;
图 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示意图; 图 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示意图; 图 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连接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 1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连接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 11 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连接的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 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 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 如图 1所示, 该方法包括:
101、 集中交换台与远端接入点建立连接。
102、 集中交换台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以太网交换处理。
其中, 所述集中交换台和所述远端接入点釆用以太网交换的模式。
103、 集中交换台将无线信号封装后, 进行信号编码和调制, 将处理 后的无线信号发送至所述远端接入点。
104、 远端接入点对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进行调制, 并从所述无线 信号中提取以太网帧, 并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 处理。
105、 集中交换台在所述远端接入点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处 理后, 终止以太网的物理层及介质控制层的信号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 通过在集中交换台和远 端接入点间建立通讯链路, 能够将两个需要进行通信的设备以移动通讯 技术连接, 从而在简化了设备部署方案的同时提供超视距范围的网络连 接, 并且能够提供以太网交换的功能, 降低了使用成本, 简化了操作步 骤; 同时釆用釆用需要许可才能使用的频段, 提高了通信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 如图 2 所示, 该方法具体 包括:
本发明装置由一个集中交换台, 和多个远端接入装置构成, 整体形 成一个分布式以太网二层交换系统。 每个 RAP (Remote Access Point, 远 程接入点)和 CSS (Central Switch Station , 集中交换台)之间通过移动通信 技术建立点到点通信链路, 形成系统内部的以太网报文传输通道; 集中 交换台在多个内部无线通信链路及有线接入接口之间进行以太二层交 换, 实现全系统的以太网交换功能。 详细的结构如图 3所示。
在图 3中, 系统组成网元定义为:
RAP: 为交换系统的远端接入装置, 通过以太网口为用户设备提供服 务。
CSS:为交换系统的集中交换台,对到 RAP的无线通信链路进行管理, 并完成全系统的以太网二层交换。
网元间接口定义为:
接口 1 : 该接口为 CSS对外提供以太网口, 直接为用户提供近端以太 网接入服务。 该接口一般和网络汇聚层相连。
接口 2: 该接口为 RAP和 CSS之间接口, 为空中接口。 该接口可以釆 用 LTE空 口 技术, 也可以釆用 GSM ( 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 系 统 ) 、 UMTS (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 或者今后新出现的任何 新的移动通信技术来实现。 本发明主要以 LTE ( Long Term Evolution 长期演进) 技术为例来进行描述。
接口 3 : 该接口为 RAP对外提供以太网口, 直接为用户提供远端以 太网接入服务。 该接口一般和网络接入层相连。
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小基站回传场景, 解决小基站回传难以获取的问 题, 具体场景如图 4所示。 从小基站的角度来看, 本发明装置就如一个普 通以太网二层交换机一样为它提供以太网回传服务。
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的步骤如下:
201、 集中交换台与远端接入点建立连接。
其中, 集中交换台和所述远端接入点釆用以太网交换的模式连接。 进一步的, 建立连接的具体内容包括:
集中交换台控制所述远端接入点的接入, 建立、 维护及删除通信链 路, 对所述远端接入点的移动管理。
详细的, CSS通过 RAP管理模块对所有下挂 RAP及相关无线通信链 路进行统一管理, 包括 RAP的接入控制、 通信链路的建立、 维护和删除、 RAP 的移动管理等。 这个功能可以根据空口技术的不同选择, 遵照相关 规范或变种来完成。 例如, CSS和 RAP之间釆用 LTE技术, 那么 RAP 管理模块可以遵循 3GPP TS 36.300等关于 LTE接入网及核心网的系列规 范, 完成 RAP极其无线通信链路的管理。
202、 集中交换台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以太网交换处理。
由于集中交换台需要处理的信号来源包括以太网终端和远程接入点 两种, 因此, 针对两种不同的信号流向, 该步骤具体包括:
2021、 当无线信号为被发送至远端接入点的信号时, 则对所述信号 进行封装, 进而对所述信号进行编码及调制, 最终发送至所述远端接入 点;
2022、 当无线信号为从远端接入点发送的信号时, 则对所述信号进 行解调解码, 提取出以太网帧, 并将所述以太网帧发送至所述以太网交 换模块。
203、 集中交换台将无线信号封装后, 进行信号编码和调制, 将处理 后的无线信号发送至所述远端接入点。
详细的, 对于以太网交换模块交换往远端接入点的以太网帧, 无线 通信模块根据空口协议栈封装太网帧, 进行信号编码及调制, 然后通过 空口信道发往相应远端接入点。 对于空口信道上从远端接入点发过来的 信号, 无线通信模块进行信号的解调解码, 提前出以太网帧发往以太网 交换模块。
204、 远端接入点对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进行调制, 并从所述无线 信号中提取以太网帧, 并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 处理。
其中, 如图 5所示, 对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进行调制包括:
2041、 若所述无线信号从以太网口接收, 则对所述无线信号进行编 码调制后, 发送至所述集中交换台;
2042、 若所述无线信号从空中接口接收, 则对所述无线信号进行解 调解码, 并提取以太网帧。
