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84049A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84049A
CN104484049A CN201410855886.8A CN201410855886A CN104484049A CN 104484049 A CN104484049 A CN 104484049A CN 201410855886 A CN201410855886 A CN 201410855886A CN 104484049 A CN104484049 A CN 1044840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position data
wearing position
relativ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558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84049B (zh
Inventor
魏治宇
董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6231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95002B/zh
Priority to CN201410855886.8A priority patent/CN104484049B/zh
Priority to US14/639,271 priority patent/US9857838B2/en
Priority to DE102015104426.9A priority patent/DE102015104426B3/de
Publication of CN104484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840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84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840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Wearable computers, e.g. on a belt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31Monitoring the presence, absence or movement of us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穿戴式设备不能在佩戴位置变化时适应性地调整自身工作模式的问题。该方法包括:通过电子设备的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特征参数;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数据,所述佩戴位置数据能表明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固定体维持和佩戴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固定关系时,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佩戴者的相对位置关系;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基于与所述佩戴位置数据匹配的工作模式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大,给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穿戴式设备,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电子设备的便携化、智能化的需求,受到众多用户的喜爱。
针对同一个穿戴式设备,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佩戴习惯,即,用户将穿戴式设备佩戴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即使是同一个用户,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也可能会更改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在电子设备位于不同的佩戴位置时,用户习惯的交互方式也不相同。然而,现有技术中,穿戴式设备不能在佩戴位置变化时适应性地调整自身工作模式,不能让用户的以与当前佩戴位置对应的交互方式使用穿戴式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穿戴式设备不能在佩戴位置变化时适应性地调整自身工作模式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通过电子设备的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特征参数;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数据,所述佩戴位置数据能表明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固定体维持和佩戴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固定关系时,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佩戴者的相对位置关系;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基于与所述佩戴位置数据匹配的工作模式运行。
可选的,所述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基于与所述佩戴位置数据匹配的工作模式运行,包括: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基于与所述佩戴位置数据匹配的显示方式对显示对象进行显示;和/或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基于与所述佩戴位置数据匹配的响应方式对用户的输入操作进行相应。
可选的,所述通过电子设备的传感单元检测电子设备的特征参数,包括: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数据,所述空间数据为所述特征参数。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能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以及相对的第三侧端和第四侧端,其中,所述第一侧端、所述第三侧端、所述第二侧端、所述第四侧端依次首尾相接,所述第一侧端、所述第二侧端与所述固定体相对应,所述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数据,包括:在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上升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第三侧端与所述第四侧端的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数据;所述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数据,包括:在所述位置变化数据表明所述第三侧端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大于所述第四侧端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时,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所述第一佩戴位置数据表明所述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所述佩戴者身体的左侧;在所述位置变化数据表明所述第四侧端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三侧端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时,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所述第二佩戴位置数据表明所述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所述佩戴者身体的右侧。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能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以及相对的第三侧端和第四侧端,其中,所述第一侧端、所述第三侧端、所述第二侧端、所述第四侧端依次首尾相接,所述第一侧端、所述第二侧端与所述固定体相对应,所述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数据,包括:在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上升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在垂直于所述相对上升方向的平面内的速度分量的方向;所述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数据,包括:在所述速度分量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显示面所在的平面内时,确定所述速度分量所朝向的侧端;在所述速度分量朝向所述第三侧端时,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所述第一佩戴位置数据表明所述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所述佩戴者身体的左侧;在所述速度分量朝向所述第四侧端时,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所述第二佩戴位置数据表明所述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所述佩戴者身体的右侧。
可选的,所述第三侧端位于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正向的右侧,所述第四侧端位于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正向的左侧,所述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基于与所述佩戴位置数据匹配的工作模式运行,包括: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显示对象的显示位置向所述第三侧端移动;和/或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显示对象的显示位置向所述第四侧端移动;和/或所述第三侧端与所述第四侧端上设置有触控装置,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第三侧端上的所述触控装置处于使能状态;和/或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第四侧端上的所述触控装置处于使能状态;和/或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户的第一触控操作响应为第一预设输入操作,所述第一触控操作为针对所述电子设备的触控区域的朝向所述第四侧端的触控操作;和/或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户的第二触控操作响应为第一预设输入操作,所述第二触控操作为针对所述触控区域的朝向所述第三侧端的触控操作。
可选的,所述通过电子设备的传感单元检测电子设备的特征参数,包括: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能主体和所述固定体之间的连接状态参数,所述连接状态参数为所述特征参数。
可选的,所述功能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以及相对的第三侧端和第四侧端,其中,所述第一侧端、所述第三侧端、所述第二侧端、所述第四侧端依次首尾相接,所述第一侧端、所述第二侧端与所述固定体相对应,所述第三侧端上设置有第一输入装置,所述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能主体和所述固定体之间的连接状态参数,包括:在所述第一侧端与所述固定体的第一端连接时,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单元检测到第一连接状态参数;在所述第一侧端与所述固定体的第二端连接时,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单元检测到第二连接状态参数,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为所述固定体处于固定状态时相对的两端;所述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数据,包括:根据所述第一连接状态参数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三佩戴位置数据,所述第三佩戴位置表明所述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所述佩戴者身体的左侧;根据所述第二连接状态参数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第四佩戴位置数据,所述第四佩戴位置表明所述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所述佩戴者身体的右侧。
可选的,所述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基于与所述佩戴位置数据匹配的工作模式运行,包括:在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三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以从所述第一侧端指向所述第二侧端的方向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正向显示方向;和/或在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四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以从所述第二侧端指向所述第一侧端的方向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正向显示方向。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固定体,所述固定体至少具有固定状态,能作为一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功能主体,所述功能主体能够与所述固定体维持连接关系,并通过所述固定体相对固定在佩戴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外围;所述功能主体包括:显示单元,位于在所述功能主体的第一面;传感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特征参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显示单元和所述传感单元相连,用于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数据,所述佩戴位置数据能表明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固定体维持和佩戴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固定关系时,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佩戴者的相对位置关系;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基于与所述佩戴位置数据匹配的工作模式运行。
