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99567B - 一种框构、框构体及其预制和建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框构、框构体及其预制和建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499567B CN104499567B CN201410785660.5A CN201410785660A CN104499567B CN 104499567 B CN104499567 B CN 104499567B CN 201410785660 A CN201410785660 A CN 201410785660A CN 104499567 B CN104499567 B CN 10449956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structure
- framework
- wall
- frame
- structure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Abstract
一种框构、框构体及其预制和建造方法,所述框构是以至少两个预制框件垂直组合连接或以至少一个预制框件与其它构件垂直组合连接形成的组合结构。框构包括墙框构、板框构、墙板框构。所述框构体是以框构作为其中的组合结构形成的空间结构体。以框构组成的框构体,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延性好的结构性能,同时具有大件预制、快速装配、方便连接的建造性能,可以便于优化组合型钢构件和混凝土构件的应用,可以灵活采用预应力配筋,可以便于建筑分隔墙体和楼板的配置。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民用建筑,尤其适用于住宅建筑、医院建筑、宾馆建筑、学校建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建筑结构的组装构件,以及用该构件组装的建筑空间结构体及其预制、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建筑,尤其多、高层民用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以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为主。这些结构都是由形状单一的条形、块形或板型构件,包括梁、板、墙、柱,直接组合连接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结构构件的受力形态包括拉、压、弯、扭、剪。结构体内构件之间的传力方式也是拉、压、弯、扭、剪的相互传输。简单结构理论和结构设计,就是把梁、板、墙、柱单一构件直接组合、连接形成空间结构体,以保证其整体受力、构件受力、连接受力、局部受力要求。
毋容置疑,这种以简单构件组合连接形成的结构体,有其构件简单、分类明确、受力清晰、传力直接的优点,结构模型简单,结构计算方便,结构组成明确。如果从简单力学、结构学和静态分析,这种结构设计无可非议。
按照现行规范规定进行的结构设计进行建造,则主要的连接部位都位于构件之间的相交处(即规范规定的节点处),在受力上也必须保证一个构件产生的内力必须按照计算要求能够传递给另一个构件。传统结构中,大多构件在节点处产生的内力都较大,如果保证力的传递,必须进行复杂连接。
以框架结构为例,框架梁接受楼板传递过来的线性荷载以及自重荷载,不仅仅在跨中产生正弯矩,同时在支座处产生负弯矩和竖向剪力,结构设计必须保证这些弯矩和剪力同时可靠传递给框架柱,而框架柱又是对弯矩特别敏感的竖向构件,一旦承受弯矩,则承载力会大大降低。所以现行规范对结构的连接节点的处理,以及结构的构件组合关系做了严格规定,如强柱弱梁理论、强节点弱构件理论以及钢筋连接的位置要求等等。
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的节点主要由框架柱和框架梁相交形成,一个框架柱往往连接三至四根框架梁,多个方向的框架梁内的钢筋高达数十根,都集中在节点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连接钢筋需要一定的锚固长度,且需要在节点内弯钩处理,更加增加了节点空间内的钢筋体量。钢筋难免在节点内搅成团,如果只靠节点内那点混凝土团固,已经很难用传统混凝土理论衡量节点强度,本质上很难实现强节点(详见框架结构配筋实物图片)。理论强节点往往形成实际脆弱的节点,汶川地震区很多框架结构房屋比砖混结构房屋破坏更严重,且大多脆性破坏,这一现象值得深思。
但是,按照构件法组装的结构,构件连接或钢筋连接的位置很难避开横竖构件相交的节点处。而这种连接方式,需要在构件制作阶段进行复杂节点设计、精确制作,并在安装阶段进行准确连接,构件节点制作和安装精度要求太高,连接点也过于离散。例如:现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件连接方式,主要以钢筋搭接锚固的方式实现,也就要求一个构件内的钢筋必须深入另一个构件内,且必须保证一定的锚固长度实现。传统做法是制作阶段在构件的一个端部预留大量钢筋接头,在另一个端部预留钢筋插孔,在结构安装阶段把一个构件的预留钢筋插入另一个构件的预留孔内,再进行注浆锚固连接。这种把成千上万的细小钢筋插入成千上万细小的孔内的连接方式,对于钢筋还需要注浆锚固等难以控制的更离散的工序,其困难程度难以想象,连接强度更难以控制。这就产生最复杂的位置产生最强的受力,最重要的位置发生离散连接问题,而这些连接无法在构件制作阶段完成,且只能在施工安装阶段实现。这是传统结构,尤其预制装配结构面临的设计和施工之间的矛盾和难题。
