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09116B - 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09116B
CN104509116B CN201380038696.0A CN201380038696A CN104509116B CN 104509116 B CN104509116 B CN 104509116B CN 201380038696 A CN201380038696 A CN 201380038696A CN 104509116 B CN104509116 B CN 1045091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lice
bit
arithmetic
deco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869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09116A (zh
Inventor
笹井寿郎
西孝启
柴原阳司
谷川京子
杉尾敏康
松延彻
寺田健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 Patent Trust Inc
Original Assignee
Sun Patent Trus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 Patent Trust Inc filed Critical Sun Patent Trust Inc
Priority to CN20181050602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839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09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09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09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09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9/00Image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selection affected or controlled by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Adaptive entropy coding, e.g. adaptive variable length coding [AVLC] or context adaptive binary arithmetic coding [CABA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criterion affecting or controlling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6Incoming video signal characteristics or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6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 H04N19/17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the region being a slice, e.g. a line of blocks or a group of bloc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implementation details or hardwa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video compression or decompression, e.g. dedicated software implementation
    • H04N19/43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implementation details or hardwa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video compression or decompression, e.g. dedicated software implementation using parallelised computational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7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syntax aspects related to video coding, e.g. related to compression standa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9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coding techniqu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N19/10-H04N19/85, e.g. fractals
    • H04N19/91Entropy coding, e.g. variable length coding [VLC] or arithmetic co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And Details Of Packaging Control (AREA)
  • Compression Of Band Width Or Redundancy In Fax (AREA)

Abstract

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图像适当地解码的图像解码方法,将比特流中包含的编码后的图像按照每个块解码,具备如下步骤:将解码对象块算术解码(S101),判定解码对象块是否处于切片的末端(S103),在判定为不处于切片的末端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处于与切片不同的作为图像的构成单位的子单位的末端(S105),在判定为处于子单位的末端的情况下,将子末端比特算术解码,进行算术解码的末端处理(S106)。

Description

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动图像的编码方法及解码方法,特别涉及算术编码方法及算术解码方法等。
背景技术
在作为下一代图像编码标准的HEVC(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高效视频编码)标准中,为了提高编码效率而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参照非专利文献1)。以往,有用H.26x表示的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气通信标准化部门)的标准以及用MPEG-x表示的ISO/IEC的标准。目前正在研究最新且最先进的图像编码标准作为用H.264/AVC或MPEG-4AVC表示的标准(参照非专利文献2)的接下去的标准。
在所研究的HEVC标准中,作为熵编码而使用称作CABAC(Context-basedAdaptive Binary Arithmetic Coding: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二进制算术编码)的算术编码。
非专利文献1:Joint Collaborative Team on Video Coding(JCT-VC)of ITU-T SG16WP3and ISO/IEC JTC1/SC29/WG1110th Meeting:Stockholm,SE,11-20July 2012,JCTVC-J1003_d7,"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HEVC)text specification draft 8
非专利文献2:ITU-T Recommendation H.264“Advanced video coding forgeneric audio visual services”,2010年3月
发明内容
但是,在以往的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编码方法中,有用来执行遵循这些方法的处理的结构变复杂的问题。
所以,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图像的解码及编码的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编码方法等。
有关本发明的一形态的图像解码方法,将比特流中包含的编码后的图像按照每个块解码,其特征在于,具备如下步骤:将解码对象块算术解码;判定上述解码对象块是否处于切片的末端;在判定为不处于上述切片的末端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处于与切片不同的作为上述图像的构成单位的子单位的末端;以及在判定为处于上述子单位的末端的情况下,将子末端比特算术解码,进行算术解码的末端处理作为第1末端处理。
另外,这些包含性或具体的形态也可以由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可读取的CD-ROM等的记录介质实现,也可以通过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及记录介质的任意的组合来实现。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编码方法能够使用来进行图像的解码或编码的结构变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熵解码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熵解码部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3A是表示切片的语法的图。
图3B是表示切片中包含的比特序列的语法的图。
图4是表示熵编码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熵编码部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像解码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熵解码部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熵解码部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切片的语法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比特序列的语法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图像编码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熵编码部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熵编码部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4A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一形态的图像解码方法的流程图。
图14B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一形态的图像解码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15A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一形态的图像编码方法的流程图。
图15B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一形态的图像编码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16是实现内容分发服务的内容供给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17是数字广播用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18是表示电视机的结构例的模块图。
图19是表示对作为光盘的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读写的信息再现/记录部的结构例的模块图。
图20是表示作为光盘的记录介质的构造例的图。
图21A是表示便携电话的一例的图。
图21B是表示便携电话的结构例的模块图。
图22是表示复用数据的结构的图。
图23是示意地表示各流在复用数据中怎样被复用的图。
图24是更详细地表示在PES包序列中视频流怎样被保存的图。
图25是表示复用数据的TS包和源包的构造的图。
图26是表示PMT的数据结构的图。
图27是表示复用数据信息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28是表示流属性信息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29是表示识别影像数据的步骤的图。
图30是表示实现各实施方式的运动图像编码方法及运动图像解码方法的集成电路的结构例的模块图。
图31是表示切换驱动频率的结构的图。
图32是表示识别影像数据、切换驱动频率的步骤的图。
图33是表示将影像数据的标准与驱动频率建立了对应的查找表的一例的图。
图34A是表示将信号处理部的模块共用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34B是表示将信号处理部的模块共用的结构的另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基础的认识)
本发明的发明者对于以往的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编码方法,发现会发生以下的问题。
CABAC的算术编码是输入被称作上下文的概率模型的索引即ctxIdx和被编码的二进制信号binVal,一边将表示内部概率状态的信息即codIRange、codILow、firstBitFlag及BitsOutstanding更新一边决定输出代码序列的处理。
另外,对于内部概率状态的信息的初始值,设定codIRange=510,codILow=0,firstBitFlag=1,及BitsOutstanding=0。
另一方面,与CABAC对应的算术解码是输入作为上述概率模型的索引的ctxIdx、作为关联信息的ctxIdxTable、和表示解码对象的代码序列是否是被旁路解码处理后的代码序列的bypassFlag,一边将作为表示内部概率状态的信息的codIRange及codIOffset更新,一边输出解码二进制信号bin的处理。
如上述那样,CABAC的处理在算术编码及算术解码中,分别是一边将内部概率状态更新一边进行编码或解码的处理。此外,在CABAC的处理中,在将处理从中途开始的情况下,发生对于相同的构成单位(是构成图像的单位,也称作处理单位)的内部概率状态在编码时和解码时不一致的情况。结果,不能适当地进行图像的编码或解码。因此,在编码时及解码时进行末端处理。
在非专利文献1所示的方法中,在编码时,将表示1的切片(slice)末端标志(end_of_slice)算术编码而嵌入到切片的末端中,进行末端处理。并且,在解码时,将该切片末端标志算术解码而进行末端处理。由此,即使是将CABAC的处理(算术编码或算术解码)从中途开始的情况,只要其开始位置是切片的开头,就能够使内部概率状态在编码时和解码时一致。