可选的,所述传感单元包括第一传感单元,所述第一传感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数据,所述空间数据为所述特征参数。
可选的,所述功能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以及相对的第三侧端和第四侧端,其中,所述第一侧端、所述第三侧端、所述第二侧端、所述第四侧端依次首尾相接;所述第一侧端、所述第二侧端与所述固定体相对应;所述第一传感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上升过程中,检测所述第三侧端与所述第四侧端的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数据;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所述位置变化数据表明所述第三侧端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大于所述第四侧端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时,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所述第一佩戴位置数据表明所述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所述佩戴者身体的左侧;以及在所述位置变化数据表明所述第四侧端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三侧端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时,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所述第二佩戴位置数据表明所述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所述佩戴者身体的右侧。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能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以及相对的第三侧端和第四侧端,其中,所述第一侧端、所述第三侧端、所述第二侧端、所述第四侧端依次首尾相接;所述第一侧端、所述第二侧端与所述固定体相对应;所述第一传感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上升过程中,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在垂直于所述相对上升方向的平面内的速度分量的方向;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所述速度分量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显示面所在的平面内时,确定所述速度分量所朝向的侧端;并在所述速度分量朝向所述第三侧端时,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所述第一佩戴位置数据表明所述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所述佩戴者身体的左侧;以及在所述速度分量朝向所述第四侧端时,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所述第二佩戴位置数据表明所述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所述佩戴者身体的右侧。
可选的,所述第三侧端位于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正向的右侧,所述第四侧端位于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正向的左侧;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显示对象的显示位置向所述第三侧端移动;和/或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显示对象的显示位置向所述第四侧端移动。
可选的,所述第三侧端位于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正向的右侧,所述第四侧端位于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正向的左侧;所述功能主体还包括触控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侧端与所述第四侧端上;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第三侧端上的所述触控装置处于使能状态;和/或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第四侧端上的所述触控装置处于使能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三侧端位于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正向的右侧,所述第四侧端位于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正向的左侧;所述显示单元为触控显示单元;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户的第一触控操作响应为第一预设输入操作,所述第一触控操作为针对所述触控显示单元的朝向所述第四侧端的触控操作;和/或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户的第二触控操作响应为第一预设输入操作,所述第二触控操作为针对所述触控显示单元的朝向所述第三侧端的触控操作。
可选的,所述传感单元包括第二传感单元,所述第二传感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能主体和所述固定体之间的连接状态参数,所述连接状态参数为所述特征参数。
可选的,所述功能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以及相对的第三侧端和第四侧端,其中,所述第一侧端、所述第三侧端、所述第二侧端、所述第四侧端依次首尾相接;所述第一侧端、所述第二侧端与所述固定体相对应;所述功能主体还包括第一输入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侧端上;所述固定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为所述固定体处于固定状态时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二传感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侧端与所述固定体的第一端连接时,检测到第一连接状态参数;以及在所述第一侧端与所述固定体的第二端连接时,检测到第二连接状态参数;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连接状态参数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三佩戴位置数据,所述第三佩戴位置表明所述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所述佩戴者身体的左侧;以及根据所述第二连接状态参数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第四佩戴位置数据,所述第四佩戴位置表明所述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所述佩戴者身体的右侧。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三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以从所述第一侧端指向所述第二侧端的方向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正向显示方向;和/或在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四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以从所述第二侧端指向所述第一侧端的方向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正向显示方向。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息处理方法中,能够通过传感单元检测到的特征参数确定出电子设备当前的佩戴位置数据,亦即确定出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并控制电子设备以与佩戴位置数据对应的工作模式运行,在该工作模式下,用户能够以当前佩戴位置下用户习惯的交互方式使用电子设备。因此,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穿戴式设备不能在佩戴位置变化时适应性地调整自身工作模式的问题,改善了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提高了用户使用电子设备处理相关任务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3a为电子设备佩戴于身体左侧时的显示方式的示意图;
图3b为电子设备佩戴于身体右侧时的显示方式的示意图;
图4a为电子设备佩戴于身体左侧时功能主体与固定体的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4b为电子设备佩戴于身体右侧时功能主体与固定体的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6为功能主体与固定体的一种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电子设备的一种可能形态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技术中穿戴式设备不能在佩戴位置变化时适应性地调整自身工作模式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通过电子设备的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特征参数;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数据,所述佩戴位置数据能表明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固定体维持和佩戴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固定关系时,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佩戴者的相对位置关系;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基于与所述佩戴位置数据匹配的工作模式运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息处理方法中,能够通过传感单元检测到的特征参数确定出电子设备当前的佩戴位置数据,亦即确定出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并控制电子设备以与佩戴位置数据对应的工作模式运行,在该工作模式下,用户能够以当前佩戴位置下用户习惯的交互方式使用电子设备。因此,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穿戴式设备不能在佩戴位置变化时适应性地调整自身工作模式的问题,改善了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提高了用户使用电子设备处理相关任务的效率。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参照图1,为该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通过电子设备的传感单元检测电子设备的特征参数;
步骤102:根据特征参数确定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数据,佩戴位置数据能表明当电子设备通过电子设备的固定体维持和佩戴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固定关系时,电子设备与佩戴者的相对位置关系;
步骤103:控制电子设备基于与佩戴位置数据匹配的工作模式运行。
具体的,参照图2,电子设备为穿戴式设备,包括功能主体和固定体,电子设备通过电子设备的固定体维持和佩戴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固定关系,即,通过固定体将电子设备佩戴在佩戴者身体的某一部位。例如,电子设备为智能手表,其中固定体为智能手表的表带,而功能主体包括主板、处理器、显示单元的智能手表主体部分。
特征参数为能够表征电子设备当前状态的参数,根据特征参数可确定出佩戴位置数据,佩戴位置数据能够表征电子设备与佩戴者的相对位置关系,即,根据特征参数可确定出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
传感单元用于检测特征参数,通常情况下传感单元设置功能主体上,但是,也可以将传感单元设置在固定体上。由于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不同类别的特征参数确定电子设备与佩戴者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针对不同类别的特征参数,可能会使用不同的传感单元进行采集。
例如,特征参数可以为功能主体的不同部位的空间数据,根据空间数据可以确定出功能主体不同部位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时的空间位置变化,而电子设备处于不同的佩戴位置时,功能主体不同部位的空间位置变化方式不同,因此,根据功能主体的不同部位的空间数据(特征参数),可以确定出电子设备与佩戴者的相对位置关系,即确定出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在这种实施方式下,传感单元可以为检测功能主体不同部位绝对空间位置数据的传感装置,如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传感单元也可以为检测功能主体不同部位间相对空间位置数据的传感装置,如水平仪、角度传感器,等等。