而对于剪力墙结构,由于自身刚度过大,产生的地震力也过大。按照现行剪力墙规范设计的多层、小高层结构往往浪费,而由于剪力墙结构刚度过大,所增加的强度更多是抵抗由于重量和刚度增加产生的地震荷载,剪力墙结构的构件组合连接问题往往更复杂。
众所周知,结构的整体受力主要包括由竖向荷载产生的竖向力和和水平荷载产生的水平力,其中竖向荷载主要包括结构恒载、活载;水平荷载主要包括风荷载和地震荷载。而结构恒载、活载、风荷载和地震荷载在本质上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荷载,即结构恒载、活载、风荷载是必然发生的基本荷载,而地震荷载是偶然发生(且偶然发生概率很低)的预防性储备荷载。
传统结构设计大多把基本荷载和储备荷载等同对待,进行荷载组合进行设计、计算。这种简单设计、计算方法,具体到一个构件的受力时,并不划分哪些内力是由基本荷载产生的,哪些内力是由于储备荷载产生的,而是统统让结构内所有构件能够同时承担全部内力。
而由于地震力产生的弯矩和剪力对竖向构件(尤其柱构件)承载力影响很大,对梁的弯矩影响巨大,都必须加大、加强构件满足受力要求。而往往构件越大,刚度就越大,地震力越大,加大构件的同时也增大了构件受力,不能有效增加构件有效强度,这是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往往“肥梁胖柱”的主要原因。
当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地震力本质上是一种储备或预计的水平荷载,在正常使用阶段,这种荷载并不出现。而实际上地震荷载出现的概率也不大,而目前国内规范下的常规设计并没有把这种出现概率很低的地震力所产生的水平力,设计一种专门构件以储备形式配置在结构中(如抗震件),而保留正常使用阶段的结构形态。而往往加粗、加大、加强所有结构构件(方法无非包括加大构件、加密配筋)。这种方式,使得结构抗震理论过于模糊,抗震设计目的不明确,措施不明确,结构抗震措施和构造过于复杂。如同一种建筑结构在8度抗震区和6度抗震区的结构强度相差巨大,配筋量相差巨大。这种为出现概率很低的抗震,不问青红皂白把正常结构都整体加强的结构抗震理论值得深思。
如果能把一个建筑结构设计,采取两种受力假设,即抗震设防荷载假设和非抗震设防荷载假设,分别求出在两种受力状态下的结构强度。
1、基本设计:在非抗震设防荷载假设条件下,求出结构强度和构件强度;
2、抗震设计:抗震设防荷载条件下求出结构强度和构件强度;
如果把基本设计条件下的结构作为基本结构,抗震设计条件下的结构作为抗震结构,即可用在基本结构内配置一种专门的抗震件形成抗震结构的方法设计,即保持了基本结构的结构形态,又突出了抗震结构的基本特征,不仅仅让结构设计思路更清晰,抗震设计目的更明确,抗震构造和方法更清晰,且可以采取对地震力更有效的构件加强结构抗震整理;基本结构构件和抗震结构构件的分类也更明确、构件功能更明确;设计者的思路更清晰,结构构造也许更简单,结构建造接续更便捷。目前国内常规结构设计,尚未找到这种适用于用独立基本设计、独立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结构设计的结构系统。
众所周知,目前建筑结构尚难避开混凝土楼板,而普通混凝土楼板作为一种方块板型构件,规格尺寸都很大,尤其大空间结构,楼板纵横尺寸都在4—8米,厚度都超过150mm。这种厚、大、重的混凝土楼板构件,因搬运、运输、吊装原因,显然不可能实现一次性预制装配,又由于楼板的上部配筋和下部配筋的搭接不能在同一个区域,这就很难实现楼板构件用简单分块方式进行装配。楼板的厚重极大增加了结构负担,同时也造成结构建造困难。
传统预制装配建筑结构,往往是把简单杆件直接在工位上就位、定位,并进行复杂结构连接。例如,预制装配框架结构,定位框架柱和框架梁,把高大、厚重的框架柱和框架梁在高空进行准确定位和连接,必须用厚重的工装实现,施工难度可想而知,这也是传统预制装配结构很难在大量建筑中推广的原因。
目前大量民用建筑,如住宅建筑、医院建筑、学校建筑、办公建筑,并不需要太大的开敞空间,而对空间分隔要求很高,包括隔音要求、防火要求等等。如在高、大的结构空间内建立分隔墙,如没有辅助结构,国内常规分隔墙体,大多采用厚重砌筑方式,很难与结构连接。
螺栓连接在制造行业早已被证明是最可靠的连接方法,在现在以简单构件直接构成的建筑结构中,尤其钢筋混凝土结构领域,都很难实现螺栓连接。
根据大量观察、研究、分析,解决预制装配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连接问题,不一定在按照传统思维模式直接连接实现。如果能够找到一种结构,能够把钢筋锚固连接问题在预制构件阶段完成,而把结构连接用螺栓解决,则可有效回避现在预制装配结构面临的很多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框构、框构体及其预制和建造方法,目的在于有效解决传统结构,尤其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结构的构件制作零散、安装就位困难、结构连接复杂的技术问题,并解决钢筋混凝土结构厚重,以及抗震构造复杂、抗震措施不清晰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这种框构是以至少两个预制框件垂直组合连接或以至少一个预制框件与其它构件垂直组合连接形成的组合结构;所述框构包括墙框构、板框构、墙板框构;
所述预制框件是以四个边框杆相互围合的矩形框直接形成,或是在所述矩形框内还固定有至少一个内框杆整体形成;在所述预制框件的边框杆上按间距分布有连接孔;当预制框件竖向设置时形成墙框件;当预制框件水平设置时,形成板框件;
