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09181A - 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09181A
CN104509181A CN201380040643.2A CN201380040643A CN104509181A CN 104509181 A CN104509181 A CN 104509181A CN 201380040643 A CN201380040643 A CN 201380040643A CN 104509181 A CN104509181 A CN 1045091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commands
power control
station apparatus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06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09181B (zh
Inventor
铃木翔一
相羽立志
大内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509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091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091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091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revious information or comm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7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where the output power of a terminal is based on a path parameter sent by anothe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where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commands are generated based on a path parame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5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or pilo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高效地设定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功率。移动站装置具备:接收部(105),从基站装置接收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指示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第一信息、以及指示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第二信息;发送功率设定部(1015),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一参数的值,基于第二信息和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二参数的值,至少使用第一参数设置对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发送功率,至少使用第二参数设置对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发送功率;以及发送部(107),对基站装置发送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

Description

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中,正在研究蜂窝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入方式以及无线网络(下文中称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或“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在LTE中,作为下行链路的通信方式,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OFDM)方式。在LTE中,作为上行链路的通信方式,使用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方式。在LTE中,基站装置也称为eNodeB(evolvedNodeB),移动站装置也称为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LTE是一种蜂窝通信系统,以小区状配置多个由基站装置覆盖的区域。单一的基站装置也可以管理多个小区。
在LTE中,移动站装置对基站装置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Reference signal:SRS),基站装置基于接收的探测参考信号测定信道状态。在LTE中,移动站装置基于从基站装置接收的上级层信号,周期性地发送SRS。该周期性发送的SRS称为周期性SRS(Periodic SRS)。在LTE中,移动站装置基于从基站装置接收的SRS触发信号,仅发送一次SRS。该仅发送一次的SRS称为非周期性SRS(Aperiodic SRS)。
在LTE中,对于周期性SRS的发送功率控制过程和非周期性SRS的发送功率控制过程,能够独立地设置开环参数。另外,在LTE中,对于周期性SRS的发送功率控制过程和非周期性SRS的发送功率控制过程,使用共同的TPC命令。
3GPP中正在研究,移动站装置为了进行上行链路协作通信(uplink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上行链路协作多点发送/接收),支持对非周期性SRS的多个发送功率控制过程(非专利文献1、2)。此外正在研究,在移动站装置支持对非周期性SRS的多个发送功率控制过程的情况下,对于对非周期性SRS的多个发送功率控制过程中的每个过程,独立地设置开环参数和TPC命令。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SRS power control for UL CoMP”,R1-122384,3GPPTSG-RAN WG1 Meeting#69,Prague,Czech Republic,21-25May 2012.
非专利文献2:“Way forward on SRS power control”,R1-121859,3GPPTSG-RAN WG1 Meeting#68bis,Jeju,Korea,26-30March 201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移动站装置处理对非周期性SRS的多个发送功率控制过程的技术尚未成熟。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高效地设定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功率的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是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移动站装置,具备:接收部,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指示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第一信息、以及指示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第二信息;发送功率设定部,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一参数的值,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二参数的值,至少使用所述第一参数设置对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发送功率,至少使用所述第二参数设置对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发送功率;以及发送部,对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
(2)另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是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移动站装置,具备:接收部,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以及指示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信息;发送功率设定部,基于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一参数的值,基于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二参数的值,至少使用所述第一参数设置对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发送功率,至少使用所述第二参数设置对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发送功率;以及发送部,对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
(3)另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是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移动站装置,具备:接收部,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以及指示所述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信息;发送功率设定部,基于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信息无关,累计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值,对第二参数设置所述累计的值,至少使用所述第一参数设置对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发送功率,至少使用所述第二参数设置对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发送功率;以及发送部,对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
(4)另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在所述发送功率设定部中,在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有效的情况下,累计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值,对所述第一参数设置所述累计的值,在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无效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参数设置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值。
(5)另外,本发明的移动站装置在所述发送功率设定部中,在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有效的情况下,累计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值,对所述第二参数设置所述累计的值,在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无效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参数设置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值。
(6)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是用于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移动站装置的无线通信方法,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指示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第一信息、以及指示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第二信息。另外,在本发明的所述无线通信方法中,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一参数的值,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二参数的值。另外,在本发明的所述无线通信方法中,至少使用所述第一参数设置对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发送功率,至少使用所述第二参数设置对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发送功率,对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