但是,在HEVC标准中,除了切片以外,还有称作瓦片(tile)的用于并行处理的构成单位、或用来能够进行被称作为WPP(波前处理)的并行处理的构成单位(以下,称作CTU行),但对于这些处理单位不进行末端处理。
图1是表示熵解码部的结构的框图。
该熵解码部800是进行CABAC的算术解码的部件,具备CTU解码部801、切片末端判定部802、子末端判定部803、字节开头搜索部804及末端处理部805。
图2是表示熵解码部800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熵解码部800的CTU解码部801将比特流BS中包含的CTU(coding tree unit:编码树单元)算术解码(步骤S801)。CTU是构成图片(picture)的块(block)。接着,切片末端判定部802将切片末端标志(end_of_slice_flag)算术解码(步骤S802)。接着,切片末端判定部802判定该解码后的切片末端标志(end_of_slice_flag)是否表示0(步骤S803)。这里,如果判定为切片末端标志不表示0(步骤S803中“否”),则末端处理部805进行算术解码的末端处理(步骤S804)。另一方面,如果判定为切片末端标志表示0(步骤S803中“是”),则子末端判定部803判定在之前刚刚被算术解码的CTU是否处于子单位的末端(步骤S805)。子单位是上述瓦片或CTU行。另外,CTU行是由在水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CTU构成的构成单位。
这里,如果判定为处于子单位的末端(步骤S805中“是”),则字节开头搜索部804进行字节开头搜索(步骤S806)。字节开头搜索是将比特流中的比特序列跳读而搜索字节单位的开头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定为不在子单位的末端后(步骤S805中“否”),或在进行步骤S806的处理后,熵解码部800对下个CTU重复执行从步骤S801起的处理。
图3A是表示切片的语法的图。
切片包括表示被编码的CTU的数据851(coding_tree_unit())和用来判定切片的末端的被算术编码的切片末端标志852(end_of_slice_flag)。进而,切片在满足条件853的情况下包含预先设定的比特序列854(byte_alignment())。该条件853是由数据851表示的CTU处于子单位的末端这样的条件。
图3B是表示比特序列854的语法的图。
比特序列854包括表示1的比特855(bit_equal_to_one)和表示所需要的数量的0的比特856(bit_equal_to_zero)。该比特序列854以被编码的子单位的比特数成为字节单位的整数倍的方式包含在比特流中,不是被算术编码的,是表示0或1的代码。在字节开头搜索中,将该比特序列854跳读。
图4是表示熵编码部的结构的框图。
该熵编码部900是进行CABAC的算术编码的部件,具备CTU编码部901、切片末端编码部902、子末端判定部903、字节对齐部904及末端处理部905。
图5是表示熵编码部900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熵编码部900的CTU编码部901将编码对象信号中包含的CTU算术编码(步骤S901)。接着,切片末端编码部902将切片末端标志(end_of_slice_flag)算术编码(步骤S902)。接着,切片末端编码部902判定该切片末端标志(end_of_slice_flag)是否是0(步骤S903)。这里,如果判定切片末端标志不是0(步骤S903中“否”),则末端处理部905进行算术编码的末端处理(步骤S904)。另一方面,如果判定切片末端标志是0(步骤S903中“是”),则子末端判定部903判定在之前刚刚被算术编码的CTU是否处于子单位的末端(步骤S905)。
这里,如果判定为处于子单位的末端(步骤S905中“是”),则字节对齐部904进行字节对齐(步骤S906)。此外,在判定为不在子单位的末端后(步骤S905中“否”),或在进行步骤S906的处理后,熵编码部900对下个CTU重复执行从步骤S901起的处理。
在这样的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编码方法中,在对处于子单位的末端的CTU的算术解码或算术编码后,不进行末端处理。因而,在将多个子单位并行处理等时,处理是从比特流BS或编码对象信号的中途进行的,所以发生在编码时和解码时与该子单位对应的CABAC的内部概率状态不同的情况。即,有不能适当进行图像的编码及解码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技术问题,可以考虑不使用子单位而使切片成为更细小的单位。但是,在此情况下发生编码效率下降的其他技术问题。
此外,作为其他解决方法,可以考虑在对处于子单位的末端的CTU的算术解码或算术编码后单纯进行末端处理。但是,在此情况下,需要设置在该子单位的末端进行末端处理的新的处理部,有结构变复杂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有关本发明的一形态的图像解码方法,将比特流中包含的编码后的图像按照每个块解码,其特征在于,具备如下步骤:将解码对象块算术解码;判定上述解码对象块是否处于切片的末端;在判定为不处于上述切片的末端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处于与切片不同的作为上述图像的构成单位的子单位的末端;以及在判定为处于上述子单位的末端的情况下,将子末端比特算术解码,进行算术解码的末端处理作为第1末端处理。
由此,即使算术解码后的块不处于切片的末端,只要处于子单位的末端,也进行算术解码的末端处理,所以能够将比特流中包含的多个子单位适当地并行解码。此外,通过使用切片和子单位,能够将抑制了编码效率下降的比特流适当地解码。进而,在子单位的末端,进行包括子末端比特的算术解码和末端处理的处理,所以在切片的末端进行包括标志的算术解码和末端处理的处理的情况下,能够使在子单位的末端和切片的末端执行的处理共用。即,不需要为了在子单位的末端进行的处理而设置新的处理部,所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图像解码。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图像解码方法还具备如下步骤:在判定为上述解码对象块处于切片的末端的情况下,进行算术解码的末端处理作为第2末端处理;以及在进行上述第1末端处理时,进行与上述第2末端处理相同的处理。
由此,在切片的末端进行的末端处理和在子单位的末端进行的末端处理相同,所以能够以更简单的结构将图像解码。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图像解码方法还具备如下步骤:将表示上述解码对象块是否处于切片的末端的切片末端标志算术解码;在是否处于上述切片的末端的判定中,在算术解码后的上述切片末端标志表示预先设定的值的情况下,判定为上述解码对象块处于切片的末端;在上述子末端比特的算术解码中,通过该算术解码将与上述预先设定的值相同的值复原。例如,在上述子末端比特的算术解码中,通过该算术解码将1复原。
由此,在切片的末端进行的末端处理和在子单位的末端进行的末端处理在分别通过1比特的算术解码得到相同的值的情况下被执行,所以能够使在子单位的末端和切片的末端执行的处理进一步共用。
此外,也可以是,在上述图像解码方法中,还在进行上述第1末端处理后,进行对比特序列执行跳读的处理,该比特序列是被写入在上述比特流中以使得包括上述子单位及上述子末端比特的比特长度成为预先设定的N比特的倍数的比特序列,N是2以上的整数。
由此,例如进行字节开头搜索,其结果是,能够以字节单位进行适当的解码。
此外,也可以是,在上述子末端比特的算术解码中,将上述比特序列的开头的比特作为上述子末端比特算术解码。
由此,不需要在比特流中包含新的比特作为子末端比特,所以能够将抑制了编码效率下降的比特流适当地解码。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关本发明的一形态的图像编码方法,通过将图像按照每个块编码而生成比特流,其特征在于,具备如下步骤:将编码对象块算术编码;判定上述编码对象块是否处于切片的末端;在判定为不处于上述切片的末端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处于与切片不同的作为上述图像的构成单位的子单位的末端;在判定为处于上述子单位的末端的情况下,将子末端比特算术编码,进行算术编码的末端处理作为第1末端处理。
由此,即使算术编码的块不处于切片的末端,只要处于子单位的末端,也进行算术编码的末端处理,所以能够将比特流中包含的多个子单位适当地并行编码。此外,通过使用切片和子单位,能够抑制编码效率的下降。进而,由于在子单位的末端进行包括子末端比特的算术编码和末端处理的处理,所以在切片的末端进行包括标志的算术编码和末端处理的处理的情况下,能够使在子单位的末端和切片的末端执行的处理共用。即,由于不需要为了在子单位的末端进行的处理设置新的处理部,所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图像编码。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图像编码方法还具备如下步骤:在判定为上述编码对象块处于切片的末端的情况下,进行算术编码的末端处理作为第2末端处理;以及在进行上述第1末端处理时,进行与上述第2末端处理相同的处理。
由此,在切片的末端进行的末端处理与在子单位的末端进行的末端处理相同,所以能够以更简单的结构将图像编码。
此外,也可以是,上述图像编码方法还具备如下步骤:将表示上述编码对象块是否处于切片的末端的切片末端标志算术编码;在是否处于上述切片的末端的判定中,在上述切片末端标志表示预先设定的值的情况下,判定为上述编码对象块处于切片的末端;在上述子末端比特的算术编码中,将表示与上述预先设定的值相同的值的上述子末端比特算术编码。例如,在上述子末端比特的算术编码中,将表示1的上述子末端比特算术编码。
由此,在切片的末端进行的末端处理和在子单位的末端进行的末端处理在将分别表示相同值的1比特算术编码的情况下执行,所以能够使在子单位的末端和切片的末端执行的处理进一步共用。
此外,也可以是,在上述图像编码方法中,还在进行上述第1末端处理后,将比特序列向上述比特流写入,以使得包括算术编码后的上述子单位及上述子末端比特的比特长度成为预先设定的N比特的倍数,N是2以上的整数。
由此,例如能够以字节单位进行适当的编码。
此外,也可以是,在上述子末端比特的算术编码中,将上述比特序列的开头的比特作为上述子末端比特算术编码。
由此,在比特流中不需要包含新的比特作为子末端比特,所以能够抑制编码效率的下降。
另外,这些包含性或具体的形态也可以由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可读取的CD-ROM等的记录介质实现,也可以通过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及记录介质的任意的组合来实现。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具体地说明。
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都是表示包含性或具体的例子的。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及连接形态、步骤、步骤的顺序等是一例,不是限定发明范围的意思。此外,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的在表示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没有记载的构成要素,设为任意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另外,在下述中,编码(coding)有时也以encoding的意义来使用。
(实施方式1)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解码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解码装置100将作为被压缩编码的图像数据的比特流BS解码。例如,图像解码装置100将比特流BS按照每个块解码。即,图像解码装置100通过对解码对象块进行可变长解码、逆量化及逆变换等,将图像数据复原。
如图6所示,图像解码装置100具备熵解码部110、逆量化逆变换部120、加法器125、环路滤波器130、存储器140、帧内预测部150、运动补偿部160和帧内/帧间切换开关170。
熵解码部110通过将比特流BS可变长解码,按照每个块将该块中包含的多个量化系数复原。此外,熵解码部110从比特流BS取得运动数据,将所取得的运动数据向运动补偿部160输出。
逆量化逆变换部120通过将由熵解码部110复原的量化系数逆量化,将变换系数复原。并且,逆量化逆变换部120将复原后的变换系数进行逆变换(逆频率变换)。由此,按照比特流BS中包含的每个块,与该块对应的预测误差信号被复原。
加法器125通过将复原后的预测误差信号与预测信号相加,生成解码图像。
环路滤波器130对所生成的解码图像进行例如解块滤波处理等的环路滤波处理。将环路滤波处理后的解码图像作为解码信号输出。
存储器140是用来保存在运动补偿中使用的参照图像的存储器。具体而言,存储器140将实施了环路滤波处理后的解码图像作为参照图像保存。
帧内预测部150通过按照面内预测模式进行帧内预测,生成预测信号(帧内预测信号)。具体而言,帧内预测部150通过参照由加法器125生成的解码图像中的解码对象块的周围的图像,进行对该解码对象块的帧内预测。由此,帧内预测部150生成帧内预测信号。
运动补偿部160通过基于从熵解码部110输出的运动数据进行运动补偿,生成对于解码对象块的预测信号(帧间预测信号)。
帧内/帧间切换开关170选择帧内预测信号及帧间预测信号中的某个,将所选择的信号作为预测信号向加法器125输出。
通过以上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解码装置100将压缩编码后的图像数据解码。
这里,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解码装置100的熵解码部110通过将比特流BS算术解码,将该比特流BS可变长解码。
由本实施方式的熵解码部110进行的算术解码不论是并行处理还是依次处理,都能够正确地将比特流BS适当地解码。因而,在HEVC中使用子单位,在需要高速处理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算术解码的安装优点非常高。
以下,对该熵解码部110的算术解码详细地说明。
图7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熵解码部110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本实施方式的熵解码部110具备CTU解码部111、切片末端判定部112、子末端判定部113、子末端处理部116、字节开头搜索部114及末端处理部115。这样的熵解码部110将包括量化系数等的解码数据及切片处理末端信号从比特流BS复原。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熵解码部110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首先,CTU解码部111从比特流BS基于规定的方法将CTU(coding_tree_unit())算术解码(步骤S101)。这里,所谓CTU,是构成图片的预先设定的编码单位,例如是16×16像素、32×32像素或64×64像素的块。比特流BS中包含的编码的CTU例如是包括关于对该CTU的预测图像(预测信号)的生成方法的信息、和关于对作为该预测图像与原图像的差分的预测误差信号进行变换及量化而得到的信号(量化系数)的信息的信息群。
接着,切片末端判定部112将表示由步骤S101算术解码后的CTU是否处于切片的末端的切片末端标志(end_of_slice_flag)算术解码(步骤S102)。例如,在将图片内按照每个CTU处理的情况下,切片是通过以按照光栅顺序设置的分割点将图片分割而得到的各区域(详细参照非专利文献1)。此外,切片末端标志通过表示1,表示与该标志对应的CTU即之前刚刚被算术解码的CTU处于切片的末端,通过表示0,表示该CTU不在切片的末端。