所述墙框构是以至少二个墙框件相互垂直组合连接或以至少一个墙框件与其它竖构件相互垂直组合连接形成的组合结构;所述其它竖构件包括梁构件、柱构件、墙构件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板框构是以板框件固定在竖构件顶部,并相互垂直组合连接形成的组合结构;所述竖构件包括梁构件、柱构件、墙构件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墙板框构是以板框件固定在墙框件或墙框构顶部,并相互垂直组合连接形成的组合结构。
所述墙框构为两个墙框件相互垂直组合连接形成的L形墙框构、T形墙框构,或为三个墙框件相互垂直组合连接形成的T形墙框构,或为四个墙框件相互垂直组合连接形成的十字形墙框构或四面围合墙框构。
所述墙框构是由至少一个墙框件与至少一个框架相互组合连接形成的框架组合构;所述框架是由至少两根柱构件和一根梁构件组合连接形成的结构架。
所述板框构为至少一个板框件与一个竖构件垂直组合连接形成的L形板框构或T形板框构。
所述预制框件之间的连接为直接连接或浇筑连接;
所述直接连接是由两个预制框件以螺栓连接、焊接连接或锚固连接形成;
所述浇筑连接是在两个预制框件之间预留有间隔,以螺栓形成间隔连接,并在间隔内浇筑混凝土形成。
所述预制框件的边框杆上的连接孔直径大于螺栓直径;当穿越螺栓后,在预留孔内灌注有混凝土或砂浆,形成灌注密封连接;所述连接孔形成微调孔。
所述预制框件为钢框件、混凝土框件或钢与混凝土组合框件;
所述边框杆和内框杆为方钢管框杆、方形混凝土框杆或方管混凝土框杆。
所述预制框件的矩形框内还连接有斜拉锁或斜拉杆形成静定框。
这种以框构组成的框构体,所述框构体是以框构作为其中的组合结构形成的空间结构体;所述框构体内包括墙框构、板框构、墙板框构中的其中一种组合结构;
与组成框构体的框构类型相对应,所述框构体为墙框构体、板框构体和墙板框构体。
所述框构体内的墙框件的竖向边框杆形成框架柱;水平向边框杆形成框架梁;内框杆形成壁柱;当两个相邻墙框件的竖向边框杆相互组合连接时形成组合壁柱或组合框架柱。
所述框构体内的板框件的边框杆和内框杆形成板梁;当两个相邻板框件的边框杆相互组合连接时形成组合板梁;当板框件的边框杆与墙框件的水平向边框杆相互组合连接时,形成组合框架梁。
所述两个相互组合的预制框件之间预留有间隔,并在间隔空间内配置有梁或柱配筋,再浇筑混凝土时,形成现浇梁或柱组合框构体。
所述预制框件上预留有连接筋,所述连接筋为框内连接筋或框外连接筋。
所述框构体为基本框构体或抗震框构体;所述基本框构体是由基本框件组合连接形成,所述抗震框构体是由抗震框件组合连接形成;
所述基本框件是根据无地震力设计形成的预制框件;
所述抗震框件是根据有地震力设计的,并在基本框件内加设抗震件形成的预制框件;
所述抗震件包括加设在基本框件内的内框杆、竖向拉杆、斜拉杆,或在原框件内后浇筑混凝土形成。
所述框构体形成二层以上叠合结构体时,所述上部框构体的墙框件与下部框构体的对应墙框件之间有竖向拉杆;所述竖向拉杆穿越墙框件水平边框杆上的连接孔形成竖向串连,并以螺栓紧固连接形成;
当竖向拉杆加以预应力时,形成预应力连接。
所述框构体的板框件内配置有预应力配筋,形成预应力板框件。
所述框构体的墙框件内填充有混凝土形成剪力墙,所述框构体形成框构-剪力墙结构体。
所述板框构上有附加盖板,形成楼盖板;
所述墙框构上有附加墙板,形成墙隔板;
所述墙板框构上有附加盖板和附加墙板;
所述附加盖板或附加墙板为预制槽型板。
这种框构体的预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作构成系列的预制墙框件和板框件;
步骤2、在制作墙框件和板框件的同时,预留构成相互对应的连接孔。
这种框构体的建造方法,包括墙框构体建造方法、板框构体建造方法和墙板组合框构体的建造方法;
方法一、所述墙框构体的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墙框件与墙框件相互垂直组合连接,或墙框件与其他竖向构件垂直组合连接形成构成围合的竖向结构;
步骤2、在所述竖向结构顶部继续组合连接楼板结构,形成墙框构体;
方法二、所述板框构体的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竖向构件相互组合连接形成围合的竖向结构;
步骤2、在围合竖向结构的顶部安装板框件并相互组合连接形成板框构体。
方法三、所述墙板框构体的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墙框件与墙框件垂直组合连接,或墙框件与其他竖向构件垂直组合连接形成围合的竖向结构;
步骤2、在竖向结构顶部继续安装板框件并相互组合连接形成墙板框构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预制框件:
由框杆相互垂直组合连接形成的预制框件,是一种框面形态的集成构件。预制框件根据配置不同,可以承担平面内的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也可以承担平面外的弯矩荷载,可以根据受力形态进行框杆配置满足承载要求,尤其可以在框内配置斜杆,既能保证预制框件整体实现多项受力,又可把实现框件内的每个单个框杆实现线性受力,避免弯矩,让每个框杆各司其职,满足整体受力要求。
预制框件水平设置则形成板框件,可以承载平面外的垂直分布荷载,形成楼板受弯构件。预制框件竖向设置,则可形成墙框件,可以承受垂直线荷载和水平线荷载。
在结构中,预制框件在本质上是竖向结构和水平结构的浓缩组合构件,极大减轻传统结构的墙体和楼板重量、提高结构整体承载力,同时也可以配置附着墙板和楼板形成结构分割空间。
预制框件轻质高强,可以预制成大型组合构件,实现快速预制、快速吊装、快速安装、快速连接建成整体结构。
预制框件可以灵活采用型钢、方钢、混凝土材料,并可以根据性能要求不同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优化组合,以充分发挥钢构件、混凝土构件的性能优势。
