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83657B - 基于全光交叉偏振调制的空间方向角测量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全光交叉偏振调制的空间方向角测量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483657B CN104483657B CN201410785343.3A CN201410785343A CN104483657B CN 104483657 B CN104483657 B CN 104483657B CN 201410785343 A CN201410785343 A CN 201410785343A CN 104483657 B CN104483657 B CN 10448365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tical
- input
- polarization
- outfan
-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388 cross polariz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93 optoelectronic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group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claims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022 nonline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GQYHUHYESMUTHG-UHFFFAOYSA-N lithium niobate Chemical compound [Li+].[O-][Nb](=O)=O GQYHUHYESMUTH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3/00—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 G01S3/78—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us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Optical Modulation, Optical Deflection, Nonlinear Optics, Optical Demodulation, Optical Logic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全光交叉偏振调制效应的空间方向角测量系统,包括:与第一激光源连接的第一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和偏振控制器;与第二激光源连接的第二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和偏振控制器;与微波信号源连接的电耦合器和微波移相器;与光耦合器依序连接的偏振控制器、光纤在线起偏器、光带通滤波器、光电探测器、偏置T和电压表。本发明可解决光控相控雷达中的快速鉴别天线信号方向位置信息的困难问题,并且可以基于全光交叉偏振调制的方法实现天线空间方向角的初步测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波光子学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全光交叉偏振调制的空间方向角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光载微波信号调制技术和半导体光电子技术的发展,科研人员将光传输系统应用于光控相控雷达系统的构想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光载波的频率极高,并且光线路具有稳定传输的优点,微波带宽相对于光载波的频率则非常小,在光控雷达系统中科研工作者渴望将光带宽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应用到微波信号的传输领域。因而,研究全光的微波信号传输解调技术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利用全光效应实现天线方向角的测量是一新型的研究课题。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上述面临的技术瓶颈,满足光控相控雷达中的需求,基于全光交叉偏振调制的天线空间方向角度测量系统应运而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全光交叉偏振调制的空间方向角测量系统,其可解决光控相控雷达中的快速鉴别天线信号方向位置信息的困难问题,并且可以基于全光交叉偏振调制的方法实现天线空间方向角的初步测量。
本发明公开一一种基于全光交叉偏振调制效应的空间方向角测量系统,包括:
一第一激光源,其用于输出单模窄线宽激光源;
一第一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其输入端口1与第一激光源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第一激光源进行光电调制;
一第一偏振控制器,其输入端与第一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第一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输出的光信号进行偏振态控制;
一第二激光源,用于输出单模窄线宽激光源,并且其输出波长与第一激光源的输出波长差别越大越好;
一第二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其输入端口1与第二激光源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第二激光源进行光电调制;
一第二偏振控制器,其输入端与第二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第二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输出的光信号进行偏振态控制;
一微波信号源,其用于输出点频微波信号;
一电耦合器,其输入端与微波信号源连接,其输出端口1与第一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的输入端口2连接,用于将输入微波信号等功率分成两路输出;
一微波移相器,其输入端与电耦合器的输出端口2连接,其输出端与第二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的输入端口2连接,用于对微波信号进行可调谐式移相;
一光耦合器,其输入端口1与第一偏振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其输入端口2与第二偏振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两路光信号进行合路输出;
一高非线性光纤,其输入端与光耦合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输出的两路调制光信号进行交叉偏振效应和四波混频效应;
一第三偏振控制器,其输入端与高非线性光纤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高非线性光纤输出的光信号进行偏振态控制;
一光纤在线起偏器,其输入端与第三偏振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偏振态任意的光信号进行投影偏振态输出;
一光带通滤波器,其输入端与光纤在线起偏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输入的光信号进行光带通滤波;
一光电探测器,其输入端与光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输入的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
一偏置T,其输入端与光电探测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输入的电信号进行交流信号与直流信号的分离;
一电压表,其输入端与偏置T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电信号的电压值进行读取。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基于全光交叉偏振调制的空间方向角测量系统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全方位方向角度测量。功耗低,并且兼容性强。