接着,切片末端判定部112判定切片末端标志(end_of_slice_flag)是否表示0(步骤S103)。这里,如果判定为切片末端标志不是0而表示1,即如果判定为CTU处于切片的末端(步骤S103中“否”),则末端处理部115执行算术解码的末端处理(步骤S104)。所谓算术解码的末端处理,是不将算术解码的内部概率状态重正化(renormalization)、而调整比特流指针以便能够将比特流BS中包含的下个解码对象信号解码的处理。另外,在该末端处理中,还可以将例如7比特从比特流BS读出。此外,末端处理部115将表示CTU处于切片的末端的信号(切片处理末端信号)输出。例如,该切片处理末端信号被用于下个切片的处理的执行的通知等。
另一方面,如果判定为切片末端标志表示0(步骤S103中“是”),即,在之前刚刚被算术解码的CTU不在切片的末端的情况下,子末端判定部113判定该CTU是否处于子单位的末端(步骤S105)。
子单位例如是瓦片或CTU行等的处理单位。瓦片是能够将画面内垂直及/或水平分割的块,1个瓦片由1个以上的CTU构成。此外,由于能够从各瓦片的开头开始编码/解码,所以瓦片是能够在并行处理中使用的构成单位。此外,CTU行是将上述切片或图片按照每个行(line)分割而得到的构成单位。在从图片的左端进行处理的称作WPP(波前处理)的方法中,相对于算术编码及算术解码的处理对象的CTU处于右上的CTU的末端的上下文信息(概率信息),被用作该处理对象CTU的初始概率。在这样的WPP中,在初始概率的取得目标的CTU的处理已结束的阶段中,由于能够开始处理对象CTU的算术编码或算术解码,所以能够将多个CTU行并行处理(关于详细情况,也可以进行与在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处理同样的处理)。
这里,例如在子单位是瓦片的情况下,子末端判定部113在上述步骤S105中对之前刚刚被算术解码的CTU的瓦片ID与下个CTU的瓦片ID进行比较,判定它们是否不同。由此,判定在其之前刚刚被算术解码的CTU是否处于瓦片的末端(参照后述的图9)。另外,瓦片ID是用来区别CTU属于哪个瓦片的内部信息。具体而言,子末端判定部113在比较对象的两个瓦片ID不同的情况下,判定为之前刚刚被算术解码的CTU处于子单位的末端。此外,在子单位是CTU行的情况下,子末端判定部113在上述步骤S105中判定之前刚刚被算术解码的CTU的下个CTU是否处于图片的左端。另外,在图片被瓦片分割的情况下,判定下个CTU是否处于瓦片的左端。由此,判定在其之前刚刚被算术解码的CTU是否处于CTU行的末端(参照后述的图9)。具体而言,子末端判定部113在下个CTU处于图片(或瓦片)的左端的情况下,判定在之前刚刚被算术解码的CTU处于CTU行的末端。
在步骤S105中,如果判定为CTU处于子单位的末端(步骤S105中“是”),则子末端处理部116将表示子单位的末端的1比特(子末端比特)算术解码,执行子末端处理(步骤S106)。另外,通过将子末端比特算术解码而总是复原为1。换言之,预先将表示1的子末端比特算术编码,以配置在处于子单位的末端的CTU之后的方式包含在比特流BS中。此外,算术解码的子末端处理是与由末端处理部115在步骤S104中进行的算术解码的末端处理同样的处理。
在进行该子末端处理后,字节开头搜索部114进行搜索下个字节单位的开头的处理即字节开头搜索(步骤S107),该处理是与图2所示的步骤S806同样的处理。即,由于以字节单位决定了开始地点,所以字节开头搜索部114搜索下个字节单位的开头,使比特流指针移动到该开头。另外,搜索到的字节单位的开头是下个子单位的开头。并且,在步骤S105中判定CTU不在子单位的末端后(步骤S105中“否”),或者在进行步骤S107的字节开头搜索后,熵解码部110对下个CTU重复执行从步骤S101起的处理。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切片的语法的一例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切片包括表示被编码的CTU的数据181(coding_tree_unit())和用来判定切片的末端的被算术编码的切片末端标志182(end_of_slice_flag)。进而,切片在满足条件183的情况下,包括被算术编码的上述子末端比特184(end_of_sub_stream_one_bit)和预先设定的比特序列185(byte_alignment())。
在本实施方式的切片中,数据181、切片末端标志182、条件183及比特序列185分别与图3A所示的切片中的数据851、切片末端标志852、条件853及比特序列854同样地构成。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切片与图3A所示的切片不同,包含被算术编码的子末端比特184(end_of_sub_stream_one_bit)。
条件183是由数据181表示的CTU处于子单位的末端的条件。具体而言,条件183是该CTU不在切片的末端且该CTU处于瓦片的末端这样的第1条件、或该CTU不在切片的末端且该CTU处于CTU行的末端这样的第2条件。
更具体地讲,第1条件是切片末端标志(end_of_slice_flag)表示0、并且tiles_enabled_flag是真、TileID[x]与TileID[x-1]不同的条件。在tiles_enabled_flag是真的情况下,该tiles_enabled_flag表示子单位是瓦片。TileID[x]表示由数据181表示的CTU的下个CTU的瓦片ID,TileID[x-1]表示由数据181表示的CTU的瓦片ID。
第2条件是切片末端标志(end_of_slice_flag)表示0、并且entropy_coding_sync_enabled_flag是真、由数据181表示的CTU的下个CTU处于图片的左端的条件。在entropy_coding_sync_enabled_flag是真的情况下,该entropy_coding_sync_enabled_flag表示子单位是CTU行。在下个CTU处于图片的左端的情况下,将由数据181表示的CTU的下个CTU的地址除以图片的横宽的余数是0。另外,由条件183表示的CTB(Ctb)以与CTU同样的意义来使用。
熵解码部110将数据181(coding_tree_unit())和切片末端标志182(end_of_slice_flag)算术解码。并且,熵解码部110判定是否满足条件183,当判定为满足时,通过将子末端比特184(end_of_sub_stream_one_bit)算术解码,取得(复原)值“1”。并且,熵解码部110以取得该值“1”为触发事件,进行算术解码的子末端处理,进行作为将比特序列185跳读的处理的字节开头搜索。另外,在算术解码的子末端比特184(end_of_sub_stream_one_bit)总表示“1”、不满足条件183的情况下,该子末端比特184不包含在切片中。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之前刚刚被算术解码的CTU处于子单位的末端的情况下,进行与在之前刚刚被算术解码的CTU处于切片的末端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末端处理相同的处理——即子末端处理。因而,图像解码装置100能够从通过步骤S107的处理搜索出的下个字节单位的开头、即从比特流BS的中途开始CTU的算术解码。结果,图像解码装置100能够将比特流BS中包含的多个构成单位依次解码,并且还能够将这些多个构成单位并行地解码。这些多个构成单位既可以是多个切片,也可以是多个子单位。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并行地执行对于多个子单位的算术解码,所以例如在将高分辨率的运动图像实时再现等情况下需要高速处理的情况下是有用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子单位的末端正确地将算术解码的内部概率状态复位等,进行末端处理,所以即使是并行地执行对于多个子单位的算术解码的情况,在编码时和解码时内部概率状态也不会不同,能够将比特流BS正确地解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CTU处于切片的末端的情况下,不进行子末端比特的算术解码和子末端处理。因而,在CTU处于切片的末端的情况下,不需要将作为冗余代码的子末端比特包含在比特流BS中,所以能够对能在抑制编码效率的劣化的同时实现并行处理的比特流BS适当地解码。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子单位的末端,进行包括子末端比特的算术解码和末端处理的处理,所以能够使在子单位的末端和切片的末端执行的处理共用。即,由于不需要为了在子单位的末端进行的处理而设置新的处理部,所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图像解码。换言之,进行在切片的末端所进行的处理——也就是以通过将1比特算术解码而将值“1”复原为触发事件所进行算术解码的末端处理的结构,不仅是在切片的末端,在子单位的末端也能够使用。由此,能够将该结构重复使用,所以能够使将图像解码的结构变简单。具体而言,子末端处理部116能够利用由切片末端判定部112和末端处理部115实现的功能。
(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将子末端比特184算术解码,将包含表示值“1”的开头的比特的比特序列185跳读,但在本变形例中,将其开头的比特作为子末端比特184算术解码。即,在本变形例中,将图9所示的子末端比特184省略,代之而使用上述比特序列185的开头的比特作为子末端比特。如果是这样的本变形例,也能够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图10是表示有关本变形例的比特序列185的语法的一例的图。
有关本变形例的比特序列185包括通过算术解码将值“1”复原的比特185a、和不会被算术解码的表示所需要的数量的0的比特185b。即,有关本变形例的比特序列185的开头的比特185a不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1那样的值“1”的比特,是通过将值“1”算术编码得到的比特。
另外,在图10的Descriptor(描述符)中表示的f(1)表示对比特流中包含的与该f(1)建立了对应的数据(比特)不使用算术编码或算术解码。即,f(1)表示将比特流中包含的数据(比特)的值本身识别为该数据的本来的值。例如,在比特流中包含的比特表示“0”的情况下,作为该比特的本来的值而识别“0”,在比特流中包含的比特表示“1”的情况下,作为该比特的本来的值而识别“1”。另一方面,ae(v)表示对比特流中包含的与该ae(v)建立了对应的数据(比特)使用算术编码或算术解码。更具体地讲,ae(v)表示对比特流中包含的数据(比特)进行基于上述概率信息或表示内部概率状态的信息的算术编码或算术解码。
在这样的本变形例中,能够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使要编码及解码的数据按照每个子单位减少1比特,能够提高编码效率。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及其变形例中,在通过将1比特(子末端比特)解码而将值“1”复原时,进行算术解码的子末端处理,但在将其他值复原时也可以进行子末端处理。例如,其他值也可以是“0”,只要预先决定就可以。此外,也可以代替子末端比特而将表示CTU是否处于子单位的末端的标志(例如end_of_sub_stream_flag)算术解码。即,熵解码部110在切片末端标志(end_of_slice_flag)表示0的情况下,将子末端标志(end_of_sub_stream_flag)算术解码。并且,熵解码部110如果判定该子末端标志表示1,则进行与在切片末端标志表示1的情况下进行的末端处理同样的算术解码的末端处理,并进行字节开头搜索(byte_alignment())。此外,熵解码部110如果判定该子末端标志表示0,则继续将下个CTU算术解码的处理。通过这样使用子末端标志,也能够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及其变形例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及其变形例中,在之前刚刚被算术解码的CTU处于子单位的末端的情况下,进行算术解码的子末端处理。换言之,在上述实施方式1及其变形例中,在之前刚刚被算术解码的CTU的下个被算术解码的CTU处于子单位的开头的情况下,进行算术解码的子末端处理。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及其变形例中,在之前刚刚被算术解码的CTU处于切片的末端的情况下,进行算术解码的末端处理,在该CTU不在切片的末端而处于子单位的末端的情况下,进行作为与算术解码的末端处理相同的处理的子末端处理。因而,能够防止算术解码的末端处理被重复进行,而进行适当的算术解码。
(实施方式2)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编码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编码装置200是生成由实施方式1的图像解码装置100解码的比特流BS的装置,具备减法器205、变换量化部210、熵编码部220、逆量化逆变换部230、加法器235、环路滤波器240、存储器250、帧内预测部260、运动检测部270、运动补偿部280和帧内/帧间切换开关290。
减法器205计算表示构成图像数据的块的输入信号与预测信号的差分,即预测误差信号。变换量化部210通过对空间域的预测误差信号进行变换(频率变换),生成频率域的变换系数。例如,变换量化部210通过对预测误差信号进行DCT(Discrete CosineTransform:离散余弦变换)变换,生成变换系数。进而,变换量化部210通过将变换系数量化而生成量化系数。
熵编码部220通过将量化系数可变长编码,生成比特流BS。此外,熵编码部220将由运动检测部270检测到的运动数据(例如运动矢量)可变长编码,包含在比特流BS中而输出。
逆量化逆变换部230通过将量化系数逆量化,将变换系数复原。进而,逆量化逆变换部230通过将复原后的变换系数逆变换,将预测误差信号复原。另外,复原后的预测误差信号因量化而丢失了信息,所以与减法器205生成的预测误差信号不一致。即,复原后的预测误差信号包含有量化误差。
加法器235通过将复原后的预测误差信号与预测信号相加,生成本地解码图像。环路滤波器240对所生成的本地解码图像进行解块滤波处理等的环路滤波处理。
存储器250是用来保存在运动补偿中使用的参照图像的存储器。具体而言,存储器250将被实施了环路滤波处理的本地解码图像作为参照图像保存。
帧内预测部260通过按照面内预测模式进行帧内预测,生成预测信号(帧内预测信号)。具体而言,帧内预测部260通过参照由加法器235生成的本地解码图像中的编码对象块(输入信号)的周围的图像,进行对于该编码对象块的帧内预测。由此,帧内预测部260生成帧内预测信号。
运动检测部270检测表示输入信号与保存在存储器250中的参照图像之间的运动的运动数据(例如运动矢量)。运动补偿部280通过基于检测到的运动数据进行运动补偿,生成对于编码对象块的预测信号(帧间预测信号)。
帧内/帧间切换开关290选择帧内预测信号及帧间预测信号中的某个,将所选择的信号作为预测信号向减法器205及加法器235输出。
通过以上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图像编码装置200将图像数据编码。
这里,本实施方式的图像编码装置200的熵编码部220通过将包含量化系数及运动数据的编码对象信号、即包含各CTU的编码对象信号算术编码,将该编码对象信号可变长编码。
本实施方式的熵编码部220所进行的算术编码不论是并行处理还是依次处理,都能够生成能正确地解码的比特流BS。因而,在HEVC中使用子单位而需要高速处理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算术编码的安装优点非常高。
以下,对该熵编码部220的算术编码详细地说明。另外,该算术编码是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算术解码对应的算术编码。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熵编码部220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本实施方式的熵编码部220具备CTU编码部221、切片末端编码部222、子末端判定部223、子末端处理部226、字节对齐部224及末端处理部225。这样的熵编码部220将编码对象信号算术编码而输出比特流BS。此外,熵编码部220根据需要而输出将用来通知对于切片的处理结束的切片处理末端号。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熵编码部220的处理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首先,CTU编码部221将编码对象信号中包含的CTU(coding_tree_unit())基于规定的方法算术编码(步骤S201)。此外,CTU编码部221将这样算术编码的CTU插入到比特流BS中并输出。或者,CTU编码部221向例如图像编码装置200内的存储器保存该算术编码后的CTU。