(7)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是用于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移动站装置的无线通信方法,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以及指示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信息。另外,在本发明的所述无线通信方法中,基于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一参数的值,基于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二参数的值。另外,在本发明的所述无线通信方法中,至少使用所述第一参数设置对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发送功率,至少使用所述第二参数设置对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发送功率,对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
(8)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是用于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移动站装置的无线通信方法,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以及指示所述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信息。另外,在本发明的所述无线通信方法中,基于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一参数的值,与所述信息无关,累计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值,对第二参数设置所述累计的值。另外,在本发明的所述无线通信方法中,至少使用所述第一参数设置对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发送功率,至少使用所述第二参数设置对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发送功率,对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
(9)另外,本发明的集成电路是安装于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移动站装置的集成电路,使所述移动站装置发挥包括如下功能的一系列功能: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指示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第一信息、以及指示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第二信息的功能,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一参数的值的功能,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二参数的值的功能,至少使用所述第一参数设置对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发送功率的功能,至少使用所述第二参数设置对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发送功率的功能,以及对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的功能。
(10)另外,本发明的集成电路是安装于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移动站装置的集成电路,使所述移动站装置发挥包括如下功能的一系列功能: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以及指示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信息的功能,基于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一参数的值的功能,基于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二参数的值的功能,至少使用所述第一参数设置对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发送功率的功能,至少使用所述第二参数设置对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发送功率的功能,以及对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的功能。
(11)另外,本发明的集成电路是安装于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移动站装置的集成电路,使所述移动站装置发挥包括如下功能的一系列功能: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以及指示所述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信息的功能,基于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一参数的值的功能,与所述信息无关,累计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值的功能,对第二参数设置所述累计的值的功能,至少使用所述第一参数设置对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发送功率的功能,至少使用所述第二参数设置对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发送功率的功能,以及对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的功能。
(12)另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是与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具备:发送部,对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指示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第一信息、以及指示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第二信息;以及接收部,从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至少使用第一参数而设置的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至少使用第二参数而设置的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数的值,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而设置,所述第二参数的值,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而设置。
(13)另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是与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具备:发送部,对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以及指示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信息;以及接收部,从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至少使用第一参数而设置的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至少使用第二参数而设置的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数的值,基于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而设置,所述第二参数的值,基于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而设置。
(14)另外,本发明的基站装置是与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具备:发送部,对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以及指示所述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信息;以及接收部,从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至少使用第一参数而设置的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至少使用第二参数而设置的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数的值,基于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而设置,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值,与所述信息无关,而被累计,所述累计的值被设置给所述第二参数。
(15)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是用于与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的无线通信方法,对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指示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第一信息、以及指示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第二信息。另外,本发明在所述基站装置中从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至少使用第一参数而设置的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至少使用第二参数而设置的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另外,本发明在所述基站装置中,所述第一参数的值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而设置,所述第二参数的值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而设置。
(16)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是用于与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的无线通信方法,对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以及指示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信息。另外,在本发明的所述无线通信方法中,从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至少使用第一参数而设置的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至少使用第二参数而设置的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另外,在本发明的所述无线通信方法中,所述第一参数的值基于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而设置,所述第二参数的值基于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而设置。
(17)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是用于与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的无线通信方法,对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以及指示所述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信息。另外,在本发明的所述无线通信方法中,从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至少使用第一参数而设置的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至少使用第二参数而设置的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另外,在本发明的所述无线通信方法中,所述第一参数的值基于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而设置,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值与所述信息无关地被累计,所述累计的值被设置给所述第二参数。
发明效果
根据该发明,移动站装置高效地设定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帧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时隙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子帧中的物理信道及物理信号的配置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的结构的概略方框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结构的概略方框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站装置与单一的小区进行通信。但是,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移动站装置与多个小区进行通信的情况。移动站装置与多个小区进行通信的技术称为小区聚合或载波聚合。对于小区聚合,可以在多个小区中的每个小区中适用本发明。或者,对于小区聚合,可以在多个小区中的部分小区中适用本发明。
本实施方式中,适用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方式。但是,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另外,还能够适用于使用TDD方式的小区和使用FDD方式的小区同时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图1中,无线通信系统具备移动站装置1A~1C以及基站装置3。以下将移动站装置1A~1C称为移动站装置1。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