框杆之间的连接可以在预制阶段完成,避免在安装阶段进行复杂连接,尤其当制作混凝土框件时,钢筋可以方便灵活相互锚固连接,确保构件的整体强度,发挥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优势。特别是可以实现钢框杆与混凝土框杆的灵活组合连接,制作轻质高强的钢与混凝土的组合件,以最优组合、最高效能、最轻重量、最大强度、最强连接,满足结构各项承载要求。
预制框件可以以高效能、高产能工厂化、模具化、装备化生产、运输,并且既可以在工地生产、也可以在车间生产,满足不同工况的预制要求。
2、组合框构:
本发明提出框构的概念,不仅仅强调了结构的预制性,更重要的是强调了结构的组合性和连接性,尤其进行钢与混凝土构件的优化组合、预制连接和安装连接的优化组合、锚固连接和机械连接的优化组合,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的优化组合,把简单杆件优化组合成复合受力的框面组合结构、立体组合结构、空间组合结构。
在框构内,预制框件可以实现多向连接,包括竖向构件之间连接、水平构件之间的连接、竖向构件与水平构件的相互组合连接,且边框杆的连接孔且可以方便实现机械连接。
由预制框件相互组合形成的组合框构,本质上是一种可以继续组合连接的桁架结构。框构的优势在于把结构构件的复杂受力转换成桁架杆件的简单受力,把复杂结构连接转换成简单结构连接。
以预制框件组合连接形成的组合框构,把单一线性构件集成框面构件,把零散构件组成集成构件,把零散的构件配筋锚固连接转换成简单机械连接,把单一构件的复杂受力转换成集成构件的组合受力,把整体结构连接转换成预制阶段的预制连接和建造阶段装配连接,把单个的小而重的预制构件转换成大而轻的预制件,方便预制、方便安装、方便连接,同时加强了结构整体强度,提高结构的延性。
在框构内,预制框件的框杆相互组合连接形成了组合结构件。组合结构件包括组合结构柱、组合结构梁、组合结构墙体,不仅仅可以实现直接组合连接,最重要的可以实现浇筑组合连接,且通过浇筑连接,把预制框件的细小框杆优化组合形成高强度组合结构件,即可满足局部承载要求,同时可满足整体结构承载要求。
3、框构体:
框构体是以框构作为其中的组合结构形成的空间结构体。构成框构体的基本构件是预制框件以及由预制框件相互组合连接形成的组合框构。
预制框件本质上是一种框面桁架,当预制框件竖向设置,且在一个轴线内组合时,形成同框面组合桁架。预制框件相互垂直组合时形成垂直框面组合桁架,且可形成相互围合框面的立体组合桁架。所以以预制框件相互垂直组合形成的竖向结构,本质上是以框构为组合单元的框面桁架立体结构。
在框构体内,当预制框件的框杆相互组合连接时,形成组合结构构件。其中包括以墙框件相互组合连接形成的组合柱构件、组合墙构件,墙框件与板框件相互组合形成的组合梁构件。所以框构体本质上也是由相互组合形成的梁、板、墙柱之间的纵、横连接以及平、竖连接形成的空间桁架结构。
在框构体内形成的组合梁、板、墙、柱构件,既可以直接组合、机械连接,尤其可以实现浇筑组合、机械连接。框件预留形成的浇筑空间,在结构体内形成纵横、平竖的立体空间浇筑带,通过机械连接,把组合框件以及相邻框杆可靠结成整体。当浇筑空间预留梁、柱空间,即可形成带有现浇梁、柱的空间结构体。
如果能把一个建筑结构设计,采取两种受力假设即有地震力假设和无地震力假设,分别求出在两种受力状态下的结构强度。1、基本设计:根据无地震力假设条件设计形成的结构作为基本结构。2、抗震设计:根据有地震力假设条件设计形成的结构作为抗震结构。则可清晰判断基本结构与抗震结构的区别和联系,即可用在基本结构内配置一种专门的抗震件形成抗震结构,即保持了基本结构的结构形态,又突出了抗震结构的基本特征。不仅仅让结构设计思路更清晰,抗震设计目的更明确,抗震构造和方法更清晰,且可以采取对地震力更有效的构件加强结构抗震整理。基本结构构件和抗震结构构件的分类也更明确、构件功能更明确。设计者的思路更清晰,结构构造也许更简单,结构建造接续更便捷。目前国内常规结构设计,尚未找到这种适用于用独立基本设计、独立抗震设计的方法进行结构设计的结构系统。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框构体,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延性好的结构性能,同时具有大件预制、快速装配、方便连接的建造性能,可以便于优化组合型钢构件和混凝土构件的应用,可以灵活采用预应力配筋,可以便于建筑分隔墙体和楼板的配置。
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民用建筑,尤其适用于多层、高层住宅建筑、医院建筑、宾馆建筑、学校建筑等的重型结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墙框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板框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L形墙框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T形墙框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围合墙框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框架组合墙框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围合墙框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墙板框构体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