又例如,特征参数可以为固定体与功能主体间连接部的状态位,不同的状态位对应固定体与功能主体间不同的连接关系,而固定体与功能主体间不同的连接关系对应电子设备佩戴于用户(佩戴者)的不同身体部位。如,当固定体与功能主体间处于第一连接关系时,特征参数(状态位)为1,对应电子设备佩戴于用户的左手,而当固定体与功能主体间处于第二连接关系时,特征参数(状态位)为0,对应电子设备佩戴于用户的右手。这种实施方式下,传感单元为检测固定体与功能主体间连接部的状态位是0还是1的传感装置,根据传感单元检测的状态位,即可确定出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
步骤103中,在确定出佩戴位置数据,即确定出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之后,电子设备将控制电子设备基于与改佩戴位置数据对应的工作模式运行,使佩戴者能够以与当前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对应的、符合自身使用习惯的交互方式使用电子设备。具体实施时,包括以下三种情形:其一,电子设备初始化(开机)时,将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设置为与当前确定出的佩戴位置数据对应的工作模式;其二,在电子设备基于第一工作模式运行时,确定出与第一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一佩戴位置数据,保持电子设备的处于第一工作模式不变;其三,在电子设备基于第一工作模式运行时,确定出与第二工作模式对应的第二佩戴位置数据,使电子设备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运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息处理方法中,能够通过传感单元检测到的特征参数确定出电子设备当前的佩戴位置数据,亦即确定出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并控制电子设备以与佩戴位置数据对应的工作模式运行,在该工作模式下,用户能够以当前佩戴位置下用户习惯的交互方式使用电子设备。因此,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穿戴式设备不能在佩戴位置变化时适应性地调整自身工作模式的问题,改善了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提高了用户使用电子设备处理相关任务的效率。
可选的,步骤103中,控制电子设备基于与佩戴位置数据匹配的工作模式运行,至少包含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控制电子设备基于与佩戴位置数据匹配的显示方式对显示对象进行显示。
具体的,针对不同的佩戴位置数据,电子设备的显示方式不同,至少可以包括在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1,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电子设备位于不同的佩戴位置时,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相对于用户视角的取向不同,为了方便用户查看电子设备显示的内容,在不同的佩戴位置数据下,将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显示正向设置为与佩戴位置数据对应的方向。其中,显示正向指的是显示单元在对显示对象进行显示时,显示对象的上方朝向显示对象的下方的方向。换言之,不同的佩戴位置数据下,显示单元的显示区域的顶(上)侧不同。
情况2,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电子设备位于不同的佩戴位置时,电子设备的显示区域中用户方便查看的区域不同,例如,智能手表戴在用户左手上时,用户更容易查看智能手表的显示单元的右侧(靠近右手手掌一侧)的显示区域,这是因为右侧的显示区域不仅不容易被衣服遮挡,而且也方便用户通过右手进行触控操作。为了方便用户查看或操作显示单元上的显示对象,在不同的佩戴位置数据下,电子设备将显示对象显示在显示区域中与佩戴位置数据对应的一侧,如在一种佩戴位置数据下,使电子设备靠近显示单元的某一个侧边进行显示,而在另一种佩戴位置数据下,使电子设备靠近显示单元的另一个侧边进行显示。
第二方面,控制电子设备基于与佩戴位置数据匹配的响应方式对用户的输入操作进行相应。
具体的,针对不同的佩戴位置数据,电子设备的响应方式不同,至少可以包括在以下两种情况:
其一,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在本发明提出之前,针对可穿戴式设备的触控操作需求很少,而且设计的触控操作种类很少,不管将电子设备佩戴在用户身体的左侧还是右侧,对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影响不大。然而,随着穿戴式设备的智能化发展,针对可穿戴式设备在佩戴状态下的触控操作等操作需求日益增多,而且涉及的触控操作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但是,电子设备处于不同的佩戴位置时,电子设备上用户方便操作的部位不同,为了方便用户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分别在电子设备的多个部位设置可操作控件,针对不同的佩戴位置数据,电子设备分别使与当前的佩戴位置数据对应的部位处的可操作控件处于使能状态,即工作状态,而其余的部位的可操作空间处于不能响应用户操作的状态。例如,智能手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条状触控装置,当智能手表佩戴在用户左手时,用户更容易操作右侧的触控装置,使右侧的条状触控装置处于使能状态,左侧的处于不响应状态;而当智能手表佩戴在用户右手时,用户更容易操作左侧的触控装置,使左侧的条状触控装置处于使能状态,右侧的处于不响应状态。
其二,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电子设备被佩戴在用户的不同身体部位时,用户习惯采用不同的手势与电子设备交互,为了方便用户操作电子设备,在不同的佩戴位置数据下,电子设备将与佩戴位置数据对应的手势解析为预设指令。例如,在一种佩戴位置数据下,电子设备将用户朝向电子设备的侧端A的触控手势解析为返回上一级菜单的指令,而在另一种佩戴位置数据下,电子设备将用户朝向侧端B的手势解析为返回上一级菜单的指令,而朝向侧端A的手势被解析为打开或进入下一级子菜单的指令。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具体通过第一传感单元检测电子设备的空间数据,将空间数据为特征参数。
具体的,空间数据可以为空间运动数据,如电子设备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运动)方向;空间数据也可以为空间姿态数据,空间姿态数据可以是电子设备处于某一静止状态下的不同部位的姿态数据,也可以是电子设备处于运动的过程中不同部位的姿态数据。针对不同的空间数据,对应的第一传感单元也可能不同,将在之后的内容中分别予以介绍。
继续参照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功能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端201和第二侧端202,以及相对的第三侧端203和第四侧端204,其中,第一侧端201、第三侧端203、第二侧端202、第四侧端204依次首尾相接,第一侧端201、第二侧端202与固定体相对应。其中,第一侧端201与第二侧端202与固定体相对应,指的是:固定体处于固定状态时,固定体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301和第二端302相连接,即,第一端301与第二端302是功能主体与固定体相连的连接端;或者,在功能主体粘合或套嵌在固定体的一个面上时,第一端301与第二端302为与该表面相接触的两端。换言之,在固定体处于固定状态时为环状(包括不完全封闭的环状)的情况下,环状固定体的四个侧端中,有一组相对的较长的侧端,有一组相对的较短的侧端(特殊的,当固定体为封闭的环状时,只有两侧的较长的侧端),功能主体的第一侧端201与第二侧端202与固定体两个较短侧端相对应,功能主体的第三侧端203与第四侧端204与固定体两个较长侧端相对应。
可选的,结合信息处理方法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不同部位在相对上升过程中的位置变化的相对量来确定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数据。
具体的,在电子设备相对上升过程中,通过第一传感单元检测第三侧端203与第四侧端204的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数据。在位置变化数据表明第三侧端203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大于第四侧端204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时,确定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一佩戴位置数据,第一佩戴位置数据表明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佩戴者身体的左侧。在位置变化数据表明第四侧端204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大于第三侧端203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时,确定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二佩戴位置数据,第二佩戴位置数据表明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佩戴者身体的右侧。
其中,相对上升方向指的是用户查看电子设备的时候,佩戴电子设备的部位移向用户的头部的方向。以电子设备为智能手表为例,用户将智能手表佩戴在手臂上,当用户站立时,用户要查看智能手表时会举起手臂,此时相对上升方向即是远离地面向上的方向;而当用户躺在床上时,用户要查看智能手表时,需要将手臂从靠近腿的位置移动到靠近头的位置,此时相对上升位置指的是从躺着的用户的腿朝向用户的头的方向。
当用户将智能手表佩戴左手时,当用户不查看智能手表时,左手处于自然下垂状态,此时,在相对上升方向(用户站立时由地面朝上的方向),第四侧端204的位置高于第三侧端203的位置。而当用户查看智能手表时,用户举起手臂,使手臂停留在靠近头部、(接近)水平的位置,此时,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第三侧端203的高度与第四侧端204的高度相当,或者会高于第四侧端204的高度,换言之,在电子设备相对上升过程中,第三侧端203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大于第四侧端204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同理,如果用户将智能手表佩戴于右手,则在电子设备相对上升过程中,第四侧端204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大于第三侧端203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因此,能够根据第三侧端203与第四侧端204在电子设备相对上升过程中位置变化量来确定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数据。
具体实施时,可以分别检测第三侧端203与第四侧端204在相对上升过程中空间位置变化量的绝对值,然后比较两个数值的大小。这种实施方式下,第一传感单元为采集空间位置的变化量的绝对值传感装置,如高精度的定位装置,或者为加速度传感器,可以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计算每个侧端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
另外,也可以通过第一传感单元检测第三侧端203与第四侧端204在相对上升过程中空间位置的相对变化量,例如,第一传感单元为一个水平仪或者角度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第三侧端203与第四侧端204的中垂线与垂直于相对上升方向的平面(在用户站立时即为水平面)的夹角,在第一传感单元检测的数据表明:所述角度值从一个较大值变为一个较小值,且角度值为较大值时第四侧端204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高于第三侧端203的位置,则可以确定第三侧端203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大于第四侧端204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
可选的,结合信息处理方法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根据电子设备在相对上升过程中,电子设备在垂直于相对上升方向的平面内的运动分量来确定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
具体的,在电子设备相对上升过程中,通过第一传感单元检测电子设备在垂直于相对上升方向的平面内的速度分量的方向。在速度分量位于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显示面所在的平面内时,确定速度分量所朝向的侧端。在速度分量朝向第三侧端203时,确定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一佩戴位置数据,第一佩戴位置数据表明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佩戴者身体的左侧。在速度分量朝向第四侧端204时,确定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二佩戴位置数据,第二佩戴位置数据表明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佩戴者身体的右侧。
其中,相对上升方向的涵义与前述实施方式中相同,在此不再详述。沿用电子设备为智能手表的例子,用户将智能手表佩戴在左手时,用户在抬起左手查看手表的过程中,智能手表除了会朝相对向上升方向移动之外,在垂直于相对上升方向的平面内也会有向右(第三侧端203)的移动。同理,用户将智能手表佩戴在右手时,用户在抬起右手查看手表的过程中,智能手表在垂直于相对上升方向的平面内也会有向左(第四侧端204)的移动。
因此,可以通过第一传感单元检测在电子设备相对上升过程中,电子设备在垂直于相对上升方向的平面内的速度分量的方向。在该速度分量位于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显示面所在的平面内时,该速度分量的方向会指向功能主体的某一个侧边,在该侧边为第三侧边时,表明电子设备佩戴于电子设备的身体的左侧,对应于第一佩戴位置数据;在该侧边为第四侧边时,表明电子设备佩戴于电子设备的身体的右侧,对应于第二佩戴位置数据。