图1中,在从移动站装置1到基站装置3的上行链路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用于发送从上级层输出的信息。
·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PUCCH是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的物理信道。
PUSCH是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Uplink-Shared Channel:UL-SCH)的物理信道。PUSCH在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同时,也可以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PUSCH也可以仅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PRACH是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物理信道。PRACH的主要目的是移动站装置1与基站装置3取得时域的同步。
图1中,上行链路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上行链路物理信号。上行链路物理信号并非用于发送从上级层输出的信息,而是由物理层使用。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Uplink Reference Signal:UL RS)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以下两种类型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
·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
·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测参考信号)
DMRS与PUSCH或PUCCH的发送有关。DMRS与PUSCH或PUCCH进行时间复用。基站装置3为了进行PUSCH或PUCCH的传播路径修正而使用DMRS。以下,将一起发送PUSCH与DMRS简称为发送PUSCH。以下,将一起发送PUCCH与DMRS简称为发送PUCCH。
SRS与PUSCH或PUCCH的发送无关。基站装置3为了测定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而使用SRS。发送SRS的符号也称为探测参考符号。SRS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描述。
图1中,在从基站装置3到移动站装置1的下行链路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用于发送从上级层输出的信息。
·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
·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
·PHICH(Physical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混合自动重发请求指示符信道)
·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ePDCCH(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PBCH用于通知移动站装置1共同使用的系统信息(主信息块,Broadcast Channel:BCH)。PBCH以40ms的间隔发送。在移动站装置1中,对40ms间隔的定时进行盲检测(blind detection)。另外,PBCH以10ms为间隔进行重发。
PCFICH用于发送指示为了发送PDCCH而预留的区域(OFDM符号)的信息。
PHICH用于发送HARQ指示符(HARQ反馈、应答信息),该指示符表示对基站装置3接收的上行链路数据(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的ACK(ACKnowledgement,应答)或NACK(NegativeACKnowledgement,否认应答)。例如,在移动站装置1接收了表示ACK的HARQ指示符的情况下,不重发对应的上行链路数据。例如,在移动站装置1接收了表示NACK的HARQ指示符的情况下,重发对应的上行链路数据。
PDCCH及ePDCCH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也称为DCI格式。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下行链路许可(downlink grant,或者也称为下行链路分配“downlink assignment”)以及上行链路许可(uplink grant)。下行链路许可是用于单一小区内的单一PDSCH的调度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下行链路许可用于与发送该下行链路许可的子帧相同的子帧内的PDSCH的调度。上行链路许可是用于单一小区内的单一PUSCH的调度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上行链路许可用于发送该上行链路许可的子帧的4个以上之后的子帧内的单一PUSCH的调度。
下行链路许可和上行链路许可中包含发送功率控制(TransmissionPower Control:TPC)命令。另外,定义了包含对多个移动站装置的多个TPC命令的DCI格式3。
PDSCH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
图1中,下行链路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下行链路物理信号并非用于发送从上级层输出的信息,而是由物理层使用。
·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S)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DL RS)
同步信号用于移动站装置1取得下行链路的频域及时域的同步。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用于移动站装置1进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传播路径修正。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用于移动站装置1计算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
下行链路物理信道和下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下行链路信号。上行链路物理信道和上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上行链路信号。下行链路物理信道和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统称为物理信道。下行链路物理信号和上行链路物理信号统称为物理信号。
BCH、UL-SCH以及DL-SCH是传输信道。介质访问控制(MediumAccess Control:MAC)层使用的信道称为传输信道。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帧(radio frame)的结构。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帧的概略结构的图。每个无线帧的长度是10ms。另外,每个无线帧由两个半帧构成。每个半帧的长度是5ms。每个半帧由5个子帧构成。每个子帧的长度是1ms,由两个连续的时隙(slot)定义。无线帧内的第i个子帧由第(2×i)个时隙和第(2×i+1)个时隙构成。即,在每个10ms的间隔中,能够利用10个子帧。每个时隙的长度是0.5ms。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时隙的结构。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时隙的结构的图。每个时隙中发送的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由资源网格(resource grid)表示。在下行链路中,资源网格由多个子载波和多个OFDM符号定义。在上行链路中,资源网格由多个子载波和多个SC-FDMA符号定义。构成一个时隙的子载波的数量依赖于小区的带宽。构成一个时隙的OFDM符号或SC-FDMA符号的数量为7个。资源网格内的每个元素称为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资源元素用子载波的编号和OFDM符号或SC-FDMA符号的编号来识别。
资源块(resource block)用于表示某个物理信道(PDSCH或PUSCH等)向资源元素的映射。资源块中,定义虚拟资源块和物理资源块。某个物理信道首先映射到虚拟资源块。随后,虚拟资源块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一个物理资源块由时域中的7个连续的OFDM符号或SC-FDMA符号和频域中的12个连续的子载波定义。因此,一个物理资源块由(7×12)个资源元素构成。另外,一个物理资源块在时域中对应于一个时隙,在频域中对应于180kHz。物理资源块在频域中从0开始标注编号。
以下,说明上行链路子帧中发送的物理信道和物理信号的配置。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子帧中的物理信道及物理信号的配置的一例的图。移动站装置1在上行链路子帧中能够发送上行链路物理信道(PUCCH、PUSCH、PRACH)和上行链路物理信号(DMRS、SRS)。
在PUCCH区域中,多个移动站装置1发送的多个PUCCH进行频率、时间、以及码复用。单一移动站装置1在单一上行链路子帧中能够发送一个PUCCH。在PUSCH区域中,多个PUSCH进行频率和空间复用。单一移动站装置1在单一小区的单一上行链路子帧中能够发送单一PUSCH。PUCCH和PUSCH进行频率复用。单一移动站装置1在单一小区的单一上行链路子帧中能够同时发送单一PUSCH和单一PUCCH。PRACH配置在单一子帧中,或者跨两个子帧进行配置。另外,多个PRACH进行码复用。单一移动站装置1在单一小区中不同时发送PRACH与其它上行链路信号。
SRS使用上行链路子帧内的最后的SC-FDMA符号进行发送。即,SRS配置在上行链路子帧内的最后的SC-FDMA符号中。移动站装置1在单一小区的单一SC-FDMA符号中,无法同时发送SRS与PUCCH/PUSCH/PRACH。移动站装置1在单一小区的单一上行链路子帧中,能够使用该上行链路子帧内的除最后的SC-FDMA符号以外的SC-FDMA符号来发送PUSCH及/或PUCCH,使用该上行链路子帧内的最后的SC-FDMA符号来发送SRS。即,在单一小区的单一上行链路子帧中,移动站装置1能够同时发送SRS与PUSCH/PUCCH。另外,DMRS与PUCCH或PUSCH进行时间复用。为了简化说明,图5中未图示DMRS。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SRS。
移动站装置1基于两种触发类型发送SRS。两种触发类型是触发类型0和触发类型1。基于触发类型0发送的SRS称为周期性SRS或触发类型0SRS。基于触发类型1发送的SRS称为非周期性SRS或触发类型1SRS。
移动站装置1基于上级层的信号,在由上级层设定的第一资源中发送周期性SRS。移动站装置1在接收了包含在DCI格式中的、表示要求发送SRS的信息时,在由上级层设定的第二资源中仅发送一次非周期性SRS。上述指示是否要求发送SRS的信息称为SRS请求或SRS请求比特。
与第一SRS发送功率控制过程对应的非周期性SRS称为第一非周期性SRS或触发类型1aSRS。与第二SRS发送功率控制过程对应的非周期性SRS称为第二非周期性SRS或触发类型1bSRS。通过触发类型1要求发送第一非周期性SRS的动作称为触发类型1a,通过触发类型1要求发送第二非周期性SRS的动作称为触发类型1b。
另外,触发类型x(0、1a、1b)SRS和触发类型y(0、1a、1b)SRS统称为触发类型x/ySRS。另外,在单一小区的单一SC-FDMA符号中,不发送多个SRS。即,移动站装置1在单一小区的单一SC-FDMA符号中能够发送单一SRS。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三种类型的SRS请求。类型1aSRS请求指示是否要求发送触发类型1aSRS。类型1bSRS请求指示是否要求发送触发类型1bSRS。类型1SRS请求指示是要求发送触发类型1aSRS,还是要求发送类型1bSRS,还是不要求发送类型1aSRS及类型1bSRS。
单一DCI格式中可以包含单一SRS请求。单一DCI格式中也可以包含多个SRS请求。例如,单一DCI格式中可以包含类型1aSRS请求和类型1bSRS请求。移动站装置1可以同时接收包含SRS请求的多个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装置结构。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的结构的概略方框图。如图所示,移动站装置1包含上级层处理部101、控制部103、接收部105、发送部107、以及收发天线109而构成。另外,上级层处理部101包含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调度信息解释部1013、以及子帧设定部1015而构成。另外,接收部105包含解码部1051、解调部1053、复用分离部1055、无线接收部1057、以及信道测定部1059而构成。另外,发送部107包含编码部1071、调制部1073、复用部1075、无线发送部1077、以及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1079而构成。
上级层处理部101将由用户操作等生成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块)输出到发送部107。另外,上级层处理部101进行介质访问控制(MediumAccess Control:MAC)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处理。
上级层处理部101具备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进行本装置的各种设定信息的管理。另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生成在上行链路的各信道中配置的信息,并输出到发送部107。
