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83436B - 一种物联网中通信模块的物理层双模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联网中通信模块的物理层双模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83436B
CN107483436B CN201710693051.0A CN201710693051A CN107483436B CN 107483436 B CN107483436 B CN 107483436B CN 201710693051 A CN201710693051 A CN 201710693051A CN 107483436 B CN107483436 B CN 1074834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ysical layer
mode
data block
data
protocol st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930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83436A (zh
Inventor
段红光
罗雷
郑建宏
赵栋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171069305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834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83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834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834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834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3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physical layer [OSI layer 1]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4Organization of routing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4Multichannel or multilink protocol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联网中通信模块的物理层双模设计方法,属于物联网通信领域。该方法为:在物联网通信中,两种通信模式共享应用层和协议栈部分,物理层分别由两种传输模式组成,这两种物理层传输模式都可以发送协议栈的数据块。与此同时,这两个物理层模式收到的数据块都上报给协议栈处理。在通信过程中协议栈不关心物理层采用何种物理层传输模式进行传输。本发明在复杂的物联网通信传输场景中,采用两种物理层通信模式,提高了物联网中的通信能力,有利于提高物联网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物联网中通信模块的物理层双模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联网通信领域,涉及一种物联网中通信模块的物理层双模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线通信(PowerLine Communication,PLC)技术是指利用电力线传输数据和媒体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该技术是把载有信息的高频加载于电流之上然后用电线传输接受信息的适配器再把高频从电流中分离出来并传送到计算机或电话上以实现信息传递。
电力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在发送时,利用调制技术将用户数据进行调制,把载有信息的高频加载于电流之上,然后在电力线上进行传输;在接收端,先经过滤波器将调制信号取出,再经过解调,就可得到原通信信号,并传送到计算机或电话,以实现信息传递。PLC设备分局端和调制解调器,局端负责与内部PLC调制解调器的通信和与外部网络的连接。在通信时,来自用户的数据进入调制解调器调制后,通过用户的配电线路传输到局端设备,局端将信号解调出来,再转到外部的Internet。
在目前宽带电力线系统中,通常采用的调试方式为OFDM,即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在严重电磁干扰的通信环境下保证数据稳定完整传输的技术措施,HomePLUG 1.0的规范覆盖4-21MHz通信频段,在这个频段内划分了84个OFDM通信信道。OFDM的原理是几个通信信道按90度的相位作频分,即当某一个信道波形过零点时相邻信道的波形恰好是幅值最大值,保证了信道间的波形不会因外来的干扰而交叠、串扰。目前,我国发布的《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技术规范》就是基于HomePLUG改进升级的版本,以便更好适合中国电力线通信的国情。