墙板框构体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墙板框构体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带有附加盖板和附加墙板的墙板框构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板框构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墙框构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带有竖拉杆和预应力筋的框构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墙框件、1.1-边框杆、1.2-内框杆、1.3-连接孔、1.4-斜拉杆、2-板框件、2.1-边框杆、2.2-内框杆、2.3-连接孔、3-梁构件、4-柱构件、5-墙构件、6-螺栓、7-混凝土、8-楼板、9-竖向拉杆、10-预应力配筋、11-附加墙板、12-附加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7所示,所述框构是以至少两个预制框件垂直组合连接或以至少一个预制框件与其它构件垂直组合连接形成的组合结构;所述框构包括墙框构、板框构、墙板框构。
参见图1、图2所示,所述预制框件是以四个边框杆相互围合的矩形框直接形成,或是在所述矩形框内还固定有至少一个内框杆整体形成;在所述预制框件的边框杆上按间距分布有连接孔;当预制框件竖向设置时形成墙框件1;当预制框件水平设置时,形成板框件2。
所述预制框件为钢框件、混凝土框件或钢与混凝土组合框件。
所述边框杆和内框杆为方钢管框杆、方形混凝土框杆或方管混凝土框杆。
参见图3-5所示,所述预制框件之间的连接为直接连接或浇筑连接。
所述直接连接是由两个预制框件以螺栓6连接、焊接连接或锚固连接形成。
所述浇筑连接是在两个预制框件之间预留有间隔,以螺栓6形成间隔连接,并在间隔内浇筑混凝土7形成。
参见图1所示,所述预制框件的边框杆上的连接孔直径大于螺栓6直径;当穿越螺栓后,在预留孔内灌注有混凝土或砂浆,形成灌注密封连接;所述连接孔形成微调孔。
参见图1所示,所述预制框件的矩形框内还可连接有斜拉锁或斜拉杆形成静定框。
参见图3-7所示,所述墙框构是以至少二个墙框件1相互垂直组合连接或以至少一个墙框件1与其它竖构件相互垂直组合连接形成的组合结构;所述其它竖构件包括梁构件3、柱构件3、墙构件5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参见图3所示,所述墙框构为两个墙框件1相互垂直组合连接形成的L形墙框构。
参见图4所示,所述墙框构为两个墙框件1相互垂直组合连接形成的T形墙框构。
参见图5所示,所述墙框构为七个墙框件1相互垂直组合连接形成的日字形围合墙框构。
参见图6所示,所述墙框构为两个墙框件1和两个框架相互组合连接形成的框架组合结构,所述框架是由至少两根柱构件4和一根梁构件3组合连接形成的结构架。
参见图7所示,所述墙框构为两个墙框件1和两个梁构件3和四个墙构件5相互垂直组合连接形成的围合墙框构。
参见图12所示,所述板框构是以板框件2固定在竖构件顶部,并相互垂直组合连接形成的组合结构;所述竖构件包括梁构件3、柱构件4、墙构件5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图12中的板框构体是以板框构作为其组合结构构成。板框构由两个板框件2与两个框架垂直组合连接形成。
参见图8-10所示,所述墙板框构是以板框件2固定在墙框件1或墙框构顶部,并相互垂直组合连接形成的组合结构。
图8-10中的墙板框构体是以墙板框构作为其组合结构构成。墙板框构均是以板框件2固定在墙框构顶部,并相互垂直组合连接形成。
参见图8-14所示,所述框构体是以框构作为其中的组合结构形成的空间结构体,所述框构体内包括墙框构、板框构、墙板框构中的其中一种组合结构。
与组成框构体的框构类型相对应,所述框构体为墙框构体、板框构体和墙板框构体。
所述框构体内的墙框件1的竖向边框杆形成框架柱;水平向边框杆形成框架梁;内框杆形成壁柱;当两个相邻墙框件1的竖向边框杆相互组合连接时形成组合壁柱或组合框架柱。
所述框构体内的板框件2的边框杆2.1和内框杆2.2形成板梁;当两个相邻板框件的边框杆2.1相互组合连接时形成组合板梁;当板框件2的边框杆2.1与墙框件1的水平向边框杆相互组合连接时,形成组合框架梁。
当所述两个相互组合的预制框件之间预留有间隔,并在间隔空间内配置有梁或柱配筋,再浇筑混凝土时,形成现浇梁或柱组合框构体。
当所述框构体的墙框件1内填充有混凝土形成剪力墙,所述框构体形成框构-剪力墙结构体。
所述预制框件上可预留有连接筋,所述连接筋为框内连接筋或框外连接筋。
参见图10、14所示,所述框构体的板框件2内配置有预应力配筋10,形成预应力板框件。
参见图11所示,所述墙板框构上有附加盖板12和附加墙板11。所述附加盖板或附加墙板为预制槽型板。
参见图14所示,所述框构体为基本框构体或抗震框构体;所述基本框构体是由基本框件组合连接形成,所述抗震框构体是由抗震框件组合连接形成。
所述基本框件是根据无地震力设计形成的预制框件。
所述抗震框件是根据有地震力设计的,并在基本框件内加设抗震件形成的预制框件。所述抗震件包括加设在基本框件内的内框杆、竖向拉杆、斜拉杆,或在原框件内后浇筑混凝土形成。
参见图14所示,所述框构体形成二层以上叠合结构体时,所述上部框构体的墙框件1与下部框构体的对应墙框件1之间有竖向拉杆9;所述竖向拉杆9穿越墙框件1水平边框杆1.1上的连接孔形成竖向串连,并以螺栓6紧固连接形成。
当竖向拉杆加以预应力时,形成预应力连接。
这种框构体的预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作构成系列的预制墙框件1和板框件2;