上级层处理部101具备的调度信息解释部1013进行经由接收部105接收的、物理信道(PUSCH、PDSCH等)的调度所使用的信息的解释,基于解释上述信息的结果,为了进行接收部105和发送部107的控制而生成控制信息,并输出到控制部103。
上级层处理部101具备的发送功率设定部1015设定对上行链路信号(SRS)发送的发送功率。对SRS发送的发送功率设定方法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描述。
控制部103基于来自上级层处理部101的控制信息,生成进行接收部105和发送部107的控制的控制信号。控制部103将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接收部105和发送部107,以进行接收部105和发送部107的控制。
接收部105按照从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对经由收发天线109从基站装置3接收的接收信号进行分离、解调和解码,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到上级层处理部101。
无线接收部1057将经由收发天线109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变换为中间频率(下变频变换:down convert),除去不需要的频率成分,控制放大电平以适当维持信号电平,基于接收的信号的同相成分和正交成分进行正交解调,将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无线接收部1057从变换后的数字信号中除去相当于保护间隔(Guard Interval:GI)的部分,对除去了保护间隔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提取频域的信号。
复用分离部1055将提取的信号分别分离为PHICH、PDCCH、ePDCCH、PDSCH、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另外,复用分离部1055根据从信道测定部1059输入的传播路径的估计值,进行PHICH、PDCCH、ePDCCH、以及PDSCH的传播路径补偿。另外,复用分离部1055将分离后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输出到信道测定部1059。
解调部1053对PHICH乘以对应的编码进行合成,对合成后的信号进行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二相相移键控)调制方式的解调,并向解码部1051输出。解码部1051解码以本装置为目的地的PHICH,将解码后的HARQ指示符输出到上级层处理部101。解调部1053对PDCCH及/或ePDCCH进行QPSK调制方式的解调,并向解码部1051输出。解码部1051尝试进行PDCCH及/或ePDCCH的盲解码,在盲解码成功的情况下,将解码了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包含的RNTI输出到上级层处理部101。
解调部1053对PDSCH进行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键控)、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幅度调制)、64QAM等由下行链路许可通知的调制方式的解调,并向解码部1051输出。解码部1051基于使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通知的有关编码率的信息进行解码,将解码后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块)向上级层处理部101输出。
信道测定部1059根据由复用分离部1055输入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测定下行链路的路径损失或信道状态,将测定的路径损失或信道状态向上级层处理部101输出。另外,信道测定部1059根据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计算下行链路传播路径的估计值,并向复用分离部1055输出。
发送部107按照从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生成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对从上级层处理部101输入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块)进行编码和调制,对PUCCH、PUSCH、以及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经由收发天线109发送到基站装置3。
编码部1071对从上级层处理部101输入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卷积编码、块编码等编码。另外,编码部1071基于PUSCH的调度所使用的信息,进行Turbo编码。
调制部1073使用BPSK、QPSK、16QAM、64QAM等由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通知的调制方式、或者对每个信道预先确定的调制方式,调制从编码部1071输入的编码比特。调制部1073基于PUSCH的调度所使用的信息,决定进行空间复用的数据序列的数量,通过使用MIMO SM(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 Spatial Multiplexing,多输入多输出空间复用),将由同一PUSCH发送的多个上行链路数据映射到多个序列,对该序列进行预编码(precoding)。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1079基于用于识别基站装置3的物理小区标识符(physical cell identity:PCI,称为小区ID等)、配置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带宽、使用上行链路许可通知的循环移位、针对DMRS序列的生成的参数值等,生成用预先确定的规则求出的序列。复用部1075按照从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对PUSCH的调制符号进行并列排序,并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另外,复用部1075对每个发送天线端口,将PUCCH和PUSCH的信号与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即,复用部1075对每个发送天线端口,将PUCCH和PUSCH的信号与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配置到资源元素中。
无线发送部1077对复用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进行SC-FDMA方式的调制,对进行了SC-FDMA调制的SC-FDMA符号附加保护间隔,生成基带数字信号,将基带数字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从模拟信号生成中间频率的同相成分和正交成分,除去对中间频带多余的频率成分,将中间频率的信号变换为高频信号(up convert,上变频变换),除去多余的频率成分,进行功率放大,并输出到收发天线109进行发送。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结构的概略方框图。如图所示,基站装置3包含上级层处理部301、控制部303、接收部305、发送部307、以及收发天线309而构成。另外,上级层处理部301包含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调度部3013、以及控制信息生成部3015而构成。另外,接收部305包含解码部3051、解调部3053、复用分离部3055、无线接收部3057、以及信道测定部3059而构成。另外,发送部307包含编码部3071、调制部3073、复用部3075、无线发送部3077、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3079而构成。
上级层处理部301进行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以及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处理。另外,上级层处理部301为了进行接收部305和发送部307的控制而生成控制信息,并输出到控制部303。
上级层处理部301具备的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生成或从上级节点取得配置到下行链路的PDSCH中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块)、RRC信号、MAC CE(Control Element,控制元素),并输出到发送部307。另外,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进行每个移动站装置1的各种设定信息的管理。
上级层处理部301具备的调度部3013根据从信道测定部3059输入的传播路径的估计值或信道质量等,决定分配物理信道(PDSCH和PUSCH)的频率及子帧、物理信道(PDSCH和PUSCH)的编码率及调制方式及发送功率等。调度部3013决定在灵活子帧(flexible subframe)中,是调度下行链路物理信道及/或下行链路物理信号,还是调度上行链路物理信道及/或上行链路物理信号。调度部3013基于调度结果,为了进行接收部305和发送部307的控制而生成控制信息,并输出到控制部303。另外,调度部3013将物理信道(PDSCH和PUSCH)的调度结果向控制信息生成部3015输出。
控制信息生成部3015基于从调度部3013输入的调度结果,生成物理信道(PDSCH和PUSCH)及物理信号(SRS)的调度所使用的信息、以及上行链路信号(SRS)的发送功率控制所使用的信息/参数。另外,控制信息生成部3015生成第一信息、第二信息、第三信息、第四信息、第五信息及/或第六信息等。另外,控制信息生成部3015将生成的信息向发送部307输出。
控制部303基于来自上级层处理部301的控制信息,生成进行接收部305和发送部307的控制的控制信号。控制部303将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接收部305和发送部307,以进行接收部305和发送部307的控制。
接收部305按照从控制部303输入的控制信号,对经由收发天线309从移动站装置1接收的接收信号进行分离、解调、解码,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到上级层处理部301。无线接收部3057将经由收发天线309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变换为中间频率(下变频变换:down convert),除去不需要的频率成分,控制放大电平以适当维持信号电平,基于接收的信号的同相成分和正交成分进行正交解调,将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
无线接收部3057从变换后的数字信号中除去相当于保护间隔(GuardInterval:GI)的部分。无线接收部3057对除去了保护间隔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提取频域的信号并输出到复用分离部3055。
复用分离部1055将无线接收部3057输入的信号分离为PUCCH、PUSCH、以及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等信号。另外,基站装置3预先使用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决定该分离,基于对各移动站装置1通知的上行链路许可中包含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进行该分离。另外,复用分离部3055根据由信道测定部3059输入的传播路径的估计值,进行PUCCH和PUSCH的传播路径的补偿。另外,复用分离部3055将分离后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输出到信道测定部3059。
解调部3053对PUSCH进行离散傅立叶逆变换(Inverse DiscreteFourier Transform:IDFT),取得调制符号,对PUCCH和PUSCH的调制符号,分别使用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二相相移键控)、QPSK、16QAM、64QAM等预先确定的、或者由本装置对各移动站装置1使用上行链路许可预先通知的调制方式,进行接收信号的解调。解调部3053基于对每个移动站装置1使用上行链路许可预先通知了的进行空间复用的序列的数量、以及指示对该序列进行的预编码的信息,分离通过使用MIMO SM而由同一PUSCH发送的多个上行链路数据的调制符号。
解码部3051对于解调了的PUCCH和PUSCH的编码比特,使用预先确定的编码方式的、预先确定的或本装置对移动站装置1使用上行链路许可预先通知的编码率进行解码,将解码了的上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向上级层处理部101输出。在重发PUSCH的情况下,解码部3051使用从上级层处理部301输入的HARQ缓冲区中保持的编码比特、以及解调了的编码比特,进行解码。信道测定部309根据由复用分离部3055输入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测定传播路径的估计值、信道质量等,并输出到复用分离部3055和上级层处理部301。
发送部307按照从控制部303输入的控制信号,生成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对从上级层处理部301输入的HARQ指示符、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下行链路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对PHICH、PDCCH、ePDCCH、PDSCH、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经由收发天线309将信号发送到移动站装置1。