然而,最初设计电力线只是为了传输电能,若要将其用来传输高速数据,则会受到电力线信道中各种噪声的影响,电力线中存在5种类型的噪声,分别是:有色背景噪声、窄带噪声、与工频异步的周期性脉冲噪声、与工频同步的周期性脉冲噪声、非周期性脉冲噪声。其中,非周期性脉冲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最大,主要是由电源开关的瞬时启闭引起。脉冲噪声具有突发性,持续时间很短,发生概率很低,但是幅度却很大,严重时甚至会比背景噪声高出50dB。脉冲噪声一旦出现,将会严重降低系统性能。
除此之外,电力线上的阻抗动态变换,通信模块的阻抗设计很难满足实际现场电力线阻抗的动态变化,导致了实际通信信号在电力线系统中很强的发射以及绕射干扰,大大降低了通信距离,同时影响了通信质量。
加之在实际应用中,电力线部署非常复杂,虽然整网满足PLC通信需求,但是在一些小场景仍不能满足,必须采用辅助手段来协助完成,根据电力线中信号特性,电力能量传输是通过50Hz进行传输,我国定义电力线上通信频段是2MHz~12MHz,并且可支持分段使用。但是50Hz和2M-12MHz信号对传输线路要求是不同的,例如如果将电力线部署在地下的时候,线路对2M-12MHz信号的衰减将远远大于对50Hz的衰减,虽然电力传输是没有问题,但是造成了不能进行正常的电力通信。
所以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特别是物联网的通信系统,由于部署场景的复杂性,非常必要采用有线和无线通信共存方式。在现有的技术中,支持有线和无线传输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最常用的就是部署两套网络,每当有线网络存在强干扰或是其他原因导致不能通信的时候,则自动选择无线方式,反之则选择有线方式。例如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可以采用PLC电力线通信模式和GPRS数据传输模式组成双模,也可以采用PLC电力通信模式和电力微功率无线传输组成双模。这种两种方式虽然能够解决通信传输问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整个电力网中,有线电力线载波通信部分也许仅仅只有两个节点存在通路问题,则直接放弃了有线方式而选择无线方式。对于无线来讲,也可能收到短时间强干扰导致了无线无法正常通信,而放弃无线传输方式,只能有线传输。这种方式在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之间不能实现很好的协调。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联网中通信模块的物理层双模设计方法,在物联网通信中,两种通信模式共享应用层和协议栈部分,物理层分别由两种传输模式组成,这两种物理层传输模式都可以发送协议栈的数据块。与此同时,这两个物理层模式收到的数据块都上报给协议栈处理,在通信过程中协议栈不关心物理层采用何种物理层传输模式进行传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物联网中通信模块的物理层双模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高层协议栈发送数据映射到物理层;
S2:双模物理层组网;
S3:选择物理层传输模式,并发送数据。
进一步,所述S1具体为:
S101:将协议栈发送到物理层的数据分为控制帧和承载帧;其中,控制帧采用固定的物理层传输参数,指明数据传输承载帧的数据类型,并且控制帧将指明承载帧的物理层传输参数;承载帧为可变长度的区域,其长度在控制帧中给出;
S102:将物理层信道分为同步信道、控制信道和承载信道,按时间顺序依次出现;
S103:将控制帧的数据映射到物理层控制信道上;将承载帧的数据映射到物理层承载信道上。
进一步,所述物理层的传输模式为一种或两种。
进一步,所述S2具体为:
S201:应用层确定优选物理层传输模式,由选定的物理层传输模式的组网方法完成整网的组网,非优选物理层传输模式为辅助和增强覆盖的方式;
S202:根据协议栈确定的方法进行组网,物理层采用优选物理层传输模式进行组网,形成完整的路由信息表格;
S203:如果应用设定的物理层优选模式只支持一种物理层传输模式,则完成S202后,组网结束;如果物理层优选模式不只支持一种物理层传输模式,则在原来路由表中增加非优选物理层传输模式的通路信息,即在两个节点之间支持一种或两种物理层传输模式的通信。
进一步,所述S3具体为:
S301:协议栈发送数据块到物理层双模协调模块中;
S302:物理层双模协调模块首先检查协议栈需要发送的数据块是否是重传数据块,物理层双模协调模块如果检查到发送数据块的序号和目标节点与前面发送的数据块相同,则判定为重传数据块,否则为初传数据块;
S303:如果是初传数据块,则根据物理层优先模式确定的物理层传输模式,将协议栈的数据块发送到选定的物理层传输模式中,由该物理层传输模式将数据发送出去;
S304:如果是重传数据块,并且存在非优先的物理层传输模式通路,则选择使用非优选的物理层传输模式来传输数据块;
S305:根据前面选择的物理层传输模式,将数据块发送出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复杂的物联网通信传输场景中,采用两种物理层通信模式,提高了物联网中的通信能力,有利于提高物联网的性能。
(2)两种物理层模式,共享一个高层协议栈,大大简化了设备的协议开发成本,仅仅只需要一套协议栈就可以支持两种物理层模式的传输。
(3)这种双模物理层方式,充分使用了物理层和协议栈之间的接口,大大的简化了双模设计复杂度。这种方式虽然不适用于严格的无线资源分配的移动通信网络,但是非常适合用于采用竞争模式的专用网络,特别是没有严格服务质量(简称:QoS)的物联网中。
(4)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在现有的传输模式基础上增加另外一种物理层传输模式。例如在有线方式下,增加无线传输,或是在无线方式下,增加有线传输。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物理层双模的总体框架;