可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涉及的速度分量指的是垂直于相对上升方向的平面内的绝对值最大的速度分量。以用户将电子设备佩戴在左手为例,用户在举起左手查看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过程中,电子设备在垂直于重力方向的平面(即,水平面)内即有朝向用户身体右侧的位移,也有从用户身体正面方向靠近用户的位移。其中,朝向用户身体右侧的位移较大,而从用户身体正面方向靠近用户的位移较小,绝对值最大的速度分量指的即是朝向用户身体右侧的速度分量。
可选的,结合信息处理方法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上述两种具体实施方式,在确定出电子设备当前的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电子设备基于与当前的佩戴位置数据对应的工作模式运行,至少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在第一佩戴位置数据下,即电子设备佩戴于身体左侧时,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右侧(靠近第三侧端203的一侧)不仅不容易被衣物遮挡,更方便用户查看,而且,由于通过右手进行输入操作,用户更方便在显示单元的右侧进行输入操作,因为要操作显示单元的左侧,用户的右手需要更大的移动距离,与用户的操作习惯不符合。同理,在第二佩戴位置数据下,较佳的显示方式是将显示对象靠近第四侧端204进行显示。
因此,参照图3a,在确定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电子设备将显示对象的显示位置向第三侧端203移动;参照图3b,在确定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电子设备将显示对象的显示位置向第四侧端204移动。其中,在显示单元上显示有多个显示对象时,在确定出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时,可以将多个显示对象整体向第三侧端203移动,也可以只是将距离第三侧端203较远的显示对象向第三侧端203移动。第二佩戴数据时的情形与之类似。
其二,在确定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第三侧端203上的触控装置处于使能状态;和/或,在确定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第四侧端204上的触控装置处于使能状态。
具体的,在第三侧端203与第四侧端204上设置有触控装置时,在第一佩戴位置数据下,即电子设备佩戴于身体左侧时,第三侧端203的一侧(右侧)的触控装置不仅不容易被衣物遮挡,而且,由于通过右手进行输入操作,用户操作第三侧端203的一侧的触控装置时右手的移动距离更小,更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因此,可以使第三侧端203上的触控装置处于能够响应用户输入操作的使能状态,而使第四侧端204一侧的输入装置处于不能响应输入操作的状态,避免第四侧端204的触控装置与衣服的摩擦导致的误响应。同理,在第二佩戴位置数据下,使第四侧端204上的触控装置处于能够响应用户输入操作的使能状态,而使第三侧端203一侧的输入装置处于不能响应输入操作的状态。
其三,在确定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电子设备将用户的第一触控操作响应为第一预设输入操作,第一触控操作为针对电子设备的触控区域的朝向第四侧端204的触控操作;和/或,在确定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电子设备将用户的第二触控操作响应为第一预设输入操作,第二触控操作为针对触控区域的朝向第三侧端203的触控操作。
具体的,在第一佩戴位置数据下,即电子设备佩戴于身体左侧时,由于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左侧很可能会被衣物遮挡,用户通过手指或触控笔在显示单元进行向右滑动的触控操作时,实际上该向右滑动的触控操作的起始位置并不是在屏幕的最左侧,通常是在屏幕的中间某位置向右滑动,但是,这样会导致手指或触控笔遮挡屏幕上的显示对象,由于显示对象被遮挡,也可能会导致触控操作针对了错误的显示对象。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在电子设备佩戴于身体左侧时,本发明实施例中将使用频率较高的触控操作的方向设置为从显示单元的右侧向左侧滑动,即滑动方向为从第三侧端203朝向第四侧端204滑动的方向。同理,在第二佩戴位置数据下,即电子设备佩戴于身体右侧时,将使用频率较高的触控操作的方向设置为从显示单元的左侧向右侧滑动,即滑动方向为从第四侧端204朝向第三侧端203滑动的方向。
实际情况中,如果从进行触控操作时手指的习惯滑动方向角度来讲,上述技术方案也可以改进为:在确定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电子设备将用户的第一触控操作响应为第一预设输入操作,第一触控操作为针对电子设备的触控区域的朝向第三侧端203的触控操作;和/或,在确定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电子设备将用户的第二触控操作响应为第一预设输入操作,第二触控操作为针对触控区域的朝向第四侧端204的触控操作。
具体的,在第一佩戴位置数据下,即电子设备佩戴于身体左侧时,用户通过右手操作电子设备,而右手习惯向右滑动,因此,可以将方便用户操作电子设备的手势的方向设置为朝向右侧(第三侧端203)。同理,在第二佩戴位置数据下,即电子设备佩戴于身体右侧时,将方便用户操作电子设备的手势的方向设置为朝向左侧(第四侧端204)。沿用电子设备为智能手表的例子,显示单元为触控显示单元时,在智能手表佩戴在左手时,定义用户针对一显示对象将该显示对象向右移动至显示单元右侧(靠近第三侧端203的一侧)边缘的手势操作为将该显示对象从当前显示画面内删除的操作;而在智能手表佩戴在右手时,定义用户针对一显示对象将该显示对象向左移动至显示单元左侧(靠近第四侧端204一侧)边缘的手势操作为将该显示对象从当前显示画面内删除的操作。
通过上述三种对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的调整,将使用户更方便地查看电子设备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显示对象,并更方便用户进行输入操作。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通过第二传感单元检测电子设备的功能主体和固定体之间的连接状态参数,将连接状态参数为特征参数。
具体的,连接状态参数可以为固定体与功能主体间连接部的状态位,不同的状态位对应固定体与功能主体间不同的连接关系,而固定体与功能主体间不同的连接关系对应电子设备佩戴于用户(佩戴者)的不同身体部位。如,当固定体与功能主体间处于第一连接关系时,特征参数(状态位)为1,对应电子设备佩戴于用户的左手,而当固定体与功能主体间处于第二连接关系时,特征参数(状态位)为0,对应电子设备佩戴于用户的右手。这种实施方式下,传感单元为检测固定体与功能主体间连接部的状态位是0还是1的传感装置,根据传感单元检测的状态位,即可确定出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
可选的,参照图4a,功能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端201和第二侧端202,以及相对的第三侧端203和第四侧端204,其中,第一侧端201、第三侧端203、第二侧端202、第四侧端204依次首尾相接,第一侧端201、第二侧端202与固定体相对应,第三侧端203上设置有第一输入装置205。
在第一侧端201与固定体的第一端301连接时,通过第二传感单元检测到第一连接状态参数;在第一侧端201与固定体的第二端302连接时,通过第二传感单元检测到第二连接状态参数,第一端301与第二端302为固定体处于固定状态时相对的两端。
而根据第一连接状态参数确定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三佩戴位置数据,第三佩戴位置表明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佩戴者身体的左侧;根据第二连接状态参数确定佩戴位置数据为第四佩戴位置数据,第四佩戴位置表明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佩戴者身体的右侧。
具体的,第一侧端201、第二侧端202与固定体相对应的含义,与前述实施方式中相同,在此不再详述。第一输入装置205为方便用户对电子设备进行快速设置或操作的装置。例如,电子设备为智能手表时,第一输入装置205可以为智能手表右侧端的旋钮,用于快速设置时间,或者,第一输入装置205为拍照功能键,用于快速启动相机进行拍照。
用户将电子设备佩戴在身体左侧时,用户通过右手操作电子设备,为了方便用户操作第一输入装置205,用户在佩戴电子设备时可以将设置有第一输入装置205的第三侧端203朝向身体外侧。同理,用户将电子设备佩戴在身体右侧时,同样可以将设置有第一输入装置205的第三侧端203朝向身体外侧。
但是,实际情况中,固定电子设备的固定体通常采用固定扣结构,例如针扣结构、折叠扣结构、蝴蝶扣结构,等等。而这些固定扣结构是具有取向性的,即,如果保持固定体与功能主体的连接关系不变,将电子设备佩戴在用户左手,且将第三侧端203朝向身体外侧,此时固定扣结构的取向是与人体工程学相符合的,用户能够轻松佩戴以及取下电子设备。但是,如果将电子设备佩戴在用户右手,且继续将第三侧端203朝向身体外侧,此时固定扣结构的取向是与人体工程学不相符合的,用户很难进行电子设备的佩戴操作和取下操作。
为了即方便用户操作第一输入装置205,又方便用户佩戴电子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功能主体与固定体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改变。具体的,第一连接关系为:功能主体的第一侧端201与固定体的第一端301连接,功能主体的第二侧端202与固定体的第二端302连接。而第二连接关系为:功能主体的第一侧端201与固定体的第二端302连接,功能主体的第二侧端202与固定体的第一端301连接。其中,第一端301与第二端302为固定体处于固定状态时相对的两端。例如,在固定扣结构为针扣结构时,固定体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端301和第二端302分别为两部分各自与功能主体相连的端;而在在固定扣结构为折叠扣结构时,固定体本身为一个连续的条状结构,第一端301、第二端302即是固定体的两个与功能主体相连的侧端。
当用户要将电子设备佩戴在左手时,可以采用第一连接方式,使得第一输入装置205所在的第三侧端203朝向身体外侧,而且方便佩戴及取下电子设备;而当用户要将电子设备佩戴在右手时,可以采用第二连接方式,使得第一输入装置205所在的第三侧端203同样朝向身体外侧,而且方便佩戴及取下电子设备。
因此,根据第二传感单元检测功能主体与固定体之间的连接状态参数,可以确定出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第二传感单元的实施方式可以参照现有技术中检测两个装置连接关系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此举第二传感单元为一个电压检测装置的例子,第一侧端201上设置有一开关,当第一侧端201与第一端301相连时开关导通,而当第一侧端201与第二端302相连时开关断开,开关导通与闭合两种情况下,电压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电压值不同,因此,通过电压检测装置检测的电压信号可以作为表征固定体与功能主体间连接关系的连接状态参数。
可选的,结合信息处理方法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确定出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数据时,即确定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时,控制电子设备基于与佩戴位置数据匹配的工作模式运行,继续参照图4a及参照图4b,具体包括如下实施方式:
在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三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电子设备以从第一侧端201指向第二侧端202的方向为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正向显示方向;和/或,在佩戴位置数据为第四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电子设备以从第二侧端202指向第一侧端201的方向为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正向显示方向。
其中,显示正向指的是显示单元在对显示对象进行显示时,显示对象的上方朝向显示对象的下方的方向。在确定出第三佩戴位置数据时,确定用户将电子设备佩戴于身体的左侧,将显示正向设置为从第一侧端201指向第二侧端202的方向,即:使显示单元靠近第一侧端201的一侧作为显示区域的顶(上)侧,使显示单元靠近第二侧端202的一侧作为显示区域的底(下)侧,用户查看到正向显示的显示对象。而在确定出第四佩戴位置数据时,确定用户将电子设备佩戴于身体的右侧,将显示正向设置为从第二侧端202指向第一侧端201的方向,即:使显示单元靠近第二侧端202的一侧作为显示区域的顶(上)侧,使显示单元靠近第一侧端201的一侧作为显示区域的底(下)侧,用户同样能够查看到正向显示的显示对象。
以电子设备为智能手表、固定体采用针扣结构为例,固定体实际上由独立的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包括针扣的部分,一部分是包括插针的部分,在现有技术中,其中的插孔部分是连接到手表的6点钟对应的侧端,插针部分连接到手表的12点钟对应的侧端,当用户将智能手表佩戴在右手上,且让手表的3点钟一侧朝向身体左侧时,如果保持固定体的插孔部分和插针部分与功能主体的连接关系不变,由于插孔和插针连接时的取向性,会导致智能手表难以佩戴上以及难以取下。
针对该问题,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用户将智能手表佩戴在右手上,且需要将手表的右侧(在不调整手表的显示方向时,原3点钟对应的一侧)朝向身体左侧时,用户可以更改插孔部分、插针部分与功能主体的连接关系,使之前连接在手表上侧(在不调整手表的显示方向时,原12点钟对应的一侧)的插针部分连接到功能主体下侧(在不调整手表的显示方向时,原6点钟对应的一侧),同理,将插孔部分连接到功能主体的上侧,并在更改连接关系后,自动识别出电子设备佩戴在身体的右侧。即,发明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将识别第一侧端201与第二侧端202中哪个侧端与固定体的插针部分连接,将与插针部分连接的侧端设置为显示单元的显示上侧,例如,显示单元在显示钟表表盘时,与插针部分连接的侧端一侧对应表盘的12点钟,与插孔部分连接的侧端一侧对应表盘的6点钟。
与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现有技术中,需要采用确定诸如电子设备的运动方向、空间位移量等空间量的传感装置的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处理方法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技术方案中,无需通过诸如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等装置,只需要检测固定体的特征端相连的是电子设备的第一侧端201还是第二侧端202,即可确定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不仅成本较低,而且运算量小,功耗小。