编码部3071使用块编码、卷积编码、Turbo编码等预先确定的编码方式,或者使用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决定的编码方式,对从上级层处理部301输入的HARQ指示符、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下行链路数据进行编码。调制部3073使用BPSK、QPSK、16QAM、64QAM等预先确定的、或者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决定的调制方式,调制从编码部3071输入的编码比特。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3079作为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移动站装置1已知的序列,该序列是基于用于识别基站装置3的物理小区标识符(PCI)等使用预先确定的规则求出的。复用部3075对调制了的各信道的调制符号和生成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即,复用部3075将调制了的各信道的调制符号和生成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配置到资源元素中。
无线发送部3077对复用后的调制符号等进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对进行了OFDM调制的OFDM符号附加保护间隔,生成基带数字信号,将基带数字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从模拟信号生成中间频率的同相成分和正交成分,除去对中间频带多余的频率成分,将中间频率的信号变换为高频信号(up convert,上变频变换),除去多余的频率成分,进行功率放大,并输出到收发天线309进行发送。
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SRS的发送功率的设置方法。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移动站装置1基于数式(1)设置对SRS的发送功率,该SRS是在对小区c的子帧i中发送的。对触发类型0SRS、触发类型1aSRS、以及触发类型1bSRS的发送功率分别基于数式(1)进行设置。在数式(1)中,触发类型0SRS、触发类型1aSRS、以及触发类型1bSRS基于至少一个不同的参数设置发送功率。即,触发类型0SRS、触发类型1aSRS、以及触发类型1bSRS通过不同的发送功率控制过程来设置发送功率。
数式1
P SRS , c ( i ) = min P CMAX , c ( i ) , P SRS _ OFFSET , c ( m ) + 10 l og 10 ( M SRS , c ) + P O _ PUSCH , c ( j ) + α c ( j ) · PL c + Δ TPC , c ( m , i ) [ dBm ]
PCMAX,c(i)是最大发送功率,并且是对小区c的子帧i中的被设定的发送功率。
PSRS_OFFSET,c(m)是通过上级层对小区c准静态地(semi-statically)设定的参数。在触发类型0SRS的情况下,m为0。在触发类型1aSRS的情况下,m为1。在触发类型1bSRS的情况下,m为2。PSRS_OFFSET,c(0)、PSRS_OFFSET,c(1)、以及PSRS_OFFSET,c(2)是独立的。
MSRS,c是对小区c的子帧i中的SRS发送的带宽,并由资源块的数量表示。基站装置3决定SRS发送的带宽,将决定的带宽通知给移动站装置1。不同触发类型的SRS的带宽是独立的。另外,基站装置3可以对触发类型1SRS设定多个带宽。在此情况下,基站装置3在要求发送触发类型1SRS时,优选对使用该设定的多个带宽中的哪一个带宽进行通知。
P0_PUSCH,c(j)和αc(j)是用于设置PUSCH发送的发送功率的参数,并且j为1。P0_PUSCH,c(1)和αc(1)用于设置与动态调度对应的PUSCH发送的发送功率。
P0_PUSCH,c(1)是由从上级层对小区c提供的要素P0_NOMINAL_PUSCH,c(1)与从上级层提供的要素P0_UE_PUSCH,c(1)之和构成的参数。P0_NOMINAL_PUSCH,c(1)是小区固有的要素。P0_UE_PUSCH,c(1)是移动站装置固有的要素。
αc(1)是通过上级层对小区c提供的参数,并设置{0,0.4,0.5,0.6,0.7,0.8,0.9,1}中的任一者。
PLc是对小区c的估计的路径损失,并由移动站装置1计算。
ΔTPC,c(m,i)是对小区c的子帧i中的功率控制调整状态,由数式(2)和数式(3)定义。即,对于触发类型0/1aSRS,ΔTPC,c(m,i)是fc(i),对于触发类型1bSRS,ΔTPC,c(m,i)是sc(i)。
数式2
ΔTPC,c(0,i)=ΔTPC,c(1,i)=fc(i)
数式3
ΔTPC,c(2,i)=sc(i)
以下详细说明fc(i)。
fc(i)是用于设置PUSCH发送的发送功率的参数。基站装置3对移动站装置1发送参数Accumulation-enabled_f,该参数指示fc(i)的累计是有效(enabled)还是无效(disabled)。在基于参数Accumulation-enabled_f,fc(i)的累计有效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1基于数式(4)决定fc(i)的值。
数式4
fc(i)=fc(i-1)+δPUSCH,c(i-KPUSCH)
PPUSCH,c(i)=min{PCMAX,c(i),PO_PUSCH,c(1)+αc(1)·PLc+fc(i)}[dBm]
δPUSCH,c(i-KPUSCH)是在子帧i-KPUSCH中接收的DCI格式中包含的TPC命令所示的(订正)值。与fc(i)对应的TPC命令称为第一TPC命令。第一TPC命令对应于PUSCH、触发类型0/1aSRS。fc(0)是设置或重置累计之后的最初的值。对于FDD方式,KPUSCH是4。对于TDD方式,KPUSCH基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的设定以及接收TPC命令的子帧的编号来进行决定。
在累计有效的情况下,第一TPC命令为1或2比特。在累计有效,并且第一TPC命令为1比特的情况下,第一TPC命令表示{-1,1}中的一个。在累计有效,并且第一TPC命令为2比特的情况下,第一TPC命令表示{-1,0,1,3}中的一个。即,在累计有效的情况下,第一TPC命令表示fc(i)中累计的值。
在基于参数Accumulation-enabled_f,fc(i)的累计无效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1基于数式(5)决定fc(i)的值。
数式5
fc(i)=δPUSCH,c(i-KPUSCH)
在累计无效的情况下,第一TPC命令为2比特。在累计无效的情况下,第一TPC命令表示{-4,-1,1,4}中的一个。即,在累计无效的情况下,第一TPC命令表示对fc(i)的绝对值。
数式(4)和数式(5)中,移动站装置1在未接收对小区c的子帧i的第一TPC命令的情况下、在TDD方式中小区c的子帧i不是上行链路子帧的情况下、或者在发生了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不连续接收)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1对δPUSCH,c设置0dBm。
以下详细说明sc(i)。
基站装置3对移动站装置1发送参数Accumulation-enabled_s,该参数指示sc(i)的累计是有效(enabled)还是无效(disabled)。在基于参数Accumulation-enabled_s,sc(i)的累计有效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1基于数式(6)决定sc(i)的值。
数式6
sc(i)=sc(i-1)+δSRS,c(i-KPUSCH)
δSRS,c(i-KPUSCH)是在子帧i-KPUSCH中接收的DCI格式中包含的TPC命令所示的(订正)值。与sc(i)对应的TPC命令称为第二TPC命令。第二TPC命令对应于触发类型1bSRS。sc(0)是设置或重置累计之后的最初的值。
在累计有效的情况下,第二TPC命令为1或2比特。在累计有效,并且第二TPC命令为1比特的情况下,第二TPC命令表示{-1,1}中的一个。在累计有效,并且第二TPC命令为2比特的情况下,第二TPC命令表示{-1,0,1,3}中的一个。即,在累计有效的情况下,第二TPC命令表示sc(i)中累计的值。
在基于参数Accumulation-enabled_s,sc(i)的累计无效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1基于数式(7)决定sc(i)的值。
数式7
sc(i)=δSRS,c(i-KPUSCH)
在累计无效的情况下,第二TPC命令为2比特。在累计无效的情况下,第二TPC命令表示{-4,-1,1,4}中的一个。即,在累计无效的情况下,第二TPC命令表示对sc(i)的绝对值。
数式(6)和数式(7)中,移动站装置1在未接收对小区c的子帧i的第二TPC命令的情况下、在TDD方式中小区c的子帧i不是上行链路子帧的情况下、或者在发生了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不连续接收)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1对δPUSCH,c设置0dBm。
另外,类型1aSRS请求优选与第一TPC命令一起包含在相同的DCI格式中。另外,类型1bSRS请求优选与第二TPC命令一起包含在相同的DCI格式中。类型1SRS请求优选与第一TPC命令及第二TPC命令一起包含在相同的DCI格式中。另外,DCI格式3可以同时包含第一TPC命令及第二TPC命令。
例如,上行链路许可中包含第一TPC命令。例如,下行链路许可中包含第二TPC命令。例如,上行链路许可及/或下行链路许可中包含第一TPC命令及第二TPC命令。例如,上行链路许可及/或下行链路许可中包含第一TPC命令或第二TPC命令。在此情况下,移动站装置1需要一种方法,用于判断上行链路许可及/或下行链路许可中包含第一TPC命令及第二TPC命令中的哪一者。
例如,基于上行链路许可及/或下行链路许可中包含的信息比特,判断上行链路许可及/或下行链路许可中包含第一TPC命令及第二TPC命令中的哪一者。例如,基于上行链路许可及/或下行链路许可中包含的SRS请求,判断上行链路许可及/或下行链路许可中包含第一TPC命令及第二TPC命令中的哪一者。
以下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和基站装置3的动作。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动作的一例的图。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对移动站装置1发送第一TPC命令(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TPC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指示第一TPC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参数Accumulation-enabled_f(第一信息)、以及指示第二TPC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参数Accumulation-enabled_s(第二信息)(步骤S700)。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从移动站装置1接收至少使用fc(i)(第一参数)设置的发送功率的SRS(触发类型0/1aSRS)、以及至少使用sc(i)(第二参数)设置的发送功率的SRS(触发类型1bSRS)(步骤S702)。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的动作的一例的图。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从基站装置3接收第一TPC命令(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TPC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指示第一TPC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参数Accumulation-enabled_f(第一信息)、以及指示第二TPC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参数Accumulaion-enabled_s(第二信息)(步骤S800)。
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基于Accumulation-enabled_f和第一TPC命令设置fc(i)(第一参数)的值,基于Accumulation-enabled_s和第二TPC命令设置sc(i)(第二参数)的值。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对基站装置3发送至少使用fc(i)设置的发送功率的SRS(触发类型0/1aSRS)、以及至少使用sc(i)设置的发送功率的SRS(触发类型1bSRS)(步骤S802)。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在基于Accumulation-enabled_f,第一TPC命令的累计有效的情况下,累计第一TPC命令的值,对fc(i)设置累计的值,在基于Accumulation-enabled_f,第一TPC命令的累计无效的情况下,对fc(i)设置第一TPC命令的值。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在基于Accumulation-enabled_s,第二TPC命令的累计有效的情况下,累计第二TPC命令的值,对sc(i)设置累计的值,在基于Accumulation-enabled_s,第二TPC命令的累计无效的情况下,对sc(i)设置第二TPC命令的值。
据此,基站装置3能够独立控制与触发类型0/1aSRS和触发类型1bSRS分别对应的TPC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并且,移动站装置1和基站装置3能够高效地处理对SRS的多个发送功率控制过程。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动作的一例的图。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不对移动站装置1发送Accumulation-enabled_f和Accumulation-enabled_s。并且,对移动站装置1发送第一TPC命令(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TPC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以及指示TPC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enabled)的参数Accumulation-enabled_fs(信息)(步骤S900)。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从移动站装置1接收至少使用fc(i)(第一参数)设置的发送功率的SRS(触发类型0/1aSRS)、以及至少使用sc(i)(第二参数)设置的发送功率的SRS(触发类型1bSRS)(步骤S902)。