图2为高层数据映射到物理层的机制;
图3为双模物理层组网流程;
图4为物理层模式下选择流程;
图5为PLC宽带电力通信系统路由管理结构;
图6为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PLC协议栈结构;
图7为电力抄表中的物理层双模结构;
图8为PLC系统中的MAC层帧结构;
图9为PLC系统中各层数据映射对应关系表;
图10为PLC系统的整体物理层框架;
图11为宽带无线物理层整体框架;
图12为电力通信系统中双模路由管理结构;
图13为物理层双模模块的通路选择流程;
图14为物理层双模场景中宽带无线物理层发送数据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根据目前物联网通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模解决方案,其关键特征是在物联网通信中,两种通信模式共享应用层和协议栈部分,物理层分别由两种传输模式组成,这两种物理层传输模式都可以发送协议栈的数据块。与此同时,这两个物理层模式收到的数据块都上报给协议栈处理。在通信过程中协议栈不关心物理层采用何种物理层传输模式进行传输,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特征有:
第一:应用层可以设置物理层优选传输模式,具体有物理层传输模式1优先、物理层传输模式2优先、仅仅支持物理层传输模式1、仅仅支持物理层传输模式2,总计4种工作模式。
第二:物理层传输模式1和物理层传输模式2独立工作,都是应用层和协议栈的一部分。两个物理层共享应用层和协议栈,共享设备标识,路由标识信息。物理层模式1和物理层模式2切换不影响协议栈流程。
第三:物理层收到来自协议栈的信令或是业务数据块,物理层双模协调模块根据应用层设定的物理层优选模式,在优先选定的物理层传输模式上发送。如果在优先选定的物理层模式上发送失败,则在另外一个物理层传输模式上进行发送,如果两个模式都发送失败,则上报协议栈数据发送失败。
第四:设备的物理层根据时间规划在物理层传输模式1和物理层传输模式2时间段上侦测是否有其他节点发送数据给本终端,如果存在其他节点发送数据到本终端,则解析协议栈数据块,并且上报给协议栈。
下面将分几个过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操作过程。
首先说明高层协议栈发送数据映射到物理层模式的方法,如图2所示:
第一:协议栈发送到物理层的数据分成两个部分,控制帧和承载帧,其中控制帧采用固定的物理层传输参数,指明本次数据传输承载帧的数据类型,并且控制帧将指明承载帧的物理层传输参数。承载帧将是一个可变长度的区域,其长度在控制帧中给出。
第二:无论是物理层传输模式1还是物理层传输模式2,其物理层信道分成三个部分,即同步信道、控制信道和承载信道,在时间上,同步信道、控制信道和承载信道依次出现。两种物理层传输模式的同步信道、控制信道和承载信道可以不相同。
第三:控制帧的数据可以映射到物理层传输模式1的控制信道上,也可以映射到物理层传输模式2的控制信道上;承载帧的数据可以映射到物理层传输模式1的承载信道上,也可以映射到物理层传输模式2的承载信道上。但是同一时刻物理层只能选择一种物理层传输模式发送控制帧和承载帧内容。
其次,双模物理层组网流程如下:
第一:双模物理层组网模式首先是确定优选物理层传输模式,应用层确定了物理层优选模式之后,则由选定的物理层传输模式的组网方法完成整网的组网过程,非优选物理层传输模式仅仅为辅助和增强覆盖的一种方式。如图3中1步。
第二:根据协议栈确定的方法进行组网,物理层采用优选物理层传输模式进行组网,形成完整的路由信息表格。如图3中2步。
第三:如果应用设定的物理层优选模式仅仅支持一种模式,则完成第二步之后,组网结束。如果物理层优选模式不仅仅支持一种物理层传输模式,则在原来路由表中增加非优选物理层传输模式的通路信息。即在两个节点之间可以支持一种物理层传输模式通信或是两种物理层传输模式的通信。如图3中3,4步。
最后,物理层传输模式选择的流程如下:
第一:首先,协议栈发送数据块到物理层双模协调模块中,协议栈不关心采用哪种物理层传输模式进行传输。如图4中1步。
第二:物理层双模协调模块首先检查协议栈需要发送的数据块是否是重传数据块,物理层双模协调模块如果检查到发送数据块的序号和目标节点与前面发送数据块相同,则判定为重传数据块,否则为初传数据块。如图4中2步。
第三:如果是初传数据块,则根据物理层优先模式确定的物理层传输模式,将协议栈的数据块发送到选定的物理层传输模式中,由该物理层传输模式将数据发送出去。如图4中4步。
第四:如果是重传数据块,并且存在非优先的物理层传输模式通路,则选择使用非优选的物理层传输模式来传输数据块。如图4中3,5步。
第五:根据前面选择的物理层传输模式,将数据块发送出去。如图4中6步。
本发明是基于物联网实际场景中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其关键点就是采用多套物理层传输模式,而高层协议栈仅仅只需要一套来完成,不同的物理层共享这套协议栈,并且高层协议栈不区分具体的物理层传输模式。这种方式虽然不适用于公共移动通信的物理层双模架构,但是非常适合特殊行业中的物联网应用,特别是物联网部署比较复杂,一种传输模式不能满足应用场景的需求。
为了更加清楚说明本发明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将使用电力抄表物联网中的双模通信模块来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对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宽带载波通信网络一般会形成以中央协调器(简称:CCO)为中心、以代理站点(简称:PCO)(智能电表/I型采集器通信单元、宽带载波II型采集器)为中继代理,连接所有站点(简称:STA)(智能电表/I型采集器通信单元、宽带载波II型采集器)多级关联的树形网络。