同样的, 在图 5 中, 对以太网帧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 则包括:
2043、 若所述无线信号从以太网口接收, 则对以太网进行物理层及 介质访问控制层进行处理, 并提取以太网帧;
2044、 若所述无线信号从空中接口接收, 则将所述以太网帧编码, 并发送至下接设备。
205、 集中交换台在所述远端接入点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处 理后, 终止以太网的物理层及介质控制层的信号处理。
其中, 该步骤具体包括:
接收所述提取出的以太网帧, 并将所述以太网帧发送至所述以太网 交换模块; 或
将所述以太网交换模块中的所述以太网帧进行编码, 并发送编码后 的物理层信号。
具体的, 完成多个接口 1 实例的以太网 PHY及 MAC层处理, 包括 接收时从线路上提取出以太网帧送入以太网交换模块; 以及发送时将以 太交换模块交换过来的以太网帧编码为物理层信号, 在指定接口 1 实例 的线路上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 通过在集中交换台和远 端接入点间建立通讯链路, 能够将两个需要进行通信的设备以移动通讯 技术连接, 从而在简化了设备部署方案的同时提供超视距范围的网络连 接, 并且能够提供以太网交换的功能, 降低了使用成本, 简化了操作步 骤; 同时釆用需要许可才能使用的频段, 提高了通信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主要用于 提供一种广覆盖低成本的以太网接入解决方案, 为楼宇接入、 视频监控 系统、 视频广告投放等多种场景提供成本低廉、 部署简易的以太网接入 服务。 如图 6所示, 这种场景 RAP存在出多个传输接口的需求 (存在多 个接口 3实例 ) , 这时 RAP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可以增加本地交换模块, 直接本地完成多个接口 3实例之间的交换, 避免空口资源的消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如图 7所示, 具体步骤如下:
301、 集中交换台与远端接入点建立连接。
其中, 集中交换台和所述远端接入点釆用以太网交换的模式连接。 进一步的, 建立连接的具体内容包括:
集中交换台控制所述远端接入点的接入, 建立、 维护及删除通信链 路, 对所述远端接入点的移动管理。
详细的, CSS通过 RAP管理模块对所有下挂 RAP及相关无线通信链 路进行统一管理, 包括 RAP的接入控制、 通信链路的建立、 维护和删除、 RAP 的移动管理等。 这个功能可以根据空口技术的不同选择, 遵照相关 规范或变种来完成。 例如, CSS和 RAP之间釆用 LTE技术, 那么 RAP 管理模块可以遵循 3GPP TS 36.300等关于 LTE接入网及核心网的系列规 范, 完成 RAP极其无线通信链路的管理。
302、 集中交换台将无线信号封装后, 进行信号编码和调制, 将处理 后的无线信号发送至所述远端接入点。
详细的, 对于以太网交换模块交换往远端接入点的以太网帧, 无线 通信模块根据空口协议栈封装太网帧, 进行信号编码及调制, 然后通过 空口信道发往相应远端接入点。 对于空口信道上从远端接入点发过来的 信号, 无线通信模块进行信号的解调解码, 提前出以太网帧发往以太网 交换模块。
303、 远端接入点对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进行调制, 并从所述无线 信号中提取以太网帧, 并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 处理。
其中, 如图 8所示, 对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进行调制包括:
3031、 若所述无线信号从以太网口接收, 则对所述无线信号进行编 码调制后, 发送至所述集中交换台;
3032、 若所述无线信号从空中接口接收, 则对所述无线信号进行解 调解码, 并提取以太网帧。
同样的, 在图 8 中, 对以太网帧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 则包括:
3033、 若所述无线信号从以太网口接收, 则对以太网进行物理层及 介质访问控制层进行处理, 并提取以太网帧;
3034、 若所述无线信号从空中接口接收, 则将所述以太网帧编码, 并发送至下接设备。 304、 远端接入点在内部完成本地交换业务。
具体的, 在远端接入点内部增加本地交换单元, 用于处理本地业务 交换业务, 不再将交换业务发送至集中交换台进行。
305、 集中交换台在所述远端接入点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处 理后, 终止以太网的物理层及介质控制层的信号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 通过在集中交换台和远 端接入点间建立通讯链路, 能够将两个需要进行通信的设备以移动通讯 技术连接, 从而在简化了设备部署方案的同时提供超视距范围的网络连 接, 并且能够提供以太网交换的功能, 降低了使用成本, 简化了操作步 骤, 并且通过增加本地交换模块, 直接本地完成多个接口之间的交换, 避免空口资源的消耗。
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给出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或步骤的装 置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连接的装置 1 , 如图 9所示, 该装 置包括:
集中交换台 11、 远端接入点 12;
其中具体包括:
远程接入点管理单元 111 , 用于集中交换台与远端接入点建立连接; 以太网交换单元 112 ,用于将所述集中交换台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以 太网交换处理;
无线通信模块 113 , 用于在所述集中交换台将无线信号封装后, 进行 信号编码和调制, 将处理后的无线信号发送至所述远端接入点;
无线接入模块 121 ,用于将所述远端接入点对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 进行调制, 并从所述无线信号中提取以太网帧;
第一以太网接入模块 122 ,用于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 问控制层处理;
第二以太网接入模块 114 ,用于在所述集中交换台在所述远端接入点 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后, 终止以太网的物理层及介质控制 层的信号处理。
其中, 远程接入点管理单元 111、 以太网交换单元 112、 无线通信模 块 113和第二以太网接入模块 114隶属于集中交换台 11 , 对应的, 无线 接入模块 121和第一以太网接入模块 122隶属于远端接入点。
其中, 集中交换台 11和远端接入点 12釆用以太网交换的模式连接。 进一步的, 集中交换台 11 包括:
远端接入点管理单元 111 , 用于控制所述远端接入点的接入, 建立、 维护及删除通信链路, 对所述远端接入点的移动管理。
以太网交换单元 112 ,用于当无线信号为被发送至远端接入点的信号 时, 则对所述信号进行封装, 进而对所述信号进行编码及调制, 最终发 送至所述远端接入点;
当无线信号为从远端接入点发送的信号时, 则对所述信号进行解调 解码, 提取出以太网帧, 并将所述以太网帧发送至所述以太网交换模块。
第二以太网接入模块 114 ,用于在所述集中交换台在所述远端接入点 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后, 终止以太网的物理层及介质控制 层的信号处理。
对应的, 远端接入点 12包括:
无线接入模块 121 ,用于将所述远端接入点对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 进行调制, 并从所述无线信号中提取以太网帧。
第一以太网接入模块 122 ,用于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 问控制层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的装置, 通过在集中交换台和远 端接入点间建立通讯链路, 能够将两个需要进行通信的设备以移动通讯 技术连接, 从而在简化了设备部署方案的同时提供超视距范围的网络连 接, 并且能够提供以太网交换的功能, 降低了使用成本, 简化了操作步 骤。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连接的装置 2 , 如图 10所示, 该 装置包括:
集中交换台 21 , 远端接入点 22 , 其中:
其中具体包括:
远程接入点管理单元 211 , 用于集中交换台与远端接入点建立连接; 无线通信模块 212 , 用于在所述集中交换台将无线信号封装后, 进行 信号编码和调制, 将处理后的无线信号发送至所述远端接入点;
无线接入模块 221 ,用于将所述远端接入点对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 进行调制, 并从所述无线信号中提取以太网帧;
第一以太网接入模块 222 ,用于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 问控制层处理;
第二以太网接入模块 213 ,用于在所述集中交换台在所述远端接入点 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后, 终止以太网的物理层及介质控制 层的信号处理。
以太网交换模块 223 , 用于对本地的交换业务进行交换处理。
其中, 远程接入点管理单元 211、 无线通信模块 212和第二以太网接 入模块 213 隶属于集中交换台 21 , 对应的, 无线接入模块 221、 第一以 太网接入模块 222和以太网交换模块 223隶属于远端接入点 22。
其中, 集中交换台 21和远端接入点 22釆用以太网交换的模式连接。 进一步的, 集中交换台 21 包括:
远端接入点管理单元 211 , 用于控制所述远端接入点的接入, 建立、 维护及删除通信链路, 对所述远端接入点的移动管理。
第二以太网接入模块 1 14 ,用于在所述集中交换台在所述远端接入点 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后, 终止以太网的物理层及介质控制 层的信号处理。
对应的, 远端接入点 12包括:
无线接入模块 121 ,用于将所述远端接入点对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 进行调制, 并从所述无线信号中提取以太网帧。
第一以太网接入模块 122 ,用于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 问控制层处理。
以太网交换模块 223 , 用于对本地的交换业务进行交换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的装置, 通过在集中交换台和远 端接入点间建立通讯链路, 能够将两个需要进行通信的设备以移动通讯 技术连接, 从而在简化了设备部署方案的同时提供超视距范围的网络连 接, 并且能够提供以太网交换的功能, 降低了使用成本, 简化了操作步 骤, 并且通过增加本地交换模块, 直接本地完成多个接口之间的交换, 避免空口资源的消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连接的装置如图 11所示, 该装置包括: 总线 31 , 以及连接到总线 31的处理器 32 , 存储器 33 , 接收器 34和 发射器 35 ; 存储器 33用于存储指令, 该处理器 32执行该指令用于使集 中交换台与远端接入点建立连接; 该处理器 32执行该指令用于使所述集 中交换台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以太网交换处理; 该处理器 32执行该指令 用于使所述集中交换台将无线信号封装后, 进行信号编码和调制, 将处 理后的无线信号发送至所述远端接入点; 该处理器 32执行该指令用于使 所述远端接入点对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进行调制, 并从所述无线信号 中提取以太网帧, 并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 该处理器 32执行该指令用于使所述集中交换台在所述远端接入点进行物 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后, 终止以太网的物理层及介质控制层的信 号处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可选的, 该处理器 32执行该指令用于令集中交 换台与远端接入点建立连接包括:
所述集中交换台控制所述远端接入点的接入, 建立、 维护及删除通 信链路, 对所述远端接入点的移动管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可选的, 该处理器 32执行该指令用于令集中交 换台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以太网交换处理包括:
当无线信号为被发送至远端接入点的信号时, 则对所述信号进行封 装, 进而对所述信号进行编码及调制, 最终发送至所述远端接入点;
当无线信号为从远端接入点发送的信号时, 则对所述信号进行解调 解码, 提取出以太网帧, 并将所述以太网帧发送至所述以太网交换模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可选的, 该处理器 32执行该指令用于令集中交 换台在所述远端接入点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后, 终止以太 网的物理层及介质控制层的信号处理包括:
接收所述提取出的以太网帧, 并将所述以太网帧发送至所述以太网 交换模块; 或
将所述以太网交换模块中的所述以太网帧进行编码, 并发送编码后 的物理层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可选的, 该处理器 32执行该指令用于令远端接 入点对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进行调制包括:
若所述无线信号从以太网口接收, 则对所述无线信号进行编码调制 后, 发送至所述集中交换台; 若所述无线信号从空中接口接收, 则对所述无线信号进行解调解码, 并提取以太网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可选的, 该处理器 32执行该指令用于令以太网 帧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包括:
若所述无线信号从以太网口接收, 则对以太网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 问控制层进行处理, 并提取以太网帧;
若所述无线信号从空中接口接收, 则将所述以太网帧编码, 并发送 至下接设备。
因此, 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网络连接的装置, 通过在集中交换台和 远端接入点间建立通讯链路, 能够将两个需要进行通信的设备以移动通 讯技术连接, 从而在简化了设备部署方案的同时提供超视距范围的网络 连接, 并且能够提供以太网交换的功能, 降低了使用成本, 简化了操作 步骤。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 应该理解到, 所揭露方法和装置, 可以 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 所述单元的划分, 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 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 式, 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 或一些特征可 以忽略, 或不执行。 另一点, 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 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 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 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 或者 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 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 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 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 中。 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釆用硬件的形式实现, 也可以釆用硬件加软件功能 单元的形式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 明可以用硬件实现, 或固件实现, 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 当使用软件实现 时,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 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 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 质。 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此为例但不限于: 计 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 RAM、 ROM, EEPROM、 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 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 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 此外。 任何 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介质。 例如, 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 光纤 光缆、 双绞线、 数字用户线(DSL )或者诸如红外线、 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 线技术从网站、 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 那么同轴电缆、 光纤光缆、 双 绞线、 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属介质的定 影中。 如本发明所使用的, 盘(Disk )和碟(disc ) 包括压缩光碟(CD ) 、 激 光碟、 光碟、 数字通用光碟(DVD )、 软盘和蓝光光碟, 其中盘通常磁性的复 制数据, 而碟则用激光来光学的复制数据。 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 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总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用于限定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连接网络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集中交换台与远端接入点建立连接;
    所述集中交换台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以太网交换处理;
    所述集中交换台将无线信号封装后, 进行信号编码和调制, 将处理 后的无线信号发送至所述远端接入点;
    所述远端接入点对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进行调制, 并从所述无线 信号中提取以太网帧, 并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 处理;
    所述集中交换台在所述远端接入点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处 理后, 终止以太网的物理层及介质控制层的信号处理。
  2.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集中交换台和所述远端接入点釆用以太网交换的模式连接。
  3.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中交换台与远 端接入点建立连接包括:
    所述集中交换台控制所述远端接入点的接入, 建立、 维护及删除通 信链路, 对所述远端接入点的移动管理。
  4.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中交换台对接 收到的数据进行以太网交换处理包括:
    当无线信号为被发送至远端接入点的信号时, 则对所述信号进行封 装, 进而对所述信号进行编码及调制, 最终发送至所述远端接入点; 当无线信号为从远端接入点发送的信号时, 则对所述信号进行解调 解码, 提取出以太网帧, 并将所述以太网帧发送至所述以太网交换模块。
  5. 5、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中交换台在所 述远端接入点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后, 终止以太网的物理 层及介质控制层的信号处理包括:
    接收所述提取出的以太网帧, 并将所述以太网帧发送至所述以太网 交换模块; 或
    将所述以太网交换模块中的所述以太网帧进行编码, 并发送编码后 的物理层信号。 6、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远端接入点对接 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进行调制包括:
    若所述无线信号从以太网口接收, 则对所述无线信号进行编码调制 后, 发送至所述集中交换台;
    若所述无线信号从空中接口接收,则对所述无线信号进行解调解码, 并提取以太网帧。
  6. 7、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以太网帧进行物 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包括:
    若所述无线信号从以太网口接收, 则对以太网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 问控制层进行处理, 并提取以太网帧;
    若所述无线信号从空中接口接收, 则将所述以太网帧编码, 并发送 至下接设备。
  7. 8、 一种网络连接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包括:
    远程接入点管理单元, 用于集中交换台与远端接入点建立连接; 以太网交换单元, 用于将所述集中交换台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以太 网交换处理;
    无线通信模块, 用于在所述集中交换台将无线信号封装后, 进行信 号编码和调制, 将处理后的无线信号发送至所述远端接入点;
    无线接入模块, 用于将所述远端接入点对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进 行调制, 并从所述无线信号中提取以太网帧;
    第一以太网接入模块, 用于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 控制层处理;
    第二以太网接入模块, 用于在所述集中交换台在所述远端接入点进 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后, 终止以太网的物理层及介质控制层 的信号处理。
  8.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装置中: 所述集中交换台和所述远端接入点釆用以太网交换的模式连接。
  9. 10、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中交换台包 括: 远端接入点管理单元, 用于控制所述远端接入点的接入, 建立、 维 护及删除通信链路, 对所述远端接入点的移动管理。
  10. 11、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中交换台包 括:
    以太网交换单元, 用于当无线信号为被发送至远端接入点的信号时, 则对所述信号进行封装, 进而对所述信号进行编码及调制, 最终发送至 所述远端接入点;
    当无线信号为从远端接入点发送的信号时, 则对所述信号进行解调 解码, 提取出以太网帧, 并将所述以太网帧发送至所述以太网交换模块。
  11. 12、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中交换台包 括:
    第二以太网接入模块, 用于在所述集中交换台在所述远端接入点进 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后, 终止以太网的物理层及介质控制层 的信号处理。
  12. 13、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远端接入点包 括:
    无线接入模块, 用于将所述远端接入点对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进 行调制, 并从所述无线信号中提取以太网帧。
  13. 14、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远端接入点包 括:
    第一以太网接入模块, 用于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 控制层处理。
  14. 15、 一种网络连接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包括:
    远程接入点管理单元, 用于集中交换台与远端接入点建立连接; 以太网交换单元, 用于将所述集中交换台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以太 网交换处理;
    无线通信模块, 用于在所述集中交换台将无线信号封装后, 进行信 号编码和调制, 将处理后的无线信号发送至所述远端接入点;
    无线接入模块, 用于将所述远端接入点对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进 行调制, 并从所述无线信号中提取以太网帧;
    第一以太网接入模块, 用于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 控制层处理;
    第二以太网接入模块, 用于在所述集中交换台在所述远端接入点进 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后, 终止以太网的物理层及介质控制层 的信号处理。
  15. 16、 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装置中: 所述集中交换台和所述远端接入点釆用以太网交换的模式连接。
  16. 17、 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中交换台包 括:
    远端接入点管理单元, 用于控制所述远端接入点的接入, 建立、 维 护及删除通信链路, 对所述远端接入点的移动管理。