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基于数式(1)至(7),设置对触发类型0/1a/1bSRS的发送功率,该触发类型0/1a/1bSRS是在对小区c的子帧i中发送的。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的动作的一例的图。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从基站装置3接收第一TPC命令(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TPC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以及指示TPC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enabled)的参数Accumulation-enabled_fs(信息)(步骤S1000)。
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基于Accumulation-enabled_fs和第一TPC命令设置fc(i)(第一参数)的值,基于Accumulation-enabled_fs和第二TPC命令设置sc(i)(第二参数)的值。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对基站装置3发送至少使用fc(i)设置的发送功率的SRS(触发类型0/1aSRS)、以及至少使用sc(i)设置的发送功率的SRS(触发类型1bSRS)(步骤S1002)。
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在基于参数Accumulation-enabled_fs,fc(i)和sc(i)的累计有效的情况下,基于数式(4)决定fc(i)的值,并基于数式(6)决定sc(i)的值。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在基于参数Accumulation-enabled_fs,fc(i)和sc(i)的累计无效的情况下,基于数式(5)决定fc(i)的值,并基于数式(7)决定sc(i)的值。
据此,基站装置3能够使用单一参数Accumulation-enabled_fs来控制与触发类型0/1aSRS和触发类型1bSRS对应的TPC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因此能够减少下行链路信号的开销。另外,移动站装置1和基站装置3能够高效地处理对SRS的多个发送功率控制过程。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动作的一例的图。第三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对移动站装置1发送第一TPC命令(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TPC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以及指示第一TPC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enabled)的参数Accumulation-enabled_f(信息)(步骤S1100)。第三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从移动站装置1接收至少使用fc(i)(第一参数)设置的发送功率的SRS(触发类型0/1aSRS)、以及至少使用sc(i)(第二参数)设置的发送功率的SRS(触发类型1bSRS)(步骤S1102)。第三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不对移动站装置1发送Accumulation-enabled_s和Accumulation-enabled_fs。
第三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基于数式(1)至(6),设置对触发类型0/1a/1bSRS的发送功率,该触发类型0/1a/1bSRS是在对小区c的子帧i中发送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始终基于数式(6)决定sc(i)的值。即,第三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不基于数式(7)决定sc(i)的值。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的动作的一例的图。第三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从基站装置3接收第一TPC命令(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TPC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以及指示TPC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enabled)的参数Accumulation-enabled_f(信息)(步骤S1200)。
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基于Accumulation-enabled_f和第一TPC命令设置fc(i)(第一参数)的值,基于第二TPC命令设置sc(i)(第二参数)的值。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对基站装置3发送至少使用fc(i)设置的发送功率的SRS(触发类型0/1aSRS)、以及至少使用sc(i)设置的发送功率的SRS(触发类型1bSRS)(步骤S1202)。
第三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在基于参数Accumulation-enabled_f,fc(i)的累计有效的情况下,基于数式(4)决定fc(i)的值。第三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在基于参数Accumulation-enabled_f,fc(i)的累计无效的情况下,基于数式(5)决定fc(i)的值。第三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始终累计第二TPC命令的值,对sc(i)设置累计的值。
fc(i)是用于PUSCH的参数,在现有技术中是支持累计的有效和无效的,因此第三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和基站装置3优选也支持累计的有效和无效双方。
在累计有效的情况下,通过累计多个TPC命令的值,能够自由变更fc(i)和sc(i)的值。但是,在累计无效的情况下,存在着只能在确定范围中变更fc(i)和sc(i)的值的缺点。对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只有与触发类型1bSRS对应的sc(i)始终使累计有效。
据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基站装置3可以不发送参数Accumulation-enabled_s,因此能够减少下行链路信号的开销。另外,移动站装置1和基站装置3能够高效地处理对SRS的多个发送功率控制过程。
本发明所涉及的基站装置3和移动站装置1中工作的程序可以是控制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的程序(使计算机发挥作用的程序),该程序控制CPU等实现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并且,这些装置中处理的信息在进行其处理时暂时积蓄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中,随后存储到Flash 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各种ROM、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中,根据需要由CPU读出并进行修正、写入。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站装置1、基站装置3的一部分可以由计算机实现。在此情况下,可以采用如下实现方式:将用于实现该控制功能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使计算机系统读入并执行该记录介质中记录的程序。
另外,这里的“计算机系统”是移动站装置1或基站装置3内置的计算机系统,包括OS、周边设备等硬件。另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磁光盘、ROM、CD-ROM等可移动介质、计算机系统内置的硬盘等存储装置。
此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还可以包含如经由因特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那样在短时间内动态保持程序的介质,以及如该情况下作为服务器或客户机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程序的介质。另外,上述程序可以是用于实现上述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也可以是能够通过与计算机系统中已经记录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上述功能的程序。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站装置1、基站装置3的部分或全部可以典型地实现为作为集成电路的LSI,也可以实现为芯片组。移动站装置1、基站装置3的各功能块既可以单独进行芯片化,也可以集成部分或全部进行芯片化。另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限于LSI,也可以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实现。另外,在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利用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以上参考附图详细说明了该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但具体结构不限于上述说明,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等。
符号说明
1(1A、1B、1C)  移动站装置
3  基站装置
101  上级层处理部
103  控制部
105  接收部
107  发送部
301  上级层处理部
303  控制部
305  接收部
307  发送部
1011  无线资源控制部
1013  调度信息解释部
1015  发送功率设定部
3011  无线资源控制部
3013  调度部
3015  控制信息生成部

Claims (17)

1.一种移动站装置,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所述移动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接收部,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指示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第一信息、以及指示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第二信息;
发送功率设定部,
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一参数的值,
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二参数的值,
至少使用所述第一参数,设置对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发送功率,
至少使用所述第二参数,设置对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发送功率;以及
发送部,对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
2.一种移动站装置,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所述移动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接收部,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以及指示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信息;
发送功率设定部,
基于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一参数的值,
基于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二参数的值,
至少使用所述第一参数,设置对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发送功率,
至少使用所述第二参数,设置对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发送功率;以及
发送部,对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
3.一种移动站装置,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所述移动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接收部,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以及指示所述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信息;
发送功率设定部,
基于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一参数的值,
与所述信息无关,累计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值,
对第二参数设置所述累计的值,