接着,切片末端编码部222将表示在步骤S201中被算术编码的CTU是否处于切片的末端的上述切片末端标志(end_of_slice_flag)算术编码(步骤S202)。接着,切片末端编码部222判定切片末端标志(end_of_slice_flag)是否表示0(步骤S203)。这里,如果判定切片末端标志不是0而表示1,即如果判定CTU处于切片的末端(S203中“否”),则末端处理部225执行算术编码的末端处理(步骤S204)。所谓算术编码的末端处理,与通常的算术编码不同,是为了将算术编码的内部概率状态复位而执行的处理。即,在算术编码中,在作为编码对象的二进制信号的编码时,有在将内部概率状态更新后不输出比特序列的情况。所以,算术编码的末端处理是因保持不输出比特序列的原状会丢失信息而执行的处理,具体而言,包括非专利文献1的Encoder Flush的处理。通过这样的算术编码的末端处理,将内部概率状态向比特流BS写出,生成能够正确地解码的比特流BS。此外,末端处理部225输出表示CTU处于切片的末端的信号(切片处理末端信号)。例如,该切片处理末端信号被用在下个切片的处理的执行的通知等中。
另一方面,如果判定切片末端标志表示0(步骤S203中“是”),即在之前刚刚被算术编码的CTU不在切片的末端的情况下,子末端判定部223判定该CTU是否处于子单位的末端(步骤S205)。子单位是上述瓦片或CTU行,子末端判定部223用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方法判定是否处于子单位的末端。
如果判定CTU处于子单位的末端(步骤S205中“是”),则子末端处理部226将表示子单位的末端的1比特(子末端比特)算术编码,执行子末端处理(步骤S206)。另外,此时总将表示1的子末端比特算术编码。即,预先将表示1的子末端比特算术编码,以配置在处于子单位的末端的CTU之后的方式包含到比特流BS中。此外,算术编码的子末端处理是与由末端处理部225在步骤S204中进行的算术编码的末端处理同样的处理。
在进行该子末端处理后,字节对齐部224进行作为将N比特(N是0以上的整数)向比特流BS写入的处理的字节对齐,以使编码后的子单位的比特数成为字节单位的整数倍(步骤S207)。即,字节对齐部224将N比特写入以使接下去算术编码的CTU的开头为字节单位的开头,使比特流指针移动到其开头。
此外,在判定为不在子单位的末端后(步骤S205中“否”),或在进行步骤S207的处理后,熵编码部220对下个CTU重复执行从步骤S201起的处理。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熵编码部220按照图9所示的语法将切片算术编码。
即,熵编码部220将算术编码后的CTU,生成数据181(coding_tree_unit())和算术编码的切片末端标志182(end_of_slice_flag)而包含在比特流BS中。并且,熵编码部220判定是否满足条件183,当判定为满足时,将表示值“1”的子末端比特184(end_of_sub_stream_one_bit)算术编码而包含在比特流BS中。并且,熵编码部220以该子末端比特184的算术编码为触发事件,进行算术编码的子末端处理,进行作为将比特序列185写入的处理的字节对齐。另外,在不满足条件183的情况下,熵编码部220不将子末端比特184算术编码,也不进行字节对齐。结果,在不满足条件183的情况下,算术编码后的子末端比特184和比特序列185都不包含在切片中。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之前刚刚被算术编码的CTU处于子单位的末端的情况下,进行作为与之前刚刚被算术编码的CTU处于切片的末端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末端处理相同的处理的子末端处理。因而,图像编码装置200可以从通过步骤S207的处理写入的比特序列的后端,即从编码对象信号的中途开始CTU的算术编码。结果,图像编码装置200能够将编码输入信号中包含的多个构成单位依次编码,并将这些多个构成单位并行地编码。这些多个构成单位既可以是多个切片,也可以是多个子单位。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并行地执行对于多个子单位的算术编码,所以例如在将高分辨率的运动图像实时录像等情况下需要高速处理的情况下是有用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子单位的末端,通过正确地将算术编码的内部概率状态复位等进行末端处理,所以即使是并行地执行了对于多个子单位的算术编码的情况,在编码时和解码时内部概率状态也不会不同,能够正确地生成比特流BS。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CTU处于切片的末端的情况下,不进行子末端比特的算术编码和子末端处理。因而,在CTU处于切片的末端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将作为冗余代码的子末端比特包含在比特流BS中,所以能够在抑制编码效率的劣化的同时执行并行处理。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子单位的末端中,由于进行包括子末端比特的算术编码和末端处理的处理,所以能够使在子单位的末端和切片的末端执行的处理共用。即,不需要为了在子单位的末端进行的处理而设置新的处理部,所以能够以简的结构将图像解码。换言之,能够将在切片的末端所进行的处理——即通过将1比特算术编码而将值“1”复原为触发事件而进行算术编码的末端处理的结构,不仅在切片的末端使用、在子单位的末端也使用。由此,能够将该结构重复使用,所以能够使将图像编码的结构变简单。具体而言,子末端处理部226能够利用基于切片末端编码部222和末端处理部225的功能。
(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将子末端比特184算术编码,将包含表示值“1”的开头的比特的比特序列185跳读,但在本变形例中,将该开头的比特作为子末端比特184算术编码。即,在本变形例中,将图9所示的子末端比特184省略,代之而使用上述比特序列185的开头的比特185a(参照图10)作为子末端比特。即使是这样的本变形例,也能够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2同样的效果。另外,本变形例是与有关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图像解码方法对应的图像编码方法。
如图10所示,有关本变形例的熵编码部220将包括通过将表示值“1”的比特算术编码而生成的比特185a、和不会被算术编码的表示所需要的数量的0的比特185b的比特序列185向比特流BS写入。即,有关本变形例的比特序列185的开头的比特185a不是上述实施方式1那样的表示值“1”的比特,是通过将值“1”进行算术编码而得到的比特。
在这样的本变形例中,能够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仅使应编码及解码的数据按照每个子单位减少1比特,能够提高编码效率。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及其变形例中,在将表示值“1”的1比特(子末端比特)编码时进行算术编码的子末端处理,但也可以在将表示其他值的比特算术编码时进行子末端处理。例如,其他值也可以是“0”,只要预先决定就可以。此外,也可以代替子末端比特而将表示CTU是否处于子单位的末端的标志(例如end_of_sub_stream_flag)算术编码。即,熵编码部220在切片末端标志(end_of_slice_flag)表示0的情况下,将子末端标志(end_of_sub_stream_flag)算术编码。并且,熵编码部220如果判定该子末端标志表示1,则进行与在切片末端标志表示1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末端处理同样的算术编码的末端处理,并且进行字节对齐(byte_alignment())。此外,熵编码部220如果判定该子末端标志表示0,则继续将下个CTU算术编码的处理。通过这样使用子末端标志,也能够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2及其变形例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及其变形例中,在之前刚刚被算术编码的CTU处于子单位的末端的情况下,进行算术编码的子末端处理。换言之,在上述实施方式2及其变形例中,在之前刚刚被算术编码的CTU之后被算术编码的CTU处于子单位的开头的情况下,进行算术编码的子末端处理。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及其变形例中,在之前刚刚被算术编码的CTU处于切片的末端的情况下,进行算术解码的末端处理,在该CTU不在切片的末端而处于子单位的末端的情况下,进行作为与算术编码的末端处理相同的处理的子末端处理。因而,能够防止算术编码的末端处理被重复进行而进行适当的算术编码。
以上,基于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对有关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形态的图像编码装置及图像解码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对本实施方式实施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想到的各种变形的形态、或将不同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组合而构建的形态也包含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形态的范围内。
图14A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一形态的图像解码方法的流程图。
有关该一形态的图像解码方法,是将比特流中包含的编码的图像按照每个块解码的图像解码方法,将解码对象块算术解码(S11);判定上述解码对象块是否处于切片的末端(S12);在判定为不处于上述切片的末端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处于与切片不同的作为上述图像的构成单位的子单位的末端(S13);在判定为处于上述子单位的末端的情况下,将子末端比特算术解码,进行算术解码的末端处理作为第1末端处理S14)。
图14B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一形态的图像解码装置的结构的图。
有关该一形态的图像解码装置10,是将比特流中包含的编码的图像按照每个块解码的图像解码装置,具备:块解码部11,将解码对象块算术解码;切片末端判定部12,判定上述解码对象块是否处于切片的末端;子末端判定部13,在判定为不处于上述切片的末端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处于与切片不同的作为上述图像的构成单位的子单位的末端;末端处理部14,在判定为处于上述子单位的末端的情况下,将子末端比特算术解码,进行算术解码的末端处理作为第1末端处理。
由此,即使算术解码后的块(CTU)不处于切片的末端,只要处于子单位(瓦片或CTU行等)的末端,也进行算术解码的末端处理,所以能够将比特流中包含的多个子单位适当地并行解码。此外,通过使用切片和子单位,能够将抑制了编码效率下降的比特流适当地解码。进而,由于在子单位的末端进行包括子末端比特的算术解码和末端处理的处理,所以在切片的末端进行包括标志的算术解码和末端处理的处理的情况下,能够使在子单位的末端和切片的末端执行的处理共用。即,不需要为了在子单位的末端进行的处理设置新的处理部,所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图像解码。
图15A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一形态的图像编码方法的流程图。
有关该一形态的图像编码方法,是通过将图像按照每个块编码而生成比特流的图像编码方法,将编码对象块算术编码(S21);判定上述编码对象块是否处于切片的末端(S22);在判定为不处于上述切片的末端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处于与切片不同的作为上述图像的构成单位的子单位的末端(S23);在判定为处于上述子单位的末端的情况下,将子末端比特算术编码,进行算术编码的末端处理作为第1末端处理(S24)。
图15B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一形态的图像编码装置的结构的图。
有关该一形态的图像编码装置20,是通过将图像按照每个块编码而生成比特流的图像编码装置,具备:块编码部21,将编码对象块算术编码;切片末端判定部22,判定上述编码对象块是否处于切片的末端;子末端判定部23,在判定为不处于上述切片的末端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处于与切片不同的作为上述图像的构成单位的子单位的末端;末端处理部24,在判定为处于上述子单位的末端的情况下,将子末端比特算术编码,进行算术编码的末端处理作为第1末端处理。
由此,即使算术编码后的块(CTU)不处于切片的末端,只要处于子单位(瓦片或CTU行等)的末端,也进行算术编码的末端处理,所以能够将比特流中包含的多个子单位适当地并行编码。此外,通过使用切片和子单位,能够抑制编码效率的下降。进而,由于在子单位的末端进行包括子末端比特的算术编码和末端处理的处理,所以在切片的末端进行包括标志的算术编码和末端处理的处理的情况下,能够使在子单位的末端和切片的末端执行的处理共用。即,由于不需要为了在子单位的末端进行的处理设置新的处理部,所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图像编码。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各构成要素也可以由专用的硬件构成、或通过执行与各构成要素适合的软件程序来实现。各构成要素也可以通过CPU或处理器等的程序执行部将记录在硬盘或半导体存储器等的记录介质中的软件程序读出并执行来实现。换言之,图像编码装置及图像解码装置具备处理电路和电连接在该处理电路上的(能够从该控制电路访问的)存储装置(storage)。处理电路包括专用的硬件及程序执行部的至少一方。此外,存储装置在处理电路包括程序执行部的情况下,存储由该程序执行部执行的软件程序。这里,实现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图像解码装置及图像编码装置等的软件是使计算机执行在图14A所示的图像解码方法或图15A所示的图像编码方法中包含的各步骤的程序。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它们的变形例中没有明述的也可以与在非专利文献1所记载者是同样的。
(实施方式3)
通过将用来实现上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运动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方法)或运动图像解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的结构的程序记录到存储介质中,能够将上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处理在独立的计算机系统中简单地实施。存储介质是磁盘、光盘、光磁盘、IC卡、半导体存储器等,只要是能够记录程序的介质就可以。
进而,这里说明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运动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方法)及运动图像解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的应用例和使用它的系统。该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由使用图像编码方法的图像编码装置及使用图像解码方法的图像解码装置构成的图像编码解码装置。关于系统的其他结构,可以根据情况而适当变更。