步骤2、在制作墙框件和板框件的同时,预留构成相互对应的连接孔。
这种框构体的建造方法,包括墙框构体建造方法、板框构体建造方法和墙板组合框构体的建造方法。
参见图13所示,所述墙框构体的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墙框件1与墙框件1相互垂直组合连接,或墙框件1与其他竖向构件垂直组合连接形成构成围合的竖向结构;
步骤2、在所述竖向结构顶部继续组合连接楼板8结构,形成墙框构体;参参见图12所示,所述板框构体的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竖向构件相互组合连接形成围合的竖向结构;
步骤2、在围合竖向结构的顶部安装板框件2并相互组合连接形成板框构体。
参见图8-10所示,所述墙板框构体的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墙框件1与墙框件1垂直组合连接,或墙框件1与其他竖向构件垂直组合连接形成围合的竖向结构;
步骤2、在竖向结构顶部继续安装板框件2并相互组合连接形成墙板框构体。
Claims (18)
1.一种框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构是以至少两个预制框件垂直组合连接或以至少一个预制框件与其它构件垂直组合连接形成的组合结构;所述框构包括墙框构、板框构、墙板框构;
所述预制框件是以四个边框杆相互围合的矩形框直接形成,或是在所述矩形框内还固定有至少一个内框杆整体形成;在所述预制框件的边框杆上按间距分布有连接孔;当预制框件竖向设置时形成墙框件(1);当预制框件水平设置时,形成板框件(2);
所述墙框构是以至少二个墙框件(1)相互垂直组合连接或以至少一个墙框件(1)与其它竖构件相互垂直组合连接形成的组合结构;所述其它竖构件包括梁构件(3)、柱构件(3)、墙构件(5)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板框构是以板框件(2)固定在竖构件顶部,并相互垂直组合连接形成的组合结构;所述竖构件包括梁构件(3)、柱构件(4)、墙构件(5)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墙板框构是以板框件(2)固定在墙框件(1)或墙框构顶部,并相互垂直组合连接形成的组合结构;
所述预制框件之间的连接为浇筑连接;
所述浇筑连接是在两个预制框件之间预留有间隔,以螺栓(6)形成间隔连接,并在间隔内浇筑混凝土(7)形成;
所述预制框件的边框杆上的连接孔直径大于螺栓(6)直径;当穿越螺栓后,在预留孔内灌注有混凝土或砂浆,形成灌注密封连接;所述连接孔形成微调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墙框构为两个墙框件(1)相互垂直组合连接形成的L形墙框构,或为三个墙框件(1)相互垂直组合连接形成的T形墙框构,或为四个墙框件(1)相互垂直组合连接形成的十字形墙框构或四面围合墙框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墙框构是由至少一个墙框件(1)与至少一个框架相互组合连接形成的框架组合构;所述框架是由至少两根柱构件(4)和一根梁构件(3)组合连接形成的结构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框构为至少一个板框件(2)与一个竖构件垂直组合连接形成的L形板框构或T形板框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制框件为钢框件、混凝土框件或钢与混凝土组合框件;
所述边框杆和内框杆为方钢管框杆、方形混凝土框杆或方管混凝土框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制框件的矩形框内还连接有斜拉锁或斜拉杆形成静定框。
7.一种以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框构组成的框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构体是以框构作为其中的组合结构形成的空间结构体;所述框构体内包括墙框构、板框构、墙板框构中的其中一种组合结构;
与组成框构体的框构类型相对应,所述框构体为墙框构体、板框构体和墙板框构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构体内的墙框件(1)的竖向边框杆形成框架柱;水平向边框杆形成框架梁;内框杆形成壁柱;当两个相邻墙框件(1)的竖向边框杆相互组合连接时形成组合壁柱或组合框架柱。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构体内的板框件(2)的边框杆(2.1)和内框杆(2.2)形成板梁;当两个相邻板框件的边框杆(2.1)相互组合连接时形成组合板梁;当板框件(2)的边框杆(2.1)与墙框件(1)的水平向边框杆相互组合连接时,形成组合框架梁。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相互组合的预制框件之间预留有间隔,并在间隔空间内配置有梁或柱配筋,再浇筑混凝土时,形成现浇梁或柱组合框构体。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制框件上预留有连接筋,所述连接筋为框内连接筋或框外连接筋。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构体为基本框构体或抗震框构体;所述基本框构体是由基本框件组合连接形成,所述抗震框构体是由抗震框件组合连接形成;
所述基本框件是根据无地震力设计形成的预制框件;