至少使用所述第一参数,设置对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发送功率,
至少使用所述第二参数,设置对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发送功率;以及
发送部,对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功率设定部,
在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有效的情况下,累计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值,对所述第一参数设置所述累计的值,
在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无效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参数设置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值。
5.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功率设定部,
在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有效的情况下,累计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值,对所述第二参数设置所述累计的值,
在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无效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参数设置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值。
6.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移动站装置,所述无线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
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指示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第一信息、以及指示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第二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一参数的值,
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二参数的值,
至少使用所述第一参数,设置对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发送功率,
至少使用所述第二参数,设置对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发送功率,
对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
7.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移动站装置,所述无线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
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以及指示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信息,
基于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一参数的值,
基于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二参数的值,
至少使用所述第一参数,设置对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发送功率,
至少使用所述第二参数,设置对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发送功率,
对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
8.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移动站装置,所述无线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
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以及指示所述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信息,
基于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一参数的值,
与所述信息无关,累计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值,
对第二参数设置所述累计的值,
至少使用所述第一参数,设置对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发送功率,
至少使用所述第二参数,设置对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发送功率,
对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
9.一种集成电路,安装于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移动站装置,所述集成电路的特征在于使所述移动站装置发挥包括如下功能的一系列功能:
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指示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第一信息、以及指示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第二信息的功能,
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一参数的值的功能,
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二参数的值的功能,
至少使用所述第一参数,设置对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发送功率的功能,
至少使用所述第二参数,设置对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发送功率的功能,以及
对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的功能。
10.一种集成电路,安装于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移动站装置,所述集成电路的特征在于使所述移动站装置发挥包括如下功能的一系列功能:
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以及指示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信息的功能,
基于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一参数的值的功能,
基于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二参数的值的功能,
至少使用所述第一参数,设置对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发送功率的功能,
至少使用所述第二参数,设置对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发送功率的功能,以及
对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的功能。
11.一种集成电路,安装于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移动站装置,所述集成电路的特征在于使所述移动站装置发挥包括如下功能的一系列功能:
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以及指示所述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信息的功能,
基于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设置第一参数的值的功能,
与所述信息无关,累计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值的功能,
对第二参数设置所述累计的值的功能,
至少使用所述第一参数,设置对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发送功率的功能,
至少使用所述第二参数,设置对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发送功率的功能,以及
对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的功能。
12.一种基站装置,与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所述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发送部,对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指示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第一信息、以及指示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第二信息;以及
接收部,从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至少使用第一参数而设置的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至少使用第二参数而设置的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
所述第一参数的值,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而设置,
所述第二参数的值,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而设置。
13.一种基站装置,与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所述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发送部,对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以及指示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信息;以及
接收部,从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至少使用第一参数而设置的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至少使用第二参数而设置的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
所述第一参数的值,基于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而设置,
所述第二参数的值,基于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而设置。
14.一种基站装置,与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所述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发送部,对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以及指示所述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信息;以及
接收部,从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至少使用第一参数而设置的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至少使用第二参数而设置的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
所述第一参数的值,基于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而设置,
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值,与所述信息无关,而被累计,
所述累计的值被设置给所述第二参数。
15.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与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所述无线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
对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指示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第一信息、以及指示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第二信息,
从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至少使用第一参数而设置的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至少使用第二参数而设置的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
所述第一参数的值,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而设置,
所述第二参数的值,基于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而设置。
16.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与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所述无线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
