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94481A - 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94481A
CN104494481A CN201410671861.2A CN201410671861A CN104494481A CN 104494481 A CN104494481 A CN 104494481A CN 201410671861 A CN201410671861 A CN 201410671861A CN 104494481 A CN104494481 A CN 1044944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verse baffle
containing cavity
wall
side wall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718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舜清
罗先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HUAQING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HUAQING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HUAQING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HUAQING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7186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94481A/zh
Publication of CN104494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944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 B60N2/3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into a b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包括乘坐部分和靠背部分,所述乘坐部分和靠背部分均具有软垫,所述靠背部分的下端与所述乘坐部分的里端呈折状连接,所述靠背部分的上端向后上方延伸,还包括设于所述乘坐部分的外侧边且与该外侧边同轴向的容置腔以及容置于该容置腔内且能够相对于该容置腔上、下滑动的横向挡板,所述容置腔包括里、外、左、右侧壁以及底壁,在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内壁的上端部分别向相对的方向设置有一具有弧形凸起面的第一限位件,在所述横向挡板的左、右壁上分别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件凹凸配合的第二限位部件,在所述横向挡板的上端面设置有一拉块,所述拉块与所述横向挡板的横截面呈“T型”。

Description

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一般包括乘坐部分和靠背部分。一些车型中,后排座椅包括排成一排的2-3个独立的座椅,另一些车型中,后排座椅是一整体的座椅。
传统的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一般只提供后排用户乘坐的功能,它的功能较为单一,并且没有设计儿童防护措施。假设后排仅有一个儿童时,在驾驶过程中,若儿童睡着之后,后排座椅并不提供防护功能,若车主行驶的车速过快或者遇到急刹车的情况,儿童则很可能将从后排座椅上摔倒,轻则惊吓到儿童,重则会被摔伤,引起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提高安全性能的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能使儿童在睡觉的过程中,对儿童起到保护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包括乘坐部分和靠背部分,所述乘坐部分和靠背部分均具有软垫,所述靠背部分的下端与所述乘坐部分的里端呈折状连接,所述靠背部分的上端向后上方延伸,还包括设于所述乘坐部分的外侧边且与该外侧边同轴向的容置腔以及容置于该容置腔内且能够相对于该容置腔上、下滑动的横向挡板,所述容置腔包括里、外、左、右侧壁以及底壁,在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内壁的上端部分别向相对的方向设置有一具有弧形凸起面的第一限位件,在所述横向挡板的左、右壁上分别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件凹凸配合的第二限位部件,在所述横向挡板的上端面设置有一拉块,所述拉块与所述横向挡板的横截面呈“T型” ,在所述横向挡板朝向前排座椅的一面设置有软垫。
进一步的,在所述横向挡板朝向所述靠背部分的一面设置有软垫。
进一步的,在所述横向挡板的上壁、左壁以及右壁上设置有软垫。
本发明的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可以对沉睡中的儿童起到一个防护作用,使儿童不会受到惊吓或者伤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俯视图。
图3是图图2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第二实施例横向挡板容置于容置腔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横向挡板的A-A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第三实施例中容置腔的左视图。
图7是本发明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第三实施例中横向挡板的左视图。
图8是本发明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第三实施例中横向挡板的正视图。