  17. 18、 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中交换台包 括:
    以太网交换单元, 用于当无线信号为被发送至远端接入点的信号时, 则对所述信号进行封装, 进而对所述信号进行编码及调制, 最终发送至 所述远端接入点;
    当无线信号为从远端接入点发送的信号时, 则对所述信号进行解调 解码, 提取出以太网帧, 并将所述以太网帧发送至所述以太网交换模块。
  18. 19、 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中交换台包 括:
    第二以太网接入模块, 用于在所述集中交换台在所述远端接入点进 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控制层处理后, 终止以太网的物理层及介质控制层 的信号处理。
  19. 20、 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远端接入点包 括:
    无线接入模块, 用于将所述远端接入点对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进 行调制, 并从所述无线信号中提取以太网帧。
  20. 21、 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远端接入点包 括:
    第一以太网接入模块, 用于对所述以太网帧进行物理层及介质访问 控制层处理。
CN201380003079.7A 2013-06-26 2013-06-26 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45092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78072 WO2014205701A1 (zh) 2013-06-26 2013-06-26 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09200A true CN104509200A (zh) 2015-04-08
CN104509200B CN104509200B (zh) 2019-02-19

Family

ID=52140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3079.7A Active CN104509200B (zh) 2013-06-26 2013-06-26 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09200B (zh)
WO (1) WO2014205701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4521A (zh) * 2005-11-11 2007-05-16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无线自回传方法及装置
CN101335715A (zh) * 2008-07-21 2008-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自回传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616439A (zh) * 2009-07-28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演进网络中的无线自回传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4521A (zh) * 2005-11-11 2007-05-16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无线自回传方法及装置
CN101335715A (zh) * 2008-07-21 2008-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自回传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616439A (zh) * 2009-07-28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演进网络中的无线自回传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09200B (zh) 2019-02-19
WO2014205701A1 (zh) 2014-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8689B (zh) 通过cpri接口传输以太网分组
CN107483436B (zh) 一种物联网中通信模块的物理层双模设计方法
CN102301818A (zh) 中继链路中处理数据的方法、中继节点和系统
CN103580963A (zh) 室外无线数据装置与其信号处理方法
CN103167626A (zh) Wifi网络桥接器、基于wifi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9039837A (zh)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的通信方法及智能家居网关
CN109041272A (zh) 一种LoRa自组网的组网方法及其通信方法
CN103023534B (zh) 电力无线通信系统
CN101965064B (zh) 分组数据聚合协议数据的传输方法与装置
CN101179511A (zh) 获取网络地址的方法及接入设备
CN105451272A (zh) 数据交互方法、基带处理单元、射频拉远单元及中继单元
CN109905884B (zh) 室内覆盖系统
CN101257667A (zh) 一种基站收发装置
CN102857890A (zh) 一种电力隧道短信与无线网络通信自适应的监控方法
CN102647245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446275A (zh) 一种e1点对点通信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2742317B (zh) 通信系统、方法及设备
US20220240328A1 (en) Unicast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04509200A (zh) 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88304A (zh) 采用使能TR‑069的CPE代理的ZigBee系统管理
CN107566476A (zh) 一种接入方法、sdn控制器、转发设备及用户接入系统
CN113473412A (zh) 铁路动车运用所内数据可靠安全通信的方法
CN109150592B (zh) Lte-d2d无线专网的系统
CN107466047B (zh) 一种基站组网方法和系统
CN102547892B (zh) 一种游牧数据接入系统、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