其中,中央协调器:通信网络中的主节点,负责完成组网控制、网络维护管理等功能,其对应的设备实体为集中器本地通信单元。
站点:通信网络中的从节点,其对应的设备实体为通信单元,包括电能表载波模块、I型采集器载波模块或II型采集器。
代理协调器:为中央协调器与站点或者站点与站点之间进行数据中继转发的站点,简称代理。
在《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技术规范》中给出的整体协议架构如图6所致。
在图6中宽带电力载波通信由应用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各层定义为,应用层实现本地通信单元与通信单元之间业务数据交互,通过数据链路层完成数据传输;数据链路层,亦协议栈部分,分成了网络管理子层和媒体访问控制子层(即MAC子层)。网络管理子层主要实现宽带载波通信网络的组网、网络维护、路由管理及应用层报文的汇聚和分发。MAC子层主要通过CSMA/CA和TDMA两种信道访问机制竞争物理信道,实现数据报文的可靠传输;物理层,主要实现将MAC子层数据报文编码调制为宽带载波信号,发送到电力线媒介上;接收电力线媒介将宽带载波信号解调为数据报文,交予MAC子层处理。
为了改善电力抄表成功率,减少由于电力线干扰带来的通信不成功率,在有线传输方式,即宽带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基础上增加无线传输的方式,根据本发明专利,可以将图6升级成图7的双模物理层的方式。
根据本发明采用的物理层双模传输如图7所示,电力载波物理层和宽带无线物理层将共享应用层和数据链路层。这两个物理层则通过物理层双模协调模块进行协调工作。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可以设置电力载波物理层传输优先,宽带无线物理层传输优先,或是仅仅支持电力载波物理层传输、仅仅支持宽带无线物理层传输。
协议栈发送数据到物理层始终包括控制帧和MAC帧,如图8所示,其中控制帧的内容包括了MAC帧类型以及MAC帧在物理层传输的特性。
在物理层,如果确定在电力载波物理层传输,则根据《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技术规范》的要求,在物理层将MSDU数据帧进行分段,并且增加块头在电力载波物理层上进行传输。如图9所示。
根据同样原理,如果选定宽带无线物理层进行传输,在物理层将MSDU数据帧进行分段,并且增加物理块头在宽带无线物理层上进行传输。
在《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技术规范》中给出整体物理层框架流程,在整个信道编解码过程中也适合于在宽带无线物理层传输。宽带无线物理层的整体框架如图11所示。由于在宽带电力载波通信和宽带无线通信传输信道存在差异,在宽带无线传输中增加了参考信号,参考信号是根据OFDM来增加的,主要提高信道估计的准确性,从而增加通信成功率。
为了更加清楚说明本发明如何提供电力抄表物联网的双模物理层的解决方案。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介绍协议栈发送数据块映射到物理层的方法,其次是组网过程,最后是物理层双模协调模块对电力载波物理层和宽带无线物理层的自动选择过程。
在该实施例中,协议栈发送数据块映射到物理层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协议栈发送的数据,首先将数据组装成控制帧和MAC帧格式发送到物理层,根据《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技术规范》的要求,控制帧中包含了发送MAC帧的类型,以及物理层发送参数。电力载波物理层和宽带无线物理层都可以适配控制帧和MAC帧的格式和数据内容。
第二:无论是电力载波物理层还是宽带无线物理层,传输的物理层帧格式上都采用同步信道,控制信道和承载信道。三个信道在时间上依次相连。并且两种物理层传输模式的承载信道使用承载帧的长度是可以变化的,以自动适应不同长度的协议栈数据块大小。
第三:电力载波物理层和宽带无线物理层虽然在不同的传输介质中进行传输,但是可以使用相同的同步前导方式,采用相同方式产生相同的同步前导OFDM符号。
第四:无论是电力载波物理层还是宽带无线物理层都使用固定格式进行控制信道的编码和发送。即控制帧数据块大小是128比特(16字节)、Turbo采用1/2码率、分集拷贝根据频段不同固定使用两种方式、星座点映射,即调制方式采用四相相移调制(简称:QPSK)技术、IFFT/FFT采用1024点。
第五:无论是电力载波物理层还是宽带无线物理层都使用控制信道指定的格式对承载信道进行编码和发送,即物理层数据块大小、Turbo编译码、信道交织、以及分集拷贝。因此根据系统中不同的信道质量其编码和发送是可以变化的。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电力线部署主要成树形结构,所以在组网也成树形结构,具体如图5所示。假定在该实施例中,选定电力载波物理层传输为优先方式,最后的双模物理层路由建立完成之后如图12所示。其中两个节点之间“实线”代表存在宽带电力载波传输通道,“虚线”表示存在宽带无线传输通道。
第一:在系统开始阶段,首先根据《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技术规范》的要求,建立最多15个等级的路由信息。具体的路由表如图5所示。
第二:电力载波物理层传输方式的路由表建立完成之后,在此表的基础上增加宽带无线物理层传输的路由信息。具体操作方法是,每个节点在宽带无线物理层传输模式下发送“发现信号”,如果收到远方节点的“关联请求”消息,则给该节点发送“关联确认”消息。并且记录远方节点为本节点的子节点,这两个节点之后通信模式为宽带无线通信模式。例如图12中的STA10,PCO4节点,STA10和PCO4节点为宽带电力载波传输中的孤立节点,CCO需要借助宽带无线传输才能达到该站点。