图9是本发明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第四实施例中横向挡板容置于容置腔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第五实施例横向挡板容置于容置腔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首先,在对实施例进行描述之前,有必要对本文中出现的一些术语进行解释。例如:
本文中若出现使用“第一”、“第二”等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当由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因此,“第一”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而不偏离本发明的教导。
另外,应当理解的是,当提及一元件“连接”或者“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地,当提及一元件“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则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本文中出现的各种术语仅仅用于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则单数形式意图也包括复数形式。
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 / 或“包括有”时,这些术语指明了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 / 或部件的存在,但是也不排除一个以上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 / 或其群组的存在和 / 或附加。
关于实施例:
请参见图1至图3,本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包括乘坐部分180和靠背部分181,所述乘坐部分180和靠背部分181均具有软垫,所述乘坐部分180呈一长方形的板状结构,其具有相对的左侧边、右侧边以及相对的里侧边以及外侧边。所述靠背部分181的下端与所述乘坐部分180的里端呈折状连接,所述靠背部分181的上端向后上方延伸。在所述乘坐部分180的外侧边,即乘坐部分180靠近前排座椅的一侧边上设置有一与所述外侧边长度相应的长方形容置腔10,所述容置腔10具有左、右两侧壁101、102、外侧壁103以及里侧壁104,所述外侧壁103为靠近前排座椅方面的一个侧壁,所述里侧壁104为紧邻乘坐部分的一个侧壁,在所述左、右两侧壁101、102上分别开设第一导向滑槽和第二导向滑槽,在所述容置腔10的左侧壁101以及右侧壁102上分别安装有一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2,具体地,可以在所述左侧壁101和右侧壁102的上端分别开设一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2分别设于该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2电机的驱动杆13、14分别向上设置,并突出于所述左侧壁101和右侧壁101的上端面,在所述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2的驱动杆13、14的上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水平方向的第一抵挡板15和第二抵挡板16,所述第一抵挡板15和第二抵挡板16的自由端朝向容置腔10的开口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2分别驱动第一抵挡板15和第二抵挡板16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旋转。在所述容置腔10的底壁安装有纵向压缩弹簧17,在所述压缩弹簧17的上端固定设置一横向挡板19,所述横向挡板19的轴向长度与所述容置腔10的长度相匹配,所述横向挡板19的左、右两端侧壁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滑槽和第二导向滑槽上、下滑动配合的第一导向块151和第二导向块161。所述压缩弹簧17未被压缩时的高度稍低于所述容置腔10的纵向高度,如此,使得当压缩弹簧17向上弹起时,所述横向挡板19的下端仍在所述容置腔10内。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前排座椅的仪表部分或者中控台部分或者前排座椅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2的电机驱动按钮,当按下电机驱动按钮时,驱动所述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2旋转,从而分别带动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2的驱动杆13、14旋转,进一步的使固定在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2的驱动杆13、14上的第一抵挡板15和第二抵挡板16旋转,当所述第一抵挡板15和第二抵挡板16的自由端在水平方向上旋转而离开容置腔10的开口时,所述压缩弹簧17由于未受到向下的力,而自动向上弹起,进而推动所述横向挡板19向上滑动,由于压缩弹簧17弹起后自身的纵向高度低于所容置腔10的纵向高度,即压缩弹簧17的上端所在的水平位置低于所述容置腔10的上端所在的水平位置,进而使得横向挡板19的下端不会脱离于所述容置腔10的第一导向滑槽和第二导向滑槽。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机驱动按钮还可以设置两个,分别对应两个电机。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横向挡板19相对于所述靠背部分181的一面设置有软垫(图未示出),如此,当所述横向挡板19向上弹出后,使得它的接触感更高。