附图说明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中基于全光交叉偏振调制的空间方向角测量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基于全光交叉偏振调制的空间方向角测量系统中高非线性光纤中非线性效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全光交叉偏振调制效应的空间方向角测量系统,包括:
一第一激光源1,其用于输出单模窄线宽激光源;
一第一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2,其输入端口1与第一激光源1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第一激光源1进行光电调制;
一第一偏振控制器3,其输入端与第一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2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第一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2输出的光信号进行偏振态控制;
一第二激光源4,用于输出单模窄线宽激光源,并且其输出波长与第一激光源1的输出波长差别越大越好;
所述两激光源1和4用于分别在高非线性光纤中产生四波混频效应的泵浦光和信号光,并且两者的波长差别在光电探测器的带宽之外,最好100GHz以上;
一第二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5,其输入端口1与第二激光源4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第二激光源4进行光电调制;
其中所述的第一、第二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2、5为铌酸锂晶体。所述的第一、第二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2、5主要是分别加载微波信号,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是天线的接收信号。其中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5所加的微波信号为经过移相器9移相后的结果,从而其上载有天线的接收信号的相位信息。
一第二偏振控制器6,其输入端与第二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5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第二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5输出的光信号进行偏振态控制;
一微波信号源7,其用于输出点频微波信号;
一电耦合器8,其输入端与微波信号源7连接,其输出端口1与第一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2的输入端口2连接,用于将输入微波信号等功率分成两路输出;
一微波移相器9,其输入端与电耦合器8的输出端口2连接,其输出端与第二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5的输入端口2连接,用于对微波信号进行可调谐式移相;
一光耦合器10,其输入端口1与第一偏振控制器3的输出端连接,其输入端口2与第二偏振控制器6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两路光信号进行合路输出;
一高非线性光纤11,其输入端与光耦合器10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输出的两路调制光信号进行交叉偏振效应和四波混频效应,该高非线性光纤11中产生四波混频效应与交叉偏振调制效应,该高非线性光纤11中交叉偏振调制效应是基于入射的泵浦光信号偏振态产生的快轴,在对应垂直方向上产生慢轴,该高非线性光纤11由任何性质的非线性介质代替。分别将天线接收的信号经过第一、第二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2、5加载到两光信号上经过光耦合器10输入给高非线性光纤11,在其中发生非线性效应:四波混频效应和交叉偏振调制效应,从而得到空闲光中加载有移相器9的相位信息;
一第三偏振控制器12,其输入端与高非线性光纤11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高非线性光纤输出的光信号进行偏振态控制;
一光纤在线起偏器13,其输入端与第三偏振控制器12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偏振态任意的光信号进行投影偏振态输出;
一光带通滤波器14,其输入端与光纤在线起偏器13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输入的光信号进行光带通滤波;
一光电探测器15,其输入端与光带通滤波器14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输入的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该所述光电探测器15产生的相位调制的微波信号中携带有高非线性光纤11中光传输快轴和光传输慢轴之间的相位差信息,该相位差信息是由信号光调制中的移相器9产生。
一偏置T16,其输入端与光电探测器15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输入的电信号进行交流信号与直流信号的分离,该偏置T16在于提取直流信号,进行电压检测,从电压值反计算出相位信息。
一电压表17,其输入端与偏置T16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电信号的电压值进行读取。其中经过第三偏振控制器12和光纤在线起偏器13的联合作用,使在高非线性光纤11中的泵浦光和信号光得到充分的作用,从而使空闲光中充分的被信号光中的相位信息调制;经过光带通滤波器14的带通滤波作用,滤出上频段的空闲光或者下频段的空闲光;经过光电探测器15对空闲光的光电转换,得到带有相位信息的微波信号;将带有相位信息的微波信号输入给偏置T16,偏置T16的功能就是将微波信号的直流项和交流项分别传输,直流项包含了最开始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5上加载的移相器的相位信息;将偏置T16的直流输出端输入给电压表17,通过测量电压值,反解出天线接收信号的相位信息。
图2示出了基于全光交叉偏振调制的天线空间方向角度的测量系统的全光偏振调制的原理示意图,其中主要是利用了高非线性光纤中的四波混频效应与交叉偏振调制效应,泵浦光输入进入高非线性光纤11中,在其中产生光调制快轴和光调制慢轴,该光调制快轴和光调制慢轴的区别主要是调制系数不同。通过偏振控制器12控制信号光的偏振态,使其与高非线性光纤11中产生的调制快轴和调制慢轴夹角45度,从而使输入的信号光在高非线性光纤中分别实现在快轴和慢轴进行相位调制。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基于全光交叉偏振调制效应的空间方向角测量系统,包括:
一第一激光源,其用于输出单模窄线宽激光源;
一第一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其输入端口1与第一激光源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第一激光源进行光电调制;
一第一偏振控制器,其输入端与第一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第一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输出的光信号进行偏振态控制;
一第二激光源,用于输出单模窄线宽激光源,并且其输出波长与第一激光源的输出波长差别越大越好;
一第二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其输入端口1与第二激光源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第二激光源进行光电调制;
一第二偏振控制器,其输入端与第二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第二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输出的光信号进行偏振态控制;
一微波信号源,其用于输出点频微波信号;
一电耦合器,其输入端与微波信号源连接,其输出端口1与第一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的输入端口2连接,用于将输入微波信号等功率分成两路输出;
一微波移相器,其输入端与电耦合器的输出端口2连接,其输出端与第二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的输入端口2连接,用于对微波信号进行可调谐式移相;
一光耦合器,其输入端口1与第一偏振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其输入端口2与第二偏振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两路光信号进行合路输出;
一高非线性光纤,其输入端与光耦合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输出的两路调制光信号进行交叉偏振效应和四波混频效应;