另外,在信息处理方法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控制电子设备将显示对象显示在靠近第三侧端203的显示区域,方便用户查看显示对象,也方便用户在靠近第三侧端203的显示区域针对显示对象进行操作。
实施例2,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继续参照图2,电子设备包括功能主体200和固定体300。其中,固定体300至少具有固定状态,能作为一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而功能主体200能够与固定体300维持连接关系,并通过固定体300相对固定在佩戴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外围。
参照图5,功能主体200包括:
显示单元210,位于在功能主体的第一面;
传感单元220,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特征参数;
处理器230,分别与显示单元和传感单元相连,用于根据特征参数确定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数据,佩戴位置数据能表明当电子设备通过电子设备的固定体维持和佩戴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固定关系时,电子设备与佩戴者的相对位置关系;并控制电子设备基于与佩戴位置数据匹配的工作模式运行。
其中,显示单元210、传感单元220与处理器230可以分别是直接或者间接固定在功能主体的框架结构上。或者,显示单元210、传感单元220也可以是分别直接或者间接固定在设置有处理器230的电路板上。其中,显示单元210、传感单元220分别连接到处理器230。可选的,显示单元210、传感单元220、处理器230分别连接到总线240。
由于实施例2中的电子设备与实施例1中的信息处理方法是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下的两个方面,在前面已经对方法的实施过程作了详细的描述,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前述描述清楚地了解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及实施过程,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息处理方法中,能够通过传感单元检测到的特征参数确定出电子设备当前的佩戴位置数据,亦即确定出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并控制电子设备以与佩戴位置数据对应的工作模式运行,在该工作模式下,用户能够以当前佩戴位置下用户习惯的交互方式使用电子设备。因此,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穿戴式设备不能在佩戴位置变化时适应性地调整自身工作模式的问题,改善了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提高了用户使用电子设备处理相关任务的效率。
可选的,功能主体200与固定体之间可以有两种方式维持连接关系,其一,继续参照图4a,如实施例1中信息处理方法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体的两端分别与功能主体的两个侧端相连;其二,参照图6,功能主体200粘合在固定体300的某个表面上,或者在固定体300的某个表面上开设有凹型结构,将功能主体固定在该凹型结构内,具体固定方式可以为卡设、套嵌、粘合、螺栓固定,等等。
可选的,参照图7,在固定体为具有开口的不完全环状结构时,开口的宽度不能太小,需要小于用户佩戴电子设备部位的宽度,例如,将电子设备佩戴在用户手臂上时,开口宽度不能小于手臂宽度(指手臂的粗细),避免电子设备从手臂上掉落。
可选的,固定体处于固定状态时,形成环状结构(包括具有开口的不完全环状的形态)的固定体的最大宽度应该大于用户佩戴电子设备部位的宽度,其中,固定体的最大宽度指的是固定体的沿着环面的截面内,固定体上两点间的最大距离。例如,将电子设备佩戴在用户手臂上时,固定体形成一个规则环状结构时,环状结构的直径要大于等于手臂宽度,这样,固定体才能围在手臂上。
可选的,处理器具体用于:控制电子设备基于与佩戴位置数据匹配的显示方式对显示对象进行显示;和/或
控制电子设备基于与佩戴位置数据匹配的响应方式对用户的输入操作进行相应。
可选的,传感单元包括第一传感单元,第一传感单元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空间数据,空间数据为特征参数。
可选的,功能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端201和第二侧端202,以及相对的第三侧端203和第四侧端204,其中,第一侧端201、第三侧端203、第二侧端202、第四侧端204依次首尾相接;第一侧端201、第二侧端202与固定体相对应;
第一传感单元具体用于:在电子设备相对上升过程中,检测第三侧端203与第四侧端204的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数据;
处理器具体用于:在位置变化数据表明第三侧端203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大于第四侧端204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时,确定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一佩戴位置数据,第一佩戴位置数据表明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佩戴者身体的左侧;以及在位置变化数据表明第四侧端204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大于第三侧端203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时,确定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二佩戴位置数据,第二佩戴位置数据表明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佩戴者身体的右侧。
可选的,电子设备的功能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端201和第二侧端202,以及相对的第三侧端203和第四侧端204,其中,第一侧端201、第三侧端203、第二侧端202、第四侧端204依次首尾相接;第一侧端201、第二侧端202与固定体相对应;
第一传感单元具体用于:在电子设备相对上升过程中,检测电子设备在垂直于相对上升方向的平面内的速度分量的方向;
处理器具体用于:在速度分量位于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显示面所在的平面内时,确定速度分量所朝向的侧端;并在速度分量朝向第三侧端203时,确定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一佩戴位置数据,第一佩戴位置数据表明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佩戴者身体的左侧;以及在速度分量朝向第四侧端204时,确定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二佩戴位置数据,第二佩戴位置数据表明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佩戴者身体的右侧。
可选的,第三侧端203位于显示单元的显示正向的右侧,第四侧端204位于显示单元的显示正向的左侧;
处理器具体用于:在确定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电子设备将显示对象的显示位置向第三侧端203移动;和/或
在确定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电子设备将显示对象的显示位置向第四侧端204移动。
可选的,第三侧端203位于显示单元的显示正向的右侧,第四侧端204位于显示单元的显示正向的左侧;
功能主体还包括触控装置,设置在第三侧端203与第四侧端204上;
处理器具体用于:在确定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第三侧端203上的触控装置处于使能状态;和/或
在确定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第四侧端204上的触控装置处于使能状态。
可选的,第三侧端203位于显示单元的显示正向的右侧,第四侧端204位于显示单元的显示正向的左侧;
显示单元为触控显示单元;
处理器具体用于:在确定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电子设备将用户的第一触控操作响应为第一预设输入操作,第一触控操作为针对触控显示单元的朝向第四侧端204的触控操作;和/或
在确定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电子设备将用户的第二触控操作响应为第一预设输入操作,第二触控操作为针对触控显示单元的朝向第三侧端203的触控操作。
可选的,传感单元包括第二传感单元,第二传感单元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功能主体和固定体之间的连接状态参数,连接状态参数为特征参数。
可选的,功能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端201和第二侧端202,以及相对的第三侧端203和第四侧端204,其中,第一侧端201、第三侧端203、第二侧端202、第四侧端204依次首尾相接;第一侧端201、第二侧端202与固定体相对应;
功能主体还包括第一输入装置205,设置在第三侧端203上;
固定体包括第一端301和第二端302,第一端301与第二端302为固定体处于固定状态时相对的两端;
第二传感单元具体用于:在第一侧端201与固定体的第一端301连接时,检测到第一连接状态参数;以及
在第一侧端201与固定体的第二端302连接时,检测到第二连接状态参数;
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第一连接状态参数确定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三佩戴位置数据,第三佩戴位置表明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佩戴者身体的左侧;以及
根据第二连接状态参数确定佩戴位置数据为第四佩戴位置数据,第四佩戴位置表明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佩戴者身体的右侧。
可选的,处理器具体用于:在确定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三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电子设备以从第一侧端201指向第二侧端202的方向为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正向显示方向;
在佩戴位置数据为第四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电子设备以从第二侧端202指向第一侧端201的方向为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正向显示方向。
可选的,电子设备还包括有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具体通过执行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指令来控制电子设备来处理任务。
可选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随机存取存储单元和只读存储单元,其中,当需要运行电子设备时,通过固化在只读存储单元中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引导系统进行启动,引导电子设备进入正常运行状态;而在电子设备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后,在随机存取存储单元中运行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处理器通过执行随机存储单元中的指令来控制电子设备处理任务。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信息处理方法中,能够通过传感单元检测到的特征参数确定出电子设备当前的佩戴位置数据,亦即确定出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并控制电子设备以与佩戴位置数据对应的工作模式运行,在该工作模式下,用户能够以当前佩戴位置下用户习惯的交互方式使用电子设备。因此,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穿戴式设备不能在佩戴位置变化时适应性地调整自身工作模式的问题,改善了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提高了用户使用电子设备处理相关任务的效率。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具体来讲,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存储在光盘,硬盘,U盘等存储介质上,当存储介质中的与信息处理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电子设备读取或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电子设备的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特征参数;
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数据,所述佩戴位置数据能表明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固定体维持和佩戴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固定关系时,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佩戴者的相对位置关系;
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基于与所述佩戴位置数据匹配的工作模式运行。
可选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基于与所述佩戴位置数据匹配的工作模式运行,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基于与所述佩戴位置数据匹配的显示方式对显示对象进行显示;和/或
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基于与所述佩戴位置数据匹配的响应方式对用户的输入操作进行相应。
可选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通过电子设备的传感单元检测电子设备的特征参数,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数据,所述空间数据为所述特征参数。