图16是表示实现内容分发服务的内容供给系统ex100的整体结构的图。将通信服务的提供区划分为希望的大小,在各小区内分别设置有作为固定无线站的基站ex106、ex107、ex108、ex109、ex110。
该内容供给系统ex100在因特网ex101上经由因特网服务提供商ex102及电话网ex104、及基站ex107~ex110连接着计算机ex111、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ex112、照相机ex113、便携电话ex114、游戏机ex115等的各设备。
但是,内容供给系统ex100并不限定于图16那样的结构,也可以将某些要素组合连接。此外,也可以不经由作为固定无线站的基站ex107~ex110将各设备直接连接在电话网ex104上。此外,也可以将各设备经由近距离无线等直接相互连接。
照相机ex113是能够进行数字摄像机等的运动图像摄影的设备,照相机ex116是能够进行数字照相机等的静止图像摄影、运动图像摄影的设备。此外,便携电话ex114是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方式、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方式、W-CDMA(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或LTE(LongTerm Evolution)方式、HSPA(High Speed Packet Access)的便携电话机、或PHS(PersonalHandyphone System)等,是哪种都可以。
在内容供给系统ex100中,通过将照相机ex113等经由基站ex109、电话网ex104连接在流媒体服务器ex103上,能够进行现场转播等。在现场转播中,对用户使用照相机ex113摄影的内容(例如音乐会现场的影像等)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那样进行编码处理(即,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图像编码装置发挥作用),向流媒体服务器ex103发送。另一方面,流媒体服务器ex103将发送来的内容数据对有请求的客户端进行流分发。作为客户端,有能够将上述编码处理后的数据解码的计算机ex111、PDAex112、照相机ex113、便携电话ex114、游戏机ex115等。在接收到分发的数据的各设备中,将接收到的数据解码处理而再现(即,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图像解码装置发挥作用)。
另外,摄影的数据的编码处理既可以由照相机ex113进行,也可以由进行数据的发送处理的流媒体服务器ex103进行,也可以相互分担进行。同样,分发的数据的解码处理既可以由客户端进行,也可以由流媒体服务器ex103进行,也可以相互分担进行。此外,并不限于照相机ex113,也可以将由照相机ex116摄影的静止图像及/或运动图像数据经由计算机ex111向流媒体服务器ex103发送。此情况下的编码处理由照相机ex116、计算机ex111、流媒体服务器ex103的哪个进行都可以,也可以相互分担进行。
此外,这些编码解码处理一般在计算机ex111或各设备具有的LSIex500中处理。LSIex500既可以是单芯片,也可以是由多个芯片构成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将运动图像编码解码用的软件装入到能够由计算机ex111等读取的某些记录介质(CD-ROM、软盘、硬盘等)中、使用该软件进行编码解码处理。进而,在便携电话ex114是带有照相机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由该照相机取得的运动图像数据发送。此时的运动图像数据是由便携电话ex114具有的LSIex500编码处理的数据。
此外,也可以是,流媒体服务器ex103是多个服务器或多个计算机,是将数据分散处理、记录、及分发的。
如以上这样,在内容供给系统ex100中,客户端能够接收编码的数据而再现。这样,在内容供给系统ex100中,客户端能够将用户发送的信息实时地接收、解码、再现,即使是没有特别的权利或设备的用户也能够实现个人广播。
另外,并不限定于内容供给系统ex100的例子,如图17所示,在数字广播用系统ex200中也能够装入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至少运动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装置)或运动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的某个。具体而言,在广播站ex201中,将对影像数据复用了音乐数据等而得到的复用数据经由电波向通信或广播卫星ex202传送。该影像数据是通过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运动图像编码方法编码后的数据(即,通过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图像编码装置编码后的数据)。接受到该数据的广播卫星ex202发出广播用的电波,能够对该电波进行卫星广播接收的家庭的天线ex204接收该电波,通过电视机(接收机)ex300或机顶盒(STB)ex217等的装置将接收到的复用数据解码并将其再现(即,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图像解码装置发挥作用)。
此外,也可以是,在将记录在DVD、BD等的记录介质ex215中的复用数据读取并解码、或将影像数据编码再根据情况与音乐信号复用而写入记录介质ex215中的读取器/记录器ex218中也能够安装上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运动图像解码装置或运动图像编码装置。在此情况下,可以将再现的影像信号显示在监视器ex219上,通过记录有复用数据的记录介质ex215在其他装置或系统中能够再现影像信号。此外,也可以是,在连接在有线电视用的线缆ex203或卫星/地面波广播的天线ex204上的机顶盒ex217内安装运动图像解码装置,将其用电视机的监视器ex219显示。此时,也可以不是在机顶盒、而在电视机内装入运动图像解码装置。
图18是表示使用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运动图像解码方法及运动图像编码方法的电视机(接收机)ex300的图。电视机ex300具备经由接收上述广播的天线ex204或线缆ex203等取得或者输出对影像数据复用了声音数据的复用数据的调谐器ex301、将接收到的复用数据解调或调制为向外部发送的编码数据的调制/解调部ex302、和将解调后的复用数据分离为影像数据、声音数据或将在信号处理部ex306中编码的影像数据、声音数据复用的复用/分离部ex303。
此外,电视机ex300具备:具有将声音数据、影像数据分别解码、或将各自的信息编码的声音信号处理部ex304和影像信号处理部ex305(即,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图像编码装置或图像解码装置发挥作用)的信号处理部ex306;具有将解码后的声音信号输出的扬声器ex307及显示解码后的影像信号的显示器等的显示部ex308的输出部ex309。进而,电视机ex300具备具有受理用户操作的输入的操作输入部ex312等的接口部ex317。进而,电视机ex300具有合并控制各部的控制部ex310、对各部供给电力的电源电路部ex311。接口部ex317也可以除了操作输入部ex312以外,还具有与读取器/记录器ex218等的外部设备连接的桥接部ex313、用来能够安装SD卡等的记录介质ex216的插槽部ex314、用来与硬盘等的外部记录介质连接的驱动器ex315、与电话网连接的调制解调器ex316等。另外,记录介质ex216是能够通过收存的非易失性/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元件电气地进行信息的记录的结构。电视机ex300的各部经由同步总线相互连接。
首先,对电视机ex300将通过天线ex204等从外部取得的复用数据解码、再现的结构进行说明。电视机ex300接受来自遥控器ex220等的用户操作,基于具有CPU等的控制部ex310的控制,将由调制/解调部ex302解调的复用数据用复用/分离部ex303分离。进而,电视机ex300将分离的声音数据用声音信号处理部ex304解码,将分离的影像数据用影像信号处理部ex305使用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解码方法解码。将解码后的声音信号、影像信号分别从输出部ex309朝向外部输出。在输出时,可以暂时将这些信号储存到缓冲器ex318、ex319等中,以使声音信号和影像信号同步再现。此外,电视机ex300也可以不是从广播等、而从磁/光盘、SD卡等的记录介质ex215、ex216读出编码的复用数据。接着,对电视机ex300将声音信号或影像信号编码、向外部发送或写入到记录介质等中的结构进行说明。电视机ex300接受来自遥控器ex220等的用户操作,基于控制部ex310的控制,由声音信号处理部ex304将声音信号编码,由影像信号处理部ex305将影像信号使用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编码方法编码。将编码后的声音信号、影像信号用复用/分离部ex303复用,向外部输出。在复用时,可以暂时将这些信号储存到缓冲器ex320、ex321等中,以使声音信号和影像信号同步再现。另外,缓冲器ex318、ex319、ex320、ex321既可以如图示那样具备多个,也可以是共用一个以上的缓冲器的结构。进而,在图示以外,也可以是,在例如调制/解调部ex302或复用/分离部ex303之间等也作为避免系统的上溢、下溢的缓冲部而在缓冲器中储存数据。
此外,电视机ex300除了从广播等或记录介质等取得声音数据、影像数据以外,也可以具备受理麦克风或照相机的AV输入的结构,对从它们中取得的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另外,这里,将电视机ex300作为能够进行上述编码处理、复用、及外部输出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不能进行这些处理,而是仅能够进行上述接收、解码处理、外部输出的结构。
此外,在由读取器/记录器ex218从记录介质将复用数据读出、或写入的情况下,上述解码处理或编码处理由电视机ex300、读取器/记录器ex218的哪个进行都可以,也可以是电视机ex300和读取器/记录器ex218相互分担进行。
作为一例,将从光盘进行数据的读入或写入的情况下的信息再现/记录部ex400的结构表示在图19中。信息再现/记录部ex400具备以下说明的单元ex401、ex402、ex403、ex404、ex405、ex406、ex407。光头ex401对作为光盘的记录介质ex215的记录面照射激光斑而写入信息,检测来自记录介质ex215的记录面的反射光而读入信息。调制记录部ex402电气地驱动内置在光头ex401中的半导体激光器,根据记录数据进行激光的调制。再现解调部ex403将由内置在光头ex401中的光检测器电气地检测到来自记录面的反射光而得到的再现信号放大,将记录在记录介质ex215中的信号成分分离并解调,再现所需要的信息。缓冲器ex404将用来记录到记录介质ex215中的信息及从记录介质ex215再现的信息暂时保持。盘马达ex405使记录介质ex215旋转。伺服控制部ex406一边控制盘马达ex405的旋转驱动一边使光头ex401移动到规定的信息轨道,进行激光斑的追踪处理。系统控制部ex407进行信息再现/记录部ex400整体的控制。上述的读出及写入的处理由系统控制部ex407利用保持在缓冲器ex404中的各种信息、此外根据需要而进行新的信息的生成、追加、并且一边使调制记录部ex402、再现解调部ex403、伺服控制部ex406协调动作、一边通过光头ex401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来实现。系统控制部ex407例如由微处理器构成,通过执行读出写入的程序来执行它们的处理。
以上,假设光头ex401照射激光斑而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使用近场光进行高密度的记录的结构。
在图20中表示作为光盘的记录介质ex215的示意图。在记录介质ex215的记录面上,以螺旋状形成有导引槽(沟),在信息轨道ex230中,预先通过沟的形状的变化而记录有表示盘上的绝对位置的地址信息。该地址信息包括用来确定作为记录数据的单位的记录块ex231的位置的信息,通过在进行记录及再现的装置中将信息轨道ex230再现而读取地址信息,能够确定记录块。此外,记录介质ex215包括数据记录区域ex233、内周区域ex232、外周区域ex234。为了记录用户数据而使用的区域是数据记录区域ex233,配置在比数据记录区域ex233靠内周或外周的内周区域ex232和外周区域ex234用于用户数据的记录以外的特定用途。信息再现/记录部ex400对这样的记录介质ex215的数据记录区域ex233进行编码的声音数据、影像数据或复用了这些数据的编码数据的读写。
以上,举1层的DVD、BD等的光盘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这些,也可以是多层构造、在表面以外也能够记录的光盘。此外,也可以是在盘的相同的地方使用不同波长的颜色的光记录信息、或从各种角度记录不同的信息的层等、进行多维的记录/再现的构造的光盘。
此外,在数字广播用系统ex200中,也可以由具有天线ex205的车ex210从卫星ex202等接收数据、在车ex210具有的车载导航仪ex211等的显示装置上再现运动图像。另外,车载导航仪ex211的结构可以考虑例如在图18所示的结构中添加GPS接收部的结构,在计算机ex111及便携电话ex114等中也可以考虑同样的结构。
图21A是表示使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运动图像解码方法和运动图像编码方法的便携电话ex114的图。便携电话ex114具有由用来在与基站ex110之间收发电波的天线ex350、能够拍摄影像、静止图像的照相机部ex365、显示将由照相机部ex365摄影的影像、由天线ex350接收到的影像等解码后的数据的液晶显示器等的显示部ex358。便携电话ex114还具有包含操作键部ex366的主体部、用来进行声音输出的扬声器等的声音输出部ex357、用来进行声音输入的麦克风等的声音输入部ex356、保存拍摄到的影像、静止图像、录音的声音、或者接收到的影像、静止图像、邮件等的编码后的数据或者解码后的数据的存储器部ex367、或者作为与同样保存数据的记录介质之间的接口部的插槽部ex364。
进而,使用图21B对便携电话ex114的结构例进行说明。便携电话ex114对于合并控制具备显示部ex358及操作键部ex366的主体部的各部的主控制部ex360,将电源电路部ex361、操作输入控制部ex362、影像信号处理部ex355、照相机接口部ex363、LCD(Liquid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控制部ex359、调制/解调部ex352、复用/分离部ex353、声音信号处理部ex354、插槽部ex364、存储器部ex367经由总线ex370相互连接。
电源电路部ex361如果通过用户的操作使通话结束及电源键成为开启状态,则通过从电池组对各部供给电力,便携电话ex114起动为能够动作的状态。
便携电话ex114基于具有CPU、ROM及RAM等的主控制部ex360的控制,在语音通话模式时,将由声音输入部ex356集音的声音信号通过声音信号处理部ex354变换为数字声音信号,将其用调制/解调部ex352进行波谱扩散处理,由发送/接收部ex351实施数字模拟变换处理及频率变换处理后经由天线ex350发送。此外,便携电话ex114在语音通话模式时,将由天线ex350接收到的接收数据放大并实施频率变换处理及模拟数字变换处理,用调制/解调部ex352进行波谱逆扩散处理,通过声音信号处理部ex354变换为模拟声音数据后,将其经由声音输出部ex357输出。
进而,在数据通信模式时发送电子邮件的情况下,将通过主体部的操作键部ex366等的操作输入的电子邮件的文本数据经由操作输入控制部ex362向主控制部ex360送出。主控制部ex360将文本数据用调制/解调部ex352进行波谱扩散处理,由发送/接收部ex351实施数字模拟变换处理及频率变换处理后,经由天线ex350向基站ex110发送。在接收电子邮件的情况下,对接收到的数据执行上述处理的大致逆处理,并输出到显示部ex358。