一第三偏振控制器,其输入端与高非线性光纤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高非线性光纤输出的光信号进行偏振态控制;
一光纤在线起偏器,其输入端与第三偏振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偏振态任意的光信号进行投影偏振态输出;
一光带通滤波器,其输入端与光纤在线起偏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输入的光信号进行光带通滤波;
一光电探测器,其输入端与光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输入的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
一偏置T,其输入端与光电探测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输入的电信号进行交流信号与直流信号的分离;
一电压表,其输入端与偏置T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对电信号的电压值进行读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光交叉偏振调制效应的空间方向角测量系统,其中所述的第一、第二马赫增德尔强度调制器为铌酸锂晶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光交叉偏振调制效应的空间方向角测量系统,其中高非线性光纤中产生四波混频效应与交叉偏振调制效应,该高非线性光纤由任何性质的非线性介质代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光交叉偏振调制效应的空间方向角测量系统,其中偏置T在于提取直流信号,进行电压检测,从电压值反计算出相位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全光交叉偏振调制效应的空间方向角测量系统,其中所述高非线性光纤中交叉偏振调制效应是基于入射的泵浦光信号偏振态产生的快轴,在对应垂直方向上产生慢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光交叉偏振调制效应的空间方向角测量系统,其中所述光电探测器产生的相位调制的微波信号中携带有高非线性光纤中光传输快轴和光传输慢轴之间的相位差信息,该相位差信息是由信号光调制中的移相器产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785343.3A CN104483657B (zh) | 2014-12-17 | 2014-12-17 | 基于全光交叉偏振调制的空间方向角测量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785343.3A CN104483657B (zh) | 2014-12-17 | 2014-12-17 | 基于全光交叉偏振调制的空间方向角测量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83657A CN104483657A (zh) | 2015-04-01 |
CN104483657B true CN104483657B (zh) | 2017-01-04 |
Family
ID=52758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785343.3A Active CN104483657B (zh) | 2014-12-17 | 2014-12-17 | 基于全光交叉偏振调制的空间方向角测量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48365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26899B (zh) * | 2016-10-24 | 2019-05-31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基于交叉偏振调制的微波光子滤波器 |
CN108414114A (zh) * | 2018-03-26 | 2018-08-17 | 李青 | 一种光纤温度传感探头及光纤温度传感系统 |
CN109116294B (zh) * | 2018-07-06 | 2022-12-02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微波光子阵列的超宽带信号波达方向角估计方法 |
CN111698037B (zh) * | 2020-06-08 | 2021-06-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微波光子的单微波信号波达方向角估计方法 |
CN111693932B (zh) * | 2020-06-08 | 2023-04-2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微波光子的多微波信号波达方向角估计方法 |
CN112485758A (zh) * | 2020-11-19 | 2021-03-12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基于微波光子辅助鉴相的到达角测量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55078B (zh) * | 2014-04-30 | 2016-08-17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基于交叉偏振调制的光控微波调相器 |
CN103941429B (zh) * | 2014-05-12 | 2016-07-06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基于交叉偏振调制产生任意波形微波信号的装置 |
-
2014
- 2014-12-17 CN CN201410785343.3A patent/CN104483657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83657A (zh) | 2015-04-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83657B (zh) | 基于全光交叉偏振调制的空间方向角测量系统 | |
CN104065416B (zh) | 基于微波移相器的微波信号光纤稳相传输系统 | |
CN102593693B (zh) | 基于非线性偏振旋转效应的全光微波倍频器 | |
CN103018928B (zh) | 基于光注入半导体激光器系统的可调谐微波光子滤波器 | |
CN104216196B (zh) | 一种无外部电本振可调谐的全光微波光子变频装置 | |
CN103955028A (zh) | 一种宽带可调谐单通带微波光子滤波器产生系统 | |
CN110231719A (zh) | 一种电光调制器 | |
CN104165756B (zh) | 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高灵敏度光矢量网络分析仪 | |
CN103941429B (zh) | 基于交叉偏振调制产生任意波形微波信号的装置 | |
CN104202090B (zh) | 基于光学相位共轭的微波信号长距离光纤稳相传输装置 | |
CN107395284A (zh) | 无本振低相噪微波信号光学倍频产生装置及方法 | |
CN103944643B (zh) | 一种基于交叉偏振调制实现全光微波上变频装置 | |
CN103684613A (zh) | 一种光子微波混频方法及装置 | |
CN103091869B (zh) | 集成化的相干光通信用电光调制器结构 | |
CN108616311A (zh) | 一种基于Mach-Zehnder型光滤波器频率测量的装置及方法 | |
Li et al. | A tunable microwave photonic filter based on an all-optical differentiator | |
Zhang et al. | Complex coefficient microwave photonic filter using a polarization-modulator-based phase shifter | |
CN103885268B (zh) | 基于交叉偏振调制和Sagnac环产生全光4倍频微波的装置 | |
CN110518983A (zh) | 基于双偏振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可重构滤波器 | |
CN101539591B (zh) | 一种基于电吸收调制器偏振旋转效应的电光采样方法 | |
CN104168063B (zh) | 一种基于波长再利用的微波信号光纤稳相传输装置 | |
CN103955078B (zh) | 基于交叉偏振调制的光控微波调相器 | |
CN108631877B (zh) | 单边带电光调制装置 | |
CN206759461U (zh) | 单边带电光调制装置 | |
CN104821850B (zh) | 利用光电振荡器主动校准光纤传输微波信号相位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