第三:在电力载波通信系统中,每个STA站点将周期性的发送“发现列表报文”给PCO节点,同样在双模物理层场景中,每个STA站点将分别通过电力载波通信物理层和宽带无线物理层发送“发现列表报文”,如果其PCO节点在宽带无线物理层收到来自下一级子节点的“发现列表报文”,则表明在该PCO和STA节点之间存在可以使用的宽带无线通信通路。那么把这两个节点标记为存在电力载波通信和宽带无线通信的两种通路。例如图12中的CCO和STA2节点、PCO1和STA5节点、PCO4和STA11节点,这些节点之间可以使用电力载波传输方式通信,也可以使用宽带无线传输方式通信。
在该实例例中,物理层双模协调模块工作流程:
第一:物理层双模协议模式收到上层协议栈发送的数据块之后,首先检查MAC帧中的原始源地址、目标源地址以及MSDU序列号,是否与前面发送过数据块相同。如果相同,则表明协议栈发送的数据块为重传数据块,如果不同则表明为初始发送的数据块。如图13中1,2,3步。
第二:假设协议栈发送初始数据块场景,物理层双模协议模块收到来自协议栈需要发送的数据块之后,首先根据应用层确定的物理层传输优选模式,检查路由表中是否存在该物理层传输模式的通路,如果存在,则将数据块发送到对应的优选物理层模式中。如图13中4,8步。
第三:在初传数据块场景中,如果不存在优选物理层传输模式的通路,则检测是否存在非优选物理层传输通路,如果存在,则将数据块发送到非优选物理层传输模式中。如果不存在,则直接回复协议栈该数据块不能发送到目标节点。如图13中7,9,10步。
第四:如果是重选数据块,则双模物理层优先选择非优选物理层模式进行发送,如果两个节点之间不存在非优选物理层传输通信,则继续选择优选物理层传输通路进行发送。如图13中6,8步。
在工程应用中,采用宽带无线传输,并且在宽带电力载波传输优先的场景中,站点STA发送数据包使用的无线资源采用共享方式,将导致不可避免的冲突存在。在该实施例中,将采用载波冲突检测,最大限度减小冲突概率的发生。具体如图14所示,流程如下:
第一:宽带无线物理层收到上层请求发送的数据块,则宽带无线物理层首先将数据块组装成宽带无线物理层的空中传输帧格式,该帧中包括了前导、控制帧和承载帧格式。如图14中1步。
第二:宽带无线物理层检测无线信道是否空,也就是检测是否存在其他站点STA在宽带无线信道上发送数据,检测无线信道是否空,将采用直接测量宽带无线信道上的宽带功率(简称:RSSI)来确定。如果信道判定为空,则直接在无线信道上发射已经组装好的空中传输帧内容。如图14中2,3步。
第三:如果检测到宽带无线信道忙,则开启Tdetect定时器。在该段时间内,将持续监测无线信道是否忙。如果在Tdetect定时器开启期间,检测到无线信道空闲,则立即将装好的空中传输帧内容发射出去,并且关闭Tdetect定时器。如图14中3,4,5,6,7步。
第四:如果Tdetect定时器超时,检测到无线信道一直处于忙状态,则放弃发送该数据块,并且上报高层协议栈,宽带无线信道忙,发送失败。如图14中7,8步。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2)

1.一种物联网中通信模块的物理层双模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高层协议栈发送数据映射到物理层;
S2:双模物理层组网;
S3:选择物理层传输模式,并发送数据;
所述S1具体为:
S101:将协议栈发送到物理层的数据分为控制帧和承载帧;其中,控制帧采用固定的物理层传输参数,指明数据传输承载帧的数据类型,并且控制帧将指明承载帧的物理层传输参数;承载帧为可变长度的区域,其长度在控制帧中给出;
S102:将物理层信道分为同步信道、控制信道和承载信道,按时间顺序依次出现;
S103:将控制帧的数据映射到物理层控制信道上;将承载帧的数据映射到物理层承载信道上;
所述物理层传输模式为一种或两种;
所述S2具体为:
S201:应用层确定优选物理层传输模式,由优选物理层传输模式的组网方法完成整网的组网,非优选物理层传输模式为辅助和增强覆盖的方式;
S202:根据协议栈确定的方法进行组网,物理层采用优选物理层传输模式进行组网,形成完整的路由信息表格;
S203:如果应用设定的物理层优选模式只支持一种物理层传输模式,则完成S202后,组网结束;如果物理层优选模式不止支持一种物理层传输模式,则在原来路由表中增加非优选物理层传输模式的通路信息,即在两个节点之间支持一种或两种物理层传输模式的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联网中通信模块的物理层双模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具体为:
S301:协议栈发送数据块到物理层双模协调模块中;
S302:物理层双模协调模块首先检查协议栈需要发送的数据块是否是重传数据块,物理层双模协调模块如果检查到发送数据块的序号和目标节点与前面发送的数据块相同,则判定为重传数据块,否则为初传数据块;
S303:如果是初传数据块,则根据物理层优先模式确定的物理层传输模式,将协议栈的数据块发送到优选物理层传输模式中,由该物理层传输模式将数据发送出去;
S304:如果是重传数据块,并且存在非优选物理层传输模式通路,则选择使用非优选的物理层传输模式来传输数据块;
S305:根据前面选择的优选物理层传输模式,将数据块发送出去。
CN201710693051.0A 2017-08-14 2017-08-14 一种物联网中通信模块的物理层双模设计方法 Active CN1074834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93051.0A CN107483436B (zh) 2017-08-14 2017-08-14 一种物联网中通信模块的物理层双模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93051.0A CN107483436B (zh) 2017-08-14 2017-08-14 一种物联网中通信模块的物理层双模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83436A CN107483436A (zh) 2017-12-15