可以扩展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挡板可以包括左横向挡板和右横向挡板,它们分别设在容置腔的左、右两端的容置空间内。在该实施例中,横向挡板的拉出结构可以采用本发明中任何一个实施例的拉出结构,此处便不再过多的赘述。采用两块并排的、单独的横向挡板的好处在于:当后排座椅上既有儿童又有成人时,若儿童睡着以后,可以将其中一端的一块横向挡板从容置空间内拉出,而另一端的横向挡板则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成人可以乘坐于这端的乘坐部分上。
本发明的后排座垫,主要适应于有幼童的家庭,当车主带着小孩出行时,如果小孩在后排位置上睡着之后,可以按下电机驱动开关使电机驱动抵挡板移开,以使横向挡板19能够向上弹出,以对小孩起一个抵挡作用,如此,即使在车主行驶速度较快或者刹车或者急刹车时,小孩也不会因此而从后排乘坐部分摔倒,增加了后排座椅的安全性能,使小孩不会因摔倒而受到惊吓。
由于在所述横向挡板19面向靠背部分181的一面设置有软垫,即使小孩在睡着时触碰到该横向挡板19,亦不会有不好的接触感,因此不会打扰到小孩的睡眠。本发明的后排座椅,在长途驾驶时,均具有它的一个优势和突出点。
请参见图4及图5,本发明的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包括与第一实施例结构或功能相同或者相似的乘坐部分以及靠背部分,本实施例的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乘坐部分的外侧边且与该外侧边同轴向的容置腔20,所述容置腔20包括底壁、里侧壁、与里侧壁相对的外侧壁、左侧壁以及与所述左侧壁相对的右侧壁,所述里侧壁紧靠所述乘坐部分的外侧边。
在所述容置腔20的左、右两侧壁的上端部,分别向相对的方向设置有一个具有弧形凸起面的第一限位部件201。本实施例中的横向挡板21容置于所述容置腔20中,并相对于所述容置腔20可向上滑动以及向下缩回。在所述横向挡板21的下端的左、右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件201凹凸配合的第二限位部件211,两个第二限位部件211均具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件201匹配的内凹弧面。所述横向挡板21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塑料材质制作而成,以使得当该横向挡板21向上被拉起时,该横向挡板21可以向上滑出,当滑动到第一限位部件201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件211的凹面正好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分的凸面配合;当将所述横向挡板21向下压时,该弹性的横向挡板21可以使得它的第二限位部件211从第一限位部件201中脱离,以逐渐向下回缩。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横向挡板21的上端还设置有一个与其轴向长度相等的拉块212,所述拉块212与所述横向挡板21同轴心,所述拉块212与所述横向挡板21的横截面呈“T”型。在所述横向挡板21容置于所述容置腔20内时,该拉块212位于所述容置腔20的开口上,并且,该拉块212的宽度大于所述容置腔20的开口的宽度,以使得该拉块212的里侧和外侧突出于所述容置腔20的里侧壁和外侧壁。
本实用例中,所述拉块212包裹有软垫,如此设置的好处是:当小孩在睡着时,他的手和/或脚可能会乱动,如果拉块212没有包裹软垫,则有可能伤到他(她)们的小手或者小脚或者胳膊或者腿。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横向挡板的里壁、外壁、上壁、左壁以及右壁均可设置软垫。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横向挡板21朝向所述靠背部分的一面设置有所述软垫。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横向挡板21朝向所述前排座椅的一面也设置有软垫。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横向挡板21的各个角均作有导圆角处理。
请参见图6至图8,本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的第三个实施例包括与第一实施例结构或功能相同或相似的乘坐部分和靠背部分。本实施例的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乘坐部分同轴向的容置腔30,所述容置腔30包括里侧壁301、与里侧壁301相对的外侧壁302、左侧壁303以及与所述左侧壁303相对的右侧壁,所述里侧壁301紧靠所述乘坐部分的外侧边。其中:
所述外侧壁302的上端边缘所在的水平面低于所述里侧壁301的上端边缘所在的水平面。所述外侧壁302上端边缘与里侧壁301上端边缘的高度之差与横向挡板31的厚度约等或者相等。
本实施例的容置腔30呈矩形腔,它的轴向长度与所述乘坐部分的轴向长度约等或者相等。在所述容置腔30的左、右两侧壁的上端并且靠近里侧壁301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导向孔32和第二导向孔(图未示)。
在所述横向挡板31的左、右两个侧壁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导向孔32和第二导向孔相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容置孔33和第二容置孔,在所述第一容置孔33和第二容置孔内分别设有一个可相对于该第一容置孔33和第二容置孔向外伸出或向内缩回的第一伸缩杆341和第二伸缩杆342。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该伸缩杆还可以是一独立的部分,当横向挡板31被向上拉出后,第一容置孔33和第二容置孔与所述第一导向孔32和第二导向孔相应时,再将第一伸缩杆341和第二伸缩杆342分别穿过第一导向孔32和第二导向孔以分别容置在第一容置孔33和第二容置孔中。