对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以及指示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以及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信息,
从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至少使用第一参数而设置的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至少使用第二参数而设置的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
所述第一参数的值,基于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而设置,
所述第二参数的值,基于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而设置。
17.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与移动站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所述无线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
对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以及指示所述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累计是否有效的信息,
从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至少使用第一参数而设置的第一发送功率的第一参考信号、以及至少使用第二参数而设置的第二发送功率的第二参考信号,
所述第一参数的值,基于所述信息和所述第一发送功率控制命令而设置,
所述第二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的值,与所述信息无关,而被累计,
所述累计的值被设置给所述第二参数。
CN201380040643.2A 2012-08-03 2013-07-31 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Active CN1045091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2552 2012-08-03
JP2012-172552 2012-08-03
PCT/JP2013/070793 WO2014021394A1 (ja) 2012-08-03 2013-07-31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09181A true CN104509181A (zh) 2015-04-08
CN104509181B CN104509181B (zh) 2018-04-03

Family

ID=50028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0643.2A Active CN104509181B (zh) 2012-08-03 2013-07-31 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351259B2 (zh)
EP (1) EP2882237B1 (zh)
JP (1) JP6632112B2 (zh)
CN (1) CN104509181B (zh)
MY (1) MY168702A (zh)
WO (1) WO201402139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4569A (zh) * 2017-09-07 2020-05-22 欧芬诺有限责任公司 上行链路波束管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94815B1 (ko) * 2009-05-15 2013-08-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운딩 참조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1611825B1 (ko) 2013-11-08 2016-04-14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상향링크 전송 전력을 제어하는 방법과 그 장치
US9585102B2 (en) * 2014-09-26 2017-02-28 Kt Corporation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transmission power of uplink channels and signals and apparatuses thereof
US10547426B2 (en) * 2016-03-14 2020-01-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US11539483B2 (en) * 2017-03-20 2022-12-2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9064070A1 (en) * 2017-09-28 2019-04-04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INSTRUCTION FOR ADJUSTING TRANSMISSION POWER
CN110351821B (zh) * 2018-04-04 202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8640A (zh) * 2009-02-09 2012-01-04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利用多载波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的装置和方法
CN102428731A (zh) * 2009-03-17 2012-04-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多载波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传输功率控制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53860B1 (en) * 2010-04-02 2016-06-0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Uplink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configuration and transmission
CN102934382B (zh) * 2010-06-04 2016-08-10 Lg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探测参考信号发送的上行发送功率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US8422446B2 (en) * 2010-06-18 2013-04-16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Controlling power for contention based uplink transmissions
PL2742746T3 (pl) * 2011-08-09 2015-12-3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posób i urządzenie do regulacji mocy łącza w górę
CN114245444A (zh) * 2011-11-04 2022-03-25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在与多个定时提前关联的多个分量载波上无线传输的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US9282521B2 (en) * 2012-03-22 2016-03-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t power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ES2707870T3 (es) * 2012-05-03 2019-04-0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Nodo de red de radio, equipo de usuario y métodos en los mismo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8640A (zh) * 2009-02-09 2012-01-04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利用多载波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的装置和方法
CN102428731A (zh) * 2009-03-17 2012-04-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多载波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传输功率控制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4569A (zh) * 2017-09-07 2020-05-22 欧芬诺有限责任公司 上行链路波束管理
US11076360B2 (en) 2017-09-07 2021-07-27 Ofinno, Llc Uplink beam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11194569B (zh) * 2017-09-07 2021-10-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上行链路波束管理
US11589316B2 (en) 2017-09-07 2023-02-21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Transmission power adjustment for a transmission of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US11765664B2 (en) 2017-09-07 2023-09-19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Uplink beam manag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21394A1 (ja) 2014-02-06
JPWO2014021394A1 (ja) 2016-07-21
US9351259B2 (en) 2016-05-24
CN104509181B (zh) 2018-04-03
EP2882237B1 (en) 2019-01-09
JP6632112B2 (ja) 2020-01-15
US20150245300A1 (en) 2015-08-27
EP2882237A4 (en) 2016-03-09
MY168702A (en) 2018-11-29
EP2882237A1 (en) 2015-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96792B2 (ja)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4981929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6376564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6388584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方法
JP6131458B2 (ja)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410153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6400022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6400023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5008804A1 (ja) 端末装置、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6439192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4509181B (zh) 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WO2015005325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6362114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6260031B2 (ja)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方法
JP6442781B2 (ja) 端末装置
JPWO2015159877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5075374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集成电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JP5490173B2 (ja)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集積回路
JP6034940B2 (ja) 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840751B2 (ja) 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654701B2 (ja) 移動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