CN107483436B true CN107483436B (zh) 2020-07-17

Family

ID=60599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93051.0A Active CN107483436B (zh) 2017-08-14 2017-08-14 一种物联网中通信模块的物理层双模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834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1727A (zh) * 2018-09-27 2018-12-07 深圳友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并行抄表方法和装置
CN111262891B (zh) * 2018-11-30 2022-04-29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宽窄带融合下的数据推送方法和系统
CN110191029B (zh) * 2019-04-25 2022-01-07 深圳市国电科技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有线和无线的混合双模组网方法
CN110662226A (zh) * 2019-08-28 2020-01-07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新型组网协议方法
CN110557232B (zh) * 2019-09-12 2022-04-12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模通信网络的通信模式选择方法
CN110930676A (zh) * 2019-12-10 2020-03-27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模通信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
CN112073944B (zh) * 2020-08-10 2023-08-11 武汉慧联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通信的快速系统开发的模块与组件设计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1704A (zh) * 2007-12-26 2009-07-01 陈澎 一种双模设备及网络管理方法
CN105046935A (zh) * 2015-08-13 2015-11-11 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低压电力线和微功率无线的双模异构通信系统
US9485114B2 (en) * 2011-03-25 2016-11-01 Mediatek Inc. MAC abstraction sub-layer and MAC table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205901734U (zh) * 2016-08-08 2017-01-18 浙江方大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通讯控制器
CN106572006A (zh) * 2016-11-01 2017-04-19 天津韦何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应用的网关及其控制方法
CN106685766A (zh) * 2017-01-17 2017-05-17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物理层协议一致性测试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2605C (zh) * 2003-08-18 2007-04-25 刘恒春 基于多协议通信嵌入式模块结构网络控制平台
US20080049639A1 (en) * 2006-08-22 2008-02-28 Wiley William L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CN101782755B (zh) * 2010-01-15 2012-12-12 南京理工大学 混凝土砌块成型生产线的嵌入式集成监控与维护系统
US9667318B2 (en) * 2010-05-11 2017-05-30 Texas Instruments Corporation Device and frame structure for powerline communications
US9749053B2 (en) * 2015-07-23 2017-08-2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Node device, repeater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1704A (zh) * 2007-12-26 2009-07-01 陈澎 一种双模设备及网络管理方法