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容置孔33和第二容置孔朝向孔口的一端的内周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凸起的环形限位环(图未示出),所述第一伸缩杆341和第二伸缩杆342的里端的外周面上分别设有一个与所述环形限位环抵设的环形凸起(图未示出),当所述第一伸缩杆341和第二伸缩杆342被拉出时,该环形凸起抵设于所述环形限位环的里端面,以使得所述第一伸缩杆341和第二伸缩杆342不能被完全拉出。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横向挡板31的左、右侧壁的外壁上且靠近第一容置孔33和第二容置孔的位置,分别设有一个可相对于第一容置孔33和第二容置孔的孔径方向旋转的第一挡杆和第二挡杆,所述第一挡杆和第二挡杆的固定端分别旋转固定在所述左侧壁303和右侧壁上,所述第一挡杆和第二挡杆的旋转端以该固定端为圆心旋转。在与所述第一挡杆和第二挡杆的固定端相对的一端,设置有一从轴向上分别对所述第一挡杆的第二挡杆的旋转端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分别设置于所述横向挡板31的左、右侧壁靠近第一容置孔和第二容置孔的位置。在所述第一容置孔33和第二容置孔的里端分别设有沿所述第一容置孔33和第二容置孔的轴向压缩或者弹起的弹性件,所述第一伸缩杆341和第二伸缩杆342的里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弹性件上,所述第一伸缩杆341和第二伸缩杆342的外端可向第一导向孔32和第二导向孔的方向弹出。当所述第一伸缩杆341和第二伸缩杆342被压向第一容置孔33和第二容置孔内时,分别旋转第一挡杆和第二挡杆,以使第一挡杆和第二挡杆分别从径向上压住第一伸缩杆341和第二伸缩杆342的外端,并将第一挡杆的旋转端限位于第一限位杆与横向挡板31的左侧壁之间的限位空间内,将第二挡杆的旋转端限位于第二限位杆与横向接板32的右侧壁之间的限位空间内。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容置腔30的外侧壁302的外表面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35,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35可以是突出于所述外侧壁302且设于所述外侧壁302的上端面的凸块,也可以是向前排座椅方向横向设置或者斜上方倾斜且可收折的横杆。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该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只要能够使横向挡板31在拉出、向前排座椅方向翻转呈与乘坐部分呈同一方向时,该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35能够对该状态的横向挡板起到一个固定和限位的作用。
请参见图9,本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的第四个实施例包括与第一实施例结构或功能相同或相似的乘坐部分和靠背部分;本实施例还包括与第三实施例结构或功能相同或者相似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它们同样设于所述容置腔的外侧表的外表面,以对所述横向挡板起到一个水平方向的限位作用。本实施例的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乘坐部分同轴向的容置腔40,所述容置腔40的里侧壁401、与里侧壁401相对的外侧壁402、左侧壁以及与所述左侧壁相对的右侧壁,所述里侧壁401紧靠所述乘坐部分的外侧边。其中:
本实施例的容置腔40呈矩形腔,它的轴向长度与所述乘坐部分的轴向长度约等或者相等,它的底部接近车内的脚踏面。所述容置腔40的外侧壁402的上端边缘所在的水平面低于所述里侧壁401的上端边缘所在的水平面。在所述容置腔40的里侧壁401的上端边缘上设置有一横向挡壁404,所述横向挡壁404的固定端与所述容置腔40的里侧壁401的上端边缘垂直连接,所述横向挡壁404的延伸端朝向前排座椅方向水平延伸且不完全遮盖所述容置腔40的开口。所述横向挡壁404的底端面与所述外侧壁402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本实施例的横向挡板41同样的可以上下滑动的设于所述容置腔40中。所述横向挡板41包括下挡板411和上挡板412,所述下挡板411的形状与所述容置腔40相匹配,即所述下挡板411的宽度约小于容置腔40的里侧壁401与外侧壁402之间的最短直线距离,也即,所述下挡板411的宽度约小于所述容置腔40的宽度。
所述上挡板412的宽度小于所述下挡板411的宽度,并且所述上挡板412的面向容置腔40的外侧壁402的一面与所述下挡板411位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上挡板412朝向所述容置腔40的外侧壁402的一面的底端通过一铰链42与所述下挡板411朝向所述容置腔40的外铡壁的一面的上端铰接。
在上挡板412和下挡板411面向所述容置腔40的里侧壁401的一面,它们的连接处采用限位销43和限位孔以将上挡板412竖直的限位于所述下挡板411的上端。具体的,在所述上挡板412朝向容置腔40的里侧壁401的一面,所述上挡板412的下端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限位销43,例如插销,在所述下挡板411的上端板设置有与所述插销进行限位配合的插孔,当需要将上挡板412竖直的固定于所述下挡板411上时,将插销往下滑动以插入插孔中,即可使上挡板412竖直的立于所述下挡板411之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挡板412包裹有软垫(图未示)。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上挡板412的上端面设置有一个拉块(图未示),所述拉块与所述上挡板412的横截面呈“T”形,同样的,所述拉块包裹有软垫。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用于将横向挡板41拉出所述容置腔40的拉出结构可以采用上述任何一实施例所述的结构,只要可以使横向挡板41顺利的滑出所述容置腔40即可。只是,本实施例中的拉出结构不需要再设置用于对横向挡板41下端部进行限位的、使其不完全被拉出容置腔40的限位结构。