所述抗震框件是根据有地震力设计的,并在基本框件内加设抗震件形成的预制框件;
所述抗震件包括加设在基本框件内的内框杆、竖向拉杆、斜拉杆,或在原框件内后浇筑混凝土形成。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构体形成二层以上叠合结构体时,上部框构体的墙框件(1)与下部框构体的对应墙框件(1)之间有竖向拉杆(9);所述竖向拉杆(9)穿越墙框件(1)水平边框杆(1.1)上的连接孔形成竖向串连,并以螺栓(6)紧固连接形成;
当竖向拉杆加以预应力时,形成预应力连接。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构体的板框件(2)内配置有预应力配筋(10),形成预应力板框件。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构体的墙框件(1)内填充有混凝土形成剪力墙,所述框构体形成框构-剪力墙结构体。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框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框构上有附加盖板(12),形成楼盖板;
所述墙框构上有附加墙板(11),形成墙隔板;
所述墙板框构上有附加盖板(12)和附加墙板(11);
所述附加盖板或附加墙板为预制槽型板。
17.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框构体的预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作构成系列的预制墙框件(1)和板框件(2);
步骤2、在制作墙框件和板框件的同时,预留构成相互对应的连接孔。
18.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框构体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墙框构体建造方法、板框构体建造方法和墙板框构体的建造方法;
方法一、所述墙框构体的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墙框件(1)与墙框件(1)相互垂直组合连接,或墙框件(1)与其他竖向构件垂直组合连接形成构成围合的竖向结构;
步骤2、在所述竖向结构顶部继续组合连接楼板(8)结构,形成墙框构体;方法二、所述板框构体的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竖向构件相互组合连接形成围合的竖向结构;
步骤2、在围合竖向结构的顶部安装板框件(2)并相互组合连接形成板框构体;
方法三、所述墙板框构体的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墙框件(1)与墙框件(1)垂直组合连接,或墙框件(1)与其他竖向构件垂直组合连接形成围合的竖向结构;
步骤2、在竖向结构顶部继续安装板框件(2)并相互组合连接形成墙板框构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785660.5A CN104499567B (zh) | 2014-12-18 | 2014-12-18 | 一种框构、框构体及其预制和建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785660.5A CN104499567B (zh) | 2014-12-18 | 2014-12-18 | 一种框构、框构体及其预制和建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99567A CN104499567A (zh) | 2015-04-08 |
CN104499567B true CN104499567B (zh) | 2017-02-22 |
Family
ID=52941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785660.5A Active CN104499567B (zh) | 2014-12-18 | 2014-12-18 | 一种框构、框构体及其预制和建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49956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29376B (zh) * | 2015-06-15 | 2017-06-27 | 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钢结构模块化预制工装 |
CN105133731B (zh) * | 2015-08-31 | 2017-09-22 |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式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 |
CN106049731B (zh) * | 2016-05-26 | 2018-09-25 | 沈阳建筑大学 | 模块化预制隔声楼板及其板间连接方法 |
CN106245755B (zh) * | 2016-09-30 | 2021-07-09 |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斜撑增强型钢框架-剪力墙装配式大空间住宅体系 |
EP3625397B1 (en) * | 2017-05-19 | 2021-01-27 | VEGA Building Systems LLC | Wall module incorporating cellular concrete in a stacking structural steel wall frame |