US9485114B2 (en) * 2011-03-25 2016-11-01 Mediatek Inc. MAC abstraction sub-layer and MAC table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5046935A (zh) * 2015-08-13 2015-11-11 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低压电力线和微功率无线的双模异构通信系统
CN205901734U (zh) * 2016-08-08 2017-01-18 浙江方大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通讯控制器
CN106572006A (zh) * 2016-11-01 2017-04-19 天津韦何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应用的网关及其控制方法
CN106685766A (zh) * 2017-01-17 2017-05-17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物理层协议一致性测试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83436A (zh) 2017-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83436B (zh) 一种物联网中通信模块的物理层双模设计方法
US20200351389A1 (en) Automatic Selection of MAC Protocol to Support Multiple Prime PLC Standards
CN101248689B (zh) 通过cpri接口传输以太网分组
RU2549199C2 (ru) Система связи, ретранслир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терминал связи 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JP3914558B2 (ja) 無線パケット通信方法
CN110266348B (zh) 一种基于ofdm载波信号的台区识别方法
US8345587B2 (en) Relay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extending a coverage area of a base station in a radio network
CN110930676A (zh) 一种基于双模通信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
CN101971687B (zh) 增强无线终端的测距过程标识
US9602394B2 (en) Routing frame propagation in power line networks
US10135492B2 (en) Compatible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vices using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US20120195252A1 (en) Relay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50071364A1 (en)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using Padding to Overcome Interleaver Failings
JP5431418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1345568A (zh) 透明中继站的信号转发方法及信号转发装置
CN114143899B (zh) 一种宽带载波网络的信道接入方法
US2022000648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 message
CN106911362A (zh) 基于高性能载波控制技术的三相表宽带载波通信模块
WO2008037811A1 (en) Method for sending information from base station to relay station
WO2008074263A1 (en) Transmission method, system, transmitter, receiver and method fro realizin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US9001726B2 (en)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relay station downlink cooperative retransmission and a relay station
RU2434345C2 (ru) Способ и узел для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поддержки качества услуг в ретрансляционных системах связи
CN109150592B (zh) Lte-d2d无线专网的系统
CN113747451A (zh) 一种基站主机、基站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10739987A (zh) 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