可选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数据,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上升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第三侧端与所述第四侧端的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数据;
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数据,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位置变化数据表明所述第三侧端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大于所述第四侧端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时,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所述第一佩戴位置数据表明所述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所述佩戴者身体的左侧;
在所述位置变化数据表明所述第四侧端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三侧端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时,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所述第二佩戴位置数据表明所述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所述佩戴者身体的右侧。
可选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数据,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上升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在垂直于所述相对上升方向的平面内的速度分量的方向;
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数据,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速度分量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显示面所在的平面内时,确定所述速度分量所朝向的侧端;
在所述速度分量朝向所述第三侧端时,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所述第一佩戴位置数据表明所述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所述佩戴者身体的左侧;
在所述速度分量朝向所述第四侧端时,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所述第二佩戴位置数据表明所述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所述佩戴者身体的右侧。
可选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基于与所述佩戴位置数据匹配的工作模式运行,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显示对象的显示位置向所述第三侧端移动;和/或
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显示对象的显示位置向所述第四侧端移动;和/或
所述第三侧端与所述第四侧端上设置有触控装置,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第三侧端上的所述触控装置处于使能状态;和/或
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第四侧端上的所述触控装置处于使能状态;和/或
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户的第一触控操作响应为第一预设输入操作,所述第一触控操作为针对所述电子设备的触控区域的朝向所述第四侧端的触控操作;和/或
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户的第二触控操作响应为第一预设输入操作,所述第二触控操作为针对所述触控区域的朝向所述第三侧端的触控操作。
可选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通过电子设备的传感单元检测电子设备的特征参数,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能主体和所述固定体之间的连接状态参数,所述连接状态参数为所述特征参数。
可选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能主体和所述固定体之间的连接状态参数,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侧端与所述固定体的第一端连接时,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单元检测到第一连接状态参数;
在所述第一侧端与所述固定体的第二端连接时,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单元检测到第二连接状态参数,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为所述固定体处于固定状态时相对的两端;
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数据,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第一连接状态参数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三佩戴位置数据,所述第三佩戴位置表明所述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所述佩戴者身体的左侧;
根据所述第二连接状态参数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第四佩戴位置数据,所述第四佩戴位置表明所述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所述佩戴者身体的右侧。
可选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基于与所述佩戴位置数据匹配的工作模式运行,对应的计算机指令在具体被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三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以从所述第一侧端指向所述第二侧端的方向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正向显示方向;和/或
在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四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以从所述第二侧端指向所述第一侧端的方向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正向显示方向。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9)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通过电子设备的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特征参数;
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数据,所述佩戴位置数据能表明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固定体维持和佩戴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固定关系时,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佩戴者的相对位置关系;
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基于与所述佩戴位置数据匹配的工作模式运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基于与所述佩戴位置数据匹配的工作模式运行,包括:
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基于与所述佩戴位置数据匹配的显示方式对显示对象进行显示;和/或
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基于与所述佩戴位置数据匹配的响应方式对用户的输入操作进行相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电子设备的传感单元检测电子设备的特征参数,包括:
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数据,所述空间数据为所述特征参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能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以及相对的第三侧端和第四侧端,其中,所述第一侧端、所述第三侧端、所述第二侧端、所述第四侧端依次首尾相接,所述第一侧端、所述第二侧端与所述固定体相对应,所述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数据,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上升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第三侧端与所述第四侧端的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数据;
所述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数据,包括:
在所述位置变化数据表明所述第三侧端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大于所述第四侧端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时,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所述第一佩戴位置数据表明所述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所述佩戴者身体的左侧;
在所述位置变化数据表明所述第四侧端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三侧端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时,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所述第二佩戴位置数据表明所述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所述佩戴者身体的右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能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以及相对的第三侧端和第四侧端,其中,所述第一侧端、所述第三侧端、所述第二侧端、所述第四侧端依次首尾相接,所述第一侧端、所述第二侧端与所述固定体相对应,所述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数据,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上升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在垂直于所述相对上升方向的平面内的速度分量的方向;
所述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数据,包括:
在所述速度分量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显示面所在的平面内时,确定所述速度分量所朝向的侧端;
在所述速度分量朝向所述第三侧端时,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所述第一佩戴位置数据表明所述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所述佩戴者身体的左侧;
在所述速度分量朝向所述第四侧端时,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所述第二佩戴位置数据表明所述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所述佩戴者身体的右侧。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端位于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正向的右侧,所述第四侧端位于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正向的左侧,所述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基于与所述佩戴位置数据匹配的工作模式运行,包括:
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显示对象的显示位置向所述第三侧端移动;和/或
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显示对象的显示位置向所述第四侧端移动;和/或
所述第三侧端与所述第四侧端上设置有触控装置,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第三侧端上的所述触控装置处于使能状态;和/或
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第四侧端上的所述触控装置处于使能状态;和/或
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户的第一触控操作响应为第一预设输入操作,所述第一触控操作为针对所述电子设备的触控区域的朝向所述第四侧端的触控操作;和/或
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户的第二触控操作响应为第一预设输入操作,所述第二触控操作为针对所述触控区域的朝向所述第三侧端的触控操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电子设备的传感单元检测电子设备的特征参数,包括:
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能主体和所述固定体之间的连接状态参数,所述连接状态参数为所述特征参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以及相对的第三侧端和第四侧端,其中,所述第一侧端、所述第三侧端、所述第二侧端、所述第四侧端依次首尾相接,所述第一侧端、所述第二侧端与所述固定体相对应,所述第三侧端上设置有第一输入装置,所述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能主体和所述固定体之间的连接状态参数,包括:
在所述第一侧端与所述固定体的第一端连接时,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单元检测到第一连接状态参数;
在所述第一侧端与所述固定体的第二端连接时,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单元检测到第二连接状态参数,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为所述固定体处于固定状态时相对的两端;
所述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连接状态参数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三佩戴位置数据,所述第三佩戴位置表明所述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所述佩戴者身体的左侧;
根据所述第二连接状态参数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第四佩戴位置数据,所述第四佩戴位置表明所述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所述佩戴者身体的右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基于与所述佩戴位置数据匹配的工作模式运行,包括:
在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三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以从所述第一侧端指向所述第二侧端的方向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正向显示方向;和/或
在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四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以从所述第二侧端指向所述第一侧端的方向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正向显示方向。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固定体,所述固定体至少具有固定状态,能作为一环状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功能主体,所述功能主体能够与所述固定体维持连接关系,并通过所述固定体相对固定在佩戴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外围;所述功能主体包括:
显示单元,位于在所述功能主体的第一面;
传感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特征参数;
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显示单元和所述传感单元相连,用于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佩戴位置数据,所述佩戴位置数据能表明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电子设备的固定体维持和佩戴者身体至少一部分的固定关系时,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佩戴者的相对位置关系;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基于与所述佩戴位置数据匹配的工作模式运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单元包括第一传感单元,所述第一传感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数据,所述空间数据为所述特征参数。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以及相对的第三侧端和第四侧端,其中,所述第一侧端、所述第三侧端、所述第二侧端、所述第四侧端依次首尾相接;所述第一侧端、所述第二侧端与所述固定体相对应;
所述第一传感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上升过程中,检测所述第三侧端与所述第四侧端的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数据;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所述位置变化数据表明所述第三侧端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大于所述第四侧端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时,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所述第一佩戴位置数据表明所述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所述佩戴者身体的左侧;以及在所述位置变化数据表明所述第四侧端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三侧端在相对上升方向上的位置变化量时,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所述第二佩戴位置数据表明所述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所述佩戴者身体的右侧。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能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以及相对的第三侧端和第四侧端,其中,所述第一侧端、所述第三侧端、所述第二侧端、所述第四侧端依次首尾相接;所述第一侧端、所述第二侧端与所述固定体相对应;
所述第一传感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上升过程中,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在垂直于所述相对上升方向的平面内的速度分量的方向;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所述速度分量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显示面所在的平面内时,确定所述速度分量所朝向的侧端;并在所述速度分量朝向所述第三侧端时,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所述第一佩戴位置数据表明所述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所述佩戴者身体的左侧;以及在所述速度分量朝向所述第四侧端时,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所述第二佩戴位置数据表明所述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所述佩戴者身体的右侧。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端位于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正向的右侧,所述第四侧端位于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正向的左侧;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显示对象的显示位置向所述第三侧端移动;和/或
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显示对象的显示位置向所述第四侧端移动。
15.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端位于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正向的右侧,所述第四侧端位于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正向的左侧;
所述功能主体还包括触控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侧端与所述第四侧端上;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第三侧端上的所述触控装置处于使能状态;和/或
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第四侧端上的所述触控装置处于使能状态。
16.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端位于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正向的右侧,所述第四侧端位于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正向的左侧;
所述显示单元为触控显示单元;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一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户的第一触控操作响应为第一预设输入操作,所述第一触控操作为针对所述触控显示单元的朝向所述第四侧端的触控操作;和/或
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二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户的第二触控操作响应为第一预设输入操作,所述第二触控操作为针对所述触控显示单元的朝向所述第三侧端的触控操作。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单元包括第二传感单元,所述第二传感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能主体和所述固定体之间的连接状态参数,所述连接状态参数为所述特征参数。
18.如权利要1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以及相对的第三侧端和第四侧端,其中,所述第一侧端、所述第三侧端、所述第二侧端、所述第四侧端依次首尾相接;所述第一侧端、所述第二侧端与所述固定体相对应;
所述功能主体还包括第一输入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侧端上;
所述固定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为所述固定体处于固定状态时相对的两端;
所述第二传感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侧端与所述固定体的第一端连接时,检测到第一连接状态参数;以及
在所述第一侧端与所述固定体的第二端连接时,检测到第二连接状态参数;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连接状态参数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第三佩戴位置数据,所述第三佩戴位置表明所述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所述佩戴者身体的左侧;以及
根据所述第二连接状态参数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第四佩戴位置数据,所述第四佩戴位置表明所述电子设备佩戴后位于所述佩戴者身体的右侧。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三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以从所述第一侧端指向所述第二侧端的方向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正向显示方向;和/或
在所述佩戴位置数据为所述第四佩戴位置数据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以从所述第二侧端指向所述第一侧端的方向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的正向显示方向。
CN201410855886.8A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44840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62312.5A CN108595002B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1410855886.8A CN104484049B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4/639,271 US9857838B2 (en) 2014-12-31 2015-03-0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uto adjustable working mode with different wearing positions
DE102015104426.9A DE102015104426B3 (de) 2014-12-31 2015-03-24 Informationsverarbeitungsverfahren und elektronisches Gerä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55886.8A CN104484049B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62312.5A Division CN108595002B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84049A true CN104484049A (zh) 2015-04-01
CN104484049B CN104484049B (zh) 2018-04-27

Family

ID=5275860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62312.5A Active CN108595002B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1410855886.8A Active CN104484049B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62312.5A Active CN108595002B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57838B2 (zh)
CN (2) CN108595002B (zh)