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容置腔40的底壁安装有纵向压缩的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上端面与所述下挡块的上端面固定。同第一实施例相同或者相似,在所述容置腔40的左侧壁或者右侧壁上设置有电机以及驱动杆。该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的方式相同或者相似,此处便不再进行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横向挡板41被拉出或者弹出容置腔40时,设置于容置腔40的里侧壁401的横向挡壁404抵住所述下挡板411的上端面,而上挡板412则由于它的自身宽度小于下挡板411的宽度,使得上挡板412正好可以避过上挡板412,以向上穿出所述容置腔40,即,横向挡壁404与所述容置腔40的外侧壁402之间的空隙与所述上挡板412的形状相匹配;由于此时的上挡板412与下挡板411通过固定销相固定的,因此该上挡板412可以竖直的立于所述乘坐部分的外侧边之上;本实施例,还可以将上挡板412向前排方向旋转,以与所述后排的乘坐部分位于同一水平面,此时,可以将固定锁向上拉,以滑出固定孔,如此,所述上挡板412即可相对于下挡板411翻转;当上挡板412翻转到一定程度后,通过设于容置腔40的外侧面的左、右两端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进行限位,以使所述上挡板412与所述乘坐部分呈同一水平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使得横向挡板41既可以当作挡板使用,以保护小孩的安全,又可以将横向挡板41进行翻转,使得后排的用户的乘坐范围更宽,后排用户只有一人时,还可以放下该横向挡板41,使之与乘坐部分并排,形成一个小床,后排用户可以躺在上面休息。
请参见图10,本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的第五个实施例包括与第一实施例结构或功能相同或相似的乘坐部分和靠背部分;本实施例还包括与第三实施例或者第四实施例结构或功能相同或者相似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它们同样设于所述容置腔的外侧表的外表面,以对所述横向挡51板起到一个水平方向的限位作用。本实施例的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乘坐部分同轴向的容置腔50,所述容置腔50的里侧壁、与里侧壁相对的外侧壁、左侧壁以及与所述左侧壁相对的右侧壁,所述里侧壁紧靠所述乘坐部分的外侧边。本实施例的容置腔50的设置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者相似。本实施例中同样包括横向挡51板,本实施例中的横向挡51板可以是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任何一种横向挡51板。其中,本实施例还包括设于容置腔50底壁的两侧端或者位于容置腔50底壁之下的第一电机521和第二电机522,所述第一电机521和第二电机522的电机驱动杆523、523I竖直向上:所述第一电机521和第二电机522的电机驱动杆523、523I的上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横向挡51板的下端面。在所述乘坐部分的两侧端面设置有控制第一电机521和第二电机522同时启动的电机驱动开关(图未示出),当横向挡51板被上升到适合位置后,后排用户可以关闭该驱动开关以使第一电机521和第二电机522停止驱动。
本实施例中的横向挡51板也可只用于防护板使用,其结构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详细说明,此处便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横向挡51板也可类似于第四实施例中的横向挡51板,即可以被挡作防护板使用,还可以被当作床使用。其结构已在第四实施例中详细说明,此处便不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的,在容置腔50的两侧边的上端和下端,还分别设置有上行程开关531和下行程开关541,当电机驱动杆523、523I上升到上行程开关531的位置处,则控制第一电机521和第二电机522停止驱动,当电机驱动杆523、523I下降到下行程开关541的位置处,则控制第一电机521和第二电机522停止驱动。
如此设置,用户可以通过一个按钮即驱动横向挡51板向上升,当横向挡51板上升到合适的位置时,第一电机521和第二电机522同时停止驱动,以使横向挡51板在该位置处停止;当用户仅需要将该横向挡51板当作防护板使用时,则不需要再进行任何处理,当用户需要将该横向挡51板当作床使用时,则需要像第四实施例中将横向挡51板向前排座椅的方向翻转;当用户需要使横向挡51板下降时,则按下电机驱动开关,使第一电机521和第二电机522同时向下驱动,当横向挡51板下降到适合位置时,则使第一电机521和第二电机522同时停止驱动。
采用上述结构,使得用户可以非常方便的打开和收纳横向挡51板,增加了用户的体验。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包括乘坐部分和靠背部分,所述乘坐部分和靠背部分均具有软垫,所述靠背部分的下端与所述乘坐部分的里端呈折状连接,所述靠背部分的上端向后上方延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乘坐部分的外侧边且与该外侧边同轴向的容置腔以及容置于该容置腔内且能够相对于该容置腔上、下滑动的横向挡板,所述容置腔包括里、外、左、右侧壁以及底壁,在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内壁的上端部分别向相对的方向设置有一具有弧形凸起面的第一限位件,在所述横向挡板的左、右壁上分别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件凹凸配合的第二限位部件,在所述横向挡板的上端面设置有一拉块,所述拉块与所述横向挡板的横截面呈“T型”,在所述横向挡板朝向前排座椅的一面设置有软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向挡板朝向所述靠背部分的一面设置有软垫。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向挡板的上壁、左壁以及右壁上设置有软垫。