在数据通信模式时,在发送影像、静止图像、或者影像和声音的情况下,影像信号处理部ex355将从照相机部ex365供给的影像信号通过上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运动图像编码方法进行压缩编码(即,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图像编码装置发挥作用),将编码后的影像数据送出至复用/分离部ex353。另外,声音信号处理部ex354对通过照相机部ex365拍摄影像、静止图像等的过程中用声音输入部ex356集音的声音信号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声音数据送出至复用/分离部ex353。
复用/分离部ex353通过规定的方式,对从影像信号处理部ex355供给的编码后的影像数据和从声音信号处理部ex354供给的编码后的声音数据进行复用,将其结果得到的复用数据用调制/解调部(调制/解调电路部)ex352进行波谱扩散处理,由发送/接收部ex351实施数字模拟变换处理及频率变换处理后,经由天线ex350发送。
在数据通信模式时接收到链接到主页等的运动图像文件的数据的情况下,或者接收到附加了影像或者声音的电子邮件的情况下,为了对经由天线ex350接收到的复用数据进行解码,复用/分离部ex353通过将复用数据分离,分为影像数据的比特流和声音数据的比特流,经由同步总线ex370将编码后的影像数据向影像信号处理部ex355供给,并将编码后的声音数据向声音信号处理部ex354供给。影像信号处理部ex355通过与上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运动图像编码方法相对应的运动图像解码方法进行解码,由此对影像信号进行解码(即,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图像解码装置发挥作用),经由LCD控制部ex359从显示部ex358显示例如链接到主页的运动图像文件中包含的影像、静止图像。另外,声音信号处理部ex354对声音信号进行解码,从声音输出部ex357输出声音。
此外,上述便携电话ex114等的终端与电视机ex300同样,除了具有编码器、解码器两者的收发型终端以外,还可以考虑只有编码器的发送终端、只有解码器的接收终端的3种安装形式。另外,在数字广播用系统ex200中,设为发送、接收在影像数据中复用了音乐数据等得到的复用数据而进行了说明,但除声音数据之外复用了与影像关联的字符数据等的数据也可以,不是复用数据而是影像数据本身也可以。
这样,将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表示的运动图像编码方法或运动图像解码方法用在上述哪种设备、系统中都可以,通过这样,能够得到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而进行各种变形或修正。
(实施方式4)
也可以通过将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运动图像编码方法或装置、与依据MPEG-2、MPEG4-AVC、VC-1等不同的标准的运动图像编码方法或装置根据需要而适当切换,来生成影像数据。
这里,在生成分别依据不同的标准的多个影像数据的情况下,在解码时,需要选择对应于各个标准的解码方法。但是,由于不能识别要解码的影像数据依据哪个标准,所以产生不能选择适当的解码方法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在影像数据中复用了声音数据等的复用数据采用包含表示影像数据依据哪个标准的识别信息的结构。以下,说明包括通过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运动图像编码方法或装置生成的影像数据在内的复用数据的具体的结构。复用数据是MPEG-2传输流形式的数字流。
图22是表示复用数据的结构的图。如图22所示,复用数据通过将视频流、音频流、演示图形流(PG)、交互图形流中的1个以上进行复用而得到。视频流表示电影的主影像及副影像,音频流(IG)表示电影的主声音部分和与该主声音混合的副声音,演示图形流表示电影的字幕。这里,所谓主影像,表示显示在画面上的通常的影像,所谓副影像,是在主影像中用较小的画面显示的影像。此外,交互图形流表示通过在画面上配置GUI部件而制作的对话画面。视频流通过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运动图像编码方法或装置、依据以往的MPEG-2、MPEG4-AVC、VC-1等标准的运动图像编码方法或装置编码。音频流由杜比AC-3、Dolby Digital Plus、MLP、DTS、DTS-HD、或线性PCM等的方式编码。
包含在复用数据中的各流通过PID被识别。例如,对在电影的影像中使用的视频流分配0x1011,对音频流分配0x1100到0x111F,对演示图形分配0x1200到0x121F,对交互图形流分配0x1400到0x141F,对在电影的副影像中使用的视频流分配0x1B00到0x1B1F,对与主声音混合的副声音中使用的音频流分配0x1A00到0x1A1F。
图23是示意地表示复用数据怎样被复用的图。首先,将由多个视频帧构成的视频流ex235、由多个音频帧构成的音频流ex238分别变换为PES包序列ex236及ex239,并变换为TS包ex237及ex240。同样,将演示图形流ex241及交互图形ex244的数据分别变换为PES包序列ex242及ex245,再变换为TS包ex243及ex246。复用数据ex247通过将这些TS包复用到1条流中而构成。
图24更详细地表示在PES包序列中怎样保存视频流。图24的第1段表示视频流的视频帧序列。第2段表示PES包序列。如图24的箭头yy1、yy2、yy3、yy4所示,视频流中的多个作为Video Presentation Unit的I图片、B图片、P图片按每个图片被分割并保存到PES包的有效载荷中。各PES包具有PES头,在PES头中,保存有作为图片的显示时刻的PTS(Presentation Time-Stamp)及作为图片的解码时刻的DTS(Decoding Time-Stamp)。
图25表示最终写入在复用数据中的TS包的形式。TS包是由具有识别流的PID等信息的4字节的TS头和保存数据的184字节的TS有效载荷构成的188字节固定长度的包,上述PES包被分割并保存到TS有效载荷中。在BD-ROM的情况下,对于TS包赋予4字节的TP_Extra_Header,构成192字节的源包,写入到复用数据中。在TP_Extra_Header中记载有ATS(Arrival_Time_Stamp)等信息。ATS表示该TS包向解码器的PID滤波器的转送开始时刻。在复用数据中,源包如图25下段所示排列,从复用数据的开头起递增的号码被称作SPN(源包号)。
此外,在复用数据所包含的TS包中,除了影像、声音、字幕等的各流以外,还有PAT(Program Association Table)、PMT(Program Map Table)、PCR(Program ClockReference)等。PAT表示在复用数据中使用的PMT的PID是什么,PAT自身的PID被登记为0。PMT具有复用数据所包含的影像、声音、字幕等的各流的PID、以及与各PID对应的流的属性信息,还具有关于复用数据的各种描述符。在描述符中,有指示许可/不许可复用数据的拷贝的拷贝控制信息等。PCR为了取得作为ATS的时间轴的ATC(Arrival Time Clock)与作为PTS及DTS的时间轴的STC(System Time Clock)的同步,拥有与该PCR包被转送至解码器的ATS对应的STC时间的信息。
图26是详细地说明PMT的数据构造的图。在PMT的开头,配置有记述了包含在该PMT中的数据的长度等的PMT头。在其后面,配置有多个关于复用数据的描述符。上述拷贝控制信息等被记载为描述符。在描述符之后,配置有多个关于包含在复用数据中的各流的流信息。流信息由记载有用来识别流的压缩编解码器的流类型、流的PID、流的属性信息(帧速率、纵横比等)的流描述符构成。流描述符存在复用数据中存在的流的数量。
在记录到记录介质等中的情况下,将上述复用数据与复用数据信息文件一起记录。
复用数据信息文件如图27所示,是复用数据的管理信息,与复用数据一对一地对应,由复用数据信息、流属性信息以及入口映射构成。
复用数据信息如图27所示,由系统速率、再现开始时刻、再现结束时刻构成。系统速率表示复用数据的向后述的系统目标解码器的PID滤波器的最大转送速率。包含在复用数据中的ATS的间隔设定为成为系统速率以下。再现开始时刻是复用数据的开头的视频帧的PTS,再现结束时刻设定为对复用数据的末端的视频帧的PTS加上1帧量的再现间隔的值。
流属性信息如图28所示,按每个PID登记有关于包含在复用数据中的各流的属性信息。属性信息具有按视频流、音频流、演示图形流、交互图形流而不同的信息。视频流属性信息具有该视频流由怎样的压缩编解码器压缩、构成视频流的各个图片数据的分辨率是多少、纵横比是多少、帧速率是多少等的信息。音频流属性信息具有该音频流由怎样的压缩编解码器压缩、包含在该音频流中的声道数是多少、对应于哪种语言、采样频率是多少等的信息。这些信息用于在播放器再现之前的解码器的初始化等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上述复用数据中的、包含在PMT中的流类型。此外,在记录介质中记录有复用数据的情况下,使用包含在复用数据信息中的视频流属性信息。具体而言,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示出的运动图像编码方法或装置中,设置如下步骤或单元,该步骤或单元对包含在PMT中的流类型、或视频流属性信息,设定表示是通过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运动图像编码方法或装置生成的影像数据的固有信息。通过该结构,能够识别通过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运动图像编码方法或装置生成的影像数据、和依据其他标准的影像数据。
此外,在图29中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运动图像解码方法的步骤。在步骤exS100中,从复用数据中取得包含在PMT中的流类型、或包含在复用数据信息中的视频流属性信息。接着,在步骤exS101中,判断流类型、或视频流属性信息是否表示是通过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运动图像编码方法或装置生成的复用数据。并且,在判断为流类型、或视频流属性信息是通过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运动图像编码方法或装置生成的复用数据情况下,在步骤exS102中,通过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运动图像解码方法进行解码。此外,在流类型、或视频流属性信息表示是依据以往的MPEG-2、MPEG4-AVC、VC-1等的标准的复用数据的情况下,在步骤exS103中,通过依据以往的标准的运动图像解码方法进行解码。
这样,通过在流类型、或视频流属性信息中设定新的固有值,在解码时能够判断是否能够通过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运动图像解码方法或装置解码。因而,在被输入了依据不同的标准的复用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够选择适当的解码方法或装置,所以能够不发生错误地进行解码。此外,将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运动图像编码方法或装置、或者运动图像解码方法或装置用在上述任何设备、系统中。
(实施方式5)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运动图像编码方法及装置、运动图像解码方法及装置典型地可以由作为集成电路的LSI实现。作为一例,在图30中表示1芯片化的LSIex500的结构。LSIex500具备以下说明的单元ex501、ex502、ex503、ex504、ex505、ex506、ex507、ex508、ex509,各单元经由总线ex510连接。电源电路部ex505通过在电源是开启状态的情况下对各部供给电力,起动为能够动作的状态。
例如在进行编码处理的情况下,LSIex500基于具有CPUex502、存储器控制器ex503、流控制器ex504、驱动频率控制部ex512等的控制部ex501的控制,通过AV I/Oex509从麦克风ex117及照相机ex113等输入AV信号。被输入的AV信号暂时储存在SDRAM等的外部的存储器ex511中。基于控制部ex501的控制,将储存的数据根据处理量及处理速度适当地分为多次等,向信号处理部ex507发送,在信号处理部ex507中进行声音信号的编码及/或影像信号的编码。这里,影像信号的编码处理是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编码处理。在信号处理部ex507中,还根据情况而进行将编码的声音数据和编码的影像数据复用等的处理,从流I/Oex506向外部输出。将该输出的比特流向基站ex107发送、或写入到记录介质ex215中。另外,在复用时,可以暂时将数据储存到缓冲器ex508中以使其同步。
另外,在上述中,设存储器ex511为LSIex500的外部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包含在LSIex500的内部中的结构。缓冲器ex508也并不限定于一个,也可以具备多个缓冲器。此外,LSIex500既可以形成1个芯片,也可以形成多个芯片。
此外,在上述中,假设控制部ex510具有CPUex502、存储器控制器ex503、流控制器ex504、驱动频率控制部ex512等,但控制部ex51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信号处理部ex507还具备CPU的结构。通过在信号处理部ex507的内部中也设置CPU,能够进一步提高处理速度。此外,作为其他例,也可以是CPUex502具备信号处理部ex507、或作为信号处理部ex507的一部分的例如声音信号处理部的结构。在这样的情况下,控制部ex501为具备具有信号处理部ex507或其一部分的CPUex502的结构。
另外,这里设为LSI,但根据集成度的差异,也有称作IC、系统LSI、超级(super)LSI、特级(ultra)LSI的情况。
此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并不限定于LSI,也可以由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实现。也可以利用在LSI制造后能够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能够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及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这样的可编程逻辑设备典型地通过装载或者从存储器等中读出构成软件或者固件的程序,从而能够实现上述各个实施方式所示的运动图像编码方法或者运动图像解码方法。
进而,如果因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派生的其他技术而出现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则当然也可以使用该技术进行功能模块的集成化。有可能是生物技术的应用等。
(实施方式6)
在将通过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运动图像编码方法或装置生成的影像数据解码的情况下,考虑到与将依据以往的MPEG-2、MPEG4-AVC、VC-1等标准的影像数据的情况相比处理量会增加。因此,在LSIex500中,需要设定为比将依据以往的标准的影像数据解码时的CPUex502的驱动频率更高的驱动频率。但是,如果将驱动频率设得高,则发生消耗电力变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电视机ex300、LSIex500等的运动图像解码装置采用识别影像数据依据哪个标准、并根据标准切换驱动频率的结构。图3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结构ex800。驱动频率切换部ex803在影像数据是通过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运动图像编码方法或装置生成的情况下,将驱动频率设定得高。并且,对执行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运动图像解码方法的解码处理部ex801指示将影像数据解码。另一方面,在影像数据是依据以往的标准的影像数据的情况下,与影像数据是通过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运动图像编码方法或装置生成的数据的情况相比,将驱动频率设定得低。并且,对依据以往的标准的解码处理部ex802指示将影像数据解码。