DE (1) DE102015104426B3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6998A (zh) * 2015-07-28 2015-12-0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打开文件的方法及智能手表
CN105575317A (zh) * 2016-03-14 2016-05-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
CN105573495A (zh) * 2015-12-14 2016-05-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CN105955479A (zh) * 2016-04-29 2016-09-2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WO2017190627A1 (zh) * 2016-05-04 2017-11-09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544623A (zh) * 2016-06-29 2018-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单手使用模式的方法及其移动终端
CN108595088A (zh) * 2018-04-10 2018-09-2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调控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75749A (zh) * 2019-06-19 2019-09-24 广东乐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放大显示的方法
CN110299100A (zh) * 2019-07-01 2019-10-0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方向调整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05464A (zh) * 2020-06-17 2021-12-17 Eta瑞士钟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套件及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784325S1 (en) * 2014-05-09 2017-04-18 Lg Electronics Inc. Wearable device
US10324538B2 (en) * 2016-08-30 2019-06-18 Garmin Switzerland Gmbh Dynamic watch user interface
CN112914208B (zh) * 2021-02-26 2023-03-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和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94206A1 (en) * 2012-05-02 2013-11-07 Yingjie Lin Multi-Lane Stop Watch
CN104155772A (zh) * 2014-08-04 2014-11-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式装置及电子储物设备
CN104247383A (zh) * 2012-02-28 2014-12-24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操作电子装置中的显示器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0000366A1 (en) * 1988-07-12 1990-01-25 John Patrick Mccarthy Monitoring apparatus
US20110043496A1 (en) * 2009-08-24 2011-02-24 Ray Avalani Bianca R Display device
JP2011177349A (ja) * 2010-03-01 2011-09-15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体動検出装置、および、体動検出装置の表示制御方法
US8768648B2 (en) 2010-09-30 2014-07-01 Fitbit, Inc. Selection of display power mode based on sensor data
KR101817587B1 (ko) * 2012-01-04 2018-01-11 나이키 이노베이트 씨.브이. 운동용 시계
CN103096203B (zh) * 2012-12-10 2016-12-21 亢磊 便携折叠无线耳机
US20140187233A1 (en) * 2012-12-27 2014-07-03 Compal Communications, Inc. Watch type mobile terminal
WO2014108883A1 (en) * 2013-01-14 2014-07-17 Scuola Superiore Di Studi Universitari E Di Perfezionamento Sant'anna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biomechanical performances of human limbs
KR102179812B1 (ko) 2013-07-18 2020-11-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와치형 이동단말기
US9606721B2 (en) * 2013-07-22 2017-03-28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203746011U (zh) * 2013-11-19 2014-07-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3744531B (zh) 2013-12-20 2018-02-13 深圳市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左右侧功能键转换方法及系统
KR20150087670A (ko) * 2014-01-22 2015-07-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마트 워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4156141B (zh) * 2014-09-09 2018-02-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式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7383A (zh) * 2012-02-28 2014-12-24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操作电子装置中的显示器的方法和设备
US20130294206A1 (en) * 2012-05-02 2013-11-07 Yingjie Lin Multi-Lane Stop Watch
CN104155772A (zh) * 2014-08-04 2014-11-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式装置及电子储物设备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6998A (zh) * 2015-07-28 2015-12-0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打开文件的方法及智能手表
CN105573495A (zh) * 2015-12-14 2016-05-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CN105573495B (zh) * 2015-12-14 2020-06-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CN105575317A (zh) * 2016-03-14 2016-05-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显示处理方法
CN105955479B (zh) * 2016-04-29 2019-11-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CN105955479A (zh) * 2016-04-29 2016-09-2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WO2017190627A1 (zh) * 2016-05-04 2017-11-09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544623A (zh) * 2016-06-29 2018-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单手使用模式的方法及其移动终端
CN107544623B (zh) * 2016-06-29 2021-03-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单手使用模式的方法及其移动终端
CN108595088A (zh) * 2018-04-10 2018-09-2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调控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75749A (zh) * 2019-06-19 2019-09-24 广东乐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放大显示的方法
CN110275749B (zh) * 2019-06-19 2022-03-11 深圳顺盈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放大显示的方法
CN110299100A (zh) * 2019-07-01 2019-10-0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方向调整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99100B (zh) * 2019-07-01 2024-03-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方向调整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05464A (zh) * 2020-06-17 2021-12-17 Eta瑞士钟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套件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95002B (zh) 2021-03-19
US9857838B2 (en) 2018-01-02
CN108595002A (zh) 2018-09-28
DE102015104426B3 (de) 2016-06-16
US20160187920A1 (en) 2016-06-30
CN104484049B (zh) 2018-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84049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EP3436916B1 (en) Applications for multi-touch input detection
JP5660745B2 (ja) 携帯電子機器及び明るさ制御方法
US8174504B2 (en) Input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a parameter of an electronic system
US9383907B2 (en) Scrolling apparatus, scrolling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KR101946366B1 (ko)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3097992B (zh) 电子设备
US20130154955A1 (en) Multi-Surface Touch Sensor Device With Mode of Operation Selection
US20130154999A1 (en) Multi-Surface Touch Sensor Device With User Action Detection
US9575578B2 (en)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device for touchscreen navigation
KR101679379B1 (ko) 힘 감지 제스처 인식을 위한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KR20140125243A (ko) 포터블 디바이스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5487689A (zh) 一种指环鼠标及利用指环鼠标操控移动终端的方法
CN110389704A (zh) 移动终端的单手操作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JP2016212805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5446598A (zh) 一种图标位置切换方法、系统以及一种电子设备
US2017001738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mart device manipulation utilizing sides of device
CN211479080U (zh) 输入设备
KR101598671B1 (ko) 터치스크린이 장착된 키보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7147766A (zh) 一种用户终端按键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3869959B (zh) 电子装置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KR101621227B1 (ko) 입력장치 및 그를 이용한 컴퓨터 단말의 입력 제어방법
CN104571855B (zh) 一种控制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KR101980278B1 (ko) 단말기 하중을 이용한 사용자 단말기 스크롤 방법 및 컴퓨터-판독가능 매체에 저장된 컴퓨터 프로그램
CN109634417A (zh) 一种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