CN201410671861.2A 2014-11-21 2014-11-21 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 Pending CN1044944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71861.2A CN104494481A (zh) 2014-11-21 2014-11-21 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71861.2A CN104494481A (zh) 2014-11-21 2014-11-21 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94481A true CN104494481A (zh) 2015-04-08

Family

ID=52935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71861.2A Pending CN104494481A (zh) 2014-11-21 2014-11-21 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94481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24814A (en) * 1988-09-19 1990-05-15 Beaudet Alain B Pet restrainer for passenger vehicles
CN2157887Y (zh) * 1993-01-05 1994-03-02 罗时辉 汽车安全座椅
US5908218A (en) * 1998-01-13 1999-06-01 Martin; Steve Devices for restricting the movements of objects
CN103223887A (zh) * 2013-05-08 2013-07-31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侧面防护装置以及汽车
US20130300161A1 (en) * 2012-05-10 2013-11-14 Julie CHO Vehicle accessory for transporting objects
CN203458074U (zh) * 2013-08-09 2014-03-05 李志成 一种可调高度的折叠床护栏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24814A (en) * 1988-09-19 1990-05-15 Beaudet Alain B Pet restrainer for passenger vehicles
CN2157887Y (zh) * 1993-01-05 1994-03-02 罗时辉 汽车安全座椅
US5908218A (en) * 1998-01-13 1999-06-01 Martin; Steve Devices for restricting the movements of objects
US20130300161A1 (en) * 2012-05-10 2013-11-14 Julie CHO Vehicle accessory for transporting objects
CN103223887A (zh) * 2013-05-08 2013-07-31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侧面防护装置以及汽车
CN203458074U (zh) * 2013-08-09 2014-03-05 李志成 一种可调高度的折叠床护栏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62456B2 (en) Front bumper slide-out step
GB2531121A (en) Lateral protecting mechanism and child safety seat therewith
CA2763992A1 (en) Child safety seat assembly
CN101391618A (zh) 童车托盘以及将其安装在童车上的方法
CN204296515U (zh) 供后排用户乘坐的座椅
CN203186144U (zh) Isofix扣接头的伸缩调整机构
CN204296516U (zh) 汽车后排乘坐装置
CN106740313B (zh) 儿童安全座椅支撑腿结构
CN202685994U (zh) 一种成人儿童两用座椅
CN204296522U (zh) 汽车后排座椅
CN204296517U (zh) 乘坐装置
CN104325903A (zh) 供后排用户乘坐且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座椅
CN204296506U (zh) 后排座椅
US20030066462A1 (en) Collapsible seat back tray assembly
CN104494481A (zh) 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后排乘坐装置
CN104494482A (zh) 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汽车后排座椅
CN104385954A (zh) 多功能后排座椅
CN104385949A (zh) 用于四轮机动车的后排乘坐装置
GB2582413A (en) Child restraint system and adjustable headrest assembly thereof
CN103465804A (zh) 一种汽车儿童安全座椅
CN204519565U (zh) 一种安全带锁扣组件
CN203419019U (zh) 一种汽车儿童安全座椅
US20110175309A1 (en) Stroller basket
CN201769702U (zh) 儿童安全座椅及其调整装置
CN205768843U (zh) 一种可折叠儿童安全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