更具体地讲,驱动频率切换部ex803由图30的CPUex502和驱动频率控制部ex512构成。此外,执行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运动图像解码方法的解码处理部ex801、以及依据以往的标准的解码处理部ex802对应于图30的信号处理部ex507。CPUex502识别影像数据依据哪个标准。并且,基于来自CPUex502的信号,驱动频率控制部ex512设定驱动频率。此外,基于来自CPUex502的信号,信号处理部ex507进行影像数据的解码。这里,可以考虑在影像数据的识别中使用例如在实施方式4中记载的识别信息。关于识别信息,并不限定于在实施方式4中记载的信息,只要是能够识别影像数据依据哪个标准的信息就可以。例如,在基于识别影像数据利用于电视机还是利用于盘等的外部信号,来能够识别影像数据依据哪个标准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这样的外部信号进行识别。此外,CPUex502的驱动频率的选择例如可以考虑如图33所示的将影像数据的标准与驱动频率建立对应的查找表进行。将查找表预先保存到缓冲器ex508、或LSI的内部存储器中,CPUex502通过参照该查找表,能够选择驱动频率。
图32表示实施本实施方式的方法的步骤。首先,在步骤exS200中,在信号处理部ex507中,从复用数据中取得识别信息。接着,在步骤exS201中,在CPUex502中,基于识别信息识别影像数据是否是通过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编码方法或装置生成的数据。在影像数据是通过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编码方法或装置生成的数据的情况下,在步骤exS202中,CPUex502向驱动频率控制部ex512发送将驱动频率设定得高的信号。并且,在驱动频率控制部ex512中设定为高的驱动频率。另一方面,在表示是依据以往的MPEG-2、MPEG4-AVC、VC-1等的标准的影像数据的情况下,在步骤exS203中,CPUex502向驱动频率控制部ex512发送将驱动频率设定得低的信号。并且,在驱动频率控制部ex512中,设定为与影像数据是通过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编码方法或装置生成的数据的情况相比更低的驱动频率。
进而,通过与驱动频率的切换连动而变更对LSIex500或包括LSIex500的装置施加的电压,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节电效果。例如,在将驱动频率设定得低的情况下,随之,可以考虑与将驱动频率设定得高的情况相比,将对LSIex500或包括LSIex500的装置施加的电压设定得低。
此外,驱动频率的设定方法只要是在解码时的处理量大的情况下将驱动频率设定得高、在解码时的处理量小的情况下将驱动频率设定得低就可以,并不限定于上述的设定方法。例如,可以考虑在将依据MPEG4-AVC标准的影像数据解码的处理量大于将通过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运动图像编码方法或装置生成的影像数据解码的处理量的情况下,与上述的情况相反地进行驱动频率的设定。
进而,驱动频率的设定方法并不限定于使驱动频率低的结构。例如,也可以考虑在识别信息是通过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运动图像编码方法或装置生成的影像数据的情况下,将对LSIex500或包括LSIex500的装置施加的电压设定得高,在表示是依据以往的MPEG-2、MPEG4-AVC、VC-1等的标准的影像数据的情况下,将对LSIex500或包括LSIex500的装置施加的电压设定得低。此外,作为另一例,也可以考虑在识别信息表示是通过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运动图像编码方法或装置生成的影像数据的情况下,不使CPUex502的驱动停止,在表示是依据以往的MPEG-2、MPEG4-AVC、VC-1等的标准的影像数据的情况下,由于在处理中有富余,所以使CPUex502的驱动暂停。也可以考虑在识别信息表示是通过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运动图像编码方法或装置生成的影像数据的情况下,也只要在处理中有富余则使CPUex502的驱动暂停。在此情况下,可以考虑与表示是依据以往的MPEG-2、MPEG4-AVC、VC-1等的标准的影像数据的情况相比,将停止时间设定得短。
这样,根据影像数据所依据的标准来切换驱动频率,由此能够实现节电化。此外,在使用电池来驱动LSIex500或包括LSIex500的装置的情况下,能够随着节电而延长电池的寿命。
(实施方式7)
在电视机、便携电话等上述的设备、系统中,有时被输入依据不同的标准的多个影像数据。这样,为了使得在被输入了依据不同的标准的多个影像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够解码,LSIex500的信号处理部ex507需要对应于多个标准。但是,如果单独使用对应于各个标准的信号处理部ex507,则发生LSIex500的电路规模变大、此外成本增加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将用来执行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运动图像解码方法的解码处理部、和依据以往的MPEG-2、MPEG4-AVC、VC-1等的标准的解码处理部一部分共用的结构。图34A的ex900表示该结构例。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运动图像解码方法和依据MPEG4-AVC标准的运动图像解码方法在熵编码、逆量化、解块滤波器、运动补偿等的处理中有一部分处理内容共通。可以考虑如下结构:关于共通的处理内容,共用对应于MPEG4-AVC标准的解码处理部ex902,关于不对应于MPEG4-AVC标准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特有的其他的处理内容,使用专用的解码处理部ex901。关于解码处理部的共用,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关于共通的处理内容,共用用来执行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运动图像解码方法的解码处理部,关于MPEG4-AVC标准所特有的处理内容,使用专用的解码处理部。
此外,用图34B的ex1000表示将处理一部分共用的另一例。在该例中,采用使用与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特有的处理内容对应的专用的解码处理部ex1001、和与其他的以往标准所特有的处理内容对应的专用的解码处理部ex1002、和与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运动图像解码方法和其他的以往标准的运动图像解码方法中共通的处理内容对应的共用的解码处理部ex1003的结构。这里,专用的解码处理部ex1001、ex1002并不一定是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或者其他的以往标准所特有的处理内容而特殊化的,可以是能够执行其他的通用处理的结构。此外,也能够由LSIex500安装本实施方式的结构。
这样,对于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运动图像解码方法和以往的标准的运动图像解码方法中共通的处理内容,共用解码处理部,由此能够减小LSI的电路规模并且降低成本。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有关本发明的一形态的图像编码方法及图像解码方法例如可以在电视接收机、数字视频记录机、汽车导航仪、便携电话、数字照相机或数字摄像机等中使用。
标号说明
10、100 图像解码装置
11 块解码部
12、22、112 切片末端判定部
13、23、113、223 子末端判定部
14、24 末端处理部
20、200 图像编码装置
21 块编码部
110 熵解码部
111 CTU解码部
114 字节开头搜索部
115、225 末端处理部
116、226 子末端处理部
120、230 逆量化逆变换部
125、235 加法器
130、240 环路滤波器
140、250 存储器
150、260 帧内预测部
160、280 运动补偿部
170、290 帧内/帧间切换开关
205 减法器
210 变换量化部
220 熵编码部
221 CTU编码部
222 切片末端编码部
270 运动检测部

Claims (7)

1.一种图像解码方法,将比特流中包含的编码后的图像按照每个块解码,其特征在于,具备如下步骤:
将解码对象块算术解码;
判定上述解码对象块是否处于切片的末端;
在判定为不处于上述切片的末端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处于与切片不同的作为上述图像的构成单位的子单位的末端;以及
在判定为处于上述子单位的末端的情况下,将子末端比特算术解码,进行算术解码的末端处理作为第1末端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解码方法还具备如下步骤:
在判定为上述解码对象块处于切片的末端的情况下,进行算术解码的末端处理作为第2末端处理;以及
在进行上述第1末端处理时,进行与上述第2末端处理相同的处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解码方法还具备如下步骤:
将表示上述解码对象块是否处于切片的末端的切片末端标志算术解码;
在是否处于上述切片的末端的判定中,
在算术解码后的上述切片末端标志表示预先设定的值的情况下,判定为上述解码对象块处于切片的末端;
在上述子末端比特的算术解码中,通过该算术解码将与上述预先设定的值相同的值复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子末端比特的算术解码中,通过该算术解码将1复原。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图像解码方法中,还在进行上述第1末端处理后,进行对比特序列执行跳读的处理,该比特序列是被写入在上述比特流中以使得包括上述子单位及上述子末端比特的比特长度成为预先设定的N比特的倍数的比特序列,N是2以上的整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子末端比特的算术解码中,将上述比特序列的开头的比特作为上述子末端比特算术解码。
7.一种图像解码装置,具备处理电路和能够从上述处理电路访问的存储装置,将比特流中包含的编码后的图像按照每个块解码,其特征在于,
上述处理电路使用上述存储装置进行如下处理:
将解码对象块算术解码;
判定上述解码对象块是否处于切片的末端;
在判定为不处于上述切片的末端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处于与切片不同的作为上述图像的构成单位的子单位的末端;以及
在判定为处于上述子单位的末端的情况下,将子末端比特算术解码,进行算术解码的末端处理作为第1末端处理。
CN201380038696.0A 2012-08-09 2013-08-07 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装置 Active CN1045091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06023.8A CN108683917B (zh) 2012-08-09 2013-08-07 图像编码方法及图像编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81206P 2012-08-09 2012-08-09
US61/681,206 2012-08-09
PCT/JP2013/004777 WO2014024491A1 (ja) 2012-08-09 2013-08-07 画像復号方法、画像符号化方法、画像復号装置、画像符号化装置および画像符号化復号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06023.8A Division CN108683917B (zh) 2012-08-09 2013-08-07 图像编码方法及图像编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09116A CN104509116A (zh) 2015-04-08
CN104509116B true CN104509116B (zh) 2018-06-12

Family

ID=5006617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06023.8A Active CN108683917B (zh) 2012-08-09 2013-08-07 图像编码方法及图像编码装置
CN201380038696.0A Active CN104509116B (zh) 2012-08-09 2013-08-07 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06023.8A Active CN108683917B (zh) 2012-08-09 2013-08-07 图像编码方法及图像编码装置

Country Status (17)

Country Link
US (5) US9237341B2 (zh)
EP (3) EP2884747B1 (zh)
JP (2) JP5680257B2 (zh)
KR (1) KR102130046B1 (zh)
CN (2) CN108683917B (zh)
AU (2) AU2013300958B2 (zh)
BR (1) BR112015001164B1 (zh)
CA (1) CA2879707C (zh)
ES (2) ES2908100T3 (zh)
MX (2) MX348737B (zh)
MY (1) MY181717A (zh)
PH (1) PH12015500197B1 (zh)
PL (2) PL2884747T3 (zh)
RU (1) RU2646333C2 (zh)
SG (1) SG11201500612PA (zh)
TW (1) TWI597970B (zh)
WO (1) WO20140244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18092869A1 (ja) * 2016-11-21 2019-10-17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画像符号化装置、画像復号装置、画像符号化方法及び画像復号方法
US11252429B2 (en) * 2018-04-27 2022-02-15 Ati Technologies Ulc Low-latency consumption of an encoded video bitstream
US11589069B2 (en) 2018-09-20 2023-02-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ignaling parameters in video coding
JP2022013969A (ja) * 2018-11-16 2022-01-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動画像符号化装置および動画像復号装置