CN109680899B (zh) * | 2019-01-24 | 2020-10-02 | 温州立胜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房建地板结构 |
CN114703960B (zh) * | 2022-05-19 | 2024-07-09 |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式承压建筑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63705B1 (en) * | 1998-11-20 | 2002-10-15 | Oakwood Homes Corporation | Container for prefabricated transportable buildings |
CN201424702Y (zh) * | 2009-03-11 | 2010-03-17 | 深圳赤晓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便于包装和运输的集装箱活动房 |
JP2012225029A (ja) * | 2011-04-19 | 2012-11-15 | Daishinn Tekunosu Co Ltd | プレハブハウス及びその組立てキット |
CN202214817U (zh) * | 2011-08-12 | 2012-05-09 | 王波 | 便于拆装的集装箱式活动房 |
CN102720268A (zh) * | 2012-07-12 | 2012-10-10 | 赵冰洋 | 一种模块化钢结构单元构造 |
CN204370562U (zh) * | 2014-12-18 | 2015-06-03 | 东南大学 | 一种框构、框构体 |
-
2014
- 2014-12-18 CN CN201410785660.5A patent/CN104499567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99567A (zh) | 2015-04-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99567B (zh) | 一种框构、框构体及其预制和建造方法 | |
CN104712089B (zh) | 开网复合切变连接结构 | |
CN204370562U (zh) | 一种框构、框构体 | |
CN201351308Y (zh) | 配实腹钢板的混凝土异形柱——型钢混凝土梁框架节点 | |
CN106677336A (zh) | 一种方钢管混凝土柱与工字形截面钢梁的连接节点构造及作法 | |
CN103147526B (zh) | 长条形格栅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剪力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926764B (zh) | 一种工业化预加工再生式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5064529A (zh) | 一种预制装配式带暗支撑的大板剪力墙结构 | |
CN103046645B (zh) | 一种大跨度预制整浇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03397695B (zh) | 设置双向钢桁架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柱高位连体结构 | |
CN106638957B (zh) |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外墙结构体系 | |
KR100855547B1 (ko) | 클린룸 건축물의 골조 연결 구조 | |
CN108755955A (zh) | 冷弯薄壁型钢房屋纵横墙间加强结构 | |
CN111411693A (zh) | 装配浇注一体化剪力墙结构建筑体系 | |
CN112832417A (zh) | 蜂窝镂空式格栅管状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631629A (zh) | 一种装配式框架结构 | |
CN107780564B (zh) | 一种装配式加肋钢板-剪力墙 | |
CN108204039A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桁架结构 | |
CN111021532A (zh) | 一种装配式组合结构体系及其实施方法 | |
CN205329970U (zh) | 一种预制混凝土墙板及其构建的带暗框架的墙板结构体系 | |
CN105937290A (zh) | 一种大长宽比钢骨混凝土柱及其构造和施工方法 | |
CN214696251U (zh) | 一种蜂窝镂空式格栅管状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 |
CN107060069B (zh) | 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桁架建筑体系 | |
CN109138220A (zh) | 纤维水泥板复合拼装骨架、墙身构件和装配式钢混剪力墙 | |
CN205776898U (zh) | 整体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