CA3122248A1 (en) * 2018-12-21 2020-06-2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hree-dimensional data encoding method, three-dimensional data decoding method, three-dimensional data encoding device, and three-dimensional data decoding device
US11653010B2 (en) 2018-12-21 2023-05-1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oving image encoding device and moving image decoding device
US11677987B2 (en) * 2020-10-15 2023-06-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Joint termination of bidirectional data blocks for parallel codi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5287A (zh) * 2007-01-26 2007-07-25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提高算术编码速度的方法、系统及编码装置
CN101897189A (zh) * 2008-10-10 2010-11-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图像解码装置以及图像解码方法
CN102263945A (zh) * 2010-05-26 2011-11-30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以树状运动补偿方式处理目标运动部分的方法及处理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01825B1 (ko) * 1997-12-29 2001-10-27 구자홍 엠펙비디오디코디시스템및엠펙비디오디코딩시스템의오버플로우처리방법
JP2003309471A (ja) * 2002-04-15 2003-10-31 Fujitsu Ltd 可変長符号データ復号装置および復号方法
US6906647B2 (en) * 2002-09-20 2005-06-14 Ntt Docom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rithmetic coding, including probability estimation state table creation
RU2329615C2 (ru) * 2003-12-01 2008-07-20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масштабируемого кодирования и декодирования видеосигнал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JP4311570B2 (ja) * 2005-07-01 2009-08-12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再生装置、ビデオ復号装置および同期再生方法
CN101212676B (zh) * 2006-12-29 2010-06-02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高效并行cabac解码方法及其装置
BRPI0810360A2 (pt) * 2007-04-17 2019-05-14 Nokia Technologies Oy solução aquosa estável de aldeído e método de produção do mesmo
JP2008289125A (ja) * 2007-04-20 2008-11-27 Panasonic Corp 算術復号化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5072893B2 (ja) * 2009-03-25 2012-11-14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符号化方法および画像復号化方法
JP2010278668A (ja) * 2009-05-27 2010-12-09 Sony Corp 符号化装置及び符号化方法、並びに復号装置及び復号方法
US20120014429A1 (en) * 2010-07-15 2012-01-19 Jie Zhao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arallel Video Encoding and Parallel Video Decoding
US8976861B2 (en) * 2010-12-03 2015-03-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parately coding the position of a last significant coefficient of a video block in video coding
FR2970134B1 (fr) * 2010-12-29 2013-01-11 Viaccess Sa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et de reception d'un contenu multimedia
US9819968B2 (en) * 2011-01-12 2017-11-1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rror detection in CABAC
US9215473B2 (en) * 2011-01-26 2015-12-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b-slices in video coding
US9124895B2 (en) * 2011-11-04 2015-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Video coding with network abstraction layer units that include multiple encoded picture partitions
KR102238127B1 (ko) * 2011-12-29 2021-04-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비디오 인코딩 및 디코딩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하는 장치
SG10201606621XA (en) * 2012-01-20 2016-09-29 Ge Video Compression Llc Coding Concept Allowing Parallel Processing, Transport Demultiplexer and Video Bitstream
SG11201408612TA (en) * 2012-06-29 2015-01-29 Fraunhofer Ges Forschung Video data stream concept
US20140010277A1 (en) * 2012-07-09 2014-0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pplemental enhancement information (sei) messages having a fixed-length coded video parameter set (vps) i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5287A (zh) * 2007-01-26 2007-07-25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提高算术编码速度的方法、系统及编码装置
CN101897189A (zh) * 2008-10-10 2010-11-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图像解码装置以及图像解码方法
CN102263945A (zh) * 2010-05-26 2011-11-30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以树状运动补偿方式处理目标运动部分的方法及处理电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yntax for restricting slices and WPP;Chih-Wei Hsu;《Joint Collaborative Team on Video Coding (JCT-VC) of ITU-T SG 16 WP 3 and ISO/IEC JTC 1/SC 29/WG 11》;20120710;参见1-3页,图1-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5101429A (ru) 2016-08-10
AU2017225114B2 (en) 2019-02-07
CN108683917B (zh) 2021-03-30
KR102130046B1 (ko) 2020-07-03
US10602193B2 (en) 2020-03-24
CA2879707A1 (en) 2014-02-13
EP2884747A1 (en) 2015-06-17
US20180176605A1 (en) 2018-06-21
US20140044163A1 (en) 2014-02-13
US9930372B2 (en) 2018-03-27
EP2884747B1 (en) 2022-02-16
US10244267B2 (en) 2019-03-26
JPWO2014024491A1 (ja) 2016-07-25
MY181717A (en) 2021-01-05
PL4002850T3 (pl) 2023-05-08
EP4002850B1 (en) 2022-12-21
EP4156690A1 (en) 2023-03-29
US9237341B2 (en) 2016-01-12
MX341828B (es) 2016-09-05
TWI597970B (zh) 2017-09-01
PH12015500197A1 (en) 2015-03-16
KR20150040857A (ko) 2015-04-15
SG11201500612PA (en) 2015-04-29
WO2014024491A1 (ja) 2014-02-13
ES2908100T3 (es) 2022-04-27
TW201412129A (zh) 2014-03-16
ES2936058T3 (es) 2023-03-14
AU2013300958A1 (en) 2015-02-12
MX2015000630A (es) 2015-05-11
US20160088317A1 (en) 2016-03-24
JP6161008B2 (ja) 2017-07-12
AU2017225114A1 (en) 2017-09-28
CN104509116A (zh) 2015-04-08
EP2884747A4 (en) 2015-08-19
BR112015001164B1 (pt) 2023-04-11
BR112015001164A2 (pt) 2017-06-27
RU2646333C2 (ru) 2018-03-02
US20170353739A1 (en) 2017-12-07
PL2884747T3 (pl) 2022-05-30
US20190174147A1 (en) 2019-06-06
US9800900B2 (en) 2017-10-24
CN108683917A (zh) 2018-10-19
JP2015062324A (ja) 2015-04-02
EP4002850A1 (en) 2022-05-25
JP5680257B2 (ja) 2015-03-04
MX348737B (es) 2017-06-27
AU2013300958B2 (en) 2017-08-03
CA2879707C (en) 2021-05-18
PH12015500197B1 (en) 2015-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4181B (zh) 运动图像编码方法、运动图像编码装置、运动图像解码方法、运动图像解码装置及运动图像编码解码装置
CN103004207B (zh) 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装置
CN103858428B (zh)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装置
CN103348680B (zh)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解码装置
CN103004208B (zh) 图像编码方法和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和装置
CN103563379B (zh)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及图像编码解码装置
CN104025598B (zh)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
CN107087189B (zh) 图像编码方法及图像编码装置
CN103650511B (zh) 运动图像解码方法及运动图像解码装置
CN103650498B (zh) 运动图像解码方法及运动图像解码装置
CN103069805B (zh)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及图像编码解码装置
CN107197263B (zh) 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装置
CN103202020B (zh) 动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动态图像解码装置
CN103563373B (zh) 图像编码方法及图像编码装置
CN106851269A (zh) 图像解码方法及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及装置、编解码装置
CN106878732A (zh) 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装置
CN104509116B (zh) 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装置
CN103650500B (zh)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图像解码装置及图像编码解码装置
CN103828371B (zh) 运动图像编码方法、运动图像编码装置、及运动图像解码方法以及运动图像解码装置
CN103621088A (zh)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和图像编码解码装置
CN103650497A (zh)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及图像编码解码装置
CN103004204B (zh) 图像编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008

Address after: American New York

Applicant after: Sun patent hosting Co.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California

Applicant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